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精选18篇)
良好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应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教案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一
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四大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东南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
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7、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0%。
1、我国河流大多数分布在东部的外流区内。这里河流多且长,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河流易结冰,普遍有结冰期。我国水量河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的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是黑龙江。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2、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2。其水能主要蕴藏在上游河段。从玉树到宜宾流经横断山区,河水落差极大,长江流经重庆,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湍急的三峡。现在正在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位于此。
3、长江是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自宜宾以下四季通航。为发挥长江的航运价值,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滩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疏浚了航道,加强了港口的建设。
4、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慢,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床,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6、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7、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来越长。我国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二
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3.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
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工业地区,工业城市的分布。
2.培养学生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分析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我国工业发展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教学过程。
【导入】工业。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苏州的经济发展是在全国名列前茅的,那么苏州的经济到底有多强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数据(投影展示)。
转:通过同学们新闻中的数据可以看到,苏州的经济位列全国第五,单论工业更是仅次于上海,排名全国第二,可以看出我们苏州的经济确实很强,其中,工业的贡献很大,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的工业。
【讲授】工业及其重要性。
1.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什么是工业?
(2)工业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3)我国的工业分布情况如何?
2.教学引入:以汽车生产为例,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学生教师共同总结什么是工业。
请同学再举一个工业生产过程的例子。
3.小组讨论:请同学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结合图片,举例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
教师讲述:目前,我国的工业概况,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型过程中。
中国的工业发展迅速,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呢?展示图片:正在研制生产的国产大飞机c919,视频展示相关新闻视频,让同学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身边入手,贴近生活,学生思路易于打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我国工业的分布。
教师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沿长江分布。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可由学生讨论总结,后由老师做出总结。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小试身手:。
教师展示《201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人均工业总产值图》,学生分组探究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思考问题:(1)人均工业总产值最少和最多的省区分别是哪几个?
(2)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授】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引入: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兴工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高科技产品我们用的很多(主要包括电子产品、通讯产品等)。
猜一猜:展示几组高新技术的图片,分别请同学猜一猜是哪一类高新技术。
设计意图:通过竞猜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读图分析。
(教师)我国的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发展。请同学观察图4.25“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回答:。
1.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2.找出我国高新技术中心主要集中的三个地区。
(学生)读图回答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大中城市。
设计意图:乡土地理是学习地理知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因素,灵活运用到自己家乡的高新区发展,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活动】梳理归纳。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三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总量:达12.95亿;占世界21.2%。
2、省区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门。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1、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2、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直线上升。
3、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人口迁移。
三、分布疏密不均。
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
2、农村、城镇人口他布特点: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63、8%,36、2%)。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2、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四
1.土地、矿产、森林、水等是自然资源吗?(是)。
2.闪电、钢铁、蔬菜、汽车是自然资源吗?(不是)。
3.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属于哪类资源?(可再生资源)。
4.石油、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属于哪类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5.中国自然资源的情况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6.3月22日是什么日?(世界水日)。
7.6月25日是什么日?(全国土地日)。
第二节土地资源。
1.农业用地有哪些呢?(耕地,林地,草地);非农业用地有哪些呢?(建设用地)。
2.中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是?(总量丰富,种类齐全);劣势是?(人均不足,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林地);西部地区呢?(草地)。
4.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有哪些?(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等)。
