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优秀20篇)
总结是对自己的一种检视,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反馈。总结不仅仅是对成果的总结,也是对过程的总结,我们应该注重思考和自省。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观点和体会,增加我们的思考角度。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一
高中音乐课是一门必修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高中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学生对于音乐课中的理论知识缺乏强烈的动机。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对学生情感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得到音乐的熏陶,促进他们情感和认知的健康发展。
一、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高中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美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高中音乐课程实际上是实施美育的过程,是对情感审美的过程,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以情感人。音乐教育的美感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立意、音韵和曲调。音乐教育陶冶了学生情操,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其次,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音乐教育中的音乐鉴赏、音乐创作等锻炼了学生的右脑,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养成。高中阶段是对学生音乐教育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充分重视音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课上锻炼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决定了音乐教师必须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力求音乐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1.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
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有充足的'准备。首先,要明确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确定每个课时要完成的任务,以便引导教学工作的完成。其次,要根据教学目标,同时结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制订合理的教学内容,这样就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还要考虑自身的特长和不足,尽力弥补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此外,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让优秀的流行音乐进入课堂。
高中生一般都喜欢流行音乐,因此合理地利用流行音乐开展教学是可行的。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要结合学生的兴趣,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鉴赏。高中生多少会有叛逆的性格,而流行音乐中的摇滚音乐正好符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优秀的摇滚歌曲,让学生产生兴趣,趁热打铁为他们讲解摇滚音乐的相关知识和音乐中包含的人生哲理。例如,课程开始后可以为学生播放一首五月天的《第二人生》,学生也会跟着唱,在播放完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理解这首歌的内涵了吗?”学生就会重新回想这首歌,思考歌词的含义,这时教师可以再播放一遍,并在多媒体上为学生提供歌词,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这首歌的意思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你都会获得“第二人生”,这样就为面临着高考压力的学生提供了强大的自信心,同时也收获了相关的音乐知识。对于流行音乐的选择要以积极向上的为主,同时还要适合学生的兴趣,以此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引导他们鉴赏,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合理利用多媒体。
合理利用多媒体开展音乐教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从而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把音乐和情感较为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这一家喻户晓的作品时,可以为学生播放这一作品的视频,让他们观察演奏者是如何利用西洋乐器演绎中华民族音乐的,在播放完之后教师可以为他们介绍相关的乐器,与中国传统的乐器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收获了一些乐器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在屏幕上为学生展示《梁祝》的相关背景知识,帮助他们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真情。
4.运用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是指对比音乐作品的不同部分或者对比两个相似的作品,利用对比分析法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例如,三部曲式的作品就充分利用了对比,在欣赏《江河水》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比作品中的三个乐段,让学生注意旋律和节奏的变化,让他们体会作者在这三个乐段中表达的不同感情,学生在欣赏时会有意地注意作品曲调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回忆、凄凉、悲伤、愤怒、无奈”等情绪变化,自然地让学生体会了作品的主旨,在思想上也得到了熏陶。
5.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减小他们的学习压力,在课前的五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演唱,之后给予积极的评价。在课下教师要主动和学生交流,听取他们对音乐课的意见,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还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音乐教师要通过音乐教学引导他们发现美和认识美。
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音乐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和接受美,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曹薇。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反思[j]。青少年日记:教育科学研究,2014(05)。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二
论文摘要:在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如何进行真正有效,关键在于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是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是广大教师总结出的成功经验。
新课程要求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动力。学习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接受学习与创新学习。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新课程则强调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的实施上就要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只注重教,而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会学习的人。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基本的学习方法。
一、培养兴趣是关键。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感到需要学的是如何对大千世界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进行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从而使学生爱动、主动去动。如在教学画图中可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展示同龄学生设计的优秀作品或教师针对学生年龄段设计相应的趣味作品。教师可利用这些丰富多彩作品进行分析欣赏,引出所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会使学生更认真地听课,希望自己也能画出这样的作品。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创新性学习。即学习过程呈现自主、主动、创新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反复实践中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一般可按这样四个步骤来进行:自学生疑一合作质疑一归纳释疑一巩固拓展。
信息技术课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就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计算机的认识、开机与关机、认识窗口、整理桌面等等,这些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自学。在学生自学产生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小组来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未完成新的任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
问题学习,就是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问题学习的一般步骤是:酝酿问题一发现问题一明确问题一解决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问题是很多的,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知识一课中,就可以采用问题学习来解决。教师首先让学生针对这一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学生可能会问:计算机病毒会伤害人吗?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产生的?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有什么症状呢……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后,归纳出关键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上网,讨论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让学生大胆尝试。
尝试学习,就是突出让学生尝试,在自觉训练中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其一般步骤是:提出目标一预习教材一尝试练习一教师点拨一再次练习。
信息技术课有个突出的现象,学生都特别想自己动手,有的学生一进电脑室就打开电脑自己开始弄起来了。甚至会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偷偷做的现象。因此,教师就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尝试学习。在人教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有许多课都有示范的例题,例题中有明确的步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先提出学习的目标,目标要明确,这样就不至于让学生的尝试变成“乱试”,然后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例题,并根据例题的方法尝试完成类似的'练习。当学生碰问题时不要急于直接帮助学生解决,而是提供一些启示和鼓励,让学生再次练习,直到最终掌握技能。
五、“自主”学习法。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课堂结束不只是前面学习阶段的终结,更是下一阶段学习的开始。而且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应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是形成他们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如果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那么学生真正进入了角色,说明他们已经学会了观察和思考。
信息技术课上几乎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刚上机的学生。这时我不只简单地告诉学生解决的方法,还让学生思考问题是怎样出现的,建议学生从联机帮助中寻求答案,同时鼓励学生向周围同学请教。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我会引导学生自己将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而教师只是从中进行点拨,从而达到集体订正的目的。如果学生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对所学的知识才会理解深刻,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抑制了学生的“主体”,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创造力的机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主动采取行动去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由此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虽然已开设较长时间但没有科学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所以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办法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创新学习的方法应该大力提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研究,就可能创造更多更有效的创新学习方法。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采取有效的创新教学策略,大胆实施,大胆改革,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发挥自由个性的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3]任友群,王旭卿.教育技术的后现代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11期。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三
中医临床其他课程的是以中医内科学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专业课。把中医内科学这门课程学习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诊疗疾病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应用加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针对中医内科学的课堂理论和授课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介绍如下。
1表图教学法表图教学法可以简单明了的把重点知识表达出来,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思维能力,快速的掌握知识点,有效的增强了学习效果。中医内科学的病症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而且会涉及很多方面,教材内容条理性不强,易导致学习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学习成果。而应用表图教学方法,可以把各个病症的病因、病情发展过程、症型以及代表方以表图的方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疾病,达到理解知识點的效果。
