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认识论文(实用18篇)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对未来的规划。如何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以下是专家给出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十个建议,请大家参考。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一
新学习纲要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强调了语文作业的基本要求,即作业设计必须关注其人文内涵。纲要还“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语文作业设计指明了思路。有效的语文作业不仅仅是要巩固课堂知识,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很多人都认为作业是巩固知识的最好形式。但是“题海性”、“随意性”、“强制性”的作业,使学生成了作业的奴隶,在学习方式上完全是对教师言听计从,毫无个性和创造力。因此,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对保证语文教学既要减负又要增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考虑知识的系统性。
知识是零散的,通过整理归纳才能系统化。能力本身很难量化,通过有序的训练才能显露。这种有计划、有条理、成体系的训练过程就是系统化作业。它能让学生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习惯训导得更好,从而形成更全面的能力。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作业的理解和完成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也是要有所区分的。
积累:由字词句向篇章发展;由单一文体或形式向多样发展。
阅读:文体上,由记叙文向说明文、议论文及其它文学作品、应用文等样式推进;范围上,由国内向国外、现代向古代、个人向群体推进;在阅读方法上可以从浏览开始,然后是粗度,逐渐过渡为精读、细读。
写作:由单个片断的叙述、小作文向大作文推进;写作手法可以有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单一运用向综合运用推进。
二、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新课标也倡导语文教学不能以教师的分析理解来代替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一个班级几十人,无论以中等生为准设计作业,以优等生或者学困生为准设计作业都会顾此失彼。所以要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潜能,设计的作业就要尽可能地适应每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三、考虑形式的多样性。
在“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观的指导下,教师设计的作业要注重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集实践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语文作业活起来。
观察。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因此,教师应开放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观察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自然和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从枯燥的书本中走出来。
倾听。广播、音乐、故事都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很多,学生可以把听到的,感受到的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动手。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做试验、做模型来锻炼自己,从而提高对语文的理解能力。
四、考虑内容的开放性。
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有自己的选择权利。教育就是应该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能再各种各样的情景之下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学生多几个选择,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给学生一个活动的空间和一个自由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庭作业以及完成的时间和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设计一些弹性作业,让学生有一个可以拓展延伸的学习空间。延伸和拓展了语文知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考虑思维的创新性。
既然“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那么就完全可以指导学生走出课文,进行创新。比如,进行读写积累。让学生读名著、学名篇,品味好词好句,撷取语言精华,充实语言素材,加固文化底蕴。进行调查访问,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指导学生为商品写广告,为学校提设想。
六、考虑作业的教育性。
教学中可以让作业的形式丰富多彩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感恩,珍惜友情,关注社会,热爱自然……这类作业的布置,应力求使学生在资料收集、整理以及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启迪思想。
此外,作业的难易程度、数量,基础类、能力类和运用类的比例等,都应该在设计时有所考虑。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通过几年的教学、科研工作实践,作者对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论文关键词]教学;科研;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1.引言。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不同的环境中,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特点。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的最为重要的两项职能,但较长时间以来这两种职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协调二者的矛盾,既突出教学的主旋律地位,又要加强科学研究,是目前高校教师函待解决的问题。
2.1教学和科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关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个学派的观点:。
(1)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认为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理论模型主要有三个,即稀缺模型、个性差异模型、不同激励系统模型。
(2)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认为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理论模型主要有两个,即传统智慧模型和g模型。
(3)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零相关关系。认为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零相关的模型主要有三个,即不同活动模型、无关个性模型和官僚资助模型。
以上的观点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教学科研的关系,但是,作者认为教学和科研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应当综合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教学科研关系相协调,并非只是简单意义上的五五分成才算协调。而是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分配,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地共同发展。科研成果比教学成果多,不一定代表教学就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与科研之间应该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二者结合是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学与科研是手段,培养人才和创新知识是目的,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科学研究同时推动人才的培养,其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2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科研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
高校教师通过科研,可以时刻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通过科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可以不断地完善教材,充实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改革;有了科研之源,在教学上就会得心应手,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也会更加生动、翔实,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科研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首先,高校教师通过科研活动,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教师们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一边学习和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边摸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创新,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其次,教师承担的一定科研任务,为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通过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一方面提高了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另一方面通过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3)科研是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建设的根本和核心,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与腾飞的强劲动力,是高校实现整体目标的重要保障。
(4)科研成就高的教师对学生更具感召力。
教师从事科研会使学校具有较高的声望,这意味着学校吸引资金和优秀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而较多的资金和优秀学生又是取得高质量教学的重要基础。从事科研、取得成绩的教师对学生更具感召力,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风范、科学态度、敬业精神对学生的道德提升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3教学是科研的推动力与催化剂。
(1)教学是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条件。
科研活动经过无数次实践的检验,产生了定理、定律,即理论。这些理论编人了大学教科书,变成了教师的授课内容,这些知识是进行更深层次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通过知识传递,教师本身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甚至有新的认识。教师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决定了科研队伍的结构和水平。教学不仅为科研提出问题,也为解决问题提供思维方式和技术路线。
(2)教学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进一步传播。
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一方面充实和优化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可以使科研成果得到进一步传播、延续和再生,充分发挥科研的价值;教学实践能使教师对基础知识更加融会贯通,促进自己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反思,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活动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而学生活跃的思维也有利于科研的发展。
3.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路。
3.1学校层面上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策略。
从学校层面看,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主要从观念的更新、宏观政策的制定与规划,学院的优化组合等方面人手,通过采取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来缓解学校面临的双重压力,并最终将这些措施落实到院系及教师个体上。
(1)要更新观念。
教师正确的观念,端正的态度与积极的工作热情是教学与科研关系协调发展的有力保证。首先,要坚持大学人才培养之本的观念。其次,教学作为学术的一种形式而重新定义。
(2)优化政策与创新管理机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要在学科、教师、院系不同层面,就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制度和措施进行宣传、交流与借鉴。另外,加强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协调。
3.2院系层面上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措施。
(1)调节教学管理。
学校应该将提高教学待遇与科研待遇并举,教学得到的回报与教学付出的努力成正比,加大对教学的奖励政策;搞好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加强对教学的监管力度。
(2)运用二次分配杠杆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
院系对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平衡教学与科研,院系在计划的制定、结构的调节与实践的实施等方面加强联系,创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最佳环境。学院根据本学院的特点和教师个体差异,分析不同学科属性的不同特点,有区别地设立教学岗与科研岗,并在相应的二次分配中得到体现;院系制定合理的二次分配制度,对教学岗与科研岗进行合理量化和轮换。
(3)建立协调机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
学院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处理应采取了一些具体的协调措施。加强学院在这方面的意识与任务;利用学科建设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制定可行的政策。开设教学与科研紧密联系的课程等。
3.3教师个体层面上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的途径。
(1)健全师资管理制度。
学校需要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公平利用其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领导对教师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了解教师的实际能力,让教师自由选择应聘教学岗或科研岗。
(2)促进教师科研的公平竞争。
学校应该提供更有利的竞争环境,加强对年轻教师的科研指导与鼓励。当然,高等院校无论大小,完全可以把科研提到重要位置。解决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不但从观念的更新开始,更重要的是各种体制的创新,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3)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
考核要求既注重教学的质量又注重科研成果,还需要考核师德修养,因为促进教学与科研相互联系同样需要高尚的师德修养来保证,不单单为利益而工作,更要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不单有科研的热情更要有教学的责任。
教师处理教学和科研关系中的各种矛盾,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之外,还有道德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高尚道德情操,根据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4.结论。
教学与科研相对平衡、相对协调的关系不是自发形成的。不同教师的兴趣、能力等因素各不相同,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处理一样;管理部门的政策及主管的工作不同,对教学与科研的倾向也同;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甚至不同院校也有所区别。因此,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高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促进教学与科研相对衡,主要是建立一个创新管理机制,从深层次融合教学与科研发挥有利的一面。
本文在较全面分析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和科研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解决教学和科研这对矛盾的一些思路,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正确对待两者的关系,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和能力。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三
汉语拼音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辅助工具。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降低汉语拼音识记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区分;其次,教师应该降低汉语拼音拼读要求,帮助学生掌握认知规律;最后,教师还应该降低汉语拼音书写要求,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就是拼音教学。根据相关教学要求,汉语拼音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进行识字,并对普通话进行推广和普及。也就是说,汉语拼音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辅助工具。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将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当作教学目的,这种认识就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虽然汉语拼音教学有着自身的作用,但是却不应该赋予过多的附加意义。将其当作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显然和当前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不相符的。教师应该针对这一情况对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进行再认识,明确汉语拼音教学的定位特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再认识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降低汉语拼音识记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区分。
