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专业18篇)
总结是一种对过去工作和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未来工作和学习的规划与指导。8.总结需要反映出自身的成长和改进的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技巧和思路。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一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虽不能完全自主,但任然具有相对独立性,自主落实的好不好,关键是看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是否真正确立。
关键词:自主;观念;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例如:已知a=0,b=0,且a+b=1,求证(a+2)(a+2)+(b+2)(b+2)=25/2,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还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通过这些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数学教学具有不仅使学生学知,学做;而且使学生学共同生活,学共同发展的目标任务。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二
1、加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对数字特点的敏锐观察能力,是对口算中已知数字进行分解、分组、进而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
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还可以教孩子写数学日记,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
也可以请家长带孩子出去购物的时候,多让孩子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观察了解数字的特点,自觉主动的通过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培养对口算的兴趣和持之以恒自觉坚持口算的好习惯。
2、理解算理,掌握巧算的方法。
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并形成口算能力。
为此要重视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例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中,学生要会正确运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等。
在这里凑十法是小学低段比较常用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要求孩子要会凑十,会熟练记忆哪两个或几个数能凑成十。
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巧算的方法,例如:口算中常用的凑整法、凑十法、分解法,以及熟记一些常见的数据等。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于是,我就在黑板报的一角写下了25×4=100125×8=1000,提醒孩子们能经常用它们作为口算的拐杖,有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分解法将题目转换成有25×4=100125×8=1000的形式。
同时我留一个版面给孩子们,让他们将平时发现的巧算方法记下来,大家分享。
这样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口算的兴趣。
3、变换口算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培养口算习惯。
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
包括:分散集中结合练。
每堂课上安排练。
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我一般在每堂计算课前5分钟进行视算训练,视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例如:在学9加几的进位加之前,我有意视算能凑整十的和10加几的加法,为后面的凑十法做准备。
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前,我有意的听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在练习课上开展抢答赛,接龙或对抗比赛。
用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三
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外界各种反应都比较敏感,注意缺乏长久性,要他们认真听几分钟还可以,要他们认真听上十几分钟,半节课还真不容易。刚入学的小学生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明显表现:好动、好问、模仿性强。这时,良好习惯培养应重扎实。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在培养方法上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的操作学具,做好练习。为了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吸引注意力,教师讲课要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
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
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
二、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主要手段。要求学生从小就养成:
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
(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3)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作业中的许多错误常常是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对于计算题,先要检查题目里的数字、运算符号有没有抄错,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三、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与竞争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两大主题,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小组合作交流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引起思维碰撞,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致勃勃的去学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自主解决问题。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上长期反复练习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倾向性的学习行为。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学生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关注培养学生四个学习习惯
1.认真“听”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 倾听,不仅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了教和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听边思考,集中精力养成认真听话习惯。
2.善于“问”的习惯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带着知识疑点问。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大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情,又可以使学生的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3.独立“做”的习惯
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还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盲从;对知识的运用不抄袭;书写工整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4.客观“评”的习惯
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提高水平的学习。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
二、以小处着眼细微入手为指导,努力从三个“一”进行了实践
1.广泛开展“一日比” 比赛,帮助学生练就过硬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面向全体,广泛开展“一日一字比美观”、“一日一读比积累”、“一日一写比文采”、“一课一练比计算”、“一周一诗比运用”、“一月一报比应用”等活动,帮助学生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使学生从竞赛实践中增加参与意识获得自信,爱、学、用逐步养成学习习惯。
2.把握学生的“第一次学习”
“第一次学习”的内涵很宽泛,第一次倾听交流、第一次敢于提问、第一次整理用具、第一次与伙伴合作、第一次独立思考、第一次自主读书 、第一次搜集资料、第一次动手操作、第一次完成作业等等,要把握好学生的“第一次学习”的.学习动机,规范学习标准,注意加强备课,要深入钻研,特别重视“备学生”,要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测性的诊断,课堂教学才能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留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家长、学生和谐统一
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家长,在思想上多和学生交流,注重细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师应确立平等观念,做一个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工作的指导者。作为教师应该分别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心理需求的情况下做好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统一,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必须坚持在教学中做到两个原则
低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年龄小,各方面发展都不稳定,要求达标的起点要低,逐步提高要求,不同学期有不同的要求,同一学期不同阶段也可以逐步提高要求,综合起来坚持把握:
1.意识培养以身示范
习惯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更需要教师的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例如教师写教案整洁详细,上课时板书整洁美观一丝不苟,藏书都留下圈点划记的痕迹,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学生看在眼里,自然效仿在行动上。
2.学法指导强化训练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来,切实照着做。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四
《数学课程标准》将“评价标准”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学生发展的潜能。反思学习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发展潜能的学习方式。反思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学生认知从最初对知识的复制到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思考方式都融入了个人的主动建构之中,而不是传递的结果,这就是反思。反思,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
一、从日常的生活经验入手,关注学生反思起点。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尽量具体化、形象化,不要过分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绎。我们在教学中常试图以形式化、严谨性来规范学生的思维,实际效果并不佳,学生以自己的方法为最佳,以自己“发明”的方法为快乐。这是三年级课堂练习中的一道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黄瓜长约3。在改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是少数。当时我不假思索地将这样的答案判为错:一根黄瓜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呢?“老师,黄瓜长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作业本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同学围着我问。“你们见过黄瓜吗?”我觉得奇怪,就试探着问了一句。小家伙们一听都急了:“我们经常吃黄瓜呀!那它有多长呢?”“我们家拌的黄瓜是大约长3厘米呀!”一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着。原来他们见到的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儿。我没有贸然地去否定他们,“这样,明天老师带几根黄瓜给大家看看,好吗?”第二天我带去一些黄瓜,孩子们的困惑也便迎刃而解了。