5.我国关于土地资源的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什么水呢?(海洋水);而淡水中98%难以利用的什么水呢?(冰川、深层地下水);人类可直接利用的,仅占0.3%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方面看,我国水资源分配的情况是?(夏秋多,冬春少);针对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兴建水库)。
3.从空间方面看,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情况是?(南丰北缺);针对这个问题的对策是?(跨流域调水)。
4.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这个引水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引到缺水严重的什么地方呢?(华北、西北地区)。
5.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哪种措施尤为重要呢?(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6.我国水资源利用上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供应紧张,浪费惊人,污染严重)。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指的是?(交通运输)。
2.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3.我国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是?(东密西稀)。
4.我国铁路干线的“三横”指的是?(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5.我国铁路干线的“五纵”自西向东依次指的是?(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线是?(青藏铁路)。
7.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西宁,拉萨)。
8.航空、公路、铁路、水路四种运输方式中,按运速从高到低排列为(航空、公路、铁路、水路);按运费从高到低排列为(航空、公路、铁路、水路);按运量从大到小排列为(水路、铁路、公路、航空)。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支撑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是?(农业)。
2.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有哪些农业部门呢?(种植业、林业、渔业)。
3.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有哪些农业部门呢?(畜牧业)。
4.我国东部和西部农业分区的分界线大致沿着哪条线呢?(400mm年等降水量线)。
5.中国西部地区的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牧区)。
6.我国的三大林区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7.北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分别是?(小麦、花生、甜菜)。
8.南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分别是?(水稻、油菜、甘蔗)。
9.棉花的主要产地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疆南部)。
10.花生的主要产地是?(华北平原、山东)。
11.甜菜的主要产地是?(东北、西北);甘蔗呢?(广西、广东、海南、台湾)。
12.油菜的主要产地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1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比如在地形陡峭的山区适宜发展哪种农业呢?(林业);在地形平坦的平原适宜发展哪种农业呢?(种植业);在降水少但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宜发展哪种农业呢?(畜牧业);在河湖较多的地方适宜发展哪种农业呢?(渔业)。
14.鱼塘中养育,塘泥培基,给桑树提供养料,蚕粪又是鱼的食料,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称为什么呢?(基塘生产)。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国民经济的主导是什么?(工业)。
2.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产业叫做?(轻工业)。
3.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等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产业叫做?(重工业)。
4.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沪宁杭工业基地);。
5.沪宁杭工业基地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优势:交通发达,技术雄厚,市场广阔;劣势:矿产资源缺乏)。
6.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在哪里呢?(辽中南工业基地)。
7.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优势:交通发达,矿产丰富,市场广阔;劣势:结构老化,管理落后)。
8.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在哪里?(京津唐工业基地)。
9.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在哪里呢?(珠江三角洲地区)。
10.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是什么?(电子和信息类产业)。
11.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是?(北京中关村)。
1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什么?(大城市);其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五
一、情况分析:。
20--届毕业班总复习时间相当紧,只有16周左右,而地理学科的复习,内容广泛而复杂,空间跨度很大。所以要想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如此多的内容,最后还要考出好成绩,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精心选择复习试题,就非常关键了。
二、复习设想:。
1、注重基础知识,提高读图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系统化,以教材为依据,以《--市地理中考考纲》为指导,把握好地理知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并且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读图的训练,提高读图能力。
2、把握热点问题,加强实际应用。
热点冷考是我市今年中考的一个指导思想。因此在复习中,要关注热点问题又不可过分投入,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具体措施:
1、应用远程多媒体资源,强化地图教学。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拐杖,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因此,考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在复习教学中,老师应注意远程资源的应用,指导学生将地图装在大脑里,培养自己图文转换的能力,做到脑中有地,心中有理。
2、关注生活、关注热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社会热点、焦点、身边的生活环境问题往往是地理考试的切入点。老师要指导学生将这些问题回归课本,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述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重视学生考试技能的培养。
首先,是读题和审题能力的训练。老师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经常变换题型,防止学生答题时的定势现象。其次要注意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答卷中用词不准确或不完整,也会影响得分。最后要注意检查。特别是选择题,得分容易失分也容易。做完后一定要认真检查。
四、复习步骤:
1、基础知识复习阶段。
2、综合能力训练阶段。
3、模拟考试阶段。
五、进度安排:(总计40课时)。
预备知识:3课时。
乡土地理:2课时。
综合运用:8课时。
模拟测试:15课时。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六
1.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现状。
3.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
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图示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投影仪、板图。
板书设计。
一、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上节课内容)。
二、中国人口的特点。
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附表。
投影(1)。
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表。
我国文盲半文盲占15.85%居世界第一位。
投影(2)。
世界主要国家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工程师与科学家人数统计表。
投影(3)。
城镇与农村人口比例表。
我国城镇人口35950万人,农村人口86439万人。
投影(4)。
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表。
投影(5)。
家庭调查表(学生一)。
家庭调查表(学生二)。
家庭调查表。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七