2指导学生总结规律多数学生认为中医内科学中的内容比较难记,但是在临床实践时,只有掌握好知识点,操作起来方可得心应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研究和分析中医内科学中比较有优势的记忆方法,其中通过联想来加强记忆的方法,称为联想记忆法比较常见。比较相近、相反以及相似的事物之间比较容易联想[1]。应用联想记忆法,一定要注意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指导患者从不同方面总结规律。比如:肺胀痰浊壅肺证、痰湿蕴肺证、喘证痰浊阻肺证,这三种疾病症状类似,均有着痰多、咳嗽等临床症状,但是症状表现的程度不同,痰湿蕴肺证主要症状就是咳嗽,可以应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进行调理,肺胀的主要症状是气喘、咳嗽咳痰以及胸部膨满,可以应用三子养亲汤或者苏子降气汤,喘证的主要症状就是气喘,可以应用汤和三子养亲汤。在对学生授课过程中,讲述病症时,可以与其他相似的病症一同讲述,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记忆。
3互动教学法学生在学习期间很少有临床实践的机会,在对中医内科学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不知从何时进行学生,明显动力和学习兴趣不足,而在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加强教学效果。
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达到监督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授课前10min对上节课堂重点知识进行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师生互动,有助于加强学生主动学习。在授课时,因为中医内科学与很多内容都存在一定关系,比如一个处方可以应用于多个病症,很多病症的治疗方法、临床表现均有着相似的地方,教师在授课时,会对一些联系性较多的内容进行提问,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比如:肺胀痰浊壅肺证的治疗方法中有三子养亲汤,教师会对学生提问,之前学过的病症中还有哪些病症可以应用三子养亲汤。讲到喘证时,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哮喘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症状等。有助于学生掌握哮症和喘证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老师讲解完之后,预留10min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提问,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和研究,回答问题时,教师也可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反复的进行提问,加强学生的记忆,有利于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动力和兴趣。
4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讲述给学生,特别是遇到的一些危重、疑难的病例[2],让学生明白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性和专业性,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5举例教育法为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把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临床中,教师可以讲解完一个病症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相似的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探讨。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判断出疾病的病名,同时说出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以及处方[3],采取提问的方式或者学生主动回答的方式,之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6多媒体教学法因为课本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应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像和声音能把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展现出来,比如:讲解哮病的时候,可以把哮病的发作时的情况以视频的方法播放出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哮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加深学习。
7学生试诊在授课时,让学生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试诊,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辩证和具体治疗方案[4],之后让学生在旁,观察教师如何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自身不足之处,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8总结学习知识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应该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常学辉,王振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之我见[j].光明中医,,25(5):897.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声乐教学方法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音乐课堂声乐方法的研究中,气息是歌唱的关键所在。有了气息的支持,才可能有共鸣腔的形成;有了共鸣腔才有可能杜绝喊唱并保持高位置的演唱状态。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养成正确歌唱习惯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小学音乐课堂;声乐教学方法;气息;共鸣
小学音乐课堂的声乐教学方法不同于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小学音乐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体现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接受能力的局限性,而声乐教学的抽象特征,又为小学生学习声乐带来了一定的困惑。这就为小学声乐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学生的声音条件各不相同,声乐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位学生的自身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和成人声乐训练的'不同。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时期,其发声器官一直处于生长阶段。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有六年的时间,这六年时光,不同于“贝尔康多”学派用六年时间训练一个高音的教学模式。“‘贝尔康多’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其唱法的主要特征是声音轻松自由、音域发展宽广,有共鸣且表情细腻。”“贝尔康多”学派的形成和演变有众多音乐大师的造就,我们的音乐课堂可以借鉴“贝尔康多”学派的音色特点,即音色美妙、清纯,发声自然、音量洪亮,有适当的共鸣。小学阶段的童声发声多侧重于口、咽、鼻腔和头腔,其歌唱习惯养成从课堂的气息训练入手。小学生的声乐训练不同于成人,他们理解不了抽象的声乐感觉训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用“含口清水来歌唱”的方式训练学生气息。具体做法是:请学生口里含上半口清水,清水含在嘴里保持一定的状态,轻轻抿嘴哼唱发声练习曲或者儿歌。在哼唱过程中,口中的水要保持在口腔里不咽下去、不流出来,就必须做到气息支持声音、气息控制声音轻声哼唱。这时候口腔里因为有水占用了有限的空间,哼唱时气息就会不自觉地走向头腔的上颚部位,上颚拱起形成共鸣腔,声音在共鸣腔里变得婉转动听,上颚拱起还让头腔被动打开,发挥了头腔共鸣的作用。这时候虽然是气息训练,间接地也进行了口腔共鸣、头腔共鸣的训练。轻而易举地找到了美妙、清纯的音色,进而做到了发声自然。再有“含口清水来歌唱”的训练方式是抿嘴歌唱,这就保持了轻声歌唱的训练。轻声训练可达到头腔共鸣、发声轻松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平时要求的自然歌唱状态。“含口清水来歌唱”的训练方式,不但练气息、练共鸣,还为自然、科学歌唱提供了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含口清水来歌唱”的训练方式最好选用抒情的连音谱例来练习,尽量避免发声练习曲中出现休止符,因为休止符的表现不利于学生保持训练状态,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小学集中授课的声乐课堂上,教师还要强调正确的演唱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体现在声音上。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挺胸、抬头,腰立起来、脖子竖起来。姿势正确了,歌唱状态就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声音就会集中。
歌唱状态的保持是一个长期训练坚持的过程,小学生的声乐技巧训练中,高音的演唱方法和共鸣腔的保持,也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训练过程。呼吸自然是唱歌时的必备条件。音色美妙、清纯、圆润也是一种发声技巧。我们不必把童声声乐训练看得那样神秘,其实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自然歌唱就能保持音色美妙、清纯、圆润。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周围大人们错误的发声歌唱习惯往往成了小学生不自觉模仿的对象,这就造成了小学生声乐训练中需要注意克服不正确的发声习惯,经常练习共鸣腔的运用,利用共鸣腔唱高音,进而夯实正确的歌唱状态。夯实高音的演唱方法也是杜绝小学生“喊唱”的关键所在。气息冲击声带时,声音在声带里时是微弱的,清亮、圆润的音色是共鸣腔的作用。胸腔、喉腔、咽腔、鼻腔、口腔等都是共鸣区,气息冲击声带的声音在这些共鸣区回旋,如果得法就能形成共鸣腔。共鸣得法会使声音音色圆润,音量加倍发展。小学声乐共鸣训练的注意力在头腔上,使气息有直冲口腔上颚部位的感觉。共鸣的训练离不开气息的支持,气息的支持点在横膈膜上。这样那口成为媒介的“水”,就为练气息、练共鸣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还应该强调学生保护嗓子。小学生大多有直着嗓子说话的习惯,这种说话习惯往往又会在歌唱中不自觉的出现,这就是小学生喊唱现象出现的根本所在。小学生声乐训练的关键就是歌唱习惯的培养,通俗地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歌唱习惯。在小学声乐课堂上,我们不必考虑声乐流派和声乐分类的情况,不管学生采用哪一种唱法,只要是用自然的发声、流畅的气息、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都可以被称为“自然歌唱”。小学生善于模仿,他们的发声习惯在无意中模仿了环境里成人的发声方法。那种发声方法的错误又引发了大声歌唱的习惯。大声歌唱最容易演变成喊唱现象。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嗓音的挤、卡现象,从而使喊唱现象更加严重。要从根本上杜绝“喊唱”现象,就要强调学生养成歌唱时“高位置低声唱”的习惯。在小学生声乐教学中,气息训练、共鸣训练、高位置低声唱训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强调学生高位置演唱,就是强调声音经过共鸣区时要有气息的支持,声带的放松。在高位置轻声唱的训练中,笔者主要借助发生练习曲夯实歌唱位置。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五
唯有教师能够对一定范围内的古文知识如数家珍,并且在某些古诗词、古诗文的教学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好的教学指导,进而更好地提升高中语文的古文教学效率。提升教师自身的古文素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对教学范围的古文内容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掌握,对相关的知识点能够很好地进行纵横交错联系。第二,教师要在课本之外,多多充实自身,通过多阅读、多交流、多学习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古文知识库。这样练好了课堂内外的基本功才可以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一、加强古文教学的趣味性。
在很多学生的印象中,古文的学习是枯燥而无趣的,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仅仅是让学生识字断句,导致很多学生都觉得古文的学习就是识得几个古字,了解几个古字的含义。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的古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古文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增强、稳固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从而为古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在教学中加强古文教学的趣味性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古文特点及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表现形式。针对人物传记类的古文教学,教师则可以先找出有关该人物的影片故事或者是逸闻趣事展现给学生;针对一些游记类的古文,则可以根据古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内容找出该地区的景色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和体验;针对史实性较强的古文,则可以借助有关的历史知识来开展教学。例如:在对《李将军传》这篇古文进行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由于《李将军传》选自《史记》,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讲述有关《史记》这部恢弘巨著的趣味故事,可以是司马迁的故事,也可以是鲁迅等人读《史记》的故事。然后在对古文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则可以借助电视剧的片段或者是纪录片的片段来了解李将军的故事。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课堂教学的气氛是轻松而活跃的,教学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更为关键的是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学习的`趣味,从而愿意加入投入古文的学习。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多种表现方式综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为古文教学注入趣味,实现古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剖析古文落实到字、句古文的教学。
最终还是得落实到具体的字、句的教学之中,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了解清楚每个关键字眼的真实含义后,通篇理解整篇课文。因此,在古文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古文进行剖析的时候要落实到具体的字、句上,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好古文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学习方法。古文的学习落实到字、句的学习又可以分为多种。下面笔者就以字的学习为例进行论述:
1.具体句式中的古字含义。所谓具体句式中的古字含义,主要是指在一篇古文中的一些关键古字的含义直接影响着对整篇古文的理解。所以首先第一步要做好的工作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清楚古字的含义。例如:(1)在《李将军传》中,“军亡导,或失道”中的“亡”,该字的理解就关系到整个句子的理解;(2)《河渠书》中,“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中的“下”字的活用手法理解透彻了才能把握好整个句式。
2.相同古字在不同句式中的含义。相同的古字在不同句式中的含义其实就是一词多义,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因为同一个字一旦含义搞错了,那么就会带来不一样的理解,最后也可能差之千里。好比“书”这一个字:(1)善说书———评书;(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文字;(3)军书十二卷———名册;(4)家书抵万金———书信。通过掌握好重点字词的一词多义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也将极大地提高古文的教学效率。当然,做好字、句剖析的方法还有很多,还可以注意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例如,通假字、活用字、被动字等等。掌握好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做到举一反三,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古文教学的方法丰富多样,笔者所论述的只是其中的皮毛,笔者也坚信每一位语文教师积极从自身做起,努力探索就一定可以找到好的方法,并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六
