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规律教案大全(19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案的编写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步骤,确保课堂秩序和时间分配的合理性。这些教案范例涵盖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按规律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例1。
教材分析:
《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排列规律。
2、通过研究交流、动手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和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图形中找出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排列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反馈卡,饮料瓶(3色3组),跳绳5根,沙包10个,
彩条(红、黄、绿、蓝各3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看看这是谁?(课件出示喜羊羊和美羊羊的图片)。
师:它们要干什么去呢?(课件出示去看联欢会的图片)。
师:(课件展示主题图)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们从图中都看到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幅图大家看着很混乱吗?为什么你觉得不混乱?
(排列整齐,有顺序)板贴“有顺序”
二、新知探究。
师:你能结合图片中的人或物来说说,它们的排列有什么样的顺序吗?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彩旗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生读出彩旗的颜色,师板贴出对应的图片。)。
师:后面的那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你能猜出来吗?指名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彩旗是1面黄旗一面红旗,然后又1面黄旗一面红旗,接着又是1面黄旗一面红旗。
师:你能在图上把你说的一组一组地圈出来吗?(指名板演)。
师归纳:我们就说小旗就是以1面黄旗一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板贴“一组”“重复排列”)。
师引导学生有停顿地读图。
2、课件出示彩花图。
师:彩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生读出彩花的颜色,师板贴出对应的图片。)。
师:后面的那一朵是什么颜色,你能猜出来吗?指名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彩花是1朵红花一朵紫花,然后又1朵红花一朵紫花,接着又是1朵红花一朵紫花。
师:你能在图上把你说的一组一组用虚线隔开吗?(指名板演)。
师归纳:我们就说彩花就是以1朵红花和一朵紫花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引导学生有停顿地读图。
3、课件出示小朋友图。
师:仔细观察,你能有停顿地读出小朋友是怎样一组一组地排列的吗?
师:(板贴小朋友图片)谁来把这些小朋友一组一组的圈出来?(指名板演)。
师:这些小朋友是按怎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的?
师归纳:我们就说这些小朋友就是以1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4、课件出示灯笼图。
师:仔细观察,你能说出灯笼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吗?
生:灯笼是按1个红灯笼2个蓝灯笼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师:你能在图上把你说的一组一组的用横线划出来吗?(指名板演)。
师:接下来的灯笼是什么颜色?(指名板贴,集体判断。)。
师引导学生有停顿地读图。
5、新知归纳:
师:黑板上不同的事物,数量也不一样,可它们在排列的时候,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
你发现了吗?
师生共同总结:他们都是把人或物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
师:像这样把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就形成了排列的规律。
(课件出示“规律”)。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找”规律。(板贴课题)。
三、巩固新知:
师:在我们学习的时候,羊村的羊儿们也在运用这样的规律设计制作小栅栏。
分别出示(1蓝3黄为一组、2红2黄为一组、和1长1短为一组)的栅栏图,让学生。
说一说它们排列的规律。
四、拓展训练:
1、火眼金睛(判断题2道)。
2、精挑细选(选择题2道)。
师:我们认识了事物排列的规律,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吗?
学生发言,师注意倾听,并引导学生列举。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如:教室里桌椅的摆放,是以一排桌子一排椅子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女孩的漂亮条格背心,是以一道红一道白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公路上的人行横道,是以一道白一道黑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每一年四季的交替,是以春夏秋冬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运动场的围墙上,
在美丽的城市里,巨大的摩天轮、炫亮的霓虹灯、红绿灯在有规律的闪耀。
在热带的草原,在神秘的海底,动物美丽的外衣里也藏着排列的规律。
在我们的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中,我们也在每一节中有规律地重复着某一组动作。
听,在我们咚咚的鼓声里,你们听到了它有规律的节奏了吗?
在我们静美图画中,规律使画面整齐美观。
五、实践活动。
师: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5个组,分别是食品店、绿化部、宣传科、器械室和啦。
啦队。啦啦队的任务是创造有规律的动作;宣传科的任务是设计有规律的声音或节奏;
绿化部的任务是制作有规律的拉花;另外两组是把本组的物品有规律的摆放好。音乐响。
开始,音乐停止活动结束。
提示:先想好以什么为一组,然后再将它进行重复排列。
小组合作操作,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时说说是以什么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得非常快乐,我把羊村的两部电话留给大家,希望我们以后常联系。”
大家看看哪个号码容易记?为什么?(有规律,是以139为一组,重复排列4次。)。
发现更多更有趣的规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
按规律教案篇二
1、通过活动,幼儿理解规律,尝试有规律排序。
2、在活动中,乐于参与活动,能自创规律。
教具:
1、ppt一(红、绿、红、绿、红、绿、红、绿、红、绿);
2、ppt二(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
3、ppt三(男孩、女孩、男孩、女孩、男孩、女孩、男孩、女孩);
4、ppt四(女孩女孩、男孩男孩、女孩女孩、男孩男孩女孩女孩、男孩男孩)。
学具:
1、每幼儿一张空缺的图卡和一张空白纸片;
2、勾线笔每人一支和一组一盒蜡笔。
1、出示ppt一。
师:上面的颜色中间缺了一块,是什么颜色?为什么?(颜色是有规律地排)。
师:对,他们是按红绿红绿的规律排的队伍。接下来应该排什么呢?
