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汇总12篇)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可以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合理分段也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关键,可以根据总结内容的不同进行分段,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养生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例一,做一做第一题,练习二十一第一、三题。
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二、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三、在简单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有条理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游戏: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学生乱猜,并指明三位学生猜一猜。
师:大家猜什么的都有,那到底是什么?请听老师一个提示:老师的一只手拿的是一块橡皮擦。另一只手拿的是一枚硬币,我们再来猜一猜。
生1:左手拿的是橡皮擦,右手拿的是硬币。
生2:左手拿的是硬币,右手拿的是橡皮擦。
师:这两种情况,到底是哪一种?你们能确定吗?
生:不能
师:请再听老师一个提示:老师右手拿的不是硬币,同学们,你们现在能再确定地猜一猜吗?(请两位学生猜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猜的呢?)
生:右手拿的是橡皮擦,左手拿的是硬币。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猜的呢?
生:右手拿的不是硬币,我们可以肯定右手拿的是橡皮擦,左手就是硬币了。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见证一下。
教师揭晓答案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对了左右手拿的物品,非常棒!对于刚才的游戏,你们明白了什么呢?(请三位学生说说感想)
生:我们在猜东西的时候不能乱猜,应该要根据已知的信息,然后动动脑筋,再猜。
师:对,同学们回答的真好,这就说明在猜的时候,我们不能漫无目的的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的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知信息和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我们称作推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板书:推理(并带领学生朗读两遍)
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推理,比如说……
5、这是最简单的推理。认识他们吗?他们都是非常有名的断案高手,他们在破案过程中,根据坏人留下的蛛丝马迹,经过一系列的反复推理,得出结论,最终把坏人绳之以法。
柯南在羊村举办了一个推理训练营,你们想去试试吗?
1、呈现问题、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例1,先出示例1的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和三位小朋友小红、小丽、小刚)
师:同学们,我们认真阅读,然后告诉老师,从题目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有三本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边说,教师边把提前做好的书名卡片贴在黑板上)
生:有三个小朋友,分别是:小红、小丽、小刚。(学生边说,教师边把提前准备的人名卡片贴在黑板上,贴与书名的上面)
生:他们三人各拿一本。
师: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这个信息是什么意思呢?
生:他们三人拿的书都不相同。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三个小朋友都说了什么话?(课件出示小红说的话,小丽说的话)
生: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生活动(拿三本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和请三位小朋友上来)
师:小红是女生,我们请一位女同学来当小红,请一位女同学当小丽,请一位男同学当小刚。
师:小红拿的`是语文书,语文书给小红,还剩下几本书,分别是什么?
生:还剩下两本书,一本是数学书,一本是品德与生活书。
师:小红有没有可能拿数学书或者品德与生活书?
生:不可能。
师:剩下小丽和小刚有没有可能拿语文书。
生:不可能。
师:题目中要让我们求什么?(课件出示问题: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小刚呢?)并请三位学生回到位置。
学生齐读出问题。
2、学生活动,汇报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课件播放轻钢琴曲)
小组汇报的时候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请五位学生汇报并引导他们说一说过程)
学生汇报:
生1: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 就是数学与品德与生活书,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她肯定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了,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
生2:用连线的方法(请学生上来边说边连)
我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然后根据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小红就与语文书连在一起了,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了,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小丽肯定拿了品德与生活书了,再连上线,最后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再连上线。
师:刚才你们发现了这两种方法都很棒,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一种新的方法,表格法。一起看大屏幕,一起来说一说。
3、总结并引思
接下来做什么呢?是的,找到最关键的条件有序地去分析。板书:有序分析
先从哪个条件开始呢?
师:是呀,我们在推理时,能确定的就要先确定。(板书:先确定)
师:接下来呢?你是怎样想的?
师:是呀,先确定的已经确定了,在剩下的条件中,我们可以根据已给的条件,能排除的先排除。(板书:排除)
师:剩下懒羊羊拿的是什么书?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喜羊羊拿的是语文书,美羊羊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所以懒羊羊拿的就是数学书。
师:你确定吗?还要根据哪个条件才能确定?
生:还要根据三只羊各拿一本这个条件。
师:是呀,“三只羊各拿一本”这个可是最重要的前提呢!
师:那应该怎么说才完整?
