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说课稿范文(17篇)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该尊敬和孝顺他们。引用相关理论知识,提升总结的深度和广度。下面是一些总结范文的例子,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一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黄河的治理》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第二长河,被称为母亲河。了解黄河的基础知识,感受黄河的母亲情怀,感同身受的去感知黄河的忧患意思和治理策略。通过本课的学习,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节课是初二的地理教材,对学生的情况作如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1、知识掌握上,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一定了解,知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去掌握,而黄河这一特殊的河流有较生疏,因此要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心理上,学生对于地理课有一定的厌倦的心理,不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
3、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教师在学中应抓住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采取多种直观的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加强双边活动,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学习本节课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黄河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奉献与危害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特征等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4、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导入新课: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家都耳熟能详,殊不知,李白却犯了两个常识性的错误,首先,黄河之水并不是天上来,奔流到海也不是不复回。(简要介绍水循环,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伏笔)。要想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就要来好好学习《黄河》之一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幽默的语句,使学生马上进入课堂情景,欲擒故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一、了解母亲河 步骤:
要求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沿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沿途所经过的支流、地形区、省级行政区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回答,并填绘到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二、母亲河的奉献
本课的重点虽然不在这里,但可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什么把黄河比做母亲?
步骤: 1、教师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宁夏平原的景观图片,壶口瀑布照片等。
2、各小组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后,
进行完这个活动,此时同学们对母亲河的奉献,有了初步的感受。
教师适时总结:黄河,曾无私养育了两岸的人们。但如今,却成了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历史上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三、 母亲河的忧患: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采用读图分析——发现问题——启发引导——主动探究的思路来完成的。
1. 多媒体显示:“黄河的忧患”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结合资料,教师提出问题:“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允许学生大胆回答,教师再设疑:说一说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时启发、引导进而得出答案。
情况预测:这个活动,以学生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扩展思维,主动回答,有的同学可能回答不准确,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引导、帮助,适时总结。
设计意图:以上活动,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母亲河的治理: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及形成的原因,那么如何治理黄河这个问题就呈现在眼前了,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我采用了“角色扮演法”来完成。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母亲现在多灾多难,做儿女的怎能袖手旁观呢?”
角色扮演:“假如让你来治理黄河,该们么做呢?”学生献计献策。 教师展示:“引黄淤灌图” 及上、中、下游的治理措施(上游:梯级开发,兴修水利;中游:保持水土,植树造林;下游:固堤分流)。
然后观看图片,介绍“保护母亲河行动”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自感悟,亲身实践,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另一方面增强社会责任感。
九、说作业
1、把本节课知识点总结成知识树。
2、作为中学生可以为治理黄河做什么工作?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二
《黄河的主人》,听后感想颇多。这节课老师的教学定位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感受艄公这一形象和激发学生情感。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然后由这个重点挈领全文,让学生去感受黄河的气势、感受羊皮筏子的惊险,从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这样,对课文的赏析就不是零碎的,使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性。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老师适时巧妙地抓住黄河和艄公两者的对比、羊皮筏子体积之小与其载物这之多的对比、旁观者和当事人的对比,这三个对比来引导学生精读感悟。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黄河和艄公的对比。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的就是增加黄河和艄公两者在力量上的悬殊,将自然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
在上课伊始老师就“多管齐下”,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黄河。先由课题入手,让生谈谈对黄河的了解,接着出示课文第一节内容,指名读。然后,理解“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后,再指导感情朗读,最后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直观地感受黄河的气势,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想象如果此刻你就站在黄河的岸边,会有什么感受?指住课题,趁势反问,黄河是如此的桀骜不驯,究竟谁是黄河的.主人?引出“艄公”,出示“艄公”图片,进而将两者进行对比,表面上看,“前者”如狼似虎,“后者”血肉之躯;“前者”凶险异常,险象环生,“后者”一篙在手,别无他物。一强一弱,明显不过。可是最终“弱者”却成了“强者”的主人。这是说明了什么呢?课堂上学生们几乎没有人一下子说出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只答出了说明艄公很“大胆”、很“勇敢”。我觉得这就可以了因为此时,学生对文章还没有深入地研读,所以这里的对比,应该也只是一个铺垫,不能过早拔高了学生对艄公的情感。完全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由去读文,自由谈感受,老师在引导学生一层层深入读书体会的过程中,逐步渲染、积累,最后让学生自然生成心中的“敬仰之情”。这样,学生的情感才是发自内心的,也才能让文本真正深入学生内心,打动学生的心灵,这样的学习才是更加有深度,有效果的。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三
须进行泥沙管理,不应兴建梯级电站及控制性水库。
2.多种树少量砍树和少量开垦放牧。
3.多建堤坝。
主要:黄河的治理,近期主要是加强和改善现有防洪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作用。加速郑州铁桥一高村间宽浅游荡性河段的治理,通过控导主流、稳定河势的工程措施,变游荡性河道为流路固定的弯曲河道,是防止产生横河、斜河,确保大堤安全的必要措施。
同学们:
长江、黄河用它们那博大的胸怀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它们灌溉了花的国土;它们推动了新的时代,它们是我们伟大的母亲,祖国需要它们,大地需要它们,人类需要它们,它们是祖国心脏的动脉。