传统的拼音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背诵整张汉语拼音字母表,并且还要学会默写所有的拼音字母,可想而知这样严格的要求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而言存在多么大的难度。这样的要求没有将拼音教学作为工具进行教学,而是直接当成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他们学习的兴趣。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降低汉语拼音识记要求,让学生对汉语拼音字母表进行熟悉和正确书写即可。对于小学生来讲,认读拼音字母没有什么规律可循,而汉字却可以根据文字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识记。所以拼音识记需要学生进行机械记忆就有难度。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组第八课“zhchshr”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应该降低汉语拼音识记要求。在进行该部分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其与“z、c和s”分开,告诉学生它们的区别所在。由于它们在外观上十分相似,并且读音也较为相近。“z、c和s”为平舌音,而“zh、ch和sh”为翘舌音。教师不应该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而应该科学指导,重在教学生识记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拼音之间的细微区别。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就可以明确拼音教学的工具性,从而帮助小学生攻克拼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降低汉语拼音拼读要求,帮助学生掌握认知规律。
传统的语文拼音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拼读,同时还要做到直呼音节。可想而知,要在拼音教学中,特意要求学生进行这样的`学习和训练,对他们来讲将会存在多大的难度。如果太过注重拼音的拼读要求,就会在拼读学习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使识字和阅读训练的时间大大缩水,影响语文课堂的进度。所以,相比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降低汉语拼音拼读要求,让学生在学习拼音时只需要做到准确拼读音节即可,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认知规律,促进语文教学的开展。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组第十课“aieiui”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应该降低这几个音节的拼读要求。“ai、ei和ui”属于汉语拼音中的复韵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而成的拼音形式,所以自身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不应该直接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对含有这些复韵母的汉字进行直呼音节的练习,因为这样会比较浪费时间。更有效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这些音节的拼读规律,帮助学生准确拼读音节。因为汉语拼音对于汉字的认读起到辅助作用,准确拼读即可达到这一目的。
三、降低汉语拼音书写要求,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汉语拼音书写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就会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在将拼音规整地写在四线格上,并且声母和韵母的写法都应该完全准确,多出一个或者少了一个都算错误。可想而知,这样的要求肯定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刚开始进入小学学习,教师就对书写要求提出如此严格的要求,是不科学的。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降低汉语拼音书写要求,主要帮助学生识记拼音字母,而不是在拼写方面为难学生。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组第六课“jqx”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这几个音节的读法,而不是让学生严格按照写法进行书写。“j和q”在四线格内,其下端都应该占到最下一格的1/3,这样的要求即使让成人来完成都会觉得不易,更何况是刚步入小学课堂的学生。这种要求的提出没有看到汉语拼音的工具性特点,也没有明确学习汉语拼音的目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改变这一不合理的要求,提高学生对于拼音学习的兴趣。严格的拼音书写要求不仅浪费了小学生的学习时间,而且还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降低汉语拼音书写要求,从整体上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综上所述,汉语拼音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辅助工具。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将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当作教学目的,这种认识就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将汉语拼音教学当作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显然和当前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不相符的。所以,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一情况。首先,教师应该降低汉语拼音识记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区分;其次,教师应该降低汉语拼音拼读要求,帮助学生掌握认知规律;最后,教师还应该降低汉语拼音书写要求,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四
摘要: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者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兴趣教学等方式教学,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教师充当辅助角色,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并不断完善自身思考方式的特殊学习过程。教学者要根据教材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充分提供展现自身的平台,在交流过程中拓展自身思维,从而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根据众多权威调查证明,只有让学生自身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这才是学生努力学习的不懈动力,因此教学者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从而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发展。
探究只是活动中的一种,而自主探究性学习则是一种以自身探究为目的.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探究性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相对于学生来说,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体现在教学者将答案告知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自身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得出相应的答案,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技巧。相对于教学者来说,探究性学习是以教学中出现问题为一个载体,通过其他措施及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资料收集、分析问题、最终处理问题,致力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并不是简单教学或者学生参与就能够完成,需要教学者与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但是学生自主学习占大部分,教学者只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去满足其对知识的需要。
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革命性的颠覆,给予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展示的舞台,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展现。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把学生能力培养作为第一目标,将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关注对象。
1.探究性学习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根本的动力,而探究性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例如,在《雷雨》这篇文章中,教学者改变了以往教学方式,不再是此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而是对学生设置相同问题,紧密根据教材内容,既对学生知识有一个拓展,又使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不再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层面上。
2.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生处在人生中一个重要阶段,既要面对学业上的负担,又要承受来自高考的压力。其思维能力已经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对事物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也正是探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它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创新,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中,教学者可以要求学生对其资料进行收集,并且讲解出来,在充分感受作品思想的基础之上,自身思想情操也得到了提升,这都是探究性作用的体现。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又一种创新,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转变其学习方式,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弘圣。语文探究性学习中的自主与合作[j]。中学教学参考,(31)。
[2]杭淑英浅议问题探究性学习[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05)。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五
会计本科专业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案例教学因符合会计本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因而在会计本科教学中受到欢迎。但是,如何加深对案例教学特点、理念和优势的理解以及如何正确地树立案例教学的态度,则是近年来本科案例教学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的特征、理念与优势。
(一)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是对一个真实情况的描述,通常反映的是一个组织中一个人或一些人(决策者)面临的一项决策、挑战、机会或问题。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习者设身处地地站在决策者的角度考虑他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因此,案例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的特征:
第一,案例必须是真实性。通过真实的故事描述,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现实与开放的环境中思考问题。好的教学案例能够成功地把现实中的场景移入课堂,给学生和教师提供生动的研究对象。目前很多的案例并不是遵循这一思路/理念去做的,只能算得上是材料或评论文章。经过简化与抽象的练习(exercise)、问题(problem)、文章(article)、模拟(simulation)等这些材料不能被称作案例,最多只可以叫做“椅子案例”(armchaircase)。
第二,案例中必须要有一个或一些决策者,即故事的主人公。案例的主人公是案例作者精心选择的,代表着决策问题的思考角度与切入点。通过对主人公面临问题的思考,将学生慢慢引入案例的情景,让学生实现角色的转换,进入决策者的角色。
第三,案例必须解决一个综合操作、综合分析和综合决策问题。培养学生应对机会和挑战做出分析判断和综合选择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基本理念。
案例教学能够在会计本科教学中得到认可,源自于人们对应用类本科专业的特性和案例教学基本理念的认同。会计本科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集合,更需要在本科高年级阶段培养学生会计综合操作、财务分析以及管理决策的综合技能。这些技能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出来的,决不是通过概念推演和知识演绎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实践的操练亲身体会出来。对教师与在校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显然是最为可行、最具效率的“社会实践”。因为与亲自参加社会调查研究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成本最低的“社会实践”。
(三)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从“教”的方面来看,案例教学代表着一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人的认知过程要经过两次飞跃,即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教育的功能在于将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传授给学员,再由学生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项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要经过“理论传授——学员接受——运用实践”三个过程。在理论传播环节存在着教师个人对实践与理论问题的认识局限;在学生接受这个过程存在着语义理解和学生内省的偏差;在运用实践环节,存在学生领会实践、搜寻理论的时间成本与失误成本。案例教学则不同,它强调的是从实践到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理论和技能,在将来的工作实践过程中,直接运用这些案例中掌握的综合技能和专业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概念,大大提高了会计专业知识传播与综合技能培养的效率。
从“学”的角度来看,案例教学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传统的学习模式强调将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用抽象的模型、概念等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记录和记忆这些知识,在缺乏现实情景的情况下,很难将这些知识体会成为一种技能,因而是一种授人以“鱼”的教学模式。而案例教学则不同。首先,它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参与式的学习;其次,它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开放,让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现实的经济环境中进行学习,而不是建立在种种课堂假设与限制条件下的学习方式;再次它是一种合作式的学习方式,通过沟通、讨论、交流,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最后,它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案例教学总是带着某个决策问题,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这个决策问题的解决思路。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管理知识与技能。通过案例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与技能,而且学会了如何学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案例教学都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在今天变化的管理时代,学会学习其实更加重要。
为了保证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取得有效的学习与讨论效果,案例学习通常要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实施。首先是个人准备(60-120min)。案例材料必须事前发给学员,学生收到材料后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认真阅读材料。除了阅读案例材料本身的内容之外,还要花一定的时间阅读老师推荐的背景材料与文章,学生自己也应根据自己的理解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其次是小组讨论(15-30min)。小组讨论的必要性在于保证帮助学员首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有效的交流,彼此了解对案例问题可能存在的共识与分歧,为大组讨论奠定基础。最后是大组讨论(60-120min)。在大组讨论上,通过毛遂自荐、教师指定或同学推荐的方式,由一名同学在10-20分钟的时间内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指出实现公司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接下来就进入大组讨论的“狂轰烂炸”阶段。其他学生可以就发言同学的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案例的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对现实决策过程的模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认识,否则会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
第一,参与,而不是旁观。案例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决策,培养学生的决策技能。学生接触案例之后,必须自主充当案例中“会计师”、“审计师”、“企业家”、“银行家”、“董事长”等的角色,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而不能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所不容许的。唯有提出建设性意见,才是符合案例教学要求的。只有真正参与到经济决策过程中,才会把决策中每一分钱的利润和损失都当作是自己的,这个时候才能调动真正的热情去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
