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气筒科学教案(优质17篇)
教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记录,更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体现。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可以从这些范例中找到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一
发现仰望视角下不一样的风景。
进行户外观察,发现自然的美。
环境准备:户外空地。
课件准备:“树”组图;“仰望”组图;“云朵”组图;“月亮”组图。
出示组图“树”,引导幼儿发现仰望视角下不一样的风景。
——图片上的是什么?
——这两张图片都是同一颗树,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不一样呢?
:第二张图片上的树是我们站在树下,高高仰起头时看到的样子。当我们高高仰起头时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出示组图“仰望”,引导幼儿了解仰望时会看到的风景。
——当我们高高仰起头时会看到哪些风景呢?
——除了图片上的风景,你在仰望时还会看到什么呢?谁来说说?
出示组图“云朵”、“月亮”,引导幼儿发现不同形状的云朵和月亮。
——白天,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看到各种形状的云,你觉得这朵云像什么?
——夜晚,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你觉得这个月亮像什么?
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一个能观察到云朵或大树的地方躺下,引导幼儿安静地观察云朵或树叶构成的图案,感受大自然的美。
——躺下来之后,你的感觉怎么样?
——云朵像什么?
——树叶像什么?
——你有发现和平常不一样的风景吗?
应选择多云的天气开展此活动。组织户外活动时,请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放松和观察,并提醒幼儿眼睛不要直视太阳。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二
1、说出几种常见的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名称。通过比较,初步了解秋东季落叶树要落叶,常绿树不落叶的道理。
2、发展分析、比较能力,激发幼儿观察大自然变化的兴趣。
课前教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树叶。
收集一些树叶。
每组一篮树叶,小朋友观察比较。这些是什么树叶?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同?
分给幼儿两片树叶(梧桐树叶和冬青树叶)。
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常绿树的叶子和落叶树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请小朋友讲讲自己认识的树,那些是常绿树、那些是落叶树。
带幼儿到外面去找树。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三
1、在实验中了解玩具打气简的进气孔、出气孔的构造及其作用。
2、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拆装的玩具打气筒若干。
1、教师提出问题。
师:打气简上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口子,这根打气管应该装在哪个口子上呢?
2、幼儿预测。
此前幼儿尽管使用过打气筒,但从没留意过打气管的装法。参加活动的16个幼儿中有9个幼儿预测错误,7个幼儿预测正确。
3、幼儿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预测正确的7个幼儿很快就获得了实验的成功,另9个幼儿却遇到了困难,后来他们在同伴的启发下也获得了成功,并记录了实验结果。
4、师幼共同探讨。
师:你们的实验都成功了吗?
幼:我的实验刚开始没有成功,我用脚踩打气筒,打气筒瘪了。
不过后来我换一个口子插管子,结果成功了。
幼:我的实验刚开始也没有成功,我看见某某的做法,一试也成功了。我刚开始猜错了!
幼:插着管子的.叫进气孔,不插管子的叫出气孔!
师:有不同意见吗?
众幼:没有。
师:按你们的说法,这不插管子的口于是出气孔,那我来想个办法不让气跑出去。我把出气孔堵上,这样打气就更方便了!
(教师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支持,他们一致认为堵住出气孔,效果一定会更好。于是,教师使劲按住不插管子的口子,请一个幼儿脚踩打气筒,可是,打着打着孩子们发现打气筒瘪了,再也“抬”不起来了。)。
幼:你堵住的肯定不是出气孔,应该是进气孔!
师:打气筒的出气孔到底在哪里?
幼:那个插着管子的地方!
师:有什么办法证明这是出气孔?
