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鸟教案参考(精选19篇)
教案中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要素,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合理安排教学步骤。需要参考教案的老师们可以看看下面的范文,有助于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一
1、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二
一、导入。
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教学新课。
1.数松果(出示松鼠数松果图)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根据同学口述:每堆有5个松果,在表格中板书。
堆数1松果的个数5那么两堆松果呢?
你是怎么算的?
你们能继续将这个表格填完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汇报,填表。
从这张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你能把松果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来吗?
板书:1个5是5,1×5=5或5×1=5。
2个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写,你们会吗?请你们在本子上接着往下写,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齐读所写的算式。
有谁知道10×4的积是多少?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还能算哪些乘法题?
大家所说的这些算式都是根据黑板上这9个算式推算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应用,我们将这些算式改编成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
强调几个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齐读5的乘法口诀。
给3分钟记忆口诀。
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3.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很多,老师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
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
你还能编出其它的儿歌吗?
三、巩固练习。
请你用今天所学的口诀,解决问题。
1.5的乘法口诀口算题。
2.填一填:p11第3题。
3.p11第4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读、背有关5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数松果1×5=5,一五得五,2×5=10,二五一十3×5=15,三五十五,4×5=20,四五二十5×5=25,五五二十五,5×6=30,五六三十5×7=35,五七三十五,5×8=40,五八四十5×9=45,五九四十五教学反思: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三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
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分析: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纠正)。
1、翻译第一自然段:
2、翻译第二自然段:
3、翻译第三自然段:
重点字词:文——画着溯迎——逆流迎着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鲸波——巨浪。
4、翻译第四自然段:
重点字词:溢——满穹——高僦赁——租用容——许,使。
三、整体感知:
提示:(教师补充)。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1、小组讨论本文四段段意:
a)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b)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c)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d)写观潮人数之多。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海潮)。
四、研读赏析:
1、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讨论)。
a、作者对江潮从那几方面进行描写的?写出了它什么特点?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的写出了海潮的雄奇景象]。
b、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表现钱塘潮水的雄伟,形象生动,呼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
c、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夸张)。
2、齐读2、3、4段,回答:
本文题目是“观潮”,这些内容是不是离题?为什么?
总结: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十分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五、学生质疑,自由发问不懂得地方。
六、布置作业:
1、生字、解词各2遍。
2、翻译文章1遍。
3、课后1、2。
4、周记:课后三。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四
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1.__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教师谈话:我们学习的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由学生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启发性提问:
(1)要想求学校现在共有多少只兔,问题中的“现在”指的是什么时候?
(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能解答吗?缺少的条件往哪里去找?
(3)怎样列式解答?
相邻的两名同学互相讨论,全班交流,三个问题分三次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列式: 22+8=30(只)
口答:现在有30只.
指若干名学生把解答第二问怎样想的说一说.
2.出示例6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有几个问题?咱们先解答第一问.
指名学生解答第一问,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从30人中去掉 7人,就是车上还剩的人数)
30-7=23(人)
口答:车上还剩23人.
再解答第二问.
(用车上还剩的 23人,和上来的 9人合在一起,就是现在车上有的人数)
23+9=32(人)
口答:现在车上有32人.教师小结:
(三)巩固反馈
1.半独立性练习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1题:
商店有8辆自行车,又运来25辆,一共有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订正后,老师稍加提示,解答第二问.
已经求出一共有33辆,卖出10辆,还剩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2题:
小华有25张动物邮票,送给同学8张,小华还剩多少张邮票?
王叔叔送给他7张,小华现在有多少张邮票?
第一问由学生独立解答,第二问指名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
2.课堂独立练习
练习二第1题:
由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3.课后练习 练习二:第2,4题.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五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自渎课文,说说小英给了你什么印象?从哪看出来?能用书上的句子简单介绍一下吗?
生:我从“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看出小英很忧郁。
生:我从“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貌。”看出小英十分的自卑。
师:“自卑”一词用得太准确了。请你板书到黑板上。
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想试试,怎样样?(好)如果读得好,请大家鼓鼓掌,鼓励鼓励我,读得不好也请大家批评指正。(教师感情朗读,强调读好“总是”,学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谁来对老师的朗读评价评价?