第二,别指望“正确”答案。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分析和决策技能的培养,而不是获得案例本身的正确答案。正如管理实践一样,现实的分析和决策工作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案例同样也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有时案例写作者甚至有意识地在案例制作时把一些重要的资料或数据漏掉。对同样一个财务指标和财务数据所反映的信息,不同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判断。重要的不是这些判断的结果是否一致,而是这些判断所基于的分析过程是否具有理论基础和独创性的思想。因此,案例学习重视的`是决策的思考过程。
第三,学会“思想共享”。现实的决策过程是在决策团队之间思想共享、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达成的。案例教学的决策过程同样也是遵循这一现实过程。善意与尊重是职业行为的标志。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遵守各自的职业道德的过程中,要做到“思想共享”。彼此应当公开而有礼貌地承认分歧、表达意见。即使彼此之间的意见大相径庭,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这至少意味着对同一问题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会计数据往往都是综合性的数据来源,一项收入的增加不仅是销售部门的业绩,更有可能反映了公司技术、管理、品牌等多方面的业绩。唯有学会思想共享,才能保证认识和判断是建立在比较全面的思考之上的。
第四,并非“抛弃”理论。会计教学案例来自于会计实践素材,探讨的是如何解决会计实践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案例学习可以抛弃基本的会计理论。案例学习之前,教师往往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讲授或指定学生学习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在案例学习过程中,通过提问检查使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解决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的能力。有时教师甚至会对一些基本原理性的东西提问,而这类问题又是最难的,要回答好它需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行。
当然,案例教学也绝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尤其是在会计本科教学阶段,如果能够为会计本科生量体裁衣地编写适合于他们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的案例素材,其中不仅牵涉到案例编制的人力资源与财物资源的投入问题,还涉及到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案例编写的技巧方面的问题,那么,案例教学在会计本科教学中的运用,就既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也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六
程度高低不同的书院,通过某种机制组成联合体,在相互比较中可以看出其等级差异。宋代最典型的例证是见于《宋史·尹谷传》的“潭州三学”,即潭州州学、湘西书院、岳麓书院三学学生月试积分高等而递升,三学为三个层次,此为论者所熟知,不必赘言。有意思的是类似的情况在清代也出现过。乾隆年间,长沙岳麓、城南两书院隔江相望,虽同属省会书院,但岳麓在全省招生,城南在全长沙府招生,程度有别。湖南巡抚陈宏谋规定,每年年底“将两书院生童传齐汇考一次,核其有无精进,以定次年去留。城南书院生员中有佳者,送岳麓书院。”(注:清·陈宏谋:《申明书院条规以励实学示》,邓洪波编:《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版,第1585页。)可见,岳麓书院由潭州三学而确立的湖南最高学府的地位,到清代仍然保持未变,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宋代的另一例在今江西,由江东提举袁甫实施,事见其《番江书堂记》,其称:
或问余曰:“子创象山书院于贵溪,兴白鹿书院于庐阜,而又建番江书堂,何也?”余曰“子岂知余尽哉!……两书院盖士友所宗之地,振而起之,责实在余。故凡士愿处象山若白鹿者,名随其行辈与其望实,或畀领袖之职,或在宾讲之选,衿佩咸集,彬彬可观矣。而余之所深虑者,已成之材虽易于振拔,而后来之秀未保其嗣续。况士友之纷至,非按其语言参诸履行,则未可得其为士之实。于是,选通经学古之士,率生徒而课之,余暇日亦数加考察。俟其立也,乃分两书院而肆业焉。此番江书堂之所以建也。”(注:宋·袁甫:《番江书堂记》,《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19版,第145-146页。)。
非常明显,作为一种预备学校,番江的书堂程度要大大低于“士友所宗之地”的象山、白鹿二书院。按番江书堂在饶州鄱阳县,位于贵溪、庐山两地之间,有达源、止善、存诚、养正四斋,规模不小。可知,袁甫在三地远距离构建书院教育体系,比起潭州三学同城隔江组成的教学体更有创意,此则或可视作今日远程教育之开端。
与以上不同书院间通过某种机制联合组成一个等级差异有别的共同体不同,在明清时期,出现了一地几所不同教学层次的书院共存但相互之间缺乏联系的情形。如福建省会福州,康熙年间由巡抚创建鳌峰书院,雍正十一年(1737)定为省会书院,专课生童。嘉庆二十二年(1817),总督汪志伊等创建圣功书院,专课童生。同治三年(1864),总督左宗棠又建正谊书院,专课举人、贡生。(注:民国《闽侯县志》卷三十三。)又如天津,有辅仁、问津、三取三书院“鼎峙为三”,“皆为生童而设,孝廉不与焉。”至同治十三年(1874),官绅创建会文书院,“专课举人”。(注:光绪《天津府志》卷三十五,马绳武《建立会文书院记》。)童生、生员、举人是三个不同层次的群体,各书院程度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指出的是,这类书院的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出现由低而高,或由高而低的变化。如苏州府平江书院,创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凡吴、长、元三县童生,邑选十人入院肄业,诸生亦与焉。其后诸生尽入紫阳、正谊两书院,而平江书院专课童生。”(注:同治《苏州府志》卷二十五。)十分明显,苏州府属的平江书院,由生童并课到专课童生,其地位由高而低,出现了变化。
同一所书院内部也有高低层次的不同。如山西夏县涑水书院,由元至治年间邑令贴木儿不花创建,祀宋儒司马光,有“堂七楹,中设司马文正像,颜曰粹德堂,左延宾,右延师,辟斋五,聚造士之俊选与幼学者分授焉。游息之所,讲肄之堂,庖廪井厩靡不俱备,复入田亩若干,岁入以赡,且以供祀事。”(注:雍正《山西通志》卷三十六。)可见,涑水书院是成人与幼年分班授课。又如清代湖南平江县爽溪书院,为同治七年(1868)邑人李元度创建于李氏家庙之西的家塾,它延请“经师一、蒙师二,以分教子弟,先太高祖后裔皆入焉。”(注:清·李元度《天岳山馆文钞》卷十六,《爽溪书院记》。)经师、蒙师所授内容不同,知识深浅有别,不言自明。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程度的学生同处一院而“分授”、“分教”,和有些书院的“分班回讲”一样,是分级分班上课的表征,它是书院在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创新,比之近代西方学校的分班授课,其依照程度而组织教学的原则相通,所不同的是,对这种教学规律性的认识与实践,书院要比西方学校早几个世纪罢了。
书院教学程度的不同,可以用大学、小学这样的传统方式表述。如元代建康府明道书院,就将自己的生徒明确分成“大学生员”、“小学生员”两类。“大学生员”十四人,又分“治经”、“治赋”两个专业,各七人肄业。其“课试”规定:“三十岁以下者,各各坐斋读书,延请讲书训诲”。“每日照旧例行供讲课。每日课治,治经义者小经冒议,治赋者省诗。午后纳课呈山长,晡后书院会食,课办呈公堂,放学。”“小学生员”无名额记载,其“课试”规定:“每日从小学教谕出题受书训导,每遇三日一次供诗;每日背诵隔日书,授本日书,出本日课题,省诗对句,食后习功课,午后说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小学》之书,《通鉴》,出晚对,供晚对。”(注:《行省坐下监察御史申明学校规式》,《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年版,第425页。)两相对比,可以看出,其程度的不同明显而具体。
与明道书院一院同招大学、小学生员肄业不同,明代山东临朐县朐山书院“以小学为教”,所招全是小学生员。朐山乃嘉靖十年(1531)知县褚宝创建,其创建缘由、内部规制及运作情况,详见于当年的山东提学副使所作的《朐山书院记》,其称:
又以储材在学校,而蒙养必先小学,乃仿古社塾遗意,创书院于邑城中,前为养正堂三楹,后为景贤堂五楹,翼以书舍十六楹,环以左右塾八楹。于是选民间之秀彦,立塾师以教之。朝钟暮鼓,聚散惟时,辩方书,正句读,吟诗习礼,考论名物器数,居处慎其(与)长幼,明其(节)勤惰,示其惩劝。令虽日事案牍不暇给。稍间,辄与诸生督课,时校艺,而进之右塾,升之左塾,升之堂。升之堂者,以需进于庠校。于是,邑之士咸观而向化。……嗟乎,今书院之设遍山左,然未闻以小学为教者。(注:嘉靖《临朐县志》卷四。)。
这条材料十分典型,不仅可以说明临山书院是小学,它可以与遍设山左的其他大学程度的书院并行特立,而且又以堂塾分成高低程度不同的三级,由右塾而左塾而升于堂,内部实行等级管理,便于激赏以提高生徒的学习积极性。更有甚者,在保持相对独立性的情况下,它又可将升之堂者进于庠校,使小学层次的书院可以回归社会,不致因缺失生存环境而出现无以为继的困难,可谓规划周详。事实上,清代虽行政区变化,临朐县附廓于海州州城,朐山曾一度升格为州级招收生童肄业的大学层次的书院,但到嘉庆七年(1802)知州唐仲冕率一州两邑士民创建石室书院之后,朐山书院又“改为小学,延诸生之勤笃者为童子师,属学官董之。”(注:嘉庆《海州志·书院》。)。
和小学层次的`书院再分高下等级一样,大学这一层次的书院也存在着诸多等级差异。前述第一、第二种情况是大学类书院教学与学术水平高低不一的两种表现形式。另一种则是区域性差异。受区域性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各地的文化教育整体水平各不相同。虽同属县级、州级、府级书院,但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相比,其教学程度却不能相提并论。兹举陕西略阳县嘉陵书院为例,它位居县城,属县级书院,设山长掌教,有斋长经管院务,设院书、院舍宽敞,经费充足,规制谨严,在全县招数十名生童肄业。但其地接青海,距省城一千余里,属落后地区,其教学要求,仅为熟读六经而已。有关情况,见道光十一年(1831)知县为其制订的“成规”第一条《定膏火》,其称:
前以读经书定膏火,读经者给膏火,不读经者不给,期于士皆通经。然亦有勤于用功而读经不能如数者,自宜略为变通。今定膏火五十分,读经膏火三十分,不读经膏火二十分。读经以《易》、《书》、《经》、《周礼》、《礼记》、《春秋左传》六经为定。六经尤以《春秋左传》、《礼记》、《周礼》为主。《春秋左传》十二本,《礼记》十本,《周礼精义》六本,诸生童于是三经,能二十日读一本者准膏火。……《易》、《书》、《诗》,每部均限八十日,能读熟者准膏火。然必《周礼》、《礼记》、《春秋左传》读完再读此三经者方准膏火,但能读此三经者不准。……其不专予读经,或读经不能如数者,生员膏火十分,童生膏火十分。(注:清·贾芳林《嘉陵书院成规五条》,《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669页。)。
《周礼》等三经共28本,以20天读熟一本计算,需要560天,《易》、《书》、《诗》三经,以80天读熟一本计算,要240天,六经共计800天才能读完。书院一般每年放假两个月,按照规定的进度,满打演算,每个生童必须在书院肄业三年方能读完六经。这样的教学水平太低,显然是不能和东南地区的县级书院相比的。
大学类书院的程度差别更突出的表现是,通过官办书院系列的行政级差而表现为县级、州级、府级、道级、省级这样一个由下而上的宝塔型书院结构体系。(注:《中国书院制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版,第55-103页。)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官府的级别越高,其权力就越大,就能支配更多的经费,聘请更好的山长主教,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政区越大,读书人就越多,书院招生时选择的余地也越多,能够做到优中选优。二者合一的结果,自然就会造成书院教学水平随行政区域的扩大而提高的局势,由州县而府道,由府道而省级,节节上升,构成一个由低而高的结构模式。上述湖南省城岳麓、城南二书院,之所以出现年终汇考,城南优秀生可以次年送入岳麓的情况,就是因为岳麓由湖南巡抚主持,在全省招生,而城南由长沙府知府主持,只在长沙府属各县招生而造成的。
总之,书院的教学程度具有多层次,从低到高,各个层次都有。既有大学一级的,也有小学一级的,而且大学、小学又各有高下之别。这种层次的丰富性,历代皆然。到明清时期表现更加突出,尤其是清代,由家庭、乡村、州县、府道、省会乃至联省,书院构成了一个事实上的完整的等级之塔,自成体系,差不多承担起国家的全部教育任务。(注:清·程廷祚:《与陈东皋论书院书》,《中国书院史资料》,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1页。)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满足读书人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并在这种满足中赢得自身的壮大与发展。这正是书院生命力旺盛的重要原因,也是它与官私二学相比而特立独行的表征。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文用了“书院非大学”这样一个比较极端的字眼,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不承认有大学这一层次的书院存在。我们所要强调的是,书院教育的层次性。书院既有大学一级,也有小学一级,不能只讲大学而不讲小学。在清末,书院教育的层次,被光绪皇帝等一代君臣所洞察,诏令改全国书院为大中小三级学堂,使古代书院通过改制,而与近现代学制血脉相通。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七
教师因为觉得学生基础差,因而在课堂上对学生左不放心,右不放心,觉得要讲的东西太多,甚至怕学生不懂,讲了一遍又一遍,结果学生仍茫然不知所措,不是自己努力得来的,印象不深,学得死气沉沉,效果甚差,所以作为教师真正要做的事,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一个引导航向的人,引导学生自己全身心地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而不只是一个演说家。
二、要平等相待,引导学生辩论。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严谨的教学秩序为治学之标准,学生被遏制住兴奋,压抑着学习的冲动和发现,他们只被老师需要时,才一吐为快,老师不点名,不准开口,学生只能是机械地学习,对他以后的终身学习造成制约,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当然,学生说话有时是杂乱无章的,特别是新接一个班级,学生常常说话不完整,或者说了一点就说不下去了,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不强,不可能把话想周到了娓娓道来,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
三、要改变策略,将机会留给学生。
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节内容,其认识与感受也不会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追求统一的所谓标准的答案,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可用“通过学生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等之类的话,让学生互相补充,弥补不足,练习评判时,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评述,互相讨论,不但使他们能知其然,而且要主出其所以然,让学生在这此锻炼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总之,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涉及众多方面。但教师的教育观如何却是前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营造出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需要的教学氛围,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好主体性教学。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八
[摘要]目前,我国中学的体育教育改革正在风风火火的进行着,有的地方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纵观总体成效却有很多另人不太满意的地方。我国中学体育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场地状况、师资建设诸方面均存在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学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学之一,是连接小学体育和大学体育乃至终身体育的一个关键所在。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什么样的体育课是最适合学生的?中学体育教育,包括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诸多人类基本素质的培养。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可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但是,体育教育在现今的中学中受重视的程度、大纲教材、场地器材、师资状况等软、硬件严重滞后和缺乏,严重地阻碍了体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2.教材陈旧,重复过多,少运动乐趣,脱离学生实际。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鎛。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安于现状,不思创新,课堂结构永远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乎没有室内体育场所。其内容,基本是走、跑、跳、投等一些竞技体育项目构成,各项动作技术难度大,专项素质要求高,重复过多,小学生学的东西初中还学,高中学习的大学还要学。脱离中学学生实际,难以满足学生对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的需求。学生上课,表面愿意,内心痛苦,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欲求,对运动乐趣的体验。
3.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专业老师缺乏。长期以来,中学的`体育教学,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鎛。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安于现状,不思创新,课堂结构永远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乎没有室内体育理论的传授。考评以身体素质达标为准。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简单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不可避免地压制了学生地情感,挫伤了学生地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地功能发挥。专业上的缺乏也是教改后老师“隐性”缺乏的一个表现,这样的学校开展按学生兴趣分项教学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项目也会比较单一,从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上来说都是不合适的。与传统的教学不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后更重视了学生的兴趣。我们也深深的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然而,学校场地的限制、教师专业的不同,导致学生只能在给定的几个项目上选。有很多学生苦于还是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而被迫选其他的项目,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路。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发展适应新世纪的体育教学。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体育在职教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领导,健全职教系统的体育教学、科研、竞赛体系,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环境。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以适应新世纪体育教学的需要。
