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的教学设计(优秀22篇)
公益活动是为了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等目的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行为。总结应当围绕主题展开,避免偏离主题或写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案例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对象。
09室内设计科目。
础1课时。
提供者马如莲。
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从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从内容来看相当的琐碎,首先明确它在章中的地位,它是个基础性章节,此外从前后的联系来说它是在续word、powerpoint、frontpage系列软件后的又一同类软件。它是excel的入门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直接影响他在其它小节中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教师应着重在本节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了解它的工作环境才能使学生成功铺设以后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2、掌握excel启动和退出。
3、了解excel中工作和工作表的概念。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探究的学习能力。
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次我的教学对象是职高专业学生,在认知方面,高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形式运演阶段,以。
识的回顾、总结,另一方面又必须设置更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参与实践的热情,进而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掌握、深化和巩固。
excel的入门和基本概念的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关键动作分析原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在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操作理解并能进行自主操作基础上,完成思考和练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资源准备:office2003办公教学软件、教学课件、教学学具。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为了导入本节课,我首先向学生出示了利用word编辑的小报、powerpoint编辑的多媒体作品、frontpage设计的简单网页,让学生通过回顾了解他们是属于一个系列的办公软件,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侧重点(它们都在和最基本的文字和图形等打交道),今天老师让同学认识他们另一位兄弟——excel,它有何特殊的本领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此我让学生根据发音在计算机上寻找这位兄弟,并尝试利用以前打开这些办公软件的方法来打开它,学生通过知识的回顾和迁移得出不同的打开方式,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讲述和示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
备
学生观察作品,回忆word,并进行比较这两个软件的特点。并学会启动和关闭该软件,熟悉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第一步:激趣、导入:
第二步:自学教。
听讲解,看书理解概。
念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命名操作。
(1)、在学生得出excel更侧重与数据处理后,我使用范例。
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学生有了这些铺垫后,逐步做到了能学、想学、利用帮助达到。
会学。
第三步:教师质疑,引出问题。
通过提问让学。
生学会单元格,工作表和工作。
薄的基本操作。
作中指出不足,进行纠正。
元格的概念、单元格地址的表示我对此打了一个比方,机房的座位的命名法则和二维的数轴。
(4)、引入师生、生生互动操。
作游戏,任意选择一个单元格,快速说出他的地址或“名字”。
(5)、算一算、试一试工作表中有多少个单元格。
第四步:自学退出,归纳总结:
excel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总。
让学生总结本。
结归纳这些办公软件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节课的知识点。
正确的选择办公软件为我们服务。
教学流程图。
开始。
flash作品。
教师引出问题。
学生观察发现问题。
展示作品。
教师总结引出课题。
自制学具学生观察。
教师示范并讲。
解原理。
教师机。
教师演示制作。
学生观察。
方法。
学生机。
学生上机操作。
提出拓展知识内容。
学生思考。
学生机。
学生上机操作。
教师机。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评价交流。
及提高作品思考。
教师总结。
教学内容与。
媒体学生教师的活动的运用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等级(权重)分。
同自学。
教
评价。
项目。
评价标准。
优秀良好一般。
较
评
评
师
知识。
理解excel的特点。并和较。
word进行比。
差
评
价
6666。
555555555。
掌握excel的启动和推出。
能制作所需的补间动画。
101010。
8888。
操作技能。
图层设置合理。
对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位置设置精确。
666。
遮照层图形绘制准确,动画制作到位。
1010。
888。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动手、动脑,情。
相互协作交流情况: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度的问题。
感
态
对本节课内容兴趣浓厚,提出了有深。
度
注:助教工作出色,深爱同学欢迎,此项可得满分。
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
1086。
5。
八、帮助和总结。
本节课讲授的是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我注重了导入时的激趣引导、讲解时的浅显易懂、操作时的悉心指导、实践中的师生互教、生生互学,以及评价时的中肯准确,遵循了“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这个教育教学工作宗旨。逐步使学生步入了“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这样的良性循环。
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1、重要的会议材料,包括会议的通知、报告、决议、总结、典型发言、会议记录等。
制定本制度。
1、公司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管理。
2、本公司对外的正式发文与有关单位来往的文书。
4、本公司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文件材料。5。
6、本公司的大事记及反映本公司重要活动的剪报、照片、录音、录像等。四、归档要求。
2、归档的文件材料种数、份数以及每份文件的页数均应齐全完整。
3、在归档的文件材料中,应将每份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转发文件与原件,分别立在一起,不得分开,文电应合一归档。
护公司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1、公司档案只有公司内部人员可以借阅,借阅者都要填写《借阅单》,报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借阅,其中非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部门经理签字批准,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总经理签字批准。
2、档案借阅的最长期限为两周;对借出档案,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催还,发现损坏、丢失或逾期未还,应写出书面报告,报总经理处理。
走在路上,挫折是难免的,低潮是必然的,孤独与寂寞是如影随形的;总有被人误解的时候,总有寄人篱下的时候,总有遭人诽谤与暗算的时候。这些时候,要知道潮涨潮落、波谷波峰的道理,只要你能够耐心等待,受得了折磨,守得住底线,一切都会证明,生活不会抛弃你,命运不会舍弃你。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的要求:
1、读准平舌音“赞、速”,翘舌音“站。术”,前鼻音“然、尽”,后鼻音“让、净”。
2、正确辨析8组形近字的意思;理解“牢”、“干”、“硬”在句子里的不同意思;正确地选择近意词填在句子里。
3、给句子加上适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4、阅读短文,能理解中心句的意思。
5、仔细观察一个人,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作文训练是本次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练习第一题。
1、轻声读,注意每一组的声母或韵母有什么不同,读准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
2、指名朗读,相机指正。
二、练习第二题。
1、比一比,读一读。
2、口头组词。
3、组成词语,填在括号里。
休(休息)捧(捧着书)透(透明)读(读书)。
体(体操)棒(木棒)绣(绣花)续(继续)。
凉(凉风)怜(可怜)线(棉线)继(继续)。
晾(晾干)邻(邻居)钱(铜钱)断(砍断)。
三、练习第三题。
1。小组讨论:每组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弟弟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指监牢)。
他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指记忆牢固)。
(2)地上的水被晒干了。(没有水的或水份少的,“湿”的反义词)。
特务不懂俄语,只好干着急。(徒然、没有用的意思)。
(3)这块石头真硬。(指质地坚硬)。
特务怕把监狱的内幕泄露出去,硬是不让弟弟到学校上学。(固执,无论如何的意思)。
2。指名说,相机指导。
四、练习第四题。
1、讨论“恳求”、“要求”、“请求”不同的使用范围。恳求:诚恳地要求。一般地用在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提出要求。
要求:用在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学、同志、朋友之间。
请求:一般地用在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提出要求时。
2、选词填空。由学生各自填写。
3、检查指导。
五、练习第五题。
1、默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想想填上哪些词语,可以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2、填词语。举例:
(1)他是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2)(小)院里有几棵杨树。
(3)下课了,从校园里传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3。检查指导。
六、练习第六题。
1、轻声读短文,查字典理解“聆听”、“教诲”的意思。聆听:听的意思。教诲:教训的意思。耶鲁大学: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
2、说说短文讲了谁的什么事?
