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热门16篇)
9.总结是对自身成长与发展的一种自我审视和反思为了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我们需要全面地回顾和分析所要总结的内容。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可以让你的文章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和赞赏。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一
《我们身边的物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物质》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在变化和让物质发生变化,在单元教学中具有前测和铺垫的性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同时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物质的变化和思考这些变化的异同点上。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
2、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师:蜡烛1根、小纸片一张、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蜡烛、打火机、纸、记录纸、剪刀等各一份。
】
1、同学们,我们教室有很多物体,我们具体来看其中一种:桌子,你能说说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木头)
2、科学上,把像木头这样,做成物体的东西叫做物质。(多媒体展示)
其实,在教室中就存在很多的物质,能举几个例子吗?(塑料 ……)
3、大家有没有发现,刚才你们说到的这些物质,都能被我们看到、摸到,它们都实际存在。(副板书:物质:实际存在)
4、其实在我们教室里还存在一种物质,同学们没有提到,虽然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它,但它却是实际存在的。(可提示学生:我们呼吸需要它)
5、空气、电、光、火、声音它们也是物质,虽然这些看不到、摸不到,但它们是实际存在的。
6、科学上,把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叫做物质。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多媒体)
7、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来研究我们身边的物质。(板书:我们身边的物质)
我们教室里的这些物质,它们会发生变化吗?你能举些例子吗?
同学们举的例子都说明物质在变化。(板书:物质在变化)
1、下面,我们也来让一些物质发生变化。(出示易拉罐压扁前后的组图)
2、把易拉罐压扁,易拉罐变化了吗?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形状)
3、易拉罐发生变化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预设:是的)
4、 (投影出示水结冰的图片)水结冰后会发生哪些变化?(体积、形状、状态、温度……)
5、水结冰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冰是固态的水,可举例,夏天我们吃冰棍,把它塞在嘴里,融化了还是水)
6、易拉罐和水都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哪种变化比较快?(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7、那么,它们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预设:形状、体积等发生了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没有产生新物质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来,则先过渡到下个环节)。
8、师边听汇报边及时板书: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
小结: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和大小
1、接下来我们再来使一些物质发生变化。每小组从火柴盒中拿出一根火柴,把它折断,火柴折断发生了哪些变化?(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
2、每小组从火柴盒中拿出一根火柴,把它点燃,火柴燃烧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形状、体积、颜色、温度、产生火、产生炭……)
已不是火柴了,生成了新的物质“炭”,并发光、发热了。
3、问这两种变化一样吗?(预设:不一样,火柴被折断只是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新物质,火柴燃烧则生成了新物质)
(板书:产生新的物质)
4、哪一种变化跟易拉罐变形和水结冰的变化相似?
5、出示铁生锈的图片,铁钉生锈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交流(体积、颜色、手感、牢固度、产生锈……)
6、这两种变化有哪些相同之处?(产生了新的物质)
7、小结:物质在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没有产生新物质;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多媒体展示)
8、过渡引申:我们研究的都是现有的物质,那么像岩石、房屋、马路都在变化吗?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说出你的依据。
9、其实,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在发生着变化。只是有些变化的速度比较快,有些比较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到。
1、接下来就让我们亲自体验让物质发生变化。
2、你有哪些方法让老师手中的这张纸发生变化?(预设:折、烧…..)
3、老师给每小组准备了一根蜡烛,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让蜡烛发生变化
(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把你们打算使用的方法填写到“记录表”中。)
4、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方法?有不同的方法吗?
5、那就请大家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让蜡烛发生变化,并仔细观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的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呢?(生实验,完成“记录表”。)
6、哪个小组先让大家分享你们的发现?
7、补充:蜡烛燃烧后有什么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如蜡烛油是不是一种新的物质?(蜡油是蜡受热熔化后形成的,冷却后又是蜡,所以并不是一种新的物质。)
8、这些新物质到哪里去了?怎样验证有没有新物质产生呢?(我们只看到蜡烛在不断地减少,是不是物质会减少或者消失了呢?)
(可以拿铁器在烛焰上掠过,上面会留下碳黑的痕迹。)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整个世界是有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二
科学概念: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发生着变化。
2、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1、用举例、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
2、通过组内对比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演示材料:自制简易天平、酒精灯、课件(教材相关内容),实物投影
一课时
(讲述比赛要求:
1、请同学们在一分钟之内自行设计一种你喜欢的折纸作品,做好后放到展台上。
2、看谁的作品设计的最好,用时最短,谁就获胜)听清楚了吗?好现在开始)
同学们自行活动,教师计时(3、2、1停)。
师:评价学生们的表现
学生汇报:
小结: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物体,而且这些物体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实际存在的,我们把这些实际存在的物体称为物质。关于物质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发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物质方面的知识,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揭示课题:(板书:1、我们身边的物质)
1、认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实际观察到的物体是物质,那在教室里有没有我们观察不到的物质呢?(预设:空气)
讨论:空气它实际存在吗?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它的存在?
学生交流,汇报:
谈话:同学们用间接的方法可以观察到空气的存在,老师也有一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演示实验:边演示边讲解过程)出示自制简易天平,用酒精灯给其中一个易拉罐加热,学生观察。
提示:注意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汇报:(引导:空气受热膨胀跑掉了,说明空气的存在)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看到了空气的存在,所以空气也是物质。实际上除了空气,还有在实验中我们看到的酒精灯燃烧时的火焰,以及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和我们每天用到的电都是实际存在的东西,它们也都是物质。
(出示课件)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指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认识物质在变化
谈话: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当中,世界上这么多的物质会不会发生变化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观察来研究一下吧。
小组观察、介绍材料名称:(易拉罐、压扁的易拉罐、火柴、燃烧过的火柴梗、铁钉、生锈的铁钉、装有水的药瓶、装有冰的小药瓶)(师板书:易拉罐——压扁的易拉罐;火柴——燃烧过的火柴梗;铁钉——生锈的铁钉;水——水结成的冰)
提问:看一看谁和谁是兄弟?
