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论文(汇总19篇)
文学是一种表达情感与思想、展现人类生活与价值的艺术形式。避免拖延症,及时完成任务是有效时间管理的基础。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的写作。
流行音乐论文篇一
摘要:时代的多元性为文化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伴随着新时期的百花齐放,文化教育又有了一种新的内涵:为学生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力量和生命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流行音乐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又要顺应多元文化教育的趋势,推陈出新。文章简析了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对流行音乐教学的影响,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指出了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的几点可行性举措。
关键词:多元文化;流行音乐;教学举措。
著名作家梁晓声曾有言: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是无须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四句言简意赅的语言准确地道出了文化的精妙、高深之处,哪怕是在当今多元文化教育下仍具有现时意义。可见文化的多元性为教育领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对于流行音乐教学来讲,无疑是一剂强行针与核动力。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在教学中且在不回避其他市场属性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提高它的艺术性,以实现教者有其法,学者得其道,让学生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尽享流行音乐的艺术熏陶。
一、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对流行音乐教学的影响。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就音乐来讲,我国的民族音乐也具有深厚的底蕴,经过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淬炼积淀,成为我国文化瑰宝中的一部分。然而教育要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日益密切,多元文化教育背景的形成也是情理之中。流行音乐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逐渐转变了传统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日益丰富,为顺应现代流行音乐教学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是多元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虽多为积极、昂扬的正气之声,但也不乏污浊之气。加之接受流行音乐教育的学生多为行为意识尚未成熟,极易受不良文化信息侵染的青少年群体,所以在教学中,学校与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给予适时的干预和指导,从而能够让学生趋利避害,同时选择真正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多元文化资源帮助学生完成流行音乐的课程学习。
二、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的新举措。
1.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文化教育背景较为单一、保守,致使流行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一度陷入困境。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就是要弥补传统流行音乐教学的不足之处,让音乐教育能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流行音乐的艺术魅力与乐趣。流行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通过引入游戏机制、应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从自然。音乐教学是一种美育教育,流行音乐更是作为一种时尚元素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难把流行音乐的灵魂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就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加以实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也包括流行音乐文化,这种文化形式更贴近于生活,所以很多流行歌曲能够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流行音乐教学在创新教学模式过程中要抓住流行音乐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某中学在进行流行音乐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通过与兄弟院校强强联手,开展教学研讨、流行歌曲演唱竞赛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2.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音乐教育者本身也是音乐爱好者,如何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一堂堂轻松愉悦的音乐课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学有所成,乐在其中,是每个音乐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流行音乐学科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演唱技巧,同时还要熟悉流行音乐学科的发展历程、舞蹈、戏剧及相关知识等艺术门类,这些知识的涉及都会为流行音乐学科系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一般流行音乐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延伸。所以仅依靠学校和老师的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学生要依据音乐课堂的基本理念,主动搜集、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丰富课程资源,关注流行音乐群体,了解世界著名流行音乐体系,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多样教学手段,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河南省辉县某中学在流行音乐教学中积极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依托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在教学中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流行音乐学习小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值得学习与借鉴。总之,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流行音乐教学要摒弃陈腐不堪的观念谱例,选择国内外著名流行音乐代表人物的经典谱例,从乐句的构成,和声与旋律的关系,音型与音乐语境语义等方面由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可见当前流行音乐教学要利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的有利条件,扬长避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其音乐表现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领会到音乐的真谛,做一名具有一定音乐素养水平的流行音乐学者与传承者。
参考文献:
[2]张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态度与师资培训[d].西北师范大学,。
[3]田梅荣.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
[4]褚荣剑.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流行音乐论文篇二
“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型,通常我们认为是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西方古典音乐,创作技术复杂多样,承载的内涵厚重深远。流行音乐则正好与古典音乐相对,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的音乐类型。”[1]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特点导致其出现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局面。古典音乐格调高雅、品位独特,其鉴别与欣赏需要在音乐上具备一定修养或敏感度,且其结构复杂、技术多样,很难被传唱或演奏,因此受众有限;而流行音乐更符合大众的口味,所以传唱广、受众多,然而因为内容通俗,所以质量上往往参差不齐,难登大雅之堂。因此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合二为一,可以各取所长、各补其短,两者相得益彰,避免了局限性,从而形成一种更为独特的音乐类型。目前这种尝试已然有之,然而大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跨越多方面隔阂,将两种音乐类型相结合,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需要更多更好的结合路径,来促成音乐的融合。
(一)音乐类型过于风格化。
尽管音乐是相通的,但是音乐类型之间仍然具有极大的差异,而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在很多特点的表现上则是完全对立的。例如音乐格调,古典音乐传承经典,更具内涵,而流行音乐贴近生活,内容浅显,因此两者在结合时必须充分把握其相同之处继而进行有效融合,而不是一味地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合并,那样只会破坏了其各自具有的艺术魅力,不能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导致乐曲不伦不类。独具风格的两种音乐类型想要结合,就必然要花费时间精力去摸索全新的可能性,当不同风格的音乐类型结合时才能产生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理想效果。
(二)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足。
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在开展音乐教学时都无不考验着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如果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强,就很容易分辨出音乐的类型、技巧、风格、情感内涵等,这其中,能够辨出音乐的情感内涵最为重要。古有钟子期于汉江边闻琴音,发出“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的感慨,促成“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可见,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需要学生从中体味出附着在音符中的“精神与灵魂”,大学音乐教学进行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时,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要求更高,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的学生在鉴赏音乐方面还欠缺一定的悟性,没有良好的音乐基础和功底,导致在鉴赏音乐时难以把握音乐的美感,尤其不能分辨古典音乐,给两者的结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大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
想要结合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就意味着授课教师要同时了解、熟悉甚至精通这两种音乐类型,并且能够找到两种音乐类型的共同之处,这样才能为其找到相融合的切入点,让两种音乐类型形成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形式。然而,目前部分大学在音乐教学方面设置的门槛较低,所以很多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并不强,有的老师往往只精通一种音乐类型,在进行音乐结合时会缺乏教学方法,有的老师甚至备课不精,对自己教授的内容不甚了解,使其难以把握古典音乐与流行结合的精髓,为课程的讲授带来了诸多不便,造成了阻碍。
(四)音乐设备不完善充足。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应当有所实践,教师想要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内容,就必须带领学生进行操作。然而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都需要以乐器来磨合碰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钢琴、小提琴,然而这些乐器价格高昂,很多大学并没有为学生配备充足完善的音乐设备,往往只准备一架电子琴,这也给两种音乐类型的结合方式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局限。甚至有的.学校,教师干脆只采用讲授法为学生单纯传授理论知识,导致课程深奥、乏味,学生们逐渐失去了听课兴趣,更无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各具魅力、韵味独特,如果想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必须所行得法,否则便是随意地将两种音乐类型乱掺一气,不仅导致两种音乐类型都丧失了原有的魅力,甚至会使其不伦不类。想要有效结合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认知。
目前,就学生对音乐的价值取向来看,大部分学生比较认可流行音乐,无论是谁,都听过或能哼唱诸多流行歌曲,但很大程度上源于流行音乐脍炙人口、传唱率高,而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分辨出流行音乐的情感意蕴,其实很多流行音乐并非单纯的“口水歌”,而是能够传递出极为深刻的情感思想,很多歌曲抒发的对往日情感的追溯,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感慨,实际上是每一个人都曾有过的感受,对生活细心的学生能够敏锐地去把握流行歌曲的价值,体味个中的滋味。然而缺乏悟性的学生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启发,使之能够不断完善对流行歌曲从感知技巧到感知情感的过程。另一方面,古典音乐由于鉴赏门槛高,导致很多学生对其“欣赏不来”,认为“太无聊”“不好听”“不接地气”,其实这都是对古典音乐的错误认知,古典音乐更容易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比如经典曲目《回家》,当悠扬的旋律响起,人们的脑海中便马上迸发出回家的渴望,对于远在家乡之外的游子,更能产生与亲人团聚的热切期盼”[2],这充分说明古典音乐并未因为格调高雅而脱离我们的生活,正相反,其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教师应该完善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知,使其对古典音乐报以端正的学习态度,更好地去挖掘古典音乐的魅力,继而将两者更好结合。
(二)教师不断完善个人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形式。
正所谓“教学相长”,教师在面对新的教学挑战时,应该从几方面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加强,首先,教师应该不断完善个人的教学能力,要想进行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教学,就必须对两者的音乐风格、音乐特点、音乐起源、音乐典型、音乐发展、音乐演奏有所了解,并且不断深化精进,只有这样,才能娴熟地驾驭两种音乐,并完成两种音乐的结合教学。如果只停留于理论层面,那么所有的教学都将是纸上谈兵。其次,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修养,精心备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有所完善丰富。在准备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了解学情,尽量避免用学生们生疏的曲目,而是选择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名曲,甚至在选择时可以“投其所好”,多选择一些当前学生们比较喜爱的歌星,这更利于学生去领悟和感受。另外,教师应丰富教学形式,将传统的讲授式课堂转变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合作探究等为学生呈现活泼生动的课堂,消除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恐惧心理。不仅如此,大学音乐教师还可以通过校方的支持帮助,将课内教学延伸至课外,通过举办一些“当古典走入流行”主题活动比赛来让学生们自行创作表演,既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能力。
(三)学校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入力度。
大学校园如果想有效地开展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教学工作,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如果只讲理论不去操作,那么音乐将难以发挥其所具有的功效,“音乐教学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不仅能够实现其思想意识的提升,更能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帮助大学生丰富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3]因此音乐教学不能纸上谈兵,所以面对当前教学设备不足、教学场地窄小等情况,学校应该拿出全力支持的态度,首先完成各项硬件设备的补充,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对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付诸实践,其次,学校应该拿出重视的态度,在教学考核上加大力度,使学生们对音乐学习更为投入。
(四)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强化。
“互联网信息背景下,所有的教学行为不再囿于学校课堂,而是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音乐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强化学生的能力,充分做到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4]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灵活应用音乐编制app,在没有乐器的情况下使用音乐制作软件来进行操作,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完成的作品发布到各大社交平台,利用平台的交流互动功能来提高自身的音乐结合与创作能力。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可以通过类似“抖音”一类的平台上传自己完成的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作品,平台全体用户都可以点开作品聆听并评论,学生可以在评论中发现有价值的建议和批评,继而在下一次尝试时有所改进。而点赞、转发、支持评论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继而更好地投入学习。
“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交流碰撞”[5],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是内心真挚情感的映射,能够唤起人们情感之间的共鸣,只有用发现美的眼光和领悟美的心态,才能去体味这两种音乐类型的精妙之处,也才能将两者更好地结合。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去感知音乐独特魅力的过程,只要采用有效的路径,就能让音乐拥有新的生命力,焕发新的光辉。
流行音乐论文篇三
流行声乐演唱是情感表达的艺术,在流行音乐演唱中,感情是表达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咬字则是表达感情的关键,用话语来表达流行歌曲的中心思想,与其他艺术的表达方式不同,声乐艺术的表达方式对字的要求更严谨。流行歌曲既能用歌唱表达感情,又能唱出文字,文字与声音相互结合,从而更形象地表达出人的情感,流行音乐演唱中字的表达直接影响情地表达。
1.1华语流行歌曲。
华语流行音乐因它细腻的歌词,优美的旋律更加贴近人们的心声而广为传唱,更因为它的演唱方式多种多样,不讲求特定的方式从而在中华大地上枝繁叶茂,华语流行音乐有着独特的主张及品质,是一种个性的美,它在艺术领域具有一定的魅力和价值的审美观。流行音乐传入中国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思维上的一种颠覆性改变和非常深刻的影响,它更是间接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及道德观念,它使中国的音乐方向及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流行歌曲的影响是更贴合人们的情感及心理上产生的,从音乐的旋律,歌词和歌唱者的演唱技术三方面出发,相互融合才能做到广为传唱的作品。改革开放后的`流行音乐更是多了张扬与个性,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一板一眼,所有东西都要循规蹈矩的进行,而流行音乐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陈规,大众娱乐是流行音乐的标志,突破自我不断创新是华语流行音乐的特点。
自古以来人们对歌词语言的联系从来都是极为重视的,中国语言更是对口齿发音有着严苛的要求,在中国有很多的声乐家、教育家及专业的科研人员对演唱中歌词的咬字吐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为声乐演唱中重要的基础部分,语言的准确运用掌握跟旋律的完美配合才能给观众创造出丰富深刻的印象,声乐中的技巧有很多,而咬字吐字的准确性则是音乐演唱的主线。在我国,马先生曾出版过《四十年合唱训练》中,清楚的论述了“清楚的发音及口齿,可以改进音质”“,通过良好的咬字吐字,坏的声音习惯可以克服,好的声音习惯可以建立”,在一段音乐的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基础就是读字,唱歌的必备基础就是字音准确、清晰,演唱者在面对一份包含情感的作品时,如果不掌握好语言技巧那么就无法准确地表达,更谈不上打动人心。歌唱者如果连歌词都让大家听不清楚,那就不能表达情感,打动观众。
