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的教案(热门13篇)
教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突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下是一些教师编写教案的常见误区和改进方法,希望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大气压强的教案篇一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一、引入。
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请大家看书第121页(两分钟)。
1、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强。
2、实验。这是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警有什么现象?(配合板图)鸡蛋进入罐内。鸡蛋一定受到很大的压强才被压进去。这个压强是大气中的空气的压强。
3、实验。一个大试管,管内装水。把这个小试管放在大试管的水中,小试管内没有水。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注意观察小试管如何?小试管上升。(配合板图)。此实验说明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
以上的几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再做一个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在公元1654年的最初实验时,用十六匹马才把半球拉开。我们这个实验由于半球小,真空度不高,拉开它不必用十六匹马,但是已经足以证明了大气中存在着压强。
2、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诸如马德堡半球拉不开,鸡蛋进入罐内,小试管的上升,小纸片的不落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1、实验。试管内装满水,用食指堵住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配合板图),水不流出。请大家考虑水为什么不流出?(提问,学生回答)水不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的缘故。但是试管内的水也产生压强,水不流出不仅是由于存在大气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大于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那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早在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就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
(操作)。(实际测量结果不一定是760毫米,但是仍可以认为水银柱的压强是105帕斯卡)。
可见,大气压强的值等于105帕斯卡,即等于×××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这个实验就是托里拆利实验,它是用来测定大气压的值。
3、实验。现在将玻璃管稍稍上提,观察水银柱的高度,结果是不变的。现在将玻璃倾斜,注意,水银面上的真空体积如何变化?(学生回答)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如何变化?(学生回答)。当倾斜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真空体积减小,水银柱变长,但是水银柱的高度如何?(测量,并在板图上画出)很显然,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4、提问,学生讨论。请大家讨论,如果由于天气的变化引起了大气压强的增大或减小,托里拆利实验的水银柱高度怎样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大气压强增大,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增大;大气压强减小,管内水银柱下降。所以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随大气压而变,这就为我们测量大气压提供了方便。今后学习气压计就是这个道理。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内容。第一个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尤其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的实验充分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第二个是解决了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说明,大气压强的值等于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五、作业。
课后请大家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或设备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每人举三个例子。
p、1311、2、3。
大气压强的教案篇二
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了解大气压力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纸板、水。
学生准备材料:玻璃杯、自然实验盒(注射器、挂钩)、橡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出示利用大气压力原理的塑料衣钩。
2、谈话: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塑料挂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用他来挂衣服或炊具等物体)?怎么用它?(使劲按在墙壁或玻璃等比较平的物体上挂钩就会贴在上面了。
3、演示:(1)将塑料挂钩按在黑板上或窗玻璃上,用它来挂衣服或其它物体)。(2)让小朋友们上来拉一拉,看看是否很粘。(3)请小朋友们拿出学具袋中的一个塑料“碗”来按在课桌上,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粘。
5、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塑料挂钩的秘密。
学习新课:
(1)讲述:为了弄清塑料挂钩的秘密,我们来做个试验。
(2)演示实验:拿一只玻璃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盖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先不要松手)。
(3)提问:松开手后,纸板会不会掉下来?杯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学生发表意见后,松手)。
(4)学生分组实验。(同上)。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
・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水为什么流不出来?
・是什么力量把纸板压得紧紧的?(希望学生能说出是大气压力)空气的压力是往什么方向压的?(启发学生说出是由下往上压)。
(7)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把自然实验盒中的注射器拿出来,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口,把活塞往外拉。
(8)汇报实验结果:能把活塞拉出来吗?拉活塞时,你有什么感觉?
(9)讨论:
・为什么活塞拉不出来?是什么力量把活塞压得这样紧?(空气的压力)。
・空气的压力是向什么方向压?(启发学生说出是自上往下压)。
・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点?说明什么?
(10)学生汇报。
(11)教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空气的压力。在地球周围乌黑丰一层顾厚的空气,大约有~~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所以人们又把空气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板书课题。)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
2、指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们再来做个实验。
(3)讨论:这说明什么?