学生汇报:
谈话:一会儿就请每一组同学选择你们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观察,比较每一组兄弟家族,观察中你们会有什么发现?观察前先让我们看老师给你的观察提示:
(课件展示)观察提示:
1、把易拉罐压扁,易拉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是不是改变了物体的材料?
2、观察水和水结成的冰它们有什么不同?水结冰后是否变成了别的物质?
4、观察铁钉和铁钉上的锈,思考:铁和铁锈有什么不同?铁锈还是不是铁?
讲述:在观察前我们还要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认识一下观察记录表。
(课件展示)观察记录表:
谈话:现在就请各组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仔细观察思考,并讨论合作填好观察记录表。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观察结果(展示小组观察记录表)
小结:评价学生的表现
提问:根据我们的观察,你发现这四组物质中哪两组变化有相同之处?(引导:第一组和第二组有相同之处;第三组和第四组有相同之处)
讲述:我们先来分析第一组和第二组的相同之处。(投影:展示学生填写的实验记录单)
(出示课件)讨论:易拉罐和水结冰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引导:这两种物质的变化都是形态、大小发生变化)
小结:这两种物质在变化上都是形态和大小发生了变化。板书:形态、大小变化
讲述:下面我们再来分析第三组和第四组的相同之处。(投影:展示学生填写的实验记录单)
(出示课件)讨论:火柴燃烧和铁钉生锈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引导:火柴燃烧后变成了木碳是一种新的物质;铁锈也是不同与铁的新物质)
小结:这两种物质在变化上都产生了不同与原来的新物质。(板书:产生新的物质)
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引导:把易拉罐压扁、火柴燃烧这两种变化能实现,因为他们变化速度快。水结成冰、铁钉生锈不能实现,因为他们变化速度缓慢。)
小结:物质都在变化,有的变化速度很快,有的变化速度缓慢。
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的办法使这些物质发生变化。
谈话:下面就要动手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我们的想法吧!可在实验前老师还要提出实验要求我们来看一下。
(课件展示)实验要求:
a、请用尽量多的方法使粉笔、白纸、蜡烛发生变化
b、把变化的情况记录在实验单上
让物质发生变化实验记录单
温馨提示:实验中要分好工,合理使用各种实验材料,注意安全。
讲述:下面就请同学们按实验要求,取出材料袋开始实验吧!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微观指导)
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以上几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汇报:(引导:有的变化只改变形态、大小;有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小结:可见物质的变化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板书:人为)
知识拓展: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人为的因素可以使身边的物质发生变化,那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像岩石、房屋、马路是不是也在变化呢?说出你的依据。
学生汇报:(引导:岩石——风化;房屋——变形、裂缝;马路——塌陷、凸起等)
小结:这些物质也在变化,它们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变化。(板书:自然)
总之物质是在变化的,变化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物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变化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知识巩固:
(课件展示)说一说通过本科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同学们今天表现的非常棒,发挥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同时也展现了我们六年二班学生团队的风采,我希望同学们下节课表现得更出色,有没有信心?(有)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三
教材说明:
《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中第三单元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在单元整合这一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了“我们身边的垃圾”,以“身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通过发现了解垃圾的来源,思考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理解力,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设计理念:
1、让口语交际课和生活相结合。本次活动以“源于生活--交流互学—应用生活”这个主线来贯穿教学内容,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都是在学生身边的事或是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顺势引导,得到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达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发展的目的。整个活动凸现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2、走进情境,构筑活力无穷的体验课堂。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口语交际”必须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和教学需要的交际环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创设各种情境,可以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因此会变得高涨起来,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例如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垃圾是哪里来和怎样处理垃圾的资料,课中,让学生做小小美容师,小鸭先生的参与等多种方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但会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还会使他们有表达的愿望和自信心。
3、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平等的状态下进行交流,学生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在课前准备时,师生共同调查,在课堂中,教师融入到学生中间,师生一起交流,一起发现、感悟,使小朋友感觉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创设了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儿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用正确的普通话交流垃圾的来源,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来处理生活垃圾。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公园大街等公共场所。)。
2、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组讨论填写:我给校园做“美容”计划。
4、课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请小朋友低头看我们教室的地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当当小小侦探家,想一想我们教室里这些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看看谁是我们班里的小侦探。
(1)组织学生留意观察教室的环境卫生,教室干不干净。
(2)请学生找一找教室角落里的垃圾,想一想这些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
(3)组织学生交流。
二、交流小调查,发现身边的垃圾:
1、除了教室里,老师让小朋友课外去进行了小调查,谁能说说我们身边还有些什么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一般是从哪里来的?(结合搜集的资料)指名说话。
你能学着用这些话来说吗?
句式(1)、我发现(或看到)(什么地方)的(什么垃圾)是(怎么或从哪里)来的。
(2)、我发现,(什么地方)的(什么垃圾)是从(哪里)来到这里,使那里变得()。
2、以四人小组分组交流。
3、教师小结:垃圾的来源: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厨房垃圾。
三、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1、设疑:我们身边的垃圾可真不少,但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仍然这么美丽整洁,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
2、师生一起交流垃圾处理方法:
导入:课前老师请小朋友去收集处理垃圾的方法了,现在就把课前收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结合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
课件一:有人把易拉罐、瓶子、废纸等拿到废物回收站卖掉。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回收?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二:我们每家都把食品袋、包装盒、烟头、果皮等扔到蓝色垃圾桶内。
追问:那么垃圾桶里的垃圾最后到了哪里呢?你怎么知道的?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小资料袋:
卫生掩埋法:顾名思义,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来。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已遭淘汰。
焚烧法;将垃圾分类后,送入焚化炉里燃烧,并以焚烧所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取暖等等。但我们中国等亚洲国家很少做到将垃圾分类,所以焚烧垃圾时所产生的热量能真正用到发电、取暖的则很少。而且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停止这一方法。
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这种办法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课件三:在家里,一家人吃饭后,把剩饭、剩菜倒进小盆去喂猪。
课件四:在家里,爸爸把死猪,在田里挖了个坑放在坑里深埋。
点评:爸爸这样处理你觉得怎么样?请你评价,并说明理由。(让学生知道垃圾不能乱扔)。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小资料:
积肥法:把垃圾堆叠起来,使废气物的纤维质和有机质腐化,变成肥料来改良土壤。我们常把落叶堆在一起,用做树木的养料,这就是一种积肥法。这种方法很少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应用这一技术的国家很多。
学生评价: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追问:你的资料是从哪里得来的?