幼:撕张小纸片放在出气孔前,若有气出来,纸片就会动。(结果实验成功,大家发现出气孔有气出来了。)。
幼:打气球!(结果实验成功!大家发现气球变鼓了。)幼:用手放在出气孔前面,也能感觉到有气。
5、幼儿修正自己的实验记录。
6、师幼共同收拾实验室。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四
1.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2.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搜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体会合作的意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保护心脏”是“生理与健康”单元中的第三课。本单元从健康角度着手,通过观察、实验、对比、收集资料等探究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分析问题、类比推理、搜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是单元的第三课,经过前两课学习学生已逐步熟悉了该类研究身体内部结构的“解暗箱”课的学习方法。在本课中学生将继续通过分析、推理、比较等“解暗箱”的方法,获得与心脏血管有关的科学知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尝试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各种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使探究活动于课堂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参与到一个一个的活动,使探究活动在合作中开展得有声有色,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开发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课时。
一次性水杯(约70毫升),250毫升或1.25升的空饮料瓶,塑料盆,一桶清水等。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了解心脏跳动时的“工作量”。其方法是用杯子装水和倒水,模拟心脏输送血液,认识心脏的功能,并体验心脏的工作强度,从而认识心脏的功能,知道心脏保健的重要性。这个活动操作容易,材料易找,可以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
活动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约70毫升的塑料水杯一个、250毫升的空矿泉水瓶一个、塑料盆两个、一桶清水。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人的心脏工作的情况,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让约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钟约有75次,那么心脏1分钟内向全身输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了。
活动与心脏的跳动联系起来,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想像一下我们的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
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管道叫做血管。不同大小血管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动脉把血液从心脏带出,静脉把血液带回心脏,而毛细血管(比毛发还细)则把这两种血管连接起来。
心脏一直不断地在跳动,就算你睡着了,心脏也不会停止跳动的。心肌非常特别,能够不停地搏动,使血液循环。
a.人身上的血管都是一样的吗?
人身上的血管分两大类:负责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叫动脉;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叫静脉。
b.人身体内的血管有多少?
血管从心脏开始,分布在我们身体内的四面八方。把人体内的血管和毛细血管统统加起来,总共有10万千米长。
c.献血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如果失血量不超过总血量的10%,就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后果。一个正常人献200毫升血,仅占血液总量的4%~5%,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d.血液里有些什么?
血液的主要成分有四种: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含有很多物质,包括各种矿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激素、酶、维生素及水分等,可以提供能量,满足我们成长的需要。体积极小的红细胞可以携带氧气。白细胞能和细菌斗争,清洁血液。血小板有助于血液的凝结。
e.血液是怎样凝结的?
如果血管受到损害,血液就会变得稠而黏,封住血管的缺口。假如你不小心割伤了,你就可以看到血液凝结的过程(血液先从切口处流出来来,然后黏糊糊地凝在一起,封住切口,最后血液凝块变硬,形成痂)。
f.血液是在哪儿制造的?
新的血液是在某些骨头内部的胶状骨髓里制造的,再由骨头里的微小血管把新造出的血细胞带走。
1.引导。
当一个人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就意味着死亡。那你们知道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吗?
