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参考教案(模板17篇)
教案细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设计教学步骤时,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流畅度。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教育教学手段。写教案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古诗参考教案篇一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曾几。
心情变化。
古诗参考教案篇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好雨:指春雨。
乃:就,马上。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的道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早晨。
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红,花。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火:这里是指渔火。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的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第一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三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应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古诗参考教案篇三
1、教学《静夜思》,学会生字,理解“疑、举、思”等字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梅花》一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古诗的学习中体会《静夜思》一诗中体现出来的意境。
一、简短谈话,引入课题。
1、齐读课题。
2、释题。
3、介绍诗人生平。
二、自由读《静夜思》
1、学生字。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特点。
3、读通诗句。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试读,评议。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3、跟录音读课文。
4、试读、评议。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更正。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第二句:疑:好象。好象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第三句:举:抬。抬头望见了明亮的月光。第四句:思:思念。低下头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感觉像撒在地上的霜?
2、静夜是深夜,为什么深夜诗人还没睡?
3、诗人这样想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该怎么读出思乡之情呢?
4、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读。
5、背诵全诗歌。
六、总结。
1、教学(梅花)学会诗中的5个生字,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读背全诗3体会梅花的风格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一、启发谈话
二、听课文录音
三、理解诗义
1、学习12两句。
2、正确朗读两句。说说带点字的意思:数 凌
3、说说两句的诗意“墙角边有几枝梅花,因为正毛着严寒独自开放”
4、学习34句。
5、正确读。
6、理解带点字“遥 为 暗”。
7、试说两句的诗的意思“远远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飘来。”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五、指导背诵。
古诗参考教案篇四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古诗参考教案篇五
同学们,你们非常喜欢古诗,也会背不少,不知大家是否熟悉这首诗。
1、自学会认字。(大声读,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读出“没”的两个读音)。
2、分组学习会写字。
(1)读准字音,分析字形。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如:编儿歌,画画,形象记忆等方法。
3、汇报分组学习情况,说说记住了哪几个字,是使用什么方法记忆的。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最难记。
5、针对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可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以下几个字。
舟:笔顺是。
君:强调第二笔横,要写长些,右边要出头。
渔: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鱼”。
粒:左右结构,左边米字旁,“米”作偏旁时捺变成点,右边是“立”。可联系字义与生活实际记忆。
者:第四笔撇要写长些。
1、学生看课后会写字表,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希望老师帮你写好哪个字。
3、通过重点指导“舟”的书写笔顺。请学生着重观察“皆”字的间架结构。
1、看音写词。
heiabudanuzheilii。
()()()()。
2、建立“我的词语库”,给本课会认字组词。看看哪个同学组的词最多,就评为“组词能手”,老师发给小奖状。
古诗参考教案篇六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通过读文、看注释,使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诗。
(一)学会生字新词。