生:因为喜羊羊拿的是语文书,美羊羊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三只羊各拿一本书,所以懒羊羊拿的肯定是数学书。
师:是啊,不仅要有序地思考,还得全面地思考。(板书:全面思考)
师总结:我们在推理时一般要先找到最关键的条件,有序并全面地思考,能确定的先确定,然后在剩下的条件中,能排除的先排除,最后我们就能推出结论了。(板书:推出)
刚才同学们很厉害,想了那么多方法。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1:直接阅读得出结果的,因为可以直接看出来。
生2:连线法和表格法,因为可以使我们对推理的过程变得更加清楚明白。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连线法和表格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洁直观,我们在以后的推理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自己喜欢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训练,同学们都已经学到了一些推理知识,柯南说想考考你们,你们接受挑战吗?让我们进入下一环节——综合训练。
1、找小狗。
生:用连线法,把三只狗的名称和重量分别写成两行,因为笑笑是最轻的,所以笑笑和5千克连在一起,乐乐比欢欢重,乐乐就与9千克连在一起,剩下的欢欢就与7千克连在一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2、猜图形
师:事件二:
师: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生: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他们分别是三种颜色中的一个。
师:哪个图形,我们最能先判断出来,为什么?
生:绿色的是圆形,因为绿色露出来的是半圆,下面肯定也是半圆,
师:发现的非常好!那红色和黄色能不能判断?
生:不能。
师:下面请听老师一个提示:(出示课件:黄色说:我不是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法写下来。
学生展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尽量说出直接阅读后就知道的和连线法,以及表格法)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教师点击课件把信封拿掉,显示结果)
师:小朋友真棒!太厉害了!同学们现在跟老师一起用连线法说一说,绿色的是圆形,所以绿色和圆形连在一起,剩下三角形和长方形,黄色的不是三角形,所以是长方形,黄色与长方形连在一起,最后红色就和三角形连在一起。
3、拓展练习(猜密码)
师:有一天柯南得到了一个密码箱,同时他也获得一些关于密码的一些信息,看看你们能否成为柯南的小助手。
师:同学们,在柯南的训练营里,你学会了什么?学得开心吗?
师:通过这节课的训练,同学们个个都成为了小侦探。老师还想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你们早就可以当上小侦探的,因为早在一年级的时候,推理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就经常见过,看,数学学习中的数字推理、图形规律推理等等……推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希望小朋友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用推理解决更多的问题。
师:快要下课了,老师再来考一考大家。大家用实际行动告诉老师,今天你学会了这么多知识。下课时,老师是最后一个走的,男同学不是第一个走的,那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走?先思考,第一个走的准备好东西站起来然后离开教室(女生站起来离开教室);接着呢?(男同学站起来,走出教室)。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篇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网大家分享《数学广角—推理》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融合一线老师的教学能力当中,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我对教材的认真学习和虚心请教,本节课我将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做了如下安排:
(1)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推理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浓厚兴趣,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而教学教学重难点则是使学生能清晰地、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
2、设身处地分析学情。
教师如果只关注自己如何教,不关注学生如何学那是不可能上好一节课的。因此在学习分析完教材内容后,关注学生的学就因从现在开始。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刚刚又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学生,他们争强好胜,求知欲高,但这帮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要想整节课都能让孩子跟着教学节奏,兴趣盎然参与学习活动。只有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心情愉快是学生顺利认知的心理基础,而愉快的心理因素往往是由情境引发的,如愉快的数学游戏、动态的教学图片、生动的数学故事、欢乐的数学比赛、形象的电教演示等。为学生创造两好的学习精神环境。
3、抓住本质定教法、学法。
李老师常和我们新老师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因为需要学”。道理等同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做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思考更多不应再是怎样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上课的教师除了对教材、学生清醒的认识、分析外。如何选用合适的教法、学法,这个问题也是需要反复度量的。
本节课学生需要经历一个直观猜想、有序思考、简单推理、验证结果的过程,因此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法、实验法。学法则主要采用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4、实践建构精啄语言。
《简单的推理》一课是李老师实践过不下5次的课,因此在教学准备这一块我的资料是很齐全的,整节课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贝贝、乐乐、欢欢”三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为主线,创设了“猜兄弟关系”、“猜花”、“猜球”、“猜数”、“脑筋急转弯”等一系列含有数学问题联起来的情景。以实现从书本情景到实际生活情景的过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知识体验过程的目的。
