爱莲说教案(实用16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符合学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育法规的规定,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推荐大家阅读以下这些教案实例,相信会给大家编写教案提供一些灵感。
爱莲说教案篇一
1、知识目标。
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增强语感、加强朗读能力及说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培养高尚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4、创新目标。
培养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整合材料的能力。
加强朗读,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理解文章的主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卡片。
:自主、合作、探究。
诵读、品析、说写。
:一课时。
一.赏图评花,设境启疑。
1.教师启发质疑。
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用花来形容、赞誉,可见花是非常圣洁、华贵的。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们不只是用花来装点世界,美化生活,还赋予花以一定的性格品质。所以,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语言。比如:红玫瑰的花语是爱/美,是送给爱人或者情人最好的礼物;康乃馨的花语是温馨/慈祥,最适合用来送给母亲。你还知道哪些花的语言呢?(如勿忘草:不要忘记我等)。
2.学生自由发言。
谈谈各自所了解的花语,然后同位交流,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花和它所蕴涵的意义。
一、导入课题。
1、两副图画相同点,答案就是谜底。
埃及、印度国花;介绍荷花知识及动人传说。
爱莲说教案篇二
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读一遍。
教学目标:
1、识记疑难字词: 颐 蕃 濯 亵 逸 鲜
2、理解 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的写法。
1、朗读:请两位同学给这几个字注音,颐 蕃 濯 亵 逸 鲜
大家齐读两遍。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2、译文并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检查译文:请几位同学翻译下列句子: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4、理解内容:
(1)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
讨论归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的这些特点写在了黑板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3)小结: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借花喻人) 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
(4)举例说明: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
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5)归纳主旨: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b:(中等生):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c:(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完成练习册。
反思:
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正衬 反衬
菊 —— 莲 —— 牡丹 托物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言志
爱莲说教案篇三
1、学生汇报收集的荷花名句,并略作评析。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岭。
d、菡萏香销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
2、李渔的《芙蕖》。
思考: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来描写荷花的?
——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荷花从萌发、生长、开花、花谢及结蓬的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的风姿。
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思考:1、这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同一生长时期的荷花的?
——从叶子的形状、荷花的颜色、荷花的香气、荷叶的波痕等几个方面来细描细绘的。
八、总结全文。
爱莲说教案篇四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坚贞气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坚贞气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引导学生分享学过的关于莲花的诗句,预设学生回答: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等诗句,以此引出课题。
i.了解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北宋哲学家。介绍文体“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通常借某一事物说的道理。
2.朗读:节奏、停连、名家范读。
3.感知课文内容。
层次一:理解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
内容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袤玩焉。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哪些性格?(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外观;高洁、正直)。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链而不妖”--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还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
香气:香远益清”--象征君子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能否删掉“独”字?(独是“唯独,只”的意思,删掉的话就不能体现作者对莲花喜爱的热烈;“独”字也表现了作者不随波逐流的处世态度)。
3.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呢?(敬佩、喜爱之情)。
内容二: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1.上一句是对莲花的描写,那么这一句直接议论莲花的是哪一部分?(莲,花之君子者也。)。
2.谁能来回顾一下陶渊明的追求?(“悠然”二字,于平静之中,寻到一份超脱世俗的心境)。
3.作者对于陶渊明的追求赞同吗?(对于陶渊明的不苟同世俗的人格赞同,但是对于他的隐逸、避世却不赞赏)。
4.作者对于喜爱牡丹的富贵者又是什么态度呢?(拜金主。
义对财富和权利的追逐,作者对此表示唾弃与鄙夷)。
层次二: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1.大家觉得君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有气节)。
2.作者将莲比作君子,意在说明什么?(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德的人。)。
3.这种通过描绘莲花,表达自己志向的方式是什么手法?