《也许明天》这部作品是张惠妹的一张音乐专辑,也许明天的歌词大气磅礴,也许明天这首歌可以代表了整张专辑的所有,作家的所有想法在这首歌里通通表现出来,在一个人最孤单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向往那些有人陪伴的日子,而现在的孤单感受反而让人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martin所写的曲子,将蓝调与灵魂的元素放在里头,让这首歌听起来悲伤感倍增,一针见血地写出了那份追寻明天的感觉。在阿妹的所有歌曲中,这首也许明天一定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海一望无际/看不见终点在哪里/深邃又吸引/我的心第一段开始就“海,一望无际”,演唱过程中“海”是作为一首歌的第一个字出现的,要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唱出,而hai由三个字母组成,声母(开头字母)h,字腹(中间字母)a一带而过,字尾i回归,整个字字头清晰,字尾收紧轻轻推出“,一望无际”这几个词的咬字重点在i上,从i开始从i结束,而后几句“深邃又吸引,我的心”则是一n作为结束,i字咬起来会比集中,而n字却使用前鼻音较多,这两个音在中文字母中是比较好咬的。我就在浪里/飘飘荡荡爱有时忽高有时低/推着我向前/每一天同样的“我就在浪里”“,我”字可以一带而过,最后归韵到“里”i上,第二句也是i,第三句第四句归为n上,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流行音乐作品的歌词中,词头词尾相互呼应,段落与段落之间尾字咬字也呼应着,所以词作往往都很押韵,每首歌都会有音的重点,而《也许明天》这部作品的重点音就是i、n,那么我们训练的重点也要逐步地放在这两个音上面。曾经我放纵享受/到最后无处解脱/越心痛就越快乐/越想快乐越寂寞过渡到高潮的过渡段,它的侧重点与开头和结尾是不太一样的,收字主要集中在o上,中国文字讲究归韵,所以歌词大都非常整齐对称。也许明天/没有谁/陪我走过/潮起潮落/也许明天/还有你/陪我开始/直到最后/海一望无际/我在浪里整首曲子的高潮部分,演唱时必须注意咬字的清晰,以n、i、o作为整首曲子的收官咬字,中和了前面的音,咬字相对比较轻松,但咬字不要太死,要推送出来,气于词同时推出来,慢慢地加重力量,把整首歌扬起来。
咬字与气息相互达到非常默契的配合才能够让歌曲富有张力及感染力,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完全放松打开的方式,我个人比较喜欢人在遇到刺激的状态下而发出的尖叫声,你会发现在尖叫的同时你的身体都在协调用力,腹肌会紧绷,声音富有穿透力。而音乐的演唱也要找到这样的一种感觉,不过就是学会控制气息与咬字相互配合,流行音乐的咬字是在嘴里的,有时候流行音乐的歌词是说出来的,气息送出字,上下贯通,相互协调,气息里融合着字,字里又包含着气息,把字都向前去说,他们之间就像水和鱼,鱼离开了水就活不了,而水没有了鱼就没有生机,气息是基础,而字就是上层的建筑,气沉丹田,字出喷口,就像二胡的弓与弦,拉开工按准弦才会出想要的音,这两样是演唱的基础,之后再对音色,情感,技巧加以画龙点睛的作用,演唱出的歌曲直达人心,声情并茂,从而表达它的情感,这就是咬字与气息的关系。
3结论。
在流行演唱中,正确的演唱歌曲就会正确的咬字,声乐咬字中没有之分纯粹的封字音,因为最后一定通过共鸣腔体传出字母,发音和咬字在流行演唱中十分重要,美好动听的音乐是绝对不能缺少清晰的咬字的,它会对歌曲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声音的练习更是离不开正确的发音,它完善和帮助了声音共鸣,在这一方面我们必须勤加练习,注重音乐的细节,每一个字母,每一个音符都需要我们都琢磨,去研究,尼雨果曾认为“声音训练过程中,歌唱者的读字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包括一种通过语言形式来发声的技巧,这也是歌唱任何一种语言的歌曲的先决条件。”在没有掌握熟练的语言技巧的时候,想要融入思想感情将会十分的费力,没有变现能力,无法打动人心,这样一首歌曲就失败了,打动不了观众的音乐是十分无用的,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突出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特点。
流行音乐论文篇四
在当今生活快速变化的时代,在世俗化和市俗化日益浸入社会的时代,各种事物的流行与传播正以加速度的节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中国的乐坛上,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平分秋色,甚至流行音乐更为火爆,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存在与状况,我们必须正视她、分析她,让她不断良性地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从传播学角度,对于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对几个热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但是,如果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流行音乐”的称谓显然是“舶来品”。所谓流行音乐,英文为popmusic,是指那些音乐曲式结构短小、内容通俗易懂,主要以爱情、友情、亲情为主题,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也有的会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流行音乐本质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商品音乐”这一概念比任何一个概念都科学、合理、准确地表现出流行音乐的特性。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通俗”指易解易懂,“流行”指广为流传,那么,像《东方红》、《南泥湾》、《歌唱祖国》等歌曲,内容通俗易懂,流传范围广泛,一定意义上也可称为通俗歌曲或流行歌曲。但是,这些歌曲绝不能称为商品歌曲,因为它们绝不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从这一点也可看出“商品音乐”这一概念,是如何科学、合理、准确地界定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异质的'。
流行音乐文化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由最初的大众音乐演变而来,并成为大众音乐重要的分支之一。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这是现今流行音乐最早的起源。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博得大多数人的好感,迅速风靡全美国,又很快传遍西欧各国直到世界各地。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源于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一种流行音乐,是美国黑人从非洲带来的传统音乐与欧洲音乐长期融合的产物。二战后的流行音乐中有摇滚乐、蓝调和新的爵士乐“比博普”。70年代以后,流行音乐风格更加多样,表现在具有即兴性、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注重话筒的操纵技术、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流行音乐的发展日益走向繁荣,形成了以爵士乐,廷潘胡同歌曲,乡村音乐,摇滚乐,hip—hop,r&b,rap为代表的流行音乐风格。这种世界性的流行音乐风潮,给中国流行音乐文化以重要影响。
今天,流行音乐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在器乐作品中,它包括丰富多彩的轻音乐、爵士乐、摇摆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其他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等。流行音乐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即兴性很强,并且音响色彩多变、丰富;乐队规模不大,织体层次简明。而现代,为了寻求更多的印象效果,作曲者又加入了电声乐器及更多的电子音色。
流行音乐声乐作品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容易被听者接受和传唱;演唱者多是具有一定风格的被大众熟知的歌星,发声方法各有千秋,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及对音色的处理,自然亲切,加之小型乐队的伴奏与歌者的歌声融为一体,比较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流行音乐文化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具备的三种特性也与其他大众媒介区分开来:一是流行音乐文化的主题内涵不断重复,具有穿透阅听人之意识的能力。二是流行音乐多属非叙述性形式,强调对接收者的身体、生理与感官能力的刺激。三是流行音乐文化是一种经验上的形式,音乐是属于艺术而非科学的领域,是对某一经验的体验。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流行音乐文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才走入人们的生活。1979年以后,那种政治教条式的音乐、农耕式的音乐形式渐渐远去,逐渐被新音乐所代替:《祝酒歌》给了亿万人民心灵的慰藉;《在希望的田野上》向人们传达了变革的神州大地到处充满生机。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信天游》、《心愿》等,适应了当时大众心理上对于改革开放事业所抱有的希冀、期待和渴望。后来随着邓丽君一曲《甜蜜蜜》和张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国心》风靡全国,更多的描述爱情、亲情的歌曲油然而生。20世纪90年代初《小芳》和《同桌的你》这样的“乡村民谣”和“校园民谣”,使流行音乐具有民歌的风格。随着国外流行音乐文化的涌入,摇滚乐、hip—hop、r&b也相继在国内风靡。20xx年的《老鼠爱大米》和庞龙的《两只蝴蝶》相继走红,因为这两首歌的蹿红,流行音乐的网络传播正式开始。
传播技术的进步为音乐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开拓了崭新的市场。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同样离不开类似的大众传媒。1979年后,音像出版社发行盒带极大地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此后,cd唱片的出现发挥了与盒带相同的作用。与盒带、唱片共同推动流行音乐发展的是电视的普及,以及电台流行音乐排行榜的兴起。湖南电视台“超级女声”的成功选秀,成为流行音乐传播的又一“亮点”。电视传媒跃上船头,成为推动明星出现的超级舞台,电视大赛开始专业分类,提升了流行音乐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歌手除依赖电视传媒外,音乐电视开始以崭新面貌推动着原创。同时,各地电台音乐歌曲排行榜的盛行和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出现,为歌手的个性化发展和更新换代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文化,新兴媒体给了流行音乐一个机会,让音乐更加贴近大众,让潮流更加符合大众的需求和情感需要。网络音乐传播的新形式也导致了人们音乐观念的变化,包括音乐创作观、音乐审美观和音乐价值观。
流行音乐论文篇五
流行音乐在进入中国文化视野的第一步是从磁带歌曲开始的。当邓丽君的歌声从传声机里飘向远方的那一刻起,流行音乐也在悄然崛起。然而,邓丽君却始终没能在主流语境中有所涉及,她的存在,在文化学者的界定中始终处于一种“取保候审”的状态。主流话语对于她的探讨微乎其微。邓丽君也始终不会因为她在受众群体中的声名远播而站在对艺术本体的定性问题具有特定意味的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这也就使得邓丽君始终不能成为被主流文化语境收编的正式演员。换而言之,邓丽君在流行音乐史上的位置从一个角度体现了春节联欢晚会对于艺术定性和接受问题的重大作用。
春节联欢晚会对主流语境中的艺术定性问题,在另一位流行音乐歌手费翔的身上却有不同的演绎。在198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费翔的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亿万观众记住了这位流行歌手。同时,这首歌和他所演唱的另一首歌曲《故乡的云》成为主流语境下的流行音乐“规定曲目’夕。在费翔远赴海外多年归国之后,他也依然能够站在具有当代主流音乐话语选择权的《同一首歌》的舞台上,唱响当年的旋律。
可见,关注春节联欢晚会对于研究主流文化语境的关注点的选择,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同时,“它绵延至今的历程,使它有资格成为了解当代电视审美文化进而了解当代电视观众精神发展擅变的一个切入口。”而春节联欢晚会对主流话语一定程度上的配合,使得晚会上的歌曲主要以歌颂祖国,赞美生活为主,对普通人的情感关注相对来说比例会比较小。因为内容篇幅的局限性,展示老百姓个人情感的歌曲特别是流行歌曲,在选择上也就必然会具有一定时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集中反映各个时期人伦情感的微妙变化,从而展示个体心声。因此,研究春晚中的流行歌词,也就具有了其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审美意义。
第二章城市族群的精神指向。
“流行文化的一切变化及其特征,都是由都市首先创造发起并受其指挥和决定的。每当社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时,首先就在都市中形成和产生表明这个新阶段特色的象征或表征。这些象征和表征,既表现时代精神和文化气氛,又表达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思想模式和心态气质。”
流行歌词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阵地,是都市文化传播中一个直接的载体。中国的流行音乐在经历了台湾,香港,广州到90年代的北京的蓬勃壮大的过程,它的歌词特点也随着城市的流变而带有了城市的印记。就像一篇介绍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论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当历史翻到90年代的时候,我们发现,通俗的、大众的文化在媒体机器和现代都市人消费狂潮的推波助澜下,日渐亢奋,不可一世,城市的历史已被大众文化的喧嚣塞满,而流行音乐―这一大众文化的主将之一―神奇的声响商品则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了整个城市,城内的人们正逐渐无可逃。一时间每个人头脑里都回旋着同一首歌,连空气中都挤满了同样的音符。”
如果仅从流行歌词的城市演变来看,流行歌词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最初的邓丽君的台湾版温情派,到香港广州时期的'时尚资产阶级派,最后荣登北京的舞台,成为最具文艺和文化情结的城市自由风格。换句话说,研究当下城市音乐就不能忽略其特殊的北京风格。
第三章文化经济下的歌词创作新美学。
流行音乐似乎天生就是文化和经济完美结合的产物。“流行文化几乎等同于消费文化,成为商业推销和发展的主要手段。当商业推销流行文化时,主要是把它当成社会消费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在众多的流行文化消费方式中,音乐又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音乐的可听特性使人们不用十分集中注意力便可欣赏;这意味着,与一幅优美绘画或者一部优秀小说相比,一首好听的歌更易被人消费。因此,与绘画和文学相比,音乐在流行文化中所起的作用更大,人们对音乐的意见往往比对其他文化领域的意见更为强烈。”在当下,流行音乐已经不仅仅成为商业文化的代名词。同时,流行音乐涵概歌词文本、音乐旋律以及歌手形态等综合因素的生成下,已经成为青年文化意义生成的主要负载形式。
商业形象的影响使得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明确化了,每个人都随着自己所选择的消费活动而形成和确定着自己的生活方式类型,也因而通过消费行为使自己投入到某种文化情调氛围中,以确定自己的社会文化归属”。因而,对于青年人来说,选择一种流行音乐及其歌词本身,是选择一种自我个性的展示和个人生活方式的演练过程。在今天这样一个以众多虚拟网络空间或各类活动为平台而搭建的新的社会分级或群体归类的社会中,拥有共同话题的首要前提是佣有共同的兴趣点。
而这兴趣点的产生,常常是以共同的流行音乐文化为起点的。因此,关注当下被流行音乐的主体受众群体―青年人普遍认可的一些音乐及其歌词形式的内在文化动因以及美学特征不仅是关注歌词文化特点的流变本身,更可能成为研究青年心理,了解青年人的普遍生活情趣指向的关键所在。
同时,也成为区分不同文化阶层和文化归属感的青年群体的一种方式。流行歌词的文化意义上的探究,也将成为青年内部分化和归类的一种有效手段。从青年文化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在纷繁复杂和出产速度惊人的音乐空间中,把握一种真实的内在维度,体认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音乐文化动因,将成为青年文化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
流行音乐论文篇六
现阶段老师推崇的教学理念,以“以人为本”为中心。开展老师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而现在却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小学音乐是小学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的艺术情操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挑选,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喜好来挑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时代的发展,音乐的发展得到创新,已经从传统音乐过渡到流行音乐,两种音乐完全是不同的风格。在很多老师中,对于流行音乐的认识,大多都是片面的,认为传统音乐才是好的音乐。随着教学的不断创新,老师的素质提高,有新的教学理念,流行音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得到现在人的喜欢。在教学上合理的运用流行音乐,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得到放松。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现阶段的教师,还存在对音乐教学不重视的问题,老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运用流行音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现代化的发展,流行音乐在社会生活中受欢迎程度比较高,小学生对于流行音乐也有一定的之有度。对比在音乐课本上学习的歌曲,学生往往更喜欢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对学生有更强的吸引力,对流行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说,在学习《草原赞歌》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播放于《草原赞歌》相关的歌曲,例如:《陪你一起看草原》,《草原之夜》这两首歌曲,都是与《草原赞歌》有联系的流行歌曲,把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同时让学生对歌颂草原这一类型的歌曲进行了解,增加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完相关的歌曲之后,再播放草原赞歌这一首歌曲,请班上了解大美草原歌曲的`学生为大家唱一首,把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把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好,让音乐知识对学生产生求知心理,能够帮助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水平。
流行音乐的特点往往就是容易学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用流行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演唱欲望,让学生想要把歌曲演唱好,这样一来,就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能力。学习流行音乐的演唱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对音乐的了解和鉴赏能力。老师可以通过了解大部分学生喜欢音乐的类型,来挑选学生学习的音乐歌曲,符合学生的喜好。比如说,小学生大多数都喜欢看动漫,老师就可以挑选学生喜欢的动漫主题曲;再比如说学生大多数喜欢的电影主题曲,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老师播放音乐的时候,让学生认真的倾听,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在老师教唱一遍后,鼓励学生在讲台上演唱,锻炼学生的勇气。也可以让会的同学给大家演唱一遍,调动学生们的参与性。在演唱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态,唱歌时发音是否标准这些问题,找出学生不足的地方,在演唱结束后,提出同学们共有的缺点,给学生一些学习音乐的建议,让学生们改正自己不足的地方。如果老师与学生一同演唱,能够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融洽关系,有利于老师教学工作的发展。
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如果只按照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来教学生,外面学教学让教学内容太单一,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那么就会让学生学习知识能力下降。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模式中,通过更多渠道接触到其他不一样的音乐。比如说近年来比较受喜欢的歌曲《成都》《南山南》这两首民谣,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把歌词和曲谱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结合歌词和曲谱来欣赏这一首歌曲,,让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的不同点和有趣的地方,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更深刻。再比如说学习时先给同学们一首梁静茹的歌曲《暖暖》,让同学们感受这首歌的音乐色彩,让学生吸收的音乐灵感多。很多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并不感兴趣,学习起来就没有那么用心,学习的效果就不好,所以老师要合理的利用音乐资源,用丰富教学方式来教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学到更多的知识。
现如今,年轻人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审美观都在随着流行音乐的改变,把流行音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接触到各种各类不同的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老师可以在音乐课上给同学们播放音乐演唱节目,让学生们喜欢的流行音乐演唱播放给大家看,让学生在听音乐演唱的时候,试着让学生对歌曲进行鉴赏,对歌曲提出建议让学生的鉴赏能力不断提高。老师要加强自己的对音乐的了解,给学生鉴赏歌曲提建议。在流行音乐中有比较好的音乐对学生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其中也有品位低俗的作品不适合学生学习的,老师和学生都要学会去分辨,以免一些不好的作品影响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结语选择好的流行音乐来教学,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不仅把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还把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能力。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来学习,教学要考虑到学生喜欢的方式。在教学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学习音乐,探索音乐的奥秘。把流行音乐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演唱音乐的欲望提高,丰富教学内容从这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把流行音乐的真实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后,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
[1]许迎.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17).