八年级的新学期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的时间,大家都在忙着学习地理的什么知识呢?,下面本站小编分享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粤教版提纲,帮助同学们更有效的复习地理。
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
1、四大地理单元地理特征。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位置。
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南、横断山脉以西。
范围。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约占全国25%。
新的大部、甘的西北部、整个内蒙古、冀、宁的北部,约占全国30%。
青藏高原上的藏,约占全国25%。
人口。
约占全国40%。
约占全国55%。
约占全国4%。
约占全国1%。
植被。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草原。
荒漠。
高寒草甸草原。
主要河流。
黄河、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海河。
长江、珠江。
塔里木河(内流河,2176千米)、额尔齐斯河。
雅鲁藏布江、黄河源头、长江源头。
主要山脉。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
南岭、武夷山。
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温度带。
中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热带。
中温带、暖温带。
高原气候区。
干湿区。
半湿润区、湿润区。
湿润区。
半干旱区、干旱区。
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年降水量。
800毫米以上。
400毫米以下。
400毫米以下。
气候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夏:高温多雨。
冬:寒冷干燥。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季。
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燥、日照充足。
高原山地气候。
高寒低氧、日照充足。
主要粮食。
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小麦、玉米。
青稞、小麦、豌豆。
主要经济。
作物。
甜菜、棉花。
油菜、甘蔗、蚕丝。
瓜果、棉花、甜菜。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牧区。
新疆牧区、
内蒙古牧区。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牧场类型。
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
高寒牧场。
种植特点。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河谷农业。
种植业分布。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优良牧种。
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青海牧区:牦牛、藏绵羊。
新疆牧区:细毛羊。
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
2、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一淮河以南。
1月平均气温。
小于0℃。
大于0℃。
河流是否结冰(封冻)。
是、结冰(封冻)。
否不结冰(不封冻)。
温度带。
中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热带半湿润区、
干湿区。
半湿润区、湿润区、
湿润区、
水源。
短缺。
丰富(充足)。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
甜菜、棉花。
油菜、甘蔗。
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平原、珠江三角洲。
主食。
面食。
大米。
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秦岭—淮河一线在气候方面的重要地理意义。
(1)与一月份0℃等温线一致。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3)河流有无结冰现象的分界线。
(4)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经过的地方。
(5)温润地区和半温润地区界线。
(6)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7)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界线。
(8)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望,加之我国众多的山脉,使得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地面植被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观变化。
青藏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因此,“高”“寒”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3、练习题:。
(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2)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青藏地区;平原分布最广的是南方地区。
(3)新疆的地形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由北至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
(4)吐鲁番盆地夏季最高气温曾达49.6℃,被称为火焰山。
(5)坎儿井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地下引水渠,水源主要来自冰山雪融水(由于西方北地区日照充足,坎儿井的暗渠是为了避免水的大量蒸发)。
(6)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7)骆驼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被称为沙漠之舟,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在高寒低氧的高原上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因而被称为高原之舟。
(8)羊八井地热发电站位于拉萨附近,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9)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修建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
(10)哈尔滨市的美称是冰城,广州市的美称是花城、羊城,昆明市的美称是春城,拉萨市的美称是日光之城。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八
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
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
ppt,地图。
教学过程(双边活动)。
(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播放世界地图)。
(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播放中国地图)。
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师)在ppt上展示我国的东西南北四端,再一次强调我国四端的位置,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计算一下我国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纬度差,最东端和最西端的经度差。
(生)东西经度差是61°25′,南北纬度差是49°39′。
(师)我国的东西经度差达到60°,这么大的差距,到底会产生什么奇特的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播放乌苏里江和帕米尔高原在同一时间点上,所拍下的景色)。
同学们请看屏幕,同是北京时间6点,乌苏里江江面已洒满金色的阳光,而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这是为什么呢?那个同学能告诉我。(提示:这就需大家回顾以前学的地球知识,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自转方向)。
(生)回答:因为地球是球形的,任何时刻,太阳光不能全部照亮整个地球,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乌苏里江在帕米尔高原的东边,所以太阳光先照射到乌苏里江。
(师)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总是东方先迎来日出,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且经度差越大,时间的差距越大。乌苏里江在帕米尔高原的东边,所以乌苏里江先日出,又因为两地的经度差达到60°,这占了地球经度的六分之一,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如果拿360°来平均分开的话,也即是说每15°经度差就是一个小时,所以帕米尔高原与乌苏里江在时间差上相差了4个多小时,这也不难解释乌苏里江已金光灿灿,而帕米尔高原还是黑夜了。出国的人们常说的“倒时差”,也是因为经度差而引起的时间差。
(生)回答:气候五带是根据获得的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的。
(师)气候五带是根据获得的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的。不同的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能不同,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能比高纬地区获得的要多,所以纬度会影响获得的太阳能的数量,也即是影响气候。冬季,位于热带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天气依然非常炎热,树木葱郁,而黑龙江地区已经是白雪皑皑了。这个气候差异对于身在广州的我们可是深有体会的了,冬季的时候你们只能坐在电视前看着北方的孩子在玩雪仗了。