(二)了解诗的内容。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还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唐诗三百首》中,就有许多力作,为同学们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爱。另外,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奇才辈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等,他们的许多诗句已流芳百世,为后人所传诵。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两首诗。一首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一首是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陆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了其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所选的《示儿》,是陆游临终前所作,相当于遗嘱。诗人临终前,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喜事告诉他。这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他的一生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曾被世人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在当时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本文选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说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杜甫正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他听到这个胜利的消息后,立即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终被平息,祖国又重新获得了统一而感到的无比欢快的心情,同样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万事空(kong)告乃翁(weng)。
蓟北(ji)襄阳(xiang)。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再看注释,结合诗句和字典,看应选择什么意思。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涕”,左边是“氵”,右边是“弟”,合起来是“涕”。还可以记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在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弟”的写法和笔顺。“洛”,左边也是“氵”,右边是“各”,合起来是“洛”。还可以记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阳”的“洛”。在书写时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乃”字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同样,“祭”也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利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在对比中记住字形,加强记忆和理解。如:
以“元”字为例,“元”字在诗句中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通过看书下注释,我们知道“元”同现在的“原”,又通过,我们又得知“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原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又如:“乃”字在诗句中是“告乃翁”,我们通过看书下注释便可知道,“乃翁”就是“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告乃翁”是指告诉你的父亲,意思是让儿子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自己。
九州同: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中国。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文中指南宋军队。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痛。
无忘:不要忘记。
北定:向北进军平定。
剑外:现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而下的泪水。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边读边想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
1.读诗。
2.写生字。
古诗参考教案篇七
1、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真挚感情。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多元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诗题。
1、揭题。
师: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5课――古诗两首。请看第一首――《回乡偶书》(课件打开)。
二、自主学习,初解诗意。
1、(1)看课件,猜猜是什么诗。(从书法作品中认字、猜字激起学习汉字的兴趣)。
(2)再出示正楷的字体的《回乡偶书》。
(3)不会的字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集体汇报交流。
(1)个别读――正音――齐读。
(2)质疑――解疑,看插图理解“鬓毛衰”。
(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品析诗句深悟诗情。
读诗,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出爱家乡的感情?边读边品析。
1、你读这首诗时,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出示“儿童笑问”这个课件,想象画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四、熟读成诵,进入诗境。
1、指名读、分组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2、配乐练习读。
3、你觉得能读好了,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4、名读。学生评议。老师适时点拨。
5、你能不能很快背下来?背诵《回乡偶书》。
五、书写指导:音客。
客:中间不要写成“文”。
音:第二横写长写些,“日”字写方些。
六、拓展延伸,自学古诗。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有两首,我们学习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体会作者眷恋家乡以及忧伤之情。老师这有第二首,同学们自学,细细体会作者又要抒发一种什么情怀。大家可借助字典和其他资料自学。(出示课件)。
《回乡偶书》第二首。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古诗参考教案篇八
早晨起来不是很早,开门就看到一位农民工模样的中年男士,提着蛇皮袋站在我工作室门口,几个人围着看,我也凑过去。好奇罢了,根本模样想买什么。袋子里,两只山鸡,一雌一雄。要价三十一斤,是张着丝网逮来的,现在山鸡也多,于是没有当回事,我刚转身的时候,对方告诉我,我一个人吃不了山鸡,还有一只水鸟,在山鸡身子下面一只被捆扎不能动弹的,眼神惊秫的夜鹭出现在我的眼前。受伤是无疑的了,但是不知道怎么样。我问对方知道这只鸟叫什么名字,对方不认识,只知道是水鸟。我对他说卖给我,但不是吃的,放生,是否可以便宜一点,最后三十元成交。