2、出示ppt二。
师:还有一些有规律的颜色朋友。快来看看他们的规律是什么?
这条规律是红黄黑。接下来应该排什么呢?
二、通过游戏,理解规律。
第一次游戏:按ppt三的要求坐位置。
1、(出示ppt三)师:请你们按照老师图上的要求坐位置;
2、检查座位(请一幼上来检查);
3、游戏方法:请一个幼儿蒙上眼睛,再请在座的一个幼儿去躲好,请蒙住眼睛的幼儿猜躲好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原来我们的座位是有规律的)。
4、幼儿猜想,教师提问:这里躲好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
5、教师总结:原来我们的座位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第二次游戏:按ppt四,调换位置。
1、根据图二,调整位置;
2、游戏同上;
3、师小结:原来我们的位置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2个女孩,2个男孩。
三、根据规律,填补空缺。
1、(出示图卡)师:教师手上有一张卡,少了一个什么颜色,为什么?(颜色也是有规律)。
2、根据规律,填补空缺;
3、幼儿分组操作;(分别是大小、图案、颜色、其它在变)。
4、检验操作结果。
提问:什么在变?怎么变?
1、小结:规律可以是颜色在变,图案在变,大小在变,还有很多很多在变,同时还可以一个一个在变,两个两个在变,还有很多个很多个在变。规律是按照前面的不断重复,如果后来变化了,就没有规律。
四、延伸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都是有规律的。观察一串有规律的项链。请幼儿设计有规律的项链。
按规律教案篇三
1、能利用图形重复排列的变化规律,首尾兼顾地观察思考找出围成一圈的图形中缺少的图形。
2、能掌握收集信息和问题、思考解答方法和检验解答结果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找一找、圈一圈、画一画的活动中,初步发展观察、表达、逻辑思考等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一、欣赏漂亮手链
小朋友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找规律,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漂亮的图片(各种各样的手链)
出示几个有规律的手链,让孩子找规律。
(2),导入:小朋友们,其实根据我们平常的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当中的很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主动探索,掌握方法
1、呈现例题,解读题意
(1)创设情境:明明过生日,小红用珠子穿好了手链,打算当生日礼物送给她,但是不小心手链…掉了2颗珠子,到底掉的是哪两颗呢?(先出示断了的手链,再出示题目)
断了的手链图
(2)学生读题,说说从题中知道了什么?
2、自主探索,互动交流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练习纸上圈一圈、画一画,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又简单地表示出来。(放手让学生探究,有意识巡视找出不同方法,个别给予指导)
(2)择取展示,交流方法
选取学生不同想法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说思考过程。
分别按顺序展示三种想法
3、观察比较,发现方法
(1)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讨论:三种不同想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引导,引出:找起点、圈一组)
4、回顾反思,自主检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题的过程:读……解……查
(2)指名学生说检查方法:再做一次;将手链连成一圈检查(课件展示)
小红的问题解决了,小英也碰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她解决吗?
5、尝试运用,巩固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p88做一做
(2)反馈、
三、组织练习,发展能力
用规律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1、我会圈: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p91 t13
(2)交流方法
(3)追问:第15面是什么颜色的旗子?第20面呢?第100?
(4):
四 欣赏生活中的规律
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数学。请欣赏(珠帘,地毯、、、、、、)
1
按规律教案篇四
教科书第88~92页。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课时
教科书88~89页。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课件,主题图,学具。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出示两面白色的小旗)你知道这两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什么?
2、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你记住图上有什么了吗?(生答后,演示验证)
如果要接着往下摆,该摆什么了?你怎么知道的?
3、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这次你记住了吗?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往下摆,你会吗?
4、同时出示三组图: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师演示:
1、把彩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教室,小朋友们还用小花和灯笼来布置教室呢!(出示88页主题图)
(1)仔细看图,你发现有规律地排列了吗?小组间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2)独立完成书上例题1的练习。
投影演示订正,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选?
同学们发现了校园里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这些有规律地排列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多么漂亮!同学们,当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保护它,不随意踩踏小草、不随手扔纸片和垃圾、看到垃圾主动把它捡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天天欣赏到学校的美景了!
看看小精灵对我们说了什么?(出示小精灵的话: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列。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指名读一读。
1、我发现今天同学们坐得就很有规律。你发现了吗?可以站起来看一看。
谁发现了?
2、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一起表扬他!
我从同学们表扬的掌声中出听出规律来了,你听出来了吗?
你还会有规律地拍手吗?
3、想一想:你的身边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有选择地让学生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小精灵悄悄地对我说: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只要大家能通过“智力闯关”,就能得到数学王国的通行证了。这个关我们闯不闯?(出示题目)
1、小龟上山
看一看小龟走的路线,猜一猜小龟要到哪个山头上?你是怎么想的?