3、思考:“此刻,他的心已经飞回了祖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詹天估真想立刻回到祖国,把自己的学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
4、指导朗读。老师的话要显得语重心长。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三
本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在非会计专业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及其他经济类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学习的需求非常明确:为专业服务,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是“懂会计”,而不是“做会计”。对他们而言,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员,而是要了解会计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抉择,立足于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第三章复式记账原理重点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和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第六章会计账簿介绍了账簿的种类、登记,对账、结账及错帐更正的规则;
第七章财产清查主要介绍了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
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主要讲述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核算步骤;
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介绍了我国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及基本素质要求、会计从业资格及其管理、会计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会计法规体系等内容。
按照各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把十二章内容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章绪论为第一单元,主要阐述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的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为第二单元,主要阐述会计要素的划分及其相互间的数量关系——会计等式,这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因为后面的许多会计核算原理与方法(账户结构、复式记账法、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等)都是建立在会计要素的划分及会计等式基础上的。
第三章为第三单元,其中的复式记账原理是本课程的方法基础。
第四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帐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共同构成第四单元,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会计核算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四种主要方法。
第五章为第五单元,主要是以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的常见经济业务为例,介绍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的运用。
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和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为第六单元,这一单元是两个专题,分别介绍了主要的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机构设置、人员要求及会计法规体系等问题。
由于本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既要牢记基本概念,又要理解基本原理,更要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体要求详见本课程教学大纲。
1.本课程的文字教材:
《新编基础会计》,曲洪山、禹阿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教学参考书:
《新编基础会计实训》,禹阿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基础会计学》,吴良海、张素云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中级财务会计学》,葛家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电子邮箱:jiong0002@;联系电话:3397811。
面对这些从未接触过公司、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学生,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
理解公司、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基础上的各种会计概念和会计原理,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从会计的角度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而目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基本沿用会计专业的模式,分章节逐一的介绍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内容。即使教师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这些内容都讲授完,但由于学生事前事后均没有相应的课程来进行消化和巩固,这些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的知识点都是彼此孤立的、支离破碎的,从而无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非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实条件导致的有限教学资源的配置,与现有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在当前教学状况下无法解决。要达到《基础会计》的教学要求,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增加课时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必须将有限的教学资源配置得更合理。其结论就是必须要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该简化的一定要下决心简化,该强化的一定要化大力气强化,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
(一)强调课程内容的简约化和结构化。
《基础会计》是会计理论的基础部分,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链接这些方法的会计循环程序,它是一门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且操作性较强。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同时为了使得《基础会计》的教学满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善目前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我们将《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分为两大模块。
繁杂的抽象的各种概念的死记硬背。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按照上述两大模块的思路,会计基础理论之后的教学,应不分章节,完全综合起来,主线围绕会计核算程序来讲述、练习,即教师首先必须准备一套单步骤的某工业企业一个月的原始凭证(复印件或自制均可);然后教师根据上述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多少确定每个学生应配备的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包括三栏金额明细账、多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生产成本明细账、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等)、总账、科目汇总表、报表(这些凭证、账页及报表均与实际完全相符);最后组织学生从建账(设置账户)开始,进行会计核算程序每一环节的练习,在练习时随时强调目前所处的环节,并在每次练习结束后结合教材总结性讲述与本次练习有关的概念内容等。
这样,教学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单调的说教,而是一个完整的综合的体系,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之后,头脑中就有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也理解了各环节的关系,在实践中建立起会计核算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概念,同时在这种综合的实训中,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专业特点,补充相关内容。
不同专业对基础会计教学的需求各有侧重。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各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专设相关章节,以满足其需要。所以对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总课时中留出8——10课时的时间,让任课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应增加会计规范如会计法、会计准则等相关内容。
(四)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2、成绩组成:试卷80%+平时成绩20%。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实训作业完成情况为准。
撰写人:制定日期: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审定日期:年月日
系主任审核签字:审定日期:年月日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经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经济业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涉及会计概述、账户、复式记账及其运用、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它既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又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经济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该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概念、要素、等式,会计的核算和会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学习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报告,提供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以此参与经济决策,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为学习会计专业其他后续课程打下扎实基础。为此,《基础会计》应以“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为中心,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将会计假设、会计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等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一部分为理论教学。共分8个章节。
错帐更正方法;第六章财产清查主要介绍了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第七章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介绍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常见的几种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类、结构和基本编制过程;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主要讲述几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核算步骤。
第二部分为实践教学。
首先,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四次操作训练,即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对账和结账,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其次,在学期末安排一周30个学时的综合实训课程,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本课程的文字教材:
2.教学参考书:
《新编基础会计实训》,禹阿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基础会计学》,吴良海、张素云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中级财务会计学》,葛家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电子邮箱:;联系电话:
中讲述的会计的相关知识体系有一个较完整的认知。
(一)对课程内容划分授课模块。
《基础会计》是会计理论的基础部分,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链接这些方法的会计循环程序,它是一门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且操作性较强。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同时为了使得《基础会计》的教学满足高职高专教育特点,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将《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分为两大模块。
第一模块为会计理论,第二模块为实践操作。即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第六章为理论部分,重点讲述会计的几个概念和产品制造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把内容讲解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理解理论,帮助学生活学活用,不死记硬背。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按照上述两大模块的思路,把第二模块即实践操作部分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教师利用综合实训,围绕会计核算程序,把建账、编制会计凭证、登帐、对账、结账、编制财务报表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练习,进行会计核算程序每一个环节的训练,并对每个环节相关的练习进行详细的记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概念,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之后,头脑中就有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也理解了各环节的关系,在实践中建立起会计核算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概念,同时在这种综合的实训中,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2、成绩组成:试卷80%+平时成绩20%。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出勤情况、讨论提问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为准。)。
撰写人:制定日期:20xx年9月20日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审定日期:年月日
系主任审核签字:审定日期:年月日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四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重点分析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难点分析理解重点句子。
教具准备。
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播放《草原》电视教材,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引导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组织学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读读课文,
3.指导勾画。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出示生字、生词。
2.引导理解词语。
3.引发思考,组织讨论。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组织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
3.组织交流、整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五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工具性于一体,是具有为学科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持特征的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是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过程为主线,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应用和探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正确选择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习、研究、交流的效率,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培养对信息技术和在信息化社会中生活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侧重考虑如何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用flash制作电脑动画的知识和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用flash将自己的想法(创意)表达出来。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体验目标: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学时安排。
本单元共11个实践,建议按排16学时,学时安排如下:
实践1大红苹果——矢量图形绘制2课时。
实践2节日彩灯——逐帧动画制作1课时。
实践3云彩变化——形状渐变动画1课时。
实践4弹跳小球——运动渐变动画2课时。
实践5快乐公鸡——简单运用元件1课时。
实践6火箭升空——按钮制作应用1课时。
实践7遥远旅程——引导线的使用1课时。
实践8跟踪瓢虫——遮罩效果运用1课时。
实践9云雾飘渺——添加多个场景2课时。
实践10小小精灵——简单拼图游戏2课时。
实践11浪漫贺卡——综合知识运用2课时。