我解开翅膀与腿上的捆绑的绳子,夜鹭已经不能站立,似乎随时毙命。我没辙了。夜鹭是常见的水鸟,与白鹭应该近亲,候鸟但在江南是留鸟。吃鱼虾或者贝类。小时候在芦苇荡到了夏天不计其数,我也计不得吃过多少夜鹭的蛋了。其视力好,夜行居多,冷不丁的叫一声,有时候还让走夜路的紧张一下,叫声“嗷”羽毛灰色,也叫灰鹭。蛋是淡青色,比鸽子蛋稍大一点。最多的时候,可以在蒲田里找回半篮子。
在我近二十的时候,还饲养过两只,从蒲田来带回来还不怎么会吃。羽毛还毛绒绒的。正好父亲是捕鱼的.。家里有大罾,所以养活它们不是问题,刚开始要用小鱼塞进它们嘴里。几天后开始自己抢着吃了。也不离开不乱跑,吃饱了就钻进父亲看罾的河边的床下面。十几天后开始到大罾里抢鱼了。不会飞,但是速度敏捷,根本抓不住它们。一旦看到我或者我父亲,就围着要吃鱼。随着长大加上消化力特别的强,一天也不知道吃多少小鱼,反正逮到就吃,就是夜里罾起水,也要下去吃。本来我家那只黑狗是想用它们打牙祭的,给我训得不敢靠近它们,可是夜鹭不知好歹,最后居然欺负狗了。狗屈与我的威力,时常给它们搞得团团转,最多呲牙吼几声。最可气的是它们是无忌惮的上床,让你刚刚睡着就给它们闹醒。但是你抓它们不容易,根本不给你靠近,你拿鱼也是偶尔的机会,精灵得很。
在一个天气已经很凉的夜里,悄然飞走了。连告别的面子都没有给我,我和父亲念叨了好长时间,第二年夏天居然回来了。但是远远的看着我们,离我们的距离很大,时间也就几天,也吃了几回鱼,黑狗看到它们欢悦的迎上去,但是夜鹭老早的飞上天了,不再是欺负老朋友了。也不知道何时它们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我总想它们就在一群栖息在蒲田的灰鹭中,只是不再与我们相处罢了。
看着这只受伤很重的灰鹭,我不知道怎么办,但是不能看着它就这样在我面前死去。于是我拨打了上海的114,查询上海动物保护协会,遗憾没有查到,但是聪明的话务员,给了我动物园的电话,在动物园一位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新的号码,我打了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位应该岁数不是很大的女士,听说情况后,告诉我不要担心,也不要喂药,因为毕竟我不知道应该喂什么药,重要的是灰鹭恢复能力极强,而且是上海的留鸟。她让我就喂鱼同时给它一盆水,就可以。于是我急忙去了市场,不错,有野生的小鱼。回来我强行的塞进去两条,它咽了下去,有希望了,我开心极了。我天真的认为地板砖太冷,找来纸板给它垫上。不过还不是坏事,后来知道这家伙能吃能拉。
我从菜场买菜回来,发现小鱼少了几条。但是站立根本不行。左脚明显的骨折了。没办法,看它造化了,不行我还得带它看医生。晚上我去西渡休息了,没有留在工作室。早晨因为惦记它,没有睡懒觉,急忙赶回来了。一看小鱼都没了。身上羽毛也不再是昨天的样子。精神多了。看到我还是很紧张,但是感觉我不会伤害它,也没有到处躲藏。只是把我工作室地上留下一滩滩白色的粪便,地上到处是羽绒。我急忙打扫地面,又来清理桌面。收拾完,我抱它,这家伙忘恩负义,居然狠狠的啄了我一口,咬着我的手不放,我抽出手轻轻的抚摸它,它不再挣扎还眯着眼睛享受了。
换了水我买来更多的小鱼,这下麻烦大了,晚上我没有去西渡,开着小灯,我是考虑让它可以看见,忘记了这家伙的视力。鱼吃光了,比前一天拉了不止三倍的粪便,还到处跳跃,我的台面与地面,给它搞得惨不忍睹,真的想揍它。这家伙好像知道我光火了,钻到办公桌与墙的空间中,怎么也不肯出来,幸好我垫了纸板,纸板一层白色的污物。收拾好,我用扫把把它弄出来,脚还有一点点,其它没有问题了。放了吧。留在这里也不是办法,它有自己的世界。
到了门外,正好是渡船过来,早晨人多,我想也没有多想,把它抛向天空,也许是人多,一下子它很惊恐的原因,差点忘记扇动翅膀,在落向人群的时候,猛然震动翅膀,紧贴着一个人的脑袋飞向西方立即转身向黄浦江飞去。没有叫鸣,头也没回,很快消失在江对面。
我开心的同时,突然有一种失落感,牵挂的只有我,而不是它。
古诗参考教案篇九
3、英英学古诗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背诵《静夜思》。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读准一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背诵《静夜思》,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教学时间:两教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英英学古诗》学习生字:英、诗(后鼻音翘舌音)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思考:英英怎样学古诗的?学得怎么样?三、讨论怎样学:师讲解:对话学得怎样:生评价并说出理由(会背、能理解)四、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大概意思,不会的`准备质疑。故乡:家乡,一般指自己出生的地区。唐代:唐朝,古时一个朝代的名称,距今一千多年。不由得:禁不住。五、检查交流1、出示生字新词2、指名读、开火车读、学生领读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如何记住的?4、巩固:反义词前---低头---近义词故乡--思--望---扩词思代多音字背(beibei)5、齐读六、再读课文,了解大概意思1、轻声读2、说说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诗的内容诗的内容诗的作者及年代你能让诗意与原诗句一一对应(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3、齐读《静夜思》4、练习背诵七、作业笔顺书空:奶习字册描红熟读课文,学英英把《静夜思》讲给家人听。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进行对话练习2、写字指导3、了解学古诗的一般方法,激发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1、抽读词语2、背诵《静夜思》3、说说《静夜思》的意思。二、讲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1、方法:读准字音理解字义串讲诗义(大概意思对就可以了)朗读、背诵2、要求:会读、会背、会默了解诗义及作者三、学习古诗《梅花》1、教师介绍作者、朝代(王安石,北宋诗人。)2、师领读,解释难懂的字:凌寒:寒冷的冬天遥:远远的为:因为暗香:淡淡的香味3、自悟,说说诗意(大致正确就可以)(墙角有几枝洁白的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独自开放了。远远的就知道不是雪花,因为从那里飘来一阵阵幽香。)3、练习背诵三、模仿书上对话,把这首诗讲给别人听1、同桌分配角色2、对话练习3、上台讲,大家评议(诗的背诵、理解、语言、态度)四、作业写字指导:1、读帖(看准每一笔的位置)2、写字,教师巡视[板书]:静夜思梅花床前明月光,墙角数枝梅,疑是地上霜。凌寒独自开。举头望明月,遥知不是雪,低头思故乡。为有暗香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参考教案篇十
教学要求:
1、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3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3)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4)三四句吊古: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同学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古诗参考教案篇十一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通过读文、看注释,使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生字新词。
