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乾陵导游词(模板13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乾陵导游词篇一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唐关中十八陵的乾陵。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东距西安市约80公里。它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二者既是夫妻,又先后称帝,甚至一度更换国号。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即使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乾陵位于唐长安城的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为乾陵。就连乾县也是因为乾陵而得名的。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把高宗李治的陵址选择在梁山上呢?在乾县的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高宗病逝后,武则天诏令当时闻名朝野的大术士袁天罡和李淳风让他们为高宗选择风水宝地。二人游遍九州,半年后回来交差,都说把陵址选在了梁山上。武则天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那里后,二人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主峰的半山腰,说这里就是选好的风水宝地。使臣问有何凭据,袁天罡说我在这里埋下一枚铜钱,李淳风说我在这里钉下了一颗铁钉。使臣开土一看,铁钉正好钉在铜钱的方孔之中。在场的人无不感到惊奇。使臣回去后,将所见所闻如实地汇报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听后大喜,重赏了袁李二人,并决定将陵址选择在这里。传说归传说,当然武则天真正将陵址选择在这里与梁山本身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登上梁山之巅,南可望太白、终南,东有九宗山,北为五峰山,西接翠屏山。在梁山的顶峰,八百里秦川一览无遗。当您站在远处眺望乾陵时,又会发现,乾陵犹如一个悠闲肃穆的睡美人,以至于人们认为乾陵是武则天仰面而卧的绝妙象征。
乾陵建于公元684年,仿唐长安城设计。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因山为陵。说起唐代的因山为陵,与唐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贤内助长孙皇后是分不开的。长孙皇后一生深明事理,非常贤德。她深得李世民的喜爱,在逝世前留下遗嘱:要求丧事从简,不占耕地,因山为陵。以后唐代将这一作法沿袭了下来。梁山海拔1047.9米,为石灰岩质的圆锥形山体。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即为乾陵。南面两峰东西对峙,上面各有一个土阙,是乾陵的天然门户。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乾陵的正南。陵前的登陵石阶衬托了帝陵的宏伟气势。它的规模比南京的中山陵还大出三分之一,多出139级台阶。匠心独具的设计赋予了平台与台阶种种深刻的含意。十八座平台象征唐朝皇帝在关中的十八座陵墓;第一层34级台阶象征唐高宗在位34年;第二层的21级台阶象征女皇武则天执政21年;第九层的108级台阶象征着一年12个月、24节气、72候之和,或佛教的108颗念珠。每月的初9为吉祥日,12个月的9相加起来正好为108,象征每年会降下108个吉祥;第17层的21个台阶象征唐朝历任21个皇帝;最后一个平台8级台阶象征八卦。八卦以乾为首、为上,因而乾陵也意味着天陵。由于这里所处的位置独特,左为山崖,右为深谷,前后为墨玉石台阶,能产生回音。尤其是在第8个平台中部,声音特别响亮。据说在这里轻击四掌,可以听到“消除烦恼”的四字回音。再击四掌。可以听到“降来吉祥”的四字回音。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不妨一试。
的造型,形成了从陵园外城进入内城的头道门户。这两根华表形体之高,居所有石雕之首。各由一块天衣无缝的巨石雕凿而成,浑然一体,给陵园凭添了一份庄严神圣的气氛。华表又称“神道石柱”,这种建筑起源于远古。最初是在木柱上端穿置横木,成为路标。并且允许国人在上面提写意见,所以又称为“柱”。这里的是中性词,意思是“提醒”。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相继建立,人们已经不允许在木上提意见,而演变为刻上飞龙纹的华表,竖立于皇宫或帝王陵园之前,将其作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乾陵华表也不例外。乾陵华表是由五部分组成的:双层方形基座,覆盆莲柱座,八棱形柱身,莲瓣形花纹以及桃形顶部。柱身各面采用石刻画中的简笔笔法。莲瓣形海石榴蔓草花纹,方形基座,象征着吉祥。桃形柱顶使得这座柱子格外挺拔,给人以美的享受。接下来,大家所看到的就是翼马。翼马高大的身躯造型优美,强悍雄健,特别是马翼舒展和谐,表现出神奇浪漫的想象。大家可能注意到这两匹马同一般马的不同之处,即多出了一对翅膀。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说,这两匹马是千里驹,“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雕塑家们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马刻了一对卷云翅膀,使得这两匹马如同腾云驾雾一般。“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也正应验了那句古语:“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这两匹翼马的品种均属于波斯马,外形虽同,风格却各有区别。西边那匹轮廓爽朗,棱角分明;东边这匹手法柔和,性情温顺。翼马的底座有飞龙。为什么要将翼马设置在这里呢?马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当时的富商大贾,达官贵人都以拥有良种马为自豪。帝王陵前天马的设置,无疑是为了显示皇家的富有。 接下来,大家所看到的这组雕刻作品为鸵鸟石雕。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造型特殊,为镂空浮雕。由于鸵鸟腿长颈细,如果刻成圆雕肯定不牢固,如果刻成一般浮雕,又缺乏立体感。这种镂空浮雕解决了上述两种缺陷。中国不出产鸵鸟,到汉代才传入我国。先传入的是鸵鸟蛋,《后汉书》中记载为大雀卵。后来,中亚各国曾多次赠送鸵鸟。物以稀为贵,它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也称朱雀或鸾鸟。乾陵开创了以鸵鸟石刻丰陵的先例,以后历代唐陵沿袭了这一做法。在鸵鸟之后,大家会看到石马及牵马人。唐王朝为了夸耀功业,陵前均有石马和牵马人陈列。我们现在看到的这10对石人为执戈将军,是象征参加葬礼的文武百官。他们脚蹬皮靴,腰束宽带,表情温和,看上去大致相似,但却都有细小的差别。石人又叫“石翁仲”,传说是秦始皇时期的一名大将,姓阮名籍,与匈奴作战时阵亡,被封为咸阳城的守护者。后代帝王则延续了这种陈列传统。
代人们所理解的构成世界的七种基本物质:日、月、金、木、水、火、土。所以,《述圣记碑》也叫“七节碑”,象征高宗的功德将永存人世。碑文由武则天亲自撰写,中宗李显楷书,共8000余字。内容大致是歌颂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现仅存1700余字。该碑沥粉贴金,异常地华贵,虽经几千年的风雨剥蚀,上面的金粉仍依稀可辩。
与《述圣记碑》遥遥相对的是《无字碑》。它雄伟高大,闻名于世。通碑用一块整石雕刻而成,高7.53米,宽2.1米,侧厚1.49米,重98.8吨。碑首有8条里龙缠绕,非常华贵。有趣的是,无字碑在立的时候没有刻一个字,这也是得名为无字碑的原因。为什么无字呢?后人的说法异常繁多: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女性,登上了皇位,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先例。如此巨大的功德,小小的碑石岂能容下?第二种说法认为,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女性,竟然感冒天下之大不韪,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她的统治是否清明功过是非还是由后人去评说吧;第三种说法认为,中宗李显无法称呼武则天,到底该叫母后还是皇帝,一时拿不准,于是没有刻字,给后人留下一个难解之谜。不管怎么说,作为封建社会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对促进唐代社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功劳是不可磨灭的。无字碑在唐代空无一字,却留有后人所刻的许多题词。其中最珍贵的是大金天会2019年,也就是公元1134年,用契丹文刻写的《郎君行记》。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文字也早已绝迹。这段文字对研究女真族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这两通石碑北侧原有61宾王石像,现存60尊,是武则天为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这些石像的头部,解放前就已被毁掉,身背后的文字也磨灭不清,只有两尊石像背后字迹比较清晰。从字迹分析,一个人来自今天的阿富汗,另一个人来自今天的伊朗。上述石刻体形魁伟,恭敬侍立。真实地反映了大唐盛大的外交活动。
狮子是百兽之王,而人们雕刻的狮子却有着“第一守护神”的美称,让它镇守在陵墓、宫殿、衙署、宅院门前,成为人们心中忠诚、无畏、威严和庄重的绝对象征。把蹲狮作为陵墓的守护神,是从唐朝开始的,更确切地说,正是从我们现在所处的乾陵,从我们眼前的这一对蹲狮开始的。这对石狮是用整块的纯色青百雕刻而成,身高3米有余,每尊重约42吨。看,它们呈现的是蹲坐的姿态,这种姿态不是在休息,而是正在值守岗位,正在履行自己神圣的职责。它们的头部抬起,前肢直立,圆睁的双眼注视着前边的神道,眼神中包含着警觉、自信和威严;它们张着大口,露出巨齿,似要发出震撼山谷的吼声,令人望而生畏。除此之外,陵园的东、北、西三门也都放置一对造型相同的石蹲狮,以显示勇猛威严和帝王陵寝的神圣与不可侵犯。唐朝人打破了传统的习俗,毅然将外来的狮子取代了老虎,作为最神圣的帝王陵的主要守卫者,这里还包含着唐朝人对外开放,从一切外来文化中汲取营养的巨大热情。
千百年来,多少人都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探测其中的奥秘,但都苦于史书记载得甚少和未曾科学发掘的缘故,神秘地下宫殿内的秘密至今还是无人知晓,以至于成为乾陵最大的谜团之一。
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全面勘察,在地宫外面的所有地方都没有发现任何盗掘的痕迹,并根据史书记载,推测乾陵可能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地宫里价值连城的随葬品一定完好无损,这是我们值得欣慰的事情。由于目前我国在出土文物的保护技术、保护方法、保护手段等方面还达不到一定程度,所以对这座人类文化宝库我们的政府还没有做何时发掘的计划,估计现在发掘还为时过早。但是我们相信,揭开乾陵地宫神秘面纱的日子不会太远,因为科技在发展,国力在增强,等到乾陵地宫重启之日必是石破天惊之时。
