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实用14篇)
每一次总结都是我们进步的机会,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怎样写一份完美的总结,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创新总结,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篇一
亚洲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更孕育了灿烂的音乐文化,它对生活在亚洲地区的各个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旨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学、问、赏、析、论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下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让学生获得审美经验的积累,形成和逐步完善正确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和尊重各国不同的音乐文化,以求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双赢。本课以《亚洲音韵》的音乐导入,课一开始就创设了浓郁的异域音乐氛围,同时在这样的氛围中,设计了让学生随机抽取本课学习课题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这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预设中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关注教学结果的生成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经验积累、知识积淀,以及寻求知识后的快乐,逐步树立学习的自信。但是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获得知识的结果上还存在着差异,这虽然是学生个性、能力不同所致,但也将促使我更好地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和积极因素,唤起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更丰盛的学习成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篇二
广告词是一则广告的灵魂,是诱惑读者的主要工具,经过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看标题的人平均是看广告全文的人的5倍,可见广告词的重要。下面是我们大学网为您提供的广告词供您参考:
2.人生是一本书,“七不”是第一页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3.人生追求完美,请从“七不”开始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4.偶尔助人,别人会记住他;永远助人,历史将记住他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5.不断助人,人生才能灿烂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6.有事大家牵牵手,有难大家伸伸手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7.有了道德的阳光,生命之树才会常青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8.今天无道德,明天无职业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9.心中有德,言行文明;胸中有法,幸福安宁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0.奉献从小事开始,好事从点滴做起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1.奉献不分大小,文明不分你我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2.热心公益,大家受益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3.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4.诚信是世界的'通行证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5.诚信凝聚力量,文明诞生希望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6.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7.城市文明,离不开您的努力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8.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9.文明展现美好形象,爱心展现人格魅力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20.方寸绿地,滋润人心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21.仪容修美*自饰,市容亮丽*群治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22.把微笑送给他人,你就成为都市里的一道风景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23.谦让、宽容,是和谐社会的音符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浏览更多。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篇三
第五章认识大洲。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区域的方式。
2、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运用地形图和相关数据,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
4、运用地形图,归纳亚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5、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归纳亚洲气候的特征。
6、初步综合分析亚洲气候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本节课“引导法”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同时,增加课堂趣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适当的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
[新课导入]。
学生看图回答。
叙述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有世界气温最低的`,有世界降水最多,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
提问知道亚洲还有哪些世界第一?
学生回答。
叙述洲有很多的世界之最,是一个复杂的大洲。
板书第5章认识大洲。
[新课教学]。
提问样开始认识一个大洲?
情景提示如,你第一次要去某个同学家,你要先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
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请同学们参照教材5页活动(1)-(4),归纳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小结亚洲位置可以有两种方法确定,第一种是经纬度位置,也称为绝对位置,通过亚洲的跨过的纬度、经度来确定亚洲的位置。第二种是相邻位置,也就是找出亚洲的“左邻右舍”。这两种方法也可用来描述其他的地区!
拓展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5页,请你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转承同学们的迁移能力很强!同学们也注意到,大洲的范围很大,又包括很多国家,大洲内的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通常把大洲分几个较小的区。比如亚洲,通常分为六个区,教材6页。
【活动】。
“眼明手快”:读图p6亚洲地理分区,举手抢答。
1、这个国家属于亚洲的哪一个区?
2、这个国家与中国接壤吗?
学生回答。
讲述歌声中歌颂了亚洲的山峰,亚洲的河流,亚洲的人等等。
板书二、地形与河流。
提问能看着《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山脉和河流吗?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注意观察一下,河流的源头一般在哪里?
学生读图回答。
提问往低处流,河流流过的地形都有什么?比如中国的黄河、长江,其他的河流呢?
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亚洲中南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是亚洲的“屋脊”,四周是比较低矮的高原和低平的平原,整体上是“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四周的平原,呈“放射状”。
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大。请同学们阅读7页图d六大洲海拔比较。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亚洲(中国测量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世界最低的死海也在亚洲。请同学们阅读8页,看看死海有什么特色!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读图回答。
为什么亚洲的气候类型如此复杂多样?
学生讨论回答。
亚洲大陆的东部、东南部、南部,又哪些气候类型?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读图回答。
为什么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季风显著?主要成因是什么?
