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钱币教案(实用17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掌握好教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一
我在设计本次数学活动中,以操作法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豆豆排队、球铺路、走直线,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之间的一种互逆关系。在这个感知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思维的练习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让幼儿在探索、记录、讨论、讲述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1.学习将收集的豆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能在操作活动中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1.每个幼儿红豆、黄豆、蚕豆一份。
2.幼儿操作纸("0"是豆子的标记,红、黄、绿分别表示红豆、黄豆、蚕豆);画好的验证纸两张。
3.铅笔每人一支。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豆豆,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幼: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师:那第二、第三条线上呢?
幼:黄豆、蚕豆。
师:在给豆宝宝排队的时候要注意,要把豆宝宝竖着排,排的时候要从线的起点开始,一个靠着一个,不能有空隙,每种豆子排8颗,音乐停止小朋友就要停止动作,朝着前面坐好。
2.幼儿操作,用豆豆在操作纸上排队。
3.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师:快看看你们帮三种豆豆排的`队伍,谁的最长?谁的最短?
出示ppt1师:同样是8颗,为什么红豆排的队伍最短?蚕豆排的队伍最长?
幼:因为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
幼:因为蚕豆最大,所以排得最长。
幼:因为黄豆比较大,所以排的队伍比较长。
4.小结:相同数量的豆豆,豆豆越小,排的队伍越短;豆豆越大,排的队伍越长。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豆豆,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想一想,排一样长的队伍,豆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2.交代要求,幼儿操作师:请小朋友把豆宝宝排满整条直线,再数一数每种豆豆有几颗记录在后面的方格里,排的时候也要一个靠着一个不能有空隙。
3.讲述操作结果。
师:你的每种豆宝宝排了几颗?哪种豆子多?哪种豆子少?
出示ppt3师:看老师的豆宝宝,谁的数量最多?谁的数量最少?
讨论:为什么队伍一样长,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
5.小结:队伍一样长时,豆豆越小,数量越多;豆豆越大,数量越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问:这是什么?
小结: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请一个幼儿来演示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小结: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的脚小,用的步子多。
师:看来你们真的学到了本领。请小朋友们下课后可以到直线上去走一走,看看你走了几步。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二
1、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学习将物体以2和5为单位分群,并能按群计数。
2、发展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以及学习计数的兴趣。
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软件。
2、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底版、胶水等。
1、幼儿复习20以内的数数。
教师导语:“看,这里有这么多数字,哪个小朋友愿意来数数看!”
(1)请幼儿用顺数和倒数的方法练习数数。(1个1个数)。
(2)用双数的方法练习数数。(2个2个数)。
(3)以2为单位进行计数。
教师导语:
小结:这样两种数数的方法,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快。
2、学习按5分群计数。
(1)幼儿操作活动,练习按5分群。
教师导语: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袋几何图形,请小朋友按照5个5个分好,并贴在纸板上。
(2)学习5个5个唱数到20。
教师导语:请小朋友把含有5的数字找出来。(同时用双手帮助幼儿理解10与5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让幼儿练习5个5个唱数到20。
(3)学习按5分群计数。
将鱼按5分群,并有规则地排列;
将鱼按5分群,排列上稍有改动;
将鱼按5分群,不规则排列。
小结:5个5个数比2个2个数更快。
出现错误的分群,引导幼儿发现错误。
小结:每一群的数量一定要一样多,这样才能数得准确。
3、游戏“快速抢答”
玩法: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抢答。答对一道题加上相应的分值。最后评出优胜队。
规则:抢答中出现错误的一队要暂停一次比赛。
最后评出优胜队。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三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学难点: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
学具……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
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
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
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1)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本次活动设计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框架;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为原则;以提升幼儿自身能力为大目标。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活动的第一环节,保留了原活动中较好的提问,提示幼儿关注1、2、5这几个数字在钱币中的重要用途。活动的第二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学具的提供保证了幼儿个体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独立摆弄操作及尝试。同组不同色的材料要求,方便幼儿的观察和相互启发。幼儿操作材料数量的设定,包揽了10以内所有面值钱币的不同组合。三个层次的安排,提示了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步骤,以及阶段目标的把握。活动的第三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目的不在于用的多用的好,而在于大胆得用,合作的好。教师的指导应结合幼儿个体的差异,游戏中突出的问题。指导提示是不出基本问题情况下的提升要求,实施者应灵活把握。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四
1.复习巩固10以内的数量关系,学习按数字的大小规律排序。
2.让幼儿在自由组合排序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字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
会按大小顺序给数字排序。
找错字。
2.四张实物卡。
3.幼儿数字卡片1-9若干。
4.幼儿数字操作卡,人手一份。
1.复习数字1-9(9:50-9:55)。
(1)教师出示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教师:我们请来了几位数字朋友,看看都有谁?