老病死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由死而产生的丧葬风俗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的人,身份地位不同,享受的墓葬等级也不同。比如,一国君主活着的时候叫皇上,死了叫“驾崩”,埋葬他的地方叫“陵”;其他人包括皇帝的子孙和王公贵族死了叫“薨”,安葬的地方叫“墓”;而老百姓死了就叫“死”,安葬的地方叫“坟”。这是中国古代几千年所形成的严格等级制度。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我们刚才参观的地方为什么叫陵,而将要参观的地方为什么叫墓。
乾陵周围共有大小陪葬墓17座。我们现在所来到的乾陵博物馆便是陪葬墓之一的永泰公主的墓园。永泰公主名叫李仙蕙,字 辉,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中宗李显的第七女。嫁于武则天的侄孙驸马都尉武延基。公元72019年,死于洛阳,年仅17岁。根据墓志铭记载:“永泰公主因难产而死。但据史传载:她因议论武则天与其面首张昌宗,张易之的丑事而被武则天下令“杖杀”。中宗李显即位,追封她为“永泰公主”,并于72019年与武延基合葬于乾县北塬,陪葬乾陵。
现在我们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出土于永泰公主墓道前室的著名的壁画《仕女图》。宫女们各个面颊丰满,发髻高耸,皮肤细腻,服饰大方,人物各俱特色。这幅壁画真实地描写了宫女们侍奉女主的情景。画技高超,人物刻画的非常细腻,堪称古代壁画艺术的杰作。
型性。墓道中共出土壁画50多幅,保存基本完好。其中《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迎宾图》、《观鸟捕蝉图》最为著名。现在您所看到的壁画叫《迎宾图》。画面上前面2人是热情的朝廷官员,后面3人是突厥人。这幅壁画形象地再现了唐朝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活动以及同外国和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观鸟捕蝉图》在前墓室西壁。画面上3个宫女,年长的似乎饱受宫廷生活煎熬,正若有所思,仰天长叹;另两个则以观鸡和捕蝉来排遣心中的烦闷。《打马球图》在墓道西壁,画面上有骑士20多个,前面有人手执球杖正在驱马抡球,其中一人为反身击球状,姿态矫健,其他骑手姿态各异,场面激烈,活泼生动。这幅壁画形象地再现了唐代马球比赛惊险紧张的拼搏场面。马球运动源于波斯。唐代时传入我国。风行于宫廷。上自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连妇女都喜爱此项运动。唐代宫廷和禁苑里都筑有马球场,有的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唐以后,马球运动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逐渐衰败失传。这些壁画不但色彩鲜艳,而且所绘人物、动物、花草等比例匀称,和谐准确,自然生动,技巧娴熟,显示了唐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
说起武则天,大家一定不陌生,可能从小说和电视剧中了解了她。她的确是一位好学又勤奋的女人,很有才干的女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是今天的山西人,少女时代的她美貌聪颖,14岁被选进皇宫当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太宗死后,26岁的武则天削发入寺为尼。高宗李治即位后她再度入宫被册封为“昭仪”,几经周折后来又当了皇后。高宗去世后,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突破了太后临朝的惯例,在高度男权化的古代中国,身为女子的武则天,做出了许多男子想做而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亲登皇位,改唐为周。她更为自已起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响亮名字:日月当空的“曌”,这需要何等的胆量和勇气,需要何等的挑战性与斗争性,需要何等的批判社会传统观念的思想深度!此时此刻,还有什么“男尊女卑”可言!难怪人们称赞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歌颂她是 “一个最伟大的女人”。
乾陵导游词篇二
乾陵,位于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四面有城墙,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但如今陵园的地面建筑,已经基本荡然无存了。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高宗李治和他的妻子――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乾陵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少数没有被盗掘的陵墓,乾陵至今也没有被挖掘过,所谓乾陵出土文物都来自乾陵的陪葬墓,如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
乾陵景区面积较大,除了乾陵外,还有多个陪葬墓,分别埋葬着多位皇亲(太子与公主们)和大臣,目前挖掘的主要有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就是建在永泰公主墓的遗址上,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以唐三彩、彩绘俑和壁画等为主,其中《宫女图》是壁画中的精品。懿德太子墓旁也有文物陈列室,但规模不大,章怀太子墓的墓道中有精美的壁画,但基本都是复制品,真品保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博物馆和陈列室都无需另外付费。
游览乾陵景区可以全程步行,景区还提供了观光车(车费不包含在景区门票内,30元/人),观光车来往于乾陵与其余的三个陪葬墓之间。游客在景区大门售票处可以购买观光车的车票,持车票的游客,在景区内的各观光车站台可以多次上下车。售票处靠近乾陵,三个陪葬墓位于售票的南部,从乾陵到懿德太子墓步行约15分钟,从懿德太子墓到永泰公主墓步行也需要约15分钟,游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乘坐观光车。
乾陵虽然没有被发掘,但也是有很多看点。在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残像的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但都是没有头的石像(都被敲掉了),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至于为什么六十一尊石像都没有“头”,至今没有个准确的说法。
无字碑,也是乾陵的另一个看点。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无字碑不仅位置醒目,而且雕刻艺术精湛,这块无字碑后,充满了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
此外,你也可以漫步在朱雀门内宽阔笔直的神道上,神道两边是巨大的石人、石马和石鸵鸟等石像,看着远方高耸的山峰,山峰的内部就是埋葬着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此时此刻,距离那个辉煌的年代已经千年,一种浓厚的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
乾陵导游词篇三
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城80公里。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0xx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坐落在海拔1047.5米高的梁山上。梁山有三座山峰,北峰最高,即乾陵。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陵前司马道两侧排列有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刻124件。
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一对,石马五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十对,四个门外各有石狮1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陕西乾陵素有考古界的“三峡工程”之称。在位于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主峰下,埋着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则天。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这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稀罕的。
半个世纪以来,发掘乾陵始终是个热门话题,随着我国考古技术的进步,让武则天重见天日的时机成熟了么?挖还是不挖?什么时候挖?此时,我们呼吁国内外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再次激活这个话题,旨在审视“科学发掘乾陵”的现实意义。
中国历代帝陵中,乾陵是最特殊的一个。它凿山建穴,规模宏大,收藏丰富,一男一女,两朝皇帝,合葬一室,且1000多年间,原封未动。而武则天名扬天下,妇孺皆知,更使这座陵墓备受国内外关注。
中国政府在1957年,就公布乾陵为“陕西省第一批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又公布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多年来,各级政府不断拨专款进行整个陵园的维护与修葺,到20xx年底,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00万人次。
然而,人们在乾陵司马道下车,看到的只是一座和山体浑然相融的皇家陵园,地宫在哪里?陵寝又在哪里?几乎所有的访客游完之后,都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怅然而归。
人们有理由关注的是,陵墓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宝贝?武则天、唐高宗的遗体还能不能见到?会不会出现像湖南马王堆那样的千年女尸?如果就只留下一副尸骨,借用现代化的造形技术复原,能否也让人们重见武则天的真实风采?这其中隐藏的谜团太多了,若能打开,乾陵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具观赏性的博物馆。
乾陵导游词篇四
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墓地,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陕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乾陵导游词,欢迎参考!
