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实践学习范文(18篇)
大自然中的景色常常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发。怎样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不妨参考下面这些被推荐的文章。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一
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开拓视野、培养情感与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大多数人往往只有零散的时间去阅读,很难集中精力深入地阅读一本书。因此,我决定采取一种方法,即通过实践阅读分享的形式,将所读之书与他人进行分享,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书本的理解和吸收,还可以与他人共同探讨与交流。以下是我在实践阅读分享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实践阅读分享中,我发现分享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书本内容的再一次理解和消化。通过将书中的观点、故事和情感与他人分享,我不仅需要将书本中的内容归纳整理,还需要加以阐释和总结,从而更好地传达给他人。这个过程迫使我思考书中所表达的意义和观点,将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成语言,从而更好地理解书本中的思想。
其次,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我意识到不同的人对书本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会有所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和思考方式,这使得每个人对同一本书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在与他人分享中,我能够听到他们对书中内容的不同解读和看法,这扩宽了我的视野,并且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看待书本中的问题。
第三,通过实践阅读分享,我发现分享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当我看到他人因为我的分享而受到启发和思考时,我会感到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进一步鼓励我继续深入阅读和分享。与此同时,分享还可以促进我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这使我感到满足和充实。
第四,实践阅读分享也增强了我自身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在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我需要用语言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传达给他人,这要求我提升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我发现自己在分享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我在其他场合和领域的交流和表达。
最后,实践阅读分享也推动了我对更多领域的学习和思考。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我不仅可以从别人的分享中汲取知识,还能够找到新的问题和思考方向。这些问题和思考方向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去阅读更多不同领域的书籍,并在分享中与他人交流。这种积极的循环反馈使我在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成长和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实践阅读分享,我不仅加深了对书本的理解和吸收,还拓宽了视野和思维,增强了表达和沟通能力,并促进了自我成长和提升。因此,我将继续坚持实践阅读分享的方式,将所读之书与他人分享,与他人共同成长。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更高的独立思考水平,知识经济的发展中知识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个体的发展也必须在终身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概念下考虑,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的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
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讲授,注重对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意义的真正获得,标准答案扼杀了人的独立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领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学校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多媒体课件应用越来越为基层学校与教师所重视,大家试图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但是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新技术,充分发展学习者潜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切实探索。计算机应用于课堂教学,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有的一些多媒体课件由于其本身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局限,存在着交互性不强,学生参与性不足等问题。计算机还只是教师讲授的辅助工具,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认知工具。
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海量的知识信息以超文本链接方式组织在一起,网络技术的特质要求学习者具备充足的学习动力,要求学习者的主动行为。无论从学习素材的角度,还是从学习者主体性发展的.角度,基于internet应用的学习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所谓internet学习环境是指:计算机设备通过电话线路(或其他线路)经由internet连接到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源;学习者通过这些设备查询有关资料、与其他人士进行交流。这样的环境可以是单独的一台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也可以是配置齐全、局域与广域环境融合的局域网。
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素材,人与知识素材的积极互动是能力发展的前提。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学习的唯一与最终的目的,因为世界无比丰富多彩,我们无法穷尽知识的海洋;世界不断地发展着,我们无法预先了解未来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随时获取改进我们生活所必须的知识。知识的掌握的确重要,但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
[1][2]。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三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读书才能丰富我的精神。书是一洼清泉,使人清爽舒服,书是一轮烈阳,使人热情似火。
书是我们丰富自己的方法之一,但是也不能是一味的去看书,而是去阅读和实践你所了解的东西。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在对文字的真实感受之中体味书籍带来的愉悦,带你的热血沸腾等感受。
古有名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想知道一个事是真是假,都需要自己去实践,自己去证实它的真假。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眼见有时候也是会欺骗自己的,所以说要丰富我们的精神的'生活,不仅仅是靠阅读就可以了,还要与实践相结合,自己动手前去验证它,这样不仅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善于动手动脑,有利于我们以后的发展。
阅读不能一味的只是看书,更重要的是追求阅读的本质,囫囵吞枣,终究体现不出文字的奥秘,也不能只是去看有趣的故事或者是引人发笑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去体会作者的意图,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这都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所要去了解的。阅读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去学习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什么样的理论,而我们就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学习这些东西,也不可以照抄照搬,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集百家之书,会聚一身,这才是实践与学习。
你阅读不能只追求数量,虽有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如果一个人只知道读书,读完一本又一本,这样难道不会变成书呆子吗?要合理安排读书的数量,选择好书去读,我们要做到好读书,读好书,才能算得上阅读一味的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是不可以。
想要更好的阅读,就要学会实践,只有自己动手做了,才会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拓展阅读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一股潮流。如何开展有效的拓展阅读,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其视野,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地思考与探索。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五
一、问题提出: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社会性,决定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使学生走出学校的同时顺利踏上工作岗位。
随着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发展,许多学校建成多媒体校园网,许多多媒体课件应运而生,可这些多媒体课件只是取代了传统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投影、幻灯、录音等,交互性不强,参与性不够,只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没有将计算机真正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众所周知,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大的信息资源。这些知识库都是按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如果在中小学阶段internet环境,让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筛选和加工,然后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充分利用。整个过程,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鉴于此,我校创设internet环境,进行阅览自习课的教学,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阅读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文章,扩大学生阅读面,形成独特见解。
二、设备需求:
1、校园网络:连接internet的校园网络环境。
2、网络教室:教室含有三十台连上internet的.多媒体电脑,其中教师机一台,可将学生制作的文件(读书卡片)通过大屏幕投影仪共享。学生二、三人一台共同合作阅读。
3、软件:window98操作系统和office97办公套件。
三、教学程序:
1、引发动机,确定主题。
教室利用internet上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料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确定浏览主题。
2、提供网站,网上浏览。
教室提供学生有关网站,尤其是一些具有搜索引擎的网站,如:新浪网()、中文雅虎()和搜狐()等,输入关键字,便可快捷地搜寻有关内容,学生打开网页自主阅读。
3、整理资料制作卡片。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将有兴趣的、描写精彩的片段通过计算机技术,制成图文并茂的电子读书卡片。
4、网上交流资源共享。
通过网络、多。
[1][2][3]。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六
21世纪,知识与信息的新经济形态已崭露头角,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多少年前那笨重的竹简、木刻印刷早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印刷和电脑印刷。日产几十万种图书根本是小事。现如今书籍就像雪片一样,多得让人数都数不过来。加上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因特网的风靡全球。我们会发现:
――现在的社会,围绕人们的将是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的多元化信息。
――信息的存在形式也发生了由传统信息的线性结构到现代信息的网状辐射结构的变化。网络就像一张网,连接世界各地。
――另外,现代信息以良好的声像特点,将自然信息与文本信息表达方式上的优点集于一身,既直观形象,又编码严谨,实现了信息呈现方式的革命。
信息时代的特点决定了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必须立足于开放,即意味着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整个社会的回归。而传统的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的学习内容已显然适应不了信息社会的要求了。所以,过去单一的传统语文教学内容的框框必须打破。
新课标中也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二
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理解。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解释、整理、归类、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学习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我想首先应该是拓宽语文课程资源,树立大语文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之间融合的语文资源体系,以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基于以上认识,再加上县里“大读写”理念的学习,我在教学中尝试着围绕课内教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拓展阅读指的是: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阅读与整理,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信息来呈现时,学生会学得更好”。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教师在组织课内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条件,让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的、有见地的学习。
(一)、课前搜集信息,了解、感知课文。
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宽泛的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他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爱戴,更好的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伟大品格。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我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学生们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们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知认识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以上是人物信息的搜集,如《我的战友邱少云》、《黄继光》等课文都适合这样的搜集。做人物信息搜集,还有一则好处,就是能让学生觉着“英雄人物也是人,不是神!”此外,有些课文还可围绕事件进行课前搜集,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草船借箭》等课文。课前搜集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学生就轻松了。这也许就是心理学上认为的“心理近区”吧!