2.改革课程体系和脱离学生实际的教材内容。
中学生是一个比较好动的群体,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较为强烈,兴趣较大,大多数学生渴求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两门体育爱好和专长,以备考上大学乃至走上社会之用。然而,每周两节体育课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在保留原有体育课大的基础上,增设体育选修课或体育专项活动课。他们对各项运动非常痴迷,热爱有加。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各项活动中。他们旺盛的精力得到宣泄,运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避免了许多违纪事件的发生。学生还可以通过体育课学习各项基本技术,而在活动课中利用充足得时间,系统地专门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技能、技巧,增强其熟练性。有利于学习产生良好地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对参与其它体育项目地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各项运动竞赛储备人才。
3.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要有高尚的师德风范。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品德。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以身立教。
(2)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地去开启学生地心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兼融其他学识和技能。这样教学时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九
1、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在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2、锻炼学生的言语能力。在心里学上,一般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大类。内部言语又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大类。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研究、强调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经常交流和共同分享。这就需要口头言语—口语交际来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主要应由书面言语来担任,当然,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尤其不能离开内部言语。特别是阅读活动中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思考问题时对自己发出言语的活动才能完成。显而易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言语的水平的有效途径。
3、陶冶学生的情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自身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1)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评价社会现象的道德感。
(2)加强学生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学生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其求知欲望、认知兴趣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等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感,产生一些积极的情感,发展其理智感。
(3)培养学生的美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美感是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又一重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组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鉴赏和创作活动是进行审美的重要渠道。阅读优秀作品,品位其语言,感受其思想及艺术的魅力,能较好地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活动。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研究并解决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要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挥想象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要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自主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
5、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长期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组于学生形成注重感悟、重视积累、善于质疑、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相互切磋、合作探究、乐于交流、共享资源创意成果、关注现实等习惯。
6、增强学生的能力。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发展语文方面的特殊能力,如语文积累能力、语感能力、个性与创新表达的能力等等;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创造出一些文学作品等;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会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7、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性格是他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
8、形成学生的心象。心象是当对象不在眼前时,头脑中浮现出的形象。心象是一类很重要的知识表征,它那能够在对象未出现的情况下去表征和加工这些对象。在学生构思想象作文或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到头脑中出现的颜色、形状、大小、方位等视觉特征的形象——视觉心象;他们还常常会用到经过头脑对记忆心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心象——想象。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则是让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追求思维的创新和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能够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有创意的表达。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活动的民主氛围有利于培养学习独立的、主动的、爽直的、协作的、亲切的、善于社交等性格。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十
自从我听了山东杜郎口中学张代英副校长的报告以后,我被杜郎口中学新的教学方法深深的吸引,自此我的脑子里有了一个新的名词——高效课堂,即高效率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是我们的更高层次的追求。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也可以说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其特点是:课堂教学既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有课程实施安排之上的密度和适度,还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和灵魂。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吃透教材。“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案。新课程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教师预先与文本的对话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学一篇文章,老师应对文本潜心阅读、反复揣摩、细细咀嚼,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探究,来确定“教什么”,首先要“钻进去”,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难易要适中。正确解读了文本后,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在教学中的失误。认真阅读文本,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
二、了解学情。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所以我们在设计前,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首先,目标明确。应着眼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教学目标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可面面俱到,否则要点不显,失于平庸。其次,层次鲜明。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都存在着不少的差异,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不要搞“一刀切”,。总的来说,要让好的能吃得饱,差的能吃得下,中等的够吃。其三,落实有力。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必须“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句话,课堂高效性的提高要依赖教学目标的高效实施。
三、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愉快轻松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愉悦。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种方式全方位调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演示、实验、问题讨论、表扬激励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密度是比较高的。而且,为了减少课堂损耗,除了课前充分准备外,我们在课堂上还要做到:准时上课;提炼和浓缩教学语言;精简板书;提高提问技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综合全面高效。小组学习落实到位。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
四、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有效地调控教学。我们要好好在语文课堂导向、导读、导思、导练等方面研究,以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强化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为重,引发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民主对话。而且,还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随机调整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设计的问题有时会不一定适合学生,这时,我们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机调整学习的“坡度”,适当引导,及时讲解等,充分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用智慧的语言不断开启学生的心灵闸门,使其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
在推广高效课堂的今天,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我认为先要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不要盲目效仿,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总之,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的努力,作为刚接触高效课堂的我来讲,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认真领会高效课堂精神的同时,不断探索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十一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常识、素材等相关资料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从而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对国家语言文化进行很好传承。同时也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情景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此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高中语文教学是个整体的教学传授过程,要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全面的进行引入情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一、课前采取情境导入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课堂开始的好坏是课程效果好坏的关键,一个好的课程首先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所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精心的备课。包含与课程相关的背景资料和相关的视频课件,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主动的吸引学生眼球,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等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胡同文化》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要利用好网络资源,对作者汪曾祺对学生进行介绍,包括作者创作的情境。还要将北京胡同的视频或照片给学生展示,让学生的头脑中对北京胡同产生印象,带动学生进入学习语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得不提的是,创设情境应该注重自然性、顺承性。真正能让学生如临其境,万万不可为了创设情境而生搬硬套,给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带来的人工雕凿之痕及“做秀”之嫌。总得来说情境的创设需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尊重教材,把握语境,不脱离实际;第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第三,坚定目标,加强引导,共同进步。
二、课中采取互动交流法。
增强师生互动性是新课改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增强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互动性一方面能够实现新课改的要求,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第一,根据课程内容创设师生互动的环境;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定时地采取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创设互动环境,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的语境中。例如,在《胡同文化》这篇课文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北京胡同的特点、胡同文化是指什么、胡同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等等,引起学生的思考,促进课堂的互动,活跃课堂的氛围。此外课堂上还要采取情景模拟法,根据课堂的内容,编制一个辩论或话剧等,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达到愉快教育的目的。第二,以课程为基点设计延展内容形成师生点评式互动;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延展内容和新的丰富的课外知识,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延展的教学内容来引起师生间的点评式互动。例如在讲授《雨霖铃》时,由于这首诗本身较为凄美,写进了人间离愁别恨。教师可以借此引发学生回想曾经学过的包括小说在内的多少写作方式和手法。还可以启发学生去比较电影中借用光、影、蒙太奇等多种方法呈现的人物与小说中人物呈现的方式有哪些不同等。还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课程以外的经典人物故事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课后回顾课程情境法。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要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巩固,课后作业的预留就能帮助教师实现课程的巩固和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在课前和课中情境教学方法运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业余的时间查找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知识,例如在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题:为每个人物填写“病历卡”,完整体现出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等。完成后引导学生将查找到的内容在班级内容进行交流展示,这样不仅能带动条件较好的学生的课外知识量,也能促进条件一般学生的知识量,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总结情境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要求,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适应社会、融入教学内容和有效教学方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符合差异化学生的不同需求,保障学生利益,还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热点和难点。以上仅为本人在新课改要求下,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和肤浅认识,教无定法,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方式方法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都是为将祖国未来的花朵教育好、培养好,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语文教学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龚奎.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育,第07期18.