在这样的结构安排下,我每次试教磨课后形成的教案,一次又一次的被推翻,主要问题出在这是一节逻辑推理课,学生的说在整节课占了相当大比重。如何引导学生严谨有序的说清推理的过程,教师的语言准确性、条理性、逻辑性要求甚高,并且本节课让学生体会推理三种物体只要把已经知道的先确定,其实和推理两种物体的方法完全一样。这一难点,我在教学例2时,前面3次的试教都没能突破,艾校从充分理由律谈到与本节课的联系,从结构谈到操作,从学习目标谈到教学目标,在这样的微格评课,我才有所领会,《简单的推理》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从可能性到确定性的过程,有条理的根据条件进行思考作出判断,并对自己得到结论的合理性做出解释的过程。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篇三
二年级简单的推理是学生以后学习数学推理、分析问题的基础,因此,这个内容显得很重要,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又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做准备。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的地方,使我产生以下几点想法。
好的方面:
1、采用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合学生的年龄要求。
2、教学设计采取层层推进,由两个事物,知其一个推出另一个的,到三个事物的推理,在教学中善于制造矛盾,让学生产生知识的冲突,继而引导学生进行推理。
3、练习设计的比较好,练习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始终让学生保持好的精神状态。
4、板书设计好,设计简单明了。
不足的地方:
1、激励的手段还不够多样。
2、引导学生说得不够清晰。
3、对问题的预设准备不充分。
课还有许多地方要改进,但这是一节成功的课,只要不断改进,课会上得更出色。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篇四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脑筋急转弯导入:
1、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照相,可是照片上只有3个人。这是为什么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设置悬念:同学们的猜测都有各自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老师暂时还不想告诉你们,我相信通过下面的两个游戏,大家一定会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游戏体验,构建新知。
1、开心转盘。
请6名同学参加比赛。
介绍游戏规则:每人转动一次转盘,转盘停止后指针会停在相应的分数上,分数高者即获胜。参赛结束后把带有自己姓名的纸条贴在黑板上。游戏结束后奖励获胜的同学。
2、夹球。
请5名同学参加比赛。
介绍比赛规则:学生面对面站立,一面三人,另一面两人,用小腿夹住球跑到对面交给另一名同学,依次这样做,球不落地即获胜。参赛结束后也把带有姓名的纸条贴到黑板上。
3、游戏结束了,统计:参加这两项游戏的共有多少人?
4、下面请参加这两项游戏的同学到前面来,我们来检验一下是否有11人。
请参加开心转盘的同学站到这个圈里。请参加夹球的同学站到另一个圈里。
故作吃惊状:咦,参加夹球的还差2个人,在哪呢?赶快到前面来。
5、组织同学们想办法:他们俩站在哪比较合适呢?
7、揭示集合:在数学上,我们把参加“开心转盘”的同学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把参加“夹球”的同学看做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
8、板书课题。
9、介绍维恩图。
10、介绍维恩。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1、教材105页做一做的第1题。
2、教材105页做一做的第2题。
3、揭晓课前脑筋急转弯答案。
四、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篇五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排除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篇六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数独》第二课时。
1.通过观察、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完成简单的数独游戏,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来进行推理。
2.经历数独游戏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完成填数游戏。
找到关键格。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今天这节课易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玩填数游戏。
师:先来看看游戏规则。(投影出示游戏规则),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规则?
生1: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能出现一次。在2分钟之内确定b是几。
师:如果这一行已经出现了2,同一行能不能继续填2?(不能),这一列有3这个数,同一列能不能再填3?(不行。)都明白游戏规则了吗?(明白了。)。
师:你能不能在3分钟之内确定b是几呢?先请大家先试一试吧。计时开始。
师:时间到。得出结论了吗?b是几?
生2:b是2。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凭感觉猜的。
师:要猜也必须有根据的猜想,别的同学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生:边试边填,假设2的后面是1……。
师:噢,原来你是采用了推理假设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那你得出b是几了吗?
生:还没有,时间不够。
师:有没有更快更简单的方法呢?
师: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投影出示a点),仔细观察,a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吗?
生一时看不出来。
师:大家仔细看一看,a有没有可能是3?
生1:不可能,因为a所在的列已经出现了3,游戏规则里有“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能出现一次”这一条,所以a不可能是3。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师:那a没有可能是2呢?
生2:也不可能。因为a所在的这一行里已经有2了,不能重复出现。
师:那3可能吗?