2.媒体。
人的心脏工作情况视频,在片断中要呈现血液在心脏有节奏的跳动下在血管流动;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让约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钟约75下,1分钟向全身输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
3.任务。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
4.活动。
按照课本的要求完成探究试验一和试验二,完成实验表格(舀多大的一杯水?1分钟可舀多少次?推算按1分钟75杯的速度倒水,算算1小时能倒多少杯,一天又能到多少杯?把活动于心脏的跳动联系起来,你觉得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
(1)、学生实验。
(2)、填写实验报告。
5.交流。
6.小组汇报。
让学生通过计算,了解心脏一天要输送多少毫升的血液,了解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从而认识心脏的功能,知道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多么的重要。
心脏一天要输送的血液:70毫升×75×60×24=7560000毫升=7560升(心脏每跳动一次输送血液约70毫升,心脏每分钟跳动约75次,每小时有60分钟,每天有24小时)。
资料1: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心脏和血管。
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人体内的一个重要器官——心脏,以及遍布全身并流淌着血液的血管,对人体的心脏和血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手腕上寻找能感觉到脉搏的地方,预测脉搏会发生的变化,测量平静时、剧烈运动1分钟后和运动完毕休息3分钟后,在1分钟内脉搏的次数,探究心跳快慢与运动的关系,比较数据,得出结论,看看是否与预测的数据一致。保留数据,一年后再测,看看是否有变化。
这个活动首先是要找到人手腕上的脉搏,脉搏能够表示心跳速率的快慢。心脏每搏动一次,血液就会涌向手腕内的动脉一次。如果把两个手指头(食指和中指)按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就会感觉到轻轻的搏动,这就是脉搏。不要用大拇指来感觉脉搏,因为大拇指也有它自己的脉搏。
脉搏测量可以按教材的要求,分3次进行,先在没有做任何运动的。
情况下,即人在平静时测量1分钟脉搏的跳动。然后剧烈运动1分钟,如跳绳、跑步等,停下来后,马上测量1分钟脉搏的跳动。再就是运动完毕休息3分钟后,再测量1分钟脉搏的跳动。(测量时,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都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让学生比较3次的测量数据,看看可以发现什么,是不是与预测的结果一样。
把手指搭在手腕内侧,可以感觉脉搏。人体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感觉到脉搏,如颈部、太阳穴等。人在休息时,心跳较缓;在活动时,心跳则会加快;剧烈运动会增加心跳的速率及强度。心脏强健的征兆是:剧烈运动后,脉搏很快恢复正常。只要心跳停止4分钟,脑部便会受到伤害,甚至一命呜呼。正常的心脏跳动次数保持在60~100次/分钟,如果心律不规则,或心律异常的过缓或过快,被称为心律失常。
a.为什么剧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
运动时,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交感神经特别兴奋,这就要求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加强,以适应血液循环加快的需要。
b.跑步对心脏健康有好处吗?
心脏加倍工作时,心脏本身需要的血流量也大大增加,心肌本身也得到更多的养料和氧气供应,心脏就借此机会得到增强。
1.引导。
还记得我们在研究运动对呼吸的时候吗?找几位同学回忆一下运动后你的呼吸有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你打算如何进行研究?(学生可能提出了很多的方案,对合理的方案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听心跳除了用听筒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通过测量脉搏来了解心脏跳动的次数。
2.讲述。
如何正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3.任务。
组内成员相互测定平静时1分钟的脉搏次数,并做好记录。
4.活动。
分组选择你们组员都共同喜欢的运动,分别测定经过剧烈运动后小组成员1分钟内的脉搏跳动次数以及休息3分钟后的脉搏跳动次数,并做好记录。
5.提问。
通过刚才的测定以及对数量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
结合学生的发现进行小结。
本活动是一个拓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的脉搏次数,继续研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其他因素。把调查研究的数据,用简单的报告形式撰写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1.任务。
整理上一节课实验数据,结合课本的提示,并在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
2.交流。
以手抄报形式表现心脏每天工作的情况。
资料2:保持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学生学习资料和查找资料,了解保持心脏和血管健康的方法。保持心脏健康的途径有:消除过多的体重;不吸烟;少摄食饱和脂肪,多吃纤维;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持续20分钟(如跑步、打球或游泳等)。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尽可能多找出影响心跳快慢的因素。请学生找出一个最想研究的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完成研究报告。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五
日常生活中常常看见大人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气球、皮球等打气,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同时,让孩子们动手动脑了解打气筒的使用方法以及构造,并使幼儿树立起"实践来检验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
1、科学小实验,并大胆动手动脑完成小实验。
2、筒的作用以及构造,正确的使用打气筒。
3、"实践来检验真理"的科学探索精神。
1、材料准备:记录表每人一张,彩色笔若干盒。
2、经验准备:用打气筒。
1、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践,了解打气筒的构造。
2、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辨别打气筒的两个孔的功能。
1、提问:你们玩过气球么?什么时候?怎么玩的?(出示打气筒)怎样用?打气筒上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孔,打气管应届到哪个孔上?让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预测打气筒的',并记录下他们的猜想。
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师幼公共探讨实验结果:打气管应该接到哪个孔上?你猜对了么?
