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优秀23篇)
教案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以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要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可以定期进行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一
1、理解“瘦骨嶙峋、精疲力竭、噩梦、逆境、鞭策、溘然长逝”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
2、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信守诺言、团结协作和必胜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难的无价之宝。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懂得信守诺言、团结协作和必胜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难的无价之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四个人在体力不支、生存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活着走出丛林。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入新课:
四个人在丛林里蹒跚地走着。他们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体鳞伤。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无形的鞭子,撵着他们拼命向前,直到精疲力竭为止。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四个人和一只箱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理解。
2、组内读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4、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读,评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个人在丛林中探险时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人,为了实现一个承诺而历尽艰辛、团结一致,最终走出丛林获得生存的故事。)。
四、出示中心话题,全班交流。
是什么原因使这四个人走出了丛林,获得了成功?从中能体会出格拉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带着问题边思考边阅读,并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在书的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感受。
预设的感悟点有:
其一:这四个人遵守诺言、团结协作。
1、从“我们一定要把格拉夫的箱子搬出去”,“他是个好人,我们答应过他。”这两个句子中能感受到他们所以能走出丛林的原因是为了遵守诺言。
为了实现他们的承诺,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四个人在丛林里蹒跚地走着。他们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体鳞伤。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无形的鞭子,撵着他们拼命向前,直到精疲力竭为止。”
1、(理解“蹒跚地走着、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体鳞伤这几个词。
想象他们历尽艰辛后狼狈不堪的形象,体会他们探险旅途的艰辛。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2、从“撵”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里把箱子比作“一根无形的鞭子“连同一个“撵”字,体会箱子对于他们既是。
负担又是鞭策。)。
3、四个人的语言表明了他们信守诺言的坚定信念。
引导学生抓住第7和第19段自然段感悟。“当他们不愿继续向前迈步时,它牵制他们的身体,鞭策他们的精神;当他们想要各奔东西时,它把他们紧紧地拴在一起。”“在那里,许多迷了路的孤身旅人现在只剩下一堆堆白骨”“那股使他们四个人为了遵守诺言而努力奋斗的力量,而四个人之所以能够团结在一起,仅仅是因为他们共同承担着一项义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箱子的凝聚力,也就是信守诺言的信念。
其二、他们是为了得到丰厚的报酬。
“格拉夫接着命令道,“我要你们都向我保证,在把箱子安全地送到目的地以前决不离开它。地址在箱子上,如果你们把它交给我的朋友唐纳教授,你们将会得到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我能保证你们得到丰厚的报酬。”
(神秘木箱里到底装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但他们认定只有齐心协力把这只箱子抬出去才能获得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
师:像这种通过回忆补充事件原因的写作方法叫做插叙。
其三、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
(因为格拉夫知道当四个人身处极度危险的境地,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他们需要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需要走出密林的力量,需要团结协作,于是格拉夫用这只充满希望的箱子,使他们团结协作,战胜了重重困难,重获生命。)。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体会着反复读1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可以提这样的问题:“这只箱子里装的仅仅是石头吗?还有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明确,这只箱子里装着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装着四个人信守诺言、团结协作的高贵品质和必胜的信念。懂得在困难面前,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战胜困难。在生活中做一个信守诺言,讲诚信的人。
六、拓展训练:
课外阅读有关信守诺言、意志品质的文章。并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在小本本上。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二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第一课时:自学课文,理清文章层次,范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总结课文、练习。
一、揭示课题。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贝多芬是世界上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三、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
4、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五、学习课文第二意义段。
1、读书。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什么?(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启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师: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
3、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朗读。
板书设计:
/太贵谱写幽静纯熟。
听太穷谱谱成。
一、音乐导入,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听《月光曲》。师: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
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1)师:“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
(2)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
3、(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
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
交流: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
二、再读想象,体会联想。
1、“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
(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
教学预设:(描述插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月光弹起琴来。
3、学生读写实的部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
4、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
(1)读书想象第一幅画面: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
(2)体会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的情境。
(3)随着音乐体会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的情境。再引导再看图:“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三、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读读。
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四、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前后照应。
“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听了"月光曲"是"恬静"是"陶醉",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
“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
师:"同学们,我们再读读课文吧。大家可以跟着录音小声读一次,再大声读一次。"。
一、难句讲解梳理。
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断断续续”,说明弹得不熟练。因为环境的幽静,所以贝多芬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这琴声把他吸引住了。
2、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这句话既表明盲姑娘想听贝多芬的演奏,又让哥哥不要因为这件事难过。
3、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而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所以姑娘猜想弹奏者便是贝多芬。姑娘的话说明她对音乐有很强的理解力,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
4、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5、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陶醉”,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之中了。这句话说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是多么的美妙!