(二)、课中整合信息,深入理解课文。
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情景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了解周瑜、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特点。我在原有课文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呈现了另一个信息。为学生提供一篇《三国演义》中孔明借东风的课外材料。学生在阅读两篇同个主题的材料时,就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对比、整合,信息之间互相渗透、相互补充。顺当地归结出了周瑜、诸葛亮等人物丰满的性格特点。
记得李吉林老师的著名教例《海底世界》,就是这样选了两篇课外材料:《人类的秘密仓库》和《海底的冷灯》在课堂上进行同步学习。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不同角度的几个信息在结合教学中形成了合力。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呈现信息,锻炼了学生阅读多种信息,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
(三)、课后延伸信息,课内带到课外。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
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中的闰土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个很完美、很值得向往的形象。学完课文了,学生们都津津有味地谈论着闰土的勇敢、聪明。我说:“你们想知道中年闰土的样子吗?”学生们对此兴趣很浓。我便将《故乡》推荐给了学生。学生读完后,对中年的闰土的变化以及造成他的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讲闰土变了,变傻了,变呆了。也许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很难,不过,把学生从课内带到课外,这一点我们做到了。课外的世界更精彩,教《草船借箭》,便把学生带向三国;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教《春》时,带学生走进著名作家朱自清;教《猫》时,带学生走向老舍。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就应该这样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带向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文化。
三
拓展阅读的实践,这就是一种“大阅读”观的实践。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县教研室的号召。在“大读写”的旗帜下,积极进行农村教学改革。我们发现传统教学活动中习惯地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权威”者出现时,学生只有较为被动地走为一个容器似的“吸收”。而在语文拓展阅读新方法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深度变化。
我想这一变化,必将培养更多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一定语文素养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七
湖北枝江市马店一中闫瑛。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下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同的四个方面,自有其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征。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多途径,突出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课内外的沟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及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结合。鉴于以上认识,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概括成三个方面: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拓展“综合性学习”领域;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采用客观评价体系。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资源活动评价。
正文:“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下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同的四个方面,是语文新课程中崭新的亮点。作为一个新的课程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自有其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征。它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调查、实验、观察、交流.、协作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其它学科、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学习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健康和谐发展。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多途径,突出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课内外的沟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及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结合。
一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拓展“综合性学习”领域。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综合性学习内容不限于语文课本,不限于语文学科,而是以语文学科为主,兼顾各门知识的综合,其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1、教科书资源。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综合性学习要依托教科书进行开发。大多数的综合性学习,都是综合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按照课本主题或通过改进来设计的。如“编手抄报”、“初中生错别字调查”、“神话”、“青春期的困惑”、“我观学业负担”、“关注‘下岗’职工”、“每周话题评论”、“桥之旅”等。
2、读者俱乐部资源。课堂小天地,图书大课堂,图书内容包罗万象,汇纳百川,钻进图书馆,就是投身生活。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规定学生购买中学生课外必读篇目,每学期规定读什么、读多少和指导怎么读,要求有读书笔记(文摘、心得体会、读后评等),至少每五页有旁批、圈点、点评。还组织学生自出题目,进行考查,形式多样,有答题比赛,有辩论会,也有演讲会等形式,另外,班上有的学生自费订阅《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作文报》、《故事会》、《语文报》、《初中生阅读》、《演讲与口才》等多种报刊杂志,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又开阔了学生视野,收到了极好效果。
3、影视天地资源。电影电视是大众媒体,特别是电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只要收视得当,学生收益也是很丰富的。我对学生收看什么电视节目,收看时间等都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合理化的安排,如《开心辞典》《幸运52》《电视散文》《成长在线》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博见多闻和勇于创新的栏目,我还指导学生在收看影视节目时,注意搜集优秀广告,以及积极向上、富含哲理的歌词,节目串词,并有意识的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去,这样又提高了写作水平,得益非浅。
4、网络世界资源。与影视相比,网络又是目前内容最丰富,速度最快捷的传播媒体,虽然良莠不齐,真假难辩,特别是游戏,网聊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但我们不能全盘否认她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关键是如何正确引导。我在组织教学时,正确指导学生如何上网查找资料,整理资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5、地方资源。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我们倡导学生体验民间生活,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活动,我组织学生到枝江著名的旅游景点圣泉湖进行了“秋游”。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可分解为三个层面:(1)情感态度培养方面:让学生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沉浸于大自然中,围绕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展活动,获得对大自然的亲近而美好的感情,借此将关爱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浸润在心灵深处。(2)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3)语文能力训练方面:能说出和写出观察的景物特征以及内心感受、体验,即能说出眼中景和心中景。围绕这些目标,我将整个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老师明确提出活动要求、活动目的、活动方式等,学生分组设计周密的“秋游”活动方案;二、实施阶段:按计划进行秋游,时间一天;三、总结评价阶段:表彰大会,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个人。秋游那天,学生们饱尝了亲手做的草地午餐,举行了山水诗文朗诵比赛,摄影比赛,现场写下了所观察到的`景物……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而且在活动中,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二、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语文新教材中每一单元结束后都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但我认为并不是一个单元只搞一次综合性学习,而是让综合性学习贯穿于我们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常性地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本中的一单元一次的综合性学习只是“砖”,而真正的“玉”要靠老师来“引”,老师应将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渗透于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充满趣味地学。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a、竞赛型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查字典比赛、成语串联、朗诵会、辩论赛、课本剧表演赛、演讲赛等等。通过这些竞赛可以使师生沟通,达到共同进步。这也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b、表演型初中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如学习《羚羊木雕》《石壕吏》等课文后,我组织学生自己创作、设计、表演课本剧,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获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这些表演的成功,激发起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于是我又设计了一次成语典故表演大赛。另外学生们自编自演的小品也能让人明辨是非,身临其境。
c、辩论型中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我常在课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如:学习了《丑小鸭》之后,同学们对“逆境有利于成长”还是“顺境有利于成长”展开辩论;学习了《伤仲永》后,又为“先天条件是成才的关键”还是“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而辩论,通过这些争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另外,在同学们推荐下,我们还进行了“开卷有益无益?”“成功是靠实力,还是机会”等辩论赛。学生们的观点之鲜明,用词之精彩,辩护技巧之高超,令我佩服不已。我想:学生是有无穷潜力的,做为老师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们的潜能。
d、游戏型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在学习第一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时,我把课堂变化成“实话实说采访现场”,让每位学生都做课文中的“我”、“爸爸”,老师则变成主持人,“角色体验”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口才。
