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读书笔记范文(20篇)
知识的积累给我们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坚持写作并保持热情,只有通过实践和不断尝试才能提高写作技巧和水平。在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时,我们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一
今天,我读了爱心树这本书,这本书也是关于爱的一本书,书中的大树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小男孩,自己却没有让小男孩给自己一点点的报酬,大树把自己能做到的事都做了出来,终于满足了小男孩,在小男孩小的时候,大树让小男孩在自己的`树枝上荡秋千,在小男孩十一二岁的时候,大树给了小男孩自己所有的果实,让小男孩拿到城里去卖掉挣钱,在小男孩长大的时候,大树把自己的树枝全部给了小男孩,让小男孩去盖一座房子,在小男孩已经中年的时候,大树把自己的树杆给了小男孩,让小男孩做了一条船,然后小男孩就驾着这一条船划走了,在小男孩已经彻底老了的时候,因为大树已经没有东西可给了,就让小男孩坐在自己光秃秃的身子上休息了。
大树特别有爱心,所以这本书才叫爱心树。大树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小男孩,把自己的身体给了小男孩,我觉得小男孩总是一遇到问题就来大树这里求助,小男孩还不给大树一点点的报酬,我不怎么喜欢这个小男孩,因为,他一遇到困难就不会自己解决,只好向大树求助,却不给大树一点点的东西,这个大树却特别有爱心,它把自己给了小男孩,所以大树特别的有爱心。
我决得爸爸妈妈,老师她们像一盏盏不灭的时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那个孩子既贪婪又自私,从活泼幼稚的孩童到行动迟缓的老年,总是不停地在索取,从来都没有回报大树些什么,所以他也没有真正快乐过。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二
《爱心树》是我小时候最爱看的书之一,那时我仅仅是被它精美的封面和图画所吸引,所以基本上都没看懂是啥意思。如今再拿起这本书,细细品读,我竟然发现了许多我从前都没有接触到的、令人深思的东西。
《爱心树》是20世纪的美国绘本天王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代表作品,它给我们讲了一个简短但却耐人寻味的故事。一棵大树很爱一个男孩,经常向他提供许多他用的着的东西。而男孩虽然经常接受大树的奉献和施舍,但却根本没把大树当一回事。最后大树被男孩整棵砍倒,只留下一小截树桩,可是却没有丝毫怨言,后来男孩事业无成,仅剩木桩的大树也依然默默无闻地给男孩当了一个能让他静静坐下来休息的座椅。
我看完这个故事不过五分钟,看完后却沉思了十分钟。我不敢想象,一棵苍天大树,他完全可以在男孩吃它的果子,摘它的叶子的时候用力甩动枝叶将男孩甩下来,让他终身残疾避免以后被砍倒的事实。再或者是在男孩即将挥动斧头要砍自己的时候,用枝条重重地抽打他的手,给他以严重的教训,让他再也不敢打自己的主意。可它没有,哪怕是在自己作为树的生命的最后时刻,它依然无怨无悔地给男孩当了座椅。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且毫无怨言,这是一种多么浩瀚和深沉的大爱啊!