二、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认知意识,以及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即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促使思维条理化、概括化。例如,在新授完毕或学生把问题解答后,通过简单扼要地提问或引导,要求他们回顾解题过程,在反思过程中考虑:(1)回忆解题的方法、过程;(2)概括解题的关键、注意点;(3)改进表达、操作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让解题思路显得自然、有条理。
三、在形式各异的反思中,巩固学生反思习惯。
“数学抽象”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建构活动,但这种建构不仅仅是纯粹个人的行为,而必然是一个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表述交流、批判与反思,以及不断改进的过程。个人的创造建构只有得到数学共同体接受,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共同体所拥有的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这方面,我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
1、教师引导促反思。例如,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最近发现,有个同学做应用题时有一类问题的答句老是出问题。比如:“这筐水果有多重?”他总是回答:“这筐水果有45重。”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把他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9岁。”“能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9岁。”“不,应该说你今年9大”,我故意说。小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说9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的例子。“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我家到学校大约有2千米。”“不,应该说你家到学校大约2远。”“你有多高?”“我的身高大约是130厘米。”“不,应该说你的身高大约是130高。”“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了他。他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更正去了。从此,他再没犯过这样的错误。这个同学犯的错误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正是调用了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他学习中的错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反思过程。
2、集体讨论促反思。“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认识相对狭窄和有限。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解题方法,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比较方便实用的方法就是集体讨论和交流。在集体讨论和交流中,通过互相质疑、互为补充,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认识差异,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进行反思,让他们获得创造性的认识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各自的理解,不同的侧面,有利于丰富思考方法,反思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要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单是强调记忆。因此,为了学生正确地建构数学概念,采用集体讨论、争辩的方法促进个人反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撰写日记促反思。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应该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思。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老师同学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以及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等等都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或周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五
我国在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体育教学训练模式。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对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不断成长奠定基础。
注重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实际上非常符合我国所提倡的终身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因为通过体育锻炼,小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锻炼自己的身体,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另外,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小学生还可以不断放松自我,增强与他人的交流与交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初入校园,小学生对于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通过体育锻炼,他们能形成对体育学科的兴趣,进而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以及更为强健的体魄。从长远角度来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极具科学性以及客观性的,是符合科学、系统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关键性举措。
(一)注重排队站队训练。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必须先把握好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只有充分考量小学的身心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特点的体育锻炼培养方案。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排队站队这一环节,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形成快速、安静、整齐排队的能力与习惯。在体育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问好,而学生也需要排好队伍向教师问好。之后,教师需要宣布课程规章制度,以及本堂课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在此期间,学生需要按照要求排好队伍,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站队效率,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注重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关键。针对当前低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来看,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其一,可以选择榜样激励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虽然涉世未深,可对于一些知名体育明星还是会有一些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任务开始之前向学生介绍一些比较熟悉的体育明星,充分发挥这些明星的榜样作用,通过明星效应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其二,编制口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一些相对复杂的动作,小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困难,这时编制朗朗上口、通俗易记的口诀,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则可以帮助学生将动作和技巧记忆深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其三,增加学生的自我锻炼机会,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当前的教育教学制度要求教师时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锻炼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而学生在进行自主锻炼的过程中可以找到锻炼的方法,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和监督,确保学生锻炼安全的同时,也为一些产生困惑的学生答疑解惑。其四,利用竞赛的形式进行体育课堂讲解。体育具有竞技性,小学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尝试引入竞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以最高涨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另外,通过竞赛,学生还可以形成坚韧的性格品质,消除消极情绪,提升运动积极性。其五,开展一些有趣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阳光足球、七彩跳绳以及花样排球。所谓阳光足球,就是按照阳光体育的原则,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足球运动。低年级小学生不具有太强的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开展阳光足球这类项目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能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过程当中,起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和作用。
(三)注重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完善。
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许多资源可以被利用,体育教师要学会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与完善。其一,从学生角度分析,学生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教师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智商智力以及综合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且他们对于不同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具体做法:教师需要先对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比较能够接受的形式,参与到体育运动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培养等多个方面实现统一,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巧,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其三,教师要对学校所提供的物质资源进行整合。常见的用于进行体育课程讲解的物力资源包括基础运动场地、体育运动设施以及相应的器材。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利用,确保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
三、结语。
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过程中务必需要进行的一个环节。让小学生自幼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其形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在之后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落实终身体育的锻炼目标。既是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更是对其心理状态、综合能力的改善,为小学生之后的成长与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殷强德.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基本策略[j].甘肃教育,2013(3).
[3]庄小平.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9(2).