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城80公里。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0xx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坐落在海拔1047.5米高的梁山上。梁山有三座山峰,北峰最高,即乾陵。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陵前司马道两侧排列有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刻124件。
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一对,石马五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十对,四个门外各有石狮1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陕西乾陵素有考古界的“三峡工程”之称。在位于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主峰下,埋着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则天。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这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稀罕的。
半个世纪以来,发掘乾陵始终是个热门话题,随着我国考古技术的进步,让武则天重见天日的时机成熟了么?挖还是不挖?什么时候挖?此时,我们呼吁国内外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再次激活这个话题,旨在审视“科学发掘乾陵”的现实意义。
中国历代帝陵中,乾陵是最特殊的一个。它凿山建穴,规模宏大,收藏丰富,一男一女,两朝皇帝,合葬一室,且1000多年间,原封未动。而武则天名扬天下,妇孺皆知,更使这座陵墓备受国内外关注。
中国政府在1957年,就公布乾陵为“陕西省第一批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又公布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多年来,各级政府不断拨专款进行整个陵园的维护与修葺,到20xx年底,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00万人次。
然而,人们在乾陵司马道下车,看到的只是一座和山体浑然相融的皇家陵园,地宫在哪里?陵寝又在哪里?几乎所有的访客游完之后,都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怅然而归。
人们有理由关注的是,陵墓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宝贝?武则天、唐高宗的遗体还能不能见到?会不会出现像湖南马王堆那样的千年女尸?如果就只留下一副尸骨,借用现代化的造形技术复原,能否也让人们重见武则天的真实风采?这其中隐藏的谜团太多了,若能打开,乾陵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具观赏性的博物馆。
秦中自古帝王州”,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皇帝共计208位,有73位皇帝葬在陕西境内,一共72座帝王陵墓,这其中最特殊的就是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乾陵。
乾陵的建筑遗址、出土文物,赢得了各国首脑赞叹和大量观众的喜爱,可与欧亚已列入世界遗产的同类项目相媲美,具有人类普遍价值的文化神韵。1961年3月乾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博物成立于1978年,建在唐永泰公主墓的遗址上。
馆藏文物丰富,馆内设有乾陵文物精华展:集中展出了上世纪唐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各类精美文物一百余件,有色彩亮丽的唐三彩、雕刻精美的石椁线刻画以及绚丽多彩的唐墓壁画,它们被称为“唐墓文物三绝”,还有做工精美、雕刻细腻的金银玉器和铜镜,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现了盛唐文化的精彩与辉煌;专题陈列——唐代胡俑展:(胡人,是对少数民族或外国人的统称)这个展览是为了配合20xx年奥运会特地举办的,收集展出了建国以来陕西境内出土的各类胡俑精品一百余件,他们形象生动,表情各异,有的络腮胡须、有的深目高鼻、有的身穿翻领开叉胡服等等,仿佛让我们看到了1320xx年前胡人在长安城的生活情景,聆听到了西市酒家中的胡姬招徕客人时清脆的声音。
乾陵,位于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0xx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四面有城墙,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但如今陵园的地面建筑,已经基本荡然无存了。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高宗李治和他的妻子——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乾陵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少数没有被盗掘的陵墓,乾陵至今也没有被挖掘过,所谓乾陵出土文物都来自乾陵的陪葬墓,如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
乾陵景区面积较大,除了乾陵外,还有多个陪葬墓,分别埋葬着多位皇亲(太子与公主们)和大臣,目前挖掘的主要有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就是建在永泰公主墓的遗址上,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以唐三彩、彩绘俑和壁画等为主,其中《宫女图》是壁画中的精品。懿德太子墓旁也有文物陈列室,但规模不大,章怀太子墓的墓道中有精美的壁画,但基本都是复制品,真品保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博物馆和陈列室都无需另外付费。
游览乾陵景区可以全程步行,景区还提供了观光车(车费不包含在景区门票内,30元/人),观光车来往于乾陵与其余的三个陪葬墓之间。游客在景区大门售票处可以购买观光车的车票,持车票的游客,在景区内的各观光车站台可以多次上下车。售票处靠近乾陵,三个陪葬墓位于售票的南部,从乾陵到懿德太子墓步行约15分钟,从懿德太子墓到永泰公主墓步行也需要约15分钟,游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乘坐观光车。
乾陵虽然没有被发掘,但也是有很多看点。在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残像的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但都是没有头的石像(都被敲掉了),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至于为什么六十一尊石像都没有“头”,至今没有个准确的说法。
无字碑,也是乾陵的另一个看点。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无字碑不仅位置醒目,而且雕刻艺术精湛,这块无字碑后,充满了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
此外,你也可以漫步在朱雀门内宽阔笔直的神道上,神道两边是巨大的石人、石马和石鸵鸟等石像,看着远方高耸的山峰,山峰的内部就是埋葬着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此时此刻,距离那个辉煌的年代已经千年,一种浓厚的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
乾陵导游词篇五
乾陵是西安旅游的景点之一,很多游客会去参观了解,导游要做好乾陵景点的解说,详细介绍给游客知道。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乾陵景点导游词的范文,欢迎阅读!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为陵,气势雄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驼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乾陵这座合葬墓至今未被盗过。1966年至1971年,我国考古学家曾多次对此墓进行勘察,结论是其墓坚固异常,据勘查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米,宽3.9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铁汁,这些情况与文献所载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确信此墓确实难以开掘。
乾陵附近还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
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西安城80公里。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0xx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坐落在海拔1047.5米高的梁山上。梁山有三座山峰,北峰最高,即乾陵。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陵前司马道两侧排列有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刻124件。
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一对,石马五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十对,四个门外各有石狮1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陕西乾陵素有考古界的“三峡工程”之称。在位于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主峰下,埋着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则天。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这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稀罕的。
半个世纪以来,发掘乾陵始终是个热门话题,随着我国考古技术的进步,让武则天重见天日的时机成熟了么?挖还是不挖?什么时候挖?此时,我们呼吁国内外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再次激活这个话题,旨在审视“科学发掘乾陵”的现实意义。
中国历代帝陵中,乾陵是最特殊的一个。它凿山建穴,规模宏大,收藏丰富,一男一女,两朝皇帝,合葬一室,且1000多年间,原封未动。而武则天名扬天下,妇孺皆知,更使这座陵墓备受国内外关注。
中国政府在1957年,就公布乾陵为“陕西省第一批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又公布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多年来,各级政府不断拨专款进行整个陵园的维护与修葺,到20xx年底,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00万人次。
然而,人们在乾陵司马道下车,看到的只是一座和山体浑然相融的皇家陵园,地宫在哪里?陵寝又在哪里?几乎所有的访客游完之后,都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怅然而归。
人们有理由关注的是,陵墓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宝贝?武则天、唐高宗的遗体还能不能见到?会不会出现像湖南马王堆那样的千年女尸?如果就只留下一副尸骨,借用现代化的造形技术复原,能否也让人们重见武则天的真实风采?这其中隐藏的谜团太多了,若能打开,乾陵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具观赏性的博物馆。
乾陵,位于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0xx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四面有城墙,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但如今陵园的地面建筑,已经基本荡然无存了。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高宗李治和他的妻子——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乾陵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少数没有被盗掘的陵墓,乾陵至今也没有被挖掘过,所谓乾陵出土文物都来自乾陵的陪葬墓,如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
乾陵景区面积较大,除了乾陵外,还有多个陪葬墓,分别埋葬着多位皇亲(太子与公主们)和大臣,目前挖掘的主要有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就是建在永泰公主墓的遗址上,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以唐三彩、彩绘俑和壁画等为主,其中《宫女图》是壁画中的精品。懿德太子墓旁也有文物陈列室,但规模不大,章怀太子墓的墓道中有精美的壁画,但基本都是复制品,真品保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博物馆和陈列室都无需另外付费。