[2]梁少艳.浅谈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育(文摘版),20第02期03卷.
[3]宿慧芳.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俪人:教师,第2期.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十二
合作学习模式不仅是一种能适应高中学生身体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而且还是一种高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让学生们独立的思考,大大方方的互动、交流、分享,不仅使得课堂氛围欢快愉悦,而且大限度的提升了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乐趣,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灵活的利用到日常生活的交际,同时还培养了每个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大势所趋。
二、引入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具体策略分析。
选择适合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当我们在选择合作教学组织模式时,最不容忽视的有如下几点:一是选择的方案必须是积极向上的,不能脱离课本原本的内容和知识,而且还要适应新课改的教学大纲。二是基于高中课程的难度系数大,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所选的方案一定要高效合理,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三是所选的方案一定要是学生们喜欢的,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想法,选择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色的教学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抛出问题—独立思考—共同交流—齐分享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高中的语文课堂是必然选择。首先,在每节课堂里老师会提出一个教学主题,学生们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教学主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独立思考,发散式的思考,当思考完毕后,可以根据老师分的小组在团队中进行讨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个环节中,不仅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在有效的时间内锻炼了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再是以往提问、举手、回答问题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而且还能使老师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这一环节当中,必不可少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思考上的障碍,这时候老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排除障碍,给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这一过程也是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直观的了解到哪些是学生们不会的知识,并且作为记录下来,在最后的分享环节着重进行教学,深化大家的印象,全面的吸收所学知识。齐分享教学策略是合作学习模式至关重要的部分,在这一个环节当中,是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一个具体体现,可以有效的提升每个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
三、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以上是对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策划中的理论分析,下面结合高中语文课本具体的书本知识对“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共同交流—齐分享”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阐述具体的应用,以《再别康桥》为例。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诗中主要想表达的情感有三种,分别是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伤感之情。以情感为教学主题,老师可以根据“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共同交流—齐分享”的教学模式进行提出问题,在此之前,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平均分成10组,每组6人,并且给每个小组指定小组长。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具体表达了何种情感?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阅读全文,独立思考完成后可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见解和认知,小组内想法和见解不一的同学可以再分成两个小组,以团队的模式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会知道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有几种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并且分别是什么,最后教师可以在沟通和交流的环节当中,寻求大多数学生同意的观点和答案,在最后齐分享的环节当中,可以总结每个小组的观点和意见,挑出不同想法、有代表性的小组成员进行分享阐述他们对此问题的理解,在学生们分享完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分享的观点进行汇总,并且进行客观的评价,在语文的`教学课堂里,对于问题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这时候教师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客观的评价和总结性的指导教学会提升学生们对学科的热情度,加强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这样使得合作学习的过程有始有终,使合作学习处于一种活跃而又井然有序的状态,提高了课堂教的效率,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策略,重视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四、总结。
通过以上对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理论研究和应用分析,强调了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理解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在结合中国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身心情况下,提出了有效的“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共同交流—齐分享”的合作学习模式,当然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也不是独一无二的。更多创新高效的学习模式仍然需要我们去做积极深入的探究,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帮助广大学子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我国当代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2]顾春红.论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5.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十三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总体状况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但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在校园里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具体环境,校园文化蕴涵着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大学的精神、校风、教风、行为准则等等,这些都对学生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创建一个和谐、优美、宽松、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所面临的艰巨任务。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环境的有效互动,积极构建一个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以深厚的校园人文底蕴为支撑,以健康向上、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营造一个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互动对话的生态教育环境。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也成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由于网络具有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直接面向对象,没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等优点,而且对于好奇心强的学生也乐于接受,因此网络教育必将成为未来德育教育的新天地。
首先要加大网络建设的投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学及网络传媒技术,如互联网、闭路电视、录像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将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动态、国内外形势发展动态以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提出正确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正面地教育和引导;其次是建立专门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全面加强高校的党建和团建网站、以及校园网、学院网、班级网的建设,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积极开展以网络为载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网络成为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最后是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大对网络的监控力度,规范网络行为,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1.开展好基本国策和形势政策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设立形势资料报告库,定期在校园里组织形势报告会,让在校学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在高校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注重三个结合:(1)社会荣辱观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3)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与师德建设紧密结合,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3.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针对青年学生喜欢参与性活动和竞争性活动的特点,鼓励学生以勇于创新、敢于创造、善于创业的精神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如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业余科技发明、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等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实现社会实践与校内教育、实践育人与理论育人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
三、有针对性的解决好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手段和方法虽然。
还有很多,但其最终落脚点还是要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最大程度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那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有效的、可行的;如果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也就是一句空话。
解决经济困难问题,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同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相结合,通过对学生的诚信等级进行评定和归档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调动银行贷款积极性,以确保每一个贫困大学生都能通过助学贷款来顺利完成学业;其次是将对大学生的经济助困与精神助困相结合。我国每年都要有几百万的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学习,这些学生光靠国家和学校的财力来解决他们上大学的费用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在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下也是不现实的。作为高教工作者,要通过创设多种载体来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立志教育,如创业教育、贫困生专访、“爱心家园”网站、立志专栏等,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激励贫困大学生坦然面对困难、正视困难、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树立在逆境中立志成才的奋斗目标;同时开辟多种渠道,结合有意义的活动教育贫困生学会感恩、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如结合“爱心助学”、爱心家长和贫困生的“合家欢”活动,结合回报社会的义务家教活动对贫困生进行爱心教育、立志教育等,努力使经济助困和精神助困同时取得良好的效应。
四、全力以赴千方百计解决就业压力问题。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2.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通过校园专场招聘会以及校园就业网将最新就业信息提供给广大毕业生;建立毕业生就业回访制度,通过定期回访,便于对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调查,同时可借助往届校友的创业经历来激励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形成一种良性的带动关系。
4.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推动大学生就业关口前移,使大学生在社会实际就业之前,在学校期间就进行名义上的就业实习,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注重给予大学生感情关怀,解决心理问题。
1.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模式,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对存在心理危机倾向和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高危个体进行跟踪关注,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干预。
2.在进一步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高校还应该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广泛地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人际交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十四
大学生创业论文: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目标,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事。促成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关键是,在大学生能力构成中从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等方面厘清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培养策略。
文献标志码:a。
一、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经济转型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呼唤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同时也呼唤我国高校教育尽快转型,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创业型人才。
1.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事关我国经济发展。
从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看,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期,知识经济对企业的管理者有着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为打造新型企业管理者搭建了平台,创业教育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内的创业能力人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他们成为未来合格的企业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2.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培养就业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被动地适应社会。在此目标指导下,只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反复练习,而忽视对知识的再发现,忽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按照这样的目标培养的学生必然缺乏主动性,缺乏创造和创业意识,缺乏开拓的个性。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来来的教育思想,指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要把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作为高教改革的新目标。