[4]易小红.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3).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六
摘要:反思是个体,乃至整个群体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课题。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可见,反思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刚入小学或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反思习惯就尤为重要了。本文就针对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反思习惯,谈点自己粗浅的见解。
关键词:起点多途径培养反思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将“评价标准”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学生发展的潜能。反思学习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发展潜能的学习方式。反思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学生认知从最初对知识的复制、拷贝到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思考方式都融入了个人的主动建构之中,而不是传递的结果,这就是反思。反思,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
一、从日常的生活经验入手,关注学生反思起点。
皮亚杰认为:“一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尽量具体化、形象化,不要过分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绎。我们在教学中常试图以形式化、严谨性来规范学生的思维,实际效果并不佳,学生根本不买你的帐,以自己的方法为最佳,以自己“发明”的方法为快乐。这是三年级课堂练习中的一道填空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黄瓜长约3,在改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填写的单位是“厘米”,而且不是少数。当时我不假思索地将这样的答案判为错:一根黄瓜怎么可能只有3厘米呢?“老师,黄瓜长约3厘米为什么错了?”作业本刚发下去就有好几个同学围着我问。“你们见过黄瓜吗?”我觉得奇怪,就试探着问了一句。小家伙们一听都急了:“我们经常吃黄瓜呀!那它有多长呢?”“我们家拌的黄瓜是大约长3厘米呀!”一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着。原来他们见到的是餐桌上的黄瓜片儿。我没有贸然地去否定他们,“这样,明天老师带几根黄瓜给大家看看,好吗?”第二天我带去一些黄瓜,孩子们的困惑也便迎刃而解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是学生在学段末最终应达到的目标。而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是逐步深入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当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教学中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不应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否则学生本应具有独特的、生动活泼的思想就会被形式化的海洋所淹没。
二、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曹才翰先生认为“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元认知意识,以及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即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促使思维条理化、概括化。例如,在新授完毕或学生把问题解答后,通过简单扼要地提问或引导,要求他们回顾解题过程,在反思过程中考虑:
(1)回忆解题的方法、过程;
(2)概括解题的关键、注意点;
(3)改进表达、操作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让解题思路显得自然、有条理。
三、在形式各异的反思中,巩固学生反思习惯。
“数学抽象”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建构活动,但这种建构不仅仅是纯粹个人的行为,而必然是一个在不同个体之间进行表述交流、批判与反思,以及不断改进的过程。个人的创造建构只有得到数学共同体接受,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识不断地与数学共同体所拥有的知识*近,最终达到一致。这方面,我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
(1)教师引导促反思。例如,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最近发现,张思做应用题时有一类问题的答句老是出问题。比如:“这筐水果有多重?”他总是回答:“这筐水果有45重。”瞧,今天的作业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把他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9岁。”“能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9岁。”“不,应该说你今年9大”,我故意说。小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说9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的例子。“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我家到学校大约有2千米。”“不,应该说你家到学校大约2远。”“你有多高?”“我的身高大约是130厘米。”“不,应该说你的身高大约是130高。”“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了他。他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订正去了。从此,他再没犯过这样的错误。张思所犯的这种错误正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正是调用了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他学习中的错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反思过程。
(2)集体讨论促反思。“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认识相对狭窄和有限。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解题方法,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比较方便实用的方法就是集体讨论和交流。在集体讨论和交流中,通过互相质疑、互为补充,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认识差异,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进行反思,让他们获得创造性的认识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各自的理解,不同的侧面,有利于丰富思考方法,反思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要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单是强调记忆。因此,为了学生正确地建构数学概念,采用集体讨论、争辩的方法促进个人反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撰写日记促反思。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反思习惯的措施,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思。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老师同学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以及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等等都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或周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七
在低年级上课的老师,怎样做到课前精心备课,课堂又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我认为教会孩子认真倾听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我在课堂上常应用这三种方法来帮助他们更认真地听课。1、眼神暗示法。在上课过程中,我一般不轻易停下课去批评学生,遇到不认真的学生我会用眼神与他们交流。通过眼神关注让他们意识到要马上停手,认真听讲。2、手势提示法。对于个别还是无法马上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我会边上课边走到他们的面前,摸一摸他们的头或将他们的手摆好以示提醒他们。3、被动控制法。如遇到他们手上在玩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东西时,我会暂时先将它们收上来,等下课时让他们来找我承认错误后拿走。这样做一是避免了经老师提醒他们收起来后有可能再拿出来玩,二是使他们懂得,课堂不注意听讲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就要找老师赔礼道歉,学会尊重别人,知错了以后才会去改正。4、不定时检查法。发现思想不集中的孩子,我会故意请他来评价前面的孩子,或让他们学着前面孩子说的再说一遍,这样,多次提醒、暗示,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学生已养成自控的能力,课堂倾听有了极大的飞跃。
在学生进入一年级时,我们就要培养学生发言做到大声、大方、大胆。我主要从两方面来训练。1、示范。面对能大声,大方发言的孩子,我经常会请他们当小老师进行示范。2、鼓励。对于胆小的孩子,不管他发言的好坏我首先都会先表扬他敢于举手站起来的勇气,再告诉他们你说的很好,如果再大声些,小朋友会更佩服你的。以此给他们自信。对于发言有进步的孩子,我经常会向他们竖起大拇指,并说“佩服”“太棒了”或啧啧称赞。使学生有了一份成功的自豪感。我还会给他们讲故事,告诉他们大声、大方、大胆表达的好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发言更积极了,胆子更大了,声音也更响亮了。