四、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课在中学基本上是每周1课时,课时少且两节课间隔时间长。在一节课中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教师最好将讲课时间安排在15至20分钟之间,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进行课堂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等。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家庭环境以及各部分知识体系掌握情况的不同,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创新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可以设计梯度任务,利用引导加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教学,示范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自己发现问题。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六
一、加强师德休养,提高自身素质:
本学期,我严于律己,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师德休养和业务水平。坚决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做好各项工作。在各类培训中,认真学习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和上课艺术。
二、抓质量的同时,注重了育人;。
我班有不少同学因基础差,而怕学数学,我用爱来鼓励他们,耐心辅导,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一点点进步。如陈林锋、郑康义就是最好的事例。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他受益终生。如认真书写、细心计算、自觉检验等。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注重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如坚强的毅力、强烈的自信、学习目的及兴趣等。
三、深钻教材,精心制作课件,做好课前准备;。
每次备课前,把教材、教参、学生反反复复揣摩分析,再选择合适的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做了几十个课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反思,写好教学后记。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我一直按照教学计划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进行。
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我力求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在课堂上争分夺秒,严格按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来上课,力争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清讲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真正把课堂当做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改进学习方式,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抓住知识的关键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视验算,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习惯;加强了口算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运用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题教学侧重于启迪思维,教给学生分析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认真及时批改作业,达到训练目的;。
布置作业做到精、活,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每晚的家庭作业,我总是在早操前就开始进教室批改,一般先改后进生的,再改中等生的,这样有利于辅导后进生。若有哪方面不过关,马上补救。课堂作业我也是一收上来立即批阅,从不拖拉,并做好记载,及时让学生更正。
六、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进步的绊脚石,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
七、严格要求,狠抓学风;。
我对学生严格要求,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拖欠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目前,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八、跟家长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我利用放学、家访、电话、书信等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作业的情况及学习兴趣方面的问题。再把学生在校的这些情况反馈给家长,力争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九、今后的努力方向;。
1、继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要继续改进教法,选择最好最合适的上好每一节课。
3、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数学的史事、材料方面多给学生讲解,增加一些趣味性的题,开设一些比赛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推进速度要慢、对学生的要求要严、对后进生的辅导要多、对有难度的知识要细要稳、对课本的知识要继续拓展、与生活的联系要更加紧密、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成绩总是属于过去,存在的不足又有待弥补,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教育教学工作更有成效。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七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在培养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过程中,具有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一)绪论。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别。
3.掌握四杆机构基本特性及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四)凸轮机构。
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1.了解螺纹的形成、分类、主要参数、特点和应用。2.掌握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和预紧、防松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4.了解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六)带传动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了解v带的规格、带轮结构、带传动张紧的目的及张紧装置。
2.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带的应力分析。3.掌握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的概念。
1.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3.熟悉渐开线的性质。
4.熟练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5.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和无侧隙啮合等概念。6.了解渐开线的切齿原理,了解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的概念。
7.了解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及啮合特点,掌握其正确啮合条件。8.理解斜齿轮各部分名称、重合度、当量齿数的概念,能计算渐开线正常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尺寸。
9.了解直齿圆锥齿轮的啮合特点。10.掌握齿轮传动的五种失效形式。
11.掌握直齿轮、斜齿轮和锥齿轮的受力分析。
1.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2.掌握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3.了解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4.熟练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5.了解蜗杆传动强度计算的特点。
1.了解轮系的类型及应用。
2.熟练掌握定轴轮系、不太复杂的周转轮系及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包括从动轮转向的判定方法。(十)轴和轴毂连接1.了解轴的分类、应用。2.了解轴的常见失效形式、对轴材料的基本要求,轴的材料及热处理的选用。3.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能识别和改正不符合基本要求的错误结构。4.掌握轴的强度计算方法。
5.了解轴的刚度计算及轴的临界转速概念。
6.熟悉轴毂连接的几种形式及应用;掌握平键的选用及设计方法。(十一)滚动轴承。
1.了解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应用。
2.掌握滚动轴承代号的表示方法,记住其公差等级代号和基本代号的意义。3.了解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4.熟练掌握滚动轴承寿命计算的方法。5.掌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方法。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总分:15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题难易比例:
较容易题约40%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题约10%。
四、建议使用教材与参考书教材:
2、杨可帧,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董玉平,机械设计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八
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基础会计》同时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生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
《基础会计》的内容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都比较强,因此对于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的学生来说,基础会计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
再加上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按照课程教材表达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身缺乏主动的探索思考,仅仅对会计知识进行机械的记忆,无法深入领悟会计的基本思想方法,难以建立会计基本概念逻辑和思维方式,使得后续课程的学习变得困难,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首先,对基本的专业概念的表述不符合逻辑的要求。
在对一门课程进行学习时,概念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它在揭示内涵、指出特有属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有的基础会计的教材中,依然存在着交叉定义的逻辑错误,使得学生对概念很容易混淆。
其次,会计知识的理论内容前后矛盾。
理论内容必须前后一致,才能形成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
然而,现行“基础会计”的部分理论内容却存在前后矛盾的现象,无法自圆其说。
最后,割裂会计工作的基本过程。
现行的基础会计教材在很多地方切断了会计工作的基本过程,亦或是未能准确描述各项工作的继起关系。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基础会计向初学者传授会计学的基础原理和方法,因此符合逻辑的严密推理过程和亲近生活的事例就成为必需。
引导学生建立会计的基本概念逻辑,培养利用逻辑推理得出会计概念和方法的技能,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会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为后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部分进行:第一,在对会计发展史进行简要的分析后,探究会计的概念、职能和目标,从而得出会计是一个提供会计信息的工作系统的结论。
之所以成为一种信息服务,是由于会计本身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工具,帮助企业家庭等管理财务状况。
基于此,教学内容的重构首先需要从概念入手,做好深入理解的准备。
第二,按照会计工作的基本过程展开,将一个会计期间的会计工作分成平日业务的会计信息记录、期末业务的会计信息记录和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报告三个阶段,分别介绍每一阶段的工作过程和方法。
同时也需要将三个阶段再做贯穿整篇的联系,以获得全面的认知。
第三,以一个具体企业的一期经济业务为例介绍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的运用。
学生对基础会计的知识学习,最终还是需要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因此,以具体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例进行比较学习,能够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理论性强、概念多,是会计基础课程的主要特点,如果仍依照传统教学模式中白纸黑字的阅读理解,必然会使学生感到厌烦、难懂。
基于此,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当做白纸一张进行浓墨重彩,这势必只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在此前提下,教师应当做好引导与实践工作教学以获取优秀的学习效果。
1.创建引导提问教学。
问题导向教学方法,以问题为教学的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回答问题,老师负责引导正确的思考方向,并组织持不同观点学生间的讨论,最后针对各个观点进行评价、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选择适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进行教学上的互动,引导学生从听众转变为参与者。
同时,问题的设计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在学生的知识能力范围内,最重要的是问题需与实际紧密相接,使得学生能够产生思考探究的愿望。
在对问题的理解上,每个同学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不管正确与否,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并针对性地为学生指出思维方式的问题所在,帮助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增长。
会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制作报表,登记账簿,汇总科目核算以及财务处理。
而这些对实践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尤为契合。
同时在旁指导,通过手把手针对性练习的过程,学生必定对基础会计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为后续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是知识更新非常快。
会计方面也不例外,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更新的极快,学生往往尚未毕业,所学知识即已过时。
据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以便于适应不断更新的内容,变得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在授课时指导学生先就一些简单的内容进行自学,并针对学生自学的问题和效果进行整理和解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得到改正。
4.使用多媒体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便利,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大屏幕来展示枯燥的教学内容和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的作用最大化,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最直观的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授知识框架。
同时营造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会计环境,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切地感受会计从业者的日常工作,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的适应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础会计》作为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讲解,关键在于设定新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实践操作,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会计相关内容,快速适应今后的会计工作环境。
《基础会计》作为财会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职能,这门课程知识掌握的扎实,学生不仅可以对会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引发学习兴趣,而且能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关系,运用逻辑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阶段。
可以让学生们对前后知识的逻辑关系有所认识,明白会计理论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运用这种逻辑衔接关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逻辑教学法”在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以会计对象———资金的运动作为主线,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关系,总结出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
(一)会计基本理论的逻辑关系。
学生在学习中大部分都是死记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逻辑教学法”在会计基本理论中的运用,以资金运动为主线,从会计对象入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如图1.1和1.2的逻辑关系图进行解说,让学生明白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的逻辑结构关系,把死的知识变活。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告诉学生会计科目划分的必要性,然后,一一介绍会计科目是如何对会计要素的进行具体详细分类。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在划分会计科目时,将利润要素归入所有者权益类设置相应的科目。
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由于两种费用核算方法不同,划分会计科目时,将生产费用归入到成本类科目,而期间费用和收入合并得到损益类科目.
(二)会计等式、会计账户以及会计分录的逻辑关系。
1.会计等式与会计账户。