我觉得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在太深了,自己的理解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而已。据说看过这本书的人普遍有两个反应,一是为那棵大树感动得哭,二是陷入深思。
很多人看完这本书都认为是在赞扬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会感动流泪。没错,是有这么一层意思,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谢尔大叔要表达的寓意可不止这些。
大树其实就是大自然的代表,而男孩就是贪欲旺盛的人类的代表。起初人类对大自然的奉献感激不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便开始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开始疯狂地向大自然索取,面对人类的行为,大自然也是一直忍气吞声,默默地接受这一切。可是大自然不同于文中的大树,它可不会一直忍让下去,咱们中国有句俗话,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却以针见血:“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关系,如今人类已经埋下了这个因,那这个果,大自然是迟早要报的了。
爱心树给我们展示的并不仅限于对爱的深刻体会,也是这个世界的小小缩影,谢尔大叔肯定也是要告诉我们这一点,人不能一味地索取,也要懂得奉献,更要懂得报恩。如果人人都像文中的那个男孩,知恩不图报,一直向自然、向他人索取,那么这个世界将没有“爱心”可谈!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因为它,我们的世界才更美好。如果没有它,就算有温暖的阳光照耀,人们的心也都是冰冷的。所以,让我们向“爱心树”学习吧!只有那样,世界才能更美好!人与人之间才能多一种信任。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三
星期六中午,妈妈带我去万叶书园看美绘本——《爱心树》。
这本书讲述了一棵树和一个男孩的故事。男孩小的时候,经常来树下睡觉,爬上树去摘果子,大树很开心。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男孩就长大了。男孩变成了大孩子,来陪大树的时间渐渐变少,每当男孩来陪大树的时候,大树总要给男孩一些东西。最后,大树变成了一个树桩。男孩慢慢变老了,最后,男孩坐在已经变成树桩的大树上面,大树还是很开心。
看完这本书,我感到很震惊,大树把无私的爱给了男孩,实际上,这就像父母待孩子一样,只是付出,不求回报。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四
《爱心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简短但却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棵大树很爱一个男孩,经常向他提供许多他用的着的东西。而男孩虽然经常接受大树的奉献和施舍,但却根本没把大树当一回事。最后大树被男孩整棵砍倒,只留下一小截树桩,可是却没有丝毫怨言,后来男孩事业无成,仅剩木桩的大树也依然默默无闻地给男孩当了一个能让他静静坐下来休息的座椅。
看完这本书我就想到我的妈妈。大树这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这种品德不正是我们妈妈的'品德吗?妈妈每天都起早贪黑的照顾我们帮助我们学习,我们今天的成绩都是妈妈用心血换来的。我们有时候却抱怨妈妈做错了。其实妈妈把我们养大了也是非常辛苦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爱你妈妈。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五
故事是这样的——一棵大树和一个孩子是好朋友,小学生作文《爱心树》。孩子天天和大树捉迷藏,吃树上的苹果。那时,孩子爱着大树,大树也爱着孩子。渐渐地,孩子长大了,他在树干上贴了一张心形纸条,上面写着“i love you”。那时,孩子还爱着大树,大树也还爱着孩子。
时光飞逝,瞬间那孩子已经快成大人了,这次他不是来看望树的,也不是来和大树玩的,他对大树说:“我要钱,你能给我钱吗?” 可大树不是“摇钱树”,为了完成孩子的愿望,大树让孩子把它身上的苹果卖了换钱。结果大树上就变得光秃秃了。大树很快乐,因为他帮了小男孩。可是,盛老师翻到这一页时,下面唏嘘声一片,有的说:“孩子已经不爱大树了。” 有的说:“那为什么大树还要帮助小男孩呢?”我想:也许是大树还把大树当朋友看吧。我们边议论,边看下去。
故事最后,那孩子老了,无力地坐在只剩下树墩的'大树上。真希望他还爱着大树,就像以前那样。
这本书讲述了一棵大树和一个男孩之间发生的格式,大树非常喜欢小男孩,男孩天天陪它玩,他在树下采集掉落的树叶,在树上荡秋千,吃树上的苹果,和大树玩捉迷藏,玩累了就在树荫里睡觉。小男孩爱大树,大树非常快乐,但是小男孩一点点地长大了,需要很多东西,大树为了男孩,把自己拥有的全部都给了他,自己虽然感到非常孤寂,但是看到小男孩很满足,大树还是非常快乐的。
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理解妈妈,不给家长添麻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沉甸甸的母爱,有谁能掂量出它的分量,能够真正偿还呢?“母爱无言,母爱无垠”啊!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六
这个故事叫“爱心树”确实很有道理,因为他确实很有爱心。爱心的意思就是:把你所有的.能力都用在帮助别人这一方面上。就是说爱心首先是付出不求任何回报,而且还要勇敢。像二战时期解放军打仗一样,中国军队都牺牲了那么多人,但从来都不放弃保卫自己的祖国,因为打仗的目的是为祖国而战。
川军打仗打只剩下3个人了,下一战还派人去打,所以说要有勇气。爱心树就是这样的,就是付出不求任何回报。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七