[1][2]下一页。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八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我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讨,促进学生相互帮助,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呢?这里笔者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对学生合理分工。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首要的。开学伊始,教师要进行好分组。分组要保证小组成员学习成绩相当,组员男女搭配相适当,内向外向性格协调。加强对组长的培训工作,让组长有协作的意识。要在具体的课堂事例中进行指导,例如《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分角色朗读时,有的负责叙述部分,有的扮演小壁虎,有的扮演小鱼……这时就需要组长起到决策作用,决定谁来朗读什么角色,然后才能合作。
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学习小组是一个集体组织,气氛要民主、和谐,组员要相互谦让,组长要综合大家的意见选择适合的人来担当相应的角色,不能把时间浪费在争角色上。
二、培养学生学会遵守纪律。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良好的纪律,学生就无法很好的学习。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例如,学生分组讨论时,喜欢大声议论。笔者会及时走到这个小组面前,说:“你们表演得很投入,很好。但是声音太大了,影响别人学习了。其他同学会认为你们不考虑他人。可不可以小声点?”这样,学生会非常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做。教师在与学生说话时,尽可能地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谈,学生会很乐意接受改进意见。
三、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低年级的学生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处想,更难于用语言表达。因此,笔者告诉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要思考好,思考清楚怎么说,即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久而久之,学生听到问题后,先有一段时间的思考再举手回答。另外,教师要采取措施促使学生思考。例如采用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刚开始分组时,教师反映学生差了。这是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正常反应,教师要进行引导,让他们尽快适应。在刚分组时,课上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干脆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交流、倾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才能重视并接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面对这样的'问题,笔者首先告诉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大家都是懂礼貌的,又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与没有上过学的孩子有本质的区别,我相信你们都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其次,笔者还告诉学生认真听他人发言,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笔者还采用“男士、女士”的称呼来评价学生,男士、女士这样的词语是对那些儒雅、大方、宽容、有耐心、互助互爱、尊重别人的人的尊称,要想得到这样的称呼,就要不大声说话,认真倾听。
五、培养学生学会交流。
4号是学习自制能力相对差的,需要组长小组长来帮助督促的。然后采用一帮一的形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根据组内的共同意见训练3、4号学生回答。这样一来,一节课有更多学生发言了,改变了传统课堂的一家之言的情况。在一堂课上发展不同层面的学生,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重要目标。
六、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笔者在分组时,采用了通过回答问题发奖票的方式,表现好、积极回答问题、积极讨论交流的,发绿色奖票一张。十张绿色奖票换取一张红色奖票;五张红色奖票换取喜报一张;五张喜报换取文雅学生、文雅小明星奖状。
小组内则用分数来反映小组表现情况,在黑板上记录好语文、数学、外语的组内得分,期中期末汇总起来,奖励班级中表现好的三个小组。这样一来,学生的进取心得到提升,把组内荣誉当成最要的事情,形成良性学习氛围。
合作学习看似简单,其实实施起来很费周折,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以上是笔者的粗浅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九
摘要:
语文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做到轻松愉快的学习,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课堂氛围语文教学向来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学好语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还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提供帮助。本文从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入手,从改变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改变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以往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不能仅达到知识的传授就可以,还要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也可以实现更广阔的学习。创新教学方法,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连兴趣都没有,就无从谈及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习,自主学习的目标更难以实现。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三到五个人一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分析,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表达感情,分析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和运用手法,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表达,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就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学生充分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逐步实现自主学习,才能够独立思考积极思考。比如我们可以教会学生每篇课文的学习都是有一定的思路方法。先进行预习,通过朗读课文明白作者写作的思路,还有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的主要内容的了解,来总结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可以回答课后的练习题。一般所有文章学习的思路就是这样,我们还可以进行好词佳句的积累,通过积累,慢慢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通过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就能够让学生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预习习惯,预习是学习的开始,学生如果再客气能够好好预习对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我们可以告诉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先将文章中的生字词进行预习,然后朗读课文,将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精彩语段进行勾画,然后可以思考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感情表达。这样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会自己思考,自己学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如果有疑难问题还可以留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或者是有目的的进行听讲,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我们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锻炼学生的发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的各抒己见,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分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再次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在语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下阅读也最能提高学生自主的能力,比如每天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下阅读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中外名著或者是其他作品,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促进学生喜爱阅读,我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像学生布置一些积累的作业,有益学习本来就是一项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通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营造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要让学生在一个愉快健康的环境中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总是高高在上,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能够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要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同时要能够指导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积极帮学生去解决或者告诉学生解决的方法,要多多表扬学生,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语文,由于其较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也由于其在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在教学的过程总要能够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不仅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学到知识,还能够学到学习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都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提高,从而为其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教育是什么?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有所成”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良好的识字和写字习惯。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画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策略、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策略,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园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要自觉地识记。