生:老师强调了“总是”一词,我懂得了小英老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看得出小英很自卑。
生:比方说同学们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的时候、做游戏的时候。
师:看来你是真懂了!对啊,你们明白这些时候小英这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小英必须在想:“如果我能拥有健康的双腿,那该多好呀!”……。
生:我从“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能够看出小英过去以前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师:读了这些地方,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不爱说话,自卑、忧郁的小英,她是那么可怜,那么需要我们帮忙。你们再读读课文,看看除了这些,小英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相信你们必须会有更多的收获。
(学生自主阅读后交流。)。
生:我从“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最后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我读懂了小英还是个勇敢的孩子,她最后战胜了自己,下定决心走上讲台。尽管她十分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缺陷,但是她还是跨出了这一步。
师:(真诚的)你太了不起了,老师读了好多遍课文,就是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你却发现了,你已经会独立思考问题了。我要向你学习。
生:我从“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明白小英有自己的优点,其实她是个很好的同学(学生),她除了身体的残疾以外,没有其它的毛病。
师:我也发现你的一个优点:你能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做人就就应这样。
生:老师,我反对前一位同学的发言,我觉得小英除了身体上的毛病,他还有一个缺陷,就是自卑、忧郁。这一点比身体的残疾更加可怕。而不是说没有其它毛病。
师:你说的好!透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的收获很大啊。此刻我们明白小英的缺陷,也明白了小英的长处,能够说对她更熟悉了。此刻还有谁继续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小英很懂礼貌,她在得到同学们的掌声后鞠了一躬。
师:你读书很仔细。
生:我从文章的第五小节看出此刻的小英活泼、开朗。她愿意和别人交谈、游戏,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师:你说得太好了,你能透过你的朗读把小英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
师:读了这两段,我不由想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师:几次掌声?
生:2次。
师: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状况下响起的呢?(学生回答)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在这掌声中表达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鼓励)把我们想说的话化作鼓励的掌声鼓鼓吧!
如果你是英子,听到这掌声会想些什么呢?你是从哪感受到的?让我们再一次透过读把第一次掌声表现一下吧!
师: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状况下产生的?(生说)这次,大家想在掌声中表达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夸奖)快把这夸奖的掌声鼓起来吧!
师: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生:谢谢。……。
师:是啊,掌声使英子鼓起了勇气,掌声使英子和同学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齐,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残疾人的关爱,正是这充满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她由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让我们再次齐读2、3两段,把你的感受表此刻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
生齐读2、3两段。
师: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课件),快来读读吧!
(生读信)。
师:微笑着应对生活,多好啊!
2、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对掌声有没有新的认识呢?(生说)。
师:是啊,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是尊重,是关爱(板:……)(出示课件)你瞧,在学校里,在家里,在社会上,处处需要掌声,需要爱,你想把这掌声,这爱献给谁呢?说说吧!
生:我想把掌声送给小华,期望他一天天进步!
生:我想把掌声送给老师,因为老师为我们操了很多心!
生:我想把掌声送给父母,因为他们心里总是想着我们,很少想到自己。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为自己的精彩发言鼓鼓掌吧!
师:这堂课学完了,大家来交流交流这天学习的收获。
生:我懂得了我们就应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就应给别人鼓励和肯定。
生:我明白只要正确的认识自己,自强不息,像小英这样残疾的孩子也会取得成功。(掌声)。
师:你说得太好了,而且和别人不一样,老师就喜欢听不一样的。
生:其实人人都有缺陷,可怕的不是身体的缺陷,而是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掌声再次响起)。
3、布置作业,延伸情感。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呢?(生说:美美地读、抄感受深的句子、给英子写回信等)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去做吧!
