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案(通用13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蓝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帮助和启示。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案篇一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的态度和初步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1、口算下面各题。
53+2036+4028+3057+20。
76+343+265+231+4。
57+876+648+529+4。
提问:口算时,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哪一位上?个位数呢?
2、口算。
(1)做第3页复习题。
(2)口算下面各题。
24+30+536+40+327+10+557+20+8。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第1题。
(1)出示例题36+43=。
(2)让学生先说说可以怎样进行口算?
(3)问:十位上的4要加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个位上的3呢?你认为36可以先加多少再加多少?这就要把43怎样分呢?把43分成40和3之后,可以怎样加?(师配合板书:36+43=)。
403。
(4)谁来告诉大家,口算36+43要怎样算?
2、教学例1第(2)题。
(1)出示例题57+28=。
(2)提问:按照第(1)口算的过程,这一题可以怎样算?
(3)你是怎样想的?师配合板书。
(4)再指名几人口述57+28的口算过程。
(5)问:这道题可以怎样算?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也就是几十几加几十几。口算时,可以先把第二个加数分成几十和几,然后把几十几先加几十,再加几,就可以算出得数;还可以按照刚才相处的方法算出得数。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1)小黑板出示,指名3人板演,一组一组算,其余做在书上。
(2)检查得数。
(3)比一比,说一说。
(4)指出: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直接先加几十,然后再加几;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得数,老师板书。
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2~3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案篇二
(2)口算:
11x3=24x2=43x20=13x30=。
13x2=24x10=12x4=40x20=。
2、(课间出示教材情境图)星期天,小丽和妈妈去逛书店,她们看中了一套图书,你了解到这套图书的哪些信息?(看图回答)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由提问)要想求出“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算式?(板书算式:24x12)3、引导观察:24x12和以前学过的题目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2、展示交流:你是怎么算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板书不同的算法)。
3、引导笔算:刚才同学们都是用口算的方法求出了24x12的结果。我们能不能像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样列竖式计算出结果来呢?(板书竖式)同学们看,老师在列竖式时注意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相同数位对齐)该怎样计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再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研究,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想出算法,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好。
4、展示交流:(请两个小组板演)有两个小组已经把他们的算法写到了黑板上,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同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有听不懂的地方可以提问。
引导板演的'学生讲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5、探究简便写法:
引导观察: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第二步积的书写方法不同,其他都一样。)。
2、看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是用竖式计算更清晰、方便。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它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那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到底应该怎样算呢?你能根据24x12的计算过程,总结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伙伴说一说,看谁说的最清楚。
3、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通常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计算时要注意,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1、喜羊羊给我们出了4道题目,请你任选一道,列竖式计算。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计算。
23x1333x3143x1211x25。
集体订正,请板演同学讲算理。
2、喜羊羊、懒羊羊和灰太狼进行了一次计算比赛,村长请你当评委,看看他们算算对了,谁算错了,错在哪。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案篇三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一)复习准备。
1、计算:
把这四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四名同学在自己位子上做。
2、口算练习:
(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习,投影出示)。
14×2。
31×30。
214×3。
16×5。
23×4。
22×3。
21×5。
12×20。
18×3。
23×6。
27×4。
42×3。
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集体订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题,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说明:在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1个24。
2个24。
3个24。
10个24。
(24×1=24)。
(24×2=48)。
(24×3=72)。
(24×10=240)。
同学们想一想:3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13个24)。
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3。
揭示新课: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
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样求?
以上几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说明图意。(每盒彩色笔24支,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
(这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求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
(2)讲一讲24×13的意义。
(3)从图中看出13盒彩色笔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色笔的支数?
(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求出13盒一共的支数)。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3盒的支数。
(2)10盒的支数。
(3)13盒的支数。
这三步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一名书写好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
教师边重点补充讲解边完善板书:这道题分三步计算,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得到13盒的支数。
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板书:
教师示范演示:
第一步:用纸片盖住乘数十位上的“1”,用个位上的“3”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如式:
第二步:揭开十位数字上面的纸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写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写在百位上。)。
第三步;综合一,二步,把两部分积相加起来、写一个完整的算式:
在把两部分积相加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小组讨论: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一说计算的全过程。
(先用乘数个位上的3去乘被乘数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72和240加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试做:
完成下面各题:
(以上三题写在小黑板上,由三个学生完成,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
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乘法”,想一想: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投影出示:
1、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请个人读、集体读。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步骤,再计算;
(2)计算后请把被乘数和乘数调换位置再算一遍,看看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吗?