今天,我读了一篇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写的童话故事,名叫《爱心树》。它使我想到了我的家人,我的老师,还有身边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人。读完这个故事,我感慨万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读完这篇文章,我泪流满面。我被大树那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感动了。但最能打动我的,还是大树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小男孩后,它还是快乐的。同时,我也为小男孩自私的索取而没有任何回报感到羞耻。在生活中,我觉得我的亲人、老师就是那棵大树,而我就是那个自私的小男孩,只是一味地接受,并没有报答,还感觉理所当然,甚至还十分地挑剔,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我觉得那棵树既叫“爱心树”,也叫“母亲树”。它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无私地奉献着,给予着,从不求回报,不在乎自己的得失。她用宽阔的胸怀包容着我们,她就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棵小小的“爱心树”,每个人都奉献出自己的爱心,那么,这许许多多的小爱就会聚成一个大爱,这世界就会变成一个爱的海洋!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八
《爱心圆》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韦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救了一个醉倒街头的人,他很感激韦利,多年后,韦利因病晕倒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被一个小男孩救了,小男孩的爷爷就是多年前韦利救的人。
从这篇文章中,我发现对他人伸出一只援手可以为你带来数不尽的.回报。爱并不只存在于父母亲、孩子之间,我们应该对每一个人都关心。陌生人虽然与你并不熟悉,可能你以后再也见不到了,但你应该对每一个人心存一点关爱。
又一次,我学机器人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不会编程,我因为比他高一级,我便手把手地教他,结果我教会了他,自己却没有完成那节课的任务。又过了一学期,他不来上了,我又要参加一个机器人比赛,可这次是投篮比赛,我的弱项就是投篮,想到他是这方面到额告诉,我便上qq求租于他。没想到,我用他的方法,仅用两分钟,就投进了十六只球。我喜出望外,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
从两件事里,我们都得出助人为乐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而它本身,也是你人生的一大乐事。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九
谈起无私与爱,我便想起一本绘本——《爱心树》。
《爱心树》讲述了一颗大树,喜欢上了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这孩子不断地向大树索取,而大树无私地为孩子奉献,还很快乐。
这种无私,让人敬佩,令人感动。大树为了给孩子一份快乐,把自己的果实、树枝、树干、树墩皆送给了孩子。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爱?为了自己最爱的人,宁愿献出自己。啊,这是一种极致的爱与奉献啊!
《爱心树》里的“树”并不虚幻,在我们身边又有多少“树”的影子呢?
朱自清的《背影》里,父亲和蔼又慈祥,为了给孩子带上一袋橘子,“翻山越岭般”地来回。文章里处处流淌着父亲对孩子的爱,毫无保留,溢出的是另一种味道的无私。
其实,我们的父母就是那棵树,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温暖的港湾,前行的明灯。
做一名无私的人,做一个“树的影子”。有一个物件可以送给他人,就送;有一个技能可以献给社会,就献;有一份力量可以给予国家,就给。做一名无私的人,做一个“树的影子”,这样的人,才有生命的意义。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十
《爱心树》是我用最短的时间读完的一本书,但是我却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咀嚼它需要用很长时间来思考它。我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母爱。
这本书讲述了一棵大树和一个男孩之间发生的格式,大树非常喜欢小男孩,男孩天天陪它玩,他在树下采集掉落的树叶,在树上荡秋千,吃树上的苹果,和大树玩捉迷藏,玩累了就在树荫里睡觉。小男孩爱大树,大树非常快乐,但是小男孩一点点地长大了,需要很多东西,大树为了男孩,把自己拥有的全部都给了他,自己虽然感到非常孤寂,但是看到小男孩很满足,大树还是非常快乐的。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十一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字叫《爱心树》的书,《爱心树》讲了一棵大树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提供给了小男孩,却没有得到一点报答,自己还感到很快乐的故事。如果他没有把东西给小男孩,他的一生就不会这么残酷,但是也不会这么快乐。他把自己的爱心献给小男孩,无论自己到了什么地步还感到很快乐。我觉得小男孩做的太过份了,他应该从心里感谢大树,也应该给大树一点温暖,要经常来看它,把它装扮的漂亮一点,这样大树才会更加快乐。
于是我懂得:爱心树的快乐正是自己把一切都奉献给别人,而自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过程中得到的!