(托物言志)。
4.拓展: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大多生长在偏僻的地方,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也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引申:为什么写“菊”和“牡丹”
菊花(隐逸者)正面衬托牡丹(富贵者)反面衬托突出莲高洁质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特点。
配乐朗读并理解“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深刻含义。
教师小结。作业:任选一种事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份200字的自述。
概括本文主旨:
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同时,作者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出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本文共958字,同学们根据面试时长进行増减。
爱莲说教案篇五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理解“莲”的美丽形象,理解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映衬手法。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交流、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莲花倍受人们的青睐。莲花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下面请大家欣赏一组精美的莲花图片(11张幻灯片),之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宋代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也写了《爱莲说》。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描写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预习反馈:
1、解题
教师引导:“说”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明事物,也可以通过写人、状物来讲道理。《爱莲说》是一篇情致饱满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文章通过传神之笔,精妙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可爱的莲花写生图。
2、简介作者情况(出示幻灯片),谈“爱莲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看屏幕)
要求读准以下字的音: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
2、教师配乐《出水莲》来范读课文
3、译读课文,分段串译,教师点拨
要注意的重点词句:
(1)可爱者甚蕃;(2)濯清莲而不妖;(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陶后鲜有闻;(5)宜乎众矣。
四、合作研讨:
(出示幻灯片)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出示幻灯片)
(1)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
(2)“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3)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提问:文章结尾几句,运用了哪些句子,发了哪些感慨?有什么含义?
明确:以感叹词“噫”独立为句,引发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二叹爱莲者少,用短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
五、拓展练习:
我们可以仿用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进行说话或写作:
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请你用“我爱,因为它。”的句式说一段话。
六、课堂小结:
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借莲花表明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的处世态度。中学生如何提高个人修养呢,值得我们借鉴、反思的地方很多。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背诵并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爱莲说
托物 言志
陶渊明 爱菊(鲜)隐逸者(正衬)洁身自好
正直质朴
以花喻人 世人 爱牡丹(众)富贵者(反衬)超凡脱俗
予独爱莲(无)君子(突出)
爱莲说教案篇六
本节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因为文章的写作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进行设疑自探。教师在设疑的同时,教师同时板书于黑板的右侧,对于不完整的问题,教师随机给予补充、归纳。本节解决的重难点是诵读课文,正确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因为这篇短文是“诵读欣赏课”,所以以诵读为主,讲授为主。抓住“文脉”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旨。
讲授本课,将采用“读——议--悟”的教学模式。
在运用拓展环节中,学生自编习题后,教师出示“之”字在文中运用一题,以巩固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
1、能流畅的诵读课文。
2、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3、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3、写作背景:作者在南康郡任职期间,曾亲率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馨香扑鼻。作者闲暇漫步、触景生情,写下本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个别读。
3、学生齐读。
1、学生设疑。
2、教师对学生设疑进行归纳
出示:
1、理解课文内容。
2、作者为什么喜爱莲花?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歌颂了莲花怎样的品质?
3、读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值得学习的写作手法?
学习本文后,你还有哪些疑问?
1、学生自编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指出文中的“之”学的意义和手法。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
d、菊之爱
背诵课文
学生总结收获。
爱莲说教案篇七
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3、“迁移练习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1、认识“爱莲”人。
2、诵读“爱莲”文。
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3、体会“爱莲”情。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
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把握“爱莲”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抒写“爱莲”心。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
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
爱莲说教案篇八
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
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作者的陋室充满文化气氛,来客全是饱学之士,与主人兴致盎然地谈古论今,可以想见其妙语连珠。意趣横生的场面。客人去后,主人焚香弹琴,或翻阅经书,参悟妙理,可以想见其安逸潇洒之风度。居住在陋室,远离尘嚣纷争,心情平静清畅,不受官场羁绊,免于劳体伤神,落个心静体闲。
(6)要求学生在两分钟之内背诵,教师当堂抽查,对背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7)是不是刘禹锡真到了道家所言“清静无为”的境界呢?