2、花束
看一看每一束花的排列,想一想:下一束花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3、穿珠
想一想:下面该穿几个珠子了?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闯关成功!看一看小精灵给同学们拿来了什么?(出示通行证,每个学习小组发一张“数学王国通行证”。)
数学王国的数学博士看到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他也出了一道题来考大家。
出示:
小组合作,用学具有规律地摆一摆。演示并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作业布置:
找规律(图形)
排列
课后小记:
教科书90页。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小棒、正方形卡片、灰兔、白兔。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自学例6,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图形的规律、数字的规律)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
2、动手创造:
(1)利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摆出有规律的图形,注意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2)学生活动。
(3)小组交流。
(4)选派小组全班汇报交流。
完成做一做。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课后小记:
教科书91页。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不仅探索了有关图形的规律,而且还探索了有关数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1、学习例7。
(1)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学生小组活动。
(3)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1,第2组都是加2,第三组也是加2。
2、学习例8。
(1)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学生小组活动。
(3)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5,第2组都是加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课后小记:
92页练习十六
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1、第1题:圈出合适的图形。
(1)学生明确题意。
(2)根据规律圈出相应的图形。
(3)汇报交流。
2、第2题:涂色。
(1)先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涂色。
(2)学生活动。
(3)汇报交流。
3、第3题:摆出下一组图形。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4、第4题:找规律填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2,第2组都是减2,第3祖是加2。
5、思考题:摆一摆,算一算。
(1)学生根据要求摆圆片,然后填数。
(2)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1 3 6 10 (15)
2 3 4 5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找规律
1 3 6 10 (15)
2 3 4 5
按规律教案篇五
教科书第57~58页及练习十第3题。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会根据平移次数推算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后该图形覆盖的总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和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
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思考片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参观老师的家谈话引入,自然亲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习题的设计既能起到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为学习本课新知铺垫的作用,又能在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难题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引出例2:(多媒体出示例2)。
2、理解题意。
问: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特别注意理解“任意一个位置”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在此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理解题目的意思有助于下一步解决问题。)。
3、动手操作。
那共有多少种贴法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尝试一下。先独立思考,有答案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同学或小组可以看看老师给你的温馨提示:(课件出示)。
(1)怎样贴,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2)沿这面墙的长贴一行有多少种贴法?沿这面墙的宽贴一列呢?
(3)一共有多少种贴法,与沿这面墙的长和宽各有多少种贴法是什么关系?
4、交流汇报。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边汇报边演示。
5、小结规律。(利用课件边演示边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难点突破之处。让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难点,在操作中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在解决问题时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利用上节课学习的规律计算出行列的贴法总数,结合学生的解说及多媒体的演示理解行的贴法乘列的贴法就是一共的贴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1、提出问题:
2、指名1生交流:明确先算长里的贴法和宽里的贴法。
3、学生试算后全班交流。
(多媒体演示:将凸字型补成长方形)明确:其实我们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把它当作长方形来思考。
问题1:长里的贴法怎样算呢?(板书依次出示:8-3+1=6)。
追问:为什么8要-3?
问题2:宽里的贴法呢?为什么6要-2?(板书依次出示:6-2+1=5)(板书依次出示:6×5=30种)。
4、小结:刚才的图案已经不再是一个正方形了,而在平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长方形。
3、学生试练。
刚才我们把四块瓷砖组成正方形、凸字型、还有十字型的图案,贴在了同一面墙上,为什么他们的贴法不同?(因为形状不同、面积不同)也就是图案所占的长和宽不同,那么,长里的贴法和宽里的贴法也就不同,最后算出一共的贴法也就不一样了。
如果我们在这中间再添上一块砖,变成5块砖又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呢?为什么?(虽然增加一块并没有改变图案所占的长和宽,因此长里的贴法、宽里的贴法都不会改变,一共的贴法也就不变)。
(设计意图:这一组练习的设计是很有意思的,与例题紧紧相扣,进行了一个很强烈的对比,能让学生很清楚的理解:计算一共的贴法不能只看图案所占的格子数,要先把不规则的图案看成规则的图案,分别算出行列的贴法总数后再相乘。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规律,提高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1、谈话引出数表,明确题目背景。
师:如果把这十字型的框架一道数表中,最多能框住几个数?(5个)这就是一张由1-50,这50个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的数表。
2、算一算,明确关系:中间数×5=和同桌合作,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全班交流求和方法)。
3、利用关系,根据和180、100框数:
师:如果告诉你5个数的和你知道这个十字型应放在什么位置吗?(出示问题2)个别回答。
4、问题:用这个十字型一共能框出多少个不同的和?
独立解答,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得?