游览乾陵景区可以全程步行,景区还提供了观光车(车费不包含在景区门票内,30元/人),观光车来往于乾陵与其余的三个陪葬墓之间。游客在景区大门售票处可以购买观光车的车票,持车票的游客,在景区内的各观光车站台可以多次上下车。售票处靠近乾陵,三个陪葬墓位于售票的南部,从乾陵到懿德太子墓步行约15分钟,从懿德太子墓到永泰公主墓步行也需要约15分钟,游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乘坐观光车。
乾陵虽然没有被发掘,但也是有很多看点。在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残像的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但都是没有头的石像(都被敲掉了),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至于为什么六十一尊石像都没有“头”,至今没有个准确的说法。
无字碑,也是乾陵的另一个看点。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无字碑不仅位置醒目,而且雕刻艺术精湛,这块无字碑后,充满了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
此外,你也可以漫步在朱雀门内宽阔笔直的神道上,神道两边是巨大的石人、石马和石鸵鸟等石像,看着远方高耸的山峰,山峰的内部就是埋葬着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此时此刻,距离那个辉煌的年代已经千年,一种浓厚的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
乾陵导游词篇六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唐关中十八陵的乾陵。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东距西安市约80公里。它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二者既是夫妻,又先后称帝,甚至一度更换国号。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即使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乾陵位于唐长安城的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为乾陵。就连乾县也是因为乾陵而得名的。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把高宗李治的陵址选择在梁山上呢?在乾县的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高宗病逝后,武则天诏令当时闻名朝野的大术士袁天罡和李淳风让他们为高宗选择风水宝地。二人游遍九州,半年后回来交差,都说把陵址选在了梁山上。武则天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那里后,二人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主峰的半山腰,说这里就是选好的风水宝地。使臣问有何凭据,袁天罡说我在这里埋下一枚铜钱,李淳风说我在这里钉下了一颗铁钉。使臣开土一看,铁钉正好钉在铜钱的方孔之中。在场的人无不感到惊奇。使臣回去后,将所见所闻如实地汇报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听后大喜,重赏了袁李二人,并决定将陵址选择在这里。传说归传说,当然武则天真正将陵址选择在这里与梁山本身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登上梁山之巅,南可望太白、终南,东有九宗山,北为五峰山,西接翠屏山。在梁山的顶峰,八百里秦川一览无遗。当您站在远处眺望乾陵时,又会发现,乾陵犹如一个悠闲肃穆的睡美人,以至于人们认为乾陵是武则天仰面而卧的绝妙象征。
乾陵建于公元684年,仿唐长安城设计。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因山为陵。说起唐代的因山为陵,与唐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贤内助长孙皇后是分不开的。长孙皇后一生深明事理,非常贤德。她深得李世民的喜爱,在逝世前留下遗嘱:要求丧事从简,不占耕地,因山为陵。以后唐代将这一作法沿袭了下来。梁山海拔1047.9米,为石灰岩质的圆锥形山体。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即为乾陵。南面两峰东西对峙,上面各有一个土阙,是乾陵的天然门户。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乾陵的正南。陵前的登陵石阶衬托了帝陵的宏伟气势。它的规模比南京的中山陵还大出三分之一,多出139级台阶。匠心独具的设计赋予了平台与台阶种种深刻的含意。十八座平台象征唐朝皇帝在关中的十八座陵墓;第一层34级台阶象征唐高宗在位34年;第二层的21级台阶象征女皇武则天执政21年;第九层的108级台阶象征着一年12个月、24节气、72候之和,或佛教的108颗念珠。每月的初9为吉祥日,12个月的9相加起来正好为108,象征每年会降下108个吉祥;第17层的21个台阶象征唐朝历任21个皇帝;最后一个平台8级台阶象征八卦。八卦以乾为首、为上,因而乾陵也意味着天陵。由于这里所处的位置独特,左为山崖,右为深谷,前后为墨玉石台阶,能产生回音。尤其是在第8个平台中部,声音特别响亮。据说在这里轻击四掌,可以听到“消除烦恼”的四字回音。再击四掌。可以听到“降来吉祥”的四字回音。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不妨一试。
的造型,形成了从陵园外城进入内城的头道门户。这两根华表形体之高,居所有石雕之首。各由一块天衣无缝的巨石雕凿而成,浑然一体,给陵园凭添了一份庄严神圣的气氛。华表又称“神道石柱”,这种建筑起源于远古。最初是在木柱上端穿置横木,成为路标。并且允许国人在上面提写意见,所以又称为“柱”。这里的是中性词,意思是“提醒”。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相继建立,人们已经不允许在木上提意见,而演变为刻上飞龙纹的华表,竖立于皇宫或帝王陵园之前,将其作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乾陵华表也不例外。乾陵华表是由五部分组成的:双层方形基座,覆盆莲柱座,八棱形柱身,莲瓣形花纹以及桃形顶部。柱身各面采用石刻画中的简笔笔法。莲瓣形海石榴蔓草花纹,方形基座,象征着吉祥。桃形柱顶使得这座柱子格外挺拔,给人以美的享受。接下来,大家所看到的就是翼马。翼马高大的身躯造型优美,强悍雄健,特别是马翼舒展和谐,表现出神奇浪漫的想象。大家可能注意到这两匹马同一般马的不同之处,即多出了一对翅膀。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说,这两匹马是千里驹,“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雕塑家们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马刻了一对卷云翅膀,使得这两匹马如同腾云驾雾一般。“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也正应验了那句古语:“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这两匹翼马的品种均属于波斯马,外形虽同,风格却各有区别。西边那匹轮廓爽朗,棱角分明;东边这匹手法柔和,性情温顺。翼马的底座有飞龙。为什么要将翼马设置在这里呢?马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当时的富商大贾,达官贵人都以拥有良种马为自豪。帝王陵前天马的设置,无疑是为了显示皇家的富有。 接下来,大家所看到的这组雕刻作品为鸵鸟石雕。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造型特殊,为镂空浮雕。由于鸵鸟腿长颈细,如果刻成圆雕肯定不牢固,如果刻成一般浮雕,又缺乏立体感。这种镂空浮雕解决了上述两种缺陷。中国不出产鸵鸟,到汉代才传入我国。先传入的是鸵鸟蛋,《后汉书》中记载为大雀卵。后来,中亚各国曾多次赠送鸵鸟。物以稀为贵,它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也称朱雀或鸾鸟。乾陵开创了以鸵鸟石刻丰陵的先例,以后历代唐陵沿袭了这一做法。在鸵鸟之后,大家会看到石马及牵马人。唐王朝为了夸耀功业,陵前均有石马和牵马人陈列。我们现在看到的这10对石人为执戈将军,是象征参加葬礼的文武百官。他们脚蹬皮靴,腰束宽带,表情温和,看上去大致相似,但却都有细小的差别。石人又叫“石翁仲”,传说是秦始皇时期的一名大将,姓阮名籍,与匈奴作战时阵亡,被封为咸阳城的守护者。后代帝王则延续了这种陈列传统。
代人们所理解的构成世界的七种基本物质:日、月、金、木、水、火、土。所以,《述圣记碑》也叫“七节碑”,象征高宗的功德将永存人世。碑文由武则天亲自撰写,中宗李显楷书,共8000余字。内容大致是歌颂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现仅存1700余字。该碑沥粉贴金,异常地华贵,虽经几千年的风雨剥蚀,上面的金粉仍依稀可辩。
与《述圣记碑》遥遥相对的是《无字碑》。它雄伟高大,闻名于世。通碑用一块整石雕刻而成,高7.53米,宽2.1米,侧厚1.49米,重98.8吨。碑首有8条里龙缠绕,非常华贵。有趣的是,无字碑在立的时候没有刻一个字,这也是得名为无字碑的原因。为什么无字呢?后人的说法异常繁多: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女性,登上了皇位,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先例。如此巨大的功德,小小的碑石岂能容下?第二种说法认为,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女性,竟然感冒天下之大不韪,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她的统治是否清明功过是非还是由后人去评说吧;第三种说法认为,中宗李显无法称呼武则天,到底该叫母后还是皇帝,一时拿不准,于是没有刻字,给后人留下一个难解之谜。不管怎么说,作为封建社会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对促进唐代社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功劳是不可磨灭的。无字碑在唐代空无一字,却留有后人所刻的许多题词。其中最珍贵的是大金天会2019年,也就是公元1134年,用契丹文刻写的《郎君行记》。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文字也早已绝迹。这段文字对研究女真族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这两通石碑北侧原有61宾王石像,现存60尊,是武则天为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这些石像的头部,解放前就已被毁掉,身背后的文字也磨灭不清,只有两尊石像背后字迹比较清晰。从字迹分析,一个人来自今天的阿富汗,另一个人来自今天的伊朗。上述石刻体形魁伟,恭敬侍立。真实地反映了大唐盛大的外交活动。
狮子是百兽之王,而人们雕刻的狮子却有着“第一守护神”的美称,让它镇守在陵墓、宫殿、衙署、宅院门前,成为人们心中忠诚、无畏、威严和庄重的绝对象征。把蹲狮作为陵墓的守护神,是从唐朝开始的,更确切地说,正是从我们现在所处的乾陵,从我们眼前的这一对蹲狮开始的。这对石狮是用整块的纯色青百雕刻而成,身高3米有余,每尊重约42吨。看,它们呈现的是蹲坐的姿态,这种姿态不是在休息,而是正在值守岗位,正在履行自己神圣的职责。它们的头部抬起,前肢直立,圆睁的双眼注视着前边的神道,眼神中包含着警觉、自信和威严;它们张着大口,露出巨齿,似要发出震撼山谷的吼声,令人望而生畏。除此之外,陵园的东、北、西三门也都放置一对造型相同的石蹲狮,以显示勇猛威严和帝王陵寝的神圣与不可侵犯。唐朝人打破了传统的习俗,毅然将外来的狮子取代了老虎,作为最神圣的帝王陵的主要守卫者,这里还包含着唐朝人对外开放,从一切外来文化中汲取营养的巨大热情。
千百年来,多少人都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探测其中的奥秘,但都苦于史书记载得甚少和未曾科学发掘的缘故,神秘地下宫殿内的秘密至今还是无人知晓,以至于成为乾陵最大的谜团之一。
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全面勘察,在地宫外面的所有地方都没有发现任何盗掘的痕迹,并根据史书记载,推测乾陵可能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地宫里价值连城的随葬品一定完好无损,这是我们值得欣慰的事情。由于目前我国在出土文物的保护技术、保护方法、保护手段等方面还达不到一定程度,所以对这座人类文化宝库我们的政府还没有做何时发掘的计划,估计现在发掘还为时过早。但是我们相信,揭开乾陵地宫神秘面纱的日子不会太远,因为科技在发展,国力在增强,等到乾陵地宫重启之日必是石破天惊之时。
老病死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由死而产生的丧葬风俗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的人,身份地位不同,享受的墓葬等级也不同。比如,一国君主活着的时候叫皇上,死了叫“驾崩”,埋葬他的地方叫“陵”;其他人包括皇帝的子孙和王公贵族死了叫“薨”,安葬的地方叫“墓”;而老百姓死了就叫“死”,安葬的地方叫“坟”。这是中国古代几千年所形成的严格等级制度。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我们刚才参观的地方为什么叫陵,而将要参观的地方为什么叫墓。
