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实用16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弥补短板。如何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发展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写总结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一
[摘要]多媒体作为多种特性集合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广阔的用武之地,被很多教师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根据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特点,结合多媒体的突出优势,灵活地运用多媒体,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支持,能够优化初中化学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开端。初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使其牢固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至关重要。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习内容,立足化学课程的特点,发挥多媒体手段的多种优势,有效开展化学教学活动,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发挥多媒体的形象性,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众所周知,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来说,多媒体的展示功能非常强大,不但可以展示文字、图片,还可以播放音频和视频文件,信息含量大,展示的内容形象逼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这一优势,真实地再现一些生活现象、实验场景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学“物质的燃烧”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几个简短的视频,包括蜡烛的燃烧、煤的燃烧、家里煤气灶的使用等,让学生观看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引导学生对燃烧的本质进行探究。多媒体对于这些现象的真实展示,十分形象,学生对此也不并陌生,正是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探究燃烧本质的兴趣。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可以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回顾视频,然后深入地阅读教材,结合原有的感性认识,初步掌握了燃烧的条件。在这种有效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率很高。由上例说明,多媒体手段可生动地展示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创设化学学习情境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心态。
二、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其中必然涉及很多基本概念、理论等一些抽象的知识,需要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多媒体手段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够直接显示这些知识的核心要点,建立化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梳理化学基础知识,增加相关的感性信息,主动建构和完善化学知识结构,夯实化学学习的基础。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分子、原子”一部分内容时,由于这些微观粒子是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存在一定难度。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展示抽象的教学教学资源。如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通过播放简易动画,让学生观察一个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在不断的运动中结合形成一个水分子的过程,或展示电解水的实验中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动态过程。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直观的分子、原子的变化过程,对于分子、原子的概念形成了深入的理解,认识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原子则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微粒。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让很多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由上例发现,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清晰地展示基础知识,提供感性信息,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牢固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的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
高效的化学学习必然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被动的接受显然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积极地运用学习资源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化学学习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集图文与音像于一体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互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化学学习。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氢气的爆炸实验”时,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这个实验是不可能的,因为该实验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虚拟的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实验所需要的药品、仪器,按照氢气爆炸实验的要求和方案,通过点击鼠标进行操作,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不但能够观看实验,还可以动手操作。相对于真正的实验室操作来说,这样的做法更安全,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知识。由上例看出,教师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化学学习课件,借助多媒体设备模拟实验,可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参与化学学习的兴致,更加高效地学习化学。不可否认,多媒体手段具有形象直观、易于操作、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突出特点,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是极为有利的。教师应重视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尝试,大胆实践,创新多媒体的应用途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独特优势,开发多媒体的教学辅助功能,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优化初中化学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也在进行着改革和发展,在我国目前所提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下,如何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寻求适合当下国情以及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而情景教学便是其中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而将情景教学的理论运用到现实的教学活动的中,便是本文所需要讨论的问题所在。
因为化学知识所涉及分子等不可观察的范围,有许多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导致了化学教学的局限性,而在目前我国所进行的化学教学模式十分的单一枯燥,这样的教学困境导致了教学课堂的气氛十分压抑,学生对于化学的的兴趣不大,对于化学的课堂参与度也不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的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化学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化学、理解知识。
与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等相比较而言,化学学科的内容十分的抽象难以理解,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无法理解的地方时只能通过讲解以及想象来解决问题,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化学产生抵触以及烦躁心理,从而阻碍了化学学习的进度以及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化学也是各个学科实验中比较危险的学科,这也导致了化学实验在范围、安全等问题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知识的机会,使得化学教学偏向单一的理论讲解,让化学教学的形式更加单一化,整个化学学习内容也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2、情景教学感情不当。
化学的特点导致了其教学的枯燥性,而建立合适的情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合适的教学情景,不但需要考虑教学的内容安排,同时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若二者缺一,便会使教学情境显得十分的枯燥及单调。而目前在我国,教师都普遍存在着情感运用不当的现象,有些老师在创建情景时只关注形式,而忽略了情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于化学的不熟悉程度,导致情景教学没有作用。而另外部分教师了解到情感对于情景的重要性又过分渲染情感,导致情景脱离化学知识。因此在情景创建中情感运用十分需要注意。
3、情景创建质量不高。
部分教师对于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够,只是在参加教学比赛或公开课时才会创建情景,又或者没有关注到初中学生对于化学的认知程度,以及当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仅仅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才会创建情景。这样的做法不并没有注意到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关注到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长久发展,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联系知识,创建问题情景。
教师应当根据知识点,创建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的问题,尤其是有趣的问题,会使学生去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将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自发地寻求知识。这样的问题情景的创建,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增加课堂的效率。例如:学习关于水的性质时,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在介绍水的性质时,只是教师通过书本的文字,图画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十分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开始时,进行提问:“在电影《穿越火线》中,一位科学家被困在了完全密闭的密室里,而科学家在密室中通过遗留在密室中的收音机和一小滩水成功制造出了氧气,解救了自己,请问她是如何使水变成了氧气?”在此这个问题中,教师将电影激动人心的情节和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面对如此新颖的问题,学生也会在心中存有谜团,同时愿意自己寻找答案,增加了对于化学的兴趣。
2、联系实验,创建实验情景。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学习的知识的真实性、正确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理论和动手能力相结合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和认同,并在实验过程在再一次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化;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化学实验的结果一般是肉眼可见的,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成为可以直观感受的图像,使得化学教学不再枯燥而变得丰富。同时化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亲身经过了化学实验,才能体会化学的魅力以及化学的实用性,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建实践情景。例如:在讲解酸碱性的过程中,在进行酸碱性的实验时,学生可以自己用ph试纸进行酸碱性的测定。此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直接将学生身体的体液,如唾液等用安全科学的方式进行酸碱性的测定,体会化学实验的美妙,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的关系;或是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试剂,然后猜测试剂的酸碱性,然后再进行手动实验,亲自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将所测试出的酸碱性的不同的试剂进行混合,观察后续的实验结果,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将许多知识进行相互的交叉,使学生得到了更加丰富的知识。