5、想一想:框出5个数的和最大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规律的运用已经非常熟练了,在此时让学生运用例题里的思想方法和认识的规律,解决日常生活、数学游戏中的实际问题是最为合适的。第一个题有两类问题,一类是用“十”字形的框在数表里每次框出5个数,一共有多少种框法。解决这类问题前面学生已有经验。另一类问题是研究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数的关系,只要通过几次框数活动,就能发现规律。而第二个题与前面的习题有所不同,之前都是在格子里算出规律,而这里是出现的是点子图。解题时可以先把它看成9列5行的格子图,也可以直接把点看成格来计算。这样的设计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同学们,四十分钟很短暂,在这四十分钟里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学习的过程,积累学习的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按规律教案篇六
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2、各种颜色的木块、几何图形、贴绒图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一、自由探索。
1、以游戏:“寻宝”引入活动。
让幼儿寻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开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2、讨论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1、观察卡片上物体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
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补规律。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
3、幼儿动手操作。
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三、尝试自由排列。
1、介绍各组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1)按颜色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颜色的木块进行间隔排列。
(2)按几何图形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几何图形进行间隔排列。
(3)按图案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图案进行间隔排列。
2、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进行有规律排列。
3、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按规律教案篇七
教科书第48~49页。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一、感知规律: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个游戏。(学生游戏:请小朋友们伸出自己的一只小手。)
2、如果用两个手指夹一根小棒,那么一只手能夹几根小棒?
(学生用一只手夹住了4根小棒。)
3、像这样,类似一只手的5个手指可以夹4根小棒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现在,我请第一小组的男生排成一队。如果每两个男生中间只站一个女生,那么能站多少个女生?(可预先设计一个小组的人全部为男生。)
照这样排,10个男生中可以站几个女生?20个、50个、100个男生呢?
4、同学们答得可真快啊,是不是这里面有一定的规律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发现规律:
(多媒体出示例题中的图)
1、师: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这幅画,然后小组讨论:
图中画了哪些事物?哪两个事物间是有联系的?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讨论)
2、交流:
a你在图中发现了哪些事物?
b哪两个事物间是有联系的?就像刚才游戏中手指和小棒一样。
生1:夹子和手帕。
生2:兔子和蘑菇。
生3:木桩和篱笆。
……(相机板书:夹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
2、观察“夹子和手帕”
(出示部分手帕图)
师:看一看,图上一块手帕用了几个夹子?两块手帕呢?(多媒体逐步演示证实)
猜一猜,照这样推算,3块手帕用多少个夹子呢?4块、5块……9块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想一想,你发现夹子的个数与手帕的块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了吗?讨论一下。
3、观察“蘑菇和兔子”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蘑菇和小兔子吧,他们又是怎么排列的呢?
(每两只小兔子中间有一个小蘑菇)
那么小兔子的只数与蘑菇的个数之间有没有规律呢?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试着说一说。
想象一下(填空出示):9只小兔子,中间有个蘑菇
10只小兔子,中间有个蘑菇
4、观察“篱笆和木桩”
师:再来看木桩和篱笆,你找到其中的规律了吗?
说一说:你找到的规律是怎样的?
5、归纳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一起发现了图中存在的一些规律。一般来说,像夹子、小兔、木桩这样,是处于两端的事物(板书:两端);像手帕、蘑菇、篱笆这样,是处于中间的事物(板书:中间)。
现在,谁来说一说,两端的事物与中间的事物间存在什么规律?
三、动手操作:
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题目)
请同学们拿出身边的小棒和小圆片,摆一摆,使得你摆出的图形也符合这种规律,看谁摆得又快又正确。(学生动手操作)
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呢?谁上来摆一摆,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摆的。
(让摆得较快的学生上前,在投影上演示自己摆的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师:其实,在我们的教室中,有些事物也具有这样的规律。你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吗?(学生先观察,再回答)
(生举例说明)
如:我家门口有好几棵树,树和树之间的空格比树少1。
(师:你的世界很大!不但能走出教室,而且能用空格代替物体,真了不起。)
又如:街上有的人穿的衣服一条蓝的一条黄的排列着。(最好现场有人穿着这种样式的服装,便于举例教学。)
再如:放学的队伍、广场的栅栏、学校里栽的树……
2、师:老师这儿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大家请看屏幕。(课件出示题目)
(1)、“电线杆和广告牌”
仔细看这幅图,在这条马路边,有25根电线杆,那么中间会有多少块广告牌呢?为什么?
(有24块。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块广告牌,广告牌的块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
(2)、“锯木头”
师:图中这人在干什么?
锯木头中是不是也有这种规律呢?
a、把这根木料锯一次,能锯成多少段?锯2次呢?
b、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c、快速抢答:锯7次能锯成多少段?锯9次呢?55次?
反过来,如果要锯成8段,需要锯多少次?9段呢?24段呢?
师:你们回答得这么快,用的是什么规律啊?
(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
3、小结: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规律,思考的速度就快了。
四、拓展规律:
1、游戏: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
师:现在老师请大家再来完一下夹小棒的游戏。
用2个手指只夹一根小棒,我们刚才用一只手夹了几根小棒?(4根)
照这样,用2只手能夹几根小棒呢?(8根)
只能8根吗?请你动手试一试、想一想。
(9根,把大拇指并在一起或把小拇指并在一起。)
那是不是只能夹住9根小棒了呢?