(4)教师小结:实验说明,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也就是说,一个在空气中的物体,它的'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的压力。
(5)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空白。
以上实验说明: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1)出示投影片――马德堡半球实验。
(2)讲述:马德堡半球实验。
这是科学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实验,发生在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当时的市长是葛利克,他是一个学者。有一天,他把德国皇帝和仪员们请来观看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拿了两个直径约360毫米的空心半球,把它们合起来,通过一个小孔把球里的空气抽去,再塞住小孔。然后在球的两边拴上绳,套上马,向两边拉。开始,每边用一匹马拉,拉不开,然后每边用二匹马拉,还拉不开……一直增加到每边八匹马,才勉强把铜球拉开。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3)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这个实验生动的说明了大气有压力,而且压力很大。
(7)学生汇报。
(8)教师小结: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大气压力,是因为我们身体内部也有压力,身体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压力,这些压力相互抵消了。
4、指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应用。
(2)讨论: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大气压力做事的例子吗?
(3)出示大气压力的应用投影。
(4)观察、讨论:图中是什么东西?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它们是怎样应用大气压力的?
(5)讲解:图中几种东西的原理。
巩固、应用。
1、讲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和大气压力的应用。
2、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结论。
机动实验:
大气压强的教案篇三
1、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知道测大气压强的仪器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知道什么是标准大气压。
3、理解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并能用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教具。
演示用:本章后的“小实验”自制的水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挂图和模型、水银气压计挂图、温度计、烧瓶、两用打气筒(或大号注射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备有开水的保温瓶和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提问: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面附近的空气密度跟高空的空气密度有什么不同?
3、口答上节课布置的思考题。
以上问题,学生回答后由教师纠正补充。
二、新课引入。
2、讲述:根据同学们刚才回答的问题,大气压强是因为空气受重力作用,又有流动性对浸在大气里的物体有压强。但是,地面附近空气稠密、密度大,越到高空,空气越稀薄,密度减小,那么地面附近和高空的大气压强有什么变化呢?又是怎样变化的呢?本课将研究这些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本节课文第一段和图11—9。读后回答:
(1)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强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演示:
(1)介绍自制的水气压计:看课后“小实验”和图11—19,看后老师讲解。
(2)演示:请各位同学看准水管中水的位置;教师做好标记后,然后请一位同学拿住这个水气压计到楼上(或楼下),并做好玻璃管中水面变化后的位置的标记,回到教室后告诉全班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室内的其余学生可阅读课文)。
(3)小结:根据图11—9和刚才的实验表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教师板书这一结论)。讲述:大气压强随高度而变化的原因。
3、气压计讲述:测大气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教师板书)。
(1)结合挂图介绍水银气压计,这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装置而制成的,由于不方便携带,常竖直挂在实验室内使用。
(2)结合挂图和模型介绍金属盒气压计(又叫无液气压计):先讲述它的`简单构造,指着挂图、模型让学生看它的部位,接着讲它的工作原理。由于大气压强的变化使盒的厚度变化,随着弹簧片的弯曲程度变化,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指针旋转,指出大气压强的值。如果在刻度盘大气压强的值的对应位置刻上高度,就成了航空、登山用的高度计。
4、讲述标准大气压: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一般取1.01×105帕,如果粗略计算可取105帕(或100千帕)。(教师板书)。
5、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讲述:由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请同学们先观察一个实验。
(2)演示:演示课本图11—11的实验。
先介绍实验装置。然后演示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将备用开水倒入烧瓶,加热烧至沸腾,测出此时的温度,即沸点。用两用打气筒向烧瓶内打气(注意:水停止沸腾,就停止打气,避免气压过大烧瓶不能承受而爆破)。讲述,要使水重新沸腾必须再加热,使温度升高。表明,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教师板书)。
接着让水的温度降低后,测出水的温度(低于100℃),用两用打气筒对烧瓶内抽气,观察到水又重新沸腾。表明,抽出一部分气体,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教师板书)。
(3)讲述:以上实验,用其他液体,可得到同样的结果。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教师板书)。
四、归纳本课内容和巩固练习:
1、归纳本课内容。