摘要:随着新课程体系的改革,体育课更名为康体课,依据康体课的要求体育课教材教法的安排主要围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通过一些教材的实施,使中小学生在体育课中快乐,提高中小学生的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运用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是实现和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快乐体育、中小学、教育、要素。
1.“快乐体育”教育的实质及其内涵。
所谓快乐体育是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同时也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主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快乐体育是深层次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能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掌握以创新运动的乐趣能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快乐体育的发展是体育教学的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体育的需要。快乐体育教学的本质规定,则需要学生在身体与精神上的完备努力,以此,才能发展学生内在天赋的各种心理潜能,帮助学生有效形成和发展人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能力和经验等。快乐体育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能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体育运动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引导学生的体育运动动机,养成运动的习惯,并认为体育叫过程本身就是快乐和有吸引力的。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斯说:“如果让小孩子从小就失去自信心,那么长大了我们还能对他们抱什么希望呢?”,在学生时代,没有比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更重要的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是一句口号,以前提述“成功体育”就是想通过体育的成功促使每个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材的选择,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上使每个学生都需要学有所成,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愉快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形式上快乐体育打破传统,不仅包括学校里指定的运动项目还包括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例如:滑板、自行车、溜冰、掷沙包、跳橡皮、跳格子、弹玻璃球等。快乐体育关注个性,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主张启发式教学,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实效性,努力营造宽松,欢愉和谐,有情感的课堂气氛。教师在体育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引导学生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育体和育心相结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选择运动项目,而且还能在其中塑造良好个性,发展特长,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所以,总的来说“快乐体育”的诞生,真正的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老师是配角的这一艰巨目标,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为新生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快乐体育运行现状。
目前中小学校园的“快乐体育”的运行现状究竟如何啦?我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了探讨研究。本次在连云港灌云县四所中学三所小学发放调查问卷100张,主要调查现在任课的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98%,经过细心的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结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及参与体育的兴趣,体育能力等并未因快乐体育而有多少改观,相反,有些身体机能指标下降人数之多,幅度之大。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2001年连云港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与2000年比,在城乡男女生中,有89%的学生肺活量呈下降趋势,肺活量/体重的指数下降幅度达8%这两个可直接是与耐力素质有关的指标项目。再有2000年调查结果显示,耐力、柔韧等素质相关指标又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说,有时候我们总认为“快乐体育”既然进入中小学校园,也探讨和研究过了,这样学生就可以快乐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得到体现,体育教学效果也就上去了,其实学生离“快乐体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必须要脚踏实地去走。现实中,在领导、教师尚未完全转换的体育教学观、师生观、课程观的束缚下,虽然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机制、繁重的教材有所改善,但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改变目前的现状,也就是说目前的快乐体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笔者认为在现行的快乐体育有以下几种错误思想:第一,认为快乐体育只能在低年级阶段实施,高年级阶段不宜,而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快乐体育作为一种思想,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要掌握住其精神灵活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实施时,一定要把握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各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来进行,同时也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教材,还要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上去重新考虑我们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的去教的问题。第二,把快乐体育中的“快乐”错误理解为就是学生的个体需要。有些教师在操作中,把握不住原则,一未的追求“快乐”的气氛,因而无法正确的处理好快乐与严格,快乐与刻苦,快乐与质量的关系。我们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快乐蕴涵在体育之中,并非是毫无目的地加点游戏、舞蹈。推行快乐体育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第三,快乐体育在某些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一些教师在实施快乐体育的过程中,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偏颇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兴趣的培养而忽视了艰苦体育实践的体验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而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对体育的认识和期望也不稳定,必须有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因此,快乐体育应是在教师传习运动技能时,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体育活动的实践为手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身心愉快地进行活动的过程,所以说,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我们要不段努力自我,完善自我,争取避免一些快乐体育带来的误区和错误。
1.2中小学校园的“快乐体育”的实施措施。
快乐体育的实施是以追求能让学生自发、自主的学习并能为充分体验运动的内在乐趣,充满挑战性、创造性的学习为基础。
1.2.1快乐体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学的基点。
计划的组织,一直到体育教学环节的确定与调控,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1.2.2注意采取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教师为学生确立一个达到一定标准的共同目标,然后再进一步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一目标,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自身能力,而快乐体育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现有的能力去享受运动,基于此,快乐体育提出学习目标不仅与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以及运动技能吻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与学生心理上享受运动乐趣的水平相一致。为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的进度要自己决定,并给在现有的水平上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产生学习的动机,在创新和创造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享受运动的乐趣和能力。
1.2.3注重建立与学生互教互学相互联系的教学组织形式。
快乐体育强调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要充分体验运动中的乐趣,这就意味承认个体差异允许每个人根据现有的能力去从事活动,享受运动。因此,创造一个大家一道去享受体育的学习环境,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协同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快乐体育创立了与这种学习环境相一致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互相讨论,互相评价,使学生体验到集体中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小组成员互教互学,自主自律。
1.2.4注重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
在快乐体育实施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更加注重学生自己确立目标,自我观察,互相观察分析几归纳技术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认识把握学习的全过程,理解以会技术与新学技术的内在关系,以及自己在身体运动技能水平与新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2.中小学校园开展快乐体育的必要性。
当前的学校体育改变了传统的老观念,老框框,老模式,不在注重技术技能的教学和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在学生的身心愉悦,身体健康入手,着重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使现有的体育课体制进一步更新,使其更加符合现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使更多的在体育中快乐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很大程度上学校体育应该扬弃体育学科的本位观和技能观,全面地实施体育素质教育,使之与社会体育接轨,为终身体育服务。近些年来,学校体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学生喜欢体育却厌倦上体育课的现象在学校体育中较为普遍,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究竟怎样克服,怎样改变呢?这也正是学校体育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2.1教学的整齐划一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的需要。
我国学校体育特别是中小学校园的体育结构,受传统教育模式和体育评价体系的制约,在体育课和其体育活动中,有许多学生是被动进行的,被动的体育教学严重影响着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观念的落实,笔者曾对连云港市某国家级示范重点高中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被动的体育人口占被调查的15%,其中女生被动人口占47%,被动体育人口偏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我国实行同一种体育教育模式,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学生都上同一种形式的体育课,测试同一类项目,甚至某一项技术小学教了,初中再教,高中和大学有时也上,这就决定了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产生厌倦心理。再者,学校对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不够,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价值认识也不够,学生为了考试而被动进行着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的基本点应在于给学生以宽松的体育活动环境,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才能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不仅这样,我们体育老师在课的结构,组织和安排上也应该狠下工夫,仔细琢磨,争取每一堂课都有新的内容。
2.2目前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失去联系。
我们都知道学校体育在体育地位中担任不可磨灭的角色,它的存在是更多终身体育者,因此而获得更多,更好的体育途径和体育运动知识,所以说,学校体育并不是体育的终结,而是体育的新起点,因为学生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等三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人的一生如果想要工作好,生活好,必须致力于体育活动,致力于体育锻炼,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要求学校必须立足现实,着眼于未来,担负起承先启后的重任。在小学阶段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介绍性学习各种动作技术,努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也是多种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应注重体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掌握运动技术,增强体质中,采用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业紧张,并且部分同学走上社会,因此,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学生有兴趣,乐于接受,参与;便于进行自我锻炼的项目,实施教学,增设生活体育的内容,使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有助于学业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情操的陶冶,最终使他们终身受益,以达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转变。