案例分析:
“感人心者,莫乎无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能够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潜力发展。”
《掌声》一课,就是一堂情意浓浓的好课,现结合我的体会,与大家共赏。
一、激励、赏识,交融师生情。
孩子需要激励,激励性的语言犹如扬帆的狂风,给孩子以自信、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孩子需要赏识,赏识能使孩子愉悦,使孩子快活,能让孩子心智开启,灵感涌动。真心实意地激励和赞美是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充满浓浓的“爱意”,课堂上有了这“爱意”,师生间就会尊重与理解,课堂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二、对话、交流,感悟文本情。
目前,新课程的语文课堂有一点动辄讨论,把对话看作是“互相交流”,一味追求表面热闹的倾向,这会使阅读教学“跑了题”,要明白,读、写、积累、感悟才是阅读教学之“宗”。
阅读教学就要给学生潜心会文的时间,创设潜心会文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学生潜心会文后对文章自会有各自的感悟,给学生搭建一个生生、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大胆地交流。如“再来读读这些句子,跟小伙伴们交流交流,透过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班上的同学,你想对小英表达什么?”“如果你是小英,听到这掌声,你会想到什么?”“读了小英的信,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在交流感悟中彼此接纳,相互分享,在交流感悟中,学生也构成了自我的超越,构成了对“掌声”的独特理解。人人需要掌声,“掌声”永远地走进了孩子的心中。
有人说:“每篇课文,都是浩瀚语文海洋中的晶莹剔透的珍珠,一篇美文就是一个闪光的情感瓷片。”愿浓浓情感成为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绽放出珍珠般夺目光彩!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六
1、这首词是高中语文二年级《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中的一篇课文,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也是宋代婉约词中难得的佳作。
2、学习内容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词作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移情入景,借景抒情。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情感。
3、学习这首词需要一课时。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词的意境,初步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感受情境、学生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情感内容,进而形成鉴赏评价机制。
略
略
1.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
2)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总结出诗人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3)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并熟练背诵,准确无误地默写全词。
2)锤炼词语,品味“轻”、“独”“才”、“却”等字词。
3)深刻体味作者所表现的“闲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形成行为价值观。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感受甜蜜的相思之苦。
1、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李清照有所了解,学习过她的《如梦令》,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导课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既温故又知新。
2、学生对于诗歌仅仅是读一读,在独立鉴赏评价方面的能力不足,如何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才是诗歌教学的终极目标。
3、在“闲愁”和“相思之苦”这个情感的理解上,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可能有困难。
多媒体设备-----主要是情境导课时展示一组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的画面,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画面意境优美,音乐婉转动人,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很快进入情境,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学结束时,也可以师生同唱这首词,将课堂结束在师生情感共鸣的最高峰,余音绕梁,意味隽永。八、教学过程一、诗画导入:
※展示一组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显示课题)。
1、整体感知:概括词的上下两片所写的内容。
2、本词写的是哪一季节的景物,其中有没有明确点明时令的词句?
明确:秋,初秋的景物;“残”,可解为残留意;“秋”,非为秋天,而为凉意。“花自飘零”,为秋景;“轻解罗裳”,乃为着秋装。
注意:“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为秋景,但在本词中属虚写,乃是作者想象之景,故不为证据。
3、本词写了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在初秋的一个中午,“我”独自一人为排解忧愁而去泛舟,在这之中的所见所感,孤独、秋闷之情。
4、作者如何表现自己的这种感情?
明确:
(1)、间接抒情——借用景物营造气氛,烘托人物内心情感。
(2)、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相思、闲愁。
5、精彩词句赏析,品读意境美。
步骤:由学生自找自赏,教师补充。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
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
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兰舟”情结。(梁元帝《采莲赋》)。
(3)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
1、通过与《如梦令》和《声声慢》的对比,体会李清照在不同的创作时期作品中所抒发情感的变化。
2、在之前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3、播放歌曲《月满西楼》,在歌手深情演绎中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李清照词所创设的优美意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请大家搜集整理出李清照词中有“瘦”字的句子,并对这些“瘦”字在不同句子中的艺术效果作100字左右的简要赏析。
漠漠春阴酒半酣。
风透春衫,雨透春衫。
人家蚕事欲眠三。
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
樯燕呢喃,梁燕呢喃。
篝灯强把锦书看。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无限伤心夕照中。
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金沟御水自西东。
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
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长条短叶翠濛濛。
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七
教材148—15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实词。
2.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感悟;来调动学生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韵独到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古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难点_
学生对诗歌的多元认识。
教学突破
古诗文教学应抓住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文的感情,同时在读中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拔,让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磁带,幻灯片,多媒体教具,布置预习。
学生准备
预习诗文,搜集一些关于大自然的诗。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学习《饮酒》 1.自由发言