小结方法:你真会收集资料。爸爸妈妈可以告诉我们;自己观察到的;电视里介绍的;看课外书知道的;电脑上查等,你看,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能从生活中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呢!
2、小结:我们人类可真聪明,能根据垃圾种类的不同人们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四、我为校园做美容:
情境导入:《美丽的小路》中的环保小卫士鸭先生来看我们了。(课件出示小鸭)并出示:小朋友,我每天打扫我校门前的小路,还有鹿先生给我送来了一个分类垃圾箱。小路经过我们的美容,现在可美丽了,欢迎你们来哦!你也来做个小小美容师吧!
1、校园美容计划交流:
(1)小朋友,你们怎么准备怎么为我们学校和教室美容呢?请你们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我们的校园美容计划交流。
(2)小组推荐代表交流,并小结。
a、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做到弯弯腰随手捡一捡。
b、看见乱扔垃圾的同学、现象要勇敢地进行批评。
c、建立垃圾回收站,进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d、回家向大人宣传,人人保护环境。
(3)学生评价,哪个小组的校园美容计划好,评选出最佳校园美容师,并为“最佳校园美容师”小组发奖。
五、小组合作,想象拓展:
1、我们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先讨论一下,再合作完成,好吗?
2、展示台:
预设:想象画展示——手工小制作展示。
请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处理垃圾的方法,组员相互补充。
(1)其他各组小朋友认真听,并说说他们的方法哪里好?哪里不够好?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2)请大家评一评哪个小组听得最认真?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好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小结:小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热爱我们的校园,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像小鸭先生那样当好“小小小美容师”,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环境更加美丽、洁净。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四
资料:
处理垃圾的方法:
卫生掩埋法:顾名思义,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来。
焚烧法:将垃圾分类后,送入焚化炉里燃烧。
积肥法:把垃圾堆叠起来,使废气物的纤维质和有机质腐化,变成肥料来改良土壤。
美马萨诸理工学院等离子物理实验室宣布,他们成功利用人造闪电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热量能将垃圾熔化,待冷却后,有害废物可以变为没有毒害的巨大玻璃。
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的垃圾进行观察。)。
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义乌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吗?那你觉得义乌城干净吗?(可以播放义乌的风光或校园风光,让学生感受城市的整洁美)。
城市里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要谈的话题是:
小调查的汇报交流。
每人在小组里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每组派代表交流。
垃圾的来源: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
厨房垃圾。
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1、让学生自由说说,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可能会说扔到垃圾桶里、垃圾房里去了,那么老师就追问:“垃圾房装满了怎么办?)该怎么处理垃圾呢?今天我们来成立“点子公司”,为处理垃圾出出点子吧。
(1)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公司,动脑子,想办法。
(2)分组汇报。注意评议:谁听的认真?谁的点子好?好在哪里?你认为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义乌的处理办法:塔山垃圾填埋场。焚烧法。积肥法。
引导学生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看法。
介绍美科学家研制出用人造闪电出来垃圾的新方法。
学习目标:
就身边的垃圾进行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五
1、通过观察、交流,使学生大致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设想处理垃圾的方法,并能画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1、和其他学科老师先沟通交流(如美术老师),帮助同学们用废旧垃圾制成工艺品。
2、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每天产出的垃圾以及社会上怎么样处理垃圾的。
3、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
创设情景。
1、同学们,老师发现每天放学后,值日生把很多的垃圾倒入垃圾坑里,那么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出示有垃圾的纸篓)。
出示图片一:
商场里人们把把一些物品的包装袋随手扔掉。
图片二:在家里爸爸妈妈把废纸和不要的塑料袋等扫进垃圾箱。
图片三:游乐场,人们把吃了东西的食品袋和易拉罐扔进垃圾箱。
图片四:菜场人们把菜叶随地乱扔。
图片五:餐馆里,人们把垃圾倒入下水道流进长江里。
[抓住生活即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并展开思考。]。
2、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呢?
(1)小组讨论。
(2)小组交流开始。
(3)全班交流。老师在黑板相机板书————我的发现。
(一)、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这些垃圾都是人们把自己家的垃圾丢出来的。
(二)、我们小组的意见是这些垃圾时不讲卫生的人随便丢的。
(三)、我们小组同意别的小组的看法,可是有了垃圾比丢掉,留着还有什么用呢?