e、赏析型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我开设了一些赏析型活动课,由各个小组确立一个主题,分头搜集资料,集体展示。这些活动课体现了他们一定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们丰富的创造力。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而且对于语文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引导。
语文活动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必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服务课堂,开放课堂,引入竞争,想办法刺激学生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课内课外都营造一种语文学习的氛围。
三、采用客观评价体系。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采取一定的评价机制,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的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强调的是会学,而不一定要学会,所以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关键要注重过程的考查,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表现出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验,以及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应该坚持学生自我评价。因为整个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只是学生的一个合作伙伴,因此在评价体系中必须坚持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独特优势已逐渐显现。作为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之中,以新的眼光来看待综合性学习,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而且应以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添砖加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添柴加薪。
作者邮箱:mdyz168@。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八
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感知文章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开展拓展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阅读并获取知识,帮助其丰富语言积累,陶冶道德情操,发展心智、完善人格,提升其写作水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他们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所以,语文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欣赏水平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致力于学生阅读兴趣与热情的激发,调动其参与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拓展阅读课堂。
例如:小学生一般都很喜欢听故事,那么教师就可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介绍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读物,如《少儿科普知识》《童话寓言故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也可在班级设置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认为较好的书籍带入图书角,与其他同学进行传阅与交流,增强其互助、交流的机会,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如一些相关植物方面的阅读材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入校园,近距离地观察植物,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观察中领悟阅读材料的内容,并在自由讨论中获取新知。
二、善于阅读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师应善于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激发其进行拓展阅读的热情。而在一定的阅读情境之中,学生也会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内涵。
例如:在《二泉映月》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播放《二泉映月》这个经典乐曲的过程中,用生动的语言和绘声绘色的描述,讲述一下瞎子阿炳及其创作《二泉映月》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此曲的由来,体会瞎子阿炳用自己的琴声向世人诉说的内心情感。此时,学生也会置身在阿炳的故事之中,产生一定的情感基调。
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很自然地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体会阅读的精彩。
三、精心选取拓展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与教材有一定的联系性,这样既能对课本形成补充,也能与教材形成一定的比较与鉴别。正所谓:比较是思维的基础。()学生只有将阅读内容形成比对和串联,才能真正达到拓展阅读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兴趣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
例如:在《燕子》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一些与本文描述的与春天有关的材料进行拓展阅读,如《桃花涧》。让学生在一定的前提基础下,更加容易接受相关文字,同时接触一些佳作名篇,感受规范、优美的语言和优雅的文章境界,从而在拓展视野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及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享受阅读,爱上阅读,乐于阅读。
四、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开拓与创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阅读心得交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拓展阅读的能力。
例如: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作为主导者踊跃参加,可以将所读内容进行生动复述、演讲,也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内容改编成话剧或小品进行表演,教师则从旁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自主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拓展其阅读能力,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其拓展阅读的热情,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合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拓展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注重拓展阅读的多样性,重视多样化阅读类型的加入,让学生的阅读信息达到全面性发展的目的。而伴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的脚步加快,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信息量大、类型广泛、较强的检索功能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优点。网络信息能够为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提供更为广泛的空间,增强其便利性。因此,小学生的拓展阅读也可以向网络化方向不断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对学生的网络型拓展阅读加以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网络,突破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强其拓展阅读的趣味性,培养其对内容的归纳与总结能力,不断提升其思维概括能力。
总而言之,在素质化教育理念日益盛行的今天,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更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不断提升的关键。良好的拓展性阅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其思维空间的发散与拓展,有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思考与探索,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实现阅读拓展教学的高效性,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更高的独立思考水平,知识经济的发展中知识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个体的发展也必须在终身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概念下考虑,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地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
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讲授、注重对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意义的真正获得,标准答案扼杀了人的独立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学校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多媒体课件应用越来越为基层学校与教师所重视,大家试图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但是如何更有效运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新技术为充分发展学习者潜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切实探索。计算机应用于课堂教学,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有的一些多媒体课件由于其本身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局限,存在着交互性不强,学生参与性不足等问题;计算机还只是教师讲授的辅助工具,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认知工具。
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海量的知识信息以超文本链接方式组织在一起,网络技术的特质要求学习者具备充足的学习动力,要求学习者主动行为。无论从学习素材的角度,还是学习者主体性的发展,基于internet应用的学习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所谓internet学习环境是指:计算机设备通过电话线路(或其他线路)经由internet连接到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源;学习者通过这些设备查询有关资料、与其他人士进行交流。这样的环境可以是单独的一台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也可以是配置齐全、局域与广域环境融合的局域网。
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素材,人与知识素材的积极互动是能力发展的前提。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学习的唯一与最终的目的,因为世界无比丰富多彩,我们无法穷尽知识的海洋;世界不断地发展着,我们无法预先了解未来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随时获取改进我们生活所必须的知识。知识的掌握的确重要,但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
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宽泛的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他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从人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1][2][3][4]。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十
摘要:本文通过怎样正确有效的使用配套辅助教材,搞活英语学科研究性学习,重视英语诵读以及开辟英语第二课堂--“英语周活动”等多元化英语学习的有效尝试,加深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积累,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关键词:积累配套教材研究性学习诵读英语活动。
1、
以上教学尝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开放式学习、无序学习、弹性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为学生创造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积累了英语学习能力,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2、