2.朗读指导 2.自由朗读
3.小结转引,导入学习《次北固山下》 3.听讲记录
4.点拔意境 4.感悟诗的意境
一、激情导入、自由发言(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村生活是怎样的。 自由谈论,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朗读指导、自由朗读(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放录音,提要求:注意断句及字的重音,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2.请大家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3.提示重点词句。
(1)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可从生活的环境,诗人的表现等方面说明)
(2)这一形象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
1.听录音,注意断句及重音。
2.自由朗读,感悟诗意,并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 3.结合提示感悟诗意。小组讨论,合 作。
(1)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位不慕名利,恬淡自然的人。
(2)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3.教师提供诗人的简介,诗的背景资料。
4.指导背诵。3.结合资料谈自己对诗的感悟,加强对
诗的理解,对诗人的'了解。
4.试背。
三、小结转引,学习《次北固山下》(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山下》,看他又描绘了一副什么图画。
2.介绍王湾的生平。补充介绍五言律
诗的基本知识。1.听教师讲述,进入下首诗的学习。
2.听讲,记录。
四、点拔意境(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
刻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可以看
出。
紧抓“残夜”、“旧年”、“乡书”、“归
雁”来体会。
4.展开你丰富的想像,假设你便是诗人,把你此时所见所闻所感,用你生
花的妙笔表达出来。1.听录音,正确把握诗的感情。
2.结合问题,自由读诗。
3.感悟诗意,通过合作、讨论、谈自己的理解。
4.放飞想像,动笔写作,读小作。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大自然的诗,由于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所抒发的感情也不同。但大自然却都让我们变得心胸开阔,恬适无欲。
五、板书设计参考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结合《爱莲说》一文,谈谈你心目中的陶渊明。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2.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个性练习设计
从课外搜集一此关于大自然的诗句。谈谈你对它的感悟。
教学探讨与反思
将诗人的其他作品联系起来学习,对学生理解文本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情境导入 1.激情入境
2.指导析读 2.赏析诗歌
3.指导自读 3.体味赏析’
一、情境导入、情入境(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语: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那么四季中的秋季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那么假如你正身处于异地,面对此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听音乐磁带,借题,
发挥。
3.即兴创作秋季小诗。1.学生概括:体现凄凉、萧条、冷落等词语即可。
2.闭上眼睛听节奏,想像创造秋
季的内容。
3.试创作小诗。
二、指导析读赏析诗歌(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与《天净沙》对比,学习其中的意境仓ij作。(引出板书)
2.介绍其背景情况,学生再读古诗;体会那种身在异地断肠人的心境,并试着背诵。
3.再引:其实在此情景中也发生了另一件惊天动地的事,_场激烈的战争打响了,将军壮士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宠,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现在我们学习一下。
(引出板书)
4.放录音,体会其中激烈紧张的气氛。
1.背诵《关净沙》感受意境。
2读诗歌,体会诗歌所描绘的
情景及抒发的情感。
3.学习诗歌《雁门太守行》。
4.听朗读录音,感受诗歌的
气势及所抒发的情感。
5.诗句导读。(师略加提示,生展开想像,自觉体会其中的意境)
6.结合分析,再读再感受文中的意境。
(师作个别辅导)
7.背诵《雁门太守行》和《天净沙》。 5.逐句理解字面意思。
6.大声朗读诗歌,再现意象
与雄浑的意境。
7.试背课文?
三、体味赏析自读体昧(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语:秋天里的诗感情委婉曲折,热烈奋进,但阳春三月,柔风吹拂的季节,感受又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出示问题:
(1)诗中写了什么景?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时。
2.赏析诗歌;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味诗境。
四、本课小结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雁门太守行》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五、板书设计参考(略)
本课总结
《饮酒》是陶渊明归田后所作,是诗人酒后偶然的提咏,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次北固山下》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诗人的乡愁乡思,即景生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雁门太守行》作者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通过其中一首诗来看作者,以“我读懂了 ”为题作文。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背诵全诗。
个性练习设计
将其中一首诗改写成一个历史故事。
教学探讨与反思
加强诵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补充一些作家作品
的相关资料,对学生的学习会更有益。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八
1、通过“立定跳远”的学习,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构成正确的概念。
2、增强学生的弹跳力以及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的发展。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发展奔跑潜力。
1、跳远:(立定跳远)。
2、游戏《换物接力》。
(1)准备部分:
1、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要求:集队要做到:快、静、齐,精神饱满,动作正确、整齐。
2、宣布课的'资料和要求,安排见习生。
3、准备运动。
(2)基本部份。
动作要领:两脚自然左右开立,上体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各一次,两腿配合作自然弹性屈伸,然后两臂用力向前上方摆,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方跳出,落地时以脚跟先着地。
重点:向前上方摆臂迅速有力,蹬地收腿。
难点:动作连贯,蹬摆配合。
1、教师讲解示范,提出重难点。
2、学生做一、二、三“三拍法”的摆臂练习。
3、学生做摆臂向上跳起的练习。
4、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摆臂向前上方跳跃的练习。
5、教师指出易犯错误,并进行纠正。
6、学生进行比较练习,分组练习。
游戏方法:在场上画一条起跑线,线前10米处并排画四个圆圈,间隔3米,圈内一个实心球。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路纵队,正对圆圈站在起跑线后,各队排头手持一个小皮球。发令后,各队排头迅速跑向本队前面的小圆圈,将皮球放在圈内,拿起实心球往回跑交第二人,第二人按上述方法进行,用实心球换回小皮球。如此依次进行,以先跑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交换物务必放在圈内,如滚出圈外,要拾回放好再跑。
要求:认真游戏,听从指挥,注意安全。
(3)结束部分。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九
在暖身部分的泡泡造型环节中,我利用故事引导来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故事情节设计故事引导:出示挂图p1、p2,引导孩子们讲述—:“宝宝吹了泡泡耳环、泡泡水晶床送给了蝴蝶小姐,蝴蝶小姐很开心。小蜜蜂滋滋听说了这事儿,让也想拥有一件泡泡礼物。你们猜,小蜜蜂滋滋喜欢怎样的泡泡礼物呢?”
