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盒教案(优质20篇)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阶段为了有效实施教学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和指导工具。如何编写一份科学合理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这些教案覆盖了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内容,涉及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案编写的原则和技巧,提高教案设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教案范例也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和开展教学活动。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相信对于教案编写会有所启发和帮助。
三角形盒教案篇一
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
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
2、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3、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
二、运用知识模型。
1、第1题: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2、第2题: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
3、第3题:摆一摆,填一填。
4、第4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盒教案篇二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会画三角形的高。
课件、磁条。
教学过程
1.
课前谈话引入:
板书:认识三角形
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你能从中找出三角形吗?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1.学生动手操作、老师黑板摆三角形。
(1)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三角形,你能动手画一个吗?
师:这里有同学们画的一些三角形,老师在黑板上也创作了一个三角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有共同的特点吗?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你能找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个角、3条边分别在哪里?跟同桌说一说。
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出示未首尾相连的图,你能用完整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了吗?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并板书)
2.
试一试:
刚才同学们都很厉害,你会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吗?先让学生说一说任选三个点是什么意思,再按要求画一画。尽可能多画几个。
思考: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
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同学们非常了不起)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量的是哪一条线段,和下面的横梁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3)测量人字梁的高。学生在书上独立测量人字梁的高,交流测量方法及高是多少。
(4)画三角形的高
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的变化动画,让学生说一说高是如何变化的)
怎样利用工具规范的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呢,请看屏幕演示。(课件)看清楚了吗?
5.
学生做作业纸,不同的边做为底作高,得出三角形也有三条高。
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三条底对应三条高)
1.
填空
2.
判断
3.
书本量高
4.
书本作高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
好,同学们请看,老师将三角形的一条边变化一下,还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3条边
(底)
3个顶点
3个角
高
三角形盒教案篇三
使幼儿通过感知和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名称和特点,能找出生活中相应形状的实物来。
1.圆形纸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纸板或这种形状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儿分组的数准备)。
两根约4米长的绳。
2.彩纸或白纸剪成的可重叠比较的等边三角形和圆形每个幼儿各1个。
3.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1.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它们有几个角。
2.找实物
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状是三角形的等。
3.认识图形名称和基本特征
一说三角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4.做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2页的练习。
三角形盒教案篇四
使幼儿通过感知和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名称和特点,能找出生活中相应形状的实物来。
准备。
1.圆形纸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纸板或这种形状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儿分组的数准备)。
两根约4米长的绳。
2.彩纸或白纸剪成的可重叠比较的等边三角形和圆形每个幼儿各1个。
3.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过程。
它们有几个角。
2.找实物。
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状是三角形的等。
3.认识图形名称和基本特征。
一说三角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4.做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2页的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角形盒教案篇五
1、认识三角形,让幼儿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组成。
2、能在众多的图形中找出三角形
各种图形的图片一张大的三角形一个各种混合图形几堆
组织:一二三三二一,小眼睛看老师。
哎?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出示大三角形的卡片)幼儿:三角形或不知道,师:他是什么形状的?幼儿:三角,师:对这是三角形,那老师要问问小朋友了,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三角形,它有几条边呀?幼儿:三条或不知道,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数数吧。123三角形有三条边,那小朋友在看看,它有几个角?幼儿:三个或不知道,师:我们一起来数数吧,123有三个角,师:三角形啊,它有三天边,三个角,小朋友们,由三天边首尾相连组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小朋友,由三天便首尾相连组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啊?幼儿:三角形师:嗯,小朋友们真棒!