看完以后,我觉得大树很像我们的母亲,只要我们需要的,它都会帮助我们。它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甚至还有它的生命。它像一盏不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所以,我以后一定要记住,不能光从别人身上索取爱,要学会给别人更多的爱。这样,我就会很快乐。
读了这个故事,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棵大树就象一个妈妈一样,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奉献给了孩子,而它自己却很快乐,对孩子不求任何回报。我如果是那个男孩,我会经常给树浇水、施肥,会尽量陪它一起玩,让树感到不孤寂。而作为孩子,我一定努力学习,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力的家务活,让爸爸妈妈少为我操心,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今天我读了《爱心树》这本书,虽然这只是一本很简短的故事书,但是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大树非常喜欢小男孩,男孩经常找大树玩,后来男孩慢慢长大了,需要的东西越来越多,小男孩要玩具,大树把自己的果实都给了男孩,让他卖了买玩具,男孩要房子,大树就把所有的树枝给了他,让他盖房子,小男孩老了要船出去航行,大树把自己的树干给了他,最后大树只剩下了树墩,小男孩老的不行了,大树还让他坐在树墩上休息,大树只想让男孩开心,只要小男孩开心,它就开心。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爸爸妈妈就象那棵树,我就象那个小男孩,爸爸妈妈无私的爱我照顾我,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回报爸爸妈妈。大树就象男孩的爸爸妈妈,不惜一切的牺牲自己,成了树墩也让孩子坐下休息。我的爸爸妈妈也很爱我,树就是爸爸妈妈,男孩就是我们。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爸爸妈妈,感谢老师,要关心他们,爱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好好报答爸爸妈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爸爸妈妈也能感觉到幸福和快乐。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十二
从前有个男孩,从小到大,一棵大树(爱心树)都在帮助他。
男孩应该对大树好一些,修剪大树、收集苹果、娶好妻子,用自己的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把树砍光,拿走大树所有的东西,破坏大树。
对待朋友和家人也不能像男孩那样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关爱家人和朋友,伤了他们的心。在想到自己的同时也要想到家人和朋友。这样朋友才会越来越多。
如果我是那个男孩,我会爱护朋友、爱护家人,做个爱心人。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十三
今天,我看了《爱心树》的故事。
一个小男孩在一棵爱心树下荡秋千、玩耍、吃苹果。一天一天过去了,小男孩慢慢长大了,很久都没有来。爱心树还当他像小孩一样,说:“小男孩,你来荡秋千、吃苹果吧。”小男孩说,“我已经老了,我已经荡不动秋千、吃不动苹果了,我需要钱”。爱心树说,“我没有钱,非常抱歉,可是,我可以给你苹果,让你去卖。”
过了好多年,小男孩又来到爱心树前,爱心树说,“小男孩,来荡秋千,来吃苹果吧。”小男孩说,“我已经老了,我没有房子,我需要一幢房子”。爱心树说,“你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去盖房子吧。”小男孩也没有感谢爱心树,就砍下树枝去盖房子了。
又过了很多年,小男孩已经变成了老爷爷,他说,“我想要一条船,你能给我吗”。爱心树说,“非常抱歉,你可以砍了我的树干去造船远航。”
我觉得爱心树就像小男孩亲爱的妈妈一样,小男孩想要什么,爱心树妈妈就给他什么。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我希望小男孩每次拿了东西以后,要记得说谢谢。
看了这本书,我感慨万千,这棵树为了这个小男孩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却毫无怨言!我想起了自己亲爱的妈妈,妈妈为了我付出了那么多!我再也按捺不住我那激动的心情,一下子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妈妈……”闭上了自己的眼睛大哭起来!
我觉得大树很有爱心,因为它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小男孩,到了小男孩老了的时候大树还有东西给小男孩,总之,大树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了小男孩,小男孩一遇到困难就要来找大树,大树现在已经成了小男孩的帮助人了。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十四
今天,薛老师给我发了一本《爱心树》,我很开心。
一棵大树爱上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在大树的枝干上荡秋千,吃苹果,采集树叶,和大树玩捉迷藏,累了在树阴里睡觉。
小男孩长大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大树玩。有一天,男孩儿来到大树下,说自己需要钱来买好玩儿的东西。大树让男孩把自己的果实和枝叶卖掉。
后来,男孩又要盖一座房子,娶一个妻子,生很多孩子。大树让他自己的树枝砍断去盖房子。
又过了很长时间,男孩儿又找到大树,说自己要造一艘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树让男孩把自己的树干砍断,做成小船。
又过了很多年,男孩又来看老树。老树什么也没有了,什么也不能给男孩了。男孩说我只想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休息。老树说挺直身子,说你坐在我的老树墩上吧!