3.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我国的劳动就业也逐步向市场化配置方式转变,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开始了双向自主选择的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基本上通过市场渠道来实现。同时,上个世纪末开始的高等学校扩招,使大学生毕业人数迅速增加,给就业带来了严重困难。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
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对大学生来说,创业能力即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是一种能够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知识和技能。创业能力概念的外延包括三个方面:
1.专业、职业能力。
专业、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社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本领,也是维持生存、谋求发展的基本生活手段,是创业者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生产的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业者要重视在创业过程中积累专业技术方面的经验和所进行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对于其他实践经验也要在探索过程中详细记录,认真分析,进行总结归纳,上升为理论,形成自己的经验积累起来。
2.经营管理能力。
经营管理能力的形成需要对商业、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因此,当代大学生要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要主动了解高新科技的发展动态,了解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前沿知识,不断从求知中汲取营养,从学习中获得动力,实现学习向发现的转变。
3.综合性能力。
综合性能力包括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收集信息、处理加工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适应变化、利用变化、驾驭变化的能力.非常规性的决策和用人的能力,交往、公关、社会活动能力,等等,是一种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综合开发和运筹的能力,在更高的层次上影响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创业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决定了创业的总体水平和创业成功率。大学阶段是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的重要时期。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应该在创业能力训练方面加大力度。
1.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除了知识、技能领域外,还应包括自信心、爱心、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定的创业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敢闯敢于的精神等。
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一是对外开放,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与沟通,形成合力,为学校培养人才服务;二是学校内部开放,加强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资源共享。
2.构建以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创业教育体系。
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学科课程、开展创业教育特色活动、组建创业师资队伍等各方面相统一的创业教育体系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1)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
(2)组建有实力的创业师资队伍。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培训是推进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关键所在。进行创业教育,教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一,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教学;第二,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到学校开讲座,与学生分享交流他们的创业经验;第三,聘任企业家或者科研人员担任高校创业导师,直接指导学生创业实践。
(3)开展有特色的创业实践活动。创业实践活动是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活动,因此,要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
(4)建立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创业教育评估是对开展创业教育全过程的综合性评价,目的是检验开展创业教育活动过程的有效性和成果的实用性,发现创业教育体系各构成要素的合理性和相互间条件支持,以促进经验总结,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对调整教育方法、教学方法、培养模式有重要影响作用。对创业教育的评估,成功的创业活动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模拟创业活动的开展、可行性的创业项目设计、创业活动的效果等指标同样可参与评价。学院根据以上各种因素来评价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重新审视原有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活动内容与形式、环境氛围、设备条件和师资质量等。
3.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光靠高校的力量不行,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它需要学校和整个社会的配套措施来保障,这些措施可以通过增强创业行为的吸引力、减少创业行为的阻力来强化创业教育的效果。
(1)高校要创造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现行的大学教育仍停留在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上,大学生创业使大学教育的缺陷也显露了出来。学生虽然对创业十分热衷,但是学校的教育和氛围无法跟得上学生的需求。其实,学校不仅是教书做研究的地方,更是育人授业的地方,注重学术成就固然可取,但轻视创业显然也有失偏颇。我们的高校不可能将每一位大学生都培养成理论家科学家,更多的大学生将走向社会经济部门从事经济建设。如果在读书求学时就能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对提高学生素质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是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途径。
(2)社会也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很多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初步认识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培养了自己与社会交融的能力,于是更迫切地希望社会各界为大学生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一,营造社会舆论氛围。一个理性地鼓励创业的舆论氛围,可以激发人的创业热情,进而驱动创业行为。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些关于媒体舆论导向的监管措施,使其正确发挥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引导作用,同时积极配合国家政策的出台,加强有关创业的舆论宣传,以推动国家政策的顺利实施。一方面,政府可以对相关的诸如减免税收、创业援助、创业贷款、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成册,免费发放给大学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创业形势分析会、报告会、创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帮助大学生理解创业政策、运用创业政策。同时,还要宽容大学生创业的失败,让更多的大学生愿意创业。
第二,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全民创业、建设和谐社会,并制定了鼓励创业的许多优惠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相应地出台了创业政策。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一方面,积极帮助大学生争取创业政策,针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某些空白和缺位,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比如,创业实践课可计学分,在校大学生可以申请办理休学保留学籍去创业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优化社会创业环境,制定和完善市场竞争规则,规范公务员的工作行为,对扰乱市场发展的违法乱纪行为给予有力打击等。
第三,建立多渠道的金融支持。为帮助大学生缓解筹资压力,顺利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光靠地方高校设立一定的创业基金是远远不够的,地方政府对创业基金的投入十分重要,在这方面应该大有作为。地方政府可采取类似发达国家的政府、社会、银行三条渠道争取专项基金和贷款的做法,可以在实践中采用以下三种筹资方式:一是由政府、企业或学校担保贴息贷款。就是对大学生创业所需资金不足部分由政府、企业或学校作贷款担保,银行提供减息让利,必要时组织提供贴息。二是信用担保贷款。就是将学校向社会举荐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等,作为无形资产担保贷款。三是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大力支持,降低大学生市场准入条件,减少公司注册资金,减免大学生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证的相关费用。应在国有银行建立完备的大学生创业无担保贷款的论证机构。这一机构将对大学生创业计划报告进行审查、评估以及对投资进行风险预测。对于可行的创业计划给予无担保贷款支持。对于在农村创业,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帮助的,地方政府可以在银行贷款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土地使用、税收等政策倾斜。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十五
我国自对大学生进行扩招之后,的大学毕业生急剧上涨,直到现在,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们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本文中笔者首先就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后笔者就造成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和建议。自19开始,我国的高校便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扩招,在进行扩招后,高考已经不再是像以前一样那么激烈的战争了,虽然说进行扩招之后,大学生的考试压力相对来说得到了有效的减轻,但是毕业之后,他们面临的将会是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根据统计的结果显示,到了20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12万,那么到现在毕业生的数量已经达到了749万,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已经翻了好几倍,这就造成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发的严峻。社会各界对于这个问题也都比较关注,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通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试图想要找出能够解决这样问题的有效的方法,社会以及学校等方面也都想要从不同的方面开始努力解决问题,并且找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还是在不断地进行,毕业人数将会越来越多,面临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现在中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高等院校毕业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如果不能够尽快的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这一智力社会资源就会浪费。所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着家庭的幸福程度也关乎着我国的发展程度。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1较高的期望与社会市场价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高等院校扩招规模不断的增加,大学本科毕业生在社会市场中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大学生现在已经非常的普遍。同时由于竞争的愈发激烈,用工单位给与大学生的工资标准也有一定的下降,由于各种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大学生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用工单位的真正需求,另外由于大学生认为自身已经收到高等教育,所以对于自身的评价较高,对于将来寻找的工作也有着较高的期望,对于求职的工资薪金也有一定的标准。但是在毕业之后,学生开始寻找工作,大线很多工作并不能满足自身对于工资薪金的要求,能够满足自己工资薪金标准的企业又有很多人来竞争。
1.2文理科就业不均衡。
总体来说,理科类的就业形势要比文史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好,其中在理科类的专业的就业形势之中,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机械制造等专业的就业形势还相对较好,在文史类专业中语言、文秘、会计、历史等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来说是非常的困难的,所以文理科就业不均衡。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
对于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笔者主要从两方面即社会环境方面和大学生自身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2.1社会环境方面。
从目前来说我国的就业环境来讲,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还是供大于求,在这样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造成了就业形势越发的严峻,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环境的紧张。第二就是现如今用人单位存在一些性别歧视,虽然说我国的就业环境严峻,但是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的严峻,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之中其实女性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女大学生的工作一般还是集中的传统的女性职业之中,与男同学相比女同学的就业质量还是比较低,由于女性需要生育以及照顾性的工作比较多,所以或造成人力资源的闲置,直接影响了女性就业的质量。第三就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不合理,不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使得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降低,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更加难。另外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高等院校对于就业指导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于就业形势主要就凭借着自身的感觉来说,所以高等院校的就业形势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2.2大学生自身方面。
2.2.1自身素质欠缺。
大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存在一些学习成绩就能够代表自身的能力这样的错误的思想,在寻找工作的时候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他学习成绩还不如我,找的工作这么好,我一定也要比他更好。用工单位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高就可以的,用工单位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等等能力,但是存在一些大学生缺乏这样的能力。
2.2.2就业观念和自我认识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就业如此严峻的环境下,很多的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自我认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就这一方面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想要在大中城市工作的总数能够占到86.2%,想要在北京、上海、深圳工作的占到总数的56.4%。,对于工资薪金的心理目标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高。这样的调查结果就能够显示出来这样不合理的就业观念和自我认识也严重的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对策。
3.1政府层面。
从政府层面来向,需要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建立起安全全国联网的网络求职软件,为大学生进行网上求职等提供健康的环境和服务,真正的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让网络上的一些招聘信息可以更加的安全、真实。使得大学毕业生能够得到更加有效安全的帮助和服务。另外政府应该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这是今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个新动向,政府应该多颁布一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对于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对于一些高新的信息类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应该多多提高一些贷款的额度,大力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
3.2高校方面。