(10根,可以把两只手围起来。)
师小结:当我们把手指和小棒围成一个圈的时候,结果就有所不同了,小棒和手指的数目相等了。这种想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2、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河堤上种的树。(课件出示)
师:有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要种一棵桃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桃树?
(先口答)你是怎么想的?
但是,如果要种75棵桃树,行吗?
在怎样的堤岸上才可以种75棵桃树呢?(池塘)
3、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下一题。(课件出示)
师:为什么可以种75棵呢?
4、看书上第48页到第49页的内容。
五、练习:
2、一条公路总长960米,如果在一旁每隔40米有一根电线杆,一共有多少根电线杆?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一条很有用的规律,还运用这条规律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这样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
课后你可以找一找,看谁找得多!
板书:
找规律
夹子和手帕
白兔和蘑菇
木桩和篱笆
(两端)(中间)
按规律教案篇八
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1、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买衣服与如何搭配裤或鞋……现在请同学生看书上第50页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小明要买一个木偶娃娃,并给所买的木偶娃娃配上一顶帽子,要从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中选择……)。
2、提示课题:小明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上一樱唇帽子,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呢?这其中存在什么规律呢?(板书:找规律)。
1、自主活动。
谈话:你有办法知道小明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吗?请同学们先自己想办法试一试。可以用自己小组准备的木偶娃娃和帽子动手配一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注意了解学生所采用的方法。
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你认为一共有几咱不同的选配方法?
:小明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可以先选木偶娃娃,国为每个木偶娃娃可以配两种不同的帽子,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也可以先选帽子,因为每顶帽子都可以配3个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帽子,因为每顶帽子都可以配3个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2、有序探究。
谈话:如果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梯形表示木偶娃娃,你能用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组织交流。
提问:你认为用画图的方法找答案有什么好处?(便于操作;便于有条理地思考;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选配方法)。
(1)提出问题:如果有2个木偶娃娃和3顶帽子,你能用画图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吗动物操作,并交流过程和结果。
(3)。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依次说出每条不同的路线;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有序思考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一共的路线条数与每段路线条数的关系。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要求观察插图,启发思考:这里有一些衬衣、裤子和裙子,你认为可以怎样搭配?
(2)出示前面两问题,提问:你能解决这里的两个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可以怎样选配,再把思考的过程、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
按规律教案篇九
1、能利用图形重复排列的变化规律,首尾兼顾地观察思考找出围成一圈的图形中缺少的图形。
2、能掌握收集信息和问题、思考解答方法和检验解答结果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找一找、圈一圈、画一画的活动中,初步发展观察、表达、逻辑思考等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一、欣赏漂亮手链。
小朋友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找规律,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漂亮的图片(各种各样的手链)。
出示几个有规律的手链,让孩子找规律。
(2),导入:小朋友们,其实根据我们平常的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当中的很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就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主动探索,掌握方法。
1、呈现例题,解读题意。
(1)创设情境:明明过生日,小红用珠子穿好了手链,打算当生日礼物送给她,但是不小心手链…掉了2颗珠子,到底掉的是哪两颗呢?(先出示断了的手链,再出示题目)。
断了的'手链图。
(2)学生读题,说说从题中知道了什么?
2、自主探索,互动交流。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练习纸上圈一圈、画一画,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又简单地表示出来。(放手让学生探究,有意识巡视找出不同方法,个别给予指导)。
(2)择取展示,交流方法。
选取学生不同想法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说思考过程。
分别按顺序展示三种想法。
3、观察比较,发现方法。
(1)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讨论:三种不同想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引导,引出:找起点、圈一组)。
4、回顾反思,自主检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题的过程:读……解……查。
(2)指名学生说检查方法:再做一次;将手链连成一圈检查(课件展示)。
小红的问题解决了,小英也碰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她解决吗?
5、尝试运用,巩固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p88做一做。
(2)反馈、
三、组织练习,发展能力。
用规律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1、我会圈: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p91t13。
(2)交流方法。
(3)追问:第15面是什么颜色的旗子?第20面呢?第100?