二、佳句赏析。
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好像披上了银纱”、“清幽”描写出了清亮如水的月光下,茅屋里的美好景象。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寄予深深的同情。此情此景,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然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一样。这样的联想,使他接起琴键来。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这是一个平静的大海的月夜。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天气的变化,音乐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乐骤然响起。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这样联想,从侧面描写出了贝多芬的琴声,融进了他心中强烈的感情,美妙动人。
三、归纳训练。
本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秋天的明月夜,走进简陋的茅屋为穷兄妹俩弹琴的故事。他触景生情,谱写了的《月光曲》。
1、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节):讲贝多芬曾经谱写过《月光曲》。
第二段(第2—节):讲贝多芬在茅屋外边听见琴声。
第三段(第4—7节):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
第四段(第8—10节):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
2、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讲了关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
3、写作特点。
课文在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时,加进了人物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使文章表达的感情更深刻。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美。
2.激发学生说、写的兴趣,续写诗歌。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学习。先通读剩下的部分,找出自己喜欢的一种会说话的产品,运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自学。大家要发扬小组合作精神,有疑难要在小组内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二、新授。
(一)学习第四小节。
1.师:树一直都在默默付出,一直都在经历风霜雨雪的考验,又那它会快乐吗?全班朗读第四小节并思考树的幽默体现在哪些方面。
2.学生回答。(张贴落下的树叶与清洁人员)。
3.树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但有时它也会像小孩一样耍点小性子,逗弄我们一下。看,这位老人刚刚将地面扫净时,它又会悄悄地落下几片黄叶,这就是树的幽默。虽然树要经历风雨磨难,它还是能享受生活这就是它的乐观风趣。(张贴树露出了笑脸)。
这篇课文表面上写的是树,可实际上写的是人。
(二)学习第五小节。
1.学习了这么多树的品质,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到底该怎么做呢?请同学朗读第五小节,其他同学思考。
2.重点理解“心里想着树,自己就会像树。”
请学生闭上眼睛心里想着树,睁开眼时,看看有什么变化。
并不是真的只要想着树就会变成树,而是要在学习生活中想着树的品质,这样长高长大才会拥有树的高尚品质。
(三)赏析诗歌。
1.联系生活,理解课文。
师: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优美概括的语言,激起人们的思考、遐想与激情。下面大家再仔仔细细地品味诗句,看你能想到什么。
提示学生抓住“沉默”“姿态”“雅量”“幽默”这几个关键词去产生联想。
生:谈谈自己想到的事情,想到的人。
2.理解:“心里想着树,自己就会像树”的意思。
这句话是对全诗的概括与总结,(指板书)树的沉默是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象征,树的直挺的姿势是顽强不屈,意志坚定地象征;树的雅量是不计较得失无私奉献地象征;树的沉默是不悲观不泄气,乐观向上的象征,只要你心中有树的这些特点,你就是一个:脚踏实地、意志坚定、无私奉献、乐于向上的人。
3.比较阅读。
(1)出示《鸟的天堂》课文,读一读其中写大榕树的部分,与课文《想当一颗树》比较,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即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3)出示《好大一颗树》的歌词,说说此文与《想当一颗树》的异同。
如《好大一颗树》与课文《想当一颗树》相比,也挖掘了树的特点,但《好大一颗树》赞美的是树的高大、坚韧、奉献、胸怀宽广的品质。)。
(4)引导感悟《想当一颗树》等诗文带给我们的启发。
三、练习。
1.学生用一段话概括出树的特点。
2.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始终没有离开过绿色,离开过树木。古老的诗歌中有树(《咏柳》),现代的诗文中更是有树(《鸟的天堂》),请你再搜集一些写树的诗文。
四、总结。
同学们,一棵树告诉我们的东西太多太多,要我们学后的东西也太多太多,难怪作者想当一棵树,你们是祖国的未来,老师祝愿你们像树一样健康成长,早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五、作业。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前四节结构相同,易于模仿。请同学们续写《想当一颗树》,能突出一个特点即可。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四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熟读、欣赏的基础上,达到熟背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
1、“暴风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带来灾难,令人恐惧,也可以以它的气势,使人振奋,尤其是暴风雨过后,大自然展现的是江山似景、风景如画的另一番景色。
2、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段片子。(放暴风雨),看完刚才的片子,请你谈一谈刚才的片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3、今天,意大利作家弗拉里斯为我们带来一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寓意深刻的著名散文《暴风雨》。
二、小组学习。
这堂课,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这篇文章,并且完成老师设计的一张表格。填完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此较好的景物,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三、大组交流。
1、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这张表格你们是怎样填写的?