(四)、垃圾当然还可以有用的。我们小组也是觉得这些垃圾是我们人类的垃圾,但是还可以用。
3、师小结告诉学生,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4、问:怎么处理这些生活垃圾呢?说说自己的看法?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归纳:
(一)这些垃圾可以卖掉。
(二)垃圾也可以再利用。我们可以分开处理的。
(三)这些垃圾可以丢进长江里去。
针对这三个办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办法好不好。
有同学说:“我反对,不可以把垃圾丢到长江里去的。”
另一个同学问:“请你说一下你的理由好吗?你要把我说服气,我就不把垃圾丢到江里去。”
回答:“因为长江的水会被垃圾搞脏了,这样子的话长江里的鱼就喝脏水,会死掉的。我们人类喝了不干净的水,就会得病。”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请大家想想看就第三个办法你认为对不对?”同学们议论纷纷。
师小结“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就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
[这一环节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比较好。]。
问:你们有更好的办法来减少这些垃圾的产出吗?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师过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觉得有些垃圾可以再利用,今天老师就利用废旧垃圾做了几个物品还设计了一种环保垃圾箱。
师出示制作的装饰品,介绍环保垃箱的用途。
问:你们有更好的想法吗?小组合作把你们的相法画出来。
(1)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利用垃圾制作的工艺品。
(2)小组派代表介绍设计的环保垃圾箱。
(3)请大家把你们制作的物品和大家交换,去装饰自己的房间吧。(学生互相交换各自的物品并象伙伴介绍怎样摆放。
[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此次活动的设计联系了学生的实际,打通课内课外的壁垒,把学生在不同时间、空间所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
2、创设生活情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尊重学生的思维、想象和交际能力。
3、生参与面较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生活意识。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二、交通安全。
案例|一、3月31日11时55分,河南省潢川县小学生杨明亮(男,8岁),在丰台区富丰桥东韩庄子路口步行由北向南横穿机动车道时,被由西向东驶来的李元元(女,24岁,北京市公交总公司603车队)驾驶的大公共汽车当场轧死。
案例二、2月11日14时5分,大兴区黄村镇狼各庄村村民薛新开(女,7岁)在由南向北步行横穿公路,适有河北省固安县解家务村司机杨建中(男,19岁)驾驶农用四轮车由东向西驶来,农用车将薛新开撞出,薛受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当日死亡。
1、分组讨论、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
三、防溺水安全教育。下面给大家讲几个游泳所带了的惨剧。
(1)20xx年4月23日下午,廉江市安铺镇3男孩结伴下河捞蚬不幸溺水,导致2死1失踪。
(2)20xx年1月8日,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郝家庄上郝村西塘处,因开发商挖沙导致地面出现大坑,聚集河水后结冰,4名小学生和1名幼儿在冰上溜冰时不慎落入坑中溺水死亡。
(3)20xx年3月3日,海南乐东中学2名初三学生到河边钓鱼,不慎落水身亡。
(5)20xx年6月9日,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杨庄中学7名初三学生结伴在莱芜汇河下游游泳时溺水身亡。
(6)20xx年6月9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桃洪镇文昌村5名小学生在桃洪镇竹塘村向家山塘游泳时溺水身亡。
(7)20xx年1月1日下午两点左右,广东汕尾陆丰市湖东镇南四坑水库发生一起溺水事故,造成4名小学生死亡。
(8)20xx年1月7日,河南信阳光山县南向店乡天灯小学发生一起溺水事故,造成4名儿童溺亡。(9)20xx年4月21日,广东珠海中大珠海校区一名20xx级本科生凌某,在校园内沕水湖意外溺水身亡。
(10)20xx年5月5日,北京市吉利大学一名大二学生在十三陵水库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1、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2、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相助。
3、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四、用电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
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五、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六、食品安全教育。
主持人: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
1、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
2、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3、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4、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装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5、不吃三无产品食物,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
6、不乱吃野果,更不要捡路边的果吃,以免中毒。
七、防拐骗。
带她回家等花言巧语骗取了杨某对他的信任,上了他的摩托车。半路上,他企图_污杨某,却被杨某狠狠地咬断一截舌头。歹徒惨叫着逃走了,但他因落下伤残,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捕获。
2、讨论案例: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小组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前者不但勇敢而且机智,因为她不但保护了自己,而且打击了歹徒。而后者的'胆孝恐惧不但助长了歹徒的气焰,还使自身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因此,面对不法侵害,特别是严重的不法侵害,首先要勇敢。因为勇气能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1)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2)不听陌生人的话。
(3)不跟陌生人走。
(4)不和陌生人讲话。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七
1.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2.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保护环境的意义。
难点:如何保护环境。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引出课题。
1.教师通过播放图片,让幼儿观察,说说我们的地球以前是怎么样的?幼儿讨论。(很美丽……)。
2.现在又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幼儿讨论。(有的地方被污染……)。
二、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及保护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1.教师分别播放4组图片,(河水的污染、水土的流失、废气的污染、乱扔垃圾)。
幼儿观察并说说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幼儿:不对。河水变黑,鱼儿死了。没有树木房子被淹没。工业废气让空气不新鲜,到处都是一片臭味等等。)。
2.教师小结。这些环境的污染及破坏都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环境。
3.幼儿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教师小结:我们要保护环境,必须做到,(1)节约用纸。(2)节约用水。(3)节约用电。(4)节约一切的能源。
三、结合幼儿实际,谈谈你能为环保做一些什么?
1.从我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
2.爱护花草树木。
3.做一些环保的标语。
四、活动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懂得了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尽我们自己的能力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不仅要自己做环保的小卫士,还要提醒周围的人,大家一起做环保的小卫士。
8.2017爱护公物主题班会。
10.《爱护公物,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八
《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本次口语交际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让学生就身边的垃圾问题进行交际,二是把想法画一画。可以把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完成。《我们身边的垃圾》以“交流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跟同学们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课前的调查结果与同学交流。这一提示提出了交流的内容以及交流的对象。以“怎么处理生活垃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怎样处理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有条理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画一画”引导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画一画。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是多相互动的言语活动。
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媒介进行人际交流的活动,教学中既要重视“交际”,又不能忽视“口语”基础。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有的学生不能运用较为通顺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同学不会倾听与欣赏,还有的同学不太愿意主动与同学交流……所以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学生的口语基础的培养。一是要引导学生会表达,二是让学生学会倾听与欣赏。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口语交际”得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和教学需要的交际环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创设各种情境,可以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因此会变得高涨起来,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例如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垃圾是哪里来的资料,课中让学生说说该如何处理垃圾,让学生设计未来的垃圾处理场等多种方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但会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还会使他们有表达的愿望和自信心。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好品质。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难点: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九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大致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并能用通顺、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2、通过小组合作,画一画处理垃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和别人的交流能力以及待人处事的能力。
1、自制课件。
2、奖励学生的小奖章若干枚。
一、观察图画,引入话题。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街上,人们把食物包装纸随手仍在地上;把空易拉罐等扔在垃圾箱内。
生:在家里,妈妈把剩菜倒进垃圾袋,然后扔进垃圾箱。
生:叔叔把废旧电池、碎玻璃片等倒在路边。
生:校园里,同学们把铅笔削、纸团随意丢在地上。
师:你看我们身边处处能发现垃圾,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我们身边的垃圾。
从学生身边的垃圾入手,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进而指导学生进行说话,学生会觉得有话可说。
二、引申扩展。
生:是大家不讲卫生乱丢的。
生:是小朋友扔的。
师:谁能结合刚才我们所看到的,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呢?