不是。
(8)从哪里看出来的?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他用诸葛亮和杨雄的故事,暗示自己不会永远深居陋室,有朝一日定能施展才华,兼济天下。
作者一方面是向朝中当权的保守派显示自己并没有遭受打击郁闷寡欢;另一方面,是等待时机,再图报效国家。
(10)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这是个文言倒装句式,“之”起连接作用,无实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篇末以圣贤之语自勉,而且呼应开头。意味无穷,是画龙点睛之笔。
(l)全班齐读(齐诵),再次体会文意。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古人作文很讲究韵律美,骈散句结合,讲究押韵,如本文押的就是“ing”韵,而且水火构思精巧,立意鲜明,文句精美而又朗朗上口,成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2.什么是骈句呢?看课后练习第三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让我们了解骈句的知识。
1.仿照《陋室铭》写《xx铭》,长短不限,把握《陋室铭》的精髓并有所体现即可。
2.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3.预习《爱莲说》,要求熟读并完成有关练习。
教师板书或投影显示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l.请同学朗读自己的“铭”文,常见内容如《教室铭》、《作业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锻炼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2.利用投影学习字词,教师出示内容,请同学判断,集体订正。
3.结合注释了解作者。
4.教师引导,“说”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明事物,也可以通过写人、状物来讲道理。《爱莲说》是一篇情致饱满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文章通过传神之笔,精妙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可爱的莲花写生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一株莲花,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描述一下莲花的姿态。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加以点评。
l.教师引导;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听录音,边听边用笔作勾画。
2.请一名同学朗读,同学作点评,然后全班齐读。
3.请同学找出直接描写莲花外部特征及内在气质的句子,并结合注释分析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不可亵玩焉。”从生长环境来看,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莲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4.请同学在2分钟内背诵“予独爱……不可亵玩焉。”并且当堂默写。
5.对照注释自读第二段,请同学翻译第二段。
6.本文以“爱”为意脉,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提示:反衬手法。
7.作者赋予它们怎样的品格?
作者连用三个拟人,把菊花比做“隐逸者”,用它的抗霜表现人的孤傲,呼应文章开头“晋陶渊明独爱菊”,这是正村;作者把牡丹比做“富贵者”,用它的富丽浓艳表现世人的庸俗,这是反衬。
8.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描写莲花的文字,是和“君子”的性格特征浑然熔铸在一起的,作者名为写物实则写人的方法就是“托物言志”,其科学的定义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志愿,叫做“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投影定义内容)。
9.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慨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名逐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1.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生活态度,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把莲花比做“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尚的君子行为。
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文意。
2.再放“莲花”幻灯片或投影,想象像莲花一样的“君子”是什么形象?可以联系实际来谈。
1.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2.预习下一课。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语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爱莲说教案篇九
1、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 导入课文。
二、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 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三、 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 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 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 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
五、背诵全文。
六、 总结课文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教案篇十
1、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理解作品,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引导学生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探究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手法,衬托的写法。
看插图,谈感受
(请同学们将书翻到插图第一页,这是什么?看到这幅图你有何感受?请同学来谈一谈。
那么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看到了盛开的荷花又会有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敦颐赏荷有感而发写成的绝世佳作《爱莲说》。)
1、“说”如何理解?(划下注释一,齐读)
2、作者简介(齐读)
3、30秒识记常识。
1、欣赏录音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节奏、语速、语气。
2、跟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准确。
3、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感情。
4、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1、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不懂的词句可以作上记号,小组讨论交流。
3、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4、自主读译课文,巩固重点文言词。
5、齐读课文(要求:口读心译)
1、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为什么爱莲呢? (用原文回答)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莲具有哪些品质特点值得作者喜爱?
(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小组讨论补充)
3、由此看来,作者写莲,已经赋予了莲花人的品质,作者不仅仅是写莲,实质是写人,做人也应当做一个洁身自好,通达正直,高洁端庄的人啊!作者爱莲,写莲,不正是表达自己这种志向吗?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4、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诵读这几句。
5、文章写的是莲,文中却多次提到菊花和牡丹,这是为什么?有何用意?(正衬,反衬)
6、作者对爱菊和爱牡丹的人各持什么态度?(惋惜,鄙视)最后三句应该怎样来读?