(1)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1标准气压约为105帕。
(2)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巩固练习:
(1)读节后练习第1题,查一查图11—9,看谁先回答出这个题的结果。
(2)课堂讨论:讨论节后练习第2题。看谁的办法好?而且理由又恰当(组织学生不离位进行讨论)。
讨论后教师评讲。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时,还要注意看图11—9和图11—10。
2、阅读课文以后,把章后的习题第4题做在作业本上。
(四)说明。
1、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本课采用温故知新,复习提问的办法来引入.我觉得对于本课来说,这样引入比较自然,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把知识引入一个新的课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渴求知识的愿望。
2、课本图11—11的实验,是一个重要实验,要保证做好。在增大气压,向烧瓶内打气时,酒精灯不要熄灭,而要继续加热,使学生观察到本来已沸腾的水,为什么一打气就停止沸腾,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同时,打气不能过量,此时瓶口密闭,又在不断加热,如果气压过大,烧瓶不能承受而爆裂会伤着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考虑到这点。
在做减小气压沸点降低的实验时,如果让水温降低到低于100℃,所需时间较长,可另外换用备用开水(此时保温瓶内开水已低于100℃)测出温度,立即抽气就能观察到水在低于100℃时沸腾,这一实验本人做过多次,都能成功,效果很好。
3、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凡是在课内练习或讨论过的题目,一般都没有要求学生再写到作业本上(重要的基础知识、需要理解或掌握的物理概念、规律除外),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阅读课外读物或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大气压强的教案篇四
本节我的设计思路是:以当下比较流行的魔术引入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学习用品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在亲切、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享受探究的乐趣,最后,以一道课外探究实验承前启后,使课堂留有余音,大气压强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动手实验活动,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本节课具体总结如下:
1.在引入这一环节,我以当下比较流行的魔术引入课题,这不仅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且魔术内容设计让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因为学生刚刚学了液体压强知识,且也有这个实验,所以很容易就回答出:“水会从孔中流出。”当我把塑料瓶从水槽拿出,学生发现水却没有流出。那一刻,我看到学生的表情,感觉到已成功了三分之一。
2.课堂上的几个小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杯水倒置实验,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大气压的存在,又真切体会到了大气压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教学反思《大气压强教学反思》。还有学生熟悉的滴管、注射器实验更是学生体会到了大气压与生活息息相关。我想给学生印象最深的还是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个实验让大气压的存在事实在学生心中扎了根,成为他们永久的记忆。这是教师任何优美华丽的词语所不能代替的,也是不能用简单的录相所能取代的。我想这几个实验不仅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大气压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了尊重事实、相信科学的思想,激发了学习物理的热情,这比我们平时几句空洞的激励性话语效果要好得多。
3.难点的突破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方法,并用几幅简图进一步分析原理,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问题的.实质,突破了难点。
4.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而是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恰当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教学理念。
5.有些问题设计不得当、不明确,使学生不知如何回答,造成有几个环节课堂气氛差,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6.针对大气压存在的原因处理简单,只是在引入中一带而过。使学生印象淡薄,有的同学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虽不是重点,却直接影响了一些问题的分析,比如在回答:“为什么我们的手感觉不到大气压的存在呢?”时,如果学生深切体会到了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是重力,就不会说出是:“因为空气密度小。”的答案了。
下次再上这节课,可适当添加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气压强的教案篇五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气压的变化物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知道测大气压强的仪器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知道什么是标准大气压。
3.理解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并能用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教具
演示用:本章后的“小实验”自制的水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挂图和模型、水银气压计挂图、温度计、烧瓶、两用打气筒(或大号注射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备有开水的保温瓶和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提问: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面附近的空气密度跟高空的空气密度有什么不同?