(二)了解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还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唐诗三百首》中,就有许多力作,为同学们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爱。另外,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奇才辈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等,他们的许多诗句已流芳百世,为后人所传诵。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两首诗。一首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一首是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陆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了其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所选的《示儿》,是陆游临终前所作,相当于遗嘱。诗人临终前,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喜事告诉他。这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他的一生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曾被世人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在当时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本文选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说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杜甫正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他听到这个胜利的消息后,立即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终被平息,祖国又重新获得了统一而感到的无比欢快的心情,同样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学生自己读诗,并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四)教师指名读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万事空(k#ng)告乃翁(w5ng)。
蓟北(j@)襄阳(xi1ng)。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再看注释,结合诗句和字典,看应选择什么意思。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涕”,左边是“氵”,右边是“弟”,合起来是“涕”。还可以记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在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弟”的写法和笔顺。“洛”,左边也是“氵”,右边是“各”,合起来是“洛”。还可以记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阳”的“洛”。在书写时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乃”字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同样,“祭”也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利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在对比中记住字形,加强记忆和理解。如: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读文,并从诗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联系诗句内容理解词语。
以“元”字为例,“元”字在诗句中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通过看书下注释,我们知道“元”同现在的“原”,又通过查字典,我们又得知“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原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又如:“乃”字在诗句中是“告乃翁”,我们通过看书下注释便可知道,“乃翁”就是“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告乃翁”是指告诉你的父亲,意思是让儿子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自己。
3.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练习掌握。
九州同: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中国。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文中指南宋军队。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痛。
无忘:不要忘记。
北定:向北进军平定。
剑外:现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而下的泪水。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四)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边读边想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
(六)作业。
1.读诗。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三)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有较具体的体会。
(四)能有感情地朗诵这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体会诗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
1.指名读诗,让同学想一想诗的题目的意思。
(1)学生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各抒己见,充分说。
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们知道。示儿:把事物让儿子知道。因为这。
古诗参考教案篇十二
含鹭字的古诗,由收集,希望有关于含鹭字的'古诗的文章含鹭字的古诗能对您有所帮助!