出示句子: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很多:在校园里,在家中,在街道上,等这些都会产生许多垃圾。
生: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很多,在校园里小朋友扔的纸屑,在家中爸爸妈妈扔的剩饭剩菜,在街道上人们扔的瓜子壳,等这些都会产生许多垃圾。
师:对啊,就这么说,你说得很好,奖你一枚奖章。谁还有不同的说法。
生: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很多,在校园里我们削的铅笔屑,在家中我们家人丢的废电池,在街道上人们丢的易拉罐,等这些都会产生许多垃圾。
……。
这一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而在学生说的时候尽量“多鼓励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对于讲的好的学生及时地奖励他们一枚小奖章。以表示对他们的肯定,以激发下面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争取自己的小奖章。而这一方法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跃跃欲试。
通过几组多媒体境头,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打开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来认识我们生活中垃圾的来源。同时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比较缺乏条理性,往往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此时,我给学生提供一种句式,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把话讲清楚,使表达有条理,一方面要求学生填句式里的词语尽量不要重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三、设计交流。
1、课件出示:
聪明小博士告诉大家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年龄等的限制,他们对垃圾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通过设计“聪明小博士”的介绍,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也为下面的设计垃圾处理的方法打好基础。同时,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像“聪明小博士”这样的介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会听得津津有味,引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同时对学生提出了认真听的要求,只有认真听,才能讲明白。
师:你们又会怎样处理垃圾呢,下面请小朋友们想想:生活中的垃圾这么多,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垃圾?四人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2、课件出示句式:
师:请你们用这样的句式汇报:生活中的垃圾这么多,我设计了,它可以。
(用什么办法处理垃圾)。
生交流讨论。
心理研究学表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中由于儿童知识、经验的贫乏,模仿就成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在此时教师先自己示范说垃圾处理的办法。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范例,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3、反馈:
生:生活中的垃圾这么多,我们这组设计了旧电池回收垃圾箱,因为根据刚才聪明小博士说的,旧电池的污染很大,那这个垃圾箱它就可以帮助人们回收旧电池,让旧电池不会污染我们的环境。
师:是个不错的方法,奖你一个奖章。还有不同的点子吗?
生:我们组根据刚才聪明小博士介绍的设计了一个白色污染箱,它可以回收生活当中的塑料袋、一次性包装盒这些垃圾。
师: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点子,你们这组也得一枚奖章。还有其它的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们组设计了机器人垃圾筒,它可以自动分离垃圾,能根据垃圾的种类分出绿色垃圾、白色污染垃圾、金属垃圾,这样垃圾工人处理垃圾的时候就很方便了。
生:我们设计了音乐垃圾箱,它可以为那些自觉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的人唱颂歌。
生:……。
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画一画。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请学生介绍说明,教师伺机评价。
学生通过自己合作学习,能相互启发,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得以发展。通过自主想像,使创造能力得以培养。同时,让学生学会如何去与小组成员交流,与小组成员合和。最后的实物投影展示,并再一次让学生介绍说明,目的在于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升华。
1、师小结:
看了小朋友们的设计,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你们太出色了。将来,当你们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时,我们的地球妈妈肯定会变得越来越美。
2、欣赏歌曲《热爱地球妈妈》。
1、源于生活,引发思维激情: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口语交际提供了活水源泉,因为“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扎实的口语交际应该兼容并蓄,打通课内外的壁垒,把学生各种时间、空间所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在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身边产生的垃圾入手,先让他们说说平时生活当中,校园、街道、家里这些垃圾的来源。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畅所欲言,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再由此引申到社会、生活,以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
2、创设情景,鼓励积极参与:
创设交际情境,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创设与交际训练有关的语境;另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言语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组处理垃圾的镜头。因为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通过亲眼目睹,激发了参与的热情,增强了说话的欲望。而后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大组汇报等形式,扩大了参与的广度,提高训练的效益。
3、激活思维,发展想像能力:
“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但要渗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渗透思想教育、渗透审美教育,更要渗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创新能力的渗透不只是提供一个民主的氛围,一个生活色彩情景,更主要的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第三块内容时,我让学生听一下“聪明小博士”有关科学垃圾分类的介绍,补充一些相关垃圾的知识,然后让他们小组合作,说说画画,设计也更多更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法。
这篇口语交际能充分地检验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积累。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提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做到把知识、能力、趣味、感受整合在一起。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兴致极高。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十
《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中第三单元中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在单元整合这一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了“我们身边的垃圾”,以“身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通过发现了解垃圾的来源,思考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理解力,引导学生从小养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1、让口语交际课和生活相结合。本次活动以“源于生活--交流互学—应用生活”这个主线来贯穿教学内容,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都是在学生身边的事或是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顺势引导,得到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达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发展的目的。整个活动凸现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2、走进情境,构筑活力无穷的体验课堂。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口语交际”必须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和教学需要的交际环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创设各种情境,可以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因此会变得高涨起来,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例如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垃圾是哪里来和怎样处理垃圾的资料,课中,让学生做小小美容师,小鸭先生的参与等多种方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但会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还会使他们有表达的愿望和自信心。
3、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向互动的课堂生活。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平等的状态下进行交流,学生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在课前准备时,师生共同调查,在课堂中,教师融入到学生中间,师生一起交流,一起发现、感悟,使小朋友感觉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创设了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1、通过调查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儿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1、教学重点:
能用正确的普通话交流垃圾的来源,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来处理生活垃圾。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公园大街等公共场所。)。
2、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组讨论填写:我给校园做“美容”计划。
4、课件。
1、请小朋友低头看我们教室的地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当当小小侦探家,想一想我们教室里这些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看看谁是我们班里的小侦探。
(1)组织学生留意观察教室的环境卫生,教室干不干净。
(2)请学生找一找教室角落里的垃圾,想一想这些垃圾都是从哪里来的?