(2)教师出示实物卡,请幼儿找出相应数量的数字卡并粘贴。
教师: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你把它找出来。
出示数字操作卡,请幼儿玩找错字的游戏,将写错的数字圈出来。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并在地上的线上排队站好。”
第一次游戏,幼儿自由排序报出门牌号码,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第二次游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报出门牌号码。
第三次游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并报出门牌号码。
(2)尝试4个数字进行排序,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找朋友。
5.活动结束。
这一环节,幼儿掌握的较好,大部分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这一环节有一张上面有两个错误,幼儿只找出了一个,我也没有仔细的检查漏掉了。
幼儿在找朋友做家时很高兴,但是在按要求排序时有点乱,特别是报门牌号码时,幼儿只顾自己的号码,不能替别人检查。
幼儿的倾听习惯需要培养。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教法要符合幼儿的学法,孩子们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活动“有趣的数字”设计依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处处皆是的数字,进行教学活动。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激发幼儿自生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学习。
活动中首先是生活化的体现,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游戏“1234567”。让幼儿带上数字牌三个人自由组合一个家,选出一个代表报出门牌号码,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而自然,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学”让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的学到科学道理,从而掌握有关数学的奥秘。
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游戏的过程便是学习过程,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自身,活动中采取的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而且丰富刺激,鼓励幼儿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终生受益。但是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情绪高涨,表现的特别兴奋。特别是要求幼儿排好队报门牌号码时,每个孩子只关注自己的,对别人的结果不认真倾听,所以显得活动有点失控。
让幼儿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活动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变“教师为主”为“幼儿为主”变“个别”与“群体”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尝试,孩子们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张扬个性,而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放似骏马驰骋,而收则立拢,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真真正正成为学的主人。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五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习用不同方法进行7元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1、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面值的纸币与硬币2、若干。布置"银行"场景,里面1元、2元、5元面值的纸币若干。
3、幼儿用书第21、37页操作材料,记录单,铅笔若干。
一、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教师出示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教师:这些钱币一样吗?
3、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样知道的?
4、中国钱币有一个共同名称叫什么?
5、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币名称?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1、教师出示若干1元、2元、5元的纸币。
2、教师"你到银行会取7元钱吗?想一想,可以取几张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3、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所取的7元钱。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5、鼓励幼儿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6、比较两次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三、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取钱策略。
1、请幼儿探索取7元钱的不同策略。
2、鼓励幼儿运用标记、符号、数字、图示等方法在记录单上记录自己每一次取钱的不同策略。
四、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各自记录的结果。
五、幼儿分组操作。
1、取钱。
2、算式接龙。
3、翻花片。
4、撕贴格子。
六、活动评价。
1、教师展示幼儿多种不同的取7元钱的策略。
2、师幼小结: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取出7元钱?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六
一、导入活动。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买物品时的事项。
(3)哦!是钱。如果我们没有钱,商店里的收银员会让你把商场里的东西带走吗?
(4)小朋友不交钱就把东西带回去了行不行?(5)为什么不行?
(6)刚刚小朋友们说买东西要用钱,那你们认识钱吗?