归鹭。
一夜北风报秋寒,万千归鹭聚九峰。
隔岸相疑琼花开,行人驻足争相观。
三日尽向城南去,漫天白鹭作雪飞。
翾鹭聆。
一江春水宛玉琰,江心炜明映飞琼。
闲得雎鸠此处闹,难及仙鹭影翩跹。
三江春水行潺湲,五城烟雨烘境仙。
九城杏花姿色艳,全迎一笑降世间。
此笑可载三千卷,流彩一身九重天。
高点彩霓皆失色,落雪缤纷九十年。
海滨柏鹭莞尔嬿,恰怡天宝显人间。
繁星璀璨跨世纪,珷玞光璟亮穹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湖上。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五郊乐章·舒和。
笙歌龠舞属年韶,鹭鼓凫钟展时豫。
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
古诗参考教案篇十三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学生能借助注释了解诗文大意,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看?(配乐《春节序曲》,播放关于春节的各种图片,如包饺子、贴春联、拜年等)。
2、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而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这么热闹的场面写出来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板书:元日齐读课题,解释“元”的含义)。
二、初读古诗,读准节奏,学习生字。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字音;二、读通句子;三、读准节奏。)。
2、指名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
3、再读,教师指导,划分朗读节奏。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教师范读。(“/”表示朗读时要短暂停顿)。
(2)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3个画面)。
4、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齐声读)。
(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吓跑妖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新年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旧的一年结束了,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除)。
5、看吧,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爆竹,那一刻,怎能不激动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1)齐读,用快乐、激动的心情朗读。
(2)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
(3)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场景吗?(如辞旧迎新、万象更新、喜气洋洋)。
6、生看画面,师描述:放完爆竹送走旧年,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迎着暖洋洋的春风,品尝新年的第一口酒!(课件出示:春风送暖入屠苏)。
(1)再读这句,哪一个字值得我们品味?(暖)说说你的理解。(爆竹声中辞旧迎新的快乐;喝了酒心里暖洋洋;小孩子长大了感到快乐,青年人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心里有了责任感,老年人非常幸福,健康长寿,心里高兴。)。
(2)再读诗句,读出你体会到的“暖”。
同学们,这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初升的太阳把明亮耀眼的光辉洒向千家万户,人们都出门迎接朝阳。迎着红日,人们喜洋洋地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此时的场景给你怎样的感觉呢?(温暖的阳光,生活更有希望)。
7、课件出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指名读、齐读。(读出充满希望的感觉)。
(2)男女分组赛读。
(3)从“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古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在用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
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吧!
三、课堂延伸:交流春联。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春联。(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春联,全班齐读。
3、教师指导书写课后生字“旧、符”;生写,师评价并随机展示。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4月5日前后)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扫墓和踏青出游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去看看吧。(板书:清明)。
2.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二、初读古诗,探究初成。
1、自由诵读,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韵味和节奏。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1、学习古诗第一句。(课件出示古诗1、2行)。
(1)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2)课件出示重点词“清明、纷纷、欲断魂”的解释,并配相应图片。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4)指导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2、学习古诗第二句。(课件出示古诗3、4行)。
(1)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2)想象当时的情景(雨纷纷,欲断魂,遥指,杏花村),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句的意境。
3、教师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
4、思考: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怀念逝世亲人)。
5、自由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6、学生小结学法:
解题目—知作者—释诗句—懂诗意—品诗味。
第三课时。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无尽的思念之情,诗人王维就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课件简介诗人王维。
二、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习识记方法。
(3)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
2、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重阳节的资料,谁来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课件出示重阳节简介)。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与诗句相对应的图片,读完这句诗你有什么感受?