常吃“零食”,味美可口,江河不择细流,才能汹涌澎湃。见多才能识广。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理念。
3、
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极大的加强了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因为教学的任务和效果,不仅仅包含教师通过书本对学生的作用,而且还有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行动中学)和学生集体活动(在合作中学)。
4
通过有效应用各种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在多种情景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就,开发个人潜能。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生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它将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与教学环境。我们通过英语学习积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推动英语新课程标准高质量的实现。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十一
1.社会发展的需要。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我们要开展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风气,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学生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分析其原因不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强。孩子们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
(2)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阅读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能科学地进行阅读。
(3)学校引导的失当,学校和教师承载了社会、家长太多的升学压力,在追求社会效益社会影响的心态驱使下,无暇顾及孩子的阅读问题。学生沉迷在题海、试卷中,没有时间去阅读优美的经典。这些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读书欲望,阻碍了学生读书能力的形成。
3.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以“墨香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激发全体学生的阅读热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而阅读习惯主要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四个方面。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有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阅读方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没有任何强制的因素情况下,能饶有兴趣地去读书、写作、服务社会。
1.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新课标》中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学会在课外“无师自通”,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从1972年起,美国国家教育发展评估会一直追踪四年级、八年级与十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结果发现,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以及最能享受阅读乐趣的学生,综合素质最高。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法国在假日中心建立课外阅读计划;台湾从20xx年8月到20xx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十五”期间,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确立了《“亲近母语”阅读课程构建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课题,并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评审中得以立项。该课题以倡导儿童阅读,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书香社会为宗旨。课题组在各个不同层次的学校推广亲近母语读书会,重点建设班级读书会、校园读书会、亲子共读会、教师读书会,特别关注农村小学读书会的建设。积极策划和举办各种关于儿童阅读的学术研究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倡导阅读理念,建设书香社会。
本课题着重从我校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我校小学生发展的阅读模式,探索多样的读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学生养成会读书的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注意力集中,边读边思考,查工具书、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等。
2.探索多样的读书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喜欢和好书交朋友。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3.围绕“建设墨香校园”这一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提升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使全校师生热爱阅读、喜欢思考,形成浓厚的学校文化特色,努力达到“读书,让学校精神起来”的目标。
1.整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师必读书目、学生必读书目、家长必读书目。
2.本校学生阅读状况的分析研究。
3.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途径。
4.学生阅读指导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学、辅导、培训等形式学习相关理论,利用网络、文献资料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法:针对已有的阅读基础,在教师、学生、家长中开展“学生有哪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阅读中应培养哪些阅读习惯”专题调查。
3.榜样激励法:对爱阅读的同学进行物质奖励、开展阅读经验交流会、评选“小书虫”、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张贴优秀的读书卡等。
4.课例研究法:开展课例研究(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设计,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等)、开展案例研究(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新的构想等)。
5.经验总结法:在开展课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定期交流、总结,撰写科研论文,总结经验,揭示教训。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十二
书香小组围绕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在全校展开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宣传课题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们在全校内分发了调查表,并进行汇总,将名人故事在全校进行了宣传,且将读书知识与世界读书日的相关知识在班级的黑板报上进行了宣传,而后撰写了倡议书,全校师生都踊跃的签名。
书店中书籍百科俱全,大家有到底青睐于哪一类?为了解这些情况,并通过这次活动是同学们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好读书,读好书,提高大家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我们书香小组决定展开了此次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研究性学习活动。
a)在暑假中深入各大书店,采访工作人员,对其中的消费者与阅读者进行了调查询问,了解了大多数人所喜爱的书籍,原因等其他相关问题。
b)开学后不久,小组会制成了一张合13道选择题,4道问答题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囊括了对同学们阅读知识的考察和喜爱哪一种书籍的调查。此问卷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进行了数据整理分析,在此次调查的一周后,针对对结果的一些疑问,我们又进行了二次调查,甚至对老师也进行了询问。此次调查后,再将数据与上一次的数据进行了又一次汇总。
c)调查中,小组成员搜集网上资料,将名人读书故事于全校内宣传。为了使同学们方便阅读,我们在资料的中心句上花、画了红线,同学们学习了这些知识后,受益匪浅,在故事下踊跃签名,决心学习。
d)与此同时,小组成员将搜集到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优秀方法及有关世界读书日的知识张贴在班级黑板报上,供同学们学习。
e)最后,小组成员撰写了倡议书,倡议同学们多多阅读课外有益书籍,在全校进行了倡议,大家均表示要读好书,并在倡议书下踊跃签名。
经过了两次调查,我们得到的结果如下:
名人作家的,另一类是郭敬明等新生代人气作家,调查显示,高一喜爱鲁迅,冰心等名人作家占到95%,高二只占70%,而高三仅有37%,其余同学则是喜欢后者的。关于读书方式,全校同学主要途径都是买回家度,高二高三也有20%喜爱网上阅读,高一只占10%,但是,高一有21%的同学经常到图书馆借阅,高二高三人数则是明显少,均只占6%,关于不去图书馆的原因,37%的同学认为要办图书借阅证很麻烦,还有少数同学人位数的种类太单一或是懒得去,这些所占比例为22.8%,剩下的12.2%的同学因为没有时间去。关于同学去图书馆借书的次数,高一去十次的占15.7%,5-10次的占31.8%,2-5次的占36.8%,几乎不去的占15.7%,高二没有去10次以上的,20%的去5-10次,56%的去2-5次,24%的人几乎不去,高三没有人去10次以上,5%的去5-10次,25.6%去2-5次,69.4%的人几乎不去。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当代中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不少问题,学习压力导致并扩大了这一问题,而我们分发的名人故事,张贴读书知识,撰写倡议书,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参与,我们在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逐渐明白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阅读技巧与知识,与此同时,书香小组的成员也锻炼了自己,培养了社会交际能力。
通过调查的结果分析能发现,阅读情况的好与坏与年龄成反比,学习压力的增大,高考的临近,使得同学们终日与课本相伴,却只能把课外书籍扔到一旁,就算有一点时间,为了缓解自己的无聊情绪,就撇开了中外名著,而专心于校园,侦探,动漫等有趣味的书籍中了,这样一来,就严重阻碍了当代中学生的阅读水平之发展,很多同学的只是指局限于课本,课外知识得不到扩充,同时,与阅读量小,自己的理解能力得不到提高,使语文考试中的课外阅读难倒了不少了同学。这些问题,还请校领导,老师家长,考虑一下,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课外阅读更不能丢。
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们拥有了一次全新的体验与尝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我们的未来都很有帮助,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口语交际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更是我们拥有了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敢于抒发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不再只当旁观者,沉默者,有了这次亲身实践,将来的工作就有了经验与基础。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十三
自从我进入初中以来,已经有好几个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阅读了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如《黑柳彻子之窗》...自从我进入初中以来,已经有好几个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阅读了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如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和德国作家博多。谢弗的狗千千1,2,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马克草甸。吐温的《汤姆·梅多》;索尼娅的冒险和其他世界著名的作品。
虽然我的月读书目中的字数不是很大,但可以达到200万字左右,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根据这个计算,我一年能读6700万字。多么惊人的数字!