本次活动,我设置了悬念,引导孩子们由猜测过度到表演,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琴声做各种泡泡造型的律动。这样一来,活动气氛热烈了,孩子们进入了玩音乐的状态。(引导语:宝宝吹了许多会变魔术的泡泡,有的变成泡泡房子、泡泡蝴蝶……)在听鼓声和吊镲声玩泡泡造型时,孩子的经验就第一个环节来说,有所提升。孩子的造型变换无穷,创造欲望被充分激发。
暖身活动的泡泡造型让孩子们在热身的同时,也为“水底生物律动模仿”环节做铺垫。律动模仿让孩子们又掀起一个创造的小高潮,(第一遍音乐)海星、海马、鲨鱼、螃蟹、金鱼、海蛇、水母等海洋生物在海底开舞会,孩子们都用肢体动作表演自己喜欢的海底生物。
配词律动环节(幼儿围圈坐)。
第一小组按备课环节进行:三遍音乐完成。第一遍音乐,老师边做律动边默唱;第二遍音乐,幼儿起立随音乐边唱语词边做律动;第三遍音乐,是加强第二遍音乐的内容。出现情况:默唱时,老师夸张的表情和嘴型十分吸引幼儿,可是第二遍音乐就让孩子们边唱边玩有点牵强,因为孩子们还没有掌握语词,使得孩子们只顾做律动而不注意语词了。与我设想的效果有所出入。第二小组活动时,我在第二遍音乐的形式上做了调整:幼儿坐着,随音乐跟着老师边唱语词边做律动。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第一遍音乐的仔细倾听、观察和第二遍音乐的配词、律动,幼儿对整首乐曲的曲式有了大概的了解。第三遍音乐的律动表演就顺手多了。
由于配词律动环节孩子已经初步熟悉语词,所以在图形感应曲式环节,孩子们边跟老师唱边看老师画图谱,对曲式的掌握上就事半功倍了。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十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
1、了解李清照及其创作风格;
2、熟读并背诵全词;
3、学会赏析诗句、并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
4、体会作者表现的“愁”,学习对比赏析;
5、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过多地讲解说明,而是要让让学生讨论发言以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朗诵法、小组讨论、学生积极展示。
1、学习对比赏析;
2、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给环节要注明预设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观看视频《中华勤学故事之李清照》引入作者李清照。
播放ppt观看ppt了解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幸福生活,为理解诗歌做准备。
二、作者作品。
(让学生回忆接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教师小结(见幻灯片),引出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明确李清照的诗词内容。)。
李清照(1083-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济南人。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赵明诚经常外出为学为官,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赵明诚病死后,目睹国破家亡夫死,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热爱自然、伤春愁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词风活泼秀丽,语新意隽,清丽、明快。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感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字字血泪,声声呜咽,凄凉、低沉。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后人称为“易安体”。著有《漱玉集》。
易安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引自元人伊世珍《嫏环记》)。
播放ppt。
学生回忆接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
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
对作者有个全面了解。
三、解题--关于“一剪梅”
四、诗词朗读。
1、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自由朗读;
2、结合教师所给节奏与提示,有感情的朗读;
3、听名家朗诵。
4、全班齐读。
教师纠正读音。
播放音频。
学生诵读听读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
五、作品鉴赏。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1):“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呢?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提问:这个句子按照逻辑顺序应怎样排列?其意味是什么?
【补充:】云中: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鸿雁从空中飞来,故称“云中”。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4)“花自飘零水自流”蕴含怎样的意蕴?
(5)品味“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
(6)请鉴赏“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
2、小结。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六、对比鉴赏。
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乌夜啼》李煜)。
4、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7、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8、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人长。(李白《秋浦歌》)。
七、欣赏歌曲《月满西楼》的flash,加强审美印象。
(1)明确:
作者从视觉、嗅觉、触觉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作品首句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感情色彩。
(2)明确: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的寂寞没有排遣掉。她借泛舟来消愁,而过去有夫君相伴,现在却是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回忆以前的种种快乐,怎能不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呢?愁思非但没有派遣,反而更重了。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3)明确: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谁寄锦书来”。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这句词的优美意境。
词句中的“谁”显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所以遥望云空,产生鸿雁传书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子空回,锦书全无,所以有“谁寄”之叹,实际是无人寄书,心中愁绪平添一层。
(4)明确: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5)明确:推己及人说身在异地的丈夫和自己怀有一样的相思之情,直接点明了夫妻二人的两相恩爱,足见双方情爱之笃以及彼此信任之深。
(6)明确:此句是词的主旨句,“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这句词赋予愁绪以运动之感,使人仿佛看见词人眉头的若舒若蹙,而愁从眉间藏到心间,更使人领略到词人的万千愁绪,引发无限的遐想。“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刚下了眉头立即又来到了心头,这真是挥之不去拂还来!