2、在这么多的景物中,一定有你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景物吧!请你用最优美的语调来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小结:你们的朗读给课文增色不少。你们的观点表示你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现在,让我们回到这张表格,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夏季暴风雨前后景物变化,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恰当地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使如此神奇。
4、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再一次走进暴风雨,体会大自然那顽强的生命力,
对比读、个别读、齐读。
5、一篇好的写景文章,不光要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还必须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具体的景色中去,做到情景相融。
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想要通过暴风雨,告诉大家什么呢!(理解最后一段)。
(1)介绍《海燕》这篇文章。
(2)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6、总结:学完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不仅在写作上能带给你启发,而且要能理解这暴风雨所给你带来的人生哲理。
板书: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瘦骨嶙峋、精疲力竭、噩梦、逆境、鞭策、溘然长逝”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懂得信守诺言、团结协作和必胜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难的无价之宝。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懂得信守诺言、团结协作和必胜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难的无价之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四个人在体力不支、生存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活着走出丛林。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入新课:
四个人在丛林里蹒跚地走着。他们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体鳞伤。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无形的鞭子,撵着他们拼命向前,直到精疲力竭为止。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四个人和一只箱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理解。
2、组内读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4、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读,评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个人在丛林中探险时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人,为了实现一个承诺而历尽艰辛、团结一致,最终走出丛林获得生存的故事。)。
四、出示中心话题,全班交流。
是什么原因使这四个人走出了丛林,获得了成功?从中能体会出格拉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带着问题边思考边阅读,并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在书的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感受。
预设的感悟点有:
其一:这四个人遵守诺言、团结协作。
1、从“我们一定要把格拉夫的箱子搬出去”,“他是个好人,我们答应过他。”这两个句子中能感受到他们所以能走出丛林的原因是为了遵守诺言。
为了实现他们的承诺,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四个人在丛林里蹒跚地走着。他们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体鳞伤。一只沉重的箱子似乎是一根无形的鞭子,撵着他们拼命向前,直到精疲力竭为止。”
1、(理解“蹒跚地走着、胡子拉碴、瘦骨嶙峋、遍体鳞伤这几个词。
想象他们历尽艰辛后狼狈不堪的形象,体会他们探险旅途的艰辛。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2、从“撵”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里把箱子比作“一根无形的鞭子“连同一个“撵”字,体会箱子对于他们既是。
负担又是鞭策。)。
3、四个人的语言表明了他们信守诺言的坚定信念。
引导学生抓住第7和第19段自然段感悟。“当他们不愿继续向前迈步时,它牵制他们的身体,鞭策他们的精神;当他们想要各奔东西时,它把他们紧紧地拴在一起。”“在那里,许多迷了路的孤身旅人现在只剩下一堆堆白骨”“那股使他们四个人为了遵守诺言而努力奋斗的力量,而四个人之所以能够团结在一起,仅仅是因为他们共同承担着一项义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箱子的凝聚力,也就是信守诺言的信念。
其二、他们是为了得到丰厚的报酬。
“格拉夫接着命令道,“我要你们都向我保证,在把箱子安全地送到目的地以前决不离开它。地址在箱子上,如果你们把它交给我的朋友唐纳教授,你们将会得到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我能保证你们得到丰厚的报酬。”
(神秘木箱里到底装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但他们认定只有齐心协力把这只箱子抬出去才能获得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
师:像这种通过回忆补充事件原因的写作方法叫做插叙。
其三、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
(因为格拉夫知道当四个人身处极度危险的境地,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他们需要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需要走出密林的力量,需要团结协作,于是格拉夫用这只充满希望的箱子,使他们团结协作,战胜了重重困难,重获生命。)。
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体会着反复读1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可以提这样的问题:“这只箱子里装的仅仅是石头吗?还有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让学生明确,这只箱子里装着格拉夫的爱心和智慧,装着四个人信守诺言、团结协作的高贵品质和必胜的信念。懂得在困难面前,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战胜困难。在生活中做一个信守诺言,讲诚信的人。
板书设计:
四个人和一只箱子。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
3、培养学生审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教具准备:
《月光曲》磁带。
教学方法:
阅读欣赏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件,营造氛围。
1、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字。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3、听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为她再弹一曲呢?
2、课文的哪一个地方是直接描述创作《月光曲》的?
三、体会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动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弹醉。
4、读写抒真情。
四、拓展训练。
想象背诵段落的景象。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所见(谈话)事物联想。
所闻(时虚结合)大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人物的情感的变化人主线。
二、指导朗读。
1、月亮升起一节读缓慢。
2、大海汹涌要读急。
3、陶醉时要读轻柔而慢。
三、迁移练习巩固。
1、知道“券”读quan而不能读juan,盲和琴字不要多写一点。
2、形近字组词。
茅——矛恬——刮缕——楼。
3、背诵课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赏贝多芬的曲子。
四、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纯熟盲姑娘。
月光曲入场卷陌生。
陶醉记录。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七
五、我会用下面的部首写字。
刂女。
礻忄。
六、填一填。
()的果实()的旗帜()的鸽子。
()的乐曲()的祖国()的风景。
()的节日()的棉花()的雪毯。
七、我会选字填空。
铺披飘。
1.冬天,天上()着雪花,地上()着雪毯,树上()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成城。
2.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
3.我们的()长,离不开父母的和老师的培育。
洋扬。
4.五星红旗在校园的上空高高飘()。
5.北京立刻成了欢乐的海()。
八、读句子,填标点符号。
1.我是英华小学的学生()。
2.这件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3.我们的学校真美丽啊()。
4.孩子们玩得可高兴了()。
九、给下面的句子排列顺序,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上爬,一口气爬上了山顶。
()秋游那天,老师带我们去爬山。
()那次秋游磨练了我们的意志。
()我们站在山顶往下看,行人小得像蚂蚁,汽车只有火柴盒大小。
()天快黑了,我们慢慢地往山下走去。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
3、培养学生审美教育。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月光曲》磁带。
阅读欣赏法。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件,营造氛围。
1、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字。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3、听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为她再弹一曲呢?
2、课文的哪一个地方是直接描述创作《月光曲》的?