二、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三、倾听、交流的习惯。
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但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却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只有静心听取了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表达自己的意见,听是与人交流的关键性一步。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策略,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卷不离手,曲不离口,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五、读书看报的习惯。
在信息化时代,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我们要不断推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認真阅读,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
六、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策略,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像老舍先生说过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情感和价值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因此,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
在人生长河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而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则是终生所需要的。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路,总归是由他们自己去走的。学生从小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自觉地去读书,去学习,从而服务于社会。学生时代播下了良种,便可赢得未来的丰收。诚如一位名人所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由于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近些年来,虽然语文教学已探索出了一些成功有效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模式,但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例如考完试往往听到这样的批评声音“这道题讲过多少遍了,怎么还错”、“为什么不看要求,上面不是写得很清楚吗”、“你怎么那么马虎”但下次考试还照样。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学生马虎?还是笨?都不是。是学习习惯不好。归根到底教师平时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不教“学”法,学生自然“学不得法”,同理,教师不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当然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若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习惯问题,语文教学高效发展的新局面就会应运而生。因此,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培养目标也应有所侧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自己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经历,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力培养。
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比如语文课上,学生要学会抓住中心,记住要点。要教给学生关键的地方要侧耳倾听,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参加讨论和辩论,要听明白各人的主要观点,看法有分歧的要能听得出分歧在哪里。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才能使学生“耳聪”起来,学生筛选储存有用信息的能力也会显著提高。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靠口语表达来完成,虽然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口语表达能力,但有些学生语言并不规范,回答问题语无伦次,说半句话等。要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质量,首先要说普通话,回答问题要响亮,把话说完整,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其次,把读和说有机结合起来。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学生的愿望,使学生敢于表达,愿意表达。
“读”书,在于理解,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遇到不懂的字词,不要轻易放过,要认认真真地查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要读懂课文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并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出课文以外的画面、内容等。读而不谙其义,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口到了,心却溜了号,更是读书的大忌。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还要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精彩的段落应该反复诵读,心领神会,必要的还要背下来,印在脑子里,以备随时调用。除此以外,还要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不运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做记号,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写读后感。
良好的“写”作习惯,主要包括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通过观察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做不仅为提高作文质量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想一想这篇作文写作的重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从头到尾都想清楚了再动笔。有的学生往往想一点写一点,写了几句写不下去了,又涂掉重写,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有的学生作文写好后,一交了之,没有认真修改的习惯,这或许是学生习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学生的作文写好了,要让他们把初稿念一念,或自己一边念一边改,或听取大家的建议后自己再改。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作家尚且如此,小学生更应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首先,教师思想上要重视,不要因为短期内未见成效就放弃努力,持之以恒,定有收获。其次,教师的工作要细致,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启发、引导、帮助,使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然后,教师评价要及时,哪怕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去感受自己的变化与进步,从而增强信心。另外,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等特点,教师的良好习惯,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影响。身教重于言教,因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总之,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且当这种习惯趋于稳定而形成性格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并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二
一、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课这一语文教学活动,是学生接受新知识,学成新技能的最重要的学习环节。要提高听课效率,必须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表现在专心听讲,大胆质疑,并善于发表己见,积极联想,分析探究,用心听记。概括而言,就是养成听、思、议、记的好习惯。