4、老师提问:打气筒上的两个孔哪个是进气口,哪个是出气孔?幼儿预测;教师操作:分别用手捂住出气口和进气口,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讨论。
5、总结实验探索的结果。
生活中除这样的打气筒,还有哪些打气筒,它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么?回去观察一下家里的打气筒,通过你的观察,记录下打气筒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该活动来自生活,打气筒是幼儿感兴趣的工具;活动所提供的材料充足,操作性强,有助于幼儿获得科学经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实验探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并推进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科学活动有利于幼儿树立探索的精神。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六
2、初步了解一些取暖的方法。
1、声音-小动物叫声。
2、各种取暖的物品(手套、围巾、大衣、热水袋等)、小动物玩具若干。
1.教师用凉水洗手后,与宝宝握手,引出主题。
让幼儿比较谁的手冷?谁的手暖?
2.讨论:
怎样让老师的手、身体变得暖暖的?
3.教师根据宝宝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取暖物品,让宝宝感知暖。
4.以小动物叫声引起宝宝的注意。
小动物也要过冬呀,我们帮助小动物准备过冬的物品吧。
5.游戏:小动物过冬。
引导宝宝做妈妈,为小动物带上不同的取暖物品。
学说:宝宝,现在还冷吗?
6.表扬“爸爸、妈妈”们的积极表现。
培养宝宝爱护动物的情感。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七
活动磁铁能够吸所有的铁制品,这一现象既神奇又有趣。幼儿好奇心强,对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磁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感知磁铁的特性,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我们开展了此次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
1. 感知探究磁铁吸铁的现象,喜欢玩磁铁
2. 尝试运用磁铁的特性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3. 培养幼儿探索兴趣和思维能力
材料准备:人手一快磁铁,每组数种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管 雪花片、回形针、钥匙、硬币、玻璃珠、小剪刀、瓶盖、布、纸、铁夹、挂坠等)
活动过程:
1. 出示磁铁,引出课题
小结:这个新朋友比塑料和木头沉,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磁铁(幼儿重复一遍),它特别好玩。
2 . 幼儿探索活动 老师: 磁铁特别好玩,你会发现它有许多的秘密,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 东 西,请大家试一试。
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小结:磁铁会吸铁制品,磁铁会吸铁,平时,我们也叫它吸铁石。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3、自由操作:在班级周围寻找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玩具。
4、 动脑筋、想办法
(1)打捞小汽车-
一个粗心的小朋友把他的玩具汽车弄丢到金鱼缸里去了,现在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打捞上来。(不能直接用手)
(2)老师有两张漂亮的图片想摆在铁板上给小朋友看,可它老丢下来,怎么办呢?
(3)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了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帮忙想办法。
5、自制磁铁玩具——跳舞的小兔子。让幼儿更深的体验磁铁的本领。
(1)出示范例,教师演示跳舞的小兔子。(幼儿感到很好奇。)
(2)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小兔子动起来?(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3)总结:用一个回形针插入小兔子的底部,然后用磁铁隔着纸板去吸小兔子,此时小兔子会按磁铁移动的方向动起来,就好象小兔子在跳舞。(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磁铁隔着物品能吸铁的特性。)
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回家后自制跳舞的兔子玩具。
反思: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在这次科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一玩、说一说、想一想、找一找等形式,知道了磁铁能吸住铁制的物品。所以也叫做吸铁石。孩子们在自主的动手操作探寻中,发现了有趣的自然科学现象,在集体的相互交流中,满足了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很好地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这也达到了我们“支持探索”的出发点和归宿。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八
1.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证明?给实验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
4. 说说植物的根和茎除了吸收水和养分、输送水和养分以外,还有什么作用?(还有支撑植物,使它们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照射。)
1、利用课外时间注意观察。
2、收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九
利用玩具引导孩子科学地探究其中的奥秘,这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它能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究欲望,并能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本活动通过两次实验,不仅使幼儿了解打气筒的构造及作用,而且更还使幼儿树立了“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探究精神。
1、在实验中了解玩具打气筒的构造及其作用。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1、能拆装的玩具打气筒人手一个。
2、记录纸人手一份。
1、 出示拆卸的玩具打气筒,提出尝试要求。
2、 幼儿预测、实验、讨论。
1)教师提问:打气筒上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口子,打气管应接在哪个口子上呢?