乾陵周围共有大小陪葬墓17座。我们现在所来到的乾陵博物馆便是陪葬墓之一的永泰公主的墓园。永泰公主名叫李仙蕙,字 辉,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中宗李显的第七女。嫁于武则天的侄孙驸马都尉武延基。公元72019年,死于洛阳,年仅17岁。根据墓志铭记载:“永泰公主因难产而死。但据史传载:她因议论武则天与其面首张昌宗,张易之的丑事而被武则天下令“杖杀”。中宗李显即位,追封她为“永泰公主”,并于72019年与武延基合葬于乾县北塬,陪葬乾陵。
现在我们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出土于永泰公主墓道前室的著名的壁画《仕女图》。宫女们各个面颊丰满,发髻高耸,皮肤细腻,服饰大方,人物各俱特色。这幅壁画真实地描写了宫女们侍奉女主的情景。画技高超,人物刻画的非常细腻,堪称古代壁画艺术的杰作。
型性。墓道中共出土壁画50多幅,保存基本完好。其中《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迎宾图》、《观鸟捕蝉图》最为著名。现在您所看到的壁画叫《迎宾图》。画面上前面2人是热情的朝廷官员,后面3人是突厥人。这幅壁画形象地再现了唐朝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活动以及同外国和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观鸟捕蝉图》在前墓室西壁。画面上3个宫女,年长的似乎饱受宫廷生活煎熬,正若有所思,仰天长叹;另两个则以观鸡和捕蝉来排遣心中的烦闷。《打马球图》在墓道西壁,画面上有骑士20多个,前面有人手执球杖正在驱马抡球,其中一人为反身击球状,姿态矫健,其他骑手姿态各异,场面激烈,活泼生动。这幅壁画形象地再现了唐代马球比赛惊险紧张的拼搏场面。马球运动源于波斯。唐代时传入我国。风行于宫廷。上自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连妇女都喜爱此项运动。唐代宫廷和禁苑里都筑有马球场,有的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唐以后,马球运动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逐渐衰败失传。这些壁画不但色彩鲜艳,而且所绘人物、动物、花草等比例匀称,和谐准确,自然生动,技巧娴熟,显示了唐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
说起武则天,大家一定不陌生,可能从小说和电视剧中了解了她。她的确是一位好学又勤奋的女人,很有才干的女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是今天的山西人,少女时代的她美貌聪颖,14岁被选进皇宫当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太宗死后,26岁的武则天削发入寺为尼。高宗李治即位后她再度入宫被册封为“昭仪”,几经周折后来又当了皇后。高宗去世后,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突破了太后临朝的惯例,在高度男权化的古代中国,身为女子的武则天,做出了许多男子想做而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亲登皇位,改唐为周。她更为自已起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响亮名字:日月当空的“曌”,这需要何等的胆量和勇气,需要何等的挑战性与斗争性,需要何等的批判社会传统观念的思想深度!此时此刻,还有什么“男尊女卑”可言!难怪人们称赞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歌颂她是 “一个最伟大的女人”。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唐代帝王陵墓之冠-乾陵。
那么在到乾陵之前,我先将乾陵有关概况向大家作以介绍。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城北6公里处的梁山上。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两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他们二人既是夫妻,又先后称帝,甚至一度更换国号。这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是长孙皇后,因得到舅舅长孙无忌的帮助被选为太子。公元649年即位,成为唐朝第三代皇帝。因其体弱多病,实权操控在皇后武则天手中。高宗在位34年,公元683年病死于洛阳观贞殿,葬于乾陵。
武则天,名瞾,祖籍山西文水,生于四川广元。父亲是个木材商,随李渊起兵反隋。唐初,因功被封为工部尚书。武则天从小随父母四处奔走,增加了许多见识。14岁时,因才貌出众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封为才人,赐名媚娘。因为其与皇太子李治早有接触,太宗死后,她到感业寺做起了尼姑。高宗即位不久,便将她从感业寺迎回宫中,封为昭仪。武则天使用手段害死了萧淑妃和王皇后,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从此,她开始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开始,朝廷大事几乎全由武则天裁决,朝臣称高宗和武则天为二圣,实际上掌握最高权力的是武则天。高宗死后,武则天先后废中宗、睿宗、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继承了“贞观之治”开启了“开元盛世”,不愧为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公元72019年,她传位于中宗李显,不久因病死于洛阳上阳宫。临终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次年5月,与高宗合葬于乾陵。因李治尊号为“大圣”,武则天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后”。二人尊号中都有“天”。在《易经八卦》中,乾为天。陵址又正好位于唐京都长安西北,即八卦之乾方,因此称其陵园为乾陵。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较为完整的陵墓之一,也是唐代因山为陵的典型。据考证,乾陵陵园是仿唐长安的模式而建,由宫城、内城和外廓城之分。墓室置于宫城中心。象征皇权至高无上。内城四面各有一门,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由于时间久远,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门外。
的与她的墓主人联系在一起,成为这位女皇的绝妙象征,真可谓巧夺天工,惟妙惟肖。
我们眼前这对石柱称为华表。这种建筑起源于远古,最初作为路标,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乾陵华表高8米,由圆石、仰盆莲花顶座、八菱形柱身、覆盖莲花座、双层方形基座五部分组成。莲花冰清玉洁,是佛门“善”的象征。唐代崇佛,又因莲与邻谐音,所以又象征佛以慈悲为怀,肩负普度众生的大任。因此,华表上下皆刻有莲花,其顶端的圆石,象征着天降甘露,如意吉祥之意。这对华表巍然屹立于司马道最前端是作为陵墓的象征,后统洋洋百余件巨型石雕,衬托出乾陵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氛。
华表北面是一对栩栩如生的翼马。他们目视远方,肢体强健,昂首挺胸,两侧的翅膀好似一朵朵彩云,有腾云驾雾,空中飞奔之势,富于浪漫神奇色彩,真可谓: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这两匹翼马都属于波斯马,外形虽相似,风格却不同。西边的翼马轮廓爽朗,棱角分明。而东边的流畅优美,圆润柔和。翼马又叫天马,自古以来,人们就将它当作瑞兽看待,马长翅膀是一种想象的兽类形象。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这一对鸵鸟。腿长颈细,翩翩起舞,工匠们采用了高浮雕的手法,只用了淡淡的几刀,就将鸵鸟的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鸵鸟历经千余年风雨侵蚀,苔藓遍布,斑痕点点,更显得古朴粗犷,憨拙可爱。可能大家要问了:为什么这里要放置鸵鸟呢?我们知道,中国自汉、唐以来,特别是唐朝,与西域诸国的友好交往相当频繁,他们多次赠送鸵鸟到长安。这对石雕艺术品,是唐代中国与异域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写照。
鸵鸟之上,有五对石马与牵马之人,他们均采用了圆雕,而他们的设置既是皇宫仪仗队伍的象征,又是唐朝皇帝文治武功的象征。接下来,我们看到十对护陵翁仲石人,高4米,重达数十吨,他们高大魁伟,头戴冠,高额粗颈,宽袍大袖,双手柱剑,并足恭立,目视前方,威严地守卫着陵园中的主人。
“无字碑”上刻字,从此,无字碑成了有字碑。其中最珍贵的是用女真文字题写,旁有汉字翻译的《郎君行记》,女真文字早已绝迹,这段文字,为我们研究女真族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两通石碑的北边是61尊王宾石像,是武则天为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下令刻立的。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蹬皮靴,背后刻有国名,姓名和官职。如今,石像头部均被毁,背后的文字也磨灭不清,只有两尊石像背后字迹比较清晰,从字迹分析,一人来自今天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今天的伊朗。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咏诗曰: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
再往北就是梁山主峰-北峰。在北峰的半腰处,有一x形交叉小道,这就是乾陵地宫的出入口所在地。地宫隧道长63.1米,宽3.9米,全部用石条填砌,石条间用铁水浇灌,异常坚固。据考证,乾陵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唐代帝王陵墓,“地下宝藏无恙否?盛唐文物好探寻”据考古专家勘测,乾陵地宫中藏有大量的稀世珍宝,金银珠玉,锦帛绸缎,典籍字画,琳琅满目,不胜枚举。由于诸多原因,乾陵地宫至今尚不能发觉,有朝一日乾陵地宫开启,幽宫里保存千年的稀世珍宝将重现天日,到那时将会出现世界的又一大奇迹。
乾陵导游词篇七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乾陵导游词,欢迎参考!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为陵,气势雄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驼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乾陵这座合葬墓至今未被盗过。1966年至1971年,我国考古学家曾多次对此墓进行勘察,结论是其墓坚固异常,据勘查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米,宽3.9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铁汁,这些情况与文献所载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确信此墓确实难以开掘。
乾陵附近还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0xx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 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乾陵本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陵号乾陵。实际上是一帝、一后的合葬墓。自郭沫若以来,现代人认为这是二帝合葬墓,但这并不符合古代(包括唐朝人)的观点。因为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被迫将大唐江山归还给李氏皇族。为了死后能有栖身之所,武则天自己宣布废去自己的帝号,请求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将自己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于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应了母亲的这个请求。所以在礼制上乾陵仍然属于一帝、一后的合葬墓。
乾陵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残像高在米至米之间,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领紫袖的。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 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这块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人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名播八方。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粱山上,距西安八十公里,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治(公元628-68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贞观十七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皇帝位,在位34年。弘道元年十二月死于洛阳贞观殿,年56岁。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八月葬于乾陵。武则天(公元624-720xx年),原为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太宗死后,得幸高宗,被立为皇后,渐拥实权。