【展示】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亚洲东部是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雨;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比较干燥,降水较少。比如,热带季风的印度孟买的降水季节变化。
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
学生讨论回答。
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
亚洲沿海以季风气候为主,那亚洲的内陆呢?
学生读图回答。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分析非洲气候的特点。地图册12页。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一个学生代表一种气候,提问最喜欢哪一种气候?为什么?
提示: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等。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篇四
本节主要分析了亚洲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其经验教训对今天改革开放的中国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分析、掌握新加坡、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预习、按小组收集、整理相关历史材料;
分析、讨论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评选本课最佳小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亚洲经济发展,使学生认识: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培养其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反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斗争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
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难点: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依据: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地域广阔,亚洲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都有可能在中国出现,故学习他们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故定为重难点。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本校是三级达标的农村完中,学生基础较差,但是经过一年半的高中学习,已初步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分析、归纳能力有所提高,自学能力增强。
2、教法学法:
充当主持人,学生采用“角色扮演”法分小组扮演亚洲各地区代表,讨论、总结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概况、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集体讨论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自由发言,就“亚洲经济的发展战略”提出设想。全班学生按个人特长,自愿优化组合,分成四小组,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各具特长,资源配合均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三、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理念、设计意图。
作简短的“研讨会”开幕式发言。四小组分别按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行政区域位置呈半圆型就座。
感受“研讨会”氛围。通过播放音乐和图片,创设课堂学习气氛。
教育实验表明,采用“非正式座位模式”,能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是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最好的环境。本课把学生分成四组按亚洲行政区域呈半圆形就座,营造“研讨会”气氛,利于学生合作、交流。
学习新课展示亚洲经济发展情况(主要有新加坡、韩国、印度、西亚等)。
主持并作简明的鼓励性点评。
四小组各派一代表按亚洲经济发展顺序依次上台发言,总结该地区经济发展概况、原因、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心理实验表明,良好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成果和感情。本课采用“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限时三分钟,展示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欲、表现欲,发挥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体现自主学习。
通过课前预习、收集材料,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归纳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新课小结讨论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结合日、中两国经济讨论并评议解决的方案。
研讨“当今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亚洲经济的发展战略”
组织指导。
各组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提出存在的问题;
大会综合各组提出的问题列出带普遍性的重要问题供大会集体讨论、自由发言解决方案。
就“当今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亚洲经济的发展战略”自由发言,提出设想。教育实验表明,“讨论学习法”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拓思路、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加深印象,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并有利于增强口头表达能力,是一种带有启发性、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本课通过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由发言,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展示个性,培养其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使其关心时势,明确自己所担负的时代责任感,培养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高瞻远瞩的预见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实现历史的最大功能——“以史为鉴”、经学致用的目的。
学习评价评选最佳小组公布评选结果;作鼓励性的简明、个性点评。各组上交平分表;
统计各组得分情况。采用过程性的学习评价制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课改的一个要求。
四、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有如下特色:
1、以学生为根本,贯彻“生本教育”:采用“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体现教学创新,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
3、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亚洲经济发展,使学生认识: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培养其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民族责任感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反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斗争的精神。
4、把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带入课堂:本课研究性学习体现在预习中的收集整理材料、学习中的发现问题、讨论中的解决问题等,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
5、针对“小组讨论式”学习中容易存在的几个瓶颈问题如:材料的收集整理、语言表述中的照本宣科、口语化,以及讨论不充分、个别学生作“壁上观”等现象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尝试性突破:首先,各小组优化组合,尽量使小组各成员呈优势互补组合;其次,学习过程中采用小组互评方式,制定面向全体学生的平分表(见下表),对学生每一个活动环节进行量分,通过这种竞争性的评分机制,促使全班每一位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
综上所述,本课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自由讨论、发言等,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课程目标得到了较好体现。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篇五
重点: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
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地图、历史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形势图”。提问: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时,亚洲哪些国家的领土已不再完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引入新课。
二、起因。
1、提问:欧洲列强何时踏上殖民亚洲之路的?
回忆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殖民历史,结合地图,简介19世纪上半期亚洲一些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提问: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方式、特点有哪些不同?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点。
通过比较商业利益和工业利益的结果不同,引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危害。可结合教材中资料部分所引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的一段话进行分析。
2.的性质。
依据教材,重点分析其双重性。
3.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结合地图由学生概括起义名称,分析起义的意义。教师简介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
本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如下:
首先,由学生阅读教材中本目内容,归纳起义的原因、概况和意义。
其次,教师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起义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例如:
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人参加?起义的主力是谁?领导者是谁?