3、联系生活,创建生活情境。
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跟我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知识的学习最终会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因此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增加化学和实际的联系。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寻找出跟现实生活的关联点,创建生活情境使化学的教学内容不再枯燥单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而在授课过程中,创建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白化学的实用性,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这样也消除学生对于化学的抵触情绪,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得进行化学的学习。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时,教师可以告诉同学们,二氧化碳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的空气中,同时我们的每次能呼吸就是将体内的二氧化碳置换成氧气;然后让学生们憋气,直接在学生呼出的气体中直接收集二氧化碳进行试验,这样直接将化学的教学直接与现实生活先联系起来。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化学的教学,而创建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将化学的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实用性,改变了化学在学生心目中枯燥单调的形象。同时在课堂上的各种情景,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
作者:杨淑芳单位: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三中学。
[2]马岳国.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情景教学[j].新课程中旬,20xx,(12):75.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三
摘要: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随着社会和人类的前进,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传统化学教学方法显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那么当前的初中的化学教学应该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呢?文章重点展开论述。
一、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认识。
在现实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通过观察,并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得出结论,由于很多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不够了解,认识不足,阻碍了他们的化学学习。有的学生认为化学很深奥,只有进行实验才能涉及到,所以觉得化学很难,产生了抵触心理,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之中。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重要性形成正确认知,而是想此种教学目的的有效方式便是依托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笔者在化学课程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化学问题进行认真观察和思考,进而依托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实现对此类现实问题的解决,如此一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并非空洞的理论知识,而是重要的生活实践技能,从而效度化地提升了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增进了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比如,课堂上我会提问,为什么很多钢铁都会生锈,什么状态下的钢铁生锈速度更快?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会发现,跟水接触过的钢铁跟空气接触后便会加快生锈。由此,我引出了铁与空气作用会生成氧化铁,在纯氧气中能生成氧化亚铁的课题,再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出以上过程,学生们便了解了钢铁生锈这一实际生活中时常发生的现象以及发生这种现象的前因后果。
二、注重构建化学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创设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对化学知识点的精准理解与应用。结合以往的初中化学课程授课经验能够发现,对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够使其养成细致观察、缜密思维以及大胆创新的能力,而欲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则化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具体而言,教师应当注重对化学知识采取精讲的方法,以便使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领会难点知识,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亲身实践操作的契机,使学生们亲身体验实践,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对化学知识的习得与内化。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过碳元素的知识内容后,为学生演示了氧化铜还原实验,在实验中分别应用了氧化碳与碳进行还原,并将二者进行比较,让学生清晰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而加强了学生对碳元素化学性质的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组成了初中的化学知识。比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面很广,跟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以及诸多的化学方程式相关联,根本不可能单独讲授某个知识点,那样的话不仅教师传授不清楚,学生更是学不明白。如果将他们结合起来,找出他们的关联以及差异,而后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思路清晰,掌握知识更有成效。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对教材进行不断的摸索、创造,将知识点进行总结、补充,对化学实验进行提升、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实验,让学生自主完成,并检验结果。有的课堂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对化学有更近距离的认识。由此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有很大帮助,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以及自学的能力。大量的实践说明,正确安排知识系统,而后精讲多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自觉、主动。并且集中了课堂教学的目标,能够有效找到学习的疑难点,进行突破,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三、小组探究,有效提高群体的总体学习质量。
(一)分层次分级编组。
要进行分层教学,就一定要摸清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在课堂提问以及平时测试的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各方面情况汇总,因地制宜。在此基础上,将实验班的学生分成含有好、中、差学生的层次学习小组,为了避免由于分级分组造成学习不良学生受歧视而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采用班级内异质分组做法,这种分组不打破学生座次,不宣布学生等级,只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和对每组人员的分别要求。这样的分组法避免了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让优生没有了骄傲自大的情绪,中间生没有敷衍了事的想法,更不会打击差生,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不仅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更产生了学习的荣誉感,激励各组之间相互学习和竞争。让学生之间加强学习和沟通,鼓励学习进步的学生,适时调整进步大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升对其要求,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注意力、意志力等。
(二)按级定标异步达纲。
教学目标要具有客观性和可测性,教学过程才能更加全面、科学的展开。制定分层目标具有三个必要前提:对教学大纲的深入研究、对教材的透彻分析、对学生的充分了解。要明确好层次目标,从教材内容来看,可以分为记忆性目标、理解性目标以及运用性目标三种。在制定目标时做到保“底”而不封“顶”,保证每位学生的求知需要得到满足,改变过去“一刀切”、“一步到位”的做法,及时掌握好每类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比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化学底子不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掌握好几个基本金属如铁、锌、镁的性质,金属的活动顺序要熟记,教材中的化学方程式要能书写下来;对中间生,要求他们能够理解更多的金属与酸、盐、氧气反应的性质,可以进行活泼金属和盐酸作用产生氢气的实验,化学方程式熟练书写;化学学习的优生,不仅要学习好以上知识点,更能经过自身实验,将金属的活动顺序排列出来,如用铁、铜、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来检验铁、铜、银的活动顺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得他们可以掌握好自身所能够承受的学习重量,让每个学生学习起来都游刃有余。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良好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让化学教学产生趣味,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多媒体介入化学的教学当中,有的知识就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就更加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更加轻松、快速。多媒体还具有娱乐的功能,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使学生的精力更加集中到知识的学习当中。例如,在《自然界的水》中涉及到“水的电解”,在实际进行的电解水的实验中,学生所能了解到的就是水在电解时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并不能了解电解时水具体发生的变化。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水在电解时发生的肉眼看不到的变化过程。可见,多媒体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以及变化过程,更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更加积极的学习化学。
参考文献:
[1]孙燕萍.优化问题链,提高化学教学效率[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11).
[2]孙信军.浅谈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11).
[3]高建萍.学到高效课堂——浅谈新课程标准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xx(6).
[4]李木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xx(17).
[5]李灯发.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试析[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xx(12).
[6]张瑞科.浅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3).
[7]张允岭.激情——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体现[j].理科考试研究,20xx(12).
[8]温会敏.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学园,20xx(7).
[9]康忠逊.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数理化学习,20xx(8).
[10]曾琦.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8).
[11]徐志强.初中化学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xx(z1).
[1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xx(10).
[13]蒋超群.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xx.