老树很快乐。
我认为老树很可怜,它给小男孩付出了一切,小男孩只知道来大树这里拿东西。
老树像妈妈,付出很多。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十五
我读完了《爱心树》,这篇作文主要说了一个男孩和一棵树很友好,男孩幼时,和树在一起玩得很快乐;五年后,男孩向树索要钱以备娱乐和买东西;十年后,男孩向树索要房屋,以备成家立业;二十年后,男孩向树索要一条船,以备自己远行;三十年后,男孩在树墩上坐着休息。大树给予了一个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把无私、博大的爱给予了男孩,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
我读完这篇文章的感受是:大树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男孩,却不图回报,这样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也要像文中的大树一样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东西,却不要对方的回报,就像大树一样无私地把一切东西给予了男孩,而男孩提出了那么多的要求,大树都全部满足了。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十六
《爱心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简短但却耐人寻味的故事。一棵大树很爱一个男孩,经常向他提供许多他用的着的东西。而男孩虽然经常接受大树的奉献和施舍,但却根本没把大树当一回事。最后大树被男孩整棵砍倒,只留下一小截树桩,可是却没有丝毫怨言,后来男孩事业无成,仅剩木桩的大树也依然默默无闻地给男孩当了一个能让他静静坐下来休息的座椅。
我不敢想象,一棵苍天大树,他完全可以在男孩吃它的果子,摘它的叶子的时候用力甩动枝叶将男孩甩下来,让他终身残疾避免以后被砍倒的事实。再或者是在男孩即将挥动斧头要砍自己的时候,用枝条重重地抽打他的手,给他以严重的教训,让他再也不敢打自己的主意。可它没有,哪怕是在自己作为树的生命的最后时刻,它依然无怨无悔地给男孩当了座椅。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且毫无怨言,这是一种多么浩瀚和深沉的大爱啊!
大树其实就是大自然的代表,而男孩就是贪欲旺盛的人类的代表。起初人类对大自然的奉献感激不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便开始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开始疯狂地向大自然索取,面对人类的行为,大自然也是一直忍气吞声,默默地接受这一切。可是大自然不同于文中的大树,它可不会一直忍让下去,咱们中国有句俗话,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却以针见血:“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关系,如今人类已经埋下了这个因,那这个果,大自然是迟早要报的了。
看着看着,我又想到父母、朋友、孩子。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无牵无挂的,父母给予其生命,老师为其启智,朋友为其排忧解难。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那棵爱心树,在我们需要他们的任何时候,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助我们,支持我们。而我们,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多像那个男孩,有了快乐独自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他们。
爱心树给我们展示的并不仅限于对爱的深刻体会,也是这个世界的小小缩影,谢尔大叔肯定也是要告诉我们这一点,人不能一味地索取,也要懂得奉献,更要懂得报恩。如果人人都像文中的那个男孩,知恩不图报,一直向自然、向他人索取,那么这个世界将没有“爱心”可谈!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因为它,我们的世界才更美好。如果没有它,就算有温暖的阳光照耀,人们的心也都是冰冷的。所以,让我们向“爱心树”学习吧!只有那样,世界才能更美好!人与人之间才能多一种信任。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十七
绘本《爱心树》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其实却暗藏了父母对子女的亲情奉献。
我们的父母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起早贪黑地为我们付出着,在外努力地工作赚钱,回到家里烧饭、扫地、接送我们上学、放学,关心我们的身体、学习、生活、工作……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们长大成人,父母渐渐老去,可我们何尝想过报答他们呢?许多人因为工作繁忙,连过年都不回家看看,怎么能对得起他们多年的抚育之恩呀!更有一些人觉得父母在身边太唠叨了,整天问东问西,烦死人了。可父母也是为了我们好啊呀!即使偶尔说话不太好听,我们也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
我感觉书中的大树就像我们的父母和老师,默默无私地对我们付出,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他们像一盏盏不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那个孩子即贪心又自私,从活泼幼稚的孩童时代到行动迟缓的老年,总是不停的索取,从来没有想过给予大树些什么,所以他也从来没有真正的快乐过。