生3:也不可能,3也在a的这一行里,道理跟之前一样。
师:a既不是4也不是3和2,那a可能是几啊?
生4:a只能是1。
师:为什么?
生4:因为我们在表格里只能填1-4这四个数,4、3、2都被排除了,所以a只能是1。
生5:a是4,那么b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2、3,所以b只能是1。
师:其他同学也这么认为吗?
生:没错!
师:那填数游戏的诀窍是什么?
生6:找到关键的格子。只要这个格子所在行和列里有了其他几个数,就能确定这个格子是几。
师: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你真是太棒了,表达得真清楚,我们一起表扬他。
师:那你们能不能填出其他方格里的数了呢?(能)我们一起来填一填。
师指方格中的位置,点名回答,说出理由。
师:刚刚大家玩得开心吗?想不想继续玩?(想)那就请你打开书110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
集体校正答案。
师:先填哪一格?a。再确定b,
师:在今天的数独游戏中,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认识数独的并不多,这种游戏全面考验做题者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虽然玩法简单,但数字排列方式却千变万化,数独是训练头脑的绝佳方式。部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强。在活动结束前,请做得快的同学说方法。有少部分学生跟不上,没有完全理解,还要多练习。
从备课的角度来说,我在备课时设计的难度较大,整节课大部分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解决问题,但有少数同学还是没能彻底明白数独游戏的规则,无法顺利地找到突破口,所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够高,出现了轻微的两极分化现象。接下来的备课我准备降低知识内容的难度,并将引导转换成学生能理解的语言。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篇七
二年级数学。
王俪嘉。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践等活动,亲历知识形成过程,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亲知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亲近孩子学习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数学广角,去学习学习吧!看老师把谁请来了?
出示喜洋洋图片。
师:他们邀请你们一起去数学迷宫里走一走呢!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出发吧!(设计意图: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喜洋洋为主题,设计情境故事,在课的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师:他们来到迷宫前,发现门锁着,需要密码。课件出示“密码是由。
课件出示:三只羊进入迷宫,想要打开一个密码锁,提示语:密码是。
1、2、3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一个两位数。
师:你能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写出来吗?同桌合作,一人摆卡片,一人记录。学生小组合作,师巡视。
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展示和汇报,生将小组探究结果呈现在黑板上。组1:
12、21、13、23(遗漏)。
组2:
12、13、23、13、32、31、12(重复)组3:
12、31、13、23、21、32(不遗漏不重复但无序)。
组4:我们是先固定十位,十位是1时,个位可能是2和3就组成12和13;当十位是2时,个位可能是1和3,组成21和23;当十位是3时,个位可能是1和2,组成31和32.(不遗漏不重复且有序)。
师:这里有四种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
生评价:第四种方法最好,因为是有顺序的。第一种遗漏了,第二种重复了,第三种看上去很乱。
师:第四种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保证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生简单地复述。
师:那你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也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师:拿到礼物,三只羊很高兴。准备合影留念呢?
课件出示三只羊照相的要求:没两只羊一起合影,三只羊一共能拍多少张不同的照片?
生猜测,并说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请出一组孩子上台表演合影,其余孩子帮着数一数一共拍了几张。师:你们是如何体现有序的方法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总结:有序的思考能保证不遗漏也不重复。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摆一摆,并同时呈现学生的多种排列方法,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汇报、比较、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行交流与碰撞,让会的孩子教不会的孩子,真正做到亲近学生思维。)。
(二)参与实践,亲证组合的方法。
课件出示换装后的三只羊握手情境图,如果每只羊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呢?
(指名回答,学生进行猜测。)。
师:请大家互相握握看吧!学生亲自动手探究。
请一组学生上台演示,其余学生数次数,并证明是3次。
师:为什么刚才咱们三只羊拍照可以拍六张不同的照片,而三只羊握手却只有三次呢?
生汇报: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变成了两个数,而握手时两个人虽然换了位置,可还是这两个人,所以就是一次。
师总结:排数和拍照都与顺序有关,但握手与顺序无关。
生独立完成并展示思考结果、汇报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以两次形象生动的游戏活动——拍照和握手,启发学生思维,巩固有序的思考方法,并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三、总结提升,亲适个体。
师:孩子们,今天在数学广角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师:如果下次你还想再来数学广角记得给王老师打电话哟!