高宗死后,先后废中宗、睿宗,自立为大周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20xx年。神龙元年十一月死于洛阳上阳宫之仙居殿,年82岁。翌年五月,与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粱山三峰耸立,峥嵘峻峭,主峰海拔1047.9米,地宫建于其中 ;南二峰东西对峙,浑圆挺秀如乳,远眺乾陵,酷似一尊“睡美人”,她是女皇武则天仰卧大地的绝妙象征。
文献记载,乾陵原有城垣两重。内城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外城周八十里。陵园内有献殿,下宫、上仙观、阙楼等建筑378间,其依山为陵的宏大场面,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的陵园,众多精美的巨型石雕,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成为后世诸帝陵仿效的楷模。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得知,乾陵可能是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乾陵陵园东南隅分布有17座陪葬墓,1960年至1972年先后发掘了五座,出土唐三彩等珍贵文物四千余件,唐墓壁画1200多平方米,石雕线刻画近300平方米,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筑以及对外关系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依据。目前,乾陵陵区、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对外开放,供中外游客观光游览。
乾陵导游词篇八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门外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陵园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内城东西长1450米、南北长1582米,厚度为24米。四面各有一门(东为青龙门、西叫白虎门、南称朱雀门、北是玄武门),现在各门附近的村庄仍以门名称之。
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门外。据《金石萃编》记载:宋金时共有13段题字,但多被风雨剥蚀,唯金代太宗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用女真文字刻写、旁有汉字翻译的“即君行记”保存较为完整。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而此碑保存的女真文字便成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两通石碑北边,原有61番酋石像。现存60尊,是武侧天为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蹬皮靴,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明代刘伯温作诗道:“番王俨待立层层,天马排空势欲腾。”郭沫若也曾咏诗曰:“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就是对石刻雄姿的描写。
乾陵形制雄伟,建筑也很牢固,据《新唐书・严善思传》载:“乾陵玄、石门,冶金固隙”非常坚固。据勘查,墓道长63.1米,宽3.9米,全用石条填砌。从墓道口到墓门共39层石条,每层间都有铁栓固定,井用白铁水灌注。这些情况与文献记载吻合。
乾陵不仅外现宏伟,修建坚固,内藏也十分丰富。李治生前酷爱书法,广为搜集,临终遗嘱把他所收藏的书字埋在墓内,李治和武则天均处于盛唐时期,且据勘查,乾陵虽经1000多年,却未被盗过。由上可以想见,乾陵内部的文物一定十分丰富,极其珍贵。
乾陵的范围很广,除山陵外,还包括县城东北一带17座陪葬墓在内,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坟墓。这些墓的封土堆基本保存完好,个别墓前陈列着一些石刻。
乾陵是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款重修,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重点发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出土大批文物,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乾陵导游词篇九
各位游客:
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特别吸引国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东陵,一座是陕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虽不是皇帝,却是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则是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在位时政通人和,社会和经济发达,死后以山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来陵墓保存完好。
“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这是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时吟出的一首诗。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它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两个山峰作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圆锥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两峰,东西对峙,构成陵园的天然门户。整个陵园范围方圆40公里,周围还有王公贵族陪葬墓17座。各位游客,下面请随我一起走进乾陵游览一番。
【乾陵的特点—乾陵的结构和规模—墓前石刻】
各位游客,当我们从西安出发,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时,会有一个感觉,就是无论是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还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高大雄伟的帝王陵。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是穿过陕西西部的小县城乾县时,我们还会发现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设置陵寝、门阙、城墙,表现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现在我们已站在梁山脚下,抬头能望见武则天陵墓。大家看到西安在东,一马平川梁山在西,山势峥嵘。远观梁山,有3座山峰相连:正对游客的远处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为武则天陵寝;南面稍低的左右对峙的两峰为闭楼,其形象特别,当地群众俗称奶头山。“以山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与山峰浑然一体的设计,实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独见。唐太宗原以为如此筑陵较为节俭,还能免被盗之灾,谁知筑陵工程更大,耗费更为惊人,也未免去被盗之灾。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单从其宏大的规模,壮伟的气势,富丽堂皇的建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据《长安图志》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4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现在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就是从武则天下葬乾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续到清代。
【武则天生平介绍—述圣记碑—无字碑】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在讲解这两块碑石之前,先让我给大家简略地介绍一下武则天是怎样当上女皇的。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据惯例,皇帝应立长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所以破例被选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继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权渐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父亲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她14岁被唐太宗选人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她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起,实际掌握大权的已是武则天了。之后,武则天用酒毒死长子,废次子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经过36年的奋斗,这位女人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许大家会想,一个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层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为中国皇帝,这无疑是对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挑战,难道不会招来种种非议吗?但如果历史地看问题,武则天当政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这一切都得到历代史学家们的肯定和赞扬。武则天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对自己的功绩加以评说,现在我们在南门外看到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就是很好的证明。述圣记碑,全碑共7节,故又称七节碑。据说,由7节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七节碑高7.5米,重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文8000余字,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后中宗书写,表面上颂扬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实际上抬高了武则天自己。碑刻成后,还在字画上填以金屑。现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字的金饰。
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龙纹,碑头刻有8条璃互相缠绕。无字碑就是说立碑时碑上没有刻一个文字。为什么立一通无字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想让后世的人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但作为一个儿子,又不便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故立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分字也已无法辨认。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写、旁边用汉语翻译的“朗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废弃,因此这个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六十一尊王宾像之谜】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看到了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这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尊宾像是唐代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标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关系的乾陵石刻艺术的一大特色。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我国各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最兴盛的时期,同世界各地3op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往来。高宗驾崩后,举国哀悼,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双手前拱,表示祈祷。从那时起创尊宾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有的人已经在问,石人的头怎么都没有了?是的,61个雕像绝大多数的头早已毁掉,现只有两尊有头,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来自西域的使臣。每个石人背后原来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长期风化,多数字迹已无法辨认。《长安图志》虽记载了39个王宾的姓名,但人们很难将这些姓名和石刻王宾像对上号,仅有两尊石像背面字迹比较清晰。从字迹分析,一人来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伊朗。