[14]秦丽丽.化学课堂教学板块边界划分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四
在进行系统的化学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例如学生早餐常吃的松软可口的馒头就是面团经过发酵制成的,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为了中和掉乳酸,需要加入一些纯碱与其反应。有些外地转回来的学生,刚开始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其实也和化学有关,这是因为各地水的硬度高低差异较大,高硬度水中的ca、mg等金属物质和s、o结合,会扰乱人体的胃肠功能,如果适应不了,就会出现暂时性的腹胀、腹泻等。同时,化学存在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例如有些学生懂得了可以用醋洗去杯底水垢的“生活窍门”,有些学生掌握了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成爽口汽水的“绝活”……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而化学研究的却是抽象且微观的理论知识,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消失殆尽。实践证明,情景教学,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更多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知识点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新买的铝壶在烧过开水之后就会出现小黑点这个现象,讲述铝的性质及置换反应的条件等。
3生活中的化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素材。
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大量化学现象,无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通过选用恰当的常见化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导入:博物馆的字画历经千年仍旧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家里房子粉刷时,墙壁会越来越白,而且还会“出汗”,这与熟石灰的什么化学性质有关?为什么新装修的房子需要买一些活性炭放在里面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入住?冬天人们用木炭取暖时为什么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这些现象都和碳及碳的氧化物密切相关,教师通过挖掘生活中的这些化学教学素材,并将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而且启发学生形成了善于发现生活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4利用课上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化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免不了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学校要通过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就会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灌输的冲动,课堂教学的内容除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之外,就是习题的练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将生活问题的解决和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有效学习。例如一位同学向老师反映说他很喜欢鱼,想在家里养几条,但总也养不成,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师就问他:鱼缸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说是接的自家的自来水。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要进行怎样的处理之后才可以?”这样,学生不仅对未处理的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有所了解,而且对以后将要学习的“氯气”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还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质。
1)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本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整体来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化学知识学习,二是化学实验。前者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后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所以,后者在化学学习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合理、科学及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充分学习和体验化学现象,并得到相关化学知识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进行碱溶液与酚酞试液反应会变红的实验设计时,就可以联系白纸变红字的魔术表演,通过用酚酞液在白纸写字,晾干后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字,鼓励学生进行类似操作。2)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学习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学习了关于水的化学知识之后,让学生对雨水的ph值进行测量,对酸雨出现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等等。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要经历一个认识、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初中化学课堂是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重要舞台,而学生生活实践则是学生实践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第二课堂”。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五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和实施,也不断地要求初中化学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激发好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及创造力,也加速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且引导学生在化学中“生活”,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运用化学进行解析,发现化学的乐趣。
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作为初中的学生却缺少发现的眼睛,再加上刻板的教程,更加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影响他们化学学习的关键问题。化学生活化将化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化学无处不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1从心理上进行疏导,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
作为初三才增加的科目,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因此学生会产生陌生恐惧的心理,不知从何下手,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进而会导致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成绩下降的恶性循环。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对未知的恐惧。教师应采取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念,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的过程,更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努力,共同发展的过程。
2从课堂上进行引导,培养良好的化学素质。
初中的学生心智尚不够成熟,缺乏发现的眼睛。因此他们很难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问题及化学运用。此时就需要化学老师在课堂上授课时加以引导,在化学“生活”中,用化学知识解析一些生活现象。例如,“鬼火”究竟是什么,铁为何生锈等。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奇妙,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之中,也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力。同时教师也应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将刻板、无趣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语言陈述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3从新课程教育背景下,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旧的教学观念及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教学的需求,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随之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教学结论更注重过程,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关系。但同时学科教学也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是乐在其中还是无动于衷,是积极参与还是躲在旁处,这都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不能刻板保守。在教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从而增加学生的化学素质。第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课堂教学的生成和开放。互动并不仅仅是回答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发现生活中化学现象时,与老师的讨论、辩解,也可以是科学的争论。让课堂换发生命的活力,不再是老师在上面讲解化学知识,学生盲目的接受而已。而是通过生动的生活语言,将化学知识形象化,同时也加入学生的思考模式,思维方法,将化学生活化。
4贴近生活,将化学生活化。
第一,收集实验用的素材:化学是生活的归纳和总结,生活丰富多彩,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也是数不胜数,奇妙无穷的。化学用的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收集一些铜丝、铁钉、石灰、食盐、饮料瓶、注射器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同时也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物品。这样有利于学生走进生活,也为以后教学实验和学生自己实验准备了素材,避免浪费,实现资源再利用。第二,生活例子加强记忆:教师应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提出新奇、发散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举出一些实例,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例如为什么炒菜失火时用水浇反而火越大呢?泡菜的腌制用了什么化学原理?鸡蛋为什么扔进熟石灰就能煮熟?含工业酒精的假酒为何会使人中毒钨丝变黑?等这写就在我们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学习到化学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觉得化学生动有趣,无处不在,也会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从环境出发,让化学为环保出力。
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和国家gdp的迅速增加,人类对各种能源的透支使用及不注重对环境的影响,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在化学课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自己学的化学知识变废为宝,从而使资源再利用,并且不断地学习研究。
6从科技出发,让化学为科技服务。
化学支撑科技,科技改变生活。在科技的不断发展的作用下,我们可以利用化学知识不断地开发新能源,例如太阳能、沼气等,这样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总之,通过化学生活化可以更好的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使学生走进生活。因此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育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化学教学素质。学校也应该参与进来,三方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化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峰.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和感悟——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心理辅导[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xx,(26):61,122.[2]赵明健.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探索[j].山东教育:中学刊,20xx,(7):50.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六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显著,然而我国现今的初中化学教育中实验教学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针对这些不足,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实验教学对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以求引起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视,进而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争取更好的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不断发现规律、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探索规律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化学这门学科特有的“神奇”化学反应现象总是能够引人入胜,吸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验动手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发散自我创新性思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初中是学生化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对学生将来的化学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新课标提倡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我国初中化学教育体系也在新课标的呼吁下得到逐渐完善,然而在个别学校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力度还不达标,存在仅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验教学等现象,若缺乏对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力度,会大大阻碍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打消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上述现象,本文探讨总结了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求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发展。