读一本书花了我大约八个小时。我可以把每本书读三遍。但是如果这本书的内容更深刻,更难理解,你必须读几遍。我第一次读了一本书。它主要是一部短篇小说,主要是实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第三种阅读是理解书中关键词和句子的意思,并从我的摘录中选择好的单词和句子。
每个作家和他或她的作品都有不同的思想、感受和灵感。读完之后,我也有了不同的经历。例如,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主要告诉我们,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并想环游世界。罗宾逊再次乘船去了南美,不幸遇难被困在一个荒岛上。然而,他没有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罗宾逊无畏的精神,足智多谋和勇气,以及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应该对生活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有勇气去克服和克服困难,克服内心的原因和失望。
除了让我受益匪浅的《鲁滨逊漂流记》之外,我还被窗口的小豆子深深地感动了。
《窗边的小豆子》是黑柳彻子于1981年出版的一本书。它讲述了作者在小学的真实故事。英雄来了。因为他非常淘气,所以从他原来的学校退学了。八所小学;(学校名称)。进入学校后,在校长小林的关心和指导下,对普通人来说是陌生的。小嘟嘟逐渐成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为她的生活打下了基础。
因此,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十四
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读书现状及前景,我决定对少数大学生进行读书情况调查。从而了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和对待阅读的态度。
本次调查对象为75名在校大学生。
经过几天的调查实践,我对大学生读书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资料整理,我总结出了大学生阅读情况的一系列问题,反映了大学生对待读书的一系列情况。下面是我根据具体的调查项目总结出的结论及调查过程中各种状况的建议。
1、大学生读书基本情况分析
(1)有接近43.5%的大学生读书时间少于一小时,可见影响大学生读书的最主要原因是课外时间不足。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发现,虽然大学生的读书倾向比较高,但实际读书率比较低。很显然大学生的空闲时间不足,大部分大学生都忙于备考和各种社团活动。从调查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结果发现,43.5%的学生阅读时间少于一小时,38.7%的大学生阅读时间为1-3小时,9.3%的大学生阅读时间在3小时以上,6.7%的大学生基本不看书。
(2)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他们对待阅读的态度。81.3%的大学生觉得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16%的大学生认为阅读无所谓,仅有2.7%的大学生认为阅读纯属浪费时间。
(3)根据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阅读文学类书籍,除此之外娱乐消遣类书籍和科普读物也非常受欢迎,相比,实时纪实类书籍和专业技术类书籍阅读量较低。
(4)得知书籍信息的渠道也是影响大学生阅读情况因素之一。从调查数据可以知道,大学生对书籍选择的原因最多的一项是无意发现随意浏览。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是通过他人或媒体推荐了解并阅读书籍。因为喜欢一位作者而阅读其创作的书籍的大学生也相对较多。相比,少数人是根据一本书的流行度而选择阅读。
(5)阅读的目的决定了大学生读书的质量。绝大多数大学生比较注重拓展课外知识,以此为目的而阅读的人数占61.3%,其次,休闲娱乐也是大学生较为注重的阅读目的,占53.3%。相比之下,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而阅读的人数比较少。
(6)在电子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不再拘泥于纸质书,阅读电子书的人数与日俱增。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发现,43.1%的大学生倾向于手机阅读,6.7%喜欢在电脑上阅读,但书本阅读的人数仍占最大比重:49.3%。
(7)好书让我们受益匪浅,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们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们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在本次调查问题“您认为读书有何作用”提供的选项中,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学到更多知识、和别人交谈时有话题、开阔眼界发散思维和放松身心的百分比相近,说明阅读无论对我们的生活还是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和意义。
(8)关于提高大学生阅读素质和质量,绝大多数大学生更希望图书馆和相关协会增强读书宣传力度,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大家读书,也有相当多的大学生认为减少课时与学业压力,给同学们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是提高阅读素质和质量的关键。有些大学生持读书是个人的事,任凭大家兴趣的观点。极少数同学比较被动,倾向于老师指导或将读书作为学习任务纳为学分考评的方法。
2、大学生阅读的特点。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学生阅读呈现以下特点:
阅读态度较端正;阅读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时间较局限;阅读书目种类繁多;选择书籍盲目;阅读目的明确等。
3、对大学生阅读的建议
1、我们要坚持每天阅读,要形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生活方式。只有长期的阅读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2、读书要有选择性,要读历经沧桑仍被奉为经典的书籍。书太多了可好书并不多,所以大家要有能够选择好书的能力。经验告诉笔者经典的书籍里的每一句话都值得咀嚼都让你有很长时间的思考,而且你读了几遍都不生厌,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
3、互联网上的知识很多,可以称为知识的海洋,成本也非常低。可网上的知识垃圾也很多,很多朋友上网的大部分时间不是花在阅读上而是找知识上。网络阅读的干扰度太大使得大家的心不能静下来,影响阅读的效果,阅读纸质书是更好的选择。
4、要端正读书的态度。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5、要采取正确健康的阅读方式,保护好眼睛。不走路看书,不在光线弱的环境下看书,看书时与书保持适当的距离。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现在的大学生课外生活主要是兼职和上课备考,阅读时间太少。但是他们对阅读的态度是积极的,只是受时间精力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过我在大学生身上还是看到了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渴望。阅读不仅仅能起到身心放松的效果,更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多了一个与心灵对话,与世界沟通的机会。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十五
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应达到二级,能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英语阅读量达到累计10-12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材料实践才能提高阅读量。所以英语教学必须增加语言输入量,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形成系统的阅读教学策略,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的能力,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方面: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资料,只局限在所学课本内容上;在方法的采用上教师只注重对阅读材料表层信息的讲解,忽视了阅读文化方面的熏陶,侧重句型和单词的讲解,忽略了对语篇的整体性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只看重阅读结果或学生选定的答案,轻视对阅读活动过程的监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对教学和学生的评估。而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也没有使用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学生方面:
1)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我校属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大部分学生是农村的或打工家庭的子女,家教条件差,学生没有英语学习的平台和资料,不具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2)词汇量少。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教材上涉及的单词不足200个;没有必要的词汇学习策略,所以单词量匮乏。
3)句法结构陌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句法结构重视不够,学生没有句法结构的概念。由于学生对词汇与句子结构熟悉程度较差,使大脑注意力较长时间停留在理解的过程中,迟迟无法获取句子语义,以及特定语境中篇章的意义,造成信息流中断。
4)兴趣不高。由于教师缺乏对阅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阅读材料仍采取逐句分析的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大脑处于抑制状态,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体现不出活力和自我需要的渴望,所以兴趣不高。
5)不能正确运用阅读策略。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够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的意思,有时对于一词多义的单词不能够准确地判断单词在句中的语义,遇到生词就产生放弃的心理,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3、我校英语教研方面的积累
本课题组有9位英语教师,乐学重思,个个勇挑重担,在教材教学和研究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和成果。但苦于在阅读教学方面没有相关的指导和机会,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有缺陷,所以大家决定在这一领域加强研究。20xx年我们有机会接触了国家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推广书籍,对其中的英语故事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读故事并对故事非常感兴趣,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景,也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所以把研究的目光定位在英语故事的阅读上。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决定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从高年级入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故事的这一特点,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期通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探索,更好地、更有目的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1、认知语言学理论