(生)回答: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排世界第三位。
(师)对,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大家记住了,是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因为领土包括陆地领土和海域领土,但在这里,你们只需特别记住陆地领土的面积。陆地面积这么大,那边界线肯定也不会太短了,据测算,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这么长的边界,那邻居肯定不少了,同学们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找出我国的陆上邻国有那些,一共有多少个?并将找到的国家填到地图上相对应的位置上。(发放自制图标,播放我国疆域与邻国地图)。
(生)阅读地图,查找资料,回答:按照逆时针,我国的邻国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有14个邻国。
(师)除了陆地领土外,我国还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领土,我国的领海范围是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下我们的海域,请看地图,从北到南,分别找出我国濒临的海洋和岛屿。把找到的海域也填到地图上相对应的位置上。
(生)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师)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多万千米,所以邻近的海洋也会比较多,其中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包围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除了四大海外,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近海还分布着我国的岛屿——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还有黄渤海诸岛,东海上的舟山群岛,南海上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从多岛屿。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顺时针从北到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其中朝鲜和越南与我国既陆上相邻也隔海相望。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上节课我们探究了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具有的优势,知道我国地理位置优越,这节课则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疆域辽阔有哪些优势?翻到教材第6页,小组讨论,补充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待会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东西时间差异大,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以及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从北到南濒临的海域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并分析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引入(视频内容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晖》),请大家看一段录。
板书: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民族构成与数量。
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生(56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答屏幕上的问题.请生回答。出示答案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3人口超过四百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4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出示图片归纳知识。
三、民族文化。
承转】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币,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对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币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学生活动:对照文字。蒙古维吾尔藏族壮族。
承转】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让我走进民族村去领略他们的风采。
播放图片。
思考:为什么有的民族喜爱-,有的喜欢赛龙舟?师:出示答案。骑马是北方草原牧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当地具有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活动能锻炼提高骑马的技能因此盛行-。南方地区气候暖湿,多河湖海湾水域,舟船是当地重要的传统交通工具,因而人们喜欢赛龙舟。
四、民族分布。
请大家读课本19页中国民族分布示意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在这些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充分印证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板书)。
五、中国的民族政策。
承转】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地区,那么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我国是如何管理的呢这就涉及到民族政策问题。请学生读课本,回答我的民族政策。
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构成,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另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同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56个民族,犹如56枝花盛开在祖国大地上,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九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的平原。此外,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这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平原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看过东北平原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的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轮流请男同学说不利的地理条件,女同学说有利的地理条件,教师简练地为学生板书)。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大家刚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时都提到我们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利方面认为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劳动力充足。针对这一矛盾,有同学提出在本区发展需要较多劳动力发展简单的加工工业,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可创造更多的产值。可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提问:我国的平原——东北平原与我们自己家乡的发展情况相同吗?(学生:不相同)。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正是由于两个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因此区域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可见,区域发展不同(教师在适当位置及时板书),也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怎样才能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仅仅依靠本区域的有利条件就能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吗?(学生:不能)那该怎么办呢?(学生:与其他区域合作)。
教师:回答得有道理!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合作。(教师及时板书)。
板书:3.区域合作。
教师讲解:发挥了我们的优势,是否就可以发展好了?如果东北平原生产的粮食没有地方需要,如果我们加工的产品没有地方销售,优势也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区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目前我国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可以说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教师及时板书:区域合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收看有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专题录像,搞清这些工程的概况,明确区域合作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的分布。