印度的封建王公为什么要参加起义?发挥了什么作用?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并可扩展、引申:
探讨印度人民怎样才能取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胜利?印度的独立最终采取了什么方式?
四、小结。
之所以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结果。它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改变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这节课《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亚洲的音乐文化。亚洲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年轻人应该学习一切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欢迎》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具有鲜明的印度音乐特色;《四岁红鬃马》运用了蒙古独特的“呼麦”演唱形式;《星星索》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情歌,表达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说学情。
其次,我对学情做一简要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通过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音乐的美,有了一定欣赏音乐的能力。但是,对其他国家音乐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因此,这节课,在结合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亚洲其他国家的音乐。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设定了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感受、体验亚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初步知道亚洲音乐的概况,知道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3.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四、说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能够跟着录音,演唱《星星索》片段。难点为掌握亚洲音乐特点,特别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主要欣赏《星星索》和《欢迎》。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讲授法、谈话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的导入设计为:首先,我会提问学生,亚洲不仅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洲,而且人口也是最多的。几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产生了灿烂的音乐文化,除我们熟知的中国音乐外,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呢?(学生根据他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平时的了解作出回答五个音乐文化区)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肯定性的评价并进行总结,印度音乐在南亚次大陆欣欣向荣,还有西亚的阿拉伯古典音乐、日本的雅乐、朝鲜的唐乐……亚洲音乐呈现出一幅幅千姿百态、独具东方神韵的图象。顺势引入今天的新课《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二)新课教授。
接下来是新课教授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置了以下四个活动。活动一了解印度文化、活动二欣赏作品《欢迎》、活动三欣赏《星星索》、活动四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新课标理念指出,在音乐教学中,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活动一:了解印度文化。
在这一环节我会播放印度电影《阿育王》中的歌舞片段,让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学生回答:这是印度题材的电影)。接下来我继续让学生说出他们对印度了解的相关知识。学生从服装,舞蹈,歌声等探讨了印度文化的特色。
活动二:欣赏作品《欢迎》。
在这一环节我会用课件出示《欢迎》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演奏乐器个音乐情绪。首先对整首乐曲的轮廓做介绍,以便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根据图示先上作品并鼓励学生随着音乐用手臂和手指划出旋律音乐进行,比如曲线、波浪线等,这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印度音乐的风格特点,完成教学难点。最后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拓展与探究”第三题来总结出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让学生再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活动三:欣赏《星星索》。
1.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根据所给条件和图片上的人物服饰,判断出是哪个国家。
(1)亚洲有一个国家的民族比我国还要多,由一百多个民族组成。
(2)它由137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很多的学生根据这问题都能说出是印度尼西亚)。
2.结合风景图介绍印度尼西亚及克隆宗音乐特点。
3.欣赏作品《星星索》并用课件出示几个问题:
(1)全曲的结构有何特点?(老师提示:可根据不同的伴奏音型)。
(2)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
(3)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这部分主要是情感体验和乐曲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用选择题的方式,由老师给出几个答案,听赏完后让学生回答。
4.实践活动:首先请学生学唱固定伴奏音型“啊,星星索”然后提示学生一边用手臂模仿划船时船浆起落,一边跟随音乐用“星星索”伴唱,老师唱主旋律,一起完成作品。通过这样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特点的认识。完成教学重难点。
活动四:欣赏《四岁的红鬃马》。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根据以前听过的蒙古歌曲谈谈蒙古音乐长短调的风格特点(因为之前已经有介绍过蒙古民歌,所以学生在这时候都能准确的说出)然后在向学生简单介绍“呼麦”的演唱特点。再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有所了解。
(三)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会请学生听三段音乐,辨别图片当中分别是用什么乐器演奏?采用什么样的演奏方式?属于哪个国家的代表乐器?(这三种乐器分别是朝鲜的伽耶琴、印度的西塔尔、日本的尺八)。这个环节既让学生认识了不同国家的代表乐器,又可以培养他们听赏音色的能力,同时也了解乐器的分类,这些内容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到的音乐要素的渗透。
(四)小结作业。
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小结,在师生讨论中共同梳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作业的设置上,我将采用开放式作业,请学生回家后,了解一下非洲歌舞音乐。
七、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直观简洁,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结构清晰。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印度:萨朗吉。
蒙古族:呼麦。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我的说课分五个环节: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地理定位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照“世界地形图”,以“非洲”为例探讨确定大洲位置的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非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来确定其它大洲的位置。小组合作,教师点评,探究各大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竞赛活动,巩固练习。
参照各小组共同完成的七大洲剪图,进行小组竞赛。分必答、抢答、男女对抗、小组长抢答等形式。本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以图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定时拼图:要求学生在经纬网底图上,准确粘贴各大洲位置并填出四大洋的名称及各大洲之间的界限.评出优胜小组并展出。
教师明确拼图规则,使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首先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是以活动带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这节课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宽松,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
板书设计如下:
谢谢大家!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篇八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亚洲大部分在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白令海峡。
3、亚洲分为六个地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