(1)怎样才能促进学生重“听”呢?要促进课堂上学生重“听”,教师一定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努力驾驭语言文字,运用优美的教学艺术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粘住学生的心灵,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设疑释疑,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2)怎样才能促进学生深“思”呢?要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深刻地思考问题,语文教师一定要锐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文采的感染,在分析文学形象的入微处结合人生哲理的分析,施教中议论最精辟的地方.应插入不离弦的轶闻小故事。这样加之以联想比较,启迪学生思考,认鼻调动课堂双边活动的情趣性和科学的积极性.课堂上注意设计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索。
(3)如何激发课堂上学生善“议”呢?教师一定妥善于发扬民主,调动学生反馈语文学习信息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发问,对“出言尤规有章”的学生给予美的评价。营造在课堂上师生平等,相辅相成。活泼有序的学习氛囤,形成充满活力的课堂整体。形成一种祥和亲切,平易大方的师生关系,防止那些以各种借口变相打击学生积极性的紧张局面。
(4)如何诱导课堂上学生勤“记”呢?老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板书。板书应该提炼得少而精,醒目、科学、完整,使之能启发学生,为学生作笔记提供良好条件,从而培养出学生做笔记的兴趣和会作笔记的学习习惯。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中学生要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地完成旧知识的重温工作。使知识在记忆里的痕迹得到强化,防止由于时间过久了,积累下来的知识痕迹逐渐消退。尤其是中学生兴趣广泛。自我控制力较弱,“见异思迁”的心理活动较强,记忆容易放松,所以,注意加强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根据心理学研究:记忆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分布记忆比集中记忆效果好;“超额学习,报酬递减”等。教师应该勤于教育中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培养中学生有层次的自主的复习习惯,要求中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记忆复习,要求中学生在方式方法上懂得如何更换和更新,在复习的内容上增加新意,创新求实,避开简单的千篇一律的机械重复。为提高复习概率和效果,要把平时的复习、尝试、记忆、审美和阅读、背诵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复习、自觉扮演求知角色的作用。
三、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作业习惯。
为了巩固中学生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培养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组织复习所学的知识后,应完成一定的作业。这是教学的常规,这一常规的操作包括复习后理解课文的内涵,联系作业的目的要求,运用语文的基础技能,打开思路,表达正确的答案,按时、足量、优质地完成作业。语文作业的答案非常灵活而又极为严格,语文教师要正确和仔细地指导学生复习,训练、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作业习惯。要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而时习之”的愉悦,获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首先老师要教给学生复习和作业的科学方法,并及时优质地检查、批改。其次针对不同的情况。善于就学生作业的现象进行“开源导流”。教师要抓住学生作业批改的机会,与学生交流,对作业一向优质的同学要热情地给他们“开源”,把他们引入无底的书源。让他们更深一层地去探索.使之认识到语文科的深造并不容易,要有“迎难而上”的准备;对作业较差的同学给予耐心的“导流”,把他导向广阔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主动玩墨练笔,使之感到入门并不太难,应大胆前行。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三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活动总结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习惯这么重要,因此我在接一年级的时候意识到必须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主要从学生的以下七种学习习惯入手:
1、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及时复习的习惯。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3、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
4、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5、口语交际的习惯。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6、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7、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还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四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或者不做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意识培养。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充分意识到这点,把“传道”放在教学的首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当教练、合作伙伴、辅导员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主体、主人。“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最终的“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才是“教学”的真正涵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和良好习惯。自主性越强,其学习意志就越强。上课是否专心,写作业能否静下心来,遇到问题时是否总依赖老师、同学、家长给自己解答,碰到困难时是否总想放弃成绩退步了是否承受不了打击等等,都能表现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意志。作为教师,需要关注这些现象,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条件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会不会制定学习计划,有没有再上课之前后进行预习和复习,是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找老师、同学弄清楚,甚至是能否在上课之前检查一下当天所需的学习用品这一类小问题,也能显示出一个人是否养成了学习习惯。教师同样也要关注这些现象,及时地帮助学生。
(二)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怎样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呢?
1.直接指导。即直接将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按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掌握知识,内化知识。这种指导方法比较适合中低年级学生。如识字要抓住音形义,再如记字方法像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形声字记字法、会意记字法、猜字谜记字法等。
2.间接指导。即教师不直接讲解学法,而是在学生学习中或暗示或点拨,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进行迁移运用,从而形成学习能力。(本站)这种指导方法比较适合中高年级。如学习乘法口诀。
3.针对性指导。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能力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教师一定要摸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法指导方式及要求,支持学生个性化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不可千篇一律,统一要求。
(三)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主动探究。
学生有权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自学目标必须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要正确处理自学目标确立中国共产党性与个性的关系。尊重每个学生探索的自主性、独立性,包括探索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不能轻易否定,不强迫“从众”,要正确处理学生探索、发现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正因为学习活动是学生独立的活动,就有一定的自主性,同一学习主题,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演绎推理可能都是有效的途径。
二、兴趣激发。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一般来说,多数儿童的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有很大的自发倾向,但更主要是靠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首先,教师应通过观察、谈话、作业、分析等方法,了解孩子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某些功课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一直都不喜欢。这样,就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兴趣发展的趋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次,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产生满足求知的动机。要经常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使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三,努力创设课堂情境。例如:幽默故事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一堂课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穿插一个个小故事,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常常把一些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编成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中,我总是将自己置身于“导演”的位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创设适宜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扮演角色”。无形中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课堂效率也就会自然地提高。还有课后与同学们倾心交流,也会间接影响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更加接近你;才会积极参与你的课堂教学;才会自主提高学习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会配合你一起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要做好一切,兴趣最主要。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五