“三北”防护林全长7000多千米,宽400~1700千米,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2%。
播放录像:在学生读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看录像,边收听有关“三北防护林”的情况介绍:我国的“三北防护林”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乌孜别里山,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包括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总面积406.9×104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2.4%,规划造林3.508×104公顷,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它的作用在于使森林覆盖率平均从1975年的5%提高到14%左右,三北地区实现农田林网化,大部分牧场也有了林网、防护林的保护,黄土高原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沙地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宜林荒山荒地将被绿化,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基本上得到控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巨大。
教师小结: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不仅可以优势互补,使各区域得到共同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区域的环境问题,进一步促进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区域合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典范。
板书:在世界中发展。
投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图9.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
播放录像:将中国入世的历程以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首先,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其次,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他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引导学生读图9.2)第三,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时代赋予我国这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大责任。
某型飞机生产网络——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例证。
[课堂小结]。
两年来,我们走过世界,走遍中国,明天将带着我们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使用地图本领、分析问题的能力、懂得的道理走向未来的生活。
知识要点与检测。
答案:差异不同(或不平衡)合作世贸竞争和平生态环境进步。
[反馈练习]。
填空。
(1)国土,区域大,发展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进行合理的改造,、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区域之间的和,做到互补。
(2)中国是中的大国。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在今后长时间内,仍是第一位的。
(3)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化的世界。另一方面人类又面临着、、等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答案:(1)辽阔差异不平衡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联系合作优势。
(2)发展众多较低发展。
(3)全球人口资源环境。
活动与探究。
1.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就其中的一项或两项工程,通过搜集资料与家长或同学展开讨论:
(1)工程输送资源的源地和目的地各在哪些地区?
(2)工程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2.结合本课内容,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下列话题仅供参考),采用你喜欢的表达形式(或日记、或短文、或散文、或诗歌等)说明自己的看法。
(1)从我家看祖国的发展。
(2)wto与我们的生活。
(3)经济发展与我身边环境的变化。
3.经常关注我国新闻和世界新闻,看看我国是如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如何在世界中求发展以及如何履行我国肩负的三大历史责任的。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十
一、导入。
二、新授。
1、天圆地方。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空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投影: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一只漂浮在大海中的巨大海龟。
3、有趣的地理现象:
〔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的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遮住了月亮,影子的边缘是圆的。
4、地球是球状的朴素地理思想的产生。
〔1〕古代人们在沿着任一直线上的不同地点,每天同一时刻观察天象,天空星辰高度有规律地升降。说明地球是球状的〔理解的地面相当于现今的大地水准面〕。
〔2〕人们观察到太阳、月亮的形状是球状的,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3〕如果地球是球状体,那么沿着一定方向航海,一定能回到出发点〔起点〕。为证明这一点,航海冒险家们进行了艰苦的冒险历程。
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美国以其姓名命名哥伦比亚州、哥伦比亚特区〕。
亚美利加发现美洲大陆〔以其姓名命名的大洲:南、北亚美利亚洲〕。
5、麦哲伦探险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划时代的地理意义。
〔放录音: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以近200名航海家的生命为代价,实际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具有划时代的地理意义。
6、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和大地测量技术的突飞猛进,从理论和实际上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这一客观事实。
7、地球的大小:〔投影:地球的大小〕。
引导学生读出相关数据:
r=6371km〔记忆:在祖国风景秀丽的庐山上吃鱼的感觉一定是很美妙的〕。
c=40000km〔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
s=5.1亿平方km。
三、小结:
1、人类为探索地球的形状进行了不懈地努力。
2、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的大球体,其5.1亿平方千米的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四、教学反馈与发散思维训练:
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体会“天圆地方”的说法。
2、从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五、基本训练:
1、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是千米,表面积是平方千米。
六、板书设计:(略)。
七、教学反思。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十一
一节中国的疆域(两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跨近50个纬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疆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总结:北-头顶黑龙江。
南-脚踩曾母暗沙。
东-嘴喝两江汇合水。
西-帕米尔上摆摆尾。
(读图)课本3页中国的疆域图。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寒带。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和最西时间相差5个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边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边的帕尔米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为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十二
“日出之地”――亚细亚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能力目标。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将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题。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完成p3活动一2题。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完成p3活动一3题。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或看课本p4图7.3亚洲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主要山脉及山峰(喜玛拉雅山及主峰等)。
b组:主要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等)。