(2)谈话过渡: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身处举目无亲的“异乡”,每逢佳节,作客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就更加强烈了。
(3)让我们带着思念之情来朗读吧!(男女读、小组读)。
2、课件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
(2)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佩戴着茱萸登高,遗憾的是唯独缺少了我一个人。)。
3、感受古诗的韵律: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重读把它表现出来。
课件小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齐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
四、记忆识字,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自主识字。
2、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独”的部首是“犭”,“异”的上半部分是“巳”。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板书]。
元日春节热闹欢快。
清明清明节断魂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思亲、思乡。
本课三首古诗都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很强。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再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以不同的诵读方式去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交流读完古诗的感受,体会古诗的意境。
古诗参考教案篇十四
四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都是写景抒情诗。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上重点词语的解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要求学生知道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生字,掌握灵活翻译诗句的能力、自学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利用直观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
我利用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练习说话,体会诗人去感自然的美和他的内心情感。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直、疑、坐、晚、于、对、孤独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
(2)、培养学生灵活翻译诗句的能力、自学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古诗背诵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对字、词的分析理解把握全诗的内容;
(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悟出意境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望庐山瀑布》和《山行》这两首诗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的教学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采用教——扶——放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课件上重点词语的解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通过朗读示范来读好古诗,掌握停顿,还可以了解一些与本诗有关的相关信息。并总结出学习方法。通过按按按媒体对学习进行检测和巩固。
《 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识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理解诗句,从中体会到诗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感受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我以观察图片入手,先让学生背诵写春天的古诗,引出课题,学习关于秋天的古诗,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接着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秋天景色,远处的高山,漂浮的白云,半山腰的几户人家,火红的枫叶和欣赏风景的诗人等等,(引导学生说时,注意向古诗靠拢,特别是古诗所描绘的几个画面,意境,要让学生充分感受,领悟,充分表达。)
在教学《山行》时,学习“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话,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他们分析出了秋天的霜叶更加的美丽红艳。所以比二月花更家的吸引人。让作者流连忘返。就势出示按点题:
这句话运用( )写作手法?1、比喻 2、对比、3、夸张
让学生思考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诗人热情地赞美秋天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赞美了秋天枫树的生命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旺盛。充满了活力。学生在讨论思考、交流聆听、检测反馈中,真正的感受到了诗句语言的魅力。
接着读古诗,将古诗读通读顺。并联想回忆刚才的插图画面来说说你理解了哪句古诗的意思。(由于有前面观察的铺垫,学生理解的透彻,老师适当点拨个别重点词句。因此理解诗句这一环节学生掌握的较好,逐渐进入诗词意境。)
最后在老师引导下入情入境地有感情读古诗,由于在自说自悟的基础上,这节课教学任务完成的较圆满。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学习的拓展环节中,让他们在积累并背诵诗人的其他诗句。帮助他们更多的感受到祖国的文化的源远流长。
讲《江雪》一诗,让学生在了解了柳宗元的生平以及一些主要的事迹后,对于他的孤寂的心情能够有所体会。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以互文构建广阔的“对话场”。
有人说,“诗不是锁在文句之内,而是进出历史、空间里的一种交谈”。这话指出,想要与诗交谈必须先得做到能够“进出历史、空间”。学生相应的知识、经验的储备成为他们能否与诗对话,走进诗歌意境的关键。因而,教师应该根据古诗文本,去唤起或开掘学生隐藏着的文字文本或经验文本,构建广阔的“对话场”,在交流碰撞、相互作用中加深诗意的理解。
2、以想象催动心灵的对话。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主要元素,体悟诗意绝对不能回避意象。意象就是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色彩的形象,透过这些形象营造的情境进入诗人的心灵世界,就是由“象”而得“意”的过程,这一切必须借助想象。想象是学生与诗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联系经验,寻言明象。语言背后形象的唤起,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催化。在读诗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加以扩展,想象连缀成画面,便能获得深刻的形象感染。