二、展开活动。
1、认识钱币并知道其价值。
2、知道两张钱或者几张钱合起来也可以买东西。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些商品,让幼儿了解钱的'价值,并学会用钱。
三、结束活动。
本次活动,幼儿都积极参与并且都能认识一块和五块的钱币,只是在买东西时,一小部分幼儿不能确定纸币的价值,随便乱买,有些幼儿则是没有买东西时的高兴氛围。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七
1、认识1元和10元的币值与数字对应;。
2、币值的换算;。
3、书记符号与钱币的对应;。
4、常规培养:养成不乱花钱,懂得储蓄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10纸币、1元硬币(打印多份硬币)、存钱罐、蜡笔、操作册。
(一)引起动机。
1、认识1元硬币币值和外观图案今天啊,许老师带来了个神奇的百宝盒,它里面装着个神秘的东西--出示盒子(用口令变出来)我们一起来喊口令:咕噜咕噜,变变变。(是一个漂亮的存钱罐)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存钱罐)里面装着什么!(硬币或纸币)老师要把它给变出来(摇出1元硬币)看看这是什么呢?(1元硬币);老师现在要把1元硬币给变大"变、变、变"(出示硬币正反面的打印图)幼儿认知1元的币值和外观。
小结:1元币的币面上有个元字,而且上面有朵菊花。
2、认识10元纸币币值和外观图案(出示10元纸币)小朋友观察这是几元钱?(10元)、老师再把纸张纸币变大给大家看清楚"变、变、变";你是怎么看出它是10元的?(幼儿讨论回答)小结:10元纸币的纸面上有个数字10和元字、背面图案是长江三峡图。
(二)情境海报讨论。
1、一张10元纸币,可以换多少个1元硬币?(10个)(幼儿说对后,教师在黑板上做好币值的记录,10元=10个1元)。
3、那穿蓝色衣服的松鼠有多少钱?(两张10合起来就是20元)。
4、穿绿色衣服的松鼠面前放着多少钱?(1元硬币)。
5、在牛老师旁边的小猴有多少钱?(6元)。
7、邀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从老师的篮子里取出和它一样多的钱。
(10元纸币和一元硬币合起来是11元,1元硬币和10元纸币合起来也是11元)。
小结:我们做个不乱花钱的好孩子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给你们的零花钱有没有存起来呢!我们要把零花钱存起来,等到需要用的时候经过家长的同意才取出来,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三)师幼互动、幼儿操作认识关于钱币符号。
1、(出示1元钱币符号)小朋友见过这个符号?这个符号叫钱币符号。
2、两个钱币符号表示多少元呢?(两元)。三元钱要用几个钱币符号表示……。
3、购买此物品需要多少钱?(幼儿逐一观察)然后在左边方框里数一数有几个钱币符号,再在右边方框中找到相应币值的钱币连线。(以下题目同样方法操作)。
小结:操作中幼儿的情况。
(四)延伸活动:
《购物》游戏请小朋友轻轻地坐在绿色线上。老师将已经准备好的物品卡片贴在两个大黑板上。幼儿每人一张卡片,卡上有硬币的数量,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币值购买写着相应价格的物品。
注:不多不少,每人的币值只能用一次,只能买相应价格的物品,看谁又快又准确完成任务。
本节课学习内容: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教材主题图,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本节课的亮点:。
1、呈现主题图,让学生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要爱护人民币。
2、通过儿歌《一分钱》让学生加深对一分钱的认识,活跃课堂气氛。
3、课堂纪律较好,学生积极发言,注意力集中。
本节课的不足:
1、学生回答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2、让更多的学生讨论、发言,真正参与数学课堂。
3、让学生知道要爱护人民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课的教育机智: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让学生观察1元、5角、1角的人民币,直观性强。通过儿歌,调动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的改进之处:上课学生回答问题时,给学生留充分的思考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练习题的设计层次性要强,紧扣教学重难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亮点继续保持,改进不足,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八
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感受依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依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准确地掌握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
一、导入: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钱币,你们都知道哪些国家的钱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与这些外币的兑换。(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
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一位美国小朋友寄来一本价值6.7美元。
的画册,我应该付多少人民币?
请跟小组里的伙伴交流一下,汇报时要说明那个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开始吧!
教师巡视、交流,和时给予同学引导、协助。
2、
请一个小组来说一说,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假如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所以用8.09×6.7,结果是54.203元。应该付54.203元。
生2:我觉得应该付54.20元,因为人民币中只有元角分,小数点的第三位就没有意义。
了,没有这样面值的人民币,四舍五入就是54.20元。
你觉得哪个正确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汇报。
刚才我们是怎么样求出54.20元的呢?
