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课稿(精选21篇)
当我们面对一些新鲜事物时,我们会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可以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总结,为未来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我们可以通过研读这些总结范文,借鉴其中的优秀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朋友说课稿篇一
《好朋友》一课是鄂教版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篇课文,课文语言简单易懂,便于一年级阅读起步。课文以一位一年级学生的口吻,讲述了我在学校的新生活。从孩子稚气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孩子成为一年级新生的无比自豪,感受到与同学建立友情、共同学习玩耍的无比快乐。
对学生来说,这是从拼音过渡到阅读的一个学习过程。这其中有很多知识点是学生初次认识的。比如第一次认识课文、课题,学会圈画生字,了解什么是句子,认识新的标点感叹号,尝试数句子、写字……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教学细节。但是,对于刚刚接触阅读教学的学生来说,这种简单并不简单,因为学生的阅读就是从这里起步的。面对这些新的内容,学生既陌生,又充满了求知欲。
教学目标:
1、学会“上、小、儿、习、大”五个生字,认识“好、友、我、学、年、们、是”七个生字。会认“竖钩”,“提”两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校集体生活的喜爱和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
教学重难点: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识字和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爱学校,爱学习的情感和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了“教”,即教会学生方法,和“导”,即引导学生学习,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本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关注点放在了学生身上,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充分运用教学情境图,为整个教学过程创设一个大背景,将每一个教学步骤全都贯穿于学生熟悉的各种课间游戏和交朋友的活动中,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比如设计指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圈生字的教学环节,可以用学生课间常玩的“躲猫猫”游戏;巩固生字认读这一环节,可以用“跳房子”游戏;教学指导学生读通课文的部分,可以做“找朋友”游戏,通过小组比赛,好朋友互学互帮,将读得准确、流利的伙伴就可以和“笑脸娃娃交朋友”,发奖牌等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寓学于乐的学习方式。
1、情境再现,认识课文。
2、快乐游戏,认读生字。
3、认识标点,读通课文。
4、联系实际,指导朗读。
5、认识笔画,学写生字。
6、教师总结,情感激励。
朋友说课稿篇二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小班的孩子在自己的需求发生矛盾时,往往以咬人、掐人、打人的行为来解决,攻击性行为较为频繁,经过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点:
1、幼儿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过渡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的不适应。
2、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滞后,所以当自己的需求发生矛盾时,以打人的行为来替代语言的表达。
3、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少,没有掌握与同伴交往的技能。
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简单的说教根本不能起到良好的启迪效果,而音乐所能带来的愉悦体验远胜于其他艺术,以音乐来启迪幼儿的心灵、智慧和思维,不仅是对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更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捷径。
《好朋友》这首儿歌,旋律轻快,节奏鲜明,易于小班幼儿理解,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经验,真正的寓教于乐。因此,我决定用音乐游戏,以游戏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交往体验,引导幼儿正确的表达友爱之情,初步学会与同伴交往。
根据教学活动内容及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就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理解儿歌内容,能自主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大胆地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游戏地快乐,明白好朋友之间要相亲相爱。
本次活动重点是:能根据歌词大胆地进行表演。
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是音乐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要求,幼儿天生对音乐有着敏锐的感受,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音乐,我们应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表现,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我把这个作为活动重点,活动中,我用游戏情境激起幼儿的表现欲望,在师幼互动中大胆表现。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在与同伴快乐游戏的过程中,明白好朋友之间要相亲相爱。
小班幼儿年龄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情感体验较少,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导幼儿明白好朋友之间要相亲相爱,还需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引导。所以,我把这个作为活动难点。
《幼儿园指导纲要》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因此,我采用了谈话法、情境创设法、演示法、情景表演法、参与游戏法等开展本次活动。
这不仅是一次音乐活动,通过孩子对歌词的深入理解,让孩子意识到,和朋友在一起游玩的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性教育素材,让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萌发和同伴积极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在设计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自觉运用《幼儿园指导纲要》的教育理念,积极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
在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跳跳、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认知基础,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情境及老师,体验一起游戏的快乐,因此学法是观察学习法和体验式学习法。
一、创设故事情境,引出活动内容。
(一)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
(二)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请另一名配教老师在教师与幼儿谈话时突然出现,焦急又伤心。
教师:小朋友们,快看,那是谁?
2、请配教老师饰演情景,让幼儿参与其中。
配教老师:我是小兔子,我的好朋友--小猴子不见了,我找不到他了,小朋友们,你们帮我找找吧!
配教老师:“小猴子小猴子,你在哪里?”另外一名配教老师扮演小猴子,向着小兔子喊道:“小兔子,我在这里。”两个好朋友拥抱在一起。
配教老师:"谢谢小朋友们帮我找到了好朋友,让我为你们唱首歌吧。"。两位配教老师边唱歌边做动作,将歌词内容展示给孩子们。
教师:小兔子要带着它的好朋友去玩游戏了,我们跟他们说再见吧!
二、理解体验儿歌《找朋友》:
(一)理解儿歌《找朋友》。
教师小结:儿歌里的小朋友是用“敬个礼、握握手”的方式和好朋友打招呼的,那我们也来学一学吧。(幼儿边拍手边演唱)。
(二)教师和幼儿表演《找朋友》。
教师唱歌并完整地示范,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做动作,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歌表演。
三、音乐游戏《找朋友》。
(一)教师让幼儿围成圆圈面朝外坐好,边带领幼儿清唱,歌曲边跑外圈示范找朋友的游戏玩法。
(二)教师请个别幼儿跑圈找朋友,其余幼儿哼唱儿歌《找朋友》。
(三)教师请男孩子跑圈找朋友,女孩子哼唱儿歌《找朋友》。
(四)教师请女孩子跑圈找朋友,男孩子哼唱儿歌《找朋友》。
四、结束部分。
户外游戏时,可反复进行《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加深孩子们对好朋友的理解,通过鼓励幼儿每次结交不同的新朋友,进一步激发幼儿的交往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
朋友说课稿篇三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歌颂小朋友之间的真挚朴素的友谊。歌曲旋律活泼,节奏紧凑,且简单易懂,并深入了农村生活。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喜悦之情。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就是通过多媒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的丰富多彩,体验到音乐学习的快乐。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通过用天真、活泼的声音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谊。
2、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讨论、创编、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到同学间合作的快乐,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打击乐器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创编歌曲的伴奏,同时体会相互合作的乐趣。
指导学生用明亮、轻巧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语气表现歌中的内容。
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设计本课过程的。
(一)组织教学。
在组织教学这一环节中我采用学生随乐曲《找朋友》音乐共同律动进教室,以此来创设“音乐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