[2]杨汉光.流行音乐元素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xx(6)。
流行音乐论文篇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流行音乐在我国越来越兴盛起来。这是人们思想观念进步的结果,人们精神需求的体现。流行音乐以其较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深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在高校学生当中广泛流传。而流行音乐进入高校课堂,更是改变了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教化功能,对学生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从流行音乐的特点入手,阐述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并对高校流行音乐的教学提出具有应用价值的方法。
流行音乐是在20、21世纪伴随社会快速而全面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自产生以来,便作为大众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具有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大众传媒的依赖性等特点。在其音乐的内容成分上,更多地接近人的生活、人的情感、自然形态、人的多种现实追求,人与自然的情感互动等。流行音乐具有这样一种文化属性:植根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从都市群体中产生,不是强加于大众头上的音乐,它代表于大众群体的一种表述,反映了社会群体的观念形态和审美情趣。此外,流行音乐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音乐现象,更是一个心理、伦理、审美趣味、艺术观念、政治意识、经济和科技发展以及生活态度的变迁,并且,典型地浓缩了这一变革的过程。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是受欧美、港台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启发而发展起来的。
流行音乐演唱与美声"民族唱法具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风格,追求的是自然随意,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色,艺术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演唱方式大众化。流行音乐的内容通常取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演唱采用的是最真实和自然的音色,即便是没有经过声乐训练的人,也能够以质朴的演唱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相比流行音乐,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并不是一般人都能掌握,除非经过专业的训练!因此,流行音乐的普及程度更高,这种大众化的艺术性传播特征,是其他音乐演唱所不具备的!
(2)演唱风格个性时尚化!如果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方式前篇一律,没有个性化的特点,是很难在歌坛脱颖而出的,因此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注重个性化和时尚化,有些歌手在演唱的'过程中利用假音"气声"哑音"高音等声音技巧,去突出演唱的个性化风格;有些歌手习惯用感觉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注入个人的情感,赋予歌曲的情感特征;有些歌手用语言"舞蹈"服饰等外在修饰,去突出演唱的时尚化,尤其是青年歌手,通常是当前时尚潮流的代表,时尚化的韵味十足!
当今大学生接触更多的仍是流行音乐,他们听流行音乐,唱流行音乐。因为流行音乐的旋律中包含大学生们的审美观,同时流行音乐的歌词透露着生活的哲理,青少年一代容易把自己的烦恼、快乐、理想和追求等寄托在在流行音乐之中。流行音乐以其流行性、时尚性、参与性及传播手段的科技性填补了大学生精神世界中的寂寞,使他们很容易地接触上了流行音乐。这一切是高校音乐教师不容忽视的现象。学生喜爱流行音乐,音乐教育需要流行音乐。
(一)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品德教化功能。
所谓流行音乐的教化功能是指流行音乐对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操、道德品质、人格魅力等精神素质方面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首先,在轻松享受之中增强个体审美观。流行音乐以新颖流畅的音乐语言,平白直叙的表达方式,生动活泼的韵律以及不拘一格的演唱,可以使欣赏者在轻松愉快的体验和享受中增强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其次,在宣泄之后健全个体的人格。音乐欣赏使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欣赏者是在听觉感应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心理感应,达到一种“心领神会”,从而形成与音乐原创意图的共鸣和情感的升华。并在这个不断接受美的洗礼过程中,完善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可以说,浩如烟海的流行音乐作品构成了庞大的音乐文化宝库,它既满足了高校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又使学生在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了情感的升华;最后,在泛音乐化之中塑造当代人的素质。可以说,当今的中国大地到处都在演唱着流行音乐,只要有音乐播放的地方都会有流行音乐的传播,流行音乐几乎达到了泛音乐化的状态,因此弥补音乐艺术素质几乎成了当代高校学生重要的追求。
(二)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素质提高的作用。
音乐课程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实施艺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综观当代高校学生的音乐生活,大部分都与流行音乐有关。因此,流行音乐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有重要意义。
在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音乐体验中,流行音乐占有很大比重。流行音乐为学生们感知音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从与流行音乐的频繁接触中,个体潜移默化的形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即便个体的基本音乐技能还不够(例如不太会识谱,也不能正确表述节奏节拍、音高的含义)。但是他们却能较准确地唱不少流行歌曲,节奏把握得也不错。这是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体验流行音乐,音乐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继而激发个体学习音乐的热情。如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一曲《天堂》以宽广的旋律唱出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给以辽阔豪迈、苍劲刚毅的美感;《童年的小摇车》、《妈妈的吻》、《外婆的澎湖湾》、《蜗牛与黄鹂鸟》等歌曲结构短小,旋律轻快、琅琅上口。歌颂了亲情与友爱及厚重的人文关怀;《爱的奉献》、《常回家看看》、《懂你》、《祝你平安》等歌曲贴近生活、抒情性强,表达了亲情和爱家、爱国之情;《同桌的你》、《涛声依旧》、《为了谁》、《你是这样的人》、《乡路伴我同家》等富有哲理,探索人生真谛,追问人间真情。
(一)明确教学目标。
流行音乐的教师师资资源匮乏,很多时候由声乐教师兼任,而声乐和流行音乐具有较大的差别性,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难免出现沿用声乐教学的方法,羁绊流行音乐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将声乐演唱教学和流行音乐演唱教学区分开来,为流行音乐量身定制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更具计划性和针对性。
(二)改进教学理念。
流行音乐在教学观念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声乐独特魅力的培养,难以让不同年龄的人群产生共鸣,因此流行音乐共性缺乏共性,体现不出原汁原味的亲和力!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
正确认识声乐教学中流行音乐演唱教学的地位!在声乐教学当中,美声和民族的演唱教学是流行音乐发声和演唱技巧的基础,但并不代表流行音乐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附庸,如果按照传统声乐教学方式,是不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流行音乐作品内涵的!流行音乐教学要求在借鉴民族和美声唱法的气息变换等技巧的基础上,找到真正属于流行音乐的发生方法和演唱技巧!
端正演唱教学的观念,譬如有些人推崇流行音乐演唱方式的随意性,认为演唱方法的讲究会让音乐失去流行和时尚的味道,事实上这种教学观念是较为片面的,尽管流行音乐没有其他声乐表演一样的固定模式,但学生只有在科学掌握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才能够将流行音乐的内在表现力挖掘出来,真正实现流行音乐演唱方法的传承!