c组: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d组: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等)。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完成p5活动4、5题。
板书设计:。
第七章亚洲。
第一节“日出之地”――亚细亚洲。
一、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十三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4、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5、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埃及的古文化,了解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2、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了解它的奇特现象,为揭开金字塔之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断学习、努力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过程及方法。
1、学生读图p72图3-14“埃及地形”,观察埃及领土范围、主要地形以及气候特点。
2、学生在黑板上的地图中指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
3、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介绍他所了解的埃及的古文化。
4、从p75图3-21能总结埃及的工农业分布特点。
教学用具:埃及教学课件、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许多帝王为了在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尸体从而获得永生,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从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陵墓,同时还要放置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实际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在各式各样的陵墓中,有一种建得很特别(课件展示金字塔景观图),它们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国一般称其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讲授研讨新课)。
(展示课件)埃及的地理位置。
(提问思考):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
(2)苏伊士运河是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3)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
(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简要总结)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的国家。
(课件展示)苏伊士运河。
(提问)。
(1)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它沟通了哪两个海?
(2)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
(3)在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
(4)这两条航线相比较,走苏伊士运河可缩短多少航程?
(简要总结)为了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人民对运河进行了加深拓宽的改造,并于1956年将运河所有权收归国有,从而成为目前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运河开凿的历史和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所进行的斗争史)。
(课件展示)埃及的地形。
(复习提问)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沙漠的名称是什么?
(承转)(展示课件)尼罗河的风光。
(学生简要了解)。
(课件展示)尼罗河流域图。
(提问)。
(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
(2)尼罗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学生回答)。
(简要总结)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注意强调长河与大河概念的区别),起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由于进入埃及后流经沙漠地区,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讲述)尼罗河在广阔的沙漠地带浩浩荡荡穿行1500千米,形成了一条1-25千米的绿色走廊,古代和现代埃及的文明进步与生产发展都与尼罗河有关。
(课件演示)尼罗河的泛滥。
(课件展示)阿斯旺大坝。
(提问)1.人们修建阿斯旺大坝的目的是什么?
2.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对埃及产生了哪些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简要总结,注意阿斯旺大坝修建的利弊应讲清,培养学生看待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引导学生讨论)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归纳总结)(利用课件演示)。
(承转)埃及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和汗水,不仅充分利用了尼罗河,而且在近代还开凿了闻名于世的苏伊士运河。
(利用课件演示)。
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说说埃及的名胜古迹后教师总结,完成练习。
(课件展示)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讲解)埃及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金字塔等名胜古迹、尼罗河沿岸风光、沙漠奇景。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因而旅游业已成为埃及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承转)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已学到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号称“世界石油宝库”,埃及作为它的一部分,石油资源也非常丰富。
(课件展示)展示埃及石油产区。
(讲解)石油主要分布在埃及北部,其石油开采量和出口量增长很快,石油收入现已跃居各经济部门首位。
(讲解)埃及具有临近波斯湾有利的地理位置,及众多的人口、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埃及劳务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前往西亚产油国家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这既支援了这些国家石油的开发,同时也给埃及带来了大量的侨汇收入。
[总结]埃及是北非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石油、运河、侨汇、旅游等方面的收入都已超过了传统出口商品棉花,而成为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埃及根据本国国情,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十四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现在,请大家欣赏某个地区景观图。(展示课件)请思考: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师:请同学们,看课件西北地区图。
思考: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不同角度引导。)。
小结: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教师提问: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读图指导:指导学生用地图册“中国年降水量”图进一步说明本区降水量的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师:本区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部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滩上形成奇形怪状的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塔里森盆地中部有我国面积的沙漠——塔克拉码干沙漠,沙漠地区随处可见绵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由此可见,西北地区地形主要是以高原、山地为主。
板图:-疆“三山夹两盆”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并指导学生在书本上画)。
指图讲解:-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畺”,从北向南三条横线依次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结构特点,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
出示投影片: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图。
提问: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指图讲述: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
读图:在“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上找出塔里木河。观察本区河湖有什么特点?