(3)组织学生交流。
1、除了教室里,老师让小朋友课外去进行了小调查,谁能说说我们身边还有些什么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一般是从哪里来的?(结合搜集的资料)指名说话。
你能学着用这些话来说吗?
句式(1)、我发现(或看到)(什么地方)的(什么垃圾)是(怎么或从哪里)来的。
(2)、我发现,(什么地方)的(什么垃圾)是从(哪里)来到这里,使那里变得()。
2、以四人小组分组交流。
3、教师小结:垃圾的来源: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厨房垃圾。
1、设疑:我们身边的垃圾可真不少,但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仍然这么美丽整洁,你们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
2、师生一起交流垃圾处理方法:
导入:课前老师请小朋友去收集处理垃圾的方法了,现在就把课前收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结合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
课件一:有人把易拉罐、瓶子、废纸等拿到废物回收站卖掉。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回收?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二:我们每家都把食品袋、包装盒、烟头、果皮等扔到蓝色垃圾桶内。
追问:那么垃圾桶里的垃圾最后到了哪里呢?你怎么知道的?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小资料袋:
卫生掩埋法:顾名思义,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来。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已遭淘汰。
焚烧法;将垃圾分类后,送入焚化炉里燃烧,并以焚烧所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取暖等等。但我们中国等亚洲国家很少做到将垃圾分类,所以焚烧垃圾时所产生的热量能真正用到发电、取暖的则很少。而且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停止这一方法。
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这种办法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课件三:在家里,一家人吃饭后,把剩饭、剩菜倒进小盆去喂猪。
课件四:在家里,爸爸把死猪,在田里挖了个坑放在坑里深埋。
点评:爸爸这样处理你觉得怎么样?请你评价,并说明理由。(让学生知道垃圾不能乱扔)。
教师结合学生说话随机课件出示小小资料:
积肥法:把垃圾堆叠起来,使废气物的纤维质和有机质腐化,变成肥料来改良土壤。我们常把落叶堆在一起,用做树木的养料,这就是一种积肥法。这种方法很少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应用这一技术的国家很多。
学生评价:这种处理垃圾的方法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追问:你的资料是从哪里得来的?
小结方法:你真会收集资料。爸爸妈妈可以告诉我们;自己观察到的;电视里介绍的;看课外书知道的;电脑上查等,你看,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能从生活中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呢!
2、小结:我们人类可真聪明,能根据垃圾种类的不同人们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情境导入:《美丽的小路》中的环保小卫士鸭先生来看我们了。(课件出示小鸭)并出示:小朋友,我每天打扫我校门前的小路,还有鹿先生给我送来了一个分类垃圾箱。小路经过我们的美容,现在可美丽了,欢迎你们来哦!你也来做个小小美容师吧!
1、校园美容计划交流:
(1)小朋友,你们怎么准备怎么为我们学校和教室美容呢?请你们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我们的校园美容计划交流。
(2)小组推荐代表交流,并小结。
a、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做到弯弯腰随手捡一捡。
b、看见乱扔垃圾的同学、现象要勇敢地进行批评。
c、建立垃圾回收站,进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d、回家向大人宣传,人人保护环境。
(3)学生评价,哪个小组的校园美容计划好,评选出最佳校园美容师,并为“最佳校园美容师”小组发奖。
1、我们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先讨论一下,再合作完成,好吗?
2、展示台:
预设:想象画展示——手工小制作展示。
请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处理垃圾的方法,组员相互补充。
(1)其他各组小朋友认真听,并说说他们的方法哪里好?哪里不够好?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2)请大家评一评哪个小组听得最认真?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好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小结:小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热爱我们的校园,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像小鸭先生那样当好“小小小美容师”,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环境更加美丽、洁净。
资料:
处理垃圾的方法:
卫生掩埋法:顾名思义,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来。
焚烧法:将垃圾分类后,送入焚化炉里燃烧。
积肥法:把垃圾堆叠起来,使废气物的纤维质和有机质腐化,变成肥料来改良土壤。
美马萨诸理工学院等离子物理实验室宣布,他们成功利用人造闪电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热量能将垃圾熔化,待冷却后,有害废物可以变为没有毒害的巨大玻璃。
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学校、家附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校园的垃圾进行观察。)。
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义乌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吗?那你觉得义乌城干净吗?(可以播放义乌的风光或校园风光,让学生感受城市的整洁美)。
城市里的垃圾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要谈的话题是:
小调查的汇报交流。
每人在小组里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每组派代表交流。
垃圾的来源:果皮纸屑、塑料袋、各种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园垃圾)。
厨房垃圾。
开展活动,处理垃圾。
1、让学生自由说说,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可能会说扔到垃圾桶里、垃圾房里去了,那么老师就追问:“垃圾房装满了怎么办?)该怎么处理垃圾呢?今天我们来成立“点子公司”,为处理垃圾出出点子吧。
(1)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公司,动脑子,想办法。
(2)分组汇报。注意评议:谁听的认真?谁的点子好?好在哪里?你认为还有哪里不够好?可以提出问题要求解答。
义乌的处理办法:塔山垃圾填埋场。焚烧法。积肥法。
引导学生从环保、废物利用等方面谈谈看法。
介绍美科学家研制出用人造闪电出来垃圾的新方法。
学习目标:
就身边的垃圾进行交流,能说清楚垃圾是从哪里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展开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十一
我的家乡有古城墙、护城河。先说说护城河吧!它建于三国时代,它可厉害,只要有敌人进来就收起城门,敌人就进不来了。以前护城河可美丽了。春天万物复苏,护城河的冰化开了,流动的河水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夏天河水清清的,能看见水里的小鱼在自由自在的游动。
秋天金黄的树叶落在护城河边踩上去有沙沙的声音,远远看去是金黄的一片;冬天护城河结冰了,小朋友还可以滑冰呢!可是现在,许多废水排到护城河里,有许多垃圾也扔到了水里面,护城河的水发臭了!我好像听到了护城河在哭泣,我要对它说:“我一定会帮你还回原来的样子,让你变得更加美丽!”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十二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大致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并能用通顺、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2、通过小组合作,画一画处理垃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和别人的交流能力以及待人处事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奖励学生的小奖章若干枚。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入话题。
1、利用多媒体出示我们身边的垃圾,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街上,人们把食物包装纸随手仍在地上;把空易拉罐等扔在垃圾箱内。
生:在家里,妈妈把剩菜倒进垃圾袋,然后扔进垃圾箱。
生:叔叔把废旧电池、碎玻璃片等倒在路边。
生:校园里,同学们把铅笔削、纸团随意丢在地上。
师:你看我们身边处处能发现垃圾,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我们身边的垃圾。
从学生身边的垃圾入手,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进而指导学生进行说话,学生会觉得有话可说。
二、引申扩展。
生:是大家不讲卫生乱丢的。
生:是小朋友扔的。
师:谁能结合刚才我们所看到的,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呢?