鉴于初中化学教育中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独立思维形成、提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锻炼自我操作能力出发,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以下探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化学特有的实验现象总能处处引人入胜,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随着实验教学的进行不断自我发散,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学习化学。例如,在学习钠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时,会生成大量气泡,反应结束后,钠消失的无影无踪;燃烧剧烈的火柴在放入装满二氧化碳的瓶内时,会瞬间熄灭;没擦干的小刀在火上烘,刀的表面会变蓝;削皮的苹果放在空气中会变色等,这些神奇的化学现象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刻维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然而这些现象若是仅仅通过书本上的文字或者某张图片传达给学生,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的精髓,通过演示实验可以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的神奇所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观看完演示实验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讲解,令人难忘的化学反应现象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同学们沉浸在化学实验神奇的现象时,教师可以及时将实验教学与书本知识教学相融合,将实验想象和课堂知识联系起来,进而避免学生处于盲目的看热闹的状态。在实验教学前,教师可以做好学生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目的,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实验现象,结合书本知识不断的进行自我提问、自我思考,在实验结束后,总结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堂上积极寻找答案,同学们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与大家分享,在团队小组中进行讨论。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们对化学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加入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相互探讨问题的环节,设置答案不唯一,有理即可的开放性问题,来活跃学生们的思维,以保证时时刻刻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的时间内,可以提高听讲效率,集中自我注意力,随时准备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在实验演示时积极思考问题,进而培养自我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角,讲解化学知识点占据了课堂的很大部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突破被动学习的限制,对化学的学习完全遵循教师的路线,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实验教学的出现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窘境,提升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入动手实验环节,鼓励学生组建讨论小组,实验前组内讨论二氧化碳具有怎樣的性质,明确实验目的后分组进行试验,将燃烧的火柴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内,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再通过组内讨论将结果总结下来交给教师检查。在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有效的占据了化学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按照自己的思维路线探讨问题,这对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4.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化学实验中,真正做到用实践检验真理。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步骤方法是学生今后实验的基础,教师在讲解完实验注意事项后,要对学生实验方法、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学生从准备实验用品、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到清理实验现场,亲力亲为,逐渐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经验的积累,这对巩固学生理论知识,锻炼自我的动手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夯实的实验基础。
三、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无论是在工作生活、工业生产、军事医用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中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的大力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初中化学的学习效率,推动了我国化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夯实的实验基础。初中化学教育应该大力提倡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动手实践能力,以求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顺应21世纪人才素质全面化的时代潮流,为我国的化学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结论。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准备实验、进行试验、完成实验,不断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学以致用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千奇百怪的实验现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角,在学习中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增强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提问、自我思考来不断培养自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真正做到按照自己的思维路线探讨问题,夯实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进一步锻炼自我实践操作能力,发散自我的思维方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建玲.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xx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xx.[2]孟建山.浅谈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xx,(03):71.[3]苏天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改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xx,(03):82-83.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七
为了让学生打好基础,有效率的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在各个学校盛行开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实际上就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实际上还是存在“课堂有效性低”“老师少引导”“学生少思考”等问题的。众所周知,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化学这一门学科,学生从初三才开始接触,学习的是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又关系到以后的化学水平。因此,为了让学生打好基础,有效率的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组学习,就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在各个学校盛行开来的教学模式,它实际上就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我们先来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成员参与面不等。通过观察会发现,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讨论时积极活跃的总是个别学生,其他只是当个旁观者,偶尔“嗯”“额”两声。而且积极活跃的通常是学习好的学生,老师上课为了提高速度,也经常抽学习好的同学回答问题,这使得小组其他成员的参与度低,参与面不均衡。在讨论时,就容易造成学习好的学生“一言独断”,变成优生主宰小组。久而久之,学习一般或困难的学生就会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这样的话,小组学习的实质就变了。
2.师生互动少。课堂不是老师的课堂,也不完全是学生的课堂,而是师生共同的课堂,课堂效率应该由师生共同提上去。目前,课堂上师生互动少,学生不敢主动向老师询问,在老师面前讨论拘束,不敢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老师有时为了加快课堂效率,也减少了提问的次数,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发言空间。老师在学生心中还是严师的角色,师生不能融入到一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改变,小组学习只是名义上的,不利于课堂有效率地进行。
3.小组学习只是限于形式。有时学校组织听课,老师会为了应付领导,提前进行演练,提前把答案和小组中要发言的同学安排好,到时候在课堂上按照排练的内容直接进行。学生们装作进行热烈的讨论,看上去课堂气氛很是活跃。而实际上,由于只是走个形式,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仔细一听会发现,许多学生讨论的都是题外话。讨论只是限于形式,学生没有进行真正的思考,这样,课堂讨论的目的就无法达到。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老师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以强带弱,尽量在每一个小组里面都分配最少一个学习成绩差不多,积极活跃的学生,让他们带动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合作,共同讨论。老师在抽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应选择那些活跃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要肯定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应该鼓励他们,肯定他们正确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
2.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合理。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老师应该提出合理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们去讨论。因此,这要求老师必须熟知课本内容,知道课程的主旨重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要是依据教材,根据课程目标的,这样才会有重点性。另外,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值得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去思考,去扩散思维。由于学生只处于初学化学阶段,因此老师应提出适合这个阶段学生思考的问题,难易要适中。比如,在关于如何制取氧气这一实验中,学生可以探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对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药品(双氧水,高锰酸钾的选择以及原因)的.探究,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探究,对所制取的气体的检验方法的探究等,是用向上排空气法还是向下排空气法和这样做的原因,这些问题需不需要都让学生去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做出选择。
3.师生之间有适当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不再那么枯燥无味。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也应主动参与进去,主动询问学生的意见,对于有点茫然的小组,老师也要积极引导,给他们启示,营造出和谐的讨论气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只是初步开始,许多老师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陈旧的那一套模式,但是随着教改深入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会陆续地被各大高校所接受,选用合理的小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刘亚伟.如何让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j].福建教育.20xx年08期。
[3]黄明月.浅议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j].数理化学习.20xx年09期。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八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历史教学的内容上、教学的方法上和教学的实践上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开放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引言。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的要求使得初中的历史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背书式教学,而应该在传输知识的基础上,更注意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二、历史教学中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传统的历史教育主要是对历史知识的传授、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和思想认识教育上,教材被等同于教科书。在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教科书被视为金科玉律,教师向学生讲述的历史实际上是历史教科书的历史;教师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要求,主要也是历史教科书的要求;历史考试的答案,其实也是历史教科书的字句。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只是简单的单向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则很难体现,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丧失。