2.3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也随之而诞生,它不仅给学校体育带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还凝聚了传统体育所达不到一种全新的思想和理念,改变了单纯的增强体质和传授技能转向注重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因而,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3.1快乐体育是提高因材施教和“全面性”原则。
由于“快乐”和“成功”都属于个人的感情体验范畴,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的收获和体验上的,因此,快乐体育很注意让学生能在不同的水平上从事学习和运动。满足每个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在不同水平上获得愉悦感和成功感.在目标上,不强求一律,在内容上,尽可能容忍选择,方法上灵活多样,使每个学生能够在不同水平的层面上找到适合自己完成身体练习的满足感。坚持因材施教,在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2.3.2符合个体差异确立主题地位,从而有效地建立终身体育思想。
快乐体育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要求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有所提高,在考试成绩评定上采取个体纵向比较而不同于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标准,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较高的积极性,同时也才能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确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前提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也就是既要有纪律,任务,规范的要求,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使每个学生能获得体育活动的满足.学生从体育中获得了快感,才能大体育产生兴趣,才能把体育当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快乐体育正是给学生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尽量小的压力下去学习,去锻炼,并在反复参与成功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会慢慢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3.中小学校园的快乐体育的目标和发展前景。
随着新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小学校园的快乐体育得到了进一步地深化,原有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快乐体育”它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小学校园一开始实施就到众多老师和同学的认同,不仅是学生从原有的繁杂的体育技术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的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编自创能力,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现有的积极性,老师也是变主体为主导啦,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对学生起辅助作用,改变了传统的一个人唱主角的单一局面,教师也从繁杂的教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这都是中小学的体育所急需的,更符合当前学校体育发展趋势,所以说,快乐体育的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3.1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体育教学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硬环境的优化协调和人文因素似的健康和谐需要体育教师大胆地去创造,努力将体育活动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贴近生活,使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快。学生上体育课都是在老师直接设计和间接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课教学中,在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不变的情况下变化教学方法,使活动具有新意,就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制造问题情境也可诱发认知内驱力;活动之初不知结果可引起探索结果的意向和期待心理;还可以适当组织竞赛等。要利用体育教学人际交往频率高的特点,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认同,愉悦,同伴的友好,关心。在学生完成动作后老师表情和鼓励语言回引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悦,老师善意的指点和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继续练习的意愿,他们从老师的关心和耐心中体验到安全感,以及同伴之间的协作,帮助获得的归属感,尤其是集体项目竞赛中互相切磋,共同为取胜而通力合作所体验到自己归属于某一集体,并被同伴接受的认同感。这些都是快乐体育要奋斗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地去努力,去创造。
3.2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要存在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学生通过老师的赞许和承认,体验到体育的成功和快乐,重新认识自己在体育方面的潜能。体育教师学习掌握着教学方向,用自己的良好的思想品质,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命诺之,言听计从。快乐体育则要求早启发式的基础上,实行客体相统一。教师不是教材代言人的身份来教授学生,而是加强学习指导,使学生在“我要学”的基础上做到我“会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尽量培养学生的特长项目,并使其成为今后长期锻炼的内容,而由这些项目所带来的心理满足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4.快乐体育对传统体育提出新的要求。
快乐体育首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要求,快乐体育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其次对传统的教学内容也提出新的要求,快乐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大家喜欢的,有利于全体同学参加的适合群众性锻炼的体育项目,避免了过分的竞技化、成人化。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一,快乐体育的教学是运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教法上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体验和实际效果,不应过多强调动作难度技术规范,从而保持实践者参与学习的热情与欲望。并可随着学习的深入,可由学习者本人创造出带有新意的环节和内容。第二,在进行快乐体育的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不应过分片面强调教学的组织纪律性,否则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变化一种按部就班的机械演练,失去了体育实践学习的本来面貌。第三,要破除旧的教学模式,在学法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5.结束语。
在学校体育正朝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地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随之而产生地快乐体育是着眼于未来,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需要入手,通过课程设计来逐渐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理解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养成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实现全面育人和科学育人的教学思想。让快乐体育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还给中小学生体育中的一种真正解脱。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快乐体育强调学生的体育活动和自我发展始终是一种自主的行为,但并不是完全脱离体育学规范和指导的自发性行为,而是一种规范与快乐选择,指导与愉快活动交互作用,相互融洽的师与生和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同时,快乐体育也直接影响终身体育观念的树立,对推动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也有积极作用。因此,在现行的中小学校园的体育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找到突破口,真正地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重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七
内容摘要:初中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重视课堂教学技巧和创新,培养学生发现生活、洞悉生活的能力,改变以教师“好作文”标准评价学生作文的做法,转变评价观念,肯定学生每一次每一滴进步,让他们爱动手作文,乐于用文字叙述生活。
关键词:兴趣创意观察能力评价。
一、培养保护好学生的写作热情。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学生没有写作兴趣,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下列做法:
1.开展丰富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
对于学生的优秀习作,或者教师热情饱满地诵读,或者学生个人谈论素材构思,或者按组围成圈儿,让每个人选读自己觉得写的好写的妙的“得意之处”,鼓励其长处优点,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
2.鼓励学生向校报校刊投稿。
不以文字起点高低论英雄,鼓励偶尔的一鸣惊人,保护好学生发现美、改善美的积极性,也就调动了身边其他同学的写作热情。
3.对好的习作装订成册(书)。
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文字,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
二、独具匠心精巧设计。
作文课堂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在老师精心简短的讲解之后,立即让学生动笔,这时学生即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内容准备,大部分学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抛在一边,去根据老师的引导和要求凑合成文。这是作文教学费时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明确习作内容及训练要求的前提下,找出本次习作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详细地设计好每一步教学步骤。
以《同学之间》这一习作为例,要使学生写出好作文,教师备课中应充分围绕选材立意和材料组织着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解决四个问题:1.“同学”你是怎样理解的?2.同学之间发生过很多事情,你印象最深刻的都有哪一些?3.这些事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对同学之间的情谊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这里第一个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其实,同学的范围是很广的:既指现在的同学也可指过去的同学;还可以包括校内同学和校外的同学,如在少年宫兴趣小组一起学习的同学等等。
这样,学生的选材范围就扩大了,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定势思维。
第二个教学设计的目的也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说得越多,越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作文有内容可写;第三个教学设计是在第二个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中思维,目的是让学生从众多的事件中选择真实的,而且又比较新颖的材料,同时又在前两个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文章中心进行确定和挖掘。
为了达到组织好材料的目标,在教学中不妨设计三个问题,即:你打算怎样安排选定的作文材料?除了这种写作方式外,还可以怎样安排你的材料?你觉得采用哪种方式更有利于突出你所表达的中心?前两个问题,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个问题则是在学生集中思维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中选优。
可以说这种备课始终围绕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等思维规律,这样的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备课充分表现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意和独具匠心。
三、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由于初中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干涩缺乏灵气。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在观察人物时,既要注意人物外貌、神情、动作,更要重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景物描写上,既关注静态描写,又注重动态刻画。
在细致观察中,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平时收听广播、电视节目,浏览网页最新动态,或者及时记录生活中见到的特殊情景,在每天的晨会和课前时间,让学生讲述精彩的“所见所闻”.学生做了生活的有心人,就积累了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四、改变评价针对性放大训练。
现有作文评价里,教师以个人好恶,用自己的“好标准”评价学生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实初中学生作文的评价如同写作一样,要有步骤的进行。每次应该有不同的侧着点,且要在量化评分或者语言评价上,针对性放大,重视阶梯性训练。
如果教师侧重字词积累,则把作文中准确运用成语作为评价标准;如果训练人物的外貌描写,则把外貌描写的各种方法和观察能力作为尺码;如果培训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则可以让学生刻意观察吃饭或者喝水的连串动作,并能较为准确的表达。诸如此类的评价方法,以激励引导为导向,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给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认可,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快速提升。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八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目标模糊。
由于教学的改革以及招生制度的影响,造成了高职院校的生源匮乏,职业院校的招生原则是只要愿意上就招收,不看分数。这样的招生标准导致学生的基础差,在上课过程中不认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由于学生的基础相差甚远,很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从另一方面来讲,很多的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是无奈之举。这样,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加上学校的教学制度叫落后,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很低,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二)师资力量欠缺,质量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都是在今几年来踩开始开设的课程,旅游管理的办学历史不是很长。这样的问题就在于,院校在开设该课程之前的试训设施以及师资力量并不高,而且很多的院校专业课程教师严重匮乏,在必不得已的情况下让不是该专业的教师改行,或者聘请刚毕业的大学生任教。长久以来,很多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专业知识并不丰富,普遍的缺乏实际的旅游工作经验,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大大折扣,导致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不足,缺乏学科特色。