三、体会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动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弹醉。
4、读写抒真情。
四、拓展训练。
想象背诵段落的景象。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所见(谈话)事物联想。
所闻(时虚结合)大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人物的情感的变化人主线。
二、指导朗读。
1、月亮升起一节读缓慢。
2、大海汹涌要读急。
3、陶醉时要读轻柔而慢。
三、迁移练习巩固。
1、知道“券”读quan而不能读juan,盲和琴字不要多写一点。
2、形近字组词。
茅——矛恬——刮缕——楼。
3、背诵课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赏贝多芬的曲子。
四、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纯熟盲姑娘。
月光曲入场卷陌生。
陶醉记录。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九
【】。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观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验证-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巩固。提高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
1.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奇数和偶数。那么自然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质数与合数”(板书课题)。
2.说出自己的学号、爸爸、妈妈、爷爷或奶奶的年龄,老师判断这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激发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说出1~20各数的因数。(课件出示,开火车的形式)。
2.观察思考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一样多吗?(生:不一样)。
3.师:你能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吗?(学生讨论,分类)。
4.学生报结果(学生完成表格)。
5.观察比较,发现特点,归纳概念。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3)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最小的质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质数?最小的合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合数?
7.展示老师和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
8.判断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
三、自学例1:
1.指名汇报预习的结果。
2.质疑。
3.找质数的方法是:筛选法。
4.修改自己圈的质数。
5.出示质数歌。
四、智慧大闯关:
1.判断下面的数字是质数还是合数?
(1)全年12个月,大月有31天,小月是30天,平年2月是28天,闰年2月是29天。
(2)五(1)班上学期有52人,这学期又转来1名学生,现在共53人。
2.下面的说法正确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3.猜数。
4.猜一猜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1)是奇数,但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比最小的质数大1。
(3)比最小的合数大2。
(4)10以内最大的奇数。
(5)是奇数,但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7)和第6个数相同。
(8)10以内最大的质数。
(9)10以内最大的偶数。
(10)和第一个数相同。
(11)是最小的偶数。
5.数学游戏。
五、数学文化:
结合数学文化进行思想教育。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十
1.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能灵活选择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出质数、合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2.熟练记忆100以内的质数。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做偶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请说一说20和5的因数各有哪些?
有的数的因数个数多,有的数因数个数少。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找一个数的因数,让学生明白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初步让学生知道按因数的个数分类怎么分。
二、探究新知。
1.找出1~10各数的因数。
1的因数有:1。
2的因数有:1,2。
3的因数有:1,3。
4的因数有:1,2,4。
5的因数有:1,5。
6的因数有:1,2,3,6。
7的因数有:1,7。
8的因数有:1,2,4,8。
9的因数有:1,3,9。
10的因数有:1,2,5,10。
2.按因数的个数分,你可以分成几类?
只有一个因数:1。
只有两个因数:2、3、5、7。
有两个以上个因数:4、6、8、9、10。
3.明确概念: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都是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4,6,15,49都是合数。
注意: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100以内的质数表。
5.100以内质数顺口溜。
2和3,5和7,11、13又17。
19、23、29、31,37和41。
43、47、53、59、61,67和71。
73、79、83、89、97。
【设计意图】。
通过质数表和顺口溜让学生熟练记住100以内的质数。
6.想一想: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分别是多少?
三、课堂练习。
1.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2)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3)3的所有倍数都是合数。
(4)一个合数,最少有3个因数。
(5)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将下面各数分别填入指定的圈里。
2737415861738395。
11143347576287999。
3.思维训练。
两个质数,和是9,积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结合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感情。
3、以李白的思乡之情作为主题进行归类积累。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板书设计:
客中作。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客中作》。
2、板书课题,齐读。
3、释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
4、过度: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诗人的另一种感受。究竟是一种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歌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全诗,师生共同正音。
三、精读品味,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1、生反馈:你读懂了哪句,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
2、四人小组合作互学。
3、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着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2)“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4、回归整体(生自读全诗-----指名赛读-----指导背诵: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四、总结全诗:
李白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显然应为开元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美的。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
2、将这首诗改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十二
本学年,本人担任学校五年级三班的数学科工作。一学年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自己心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面发展,现将本学年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本班学生,前几年换了好几任代课教师,学生们的数学基础薄弱,普遍对学数学不感兴趣。这个学年,我先是从培养学生坚持写数学日记的习惯入手,并要求每周至少交一篇给老师看。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我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及一些学生的知识缺陷所在,逐渐摸清了每个学生的基础特点。接着,我有的放矢地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搞一些数学小竞赛,等等,努力营造一个学数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数学的枯燥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一年来,成效显著。
二、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从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
三、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进步。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课堂教学,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分层施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余,我让优秀学生与“待进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一年来,学生们原本薄弱的基础,逐步得以夯实,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稳步提高。
四、成绩喜人,还须努力。
1、取得的成绩。在本人一个学年的努力带动下,本班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改过去的“差、乱”的班级形象,形成了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新的“班风”、“学风”。一年来,本人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及其家长的良好口碑。
本人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继续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我们的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十三
中文隐藏在平凡中,我们往往需要在熟悉和枯燥中寻找。
——语言在哪里?