(二)歌曲教学。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边听边用不同角色的律动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对歌曲反复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对歌曲的表现形式及情感内涵的把握,并在听、唱、演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角色形象。我主要分两大块来完成:一是学唱歌曲,二是歌曲处理。一开始我并没有让学生马上聆听歌曲,而是通过看多媒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创设一定的情景,扩大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画面,运用听唱法这种歌曲教唱的方法来完成歌曲学唱的。在歌曲处理这个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改变歌曲的速度、运用不同的情绪的来演唱各个角色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在他们在唱、听、看、演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朋友说课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社会活动《说说唱唱话朋友》。我将从教材、目标、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这几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与认识。
中班社会活动《说说唱唱话朋友》选自综合活动课程。随着中班幼儿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的积累,交往范围的扩大,孩子们渐渐地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自己小范围的交往圈子,他们会经常围在一起说说悄悄话,分享自己心中的小秘密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发展,我便很好的抓住了这一契机设计了本次社会活动。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能力目标:在说说、唱唱中体验交朋友的乐趣,并乐意、大胆地和别人交往。
2、知识目标:知道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情感目标:初步懂得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会有更多的朋友。
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在:能说出和唱出自己和好朋友之间做过的事情。
难点定在: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态度和语言与同伴及他人进行交往。
为顺利的完成活动目标,在了解了中班孩子交往中容易遇到的和难以解决的困难之后,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知识准备:寻找中班各类有关朋友的歌曲:《找朋友》、《拉拉勾》、《好朋友》、《认识你呀真高兴》、《我的朋友在哪里》让幼儿事先学会演唱。
2、物质准备: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之间的一些图片。
3、场地准备:孩子们座位排成半圆形。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谈话,回忆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生活中幼儿有好多好朋友,我通过让幼儿自由畅谈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和好朋友一起时的感觉,进一步体验有朋友真好。
2、巧用ppt,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活动的重点所在,通过播放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交往问题的图片,启发幼儿运用学到的经验来解决与好朋友交往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3、情感渲染,帮助幼儿提升社会情感。
社会交往活动中,幼儿不仅要懂得合作、协商、礼貌、谦让,还要掌握和朋友交往之间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因此,我通过视频让幼儿和好朋友一起说说唱唱进行表演,帮助幼儿提升了情感。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演活动,不仅能提高认知,锻炼能力,更能升华情感,本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直观法:让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直接获得印象。
2、讨论谈话法: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的口语能力得到了发展。
3、游戏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采用游戏体验法,就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
1、谈话导入。
一开始我就与幼儿谈话: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你和好朋友干了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由此引发幼儿想要交朋友的愿望。
从而引申到老师也有自己的朋友,这时出现画面:一个小朋友摔倒了,另外一个小朋友把他扶起来的图片,这时我问:老师为什么喜欢她,小朋友说:因为他扶起了摔倒的小朋友,接着出现小朋友帮同伴扣纽扣的图片,由此引出原来老师喜欢帮助别人的小朋友,那好朋友之间是怎样互相帮助的呢,接着出现《好朋友》的歌曲,这时大家一起边唱边做动作来进一步理解好朋友的含义。
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解决好朋友之间的矛盾。
我先请个别幼儿说说和好朋友一起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在小朋友说了一些吵架闹别扭的事情后,我运用两张图片再现了幼儿之间抢玩具吵架的情景,由此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化解这些同伴间的矛盾问题的环节。这时,小朋友可能会说:吵架了可以说对不起,我就顺势引导幼儿一起来表演唱“拉拉勾”的歌曲,让幼儿在边看视频边演唱的过程中,知道好朋友之间生气了可以用拉拉勾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也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找到了交朋友的合适方式。在边唱边做动作的过程中,让幼儿懂得只有互相尊重才能交到朋友,得到快乐的道理。
3、通过动作引导幼儿增进朋友间的友谊。
朋友之间亲密的动作。最后我总结:原来和好朋友在一起是很开心的,那我们一起来唱一首《认识你呀真高兴》的歌吧。请小朋友两个人面对面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从而帮助幼儿提升情感体验,知道好朋友之间可以做不同的亲密动作。
4、迁移经验,谈谈长大后的新朋友。
我先抛出一个问题:小朋友慢慢长大了,长大后也会有朋友,那长大后的朋友在哪里呢?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这时,我再和另一位老师对唱《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曲,由此引起幼儿的疑问:为什么朋友会在上海在南京呢?接着出现画面各种各样的朋友的图片有校友、工友、战友、队友、舞友、棋友、驴友等,进一步引导幼儿知道原来长大以后会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从而了解了朋友的多样性。
最后,出现上网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还有一种特殊的朋友,不见面也可以是朋友的网友。接下来我就总结到: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我们会认识越来越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现在呢他们可能在上海、在南京,也有可能在北京、在天津,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我们把这些地方叫做天涯海角。
从而引发大家一起唱着《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结束活动,进一步体验交朋友的乐趣。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大家!
朋友说课稿篇五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阮恒献血事的神情、动作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既要抓住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又要让学生“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课堂上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育思想,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圈画、思考、讨论、汇报、.表演.....
加上足够的时间保证,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广阔的空间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汇报交流时,才会争先恐后,一个个思维的火花才会在课堂上闪光。
(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激发创新欲望。
一节阅读课教学是否成功,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体验,是否有创新的欲望。占有大量的表象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深入的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然后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通过鼓励和诱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比如,让学生通过读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的想法时,我引导学生画、读、演示来表示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词句,通过对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质疑,来了解他内心变化过程,从而体会阮恒对朋友的真诚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感悟才会深刻。要让学生能够从阮恒一次又一次的掩饰自已的害怕中,看出他心里虽然非常害怕抽血会死去,但是他为了让他的朋友能快点输到血而活下去,他强忍着这种痛苦,坚持为小女孩输血。同时,他又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很害怕,因为如果医生知道他很害怕,就不会给他抽血,他的朋友就会因为不能及时输到血而死去。让学生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阮恒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已生命的思想品质。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再次想象阮恒心里是怎样想的,医生会怎样安慰他,他会怎样说。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挥想象,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课后我还安排了一个写对话的小练笔。把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写成一段话。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阮恒当时的内心思想,同时也能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地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才能有所收获。
四、说教学程序。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写对话的小练笔。把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写成一段话。
朋友说课稿篇六
《音乐是好朋友》是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轻松优美,歌曲的节奏型xxx/x。xx/多次出现,亲切而又有童趣。歌曲首尾的节奏句旋律完全相同,既简洁又首尾呼应。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喜爱音乐之情,同时又传达一个信息,音乐是我们所有人好朋友,音乐无所不在。