(2)创设情境,连类万象。所谓情境实质上就是一个富有形象感,充满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在情境的催化下,想象被激活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了丰富的形象,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使静态的阅读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诗歌意境逐渐显现,逐渐展示出它的美丽与动人。
古诗参考教案篇十五
振鹭于飞,于彼西雍。
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在彼无恶,在此无斁。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注释:
1、振:群飞之状。
2、雝:水泽。
3、戾(利):到。止:语助词。
4、恶:恶感。
5、斁:厌弃。
6、庶几:差不多,此表希望。
7、永:长。终誉:恒久的荣誉。
译文:
一群白鹭冲天起,西边泽畔任意翔。
我有嘉宾来助祭,也是洁白好衣裳。
在那宋地没人厌,在这周地受称扬。
谨慎勤勉日复夜,美名荣誉永辉煌。
赏析:
《振鹭》一,《毛诗序》所作的本篇概述是:“二王之后来助祭也。”至于二王之后又是指谁,郑笺云:“二王,夏、殷也;其后,杞、宋也。”武王伐纣灭商后,周王朝求夏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于杞地,是为夏之后;又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墟,成王初年武庚反叛被诛,乃改封纣王庶兄微子于宋地(今河南商丘),是为殷之后。汉匡衡曾说:“王者存二王之后,所以尊其先王而存三统也。”(《汉书》)所谓“存三统”,即“使郊天以天子礼,祭其始祖受命之王,自行其正朔服色”(孔疏引郑《驳异义》)。也就是说,让夏、商二代先王之后立国杞、宋,能够奉祀先祖,保有尊严。这是上古时代的一种政治策略,目的在于怀远柔迩,协和万邦,确保王朝天子的统治。毛序郑笺之说久无异议,到了明代,季明德、邹肇敏、何楷等人开始反对《毛诗序》的“二王之后”说,清姚际恒《诗经通义》更提出三点理由对《序》说置疑:首先,周有三恪即虞、夏、商三王之后陈、杞、宋助祭,此不应只指二王之后;其次,诗中但言“我客”而不言“二客”,似表明助祭者并非二人,再次,商人尚白,诗中之鹭正是白羽之鸟,与商人所尚之色相合。因此他认为此诗写的是一王之后即殷商之后微子来朝助祭之事,是周人对微子的赞美之词。他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公认,不过很有启发。
全诗共八句,不分章,按诗意来分有四个层次。首二句“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是以飞翔在天空的白鹭起兴,引出下文“亦有斯容”的描写。商人尚白,且是鸟图腾民族,通体羽色纯白的鹭鸟当被商人视为高洁神圣之物,它飞翔时优美的动势,栖止时从容的神态,今人且不免赞赏备至,何况是刚从原始自然神崇拜时代发展过来不久的商周人,它正是外在的美好仪表与内在的高尚精神完美统一的象征。
于是,三、四两句“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周人将朝周助祭的微子与被商人珍视的白鹭相比,对他大加赞美。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昕,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因此孔子称赞他是殷“三仁”之一。在他被周王朝封到宋国后,对外尊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对内广施仁德,得到殷商遗民的拥戴,他的德行堪受称扬,自属当然。至于微子的风度仪容,虽说史无明文说他怎样潇洒俊美,但肯定是十分出色的,否则“亦有斯容”之句便有落空之嫌。
下面五、六两句“在彼无恶,在此无斁”,是夸誉微子在宋国内外都有较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彼无恶”,是指微子在宋国之内受到殷民的拥护:“在此无斁”,是指微子朝周时受到热烈欢迎。这两句实际说明两个问题:微子作为被周所灭的殷商之后,在胜利者周天子面前,能够表现出不卑不馁的气度确实难能可贵;而作为胜利者的周王朝君臣,在微子面前,能够表现出不亢不骄的气度,对昔日的'敌国之后以礼相待,善加照顾,也体现出一种恢宏博大的泱泱大国之风。
七、八两句“庶几夙夜,以永终誉”,许多解家都理解为对微子一人而言。笔者认为这两句应是对双方而言的。即作为失败者的后裔要坚持这种不卑不馁的精神,使亡国之族得到新生;而作为胜利者的周室君臣,也要永远保持这种不亢不骄的气度,团结各邦各族,消释历史积怨,彼此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才能“以永终誉”。这样的理解或许已脱离文本的表层语义,但“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谭献《复堂词话》),就读者的审美接受而言,正不妨作如是观,这当与此文本的深层语义相吻合。
古诗参考教案篇十六
看着菜园丰收的景象,似乎能闻到泥土的芳香,似乎能听到农民喜悦的欢笑。
本课有九个词语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
通过看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蔬菜的名称。“豆角”、“白菜”图中没有出现,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在生活中学语文,培养观察能力。
本课的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非常适合朗读训练,在朗读中丰富学生对图中蔬菜名称的认识,巩固生字新词。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和1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要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读音,注意提醒读准“菜、藏、捉、心、风”等字的字音。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认记生字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每种蔬菜,看看、摸摸,认读卡片上的蔬菜名称。学生观察、认读完后,教师任意出示一种蔬菜,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词语卡片,举起来带大家读一读。学生在这样较充分的自主活动中,既可以认识蔬菜名称,又能记住生字。
2写字。
本课写字教学要重点指导“心”与“风”这两个字。
指导“心”字时,首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三个点不同的方向、位置及高低。是新笔画,范写时,要注意讲清起笔轻,运笔渐重,到钩之前要顿一顿再钩。最后让学生自己描红、临写,体会写好“心”字的要领。
指导“风”字也可让学生先整体观察,整个字如同被风略略吹开裙摆的裙子。写时注意宽度要适当,写里面的时,要像柳叶轻拂,写最后一笔长点时,注意与“卜、心”的点进行比较。教师边讲边在田字格中范写,然后让学生自己描红、体会。
(二)朗读感悟。
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朗读儿歌。初读儿歌后可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了解“捉迷藏”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看看图,做做动作,把各种蔬菜的特点表现出来,感受词语描述的蔬菜之可爱。还可以进行朗读比赛,在检查、交流朗读情况的同时,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三)实践活动。
课后,随父母家人去菜市场、农田或农村集市认识更多的蔬菜瓜果,将新认识的蔬菜瓜果用彩笔画下来。再写上名称,然后贴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蔬菜瓜果园”,将认识事物、学习汉字结合起来。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小朋友都跟爸爸妈妈去过菜市场,请大家互相说说,菜市场里有些什么蔬菜呀?