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图片)小朋友们,这上面有这么多不同的图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找找,这里面那些是三角形?(用手指着,一个一个的问是还是不是)问完一边后,(如果都认识了就玩游戏,有不认识或不确定的,就说:老师看有的小朋友还不认识,我们再来一边好不好?幼儿:好。)现在那,老师和小朋友们完一个游戏好不好?幼儿:好。师:现在那。老师用手指着图形,如果指到的是三角形,小朋友就大声喊“嗨”,如果不是三角形,小朋友就拍手,好不好?幼儿:好!(开始游戏)(可以选择倒着再来一遍。游戏结束,如果时间来的急就分组再来,来不急就不用了)师:好了,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幼儿:卡片。师:现在那,老师请小朋友从桌上的卡片中找找,那些是三角形?把三角形的卡片找出来放在一边,好不好?幼儿:好。(开始找)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师:嗯!小朋友们真棒,今天呢我们认识了三角形,小朋友们知不知道什么事三角形了呀,师:由三条边首尾相连组成的图形是三角。
好了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一会呢老师把这些卡片放在区角里,小朋友们可以经常去认识图形好不好?幼儿:好!师:嗯!小朋友们真棒,好了,下课吧!
三角形盒教案篇六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1、三角形图形、画点的底图、水笔、三角形组合的挂图、教室周围布置三角形的实物。
2、正方形的蜡光纸、剪刀、胶水、图画纸。
1、导入: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2、出示三角形,让幼儿说出三角形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找出教室周围与三角形相似的实物。
3、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和三角形宝宝一样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边,体会三角形的外形――三个角,三条边。
4、出示三角形组合的挂图:
(1)引导幼儿找出挂图的图案都是三角形组成的。
(2)请幼儿说说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组成的。
5、出示图,请幼儿用直线与点连接起来成三角形。
6、老师与小朋友一起讲评连接三角形的情况。
7、剪贴花: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花是用什么图形粘贴的。
(2)提出问题:没有三角形的蜡光纸怎么办?(引导幼儿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进行粘贴。
三角形盒教案篇七
使幼儿通过感知和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名称和特点,能找出生活中相应形状的实物来。
准备。
1.圆形纸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纸板或这种形状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儿分组的数准备)。
两根约4米长的绳。
2.彩纸或白纸剪成的可重叠比较的等边三角形和圆形每个幼儿各1个。
3.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过程。
它们有几个角。
2.找实物。
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状是三角形的等。
3.认识图形名称和基本特征。
一说三角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4.做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2页的练习。
三角形盒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托班科学教案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以及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3.通过印、描、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养成教育训练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二、通过活动,认识图形。
1.起名字。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新朋友的家―面从体来。
课件演示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移下来的过程。
学生拿物体,摸一摸,大家找找看,互相说说:你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3.给新朋友照相―描图形。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面从体来”。
4.介绍新朋友―托班美术教案平面图形的特征。
师当妈妈,学生试着向师介绍新朋友。
三、找朋友。
生找一找教室里面的图形,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四、动手画一画,练一练。
1.师示范描一描的方法,学生学着画出四种新图形。
2.完成课本37页练习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做了小小设计师,只要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著名的设计师。老师相信经你们之手,一定会把我们的祖国设计的更加美丽、壮观!
课后反思:
“面从体来”比较抽象,孩子们很难理解,针对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找家”的活动,孩子们观察各种形状,迫切希望能找到答案,都很兴奋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效地突破了难点,上面就是小编详细整理的托班数学教案的全部内容,涉及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方面,希望各位幼儿园工作者有所启示,在活动时候要注意道具安全,更多相关的教案等待您的发现。
三角形盒教案篇九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并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1、趣味练习:找相同形状1-17。
2、ppt图形。
一、导入。
教师游戏口吻引出三角形: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二、展开。
1、趣味练习:找相同形状。
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物品中寻找三角形的物品。
(三角铁)。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1)引导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
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1)游戏“猜猜我是谁”?