(4):
四欣赏生活中的规律。
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数学。请欣赏(珠帘,地毯、、、、、、)。
1
按规律教案篇十
预设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1、各种排列规律的卡片。
2、各种颜色的木块、几何图形、贴绒图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预设:
一、自由探索。
1、以游戏:“寻宝”引入活动。
让幼儿寻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开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2、讨论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二、发现规律。
1、观察卡片上物体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补规律。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
3、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三、尝试自由排列。
1、介绍各组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组:按颜色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颜色的木块进行间隔排列。
第二组:按几何图形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几何图形进行间隔排列。
第三组:按图案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图案进行间隔排列。
2、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进行有规律排列。
3、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我以规律的广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寓教于乐。孩子们通过拍手拍脚的动作找出规律,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递增、递减的规律,通过用摆图形找出颜色、形状的规律。最后幼儿在穿珠子、粘贴图片等操作过程中去掌握规律的普遍存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在教法上我采用多层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活动开始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物体,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高矮观察其中的规律存在,逐渐过渡到永动作拍出的规律,用图发现数的递增、递减规律,用图形摆出规律等层层深入,为幼儿认识规律加深了难度。
3、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按规律教案篇十一
点拨:(1)这是一列从小到大排列的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减去他前面的数差都是7,差都相等,是等差数列。
(2)这是一列从小到大排列的数,前一项减去后一项的差都是2,是等差数列。
解:(1)等差数列,公差是7。
(2)等差数列,公差是2。
说明:无论是前一项减去后一项,还是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只要是按同一顺序相减,差都相等的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按规律教案篇十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89~p.89页例1、例2、例3,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数学教案-找规律。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照片、联欢会入场券、图形卡片。
1、欣赏图片。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照片,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图片展示)。
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师小节,引出课题。
出示未布置完联欢会会场,找找同学们布置会场的规律,想想如果继续布置的话,该怎样布置?下面我们就帮他们布置完吧!
1、展示布置完的会场,学生汇报交流。
1、出示入场券。
只要按入场券上的要求涂对了,画对了,就能参加联欢会。
2、参加联欢会。
(1)第一个节目是“请你跟我做一做”
a:跟着老师做一串有规律的动作。
b:跟着一名学生做。
(2)第二个节目是“请你跟我摆一摆”。
(3)第三个节目——“变一变”。
联欢会结束了,通过今天的联欢会,大家有什么收获?
按规律教案篇十三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直到独立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数是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前置性作业。
5×13×212×4。
5×103×2012×40。
5×1003×20012×400。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前3分钟内容:开火车——口算比赛。
对数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数,学生说出的数是教师的10倍的数。
1.黑板上出示“5×1=、5×10=、50×10=”
(1)让学生观察三道题目,然后独立解决。
(2)指名说结果,并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2.继续出示“3×2=、3×20=、30×20=”
(1)还是让学生独立解决,和同桌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2)让学生观察,找一找规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难度更大的题目:“12×4=、12×40=、120×40=”
(1)找一找每道题中的两个乘数有什么变化,积又有什么变化?
(2)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结果。
4.探索与发现。
(1)请大家观察每组算式是怎么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2)学生同桌之间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3)师生小结: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5.交流乘数是整十数的算法。
(1)谁来说说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计算如20×30的题目。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的答案肯定很多,但按照自己的教学来讲,学生大部分肯定是用省略0的方法来计算。
(3)师生小结:先计算2×3=6,再添上原来乘数中被省略的两个0,所以得600。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如发现学生有错误,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如果错误的情况比较类似而且人比较多的话,将错误的情况写在黑板上,供全班学生订正。
1.第1小题。要求学生直接口算填表。
2.第2小题:开放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而且是逆向思维的题目。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解答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才能感受它的挑战性和答案的多样性。
3.第3小题。要求学生独立审题、列式、口算、作答。完成后集体进行交流。
4.运动服问题。
在解题前,要让学生理解“各付”和“一共”的意思,第2题可以让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板书设计找规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50×10=50×2×5=100×5=500。
50×10=5×(10×10)=5×100=500。
5×1之后末尾添写被省略的0。
教后随记。
按规律教案篇十四
1、知识技能。
(1)、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2)、会对图片进行简单排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摆、涂等活动,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2)、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充分体验、感知规律就在自己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找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2)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认识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并按一定的要求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有规律的图案。
1、课件。
2、各种平面图形,白纸、彩色笔等。
1、今天,光明小学的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到他们的班里去参加联欢会,可是去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小朋友们给我们出了几道题,答对了,才能去。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到底给我们出了什么样的题目。
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出示一组笑脸,笑脸的颜色无规律。
学生猜出来的答案各种各样。
(2)出示一组按照颜色规律重复出现的笑脸,请学生猜一猜。
为什么刚才你们会猜出这么多答案,而现在却马上就猜到了呢?
这串笑脸是按一红一绿的顺序重复出现,我们就说这串表情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跟老师读一下:规律。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去找规律。(补充板书:找)。
1、创设情境:
恭喜同学们,都答对了刚才的题目,现在我们进到了光明小学的教室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观察提问:
(播放动画)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啊,原来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唱歌、跳舞呢!