课件出示老师电话13677652()()()。最后三个数字是由。
1、2、6组成的,王老师的电话号码可能是多少呢?请你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写出来。
生写数,并汇报师公布号码。
师:今天跟三只小羊一起在数学广角逛了这么久,也该跟他们说再见了吧!(设计意图:总结回顾本节课所获之后,让孩子猜电话号码后三位的排列情况,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在情景中运用方法,拓展思维.)。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篇八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重叠问题的价值,掌握用“韦恩图”解决一些简单的重叠问题题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进一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计算方法。
课件、带有学生姓名的小贴片。
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下面统计表。
生:8+9=17人,
师:同意吗?一定吗?
生:齐说同意、一定。
师:出示图1集合圈,
语文组数学组。
师:你能把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人的姓名图片贴在下面两个圈里吗?
师:相机出示带有17个同学姓名的图片。
二、探究新知。
1、问题的引出。
师:出示例题中的统计表。
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提供的信息与前面的表格提供的信息有什么不同?
生:有几个同学重复了。
生:有三个同学既参加参加了语文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小组。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重复”是什么意思?
生:重复,就是一个人参加了两项活动。
师:在实际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了吗?
生:遇到过,比如我既参加了象棋小组又参加了绘画小组。
生:我参加了三个兴趣组。
生:图2。因为图2有重复的部分。
师:只能用图2来表示来表示重复的关系吗?
生:两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交叉在一起也行。
师:谁来说说重复的部分是什么意思?
生:重复部分就是两项活动都参加人。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参加语文组的有几个人?参加数学组的呢?
生:语文组有8人,数学组有9人。
师: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你觉得用哪副图来表示参加两个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比较合适?请同学们贴一贴。
2、交流汇报。
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强调不管圆圈中学生姓名怎么放,但这三个重复的同学都放在重叠的部分上。
师:怎样计算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一共有多少人?
生:一共是14人,我是数出来的。
生:8+9=1717—3=14。
生:因为如果还是17的话就把杨明、李芳、刘云多算了一次,因此要减去3。
生:第一个表格没有重复参加的,第二个表格有重复参加的。
师:不管用数的方法还是用算式计算都要注意什么?
生:不能把重复的三个人多算了一次。
3、明确“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感受其的价值。
生:三部分,左边一小部分表示只参加语文组的人数,中间一部分表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右边一小部分表示只参加数学组的人数。
师:相机在集合图上标示出“只参加语文组”、“既参加语文组又参加数学组”、“只参加数学组”的字样。
师:简单介绍“韦恩图”来历。
师: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提供的信息不会像表格中那样的。
师:相机把例题呈现在统计表中的学生姓名打乱。
生:用“韦恩图”来表示。
师:用“韦恩图”不仅能清晰的表示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便于我们计算。
师:你认为在什么样情况下使用“韦恩图”来解决问题呢?
生:有重复关系的,
师:相机板示课题: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三、巩固应用,落实“双基”
1、教材p110练习二十四第1题。
2、教材p110练习二十四第2题。
四、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师:请同学读题,并与原例题进行比较。
师:请同学拿出第二组供贴图用的学具片。
交流回报:
生:8+9=17人,我是把两个圆圈分开摆的。
生:8+9=17人17—2=15,我是把两个圆圈交叉在一起的,并且交叉的部分是2人。
生: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只有9人,我是把参加语文组的人数全部圈在数学组里面的。
师:结合学生的口述,相机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结果是9人的集合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为什么同样是8人参加语文组、9人参加数学组结果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呢?
生:因为上一道题告诉我们有几人重复的,而这道题没有告诉有几人重复的,结果就有几种可能性。
生:这个题目没有前面两个题目讲的清楚,不知道会有什么情况。
师:也就是说这道题没有确定语文组和数学组之间的具体关系。
师:那你认为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注意什么?