等式的左侧是费用和资产,在账户结构中费用和资产类的借方(左方)登记增加数,贷方(右边)登记减少数;同理得到,等式右侧对应的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贷方(右方)登记增加数,借方(左边)登记减少数,其中成本类账户对照费用账户.2.会计账户与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对借贷记账法的运用,而借贷记账法是运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登记项目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复式记账法,事实上,会计分录是将在账户中登记的借贷记账法,运用会计语言进行描述。
这样,企业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结合相关账户的结构变化来编制会计分录,学起来做起来会轻松许多。
3.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是主要经济业务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
清楚经济业务账务处理是企业资金运动的那个环节,这样学的知识是“活”的,便于他们以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是账户的逻辑关系在经济业务账务处理中的运用。
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是会计基础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死记每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在进行教学时,我本人运用账户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比如“原材料”与“在途物资”、“在建工程”与“固定资产”、“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与“主营业成本”、“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
首先,要让学生清楚每一个账户的核算内容;其次,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强调在满足什么条件的情况下,账务处理采用那个账户进行核算;最后,把账户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例题进一步进行讲解和说明,强化这些账户在进行账务处理时的逻辑结构。
三、小结。
教学中始终贯彻逻辑衔接、首尾呼应的原则,学生不再是盲目地学,而是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境界。
参考文献。
[3]孙长峰.会计基础[m].郑州:郑州出版社,2015.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过程:
一、美术的定义: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以反。
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二、美术的分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
三、绘画的概念:是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色彩、明暗、透视以。
及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出可视的、具有一定形式、体积、质感和空间的艺术形象。
四、素描的狭义概念:素描是指“单色”绘画。
法国画家雷诺阿的作品。
1、素描是与色彩相对而言的。
2、
素描是造型的基本功。
3、素描作为画家艺术创造意图、观念的体现,是为美(转载于:m左右的为宜.画板比较坚固耐用,画夹则方便携带,是外出写生的好帮手。
另外还需准备美工刀等其他一些工具。
二、学习素描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1、位置的选择和作画姿势。
正确的写生姿势、有助于整体观察和表现方法的运用。在绘画时身体应与画板相距一臂左右。如有条件,画板放在画架上最好,如果没有画架,画板放在大腿上也可以。画架一般放置在绘画者的右前方。画者与写生对象之间的最佳距离,通常是对象高度或宽度的3倍到5倍之间,良好的习惯有助于绘画技能的提高。
2、握笔方法。
3、作业时间控制。
通常一幅素描一般安排在2-3小时之间,若是画面复杂,一次不能完成的,可以用多次完成。
4、作业目标安排。
按造型因素做分解练习,有目的地集中解决难点,如:形体概括练习、比例和结构分析联系、透视与结构联系、结构与色调表现练习,作业目标应明确,以利于学习和掌握技法表现规律及艺术表现规律。
5、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造型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的过程。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习者解决各种关系的思维能力,如正确把握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等。
--学习素描。
造型基本因素。
1、形体的点、线、面。
点点表示位置,是形体塑造的标记,对于造型有着特定的数量意义。先看位置点,找出它的基点与顶点、右点、左点、近点和远点,这些点规定着物体的整体范围和个面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再看转折点,这些点如同交通枢纽,联系着形体中的线与面。
线线由点的定向运动产生。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的线组合而成。线是形体塑造的中坚,线有着无穷的魅力。
辅助线是指在形体塑造的过程中所借助的假设线。这些线,有助于我们把握形体的动势和形体的整体特征,有利于我们表现形体时能做到从整体到局部有序的进行。
轮廓线轮廓线反映的是形体转折部分。在绘画过程中,轮廓线的表现要求由直线到曲线,有外轮廓到内轮廓,从而形成物体的立体框架。
面无数点的组合或无数线排列后的效果,在视觉上形成了面,而面运动产生了体。在造型过程中,面可分为两类,即直面与曲面。
直面立方体在画面上一般是以正面、侧面、顶(底)三个面呈现。
曲面球体借助于光线,在画面上一般是以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线(面)、反光面和投影组合而成。
任何一种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立方体、球体体面关系去理解和分析。
2、比例与分割。
3、特征与基本形。
物体的形体特征,是指物象都有自己的特征,使之相互之间得到区别。我们要对形状进行概括与归纳,形成了一个基本形的概念,如圆形:人脸、苹果、罐子、太阳;方形:课桌、书籍、电视机、房子等,因此可以这样说,抓住了基本形就基本抓住了形体的主要特征。
从形体总体出发,对物体的原形进行简化,省去烦琐的细枝末节,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状。首先是抓住它的平面形,是方、是圆还是角;再看它的体积特征,属于立方体、球体还是柱体。在具体作画时,先目测高度,再目测宽度,最后作上、下的宽窄比较,就能把握住形体的基本特征。
4、转折与轮廓。
当构成物体的.面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形体的面就出现了转折。方形物体转折明显,称为折,圆形物体转折缓慢,称为转。一般的物体的边缘可以看作是转折,立方体外缘内的棱为转折,叫内轮廓。球体内侧的明暗交界可视为转折,也属于内轮廓。在造型过程中,当我们以线去体现形体的转折处,即为轮廓线。根据形体转折内外的部位,轮廓线可分为外轮廓线和内轮廓线。在作画起稿过程中,应集中表现物体的轮廓,抓住轮廓的方法可采取由外到里的方法。
5、结构与构成。
结构是指物体本身个部分组合和构造。物体都有内部和外部的构成因素和结构关系,个部分的互相连接穿插、重叠、相离等决定了物体的形体。在素描训练中,对结构加进一些主观成分和表现手法,反映在画面上的形体结构,可看作一种构成。
6、透视与空间。
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与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距离。如画者与写生物的空间距离,被画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被画物本身前后的空间距离,被画主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在素描中,利用物体的透视变化产生距离感,表现空间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视原理的运用。
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与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距离。如画者与写生物的空间距离,被画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被画物本身前后的空间距离,被画主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在素描中,利用物体的透视变化产生距离感,表现空间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视原理的运用。
几何透视法。
几何透视法产成与数学原理,是把几何透视运用到绘画艺术表现之中,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法。它主要借助于远大近小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
成角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角正对画者时,立方体所有的面都产生透视变化。
几何透视法包括三个要素:视平线,一般是指画者平视时与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设线。视平线决定被画物的透视斜度,被画物高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下斜,被画物低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上斜。心点,是指视觉中心。它位于画者的核心部位。在平行透视中,一切透视线引向心点。距点,视点至心点的距离叫距点,如果把视距移至视平线上心点的两侧,所得的点为距点。
空气透视法是借助空气对视觉产生的阻隔作用,表现绘画中空间感的方法。它主。
零基础如何学习绘画。
零基础如何学习绘画。
经常有很多动漫爱好者,也想学习绘画,但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绘画,所以很多网友都不知道如何去学习,今天我们就稍微来分析一下,零基础如何学习绘画吧。一,如果想画漫画的话,线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初期练习可以不断画线条,直线和曲线都需要练习,直到能一笔把直线画得很直,曲线画得很轻松有轻重变化。(ps,用自动铅笔和打印纸画效果较好。)。
1.那么如何来学习画直线呢?来看看下面的方法。
(1).尝试用铅笔在a4幅面的复印纸上流畅的画出直线。
(2).在纸上任意点两个点,用直线连接点。
(3).可以画平行,交叉直线。注意要流畅,不拖沓。干脆利索的完成。
2.如何来画弧线。
(1).尝试用铅笔在a4幅面的复印纸上流畅的画出弧线。
(2).在纸面上任意点三个点,用弧线连接点。
(3).可以画平行,交叉,渐变的弧线。注意要流畅,不拖沓,干脆利索的完成二,素描的练习非常枯燥,但是对于后期上色非常有帮助!而且素描相对好学,多临摹。并且,素描对于练习线条也非常有帮助。画画那些几何体,功夫绝对不浪费。
三,练习上边两个的同时,可以开始临摹漫画人物五官了。不同眼睛的画法,鼻子,嘴,眉毛耳朵……(注意线条简洁尽量一笔成型)。
四,然后是不同角度的脸型。(注意简洁,把多余线条擦掉)。
六,人物衣服的捷径是看时装画设计教程(服装设计专业的),环境场景的捷径是看建筑画表现教程(建筑专业的)。
只要多多绘画,多多练习,年龄以及基础这些都不是问题。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准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数、剪、拼等动手操作活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准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与过程。
教学准备:裁剪的平行四边形、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你们想看看吗?你从中发现了哪些学过的平面图形。老师也想参与到绿化工作中,但是遇到了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助老师吗?这两块土地,一块长方形,一块平行四边形,老师想选块大的,怎么选?引导能否得到准确的结果?没有数据能求面积吗?(用方格纸)把这两块地抽象到方格纸上,下面我们就借助方格纸来数一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数学课应源于生活,由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本环节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中无法通过计算来比较两个花坛面积的大小,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比较发现,猜测公式。
1、拿出学习单,读一下学习要求。
学习单: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数一数,把表填完整。(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汇报:你是怎样数的?
数长方形(完成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平行四边形,怎么数的?我们再来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根据表格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有一定联系。表格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有的同学就推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甚至有的同学推测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3、验证。
如果我们现在真的要去测量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田地,你认为数格子的方法好不好?那怎么办?想一想,我们刚才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谁有关?所以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再来计算。
【设计意图:】数格子的方法是探究图形面积的一种简单方法,学生轻松地理解,重在让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相对应的量进行分析,在学生的脑海里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这个时候他们的面积就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底乘高。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操作探究,验证猜测。
(一)出示学习导航,读一读。
(二)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三)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方法一:
1、学生展台:沿着从顶点向底边做的高剪开,然后平移,就可以得到长方形。
汇报: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提问: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
2、到黑板结合学具来讲解剪拼的方法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要求大家同桌互练。指名一生完整的说一遍。
方法二:
学生黑板上讲解演示(完整描述)。(沿任意一条高剪开)。
方法三:
展台:在平行四边形的两条斜边上,取两个对应点,分别向底做高,剪开,平移,就得到了长方形。
(四)发现共同点,渗透数学思想。
师小结: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转化)学习时,我们把要探讨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进而解决问题。
(五)字母公式。
我们通过转化推导出了平行系边形的等于底乘高。如果用s表示面积,用a表示底,用h表示高,那么,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就是()。
(六)教学例1。
一生板演,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个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关键环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让学生验证公式,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自己的数学思维,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碰撞出了数学思维的火花。
四、巩固练习。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十一
《种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亚儿童歌曲,歌曲充满劳动热情,四二拍,音调坚定有力,描绘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盛的果实。
1.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欢快饱满的情绪准确演唱歌曲《种玉米》。
2.通过节奏练习、模唱、对比等方式唱准歌曲中带有附点节奏的乐句。
3.通过听唱法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种玉米的劳动热闹场面,培养爱劳动的传统美德。
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欢快饱满的情绪准确演唱歌曲《种玉米》。
通过节奏练习、模唱、对比等方式唱准歌曲中带有附点节奏的乐句。
电子琴、多媒体电脑课件、单响筒,图片等。
一、师生问好歌。
二、发声练习曲《我们一起来唱歌》。
三、学唱歌曲《种玉米》。
1、导入:
设问:同学们都知道现在是秋天,那秋季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丰收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师:同学们吃过烤玉米、煮玉米吗?在这个季节里卖烤玉米煮玉米的非常多,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玉米的成长过程。
(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2、初听歌曲录音范唱。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印度尼西亚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种玉米)。
(课件播放歌曲)(出示课题)。
3、复听歌曲。
设问:请你仔细听一听孩子们在种玉米时都有哪些劳动动作?你能试着做一下吗?
(除草、施肥、撒种子、浇水)。
【设计意图:为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做铺垫。】。
4、教师弹琴范唱歌曲。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印度尼西亚儿童歌曲《种玉米》,请同学们打开书到22页,仔细看歌词,用手指指着歌词,在心里跟着老师一起唱一唱。
听后设问:歌曲是几拍子的?他的节拍特点是什么?请你用拍手的方式告诉大家。
(四二拍、节拍特点强弱)。
5、教师按歌曲节奏读歌词。(用单响筒打拍子,边打边读歌词)。
师:请同学拿出笔,认真听老师读歌词,如果有不认识的字请你在旁边标好拼音。
6再次复听歌曲录音范唱,请学生用手指指着歌词轻声跟唱。
7节奏小练习:(课件展示)。
教师用打击乐器分别击拍两条节奏,让学生分辨是哪一个,然后学生用拍手的方式分别拍出两条节奏,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指导纠正。
设问:第一条节奏是歌曲的哪一句?请你找出来告诉大家。
(学生找出后试着按节奏读出歌词)。
设问:第二条节奏歌曲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分别找出来,并且按着节奏把歌词读出来。
(教师指导读的不准确的地方,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为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做准备,为了学生能准确演唱歌曲做铺垫】。
8、再次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设问:找出自己唱的不准确的乐句。
学生唱得不准确的乐句教师弹琴范唱,学生模唱至唱准,(全班齐唱)。
【设计意图:解决歌曲的重难点,为能准确演唱歌曲做铺垫。】。
9、师生共同练唱歌曲:男女生接唱,小组接唱等方式。
(在学生唱的不准确的乐句教师指导唱准。)。
10、教师启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控制力度以及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学生可以加入种玉米时的劳动动作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感受歌曲带来劳动时的快乐,培养热爱劳动的美德】。
四、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劳动时心情是怎么样的?
(开心的)。
师:那你们在劳动时心情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呢?