生:看小数点后的第三位,第三位上是3,比4小,舍去,就是54.02元。
我们就把54.203保存了两位小数,约等于54.20元。我应付54.20元人民币。
看来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乘法算式中的积取近似值,这就是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积的近似值(补充课题)。
3、
练一练。
保存整数。
保存一位小数。
保存两位小数。
1.79×1.2。
5.998。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九
1、在纸牌游戏中,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运用已有数序经验、进行逻辑推理。
扑克牌两两副。
一、引起兴趣。
1、认识扑克牌。教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一起熟悉各种牌面和花色。
2、游戏:少了哪个。
小结:这些排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3)教师出示红桃1~10的扑克牌,请幼儿任意抽调一张,并请其他幼儿猜猜抽掉的是什么牌。
二、利用数字,猜猜是哪张牌。
1、介绍游戏方法。
小结:当数字(8)大了,不光是数字(8),还有些数字(9和10)更大了。
一、尝试用提问的方法,猜猜是哪张牌。
1、介绍游戏方法:教师在20张牌中选定一张牌藏在心里,请幼儿猜猜看是那张牌。幼儿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用“是”或“不是”回答,直到猜出答案。
小结:既要猜对数字还要猜对花色,所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很重要。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十
1、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了解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的一般特征。
2、引导幼儿了解"1元=10角"的人民币兑换关系,并能够在游戏中运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课件-认识人民币。
2、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若干,标明价格(1角~5角)的玩具9篮,游戏币每个幼儿一套。
1先来看看1元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元纸币上的风景图案是"杭州西湖";1元的硬币是银白色的,有牡丹花或菊花图案。
2再来看看5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5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侗族和苗族的阿姨";5角的硬币是黄色的,有梅花图案。
3再来看看2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2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彝族和朝鲜族的阿姨";2角的没有硬币。
4最后看看1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高山族和汉族的叔叔";1角的硬币也是银白色的,
比1元的小些、轻些,上面有水仙花或菊花图案。
提问,幼儿根据问题操作游戏币,说说操作的结果:
3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兑换练习,幼儿说出一种方法,老师就请全班小朋友都来操作练习一下。
再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2老师鼓励幼儿去买价格不同的玩具,并提醒幼儿付钱时要算一算帐。
3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巡视,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兑换知识。
1先请个别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2老师小结游戏的情况,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3结束语:今天我们做了买玩具的游戏,以后小朋友和家长去买东西的时候,就要动动脑筋算算帐了。
我们学到的知识要会运用才是真的学会了。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十一
数学教育是教师与幼儿共同交往的过程,宽松、愉悦、融洽的人际关系虽然是无形的,它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大胆、自信、自如地进行探索操作活动,它能使优越的物质环境得到有效的利用。
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种子(量具)越长(或越大)测量次数越少,种子(量具)越短(或越小)测量的次数越多。
3、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统计。
4、培养同伴间互相协作的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教学难点:
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教学准备: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白云豆、花生若干(种子颗粒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有测量初步经验。
一、探索自然测量方法
(铅笔、白云豆、花生)“拿一种种子量一量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与幼儿探索测量铅笔的方法,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
分析: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使幼儿对测量有一个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的平台,同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测量的方法,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不断的操作、不断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积累经验,自己发现怎样测量才能把铅笔的大致长度量出来,这样的结论一定比教师直接告诉幼儿要好的多,此时,教师能够转变了一种教育观---由告诉转向探索,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和适时的指导,成为了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建立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交流、讨论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分析: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小结和正确的示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2、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分析:本环节将活动难点进行分散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理解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有关,再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发现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的关系。
利用其他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如:用铅笔量桌面的边长,用积木量自己坐的凳子腿的长度。理解测量结果与测量的量具有关,同时,在幼儿能够接受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替换游戏:一只铅笔的长度可以用××粒白云豆来替换,或桌面的一个边长可以用几只铅笔来代替。
本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借助种子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孩子兴趣很好,也很投入,本次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和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能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枯燥无趣的测量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种子”为载体,让幼儿学习测量,同时,教师的循序渐进,由用一种种子测量铅笔长度,引升为两种种子测量,从而让幼儿在测量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在活动延伸时,教师还能恰到好处地引出“替换”,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儿间存在着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为了真正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数学活动中准备的操作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简复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操作活动的精髓。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十二
钱币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认识钱币是生存的基本,在学习《9的加减》的基础上让幼儿自身投入到钱币的买卖游戏,进一步来学习《10的组成》这堂课。
1、会说出自家附近的景象(或商店、物品)。
2、可以分辨两种以上的钱币。
3、发展目测力、判断。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讨论:“你的家附近有什么?”“有什么商店?”(可画成图画)。
2、买卖游戏:
小朋友当钱币,男生每人代表2元,每个女生则为1员,由老师当杂货店老板。
(1)、请小朋友随着老师的铃鼓声音自由走动,当铃鼓声停止时,老板会问:“要买什么?”