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的高职院校教学设施落后,在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要求的情况下也无法进行补修,更无法实现教学场地以及教学基地的筹建。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不足,对相关的教学不够重视,甚至将旅游管理专业看作教学的辅助课程。这样就造成了高职院校中的旅游管理管理专业缺乏创新,还是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的旅游职业素质并不高,加上教学方法的陈旧,在教学中缺乏和市场的结合。照本宣科,无法实现旅游管理的学科特色。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时刻关注该专业的最新动态,及时地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掌握,以市场为导向,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不断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探索新的办学方式,校企合作就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个创新举措,在为学校的旅游管理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还让学生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二)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实现学科特色。
应用性强以及综合性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因此在旅游管理的教学目标中,既要实现其行业性,同时还要注意宽泛性。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的培训与讲解,还有注重技能操作与实践。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善管理,精技巧的实用性人才。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快步入社会,适应管理工作。已经掌握的管理知识使学生就、更具竞争力。
(三)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学针对性。
我们要认识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比普通的高等院校学生相比较弱,我们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在教学中加强针对性。首先要保证大学英语,数学,政治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来满足学生在高职阶段对专业知识学习的需求。其次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其专业的实践性强,一方面要加强理论教学,另一方面还要着重的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适当安排学生在旅游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四)以市场竞争为手段,实现教学的内涵发展。
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数量的追求。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就是将其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使得旅游管理专业逐渐走向有序扩展,实现教学规模的不断增长,突出教学中的学科特色。
三、总结。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将旅游管理专业办好不仅是教学的要求,同时还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要想实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顺应社会的需求,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加大其建设力度,集中学校内外的优势力量,突出旅游管理的学科特色,多渠道,多途径改革旅游管理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创新。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九
摘要:音乐鉴赏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如何把握音乐中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就是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对事物的鉴赏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构架和水平。
关键词:音乐;学生;鉴赏;教学。
音乐鉴赏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通过对音乐鉴赏实现对音乐的理解,最后达到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一、体验音乐魅力,获得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音乐能让欣赏者可通过所掌握的音乐鉴赏知识和自身听觉能力,感受音乐旋律的美妙。在教学中,首先,通过课程导人的方式,为学生设置符合学生自身情况的相应的问题,制造音乐作品的悬念,引起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对此音乐作品疑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在聆听中感知音乐的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和音色,和声、调式、词性等。然后教会学生是如何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又是如何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中音乐元素的体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引发他们自身的情感起伏变化,让学生去发现音乐中的美,并充分利用各种音乐感知通道,对音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和理解。教师应该根据对本班学生的了解,充分认识和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社会经验、自身兴趣和欣赏需要,开阔自身视野,结合与教学有关的背景知识,拓展教学内容,不仅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并能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关注学生内心情感,教授学生在体会的.基础上教学。
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给与人美的享受和体验,而其根本目的,在于抒发创作人的情感,并引起欣赏者对艺术中所产生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音乐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因为自身美妙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所以被公认为最擅长抒发感情、最能激起欣赏者感情的艺术表现方式。而初中学生的生活往往简单而规律,所以他们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百态,因此,通过音乐体现情感,是涉世不深的初中生了解人生、深入生活、剖析世界的重要手段,使他们对未来生活既有憧憬和向往,又有准备和考虑,具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将来可能经受的一切考验。这种心灵交流的上课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思考,在体会的同时还会有利于对学生处事能力的培养,可以说,音乐鉴赏的最初阶段是聆听阶段,是欣赏音乐韵律的阶段,而真正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鉴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鉴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情感共鸣的过程。
三、重视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音乐活动,营造互动式的教学情境。
音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空间,使学生产生对音乐作品的无限思考。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而专门设计综合实践音乐鉴赏课程,即在进行鉴赏教学后,以合作教学为依托,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音乐教学,强调学生的自我能力的开发。摆脱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听从”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动脑筋思考,并鼓励学生积极说出自身感悟体会,尊重学生针对同一作品所提出的不同见解,让学生成为音乐课真正的主人。在此时,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心智不成熟、思想会出现偏差的特点,鼓励学生根据作品的意境和美感,利用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教学,如教师可以组织上台表演、合唱、合奏、音乐剧等手段,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嗣,锻炼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表现能力,更能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合适的音乐素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产生感情的共鸣也能加强增强协作意识和合作观念观念。因此,音乐教师不应拘泥于一种教学手段和模式,可以利用并开发一切可以营造音乐气氛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真正的融人到音乐中。
四、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式教学加强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
如何激发学生鉴赏每种音乐类型的兴趣,使所有的学生有必要在日常和生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符合教都在音乐鉴赏课中,积极主动的地参与到音乐鉴赏中来,教师学要求的情景和教学形式,找到知识之间联系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线索,帮助学生学习到新的鉴赏理论,因此,教师教学可以结合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鉴赏课中所需要的音乐、影像等通过电脑ppt等形式结合在一起,做成教学视频、音频,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身处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中,使其很快进入音乐的殿堂,体会音乐所带来的各种柔美、细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音乐美感的追求。
总而言之,一堂音乐课是否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不仅仅需要教师课前的准备,更需要教师对音乐日积月累的感悟和体验。教师应当趁新课改的大好契机,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让学生带着对音乐的兴趣,走进教师的音乐课堂中,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到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情趣。只有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心灵上的家园、精神上的乐土,音乐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张欣.普通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j].黄河之声,,(21).。
[2]冯育红.浅谈初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资源的利用[j]宁夏教育科研,,(1).。
[3]车听竹.初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初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5).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
喜爱美的事物是人的天性,音乐审美思想的形成是基于主观思想的,客观理性思想则是其次。音乐的本质是一种表演艺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它需要用表演形式来让世人体验音乐的美。音乐不像语言艺术,语言本身是具有语义性的,而音乐则不是,单凭纯粹地看谱,几乎没人能了解它所要表达的感情,所以只有表演出来才能使人了解情感色彩渲染下的思想内涵及背后隐藏的故事。
一、演奏中美的含义。
有不少为世人喜爱并广为传颂的钢琴音乐作品,如《梦中的婚礼》等,都具有艺术美感,令人印象深刻。这些作品有一些共性:首先,它得符合大众的审美,旋律简单明了,让人回味无穷;其次,需要人们的审美观逐渐发生改变,从不接受到接受。演奏者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不断地重复去模仿,直到渐渐成熟,自己的主观意识与客观意识不断磨合、碰撞,有意识地去分辨演奏的好与坏,学会如何控制整首曲子的感情色彩。在具有这种思维意识后,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到音乐的美,形成自我意识的主动性也是培养审美观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演奏中美的二度创作表现。从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的表演实际就是二度创作,这种创作既不能脱离原作,又要在原作中适时地加入自己的东西,使之更加富有情感色彩,能打动人心,引发人的共鸣。创造的同时必须兼顾音乐的真实性,所谓的真实性实际上就是指认真对待乐谱。演奏者在接触到新乐谱时,首先要先视谱,然后再视奏,但是很多演奏者往往只是机械地练习,忽略了作品背后隐藏的思想感情和内涵,例如作品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作者又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进行创作的。
(二)二度创作的运用。二度创作的含义是在不脱离本质的情况下锦上添花,以《悲怆》为例,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最早期的作品,是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还未全聋之前创作的,并且是他亲自加上的标题。这首作品中渗透着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色彩,当笔者第一次接触到《悲怆》的第三乐章时,感觉它是欢快的,大众也觉得它是一首欢快的快板。但笔者通过翻阅各种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到贝多芬的故事之后,才渐渐体悟到第三乐章在欢乐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微微的不安和内心的骚动,所以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既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非常关键的。
二、演奏中如何运用音乐的美。
(一)演奏中的情感色彩。演奏不同的作品时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色彩去演奏,这可能是令所有的演奏者都感到困惑的事情。同一首作品由不同的人弹奏出来会有不同的感觉,因为每一个人的情感经历是不同的,带入的情感可能是沧桑的,也可能是激越的,但都会影响整个表演情绪的波动。每一位演奏者的表演都是具有独创性的,表演技巧是表演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掌握好技巧,就根本无法呈现出完美的艺术表现力,所以二者必须统一,这也是音乐表演的重要美学原则之一。