(三)改革教学内容。
流行音乐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相关理论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校,高校并不需要过分专业的流行音乐理论知识,所以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践的培养,将流行歌曲的实践充实到教学中去。
教学的内容应注重实效性,这是流行音乐其本身有特有的。要契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与人们的情感需求。对于流行音乐教学的受众学生而言,适当的选取时下流行的音乐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提高教学质量。
流行音乐在铿锵有力的节奏后面,带给人们更多软性的思考,流行音乐在社会中也扮演着人文启蒙、人性关怀的角色。存在决定价值,流行音乐同样存在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流行音乐的存在价值,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使它成为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这样可以在拓宽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更多的音乐形式,享受各种音乐艺术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向更高的音乐目的地攀登。
流行音乐论文篇八
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社会本身就容纳了各种文化的因素,音乐从出现之后就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文化因素的理解和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是近年来不断受到关注的课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对于同样音乐的感受、审美是不同的,多元文化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感悟。由于目前我们将音乐基础教育中的重点放在审美上,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应该具有与以往教育完全不同的理念。本文尝试从音乐审美教育的起源、多元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脉络、心理学和语境质疑等角度对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进行论述,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应时代潮流的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措施,以期对于当下的音乐审美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审美;定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球村”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为密切,每一种文化都积极投入到世界交流的潮流中,多元化社会已经初现端倪。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增加,使得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逐渐拉近,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一种趋势。音乐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了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被各种肤色的人无障碍的理解和接受,但仍然会带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色彩,因此,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应结合文化特色进行开展,这对文化本身的传承和创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音乐教育的目的应该着眼于对世界各种主流文化音乐主体间的交流和理解,取各家之长来丰盈我们的内心世界,充实我们的灵魂,带动我们民族自身音乐的创新。国内目前的基础音乐审美教育,也正是应对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对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进行深入探究。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起源。
音乐的历史非常久远,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每个民族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音乐特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音乐感受,音乐是一个时代的灵魂,而音乐审美教育则是在20世纪才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音乐审美教育的概念较早是由伦纳德迈耶在其论著《音乐的情感与意义》中提出的,该理论提出之后引起很多教育专家的关注。随后,贝内特雷默对此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并将这套理论付诸实践。雷默对美国的音乐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美国现代音乐审美教育起着奠基作用,同时,雷默还多次来华进行访问交流,对中国的音乐审美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1]雷默对于音乐教育有其独特的见解,在其代表作《音乐教育的哲学》中,他指出,音乐教育具有与音乐不同的性质和价值,教育的关注点应该在音乐的性质和价值上,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应当更关注艺术的艺术功能或表现功能。”[2]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雷默对于音乐教育有特殊的见解,他所提倡的音乐审美教育是基于艺术本身开展的,更多的关注音乐情感教育,突出为艺术而艺术的自律教学观念,这可以看做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正式起源和理论根基。
二、世界音乐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
1、多元文化教育的提出。
“多元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文化本身具有发展创新的能力,各种文化的交融是社会发展的比如趋势。多元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杜威提出该观点是建立在文化交融的基础上的,杜威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应该并且必须接触不同的文化信仰、价值观,形成多元化的观念。这一概念得到了深远的发展,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在音乐教育领域,“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成为一种主流说法,它涉及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呈现世界范围内优秀的音乐文化,突出音乐本身所带有的民族文化特征上。这一点符合当今社会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并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外来文化。毫无疑问,在多元化社会中,这种观念势必会成为新音乐教育的主流。
2、多元文化教育观念在我国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再发全球引起教育革命,同样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外来文化持更为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中去,多元化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国内对多元化教育的深入研究渗透到音乐教育中,部分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求开设不同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这使得多元文化音乐审美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另外,中小学的音乐审美教育也适当渗透多元文化教育背景,在《新课标》中对音乐教材进行适当增编,希望能帮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音乐鉴赏思维。
3、世界多元文化音乐与现今我国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这种文化特色孕育出与众不同的音乐特色,进而演化成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民族的文化相结合,对塑造本民族的特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民族特质决定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影响着民族音乐的发展。著名音乐家王耀华先生认为文化决定音乐风格,文化背景影响着人们的音乐审美,世界上诸多国家有不同的音乐风格,但文化背景类似的地方可以归结到一起,因此可以将世界民族音乐划分为九大区域。这九大区域实际上代表了九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九种文化特征,每种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样式。这些风格的音乐与我们传统接触到的音乐有很大的差异,而没有这种文化素养或文件背景的情况下,很难把握这些音乐带给人的感受。如何融合这种差异,真正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如何帮助学生获得这种文化下的审美体验,体会文化音乐的美,是现在实行多元文化音乐审美教育的难题和关键所在。
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审美的尴尬。
审美是一种心理感受,因此,我们可以借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帮助我们分析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审美教育的困境。一般而言,普通人的音乐审美是一种文化定势,是指“准备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对某刺激进行知觉或反应。”这种心理定势使我们在面对完全不同于我们的文化背景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审美经验,心理定势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判断和感受,容易对某些事物产生“刻板印象”。心理定势像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加强感知的质量和问题解决的速度,同样也可能抑制或破坏你的心理活动的质量,使你陷入心理困境。从理论是看,目前使用的音乐教育理念一般是着重于教材的选择、教学的组织以及练习、评价等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适用于某一文化的审美心理定势,从而帮助其独立进行音乐审美体验、判断音乐的优劣与价值。这在音乐学习上无可厚非,但这种审美心理定势一旦形成,对于多元文化会产生懒惰心理,会影响我们对音乐的接受程度。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于符合审美习惯的音乐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带有文化属性的,能够自动拒绝不符合自己认知习惯的音乐。“任何知识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时间、理论范式、价值体系、语言符号等文化因素中;任何知识的意义也不仅是由其本身的称述来表达;离开了特定的境域,既不存在任何知识,也不存在任何的认识主体和认识行为。”
四、实施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由于长久的一元文化背景所造成的定向思维使得现在开展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存在很大的阻碍,即学习者本身的文化观念和心理定势对于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乐感受产生一定的困扰。不过音乐审美教育不需要完全改变一种文化习惯,而是应该突出音乐本身带给人的感受。因为不管是音乐的文化情景所蕴含的文化精神难以理解,还是学生的刻板印象等原因导致个人难以进入特定文化所富有的音乐审美环境之中,多元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都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丰富情感。那么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呢?首先,我们可以依据著名音乐教育家叶朗主编的《现代美学体系》一书中对于审美教育的分析,即审美教育不应仅仅关注即时效果,而应该关注长期的改变。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不是接受多元文化音乐,而是通过多元音乐教育塑造学生对于多元的认同和欣赏。青少年时期是难以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对音乐风格、表现性等审美特性的直觉敏感性,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多元文化的音乐审美教育,鼓励学生多学习多接触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音乐对于实现学生多元化思维、创造性理解是有帮助的。其次,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音乐对于个人成长的价值。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应该看到,“音乐”本身是由音乐各要素构成,其本质是相同的,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音乐只不过是不同文化音乐之间对于各种音乐要素的运用不同而已。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本身是一个新事物,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教育本身的目的并非知识性的,而更多的在于人的'塑造。多元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窗口,让我们认识更多是事物,抓住文化的本质,关注每一个个体在欣赏任何一种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时都能获得审美体验,同时尊重个体的音乐体验和音乐感知,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历史演进——兼论多维度音乐课程价值及逻辑起点[j].中国音乐,.
[2]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美]tmvolk.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及其基本概念[j].田林译.音乐教育,.
[4]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流行音乐论文篇九
我国的民族音乐承载着各个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在音乐题材上和表现手法上,都呈现出中国传统的特色。而流行音乐,承载着现代的气息,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文化,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然而,随着现代流行音乐的逐渐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保护我国的传统民族特色,应实现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有效结合,促使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更加久远。
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流行音乐巾融入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分为:第一,在流行音乐巾适当加入戏曲元素,例如,歌曲《新贵妃醉酒》等。其融入了戏曲元素,使歌曲显得更为饱满,吸引人们的注意,同时还成功的将戏曲文化传递给人们;第二,是地方性的民歌的有效融合,例如歌曲《浏阳河20xx》就融入了湖南地方的民歌,牵动湖南民众的心,并使其它地区更好的了解湖南的传统文化,从而被其它民族的文化所吸引;第二,流行音乐会在音乐表演期问,加入民族器乐的演奏,例如,歌曲《hicht歌》就融入了二胡曲,为听众营造出一种真实的音乐情境,使听众投入在歌曲中,被音乐所感染;第五,大量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也开始融人剑现代流行音乐中,让其它的民族了解到更多其它民族的文化,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
现代流行音乐注重现代气息,无法被中老年所接受,因此通过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的结合,致使音乐可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促进其发展。但是现在许多歌曲创作只注重对受众的吸引程度,而忽视了歌曲本身的内涵,导致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融入过于口水化,无法体现民族文化的价值。但是由于其演唱起来较简单,因此得到了受众的喜爱,对民族音乐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在流行音乐的发展巾,为了使歌曲内容更显眼,往往会在音乐巾加入黄梅戏等传统戏曲。传统戏曲的融人,可以更好让听众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但是目前出现的对民族音乐离谱的改编,不仪不能为歌曲增添色彩,还会错误的引导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歌曲《鹊桥汇》,对黄梅戏离谱的改编,致使人们对黄梅戏的节奏等产生误解。
例如歌曲《本草纲目》过于刻意追求民族化,失去了原有词语所要表达的意境,无法让人体会到古典美。在流行音乐巾融人民族音乐元素过程中,必须要还原传统文化所要表达的内涵,合理运用巾同文化,使民族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流行音乐融入了民族元素的只占音乐作品巾的一小部分。并且缺乏像欧美流行音乐中的大型的、有影响力的作品。因此,在我国流行音乐作品中,应加大力度融合民族音乐元素,创造出更有影响力的作品,促进我国现代流行音乐更快更好的发展。
民族音乐元素为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可用资源,使现代流行音乐充满了民族气息,丰富了音乐的内涵,为现代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丰富多彩,承载了民族文化的艺术特色,因此将丰富的民族声乐作品融入到现代音乐巾,可为现代音乐增添文化气息,并可营造出别样的音乐情境,使音乐附上更大的吸引力,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
中国器乐的发展历史悠久,进而成了民族器乐作品的核心,现代音乐的创作,可从民族器乐作品中寻找到文化灵感,致使其融入剑现代流行音乐中去。歌曲《东风破》,融人了传统的乐器二胡和琵琶,使音乐听起来更富有内涵,并引起民族器乐爱好者的共鸣,同时可表现出二胡和琵琶音色的微妙之处。
我国戏曲的种类繁多,但每种戏曲都具有独特的韵味。因此为了改变现代流行音乐内容的单薄,可将戏曲曲艺元素融入其巾,满足广大受众对音乐的需求。歌曲《花田错》就很好的'融人了戏曲文化,为听众营造了一个唯美的音乐情境,更使听众感受到戏曲的艺术韵味。同时通过对戏曲曲艺元素的融合,可使巾围戏曲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我国的民族乐器古筝等带有其独特的音色,运用乐器的多样性音色来丰富现代流行音乐,使流行音乐带有其独特的特色,从而更能增添其音乐魅力。周杰伦的许多歌曲都融人了民族乐器,通过流行音乐将巾圉风发挥的淋漓尽致。民族乐器与流行音乐的完美结合,使音乐更具有独特的韵味。
综上可知,民族元素在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巾的运用还不够成熟。在民族音乐元素融人现代音乐的过程巾,应注意保持民族元素原有的特色,合理的进行改编,使民族元素的加入丰富现代音乐的内容,让音乐发挥出更大的魅力。同时通过民族元素的融合,可让青少年感受到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西方感受到巾国民族的独特韵味,通过音乐的传递,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流行音乐论文篇十
作为一种艺术,音乐运用了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来表达人类的情感,来反应现实生活。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与生活的交汇日益密切,喜怒哀乐,言情咏志,借助音乐的表现力演绎得淋漓尽致。流行音乐代表着时代的潮流和文化发展的趋势,更多的承载了时代的诉求,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music翻译过来的,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大学生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对新事物的好奇和探索,使得他们这个群体在追求流行音乐的同时,不断促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因此,流行音乐在大学校园文化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对校园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艺术,音乐运用了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来表达人类的情感,来反应现实生活。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与生活的交汇日益密切,喜怒哀乐,言情咏志,借助音乐的表现力演绎得淋漓尽致。流行音乐代表着时代的潮流和文化发展的趋势,更多的承载了时代的诉求,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
据一项专门的调查显示,流行音乐在大学校园日常生活之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调查显示:“在下列文艺类型中,你最喜欢哪一类?”选择“音乐”的最多,占到了30%;选择“电视、电影”的占13%;选择“电脑”和“美术”的各占19%;选择“小说”的占13%;选择“诗歌”、“摄影”、“书法”的各占2%;而“戏剧”一项竟然无人选择[1]。透过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音乐在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里的“音乐”就是指流行音乐。在校大学生对新兴的事物是充满好奇和向往的,所以对走在文化前沿的流行音乐特别青睐,对流行音乐歌星的狂热追逐,促生了一些新生的群体“粉丝”,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磁带到cd,流行音乐实现了质的飞跃,从音乐电视、卡拉ok和mtv,到现场演唱会,流行音乐渗透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不论是宿舍的低音炮,还是裤兜里的mp3,流行音乐充斥着大学生活的每个细胞,悦动着校园文化的每根神经。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在大学校园里大受欢迎,一方面是由于校园这一特有文化氛围和流行音乐本身的时代特性,另一方面,也由于目前新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大学生精神生活极度空虚需要新鲜的刺激。处于青春懵懂期的在校学生对生活充满色彩斑斓的梦幻,他们的神经敏锐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信息,尤其是异性间的交往使他们产生许多无可名状的情感冲动,加上枯燥沉重的学业负担,都驱使他们要寻求一种情绪来缓释、宣泄和慰藉自己,以获得精神和信念的支柱。而流行音乐中那些贴近他们的生活、沟通他们心理的词曲,正迎合了世界观和他们的思想心理[2]。
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当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绪反映和情感共鸣时,就可以润物细无声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接触到的大量优秀音乐作品,培养其社会道德和情操。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马克思曾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音乐欣赏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用音乐的语言去欣赏和学习音乐,并激发其去主动地追求美、感受美。生活中处处存在美,而音乐可以引导他们去发现美,欣赏美。音乐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音乐使欣赏者在头脑中塑造了完整的音乐形象,赋予音乐具体的视像和生命力。这些音乐形象不是音乐本身的,而是欣赏者凭着自己的感觉和领悟,自己“创作”出来的,是他们思维的劳动成果。因为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悟性不尽相同,所以这种思维创作也存在差异性。但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对促进思维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音乐作为最重要的学习和训练形式,不但提高了人们的乐感,而且促进了人们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情商的提高,极大的开发大脑的功能。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观念和协作精神。音乐活动中的合唱、群舞等,要求每个参加者既要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又要恰到好处地把自己融于集体之中,其艺术创作任务要求众人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并十分默契地共同完成[3]。因此,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与协作精神。这种合作能力的培养能够积极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正确引导流行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面,把流行音乐作为传递正能量的一种载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安排,设置不同的音乐,用流行音乐替换校园的各类铃声。如上课铃声可选用节奏明快的音乐,安定学生情绪;下课铃声可选用节奏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身心放松;利用校园的各种媒体传播音乐,如广播站可以在不同作息时段有选择的播放音乐。这对以专业技能为主,学习任务重,学习内容单调、枯燥的大学生来说,能有效消除焦躁、紧张的情绪,增强他们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也可以利用校园的文化橱窗、板报、刊物、网站等宣传和传播音乐及其知识,扩大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把音乐欣赏作为必修或选修课,定期组织开展音乐讲座或音乐演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位。虽然,现在的学生从不同角度都在追求着美,但审美能力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教育,学校应把音乐欣赏作为必修或选修课,定期组织开展音乐讲座或音乐演出,通过音乐教育加强美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鉴别和欣赏美的能力与品位。总之,流行音乐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但流行音乐中有优秀的积极的成分,也有糟粕的消极的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摒弃糟粕,汲取精华,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引导流行音乐传递正能量,把积极向上的一面带给大学生,从而使他们乐观的面对时代的挑战和人生的抉择,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蔡音颖.流行音乐与音乐教育[j].浙江大学学报,,(06).
[2]詹薇.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xx.