组织幼儿根据图形渐渐露出部分猜测出图形,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2)ppt图形。
幼儿从各种食物中找出三角形食物。(三明治,比萨。)。
5、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后,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三角形盒教案篇十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的第四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以表格、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使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沟通整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通过理解小数的意义,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在计算中,要把小数点对齐。
“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课件出示跳水决赛统计图)依次出示中国队第一、二轮的得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3、引出课题:同学们看一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列出的算式都是小数加、减法的算式,小数加、减法的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明确自学任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教师明确自学任务: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自学我最棒。认真自学课本96页例1、97页例2,然后完成自学提纲上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自学开始。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适时提醒:已经完成自学内容的同学就可以在组内进行两两交流。
三、小组讨论,解疑答惑。
1、师:同学们刚才的自学都非常的认真,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自学的成果和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入小组讨论环节。(课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请小组长快速的上来领取你们小组的讨论提纲。让我们比比哪个小组的讨论最积极、最认真,小组讨论开始。
2、巡视:提醒各小组交流要注意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1、师:刚才,老师看到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每个小组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接下来,就让各小组把你们的讨论成果与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起进入下一环节:讨论成果大展示。(课件出示:讨论成果大展示)。
2、请第一个组作交流展示。(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3、请第二个组作交流展示。(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4、教师点拨: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与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列竖式的时候当相同数位对齐了,小数点有什么特点呀?(小数点对齐)所以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对齐,那么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板书:小数点对齐)。
5、师:那么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请下一组同学来为我们作一个小结。
6、请第三小组作交流展示。(边交流教师一边用课件出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7、齐读一遍。(课件一条一条出示,学生读。)。
五、巩固运用,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学会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敢不敢接受挑战呀?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争夺冠军,今天谁能成为我们班学习上的冠军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今天的“学习成果大比拼”的比赛中去一决高下吧。(课件出示:学习成果大比拼)。
2、请同学们拿出技能训练题,为比赛做好准备。
3、第一关:聪明小法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回答,同桌交换批改。(课件出示第一关:聪明小法官)。
4、第二关:细心计算我最棒。(课件出示第二关)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批改出每组做得最快的小选手,然后请他来当小老师,帮助批改本组其他同学的作业。
5、第三关:改写小数我在行。(课件出示第三关)学生独立完成后,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自己批改。
6、第四关:学以致用我能行。(课件出示第四关)小组合作完成后,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说完后教师出示课件订正答案。
7、教师小结:在解决刚才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我们的数学知识,它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统计一下自己的成绩。夺得本次比赛全部星星的同学请起立。站着的同学们就是我们班今天的冠军了,让老师为他们颁发奖杯。祝贺你们!(课件出示“奖杯”)我们一起为冠军送上热烈的掌声吧。其他没有夺得冠军的同学们可千万别灰心,今天你们也表现得很棒,继续努力,相信我们班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冠军。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那谁能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呀?
三角形盒教案篇十一
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能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
2.认识常见的几种角,知道各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度、45度、60度、90度的角。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师生、生生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表达,使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获得充分训练,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德育目标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度量角的方法及角的分类
角的度量
三角板、小黑板、大板纸、量角器
纸板、三角板、量角器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我们今天你去施工工地参观好吗?这是一幅施工工地忙碌的图片,想欣赏吗?(出示情境图)
二、新授内容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能够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铲车臂在工作中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
小组讨论,并用准备的活动角演示,集体交流并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角,让学生判断各是什么角。
谁能够告诉大家(1)是锐角,(2)是直角,(3)是钝角,(4)和(5)是什么角?