出示句子: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很多:在校园里,在家中,在街道上,等这些都会产生许多垃圾。
生: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很多,在校园里小朋友扔的纸屑,在家中爸爸妈妈扔的剩饭剩菜,在街道上人们扔的瓜子壳,等这些都会产生许多垃圾。
师:对啊,就这么说,你说得很好,奖你一枚奖章。谁还有不同的说法。
生: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很多,在校园里我们削的铅笔屑,在家中我们家人丢的废电池,在街道上人们丢的易拉罐,等这些都会产生许多垃圾。
……。
这一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而在学生说的时候尽量“多鼓励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对于讲的好的学生及时地奖励他们一枚小奖章。以表示对他们的肯定,以激发下面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争取自己的小奖章。而这一方法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跃跃欲试。
通过几组多媒体境头,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打开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来认识我们生活中垃圾的来源。同时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比较缺乏条理性,往往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此时,我给学生提供一种句式,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把话讲清楚,使表达有条理,一方面要求学生填句式里的词语尽量不要重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三、设计交流。
1、课件出示:
聪明小博士告诉大家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年龄等的限制,他们对垃圾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通过设计“聪明小博士”的介绍,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也为下面的设计垃圾处理的方法打好基础。同时,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像“聪明小博士”这样的介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会听得津津有味,引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同时对学生提出了认真听的.要求,只有认真听,才能讲明白。
师:你们又会怎样处理垃圾呢,下面请小朋友们想想:生活中的垃圾这么多,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垃圾?四人小组讨论,组长汇报。
2、课件出示句式:
师:请你们用这样的句式汇报:生活中的垃圾这么多,我设计了,它可以。
(用什么办法处理垃圾)。
生交流讨论。
心理研究学表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中由于儿童知识、经验的贫乏,模仿就成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在此时教师先自己示范说垃圾处理的办法。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范例,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3、反馈:
生:生活中的垃圾这么多,我们这组设计了旧电池回收垃圾箱,因为根据刚才聪明小博士说的,旧电池的污染很大,那这个垃圾箱它就可以帮助人们回收旧电池,让旧电池不会污染我们的环境。
师:是个不错的方法,奖你一个奖章。还有不同的点子吗?
生:我们组根据刚才聪明小博士介绍的设计了一个白色污染箱,它可以回收生活当中的塑料袋、一次性包装盒这些垃圾。
师: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点子,你们这组也得一枚奖章。还有其它的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们组设计了机器人垃圾筒,它可以自动分离垃圾,能根据垃圾的种类分出绿色垃圾、白色污染垃圾、金属垃圾,这样垃圾工人处理垃圾的时候就很方便了。
生:我们设计了音乐垃圾箱,它可以为那些自觉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的人唱颂歌。
生:……。
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画一画。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请学生介绍说明,教师伺机评价。
学生通过自己合作学习,能相互启发,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得以发展。通过自主想像,使创造能力得以培养。同时,让学生学会如何去与小组成员交流,与小组成员合和。最后的实物投影展示,并再一次让学生介绍说明,目的在于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总结升华。
1、师小结:
看了小朋友们的设计,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你们太出色了。将来,当你们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时,我们的地球妈妈肯定会变得越来越美。
2、欣赏歌曲《热爱地球妈妈》。
【教学思路】。
1、源于生活,引发思维激情: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口语交际提供了活水源泉,因为“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扎实的口语交际应该兼容并蓄,打通课内外的壁垒,把学生各种时间、空间所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在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身边产生的垃圾入手,先让他们说说平时生活当中,校园、街道、家里这些垃圾的来源。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畅所欲言,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再由此引申到社会、生活,以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
2、创设情景,鼓励积极参与:
创设交际情境,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创设与交际训练有关的语境;另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言语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组处理垃圾的镜头。因为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通过亲眼目睹,激发了参与的热情,增强了说话的欲望。而后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大组汇报等形式,扩大了参与的广度,提高训练的效益。
3、激活思维,发展想像能力:
“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但要渗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渗透思想教育、渗透审美教育,更要渗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创新能力的渗透不只是提供一个民主的氛围,一个生活色彩情景,更主要的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第三块内容时,我让学生听一下“聪明小博士”有关科学垃圾分类的介绍,补充一些相关垃圾的知识,然后让他们小组合作,说说画画,设计也更多更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法。
这篇口语交际能充分地检验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积累。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提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做到把知识、能力、趣味、感受整合在一起。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兴致极高。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十三
师: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
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砍伐树木、滥杀生灵,扰乱了生态平衡……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板书课题)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挑战无处不在”。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真是到处充满挑战。
今天上课,咱们就以挑战的方式进行,叫“智者为王”。全班同学共分成四个小队即:梅队、兰队、竹队、菊队。
(教师介绍挑战的方式)。
师:挑战无处不在,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回答按要求做答:
1、请把你们能够想到的与环境有关的5个词语写出来,先独立写,然后小组讨论,每一位学生向小组成员讲解自己认为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污染”?师:环境污染――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危害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发展。
2、砍伐森林、水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有什么害处?