语言在哪里?中文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害羞地藏在我们的语言里。你不认为我们都用语言交流吗?平日问得好,说说日常生活!平实的语言包含中文。
语言在哪里?中国人就像一个不断变化的魔术师,被数字迷住了。你看:1。一个姿势挺直的士兵,坚守岗位;2。一只美丽的天鹅在水中游来游去。9像勺子一样,它可以舀很多东西。像搭配早餐一样,一根油条和一个鸡蛋更有营养。这也是一门语言。
语言在哪里?中国人和砾石一样,没有黄金那么耀眼,但也有喜欢的一面。看,草地上有五颜六色的不同形状的标志,上面写着请抬起你的脚,听,草地在哭!有的写:请勿打扰,草正在酣睡!委婉的吸引着人们的欣赏,加上此时的美景,这就是语言与风景的完美结合!
语言在哪里?像家人一样,中国人总是给人温暖和鼓励。语言是这样的:“山河无道疑,黑暗中又有一村。”让我们在迷茫的时候恍然大悟!中文也是这样:“墙角一梅,凌寒独开。”给人以坚强的意志。这也是中文!
语言在哪里?……。
生活中汉语无处不在,汉语不缺,缺的是我们发现汉语的眼睛和提问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寻找更有趣、更广泛、更丰富的语言。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十四
《这是儿子的鱼》一文讲述了我在一次钓鱼中,被周围一对父子吸引。孩子非常幸运,钓到了一条王鲑。可是王鲑体型硕大,试图挣脱鱼钩。在孩子与王鲑挣扎、搏斗的过程中,我十分着急,我的朋友保罗甚至想要上前去帮助孩子。可是父亲却一直没有做出帮忙的意图,甚至制止了我们的帮助。在孩子顽强拼搏下,最终战胜了王鲑。当孩子艰难地抱着战利品走回岸边时,父亲依然没有帮助他,只是给了他一根草绳,把鱼栓好。可是当我和保罗想要去称鱼时,父亲却让我们去问孩子,因为那是他的鱼。父亲看似残忍的态度,其实是对我的无限信任与鼓舞。正因为父亲的信任与鼓舞,我最终才能战胜王鲑。
本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描写,情节较为简单。虽然篇幅较长,但情节紧凑,读起来让人感到十分紧张,因此学生在阅读与理解上并不是十分困难,反而会更容易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猜测。尽管多数学生已经预习过,这种猜想依然可以将他们带入到课堂的氛围中,引起他们对故事情节的注意。
在讲述中,应该抓住文中的几条线索。一条是王鲑,从它开始被男孩的鱼钩钩住,到它“渐渐到布满旋涡的下游深水区边缘”,到“猛地向下游蹿去”,到“离深水区越来越近”,到突然改变方向“蹿入灌木丛”。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王鲑的挣扎是十分激烈的,换做是常人都很难轻易将它抓住。可小男孩他是怎么做的呢?他首先“冷静地进行拉锯战”,到“支持不住,双臂发抖”,到“突然,孩子不见了”,到“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到“往前一扑,钻进了茂密的灌木丛”,到最后“目光一刻也没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尽管王鲑挣扎的十分凶猛,但是小男孩依然冷静、沉着、勇敢地与它抗争。直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勇敢与智慧战胜了它,才能够骄傲而自豪地享受着自己的战利品。在这整个斗争的过程中,一直作为旁观者的我和父亲,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我一直提心吊胆,试图去帮助男孩。而父亲虽然一开始“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儿子的一举一动”,当我们试图帮助时,父亲却制止了我们。当孩子钻入灌木丛时,保罗都已经跟了过去,可父亲依然只是在“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这里能看出的不仅仅是父亲的担心,更多的还是父亲对儿子的信任与鼓舞。直到最后,儿子战胜了王鲑,父亲依然没有过多的表扬,只是给了他一根草绳,将鱼绑起来。然而,当人们向父亲询问能否称鱼时,父亲却满是骄傲与自豪的说出“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从我与父亲的明显对比,更能看出父亲对儿子的信任与自豪,也正是如此,最终才造就了儿子战胜困难的勇气。
因此,整篇课文这几条线交织在一起。在学习时让学生整理出王鲑与儿子的战斗变化即可。对父亲的做法,需要加以引导,还不能让学生完全自主发现。通过引导,最终让学生明白父亲为什么一直没有去救助自己的儿子。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十五
你长大以后,或许会离开家乡,想象一下,当某一天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下面是几篇。
作文。
时间过得真快,我离开家乡已二十年了。如今,我乘着飞机回到了故乡——吉安。
回到故乡后,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展现在我面前的是直插云端的高楼大厦,公路上一尘不染,汽车都是太阳能环保型的。我乘上车来到了滨江公园,远远望去,只见吉安大桥早已与众不同。路变宽了,汽车川流不息,一辆又一辆地从桥的一头驶向另一头。公园里那绿茵茵的草地,比原来大了许多,草地上有许多花儿,偶尔有一两只蝴蝶在花丛中嬉戏,玩耍,真是美极了。我走向长长的赣江,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赣江的水非常清澈,清澈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赣江的水非常平静,广阔的水面如同一面明镜,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又如一幅绝妙的风景画镶在江面上。微风轻轻地吹着,使我心旷神怡。如今的故乡啊,竟有了么大的变化!