从古至今,面对着母亲河壮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许多人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发出了由衷的歌唱。
由于时代的进步,投资建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为了寻求更多的利益不惜破坏环境,树木一棵棵地倒下,昔日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的黄土高原,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无节制的开垦放牧,黄土高原的植被不断的遭到破坏,土壤结构变得疏松,草木越来越稀少,导致大量的黄沙被冲进河里,清清的河水失去了最初的灵秀清澈。几千万年前,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里还生活着许多种可爱的生灵,可是现在,由于江水的严重污染、繁忙航运(螺旋桨击打)和乱捕滥捞,长江正日益失去这种特质,长江里的生物正在以我们无法预料的'速度中孤独地死去。为了那些仅存的生物,为了我们伟大的母亲河,我提出以下倡议:
1.在长江、黄河旁边多种一些树木,防止泥土松陷。
2.减少用水量。
3.少伐树,减少环境污染。
4.对于水土流失做出措施。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7)保护母亲河
在古代的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植物繁多,为我们的祖先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黄河的下游是我国发展最早的国家,人口繁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比较先进,所以黄河成为我们民族的成长的摇篮.
由于人口的激增,对资源大量的开发,科技手段无节制使用,向黄河排放大量的化学用品,造成大量鱼死亡,水土流失等问题.
由于黄河受到了大大污染,现在只能用一首顺口溜来描述黄河流域的污染状况: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人畜受害.这首顺口溜说明我国水污染太严重了.
人们啊!我们要保护黄河,我们不能这样长期下去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不止生态受到了污染,人类也会受到伤害.
我们要保护母亲河,那是我们的发源地啊!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繁荣,人们啊!咱们该醒醒了!
只要我们民族一条心,就能成功,我们应该保护她呀
赞同
13
| 评论(1)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四
听了辜老师、王老师、杨老师三位老师上的“同课异构课”,收益颇大。三位老师都能准确的制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很好,课堂气氛活跃。很好的体现了“有效课堂”。在教学中遵循了以学生了主体,教师只是个引导者,有效的点拨引导顺利的推动课堂的层层深入。且课堂手段先进课堂学习气氛轻松融洽。
一面是本人的一点建议:
辜老师的课朗读指导仍不够到位,并且有环节的设计有走过场的嫌疑。
王老师的课让我收益匪浅:朗读指导十分到位,学生每处感受都是在朗读中悟出,在感悟中又有效的训练了朗读,二者相得益彰。王老师的课堂听、说、读、写,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课堂是有效或者说是高效的。是值得学习的一节优秀的师范课。
杨老师的文化功底比较的强,课堂语言优美衔接,但有点过。有时候好象有自我表现之感。
【2】。
今天,很有幸听了镇中小学辜静.实验小学王雪晴.还有二实小杨小莉老师的课,跟随几位老师经历了一次黄河之旅,感受很深。三位老师上的课各有特色,我对王雪晴老师上的一节课印象很深。从课上,能感受到教师对文本钻研的深度、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感受到教师教学思路十分清晰,引领学生由浅层的文字走向深入。王老师首先开门见山的导入,播放黄河的视频,带给学生极为深刻的感性认识。接着找出描写黄河的句子和重点词,并进行朗读指导,为下文做好了语言和情感上的铺垫。后面的教学紧扣“主人”二字,并对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的品质做了深度挖掘,牢牢抓住了文本的中心和教学的重点。课堂上没有过多的花哨,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从图片上你能感受到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等教师的提问方式,可见教师对学生独特情感体悟的关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说是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课上,老师用充满激情的、饱满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通过读好“惊涛骇浪”浊浪排空”“滚滚”来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通过读好“专心致志”“小心”“大胆”“沉着”等体会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从而产生对对艄公的敬佩和赞美。学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主动参与、乐于交流.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五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也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诗歌着眼于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黄河颂》还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语言凝练,表意深刻,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多角度地描绘了黄河的形貌,颂扬了黄河的精神。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掌握诗歌朗读方法,提高诗歌朗读水平的好材料。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七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对诗歌的节奏、重音、语气把握不够熟练,对诗歌的内容理解还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学习诗歌的方法还在探索阶段。但现在的他们的学习欲望强烈,有一定的表现欲望,还会在课堂畅所欲言,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愿意去接受学习诗歌的方法。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1、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
2、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特点,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1、情境体验法。
2、朗读法。
3、合作讨论法。这是一首诗歌,语言凝练、简洁,重在抒情,又涉及到了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所以,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1、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尝试课外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收集各种信息资料的方法如:黄河的古诗名句、黄河的传说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做批注法。
1、欣赏《黄河颂》歌曲,自由想象音乐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听《黄河颂》的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黄河颂》本身是一首歌。我就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首先从声音上去感受黄河的气魄,让学生明白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我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学生边听边想,这样既感染了学生,也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新课标提出: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展开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这首诗,是一首现代抒情诗,关键是朗读。所以,我侧重引导学生静静地听课文朗读录音,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停顿、重音、语气语调等。有了朗读录音的范读引路,为学生创设了朗读的氛围,也有了展示朗读的欲望,学生听起来自然全神贯注,收获多多。听了之后,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读的环节吧。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并讨论如何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感情。
2、学生总结交流朗读方法,包括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
3、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
4、分声部男女生,合诵朗读,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这一环节,就是我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诗歌朗读的方法。所以,我设计了以上这四个步骤。本诗歌语言浅显,我没有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重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有感情的读这些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也提高了朗读诗歌的水平。读中生悟,以悟促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