归纳明确:
李煜把愁比作一江春水,比作一团乱麻;贺铸把愁比作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白把愁比作斩不断的水流;比作又长又密的白发;李清照把愁比作船都载不动的沉重的物体。他们都用了化抽象为形象的手法,把摸不着看不见的意识形象化具体化,变得真切可感。让读者联想到愁思的深广绵密无边无际。
播放音频。
学生交流讨论并展示。
学生交流展示。
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歌曲的旋律,感受词作的愁情。
培养诗歌鉴赏的能力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比较鉴赏。
八、布置作业:
搜集李清照的有关作品,进一步体会“易安体”的艺术风格。
让学生进一步的更加全面的了解李清照。
七、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作者心情:闲愁。
主旨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艺术技巧:
比喻。作用:化抽象为形象(具体),突出愁思的深广无边,杂乱无章,绵长繁密。
烘托,以景衬情,想象。
八.教学反思。
1、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1).了解李清照及其创作风格;
(2)熟读并背诵全词;
(3)、学会赏析诗句、并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
(4)、体会作者表现的“愁”,学习对比赏析;
(5)、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本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3、本堂课的优点:
因为学生熟悉李清照,这首词很容易唤起学生的亲切感,再加上有视频播放,增强了画面感,学生学习的兴致更高了。对比赏析的设计,拓展了学生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
4、本堂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各个环节进行反思):
欣赏歌曲《月满西楼》的flash,应该放在鉴赏诗歌之前,更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本堂课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及评价:
自主活动的效果还不是很好,赏析不是很到位,还需要老师继续指导。
6、改进措施:
注意教师的引导语言,引导的方式方法,要准确到位得体恰当,尽量能唤起学生的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要自信,大胆发言。善于总结鉴赏经验,积累知识点。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十一
质点系就是指由质点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质点都是没有大小的几何点,具有一定的质量。
这是一种物理的抽象。当物体的尺寸(严格的说是相互作用的特征长度)远小于他们之间的距离时,物体的尺寸可以忽略。例如,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很大,地球和太阳的具体形状就可以忽略。可以用质点表示。当然在特殊条件下(比如严格的球体)数学上可以证明质点是一种准确的描述方式。这种物理的近似在两者距离很小时就不适合了,比如水星和太阳很近,计算水星轨道,太阳的椭球形就有影响,不能忽略,这时质点就不是适当的物理模型了。具体是否选择要根据体系的具体特点来确定。
质点系动量守恒的条件。
质点系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为零;系统所受的内力远远地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碰撞、爆炸问题);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此时分动量守恒。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十二
1.师:滴滴滴,我们开着汽车出去旅游吧,瞧,这是哪?公园我们可以摆些什么样的造型呢?引导幼儿听《可爱颂》摆活泼可爱的造型。
2.出示动物园的图片,引导幼儿听音乐摆各种动物的造型。
3.播放音乐,幼儿根据不同的背景摆相应的造型。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十三
《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中明确指出大班下学期的幼儿,不管生理还是心理都已经发展得更加成熟。这个时期,我们必须着重引导幼儿教育的情感意识。因此,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刚学习了课程主题“春天的故事”的基础上,结合课程主题――“感恩的心”来设计的。内容的选择,来自于应彩云老师的绘本教学《花婆婆》,根据班级孩子的自身状况,结合孩子的认知水平进行了修改。《花婆婆》是一本非常流行和著名的国际童书绘本。作者以一颗阳光的心灵,用图画和简单的文字描绘并传递了对于“美好”、“美丽”的热爱和追寻。故事从主人公还是一个小女孩开始,讲述了其一生追寻和传播美丽的爱的故事。
《花婆婆》的故事,主要让听故事的人能脚踏实地的履行自己的承诺,能努力将世界变得更美丽,能热情关爱我们的地球村的生存环境。本次教学活动《花婆婆》也是通过介绍“花婆婆”为人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展开讨论。让孩子们认识了很多的花,并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进行分类最后让幼儿有节奏的念白,让孩子在玩中学,实践中反思。故事以小姑娘为实现三个愿望为引线,从而激发幼儿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奋斗的情感,这是我本次教学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也是设计本次教学活动的意图所在。
二、活动目标。
1、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得事情”的美好。
2、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三、活动准备。
1、四季特征明显的花桃花、油菜花、杜鹃花、荷花、玫瑰、向日葵、菊花、桂花、腊梅、茶花等花的照片。
2、《花婆婆》ppt,背景音乐。
3、儿歌“四季花开”图谱。
暖和的春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凉爽的秋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4、爱心卡幼儿人手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引出活动。
(活动的引入,调动了幼儿的学习情趣,激发了幼儿对故事的期待。)。
2.讲述故事。
(1)师花婆婆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音乐声中,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讲完第三件事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
幼1到世界去逛逛。
师就是去旅行。
幼2在海边住下来。
幼3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花婆婆有没有去完成这三件事呢?我们一起听听故事吧。
二.丰富幼儿四季花卉的经验。
(1)说说四季开的花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引发交流四季开的花。
老师花婆婆想,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
老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花儿在什么季节开放吗?