关于头像损坏的原因众说不一,有的说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到乾陵游览时,看到雕有他们国家使者和首领为中国皇帝侍卫的石像觉得有失尊严,所以打掉了头部,使人无法辨认;也有说千百年来,石人石马已变神成妖,黄昏后常常毁坏庄稼,吞食牛羊,当地百姓气极,遂将其头部打碎。还有说改朝换代,军阀混战,才是乾陵石人崩溃、台殿烧毁、石刻破坏的真正原因。事实上这些石像损坏的时间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如果仔细阅读无字碑上的文字,会发现在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还对乾陵进行了维修,结果是“绘像一新,回廊四起”。直至明代,这里还是“蕃王俨侍立层层,大马排行势欲腾”,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破坏。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损的记述时有所见。今天,虽然只有只剩躯体、不见头部的王宾像可供人观赏,但我们在为61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样会对古代的精湛石刻艺术发出阵阵赞叹。
【保存完好的乾陵】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内藏也十分丰富。据述圣记碑上的碑文记载,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把它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必定会不计其数。
层。各层石条均用铁栓板固定,并以铅灌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想挖开,确非易事。考古勘查还证明,陵墓四周没有盗洞,墓道的石条和夯土仍为原来合葬武则天时的样子。因此,乾陵有幸成为一座至今未被盗过的帝王墓。
解放以来,挖掘乾陵的建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都没有同意挖掘。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赴陕西考察时就说过:“目前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损失的科学保护方法,祖宗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土地神多替我们保护几年吧!”我们真诚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护之列,并希望乾陵能为中国的旅游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法门寺导游词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拥戴,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铜佛殿也叫罗汉殿。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真身宝塔,但是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可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准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宝。法门寺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下面就请大家到地宫拜一下佛指舍利。
法门寺地宫总长21.2米,面积31.84平方米,是迄今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寺塔地宫。地宫所发现的4枚佛骨,最令人瞩目。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室的八重宝函内,长40.3毫米,上下俱通,竖置在进塔基银柱上,第2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1枚相似。第3枚藏在后室秘龛五重宝函的白玉棺内,管状,长37毫米,白中泛黄。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塔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第1、2枚相似。经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坚定,其中第三枚是灵骨,即佛祖的真身指骨,其余三枚为影骨,是唐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但在佛教徒的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有同等的意义。
在参观完法门寺地宫之后,我们就来到了法门寺的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加牟尼的尊称。它是1994年开光的,里面供奉的是佛教密宗教派的五方佛,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西南北,分别是不空成就,阿弥陀,八日如来,宝生佛,阿处佛,旁边的是二十组天,代表天上的二十四天神。
参观完法门寺之后呢,我们来参观一下西边的法门寺博物馆,它是1988年11月9号正式对外开放,是全国唯一的以佛教内容为主题的专题性的博物馆。博物馆由法门寺历史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陀罗文化陈列和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
我们先参观一下法门寺历史陈列馆,在法门寺历史陈列馆中,主要向人们展示了法门寺的建寺历史由因,以及各历史朝代对法门寺进行修建的历史实物。
接下来我们就来到了大唐珍宝陈列,其中有44件国宝级文物,99件一级文物,它是陕西88个博物馆中国宝级文物比例最大的一个博物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通碑,它是物帐碑,它将地宫中的珍宝是谁送的,叫什么名字,尺寸大小呀什么的,作了详细地记载,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唐代最珍贵的瓷器——南方越窑出土的秘色瓷,秘色瓷专用于皇家,是青瓷中的一种,工艺复杂难度高,因秘方秘而不宣,而得名。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秘色瓷盘,好像底部有一层薄薄的水在上面,给人感觉非常的晶莹剔透。但是秘色瓷毕竟在中国已经失传了1000多年,法门寺地宫中属于首次出土,可以说,它的制作方法还是不能够知道的,应该说是属于千古之谜。
乾陵导游词篇十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门外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建于684年,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陵园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内城东西长1450米、南北长1582米,厚度为24米。四面各有一门(东为青龙门、西叫白虎门、南称朱雀门、北是玄武门),现在各门附近的村庄仍以门名称之。
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门外。据《金石萃编》记载:宋金时共有13段题字,但多被风雨剥蚀,唯金代太宗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用女真文字刻写、旁有汉字翻译的“即君行记”保存较为完整。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而此碑保存的女真文字便成为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两通石碑北边,原有61番酋石像。现存60尊,是武侧天为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蹬皮靴,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明代刘伯温作诗道:“番王俨待立层层,天马排空势欲腾。”郭沫若也曾咏诗曰:“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就是对石刻雄姿的描写。
乾陵形制雄伟,建筑也很牢固,据《新唐书·严善思传》载:“乾陵玄、石门,冶金固隙”非常坚固。据勘查,墓道长63.1米,宽3.9米,全用石条填砌。从墓道口到墓门共39层石条,每层间都有铁栓固定,井用白铁水灌注。这些情况与文献记载吻合。
乾陵不仅外现宏伟,修建坚固,内藏也十分丰富。李治生前酷爱书法,广为搜集,临终遗嘱把他所收藏的书字埋在墓内,李治和武则天均处于盛唐时期,且据勘查,乾陵虽经1000多年,却未被盗过。由上可以想见,乾陵内部的文物一定十分丰富,极其珍贵。
乾陵的范围很广,除山陵外,还包括县城东北一带17座陪葬墓在内,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坟墓。这些墓的封土堆基本保存完好,个别墓前陈列着一些石刻。
乾陵是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款重修,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重点发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出土大批文物,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乾陵导游词篇十一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乾陵景区示范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游客:
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特别吸引国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东陵,一座是陕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虽不是皇帝,却是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则是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在位时政通人和,社会和经济发达,死后以山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来陵墓保存完好。
“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这是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时吟出的一首诗。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它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两个山峰作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圆锥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两峰,东西对峙,构成陵园的天然门户。整个陵园范围方圆40公里,周围还有王公贵族陪葬墓17座。各位游客,下面请随我一起走进乾陵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当我们从西安出发,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时,会有一个感觉,就是无论是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还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间,随时都可以看到高大雄伟的帝王陵。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是穿过陕西西部的小县城乾县时,我们还会发现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设置陵寝、门阙、城墙,表现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现在我们已站在梁山脚下,抬头能望见武则天陵墓。大家看到西安在东,一马平川梁山在西,山势峥嵘。远观梁山,有3座山峰相连:正对游客的远处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为武则天陵寝;南面稍低的左右对峙的两峰为闭楼,其形象特别,当地群众俗称奶头山。“以山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与山峰浑然一体的设计,实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独见。唐太宗原以为如此筑陵较为节俭,还能免被盗之灾,谁知筑陵工程更大,耗费更为惊人,也未免去被盗之灾。