4、亚洲最大的平原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最大的湖泊,且为咸水湖的为里海;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为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为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为马来群岛;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为喜玛拉雅山;世界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高的高原为青藏高原;世界陆地最低点为死海
5、亚洲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6、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广布的特点。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篇九
七年级地理下册整本书是进行区域地理学习,以区域为主线进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相关的教学资源,设置恰当的活动,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反思整节课,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
本节课重视学生读图记图能力的培养,从图中得到有关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而且能够从地形图上掌握亚洲的重要地形区,由教师引导、分析出亚洲的地势特点以及对河流分布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尊重学生。
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如有关亚洲的世界之最,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材料和自己掌握的知识说出来.采用竞赛方式,看谁知道的多,说的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
三、创造和谐氛围,适当运用鼓励性评价。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表现机会并给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
不足之处:
一、在分组引入竞赛机制操作中,应引导本组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而不能只顾本组一两名主动性强的同学参加,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
二、在组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时,感觉到有点易放难收。给了学生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学生的发散思维极强,气氛也很热烈,不能很适时地做出总结、点拨。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篇十
地理七年级下册都是进行区域地理学习,以区域为主线进行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相关的教学资源,设置恰当的活动,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
反思整节课,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
课前导入:播放《亚洲雄风》,其中“山是高昂的头,河象热血流”这首歌满怀豪情的唱出了亚洲山河壮丽的美丽画卷,形象的概况了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吸引到即将学习的自然环境内容上来,加深了学生对亚洲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本节课重视学生读图记图能力的培养,从图中得到有关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而且能够从地形图上掌握亚洲的重要地形区的分布,由教师引导、分析出亚洲的地势特点以及对河流分布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尊重学生。
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如有关亚洲的世界之最,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材料和自己掌握的知识说出来。采用竞赛方式,看谁知道的多,说的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高,但是对知识掌握不够准确,通过课件展示和游戏的方式,学生亲自到讲台前用鼠标拖拽的形式把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和河流拖动到相应的位置上,即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会表述和倾听,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
三、创造和谐氛围,适当运用鼓励性评价。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不失时机的给学生表现机会并给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一、在分组引入竞赛机制操作中,应引导本组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而不能只顾本组一两名主动性强的同学参加,要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都有兴趣、都有动力。
二、在组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时,感觉到有点易放难收。虽然气氛也很热烈,不能很适时地做出总结、点拨。
三、在学生自主回答时,有的同学不能很好的思考回答问题,发散思维“过强”影响课程进度。这是我还需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把握好课堂教学。来提高我的教学水。
总之,教学方法很多,教学理念不断出新,我们一定立足于本学科教学特点,不断研究,不断学习,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上地理学科,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谢谢。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篇十一
各位尊敬的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3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5课的内容。本课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三个子目构成,主要介绍了亚洲和北美的区域性经济集团的概况和影响。
二、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习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且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是深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学情,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概括东盟成立和发展扩大的历史进程;了解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原因和概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梳理各经济区域集团的形成、发展、影响等历史线索,锻炼和提高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亚洲与美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过程,理解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认识到只有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才能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合组织。
【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语: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史料分析法、图示法和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我首先会利用多媒体播放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视频,接着提问学生:通过上述新闻内容我们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问当今世界主要的经济区域集团除欧盟外,还有哪些呢?这些经济区域集团是如何建立的?各有怎样的特点?对世界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时事热点的形式可以把教材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东南亚国家联盟。
在讲“东南亚国家联盟”这一子目时,我首先会出示东盟图标并介绍其象征的意义,通过我的讲解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一个稳定、和平、联合和充满活力的东盟。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的部分内容以及《1967――20东盟发展的大事年表》,让学生通过材料和表格了解东盟的成立情况,并思考东盟成立的目标是什么?特点有哪些?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我会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思考东盟国家之间存在着激烈的领土之争,为什么最终仍然能走到一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之后,能够概括出东盟成立的背景和东南亚各国共同的利益诉求。最后,我会展示《1987――1991年东盟各国经济增长率》,让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该组织的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多元化史料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到东盟的成长历程和作用,增强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也能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