1.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感受三拍子的乐曲韵律感,熟悉其节奏型。
2.会用律动以及小乐器表现歌曲,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及思维创造力。
3.体验音乐的美感,让学生真正喜爱音乐去发现更多的音乐朋友。
教学的重点能用清晰的吐字来演唱,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并且真正喜爱上音乐这个朋友。
歌曲中的难点是附点节奏的演唱和4到低音5的七度音程音准的把握。因为想到的是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这一课歌曲所以怎样能够让低年级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唱会唱好歌曲,我也做了好多考虑和设计,最终以能够吸引孩子的动物角色故事引入并且贯穿整节课。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置以下教学程序:
我上课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对于音符的认识,歌谱的学唱应该不是主要的内容。但是在歌曲中有4到低音5的七度音程的跳跃,而且歌词里就唱到so、la、si、do这四个音符。于是顺应故事的发展让音符变得可爱而有趣,从而让学生对这四个音符印象深刻,而且我按照音高把音符以阶梯状来安排,学生一目了然。因为是低音,所以本来准备让学生做柯尔文手势的想法变了简单的身体动作,更有创新简单易学,从而在下面听歌找音符时候单纯的欣赏变得有趣而轻松。
听赏过后是歌词的学习,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歌曲的附点教学在练习节奏和朗读歌词时候都接触过,所以学唱时候稍微提醒下就没有多少问题。全曲的三行乐句主要是歌谱中4到5的七度音程的把握,我用了课件出示旋律线和接口唱的方法,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5的音高位置。从线条上看出因为第二乐句的旋律线走向是从低到高的,所以两个唱弱拍的字“永远是”的“是”和“好朋友”的“友”字跟着音高会唱的特别强,我设计了让学生随着音乐旋律做拍手、点、点的律动。我认为这一环节的安排,有助于突破难点,使这首歌曲在演唱时候更有韵律感和起伏感。
本节课比较创新的尝试是在教会歌曲后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和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a级课比赛之前,因为从没有听过教材中的范唱,所以哼唱了几遍之后觉得自己更倾向于缓慢的演唱方式,觉得更抒情更优美、更易于表达情感,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
最后,打击乐的加入是课堂气氛的升华,不仅给歌曲演唱增色,而且让学生明白了不同的乐器适合给什么情绪的歌曲伴奏,又和开头所说的“音乐会”呼应。
在课结束之前几分钟,我给学生欣赏了生活中常听到的音乐,让他们都觉得很兴奋,不知不觉都跟着一起唱出声音,也使他们明白原来音乐就在他们周围,音乐无处不在,也呼应了这节课的主题,音乐真的是我们所有人的好朋友。
上完这节课,从学生的歌声中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和xx小学音乐老师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我觉得本节课以丰富的多媒体和有趣的故事让低年级的学生的学歌变得有趣轻松,学生乐于学乐于唱,在每次的演唱之前我也提出了唱歌的要求,避免了重复的演唱导致学生学得鼓噪无味。一首歌曲中两种不同方式的演唱,是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可以做这些尝试,使音乐的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打击乐的部分,我忽略了没有试用乐器的小朋友,如果和舞蹈的孩子多交流,多带动他们,我想最后的气氛会更加好。还有和低年级学生上课的语气应该再亲切些,多走近他们,那积极参与的孩子会更多,变得更大胆。
以上是我上的《音乐是好朋友》这课的一些想法,希望各位老师给我批评指正。
朋友说课稿篇七
大家好,我是天坛路幼儿园中一班的语言老师孔秀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动物好朋友》,下面我分为六大部分来进行。
《动物好朋友》选自凤凰康轩教材中班语言领域中的一首儿歌,它是一首连锁调儿歌,在两个句子连接时,每一句结尾的词语都是下一句的开头,就好像在玩接龙游戏似的。儿歌中的各种可爱的动物形象也比较吸引幼儿的兴趣,并以动物间的团结有序引导着幼儿有序的进行各项活动。
根据新《纲要》中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根据图谱初步学习儿歌。
这是从幼儿的知识培养维度考虑制定的。幼儿初次学习儿歌,很难完整掌握内容,加上儿歌内容是比较长的,所以我利用图谱,从儿歌内容的顺序出发,让幼儿逐步理解儿歌内容,以此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班的幼儿虽然能独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讲话有时会断断续续,无法独立的描述自己心里所想,需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利用语句的复述来促进幼儿的完整话讲述能力,这个目标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3、通过游戏体验儿歌的趣味。
这个目标是从幼儿情感态度培养维度出发制定的,感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感受儿歌的趣味,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们中班幼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建立的情感态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标。
知识准备:幼儿认识儿歌中所涉及的动物。
物质准备:草地背景图一幅,各种小动物图片一张,各种动物头饰各四个,儿歌录音,完整的图谱结合的儿歌。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图谱,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依照儿歌内容,依次出现的小动物按顺序排好队,清晰地表现出了儿歌内容的发展过程。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我从“支持”、“引导”、“合作”三方面出发,主要采用了下列几种教法:
创设情境引导法:利用背景图片(草地),烘托氛围,这一情景也让幼儿进入了故事情境,为后面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增加了神秘感,让幼儿迫不及待的猜想接下来的事情。
设问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赏之前我都进行了设问,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能有目的的倾听故事,利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讲述法: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了,运用语速、音量的变化,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直观演示法:由于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图片,这个儿歌虽然内容简单,但是涉及的动物很多,容易混淆,运用图片的直观演示,让幼儿对儿歌中动物的先后出场顺序过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讨论交流法:新《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讨论交流发,如讨论:“小山羊去干什么了,小朋友们猜一猜”,“小兔子是去摘花还是插花呢?为什么不能摘花呢”“小青蛙接下来会干什么呢?”等等,给幼儿自己思考的空间。
(二)学法。
依据“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学法:
观察法:幼儿对生动的图片总是有兴趣的,所以我采用观察法,让他们观察背景图(草地)以及角色图,这样不仅增强幼儿的活动参与性,也帮助幼儿抓住儿歌内容线索,了解儿歌内容。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同时,讨论的形式能给幼儿宽松的讲话空间,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视、听、讲结合法:这样让幼儿通过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语言和幼儿的自我理解有机融合,特别是观察“小动物依次出现”过程图的环节中,幼儿们在先后关系的同时,听听、讲讲,利于儿歌内容、语言的学习。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引入主题——欣赏儿歌——巩固儿歌,体验乐趣。
1、引入主题。
(1)出示草原背景图,寻找小动物。
我出示草地图,展开谈话:“小朋友们,听说大草原里来了很多小动物们,我们一起去找找他们吧?”
此环节的重点是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儿歌的线索,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幼儿对儿歌的内容有一个了解,同时,在幼儿的讨论和猜想中,引出故事的内容。
(2)依次出小动物,引出儿歌内容。
我依次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
哎,你看,谁来了?
小山羊去干什么?
远处一蹦一跳的来了一位小动物,仔细看看它是谁?(小白兔)。
此环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儿歌内容,通过提问法,帮助幼儿了解儿歌的`主要角色,和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欣赏儿歌。
(1)播放录音,完整感知儿歌。
我播放事先录好的儿歌录音,并出示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儿歌内容。此环节的重点是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完整的句子,并通过文字与图片的结合,达到无意识识字的效果。
(2)幼儿跟读儿歌。
3、巩固儿歌,体验儿歌乐趣。
(1)变魔术,继续巩固儿歌。
师把儿歌中的部分动物以变魔术的形式拿走,让幼儿猜猜谁不见了,并继续朗诵,加深对儿歌内容的记忆。
(2)角色扮演,体验乐趣。
4、延伸活动。
故事表演: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所以我觉得这种幼儿参与的形式能让幼儿较深刻地感悟到与好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情感以及好朋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并一遍朗诵儿歌,一遍角色表演,体感受到了儿歌的乐趣。
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帮助幼儿记忆儿歌。
《纲要》中提出:“教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习得的结果。”图谱简单明了,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有趣性,现在的幼儿们思维非常活跃,运用图谱进行教学,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儿歌、学习儿歌。
朋友说课稿篇八
1、能用自然的声音熟练地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大胆地进行表演。
3、体验与同伴游戏地快乐。
找呀找呀找呀找。
敬个礼呀鞠个躬。
笑嘻嘻呀握握手。
大家一起大家一做朋友。
1、熟悉音乐,引起学习兴趣。
2、打招呼,相互认识。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都是好朋友是吗?现在,给身边的小伙伴互相打个招呼吧!
1、出示动物玩偶,引入找朋友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是谁?你们喜欢它吗?
你想不想跟它做朋友啊?那怎样做呢?能不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一下?
2、启发幼儿自编动作。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对玩偶表示喜爱。)。
幼儿初步尝试自编动作表演。
4、教师引导示范,进一步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的表演。
(1)请幼儿做示范。
(2)请幼儿相互交流:你用的是什么动作?