(学生热爱劳动,喜欢劳动,享受劳动)。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十二
基础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社会生产中,基础会计一方面对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量及劳动产品的数量进行记录、计算;另一方面则要对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分析、控制和审核,以促使人们节约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正是因为在社会生产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客观上就需要有一种以经济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控制、审核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工作。
在还没有接触基础会计学这门课之前,我想许多人和我一样只有感性的认识,尽管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密切的关系,甚至有些人已经同基础会计打过交道,或者已使用过基础会计凭证,或者阅读过基础会计报表。但问到我们基础会计是什么?我们也许会说:基础会计就是写写、算算。通过学习,我才发现基础会计并不是那么简单。“管理活动论”者认为,基础会计是一项具有反映和控制职能的经济管理活动。而“信息系统论”者则认为,基础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从以上两个观点我们可以理解基础会计是一个数据处理,进而产生信息,利用这个信息达到加强经济管理,从而实现预期目标的工作或者活动。要说管理学把我们带入一个概括的宏观的世界,那么基础会计学就把我们带入了管理的一个微观世界,让我们感受到这些知识是在用细微的.力量影响一个企业。(对基础会计的理解)。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物质,并且他们最关心的是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物资财富,这也就让基础会计学产生有了充足的理由。经济世界有多大,基础会计学就有多大。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高科技的日新月异,并不会遗忘基础会计,相反基础会计将成为全球性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必将在基础会计学国际协调工作中,在治理整顿全球性经济秩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会被凸现出来。(我认为是这门学科的意义)。
说到学习基础会计学,这绝对是一项不容马虎的过程。在我刚学习该课程的时候,以为学习它不过就是背背定义就可以了,可在之后,我发现其实不然,要想学好这门课,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严密的分析。特别在向我们介绍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核算和财务成果的核算、资金退出企业的核算中涉及到的各个账户的适用范围是决不能只理解表面的意思,而要结合前面的知识来准确地认识每一个细节。
在学习中我发现,基础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基础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所以对于它的学习,要按教材章节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只有弄懂了每一种方法,才能掌握方法之间的联系,才能掌握整个方法体系。对于具体业务的账务处理、账簿组织、账表结构以及有关数字的来龙去脉,都要细致地了解和掌握,不能嫌琐碎,不能烦躁,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学。例如,我们在确定费用是管理费用还是制造费用时,一定要认清是厂部发生的,还是车间发生的。再如,只有当购入材料验收入库注明后,才能记入物资采购。而这样特别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许多内容、概念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同学在学了一些内容后,就有了放弃的想法,更有甚者还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天道酬勤嘛!
还记得在学习第一章时,总在抱怨为什么有这么多定义要记,就想应付一下了事,反正重点在后面几章,但基础会计学也是重理论的,它主要是阐述基础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基础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因此,学习时一定要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例如,学习各种基础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要理解其理论依据;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弄懂为什么要这样做。要防止钻入具体业务处理,而忽略对其原理的学习。教材中在阐述基础会计核算原理和各种核算方法时多配以实例,这样使我们通过实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原理,并学会运用。它还要求我们善于将总论中阐述的基础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后面阐述的基础会计核算具体方法的运用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打好基础的目的。
死板,以前这个词我们总定义给基础会计,可我还要说自从学习了基础会计学基础后,知道活学活用才是实质。所谓活学活用,是指对课程内容不要理解过死,如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账户分类等。具体说如我们作一笔基础会计分录,并不是说就一成不变,而是要定期调整账户的记录,使各账户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而在调整时,要用权责发生制。当然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吃透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基础会计核算方法,发挥基础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十三
基础绘画课程是增强艺术设计人员创造力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将其看作一门单纯的技术训练课程,这无疑是狭隘的。绘画基础课程不仅包括技术技巧,更包含对审美品位、艺术修养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开发,它是一门全面训练“艺”与“技”的课程,同时它也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应当受到各大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视。[1]艺术美既是抽象的,同样也是具体的,美没有固定标准可言,但其具有特定的规律可循,绘画基础课就是由这些美学规律所构成的。在教授绘画基础课时,教师应将形式美与写生训练有机联系起来。例如,如何处理点、线、面的空间布局与关系、画面各个要素的比例配合、和谐、虚实、主次关系以及结构与构图的形式美等。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与敏感度,了解在造型艺术设计中美学法则的体现方式,比如单一与重复、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以及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等。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艺术设计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非把学生培养成“电脑快手”。科技只能作为创造性思维的辅助工具,而不能完全取代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主宰整个艺术市场。中国古代画论中就有提及“物有常理、画无定法”,绘画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艺术流派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2]因此,教师要在绘画基础课上充分鼓励学生自由创造,使其凭借自身独特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带着感情作画,让学生在掌握技艺的基础上激发灵感,激活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提升艺术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例如,家具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学习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只有将构思用一定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付诸方案并实施。绘画基础课中的立体构成以及画法几何知识就成为连接技术与艺术的桥梁,是艺术设计的理性基础。[3]在室内设计时,必须展示出表现图,而这种具有二度空间画面的、立体感的绘图需要运用高度概括的绘画技巧与精准的透视制图才能完成。这种快速、思维活跃的绘图表现手法需要用大量的速写训练累积才能掌握,其中还包含对色彩构成以及敏锐的色彩感的训练,也是从不断的写生训练中才能得出。因此,我们说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教学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近年来,各大高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不断扩张,但是却鲜有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进行创新与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高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绘画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淀作用,古人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就是如此。但是很多高校在教授绘画基础时,只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对事物以及人像进行写生,课堂内容枯燥,纯粹是对技艺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艺术修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引导与鼓励学生感知、理解、联想以及思考不同自然物体,打破传统限制,重组、重现这些物体的质感、色彩以及形态,实现从具象转换为抽象,从空间转换为平面的教学效果,从中寻找设计的规律,抛弃传统守旧的模式与思维,激发创作灵感,提升艺术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我们应当创新绘画基础课教学,使之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充分发挥“启蒙导师”的重要作用。
2.1造型设计训练。
2.2使空间与形体从自然转换为抽象。
教师通过讲授空间色彩、绘画、透视等知识,增强学生的空间感觉认知能力以及构建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知与分析材料与工具在绘画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从而显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与运用水平。
2.3使写生从空间转换为平面。
造型设计其实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写实的空间,使学生能够突破诸多限制,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有机转换。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写生对比合适的物体,由黑白空间转换为彩色平面,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设计能力[5]。
2.4让绘画基础课程“活”起来,展开艺术实践交流。
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学效果也不同,如果学生每天都在校园里学习教学内容,这将会极大地束缚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与兴趣。因此,需要在课堂学习之余穿插一些艺术实践交流活动,用以开阔学生艺术设计的眼界,充实知识与艺术修养,也便于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6]。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艺术画展、博物馆以及展览,对优秀艺术设计作品的内涵进行解读,对优秀的设计想法与表现形式进行学习与借鉴,让学生得以多角度、近距离地与优秀艺术设计作品进行交流,激发主动学习的意识与兴趣,拓展与充实设计知识,重视绘画基础课程。
艺术设计同样也拥有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但从实质上来说更像是审美的竞争。在商品性能相同的情况下,它的商业价值与经济价值往往被审美价值所评判,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人会说“美是一把销售成功的钥匙”的原因。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绘画基础课程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显著的,它通过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艺、审美品位以及创造性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与艺术修养的教学目的。
[2]…王晶,董芳.浅谈现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创新内容[j].大众文艺,2013(01):230.
[3]…徐向东.职业学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与训练[j].科技与企业,2013(17):226.