1、找出直接描绘黄河和赞美黄河的诗句?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诗歌蕴含的情感。
3、请你找出诗歌中最能体现黄河雄浑好豪迈的词语,仔细品味并写出批注。
4、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朗读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而有感情的朗读又必须建立在真正地理解诗歌的内涵的基础上。基于这个目的,我提出了上面这四个问题,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梳理明确,细细品析,以悟促读,帮助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抒发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要求学生用“我欣赏这首诗,因为xxx的句式写话。
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组内交流后,班内展示。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围绕着诗歌的内容、语言、思想、结构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课前让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来说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2、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我们美美的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标对老师的基本要求。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说的内容,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报刊、书籍等多种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实现课堂内外的交流。完成小语文向大语文的转化。
总之,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诗歌教学贵在化抽象为形象。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黄河颂》音乐和朗读录音,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视、听觉感受,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情感熏陶。
2、注重朗读。诗歌关键就是朗读,我利用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奔腾咆哮之声,更读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3、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用六字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六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也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诗歌着眼于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黄河颂》还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语言凝练,表意深刻,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多角度地描绘了黄河的形貌,颂扬了黄河的精神。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掌握诗歌朗读方法,提高诗歌朗读水平的好材料。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对诗歌的节奏、重音、语气把握不够熟练,对诗歌的内容理解还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学习诗歌的方法还在探索阶段。但现在的他们的学习欲望强烈,有一定的表现欲望,还会在课堂畅所欲言,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愿意去接受学习诗歌的方法。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2)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特点,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方法。
(一)说教法。
(1)情境体验法。
(2)朗读法。
(3)合作讨论法。这是一首诗歌,语言凝练、简洁,重在抒情,又涉及到了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所以,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1)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尝试课外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收集各种信息资料的方法(如:黄河的古诗名句、黄河的传说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做批注法。
五、说教学设计。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1)欣赏《黄河颂》歌曲,自由想象音乐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听《黄河颂》的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黄河颂》本身是一首歌。我就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首先从声音上去感受黄河的气魄,让学生明白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我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学生边听边想,这样既感染了学生,也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新课标提出: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展开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这首诗,是一首现代抒情诗,关键是朗读。所以,我侧重引导学生静静地听课文朗读录音,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停顿、重音、语气语调等。有了朗读录音的范读引路,为学生创设了朗读的氛围,也有了展示朗读的欲望,学生听起来自然全神贯注,收获多多。(听了之后,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读的环节吧。)。
(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并讨论如何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感情。
(2)学生总结交流朗读方法,包括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
(3)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
(4)分声部男女生,合诵朗读,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这一环节,就是我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诗歌朗读的方法。所以,我设计了以上这四个步骤。本诗歌语言浅显,我没有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重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有感情的读这些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也提高了朗读诗歌的水平。(读中生悟,以悟促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1)找出直接描绘黄河和赞美黄河的诗句?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诗歌蕴含的情感。
(3)请你找出诗歌中最能体现黄河雄浑好豪迈的词语,仔细品味并写出批注。
(4)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朗读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而有感情的朗读又必须建立在真正地理解诗歌的内涵的基础上。基于这个目的,我提出了上面这四个问题,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梳理明确,细细品析,以悟促读,帮助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抒发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四)颂扬:让我们乐乐地写。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要求学生用“我欣赏这首诗,因为xxx的句式写话。
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组内交流后,班内展示。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围绕着诗歌的内容、语言、思想、结构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五)拓展:让我们美美地说。
课前让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来说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1)歌颂黄河的古诗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大漠孤烟直,长沙落日圆。(王维)。
(2)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