新型的教学观要求打破学科学习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传统观念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生和探究的兴趣,而且还开拓了他们的思维和视野,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也发生了一定程度上也更加多样。新型的教学观要求打破学科学习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
1.在历史课的教学内容上进行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并非静止,也不是由一个个片段所组成。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对教科书显得过于重视甚至是局限于教科书了,学生往往是照搬教科书上的观点和结论,不能真正的思考和形成自己的观点。其实,学习历史的教材应该更加广阔,而不应仅仅是教科书。“教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包括了教科书、其他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其他用于教学活动的资源(如周围的自然环境、现实等),其中教科书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在更广阔的意义上,教材还应包括教师本身。
为了更好地培养开放性思维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历史理论基础,还要有很强的历史知识的组合能力。学生学习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学习的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教师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可以对历史知识的讲解更加的清晰明了,并且,教师的开放性教学也是对学生开放性思维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学带着知识的整合和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出现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历史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可以把学生也从教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勇于思考问题、寻找答案、甚至对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质疑。
更新观念,摆脱教科书的束缚,不仅使教师的授课显得更加生动和易懂,而且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有所提高。在教学中,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得到了培养,有利于形成学生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思考的能力明显加强,有效减少了人云亦云的局面。
2.在历史课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历史知识的分析,只是教给学生的只是一些枯燥的历史史实,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还有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在学习上,则存在着情绪化的对课程产生厌倦情绪和为了成绩只好拼命背书并存的状况。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的。
教师在更新了观念,解放了对教材的过度依赖并且具有了开放性思维的教学内容以后,还要具有开放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否则,就会出现课堂气氛虽然高涨,大家的热情都很高,但是却只是以“听故事”的热情开始和结束的,学生只记住了故事而忘记了思考和分析。从“灌鸭式”教学到“故事会”式的教学,其实是从一个单纯的知识的传授的一个极端到课堂气氛活跃的另一个极端。这两种教学方式都不是成功的历史教学。
在历史的教学中,知识还是要传授的,但是却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重要的是对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不同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参与,避免他们只在“听故事”,而忘记了去思考。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怎样评价历史人物才能做到客观公正等,以激励他们去思考。此外,还可以提出一些更具广泛意识、更具穿透力和挑战性的问题。
3.在历史课的教学实践上进行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历史教学对教学实践并不是很重视,因为历史教学所占用的教学时间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来要少很多,并且历史课更多的是一门关于思考的课程,似乎与实践离得有点远。但是,要进行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的实践其实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引入实践的内容可以更好地进行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在历史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图书馆,走向更大的知识的海洋,指导学生如何就自己的问题寻找资料。(2)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功能,让学生在亲身体会中感受历史。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热爱,现有实物的感触还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开放性的思维。(3)可以用一些较有争议的话题采用辩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寻找资料和思考。在辩论中,由于场面的激烈,学生更容易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口才论辩能力。(4)可以开展学史作文和写作小论文的活动,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理解和掌控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四、结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教学的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目前也有不少的见解和研究。但是,教学任务面对的是很多具有不确定性的学生,任何方法和概念都难以指导全部,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依旧是一个需要大家继续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3]刘晓玲.初中历史活动课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c].甘肃教育,2007,(1b):37.
[4]郭玉亮.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a].科技咨询导报,2007,(4):242.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九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长期面临着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提升的问题。如何在实际中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情境设计的应用既可以完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形成一种良性的教学方式。
教学情境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针对教学内容而设定的教学情境演绎,在演绎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爱好进行相关的学习,在情境扮演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要学习的实际内容,而且在后续的学习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经成为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后期的发展中还要进一步地发展与完善。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设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的主体性锻炼。
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的采用情境设计的教学方式,这样帮助学生在直观的状态下认识到历史学习的内容,并且直接参与到学习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原有的教师单一教学的模式,这样在整个班级教学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掌握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形成一种更为全面有效的认知活动,单一的教学活动在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中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初中教学采用的是班级教学这种大范围的应对模式,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学习氛围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在主体性学习的指引下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通过情境设计,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二、学习质量的改进。
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一定形式的教学活动,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在实际中可发现积极主动的学习效果要比在外界压力下带来的效果会更好,初中历史教学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构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爱好,这样能够形成一种主动性的学习环境从而营造一种更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中产生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的情境,是诱发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手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了兴趣,也就意味着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方面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会主动地探索相关的历史知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具有积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投入积极的创造性的学习中。在情境学习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极大丰富的联想,并对结果进行多样化的有理有据的分析和辩论,积极主动地感受历史知识学习带来的乐趣。
降低历史知识学习的困难性。
历史知识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所教授的内容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各种事件的发生发展具有很强的背景性,在这种状态下的学习,会给一些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学习质量不高,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而情境教学设计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简单化,简单多样的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得到更好地发展。教师在情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设计方式,这样在实践应用中可以做到重点应用与普遍教学相互结合,多种方式的有效组合可以最大现代降低历史教学的困难性的同时,使得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教学要与其他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情境设计的应用,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点的一种有效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在应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拓宽学生视野。
学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的教育活动,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储备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会进一步的优化提升。课堂教学知识众多教学方式的一种,学生能力的提升需要多个方面的有效组合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历史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情境设计的应用,在情境教学应用中,避免了原有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学习中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的感受到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且形成一种良好的感知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养成各种品质,形成道德规范,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提升的重要方式,多种手段的结合可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历史教学的情境创设策略多种多样,关键是要创设学生参与事件的情境,并置身其中承担某种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不断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了解课堂学习之外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才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情境能帮助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结构、认知结构,情境创设与知识提示要相结合,最大限度降低学生学习的困难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主动探索相关的知识视野。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情境设计的方式,主要目的是自然地引导学生亲历做的过程,在演绎的过程中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历史内容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情境教学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动态,在具体的应用中要认识到教师只是一个指引者,学习动机的引发者,在必要的时候要适当引导一下学生的思维指向,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为了保持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能经常地打断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思维连贯,否则达不到学生在不设防的情感中去体验知识的效果,也会妨碍他们思维的延展性。情境创设中的情绪体验方向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情境教学中,要求师生的关系一定要融洽、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正常教学的关键。很一个严厉有余而和谐不足的老师能让学生在他面前全身心放松地去体验情境中的情绪,无拘无束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2]周秀青.关于初中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3]孙红艳.增强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十