生:搞清重复的人数。
生:在画图时要确定相交的部分应该是几人。
生:考虑问题要全面些。
师:通过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个题目,比较一下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重复的部分越多,参加两项活动的人数就越少。
生:要想参加两项活动的人数多最好互不交叉。
生:当参加两项活动的人数最少时,这个数就是其中一个较大的数。
师:配合学生的讲解,相机用课件动态演示两个集合图变化的过程。
五、全课总结。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篇九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亲历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圈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圈的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圈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了解集合圈的产生过程,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集合圈的意义,会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1、提出问题:
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出示情景图:堂堂网的导入环节)师:对面走来二个妈妈,二个女儿,一共有几人?生:4人或3人。(答案不一)。
师:可咱一数,
1、3,咦,只有3人,怎么回事?生:……。
2、学生思考,回答想法。
(课件出示)中间这个人是小女孩的妈妈,外婆又是妈妈的妈妈。二个女儿呢?小女孩是妈妈的女儿,妈妈是外婆的女儿。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突出:(1)“重复”一词;。
(2)能用“既……又……”来表达;。
(3)师生小结,得出:中间这个人既是妈妈,又是女儿,她的身份重复了。
3、揭示课题:
生活中像这样重复的现象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来研究有趣的重复现象。(板书课题:数学广角——集合)【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巧妙利用堂堂网的导入环节及课件创设新颖有趣的导课情境,设置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既是生活中的问题又是数学中的重复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和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初步感知重复现象(1)情境引入(课件出示统计表)。
1下面是三(4)班喜欢跳绳、踢毽的学生名单。
喜欢跳绳李子瑄蔡丹向汇成。
喜欢踢毽刘亦麒田思源李子瑄何倩倩。
(2)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学生熟悉情境引入,通过具体情况引发学生矛盾冲突,提出问题,“当有同学既喜欢跳绳又喜欢踢毽时怎么站?”,找准教学的起点,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初识重复问题的基本含义。
2、逐步整理出简洁明了的直观图(韦恩图)。(1)引入韦恩图。
师:李子宣到这里一站,就这个位置,她站出了接下来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很多数学知识。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的位置关系用什么方法表示出来?你们猜一猜,现在这二个圈,会是什么样子的?伸出你们的小手比划比划,这二个圈,是这样吗?现在我们把这二个圈抽起来,看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师:哇,好能干的孩子,和你们的猜想是一样的。
生:表示既喜欢跳绳又喜欢踢毽的。
师:我想用三角形把他们在圈中表示出来,你们能在圈中找到她们的位置吗?师生共同合作整理出集合圈。(课件出示)。
此环节将学生的姓名用三角形代替,向学生渗透符号思想,也为进一步优化韦恩图(直接用数字表示)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2)介绍韦恩,拓宽视野。
课件出示: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他叫韦恩。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集合的,他的这个发明为集合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名字用来命名这种图,所以,集合圈也叫韦恩图,(板书:韦恩图)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和这个数学家的想法是一样的,相信你们将来也和数学家韦恩一样有属于自己的创造。
让学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意识。
(3)小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
学生通过合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以及形象生动的动画亲历集合圈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平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从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
3、观察韦恩图,算法探究。
(1)提出问题:老师一共调查了几人呢?你能不能根据韦恩图来解决?
(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交流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预设:可能会出现:
3+4-1=6(人)或2+3+1=6(人)或3+3=6(人)或2+4=6(人)。
课件出示集合圈,指导学生观察直观图,理解各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尤其是算式3+4-1=6(人)中,引导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要减1。
(4)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想法却得到了相同的结果,我们只要弄明白这个圈里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就可以灵活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但无论怎样列式,重复出现的人数只能算1次。
集合问题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即使老师反复讲,学生也难真正理解。本环节中,学生在探究解法时,我出示课件,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韦恩图的意义,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不同的策略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同时使教学难点分解,化难为易,缩短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4、比较图与表格,突出韦恩图的优点。
3种方式更简洁?
生:韦恩图。
师:对,用韦恩图不仅能清晰的表示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便于我们计算。师:你认为在什么样情况下使用韦恩图来解决问题呢?生:有重复关系的。
师:怎样才能在表格中清楚地看出哪些同学重复了呢?