2.认识平角和周角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平角和周角并用活动角进行演示。
(2)总结: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如图(1)可以记作1,读作角一。
备注:角1各有多大,那就要对这两个角进行度量,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3.角的度量
(1)认识量角器和1的角
(2)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小
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度的角。师演示。
4、角的分类
量一量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进行),然后今集体交流,是总结:直角是90,平角是180,周角是360,锐角小于90,钝角小于180,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
三、巩固应用
1、基本练习:做自主练习的第1、3、4、5、10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拓展练习:做练习的第9、13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分类:锐角(小于90度)
直角(等于90度)
钝角(大于90度)
一个平角=两个直角
一个周角=四个直角
角的度量和分类
1、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2、角的画法: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
3、角和表示:用符号表示。
4、角的度量:计量单位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
在教学角的度量时,量角器上有内刻度和外刻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找出这样的规律:如果角的顶点在左边用内刻度,在右边用完刻度;在量的过程中遇到了角的边短从量角器上没有办法看到是多少度,学生能够想到把角的边延长这种方法量出角的大小,我进行了表扬,这时我们班的李伟涛举起手了说:老师我还有个办法,比这个更简单,就是用三角板对准角的边可以直接从量角器上读出角的度数。我感到很吃惊,因为他平时学习并不太好,可是能够想到怎么好的办法,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从这以后上课比较喜欢发言,学习比以前也有了进步。
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考。
三角形盒教案篇十二
出示埃及金字塔,世纪大桥。
提问这两幅图中出现最多的是什么图形?
2.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过三角形?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三角形看似简单,但其中却暗含着许多奥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新的世界。(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1.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
(1)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吧。(学生画三角形)
(3)提问:3条边是怎样的线?
(4)提问:观察三条线的两端分别有什么?
(5)可以说是由三条线的怎么样?
(6)提问:什么是围成?
引导学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教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重点讨论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在三角形中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三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这(用手指)是三角形的角。
提问:你能像符老师一样在你画的三角形中把它各部分的名称标出来吗?
3.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1.情境引入
为什么?(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像这样: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提问:1、画高要先找到什么?(顶点及顶点所对应的底边)
2、借助什么工具画?怎么画?(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过与顶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对应的底边重合)
3.学画三角形的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1)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三角形的高。指名学生板演,并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给予点评。
(2)尝试在三角形上画出另外两条高。讨论:三角形有几组高和底?
(3)全班集体评价,总结三角形高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4.巩固练习
师: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三角形,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教师选出几幅作品让学生集体评价。注意指导学生如何画直角三角形的高。
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出示学习单,让学生自行画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中处处可见三角形,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学知识实际上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同学们留意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三角形的认识
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接)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盒教案篇十三
1、引导幼儿用三角形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
2、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活动中的成就感。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2、学具: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若干(每位幼儿4块)。
1、集体活动。
师:小兔最喜欢三角形了,它觉得三角形的本领很大,能拼出各种图形来。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三角形,想请小朋友也来摆一摆、拼一拼,看看小兔说的是不是真的。
师: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拼的?(个别幼儿尝试)师:老师有一个要求,每位小朋友拿4块三角形,用这4块三角形拼一个大的长方形。
2、操作活动。
(幼儿再次尝试)师:你拼的是什么图形?谁来拼给大家看一看?(请三位幼儿分别拼三种不同的图形)师:请小朋友去拼一拼你没拼过的图形。
3、小结。
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用三角形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下次,老师还要请小朋友用各种图形来玩拼图游戏。
大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吸引孩子的注意,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由于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所以孩子丰富的不是很多。
三角形盒教案篇十四
1、使学生能够在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的情况下,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通过撕拼、折叠、测量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等于180度。
量角器、剪刀、小组活动记录表(15份)、各式各样的三角形(3锐,2钝,2直,15份)、灯谜3条、大信封(里面装有2锐、1直、1钝形大,后粘有双面胶)、几何画板、五边形的图、剪用的大三角形(色浅,画出角的符号)、黑色水彩笔等。
(活动目标:1、明确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通过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等于180度。)。
活动一:探究与发现。
三角形的三个角是哪三个角?谁能到台上来指一指?(师画出角的符号)我们把这三个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三个内角的总和称为内角和。(板书:和)你怎么知道三角形三个角的内角和就是180度?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吗?量一个就能说明它的内角和是180度吗?(生答:测量等)。
果填入小组活动记录表中。
四人小组活动:师巡视。
除了量的办法,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交流、反馈:你们用的是什么办法?发现了什么?(注意学生评价,操作+表述,投影学生的活动记录表)。
生1:我用的是测量的办法。
(师适时板书,尽量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测量的结果。真不错!