小朋友回答:“糖果(或其它答案)”
老板:“一包糖果要5元。”
小朋友必须凑齐5元的组合,例:2个男生加1个女生,或5个女生一组,凑足钱数后的那一组立刻蹲下来。
(2)、玩一会儿以后,请一位小朋友当老板,老师则加入幼儿行列。每次买的金额总数勿超过10元。
(1)、硬币:1角、5角、1元。
(2)、纸币:1、2、10、20、50、100元。
(3)、硬币、纸币混合做比较。
4、全班制作糖果。
(1)、玻璃纸糖果。
(2)、蜡光纸糖果。
本活动的作品可延为“糖果店”主题(开店卖糖果)。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十三
活动设计背景:货币是幼儿常见的,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幼儿分清元和角,能够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钱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它。
活动目标:
1、认识元和角,并学会简单的换算。
2、养成节俭的习惯,知道钱的用途。
活动准备:
1、钞票的头饰1个,假钞若干。
2、布置商场1个。
3、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戴上钞票的头饰,向幼儿作自我介绍,引起幼儿兴趣。
我姓钱,人们都叫我钞票,我还有一个名字叫人民币,我有许多的宝宝,你们认识它们吗?出示不同面值的钞票,请幼儿说说它们各是多少面值的钞票。
2、取放人民币。
老师说面值,幼儿在各自的操作卡中找相应面值的钞票,巩固已知。
1、幼儿自由回答。
2、小结:原来,在我们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
今天商场开业,东西特便宜,每样价格都在10元以内,现在请“元”和“角”帮助我们,买到我们所想要的东西。
1、认识元和角。
知道元的面值有10元、5元、2元、1元,角的面值有1角、2角、5角,知道元比角大。
2、老师以营业员的身份卖东西,报东西的价格,请幼儿找等值的钞票,(指导幼儿学会角和元的换算)。
3、请部分幼儿做营业员,部分幼儿做顾客,继续做游戏。
1、幼儿互相讲述。
2、小结:我们的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小朋友要珍惜钱,不乱花钱。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十四
4、常规培养:养成不乱花钱,懂得储蓄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10纸币、1元硬币(打印多份硬币)、存钱罐、蜡笔、操作册。
1、认识1元硬币币值和外观图案今天啊,许老师带来了个神奇的百宝盒,它里面装着个神秘的东西——出示盒子(用口令变出来)我们一起来喊口令:咕噜咕噜,变变变。(是一个漂亮的存钱罐)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存钱罐)里面装着什么!(硬币或纸币)老师要把它给变出来(摇出1元硬币)看看这是什么呢?(1元硬币);老师现在要把1元硬币给变大"变、变、变"(出示硬币正反面的打印图)幼儿认知1元的币值和外观。
小结:1元币的币面上有个元字,而且上面有朵菊花。
2、认识10元纸币币值和外观图案(出示10元纸币)小朋友观察这是几元钱?(10元)、老师再把纸张纸币变大给大家看清楚"变、变、变";你是怎么看出它是10元的?(幼儿讨论回答)小结:10元纸币的纸面上有个数字10和元字、背面图案是长江三峡图。
1、一张10元纸币,可以换多少个1元硬币?(10个)(幼儿说对后,教师在黑板上做好币值的记录,10元=10个1元)。
3、那穿蓝色衣服的松鼠有多少钱?(两张10合起来就是20元)。
4、穿绿色衣服的松鼠面前放着多少钱?(1元硬币)。
5、在牛老师旁边的小猴有多少钱?(6元)。
6、穿粉红色衣服的小老虎桌子上放着多少元?(11元)你能拿出和他一样多的钱吗?