流行音乐论文篇十一
古典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教育以及流行音乐教育是大学音乐教育的三大种类。相对古典和民族音乐教育,流行音乐教育是一个后起之秀的新学科,流行音乐凭借着特殊的艺术魅力,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作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流行音乐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针对流行音乐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教学反思,逐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力和鉴赏力。
音乐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审美教育、德育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成功教育、价值教育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复合型人才的“通才教育”。而在所有音乐形式中,流行音乐这种具有青年文化代表性质的艺术形式和现代大学生尤为亲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流行音乐自身的特点:1.通俗性流行音乐的内容大多都取材于现实生活,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接地气”,很多作品以描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为主,其中包含人生的理想、人生的哲理以及对于一些社会认知的现象等。在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大学生更容易掌握的原因就在于,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旋律优美、风格多样,它不像古典和传统音乐那样必须经过专门的技能训练和具备深厚的音乐基础,大学生可以通过体会平淡直白的歌词和丰富的情感,即可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1]。2.情感性德国著名的社会批判理论学家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真实地反映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人们宣泄不良情感、消除社会危机和重塑文化民族性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经常承受着各种精神压力和困惑,如就业和恋爱问题、价值取向等,往往无法自我排解。流行音乐所具有的鲜活明快抑或缠绵伤感的旋律,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3.时代性如果说古典音乐反映了音乐的艺术高度,那么流行音乐则代表了社会文化的晴雨表。流行音乐在思想观念上和情感上总是紧随时代潮流,契合时代精神诉求[2]。所以每个时期都会产生相应的流行音乐作品,其中都体现和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特点。这也迎合了大学生们追赶潮流、紧扣时代脉搏的文化口味。4、商业性。流行音乐是现代文明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它与商业性文化娱乐圈活动紧密相连,凭借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手段.加上近乎疯狂而频繁炒作的音乐选秀活动,流行音乐强势的市场运作使得如今大街小巷到处都播放着流行歌曲,电视、网络、mp3、手机都成为流行音乐传播的重要媒介。这对身处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来讲,无疑都是无法抗拒的。
1.紧缺的教学资源相关流行音乐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不足,全校范围内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由于缺乏独立的教育教学组织,承担教学任务的艺术类教研室基本都挂靠在专业学院。另外,在专业学院的教师由于受专业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难适应非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要求,特别是对当代流行音乐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导致课程内容的浅显化。2.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方法的枯燥和单调性,削弱了学生参与互动的能力,逐渐失去了对流行音乐学习的兴趣。3.单一的成绩评定我国现行的`通识选修课程考核大多以知识考试方式为主,侧重于对学生知识面或知识记忆能力的测评,基本上还是沿用期末测试题等进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考核,计分方式为百分制[4]。事实证明,对于像流行音乐教育这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性动态课程,并不只能通过理论的纸质考核才能显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成绩水平。
在强势的大众传媒疯狂倾销的信息时代,为大学生提供另一条接触流行音乐的历史、风格、经典作品、优秀作家、人文思想、社会心理的通道,提升大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认知能力,正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1.树立多元开放的教育理念。
不可否认,以往在大学音乐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它们以深广丰富的创作水准,复杂精妙的体裁结构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道德世界,甚至还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但流行音乐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正如所有的文化形式都存在是否适宜的问题,我们也不可否认流行音乐中有一部分并不适合大学生。不过假如学校音乐教育就此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则如掩耳盗铃一般自欺欺人。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流行文化有所了解,能知其利弊,辨其真伪。只有在摸准流行文化的脉搏,通过对学生需要的分析,抓住流行音乐中的亮点,找准流行音乐与大学生教育之间的结合点,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流行文化,创造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2.选择具有价值导向的教学内容。
流行音乐良莠并存是不争的事实,它的纯度、含金量绝非可与正统音乐相比。音乐教师要精心挑选一些健康向上,适宜大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并且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提高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美丑、优劣的识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由于流行音乐得到了众多人的欢迎,也就难免被各种力量,尤其是商业和政治所利用,在其推广过程中充斥着无中生有、过度包装、炒作造势和虚假宣传,教师应提醒大学生绝不能随波逐流,媒体中播什么就听什么,社会上传什么就唱什么,而应考虑这些音乐是否适合自己,是否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滋养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5]。如只是为了追求商业的最大利益化而创作和包装的《爱情买卖》《香水有毒》等流行歌曲,只表现了“卿卿我我”“你情我爱”的简单低俗,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近年来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歌曲之一《我相信》,以励志色彩的歌词,加上慷慨激昂的演唱,给大学生带来了积极的正能量。此外还有环保主题的歌曲《地球的孩子》爱国主义歌曲《龙的传人》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加入到教学内容中,不仅净化了大学生的心灵世界,拓宽了他们的音乐视野,还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艺术表现形式。
3.运用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
流行音乐之所以是流行音乐,是因为它具有与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学方法也不能照搬古典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模式。课堂上除教师讲授以外,还应适时地进行课堂讨论,有的章节可以与学生合作讲授(教师引导、补充、点评等),教学方法应特别注意学生的互动参与性。节奏是流行音乐的核心要素,其节奏规律较其他音乐更为动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是端坐静听,而要感受律动,让身体参与到音乐摇摆中来。比如,在听赏某些演奏的流行音乐时,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感受节奏和表现节奏(打出各类音乐的核心节奏或者摇摆身体),又如在学习流行歌曲的演唱时,要注意现场互动的多样性,包括歌唱者与伴奏者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等。总之,鼓励学生“动”起来,教学方法和唱、奏、演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流行音乐的魅力。另外,可以在课余时间播放合适的流行音乐作品,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情趣和习惯,为音乐课堂的教学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同时组织开展流行音乐方面的专题讲座、评论、举办流行歌曲比赛等,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流行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对事物发展的一种指向,错误和不适宜的评价方式会导致评价对象的异化,继而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准确。由于流行音乐特有的不拘一格的即兴性,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方式也需要灵活多样,不能呆板僵化。比如任课教师在开设流行音乐通识教育选修课之前,自己先编写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可以包含流行音乐欣赏、流行歌曲演唱、乐器常识等基本教学目标,再根据自己的教学规划,逐步引导学生欣赏流行音乐、掌握演唱方法、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进而领略流行音乐的美。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记录学生对于音乐理解的变化,并将报告提交教务部门,为下一次通识教育课程作出参考。另外,期末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唱、奏、演等非纸质显现形式,也可用论文写作、题目问答等方式给予学生成绩评定。
美国教育家雷塔克曾说过:“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时候,教育才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6]。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流行音乐这一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教学资源,结合切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和方法,以具有艺术魅力的教学影响力,培养出爱国荣校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樊蕾.高校流行音乐选修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科技信息[j].20xx,5;131.
[2]赵斌.大学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xx(24);31.
[3]陈智慧.流行音乐的强势与大学生的成长当代青年研究[j].20xx(1);56.
[4]董莉,杨颖,斯芸,刘龙,张劲梅.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xx(11);85.
[5]张焱.大学流行音乐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2.
[6]赵斌.大学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xx(24);33.
流行音乐论文篇十二
摘要:近年来,高中流行音乐教学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以教育理论为依托,通过对流行音乐合作探究式教学、创设流行音乐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流行音乐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讨论,试图探索出流行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良好模式。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索尝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主要目标。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高中流行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是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的平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流行音乐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发挥,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是学生探究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取合作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各组组员合作进行一些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的音乐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小组交流与讨论,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和探索的机会。
例如,针对《从头再来》、《阳光总在风雨后》、《朋友,别哭》等流行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如在小组探究之后,师生进行合作表演。教师在活动中倾听学生的观点,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学到了必要的音乐知识,而且真正实现学生“乐在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活动氛围中学会学习。通过激发学生的探求和表现欲,能够使流行音乐课堂真正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音乐学科有特殊性,它具有情感性和形象性,因此更需要有情境的创设。在流行音乐课堂教学中,经常播放一些励志、温馨、激昂等风格的`流行音乐,布置流行音乐背景教室,适时在班级举办音乐比赛等,能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到流行音乐的艺术魅力。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离不开特定的情境,那么教师就应该创设合适的情境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放在教学目的第一位,但目前学生虽然能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很多种类的流行音乐,但是却缺乏去粗取精的审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使学生在课堂欣赏到更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那么,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影视剧中的经典流行音乐,欣赏过后教师让学生来分析其中的流行音乐元素,让他们懂得流行音乐对于其他娱乐形式发展的重要性,这样能够潜移默化的促使学生重视流行音乐的学习,在教师的辅助下,使他们建构起对流行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对流行音乐的审美能力。
多媒体技术利用影音、图像等元素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多样化、多维化的教学空间,使流行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充实和改进,为流行音乐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多媒体有效地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高中流行音乐教学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针对流行音乐,教师可采用音画结合的多媒体方式。通过运用多媒体元素,可以创设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在视听享受的同时,自觉进入特定音乐情景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可以更轻松、准确地去理解流行音乐的意蕴,使心灵受到良好的熏陶。
如讲授《爱的奉献》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感人肺腑的以“奉献”为主题的视频,并且将视频配以这一首流行歌曲,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让学生积极思考音乐的艺术效果等,也能使学生感受到爱心意境,在多媒体元素的配合下,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流行音乐的特色,通过多媒体元素在流行音乐教学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的学习应让学生自己去倾听和感受,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中,用心灵去感受和体验作品中的悲欢离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给学生留有空间和时间去想象,而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喜好强加于学生,而应该强化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情感体验。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通过各种音乐实践课活动来欣赏流行音乐,从而变被动接受为积极参与和体验式学习,促使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结合起来。通过对流行音乐的各种形式的情感体验,逐步使学生认识流行音乐的要素和表现手段。如针对《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希望》、《战胜自己》等流行音乐,应注重音乐表现特点,让学生直接参与音乐实践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流行音乐课堂教学既是体验的过程,也是活动的过程。在流行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课堂音乐活动,如流行音乐剧表演、流行音乐主题辩论等。使学生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流行音乐学习能力。
总之,在高中流行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流行音乐的艺术特点为依据,注重更新音乐教育观念,总结先进的流行音乐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流行音乐产生兴趣,培养起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流行音乐。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2]陈静.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课中的作用[j].安顺学院学报,20xx(4).。
流行音乐论文篇十三
音乐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一直以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及名曲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当前教学革新和学生认知不断发展的情形下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的教学需求。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才能基于大众生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去感受美、获得美、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完成自我的精神陶冶和心灵熏陶,促使自我的全面发展。本文就中学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原则与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引入方法。
中学教育;音乐教学;流行音乐。
在当前音乐教学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的情形下,音乐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无视散漫,厌恶枯燥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音乐教学的根本效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通过拓展音乐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来让学生重新审视音乐、感受音乐,才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构建和重塑,培养其美学能力,推动自我的全面发展,让音乐教学发挥其重要作用。
流行音乐作为通俗音乐,大多是基于生活而产生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当前流行音乐鱼龙混杂的情形下,要引入流行音乐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就需要对流行音乐进行严格的甄别和选择,选择适合教学的流行音乐,避免烂俗音乐,才能真正起到流行音乐服务音乐教学的根本作用。
1、严格甄别原则。
任何一种音乐类别都被划分成各种表现形式,如轻快、乐观、伤感、孤独等,因此在选择流行音乐时要充分考虑到歌词、曲风、表达情感情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以选择积极向上、阳光快乐的流行音乐为主,来对中学生自我认知构建和价值观形成进行引导。此外,在选择时也要与时俱进,选择一些时下流行的、风格清新别致、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较高格调的音乐。
2、适度适量引入原则。
中学生音乐教学的主导是让学生在学习欣赏古典名曲和民族歌曲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美和鉴赏音乐美,而引入流行音乐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因此可以将流行音乐作为表现音乐的美、展示音乐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不应过度引入流行音乐导致教学重点的偏失。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适度适量的原则,避免忽视音乐课程内容教学,导致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
流行音乐是与大众文化以及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类型,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和生活基础,是极具音乐实践特色的音乐类型,因此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具备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选择权。
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来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在进行流行音乐选择上不仅要“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还要适当让学生拥有选择的权利,在大范围标准约束下来引导学生进行辨别流行音乐和选择流行音乐。比如,通过调查来分析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或者通过划分小组、让小组选择推荐来选择适合的流行音乐,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在参与选择的过程中培养出甄别音乐的能力。
2、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流行音乐选择上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甄别辨析;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聆听、感受、联想、思考、理解、交流分享、展示、表达;在课后要引导学生去联想延伸、去思考感悟、去自主学习更多音乐课程,从而培养自身感受音乐、聆听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成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知体系的构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流行音乐的引入作为中学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教材的延伸和补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开设流行音乐专题鉴赏课程,通过与学生交流合作来对该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比如,共同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将其进行分类来逐个进行欣赏、学习和分析;或选择当下流行音乐中典型的音乐代表人物,通过对其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对人物本人进行了解来分析当下流行音乐的特色以及其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及价值观念;此外,结合电影、小品、话剧、个人才艺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流行音乐,都将为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当下开创了流行音乐创作崭新时代的周杰伦,其歌曲以歌词、曲风及演唱风格取胜,其作品区别于一般流行音乐的根本特点在于内容涉猎广泛,并且在歌词上展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学美,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思考和创新性思维,在曲风上符合了中学生的喜好和认知发展规律,在传递的情绪、情感、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等方面都是积极向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要做到适度适当,比如在课前播放流行音乐、邀请学生表演、全班合唱等形式来起到调节学生情绪、放松学生心情的作用,以此为之后课程内容教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1、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
当前音乐已经进入了跨界时代,越来越多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相互碰撞产生出美妙的火花,推动音乐向着古典流行音乐新趋势的发展。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创新古典音乐的流行音乐来让学生们欣赏,让学生从不同的表演形式中去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涵养和鉴赏能力。
2、举行比赛获擂台赛。
流行音乐的引入会让许多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要尽可能设计一些环节来满足学生们想要表现的欲望,通过在课内举办流行歌曲比赛和擂台赛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比如,根据当前比较流行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节目来设置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为后期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就要坚持适度适量的原则,要选择适合教学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通过流行音乐来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鉴赏音乐的能力。
[1]刘翠珍.刍议流行音乐对中学音乐教学的影响[j].音乐时空,20xx(17):170.