(播放音乐,学生跟随着音乐一起唱《幸福拍手歌》)。
3、发现规律: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按一定的顺序一直排下去,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面,看看哪些事物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重复)的?说给你同桌小伙伴听一听。教师指名学生起来说,说到哪种事物幻灯片就相应的出现。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先来看看彩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运用课件,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它们是哪几个在重复出现?)。
再来看看彩旗和灯笼又是怎样排列的呢?生汇报。
彩旗、花、灯笼都是按颜色有规律排列的(板书:颜色)小朋友们在唱歌跳舞,他们的排列是怎样的?生:一男一女排列的。
他们是按性别排列的(板书:性别)。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都是有规律排列的。
1、帮老师摆一摆:
小组讨论:每组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再想一想空白处该什摆什么图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帮小兔涂一涂(例2):
(电脑出示例2)。
汇报:每组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再说一说空白图形该涂什么颜色。
小结:看来,我们只要掌握了排列的规律,很快就会涂好的。
3、考眼力。
师:同学们可真能干,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你们。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利用学具有规律地摆一摆或画一画创造出一个规律吗?(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先示范一个)。
(1)请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放在桌面上。
小结:大家很善于研究,小组合作的非常好!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我们来表扬下自己。(学生齐拍手,打出有规律的节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拍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是按照“慢慢快快快”的节奏打的。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真棒。你们瞧,连声音都可以有规律呢。那你们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节奏拍出有规律的掌声吗?我们来试一试。(xxxxx)(xxxxx)(xxxx)。
生自由发挥举例说明。
师:这节课给你们感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找规律。
按()为一组的顺序重复出现。
一红一黄。
一红一绿颜色。
一红一紫。
一男一女性别。
一女一男。
正方体、圆柱形状。
声音。
动作。
按规律教案篇十五
1、幼儿通过观察各种按规律排列的物体,进一步理解按规律排序。
2、能借助事先给出的排列规律继续排列,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
1、去超市途中,含有按各种规律排列事物的场景图及超市货物排列图。
2、小蝴蝶、小汽车、磁性教具及幼儿用书、彩笔等。
一、观察物体,寻找规律。
创设参观贝贝羊超市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景致的排列规律。
二、探索操作,尝试有规律排列物体。
1、寻找货物的排列规律,继续排序。(总结摆放方法:颜色、大小、高矮等。)
2、探索操作,尝试有规律排列物体。
3、寻找规律,继续排列,做练习。(幼儿用书)
幼儿按要求做题。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幼儿做题情况。
三、评价反馈,尝试互查改错。
投影展示个别幼儿作品,孩子自我评价作业情况,尝试自查自纠。
四、延伸活动:本册幼儿用书第13页练习内容。
按规律教案篇十六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2、猜一猜,林老师拿出来的下一个会是什么?(学生猜,师演示)。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
2、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的摆放是怎样的?
第一关:(形状)。
第三关:(颜色与个数)。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
(1)谁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学生分组交流、汇报。
五、拓展思维,创造规律。
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创造规律。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
教学反思: 。
3、 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及时的教育。如在涂气球时,有一个学生出现了一个涂,一个不涂的规律,而这时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她太懒了,空了一个不填。”而此时的我只是“那有没有规律呢”一个反问而过去了,如果此时在提问的同时,再表扬这为同学的做法,并说明这样做的好处。这样的处理会比前面的做法更妥当。
按规律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排列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数学思维。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体验,以激发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有层次的学习活动,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会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拍照活动。
1、看书,知道拍照活动方式。
小军站第一个的不同排法:
如:小军、小明、小红(一种排法)。
小军、小红、小明(另一种排法)。
2、拍照。(教师当摄影师,选三位学生到讲台前)。
要示:这3个同学名字分别叫abc,请其它同学把各种排法表示出来。
(边拍边出示简笔画,并板书排列的字母。在多种方法比较中突出按一定顺序排列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
3、小结。说一说你如果是拍照者,怎样才能每种情况都拍而不遗漏呢?
(“想一想”可以引导学生分两步思考:每次选两人有3种不同选法,而每两人都各有2种不同的排法。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排列方法。)。
三、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用8、2、5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可以先引导学生把用8、2、5组成的三位数一一排列出来;再启发学生根据排列的过程,抽象出可以用“3×2”求排出的三位数的个数。)。
2、“想想做做”第2题。
四个球队踢足球,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正确理解“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的含义。连线后,还可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其中的规律,认识到比赛可以用“3+2+1”来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
(着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两个问题的不同含义,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加深对简单搭配的排列现象中规律的认识。)。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
按规律教案篇十八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幼儿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幼儿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激发幼儿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ppt、找规律图卡、不同颜色的椅子、美羊羊头饰、串珠玩具、黑板
一、课前调控:拍手律动,组织幼儿向老师们问好。
1、幼儿观察椅子,各自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一边引导幼儿说出椅子的颜色排序不同。
颜色:红红、绿绿、红红、__
红、绿、红、绿、___
红红、绿、红红、___
2、全体幼儿跟着老师读出椅子的排列顺序,引出规律。
三、情景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客人,(美羊羊头饰)教师扮演美羊羊。美羊羊:“昨天羊爷爷问了我几个问题,可是我不会,我想请小朋友帮帮我,好不好?”。
1、看课件(各种颜色图形的排列):找出顺序并说出规律,将空白的地方添上正确颜色的图形。幼儿边说规律教师边积极地鼓励及引导。
美羊羊:“你们真棒啊!有你们这样的朋友真好!可是爷爷还给我一张纸上面全是这样的图形,小朋友再帮帮我吧!”