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绿色化学的学习和应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概念,提高学生在此方面的素质,在当前我国许多学校的化学教课中,教师也提高了对绿色化学的关注,在课堂中也大量引入绿色化学概念,提高了学生在绿色环保方面的认识。因此本文从理论上对绿色化学进行了阐释,并且对于实践中的绿色化学的相关举措进行了解析。
绿色和环保自联系到一起后,社会大众对于绿色的认识就不断进步,绿色食品、绿色化学等概念也被提出并广泛应用。在高校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绿色化学概念被引入,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教师在课堂中将化学知识与环保意识结合起来,宣扬绿色化学的新成果,提倡绿色化学的新思想。教师的大力推广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绿色化学的意义,他们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但提高了教课的效率,还增强了学生对于环保的意识。
经济进步虽然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是也将环境破坏严重。为了留给子孙后代更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并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在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被视为发展我国经济与保护环境平衡的双重举措。绿色化学这一概念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被提出,自1990年美国环境保护总署anastas及其合作者首先提出,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和人们思想的转变,绿色化学深入人心。它所提倡的以化学方法减少或去除对于人体或者是对于环境有危害的材料、溶剂等等有毒害的物质,已经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它更好地保证了我们处理毒害物质的能力。
常规性的化学实验中,污染的产生一般是由四个因素影响,即材料性质、实验过程及操作准确性、实验条件及装置、最终实验产物。绿色化学针对这四个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准则:第一是在化学实验最初采取手段去除可能产生废物的物质,避免后期的操作;第二是确定化学实验方法时将有毒物质进行充分的化学反应,中和掉它的毒性;第三是尽量使用那些无毒的或者毒性比较小的物质进行实验;第四是一些辅助性质的分离剂或者是合剂应该尽量不使用,实在需要的就选择那些毒性低的物质;第五是实验原料应该从质量和价格双重方面进行考虑,避免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第六是催化剂的挑选也要严格,选择毒副作用小的;第七是化学实验产物必须严格处理,能分解的分解,不能分解的要按标准进行销毁或者掩埋;第八是要保证实验的安全,避免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的发生。
化学中广泛应用的实验教程中,以往经常是教师讲解化学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按照程序操作,自绿色化学引入以来,教师还适当性地增加关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污水改造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污染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环保的意识。一些绿色化学的思想讲解可以让学生增强关于绿色化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兴趣。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中,一些实验的素材是带有危险性的物质,很多都会发出有毒的气体,或者是实验的结果很难处理,极大的困扰着实验的师生。绿色化学概念的引入,让一些无毒的素材代替了传统的有毒物质,减少或者是避免了许多危险性的实验过程。比如说在对碘的升华试验中,传统的实验就是在试管中直接加热促使碘的挥发,这是一种浪费,并且碘的挥发气体带有毒性,危害着师生的`健康。绿色化学采用的是另外一种实验模式,它预先将碘晶体密封在玻璃试管中,当对试管的一端进行加热时,另一端就会产生碘的紫色气体,气体上升到试管顶端因为温度降低重新凝结成碘。这种操作模式无污染,可循环利用,是绿色化学的体现。
微型化学实验是当前使用较多的一种实验方式,它通常是利用微型化的化学仪器,采用更少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一般情况下,它所消耗的资源是常规性实验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所以产生的毒害物质也随之减少。微型化要求操作的技巧要更高,也要有很高的耐心。比如在添置小型酸碱滴定管、锥形瓶和移液管等教学中,常规采用的是50ml常规滴定管,而微型化的化学实验采用的是5ml双管式微型滴定管,数量的减少并没有改变实验的结果,相应的学生的操作技巧得到了锻炼,对于实验用量也能更好地把握。实验的废料毒性也减少了,更加符合绿色化学的概念。
通过实验可以对比绿色化学和传统化学的操作模式和影响,也可以让学生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出优劣,增强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的意识。日常考核中也可以将绿色化学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化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让绿色化学的概念更好地表现出来。一些化学实验是危险的,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材料是昂贵的,所以一次实验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也可能带来这样那样的危险。多媒体的大面积应用让绿色化学的概念贯彻其中,它对于实验过程完美地展现,通过文字或者视频进行的讲解让学生身临其境,不亚于在实验现场的感受。这种仿真性的多媒体应用让绿色化学变得切实可行,让学校节省了资源,让学生增强了绿色化学的感受,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要想彻底隔绝污染源,就应该从细小处着手,进行深刻分析对比,解析和研究绿色化学反应。另外还应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强化绿色化学教育。化学教学者应该多多引入较先进的试验技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验内容更要不断更新,在微型化实验规模等方面进行努力开拓,把绿色化学完美地融合到日常的教学中。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十一
摘要: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在化学用语的学习中过关,导致进一步求知探索的兴趣下降,学习遇到障碍,甚至失去了学化学的动力。
化学用语是一种国际性的化学科技语言,是研究化学的工具。化学用语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材的始终,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技能。但学生初学化学用语时,常会感到困难。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在化学用语的学习中过关,导致进一步求知探索的兴趣下降,学习遇到障碍,甚至失去学习化学的动力。
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是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下面谈点浅见。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不好化学或不愿意学化学往往是从记不住元素符号开始的,元素符号学不好,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也就难以学好,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为解决这一困难,我进行化学用语教学时采取了分散难点、化整为零的方法。
在学习第一节课时就有意识地给学生补充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告诉学生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引导学生提前记忆元素符号,让学生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元素名称,初步会读会写。到学习常见元素符号时,学生学习起来有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掌握就显得驾轻就熟了。由于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学生多看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
学习了元素符号之后,化学式的书写就又摆在了教师和学生的面前。在这里学生主要是化学式的角码容易写错。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找内在联系,抓书写落实的方法。
在学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后,要求学生画出1~20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学生对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加以比较、归类,学生总结出了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该元素的化合价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接下来学习物质的化学式时,可让学生分类进行理解和学习。为了帮助学生在记住化合价的基础上能熟练地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依据,依据如下口诀进行书写:一排顺序二标价,绝对价数来交叉,偶数角码要约简,写好式子再检查。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是化学用语教学当中的一个难点,其关键是配平学生易犯错误。我在教学时采取了以下方法。
在学生熟练地书写化学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最优方法。对于一些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引导学生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引导学生用设“1”配平法进行配平。所谓设“1”配平法中的.“1”是指先让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为1,(所谓组成最复杂是指该化学式中包含的元素种类最多,原子个数最多),通过在其它化学式前添加适当的数字来配平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配平之后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画等号,并注明相应的反应条件,要求学生能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
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又不容易遗忘,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取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
在每学完一部分化学用语后,教师要不时进行抽查,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条件,符号的表示,强调规范化,及时发现、纠正错误,避免扩大或养成不良习惯。
总之,在学生进行化学用语的学习中,把握好这几方面的教学,就能让学生较轻松地掌握好所学化学用语,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十二
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进行反思和评价,最后撰写行动研究报告。定向型研究报告是发现一个新观点或新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并实施,实施中根据观察和反馈调整方案,分阶段有计划的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进行反思和评价,撰写研究报告。
作为农村的一线英语教师,我每天都面临着很多教学中的问题。如:学生对单词、语法等知识点不会灵活的使用;记不住单词;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讲了多次后,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语法课上,大量的讲解、练习几乎占据了整堂课,使学生失去兴趣;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教师不知如何将课改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需要认真思考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自己所处的教学情境和所教的不同学生出发,调查和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本质,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教学中,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和其他教师讨论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在合作中构建自主发展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会观察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能够针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在此基础上学会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及学生、对教育的认识,通过不断反思与实践,获得自身发展,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
在课改中,教师应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重构自己的教育世界;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教育的价值,使开展教学研究成为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一种职业精神。通过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形成改革意识,发展教育创新能力,让教育改革获得动力。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十三
商务礼品表达的是职业联系,既是礼节性,又是公务性,商务活动中,在与客户交往时,商务礼品既可以作为业务的敲门砖,也能作为告别礼。
商务礼品往往较为统一,只要业务相等的客户赠送的礼品,的价值和种类可以是一样。商务礼品并不必直接交到收礼人之手,可在在公司宴请时放置在每个人的座位上。
对同等级别的人,送的礼品需相同。品最能体现出公司的形象,送给外国伙伴的礼品应是高质量的,表明你的公司懂得质量的意义,并能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而且应尽可能与对方送给你的礼品价值相当。如果礼品质低价廉,不仅是对收礼方的不恭敬,还可能直接影响公司形象。有些场合商务礼品与做客礼品很难细分,商务合作伙伴往往同时也是主人,这时只要了解各国送礼习俗,就能将礼品送得恰到好处。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和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公司间很少交换商务礼品,礼品通常仅用于公司对雇员的奖励。而在亚洲国家,公司间不赠礼就可能对将来的业务关系产生消极影响。
商务送礼送什么?