7、邀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从老师的篮子里取出和它一样多的钱。
(10元纸币和一元硬币合起来是11元,1元硬币和10元纸币合起来也是11元)。
小结:我们做个不乱花钱的好孩子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给你们的零花钱有没有存起来呢!我们要把零花钱存起来,等到需要用的时候经过家长的同意才取出来,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1、(出示1元钱币符号)小朋友见过这个符号?这个符号叫钱币符号。
2、两个钱币符号表示多少元呢?(两元)。三元钱要用几个钱币符号表示……。
3、购买此物品需要多少钱?(幼儿逐一观察)然后在左边方框里数一数有几个钱币符号,再在右边方框中找到相应币值的钱币连线。(以下题目同样方法操作)。
小结:操作中幼儿的情况。
《购物》游戏请小朋友轻轻地坐在绿色线上。老师将已经准备好的物品卡片贴在两个大黑板上。幼儿每人一张卡片,卡上有硬币的数量,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币值购买写着相应价格的物品。
注:不多不少,每人的币值只能用一次,只能买相应价格的物品,看谁又快又准确完成任务。
本节课学习内容: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教材主题图,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1、呈现主题图,让学生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要爱护人民币。
2、通过儿歌《一分钱》让学生加深对一分钱的认识,活跃课堂气氛。
3、课堂纪律较好,学生积极发言,注意力集中。
1、学生回答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2、让更多的学生讨论、发言,真正参与数学课堂。
3、让学生知道要爱护人民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课的教育机智: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让学生观察1元、5角、1角的人民币,直观性强。通过儿歌,调动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的改进之处:上课学生回答问题时,给学生留充分的思考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练习题的设计层次性要强,紧扣教学重难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亮点继续保持,改进不足,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十五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买物品时的事项。
(3)哦!是钱。如果我们没有钱,商店里的收银员会让你把商场里的东西带走吗?
(4)小朋友不交钱就把东西带回去了行不行?(5)为什么不行?
(6)刚刚小朋友们说买东西要用钱,那你们认识钱吗?
1、认识钱币并知道其价值。
2、知道两张钱或者几张钱合起来也可以买东西。
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些商品,让幼儿了解钱的价值,并学会用钱。
幼儿让爸爸妈妈带自己到商店买一些有用的东西,并且让自己来结账,体验购物的乐趣。
本次活动,幼儿都积极参与并且都能认识一块和五块的钱币,只是在买东西时,一小部分幼儿不能确定纸币的价值,随便乱买,有些幼儿则是没有买东西时的高兴氛围。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十六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各种植物都成熟了,并留下了结实的种子,留待来年再播种。我们班开展了"收集种子"的活动,小朋友们都带来了自己收集的种子:蚕豆的种子、玉米的种子、葵花的种子、黄豆的种子、赤豆的种子……小朋友们围在一起,讨论着谁带的种子是最大的?谁带的种子是最小的?谁带的种子颜色是最好看的?还有小朋友在用种子做着排队的游戏……大班幼儿对比较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都有一定经验,但对物体的大小、排列长短与数量的关系,却不是很清晰,于是我设计了《种子排队》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通过两次不同的要求给种子排队,第一次用同样数量,不同大小的种子进行排队;第二次给大小不同的种子排一样长的队伍,幼儿探索、讨论得出结论:一样多的种子排队时,大种子排得队伍长,小种子排得队伍短;排的队伍一样长时,大种子用的数量少,小种子用的数量多。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排列,并做记录。
2、通过探索、讨论,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排列长短与种子数量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探索中的发现,并与老师、同伴交流。
蚕豆、瓜子、玉米种子若干,记录表人手一份。
提问:篓子里有什么?(蚕豆、玉米、瓜子)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给种子排队的游戏。
探索活动一:用同样数量、不同大小的种子进行排队。
(1)明确探索活动的要求,并做记录。
出示记录表1:我们应该怎样给种子排队?(蚕豆排在有蚕豆标记的一排、玉米排在有玉米标记的一排、瓜子排在有瓜子标记的一排。)怎样才能排得整齐呢?(每一排都要从红线这里开始一个紧挨一个排;种子排队的时候要像种子标记一样站着排队)
(2)请幼儿帮种子排队。(同样多数量的种子进行排队)
(3)请个别幼儿讲述排列结果。(蚕豆排得最长,玉米第二,瓜子排得最短。)
(4)讨论:为什么蚕豆排得最长,瓜子排得最短?(蚕豆最大,瓜子最小。)
(5)小结:相同数目的种子,颗粒越大排列越长,颗粒越小排列越短。
探索活动二:给大小不同的种子排一样长的队伍。
(1)出示记录表2:我们应该怎样给种子排队?