2)幼儿预测,并记录预测结果。
3)幼儿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师幼共同探讨实现结果:打气管应接在哪个口子上呢?你猜对了吗?(出气孔)
3、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幼儿预测、实验、讨论。
2)幼儿预测。
3)幼儿实验,并记录实现结果。
4)师幼共同探讨实验结果:这个口子堵起来行吗?为什么不能把它堵起来?(进气孔)
4幼儿正确使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
5、 师幼共同收拾活动场地。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十
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涉及物理和生物方面的内容比较多,而关于化学实验的内容非常的少,其实化学活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不少的内容是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醋和苏打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让孩子非常感兴趣,这一点给了我启发,我尝试在矿泉水瓶盖上打洞,插进吸管,然后再把醋放进矿泉水瓶里,加入苏打后立刻盖上瓶盖,果然和预期的一样,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将瓶中的液体通过吸管挤了出来,喷的很高。我又利用了孩子最喜欢的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这一素材,编了一个打倒灰太狼的故事背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已不满足于了解某种现象,他们更对探究事物变化规律的实践过程感兴趣,而且也更乐意利用这些想象进行一些更进一步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要要善于发现幼儿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支持探索的兴趣,促进活动发展。
1、通过小实验知道苏打水和醋可以产生气泡、学会记录。
2、进一步了解醋、小苏打与泡泡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2、醋、苏打粉、冰红茶、橙汁、酱油。
3、教师记录表。
4、ppt。
一、导入。
师以羊村长的口气:各位小朋友们,早上好!我是慢羊羊村长。欢迎你们来到我的羊村,今天,除了来了你们这群小朋友以外,还有很多客人老师也来到了羊村,我们回过头去和她们热情的打个招呼。(这时电话铃响了,播放报警录音)咦,电话铃声响了,我来听听是谁?(接电话)天呐!灰太狼即将要带着他的新武器来攻打我们青青草原了。小朋友,请你们帮我一个忙,也发明一个新武器来对付灰太狼,好吗?好的,那首先想一想要制造一个什么样的.武器呢?(幼儿回答)那我们就来制造一个威力巨大的,会冒泡泡的气泡弹。
二、小实验。
师:要想制造气泡弹就一定要用到苏打水,可是苏打水和哪个好朋友相聚在一起会冒出泡泡呢?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苏打水,还有许多不同的材料,有醋宝宝、酱油宝宝、冰红茶宝宝和橙汁宝宝,等着小朋友们去寻找这个答案。如果有泡泡冒出来,就说明我们找到了想要的答案。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安静地走到桌子边找答案吧!
有一组小朋友已经找到了答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回答苏打水和什么宝宝相聚在一起会产生很多气泡啊?(幼儿回答:醋)。
三、实验一。
师:小朋友很聪明,找到了答案,下面我们就要正式开始制造我们的气泡弹了。这里有一段喜羊羊的爸爸,羊博士送来的视频,教我们在座的小羊如何制造气泡弹,请仔细观察视频哦!(观看)。
看完视频了,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如何制作气泡弹,小朋友说,我来操作。(先加入50毫升的醋,看好刻度线,瓶子上有一个数字50,只要把醋倒到数字旁边的线就可以了,为了防止醋不倒在外面,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漏斗。(教师示范后方旁边)。然后我们再来制作苏打水,挖一勺苏打粉到水里搅拌均匀,利用漏斗倒入瓶中,迅速把吸管插入瓶中,盖子盖紧,不要留下空隙)。
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始操作吧!