还有谁也是用测量的办法?测量的是什么三角形?还有吗?
哗!大家测量了各种类型的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为什么大家用测量的办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度数和不同)。
学生反馈:因为存在误差。
电脑演示。(解释角的问题)。
小结:三角形三个角的内角和是180度。
谁还有不同的办法也可以验证?
生2:我用的是撕拼的办法。(提示:可以将3个角撕下来,拼拼看)你是在怎么做的?上台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这个办法行不行?你们也试着做一做。
生3:我用的是折叠的'办法。
请你也来给大家说一说。(折叠后画出角的符号)。
这个办法行不行?你们也试着做一做。
对于撕和折的办法,你觉得怎样?
评价学生发言: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用量、折、拼的办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猜想。(板书: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老师真的非常佩服你们这种大胆质疑的勇气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活动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并能根据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活动二:试一试。
1、基础训练。
(1)老师这里有一个三角形,你能求出其中一个角的度数吗?这是书28页的“试一试”,请同学们打开书,独立完成。
学生反馈:角a是多少度?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办法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
如果是直角三角形,那么两个锐角的度数和等于90度。
(2)直角三角形的度数,同学们都算对了。老师这儿还有三个三角形,比比看谁能最先算出角的度数,直接写在书上。请打开书29页,完成“练一练”第1题,你是怎么想的?(把书合上)。
3、学生反馈。
小结:只要是三角形,不管它的形状、大小,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4、知识拓展。
刚才同学们知道了三角形(也就是三边形)、四边形(也就是长、正方形)内角和是多少。用同样的办法,你会求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吗?(投影五边形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自己去研究。把你们重要的发现,写成数学小论文,寄给报刊杂志社的叔叔阿姨们,相信他们也一定也会佩服我们同学的发现。
三角形盒教案篇十五
图形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大班的孩子已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的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贪心的三角形》是偶然间给孩子们讲的一个绘本故事,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些图形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抓住了他们的这个兴趣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它借助了一个“三角形增加边增加角”的这个故事为线索导入,环环相扣,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听听、看看、猜猜、玩玩等不同途径,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故设计本节教学活动的目标如下:
1.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三角形的特点。
2.在三角形的基础上,增加边增加角变成四边形、五边形。
3.感受认识图形的乐趣,积极思考,乐于参与。
物质准备:ppt,彩条、魔法棒、图形统计表、记号笔若干。
经验准备:事先幼儿知道什么是边、什么是角。
一、游戏导入;认识三角形。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你们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吗?
2、教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摸,摸出看看是什么?
二、游戏巩固:
1、游戏:找一找。
师出示背景图,请幼儿联系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出三角形物品。
2、互动游戏:教师讲述找寻人身体可以出现的三角形。
师:那我们来和三角形做个游戏吧!利用我们的身体可以怎么摆出三角形呢?
二、讲述故事《贪心的三角形》。
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增加边增加角变成四边形、五边形。
1.认识四边形。
(2)出示各种四边形,请幼儿集体说出他们的名称。
师:白板阿姨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的四边形,你们认识他们吗?
(3)寻找四边形。
2.认识五边形。
(1)四边形变五边形。
(2)寻找生活中的五边形。
师:新生活太奇妙了,五边形又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哪里呢?