明确:“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7、请同学们自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8、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三句。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他志在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我们也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周敦颐高洁傲岸的人格,学到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更应该学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诗意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一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写出的文章才会方香四溢。
爱莲说教案篇十一
学生通过八种智能模式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会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同时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读懂课文,能感受文章语言言简意丰,结构严谨的特点并懂得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哲学家笔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语言、形体、音乐、绘画、人际沟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1.收集历代有关描写荷花的诗词篇章,动手画一画或剪一剪书中描写的荷花和荷叶。
2.亲自去公园观赏荷花,了解相关的知识。
数理逻辑:统计目前自己了解到的荷花种类;统计写莲的经典名句及其作者;
音乐韵律:寻找合适的民族音乐来给课文配乐朗诵;编一首《采莲曲》,配曲演唱;
自然观察:把收集的莲花资源进行分类或实地观察荷花并写一篇日记。
评价方式:评出“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朗诵者”、“收集资料能手”、“小画家”、“最快背诵者”等。
爱莲说教案篇十二
学生通过八种智能模式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会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同时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读懂课文,能感受文章语言言简意丰,结构严谨的特点并懂得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哲学家笔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语言、形体、音乐、绘画、人际沟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1.收集历代有关描写荷花的诗词篇章,动手画一画或剪一剪书中描写的荷花和荷叶。
2.亲自去公园观赏荷花,了解相关的知识。
数理逻辑:统计目前自己了解到的荷花种类;统计写莲的经典名句及其作者;
音乐韵律:寻找合适的民族音乐来给课文配乐朗诵;编一首《采莲曲》,配曲演唱;
自然观察:把收集的莲花资源进行分类或实地观察荷花并写一篇日记。
评价方式:评出“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朗诵者”、“收集资料能手”、“小画家”、“最快背诵者”等。
爱莲说教案篇十三
1、知识与技能:疏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悟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语文教案-《爱莲说》教学设计。
2、教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1、教学过程分为:"诵读环节——悟读环节——拓展环节"三大板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为重点,衬托的写法为难点。
2、课前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3、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周敦颐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动为本文设计板书。
(3)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1、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莲花导人新课。
2、同学交流搜集的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爱莲说》教学设计》。
3、介绍"说"文体的概念。
1、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2、同学交流课前设计的板书并介绍设计意图。(展示台投影)。
3、二读,个人读,小组读,教师读,大家评。
(先听多媒体配乐朗读,然后小组讨论问题。)。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用课文原话回答。
2、作者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3、质疑,解疑。
1、仿句。
1、结束语。
2、三读,深情地背诵全文。(背景音乐)。
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它物件。
2、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教案篇十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了解“说”这种文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操;
2、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
一、导课
幻灯放映莲花的图片引入
二、作者及文体知识介绍:(出示图片)
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教师补充两点:
(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
了解文体“说”: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疏通文意。
出示图片,学习生字,检查预习。
(二)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生再读,找出文中描写莲的语句,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
香远益清――香气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气质
这些描写不仅写出了莲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莲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来朗读这段文字)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自然,不显媚态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方正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的人生态度:要做一个像莲一样品德高洁的君子。
作者借莲来表达自己的志愿,想一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托物言志托莲花形象,言君子之志
现在我们真正了解了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让我们将这一段再大声的朗读一遍,注意读出对莲的崇敬之情。
(五)作者写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写莲是为了赞美像莲一样的君子,质朴正直、志洁行廉;将菊比隐逸者,虽具高洁品质却超凡脱俗,不愿没有滞留在世俗之中;将牡丹比富贵者,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提示:菊----惋惜牡丹----鄙视
四、课堂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也不悄于像世俗之人那样贪慕富贵、追逐名利。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以莲自喻,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是难能可贵,让我们在大声朗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布置作业
省略
爱莲说教案篇十五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导入课文。
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
五、背诵全文。
六、 总结课文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布置作业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教案篇十六
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一、布置预习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淤()泥洗濯清涟()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吗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
(8)同予者何人
二、指导学习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状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3、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能够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能够讨论,实在不懂的能够作上记号。)
4、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探究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老师综合归纳:
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读描述莲的文字。(多媒体展示)
讨论:读到那里我们能够联想到什么(人)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讲:语言组合构成文章,怎样使语言到达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4)结构精巧:(多媒体展示)一条线索:两个衬托:三种类型: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拓展延伸
三、教师小结
四、巩固练习
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