三、分析问题,探究明理师:同学们,请结合书、录像片及生活实际,我们开始“智者为王”第二轮挑战(教师介绍挑战规则:组与组之间是必答,组内是抢答)挑战题如下:
1、你还知道哪些污染情况?
3、各小组分析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4、这些污染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5、探究如何查找这些污染源的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做必要的补充,完善下图。
附:关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图。
师:(读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人类在发展进程中,需要“三思而后行”
1、确定一条被污染的河流。
2、取一瓶水带回家沉淀并观察。
3、填写调查报告。活动二:调查学校或家周围的空气状况。
1、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观察主要路段一小时内驶过多少辆汽车。
2、在学校或家庭附近数一数有多少个工厂的烟囱,看一看冒出的烟是什么颜色的。
3、在窗台上放一张白纸,观察一天后白纸上落了多少灰尘。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国家,天蓝蓝,水清清,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境已遭受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环境已向我们亮出了黄牌,如何解决查找、研究出来的污染问题呢?咱们这节课继续进行“智者为王”。
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师:以四人为一小组,自己设计挑战题,每小组设计一道,然后各队之间进行挑战。(学生设计挑战题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说)。
1、小组内研讨如何解决该组查找、研究的污染问题。
2、小组间交流各组的方法、经验。附方案:a、通过立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护法》、《工业法规》……b、减少无法回收物品的使用c、使用无烟煤d、禁止使用氟里昂e、工业治理f、废物、废水、废气的净化、再处理及回收。
g、植物造林,爱护生物,保护环境。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师:挑战最后一关,看谁智慧多!智者为王,并颁发奖品。
1、怎样从自身做起去保护我们的家园?
2、面对社会大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3、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宣传环保。
五、总结提高,升华主题同学们,谁不爱蓝天碧水,谁不爱鸟兽成群,为了能够让自己、让他人有一个清新、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一定要增强环保意识,为美化、绿化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地球做出贡献。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活动策略:《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本次活动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认识、体验、感悟。
我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发现、体验、感悟、调查、分析、研讨等方式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使获得生态学知识,知道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第二课时侧重让学生研究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案,从而形成环保意识,争当环保小卫士。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运用挑战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注重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十四
1、知道自己家附近河流的现状及过去。
2、了解河水污染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与危害。
3、了解相关的水污染原因、知道污水治理的科学知识。
4、掌握如何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5、通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提高环保活动的参与意识。
6、在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知道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20xx年6月。
三、活动设计。
1、为学生播放有关水污染的专题片。
2、组织学生对周围人群水污染意识情况进行调查。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确定好各组要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4、组织学生针对自己所选专题分组展开调查、实践。
5、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汇报和交流。
6、组织学生参观、走访,亲眼目睹周围环境情况,并在亲身体验后让大家谈感受与收获。
7、学生以小论文、手抄报、调查报告、图片等方式表示这次活动的感想与收获。
8、组织学生进行“我能为环保做什么”的大讨论。
9、教师与学生共同拟一份倡议书,呼吁人们改变陋习,保护周围环。
10、组织义务宣传小组,向自己的亲属和附近的村民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四、研究方法。
1、查资料(上网、问长辈)。
2、调查、研究(实地调查为主)方法:
五、活动形式。
个人或小组,分散活动与集中活动相结合。
六、活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河水污染的原因。
2、河水污染的危害。
3、河水污染的治理。
可通过实地的调查、问长辈、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完成。
七、活动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活动最终成果以小论文、手抄报、调查报告、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
八、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组合小组、小组分工。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收集资料活动、实地考察活动、探讨问题、小组总结。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小组汇报成果。自评、小组交换评,教师参与评,学校领导评。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十五
地点1:医院里,食物中毒的人源源不断地被送进来,医生们“全部出动”,仍然忙的不可开交,喊声与痛苦的叫声混成一片。哎,现在环境污染太严重了,大家每天都吃着有毒的食物,喝着有毒的水,你问为什么?因为已经没有无毒食物了。吃面包?有毒。吃咸菜?有毒。喝水?毒得更厉害,有的甚至会死!1前的“绿色食品”早就不存在了,现在全是“黑色食品”了。
地点2:环保局里,5个骨瘦如柴的人静静地躺在那里。5人中有3人已经奄奄一息了,其他两个人正在想怎样救同伴。环保局是2050年建的,谁发现有的地方受到环境污染,就可以来报告,环保局会在这个地方建一个小小的分局来改善环境。可是有许多人患了一种新型的传染性病毒,像100年前的“sars”病毒一样,传染一个又一个的人,环保局的员工就全部被传染身亡,仅有2人存活下来。
地点3:足球场里,20几个“没有足球就活不下去”的铁杆球迷戴着防毒面具看着足球赛。为什么要戴防毒面具呢?因为大气污染太严重了,不带防毒面具5秒都不能活!而踢足球的人也戴着防毒面具,他们也是迫不得已。球迷们强烈要求,要以10000元一场的高价让球员们踢球!
这就是100年后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们说是好还是坏呢?
我身边的环境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环境画篇十六
《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本次口语交际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让学生就身边的垃圾问题进行交际,二是把想法画一画。可以把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完成。《我们身边的垃圾》以“交流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跟同学们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课前的调查结果与同学交流。这一提示提出了交流的内容以及交流的对象。以“怎么处理生活垃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怎样处理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有条理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画一画”引导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画一画。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是多相互动的言语活动。
学情分析。
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媒介进行人际交流的活动,教学中既要重视“交际”,又不能忽视“口语”基础。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刚入学不久的儿童,有的学生不能运用较为通顺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同学不会倾听与欣赏,还有的同学不太愿意主动与同学交流……所以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学生的口语基础的培养。一是要引导学生会表达,二是让学生学会倾听与欣赏。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口语交际”得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和教学需要的交际环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创设各种情境,可以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因此会变得高涨起来,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例如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垃圾是哪里来的资料,课中让学生说说该如何处理垃圾,让学生设计未来的垃圾处理场等多种方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但会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还会使他们有表达的愿望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好品质。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难点: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