(3)教师表演示范,规范音乐游戏的动作。
(4)根据提示,幼儿自由表演,教师跟进指导。
(分组和集体进行表演。)。
5、教师引导幼儿拉手转一转,一起成为好朋友。
小结: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都是好朋友,不打不闹。
教师带领幼儿去院子里做游戏。
朋友说课稿篇九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同学朋友》,选自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题,属于课后说课。下面从四个方面,把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给大家做一汇报。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同学朋友】这一框题的内容既是上一单元家庭交往的延伸,又是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危害。
2、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
3、掌握交友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交友原则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交友困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愿意敞开心扉积极交往。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中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懂得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交友。
难点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如何更好地呵护友谊。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情境创设、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体验,阅读感悟、归纳总结,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课前准备:(搜集、设计)。
学生:搜集关于友谊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阅读资料,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设计“小组探究记录表格”和“交友病例诊断书”,为本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具体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
首先,以中学生小静的事例为背景,引发学生思考:
1、小静在交友中出现了什么困惑?会给她带来怎样的影响?
2、你认为小静应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
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闭锁心理的`危害,在此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疑问:“闭锁心理是不是我们常说的自闭症?”由于本课没有涉及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所以首先我对此同学的提问给予鼓励,以倡导学生在课堂上要善于思考、勇于质疑。然后针对这一疑惑进行了简单讲解,使学生明白闭锁心理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与自闭症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二板块:合作探究———明确方向。
探究活动:由学生分组讨论评选出“谁是本班最受欢迎的人?”完成下列表格:
第小组课堂探究讨论记录。
探究主题谁是最受欢迎的人?
主持人记录人。
参与人。
探究过程。
1、我们班最受欢迎的人是,理由:
2、受欢迎的人有哪些共同特点?
3、不受欢迎的人有哪些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表格的设置出于两个目的:一、可以使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地分工与合作,避免出现“一人忙大家闲的的现象”。二、通过对自己周围同学的评选,大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主持人展示评选结果,展示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具备受欢迎的品质才能获得更多的友谊,成为大家的朋友。从而将今天的同学之情引深到明天的朋友之谊,过渡到第三板块。
第三板块:聆听感悟——提升情感。
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友谊的重要性,为了突出这一重点,在课堂上请同学们展示了课前搜集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引出学生对友谊的初步认识;然后我有感情的朗诵了这样一段歌词(谁能够划船不用浆?谁能够扬帆没有风向?……朋友啊,当你离我远去,我却不能不伤感!”)进一步引出学生对友谊的感悟,从而做好思想上的铺垫;在此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又鼓励学生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一下自己对友谊的理解,此时学生都积极举手发言,文字表述也很优美(如:友谊是阳光,它使我们时刻感受到温暖;友谊是一本好书,它使我们开拓眼界,曾长见识……)从而达到学生对友谊重要性的理性认识,并从内心渴望获得更多的友谊。
如何获得友谊并使友谊之树常青呢?进入第四板块。
第四板块:自主探究——提升能力。
如何才能使友谊之树常青?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解决突破这一重难点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首先利用课本上的两个案例创设情境,设计了“交友病例诊断书”。引导学生以医生的身份,根据症状查找病因,开出治疗方案,帮助朋友化解矛盾。学生分为两大组同时进行,每组负责诊断一个案例,组内成员要独立思考填写自己的诊断结果。诊断书的设计和使用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独立的辩证思维能力。
在学生出示的诊断结果中,大部分学生只针对案例中的一方进行诊断,而忽视了另一方,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意识到朋友之间出现矛盾是双方的责任。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认识到在与朋友相处时不但要注意平等互惠,还要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为持久的友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友谊不仅能带给我们支持和力量,也常常会使我们陷入两难境地。引入第二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展示案例三,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林,你会怎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做?此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小林的行为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
最终得出结论:所谓的哥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是坦诚的,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
西方有句谚语:告诉我你的朋友是谁,我就知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由此可见外界因素对一个人能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中学生,我们渴望友谊但也不能随意结交朋友,交友要有选择。从而引入第三环节:
第三个环节:通过观察漫画让学生思考,从小明的交友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使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再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让他们理解什么是诤友,什么是损友,帮助学生树立广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的交友意识。
学生明确自身做法,能够恰当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做出负责任的选择这是本节课的目的所在。
歌曲欣赏——心情分享。
播放课前准备好的歌曲李宇春的《和你一样》,再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精神升华。
板书设计(略)。
在课堂活动中,由于课前准备比较充分,各个环节设计比较合理,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但有时对学生活动的总结评价不够及时,鼓励性语言不够到位。
朋友说课稿篇十
听蒋老师执教《带刺的朋友》,第一感觉是年轻漂亮真好,温温柔柔的声音真好,多招孩子喜欢呢!就像儿童作家宗介华的这篇文章。《带刺的朋友》写了家乡院子里来的不速之客——刺猬,写了它偷枣本领高明、反应聪明机灵,给宗介华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蒋老师在潜心会文、了解内容之后,如何引领孩子们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体会到作者这份真挚的情感并习得写法呢?她的设计有这么几点亮点: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带刺的朋友》是篇描写可爱动物的优秀散文,文章条理清楚,紧扣“朋友”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根据这一特点,蒋老师本堂课教学由整体感知到部分精读,再到最后的回顾总结,体现了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路。精读课文时,逐个自然段理解内容,学生随着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头脑中对刺猬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情感也逐步丰富起来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字词学习和段的训练为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的生字“扎”、“刺”与“枣”在字音和字形上对孩子们来说是需要重点指导的。蒋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刺”与“枣”的不同,并且编成与文本有关的顺口溜进行书写指导,教得扎实到位。同时她也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梳理了刺猬偷枣过程和它的`技术高明,采用词语的比较和感情朗读的方法努力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以及字里行间对小动物的喜爱,使文本“立”起来。而这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这堂课重点是教学“刺猬偷枣”一事,蒋老师先是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2—4小节句子,找出并圈划刺猬偷枣的动作的词,而后又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语,板书归纳出刺猬偷枣的步骤,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着板书,按顺序复述小刺猬偷枣的经过。这样的“读——找——议——再读”层层推进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概括、复述等能力的同时又帮助学生积累文本中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实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这节课蒋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也突出,同时也很信赖班级的学生,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在提问中思考,在述说中提升,真真切切地让人感受到:原来,教学的“生动”是这样来的。
朋友说课稿篇十一
通过教师对本班幼儿的观察和了解,由于现在生活条件优越,幼儿感受被关爱较多,而不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去关心他人。
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情绪反应敏感性增强。他们开始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感受理解不同的情感。
而本节活动《好朋友生病了》正是通过自己生病以及感受到关爱的经验,激发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给予关心。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社会适应的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过生病的经验,因此通过自己的经验,让幼儿知道如何关心生病的小伙伴,懂得关心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1、能用自己的方式关心他人,体验关系他人的快乐情感。
2、了解预防生病的方法。
3、懂得关心生病的小伙伴,能感受他们身体不舒服时的痛苦。
重点:懂得关心生病的小伙伴,能感受他们身体不舒服时的痛苦。
难点:知道关心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本次活动我主要采取了谈话法、体验法、课件演示法三种教法。
幼儿主要通过操作法、观察法、同伴学习法来体验、感受生病带来的痛苦。
一、游戏导入,唤起经验。
1、《找朋友》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最近几天,我们班小朋友有没来幼儿园,知道为什么吗?”
2、讲述生病的原因及自己生病时的感受。
“为什么会生病呢?你生病时感觉怎么样?”