四、讲解第一次结果,查看分析记录表,总结出不成功。并做第二次试验。
师:实验做完了,谁来说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瓶子里有泡泡产生?没有从吸管里冒出来吗?)啊呀,我们第一次做的气泡弹没有打倒灰太狼,听听灰太狼还发出了奸诈的笑声。不行!看来我们要把实验改良一下。刚才说了,瓶子里泡泡不多,所以没有从吸管里冒出来。那这次我们加大剂量,试一试倒70毫升的醋,加2勺苏打粉会不会产生很多很多的泡泡。请小朋友再做一次科学家吧!
五、讲解第二次结果。
六、总结。
看看这张表格,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果呢?(醋比第一次用的多,苏打粉比第一次用的多,冒出的泡泡也就更多)。
今天每只小羊们都很棒,大家团结协作,开动脑袋,做出了气泡弹,打走了灰太狼,那我们就来唱首歌庆祝一下吧!
录表,并能从记录表中看出实验的结果。实验不能由一个人完成,需要两个伙伴互相帮助,商量后再行动,两人实验也能确保每个人都能进行操作。我设计了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背景,孩子们激情洋溢地参与了每次实验,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孩子们打败灰太狼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十一
1、在游戏中感知气球的特点,和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探索各种不让气球飞起来的方法,体验胜利的快乐。
1、普通气球(人手一只)氦气球(人手一只)
2、活动课件。
3、打气筒。
4、辅助资料箱:长棍、双面胶、透明胶、尖刀、扭扭棒、废旧盒子、罐子、吸管、废旧光碟、废旧用纸、卷筒纸芯、海洋球、乒乓球等。
一、ppt引入。
——(出示ppt聊聊气球)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气球?
(幼儿泛讲)
二、第一次玩气球(普通气球)
——瞧,我这里有这么多的气球,想不想玩啊?等会你们在玩的时候动动脑筋,找一找,这气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儿教师一起游戏)
——来,让我们的气球休息一下吧,我们也来休息一下。
——诶?你找到什么特别的地方了呀?你是怎么发现的?
——那气球里面到底有没有东西呀?
小结:原来气球里面是有气的。
三、第二次玩气球(氦气球)
——我看你们都这么喜欢玩气球,来我再多给你们一些玩玩吧!
(幼儿教师一起游戏)
——你发现我们现在玩的气球和刚才玩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
小结:原来这两种气球里面装的气是不一样的。
四、提出挑战。
除了我们提到的资料箱里的资料以外,只要你需要的话,我们教室里所有东西,你都可以请它来帮帮助!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记录)
活动延伸:
(幼儿泛讲)
——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一起来研究一下!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十二
欣赏、表现:看建筑、画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描绘,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作品展示。
2、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教师简要。
教师、归纳。
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重视功能,简化装饰;?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参观身边的现代建筑,就其形式和功能、价值写一小论文。
学生回答:
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学生讨论:
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
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科技水平)。(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
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学生经过上述赏析活动,对现代建筑的特点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十三
1、对树桩上的年轮感兴趣,简单了解年轮与树木生长的关系。
2、喜欢发现问题,并能和同伴通过探讨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
1、有年轮的大树桩图片。
2、彩笔、毛线、纸张:(画有树桩图案)。