流行音乐论文篇十四
当前流行音乐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流行音乐产生于西方,其是以一定群众文化为基础的音乐传播方式。群众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不仅体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价值,同时也是衡量二者是否成熟的标志。音乐对于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陆居民受港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流行音乐应运而生,流行音乐开始融入人们的生活,并且多以轻松、快乐的音乐为主。由于流行音乐的特性,其在发展的同时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与其他类型的音乐协调发展。除此之外,流行音乐还被应用到商业中,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传统社会中,音乐不受重视,很多教师认为这只是一门供消遣的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流行音乐的艺术性有待加强,并且主要以群众的情感为主,丰富群众生活,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我国流行音乐发展道路起起伏伏,有过辉煌,也遭遇尴尬。起初,我国的流行音乐也能与国际比肩,但是由于国情的影响,我国的流行音乐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主要原因在于,早期人们的思想落后,对于流行音乐存在偏见,于是人们开始改变流行音乐,将陈旧的观念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形成了通俗音乐。这是基于群众文化发展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音乐。
通俗性,为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实现与群众的共鸣,流行音乐开始将艺术“平民化”,内容与形式上开始追求“通俗化”。在内容上,其开始关注人们敏感的“爱情”话题,推崇风花雪月的小情调;消除距离感,从“小我”、“平民”的角度出发。形式上放弃了高难度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等,采取了培养周期短、技巧性不强的唱法;旋律方面,注重口语化,大部分演唱在自然音域就可以完成;流行音乐是不纯净的嗓音和人们自然嗓音的结合,通过大声的嘶喊可以缓解现代人所承受的压力,从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流传广泛。趣味性。中国传统文化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群众文化是自下而上的,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其必须具有吸引力。流行音乐具有局限性,其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都远不如传统音乐。但是流行音乐风格多样,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满足人们不同兴趣爱好的需求。流行音乐具有节奏性强的特点,其远比规规规距距的音乐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时尚性。人们总是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相对于正统文化,群众文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其无操守、形式多变。中国流行音乐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年的历史,但是其普遍性是其他音乐无可比拟的。
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流行音乐开始向群众性,时尚性、娱乐性等方面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音乐形式。群众性发展趋势。群众性是流行音乐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流行音乐满足了人们的情感生活和精神需求,群众的广泛支持是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精神文明与日益发展的物质文明不成正比,形成了畸形发展,因此精神文明成为当前建设的重点。国家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人们茶余饭后开始出没咖啡厅、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在这些场所中,人们接触最多的还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可能地融入其中,并且成为人民放松心情、减轻压力的方式,同时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流行音乐成为社会各阶层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娱乐性。流行音乐作品内容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其取材范围广泛,多以爱情为主,并且群众基础广泛,多以平民为主,这就决定了其自身的娱乐性和消遣性。流行音乐促使人们主动参与表演,人们在表演的过程中,身心得到了放松和享受。例如:播放凤凰传奇的《在我心上》、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等音乐,跳广场舞。这充分展现了流行音乐的娱乐性和消遣性。发展前景。现在快节奏的社会使人们被感压迫,有些人甚至出现了抑郁症等精神问题,欣赏流行音乐可以有效地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人们将工作和生活中的压抑、紧张等情绪通过流行音乐释放出来。这主要是因为流行音乐不需要我们全神贯注,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放松心情。阿多诺曾经说过,当人们心神涣散时,可以有效地缓解大脑和心理方面的压力。
回首过去,流行音乐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没有必须为道路的坎坷而感到悲伤,也无须为现在的成就而感到骄傲,我们所要关注的是,从中吸取经验。群众文化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同时还为群众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商业价值,否则得不偿失。
[1]石宝辰.谈谈乡土歌曲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j],科学中国人,20xx,(5):85.
[2]钟连生.浅谈群众歌曲风格的掌握与发展[j],音论乐坊,20xx,(8):112.
流行音乐论文篇十五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用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第二语言。音乐和语言无论是内在结构还是外在功能方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两者不但都有节奏、韵律和声调的变化,而且都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以英语为主流的欧美流行音乐是语言与音乐的结合,悦耳动听的同时传达着西方社会信息和文化知识,深受当今大学生的喜爱。将这些流行音乐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能够发挥音乐与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凸显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外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外语学习的动力,而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联系紧密。教师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其外语学习的动机,进而将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为。将欧美流行音乐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能够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从刻板单调的传统课堂中解放出来,感受欧美流行音乐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外语学习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学习一种外语的过程就是逐步适应这种新文化的过程。欧美流行音乐以英语为主要呈现手段,在其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西方社会,体会到与我们不同的西方文化。将这些音乐引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这门外语,还可以使其通过这些歌曲了解西方文化,培养其中西文化差异意识,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欧美流行音乐起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布鲁斯音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如今繁荣多样,曲目庞大,新曲不断,很多优秀作品历经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为了将欧美流行音乐有效地引入课堂,在选择时要遵循以下标准:
2.1主题健康。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人们的价值观也有很大不同。西方人推崇个人利益,因而个人主义成为西方价值观的核心。在此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讲求及时行乐,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自由,这些思想自然会在流行音乐中体现出来。对待任何一种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那些公益励志,歌颂爱情、友谊等主题健康的流行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透过音乐的潜移默化作用,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2.2紧扣教材。
教材既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又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欧美流行乐引入课堂主要是为了辅助教学,所以歌曲的选择要紧扣教材,与课堂教学的主题保持一致。只有音乐和教材内容有所联系,两者才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如果两者缺少关联,学生很有可能在听音乐时兴致勃勃,只关注到音乐本身,一旦转回教材就会觉得无聊,产生厌烦情绪,音乐不仅无法辅助教学,反而有碍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不能有效促进英语学习。
2.3难度适宜。
教育内容应该与学习者知识的需要和能力一致,教学课程应该在逻辑和认识论方面相互协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欧美流行乐时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难度适宜的歌曲。如果学生听不懂歌词,兴趣就很难激发,更不用提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那些发音清晰、用词地道、内容简单易懂的流行音乐是最佳选择。只有这样,歌词才可以作为一种听力材料呈现在课堂上,使学生通过听和学歌词,了解语音、词汇、语法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2.4视听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仅仅使用音频文件无法吸引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将音频和视频材料相结合。随着mtv音乐录影带大奖的诞生,歌手在出专辑时越来越重视mv的拍摄,很多mv制作精良,堪比电影大片,给人们带来听觉和视觉的盛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mv,并根据需要配上中英文字幕,在课堂用多媒体播放,这样视听结合,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教学通常分为听说课和读写课,为了将欧美流行音乐有效地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就要根据课堂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方式。
3.1在听说课的运用。
听说课主要训练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技能,在听说课上,欧美流行音乐可以辅助语音和听力训练。
学习语言者要提高口语水平,必须培养良好的语音素质和能力。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的发音规律时,总是或多或少地受到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特别是在连读、省略、失去爆破、音的同化、句子重读、强读和弱读等方面,这些语音现象在流行歌曲中特别常见。在课堂上欣赏、跟唱一些歌曲,比枯燥单调的传统语音训练更有趣味,同时,学唱歌曲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模仿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很好地纠正发音、强化语调、掌握语音规则。
音乐的感受主要依赖于感官听觉,所以欧美流行音乐非常适合与听力训练相结合。提高听力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听写练习,传统的听写材料以新闻为主,枯燥乏味,而欧美流行音乐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可以作为听力材料,辅助听写练习。听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既可以听写整首歌词,又可以把重点单词和短语空出来进行补充;既可以听歌做歌词的改错练习,又可以打乱歌词顺序重新进行排序。通过这些多样的听写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3.2在读写课中的运用。
读写课主要训练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在读写课上,欧美流行音乐既可以作为课堂导入,又可以作为语言材料进行学习。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前,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对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艺术性。选择与教材课文内容相关的欧美流行音乐作为课堂导入恰好符合这些要求,用其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此外,教师还可以简要介绍所用音乐的创作背景、歌手情况及歌曲表达的内涵,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语言材料的选择对于语言学习至关重要,欧美流行音乐主题丰富,将其作为语言学习的辅助材料,可以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很多流行歌曲歌词优美,富有文学色彩,学生学习这些歌词不仅可以掌握大量词汇和地道表达,还可以学到不少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段,这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同时,选择一些适宜的歌曲让学生做翻译练习并进行讲解,能够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大学英语课堂中,欧美流行音乐的选择要主题健康、紧扣教材、难度适宜及视听结合,根据不同的课堂性质采用不同的应用形式。欧美流行音乐在大学英语课堂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大学英语课堂不能偏离重心,要以具体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习得为主,至于欧美流行音乐在课堂中应用的度如何把握仍需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流行音乐论文篇十六
[摘要]中国的流行音乐从70年代末在中国起步至今,在社会环境、市场经济及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经过30多年发展,虽然在制作和市场上慢慢地成熟起来,但若将其放置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审视,其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特征,以及接受欣赏其主体对情感生命的激荡、召唤、谐调和整合,所显现的在雅俗之间游弋最终合二而一,即“雅”“俗”文化特征便显露出来。
[关键词]流行音乐大众文化“雅”“俗”文化亚文化特征。
(一)风雨兼程—流行音乐30年回顾。
中国的流行音乐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伴随电影工业的萌芽,流行音乐在产生之初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最终在昙花一现般的绚烂过后还是隐没在历史的刀光剑影之中。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流行音乐也如一颗在地下蛰伏多年的种子在春风化雨般的滋润下终于破土发芽了。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流行音乐等人们所能见到的文艺形式,在发展最初大多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的产物,而流行音乐与生俱来的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在当时虽非“大逆不道”,却至少有些“难登大雅之堂”。因此,当中国的国门打开之后,伴随政治、经济、文化的开放,人们的审美及娱乐消遣需要便随之应运而生,邓丽君和刘文正等一批跨海而来的流行歌手,在短时间内迅速征服了当时的青年一代。
到了21世纪,由于科技、信息、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包括流行音乐在内的很多文艺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流行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市场经济相伴并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在社会生活中,成为文化的载体和社会生活的镜子。我国流行音乐伴随着市场化的进程,逐步由最初的边缘地位趋于音乐消费的主流地位,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尤其在进人90年代以后,流行音乐借助着大众传媒的猛烈攻势迅速改变着中国社会音乐文化的格局。
进人21世纪,流行音乐在内容上仍然以爱情为基本主题。随着音乐领域中娱乐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全面展开,爱情这个主题已经全面占领了流行音乐,大街小巷播放的流行歌曲有90%甚至更多都是表现爱情的。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现代人对爱情有了新的理解,现代人追求的物质第一、世俗的欢娱和感观的享受,以及对“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认同并接受,使爱情与神圣、永恒、天长地久等精神上的超越都相去甚远。“在传统美学的视野中,只存在一个高高在上的精神世界,快感只有转化为美感才有价值或意义。ci7cpizz)因此,个人的欲望世界只能处于匿名状态,它没有被公开呈现的充分理由。