在欧盟和东盟的影响下,北美自由贸易区也登上了历史舞台。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字仪式图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示意图,并提问该区域集团的成员国是哪几个?学生通过读图能够知道成员国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接着我会抛出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三国的发展程度如何?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一样的影响吗?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能够较为容易的回答出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经过分析思考,学生就会发现问题的实质是探究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和目的,我会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拨指导。我会让学生结合我出示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宗旨以及墨西哥经济发展状况的史料,思考回答第三个问题,在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合作探究并回答这一问题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由于各成员国发展水平的差异,政治、法律等社会环境的不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历史地图的运用可以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逐步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
通过对东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经济区域化集团组织的一般方法,因此这一部分内容我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进行。我会让学生根据课前下发的相关材料,以历史小组为单位,探究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背景、特点和影响等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会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最后,我会组织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做出适当的补充解释。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和史料分析法相结合的形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与史料解读能力,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且顺利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的理解。
在课程的最后我布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以“经济区域集团化”为主题设计一期黑板报。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够进一步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篇十二
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5课的内容。本课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三个子目构成,主要介绍了亚洲和北美的区域性经济集团的概况和影响。
二、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习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且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是深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学情,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概括东盟成立和发展扩大的历史进程;了解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原因和概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梳理各经济区域集团的形成、发展、影响等历史线索,锻炼和提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亚洲与美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过程,理解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认识到只有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才能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合组织。
【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语: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史料分析法、图示法和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过渡语:众所周知,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心怀期待地投入新的学习内容中去。为此我采用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我首先会利用多媒体播放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视频,接着提问学生:通过上述新闻内容我们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问当今世界主要的经济区域集团除欧盟外,还有哪些呢?这些经济区域集团是如何建立的?各有怎样的特点?对世界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时事热点的形式可以把教材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东南亚国家联盟。
在讲“东南亚国家联盟”这一子目时,我首先会出示东盟图标并介绍其象征的意义,通过我的讲解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一个稳定、和平、联合和充满活力的东盟。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的部分内容以及《1967——东盟发展的大事年表》,让学生通过材料和表格了解东盟的成立情况,并思考东盟成立的目标是什么?特点有哪些?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我会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思考东盟国家之间存在着激烈的领土之争,为什么最终仍然能走到一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之后,能够概括出东盟成立的背景和东南亚各国共同的利益诉求。最后,我会展示《1987——1991年东盟各国经济增长率》,让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该组织的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多元化史料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到东盟的成长历程和作用,增强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也能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
在欧盟和东盟的影响下,北美自由贸易区也登上了历史舞台。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字仪式图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示意图,并提问该区域集团的成员国是哪几个?学生通过读图能够知道成员国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接着我会抛出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三国的发展程度如何?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走到一起呢?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一样的影响吗?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能够较为容易的回答出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经过分析思考,学生就会发现问题的实质是探究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和目的,我会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拨指导。我会让学生结合我出示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宗旨以及墨西哥经济发展状况的史料,思考回答第三个问题,在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合作探究并回答这一问题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由于各成员国发展水平的'差异,政治、法律等社会环境的不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历史地图的运用可以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逐步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