我要学习大树的精神,作一颗小小的爱心树,要学会感恩,并回报关心和爱护我的人,还要奉献更多给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们,让所有的人都幸福地生活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不求我们有多大的回报,我们只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在他们即将老去的日子里,不论工作生活多繁忙,也要常回家看看,陪伴他们左右,这就是父母最开心的日子。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十八
在这个暑假期间,我了一本让我回味无穷的书——《爱心树》。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虽然这本书很薄很薄,我也只需用3分钟就可以把它看完。但是这本很薄很薄的书却让我陷入了沉思。
这本书主要是说:有一棵大树它非常喜欢和一个小男孩玩耍。每次和小男孩玩耍的时间,它都觉得很快乐。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了,孩子陪大树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孩子对大树的要求却越来越多,第一次要钱,第二次要房子,第三次要船,每一次大树都满足了他的要求。不管孩子有什么要求大树都尽自己的能力去满足他,当大树看见孩子得到自己的帮助而开心的样子,大树也会觉得很开心。
我刚刚买到这本书的时候,引入眼帘的是封面上的的一句话——“看了这本书后,孩子会更爱妈妈。”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对极了,百分之百的正确!确实如此,看了这本书后,孩子会更爱妈妈。因为这本书中的大树就是妈妈的化身,而我们就是那个孩子。可当我们常常向妈妈伸出小手,向妈妈索取东西时,我们是否想过:妈妈能把这样东西给我们的时候是需要付出什么的吗?汗水还是什么别的吗?当然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想过,我们只知道去享受得到这件物品时的快乐,从来没有想过妈妈。然而妈妈呢?她对我们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不求回报,只要看到孩子快乐,她就感到满足了。
当我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刻就被大树的无私、不求回报给感动了,但是让我最为感动的还是——当大叔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男孩时,它还是觉得很快乐。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大树对小男孩的爱,就如同父母对我们的爱一样,那么的无私,那么的慷慨。所以我要向大树的'学习,做一棵小小的爱心树。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十九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爱心树》,这本书打动了我,有一个小男孩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这棵树总是无条件的去帮助他,最后这棵树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这个小男孩。
看到这了,想到我的爸爸妈妈也是想法设法的满足我,每天给我吃好的,穿好的,还送我去好的学校上学,我有时还不听话,和爸爸妈妈顶嘴,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乖乖女,让他们放心。
爱心树读书笔记篇二十
以前我从图画书里看见关于《爱心树》的介绍,就很想看这本书。不久爸爸就给我买来了,我真是太开心了。于是就和妈妈一起打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读完《爱心树》,我被深深地被那棵无私的苹果树感动了。
之前有一棵苹果树,它喜欢上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也十分喜欢这棵苹果树。男孩每天跑到树下采集树叶,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和大树捉迷藏,在树荫里睡觉……随着时间的流逝,男孩需要的东西,大树都倾其所有,把果子、树枝,甚至把树干都献给了男孩,最后,当大树只剩下一个老树墩时,它还希望给男孩一点什么东西,但这时它什么都没有了,便当成了男孩的座椅以供男孩休息。大树为男孩做每一件事后,都觉得十分快乐。
这棵无私的苹果树,让我想到了世界上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她们也像这棵苹果树一样,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直到老去。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她们用身体创造乳汁,哺育我们;在我们幼年时期,她们教我们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在我们儿童时期,她们领着我们触摸这个世界;在我们少年时期,她们陪伴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我们青年时期,她们默默地作为我们远航的坚强后盾……等到我们功成名就时,她们却已经苍老了,可心里还是在念叨着我们。所以,我们要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好好孝顺她们!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这棵大树,它很有爱心,它把自己的果实、叶子、树干都给了小男孩。我还觉得小男孩太自私了,只想到自己,没想为大树做点什么。
我长大以后不要做小男孩,要做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