我走在公路上,一路上我浮想联翩,家乡居然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美。看来我真得好好欣赏欣赏我美丽的故乡。
20xx年后我乘着飞机带着朋友来参观自己的故乡故乡的水已经变的清澈见底,马路已经变的很宽敞来来往往的汽车都很漂亮,故乡到处高楼大厦外婆家住在一做高楼大厦的10楼的房子上。
故乡每一家的家里都有电脑`电视等一些高级的家具和家电。
我一回到外婆家外婆就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茶还拿了一些小点心我们吃的津津有味一边聊天一边吃,外婆看到我们吃的津津有味也高兴的的笑了。吃完了点心我和外婆说去外面走走看看故乡的景色。
观赏完了家乡的景色我们几个对外婆说再见然后恋恋不舍的回去了。
二十年后回故乡,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以往那一座座矮小的平房,已经变成了一栋栋名副其实的“摘星楼”从此,人们不再向往那美丽的天空。
二十年后回故乡,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以往那“晴天一身土,下雨两脚泥”的羊肠小路已经变成了又宽敞又干净的柏油马路。二十年后回故乡,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以往那一条条发出令人恶心的小河,经过人工改造,已经变成了清澈见底、有许多小鱼小虾活蹦乱跳的小溪。二十年后回故乡,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以往那只懂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已经变成了大公司、大企业的老板、经理、董事长…。二十年后回故乡,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以往那一座座矮小的平房,已经变成了一栋栋名副其实的“摘星楼”从此,人们不再向往那美丽的天空。二十年后回故乡,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以往那光秃秃的小山,已经变成了苍翠的、充满生机的小山。
二十年后回故乡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啊!
我迫不及待地画好了一张二十年前的风景,虽然记得不是很清楚,可看在我眼里却是那么地美丽。我来到了江西老家,以为那美丽的一刻又会出现在我眼前。
可我却大大失望了!秀丽的风景不见了,变成了高高的楼房,一座座摩天大楼正在修建……我问了一个住在这儿的亲戚,只见他叹口气,说到:“国家的进步太快了,到处建房子建路,这风景,哪留得住啊?”国家啊,你进步的这么快,有什么用呢?进步的快是好事,可要为什么破坏这风景呢?我失望地回去了。
从此,那幅画,成了我最珍贵的作品。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十六
1.学习本课4个会认生字,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就要渴求知识,养成勤于思索的良好习惯。
抓住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
标签
一、导课
每个人都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在这个多彩的童年里,一定会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回忆的,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课文——《表里的生物》。板书:表里的生物。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2.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二)深入学习课文,在感悟刻画人物方法的同时,体会人物的个性。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个环节就是解决了课后习题第二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出示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这个问题也是课后习题。
三、练习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
2.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分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分号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还有哪些描写让你很欣赏找到之后好好读一读。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十七
中国的汉字内容真是丰富呀!瞧,一看“刃”字就知道是刀尖了,一看“哭”字就觉得有人在哭,一看“笑”字就让人感受到快乐。看,这个“囚”字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人被关在里面了,不就成了“囚”吗?再看这个“闷”字,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心在里面放不开,自然就觉得闷了。最有趣的是“聪”字了,人为什么会聪明呢?就是要用耳听,用眼看,有口读,用心想,人就会聪明了,多么丰富呀!
汉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丰富有趣,而且非常讲究。啊!美丽的汉字,有趣的汉字,神奇的汉字,我永远爱你!
今天早上,我读了《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
故事讲的是在西晋时期,有一个人叫祖逖的青年和好友刘锟半夜起来练剑的故事。当时他们住在一起,整天面对着黑暗的社会,心里很苦闷。有一个晚上,祖逖睡不着,他在想怎样才能练好本领,为国家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受到了启发,决心练好本领,于是他就叫醒刘琨一起练剑。从那以后,他们每天后半夜一听到鸡叫就起来去练剑,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后来他当上了大将军,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学了这篇故事,让我知道了,我们只要不懈努力,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成功。虽然我们在学习上不一定能向祖逖和刘琨那样闻鸡起舞,但是我们只要勤学勤练,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奥林匹克英语竞赛。
刚开始我对英语几乎是一窍不通,连单词也不会读,更不用说写了。英语小作文就更是让我头痛。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知道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的道理。从那以后,我每天早早起床到阳台上背单词,中午放学回家吃完饭就复习单词,晚上做完作业马上练习写英语小作文。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在竞赛初试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被学校选去参加复赛,最后我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这件事让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有闻鸡起舞的精神,不懈努力,勤学苦练,没什么事是我们做不到的!