1、谈话形式导入。
2、组织幼儿让幼儿讨论。
3、教师解释:树桩上的圈圈就代表大树的年龄,这些圈圈就叫做年轮,他每长一年就多一个圈,代表一岁,圈圈越多就证明这棵树越老。
4、引导幼儿探讨树的年龄,简单了解年轮的含义。
5、请幼儿观看课件,了解世界上最古老的树,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6、操作游戏。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十四
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6岁幼儿。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十五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课件、表格
趣味练习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十六
1、新手老师与能手老师创造性使用教育用书的比较研究。
2、活动内容和要求对中班幼儿的适宜性。
3、幼儿从不会到会做豆浆的学习过程及指导策略研究。
新手老师**(中3班)和能手老师**(中1班)一起选择了省编教师用书中的《我会做豆浆》为活动内容,而后两人分别独自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开展了《我会做豆浆》系列活动,本园课题组对两个班级的活动进行跟踪观察,开展反思与研讨。
中一班第一轮研讨活动实录。
教师:***。
活动目标:了解工具的变化过程,学习制作豆浆的方法,体验制作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浸泡过的黄豆,石臼、石磨、粉碎机、全自动豆浆机,电暖锅。
师:有只小熊开了一家豆浆店,今天生意太好了忙不过来,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
(1)介绍工具的名称。
师:小熊家里有几种做豆浆的工具,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吧。(石臼、石磨、粉碎机、全自动豆浆机)。
幼儿都很高兴,跟着老师。老师一边介绍工具名称,一边简单说说使用工具的方法。老师介绍时一部分幼儿去找他们喜欢的工具,并用手动它,三三俩俩窃窃私语。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这几种工具制作豆浆的基本方法。
幼儿大部分都选择了石磨,能讲出要将黄豆放入石磨上的小洞里边并加上水,然后磨豆浆。一两个幼儿说到石臼的用法,懂得加黄豆加水,用石臼舂。没有幼儿介绍粉碎机。他们中有一半人对工具的名称还不是很熟悉。
(3)教师示范石臼、石磨、粉碎机制作豆浆的方法。
教师示范时两个幼儿迫不及待地挤到教师面前来看个究竟,其他幼儿大叫:“老师我看不到。”
(1)幼儿分组尝试用石臼、石磨、粉碎机制作豆浆。
师:小朋友可以选你们自己喜欢的工具做豆浆,每组四个人,挑好工具后每小组商量怎样做豆浆。小朋友也可以去参观其他组。
幼儿的目标很明确,他们占着自己喜欢的工具。有七、八位幼儿挑中了石磨,但有两个幼儿抱着石磨不放,于是有一部分幼儿只好走到其他组。石磨组剩下四个幼儿,其中两个女孩同意用一个石磨,两个男孩却争起来,一位提议用“锤子、剪刀、布”决定,另一位同意了。可是输的小男孩却不愿意离开,赢的大叫:“老师他输了,还要玩这个,不肯走。”老师拉住输的小男孩的手:“愿赌服输,你输了就要去其他组。”小男孩哭了起来不离开。老师将他带到食堂粉碎机旁,不再理他。
食堂的粉碎机体积较大,而且操作时会移动,还要使用电,小朋友感到很困难,于是向老师求救:“老师,我们弄不来。”于是老师帮他们插上电源,踩住粉碎机的下端。粉碎机通了电源,“轰隆隆”工作起来。哭的小男孩被吸引了,又跑来三个小朋友。他们高兴极了,有的往机子里加黄豆,有的加水,场面又紧张又好玩,有个小朋友竟尖叫起来。一下子一个大脸盆就装满了豆浆。这组的豆子也很快用完,小朋友就向其他组借,“豆子给我一点。”“我的豆子很少,不要拿了。”但食堂粉碎机组的小朋友照样抓了一把就走了,没去拿豆的小朋友就一直往机里加水。“这样一来豆浆就很稀了,不能加水了。”老师在旁提醒,于是加水的小朋友停下来。可借黄豆的小朋友回来了,他又大加水。
旁边家庭粉碎机组的小朋友打不开粉碎机的盖子很着急:“老师这盖子打不开,你来帮帮我们。”老师过去帮他们打开了盖子,并将他们做好的豆浆倒入旁边的小碗。老师示范开盖子,但这组的小朋友仍叫老师开了三次盖子。
石磨组的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只见他们石磨盘上有许多豆渣,盛豆浆的碗里的豆浆有些稀,还有少许的豆渣。石臼组的小朋友正用力地舂黄豆,但只见石臼里还是些清水和半碎的黄豆。这组有位小女孩说:“老师我们弄不来。”“用石棒用力舂。”老师说完并示范,但没见到黄豆渍。“要不,拿到其他组去加工吧?”老师提议要停工了,老师请小朋友坐下来。仍有三、四位小朋友围在石磨那里。
(2)幼儿观看教师用全自动豆浆机制作豆浆,同时用电暖锅煮幼儿做的豆浆。
教师出示全自动豆浆时幼儿就叫到:“老师你做给我们看吧。”急切地想看这种工具如何做豆浆。但由于豆浆机有些损坏,教师只稍介绍操作方法。
(3)组织幼儿讨论:哪一种工具做豆浆又快又方便?