师:把重复的名字用线条连起来,通过连线,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同学重复了。【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集合圈能直观地看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重复的部分看得很清楚。
三、练习巩固,内化新知。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各部分的意义,弄清题目信息。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
3、展示优秀作业,并请学生讲清各种方法的理由。
4、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同时,将思想教育、养成教育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随风潜入,育人无声,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实践运用,拓展提高。
1、小组合作讨论:
2、交流汇报:参加美术班和舞蹈班的同学可能会重复,也可能没有重复。生:我觉得有可能参加美术班的4人与参加舞蹈班的5人不重复,共9人。生:有可能有一个同学既参加了美术班又参加了舞蹈班,这样就只有8人。
4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态演示从不重复,依次重复1人到4人参加两个班学习的几种情况。
3、全班分析,得出:
参加美术班和舞蹈班的同学有可能是9人—5人,最多是9人,没有人重复;最少有5人,其中4人重复,即这4人二个班都参加了。
数学学习应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同时还要高于生活,此环节借助多媒体的功能,设计了一个开放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素材练习,既链接了所学知识资源,又为学生搭建了开放与拓展的平台,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用活了知识,实现了提升。
五、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和想法?学生畅所欲言。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集合圈,学会了用韦恩图来解决生活中有重复关系的数学问题。我从你们的身上学到了在探究知识时你们机灵的活动,在总结经验时你们静心的思考,在解决难题时你们灵活的运用,这些都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希望你们在学习上能多观察、勤思考,探寻更多的数学奥秘。
在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的同时,给学生质疑和表达的机会,逐渐使其形成反思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知识的学习引申到课外。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篇十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与结果。教学难点:
能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衣服、数字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展开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是小丸子的生日,他邀请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你们愿意去吗?
可是,小丸子从衣橱里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些衣服。她犯愁了,该穿什么衣服好呢?(出示课件)。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衣服和裤子图。
1)师:你觉得她可能穿什么衣服去?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各种搭配的效果图。(实物投影)。
2)师:看来同学们个个都是搭配衣服的高手,帮小丸子设计出这么多套衣服。那么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到底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搭配问题”。(板书课题:搭配问题)3)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衣服图片,摆一摆。
预设以下情况:
a.2种----衣1和裤。
1、衣2和裤2。b.8种----学生操作重复、手忙脚乱。c.6种。
问:他们摆的,你们感觉怎么样?(乱,引导说出“有顺序”)追问:那么,怎么样摆才有顺序呢?保证不遗漏,不重复。先选衣服,再选裤子或先选裤子,再选衣服。(生说,师连线)a:
3+3=6(种)2×3=6(种)b:
2+2+2=6(种)3×2=6(种)。
4)实物连线抽象化。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连线记录在本子上。6)出示学生的图式。
引导学生讲评出它们的优缺点。
师:你们说得真好。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示呢?(多鼓励学生)。
三、出示点心图。
师:来了这么多客人,小丸子太开心了,拿出那么多好吃的来招待大家。
1、出示饮料和点心。
师: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好吃的呀?师:你们想吃吗?
师: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想想,会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要求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实物符号化)。
3、展示讲评。
四、数字游戏。
师:喝过饮料,吃完了可口的点心,小主人想和大家一起去游乐场玩,我们也来一起玩吧。1.出示抽拉数字卡问: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呢?(你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引导:先确定十位数,再确定个位。师巡视全班学生完成情况。
问:你组成几个两位数?
六、全课小结,深化新知。
师:今天,在小丸子的生日会上,我们遇到了这么多关于搭配的问题,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运用到搭配的知识?(乒乓球比赛出场顺序,密码锁,电话号码,路线的选择„„)。
师:对,这些都可以运用到搭配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们学好数学知识,让它能真正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篇十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交流不同思想,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3)引入韦恩图(集合图),了解集合图中的各标题含义,进行填写。
课件出示:
(4)介绍韦恩,拓宽视野。
课件出示:在数学中,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以及用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这种图称为维恩图(也叫文氏图),是由英国数学家叫维恩发明创造的,维恩图常用来研究表示数学中的“集合问题”,也叫集合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整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现重复部分怎样做到既直观又美观,还能表示每部分的内容。结合各小组展示的优点,引出韦恩图,让学生了解韦恩图的同时,又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底蕴。
3.辩论感悟。
谈话:现在用维恩图来表示各项参赛的人数,与之前的表格比较,它有哪些优点?
让学生感悟集合图能直观看出参加各项运动的人数,尤其是重复参加两项比赛人数的部分很清楚。
4.据图列式,运用集合图。
谈话:你了解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吗?