43×1231×2326×1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出示投影片。
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通过读题、审题后,由学生独立写在课本第8页、完成后集体订正。
4、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错误原因。
请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上面的错题改正过来、然后把乘数和被乘数交换位置,再计算一遍。(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验算)。
5、课堂验收。
要求:格式规范、书写整齐、计算正确。
(1)36×12(2)53×28。
第1,2,3组同学做第(1)题,第4,5,6组同学做第(2)题、并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再做一遍。
小结:同学们学习得很好,老师再出一道思考题,用你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
123×23。
家庭作业:看书第6页。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基础上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导入新课正是旧中引新,为讲授法则和算理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讲授新课时,利用迁移的原理,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很轻松地获得了新知识。
通过对练习的精心设计,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案篇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页的内容。
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探算法
(媒体出示课本第8页的主题图)
生:学校安排二(1)、二(2)、二(3)、二(4)班的同学去参观。
(想好后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1:我认为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3)班和二 (4)班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
师:还有不同的乘车办法吗?
生::我认为二(1)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2)班和二 (3)班再合乘一辆车。
生: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 70人。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当然了,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
生2: 36+30我是用口算验证的,先算30+30=60,再算60+6=66,没有超过70,我想这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4:我是这样想的:40+30才等于70,36+30当然比70少了,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坐一辆车。
生3:我是用小棒来帮忙的,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和起来是6捆6根,就是66,比70少,可以合坐一辆车。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6+0=6,在个位下面写6;十位上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也等于66。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验证的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讨论后反馈)
生1:我认为口算很简单。
生2:我认为摆小棒更简单。(很显然他不同意生1的说法)
生3:我觉得还是用竖式好,我妈妈在家教过我了。
师:大家各有道理,我们暂且保留大家的意见,用你喜欢的方法对第一个乘车方案的第2个问题进行验证。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做得又对又快的是用竖式计算的,直到好多学生做好了,摆小棒的学生还没数好小棒,口算的学生是先算30+30=60,60+5+65后面的65+4=69还没有写完。另一位口算的学生是这么做的:5+4=9,30+30=60, 9+60=96,得数算错了。)
师:看来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注意什么呢?(刚才用竖式计算的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请他到前面边写边介绍)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案篇五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方法的不同策略,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理解。
主题图、小棒、计数器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
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对话和问题连起来读。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5、“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看图填空。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案篇六
1、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结合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口算练习
2、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并说出算法
1、出示教材图片
2、介绍一些野生动物,随即进行爱护野生动物教育
3、活动设计
活动1——探索算法
出示第15页统计图提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自己独立思考
学习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说己的思路,着重突破“十位满十”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活动2——巩固算法
出示练习四第3题的主题图
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小组交流,说出算法
1、做一做1、2题
2、练习四1、2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案篇七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了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巧用教材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时奏出的第一个音符,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教案把教材提供的春风小学为学生午餐配备酸奶的情境和营养午餐食谱一起呈现出来,把要解决的问题“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融于营养午餐、合理膳食的教育之中,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具备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搭建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让他们把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最终“悟”出最佳的计算方法。
1.创设情境。
师:大家知道营养均衡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呈现营养午餐)教师根据画面讲解营养午餐食谱,使学生体会到食物要合理搭配,并适时询问学生爱吃的蔬菜、水果,教育学生不挑食,按时进餐。
师:同学们,看完营养午餐的介绍,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1:吃饭时不要挑食,要多吃新鲜的蔬菜。
生2:吃饭时不能贪玩,要细嚼慢咽。
……。
师:是啊,只有科学进食,营养搭配,身体才能健康。
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出示例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8×37)。
(3)鼓励学生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生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3.估算结果。
引导学生先根据算式估一估需要多少盒酸奶,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预设。
生:因为48≈50,37≈40,50×40=2000(盒),所以大约需要2000盒酸奶,准确的结果比2000盒少。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主动参与。因此,上课伊始,先创设营养午餐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情境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让他们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1.用竖式计算。
师:请同学们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试着算一算。
(1)小组讨论,试算48×37,交流在计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迁移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汇报笔算过程。
(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乘数,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要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即7乘48得336;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3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观察比较。
(课件出示教材46页例1中的竖式)。
师:今天我们学的例2与上节课学习的例1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要正确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问题,应注意在笔算过程中要记得加进上来的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案篇八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数学,让学生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比较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课件、小棒、课本8页主题图,例3主题图
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出示第8页主题图)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每辆车准成70人。
师:下面发生了一件事,你们能帮忙解决吗?仔细看!
(出示11 页例3的二(1)班和二(3)班的乘车图)
师: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二(1)班和二(3)班想合乘一辆车,能坐下吗?
师:怎么算?
生独立思考并列式36+35= (板书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1、先用小棒摆一摆。
师:在36根小棒下面放35根小棒怎么放?