[5]…应宜文.中美艺术设计专业绘画课程教学的历史传承与现状[j].美术观察,2013(03):117.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十四
系(部):经济与管理系。
教研室:工商企业管理教研室。
日
期:2010年9月1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在非会计专业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及其他经济类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学习的需求非常明确:为专业服务,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是“懂会计”,而不是“做会计”。对他们而言,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员,而是要了解会计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抉择,立足于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10章。
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目标、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第二章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主要介绍会计对象的具体含义、会计恒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及其结构、,、会计科目和账户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复式记账原理重点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和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第四章会计凭证主要介绍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第五章复式记账与会计凭证的应用讲述的是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中主要业务的核算以及财务成果的核算;第六章会计账簿介绍了账簿的种类、登记,对账、结账及错帐更正的规则;第七章财产清查主要介绍了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介绍了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的结构原理、基本编制过程;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主要讲述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核算步骤;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介绍了我国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及基本素质要求、会计从业资格及其管理、会计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会计法规体系等内容。
按照各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把十二章内容分为六个单元:第一章绪论为第一单元,主要阐述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的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为第二单元,主要阐述会计要素的划分及其相互间的数量关系——会计等式,这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因为后面的许多会计核算原理与方法(账户结构、复式记账法、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等)都是建立在会计要素的划分及会计等式基础上的。
第三章为第三单元,其中的复式记账原理是本课程的方法基础。
第四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帐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共同构成第四单元,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会计核算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四种主要方法。
第五章为第五单元,主要是以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的常见经济业务为例,介绍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的运用。
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和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为第六单元,这一单元是两个专题,分别介绍了主要的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机构设置、人员要求及会计法规体系等问题。
由于本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既要牢记基本概念,又要理解基本原理,更要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体要求详见本课程教学大纲。
四、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
1.本课程的文字教材:
《新编基础会计》,曲洪山、禹阿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教学参考书:
面对这些从未接触过公司、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学生,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
理解公司、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基础上的各种会计概念和会计原理,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从会计的角度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而目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基本沿用会计专业的模式,分章节逐一的介绍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内容。即使教师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将这些内容都讲授完,但由于学生事前事后均没有相应的课程来进行消化和巩固,这些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的知识点都是彼此孤立的、支离破碎的,从而无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非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实条件导致的有限教学资源的配置,与现有的《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在当前教学状况下无法解决。要达到《基础会计》的教学要求,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增加课时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必须将有限的教学资源配置得更合理。其结论就是必须要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该简化的一定要下决心简化,该强化的一定要化大力气强化,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
(一)强调课程内容的简约化和结构化。
《基础会计》是会计理论的基础部分,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链接这些方法的会计循环程序,它是一门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且操作性较强。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同时为了使得《基础会计》的教学满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善目前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我们将《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分为两大模块。
繁杂的抽象的各种概念的死记硬背。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按照上述两大模块的思路,会计基础理论之后的教学,应不分章节,完全综合起来,主线围绕会计核算程序来讲述、练习,即教师首先必须准备一套单步骤的某工业企业一个月的原始凭证(复印件或自制均可);然后教师根据上述工业企业经济业务的多少确定每个学生应配备的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包括三栏金额明细账、多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生产成本明细账、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等)、总账、科目汇总表、报表(这些凭证、账页及报表均与实际完全相符);最后组织学生从建账(设置账户)开始,进行会计核算程序每一环节的练习,在练习时随时强调目前所处的环节,并在每次练习结束后结合教材。
总结。
性讲述与本次练习有关的概念内容等。
这样,教学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单调的说教,而是一个完整的综合的体系,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之后,头脑中就有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也理解了各环节的关系,在实践中建立起会计核算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概念,同时在这种综合的实训中,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专业特点,补充相关内容。
不同专业对基础会计教学的需求各有侧重。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各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专设相关章节,以满足其需要。所以对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总课时中留出8——10课时的时间,让任课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应增加会计规范如会计法、会计准则等相关内容。
(四)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2、成绩组成:试卷80%+平时成绩2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实训作业完成情况为准。
撰写人:
制定日期: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审定日期:
系主任审核签字:
审定日期: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十五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的功能。
四、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学习的含义和类型。
二、学习的变量。
三、学习理论的作用。
四、学习理论的流派。
一、教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二、教学理论的研究范畴。
三、教学模式。
四、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学习需要的分析。
一、学习需要及其分析。
二、分析学习需要的方法。
三、设计项目论证。
第二节教学内容的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三、分析教学内容的方法。
四、课题分析。
三、一般特征鉴别。
四、学习风格诊断。
第五章教学目标的阐述。
第一节阐明教学目标的意义。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的”的局限性。
三、“教学目标”的优越性。
第二节教育目标分类学说。
一、教育目标分类学说的形成。
二、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三、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四、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五、教育目标分类学说的应用。
第三节教学目标的编写。
一、采用行为术语的编写方法。
二、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编写方法。
第四节教学目标的系统化。
第六章教学策略的制定。
第一节三种基本的教学策略。
一、生成性策略。
二、替代性策略。
三、指导性策略。
第二节教学性知识的策略。
一、陈述性知识学习概述。
二、学习陈述性知识的认知活动。
三、教学陈述性知识的具体策略。
第三节教学概念的策略。
一、概念学习概述。
二、学习概念的认知过程。
三、教学概念的具体策略。
第四节教学规则的策略。
一、规则学习概述。
二、学习规则的认知过程。
三、教学关系规则的具体策略。
四、教学程序规则的具体策略。
第五节教学动作技能的策略。
一、动作技能学习概述。
二、动作技能学习的`任务分析。
三、教学动作技能的具体策略。
第六节关于认知策略的教学策略。
一、认知策略学习概述。
二、认知策略教学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认知策略的具体策略。
第七节关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一、问题解决学习概述。
二、问题解决及其教学的基本策略。
三、问题解决教学的具体策略。
第八节关于态度和动机的教学策略。
一、态度和动机学习概述。
二、形成或改变态度的具体策略。
三、提高学习动机的具体策略。
第一节教学媒体的选择。
一、教学媒体概述。
二、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三、选择媒体的决策模型。
一、电视教学片的特点。
第四节计算机课件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一、计算机课件的特点。
二、计算机课件的设计原则。
一、教学评价的功能。
二、教学评价的种类。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一、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二、教学材料的评价指标。
一、制定评价计划。
二、选择评价方法。
三、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
四、归纳和分析资料。
五、报告评价结果。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十六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计算机网络协议与网络组件。
2、通信线路与连接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
知识目标:
1、理解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三个网络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网络组件的作用;
3、认识常见的通信线路和常用的连接设备。
技能目标:
1、会安装上因特网必需的网络组件;
2、能识别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和传输介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计算机网络实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培养热爱网络、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二、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介质连接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按照一定的网络协议相互通讯,实现计算机间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三、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系统、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1、计算机系统:
主要担负数据处理工作,负责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加工。
2、网络节点。
是计算机与网络的接口,主要负信息发送、接收和转发工作,计算机通过网络节点向其他计算机发送信息,并鉴别和接收其他计算机发送来的信息。
3、通信链路是连接两个节点之间的通用信道,包括通信线路(双绞线、光纤等)和相关的通信设备(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局域网(lan,localareanetwork)在地理上局限在一限在个较小的范围内,通常一是一幢楼房或单位,覆盖范围从几百米到几公里。
2、城域网(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在地理范围上是局域网的延伸,可以覆盖一座城市,将同一城市内不同地点的若干主机和局域网相互连接起来。
3、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用于连接不同城市间的城域网或局域网,作用范围通常是几千公里,可以覆盖一个国家或地区。互联网是覆盖全球的最大的广域网。
五、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在科研和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国际互联网,科研人员可以在网上查询各种文献资料,交流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在教育方面,开发了大量的网络教材,远程教育得以实现,学习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2、网络在企事业单位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不仅可以实现企事单位办公自动化及各种软硬的共享,而且可以实现异地办公等。通过www和电子邮件可以帮助异地分布的员工很方便地实现信息交换。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及时地搜集市场行情和发布自己的产品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网络在通信和娱乐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提供的电子邮件、网络论坛、ip电话等服务,为人们的通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网络也引发了家庭娱乐的革命,人们可以在家里点播电影和电视节目、收听在线广播、玩网络游戏等。
六、计算机网络协议与网络组件。
1、网络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中,处在两个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要相互通信,需要通过交换信息来协调它们的动作并达到同步。而信息的交换必须按照通信双方预先共同约定好的规则进行,我们把这些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称为网络协议(protocol)。
tcp/ip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的简称,它是目前国际互联网(internet最基本,最重要的协议。它规范了网络上的声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主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以及传送方式使得具有不同网络结构和数据传输规则的局域网间的住处交换现实。
2、网络组件。
要将计算机连接到网络,必须在计算机安上安装相应的网络组件。windows中提供了三种组件:安装了“microsoft网络客户”组件,计算机访问局域网资源;安装了“microsoft网络的文件和打印共享”组件,本机资源才能向外共享;安装了“internet协议(tcp/ip)”组件并进行相应设置,计算机才能够连接并访问internet。
七、通信线路与连接设备。
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了计算机本身以外,还有用于连接计算机的通信线路和连接设备,既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调制解调器、网络适配器、传输介质和网络互连设备等组成。
1、调制解调器。
信号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线路是以模拟信号的形式传输的,而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信号,这就需要将数字和模拟信号进行相互转换,执行这种转换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通信线路可以传输的模拟信号,然后再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号,这两个过程分别称为调制和解调。
2、网络适配器。
网络适配器简称网卡(nic)。网卡主要负责主机与网络的信息传送与控制,是一个可插入计算机扩展槽中的网络接口卡。网卡负责把用户要传送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他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再通过网络介质进行数据传输。
3、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指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路径,它是传输数据的物理基础。介质由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线电、微波、卫星。
4、网络互连设备。
网络互连设备用来实现网络与网络之间、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常见的网络互连设备有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等。
(1)集线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现实中邮递员的工作,邮递员根据信封上的地址投递信件并不理会信件的内容及收信人是否回信。唯一不同的是,邮递员找不到该地址时会将信退回,而集线器不负责退信只管转发。
(2)交换机又称为交换式集线器,是一种能自动识别mac,能完成封装转发数据包功能的网络设备。它能对信息进行重新生成并经内部处理后转发到指定端口。具备自动寻址功能交换作用。
(3)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体系。
小结:
通信链路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网络协议网络组件。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十七
一、活动目的:
通过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最终悦纳自己。
二、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三、活动准备。
1.a4彩纸、彩笔。
2.将学生8人分成一个小组(相同颜色纸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四、活动过程。
热身活动:金龙拍拍操。
活动一:我是谁?
(一)画一画。
指导语1:同学们人最熟悉的是自己,可是了解自己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今天了解自己就先从给自己画个“像”开始,先在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你的形象,然后开始动笔把自己画下来吧!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在彩纸上画一幅“自画像”。“自画像”可以是形象的肖像画,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喻画;可以是一色笔画成,也可以是多色笔画成。
提示:老师在寻找典型案例时,可以关注“自画像”的大小、位置、色彩、内容等,还可以关注在画“自画像”和交流时的神情。
指导语2:同学们不论你的绘画技能是好还是坏,都不要感到为难,这个游戏不是绘画比赛,只要求大家画的内容、形式等形象地反映对自我的认识。
(二)写一写。
指导语1:同学们,我们刚才画了“自画像”,也是对自己粗略的了解,下面,老师提问几个问题,帮助你继续寻找内心真正的“自我”,让你所认知的“我”更加深入。
活动内容:教师提问几个问题,学生把答案写到彩纸上,深入了解自己,对自己评价。
活动内容:小组内交流,分享“画作”,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现典型案例全班分享。
活动二:悦纳自我。
(一)说一说。
指导语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纵然,现在的这个“我”不是很完美,但这就是我的现状,我没有高估,也没有低估自己。我就是我。当然,我有些地方要是变得完善,我就更加的完美了!