(二)演奏中的.心理情绪。仅仅了解和掌握演奏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最基础的演奏技术还远远不够,因为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往往是最难控制的。人的心理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音乐家之所以能完全控制住整个场面,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对于自身情感的流露能收放自如,而很多演奏者往往缺乏心理调控能力,演奏过程中形成的音乐画面感并不强,缺乏自身情感的投入,只是机械地演奏完作品,听众完全感受不到演奏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因为演奏本身就是呈现给听众的一场听觉盛宴,是为了让听众被你的演奏所折服,所以需要不断地提醒甚至暗示自己要注意把控和调节情绪。当然,情绪的流露与演奏者本身的经历也息息相关,经常听人说“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什么叫有故事?这样的人一定是经受了许多事情的历练,对世界的看法比常人更透彻,整个人的气场也和常人有所不同。可见,每一位音乐家的风格都既受到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的影响,也受到自身心理素质和情感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美的认识要与钢琴的演奏相结合,不能机械式地演奏;不能有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就满足,一味地追求技术和炫技,忽略了自身情感的融入;对于作者的了解要透彻,若没有亲身体就无法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及魅力;此外,还需要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暗示对大脑的控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使演奏者对自身情感的掌控达到收放自如的程度,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不适,培养坚韧的承受力,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起。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一
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带动孩子们音乐的学习效率呢?以下带来几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一、学会“听”音乐。
二三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给学生多听的机会,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并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白雪公主的小马车》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童话故事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快到圣诞节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圣诞老人,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运用电教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五、打击乐器进课堂。
我感觉使用打击乐器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要想运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一步步的提高。
一、准确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分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注重的是目标和过程,往往忽视教材分析这一环节,通常是照搬照抄。其实,教材分析要和本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是本课学习所必要的。因此,在分析教材时,教师决不能只着眼于文本而忽视以音响为载体的音乐基本表现形式。有了教材分析具体细致这个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清晰也很重要。在每堂音乐课中,大目标是靠小目标去实现,小目标靠大目标去统一,它们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能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教师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只要是教师边弹边唱示范过的歌曲,学生都会学得特别快。歌唱教学也是音乐教师应有的、起码的教学基本功,在音乐教学中具有示范性和激励性。“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因材施教,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体验是提高课堂。
教学高效性的关键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因为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能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能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冶性情。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用情境化的手法来表现。因为音乐具有不确定的特性,不同的学生对相同音乐作品的理解差异很大,如果教师一味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手法,会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大多做得比较浅,最后还是“言归正传”,把学生自由驰骋的思维拉回来,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下去。
四、要利用学校现有多媒体资源提高音乐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出现在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视频、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我在在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中,运用多媒体通过现场录音回放方式,提高学生对自己声音的直观了解,把抽象的现象形成具体的东西,学生也就学得有趣,学得也用心了。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二
唱歌教学是属于表现领域的内容之一,这是实际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歌唱是最动人的,最具表现力的艺术,歌喉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得天独厚的乐器,唱歌是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是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主要手段。但是唱歌教学却是中学音乐教学的软助。
以往我们的歌唱教学,很多老师都会按照练声、朗诵歌词、视唱歌谱、歌曲分句教唱的环节进行唱歌教学,这种方式往往人为地降低了学生的歌唱兴趣,加大了歌曲的学习难点,特别是在唱词之前的歌谱视唱,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全扼杀了。为了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和能力,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兴趣出发,运用各种方式多渠道地拓宽唱歌教学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影响唱歌教学的原因:
1、变声期以前的儿童: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完全,音域狭窄,音量不大;但为了在众人前有表现自己,经常大声叫喊,可能出现声音嘶哑的状况,;加上身心尚未发育成熟,音准把握不够好,唱歌时声音不稳。
2、变声期:
3、开课方式,缺乏歌唱学习的连续性。
4、声乐艺术多种流派的争奇斗艳。
通俗唱法:门坎低、轻声加话筒技术、个性化表现美声。
美声唱法:门坎高、要训练有素、表现相对单一。
学习一首新歌,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反复地听,根据听觉把歌曲学会、记住;或者通过乐谱和各种记号,用读谱的方法把歌曲学会,前者被称为听唱法,后者被称为视唱法。
(一)听唱法:
采用这方法学习新歌,是一种不借用任何其他手段、仅凭听觉学习歌唱的方法。它有利于发展音乐句子感,获得对音乐的'完整感受。
1、从拍子入手的方法。
2、采用句子游戏的方法。
3、听辨乐句数目和形式。
4、听辨歌曲节奏型。
(二)视唱法。
在使用视唱法之前用听唱法充分满足学生的歌唱欲望,通过听觉来感受、学习歌曲,再让他们使用视唱法。
1、从歌曲的节奏谱开始。
2、将歌曲节奏谱改成节奏合奏谱。
3、使用节奏卡农。
4、使用摆放曲调卡片的方法。
5、从听音开始的视唱方法。
6、各乐句一并从音高开始的方法。
7、试着用唱名或乐器把握歌曲旋律。
(三)、采取依曲填词的方式,
(四)、从歌曲歌词节奏练习入手,
(五)、创设不同意境,让学生熟唱歌曲。
(六)、边唱边对歌曲进行表演。
(七)、从赏、说、画导入,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
(八)、熟悉歌曲旋律线的走向,学习歌曲。
(九)、分角色、接龙式、对答式演唱,
(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分组自学一句歌词,再采用交换互学的方式学习其他乐句。
2、分组分句学唱,找出难点乐句,师生共同突破。
(十一)、默唱。
(十二)、乐器参与歌曲伴奏。
(十三)、改变歌曲的拍子。
(十四)歌曲重组,变化不同的结构形式。
一般来说,我们在边听边看音乐演奏时,所获得的感受、所受到的感动,在多数情况下都回产生参与表现音乐活动的欲望,只是每个人的音乐表现活动,因受到感动的程度和音乐表现的技能所限而有所不同。(比如说,当孩子在看电视、听唱片或观看音乐演奏实况的时候,常常会情不自禁的发出“啊,真棒”“哇,真美啊”的感叹,这就是在情感上的一种感动,于是就产生进一步听音乐的欲望,或者进而产生亲自参与一起演唱、演奏的感动。)由此可见,对于教科书上的歌曲,学生们所受到的感受、感动是各不相同的,动情的程度也各不相同的,这些都应该让孩子以各种各样的、孩子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唱歌教训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教会孩子唱唱歌,而应该是每个孩子产生不同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感动、动情,这才是对音乐教育的正确理解。
教学缺乏创造性,就会成为没有实际内容的形式化的指导,教学缺乏多样性,就不可能发挥儿童、学生丰富的个性,不可能适应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多种多样的指导。所谓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就是根据复杂多样的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富有创造性的、多样化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多样化和创造性是现代教学指导繁荣不可缺少的要素。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三
小学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细胞的启蒙课,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世间的万物还不了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秀的音乐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进行升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好的冲击,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本文以多首歌曲为例进行分析,并赏析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音乐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教养。以音乐课自身所具备的审美优势来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成为一个懂得欣赏美的人。只有心中懂得欣赏美,生活才会变得愉快。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场景能够为学生带来美好的情绪,脑海中对于歌曲中的画面充满无尽的遐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以特殊的音乐背景,进行审美教育的融入,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教《虫儿飞》这首歌曲时,“黑黑的天空低垂,虫儿飞,虫儿飞,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首先教师对这首歌的故事背景进行讲述。从歌词来看,《虫儿飞》这首歌是关于爱情的,可以看到歌词中多次重复了一种孤独的忧伤美,黑黑的.夜晚是寂静也是凄美的,玫瑰也枯萎,环境如此凄凉,但是虫儿一直飞。
用虫儿独自到处飞去寻找一份真挚的爱情来表达虫对爱情的渴望。冷风吹,在这寒冷的夜晚,虫儿孤独地寻找,锲而不舍,这是一幅执着而美妙的画面。这时教师可以将这个画面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其实虫儿在本质上是无情的,但是人是有情的,因此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虫儿身上,当虫儿飞的时候便带上了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就有了寻找温暖的含义。歌词多次出现了“天荒地老”的画面(此处以动态视频展现),以表达一种凄凉寂寞的感情色调,与美妙温暖的爱情进行对比。用童声的柔和来表现这首歌的温婉情绪。童声又是轻缓有序地,表达虫儿在寻找爱情时的耐心,细心与用心。同时童声又带有纯真,以表现虫儿对爱情的真挚。整首歌曲都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当看完之后学生对于这样美好的画面充满无限的遐想。而小动物恰恰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音乐寄托的是人的情感,而人将自身的情感转化到动物身上,利用动物来表达这种情绪。学生在这种方式进行音乐的学习,在感同身受的同时,又会对生活充满热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利用音乐之间的对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于音乐的学习是很快的。但是他们对于音乐的赏析能力却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才能正确判断出来,让他们对不同的音乐有正确的认识。下面以《采蘑菇的小姑娘》和《踏雪寻梅》这两首歌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歌曲中所表达的内涵。《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首先初步听歌的时候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轻快愉悦的歌曲,里面有小姑娘的朴实童真。然后在仔细品味这首歌的时候,里面有歌词写道“谁不知这山里的蘑菇香,她却不肯尝一尝,盼到赶集的那一天,快快背到集市上,换上一把小镰刀,再加上几块棒棒糖,和那小伙伴一起,把劳动的幸福来分享”。当唱到这句歌词时,可以体会到小姑娘虽然人小却很懂事。不愿意去尝尝采来的蘑菇而是到赶集的时候将蘑菇都卖掉,换来小镰刀这里说明小姑娘是一个热爱劳动不被诱惑所吸引的孩子,然后再换棒棒糖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是一个懂得分享快乐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孩子,是所有学生所要学习的榜样。这首歌教会了学生要热爱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不仅如此,还要懂得分享。这首歌就充分地让学生的情操得以提升,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对其进行审美教育。《踏雪寻梅》“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坝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这首歌的歌词很简短,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千百年来有不少诗人歌颂雪梅不畏严寒的精神。《踏雪寻梅》写的是一群少年学生骑着毛驴,不惧怕寒冷,迎着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盛景。歌曲中完全没有严寒的学生,而是以轻快的语调歌表现出少年们赏梅时内心的愉悦与兴奋。这样的一种场景是一种美的享受。当学生们学习这首歌时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我们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两首歌所表现出来情绪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听歌的时候都能使身心愉悦。用歌曲来感化学生,让他们细细品味歌曲中的深远意义。体会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景象。
三、总结。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热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为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重要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四