而当爱情—这种被美化的欲望形式终于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口耳相传时,这不仅以为着借助于意识形态战略遏制、转移人的欲望的时代已然终结,同时也标志着一个平民主义美学时代的来临”。〔‘」这就不难理解,在这个思想和情感禁区不复存在的时代,爱情歌曲有近乎矫枉过正的发展的势头。因此,在流行歌曲中,这种被称为爱情的情感被压缩到了标准的模式中,成为了出售的商品,这样的爱情不可能使人们深刻,也不能丰富人们的心灵,被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爱情自然也就无所谓营养了。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市场艺术,是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消费品,正因为如此,为了符合流行的模式和套路,它在制造的过程中就被取消了深度模式。在阿多诺的批判理论里,标准化和伪个性化不只是文化工业的基本特征,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特点。当代流行音乐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阿多诺关于流行音乐的批判理论却仍然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经深人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并成为大众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世界经济大潮的风起云涌,全球掀起了消费主义狂潮,当代中国也已进入了准消费时代。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活动逐步地市场化、商业化与产业化,而在产业化的运行机制背后,必然导致深度模式的消失。流行音乐是伴随现代工业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都市音乐,作为工业化社会文化现象之一的流行音乐自然摆脱不了现代工业文明打上的深刻烙印。流行音乐从创作、制作到生产、消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制作商、音乐人和歌手之间从一开始就发生了经济关系,这一点它同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具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包括歌手的包装、宣传等等一系列的环节,无不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可以说,流行音乐在市场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一个蕴涵巨大商业利润的文化产业。既然流行音乐是一种文化商品,就以获取最大商业利润为目的,因此,流行音乐的商品属性就决定了它的消费特点,它以适应人们的消遣、娱乐的感性需要而发展,并不以思想性、现实性和社会性为主旨,这样,流行音乐的标准化和快餐性特征就显露无疑了。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就其存在的观念层面讲,具有人类意识形态的属性,就其表现形态讲,属于意识形态的一种外化形式。由于它强调感官刺激功能、娱乐功能与消费功能,而淡化和抑制了政治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因此,从流行音乐存在的普遍的意义讲,流行音乐无论是作为一种观念还是文化意识的载体,所反映出的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种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流行音乐大多表现的都是“爱情”、“成长”等主题,这些均属于亚文化层,是属于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旋律、权威话语)反差较大的内容,在一些摇滚乐中,甚至出现一些有悖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宜提倡的反文化势态,这些与理想的追求,提倡崇高、奉献以及理性这类受主流意识形态所提倡的社会本位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却成为流行音乐主要的价值定位。而这些都被正处于世界观形成初期的青少年视为流行音乐个性的表现,“然而这种个性化却只不过是‘一种赤裸裸的模式”,。“因为在阿多诺看来,听众被控制得越严格,他们能够注意到伪个性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小”。[3](p150)大众传媒的力量使得“流行”音乐源源不断地灌输进青少年的耳朵,他们只能被动地在既有的音乐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否则就无法在自己所处的亚文化中生活[4](p89)。
从这种亚文化特征来看,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当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少年的影响越小,流行音乐的亚文化特征就越明显,反之,在一段时期,当社会主流音乐形态对青少年观念甚至流行音乐本身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时,这种亚文化特征便会消弱。所以,在各种流行音乐充斥青少年耳朵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如何利用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形式,向他们传达正确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流行音乐引领青少年适宜的音乐欣赏方向。
流行音乐论文篇十七
现代流行音乐,即指现代音乐中的流行音乐,是相对于现代音乐中的严肃音乐而言。本文所述之“现代流行音乐”,也常常被称之为通俗音乐,包括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说唱乐、流行歌曲等等。如今,现代流行音乐飞速发展,不但在各个国家广为流传,更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些音乐逐渐成为人们音乐生活的主体,人们对它们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古典音乐(或者“现代严肃音乐”),具有较广泛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现代流行音乐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它本身的通俗性、娱乐性还是与之相关的各类传播力量,无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现代流行音乐的这种特性,也使其拥有了越来越多且年龄层次不一的听众,尤其是对在校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南京晓庄学院是江苏省南京市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公办全日制本科院校。建校80多年来,南京晓庄学院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凝练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秉承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传统,倡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优良作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院系设置不但包括文、理、工、音、体、美各科,且有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之分,可以说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市级综合型高校中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拟以南京晓庄学院为出发点,并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对南京晓庄学院学生进行有关现代流行音乐的调查、统计,由此,对现代流行音乐在当代高校校园群众文化中的存在现状作一尝试性探索,以期进一步关注校园群众文化及其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密切关联。
为了全面客观的探究现代流行音乐在南京晓庄学院的存在现状,笔者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并在南京晓庄学院教师、同学们的支持下回收到各年级学生所做的有效问卷568份,其中包括音乐专业学生244份,非音乐专业学生324份。此次问卷调查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调查研究的相关现实情况。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音乐的价值判断,学生对音乐的接受态度,学生对现代流行音乐的认识情况,学生对现代流行音乐的接受态度,现代流行音乐在校园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校园群众文化中现代流行音乐的表现方式等等。笔者通过对问卷调查部分内容的统计分析,了解学生们对待现代流行音乐的心理,从而进一步探究现代流行音乐在高校学生心中的地位以及在其校园群众文化中存在的形式与状态。
用“先进”和“落后”来调查学生们对于音乐价值的判断似乎是一个相对“偏激”的问题。音乐(或者说“音乐文化”)毋庸置疑属于文化范畴之一,不可能进行优劣的比较,更没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别。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各个地域的文化形态都与当时当地的人类发展密切相关,是直接反应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也不例外。无论是大气磅礴的宫廷音乐,还是清新活泼的民间音乐;无论是阳春白雪的古典音乐,还是另类、前卫的“先锋派音乐”,都是全人类全世界音乐文化不可分割和不可忽视的有机组成部分。先看非音乐专业学生们的答案,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作出正确的音乐价值趋向判断,而认为音乐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以及回答“不知道”的同学则是还没有认识和理解音乐价值的平等性。然而,在这样的问题面前,音乐专业学生们所给出的答案却值得我们深思。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音乐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这是为什么?在对部分学生的采访中,笔者发现,这些音乐专业学生总是一开口就拿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民间音乐作比较,或者是将当代欧美的'流行歌曲与中国本土的流行歌曲作比较。这让笔者不得不想到“欧洲音乐中心论”一词。正如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管建华教授在《东西方音乐的相遇:融合与分立》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由于长期受到西方音乐文化影响,导致很多人认为在东西方音乐文化中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同样,由于我国目前的院校音乐教育以“主流中心模式”和“民族附加模式”为基本教学模式,很多课程的设置都是以西方知识体系和音乐文化价值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从而导致我国音乐院校培养的学生误认为西方音乐胜过东方音乐。这也进一步反映出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对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引导的缺陷,以及缺乏树立多元化音乐教育的观念。
从上例调查统计表格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非音乐专业还是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喜爱和关注远远大于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由此可见,中国民族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以及世界其他各民族音乐在当代大学生音乐生活中的缺失。同时正如调查结果所示,现代流行音乐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这不仅仅是因为流行音乐本身的通俗性、大众性对学生的吸引,也是由于当今社会音乐文化审美倾向以及音乐社会传播的影响和冲击。由此也折射出现代流行音乐在高校校园群众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因素,更是当代大学生音乐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群众文化中的现代流行音乐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精神境界的满足,更拓展了学生的社会面、知识面和交际面,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铺砌了良好的台阶。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对现代流行音乐的认识与理解,不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及人生观,更有利于进一步全面健康的发展高校校园群众文化,这不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更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流行音乐的质量如何”似乎不能简单的用“好听”或者“不好听”来判断,然而如果仅仅从个人审美倾向角度出发,无论是非音乐专业学生还是音乐专业学生的选择结果都可以明显的看出,在目前高校学生们所接触的流行音乐中真正能迎合他们音乐审美价值取向的较少。从音乐社会学角度来看,当代高校学生对音乐选择倾向在于他们所处的社会音乐文化环境以及社会音乐影响,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对于现代流行音乐的接受态度。
当今高校中流行音乐的流行以及学生们选择流行音乐的行为方式取决于学生们在大学文化生活中所接受的文化引导,取决于他们各自的某种特定心理需求的驱使,从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中的流行音乐以及校园群众文化的风气和实际现象。在网络效应高度覆盖的当今高校中,小到音乐文化的传播,大到整个校园群众文化的发展,现代流行音乐可以说无处不在。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没有一个学生不听流行音乐、没有一个学生不会哼唱几首流行歌曲,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某个流行歌手。现代流行音乐的曲风多样,无论是爵士乐还是摇滚乐,无论是r&b还是嘻哈音乐,无论是美国乡村音乐还是“中国风”,在校园群众文化中皆处处可见。学生们喜欢多元化的音乐风格,不同的曲风往往代表着他们不同的心情和审美取向。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现代音乐的中西共存以及港台、内地流行音乐的合璧,更加推动了现代流行音乐风格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群众文化中现代音乐的形式和内容。这些与流行音乐息息相关的音乐商品是推动现代流行音乐在整个校园群众文化中立足和传播的直接载体,同时也是建设和发展校园群众文化因素中关键的动力机制之一。
现代流行音乐是音乐文化的一种形式以及文化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现代流行音乐这种音乐艺术形式不仅是校园群众文化中的重要成员,更是校园群众文化中最常被涉及的形式。从音乐文化传承的历史以及人们审美倾向的发展来看,现代流行音乐本身就是为了接受人们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求而创造产生的。当今高校学生的音乐文化生活的最直接体现就是通过收听、欣赏现代流行音乐,调剂精神,消除疲劳,丰富课余生活。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学生们也都是为了通过这样的校园群众文化活动得到娱乐和休息。与此同时,学生在对各种现代流行音乐的接受活动中,通过寓教于乐的途径实现现代流行音乐的宣传教育功能。现代流行音乐用其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影响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性格乃至品德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和熏陶。换言之,良好的宣传教育功能的实现也取决于现代流行音乐所蕴含的内容。健康的、向上的内容能对学生起到鼓舞、教育的作用;反之,低俗的、消极的内容则会消磨学生的意志,甚至引向歧途。
然而在此次调查中,认为现代流行音乐具有的“文化交流”这一功能却只有少部分同学选择。其实,就我国来讲,不但文化源远流长而且内涵深厚,从古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过程,音乐文化更是如此。校园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其中包括音乐、美术等文学艺术内容。而现代流行音乐作为距离我们历史最近、生活最密切的音乐形式与风格,无疑在文化交流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校园群众文化中,现代流行音乐往往体现着学生的生活状态、内心情感,同时也体现着校园群众文化中特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追求。诸如很多学生所喜爱的“中国风”的歌曲,往往运用了中国戏曲的旋律、引用中国古诗词、用民族乐器伴奏等等,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极具民族色彩和中国特色。时至今日,现代流行音乐不但是音乐历史积累、沉淀的结果,更蕴含着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的精华。无论是爵士乐中反映出的非洲文化元素与欧洲文化元素碰撞出的火花,还是摇滚乐折射出的“二战”后的美国黑人文化元素和白人文化元素的结合,都是文化传承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体现。
由此可见,如果能正确的引导和启迪学生们对待现代流行音乐的接受态度以及审美观念,在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听赏过程中完成文化交流,这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实用功能,也突出表现了现代流行音乐的社会性,从而进一步体现了现代流行音乐作为校园群众文化重要成分之一的根本特性和特殊功用。
丰富多彩的各类校园群众文化不但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的不足,更为学生提供了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通道,使学生有了获得新信息、展示自我、增强信心、修养身心的途径。学生们根据各自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精神需求选择参与不同的校园群众文化活动,使得整个校园群众文化呈现出形式各异、内容多样的局面,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推动了校园群众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从此次调查结果统计来看,目前学生最经常参与的校园群众文化活动类型即是文体娱乐活动,其次是服务实践活动。由此可知,这两类活动是校园群众文化活动中参加人数最多、内容最为风格、形式也最为多样,并有着广泛影响性和号召力的活动。这两种类型的校园群众文化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但能活跃和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达到调节身心、陶冶情操、扩大交际、增进友谊的目的,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地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平台和机会。在这样活跃的活动中,学生不但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更有机会展现自己,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身价值。因此,这样的校园群众文化活动不但具有实践性且极具社会效应。
就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讲,学院每年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的各类专业歌唱比赛,学生举办的专场音乐会等等,在这些校园群众文化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表演活动,展示了通过在学校系统学习所获得的成绩,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此外,在当今的校园群众文化中,现代流行音乐的形式和内容都早已突破了音乐课堂的欣赏局限,全面且深入的渗透到校园里每个学生的生活中。正如上文所述,在现今的校园里没有哪位学生不听现代流行音乐,没有哪位学生不会唱流行歌曲。甚至,随着“快女现象”、校园歌手大赛等途径,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上音乐的表演舞台,展现自己的音乐才能。这种广泛性、辐射性使得现代流行音乐越发的融入到校园群众文化中,并成为校园群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形式。
从上例两表可见,学生对于校园群众文化中的文体娱乐活动抱有较大热情,乐于参加者也占绝大部分。此外,学生在选择文体娱乐活动时更倾向于与艺术相关的活动类型,无论是艺术欣赏类还是文艺演唱类都与艺术密切相关。就文体娱乐活动类型的主体与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为旁观者,一为参与者。而在上述两种文体娱乐类型中,选择文艺演唱类的学生人数更多,此即意味着有意愿作为“参与者”投入到自身所热衷的文体娱乐活动中的学生人数更多。而在高校校园中,文艺演唱类活动所涉及的音乐更多为现代流行音乐。因此,学生对于此类文体娱乐活动的积极性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校园群众文化的整体发展,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现代流行音乐在当代高校校园群众文化中的广泛性、普遍性及重要性。
高校校园群众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与之息息相关的各个因素,其中学生作为主体因素对校园群众文化的生存状态有着决定性意义。通过此次的个案调查统计研究表明,现代流行音乐作为一个广泛存在于高校学生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校园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高校校园群众文化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但要有与之相关的生态文化作基础,更需要有对其起决定作用的精神文明作支撑。因此,明确了解现代流行音乐在当代校园群众文化中的存在现状将更加有利于从宏观角度把握校园群众文化建设的方向,从而进一步实现校园群众文化不断积极、健康的发展。