2、教师出示课件和黑板(贴有图形排列规律的图卡),给幼儿说明要给图形宝宝找规律
(1)请幼儿认真观察图卡,找出规律。
(2)请个别幼儿上台,把空白处的图卡粘贴完成。
3、美羊羊:“小朋友都完成了,我也学会了,谢谢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所以我想请大家一起进行一个比赛,这个比赛是―比眼力(出示课件)!”。
(1)教师出示找规律图片,幼儿通过观察、推理,以最快的速度说出规律,并说出空白处应该粘贴的图片。
(2)教师给表现好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4、串珠游戏――送项链 美羊羊:“今天我买了一条好看的项链(出示串珠玩具串成的项链,),可是只买到了一条,但是我还想再带一些回去,送给羊村的小伙伴们,你们可以帮我做一些吗?”。
(1)教师请全体幼儿观察美羊羊的项链,引导幼儿说出项链排列的规律是按红黄绿蓝排列的。
(2)请三个幼儿上台进行“串项链”,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
(3)串项链完成,教师请幼儿分别说出自己串的项链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4)把完成好的项链送给美羊羊。
四、结束:美羊羊:“哇,真漂亮!谢谢小朋友们送的项链,我要回羊村了,喜洋洋他们看见了肯定会很开心,小朋友们再见!”。幼儿:“美羊羊再见!”
找规律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要求孩子思维灵活,需要孩子先感受再发现,才能理解规律,而这些要求单靠老师的讲解显得收效甚微。针对这个情况,在平时的小游戏中,我让孩子通过观察来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激发他们创造简单规律的兴趣,感受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就可以在运用规律来进行花边装饰,还在整理班级用品时也可以运用规律性地来排列,在排列队伍中也同样可以运用规律进行,使得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在活动《找规律》中,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先详细、深入讲解操作材料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根据卡片寻找规律,然后讲述排列规律,幼儿的兴趣很高。然后再出示规律类型卡片,让幼儿来匹配;果然幼儿在操作材料中运用已有经验,顺利完成,最后展示生活中运用这些规律来排列的图片,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兴趣,活动延伸中我让幼儿自己设计规律排列,把活动推向了高潮,更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兴趣。
按规律教案篇十九
教科书第142页活动3:数数看,找规律。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在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中起桥梁作用。教材在前面介绍了常见的基本几何体和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知识后,安排了这节数学活动课。一方面是丰富学生对图形世界的认识,二是从直观上感知几何体是由面围成的,三是初步培养学生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的思维方式。所以这节活动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是由平面图形向几何空间转化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正多面体的展开与折叠以及模型制作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数一数的过程中,归纳出正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的规律,进而会利用经验自制模型,检验规律。
2.能力目标
通过折叠,经历“做数学”和“学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动脑能力,在活动中获得空间想象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目标
活动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展示学生成功折叠的正多面体模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审美情趣。
另外,引用数学史料,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问题的背景,学习科学家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的治学精神,树立勇于攀登科学巅峰的远大理想。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折叠出的五个正多面体,数出它们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找出规律。
(2)教学难点
如何折叠出正八面体和正十二面体;如何正确地数出正十二面体的顶点数和棱数。
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操作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具体程序是:
情境导人一观察与思考一动手折叠一探究规律一知识引伸与拓展
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又提倡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学生自备剪刀、胶条及画有下列五种图形的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面对一座座宏伟壮丽的建筑,一尊尊形神兼备的雕塑,一件件精巧典雅的物品,我们常常惊叹于它的美妙。我们深人观察就会发现,千姿百态的图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形态各异的立体图形几乎无处不在,而许多立体图形就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让我们一起进人立体图形的世界,共同探究它的奥妙与规律吧!这节课通过动手,对几种正多面体进行展开和折叠,寻找它们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三者之间的规律。
(二)观察思考
请看这五个正多面体,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识他们吗?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知正多面体、顶点以及面和棱。
(三)折叠
演示正六面体的展开与还原(即折叠还原),由学生分组完成折叠出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1.难点
在折叠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时容易出错。
2.解决方法
让学生仔细观察模型,看老师演示,充分利用对称性折叠,还要同组人大胆试探,相互合作;老师巡视指导,发现成功组及时鼓励,并由一人介绍(讲解)成功的方法,同时利用cai辅助。
(四)数一数,填表找规律
1.难点
面数可由名称得到,也可由展开图上数出,但顶点数和棱数不容易数准确。
2.解决方法
(1)放在桌面上不转动;
(2)对称地找;
(3)在起始地方作标记。
(五)背景引入
历史上曾有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研究过正多面体,著名数学家欧拉惊奇地发现了v,f、e之间存在这样一个奇妙的相等关系。图形世界尽管形态各异,只要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多动手,多动脑,一定能找出其中的奥妙。
(六)做一做想一想
(一)通过折叠正多面体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
(二)从填表找规律上,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与动脑能力;
(三)从知识的引伸与拓展的设计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与合作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