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h、 stern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阅读教学中富含许多幽默风趣的内容,这些载体一旦被学生接受,所产生的后继学习动力远远超过其他外语内容。
2、图式理论
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读者而言,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掌握的世界知识的图式(如背景知识、跨文化知识、读物的结构知识)要比掌握语法的复杂性更重要。人的知识是以图式的形式储存在长时间的记忆中的,这些图式大小不同,层次不同,相互连接,纵横交错,在长期记忆中形成巨大的立体网络系统,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知识,图式的总和便是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图式是认知的基石,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需要利用大脑的图式,依据图式解释、预测、组织和吸收外界的信息。根据图式阅读的理论,阅读过程是一个读者与读物、文字输入信息与读者的图式知识相互交流的过程。鲁梅哈特rumelhart,1977)认为: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也就是说,它是关于知识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解。
研究的总体目标:
1、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
2、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正确的阅读技巧。
3、感悟故事文化,习得阅读方法,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增加语言输入量,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4、教师掌握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分级目标:
四年级:
1、具有初步拼读具有一定规则的单词的能力。
2、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在句、篇中的含义。鼓励学生学习使用字典。
3、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故事大意。
五年级:
1、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2、能通过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词的含义。正确运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单词、词组。
3、能通读简单的故事、短文,正确理解大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所读的语言材料。
5、初步建立起课内,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1、研究确立进行故事阅读教学的目标、途径和意义,试图从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确立故事阅读的三维目标,为故事阅读教学的展开提供方向性指导。
2、探求故事阅读教学的方法。
3、分析并研究小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小学生阅读的有效策略。通过调查小学生的阅读实际概况,分析造成学生英语阅读现状的来自于学校和个人方面的原因,针对问题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材料的补充和科学教学策略的研究与运用,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主体性原则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阅读活动设计、阅读策略指导、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应当努力做好教学中的铺垫工作,通过引导、启发和辅导等形式,使学生不断思考、归纳和总结,最终获取新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2、趣味性原则
在阅读课的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采取多变的教学活动形式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在设计阅读课活动时,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力争做到设计的任务生动有趣、能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顺着课文的思路积极开动脑筋,并参与到各项任务中去,进行语言实践与写作。
3、实践性原则
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为学生创设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拓展实践空间,“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4、整体性原则
注意将教材与阅读材料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习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技术,发挥教学的整体效益。
1、文献法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了解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综合查阅最新文章、书籍,认真学习和分析小学生英语故事阅读的理念和方法,了解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状况,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
1)参加研究的教师从阅读教学现状入手,调查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进行清楚地描述和论证,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行动计划。
2)教师通过学生日志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的真实感受和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教师教学日志搜集整理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存在阅读问题的相关信息,引发研究教师对主要问题深入的思考与反思,促进课题组成员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教学策略的转变,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学日志:教师的教学日志是一种比较简单和熟悉的收集数据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记录和保存很多研究方法无法采集到的信息,教师可以记录在英语阅读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个人的困惑、个人的认识、对问题的解释和看法等。教学日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经常性地回顾和反思,也便于在研究过程中随时查找、引用和分析各种信息。
学生日志: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学习中的感想,提出问题和困难。从学生日志中教师可以了解到自己观察不到或意识不到的问题,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感受、想法和困难,为发现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同时也为反思教师的教学和改进教学效果提供了最有效的信息。
访谈:教师通过与学生和同行教师的口头交流的方式获取阅读教学中的有关资料。采用访谈的方使研究者了解很多在观察和问卷调查中得不到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受访者的内心活动、真实的想法和观点。对于学生的访谈主要以一组一组的方式进行,这样既可节省时间,又能收集到不同角度的有价值的信息。对同行的访谈主要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同行间充分交流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重要信息。
4)对研究的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得出研究的效果、结论,有效指导日后的教学活动。
英语阅读是非常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它要求学生利用已知的背景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分析、记忆、综合、判断、推理等。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主动的思维活动,是积极的理解、接受书面信息的交际过程。由于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所以没有阅读兴趣,因此小学中高年级应侧重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及训练。按照图式理论的基本理念,根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选择自上而下的模式为主,自下而上的模式为辅的模式,并采用三段教学步骤。主要采用的是合作阅读策略、先行组织策略、互惠策略和图片故事策略。
我们将阅读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读前活动:(pre-reading)在这一阶段教师通常要适当介绍讲解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包括对文章语言结构和词汇的了解等。适当介绍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问题,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内容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中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是必要的,但是要控制好生词释义的量,有的生词词义是要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的,培养学生的猜词悟义能力。
第二阶段:读中活动:(while-reading)在这一阶段,我们除了要帮助学生理解所要阅读的文段内容外,更主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主要训练学生的跳读能力(scanning)、略读能力(skimming)、查读能力等。此时教师根据需要设计问题,并指导学生综合运用阅读策略。此时教师的角色是辅导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教学气氛的维持者,而不是教学活动中唯一的主角或操纵教学的决定者。学生的阅读效果与阅读策略的使用密切相关,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十分重要。把阅读策略的训练细化到每一次阅读活动中,明确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和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使每一次阅读都对学生有帮助。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材后面提供的小短文或小故事,让学生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学生从短文中检索信息,猜词悟义,完成理解练习。结合学生所反映出的在句型转换方面的缺陷,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表述相同的意思,并用不同的人称转述信息,从而锻炼学生句型转换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三阶段:读后活动:(after-reading)读后提问将学生的理解引向高级阶段,即在学生摄取语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判断性、评价性问题,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陈述自己观点、看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多种反馈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个复杂的过程,兴趣是动力,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予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的。