“因为她不好好吃饭,也不锻炼身体:那次我生病了,发烧、嗓子也很疼,很难受……。
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为主,他们喜欢在游戏中得到满足。通过《找朋友》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因为生病没来的同伴。从而唤起幼儿自己生病时身体的不适和感受到别人关心照顾自己时的心情。
二、讨论:生病了怎么办?
1、应该怎么做?
教师:我们生病了怎么办呢?
幼儿:“要及时去看医生”
“听爸爸妈妈和医生的话”
“多喝水”……。
通过讨论经验,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要听大人和医生的话,积极配合治疗,病才能好得快。
2、了解让自己变健康的方法。
教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健康?”
幼儿:“要多喝水,多运动”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手指”
“多吃水果蔬菜,不挑食”……。
教师通过总结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指南》健康领域指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因此,本环节我采用了经验讨论法的方式。帮助幼儿总结和梳理生病时应该怎么做的经验,并与幼儿讨论使自己变健康的方法。知道锻炼身体和讲卫生很重要。
三、如何关心生病的朋友?
1、情景扮演“照顾好朋友”
(幼儿自选角色分别扮演没生病的幼儿和生病的幼儿,体会关心别人与被关心的不同心情)。
2、好朋友没来怎么办?
教师:“孩子们看一下,今天我们班谁没来幼儿园?
幼儿:“打电话关心一下”
“让爸爸妈妈陪着去看望一下”
“给他画一幅画送给他”……。
小班幼儿的认知需要靠行动来得到发展,因此在本环节我运用“情景扮演法”,引导幼儿亲身去体验关心他人照顾他人,从而感受到被关爱和关爱他人的独特情感。
1、活动来源于生活:
活动内容是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教师能抓住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问题设计教育活动。
2、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
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环节,如:《找朋友》游戏导入,情景表演等方式,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我们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关心别人?”
通过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对幼儿可进行随机引导。
张丽芬。
一、说教材。
《朋友之间》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你我同行》单元中的第二课。教材从高年级学生独有的的视角出发,重新诠释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的目标。教材所选取的事例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与时俱进,体现了新时代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说学情。
十一二岁的儿童逐渐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有了更多交往的需求,也开始形成相对固定的伙伴,但随之也会遇到一些困惑与烦恼。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本着理解和关心的态度,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和探讨中,学会辨别是非真伪,寻找正确的交友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二)能力目标。
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
教学重点----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教学难点----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
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紧扣本课主题目标,我结合以下活动环节,循序渐进、层层展开。
一、创设情境。
1,参照教材第10页的两个范例,引导学生思考,回忆并讲述自己与好朋友之间难忘的故事.例如,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如何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甚至有矛盾时是如何面对的,等等.2,游戏----我演你猜.教师出示表示不同事物的词组,朋友中的两个人一个演,一个猜.看哪对朋友结合最默契,配合最好.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浓浓的朋友情,沉浸在朋友心灵相通的感动和快乐中.3,师生同唱:《友谊地久天长》,进一步感受友谊的可贵.(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方式,考验他们之间的感情。重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回忆生活中的朋友。
1、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生活中与自己朋友之间的事情。
2、小组内互相倾诉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这时通过多媒体出示两则正面事例,再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3、好朋友推介会。请学生登上讲台介绍你的好朋友,讲一讲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两件正面事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享朋友故事,回忆美好时光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强调学生感受朋友之间的友谊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畅谈在实际生活中与好朋友之间的感情。)。
活动二我心中的朋友。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交流教材第11页的小诗及对各种物品的理解和看法.2,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在自己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并说明原因.鼓励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朋友的认识,引导学生主动谈论对朋友的比喻,将学生对朋友的认识具体化、真实化,从而也能提高学生对朋友有一个新的认识。)。
三、小组交流。
活动三让友谊之树常青。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下边的情境问题,说说自己在交友中遇到过的类似情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困惑和烦恼,如朋友之间互相请客吃饭,送昂贵的礼物,互相攀比等,并将它们写出来贴在“友谊树”上.2,将学生写出的问题和烦恼进行分类,归纳出一个主要问题.然后,每个小组诊治一个问题,共同研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减少烦恼,建立健康友谊的建议.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补充和评价,并将学生提出的好建议写出来贴在“友谊树”上,既是对本科的一个总结和梳理,更是情感的提升、体验的加深。
学生回答的很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具体的实例最能说明问题,提升他们对朋友这一主题的认识,及时梳理和总结孩子们的故事,用发放“友谊果”的形式对每个孩子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深化。(设计意图: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题活动,在这一环境中,学生人人参与,建筑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有利于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四、总结归纳活动四真正的朋友。
3,让学生收集有关真正的友谊方面的故事或格言,也可通过自己的感悟自行设计格言,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格言警句抄在小报上.引导学生议一议这些格言的意思,进一步印证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上的.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选择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5、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你所知道的保持友谊的秘诀。如理解、信任、宽容、原则等。
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查缺补漏。
1、星期天,我写完作业后看电视剧《武林外传》,被爸爸撞见,他不分青红皂白,狠狠地教训了我。我应该()。
a忍着、偷偷地哭,因为爸爸是长辈b对爸爸大喊大叫,申诉理由,我本来就没有错呀c等爸爸气消后,平和地和他谈,也可以给爸爸写信,与爸爸好好的沟通沟通。
2、我与最好的朋友意见不一致时,我应该()。
3、想一想,连一连镜子。
绊脚石a好的朋友。
毛毛虫。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朋友之间理解信任宽容原则。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领导多多批评指导,谢谢!