(由故事延伸出关于花卉的学习活动,十分自然。教师的提问没有直接指出答案,而是来自于幼儿对生活的观察。)。
幼1桃花是在春天开的,荷花是在夏天开的。
幼2油菜花是在春天开的,玫瑰是在夏天开的。
幼3菊花是在秋天开的,腊梅花是在冬天开的。
师除了这些花,你还能说出其他花的名字吗?
(2)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师其实,我们现在知道的花的名字有7000多种。徐老师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你和好朋友去认一认这些是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放?再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字卡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孩子(操作)。――这时应该关注不认识字的孩子。老师出示字卡时,孩子跟读一边幼儿操作,教师再和幼儿共同检查。对错误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唱一唱《四季花儿开》。
师这些美丽的花会在不同的季节里开放。如果把花儿在四季开放唱出来,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唱唱看。
师暖和的春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暖和的春天来到了,桃花桃花朵朵开。
师炎热的夏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炎热的夏天来到了,荷花荷花朵朵开。
师我们还可以用边唱边打节奏的方法来试着唱一唱。
师(拍手)凉爽的秋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拍手)凉爽的秋天来到了,菊花菊花朵朵开。
师(跺脚)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跺脚)寒冷的冬天来到了,梅花梅花朵朵开。
(这里既帮助孩子认字,又有了节奏的范式。在春、夏唱完后,用拍手、跺脚、表示节奏,边唱边打节奏,幼儿学得很开心,非常投入。)。
男生女生一问一答,打着节奏把四季花开的事儿唱出来。
教师你们唱的太好了,老师把掌声送给你们,你们都是最棒的孩子,被别人夸奖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儿!
(这里的生成性教学,既帮助幼儿巩固了前面的唱法和节奏,又是对幼儿新的挑战。教师对幼儿的赞扬,既让幼儿感受了现实生活中的“做一件美好的事情”,又为情感的升华作了铺垫。)。
三、一件美好的事、制作心愿卡。
幼1我用好听的声音念儿歌,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幼2我用彩色的纸做出各种美丽的花,送给每个来抚州的游客,让世界更美好!
师那些花可美丽了!谢谢你,我们是抚州的小主人!
幼3我弹的钢琴声传到许多人家里,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师啊!真的美好!你一定会成为钢琴王子的。
幼4不要在水里扔垃圾,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师对!小河干净,世界也就更美好!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知道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请你们记住这件事情,努力去做这件事情。世界因为有你们,会变得更美好!
(2)教师出示自己的心愿卡,说出自己想做一件什么事儿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心愿用绘画、或者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十四
这首乐曲选自《动物狂欢节》中的水族馆。整首乐曲优美惬意,曲式为a间a间b尾。在主奏乐器——钢片琴晶莹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犹如许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戏。间奏是一组渐渐下行的音阶,犹如鱼儿在吐着泡泡玩耍。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从中受到启发,要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思维。知道遇事一定要开动脑筋。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动脑想象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勇于求知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引读一至三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画风》,知道小艺、丹丹和李卫在洁白的纸上画了……(结合课件中的图片)。
二、读懂课文,指导朗读。
1、小艺、丹丹和李卫是怎样画风的?请你找出描写他们怎样画风的句子读一读。
2、谁来把你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课件演示。
相机指导读。
3、小艺、丹丹和李卫为什么能把看不见、摸不到的“风”画出来?
4、多有趣的画呀!多聪明的孩子呀!谁愿意和你的好朋友把他们的对话读一读?