(3)与黄河有关的传说。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我们美美的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标对老师的基本要求。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说的内容,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报刊、书籍等多种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实现课堂内外的交流。完成小语文向大语文的转化。
六、说教学反思。
总之,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诗歌教学贵在化抽象为形象。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黄河颂》音乐和朗读录音,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视、听觉感受,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情感熏陶。
(2)注重朗读。诗歌关键就是朗读,我利用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朗读,读出黄河奔腾咆哮之声,更读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3)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用六字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七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要从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三个方面介绍我国的自然环境。在水文方面重点介绍了黄河和长江。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学习黄河对认识我国自然环境及改造利用地上悬河具有重要意义。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气候的延伸,又是下面学习水资源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及各河段的特征,掌握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治理黄河的措施,通过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概况,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从而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黄河的贡献与危害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治理措施。
本节课的难点是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黄河的治理措施。我确定的依据一是教材内容,黄河的治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总结出黄河的治理措施。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详讲的内容是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治理措施。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和图形图表演示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八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众所周知,水是大地的血脉,它滋润着崇山峻岭,灌溉着沃土良田;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它养育着飞禽走兽,哺育着花草树木;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因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的趋势,但如今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沉重的现实问题:干旱缺水、水污染等水资源恶化的趋势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在中国,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11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
近年来,因为经济开发、工业迅速发展再加上自然灾害影响,我们身边的水环境也日益恶劣,越来越多的水被污染,我们能用的水越来越少了。
保护水环境并不仅仅是特定的人、特定的部门或者部分企业的责任,保护水环境人人有责。
我们不想看到世界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苍老的眼泪,因此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到来之际,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1、节约用水,养成合理用水、科学用水的良好生活习惯;。
2、珍惜水,保护水,善待水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3、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5、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引导科学用水,一水多用,循环用水,反对浪费用水,创造一个爱水、节水的良好氛围。
不舍细流,方成汪洋。
您节约一滴水,也许可以孕育一棵绿色的生命;他节约一滴水,也许可以救活一只云雀;千百万人联合起来,拯救的将是整个人类。
亲爱的朋友们,生命呼唤水源,我们热爱生命,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提高忧患意识、节水意识,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金融希望小学。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九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第二长河,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
2、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
2.教学策略是:由于学生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也已了解地形及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并且对我国的母亲河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先请学生谈谈关于黄河已了解多少,学生已知的内容就无需重复讲解,对于部分内容只要教师再强调或练习巩固即可。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主,教师引导、启发。
:小组合作,主动探究,角色扮演。
导入新课:
(一)、颂黄河。
利用课件播放黄河壶口瀑布景观视频,同时伴有歌曲《怒吼吧,黄河!》。
讲授新课:
(二)、知黄河。
成功的导出本课的主题后,接下来这部分知识,是学生掌握的知识。
步骤:1、要求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黄河的基本资料,课上展示交流黄河的知识。
2、演示黄河水系图。
要求:分组活动,各小组选派组长共同交流,从图中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然后各组选派代表看图讲解,比一比,哪组说的详细,准确,教师补充,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
设计意图:展示交流,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交流,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三)、赞黄河:
本课的重点虽然不在这里,但可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步骤:1.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能资源。各小组讨论,派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再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
2.进行完这个活动,此时同学们对母亲河的奉献、伟大有了初步的感受,为进一步加深印象,此时,多媒体显示:宁夏平原的景观图片,自然而然印象深刻。
教师适时总结,我是这样总结的:黄河,你曾无私养育了两岸的人们。但如今,你却成了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
(四)、忧黄河: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我采用了读图分析——发现问题——启发引导——主动探究的思路来完成的。
1.多媒体显示:“黄河的忧患”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结合资料,教师提出问题:“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允许学生大胆回答,教师再设疑:说一说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时启发、引导进而得出答案。
情况预测:这个活动,以学生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扩展思维,主动回答,有的同学可能回答不准确,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引导、帮助,适时总结。
设计意图:以上活动,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救黄河: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及形成的原因,那么如何治理黄河这个问题就呈现在眼前了,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我采用了“角色扮演法”来完成。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母亲现在多灾多难,做儿女的怎能袖手旁观呢?”