在高校方面首先就应该对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笔者认为高校应当适当的进行校企合作,学校通过和企业的合作,高校就能够充分的.了解现代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这样高校才能够针对于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于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其次,高校应当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适当增加实践性的教学,让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使学生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另外适当的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这样学生在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使得学生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3.3大学生自身方面。
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转变就业观念,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评价。大学生的心态也应该逐步的进行调整,积极的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于自己的观念进行调整,客观的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并且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可以自卑同样也不可以自大,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便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国家、社会以及家庭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如社会竞争力不断的加大,这个问题需要政府、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进行共同的努力,积极的解决这样的问题,作为大学生应该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评价,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为自己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十六
摘要:当前,中学档案工作不易开展是普遍的现象。笔者以自己所在的中学为例,就搞好中学档案工作,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借以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关键词:中学档案,集美中学,认识。
“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
厦门集美中学系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0月18日创办的,历史悠久,业绩辉煌,学子遍五洲,声名播四海,被誉为“中国名校”。系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省一级达标学校、省文明单位、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省德育基地、省校园安全先进校。是巾帼英雄李林、蔡启瑞等6名院士、黄永玉等著名文化人士、印尼侨领李尚大等杰出的企业家的母校。毕业生三分之一分布在海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俊彦辈出的集美中学,在加强教学管理的同时,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我校综合档案室创办于1987年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的重视、关心下,档案室走过了创建中的曲折和困惑,逐步走向常规化、规范化,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出了积极的作用。档案室先后获得“厦门市一级档案室”、“厦门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一级档案管理单位”。笔者以自己所在的中学为例,就搞好中学档案工作,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与档案界和教育界同行探讨。
一、完备档案硬件设施。
必要的设备硬件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校首先从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入手,加大投入,彻底改变了档案室的面貌。
学校配备了专门的档案室,并实行档案办公室、阅档室、库房三分开。学校综合档案室面积达120平方米,库房、办公、阅档室有实用面积,设有档案专柜300只,空调一台、除湿机一台、打印机一台、扫描仪一台、复印机一台、电脑一台并安装了档案管理软件,并被纳入校园网,实现了管理的现代化。
二、建立档案工作网络。
档案工作的对象是档案,如何解决档案的分散、零乱、质杂、量大等情况与档案利用中的集中、系统、方便的矛盾?关键是建立系统网络管理。
学校档案工作设立了较完整的档案管理机构,即健全档案工作网络:上设校长分管、办公室主任主管;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员1名,专职档案员具备研究生学历,具有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持证上岗,学校非常重视档案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支持其参加档案局组织的`各类培训;下设各处室、部门兼职档案员29人,部门负责人负责管理本部门的档案工作。校专职档案员长年保持稳定;对学校机构、人员的经常性的变化,我校及时调整档案工作网络,对兼职档案员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补充,使各处室部门的档案工作能及时有人兼管,有利于处室、部门档案工作的开展。
学校办公室还不定期召开各处室、部门的档案工作会议,对各时期的学校档案工作进行总结,布置下一阶段的档案工作,并对各部门、处室的档案的整理、分类、移交等工作进行指导,使校档案工作能较顺利地开展。
三、健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
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是学校档案人员和广大师生必须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是学校档案管理的一种行政手段。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建档、管理、利用等制度,是学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的坚实基础。
我校已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制定了《集美中学档案员工作职责》、《集美中学档案部门负责人、兼职档案员工作职责》、《集美中学各部门、处室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集美中学文件材料归档制度》、《集美中学查档制度》、《集美中学借档制度》、《集美中学档案保管制度》、《集美中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集美中学档案保密制度》、《集美中学档案分类大纲和编号办法》等制度,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
到目前为止,已实行了全校各处室、部门、各门类档案的综合管理。如无特殊情况,各处室、部门均能定期向学校档案室移交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综合档案室专职档案员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催讨应归档的文件材料,以保证档案按年度、按项目及时归档。
四、做好档案分类整理工作。
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而档案的分类整理又是档案利用的关键。科学而规范的档案整理工作,是实现档案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
我校档案由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教学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资料等七大部份组成。其中文书档案分为:行政类(办公室、保卫科)、党务类(党总支、工会、团队)、人事类(人事室);科技档案分为:科研类、基建类;教学档案分为:德育类(高中、初中德育处);学籍类(高中、初中教务处);教学类(高中、初中教务处)。
集美中学作为一所近百年的名校,其档案可追溯至上世纪初。从开始,校档案室严格遵循国家档案局12月6日发布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精神,实行新的立卷方法整理,即改卷为件,改类别整理立卷为按机构整理立件,仍按永久、长期、短期分开立件。大大提高了档案的整理效率和利用效率。
学校档案分类清楚,截至共有:文书档案共1550卷、3288件;科技档案314卷;会计档案2964卷;教学档案1970卷、3324件;照片档案16650张;实物档案81件。档案总数达6798卷、6693件、16650张。档案的整理符合规范化要求。校档案室较重视档案案卷质量,对收集来的档案资料认真地进行鉴定、分类;能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尽量能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保持材料的成套性、完整性;书写案卷标题力求完整、准确;案卷的装订、编目力求美观、清楚。
五、逐步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当今社会,数字化已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主要手段。因此档案管理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在档案材料上做到纸质档案、实物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
伴随着数字化教学和管理在我校的推广和应用,学校为档案室安装了档案管理系统。在实践工作中,文书档案的使用利用频率较高,同时其手工方式的整理和检索十分不方便。因此档案室率先对以来的文书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归档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由于数字化的检索方式快捷而准确,大大提高了文书档案的利用效率,为学校的“评建”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另外,校档案室在本校网站上开辟了“档案在线专栏”,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可由此专栏查询相关的信息。除了基本的学籍信息以外,由于我校历史悠久,校友众多,尤其是海外校友甚多。校档案室还将一些年代较早(上世纪代、30年代起)的老照片扫描成电子文本,并上传至网上,以便老校友远隔重洋也能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资料。
六、积极促进档案的利用。
搞好学校档案开发利用的自的,是为学校发展大局服务,为广大师生及校友服务,否则,档案事业就没有必要了,这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档案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健全检索手段。为此,校档案室编制了各类检索工具,如检姓册;文书、教学档案全引目录;试卷目录;全宗介绍;专题目录等,并设专柜保管。这些检索工具的编制大大促进了我校档案的利用。以检姓册为例,我校较早毕业的校友(主要指上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的校友)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仅保存了他们的学籍资料,而没有制定相对应的索引。因此这部分档案虽然极其有价值,但却苦于档案员每次为校友检索都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效率极低。因此,校档案室利用四角号码的原理为创校至今的教职员工和毕业生制定了“检姓册”,实现了这部分档案的直接利用。而对于近十几年的档案,档案室则对大部分档案制作了计算机目录,实现了计算机检索。
二是通过专题编研等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材料。例如:为学校参加“财务审查”等全国、省、市的各级各类检查、定级、验收工作提供专题档案材料;为历届校友活动提供校友名单、帮助查找失去联系的校友;为校庆活动、举办展览馆提供各种资料、照片;为教职工职称评定提供课时认定、评选各类先进、担任何种职位的证明材料;为全国各地的内查外调提供证明材料;为上级有关人员及本校撰写校史提供材料;为历届毕业生提供毕业证明、成绩证明,发放毕业证书等等。为了使利用工作更深入,档案室请有关人员制作了档案室网页,输入文字几万字,扫描图片几千张,设制了档案查询专栏,组织学生录入学生学籍档案2万多人,录入教职工档案资料1千多人,从20至今已完成学籍档案录入几万人,校友活动查询很多都是从网上直接查询,很受广大校友欢迎。
自建立校综合档案室以来,为学校的考评和检查,为教职员工的考核和评定职称等工作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档案依据;为广大校友尤其是年长校友的团聚叙旧搭建了平台;为学校毕业生求职考试提供证明服务;为宣传推广学校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还要求档案员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服务方向。必须牢固树立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全校教职工服务、为各级领导和部门服务的思想。第二、正确处理利用与保密的关系。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正确理解、认识它们的关系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档案在什么情况下利用,在什么情况下保密,都要以服从党和国家利益为前提,把二者辩证统一起来。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审查档案内容,根据有关规定适当调整保密范围和等级,扩大利用范围。第三、熟悉档案,了解用户需要,主动积极为用户服务,完成由封闭型到开放型服务的转变。
结语。
让历史留下清晰的记忆,这是我们的责任;让历史记录我们的光彩,这是我们的愿望;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是我们的目的。档案工作的意义就在这里。新的时代赋予学校档案工作新的发展机遇,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学校档案工作只有惟新是图,奋发有为,才能不辱使命,建功立业,在教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现代教育论丛..04。
2胡敏.中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岱宗学刊..06。
3莫顺英.做好中学档案工作之我见.浙江档案..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da/t22《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5窦丽娟.中学档案管理工作探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1。
6贺乾坤.桃江县县属中学档案工作初探.档案学通讯.1993.4。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十七
论文摘要:社会变革的新时期,大学生面临来自学业不佳、交往不顺、家庭贫困、恋爱受挫、就业难等方面的压力,严重者造成心理障碍。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一系列策略有效地克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其健康成长。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对所面临的新工作、新任务以及新的行为规则、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等,都存在一个如何适应的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意志一般较为脆弱,易受暗示,自制力较差,情绪敏感、丰富,心境易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同以及缺乏必要的自我心理调试能力,常在行为上表现出没有目标导向的不良情绪反应,严重者造成心理障碍,影响其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实现其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
据国家教委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20.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精神因素而休学的占休学人数的37.9%,退学占退学人数的64.4%,各居第一位。北京科技大学统计,约有28.3%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据另一项调查表明,需要心理援助的大学生占学生人数的30%以上。由此可见,心理问题已对大学生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大学生心理健康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分析其心理障碍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下面,将分析引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学习障碍。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旧是学习。不能解决学习这一主要矛盾所造成的严重的心理压力就会引发学习障碍。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学课程相对较多,任务繁重,教师主要以引导启发教学为主,提倡学生自主、自觉、自立、创造性地学习,部分大学生由于自我心理调试水平不高,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不能迅速掌握大学的科学学习方法,或因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不讲究学习策略,而阻碍了知识的获取和智能的发展,过重的学习压力导致整个心理活动的混乱,学习效率低下,出现考试不及格等现象,随之产生厌学、焦虑、恐惧、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者得了考试恐惧症。研究表明,学习心理决定学习成绩。提高思维水平,培养学习心理才是大学学习的本质。大学生学习障碍的产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而造成的。据调查,大一新生认为影响学习的前十大因素中,有九条都归属学习心理的范畴。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才是克服学习所造成的心理障碍的最有效的途径。
第一、培养良好学习动机,激发浓厚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指大学生为实现特定学习目标而行动的原因。只有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与社会发展、自我发展的密切联系,才能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要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个体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其兴趣十足,有效地、有针对性地激发这种浓厚兴趣,必然会做出一定的成绩。大学生本人作为学习的主体,只要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体的适应性,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克服学习压力过重而造成的学习障碍。
第二、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于学习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行动倾向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注意力才能专注,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学习贵在坚持,遵循学习规律,就会对学习建立起良好的条件反射,就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三、正视学习挫折,强化自我激励。学习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在学习遭遇挫折后的错误归因所引起的。因此,要正视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建立正确的成败归因模式和自我评价体系。面对学习障碍,不断强化自我激励,努力学习,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学会自我调试,依靠自学的坚定信念,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学习目标。