乾陵营建于盛唐时期,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自不必说。单从其宏大的规模,壮伟的气势,富丽堂皇的建筑来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据《长安图志》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4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现在我们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门外。
各位游客,请跟着我向前走。大家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4个门外各有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就是从武则天下葬乾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续到清代。
各位游客,竖在大家面前的有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在讲解这两块碑石之前,先让我给大家简略地介绍一下武则天是怎样当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据惯例,皇帝应立长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所以破例被选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继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权渐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父亲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她14岁被唐太宗选人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她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起,实际掌握大权的已是武则天了。之后,武则天用酒毒死长子,废次子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经过36年的奋斗,这位女人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许大家会想,一个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层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为中国皇帝,这无疑是对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挑战,难道不会招来种种非议吗?但如果历史地看问题,武则天当政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这一切都得到历代史学家们的肯定和赞扬。武则天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对自己的功绩加以评说,现在我们在南门外看到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就是很好的证明。
述圣记碑,全碑共7节,故又称七节碑。据说,由7节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七节碑高7.5米,重 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文8000余字,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后中宗书写,表面上颂扬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实际上抬高了武则天自己。碑刻成后,还在字画上填以金屑。现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字的金饰。
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龙纹,碑头刻有8条璃互相缠绕。无字碑就是说立碑时碑上没有刻一个文字。为什么立一通无字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想让后世的人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但作为一个儿子,又不便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故立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你现在会问:碑上好像也有字啊!是的,无字碑变有字碑是在宋、金以后,一些游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题字,于是现在碑上共留下13段文字。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部分字也已无法辨认。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写、旁边用汉语翻译的“朗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废弃,因此这个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看到了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的61尊石人像,这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尊宾像是唐代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标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关系的乾陵石刻艺术的一大特色。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我国各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最兴盛的时期,同世界各地3op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往来。高宗驾崩后,举国哀悼,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双手前拱,表示祈祷。从那时起创尊宾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有的人已经在问,石人的头怎么都没有了?是的,61个雕像绝大多数的头早已毁掉,现只有两尊有头,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来自西域的使臣。每个石人背后原来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因长期风化,多数字迹已无法辨认。《长安图志》虽记载了39个王宾的姓名,但人们很难将这些姓名和石刻王宾像对上号,仅有两尊石像背面字迹比较清晰。从字迹分析,一人来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伊朗。
关于头像损坏的原因众说不一,有的说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到乾陵游览时,看到雕有他们国家使者和首领为中国皇帝侍卫的石像觉得有失尊严,所以打掉了头部,使人无法辨认;也有说千百年来,石人石马已变神成妖,黄昏后常常毁坏庄稼,吞食牛羊,当地百姓气极,遂将其头部打碎。还有说改朝换代,军阀混战,才是乾陵石人崩溃、台殿烧毁、石刻破坏的真正原因。事实上这些石像损坏的时间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如果仔细阅读无字碑上的文字,会发现在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还对乾陵进行了维修,结果是“绘像一新,回廊四起”。直至明代,这里还是“蕃王俨侍立层层,大马排行势欲腾”,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破坏。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损的记述时有所见。今天,虽然只有只剩躯体、不见头部的王宾像可供人观赏,但我们在为61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样会对古代的精湛石刻艺术发出阵阵赞叹。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内藏也十分丰富。据述圣记碑上的碑文记载,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把它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必定会不计其数。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所盗,惟有乾陵因盗挖时风雨大大而幸免于难。建国后考古勘查也证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直至墓门,共39层。各层石条均用铁栓板固定,并以铅灌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想挖开,确非易事。考古勘查还证明,陵墓四周没有盗洞,墓道的石条和夯土仍为原来合葬武则天时的样子。因此,乾陵有幸成为一座至今未被盗过的帝王墓。
解放以来,挖掘乾陵的建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都没有同意挖掘。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赴陕西考察时就说过:“目前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损失的科学保护方法,祖宗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土地神多替我们保护几年吧!”我们真诚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护之列,并希望乾陵能为中国的旅游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乾陵导游词篇十二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内藏也十分丰富。据述圣记碑上的碑文记载,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把它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必定会不计其数。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所盗,惟有乾陵因盗挖时风雨大大而幸免于难。建国后考古勘查也证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直至墓门,共39层。各层石条均用铁栓板固定,并以铅灌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想挖开,确非易事。考古勘查还证明,陵墓四周没有盗洞,墓道的石条和夯土仍为原来合葬武则天时的样子。因此,乾陵有幸成为一座至今未被盗过的帝王墓。
解放以来,挖掘乾陵的建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都没有同意挖掘。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赴陕西考察时就说过:“目前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损失的科学保护方法,祖宗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土地神多替我们保护几年吧!”我们真诚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护之列,并希望乾陵能为中国的旅游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乾陵导游词篇十三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为陵,气势雄伟壮观。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驼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的皇帝之墓”12个大字。
乾陵这座合葬墓至今未被盗过。1966年至1971年,我国考古学家曾多次对此墓进行勘察,结论是其墓坚固异常,据勘查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米,宽3.9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铁汁,这些情况与文献所载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确信此墓确实难以开掘。
乾陵附近还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