角色扮演:“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怎样治理呢?”学生献计献策。
教师展示:“引黄淤灌图”及上、中、下游的治理措施(上游:梯级开发,兴修水利;中游:保持水土,植树造林;下游:固堤分流)。
然后观看图片,介绍“保护母亲河行动”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自感悟,亲身实践,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另一方面增强社会责任感。
要求:学生用几句话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概括,并想象描述一下未来的黄河;老师适时总结。
2.通过描述未来的黄河,培养他们想象能力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十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黄河的治理》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第二长河,被称为母亲河。了解黄河的基础知识,感受黄河的母亲情怀,感同身受的去感知黄河的忧患意思和治理策略。通过本课的学习,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节课是初二的地理教材,对学生的情况作如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1、知识掌握上,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一定了解,知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去掌握,而黄河这一特殊的河流有较生疏,因此要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心理上,学生对于地理课有一定的厌倦的心理,不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
3、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教师在学中应抓住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采取多种直观的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加强双边活动,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学习本节课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黄河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奉献与危害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特征等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4、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导入新课: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家都耳熟能详,殊不知,李白却犯了两个常识性的错误,首先,黄河之水并不是天上来,奔流到海也不是不复回。(简要介绍水循环,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伏笔)。要想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就要来好好学习《黄河》之一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幽默的语句,使学生马上进入课堂情景,欲擒故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一、了解母亲河步骤:
要求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沿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沿途所经过的支流、地形区、省级行政区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回答,并填绘到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二、母亲河的奉献。
本课的重点虽然不在这里,但可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什么把黄河比做母亲?
步骤:1、教师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宁夏平原的景观图片,壶口瀑布照片等。
2、各小组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后,
进行完这个活动,此时同学们对母亲河的奉献,有了初步的感受。
教师适时总结:黄河,曾无私养育了两岸的人们。但如今,却成了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历史上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三、母亲河的忧患: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采用读图分析——发现问题——启发引导——主动探究的思路来完成的。
1.多媒体显示:“黄河的忧患”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结合资料,教师提出问题:“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允许学生大胆回答,教师再设疑:说一说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时启发、引导进而得出答案。
情况预测:这个活动,以学生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扩展思维,主动回答,有的同学可能回答不准确,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引导、帮助,适时总结。
设计意图:以上活动,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及形成的原因,那么如何治理黄河这个问题就呈现在眼前了,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我采用了“角色扮演法”来完成。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母亲现在多灾多难,做儿女的怎能袖手旁观呢?”
角色扮演:“假如让你来治理黄河,该们么做呢?”学生献计献策。教师展示:“引黄淤灌图”及上、中、下游的治理措施(上游:梯级开发,兴修水利;中游:保持水土,植树造林;下游:固堤分流)。
然后观看图片,介绍“保护母亲河行动”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自感悟,亲身实践,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另一方面增强社会责任感。
九、说作业。
1、把本节课知识点总结成知识树。
2、作为中学生可以为治理黄河做什么工作?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十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黄河治理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国策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在我看来,治理黄河的经验体会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首先,只有坚持科学规划,才能有效地治理黄河。治理黄河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河流的自然特点、水土保持、生态环保等多个因素。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科学的规划和工程设计,确保了黄河的治理能够持续且有效地进行。此外,黄河治理还必须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河流治理与当地居民的利益相一致。只有坚持科学规划,才能够实现黄河治理的效果最大化。
其次,只有加强监管,才能保障黄河治理工程的顺利进行。在黄河治理过程中,我们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对黄河治理工程进行全程监管和控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河流水质的监测,确保黄河水质的持续改善。这种强监管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治理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只有发扬合作精神,才能够顺利进行黄河治理工作。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涉及多个省份和自治区的利益。要实现黄河的治理,必须发扬合作精神。在黄河治理过程中,我们积极与相关地区展开合作,共同商讨治理方案,并通过议定书等方式对治理工作进行协调和推进。这种合作精神不仅有助于治理黄河,还有利于加强地区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第四,只有加强宣传教育,才能够提高治理黄河的社会认同度。黄河作为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治理工作事关国计民生。在治理黄河过程中,我们每每强调黄河治理的重要性,并加强了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广大民众对治理黄河的认同度和支持度。通过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黄河治理中来,从而推动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黄河治理的长效效果。黄河治理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不能止于一时。在治理过程中,我们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使黄河成为一个优美的生态景观。同时,我们也加强了河流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增加了黄河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这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保障黄河治理工作的长效效果。