研究成员的组成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12——20xx、1)
1、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认真阅读各地教育报刊杂志并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相关理论的文献(如《英语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和意义。
2、聘请英语教育专家到校作讲座,召开相关人员会议,确立课题,申报课题。
3、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之间进行访谈,然后,教师们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访谈,同时搜集、整理、分析教学日志和学生日志中关于教师英语阅读教学和学生英语故事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的相关信息。
4、通过教师间信息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根据我校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需要,落实班级、教师、学科组任务,确立研究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5、运用多种方法,开始实施研究。
(二)实施阶段(20xx、2——20xx、2)
此阶段为实验的主要阶段,要收集资料,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教学全过程,并做好教学策略的调整。
1、开展相关的“阅读教学”研究,收集实践中的资料及数据。
2、观摩研讨,总结摸索“小学英语故事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研究”的方法、模式及途径,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调整并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3、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三) 总结阶段(20xx、2——20xx、5)
1、整理档案,进行数据分析。
2、论证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3、总结实验操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形成成果报告。
5、通过开设研究课,撰写实验论文以及编定优秀课例、案例集等形式推广研究成果,根据反馈信息,修订下一轮的课题研究。
1、提供有利的课题工作环境。校本教研气氛浓厚,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无疑给课题的研究提供有利条件。
2、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教科研能力强,他们均在英语教学第一线工作,在英语教学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优异成绩:本课题由宝坻区顺驰小学教务主任为课题负责人,宝坻区顺驰小学教师为课题组主要成员,顺驰小学是天津市小学英语优秀示范校,具有优秀的英语师资队伍,教研气氛浓厚,英语教学成绩显著。课题组负责人刘立芸老师曾获市级双优课一等奖,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并多次对我区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教材和教法的培训;孙键老师是我区优秀的英语教研员,她能够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曹瑞焕老师是中学高级教师,具有较高的课题研究能力,曾多次参与英语区级课题的验收工作,多篇论文或国家级或市级奖励;刘萍老师在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她多次代表我区小学英语教师送课下乡;张桂芝老师多次参加教材的编写和教辅材料的编写工作,是区级教改能手;郑京爱老师是中学一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爱戴。张连霞和卢秀娟老师为我区骨干教师,有较强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学生方面
3)形成克服困难的毅力,养成良好的与速度习惯
4)在阅读中习得基本的阅读策略,丰富学生的英语阅读背景知识,阅读能力切实得到提高。
教师方面
2)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能自觉的结合学科专业来拓展学习,厚实自己的语言功底,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为学生英语阅读的有效教学提供师资保障。
参考文献资料
3、《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4、张孔仪:“西方中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述评”《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四期
5、张伊娜,20xx,对当前外语阅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外语研究,第一期
6、柳青燕图示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教育硕士常熟外国语学校
7、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十六
人类大量的知识和信息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儿童早期开始的,如果说阅读是学习的基石,那么,儿童阅读就是基石的核心。因此,早期阅读更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儿童时期的阅读是发达国家早期教育的焦点,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在80年代,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就已把儿童智能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来了。
儿童早期阅读的材料是图书,其中儿童文学以独特的形式呈现给孩子,不仅具有认知和教育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和娱乐功能。儿童文学的特点与儿童的年龄特征相对应相合拍的,它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接受能力、接受方式。它将那些“有持久生命力的艺术珍品”,呈现给儿童,为儿童看世界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所以,以儿童文学为小学生高年级的阅读材料,也为教师走入儿童内心世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供了一把特殊的钥匙。
2、课题的选择是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有人说,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点,阅读儿童文学它能让人善良,增强人审美的意趣,能让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培养和提升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态度、兴趣、习惯、和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情境、语言、审美情趣有所感悟;促进和推动课内外文学阅读的同步和互动;培养学生延伸到成年生活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儿童文学的阅读,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有助于儿童语言教育和自身发展。
3、课题的选择是本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从葵涌街道第二小学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来看,在语言教育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特色,特别是课题“ ”实施以来,也积累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并且具备了一支擅长文学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和两年的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课题的实施,也将对我校校本文化建设,以及结合新课程构建校本特色课程,将起到一个引导、落实、推进、深化的作用。
(一)概念的界定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按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这儿的儿童文学主要是针对小学高年级阶段而言,题材以儿童故事、小说、散文、戏剧等为主。
儿童文学阅读策略:是指以儿童文学为切入口,来研究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阅读教育行为、计划和方法。
(二)目标假设
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高年级儿童文学阅读的目标、内容、措施及其有效的教学方法。
2、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对儿童文学阅读的兴趣,提高倾听、理解、观察、表达、表现、思维、想象、自信等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分析力,促进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国外对阅读策略的研究是随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而兴起的,它被当作学习策略的一个内容来研究。如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达菲等人对小学生进行的排除阅读理解障碍策略的训练(1982——1987),由科克()主持的对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的有关阅读材料组织策略的训练等。“阅读策略辅导”在语言教学领域里已相当普及。虽然我们能看到的这些研究报告主要是从心理学实验的角度做的,研究也仅限于阅读策略的某一方面,但这些研究报告对于我们如何严格地组织阅读策略辅导实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越来越多的西方儿童文学研究者将研究目光投向了与儿童文学相关的儿童文化领域,致力于寻求和探讨儿童文学与童年文化之间的复杂关联;而这种探求构成了对于传统儿童文学研究话题的重要丰富与拓展。例如,《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除了探究儿童文学及其阅读活动的方方面面之外,还探讨了诸如玩具、电视和电影是如何影响体验和理解文学的方式等话题,其主要作者佩里·诺德曼本人也是对于儿童文化始终保持学术敏感的一位研究者。《你只能年轻两回——儿童文学与电影》一书则将儿童文学、儿童电影等的研究置于错综复杂的儿童与成人的“文化—权力”关系中加以探讨,同时也显示了鲜明的美国文化色彩和意识。
在美国,不管是克林顿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还是现任总统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都大力提倡阅读。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由于移民渐增,英国正快速变为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语文能力下降已经成了一大隐忧。因此,英国教育部下决心要在几年内让80%的11岁学童达到应有水准。他们把1998年9月起到1999年,定为全国阅读年,全国各学校每天也增加1小时的读写课程。早在xx年前日本政府就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运动。1995年一群国会议员开始推动设立国际儿童图书馆,1997年日本修正“学校图书馆法”,规定学校规模只要超过12个班,都必须指派学校图书馆员。xx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