我有两只可爱的小仓鼠,一只肥肥的,像一个毛茸茸的棕球儿。因此,我叫它“胖熊”。一双小小的圆耳朵,像纸一样薄;两只棕色的前肢,上面有五个小爪子;一双豆大的眼睛像黑珍珠,一条兔子似的尾巴,只有一厘米,毫不起眼,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另一只瘦瘦的,全身皮毛似雪,跑起来像风一般,名曰“闪电”。
我给小仓鼠准备了一个温馨的家,那是一个约40厘米高的铁笼子。还是双层的呢!笼内铺一些木屑,沙子,像保暖用的地毯。笼中间还有一台跑步机,那是供小仓鼠健身用的,二层还有一个小阁楼,那是它们的卧室。
有一次,我故意在卧室里撒了一些玉米。正在一楼玩耍的“胖熊”和“闪电”一闻到玉米香,就争先恐后地冲上楼道,你争我抢,好不热闹。可是,楼道很窄,一次只能过一只小仓鼠,闪电身手敏捷,用力地挤一下胖熊,它一不小心摔了下去,四脚朝天。这时,闪电一个箭步窜到了门口,洋洋得意地坐下了,捧着食物大咬大咀大嚼起来,而胖熊呢?它可摔得不轻,半天才翻起身来,晃晃悠悠地走上了过道,一步一挪起来到了卧室,闪电毫不留情地只留了点残渣,唉,可怜的胖熊,它只能将就着吃了。我发善心,又撒了一些玉米,给胖熊加餐。此时,闪电已经下楼,在跑步机上悠闲地做饭后运动。胖熊又呼呼大睡了,怪不得胖熊胖,闪电瘦呢!
当我无聊时,我就用筷子逗小仓鼠取乐,它们好像要跳出笼子似的。当我生气时,我就打开笼子,摸一摸它,我的阴霾顿时烟消云散。当我难过时,我便把玉米撒在二楼的卧室里,看他们争先恐后地争食,我就很开心。
感谢小仓鼠陪我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小花:
你好!
昨天收到了你的来信,我真是高兴极了。你在信中感谢我为你寄去了这学期的学费和书本费,其实根本不用这样客气,既然我们是“手拉手”的朋友,这点事也是我应该做的嘛!你现在功课怎样?写作文还吃力吗?需要哪些学习材料,你就写信告诉我,我会尽力去办的。
我们现在的学习很紧张,但是课外活动也相当丰富,上周刚刚结束的跳绳比赛中,我们班男生获得了第一名,女生获得了第二名,成绩还不错吧!遗憾的是我缺少“体育细胞”,没能参加。不过,下周学校要搞一个队报设计比赛,这可是我的强项,我一定会努力去为集体争光的,你也在远方为我加油吧!
你那里有什么新鲜事,能写信讲给我听听吗?时间关系,我不再多写了。祝你学习进步!
刘莉。
20__.3.15。
兄弟几个挤着躺,弯弯身子软心肠,看去个个像弯月,吃到嘴里甜香.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了它就是香蕉.
香蕉穿着一身黄大衣可漂亮呢!香蕉像挂在空中的月牙,像一把把镰刀.摸一摸弯弯的,再一捏软软的.你可不要瞧不起;它肚子里装许多许多美的享受.香蕉可喜欢换衣服了;未成熟时穿着一件青绿色的大衣,成熟时换了一件黄大衣,烂掉后穿上了黑色的大衣.香蕉的长短也不一,最短的香蕉只有手指那么长.闻一闻香蕉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拨开香蕉黄色的`果肉露出外面咬一个软软的,甜甜的,让人吃了一口迫不及待想吃下一口.没有吃的人都会垂涎欲滴.
香蕉的品种繁多:美人蕉,千层蕉仙人蕉,青蕉,帝王蕉,芝麻蕉,等等??有的同学会说:“香蕉这么好吃那香蕉的种子在那儿,我想种。”那我就告诉你吧!香蕉里面的黑点就是种子,香蕉了种子就会出来。
听了我的这么多对香蕉的介绍,相信你们一定对香蕉有了更多地了解。也一定跟我一样,认为香蕉是一种好吃的水果吧。
关于汉字的魅力,相信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知道,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的中国人的骄傲。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人们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这种种传说的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的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汉字象征着中国人的智慧,汉字是世界上充满智慧的文字,千百年来赢得全世界的尊重和爱戴。
自从创造了文字以后,字就在反反复复的改变: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纂继而变为隶书到现在的楷书,草书,行书。
中国的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生为炎黄子孙,我为汉字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爱汉字就是爱自己的祖国。
在现实生活中汉字是处处紧邻的,如果外国人想学中国话或写中国字的话其实并不难,只要他们怀着一颗真挚的心,认真的学便可以很快学会。
生活中也离不开汉字。汉字为我们打开知识之门,方便我们的生活,学习要用汉字,看包装袋也要用汉字,我们人与人之间交流更要用汉字语言。这些都说明我们生活中离不开语言汉字,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所在啊!
汉字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的骄傲,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汉字,一起把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发扬光大吧!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十八
早先,有一个村庄,那里的树林郁郁葱葱,那里的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啥时候起,家家买了锋利的斧头,他们都走到山上,把树一棵一棵看下来,山上又多一些一大块一大块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一直降低,大块的土地不断地增加,大家都用木头造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各式各样的家具。
大家用斧头砍树,日子过得还很好!
不知过了多长期,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第六天早上,小村庄被大洪水不知淹倒哪儿去了。
大量大事就是这样形成的,譬如:日本海啸,四川大地震,那些都是由于对环境的破坏。大家要保护环境,不让每一个地方发生这样的事。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不要乱砍树木,要不然大自然会惩罚你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十九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成语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四个字,实际上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不是四个字的成语。完成下列各题,你会大有收获。
习惯成无风不功到成满天下。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眼睛()的眼睛()的眼睛。
()的春雨()的春雨()的春雨。
()的面容()的面容()的面容。
3.从下面一段话中找出四组反义词。
4.择优录取。
(1)“奥运会结束后,北京的酒店价格将‘跳水’。”这里“跳水”的意思是()。
a.一种体育运动b.价格下降c.价格上涨。
(2)五彩缤纷对颜色正如()对形状。
a.千姿百态b.赏心悦目c.三长两短。
二、句子演练场。
1.小小魔力棒,句子大变脸。
(1)“神舟”七号伴随着小卫星不是导弹,怎么可能去攻击摧毁其他国家的卫星呢?(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
(2)如果你们八个人团结起来,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
2.句子越品越有味道。
达丽玛望着老师亲切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1)“发誓”什么意思?