2这些蔬菜长在哪里呢?(出示课题:菜园里)。
(二)走进菜园,学习字词。
1观看录像。
想去菜园看看吗?(播放当地的菜园录像)菜园里的蔬菜可多了,仔细观察,把你认识的蔬菜名称说出来吧!
2自主识字。
这些蔬菜都有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它们的名字,(出示课文中带有拼音的词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一认名片上的字。(引导学生交流识字途径,如,“这个字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积极倡导生活中识字。)。
3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卜、又、心、风”。
4合作朗读。
这些生字,放到儿歌中会读吗?(鼓励学生在与伙伴的合作中读通儿歌、通过多种形式读熟儿歌。)。
(三)创设情境,巩固字词。
为学校营养午餐排菜单。
1我们认识的这些蔬菜还能做成小朋友爱吃的好多菜呢!瞧!(出示菜单:西红柿炒鸡蛋、萝卜烧排骨……没学过的生字注上拼音)请小朋友先读读这些菜名,然后选择几道你爱吃的菜,在菜名前写上序号,填在下周营养午餐的菜单上(学生人手一份菜单和空白的午餐表)。
2反馈:把学生排出的午餐菜单交给学校食堂,建议食堂采纳。
(四)拓展识字。
把学生自己认识的蔬菜、瓜果的名称,制成图文结合的卡片,在课上交流。课后展示出来,体现识字资源的共享。
蔬菜儿歌库。
小辣椒,真漂亮,番茄人人爱,
穿红戴绿俏模样,个个红又圆,
有的细长脑袋尖,看起来像灯笼,
有的胖胖肚子圆。吃起来酸又甜。
南瓜兄弟长得胖,胡萝卜,地下长,
摸一摸,硬邦邦,身子细长好营养,
等它换了黄衣裳,维生素有a、b、c,
大家抱它进厨房。多吃身体长得壮。
韭菜长得似麦苗,架上的黄瓜开黄花,
身子细细很苗条,长长的藤儿到处爬,
风儿姑娘来问好,黄花谢了结个瓜,
他们乐得把头摇。又脆又嫩味道佳。
古诗参考教案篇十七
今年寒假,我和爸爸看了一部电影《鹭世界》,这部电影讲述仓鹭生活在黄河崖壁上,仓鹭泽一曲折动人的故事。
泽一的妈妈陆平,是一个捉鱼能手,但今天看来不在状态,因为她是第一次做妈妈,她的孩子快要破壳出生了,她非常高兴。她总共生了三枚蛋,就在陆平出去觅食的时候,有两个小仓鹭破壳出生了,他们还不会照顾好自己,一个不小心掉出了巢穴,一个在巢穴边缘摇摇欲坠,这两个可怜的小家伙还没等到妈妈回来就失去了生命,最后只剩下一枚蛋,它就是小泽一。
陆平更加小心照顾这枚蛋,她再也不敢外出了,她要等待这唯一的孩子的出生,陆平的丈夫有一次出去再也没能回来,陆平看着未出生的蛋更加伤心了。
冬天来临了,鹭群都迁徙飞走了,只剩下陆平和未出生的小泽一。终于有一天泽一出生了,等泽一快快长大,就可以迁徙到南方过冬了。
有一天,妈妈出去觅食很晚也没回来,焦急等待的小泽一只好出去自己觅食,,它没有一点生存经验,一直都是在妈妈的呵护下成长,而这次就要靠自己生存了。
一天,小泽一好不容易捉到了一条鱼,也被别人抢走了,他它感觉太不容易了,寒冬也到来了,寒风瑟瑟,他它来到了一个全是天鹅的地方,和他们一起过了个冬天。
又过了很长时间,泽一也找到了自己的伴侣,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他们生活在美丽的黄河岸边,过着幸福的生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