活动内容:让学生用“我xxxx,但我xxxx。”的句式填空接龙。把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比赛看哪个组用时短且表达准确。全班参与、分享。
活动要求:前者说的是缺点后者说的是优点。
提示:全班分享时老师关注学生心理感受,因为在大庭广众下能够说出自己的缺点是需要的。另外,教师要判断学生表述是否准确,对于能改变的是否采取逃避的消极态度。
指导语2:同学们,我们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如此,你学会的不仅仅是悦纳自己,热爱自己,也是在找寻内心的一种平衡。
(二)论一论。
指导语1:同学们,请设身处地的考虑,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你,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活动内容:根据情景再现的内容,同学们表演,小组讨论,全班分享。
提示: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环境要温馨和严肃,避免轻率和浮躁。
指导语2:同学们,生活里充满了酸甜苦辣咸,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出身、父母、家庭和生活环境。但我们可以去选择生活的方向,去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样你会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近,终有一日会成为你所希望你,理想中的你的。只要你有信心、有毅力!
活动三:心理作业(做一做)。
1.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做到认识自我。
2.用“我xxxx,但我xxxx。”学会接纳自我。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相信》。我相信在坐的同学们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要奋斗肯定会给自己营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五、活动素材库。
培养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认识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切实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
本课几个游戏中,“画自画像”展示了一个“内心的我”,让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留舍最爱”,则让学生进一步澄清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选择、面对诱惑、面对困难的时候,明确目标、做出决策,然后采取行动,执着地追求目标,将目标与行动联系在一起,努力达成目标。
2.相关心理学知识:
(1)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通过实践活动,人们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并且也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自我意识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显现,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完整的内在结构。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受到自我意识的制约和影响。
(2)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少年期的年龄是指11/12岁至15/16岁,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初中阶段。少年期是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期。该阶段的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着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
a、第二个飞跃期。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春发育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期)。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少年儿童体验着危机感,这促使他们要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
儿童的发展历程,使他们从面向母亲到面向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不断地向外界环境展开。青春期的“急风暴雨”式的变化,让儿童产生惶惑的感受,与此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外向的客观世界抽回一部分来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进入再次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b、发展的特点。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青春期自我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身体形象上。他们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位,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的相貌、体态,注意仪表风度。青春期儿童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对他人的良好反应,体现着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对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而产生极度焦虑。
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中学学生的能力和学业成绩更加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认识,并逐渐影响着自我的评价。因此,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少年儿童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他们认认真真地看待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非常敏感。
有很强的自尊心。
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评和惩罚时,会感受重大打击,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心理依据。
3.可替代活动:
(1)活动:音乐与意象。
目的:让学生聆听音乐令情绪平静、身体放松。随着音乐声眼前呈现出画面,通过对画面意义的`分析,让学生思考和感悟自己的心态。
活动过程:
1.每个人找一个舒适的座位,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头部、双肩、四肢逐渐放松。
2.室内保持安静,关灯,拉上窗帘,播放音乐。
3.随着音乐声每个人进入一种状态,眼前出现一幅画面……。
4.音乐声结束,大家慢慢睁开眼睛,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示:
1.音乐的选择是关键,要选择一些具有空灵感,旋律跌宕起伏,无明显主题的弦乐曲为宜。
2.环境也很重要,周边没有干扰,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流通、灯光暗淡、座位舒适。
3.指导语不可忽视,让学生在指导语的引导下,平静地进入状态。
4.主持人要认真聆听学生对“画面”的描述,注意捕捉“画面”中的细节要素。
(2)活动:“我要”
活动目的:
让学生体验自己是否有把握机会的意识和表达的愿望。理解“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使学生学会把握机遇,不留遗憾。
活动过程:
2.想得到礼物的人举手,主持人从举手的人中,产生6位入围者。
3.6位入围者走到圈中央,面对主持人一排坐好,在6位入围者中自愿产生1名裁判。
4.裁判产生后,主持人把权利交给他,5位入围者分别向裁判陈述自己希望获得礼物的理由,最后由裁判决定礼物归谁所有。
5.礼物送出后,主持人请裁判、礼物获得者和4位入围者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
1.如果第一轮举手想获得礼物的人很多,主持人要注意考验他们,明确人人都有机会,但不是人人都有结果,对举手者可以试问:你对争取礼物真有勇气?你对获得礼物真有信心?你有信心就请走上一步。假如走上一步的人还是很多,继续考验,再做选拔,直到只剩6—7位。
2.1名裁判听取5名入围者的陈述后,可以追加提问,如:“我认为这礼物具体是什么东西?”、“你得到了礼物准备如何处理?”、“假如得不到礼物你的态度会怎样?”等。
3.礼物一定要包装得精美诱人,有人见人爱的效果。而且最好是能够便于集体分享的礼品如巧克力,并且数量除了一人一粒外最好有多余。这样礼物获得者就有可能做集体分享,使全场的气氛达到高潮。
4.假如出现6位入围都不愿意做裁判的情况,主持人可以在场外聘请一位裁判。
六、活动记录卡(见彩纸)。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十八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一学期过去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同时非常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接下来,我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我承担了12秋计财班的《基础会计》教学工作。为了能上好这一门课程,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我在课程准备时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同时,在教学安排中,尽量把准则中新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为了给学生财务软件的使用一个直观的展示和系统的认识,我参考多所高校相关精品课程教案,自己编制了实训教程并在课件制作上将软件演示的屏幕截图融于课件中,让课件不仅有理论知识介绍还有案例演示,我希望“信息系统”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使用软件,更要让他们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能设计出符合企业财务环境和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为了能上好每一堂课,我在背课上下了不少功夫,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及时调整和补充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考虑到上课班级人数众多,每次课下课后,我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动态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找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认真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为了做到习题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收集各种辅助资料,在“基础会计”的每章课程学习完后编写分章节的习题并配以详细的答案解析,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二、工作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在课程安排与设计上,力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更为简洁明快。
2、对吸收能力慢的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做好教学个人工作计划。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更是欣慰的.欣慰的是我生活在一个团结的充满人情味的教师群体氛围中,尊敬的领导、热情的教师和活泼可爱的学生让我感到了大家庭般的温暖,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用满腔热忱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十九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专业会计有一定认知,使学生具有一定会计专业思想素养和专业素质,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学好专业会计奠定基础。然而该门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学习方法,甚至语言表述与以往学习过的课程迥异,尤其接触社会甚少的学生,对企业的运作、经营活动更是缺乏认识,从而导致学习困难入门难。
为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整个课程设计以突出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契机,以感性直观的“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重点突出和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将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通过实训转化为实际的会计核算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突出高职学生“重实践,强技能”的特色。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会计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2.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座谈、毕业生跟踪服务等调查的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要求,同时邀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及行业领导与课程组教师共同探讨会计工作的特性及培养会计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论+实训”的课程模式和“岗证课”三位一体的“双互、双层、双证”的教学体系:
(1)理论+实训的“1+1”课程模式,即在开设理论课的同时,同步开设实训课,在理论教学中边讲边练。理论与实训课的比例大致为1:1,所以成为“1+1”课程模式。
(2)“岗证课”三位一体,将岗位能力需求、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实现理论-实际-应用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3)“双互”体系,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结合、基本理论模块和基本技能模块互相融合的课程模式。“双层”体系,是指专项训练与综合实训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第一层次,在“理论+实训”模式的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完成各项专项技能的训练;第二层次,理论课程学完后,集中进行会计综合实训。“双证”体系: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双证即毕业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教学内容采用模块教学,其模块结构包括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选用模块。其中:
(1)理论教学模块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方法、基本经济业务处理三个模块。
(2)实践教学模块包括相关的单项基础实训和集中的模拟实训。
(3)选用模块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有关可以自学和了解的内容做出选择,课堂上不具体讲授。如会计的发展史、会计法规、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与组织等。
在实训教学方案设计上,注重实施“三阶双轨、培养三能力”的实训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经过专业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个阶段,结合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会计电算化能力训练同步进行的三阶双轨模式;培养学生“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应用”三方面的会计专业能力。
3.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和选用模块构建,其知识模块内容是互相交叉渗透的。
选用模块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有关可以自学和了解的内容做出选择,课堂上不具体讲授。如会计的发展史、会计法规、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与组织等。
3.2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在教学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空洞无物、满堂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是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目的。
4.1兴趣教学法。
对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消磨智慧的“苦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创设直观图形情境,使学生对概念理解得更深刻;创设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会计的信念。风趣、通俗、幽默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会计的专业术语及难懂的会计理论。
4.2互动式教学法。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推广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说课相结合,加强课堂讨论,采用互动教学及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充分参与,以提高其交流技巧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4.3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5.课程考核设计。
考核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评价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按照课程的功能模块,将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具体方案是:
5.1理论考核。
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以此作为理论考核成绩。
5.2技能考核内容。
5.2.1平时考核内容。
以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学习态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为主要内容,以教师平时记载为考核依据。
5.2.2分项目实训考核。
即以理论教学中辅以的各实训项目作为考核内容。
5.2.3综合实训考核。
根据本课程所学内容,以某个小型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例(资料由任课教师提供),完成一个会计核算流程。
5.2.4书写实训报告。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二十
系(部):经济与管理系。
日