通过对东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经济区域化集团组织的一般方法,因此这一部分内容我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进行。我会让学生根据课前下发的相关材料,以历史小组为单位,探究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背景、特点和影响等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会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最后,我会组织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做出适当的补充解释。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和史料分析法相结合的形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与史料解读能力,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且顺利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环节三: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小结环节我采用了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的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本课的理解。
在课程的最后我布置了开放性的作业:请同学们课下以“经济区域集团化”为主题设计一期黑板报。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够进一步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篇十三
一、根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学生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二、亚洲气候特点比较抽象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例、读图识图、对比、讨论等方式突破重难点。
三、教师将课堂讲述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四、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如下措施抓目标生:
1、关注目标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表现积极要及时表扬,有溜号、不注意听讲等现象及时提醒。
2、课堂设置适合目标生的问题,多提问,多反馈。
3、课下及时检查反馈,及学习效果。
五、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一系列亚洲自然风光的引入,既突出了亚洲之最,又为学习做好了铺垫,使过渡自然,引发了学生的注意。
六、课件中对气候讲解不多,应多准备一些实例、图片、动画等,加强感性认识。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这节课《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亚洲的音乐文化。亚洲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年轻人应该学习一切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欢迎》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具有鲜明的印度音乐特色;《四岁红鬃马》运用了蒙古独特的“呼麦”演唱形式;《星星索》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情歌,表达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说学情。
其次,我对学情做一简要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通过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体验音乐的美,有了一定欣赏音乐的能力。但是,对其他国家音乐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因此,这节课,在结合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亚洲其他国家的音乐。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设定了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感受、体验亚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初步知道亚洲音乐的概况,知道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3.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四、说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能够跟着录音,演唱《星星索》片段。难点为掌握亚洲音乐特点,特别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主要欣赏《星星索》和《欢迎》。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情境法、讲授法、谈话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的导入设计为:首先,我会提问学生,亚洲不仅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洲,而且人口也是最多的。几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产生了灿烂的音乐文化,除我们熟知的中国音乐外,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呢?(学生根据他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平时的了解作出回答五个音乐文化区)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肯定性的评价并进行总结,印度音乐在南亚次大陆欣欣向荣,还有西亚的阿拉伯古典音乐、日本的雅乐、朝鲜的唐乐……亚洲音乐呈现出一幅幅千姿百态、独具东方神韵的图象。顺势引入今天的新课《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二)新课教授。
接下来是新课教授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置了以下四个活动。活动一了解印度文化、活动二欣赏作品《欢迎》、活动三欣赏《星星索》、活动四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新课标理念指出,在音乐教学中,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活动一:了解印度文化。
在这一环节我会播放印度电影《阿育王》中的歌舞片段,让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学生回答:这是印度题材的电影)。接下来我继续让学生说出他们对印度了解的相关知识。学生从服装,舞蹈,歌声等探讨了印度文化的特色。
活动二:欣赏作品《欢迎》。
在这一环节我会用课件出示《欢迎》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演奏乐器个音乐情绪。首先对整首乐曲的轮廓做介绍,以便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根据图示先上作品并鼓励学生随着音乐用手臂和手指划出旋律音乐进行,比如曲线、波浪线等,这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印度音乐的风格特点,完成教学难点。最后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拓展与探究”第三题来总结出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让学生再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活动三:欣赏《星星索》。
1.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根据所给条件和图片上的人物服饰,判断出是哪个国家。
(1)亚洲有一个国家的民族比我国还要多,由一百多个民族组成。
(2)它由137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很多的学生根据这问题都能说出是印度尼西亚)。
2.结合风景图介绍印度尼西亚及克隆宗音乐特点。
3.欣赏作品《星星索》并用课件出示几个问题:
(1)全曲的结构有何特点?(老师提示:可根据不同的伴奏音型)。
(2)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
(3)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这部分主要是情感体验和乐曲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用选择题的方式,由老师给出几个答案,听赏完后让学生回答。
4.实践活动:首先请学生学唱固定伴奏音型“啊,星星索”然后提示学生一边用手臂模仿划船时船浆起落,一边跟随音乐用“星星索”伴唱,老师唱主旋律,一起完成作品。通过这样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特点的`认识。完成教学重难点。
活动四:欣赏《四岁的红鬃马》。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根据以前听过的蒙古歌曲谈谈蒙古音乐长短调的风格特点(因为之前已经有介绍过蒙古民歌,所以学生在这时候都能准确的说出)然后在向学生简单介绍“呼麦”的演唱特点。再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有所了解。
(三)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会请学生听三段音乐,辨别图片当中分别是用什么乐器演奏?采用什么样的演奏方式?属于哪个国家的代表乐器?(这三种乐器分别是朝鲜的伽耶琴、印度的西塔尔、日本的尺八)。这个环节既让学生认识了不同国家的代表乐器,又可以培养他们听赏音色的能力,同时也了解乐器的分类,这些内容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到的音乐要素的渗透。
(四)小结作业。
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小结,在师生讨论中共同梳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作业的设置上,我将采用开放式作业,请学生回家后,了解一下非洲歌舞音乐。
七、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直观简洁,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结构清晰。
印度:萨朗吉。
蒙古族:呼麦。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考官。(鞠躬擦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