朋友说课稿篇十二
洪老师执教的《带刺的朋友》一课,主要讲了刺猬偷枣一事。洪老师在这堂课上,致力于引领学生“沉浸”在文章当中,通过朗读和勾画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小刺猬的高明,感受语言的生动,感受语言美。在这堂课上,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从整体上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本课课堂设计主要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为主,洪老师的本课教学主要提出“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横线画出作者对刺猬偷枣的评价”“圈画出刺猬偷枣的动作和用波浪线画出刺猬本领高超的语句”等任务展开,这些教学任务的开展一环扣一环,衔接较为连贯,使得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后,既领悟了语言美,又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通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感受语言的生动”,要想正确找出关键语句,离不开阅读,在洪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充分的时间里有目的性地进行自由朗读,并找出关键语句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生动与巧妙。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洪老师能及时加以引导,例如洪老师提问了“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学生回答道“贪吃”,洪老师能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这是一只聪明的刺猬”。
建议:
1、对于学生回馈的文本信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朗读,初步体会,再次朗读,从而对比得出体会后的感情。
2、老师对于简单容易的知识点,可以少讲,让学生去自主探讨,难的知识点就多强调、点拨一下,以免学生走入知识误区。
朋友说课稿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天坛路幼儿园中一班的语言老师孔秀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动物好朋友》,下面我分为六大部分来进行。
《动物好朋友》选自凤凰康轩教材中班语言领域中的一首儿歌,它是一首连锁调儿歌,在两个句子连接时,每一句结尾的词语都是下一句的开头,就好像在玩接龙游戏似的。儿歌中的各种可爱的动物形象也比较吸引幼儿的兴趣,并以动物间的团结有序引导着幼儿有序的进行各项活动。
根据新《纲要》中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根据图谱初步学习儿歌。
这是从幼儿的知识培养维度考虑制定的。幼儿初次学习儿歌,很难完整掌握内容,加上儿歌内容是比较长的,所以我利用图谱,从儿歌内容的顺序出发,让幼儿逐步理解儿歌内容,以此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班的幼儿虽然能独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讲话有时会断断续续,无法独立的描述自己心里所想,需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利用语句的复述来促进幼儿的完整话讲述能力,这个目标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3、通过游戏体验儿歌的趣味。
这个目标是从幼儿情感态度培养维度出发制定的,感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感受儿歌的趣味,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们中班幼儿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建立的情感态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标。
知识准备:幼儿认识儿歌中所涉及的动物。
物质准备:草地背景图一幅,各种小动物图片一张,各种动物头饰各四个,儿歌录音,完整的图谱结合的儿歌。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图谱,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依照儿歌内容,依次出现的小动物按顺序排好队,清晰地表现出了儿歌内容的发展过程。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我从“支持”、“引导”、“合作”三方面出发,主要采用了下列几种教法:
创设情境引导法:利用背景图片(草地),烘托氛围,这一情景也让幼儿进入了故事情境,为后面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增加了神秘感,让幼儿迫不及待的猜想接下来的事情。
设问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赏之前我都进行了设问,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能有目的的倾听故事,利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讲述法: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了,运用语速、音量的变化,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直观演示法:由于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图片,这个儿歌虽然内容简单,但是涉及的动物很多,容易混淆,运用图片的直观演示,让幼儿对儿歌中动物的先后出场顺序过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讨论交流法:新《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讨论交流发,如讨论:“小山羊去干什么了,小朋友们猜一猜”,“小兔子是去摘花还是插花呢?为什么不能摘花呢”“小青蛙接下来会干什么呢?”等等,给幼儿自己思考的空间。
(二)学法。
依据“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学法:
观察法:幼儿对生动的图片总是有兴趣的,所以我采用观察法,让他们观察背景图(草地)以及角色图,这样不仅增强幼儿的活动参与性,也帮助幼儿抓住儿歌内容线索,了解儿歌内容。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同时,讨论的形式能给幼儿宽松的讲话空间,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视、听、讲结合法:这样让幼儿通过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语言和幼儿的自我理解有机融合,特别是观察“小动物依次出现”过程图的环节中,幼儿们在先后关系的同时,听听、讲讲,利于儿歌内容、语言的学习。
模仿扮演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心理描述”语句的学习中,在活动中,让幼儿尝试模仿动物的心理对话,在角色表演中体验与同伴间合作的美好情感。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引入主题——欣赏儿歌——巩固儿歌,体验乐趣。
1、引入主题。
(1)出示草原背景图,寻找小动物。
我出示草地图,展开谈话:“小朋友们,听说大草原里来了很多小动物们,我们一起去找找他们吧?”
此环节的'重点是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儿歌的线索,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幼儿对儿歌的内容有一个了解,同时,在幼儿的讨论和猜想中,引出故事的内容。
(2)依次出小动物,引出儿歌内容。
我依次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
哎,你看,谁来了?
小山羊去干什么?
远处一蹦一跳的来了一位小动物,仔细看看它是谁?(小白兔)。
此环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儿歌内容,通过提问法,帮助幼儿了解儿歌的主要角色,和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欣赏儿歌。
(1)播放录音,完整感知儿歌。
我播放事先录好的儿歌录音,并出示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儿歌内容。此环节的重点是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完整的句子,并通过文字与图片的结合,达到无意识识字的效果。
(2)幼儿跟读儿歌。
3、巩固儿歌,体验儿歌乐趣。
(1)变魔术,继续巩固儿歌。
师把儿歌中的部分动物以变魔术的形式拿走,让幼儿猜猜谁不见了,并继续朗诵,加深对儿歌内容的记忆。
(2)角色扮演,体验乐趣。
4、延伸活动。
故事表演: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所以我觉得这种幼儿参与的形式能让幼儿较深刻地感悟到与好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情感以及好朋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并一遍朗诵儿歌,一遍角色表演,体感受到了儿歌的乐趣。
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帮助幼儿记忆儿歌。
《纲要》中提出:“教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习得的结果。”图谱简单明了,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有趣性,现在的幼儿们思维非常活跃,运用图谱进行教学,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儿歌、学习儿歌。
朋友说课稿篇十四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七课《我和动物交朋友》。
《我和动物交朋友》是第四册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主题中的一个活动。这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生命现象,知道动、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人类的好朋友。《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就是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可爱,从而喜欢动物,并能善待动物。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2、喜欢和动物交朋友,能善待动物,知道戏弄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3、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和动物交朋友,能够善待动物。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动物的知识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仍然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本课主要借助多媒体创设鲜活的图画和丰富的活动,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本课教学主要凸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中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树立善待动物、保护动物意识。实现了常规教学无法达到教学效果。
环节一、激趣导入认识动物。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想不想看看动物王国里有哪些动物呀?
环节二、了解动物。
针对学生汇报的内容过于单一的现象,教师提供自创网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弥补了部分学生课前预习不足的弊端。
环节三、喜欢动物。
课件播放明明和小鸟的故事,思考:明明为什么把自己喜欢的小鸟放走了?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马上追问: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动物交往的经历呢?引发学生对自己日常行为的思考。
环节四、帮助动物。
游戏:用鼠标帮动物找家。
环节五、爱护动物。
请同学们利用网络资源自制一张爱护动物的宣传报。
环节六、全课总结:
电脑播放flash动画,与画面中小动物边唱边舞结束本节课学习。
1、充分利用多媒体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网上畅游、视听感受、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亲历学习过程。
2、将品德与生活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创设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3、创设轻松、愉悦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的走进课堂,真实的感受着与动物做朋友的乐趣,实现了课堂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朋友说课稿篇十五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带刺的朋友》,下面我将以上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带刺的朋友》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这篇课文写了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全文用词准确,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和机灵。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语文学习内容也由词句向篇章过渡,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即使感悟较深,也往往表述不清。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较为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对学习本文有了一定信心和兴趣,但是要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学情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们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并复述故事。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师生的双主体原则,我们以“启发式教学”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方法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第一环节是回顾导入。
我们首先提出问题:“带刺的朋友是谁?它做了一件什么事?它是如何偷枣的?”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刺猬偷枣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养成将旧知识系统化的习惯。
第二环节: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接下来进入第二环节,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性。这一环节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走近文本,我们设置了情景:“是什么样的枣让小刺猬如此想偷呢?我们去看看”。同时,课件展示课文描述枣的句子让学生读,感受枣的多、色鲜、味美、让人眼馋,然后出示去掉修饰语后的句子让学生读,引导学生从对比阅读中去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
当学生对枣有了一定印象后,再次设置情境:枣子这么诱人,难怪小刺猬忍不住要去偷,对于它偷枣的过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夸赞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接下来的教学就围绕“聪明的小东西,它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一句,紧紧抓住高明来展开。
我们引导学生从三大方面去勾画、朗读、体会刺猬偷枣的高明:
第一是选择最佳的偷枣时间。这句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朦胧的月光投下斑斑驳驳的光影。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着重是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朦胧,体会刺猬高明的同时,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
其次是偷枣的手段高明。这一句,作者运用了“哗哗”“噼里啪啦”“噗”几个拟声词,将小刺猬用力摇枣树,红红的枣子落了一地的情景和小刺猬想迅速偷枣的滑稽样子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学生提出这个句子后,为了引起学生对这几个拟声词的注意,我们设计了问题:小刺猬用力摇枣树,作者就在枣树旁边,他听到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让他们圈出这些拟声词读一读,悟一悟,用一用,感受拟声词的妙处,体现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和谐。