师:刚才你们都做了豆浆,你们觉得哪一种最方便呢?
幼儿都说是食堂的粉碎机,教师接着问幼儿粉碎机做出的豆浆要拿到锅里煮,而全自动豆浆机可以直接煮,那哪一个更方便呢?由于幼儿没见到全自动豆浆机的操作,还是有一半幼儿说是食堂粉碎机,于是教师就补充到:“食堂的粉碎机一下子做出很多豆浆,因为它比较大,功率高,但是最方便的是全自动豆浆机。其实很早的时候人们是用石臼做豆浆的,后来他们发明了石磨,这就方便多了。可是人们还是要用力气,仍很累。有电了后,人们发明了粉碎机,可粉碎机做出来的豆浆还要拿到锅里煮不方便。于是人们就想如果在粉碎机下装个加热器不是就很方便了吗?就有了全自动豆浆机。现在我们来看看豆浆煮好了没有?是不是又香又好喝?我们一起去请其他小朋友来分享吧。”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省编教材学习包中的“看图说一说:4种制作豆浆工具的演变过程,并在图旁写上序号。”
打气筒科学教案篇十七
1、认识各种各样的蛋,不同的蛋有大小之分。
2、按照蛋的大小进行排队。
3、知道蛋有蛋清、蛋黄、蛋壳、会爱护蛋宝宝。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图片:鸡、鸭、鹅、鹌鹑。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3、四只透明玻璃碗。
(一)开始部分:情境导入
1、师:“鸡妈妈要来看望小朋友,猜一下,他给大家带了什么礼物?”发挥幼儿想象力,鼓励幼儿说出不一样的答案!
2、师:“伸出小手摸一摸,看看你猜对了吗?”教师让幼儿伸手到篮子里摸摸,然后再让幼儿说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师:“鸡妈妈不仅带了自己生的蛋,为了让小朋友们获得更加丰富的营养,看看她还带了什么?”
1、出示大大小小的蛋宝宝:鸭蛋、鹅蛋、鹌鹑蛋。师:“请大家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蛋宝宝,瞧一瞧,你见过他们吗?”
2、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蛋的大小。
幼儿比比、看看、掂掂、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颜色、份量来比较蛋、
教师小结:“有的蛋宝宝大(鹅蛋最大)有的蛋宝宝小(鹌鹑蛋最小),有的颜色偏红(如鸡蛋),有的蛋是浅绿色(如鸭蛋)。”
3、幼儿将蛋宝宝排队。提醒幼儿在拿蛋过程中要小心,不要掉地上。
师:“最大的蛋宝宝要排在前面,后面依次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
4、猜猜它们是谁的蛋。
师:“这些蛋宝宝的妈妈是谁呢?”出示图片:鸡、鸭、鹅、鹌鹑,请小朋友把蛋宝宝送到自己妈妈的身边。出示图片:鸡、鸭、鹅、鹌鹑,请幼儿将图片与实物一一对应。
(三)结束部分
师:“这些蛋有大有小,颜色也不一样,但是在蛋壳里面它们一样吗?”
引导幼儿产生想要打开看看蛋的里面的想法。
1、教师将蛋逐一打开在玻璃碗中,请幼儿仔细观察蛋壳、蛋清、蛋黄。
2、让幼儿知道蛋有外壳,蛋壳很薄、容易碎,蛋壳里面有蛋清、蛋黄。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科学课,在保证孩子们探索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她们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