三、操作、记录(提供图形统计表)。
1.请幼儿扮演小小图形转换官,用彩条把拼的图形贴在卡纸上,并将拼的图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在统计表上记录下来。
2.师幼交流评价作品。
四、游戏开火车结束活动。
针对本次活动我觉得值得反思的地方是:对于活动中个别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幼儿引导还不够,没能让他们大胆的交往,融入游戏及教学活动中,应多关注个别差异的幼儿。其次中间的数学操作,师幼交流评价作品环节,没有很好的让幼儿参与到评价中来,只肯定了表现好的幼儿,没有针对存在的突出现象,如:个别幼儿没有操作正确,没有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商量解决的办法。
三角形盒教案篇十六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三角形盒教案篇十七
针对本次活动我觉得值得反思的地方是:对于活动中个别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幼儿引导还不够,没能让他们大胆的交往,融入游戏及教学活动中,应多关注个别差异的幼儿。其次中间的数学操作,师幼交流评价作品环节,没有很好的让幼儿参与到评价中来,只肯定了表现好的幼儿,没有针对存在的突出现象,如:个别幼儿没有操作正确,没有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商量解决的办法。
三角形盒教案篇十八
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听听、看看、猜猜、玩玩等不同途径,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并掌握有关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探索、发现、尝试创作的欲望,故设计本节教学活动的目标如下:
1.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三角形的特点。
2.在三角形的基础上,增加边增加角变成四边形、五边形。
3.感受认识图形的乐趣,积极思考,乐于参与。
三角形盒教案篇十九
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过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五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例2第22~25页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教学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角形的高和底;第二段通过第26~27页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第三段第28~29页通过例4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段通过第30~32页例5、例6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及其特征。第五段第33~34页单元练习。全面整理知识,突出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关于边和角的性质。
教材中的思考题有较大的思维容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应用三角形的知识。编写的三篇“你知道吗”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制作雪花图案的方法和埃及的金字塔,能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丰富对三角形的认识。
1、让学生在“做”图形的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形状特点和结构特征。
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教学,一般要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形成概念的过程,教材注意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三角形,本单元继续教学三角形的知识,教材经常采用“活动——体验”的教学策略,即组织学生“做”图形,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特点,主动构建对图形的比较深入的认识。
(1) “做”三角形,感受边、角和顶点。第22页例题教学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分三个层次编写:首先呈现一幅宜昌长江大桥的照片,引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回忆,并联系生活里的三角形进行交流,感知三角形;;然后安排学生想办法做每人至少“做”一个三角形并在小组里交流进一步强化表象;;最后讲解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
学生“做”三角形并不难,做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在第一学段都曾经做过,现在学生还可能剪、折、拼……“做”三角形的目的不在结果,要注重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把精力放在建立边、角和顶点等概念上。所以,交流的时候要分析各种做法的共同点,如用三根小棒、三段细绳、三条线段……才能“做”成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小棒、细绳、线段……必须两两相连,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和三个角。
(2)围三角形,体会两条边的长度和必须大于第三边。《标准》要求: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新课程里增加的教学内容,第23页例题教学这个知识。教材通过学生的具体体验来使学生知道这一点。首先,为学生提供四根长度分别是10cm、6cm、5cm、4cm的小棒,向学生提出问题: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然后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围不成三角形,并直觉感受这是为什么。最后通过比较每次选用的三根小棒的长度,找到原因、理解规律。
例题的编写特点是不把知识结论呈现给学生,而让学生在“做”图形活动中发现现象、研究原因、体会规律。因此,教学这道例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课前作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力求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长10cm、6cm、5cm、4cm的四根小棒。第二,课上要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小棒,充分地围,经历围成和围不成三角形的过程,并给学生提供思考“为什么”的时间。第三,要引导学生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在用小棒围的时候,他们的直觉感受是如果两根较短的小棒的另一端能够碰到一起,就围成了三角形;如果不能碰到一起,就围不成三角形。这种直觉感受是必要的,但不是最终的。要在直觉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根小棒的长度进行分析研究,这才是“数学化”的过程,才能在获得数学结论的同时又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3)对图形量、剪、折,亲身感知并认识体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第30页的两道例题分别教学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首先要感知各自的特点,教材注意突出教学的这一过程。都分三个层次教学:
第一层次是通过学生量三角形边的长度,理解“等腰”“等边”的含义;第二层次是仿照例题示范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继续体会它们的边的长度关系;第三层次是给出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发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角的大小关系。其中第二层次的教学比较难。两道例题里“茄子”和“白菜”提的问题不同,前一道例题的问题是“用下面的方法剪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因为学生容易看懂图文结合表述的剪法,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到两条腰是同时剪的,长度肯定相同。后一道例题的问题是“你会像下面这样剪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因为学生不容易看懂教材展示的方法,教材希望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研究剪法、弄懂剪法。关键在找到那个红色的点,先对折又斜折是为了让三条边的长度都相同。
2、从已有经验中提炼数学概念。
在具体的感性材料里提取本质特征,形成理性认识是概念教学的渠道之一。丰富的感性经验与清晰地认识特征是建立正确概念的前提。
(1)循序渐进,帮助学生逐步理解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三角形里的重要概念,为了让学生自己感受底和高,教材用人字梁为素材,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对人字梁“高度”的认识进行测量,感受三角形人字梁的高,以此为基础引入三角形高的概念。第24页例题、“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里的部分习题把三角形高的教学分成四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量出人字梁图形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这里讲的“高”度还是生活中的高,是从上往下竖直的距离。虽然与数学里的高含义不同,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垂直的、最短的。设计这一步教学的目的是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营造认识三角形高的基础。第二步结合图形讲述三角形的高。学生对教材里的一段话,既要联系人字梁的高来体会,又要超越人字梁这个具体实物比较概括地理解。联系人字梁的高能降低理解概念内涵的难度,超越人字梁具体实物才能形成真正的数学概念。教材表述的是三角形高的描述式定义,描述了高的位置,描述了画高的方法。教学时可以把教师边画边讲与学生边描边体会相结合,重在对概念的理解,不要死记硬背。第三步通过“试一试”扩大概念的外延。数学里平面图形的高的本质属性是“垂直”而不是“竖直”,竖直是“从上往下”,垂直是“相交成直角”。例题教学三角形的高先从竖直的位置讲起,“试一试”举出各种摆放位置的、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以及不同边上的高,要求学生测量三角形的高和底的长度,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高的概念,认识只要是从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感受底和高的相应关系,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意义。这样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全面地把握概念的`外延,深刻地体会高与底之间的对应联系。第四步通过“想想做做”p25第1题的画高练习,进一步感受描述式定义,巩固对高的理解。其中最右边的是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互为高和底,学生在画高的时候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另外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其重要特性,教材安排了“你知道吗”,让学生通过阅读并做实验体会这一特性。这里注意一点本册教材知识要求学生画请指定底边的高,这些高都是在三角形里面的,三角形外的高不做要求。还有就是在作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作图规范。
(2)联系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必须使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中体会三个内角大小有几种情况,理解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及分类的合理性。第26页例题让学生在给角分类的活动中体会三角形的分类。首先呈现了6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各个三角形的每个角是什么角,并把观察结果填在预设的表格里。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表格里的数据信息,发现有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有些三角形里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有些三角形里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从而引发可以给三角形按角分类,获得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认识,掌握不同三角形的特点。准确而精炼的语言总结了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最后还用集合图表达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各类三角形与三角形整体的关系。
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要特别注意三点:第一,必须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分类活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逐渐形成共识。第二,要扣紧概念的关键,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锐角三角形强调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只讲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从而掌握判断时的思考要点。如第33页第2题里左边和中间的三角形能确定它们分别是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因为在图中分别看到了1个钝角和1个直角。右边的三角形只看到1个锐角,不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第三,要用好第27页“想想做做”第3~7题,让学生在图形的变换中加强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还要通过具体的观察、判断和操作、画图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不同三角形的认识。教材在这方面有比较多的安排。例如p27的“想想做做”第3~7题,分别让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巩固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围出、折出、剪出和画出指定的三角形,使各类三角形的表象再现。特别是第7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互相交流,加深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3、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实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里讲的“了解”不是接受和知道,而是发现并简单应用。教材安排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认识与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第28页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采用了“质疑——解疑”的教学策略,实验是策略的核心,是解疑的手段。