二、交往危机。
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主要是指作为在校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和相处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自闭、忧郁、自负、自卑、猜疑等不良心理品质和其它一些难以调试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交流沟通,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造成心理缺失或失衡。大学生思想活跃,人际交往的愿望极为强烈,从内心深处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由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人格缺陷和不良心理特征,以及缺乏交往技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常常引发交往危机。强烈的交往欲望与交往不善、不善交往之间所造成的巨大心理反差,是导致大学生的交往心理危机的根源。可见,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其进行必要的交往技巧指导,才能使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和事业成功。
第一、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建造健康保障网络。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应建立有效的人际危机预警系统,强化系统综合防范措施,建立学校与家庭信息合作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健康的交往氛围。对有危机征兆的学生,学校应与其家庭加强沟通,双方合作帮助其度过危机期,对不善交往的学生创造沟通的机会,培养交往能力。
第二、深化交往认识,掌握交往技巧。交往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交往缺乏正确的认识,为交往而交往,使交往成为一种心理负担,应深化认识,理性对待人际交往,对人际交往形成积极、准确的认识,在交往中互相谅解、心理相容,努力做到双向互动、交流沟通、平等交往、恰当定位,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网络。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大学生应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注意树立良好形象,保持待人宽松友善,亲密有间,主动大度处世,学会移情,有效地克服交往心理障碍。
三、贫困压力。
贫困问题所造成的心理障碍也是困扰大学生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指的是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这种变化是隐性的。经济问题成为困扰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但贫困现象依然存在。九十年代以后,教育改革的风暴无可避免地波及到大学生身上。高校招生实行并轨,自费上学,这些对于贫寒的大学生来讲,更是雪上加霜。据资料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中贫困生约占20%,其中特困生占5%一10%。虽然国家通过助学贷款,贫困补助等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部分贫困生的继续学习提供了重要保障,各高校也有相应的奖学金制度,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可是,贫困生由于压力过大,思想负担过重,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佳,往往与奖学金失之交臂。由于缺乏对贫困问题的深刻认识,面对大学生中贵族群体的高档物质生活,部分大学生便产生埋怨、自责等消极心理,这种悲观消极的心理状态严重降低了大学生的心理忍耐力,他们因心理健康水平低,在人格和心理健康上便都陷人了心理贫困之中。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培养坚强品质,不断自我超越。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克服贫困压力所造成的心理障碍的重要保证。物质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贫困大学生应以计划经济为主,勤工俭学为辅,正视贫困,以坦然的`心态接受社会各界的帮助,不断调整心态,进行自我规划,以坚强的意志,不断超越自我。人们常说,逆境能成材。原风是在贫困逆境中,可以提高人的认知感受力,当人处于贫困逆境时,资源匣乏,精神压抑,谋求变化的欲望强烈,成材动机强。逆境还可以增强个体的耐挫力,能经得住贫困等失败考验的人,更容易在创造活动中获胜。贫困大学生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理想,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善于抑制消极心理情绪,充分调动心理潜能,就能有效地克服贫困所造成的心理障碍。
第二、忠诚帮助,实现脱贫。要努力使贫困大学生经济、心理脱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大学生,我们并不能一味地输血,而应忠诚帮助,使其学会造血,应该让全社会关注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不要对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偏见,更不能挖苦、打击他们,应给予公平的心理接受力.使其健康成长。
四、恋爱受挫。
失恋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对于爱情的渴望与希冀甚高,但由于对恋爱缺乏深刻认识,与异性之间的交往缺乏理性,总是一见钟情。不能长远考虑。彼此间缺乏深人了解。经济上自顾不暇,双方都存在变化发展的可能性、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等众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往往使大学生的爱情如昙花一现。面对爱神丘比特的刺伤,失恋后所引发的不良效应,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甚至出现自残等变态行为。调查显示,失恋在所有造成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约占30%。面对部分大学生的盲目恋爱和高频的失恋率所引起的严重心理障碍,应该做到:
第一、深刻认识到没有理性的盲目崇拜所建立的爱情,缺乏必要的基础。有些大学生谈恋爱仅凭外表便一见钟情,应认识到外表的东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德才学识和心灵的契合。盲目从众的心理往往会造成失恋。面对失恋,应建立博大的友谊网络,加深朋友间的交流,积极投身于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失恋所造成的心理疾患需要得到合理的宣泄,如果得不到宣泄或者是宣泄不合理,就会带来更大的悲痛,因此合理宣泄是减轻压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同自己亲近、信赖的师长、好友尽情地诉说自己的悲痛,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大哭一场,痛定思痛,化悲痛为力量,以忘我的精神投人到学习或其他的活动中,取得成绩,有效地填补因失恋所造成的心理失衡。
第二、学会科学的心理调试,培养耐挫心理。掌握科学的心理调试方法能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如心理升华法,指面对失恋所造成的心理障碍应向更为崇高的方面进行一些积极有益的社会活动。心理补偿法:指失恋后,重新树立学习目标,不懈努力,把受挫看成人生的必修课,最大限度地降低失恋造成的心理压力,逐步引导他们对生活有较高层次的见解,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保持进取向上的个性,培养适应和改变恶劣环境的能力,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五、择业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政策,大学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竞争,就业模型为双向选择,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新的就业模式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讲都存在一个转变观念和有效适应的问题。新时期,市场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用人单位不仅注重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注重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注重综合素质。
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源中的“优质产品”,长期以来一直延续着政府帮助就业的思维模式,从来没有在就业问题上遇到挫折。他们一般都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前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个人理想和社会现实的心理冲突,使大学生产生紧张和焦虑等不良心理。
在社会、家庭的强大压力下,大学生因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而造成心理压力。在现阶段,社会上还有不正之风,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和学生无助的情绪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严重制约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有些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没有乐观的态度,专业冷所造成的就业难问题也困扰着大学生的心理,这些都不利于其健康生活。
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应该加强教育指导,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维护是一套系统工程,各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择业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积极思考,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变心理压力为积极动力。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应加强联系,多方沟通,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大学生本人应该正确的自我认识,做好理想与现实情况的心理调节。根据自己的气质、性格特征、职业兴趣以及能力倾向恰当地进行自我定位,通过心理测试的方法帮助毕业生就业。高校应把了解和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作为必要的工作,列人议事日程,把就业工作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学校应鼓励大学生用一定方式进行合理宣泄。
第二、学校应组织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大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有效地开发,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提高择业成功率。新时期,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应消除错误认识,克服心理封闭,加大交流沟通力度。
第三、各高校应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很多,造成很大的就业压力,应加大创业教育,尽早地灌输创业意识,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创业也是就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克服就业心理障碍,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大学语文认识论文篇十八
摘要:现如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各行各业为了更好的参与竞争,不断改与创新,化工企业作为国家基础建设行业,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坚持创新完善,就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化工企业办公室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属于综合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不仅涉及到文件、公文、信访工作,也与监督、服务密切相关。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化工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领导对管理不够重视,工作内容也不够细化,且任务的分配不规范,无法保证严格管理,阻碍了办公室职能的发挥。针对这样的现象,在新的发展时期,化工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创新,对工作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创设办公室管理的良好环境,制定管理规范制度,从而提出实质举措强化管理,为化工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办公;文秘工作。
一、新时期化工企业办公室管理的意义以及存在的不足。
办公室是化工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也是综合化管理的基础兼具协调与辅助功能。它能够根据企业的供应情况及时调整好理工作,分配好各部门的职责,并完善监督管理,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加强与外界的沟通。然而,由于旧有管理模式的限制,以及管理办法的制约,化工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与新时期的工作需求不相适应,无法发挥办公室管理的积极作用。
(一)缺乏健全的办公室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我国化工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无法为实际管理工作提供参考。首先,办公室管理制度不规范,工作分配不科学,存在职能交叉或空位的现象;其次,办公室管理监管不严格,监督工作不到位,考评不及时,不利于调动办公室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最后,管理制度执行力较差,有些部门不重视,执行工作不严格,存在职能缺失现象。
(二)办公室服务工作不科学。
化工企业作为国家基础建设行业,与百姓的关系十分紧密,作为特殊的资源供应产业,其工作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缺乏服务意识,在深度和广度上认识不明,会严重阻碍企业职能的发挥。具体而言,化工企业办公室服务层次不明,深度不够,管理流程不细化和完善,影响了服务范围的延展。据调查发现,有些办公室管理者无法及时答复人们的问题,管理枢纽性作用不能凸显,信息服务严重滞后。
(三)化工企业办公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化工企业办公室管理内容多样,涉及到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管理者经常。
身兼数职,繁重的作业也会制约他们的发展。另外,一些化工企业的职工也没有接收过正规系统的学习,创新意识淡薄,组织素养不高。其中还包含很多老员工,他们的思想意识落后,对办公室管理不了解,信息技术掌握的不好,无法构建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二、做好新时期化工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完善化工企业办公室的制度。
管理制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完善。首先,完善管理制度的体系,在管理时应当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多员工的素质、工作成绩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管理,避免管理的单一性,导致管理领域不到位。其次,管理的目标应当精细到具体的人或物甚至是工作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流程,明确规定什幺是该做的什幺是不该做的;最后,管理力斌应当先进化、创新化。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式,取长补短,吸取这些管理制度中的经验,完善化工企业办公室的制度。
(二)明确化工办公室的服务内容和方向。
深入全面的贯彻落实服务的职能,拓展服务职能的范围,将服务职能细化的每个部门,各个领域。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本着服务、监督、责任、规范的宗旨,进行深层次的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领导提供更加贴心的辅助性帮助。同时,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积极做好化工企业办公室的.后续工作,为化工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给企业带去更多经济效益。
(三)提高化工企业办公室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办公室管理队伍,强化职工的管理意识、管理职能是新时期化工企业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完善管理电力服务的核心。对此,化工企业领导要做好人员选拔,聘请接受过专业学习的管理人员,对上岗的管理者还要进行集中学习和培训,在企业内部营造竞争的积极氛围,注意职工能力的提升,从而强化办公室管理水平,完善行业服务。加强能力建设,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办公人员学习化工生产技术、化工经营管理、化工改革方向、化工产业政策等电业基础知识,全面提升业务素质,提高办公服务能力。
(四)增强协调能力。
办公室管理要从整体系统来把握,提高管理效率,做到上传下达,沟通内外,及时向领导传递信息,协助领导执行决策,推动企业工作有序开展。办公室人员平时应注意做好资料的积累,对上级的指示、规定,化工行业当前的任务形势,与本单位相关的动态方面的资料等等。对内加强管理,在协调过程中,按原则、按规矩办事,消除不同价值取向、不同利益需求所产生的矛盾,分配好各个部门的职责。
(五)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运用能力。
企业办公现代化,信息传递都使用了电子网络,文秘工作者要熟练掌握这一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总结。
要更好地找出企业办公室文秘工作的规律,提高企业文秘工作的效率,使文秘工作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为企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香云,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办公室文秘工作,河北企业,07月。
[2]林静、王家杰,做好新时期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思考,科技咨询,月。
[3]李圣斌,做好新时期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思考,经营管理者,04月。
[4]刘盼盼,做好新时期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思考,经营管理者,12月。
[5]冯玉荣,做好新时期企业党委办公室工作的思考,东方企业文化,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