期:2011年9月20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经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经济业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涉及会计概述、账户、复式记账及其运用、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它既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又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经济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该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的概念、要素、等式,会计的核算和会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学习会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量、报告,提供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以此参与经济决策,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为学习会计专业其他后续课程打下扎实基础。为此,《基础会计》应以“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为中心,在基本理论基础上,将会计假设、会计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等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
课程的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教学。共分8个章节。
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特点,职能和作用、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和会计计量的属性以及会计核算的方法;第二章重点讲到了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账户的结构和分类,复式记账法以及平行登记;第三章借贷记账法即是对复式记账法的进一步细分,利用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对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几个环节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四章会计凭证主要介绍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第五章会计账簿介绍了账簿的种类、登记,对账和结账,以及在出现错账时几种常见的错帐更正方法;第六章财产清查主要介绍了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第七章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介绍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常见的几种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类、结构和基本编制过程;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主要讲述几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核算步骤。
第二部分为实践教学。
首先,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四次操作训练,即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对账和结账,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其次,在学期末安排一周30个学时的综合实训课程,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
1.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基础会计》自编教材2.教学参考书:
中讲述的会计的相关知识体系有一个较完整的认知。
(一)对课程内容划分授课模块。
《基础会计》是会计理论的基础部分,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链接这些方法的会计循环程序,它是一门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且操作性较强。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同时为了使得《基础会计》的教学满足高职高专教育特点,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将《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分为两大模块。
第一模块为会计理论,第二模块为实践操作。即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为理论部分,重点讲述会计的几个概念和产品制造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把内容讲解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理解理论,帮助学生活学活用,不死记硬背。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整体性。
按照上述两大模块的思路,把第二模块即实践操作部分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教师利用综合实训,围绕会计核算程序,把建账、编制会计凭证、登帐、对账、结账、编制财务报表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练习,进行会计核算程序每一个环节的训练,并对每个环节相关的练习进行详细的记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概念,提高动手能力。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之后,头脑中就有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也理解了各环节的关系,在实践中建立起会计核算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概念,同时在这种综合的实训中,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2、成绩组成:试卷80%+平时成绩2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出勤情况、讨论提问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为准。)。
撰写人:
制定日期:
2011年9月20日。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
审定日期:
系主任审核签字:
审定日期: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活动时间:
20xx.2.17班会课。
活动地点:
教室。
活动目的:
1、让学生有很好的心态对待高三。
2、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
活动主持:
活动过程: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
听很多师哥师姐讲过很多高三的故事,有酸、甜、苦、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畅谈一下我们自己的梦想。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美的高三生活”(flash漫画描述的是一个女同学为了实现自己的清华梦想从一个美女变成了满脸长满痘痘的胖妞)。
同学们各抒己见,讲述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有同学认为这个很值得,有同学认为没有必要,也有同学认为要劳逸结合,既要实现梦想又不能忽略了身体。
主持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自己实现梦想的计划。在为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很难保证一路顺风,高三时间很短暂我们都希望能够以最好的心情走过这一段重要的历程,今天我们请来了心理老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邀请李老师来给我们讲讲高三要注意的问题,同学们心中的困惑也可以向李老师倾诉。
老师向同学们讲了一些高三阶段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同学们要注意的事项。同学们也积极的向李老师请教,从;老师那得到正确的指导。
主持人:谢谢李老师的指导。相信我们高三八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以最好的心态走过高三阶段。相信我们整个班级会携手共进。大家在一起已经两年,生活在一个五十二个人组成的大家庭中,我们深知集体的力量,班级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让我们一起举起双手在这里写上我们的名字签上我们的手印,这是我们要努力实现梦想的见证。
放音乐《我的未来不是梦》,由两位同学领唱,全班合唱。
活动效果:
活动气氛热烈、台上台下发言踊跃并妙趣横生。通过讨论,对一些问题达成了共识,一些不正确的负面的心理得到了正确的指引。班会课后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心态更加平稳,自习课的纪律变的更加良好,同学们也更加注意了在学习上互相帮助。
班会点评:
本次主题班会,在班干部策划下,组织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解决了学生心中的很多问题,让同学们深刻的意识到高三的学习需要良好的心态离不开良好的集体环境,效果明显。本次班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会到主题,共同进步。老师走到了幕后,这也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助手”,学生才是自己成长的主人。
基础的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本课程作为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更准确地说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因此,本课程的特点是一方面基本概念比较多,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学完后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是对其专业知识结构的补充和完善。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则是其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的方法;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主要介绍会计要素的划分、各要素的含义及其特征以及相互间的数量平衡关系;第三章账户、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主要介绍账户的含义及其意义、结构,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和借贷记账法的简单应用;第四章账户分类,主要介绍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和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第五章会计凭证,主要介绍会计凭证的含义、作用、分类,以及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填制方法和要求等;第六章会计账簿,主要介绍会计账簿的含义和分类、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错账的更正方法以及对账和结账;第七章财产清查,主要介绍财产清查的含义和分类、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第八章会计报表,主要介绍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编制原理及编制方法;第九章会计循环(上),主要介绍会计循环的含义和内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企业日常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分录、过账和试算平衡;第十章会计循环(下),主要介绍期末账项调整,产品成本的确定与结转,利润形成及分配的会计分录与过账,对账、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第十一章会计核算形式,主要介绍记帐凭证会计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和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第十二章会计工作的组织,主要介绍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及会计电算化。此外,文字教材中还添列了三个附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按照各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把十二章内容分为六个单元:第一章绪论为第一单元,主要阐述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的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为第二单元,主要阐述会计要素的划分及其相互间的数量关系——会计等式,这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因为后面的许多会计核算原理与方法(账户结构、复式记账法、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等)都是建立在会计要素的划分及会计等式基础上的。第三章账户、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以及第四章帐户分类为第三单元,其中第三章的复式记账原理是本课程的方法基础,第四章是对第三章中帐户的进一步说明。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帐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共同构成第四单元,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会计核算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四种主要方法。第九章会计循环(上)和第十章会计循环(下)为第五单元,主要是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的常见经济业务为例,介绍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的运用。第十一章会计核算形式和第十二章会计工作组织为第六单元,这一单元是两个专题,分别介绍了三种主要的会计核算形式,和会计机构设置、人员要求及会计法规体系等问题。三个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虽然不是正式的教学内容,不纳入考试范围,但还是希望同学们看一看,一是要知道并时刻牢记会计工作必须依法进行,二是这三个文件正好代表了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三个层次,即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颁布)和部门规章(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财政部发布)。
由于本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因此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既要牢记基本概念,又要理解基本原理,更要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体要求详见本课程教学大纲。
三、课程的教学媒体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一本合一型的文字教材(金中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9个学时的电视录像(由中央电大牛慧、艾大力主讲),一张光盘的cai课件,2个学时的直播课堂,4个学时的ip课。
1.文字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教学媒体。其作用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此外,作为合一型教材,其内容还包括有关学习辅导如各章的学习目标、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文字教材是学习本课程所必备的教学媒体,是学习本课程知识和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2.电视录像是一种辅助教学媒体,内容主要是按文字教材章节顺序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不是全面讲授,而是专题讲解,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辅导教师可按教学进度在面首辅导课前放给学生看,学生也可在阅读文字教材时找到讲解相应问题的电视录像来看,也可以在网上点播。
3.cai课件是由中央电大与广州电大合作开发制作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并已由中央电大出版社制成光盘出版发行。其内容是将基础会计学的知识分解到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包括见习、制证、复核、出纳、登账、稽核、综合、总管等8个岗位),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既有知识性又有一定的趣味性。该媒体的最大特点是把课程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全拟人化动画演示,特别是对于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格式以及填写与编制方法的演示,直观、形象、生动,对初学者来说可增加感性认识。当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cai课件只是一种起补充作用的媒体,而不是必备的。这种媒体可以由教学点购买使用,学生个人也可以购买使用。
4.直播课堂和ip课件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老师、学生反映的问题而制作的两种动态教学媒体,其内容主要有问题解答、作业讲评、有关会计准则、制度的变化等等。这两种教学媒体都是通过网络应用的。
四、教学过程的组织、监督与管理。
按照现代远程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理念,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在当地电大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在此基础上,辅导教师视情况适当进行面授辅导,主要是答疑解惑,帮学生理清思路,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和模拟试验并加以讲评,不应是从头到尾全面系统地讲授。此外,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问题,互相帮助。
对于布置的作业,学生必须按时独立完成,辅导教师应当及时批改(做得不对的地方一点要指出其错误)并客观公正地给予评分。
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的实际,建议面授辅导课安排6-8次为宜,内容以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为主,包括课程内容体系及特点介绍、学习方法及教学媒体使用指导、重难点问题讲解、作业讲评与实验指导等,形式可以多样,如教师讲解、课堂讨论、课堂答疑、课堂作业、课堂测验等等。由于本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学生如果仅仅完成形成性考核册规定的内容是不够的,辅导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做一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