首先计算同一块三角尺上的3个角的度数和。由于学生在四年级(上册)教材里已经知道了两块三角尺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所以能够很快求得每块三角尺的3个角的和都是180°。并由此产生疑问: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由此产生学习的愿望。接着安排学生通过实验解疑,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确认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把一个三角形的3个角拼在一起,从拼成的是平角得出3个角的度数和是180°。教材要求小组合作,剪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获得直接认识,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确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得出结论。因此,实验的对象有较大的包容性,实验的结论有很强的可靠性。学生会完全信服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普遍规律。最后并通过“试一试”,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数,巩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
(2)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在认识三角形内角和以后,教材通过应用促进学生掌握这一内容,并应用解决问题。如p29.“想想做做”1~3题,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求未知角的度数,在三角形的变换中判断内角和各是多少,巩固所获得的结论;。“想想做做”巧妙地设计了两道辨析题一道是第2题: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180°,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另一道是第3题:正方形内角和360°,对折出的三角形内角和180°,再对折成的小三角形内角和又是多少呢?解答这两道题时,学生的思考会在180°和360°以及180°和90°不同答案上碰撞,碰撞的结果是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普遍规律,不因三角形的大小而改变,不因拼、折等图形变换而改变。另外,教材还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是根据三角形中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的度数;二是解释为什么直角三角形里只有1个直角,钝角三角形里只有1个钝角。第6题,通过思考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钝角或直角,并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合理解释,加深认识三角形内角和及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征。
4、注意三角形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角形的分类是按角的大小为标准的,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以边的长度特点来定义的。不同特征的三角形中又存在内在联系,认识三角形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联系。在p31~32第2~4题里,就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可以同时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体会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p33第2题通过判断,进一步认识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分别只有一个钝角或直角,而每类三角形都有锐角,即只看一个锐角无法判断是什么三角形。第3题使学生体会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四边形,而且可以有不同的拼法。第5题需要综合本单元学习的三角形知识,依据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选择小棒按要求摆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6题,要应用对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进行解释,第7题,让学生观察三角形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感受可以从不同角度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5.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观察、举例、做图形感受三角形
在p22例题里,引导学生先观察情景中的三角形,举出日常生活里接触过的三角形,加强三角形的表象,同时还要求学生做一个三角形,p23第1题也要求学生画三角形,把表象转化成具体的三角形再现出来,形成三角形的空间形象。
学生在看、围、折、剪等活动中获得各类三角形特征的直接体验
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具体感受所学图形,积累对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的感性认识,可以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在p27第2题通过观察、判断加强不同三角形形状的直接感受,第3~6题让学生围、折、剪图形,依据头脑里的表象再现出相应的图形,可以培养空间观念。第7题,需要依据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知道可以分成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才能有不同的分法。这些都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直观形象
同样地,在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时,也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如p30、p31例中折一折、剪一剪,得出相应的图形,进一步体验各自的特点;p31“想想做做”第2~4题,也是动手剪一剪、画一画图形,并运用对图形特点的认识辨析相关图形,也是加强空间观念的手段与方法。
三角形盒教案篇二十
1、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
2、引导幼儿分辨出三角形的物品。
1、三角形模型
2、三角形相关物品
3、三角形泡棉
4、幼儿操作卡
1、情境导入:点心时间到了,小动物们都围在桌子旁边吃着点心。
请你们看看点心的形状都是不同的,你认识这些形状吗?
2、交流探索: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分辨出三角形物品。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认知环节,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三角形。
(2)看,小老虎和小狗的点心形状是一样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吗?
3、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1)教师出示三角形卡片和三角形的泡棉学具,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2)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正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4、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操作卡片上内容。引导幼儿区分物品的形状,找出三角形物品。
5、小结总结: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封闭图形是三角形,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三角形的物品,就像小红旗、衣架、屋顶等。
引导幼儿自助操作练习卡,学习探索,找出拼合图形之中的三角形。
(1)引导幼儿从活动室、家里或者其他场所寻找三角形物品。
(2)在区角中,引导幼儿用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积木或卡片拼搭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