小刺猬偷枣的高明还表现在偷枣方式的高明。课文的第10自然段将小刺猬偷枣的动作写得活灵活现。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首先让学生自主默读,画出动作,想象画面,谈感受,然后课件展示带“归拢”“打了一个滚儿”“扎”“急火火地跑”这些关键词或短语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潜移默化中从教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法过渡,让刺猬归拢枣、扎枣、驮枣的可爱形象深深地定格在孩子们的头脑中。
总的来说,第二大环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高明”一词展开,主线突出,板块清晰,设计简明。为了达到一咏三叹,升华情感的目的,每完成一个方面的学习,就引领学生把“它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个句子说一遍。
课上到这里,学生读文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语言的积累,对小刺猬机灵可爱的形象已经铭记在心了。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强化围绕一个意思把事情说清楚的能力,这时,请同学们尝试着以“小刺猬偷枣的本领真高明!”为开头,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复述课文。不仅让学生进一步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还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落实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这一核心素养。
六、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说我们的板书。在这次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一起参与完成板书,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真思考、进行真阅读,牢记刺猬偷枣的过程,为复述故事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朋友说课稿篇十六
本文作者通过记叙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这件事,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特别是细致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1.自主学习课文,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抓主要事件的方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课文中叙述的"偷枣"这件事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文本,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并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3.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4.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学生通过二年的学习,已掌握了学习生字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抓住难读的字、词进行正音即可。理解词语是三年级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理解其意思,培养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关于比较句子的练习,学生往往会有一种定式思维,只要是文章中用的那一句,总是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后,比较出句子的不同点,一句比较简明扼要,而另一句则用比喻等手法写得具体生动。课文中显然用第二句合适,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简明扼要也是非常需要的。有了这样辨证的引导,才能使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不断提高。
"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新的训练点,因此在教学中既做到分步实施,又注重给学生一些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归纳。"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事例"。
语文学习不仅要抓住语言文字来理解文章内容,而且要紧扣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阅读中走近文本,走进文本。根据教学策略,分以下几个步骤落实:
(一)整体感知,厘清脉络。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思考:作者对刺猬是怎样的感情?作者通过什么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了解课文的整体脉络,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二)读读议议,体验感悟。
在了解作者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之后,通过读句子,抓刺猬偷枣的动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按先后顺序复述小刺猬偷枣子的经过,使学生对课文加深了解,培养学生概括、复述等能力。让学生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总起句,说说刺猬偷枣高明在哪?帮助学生积累文本中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拓展练习,拓宽视野。
通过两组句子的比较,引导学生明白每组的第二句更适合在这篇课文中,而第一句在别的条件下,也是可用的。这样辨证地学习,有利于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信息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课前了解的动物独到的本事,使学生能将今天的所学进行迁移,运用作者写作的方法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为复述、背诵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朋友说课稿篇十七
《真正的朋友》是《品德与社会》(广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和我的朋友”中的第三篇课文,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有朋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学生懂得在交往过程中,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帮助,以诚相待,共同进步,而不能互相包庇、隐瞒错误或嫉妒对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与友谊的正确认识。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教学目标:
1、感受朋友友好相处的愉悦心情。
2、知道真正的朋友应该以诚相待、互信互助。
3、辨别是非,正确处理朋友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真正的朋友应该以诚相待、互信互助。
教学难点:辨别是非,正确处理朋友关系。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友谊的格言并准备相关的手工材料(纸、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介绍好朋友。
1、音乐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如实填写教材提供的“交友小档案”。
2、小组内交流,感受拥有朋友的快乐。
3、师收“交友小档案”随机抽取,由抽到的同学讲一讲自己交友的经历,说说自己常常和小伙伴在一起做些什么,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的要求,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物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从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入手,力求达到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效果。)。
第二板块:友情红绿灯。
1、阅读文中故事,你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像丹丹那样的“难题”?请“实话实说”。
2、“实话实说”。
(设计意图:儿童的生活是教学的基础。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要追求课堂的真实效果,立足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本,教学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实话实说”的形式,让课堂素材来自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在活动中,巧妙地帮助学生解决朋友之间的烦恼,让学生明白帮助朋友要讲究方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引领学生明白真挚的友情需要细心的呵护,以诚相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三板块:友谊故事谷。
品读欣赏《“拯救友谊”的故事》。
(设计意图: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真实心理。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深度加工。在课堂中引进教参中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地与朋友相处,加深同学间的友情。)。
第四板块:友谊格言卡。
1、将自己搜集到的格言写在卡片上,制作成精美的手工艺品。
2、把友谊格言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赠送“友谊格言卡”,让学生向自己的朋友表达自己的友情,赞美纯洁的友谊,巩固朋友之间的友情。)。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会更加珍惜友情,感受到同学们的友情和班级的温暖。以上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朋友说课稿篇十八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带刺的朋友》,下面我将以上7个方面进行说课。
《带刺的朋友》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这篇课文写了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全文用词准确,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和机灵。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语文学习内容也由词句向篇章过渡,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即使感悟较深,也往往表述不清。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较为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对学习本文有了一定信心和兴趣,但是要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以上学情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们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并复述故事。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师生的双主体原则,我们以“启发式教学”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方法学习本课。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第一环节是回顾导入
我们首先提出问题:“带刺的朋友是谁?它做了一件什么事?它是如何偷枣的?”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刺猬偷枣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养成将旧知识系统化的习惯。
第二环节: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接下来进入第二环节,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性。这一环节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走近文本,我们设置了情景:“是什么样的枣让小刺猬如此想偷呢?我们去看看”。同时,课件展示课文描述枣的句子让学生读,感受枣的多、色鲜、味美、让人眼馋,然后出示去掉修饰语后的句子让学生读,引导学生从对比阅读中去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
当学生对枣有了一定印象后,再次设置情境:枣子这么诱人,难怪小刺猬忍不住要去偷,对于它偷枣的过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夸赞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接下来的教学就围绕“聪明的小东西,它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一句,紧紧抓住高明来展开。
我们引导学生从三大方面去勾画、朗读、体会刺猬偷枣的高明:
第一是选择最佳的偷枣时间。这句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朦胧的月光投下斑斑驳驳的光影。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着重是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朦胧,体会刺猬高明的同时,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
其次是偷枣的手段高明。这一句,作者运用了“哗哗”“噼里啪啦”“噗”几个拟声词,将小刺猬用力摇枣树,红红的枣子落了一地的情景和小刺猬想迅速偷枣的滑稽样子形象地展现了出来。学生提出这个句子后,为了引起学生对这几个拟声词的注意,我们设计了问题:小刺猬用力摇枣树,作者就在枣树旁边,他听到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让他们圈出这些拟声词读一读,悟一悟,用一用,感受拟声词的妙处,体现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和谐。
小刺猬偷枣的高明还表现在偷枣方式的高明。课文的第10自然段将小刺猬偷枣的动作写得活灵活现。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首先让学生自主默读,画出动作,想象画面,谈感受,然后课件展示带“归拢”“打了一个滚儿”“扎”“急火火地跑”这些关键词或短语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潜移默化中从教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法过渡,让刺猬归拢枣、扎枣、驮枣的可爱形象深深地定格在孩子们的头脑中。
总的来说,第二大环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高明”一词展开,主线突出,板块清晰,设计简明。为了达到一咏三叹,升华情感的目的,每完成一个方面的学习,就引领学生把“它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个句子说一遍。
课上到这里,学生读文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语言的积累,对小刺猬机灵可爱的形象已经铭记在心了。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强化围绕一个意思把事情说清楚的能力,这时,请同学们尝试着以“小刺猬偷枣的本领真高明!”为开头,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复述课文。不仅让学生进一步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还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落实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这一核心素养。
最后,我说说我们的板书。在这次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一起参与完成板书,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真思考、进行真阅读,牢记刺猬偷枣的过程,为复述故事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朋友说课稿篇十九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阮恒献血事的神情、动作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既要抓住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又要让学生“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课堂上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育思想,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圈画、思考、讨论、汇报、.表演.....