3.口答上节课布置的思考题。
以上问题,学生回答后由教师纠正补充。
2.讲述:根据同学们刚才回答的问题,大气压强是因为空气受重力作用,又有流动性对浸在大气里的物体有压强。但是,地面附近空气稠密、密度大,越到高空,空气越稀薄,密度减小,那么地面附近和高空的大气压强有什么变化呢?又是怎样变化的呢?本课将研究这些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1.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本节课文第一段和图11—9。读后回答:
(1)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强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演示:
(1)介绍自制的水气压计:看课后“小实验”和图11—19,看后老师讲解。
(2)演示:请各位同学看准水管中水的位置;教师做好标记后,然后请一位同学拿住这个水气压计到楼上(或楼下),并做好玻璃管中水面变化后的位置的标记,回到教室后告诉全班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室内的其余学生可阅读课文)。
(3)小结:根据图11—9和刚才的实验表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教师板书这一结论)。讲述:大气压强随高度而变化的原因。
3.气压计讲述:测大气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教师板书)
(1)结合挂图介绍水银气压计,这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装置而制成的,由于不方便携带,常竖直挂在实验室内使用。
(2)结合挂图和模型介绍金属盒气压计(又叫无液气压计):先讲述它的简单构造,指着挂图、模型让学生看它的部位,接着讲它的工作原理。由于大气压强的变化使盒的厚度变化,随着弹簧片的弯曲程度变化,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指针旋转,指出大气压强的值。如果在刻度盘大气压强的值的对应位置刻上高度,就成了航空、登山用的高度计。
4.讲述标准大气压: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一般取1.01×105帕,如果粗略计算可取105帕(或100千帕)。(教师板书)
5.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讲述:由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请同学们先观察一个实验。
(2)演示:演示课本图11—11的实验。
先介绍实验装置。然后演示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将备用开水倒入烧瓶,加热烧至沸腾,测出此时的温度,即沸点。用两用打气筒向烧瓶内打气(注意:水停止沸腾,就停止打气,避免气压过大烧瓶不能承受而爆破)。讲述,要使水重新沸腾必须再加热,使温度升高。表明,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教师板书)。
接着让水的温度降低后,测出水的.温度(低于100℃),用两用打气筒对烧瓶内抽气,观察到水又重新沸腾。表明,抽出一部分气体,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教师板书)。
(3)讲述:以上实验,用其他液体,可得到同样的结果。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教师板书)。
1.归纳本课内容
(1)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1标准气压约为105帕。
(2)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巩固练习:
(1)读节后练习第1题,查一查图11—9,看谁先回答出这个题的结果。
(2)课堂讨论:讨论节后练习第2题。看谁的办法好?而且理由又恰当(组织学生不离位进行讨论)。
讨论后教师评讲。
1.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时,还要注意看图11—9和图11—10。
2.阅读课文以后,把章后的习题第4题做在作业本上。
(四)说明
1.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本课采用温故知新,复习提问的办法来引入.我觉得对于本课来说,这样引入比较自然,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把知识引入一个新的课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渴求知识的愿望。
2.课本图11—11的实验,是一个重要实验,要保证做好。在增大气压,向烧瓶内打气时,酒精灯不要熄灭,而要继续加热,使学生观察到本来已沸腾的水,为什么一打气就停止沸腾,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同时,打气不能过量,此时瓶口密闭,又在不断加热,如果气压过大,烧瓶不能承受而爆裂会伤着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考虑到这点。
在做减小气压沸点降低的实验时,如果让水温降低到低于100℃,所需时间较长,可另外换用备用开水(此时保温瓶内开水已低于100℃)测出温度,立即抽气就能观察到水在低于100℃时沸腾,这一实验本人做过多次,都能成功,效果很好。
3.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凡是在课内练习或讨论过的题目,一般都没有要求学生再写到作业本上(重要的基础知识、需要理解或掌握的物理概念、规律除外),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阅读课外读物或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大气压强的教案篇六
示例
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是本节课的重点.。
2.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1.学生课前准备:塑料吸盘。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
(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3)了解大气压强的值和大气压强的单位.。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
(6)了解在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7)了解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值可用气压计来测量。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一些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通过一些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值很大.。
(3)感知人类对大气压强的利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通过对大气压强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
教学难点。
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
仪器材料。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实验、讨论相结合。
板书设计。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强的值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1.01×105pa。
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
原理:它们都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引入:
用问题引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想认识.电脑动画演示分步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猜想。
师: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验证。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通过这些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演示课本图8—16中的四个实验。
让学生对每个实验进行解释,教师作补充和纠正。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简要介绍奥托*格里克和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大气压有多大呢?想一想如何能测出大气压的值?
简要介绍科学家托里拆利。
放录像:托里拆利实验。
师:请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1)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2)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什么等于大气压的值?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4)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用水做?
师:大气压是不是总等于一个定值?
猜想一下:大气压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大气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8—20。
师:大气压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
演示抽水机的连续抽水动作。
用电脑动画演示活塞式抽水机的分步工作过程。
演示实验,演示能够连续工作的离心式水泵.。
然后再用电脑动画模拟分步工作过程.。
师:为什么工作前要将入水管和水泵内充满水?
抽水机中水为什么只能随活塞上升到10m左右?