5、你会画风吗?我们来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得有新意。
谁来说说你画的风?(让多个学生说,可以按老师给的句式说,也可以自己说。)。
我画了(),风把()吹()了。
三、拓展。
1、用五彩的画笔能把风画出来,你能用其他形式把风带到教室里来吗?
2、我们还能说风,谁能说说带“风”的词语?比一比,谁说得多。
四、小结。
五、作业。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爱表演的你: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喜爱阅读的你:找一些写风的文章,读一读。
喜爱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爱散步的你:到操场上、山上,沐浴在春风里,感受大自然的抚爱。
喜爱观察的你: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春风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十六
1.能说出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分布及印度主要工业区与工业部门;能根据分布图分析农业分布与降水量的关系及工业区与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分布图,掌握提取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农业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初步认识人地关系。
【重点】。
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部门。
【难点】。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环节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播放视频《摔跤吧,爸爸!》田地里练习摔跤片段,提出问题:印度属于南亚,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分别是什么?引导全班共同知识点,教师展示南亚地区空白挂图,指名不同学生上台作图,用不同彩色笔描出三大地形区域两大河流,全班共同指正。教师提问: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有哪些工业部门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工业。
教师展示图7.35工业及矿产分布图与图7.36农产品与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印度有哪些矿产资源?有哪些工业区?工业区的位置以及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桌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多媒体展示展示印度工业视频资料,并出示表格,师生共同填写:
【提问】工业区与矿产资源的分布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2.农业。
教师展示教材图7.33南亚地形图。
【提问】三大地形区依次对应种植林业、棉花、粮食作物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并谈谈地形与河流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教师展示图7.36农产品与降水量分布图并介绍南亚的气候特点。
【提问】南亚主要农作物类型有哪些?
学生通过读图得出黄麻、棉花、茶叶、小麦。
【问题】。
(1)完成表格:农作物种类以及分布区的年降雨量表格。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是什么?你有哪些启示?
【学生活动】四人为一小组,思考并讨论完成表格。学生得出;。
(2)农作物分布受到地形、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教师总结】南亚七国都是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黄麻、茶叶、棉花等农产品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这都取决于南亚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炎热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举办活动:南亚的工农业讲解员,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向全班介绍对南亚农业和工业的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作业:预习南亚的民族、宗教与习俗,查找相关资料。
略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十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要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3、在感受作者语言通俗、生动和准确的同时学习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4、尝试着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一事物。。
教学重点:
1、抓住要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2、学习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使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交流动物常识。
1、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引导。
我说一句“哈罗”,你说一句“哈罗”,只会模仿别人讲话,这是什么动物?
有一身奇妙的轻功,能攀岩走壁,会断尾逃生,它是谁?
2、再启发学生说一说,答一答。
3、教师出个谜语让大家猜。
一条大船海上飘,什么燃料都不烧,白色浪花海上冒,货不载来客不捎。(打一水种生物)。
二、揭示课题,介绍鲸鱼。
1、根据学生猜出的答案,随机板书课题“鲸”
2、朗读课文,抓住要点了解鲸。
提示:反复朗读课文,看看从作者的介绍中你对鲸有哪些了解?
3、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抓住两点进行引导。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进行概括,如。
(1)鲸特别大。
(2)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3)鲸的种类。
(4)鲸的生活习性。
另一方面在归纳要点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生字,如:哺、肺、胎等。
三、细读要点,学习说明方法。
1、分段朗读。读出鲸的特点。
2、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点拨说明方法。
如:作比较,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比列数字,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列举具体数字打比方,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
四、说话指导,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用你学到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说明一下。
关注动物,交流一些动物常识,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亲近动物。
互动起来,活跃气氛,互相学习。
为顺利过渡到本节课作准备。
这里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说到要点的时候,教师适时点拨,有预设但要因学生的生成而定。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先把作者的描写的准确、生动读出来,然后在点拨方法。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十八
1、结合美术活动进行教育。
2、为每位幼儿准备白色正方形餐巾纸一张,彩色墨水及棉签若干。先请幼儿将餐巾纸叠成小正方形或三角形,然后用棉签蘸彩色墨水随意点,注意颜色的搭配,各种颜色交替使用。最后,将餐巾纸小心地打开,一块"印染"小手帕就设计成功了。
八上鸟教案参考篇十九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桌面上的图标代表什么,有什么作用,并能够熟练的打开桌面上的图标。
2、在熟悉操作窗口的同时,认识窗口的组成部分。
过程方法。
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操作实践。
情感态度。
通过对程序窗口的认识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