商务送礼要送什么?这是烦恼很多人的事情。送礼是一门艺术,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十分奥妙,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不能瞎送、胡送、滥送。根据成功的`送礼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里总结了商务送礼需注意的四个原则:
1.礼品要有意义。
实际上,最好的礼品应该是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耐人寻味、品质不凡却不显山露水的礼品。因此,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2.礼物轻重要得当。
一般讲,礼物太轻,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而且如果礼太轻而想求别人办的事难度较大,成功的可能几乎为零。但是,礼物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物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又胆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谢绝,或即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如果对方拒收,你钱已花出,留着无用,便会生出许多烦恼,就像平常人们常说的:“花钱找罪受”,何苦呢。因此,礼物的轻重选择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3.了解风俗禁忌。
送礼前应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民族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有个人去医院看望病人,带去一袋苹果以示慰问,哪知引出了麻烦,正巧那位病人是上海人,上海人叫“苹果”跟“病故”二字发音相同。送去苹果岂不是咒人家病故,由于送礼人不了解情况,弄得不欢而散。鉴于此,送礼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以免节外生枝。例如,不要送钟,因为“钟”与“终”谐音,让人觉得不吉利;对文化素养高的知识分子你送去一幅蹩脚的书画就很没趣;给伊斯兰教徒送去有猪的形象作装饰图案的礼品,可能会让人轰出来。
4.送礼间隔要适宜。
送礼的时间间隔也很有讲究,过频过繁或间隔过长都不合适。送礼者可能手头宽裕,或求助心切,便时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门去,有人以为这样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细想起来,其实不然。因为你以这样的频率送礼目的性太强。另外,礼尚往来,人家还必须还情于你。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宜,送礼的既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十四
开放性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从而开发其创造潜能和实践能力。下面就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浅谈对开放性教学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思维的开放。
逻辑思维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则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挖掘教材并冲破教材的束缚,尽可能地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引导学生思考,小至某个知识点,大至整个知识体系的教学,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逐渐养成运用不同形式思考问题的习惯。
如“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的教学,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是两个互逆的过程,每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都是整式乘法的逆变形,因此可以用整式乘法检验因式分解正确与否,这就是逆向思维。如检验x2-10x-24=(x-12)(x+2)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对(x-12)(x+2)运用整式乘法展开,看结果是否等于x2-10x-24。
在解题方法上还应启发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如计算:+20122-2。
法一:注意到2013可以写成2012+1的形式,再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消去20122,可使计算简便。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十五
研究合作学习的著名学者王坦曾说:“合作学习是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课程目标为先导,以全员互动为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小组团体成绩为标准,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统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该高度重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初中生正处在爱玩好动的重要阶段,其生理和心理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形式,能够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能有效防止个别学生分化成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双差生。
1.充分了解学生,同班主任一道,遵从“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组建要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成绩、性别、性格、兴趣爱好等,力求实现小组组合的最大优化。
2.学习小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每个小组设置一名行政小组长和若干名学科小组长。行政小组长由组员民主选举产生,学科小组长由组员担任,原则上每名小组成员至少担任一门学科的学科小组长。这样,学生人人有责任,人人有目标,对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平等的平台。
3.学习小组内部建立帮扶机制。学习小组内部,可以将两个或三个组员结成学习对子,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自由组成竞争的对象,相互合作,相互竞争,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共同进步和共同提高。
4.学习小组合作文化建设。各学习小组自行协商制定组名、组训、合作公约、奋斗目标。组训是小组的共同信条,共同口号。合作公约涵盖全员参与,共同进步,互相帮助,人人发言,自控守约等内容,引导组员树立“组强我荣、组弱我耻”的团队观念。
对合作学习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方面相结合的评价。因为合作学习依靠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学习小组捆绑式整体评价,把以前对学生个体评价的内容移植到小组评价中来,包括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不评价学生个体,只评价个体所在的小组集体,个人的表现也就是小组大家的表现。充分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管理的功能。当然,如出现个别特殊学生,教师还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放任学生的思想自由发展。要逐渐形成“组荣我荣”的观念。
对小组学习的评价,对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答问应给予不同的评价分值,学习水平差的评价分值应高。这样小组内才会互相帮助,有利于小组同学团结一心,共同进步。
1.教师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大力宣传其它城市参与这种学习方式的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学业成绩对比,专家的理论分析。化学这门刚在初三开设的新课程,学生学习有很强的好奇心。通过前面成功的案例充分的宣传,精心的组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学生在开始学习就采用这种方式有别于单干的形式进行,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如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设计成竞赛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3.巧妙运用教育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生成的`问题,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突发教学事故,要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合理处理。尤其是学生刚接触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易出现,学生就某一问题钻牛角尖,碍于面子互不相让,争论不休,其他同学成为看客,使课堂无法进行。这时教师要即时站出来,把学生的争论焦点提取出来,用恰当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评价,让学生思维收回到学习知识上来。
4.加强与生活知识的相互联系,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加强其与生活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化学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引发对生活问题的探究兴趣。
5.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简单的“分组学习”,也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个人独立学习或全班教学即可。较难的学习任务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6.对学生在合作学习展示过程中,展示形式多样,如:课堂学习成果汇报、课后对学习成果进行书面展示等。教师的评价应多样、准确,如评价语言是“好、可以、很好、你的答案不是很准确但很有想象力、你的语言重新组织一下会更好、你的语言真美……”。当某一小组同学展示后,如果答案不准确,或错误,此时教师应就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相互补充,相互纠正,让学生在相互学习过程中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不同,要鼓励,不能批评和笑话答问者,特别呵护不爱答问学生的心理。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了许多问题。小组合作分组是否固定,怎样评价才能持续给小组合作提供动力,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度,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形成,学生充分围绕学习内容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都没能较好解决。不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参与实验的学生多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学得有实效了。