针对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加强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小学音乐教学体系。笔者根据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探寻了几个发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途径。
1.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学习。
小学生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天性好动、爱玩、定性不强、对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也许并不成熟,但是这并不影响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一些孩子一听到音乐,身体就开始自然地律动,这是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反馈。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为出发点,寻找一些能够引起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并合理安排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为主,引领学生进入音乐作品创设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去自主感受音乐的魅力,并配以适当的对音乐作品主旨和思想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从心理和内心感受上都能得到提升。
2.注重情感教学法的选择。
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定型,在情绪上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受教师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从情感沟通和情感体验方面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就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学习中,轻松学习,能够获得的音乐审美的提升也更多,也能为今后审美能力的发展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此外,由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还是依靠其情感、喜好来支配的,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以及音乐教学的课堂需求来选择情感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投入音乐课堂学习中去。
3.加强情境教学法。
音乐教学是一门十分注重自我感受的课程教育,而小学音乐教学就是要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加真实、自然的自我感受来不断深化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简单的音乐电影、歌舞剧等方式,来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音乐小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学习中。例如:教师在讲解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首先要向学生描绘一下歌曲内容,“小船”“湖水”“小鱼儿”“凉风”,让学生通过这些关键词来表达一下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引领学生进入歌曲创设的情境之中,共同感受那美好的情景,然后再伴着优美的旋律一起欢唱。
4.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
小学生天生活泼、外向,许多学生都很喜欢通过表演来表达自我。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各种音乐课堂活动的组织,为学生的自我表达提供充足的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关于音乐的表演活动,例如:举行唱歌、乐器演奏以及舞蹈比赛等,努力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音乐课堂活动可以进行组合式的表演,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孩子通过互相合作,提升其团队配合能力和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的音乐活动,带学生进行户外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并且可以结合一些户外地点设置课堂主题,例如:在公园进行户外音乐教学,可以选取一些与当时的情景相关的类似花朵、阳光等事物的歌曲教学,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来学习音乐作品。
5.加强音乐教育的探究式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探究式教学是未来音乐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改变过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改而采用辅助、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音乐教学课程的探究式学习就是要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寻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问题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开启对音乐的审美与感受能力。在教唱歌曲《同一首歌》时,如果采用原来的教唱方式,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也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先预设好关于歌曲的问题,例如:《同一首歌》的演唱形式有几种?歌曲的哪一部分需要独唱?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其进行分组讨论,最后通过自己演绎的方式来回答教师的预设问题。这种让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音乐知识,而且也能够使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加强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对于发展小学音乐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发挥着积极影响。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坚持对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探索。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五
摘要:音乐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作为提高学生性情、审美、道德的基础学科,有着其他课程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目标等方面都给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一次理论改革。新课标的实施,不仅要求一线教师具备实施的理论根基,还要依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用新颖的、综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细节中循序渐进、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达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这是新时代背景下课标实施的重中之重。
在小学教学内容中,音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听觉艺术,它借助听觉唤起学生内心思考和灵魂体验,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如,打击乐器、肢体律动、戏剧表演等外化为情感表达,以此促进学生有所感、有所现,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平衡发展。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概念内涵。
不同的老师对“音乐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释,但对教学方法的实施意义有着一致性:首先教学方法不能脱离学生,依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来设计教学;其次,教学方法的支撑和融会贯通的作用,它流动在音乐课程的各个环节,既能服务于教学目标,横向明确目标的方向,又能在纵向丰富教学知识内容。可以说,好的教学方法是课程设置成熟化、人性化、灵活化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标中,小学生音乐的学习被分为两个阶段,一年级到二年级为低龄阶段,三年级到六年级为高龄阶段,他们在年龄上的差距导致了其在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的不同,因此,结合不同阶段小学生在生理上的音乐反应能力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音乐的教学活动必须生动。音乐课不是一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也不是借用音乐直接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教育的严肃课程,而是依据音乐本质,建立一种活泼的、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音乐教学形式,来体现科学的音乐精神。所以,教学方法也要依据教学对象一般的生理心理变化、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化。音乐课上也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起来,尽情体现音乐的美、抒发自己的感受。
(二)音乐教学方法分类。
国内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主要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四种。体验性包括“欣赏法“”演示法”等,实践性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语言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等;探究性主要是以探究、发现为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学习、获取经验的一种方法。小学音乐课要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关键、把握规律、变“静”为“动”,要结合教师的个人特点灵活展开。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影响音乐教学法的因素。
首先,课改是音乐教学法改变和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课改后,音乐课要求变学生为课堂主体,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音乐课程的设置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其次,国家公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提出重要指示。质量问题就是指小学课程能否有完好的质量,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音乐是实践的'、直接的学科,学生要从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但是单纯地让学生听,让学生做,是无法让他们完全理解音乐美的,因此,音乐教学法的选择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难度。一种教学方法不能贯穿一堂课,更不能完成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并没有一个万能法则,只有靠教师经验的积累来掌握。”教师是教法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中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音乐,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音乐教学法的创新体现。
20世纪以来,各国的音乐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入中国,对各种优秀教学方法的借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音乐教育,至今,还有深刻、广泛的影响。
1.对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借鉴。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本人创立的教育体系,本质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它是一种综合的音乐教育,将音乐、语言、动作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培养一个感性理性平衡发展的人。就如奥尔夫本人所言,“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该教学法参与性强,要求学生在唱、奏、动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乐句、结构、情绪、要素、风格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符合小学生爱动的生理特征和“做中学”的认知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以一种有效的、有趣的手段参与到音乐的感知、体验和表现中来,体现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并让学生在即兴表演过程中激发创造力,从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法之一,目前,被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广泛借鉴。
2.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借鉴。
至今仍被一线教师不断运用的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依据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让他们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的音乐教学。“体态律动”是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节奏教学“”视唱练耳”和“即兴”。该教学法不仅丰富教师的课堂手段,重要的是将音乐与学生自身结合,让学生在教师有意义的引导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学生的体态动作和音乐有着紧密关联,通过动作可感知音乐的乐句、节奏、结构、情绪、风格、要素等,这一切来源于人的本身。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家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尹爱青.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英奎主编.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义务教育阶段)[m].开明出版社,2003.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六
摘要:音乐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作为提高学生性情、审美、道德的基础学科,有着其他课程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目标等方面都给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一次理论改革。新课标的实施,不仅要求一线教师具备实施的理论根基,还要依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用新颖的、综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细节中循序渐进、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达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这是新时代背景下课标实施的重中之重。
在小学教学内容中,音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听觉艺术,它借助听觉唤起学生内心思考和灵魂体验,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如,打击乐器、肢体律动、戏剧表演等外化为情感表达,以此促进学生有所感、有所现,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平衡发展。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概念内涵。