(2)你从达丽玛的誓言中感悟到什么?
3.能说会道。
假如你是小草儿,你会说。
假如你是树叶儿,你会说。
假如你是鲜花儿,你会说。
4.“不就撞了你一下吗?哭什么?”(改为有礼貌的说法)。
三、我爱您,老师。
1.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我的老师:
2.我写一首诗赞美我的老师:
3.我能制作一张精美的卡片,写上感谢的话,送给自己的老师。
四、真情劝说。
五、我和课文有个约会。
1.这么多风筝带着我和小伙伴的理想越飞越高,那么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呢?用“我的.风筝是……因为我的理想是……”这样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理想.。
2.为什么说春天的雨点会落在达丽玛的心里?
六、仔细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给小狗理发。
一天,我独自在家闲来无事,心想这么热的夜晚,我只穿一件背心都觉得热,可小狗全身都长着绒绒的毛,肯定会被热出痱子来的,我就来帮它“理发”吧!
我找来剪刀,开始给它“理发”。可这小狗一点也不老实,老是乱动,弄得我都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了。慢慢地,小狗从乱动变成了“汪汪”大叫,所以我也只好七手八脚地乱剪它的毛。不一会儿,地板就变白了。过了好久,我才完成了我的“心血之作”。
小狗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样子,冲着我叫了起来,它好像在说:“你看你把我剪成什么样子,你还()我美丽的毛,呜呜!”哼!我也生气了,对它大吼一声:“好心没好报!”
等妈妈回来,我迫不及待地和妈妈说了这件事。本想得到妈妈的赞扬,可妈妈却哈哈大笑起来,对我说:“哈!傻孩子,小狗呢是不会长痱()子的,因为它可以靠舌头来排散热气呀,就像你经常流汗一样。”
我的脸一下子就涨红了,看了看小狗那狼狈的样子,轻轻对小狗说了声:
“对不起”。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我”为什么想到给小狗理发?找出相关的句子,用“”划出来。
3.给小狗理发为什么说成是“心血之作”?
4.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
七、快乐习作。
你有过这样的傻事吗?你曾经做过哪些傻事?它们像一个又一个小小的音符,欢笑着,蹦跳着。如今回忆起来,还是觉得那么可爱。回忆一件自己最有趣的事,然后用笔记录下来。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二十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世说新语》故事两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惠 曰 禽 诣 为 应
3.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二十一
因为我的调皮,小时候总是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没少挨爸爸妈妈的训。但是当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事,就会忍不住哈哈大笑。我的童年有许多趣事,自然也就闹出了许多笑话。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住在街上的大姑家玩。她们家养着一只很漂亮的小白猫。它的眼睛一只绿色、一只蓝色的,全身白得没有一根杂毛。我非常喜欢它,可是它对我一点也不友好。
童年是多么快乐,童年的故事是多么有趣。我爱我的童年,因为它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童年是一片辽阔的海洋,童年是一道绚丽的彩虹,童年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诗,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令人回味无穷!那个冬日打雪仗的情景,至今使我记忆犹新。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二十二
今天,我们整个学校都没有课。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天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中国节日!
第一节课,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参加了硬笔书法比赛。先来看看电脑上的书法光盘。一位老师正在教我们在电脑上写字。这个老师真的很酷!她用粉笔写的,每一个字都一样大小,每一个字都很漂亮,让我们全班人都喊“哇”“哇”“哇”!
然后第二节课,我们比赛写读书笔记。过了十几二十分钟,我们班的同学窦文坤把卷子递给了黄老师。黄老师一看,气得真的是“错字王”!每次他上去交,都有几个错别字。真是个傻瓜!
第三节课,我们在看高一到高三的作品。感觉很无聊,就在看书,但是看书把我累坏了,还得伸懒腰!
第四节课,我们在看四至六年级的作品。我和钟家伟正在帮助黄老师做板报。我们在背面放了一些学生的硬笔书法读书笔记,但需要贴一些装饰品。
下午两节课,我们看了胡和窦文坤主持的演讲节目。一共27个同学代表班级发言,第27个在我们5(3)班。我们班是窦文坤的讲座。他是我们班的“错字王”和“幽默王”!他甚至和别人爆料。他是文都陶的弟弟!最后,他唱了一首关于月亮代表我心的歌。李佳慧说:“别再唱了。别人唱歌是为了钱,他唱歌是为了生活!”
哈哈,就这样,一个快乐的中国节日就这样结束了!
这个中国节日是多么令人愉快啊!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二十三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小数除法的异同,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探究、交流、引导。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理解算理。
5、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集体订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11、5÷5=2、3(元)12、6÷6=2、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