简要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学生思考。
学生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有很多想法。
(教师讲这些想法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分类)。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进行引导纠正。
(1)实验操作中在管中灌满水银,堵住管口倒置在水银槽内,使管内没有空气.。
(3)用液体压强公式可计算出管内液体压强值,此值等于大气压值.。
(4)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
学生在地理课上学习过随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减小,所以能想到和高度的关系.。
学生还会举出其它例子。
学生通过看图、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并填写课文中的空白.。
学生认真观察。
课后作业。
教学反馈。
备注。
大气压强的教案篇七
摘要:企业的工业设计要立足于市场、立足于需求、立足于消费者的审美习惯和消费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优秀的工业设计成就了无数企业的品牌价值,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口碑。可以说,工业设计创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现阶段,市场竞争不断的加剧,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重视工业设计的创新。本文对工业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如何进行工业设计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工业设计;现状;创新。
设计的内涵是创造力,可以说,一件新颖且独一无二的的产品是设计者创造力的完美体现。其中蕴含着艺术、人文以及技术等多种因素,不但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给消费者一种美的享受,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1工业设计的作用。
1.1可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合理的工业设计能使企业立足于长远的目光,作出长期的发展规划,促进企业持续稳健的发展。市场是多元化的,而这种多元化也只有不断创新的工业设计能够满足。由工业设计创新制造出来的商品与其它商品相比,具有差异性和独创性,而这种特性正是消费者需要的,是企业成功的最大利器。
1.2可以增强产品竞争力。通过工业设计,可以使产品具有鲜明的特性,无形中便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现代社会,提倡个性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通过独创且新颖的产品,从而满足了市场上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给企业带来了效益,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例如,在夏季洗衣服的时候,普通的洗衣机比较费时费水。海尔集团通过对市场的考察总结,针对消费者的隐形需求,设计出了小小神童洗衣机,解决满足了消费者的苦恼的问题,还为企业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2工业设计的现状。
2.1不足之处。对于电子,材料,工艺,市场的分析等力量显的薄弱,约束了创新思维的嗅觉。团队的整合优势因为没有完善的资源流程而发挥不出最强的力量;中国更多的企业划好了一条道路让设计师沿着已经有的路子进行产品设计,约束了设计师的主动性,而国际性的大公司在中国相对数量不多,对产品设计提出更高要求的公司也不多见。面对设计公司的实际情况,大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点制约着设计师的创新能力;设计理论和设计的现实环境脱节,工业设计教育不能与现实环境紧密联系,往往制约了设计师能力的提高,阻碍了设计的发展。
2.2优势之处。科技水平也是不断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从一个大屯子发展成一个拥有自己资本和拥有自尊的和经济不断提升的国家,而且在工业设计里面可以运用中国的古典哲学与原理来给我们工业设计师一个设计思路的结合点,在这种前景看来,我觉得中国的工业设计很快就要来临;科技与设计结合到一起还是问题,我们设计的航天器,汽车,飞机,船都是需要美观和技术的结合的,而且另一方面也体现人类的智慧在里面,重要的用途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和科技的联合来实现的,所以在科学技术上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结合工业设计共同发展。
2.3后发优势。由于起步较晚,中国制造企业现在在核心技术和专利方面始终落后与国外竞争对手,甚至被迫要交纳高昂的专利费用,这使中国企业面临愈来愈大的竞争压力。但有关人士指出,工业设计有可能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着陆点。
大气压强的教案篇八
(一)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小企业巨大的压力和引力。
经济全球化拓展中小企业成长空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拓宽了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路径。一是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开放范围和深度在扩大,世界统一的大市场和区域市场正在形成,为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带来机遇。二是wto规则和协议以及国际惯例,改善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制度环境,贸易壁垒和跨国投资障碍逐步拆除,关税逐步降低、国际贸易发展迅速,自由化程度提高,有利于中小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组合资源和开展营销。三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又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跨国公司自身将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分别布局在不同的国家,把越来越多国家的某些生产经济环节纳入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之中。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波音客机,所需零件来自国外1500家大公司和1.5万家中小企业。
经济全球化增大中小企业的威胁和风险。由于进口商品和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被压缩了,给国内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和风险。发达国家企业凭借其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等优势大举进军我国市场,这意味着企业赢利和成长空间压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逐步加高市场进入的技术门槛,如绿色壁垒、繁琐的不透明的合格检验程序、苛刻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条款削弱我国价格优势,阻止我国企业出口。我国企业面临“入世”带来的人力资本国际流动的挑战,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人才争夺战和国外优质人力资本大量进入对国内企业的劣质低质人力资本的巨大压力。
(二)知识经济带给中小企业的压力和推力。
当前技术环境对管理创新的影响可以用高新技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等概念来描述。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相接合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加上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社会环境变得空前复杂多变。