综上所述,治理黄河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但通过科学规划、加强监管、发扬合作精神、加强宣传教育和坚持可持续发展,我们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经验不仅可以为今后治理黄河提供借鉴,也为其他类似的治理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黄河治理工作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十二
《黄河颂》全篇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句式长度悬殊极大,长短结合,节奏强烈且富于变化在韵脚上,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总体上,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正如诗人所言:“我……惯于为朗诵或制曲而锻句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要地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因而,该课教学无疑需要特别重视朗读同时,《黄河颂》从内容和主题上又是反映抗日救亡的,结合单元目标中要求“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一目的,我们需在培养爱国情操方面加以关注此外,诗歌的时代背景与学生距离较远,且初一学生的朗读能力还不够强,把握不准诗歌的节奏、语气、重音等因而,根据上述我们分析的《黄河颂》的特点,根据单元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背景介绍、朗诵聆听和自我朗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刻感悟黄河的雄伟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刻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挚烈情感,深入理解民族品格。
(一)说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朗读法。
3.互文补充法。
(二)说学法。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朗读和讨论等,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体味诗歌情感。
(一)话说黄河史。
此环节意在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一个厚实的背景。
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多媒体演示战争画面及八路军战士在黄河岸边行军的画面,利用声音和画面,再加上老师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爆8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战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背景画面】汹涌奔腾的黄河(画面直观、醒目,让学生内心油然升起豪壮之情)。
然后,简单介绍一些与课文学习有关的黄河的历史知识对此,主要关注中华民族的其他表述词语,引导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他们就曾于黄河流域群居借此切换到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同时,教师深情讲述:“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古文明的发源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这条河流有着深厚的感情”
接着再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相关的知识。
此环节重在借助朗读和赏析,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层次,初步感悟和体会作者情感和诗歌的意蕴。
再次,引导学生紧扣“啊!黄河!”的三次重复,同时关注课文中的“朗诵词”、“歌词”等字眼,落实课文结构层次的把握。
此环节将学生引入了课文情感的波涛中,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与赞美之情。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十三
近日,河南河务局设计院编制完成《2005年河南黄河“二级悬河”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初稿。 目前,河南黄河“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状况严重威胁着大堤的防洪安全,主槽萎缩大大降低了河槽的泄洪输沙能力。串沟和堤河的存在增加了河势突变、直冲大堤及顺堤行洪的可能性,顺堤行洪极大危害堤防安全,横河、斜河发生机率大大增加,防洪的压力越来越大。改善河道断面形态,缓解“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已是目前黄河下游防洪的迫切要求。开展“二级悬河”治理是处理黄河泥沙的需要,是改善下游河道形态的需要,也是改善滩区生产、生活条件的需要。 《项目建议书》初步选定“二级悬河”最为严重的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通过引流放淤,淤填濮阳市范县辛庄低滩区和新乡市长垣县马寨低滩区内堤河和串沟,达到加固大堤,减少顺堤行洪和横河、斜河、滚河发生几率的目标,缓解“二级悬河”形势,减少主河槽泥沙淤积,达到治理“二级悬河”、调整黄河泥沙分布、改善滩区生产生活条件的目的`。 根据投资估算编制原则、依据及基础价格,估算出2005年河南黄河“二级悬河”治理工程静态总投资2.07亿元,其中马寨低滩区自流放淤工程估算投资0.95亿元,辛庄低滩区自流放淤工程估算投资1.12亿元。
为了尽快解决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影响最严重的粗泥沙问题,抓紧时机对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1.88万km2进行重点治理,依据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组织全局技术骨干加班加点编制完成的《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任务书》,近日,通过了黄委组织的有关专家审查,并获准批复。这标志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重点治理工作,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黄河难治的症结是泥沙,关键是粗泥沙。经过黄委科技工作者近年来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淤积在下游河床主槽的绝大部分粗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1.88万km2的区域。为尽快拦减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影响最严重的粗泥沙,以减缓黄河下游河床淤积抬高速度,将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列为国家专项,进行集中高效规模治理,专家们已达成共识,并认为十分必要。
批复意见明确要求,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重点治理,要依据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为争取将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列为国家专项,同意在1.88万km2的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范围内,实施重点治理工程项目。
为了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黄委还对当前的主要工作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尽快认真修改完善项目建议书,编制内容要突出该区的重点支流。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论证、基本资料收集与分析、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典型小流域选娶工程布局及工程规模确定、典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土地利用规划安排、工程管理方案、环境影响评价、监测、投资估算、建设时序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等。在编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定。