不同的老师对“音乐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释,但对教学方法的实施意义有着一致性:首先教学方法不能脱离学生,依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来设计教学;其次,教学方法的支撑和融会贯通的作用,它流动在音乐课程的各个环节,既能服务于教学目标,横向明确目标的方向,又能在纵向丰富教学知识内容。可以说,好的教学方法是课程设置成熟化、人性化、灵活化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标中,小学生音乐的学习被分为两个阶段,一年级到二年级为低龄阶段,三年级到六年级为高龄阶段,他们在年龄上的差距导致了其在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的不同,因此,结合不同阶段小学生在生理上的音乐反应能力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音乐的教学活动必须生动。音乐课不是一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也不是借用音乐直接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教育的严肃课程,而是依据音乐本质,建立一种活泼的、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音乐教学形式,来体现科学的音乐精神。所以,教学方法也要依据教学对象一般的生理心理变化、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化。音乐课上也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起来,尽情体现音乐的美、抒发自己的感受。
(二)音乐教学方法分类。
国内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主要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四种。体验性包括“欣赏法“”演示法”等,实践性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语言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等;探究性主要是以探究、发现为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学习、获取经验的一种方法。小学音乐课要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关键、把握规律、变“静”为“动”,要结合教师的个人特点灵活展开。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影响音乐教学法的因素。
首先,课改是音乐教学法改变和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课改后,音乐课要求变学生为课堂主体,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音乐课程的设置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其次,国家公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提出重要指示。质量问题就是指小学课程能否有完好的质量,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音乐是实践的'、直接的学科,学生要从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但是单纯地让学生听,让学生做,是无法让他们完全理解音乐美的,因此,音乐教学法的选择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难度。一种教学方法不能贯穿一堂课,更不能完成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并没有一个万能法则,只有靠教师经验的积累来掌握。”教师是教法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中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音乐,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音乐教学法的创新体现。
20世纪以来,各国的音乐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入中国,对各种优秀教学方法的借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音乐教育,至今,还有深刻、广泛的影响。
1.对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借鉴。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本人创立的教育体系,本质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它是一种综合的音乐教育,将音乐、语言、动作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培养一个感性理性平衡发展的人。就如奥尔夫本人所言,“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该教学法参与性强,要求学生在唱、奏、动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乐句、结构、情绪、要素、风格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符合小学生爱动的生理特征和“做中学”的认知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以一种有效的、有趣的手段参与到音乐的感知、体验和表现中来,体现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并让学生在即兴表演过程中激发创造力,从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法之一,目前,被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广泛借鉴。
2.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借鉴。
至今仍被一线教师不断运用的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依据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让他们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的音乐教学。“体态律动”是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节奏教学“”视唱练耳”和“即兴”。该教学法不仅丰富教师的课堂手段,重要的是将音乐与学生自身结合,让学生在教师有意义的引导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学生的体态动作和音乐有着紧密关联,通过动作可感知音乐的乐句、节奏、结构、情绪、风格、要素等,这一切来源于人的本身。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家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尹爱青.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王英奎主编.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义务教育阶段)[m].开明出版社,2003.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七
[4]张云鹏.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措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5]王莹.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6]綦琳娜.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3。
[9]罗杰.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0]何芳.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11]蒙桂生.从了解价值入手,让学生爱上音乐课[j].基础教育研究.2011(14)。
[12]马婧.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06)。
[13]范子泉.河南温县司马懿得胜鼓调查与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14]何宇鹏.河南新乡“中州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15]韩晓娜.唐宋曲子词的音乐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16]朱亚楠.河南项城“官会响锣”的考察与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18]曹理,何工着.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9]扎西娜姆.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6)。
[20]程红红.让教师在音乐中作为,让学生在音乐中有所为--重返音乐课堂教学引发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1(30)。
[21]李向峰.引趣、激趣、增趣--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三步曲[j].黄河之声.2011(02)。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八
[3]陈志圣.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d].南京师范大学。
[4]张云鹏.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措施[d].内蒙古师范大学。
[5]王莹.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6]綦琳娜.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3。
[7]徐晓妹.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儿童心理发展[d].卫生学论文辽宁师范大学。
[9]罗杰.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0]何芳.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11]蒙桂生.从了解价值入手,让学生爱上音乐课[j].基础教育研究.(14)。
[12]马婧.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06)。
[13]范子泉.河南温县司马懿得胜鼓调查与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14]何宇鹏.河南新乡“中州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15]韩晓娜.唐宋曲子词的音乐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16]朱亚楠.河南项城“官会响锣”的考察与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18]曹理,何工着.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扎西娜姆.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6)。
[20]程红红.让教师在音乐中作为,让学生在音乐中有所为--重返音乐课堂教学引发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1(30)。
[21]李向峰.引趣、激趣、增趣--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三步曲[j].黄河之声.2011(02)。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九
众所周知,音乐能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笔者积极发挥小学生的自我能动性,让他们亲身投入音乐实践,多种感官并用,不断使心理结构趋于成熟、音乐技能逐步增强。例如,笔者通过组织合唱队、舞蹈队、拉拉队等形式让小学生尽情表演,给足他们自由表现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使小学生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不但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技能,而且切实增强了学好音乐的自信心。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认识到,技能性教学法不但能使小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而且能增强小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进而使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背景性教学法。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突出背景性,让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呈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情景氛围,能使小学生深刻感受到音乐本身的美好内涵,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如在组织小学生学唱《故乡的小路》这首歌时,为了唤起小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培养小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笔者发挥电教媒体的独特优势,给小学生展示出家乡的一草一木、山水路桥,让小学生在歌词、旋律、画面的有力渲染下,激起热爱祖国山河的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综合性教学法。
音乐课不应孤立施教,而应与各学科教学互相联系,加强渗透,只有这样,方可使学生具备完美的心理素质。故此,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时插入配乐诗朗诵,将音乐与语文融为一体,有效地增强了小学生对美的感染力;经常开展“红歌比赛”,让音乐与政治彼此渗透,不断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定期组织小学生唱英语歌曲,把音乐与英语捆绑起来,持续提高小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通过综合性教学法的实施,使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了健康发展。
四、创造性教学法。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或创造活动,是提供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创造心理是人的心理结构中的较高层次,是心理结构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采取创造性教学法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能有效优化小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特别重视在小学生听乐、听歌、奏乐、唱歌、视谱过程中对其进行启发,使其在优美、生动的音乐形象中浮想联翩,真切地感受到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引导小学生把学到的音乐知识用于歌曲创作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愿望,尽最大力量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实施创造性教学法后,小学生创造能力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结语。
实践告诉我们:学习音乐可以使小学生的学习技巧得到增强;情绪不断优化;道德品质起来越高;进取心持续高涨。因此,广大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园丁们,须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教好小学音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而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二十
[摘要]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明确教学目的。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二、抓好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
(1)创设情境,活跃思维。
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讲初二几何“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向同学们亮出1根1米长的竹竿问:“同学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迅速将这根竹竿五等分吗?”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