流行音乐论文篇十八
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受相应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索的制约,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本文以我国流行音乐近30年的发展为线索,回顾了我国流行音乐30年的发展概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流行音乐(popularmusic,简称popmusic)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基于其广泛传唱、流行一时甚至流传后世的“流行性”传播特性,流行音乐亦可称之为“大众音乐”。流行音乐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从上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历经30年发展,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流行音乐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是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音乐商品化、国际化,传播手段现代化、表现方式多元化的过程,对繁荣社会音乐生活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近观30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复苏开拓期。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特别是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国策提出为触发,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引发了巨大变革。在音乐文化领域,从意识形态方面政治主导、高度一致下的革命歌曲一统天下,逐步发生了向抒情歌曲、娱乐性流行歌曲的转换。
在大陆,原创音乐方面,如施光南的《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王酩的《边赣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王立平的《太阳岛上》、《大海啊故乡》、《红楼梦》;谷建芬的《校园的.早晨》、《年轻朋友来相会》。还有《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时代主流音乐。此外港台、欧美音乐也成为国内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邓丽君、山口百惠、刘文正、谭咏麟及披头士等,国内流行音乐文化市场空前活跃,流行音乐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2、高速发展期。
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期,流行音乐文化市场逐步发展和繁荣。基于录音机、唱片(磁带)的快速普及,流行音乐个体化听赏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方式,以新兴的音像产业为核心,内地流行音乐市场不断拓展。同时,电视传媒迅速崛起,成为又一个覆盖面极广的传播媒介,电视歌手大赛出现美声、民族、通俗的专业分类,唱法的细划在一定程度上使流行音乐的文化地位得到认可和提升。在新兴艺术市场的需求方面,晚会歌曲、影视剧主题歌曲、唱片歌曲逐步成为推动流行音乐创作和繁荣的重要因素。
国内原创作品呈现空前繁荣局面,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演唱人才聚集,影响较大的如“西北风”,代表性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心愿》等。抒情流行歌曲如《我多想唱》、《我不想说》、《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等;摇滚音乐《一无所有》、《朋友》、《赤裸裸》等。
3、多元繁荣期。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日益网络化、全球化、一体化,互联网应用普及,数字化应用提速,音乐艺术传播途径更加快速便捷。在国内流行音乐领域,港台音乐、欧美流行文化的无障碍输入,使我国社会音乐生活面临新的巨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新特点。
首先是音乐需求的多元化。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音乐文化的社会需求量极剧扩大,多元化受众使流行音乐风格更加多元化,流行音乐品种更多,如“雷鬼”、“饶舌”、“嘻哈”等等。其次是音乐创作多元化。数字化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电脑录音系统的家庭化都极大降低了流行音乐合成录音成本以及创作门槛,流行音乐的创作或生产者更加层出不穷,良莠不齐。再次是传播媒质多元化。除广播、电视、影视传媒、发行cd唱片等传统传播方式外,流行音乐具备了更多的传播载体,如mv制作发行、网络歌曲、彩铃、手机音乐等,特别是网络成为推动音乐传播强劲引擎,网络原创歌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近年来流行乐坛的一大亮点。
至此,流行歌曲创作的技术手段不再受传统方法或传统模式所制约,正探索性地走向一条自由创新发展的新路。这也必然刺激和促进了音乐创作的发展和繁荣,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受众的欣赏需求,使音乐更贴近人们生活,极大普及了流行音乐艺术。
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流行音乐30年来的发展与倔起虽然生气勃勃,但也有严重的先天不足,凸显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首先,行业发展的无序化状态依然存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我国当前环境下,国内流行音乐市场的无序状态依然存在,一些必要的行业规范、运行机制和市场秩序尚未完善,缺乏有效的法治,盗版现象普遍。其次,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依然薄弱。国内流行音乐创作深受港台影响,加之欧美强势文化的渗透影响,窃用与拷贝旋律或节奏的现象普遍,原创精神缺失,理论研究依然薄弱。再者,流行音乐创作人才依然缺乏。在网络传媒推动下流行音乐创作泛化,大多数网络歌手、网络词曲作者并不具备扎实的专业演唱技能和词曲创作基木功,加之制作设备简陋,在歌词、曲调以及音乐制作、录音合成上都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在内容上泛化和平面化,对音乐的艺术内涵缺乏进一步挖掘,有些作品甚至带有明显的低俗倾向,歌词粗俗、曲调怪异、脏话连篇。
时代背景决定了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流行音乐同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因此,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发展的。生产力是音乐是决定性因素;面对现实,面向我国实际国情的发展,商业化运作得当是促进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好方式。市场化,国际化是中国音乐文化走出世界的最佳方式,也合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要求。中国近10年来的流行音乐创作既有浓重的民族意识,也有包容世界的胸襟,这为它进入世界文化提供了可能。虽然这条路上,目前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所拥有的潜力是毋庸质疑的,中国流行音乐来自大众,亦将为大众所拥有,相信经过进一步深入探索磨合,中国流行音乐的前景必将辉煌。
[1]李庆玲,王蕾,赵耀。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注意的问题[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3)。
[2]金白颖。也谈中国流行音乐特点及发展问题[j]。黄河之声,20xx。
[3]张海英。流行音乐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xx,18(5)。
流行音乐论文篇十九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中国的流行音乐文化进行了梳理,在回顾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运用音乐传播学理论,对中国流行音乐文化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过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化的探索与思考。
在当今生活快速变化的时代,在世俗化和市俗化日益浸入社会的时代,各种事物的流行与传播正以加速度的节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中国的乐坛上,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平分秋色,甚至流行音乐更为火爆,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存在与状况,我们必须正视她、分析她,让她不断良性地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从传播学角度,对于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对几个热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在中国的学术传统中,文化有雅俗之分,音乐也有同样的区分标准。但是,如果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流行音乐”的称谓显然是“舶来品”。
所谓流行音乐,英文为popmusic,是指那些音乐曲式结构短小、内容通俗易懂,主要以爱情、友情、亲情为主题,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也有的会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流行音乐本质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商品音乐”这一概念比任何一个概念都科学、合理、准确地表现出流行音乐的特性。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通俗”指易解易懂,“流行”指广为流传,那么,像《东方红》、《南泥湾》、《歌唱祖国》等歌曲,内容通俗易懂,流传范围广泛,一定意义上也可称为通俗歌曲或流行歌曲。但是,这些歌曲绝不能称为商品歌曲,因为它们绝不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从这一点也可看出“商品音乐”这一概念,是如何科学、合理、准确地界定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异质的。
流行音乐文化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由最初的大众音乐演变而来,并成为大众音乐重要的分支之一。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这是现今流行音乐最早的起源。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博得大多数人的好感,迅速风靡全美国,又很快传遍西欧各国直到世界各地。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源于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一种流行音乐,是美国黑人从非洲带来的传统音乐与欧洲音乐长期融合的产物。二战后的流行音乐中有摇滚乐、蓝调和新的爵士乐“比博普”。70年代以后,流行音乐风格更加多样,表现在具有即兴性、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注重话筒的操纵技术、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流行音乐的发展日益走向繁荣,形成了以爵士乐,廷潘胡同歌曲,乡村音乐,摇滚乐,hip-hop,r&b,rap为代表的流行音乐风格。这种世界性的流行音乐风潮,给中国流行音乐文化以重要影响。
今天,流行音乐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在器乐作品中,它包括丰富多彩的轻音乐、爵士乐、摇摆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其他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等。流行音乐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即兴性很强,并且音响色彩多变、丰富;乐队规模不大,织体层次简明。而现代,为了寻求更多的印象效果,作曲者又加入了电声乐器及更多的电子音色。
流行音乐声乐作品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容易被听者接受和传唱;演唱者多是具有一定风格的被大众熟知的歌星,发声方法各有千秋,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及对音色的处理,自然亲切,加之小型乐队的伴奏与歌者的歌声融为一体,比较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流行音乐文化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具备的三种特性也与其他大众媒介区分开来:一是流行音乐文化的主题内涵不断重复,具有穿透阅听人之意识的能力。二是流行音乐多属非叙述性形式,强调对接收者的身体、生理与感官能力的刺激。三是流行音乐文化是一种经验上的形式,音乐是属于艺术而非科学的领域,是对某一经验的体验。
从音乐的流行程度来看,中国宋词的传唱达到“凡有井水处”(即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的广泛性,可以说是传统流行音乐文化的兴盛。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流行音乐文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才走入人们的生活。1979年以后,那种政治教条式的音乐、农耕式的音乐形式渐渐远去,逐渐被新音乐所代替:《祝酒歌》给了亿万人民心灵的慰藉;《在希望的田野上》向人们传达了变革的神州大地到处充满生机。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信天游》、《心愿》等,适应了当时大众心理上对于改革开放事业所抱有的希冀、期待和渴望。后来随着邓丽君一曲《甜蜜蜜》和张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国心》风靡全国,更多的描述爱情、亲情的'歌曲油然而生。20世纪90年代初《小芳》和《同桌的你》这样的“乡村民谣”和“校园民谣”,使流行音乐具有民歌的风格。随着国外流行音乐文化的涌入,摇滚乐、hip-hop、r&b也相继在国内风靡。2004年的《老鼠爱大米》和庞龙的《两只蝴蝶》相继走红,因为这两首歌的蹿红,流行音乐的网络传播正式开始。
传播技术的进步为音乐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开拓了崭新的市场。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同样离不开类似的大众传媒。1979年后,音像出版社发行盒带极大地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此后,cd唱片的出现发挥了与盒带相同的作用。与盒带、唱片共同推动流行音乐发展的是电视的普及,以及电台流行音乐排行榜的兴起。湖南电视台“超级女声”的成功选秀,成为流行音乐传播的又一“亮点”。电视传媒跃上船头,成为推动明星出现的超级舞台,电视大赛开始专业分类,提升了流行音乐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歌手除依赖电视传媒外,音乐电视开始以崭新面貌推动着原创。同时,各地电台音乐歌曲排行榜的盛行和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出现,为歌手的个性化发展和更新换代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文化,新兴媒体给了流行音乐一个机会,让音乐更加贴近大众,让潮流更加符合大众的需求和情感需要。网络音乐传播的新形式也导致了人们音乐观念的变化,包括音乐创作观、音乐审美观和音乐价值观。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流行音乐传播,我们大体可以将之归结为:
80年代早期,对中国的流行音乐而言是一个“培养”期,全国以模仿港台地区歌曲为主。80年代中后期,内地第一批流行音乐制作队伍开始成型,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90年代初中期,歌手签约制在内地出现,歌坛逐渐从无序走穴向有序的经纪人管理过渡。与此同时,大众传播媒体的威力凸显,唱片业升温,全国的唱片公司出现野火烧不尽势头。90年代后期,流行音乐逐渐更新换代,流行歌曲不再容易流行。大众将目光锁定海外,对于中国内地歌手的关注开始减少。21世纪网络音乐盛行,粗制滥造的歌曲不断挑战着大众的接受力。各电视广播媒体推出选秀模式,各娱乐公司开始强力效仿欧美的歌手包装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国内引人关注的年轻歌手开始增多,而引人关注的流行音乐继续减少。
从模仿走向创新,从关注创作走向歌手的选秀,在传播平台和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应该从现实状况出发,对于未来作深入的思考。
(一)过多的商业化传播形式是否能加快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步伐?
流行音乐的受众无需欣赏高雅音乐需要具备的素质,换句话说,只要听力功能健全就可以成为流行音乐的受众。当流行音乐在商业化的齿轮下急速运转,流行音乐的受众就成为“买方”,在高举消费主义旗帜的后工业时代,流行音乐受众成为“消费大军”。
流行音乐文化的传播本质注重的是音乐的传播,而在商业化传播中,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能看到听到的是对于流行歌手的传播。歌手的一言一行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喜欢一个歌手不像原来那样是通过音乐,而是直接成了个人崇拜,音乐变得无关紧要。这样势必导致:音乐不再流行,而歌星成为流行;歌星不再专注于演唱,更注重于曝光率,并不断通过其他的一些行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演唱的作品粗制滥造,很难被广泛流行,失去了流行音乐的意义;大众开始对流行音乐阐释出一条新的定义,而其中没有音乐。
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流行音乐是商业化的产物,但不能以商业化为指归。流行音乐需要推出和包装歌手,但歌手需要实力和好的作品。我们只有在商业化的浪潮中,依然坚持音乐文化的追求,坚持创作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坚持不断发现和推出新的实力歌手,流行乐坛才能有长久的魅力。
(二)流行音乐创作模仿什么时候到头?
一种新的音乐形式的介入,必然会对原有的音乐形式带来一定的影响。不一定是打破原有形式的重新建构,也可能是完善,但要是完全性地组建,那就不是音乐形式的介入了,而是彻底的颠覆。
原有的中国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中国的音乐模式、音乐趋向,进入现代以后,西方音乐的理念传入中国,五声调式变成了一套完整的西方配乐原理。中国的流行歌曲从20世纪80年代的西北风,90年代的摇滚风后,在21世纪又开始进入韩国风。
不能说作曲者没有努力,但大多数作品只是将本国的元素作为点缀而已。其实作为一个专业作曲者单纯创作一首中国色彩的歌曲并不是太难,但作为大众的年轻一代似乎对之感到乏味,因为他们对欧美的流行音乐接触太久,已形成一种固定的接收模式。
这里存在三个方面的维度:一是创作者,需要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元素为重点,为根基,为底色,不断创作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流行音乐作品,并且形成一种体系和时尚。二是流行音乐的推介者,同样对于流行音乐文化的创新负有使命。如音乐排行榜,既是已有情况的反应,又是对于未来的一种导向。对于中国特色流行音乐作品的推介,同样会影响乐坛和大众。三是歌手的自我定位和调适。作为流行音乐歌手,一味地模仿和演唱模仿的作品,很难有个性,有独特的韵味。只有原创作品,才能更好地使歌手增光添彩。
(三)流行音乐的传播,难道仅仅局限于国内吗?
从目前来看,中国流行音乐走上国际舞台的数量几乎为零。虽然新媒体为流行音乐发展带来新契机,但全球化成为主流的时下,中国流行音乐并未像欧美流行音乐一样走向世界,中国流行音乐要走向世界还需一段很长的征途。虽然周杰伦将流行音乐的演唱形式、内容进行了发展,但是周杰伦及其歌词创作者方文山这些少数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他们虽为流行音乐文化带来新的亮点,但这并没有将中国的流行音乐引向世界。
中国流行音乐能不能走向世界?中国流行音乐如何走向世界?这是两个有关联度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文化的多元化也是现实的存在。但是,要使某一方面的文化具有存在的价值和竞争力,就必须有强壮的肌体和活力。中国流行音乐也逃不脱同样的规律。在这里,关键是为世界所欣赏的作品,有享誉世界的演唱者,还要有能与世界相适应的传播方式。只要有多方面的合力,中国流行音乐走向世界,就是水到渠成的。
总之,流行音乐文化处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虽然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我们还是应当投以热情的目光,抱以严肃的态度去审视、去研究,让她茁壮成长,并且产生世界性的影响和散发出持久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