以高新技术为特点的技术环境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机遇和风险。一方面,高新技术为决策、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组织设计、流程再造、战略管理、制度创新和企业文化等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组织内部的操作与整个组织的运行机制发生急剧的改变;面对信息化、网络化把管理创新推向软件化管理决策、虚拟化经营策略和扁平化组织结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实现了信息流、商务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之间的高速协调,使物流、信息流的成本迅速降低,给中小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另一方面,新技术不断出现;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周期缩短、新技术增加了替代品威胁,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应用增加中小企业技术研究的风险,加速中小企业技术老化和老产品死亡。
知识经济给中小企业管理巨大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是密集型知识的共享、更新和应用。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超过了资本和土地,使得生产函数及其报酬递减规律改写——知识成为生产函数的独立要素,于知识和信息变动成本几乎为零出现报酬递增。知识流和信息流和无形资产使企业边界虚化,与传统的物流和劳动流等有形要素决定企业边界清晰形成鲜明对照。使得管理对象的重心发生重大转移。由于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超过资本,加之专用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员工除了获得薪金以外,还有人力资本产权要求。
(三)网络经济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国内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应用,以及网络软件和产品服务推广,中小企业市场空间拓展了,市场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变得简便、快捷、准确,大大缩小了与大企业竞争的劣势地位。因特网改善了企业和客户的关系,使企业和客户直接交流、相互了解,销售信息更加准确,生产定制。管理决策的数字化和编程化使常规决策更加快捷科学。电子商务与网络化制造结合,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共同构成了制造的增值链。海尔、奥柯玛等5家大型企业集团组成的366个成员单位中,80%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
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约瑟夫.熊彼特,1932)。“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优化整合范式”(芮明杰,)。
(一)管理理念创新:树立科学发展观。
树立竞合观。市场经济本质是一种竞争经济,竞争则是在市场规则下对资源和市场的.相互争夺,是能力的较量。但把市场竞争夸大为你死我活的竞争是错误的。合作作为竞争的手段,成为合作竞争。竞争与合作的统一在于合作是为了培育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实力,从合作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按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统一体的新观念来调整竞争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宏观上还有助于减少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中小企业主动纳入竞争与合作的企业网络之中是中小企业发展新模式。
确立学习观。组织学习能力和员工的学习能力是决定中小企业竞争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决定因素。企业学习,不仅是知识学习,从自身管理中学,更要从环境中学习、总结、还要从其它企业的成败中学习,从竞争对手那里学。组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学习氛围、学习型文化、创新文化,是管理创新的基本路径。
(二)管理内容创新:核心能力管理。
竞争力评估,确定其发展方向。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是知识创新能力。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或知识。中小企业只有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知识总量,实现企业持续快速成长目标。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处理——传递——应用”这一完整过程进行引导和约束,促进知识的生产和流动,使知识在企业中实现增值,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目标,并最终造就企业市场竞争的持续优势。
危机管理。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危机和风险防范态度,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其次,在不影响企业赢利能力的前提下,力争减少避险费用,从单纯风险投保转化为有选择性的投保;要从单纯的承担风险转变为有计划有组织地分类控制风险。再次,建立健全高效灵敏的信息系统和危机风险监控系统,健全预警机制。最后要采取以全程风险管理为中心的综合防范方法,努力化解风险。
(三)组织创新:提高组织适应力。
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学习的能力。知识经济要求中小企业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知识管理要与“学习组织”结合,营造一个不断学习的氛围,将员工学习的行为制度化,通过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通过知识交流、共享和集体参与,以在职学习、联机培训、远程教育和企业知识网络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还向个人提供借以发现、挖掘和优化已创造的共同知识的工具,在“干中学”的模式中提高员工的技能。
健全网络组织。很多著名企业通过网络组织获得持续快速成长。国际商业巨头采购和制造商定制,企业的联合和合作、许多的联合在网上完成。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战略联盟、网络战略、大企业业务外包。面对互联网带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成长型中小企业开展一系列管理创新,如电子商务、网络定制,使企业快速融入全球网络之中。
虚拟组织。网络经济给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很多具有核心能力的中小企业通过网络招标、谈判,把自己没有优势和低价值的业务外包给其他在这个业务有具有竞争优势的小专精专业化中小企业,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将这部分业务外包,实际上就是将这个业务单位或组织虚拟化。不仅如此,很多中小企业建立网上商店、网上订货等自己电子商务网站或委托专业电子商务网站从事网上营销订货活动,实际上将购销组织虚拟化。此外,网上招聘也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虚拟化。很多中小企业通过虚拟组织成功应对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挑战,使自己专心于自己核心能力,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四)管理方式创新:以电子商务和物流为中心。
沿着全球价值链,通过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m)、制造资源规划(mrp-)、企业资源规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技术cad、cam等现代管理技术,使物流供应链与电子商务有机融合,使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全球化所给的开拓市场机遇,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资源,实现专业分工,发挥特定价值环节上的价值创造能力。
大气压强的教案篇九
2、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演示: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怎样测量大气压?