生:上面10根一捆,3捆再有6根,下面10根一捆,3捆再有5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好小棒)
师:将两组小棒加起来,应先加什么?
生:6根和5根先相加是11根。
师:11根小棒能捆成一捆吗?(能)怎么放?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并汇报结果。
生:把11根小棒其中的10根捆起来(边说边放),把这1捆放在整捆处。
师:结果怎样?
生:上面的3捆加下面的3捆是6捆,再加上刚才新捆的1捆就是7捆。和剩下的一捆合在一起是71根小棒。(多找几名同学边说边摆,说过程)
2、用竖式算一算。
师:把刚才的动作(放在整捆处的1捆)在竖式上该怎么写?
(1)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尝试列出竖式。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个位上6加5得11,如何向十位进1?个位上怎样写?(演示从小棒图过渡到下面的竖式图。)
3、讨论算法。
师: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竖式计算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巩固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说出笔算两位数加法要注意哪三条。(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师:请大家翻到课本12页,看看你总结的和课本上的是否一样。(指导学生看课本)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小棒,形象地在脑中建构竖式的形成过程,以动作为出发点把小棒十根一捆放在整捆处内化到竖式中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更形象,便于理解掌握。)
1、完成课本11页下面的做一做。两名同学上台板演,集体订正时,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完成练习二中的3~6题。
3、课本12页下面的做一做。
师 :小红跟爸爸去海洋馆玩。你们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能解决提出的问题吗?
4、完成课本12页做一做下面的思考题。
教师要结合实例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关键是先找到一个两位数,使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得9。然后再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交换位置就得到另一个符合条件的两位数。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所学,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案篇九
1.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同学们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教师: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就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中适不适用。
板书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7页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从图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5人。
教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23+25。
教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因为这是求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和。
教师:怎样计算23+25呢?我们还是先用计数器来计算,同学们用计数器计算已经有经验了,老师就不再提示,同学们自己计算。
学生用计数器计算,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
学生用计数器边演示边汇报:我先在计数器上拨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这个数上加25,先在个位上加5,再在十位上加2,这样我就知道23+25=48了。学生汇报到这个地方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把5加在个位上,2加在十位上呢?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5是5个一,个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一,所以应该对着个位加;25中的2表示2个十,十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十,所以应该把2加在十位上。
学生:适用。
教师:所以我们知道在计算加法时要遵守的一个法则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23+25时,要先算20+20=40,再算3+5=8,最后把40和8加起来得48,所以23+25=48。
教师:看看第67页中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算的,他应用的是什么计算方法?
学生:小男孩使用的就是口算方法。
教师:书上这位老师告诉我们还可以用竖式算。同学们以前学过竖式吗?
学生:没有。
教师:现在老师教你写竖式。
学生: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抽学生在黑板上写25,其他同学给他检查写得对不对,主要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7+21。
学生计算时,教师来回巡视,做必要的指导。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按竖式的要求写的,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结果是否加正确了。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格式、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一横排的题目。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棒图,你觉得这些小棒在摆放时注意了些什么?
学生:这些小棒都是整捆小棒对着整捆小棒,单根小棒对着单根小棒这样摆放的。
教师:也就是说,这些小棒在摆放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注意到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教师:这样一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两堆小棒的几个十和几个一。
教师:请同学们口算出它的结果,把算式填写完整。
学生口算后填算式。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3+42,51+33。
学生计算,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学生:这个游戏的做法是一个学生说出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另一个同学迅速地口算出结果。
学生:会。
教师:好,同桌的两个同学开展这个游戏。
学生游戏时,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学生回答。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案篇十
教科书第41,42页的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千以内笔算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仍以两位数加两位数中购买玩具火车和玩具汽车为题材,让学生通过求两件玩具的价格差引入新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比较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在算法上的异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算法。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
"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题组比较,进一步完善算法,并重视通过估算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再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出示例题情境图)。
根据学生的提问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2、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3、玩具汽车比玩具火车便宜多少元。
请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板书:
38—25=。
44—25=。
44—38=。
(1)要求学生先独立口算"38—25=",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方法一:先算38—20=18,再算18—5=13。
方法二:先算38—5=33,再算33—20=13。
方法三:先算30—20=10,再算8—5=3,最后算10+3=13。
(3)把自己的算法和其他小朋友的算法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种算法。
(1)小组合作,共同完成"44—25="。
(2)小组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不同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先算44—20=24,再算24—5=19。
方法二,先算44—5=39,再算39—20=19。
方法三:先算14—5=9,再算30—20=10,最后算10+9=19。
(3)用你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44—25="的口算过程。
3,对比小结。
4、试一试。
尝试完成"44—38=",完成后同桌交流,教师指明说说不同的口算方法。
(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小朋友们通过合作得出了好几种不同的算法,也通过比较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老师祝贺你们!