加上足够的时间保证,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广阔的空间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汇报交流时,才会争先恐后,一个个思维的火花才会在课堂上闪光。
(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激发创新欲望。
一节阅读课教学是否成功,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体验,是否有创新的欲望。占有大量的表象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深入的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然后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通过鼓励和诱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比如,让学生通过读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的想法时,我引导学生画、读、演示来表示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词句,通过对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质疑,来了解他内心变化过程,从而体会阮恒对朋友的真诚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感悟才会深刻。要让学生能够从阮恒一次又一次的掩饰自已的害怕中,看出他心里虽然非常害怕抽血会死去,但是他为了让他的朋友能快点输到血而活下去,他强忍着这种痛苦,坚持为小女孩输血。同时,他又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很害怕,因为如果医生知道他很害怕,就不会给他抽血,他的朋友就会因为不能及时输到血而死去。让学生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阮恒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已生命的思想品质。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再次想象阮恒心里是怎样想的,医生会怎样安慰他,他会怎样说。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挥想象,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课后我还安排了一个写对话的小练笔。把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写成一段话。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阮恒当时的内心思想,同时也能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地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才能有所收获。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写对话的小练笔。把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写成一段话。
朋友说课稿篇二十
师:我有一个好朋友,你呢?谁是你的好朋友?(生抢着回答)。
师:昨天老师碰到了困难,好朋友伸出了热情的手,来帮助我,让我感到很快乐。那么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朋友是怎么帮助你的呢!(生自由发言)。
小结:是呀,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都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麻烦,是我们的朋友伸出友爱的双手,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任何困难都会随之解决,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温暖,更加美好。(出示课题)。
(课堂的导入从生活的细节入手,让学生在自然的生活中进入课堂,让课堂体现生活。)。
1、创设情境,老师把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听。
故事中的小女孩遇到了什么困难?阮恒又是怎样帮助他的呢?(点击)如果你是小女孩的朋友会怎么帮助他?请你们来说一说好么?(学生讲看法)。
讨论:刚才同学们讲得都很好,但你觉得哪个同学讲的更好,为什么?
谁帮助的方法更好?为什么?
小结:是呀,看来当我们看到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义无反顾的去帮助。对待朋友就要真诚无私。
师:那么当你们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每次都得到了帮助吗?
使学生明白:(1)有付出就有回报。
(2)只有你真心对待朋友,朋友才会真心的对待你你。
(生活情境的再现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与讨论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朋友交往和朋友相处的态度,这就是生活的经验与积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活的本质。)。
1、师:明白了这些道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爱心剧场”真正体会一下阮恒的内心世界。(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师:是呀,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别人有了困难,都能主动的伸出双手去帮助他,这样互帮互助,更何况是好朋友呢?帮助朋友多重要。虽然自己很矛盾,但为朋友,即使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3、再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非得给学生机会训练其道德行为不可。爱心剧场是来源与生活的情境再现,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朋友和朋友需要我们的时候很多很多。它符合道德行为必须加以训练的规律,因此足以让学生在读文中真正感受到朋友的重要。体味到生活的滋味)。
1、师:再次读了课文,老师知道小朋友都已经懂得了怎样对待朋友,怎样去帮助朋友。那么当你得到朋友的帮助或是帮助了朋友时一定有很多想法和感受吧,你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心连心情感热线”吧!
2、说说真实的事例,说说内心的感受。(学生上讲台,说自己的感受)。
3、看故事《两肋插刀》,听听小熊的感受。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得到朋友的帮助时我们很快乐,当我们帮助了朋友,同样我们也感到了快乐。但是帮助朋友必须是正义的,有益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课件)。
师:小熊受人欺负的时候,小猴也帮助它找了许多朋友去打架,给它解恨。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有什么感受呢!(生说)让我们一起听听小熊的感受吧!
(回忆生活的点滴,畅谈心中的感受,此时此刻,学生已经从课堂走进了生活,情感也因此得到了升华。)。
(歌曲是情感的延续,课堂的延伸,现实生活的回归。让课堂回归了生活。)。
人的认识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课标的基本思想特别强调了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指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上。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非常注重课堂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现德育与生活教学结合的目的`。
一、从生活入手实现道德教育。
语文教材上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然而,我们的教材只呈现一个生活状态,一个范例,不是特定学生当前现实生活的写照,而我们的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千姿百态又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教学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层面,组织活动,展开活动。
在教学中我以教材为例子,努力挣脱教材的禁锢,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课堂教学的素材,为孩子们打开生活的窗户,从具体的生活事例引入课堂,能更加容易的被孩子们所接受,也更能激发强烈的道德情感,这就为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奠定了基础。
二、让孩子在生活中丰富道德体验。
生活是学生成长土壤,更是他们形成良好个性品德发展的基础,让孩子回归生活,体验生活,无疑是丰富学生生活的有效手段。
三、让孩子在实践中为生活增添色彩。
通过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挖掘儿童的现实生活,促进儿童文明健康地成长,积极向上的生活,即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是“学以致用”。即为学生开辟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让他们在广泛的生活世界中提升自我,谋求与社会、和谐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富有意义的生活。
总之,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课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课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只有将二者紧密的结合起来,学习才有兴趣,情感才能激发,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实效。
朋友说课稿篇二十一
《带刺的朋友》一文,记叙了一只小刺猬在朦胧的月光中偷枣的事。这是一篇有趣的课文,刻画了小刺猬独到的本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洪老师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进行教学设计,我们认为洪老师的的课堂有以下这些亮点:
洪老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整体关注单元内容,结合课后思考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循序展开,层层推进。教学过程中,洪老师重视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巧妙地运用抓关键语句、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默读、交流中理解和感悟小刺猬的“高明”。
课堂以设疑—学文—解疑为线索,通过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超的语句。在洪老师的课堂推进中和引导下,学生关注小刺猬偷枣过程的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拟声词等有趣的重点片段,学生说起这些语句时,积极表达,乐于分享,对刺猬形象的理解逐渐丰满起来,情感也逐步丰富起来了。
对于本节课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我们有些不同的看法:
1、本堂课老师的讲占大部分,教学应避免以讲代教,应以学生为主体。另本篇课文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对于生动语句的感受,在掌握前两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应有所迁移和运用。建议抓住主要问题,对每个环节的意图把握清晰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孩子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在解决生字词问题时,词语应尽量多地放在语境中理解,而非简单地字面上理解意思。
3、除关注语文要素外,文本的理解应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导向。如感受小刺猬偷枣的“偷”非“偷窃”,而是小心翼翼、不想被发现,从“偷”字也能感受小刺猬的高明、可爱,从而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