二是根据2005年3月29日主任专题办公会议要求,尽快完善“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的治理分期、水资源评价、经济社会状况调查及电子地图编制等四项内容。
三是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电子地图编制工作,应根据“需求牵引,应用至上”的原则,以构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水土保持管理平台,满足宏观管理需要为目标,具备数据存储、查询、分析、更新等功能为要求,提出总体设计,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负责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论证,确保满足工作需要。
四是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治理措施和布局研究,应紧密结合项目建议书编制需要,在研究提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方向、关键措施和宏观布局的基础上,并借鉴有关技术研究成果,将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砒砂岩区治理措施研究作为其中的重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
对于任务书中提出的主要成果、进度安排、编制单位和组织形式。黄委明确要求2005年10月底以前,提交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及相关的正式成果。其中:6月底前,提交《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报告》正式成果;8月底,提出《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治理措施和布局研究报告》;10月底,基本完成电子地图。
同时,黄委还根据水利前期工作有关规定,对《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经费进行了核定。并要求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要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组织协调和项目管理,确保工作质量,按时完成任务。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十四
同学们:
长江、黄河用它们那博大的胸怀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它们灌溉了花的国土;它们推动了新的时代,它们是我们伟大的母亲,祖国需要它们,大地需要它们,人类需要它们,它们是祖国心脏的动脉。
从古至今,面对着母亲河壮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许多人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发出了由衷的歌唱。
由于时代的'进步,投资建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为了寻求更多的利益不惜破坏环境,树木一棵棵地倒下,昔日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的黄土高原,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无节制的开垦放牧,黄土高原的植被不断的遭到破坏,土壤结构变得疏松,草木越来越稀少,导致大量的黄沙被冲进河里,清清的河水失去了最初的灵秀清澈。几千万年前,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里还生活着许多种可爱的生灵,可是现在,由于江水的严重污染、繁忙航运(螺旋桨击打)和乱捕滥捞,长江正日益失去这种特质,长江里的生物正在以我们无法预料的速度中孤独地死去。为了那些仅存的生物,为了我们伟大的母亲河,我提出以下倡议:
1.在长江、黄河旁边多种一些树木,防止泥土松陷。
2.减少用水量。
3.少伐树,减少环境污染。
4.对于水土流失做出措施。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7)保护母亲河
在古代的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植物繁多,为我们的祖先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黄河的下游是我国发展最早的国家,人口繁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比较先进,所以黄河成为我们民族的成长的摇篮.
由于人口的激增,对资源大量的开发,科技手段无节制使用,向黄河排放大量的化学用品,造成大量鱼死亡,水土流失等问题.
由于黄河受到了大大污染,现在只能用一首顺口溜来描述黄河流域的污染状况: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人畜受害.这首顺口溜说明我国水污染太严重了.
人们啊!我们要保护黄河,我们不能这样长期下去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不止生态受到了污染,人类也会受到伤害.
我们要保护母亲河,那是我们的发源地啊!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繁荣,人们啊!咱们该醒醒了!
只要我们民族一条心,就能成功,我们应该保护她呀
赞同
13
| 评论(1)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十五
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长河流,拥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功能。然而,由于多年来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的紧张问题愈发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和专家们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总结了一些黄河治理的心得体会。本文将分析黄河治理的必要性,总结其取得的成果,并分享相关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黄河治理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黄河流经的河道态势和水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土流失导致了湿地的消失和逐渐减少的栖息地,威胁到濒危物种的生存。而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也直接影响着农业灌溉和人民生活用水。因此,进行黄河治理,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供应,提高水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黄河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治理过程中,政府加大了对黄河流域治理工作的投入,实施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首先是加强了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进行植被恢复和人工造林。其次是加大了水环境治理力度,修复了退化湿地,改善了水质。同时,政府还实施了水资源管理的改革,加强了水资源的调控和利用。所有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黄河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和改善。
然后,黄河治理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首先就是要加强河道整治和水库建设的综合规划。在治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黄河流域的特殊地理环境和生态特点,协调好各项工程的推进,避免单项工程对其他工程的不利影响。其次是加强河道环境监测和保护。不仅要关注黄河的水质和植被恢复,还要对黄河的生物多样性、鱼类资源等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及时采取措施保护黄河的生态系统。另外,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减少不合理的农业开发,确保治理效果的持久。
最后,黄河治理的经验也可以为其他流域的治理提供参考。黄河治理的经验不仅仅适用于黄河流域,更能为其他流域的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启示。黄河治理的成功经验表明,科学规划和整合各项措施,政府的全力支持和社会的积极参与,都是治理流域的关键。在治理其他流域时,也需要强调科学规划和整合各方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