(一)巩固口算,加强估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把题目做成一张张精致的蘑菇卡片,学生口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并把蘑菇卡片作为奖品送给说得好的小朋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按竖行做。做完后进行交流,说说每组题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比一比每组题的联系后独立进行计算,订正时说说算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估算得数是几十多,交流时说说估算方法,最后独立计算并订正。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看懂统计表后独立算一算,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指导学生从情境图上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先估计一下哪种球最贵?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最后算一算,看看结果和估计的是否一致。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说说解题过程。
今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合作,又掌握了一样新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再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案篇十一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今后也将在第七册时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可见掌握和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是这个单元教学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思考:
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关于《整理与复习》。
以前,我们的复习课总是由这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知识点、基本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等组成的。这样的课堂机械、乏味和单调。现在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多从学生出发,从生活出发,从知识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多发挥主动性,让课堂变得更新、更活!
一、单元知识的梳理与复习。
师:你打算怎么复习?回忆、梳理、练习、释疑、纠错。
接着在一篇数学日记中复习口算、估算、笔算。
二、知识的运用与拓展。
1、一辆校车能乘坐40人,13辆校车一次能乘坐多少人?
三、延伸提高。
下列题目选择一组进行研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12×11=45×11=32×11=。
(2)21×31=31×41=81×51=。
(3)25×19=38×99=18×49=。
四、阶段性评价。
1、自我评价。
2、同桌合作,同伴评价。
3、小组反馈,方案优化。
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在学生学习了一章一节之后,我们不仅仅让学生回忆了前面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根据情境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重点体现计算时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策略。但是不是什么新了就好呢,我觉得也不是的,我们在进行整理复习时,我觉得要把握两点:
1、重视算理和算法,并且要开放。注重纠错。不要过多的追求情境的东西。
2、练习量的保证,但要避免机械训练。
教学中的几点小温馨提醒:
1、怎么把握口算的要求。
教材中的口算要求只是局限于能利用乘法口诀进行类推。像69÷3这样的口算教材都没有要求。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就暴露出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口算能力低下。当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我们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对学生定期进行口算过关。在平时的课堂中,上课时先利用5分钟时间对全班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在学期结束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口算能力达标测试。但这样下来之后效果也不见得很理想。上学期初,我们在开学时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口头过关考试要求5分钟完成50道。但每个班能顺利过关的人数还不到一半。这也是实施新课程的一个事实,大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去关注一下。
2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估算,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也是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体现。教材中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达到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技能和估算习惯,进而形成估算意识。我们在教学中也注意到这一点,平时在课堂中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如果有你的提醒,那所有的同学都会估算。但如果要他自己自觉估算,那这种能力就会显得欠缺。我们建议:
1、让估算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思维。p69。
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之后,我们也可以增加这样的练习: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23×14=9229×28=90227×32=86631×31=931。
2、解决好估算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p59。
从估算的角度来说第一、二种方法都是可以的,但是不是400、440比350大了就说明能坐得下了呢?显然不能确定。于是我们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时要把估算与解决问题相联系,而不是只追求一个方法和结果。这一点我们平时在教学中也有所忽视。我们让学生做过这样一个题目:小刘开汽车从厦门到福州,两地相距305千米,每千米的耗油量为93毫升,小刘应准备大约多少毫升油。于是很多学生估成了27000毫升。平时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的对这方面进行铺垫和引导。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案篇十二
1、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
2、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会正确计算。
小棒。
1、计算:43-23=89-62=59-5=92-71=。
学生发言,选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让学解决。
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2、比较56-22与56-28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
2、做练习三第7题。
3、数学门诊:
47806490。
-28-51-23-17。
29393187。
4、蚂蚁传递信息。
38-18()-8()+35()-25()+40()-26=()。
课后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案篇十三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和练习十四(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
1、听算:
20×530×64×70100×53×200。
3×200500×31000×623×212×3。
7×115×6050×422×315×3。
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抢答:
(1)3个十是()?30是()个十?
(2)300是()个百?60是()个十?
(3)9个十是()?3个30是()?
板书: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同学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怎么解决?
根据同学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60×10。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所以300×10=3000(份)。
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同学独立解答。
a.300×30,60×30分别表示什么?
(2)汇报口算方法:
b.你怎么口算?
(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同学回答后教师引导同学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
2、开火车口算竞赛。第60页第1、2两题。
(得数答错的同学自身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协助)。
六、作业:第61页第5、6题。
七、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