(3)交代探索要求:请幼儿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排好后数一数蚕豆、玉米、瓜子各用了几颗?并作记录。
(4)请幼儿讲述自己用不同的种子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所用种子的数目。
(6)小结:队伍排一样长时:大种子用的少,小种子用得多。
总结:相同数目的种子,颗粒越大排列越长,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队伍排一样长时:大种子用的少,小种子用得多。
同样的种子,在不同的线条上排队,看一看哪种线条用的种子多。(直线和曲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本次活动采用幼儿自己收集的种子开展活动,熟悉又亲切,幼儿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老师始终在后面引导幼儿主动去观察、去探索、去操作、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开始部分,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给种子排队?怎样才能排得整齐?引导幼儿明确给种子排队的规则,为下面两次操作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接下来的两次操作活动中,幼儿通过两种方式给种子排队,总结出不同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幼儿创造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和思考空间,教师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让幼儿在操作中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相同数目的种子,颗粒越大排列越长,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队伍排一样长时:大种子用得少,小种子用得多。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思维的活跃性和多向性得到了很好地培养,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类似的问题能多一些思考,能尝试透过一些表面现象去发现本质问题。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有部分幼儿不能按规则排队,如不能像种子标记一样站着排队;种子排队时没有一个紧挨着一个。这就给下面的探索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还是要不断强调给种子排队的规则。
大班数学钱币教案篇十七
1、体会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
3、认识元、角、分,并能进行换算。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1、活动材料:和幼儿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的人民币若干。
2、经验准备:会10以内加减运算、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活动重难点: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2、指导要点:通过情境的熏陶和体验,在指导下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1、进行"猜价钱"的游戏,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对钱币的注意。
(1)、教师出示一个金元宝的储蓄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想要这个存钱罐吗?"。
(2)、提问"那你知道买这个存钱罐要多少钱吗?"教师引导幼儿猜价钱,"你猜得贵了、还是便宜了。"加深幼儿对数的大小的体会。
(3)幼儿猜中后,请他们看存钱罐上得标签:18元。
2、引导幼儿初步探索人民币的兑换:1元=10角。
(1)、教师提问:"小朋友乘过城市公交车吗?它需要多少钱呢?"。
(2)设置问题情境:"可是如果身边没有1元的纸币和硬币,只有一些1角、两角的零钱,你该怎么办呢?"。
(3)、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比比哪个小朋友想出的方法多?
(4)、幼儿操作钱币,教室巡回指导。
(5)、幼儿分享兑换汇报的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拿?
(6)、依据幼儿的表达,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粘贴并展示出来。
1元=10个1角=2个5角=1个5角2个2角1个1角=1个2角8个1角=3个2角4个1角"1元钱原来可以付10张1角,也可以2张5角。那么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那10角等于几元?"。
2、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元、角的关系。
(1)、教师提问:"小朋友不仅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同时也知道1元=10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有趣的兑换题目。"。
(2)、教师出示图片:2角能换()个1角。
(3)、在操作中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换",如何是等价。
(4)、在此基础上再出示其他各题:如1元能换()张5角,1元能换()张2角。
(5)、师生共同核对结果。
(6)、请幼儿完成数学幼儿书第10页中的内容。
教学反思。
1、教学活动准备充分,所用的真币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对幼儿很有吸引力。他们兴趣高,都乐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诉幼儿人民币不能撕毁,这是犯法的,幼儿都很认真的和老师一起把撕烂的钱币粘补好。通过给幼儿自己认真观察,给他们了解可以通过颜色、数字的不同,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3、老师适时把自己当成幼儿,既是活动的主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和老师打成一片。
4、本次活动整个过程幼儿很活跃,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为会是枯燥的一节课,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儿。
5、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此基础上,加入故事情节,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故事让幼儿更深地了解人民币,并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