综上所述,黄河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同时,治理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黄河治理的成功经验不仅对治理黄河流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其他流域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创新和改进,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十六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涵养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黄河上游的源头和中游的河道不断淤积,下游的洪涝灾害频发,黄河治理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根据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黄河治理的心得体会。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逐步展开对黄河治理的体会和反思。
第一段:了解黄河治理的现状和需求(200字)。
黄河治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地质地质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对于黄河治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现状和需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黄河上游的土地严重退化,造成了大量泥沙淤积。而中下游地区则面临着洪水和干旱的威胁,没有足够的灌溉和饮水资源。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治理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黄河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第二段: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250字)。
黄河治理的关键是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我们需要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和湿地建设来加强源头的水土保持。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中下游地区的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修复草地和湿地。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泥沙淤积,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地区的水源和生态服务功能。
第三段: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250字)。
黄河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是黄河治理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建立起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用水政策。分配黄河的水资源,应尽量满足人类的饮水和灌溉需求,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下游的洪水问题,我们还可以建设更多的水库和调蓄设施,提高排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第四段:加强黄河决口区的防护工作(250字)。
黄河决口区是黄河治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需要加强黄河决口区的防护工作,提高堤坝的抗洪能力。在建设堤坝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河道的地质特点和土质,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固和修复堤岸,防止黄河的决口。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黄河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治理工作的进程。
第五段: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精神(250字)。
黄河治理不仅仅是政府和专家的责任,更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我们需要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精神。只有让每个人都意识到保护黄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能够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推动黄河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总结黄河治理的心得体会时,我们需要综合运用上述五个方面的措施。黄河是中国文明的摇篮和发源地,我们要保护好这条母亲河,让它成为人类福祉持续增长的源泉。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实现黄河治理的目标,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真正造福人民的河流。
黄河的治理说课稿篇十七
尊敬的黄沙村住户、各关心和支持黄沙村公益事业的同乡:
为解决长期困扰黄沙村河道污染的“老大难”问题,彻底扭转黄沙村河道“脏、乱、差”的局面。年初黄沙同乡会发起治理黄沙河道污染的倡议,得到了大多数同乡的护议,四月份黄沙同乡会再次联手村两委,抓住雨季山洪暴发多,有利于冲走沉积在河道及其周边的污染物的大好时机,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对黄沙河道进行了全面性的疏理整治,在各方面努力和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下,目前疏理河道工作已告一段落。
为巩固既有成绩,同时更为打造明天水更清天更蓝的黄沙村,黄沙同乡会与村两委决定在黄沙村两条河道各河段放生各种鱼类,在此倡议各地同乡,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伸出关爱之手,实实在在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扶一把。同时呼吁黄沙村居民共同行动起来,不要为了一时之便和一己之利,随意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倒生活垃圾和渣土、随意排污,特别是不准在黄沙村河道电鱼、爆鱼、药鱼,对以上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和打击,绝不姑息,共同维护好我们的母亲河,为构建平安和谐美丽的黄沙村做出努力。
附举报电话:
黄沙村两委
黄沙同乡会
2012.4.2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精神之花,卫生是人类健康的基本需求,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
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营造一种文明的社会风气,创建一个卫生的生存环境,构建一座环境和谐的乡镇,是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精神需求。
当前我们正以高昂的热情和百倍的信心积极投身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这是贯彻镇党委、镇人民政府重大发展决策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乡村环境的现实选择;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黄沙的迫切要求。为此,我们黄沙中心校全体少先队员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个“目标”; 两个“共同”; 三个“管住”; 四个“自觉”。 一个“目标”是:通过“小手牵大手,共创洁齐美”主题实践活动,将我们的校园打造成为“环境最整洁、举止最文明、氛围最和谐”的场所,实现镇党委政府提出的“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目标。
两个“共同”是: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环境治理、共同践行文明规范。 三个“管住”是:管住自己的嘴,不说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杂物、乱倒垃圾,做到垃圾入箱入柜,不乱涂乱画,不损坏公物,不乱花钱,提倡节约;管好自己的`腿,不乱践踏,爱护花草、庄稼,不乱穿公路,遵守交通规则。
四个“自觉”是:自觉维护校园和周边环境卫生;自觉参与到“小手牵大手、共创洁齐美”主题实践活动中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纠正不良卫生习惯;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不给文明造污染,不给别人添麻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我们还是小学生,我们将努力地约束自身言行,我们以饱满的激情投身到环境治理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创建和呵护我们美好的家园,实现黄沙“天更蓝、地更洁、水更清、人更文明、物更整齐”的美好夙愿!
同时我们也知道:你们的言行就是我们的榜样;你们的自觉就是我们的自豪。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公民,为提升黄沙镇的形象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谢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