师: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与南方地区的“水乡泽国”形成鲜明对照。原因是: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河流稀少,水量也小。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
思考:有人说,在西北地区水贵于金子,你同意吗?为什么?
师:因为本区气候干旱,水是多么稀少,所以水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农业来说,水源就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提问:请问西北地区主要适宜发展什么农业呢?(畜牧业)。
展示投影:由山麓到山顶植被有什么变化?如何利用这里的草场资源呢?山上是冬季牧场还是夏季牧场?为什么?这就是-疆天山山地牧场,因水热条件引起牧场分布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
提问:除了发展畜牧业,在西北地区还可适当发展什么农业?(种植业)。
师:对,大家的眼光不错,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这里因为有了水,而发展成为物产富饶的绿地,因而被誉为“塞外江南”。
提问:还有哪儿可发展农业?怎样解决水的问题?
师:夏季,因为夏季时气温高,冰雪融化。
提问:那么,怎样利用地下水呢?
展示投影:介绍坎儿井原理。
师:坎儿井真是保护灌溉、节约用水、防止蒸发的一处好方式。
要想发展西北就必须有世界眼光,而世界发展的出路无非是工业化问题,怎样才能迈上工业化的道路呢?让我们找找西北地区发展的优势。
展示: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分布图。
提问:西北地区要发展经济,靠的是什么?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西北的交通情况怎。
学生回答。
小结: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利用本区资源和特有的地理环境特点,大力发展相关工业,交通运输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展示图片:有关西北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动物遭杀的图片。
学生: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西北地区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它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深居内陆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但我们开发时,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四、课堂练习。
1.我国面积的_______沙漠,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地区。
2.西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_______为主。
3.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
4.我国四大牧区中位于西北区的有_______、_______。位于青藏地区的有_______、_______。
5.青藏地区的畜种有_______、_______、藏山羊。
五、作业布置。
西北地区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呢?
六、板书设计。
西北地区。
一、干旱的土地。
1.位置、范围——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深居内陆。
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3.地表景观(由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二、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1.主要畜牧业基地:内蒙古牧区、-疆山地牧区。
2.种植业少,为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疆沙漠绿洲)。
三、矿产资源丰富:(-疆)石油、天然气;(甘肃金昌)镍矿;(内蒙古)煤。
四、生态环境脆弱。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十五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气候特征。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c和7.3°c。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十六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十七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为明显的差异。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种植业的区域差异。
1、北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2、红壤的形成和改良。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全国可以分为四大地理单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之一——北方地区。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1)熟读图5.1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读图5.1结合中国地形图完成p3的活动题。
(1)读图5.2及《地图册》北方地区政区图,完成p4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3)了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粮食作物、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工业城市。
(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根据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把我国划分为四个地理单元,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如课本图5、1所示)。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的年降水量线相一致?
(400毫米降水量线相一致)。
(3)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及其位置范围。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称为北方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4)北方地区的特点:
(北方地区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平原面积广,耕地以旱地为主,易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是:根据各地的和的差异来划分的。
2、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
是。
3、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地区;平原分布最广的是地区;跨经度最广的是气温最高的是地区。
4、完成地理地图册和地理填充图。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肥沃的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划分为哪些?
2、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
3、青藏地区与其它3个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完成p6活动题。
(1)、北方地区包括的省区、平原和高原:
(有10个省区,高原有: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平原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以针叶林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3)、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土地是黄色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耕地都是以旱地为主,但水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4)、完成p6活动题。
(5)、提出问题:分析北方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气候主要是以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平原面积广大,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山西。)。
1、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十八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知识结构:
我国气候特征突出: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这三者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教材从最突出的特征入手,并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季风影响我国气候的突出表现。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同样受惠于季风气候,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气候特征的方法。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得出的结论性特征。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规律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分析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以雨热同期为特征的季风气候成为我国最显著的气候类型。在分析、归纳、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时,不要单纯的记忆结论,而是要学生学会这个过程。同时教材还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同纬度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清楚我国气候的独特性。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气候特征,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