对于小学生来讲,写字习惯的养成比技能的传授更重要。因此,把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放在了写字教学最重要的位置上。但就我们 学校还存在一些迫切解决问题,如写字习惯差、字体不工整,卷面不干净等问题。
2、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等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我们认为:写字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多的识字,更好地完成各科书面作业,写字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关注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实际教学与家庭教育中,普遍忽视、轻视写字教学,缺乏对学生写字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忽视学生写字技能的训练,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写字习惯差,坐姿、执笔方法不正确,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一致认为: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学生终身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都非常重要,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研究,抓紧改进,为此,我校选定了本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的培养,促使小学生“双姿”的正确养成。
逐步过渡到汉字的间架结构。一步步的引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3、通过正确的执、笔方法,让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养成想好再写,同时做到持之以恒的练习态度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要想学生学好字,必须自身先练好字,课题组将对教师练字作出了相应的要求。
2、写字姿势正确。必须做到“三个一”(眼睛离纸平面一尺,胸口离桌边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八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3、锻炼写字技术。走好三步路(写好基本笔画,掌握间架结构;写好独体字;写好合体字)。念好四字诀(看、记、写、比)。闯过三道关(笔画、笔顺正确规范;字体、字形端正美观;作业、卷面确保整洁)。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榜样学习法:在学生中树立“双姿”正确的学生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改正自己不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2、展览评比法: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评比展开大面积的“双姿”习惯的养成。
(二)课题研究过程
1、专门练习。学校每周认真上好写字课,从运笔到间架结构都讲得生动、具体、明了,按照老师的讲解,学生用写字书认真练习,积少成多,日久见效。每学完一课生字以后,学生认真练习,每课必练。利用《小学生写字》进行描红、临帖,做到随课练,课课清,教师及时评价激励。
2、写字活动。学生的作业,不论是上交作业,还是练习本,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必须认真书写。各种评价激励措施的实施,不断增强学生写好字的愿望。
3、教师示范。教师自身有个好习惯,率先垂范,每天坚持练写粉笔字。平时,我们以身作则,备课时,对所教的生字先默背笔画位置,搭配比例与整体的字型结构,难写的字先认真练几遍;教学时,当堂示范板书,而批作业也注意写字姿势,握笔姿势,连批改的字迹也要规范、端正;个别辅导时,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一看,找找感觉,无形中就将自己投身于一面镜子前,教师的写字姿势规范了,写字水平提高了。学生呢,经常看到老师写字这个活生生的标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激发了兴趣,培养了爱好。
4、展评激励。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作业、优秀书法作品评比展览活动,看谁进步快,以自我鼓励,不断进步。
5、探索模式。通过实践,我逐渐摸索、构建出 “导学观察—指导临写—示范纠错——拓展练习—点评激趣—梳理总结”六环节写字教学模式。
六.操作措施
(1)语文课上识写结合,对于生字,不仅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上进行理解、把握,还要重视形体分析,指导如何写好字。
(2)抓所有学科作业的书写质量。要强化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意识,养成学生良好书写习惯。
七、具体要求:
一年级: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年级:继续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对于教育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保障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部门要求学校为小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促使其能够通过体育课程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但事实上,部分小学还存在学生体育锻炼方面的问题,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如今,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其在课堂中将会受到非常严格的纪律管理。一些小学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目标,并且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多次调整。但小学的这种教学理念十分落后。国家已经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事实上,体育课程需要更多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将会在室外进行。但室外活动非常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天气情况恶劣或者是气候的变化都会对体育课程产生影响。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效率,小学需要在注重学习的同时重视体育课程的设置,并且加强对小学体育课程的管理。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在体育课上做游戏,这种活动不仅能使小学生的身心受到锻炼,也能使小学生的精神要求得到极大的满足。但部分小学为了严抓纪律,将原本比较开放的体育课程转变为比较枯燥的训练,促使小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了兴趣。笔者建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其需要在气氛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进行锻炼。学校方面只要注重对其体育课程的纪律培养,督促其服从管理,就能够提升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教学效率,获得小学生的'喜爱。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教导小学生比较简单的训练动作,并且由易到难地缓缓过渡,促使小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感,从而使其愿意听从教师的指挥。
小学生在上课时被要求听从教师的指导和模仿教师的动作。小学生在体育课程中也是这样,需要从教师的示范中获得比较规范的体育训练技能。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在上体育课时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严重地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体育的训练动作时,部分小学生会小声交流,讨论其他的问题。教师虽然已经将体育锻炼事项讲给了学生,但学生漏掉了重点内容,学生会在实际锻炼时因为动作不规范而疲劳,甚至使自己受伤。笔者建议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注意力集中的方式。教师将体育锻炼中的重点讲解给小学生,并且时不时地抛出问题让小学生解答,小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听课并且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教师本身的授课语言要生动幽默,虽然体育课程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但理论知识方面也需要幽默风趣。教师的幽默和风趣能够振奋小学生的精神,从而使小学生更加愿意与教师待在一起,并且与教师一起做体育运动。