初中化学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篇十六
初中化学是一门重视动手、观察、自我探究的课程,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少不了实验环节,实验室是学生实际操作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书本知识的平台。但是,初中生在使用化学实验室时免不了会出现各种问题,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危害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在教学使用中对初中化学实验室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是每一名管理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将化学实验室打理得有条不紊,才能够使学生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动手操作。如果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化学知识是“第一战场”,那么化学实验室就是学生们拼搏奋斗的“第二战线”。化学是一门要求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学科,在其学习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动手操作相结合,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总结和感受,或是在实践中验证书本上的各种化学理论。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接触化学实验室内的种种物品,包括器械、设备、药品等东西。初中生实验所需的化学用品并不都是无毒的,有很多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学生一不小心就会给自己招惹祸患,甚至危害生命安全。其次,实验室的环境是大家共用的,不能因为个人的疏忽就给所有学生造成不便,因此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成了不可小觑的重中之重。它不但影响着学生实验环境的好坏,更关系到教师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为了保证初中化学实验进展的顺利不出差错,必须对化学实验室加强管理,强调管理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一切化学实验循规蹈矩。
1.1管理好化学实验室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
化学是一门重视动手操作的学科,学生对大部分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都是靠实验过程得来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也是在实验室中不断积累、提升的,因此实验室对于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之处。试想一个杂乱无章、无人管理的初中化学实验室,每次进入都发现存在实验器材不全、实验药品摆放不规则的问题,将会对学生的实验造成多大的影响,对教学进程带来多大的阻碍!因此,对化学实验室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是让化学实验室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前提。
1.2管理好化学实验室能够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安全。
根据初中化学学习的内容,有时候会要求学生接触一些有毒性的药物和相对危险的设施,而初中生还不能够进行完全的自我控制,有时一个疏忽、一抹好奇就有可能让他们接触了不该接触的药品,给自己带来健康的危害,而这些问题的预防都靠严格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来实现。只有实验室内的药品按规则摆放,不能碰的药物如各种重金属化合物都标上了相应的.标签,一切循规蹈矩,才会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警醒,让他们时刻保持警惕,注意保障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1.3有利于促进绿色环保化学实验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上资源浪费和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全国对绿色、环保科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在人口急剧增长的今天,世界越来越重视环境与其保护的热点问题,使得环保主题贯彻深入到各个方面。在初中化学实验中,虽然不会涉及到大量的化学资源,但是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正确、环保的使用和管理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树立环保姿态和意识,将来步入社会生活和工作才会旗开得胜,使绿色、环保成为每一名学生的生活习惯。
2.1一切教学行为必须按照规章制度行事。
任何事情都讲求循规蹈矩,有章法可循就可以减少始料未及的漏洞和问题。初中化学实验室的使用亦如此,既然上级管理部门和学校自身都制定了关于化学实验室使用的相关说明和章程,实验室使用者和管理人员就必须严格遵守,按照章法行事。具体来说,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根据对象不同,分为实验室使用规则、管理人员管理规则、化学药品使用规则以及危险品的管理制度等,管理人员自身必须树立起严格管理的意识,与他人交接时必须严格交代好管理工作,使管理工作环环相扣,避免出现人为因素引起的管理问题。
2.2必须事先明确实验管理目标和教学计划。
针对教师而言,在进入化学实验室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做好本节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与规划。为了节省实验准备时间,教师可以事先将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分组计划等详细的信息放在班级群里面,让学生提前知晓,以免到了实验室出现混乱无章的情况。对于管理人员来说,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摆放、质量等,保证实验器材和药品的使用效率不会降低,帮助实验室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完善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能够对化学实验室的使用起到有效的监督,不完善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是大多数中学的化学实验室管理缺口。为了弥补这一点缺陷,必须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包括管理人员工作规定、实验室使用规定、化学药品管理规定、实验室安全应急机制等方面,并要求所有跟实验室打交道的人和部门都要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共同抵制实验室药品丢失、损坏丢失等行为。
3.2化学设备、仪器的科学管理。
化学实验室的各类仪器非常繁多,且使用和管理方法各有差异,对这些仪器的管理主要分成三方面:首先是仪器的分类工作,管理员必须对化学仪器知识熟悉掌握,精确了解每一种仪器的特点和保存方法,将这些仪器分区、分号进行分类存放;其次是仪器的存放区,要保证存放在一起的仪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促进通风,保证其和药品不会发生反应,例如金属类仪器不宜和酸、碱类药品放在一起;最后,玻璃仪器在每次使用后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干净之后才能够放入存放区。
3.3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
化学药品的存放和管理必须根据药品的性质和存放要求进行管理,为保证药品不过期、不变质,并方便实验过程中随时取出。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按照药品管理制度严格工作,将药品分成普通类、危险类和易变质类,并将其分别存放于不同的柜子中,同时在存放药品的瓶身上必须标明药品名称和性质,避免学生由于经验不足而拿错药品,酿成祸患。比如硫酸就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并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以确保安全性。
3.4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教师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与实验室自身的财产安全是化学实验中需要进行安全防护的两大对象,一切实验都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否则实验将变得毫无意义。为此,针对每一批刚刚进入中学学习化学实验的学生,学校都不能忽视对其进行严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保护实验室意识。教师必须在每一次实验中严格监督学生的行为,及时避免错误行为。
3.5正确使用多媒体与展台辅助教学。
网络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老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为初中化学课堂增添不少乐趣。化学实验室教师一人在讲台前的演示是有限的,为了节省时间和资源,教师也可以适当采用实验室内部的多媒体设备与展台辅助教学。多媒体播放出的实验过程直观、清晰地展示出实验的要点与操作注意事项,能够帮助教师给学生做出更加清晰的讲解。使用多媒体设备还能够促进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综上所述,当代社会教育现代化在不断深入发展,所有阶段对人才的教育都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而化学实验是学生实际操作的重要环节。为满足初中生化学实验各方面的需要与安全的保障,必须对化学实验室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不断研究出新的、符合学校规定的有效的管理办法,使化学实验不断向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的教学管理进一步加强。在教学使用过程中,必须坚持环保、绿色实验,开创化学实验的新模式,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