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学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
提问:(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
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
学生讨论可用哪些方法?(可以参考课本)。
4.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锅与宇航服。
(2)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再得出结论。
(3)实验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五)小结。
(2)你会估测大气压吗?有哪些方法?说一说。
(3)托里拆利实验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4)大气压有什么应用?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怎样测量大气压?
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学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演示: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怎样测量大气压?
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学生阅读:托里拆利实验。
提问:(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
学生阅读:气压计并了解其作用。
动手做实验,估测大气压。
学生讨论可用哪些方法?(可以参考课本)。
4.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锅与宇航服。
(2)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再得出结论。
(3)实验演示: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液面上方的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五)小结。
(2)你会估测大气压吗?有哪些方法?说一说。
(3)托里拆利实验中,应注意的哪些问题?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4)大气压有什么应用?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大气压强的教案篇十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
a.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
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进肌肉里
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下面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
a.向水银槽里加少量水银
b.将管倾斜
c.将玻璃管变粗
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3.做托里拆利实验中,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个小孔,那么管内水银将()
a.往上喷出
b.稍微下降
c.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d.降到与管外水平面相平
4.有关大气压的说法,哪句话是错误的()
a.大气压的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b.大气压的值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c.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d.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大气压的值不完全相同
5.水银气压计挂斜了,读起来就会()
a.比实际气压大b.比实际气压小
c.与实际气压一样大d.无法判定
6.在1标准大气压下,利用足够长的细管来吸水,最高能够把水吸到_____m高.
7.1标准大气压约等于质量______kg的物体放在10m2面积上时产生的压强.
8.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是利用_______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9.如图,甲管上方没有空气,乙管则混入少量空气,则______
管水银柱较小,若把甲管倾斜,则管内水银柱的长度______,高度
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两管长度约为1m)
10.某同学在当地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时做托里拆利实验,在
读数时,玻璃管没放竖直,那么他所读的`数值_____76cmhg柱.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大气压强的教案篇十一
1.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知道测大气压强的仪器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知道什么是标准大气压。
3.理解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并能用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教具。
演示用:本章后的“小实验”自制的水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挂图和模型、水银气压计挂图、温度计、烧瓶、两用打气筒(或大号注射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备有开水的保温瓶和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提问: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面附近的空气密度跟高空的空气密度有什么不同?
3.口答上节课布置的思考题。
以上问题,学生回答后由教师纠正补充。
二、新课引入。
2.讲述:根据同学们刚才回答的问题,大气压强是因为空气受重力作用,又有流动性对浸在大气里的物体有压强。但是,地面附近空气稠密、密度大,越到高空,空气越稀薄,密度减小,那么地面附近和高空的大气压强有什么变化呢?又是怎样变化的呢?本课将研究这些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大气压强的教案篇十二
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掌握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力的平衡等知识;在物理方法上需了解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生活经验方面需有拔火罐、钢笔吸墨水等常识。学生可能对大气压强存在表现漠然,应用也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能在受力分析和计算中存在困难,因此我在课前设计有热身训练,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
大气压强的教案篇十三
我的设计始终贯穿有趣、有效,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课至少要做到这两点。下面我点评本节课的三大特色:一是充分利用教学媒体,为学生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应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给学生视觉体验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愿望。二是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课前热身、课堂检测、探究实验、学生小组讨论、计算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三是大胆对教材进行调整和取舍,并有所测重,同时有的放矢,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目的性很强,确保教学有效、流畅。
而其亮点也有四:一是课题引入较新,二是拔河比赛将学生情绪推向高潮,三是探究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先由各小组形成方案,交流后针对实际问题予以解决,突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受力分析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有助于突破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