(1)课件演示各部分,让学生比较正确表述各部分的意义。
(2)利用数据,列式计算出该班参加比赛的人数。
指名学生计算,反馈交流,理解各算式的意义。
可能会出现:8+9-3=14(人);6+3+5=14(人);8-3+9=14(人)9+5=14(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的意义,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不同的.策略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5.变式练习,内化集合思想课件出示:三(2)参加运动会学生名单(学号表示),根据信息填写集合图中。
教师在引导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先填写哪部分,再填写哪部分会更好些。
请学生板演,汇报填写的策略,看图理解各部分的意义,计算三(2)班参加比赛的总人数。
师生小结。【设计意图】变式练习是让学生从集合图中会看信息,到会填写集合图的一个数学思想的延伸,也是解决重复问题的关键,是为学生以后解决此类问题打好基础。
(四)巩固应用,建构模型。
1.基础性练习。
(1)完成教材上105页“做一做”第1题.。
指导学生把动物的序号填进合适的图中,并请学生说说集合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2.趣味性练习。
3.拓展性练习。
估计三(3)班可能有多少同学参加比赛。
判断:参赛的同学最多有17人。()参赛的同学最少有8人。()。
小组讨论,全班分析,得出:参赛同学最多是17人,没有人重复;最少有9人,其中8人重复。
【设计意图】设计一组由梯度的练习,从简单应用到开放,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既链接所学知识资源,又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能让学生结合思想进行分析,还能结合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全课总结,呼应课题。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用集合图来解决有重复现象的数学问题。这是一种数学思想,叫集合思想。(板书:集合)今天我们利用集合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上能多观察、勤思考,探寻更多的数学奥秘。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上册中,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的。《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套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例1通过探讨衣服和裤子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上下装搭配的每种穿法需要两步来确定,一步是上装的选择,一步是下装的选择,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例1给出了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由小精灵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学生可以动手摆一摆,并通过连线来记录不同的穿法,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连线的体会:怎样连线比较清楚,而且可以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教材在这里给出两种连线方法:一种是每件上装跟不同的下装搭配起来,这样就有两个连线图,另一种是将第一种连线中的两个图合并起来的综合连线。例1下面的“做一做”,通过两张可移动的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需由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两步来确定,让学生动手自己来完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是导入揭题,二是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三是解决问题、运用新知,四是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在导入中我让学生观察感知换了一件上装,下装不换是两种不同的搭配,起到了复习旧知自然的揭示课题的作用。
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但是在学生的每一步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求是明确的,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操作活动,比如在帮红红解决有几种搭配方法时,要求学生做到两点:1、独立思考怎样摆才能不重复又不遗漏2、一边摆一边在练习纸上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并把自己的思考方法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地认识新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并且布置了小组合作的目的,让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其合作功能,起到交流并优化方法的作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方法,给学生充分地建构新知的时间,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并让学生尝到了探究新知的成功喜悦。在这个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两道教材中编排的“做一做”和后面书本第115页的练习二十五的早餐搭配。因为这三道都是属于同一个层次的知识面,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发现方法并将方法提升,让学生观察得出,解决这样的问题时,还可以用算的方法来解决,初步渗透可以用乘法来算的思想。为生活中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在第三个“解决问题、运用新知”环节中我设计了“从儿童乐园经过百鸟园到猴山有多少条路线?”和已经知道“从猴山经过金鱼塘到出口有8条路线,猴山到金鱼塘有2条路线,”要小朋友求“从金鱼塘到出口有几条路线?,前面一道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后面是一道逆向思维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活用所学的新知,而且能够反过来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中设计了一道开放题“每一位小朋友跟每一位老师合了影,总共合了8张,你能猜一猜有多少位小朋友和老师呢?”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的知识来把可能会出现的几种情况罗列出来,并说明原因。
我的反思:
(一)从我的实际教学下来,我觉得在本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我还是处理得比较好的: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创设形象生动、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创设“红红参加学校组织的游园活动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帮助红红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又如通过创设“衣服的穿法、早餐搭配、数字游戏”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2、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3、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新知。
本节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4、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当然在自己觉得满意的同时也是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如果以后我再上这个内容的话,我会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教学例1的时候,虽然我是有意识地强调了先确定上衣或先确定下装,但是还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建立起这个有序地思考过程,所以在后面点心搭配的时候,我马上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强调让学生做到按一定顺序进行搭配,弥补了刚才的欠缺。
2、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层次性。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例题是两件上衣对三件下装,而在紧接下来的练习中又出现了两中饮料和三种点心,没有能够把它提高一个层次,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一种点心或饮料的话这样就会更好。
3、在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中,让学生算一算从金鱼塘到出口,这道题的难度提高了比较大,前面都是顺向思维,而到这里却要逆向来思考问题,所以关键是要在前面有一个很好的铺垫基础,在这里学生好象感到有点困难,因为学生的基础不是非常好,所以在以后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来随机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