如今,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中,新科技层出不穷。小学生需要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积极主动的品质。国家强调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小学生的知识能力达标,还要求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过关。小学生需要学会与其他人相处并且了解与其他人合作的模式,从而成为创造事物的人。体育锻炼中也需要创造能力,也需要小学生真诚地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虽然人们更加重视物质生活,但也更加看重精神的融合。小学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但也要削弱学生的竞争心理,从而使其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关心集体的荣誉。因此,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也要从培养其人际关系开始。教师需要为小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使其能够与其他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形成习惯,能够感受到团队的安全感,也能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和谐氛围。体育锻炼需要团队精神,也需要队员之间的通力合作。教师需要注重对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从而使其相互之间发挥督促的作用。一个小学生能坚持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短,教师可以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使内部成员之间相互鼓励,从而使其共同完成难度较大的体育锻炼任务。小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成功之时树立在体育方面的自信心,从而增强自身的意志力。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刺激,形成比较强的动力。总而言之,小学低年级的体育锻炼非常重要,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小学生的习惯培养。只有形成一定的锻炼习惯,才能在日后体育知识的学习中正视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不仅仅是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也锻炼了其心理素质。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了坚强的意志,促使其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形成不放弃的意志。小学应该克服体育锻炼教学中的困难,将锻炼的重要性落实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七
预习可以使学生具备“自知之明”,事先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学会了、哪些地方还不会,老师讲的时候,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不懂的问题上,让学生自觉地摸索出一条学习之路,积累一些学习的方法。现在,学生已经把预习当成一种必不可少的事情,每学完一课,就利用课外时间把下一课读通、读会。刘之源、商慧琳、王蒙源、朱照坤、李卓岳等学生做得很好,只要老师准备讲下一课,这几位学生就抽时间把课文读会,难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相信在他们的影响下,会有更多的学生会自觉地参与预习。
二、经常阅读、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生做作业时,差距较大。好学生能在15——20分钟内做完,并且正确率很高,差学生一节课、甚至把下课时间算上也做不完。那么,做完作业的学生干什么?阅读是最好的办法。每当做作业,就有十来个学生提前完成,其余的时间让他们阅读课外书,遇到好词佳句,主动摘抄到笔记本上。班里的卢亚强、商森超两个学生互相攀比着阅读和摘抄,从开学到现在,已经抄了一本半的读书笔记。内容丰富多彩:
童话、科普、好词佳句、笑话、歇后语、广告词??在他俩的带动下,张玉杰、陈婉森等同学逐步形成喜欢阅读和摘抄的好习惯。不断的阅读和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写话水平,卢亚强等每次写话,篇幅长达三、四页,而且用词造句恰当流利,这不能不说是阅读的功劳。
三、规范书写的习惯。
写一手好字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班里的学生都有一套字帖,每学习一课生字,我就指导学生坐好姿态,先描红、再临帖,反复练习,每一笔每一画都规范书写。除了陈亚千、牛泽璇、牛新建、李亚恒几个学生写的字还不够规范,其余的同学均可达标。
四、及时复习的习惯。
小学生记得快,也忘得快。为了巩固每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我督促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每学习下一课,就复习前一课;每学完一个单元,就及时小测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学生易错的生字词在班里经常提醒,不定时听写、提问,使学生把知识记牢固,做到温故而知新。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但是,某些学生好动、好玩的性格使他们不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还需要老师耐心教育、启发引导。
低年级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论文学生反思小学生篇十八
如今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差,怕苦怕累,不愿参加体育锻炼,要么长成豆芽菜,要么长成小胖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研究假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摸索出一套培养体困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方法,从而使体困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以一个班的体困生为研究对象。
(1)大力宣传,使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a.身体形态发育水平。b.生理机能水平。c.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水平。d.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e.心理状态。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也是身体好坏强弱的标志,一个人的体质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遗传,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体质强弱的现实性更多是依赖于生活环境,营养卫生,特别是身体锻炼等因素。其次,体育的功能。体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智力的发展。知识的获得所依靠的是人的大脑,脑是人体的一部分。体质的好坏与脑的发育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进行体育锻炼强化了体质,实际上也就增强和提高了脑的功能。体育活动要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感知觉,而这些感知活动都要通过脑中枢,脑中枢又指挥跑、跳、投掷、攀爬等活动。体育的这些活动训练了大脑的灵活性,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经常发生人与物体的移动,空间和时间的变动,学生需要观察和高度注意,才能够对方向、各种形状、硬度、时间和距离加深认识。体育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是学生应具有的文化素养,是现代化生活的一部分。体育中蕴含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培养刻苦锻炼、顽强勇敢、团结合作、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体育中的美育,还能培养端庄的体态,达到形体美、动作美,充分展现人体美。(2)通过竞技比赛,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竞技比赛是文化的一部分。学生争强好胜,在比赛中获胜的学生会越来越爱好体育,更喜欢锻炼,失败的同学会更加努力锻炼,争取下次比赛取得好名次。春季召开运动会,冬季开展越野比赛,每月组织一次小型单项比赛,如:跳绳比赛、踢毽比赛、拔河比赛等。在各种比赛活动期间,同学们都能自觉坚持锻炼,以求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集体争光。(3)通过各种游戏,增强体育锻炼的趣味性。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游戏就是田径运动的'基本活动形式。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及其相应的身体素质,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游戏,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增强了趣味性。灵敏素质:发展灵敏素质,主要是通过听节拍加速跑,根据教师的手势变速跑,“8”字跑接力,“叫号赛跑”“障碍赛跑”等游戏来进行。柔韧素质:柔韧性是许多运动项目必备的身体素质,学生要充分利用做准备活动的时间,进行柔韧性练习,如“甩腰”“劈叉”,双人的“翻饼”“烙饼”,三人的“套花篮”等游戏。速度素质:很多游戏项目都可以发展学生速度素质,如“足球游戏”“篮球游戏”等。力量素质训练:有很多游戏可以发展学生力量素质,如“蛙跳接力”“青蛙过河”等,这些游戏的开展,使学生在练习中不觉得枯燥,而是在兴致盎然中发展了四肢肌肉力量。耐久力素质:对于学生来说,耐力是薄弱环节,有些学生身体素质很好,却不能吃苦耐劳,表现在运动中便是耐力差。学生要通过游戏提高耐力,较为简便的游戏有“跳绳”“爬楼梯”等。(4)通过球类增强体育锻炼的娱乐性。球类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活动,其活动特点是合作性强、竞争激烈、锻炼身体综合效果好,已成为娱乐性项目。(5)养成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习惯。每次运动前先要做准备活动,运动结束后要做放松活动和整理活动。
第一,向学生做调查:你每天能进行多长时间的体育锻炼?你的体育锻炼是自觉的还是被强迫的,你在体育锻炼时感到快乐吗?第二,向家长做调查:你发现自己的孩子爱锻炼吗?你支持孩子锻炼吗?第三,向班主任做调查:你班学生每天课间都做些什么活动?第四,根据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测定: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体育达标成绩要好。第五,收集一些资料:体困学生身高体重的资料和体困学生肺活量的资料。
四、结束语。
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和艺术。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表现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重视学生情感上的需要,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学活动更富有创造力,更富有艺术感。要让体困生真正喜欢体育课,在体育锻炼活动中体验更多的快乐,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杨献南,鹿志海,张传昌,张盼.习惯教育视野下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与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