西方国家的主流课程体系和我国不同,他们趋向于设置专门的文学教学课程。英国和美国都探讨并制订了语言艺术课程标准。西方教育界认为,文学是人类想象的文字表达,是一种文化自我传播的基本方法;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加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体验和理解;文学教学对学生有重要的意义;英美诸国都有为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制定的教学目标。
国内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因而国内教育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成为热门,如研究记忆策略、解题策略等已经出了不少成果;但对阅读策略的研究还比较少。上海市宝山区教科室周龙兴所作“小学生阅读策略发展及教学研究”(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3期),是研究阅读策略起步较早也是比较典型的一例,另外还有一些中小学教师,研究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也涉及到了阅读策略。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出版的《学会阅读》(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北京第2版)一书,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总结出的一套阅读方法,也可以看作广义的阅读策略。
考察各国和地区,除了政府发动,民间推动外,家庭、学校互动外,各国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在小学母语课程体系中纳入儿童阅读指导的内容,而且从初步的考察可以得知,各国和地区的儿童阅读是以儿童文学为主要内容的,并且在小学——母语教育的初始阶段,儿童文学更是和小学阶段的母语课程密不可分。不仅各国和地区的小学母语课程教材中大量收进儿童文学作品,而且不少儿童文学作家直接主持或者参与教材编写,中国台湾的林海音就有10多年参加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经历。还有很多儿童文学作家直接深入小学校和学生开展读书交流,直接和孩子就童书展开讨论。英国的钱伯斯、美国的吉姆。崔利斯就是突出的例子。同时,国外的小学语文教师都受过比较充分的儿童文学教育,有比较好的儿童文学阅读经验和素养。
从大陆的情况来看,建国以来,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改革小学阅读教学,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界和小学语文教育界长期缺少沟通和对话,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视野的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缺失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怎样引进儿童文学的视角,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这些已经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xx年5月31日,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正式成立了全国首家“学校儿童文学阅读示范阅览室”。以切实推进“中小学儿童文学阅读活动”为首要目标,倡导儿童文学的教育推广,以公益性、专业性、实验性为特色,在传播儿童文学阅读理念的同时,力图解决中小学校课外文学阅读“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什么时间读”、“什么地点读”等基本问题,尝试建立一种常态而规范的,可运作、易推广的基础学校文学阅读活动模式,促进中国儿童文学阅读在校园的普遍开展。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校都将读书活动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广大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阅读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审视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太令人乐观,在大力呼吁读书的同时,许多老师并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孩子们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从儿童的心理与能力出发,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与阅读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适应力及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研究目标
1、教师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研教师要掌握课题的研究方法,自觉地进行科研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能写出可供发布的专题课改论文。
2、学生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和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态度、兴趣、习惯、和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情境、语言、审美情趣有所感悟;促进和推动课内外文学阅读的同步和互动;培养学生延伸到成年生活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科研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总结出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指导的理念和基本策略,并加以推广应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探讨和实践。重点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策略的探讨,希望研究出的策略能有效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能让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中从小吸收规范的、高质量的语言,为其后的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如何确定小学高年级儿童文学阅读的目标、内容、措施,并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3、如何提高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分析力,促进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建立《儿童阅读成长档案》。
2、对开展的阅读交流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览、读书征文活动、故事会、知识竞赛等)的组织形式、推进策略进行研究。
3、教师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指导研究。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儿童文学阅读的中外研究资料及他人成功的阅读课、读书会的案例,借鉴其成功之处,同时进行不断扬弃,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研读童书,引领学生阅读童书,以阅读课为阵地,课内外想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改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个案研究法。通过建立《儿童阅读成长档案》,教师应观察并记录个体阅读情状及个体心理变化,施以个别辅导。
4、对比法:对实验前、中、后期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阅读状况进行对比。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童书阅读的具体方法与经验。
(二)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及具体安排:
1、申请立项阶段(xx年3月-xx年5月)
(1)选题。申报课题。
(2)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培训。
(3)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现行儿童文学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4)制定方案、开题论证。
2、研究阶段(xx年6月-xx年5月)
(1)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
(2)定期交流课题研究进展,做好阶段小结。
(3)进行中期成果鉴定。
(4)在第一轮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有关问题展开验证性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5)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吸纳前期研究经验,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模式。
3、结题深化阶段(xx年6月-xx年12月)
(1)收集论文。活动设计、个案记录等材料,归纳总结。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举行结题评审鉴定会。
(一)组织保障。
组长:李梦
副组长:任海燕
组员:高年级语文老师
(二)制度保障。课题组有较健全的科研制度,将参与活动情况和科研成果纳入课题组成员的年度考核。
(三)师资保障。课题研究队伍年富力强,既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又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四)经费保障。学校划出一定的资金作为课题组专项研究经费。
1、论文、研究报告、目标体系。
2、校本特色课程集、案例集。
3、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4、课题结题报告。
5、课题研究活动影视专集(视频与图片)。
1、《通向儿童文学之路》陈晖著新世纪出版社
2、《阅读儿童文学》梅子涵著少年儿童出版社
3、《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著
4、《儿童文学阅读引论》陈子典著新世纪出版社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十七
了解教师眼中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为小课题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实践准备。
本校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教师。
问卷调查法。
本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选择题,共18小题,主要调查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和态度;第二部分有3个主观题,旨在了解教师对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建议,以及对建立班级图书角的理性分析。
从回收的问卷来看,98%的教师都非常支持学生读课外书,而且认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必要,必须重视和加强,并愿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性指导。还有教师建议学校开设课外阅读课,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99%的教师认为班级图书角的设立势在必行,以及时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但农村小学的条件有限,一些好的想法实施起来可能还面临一定困难,改善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
从问卷中也看到了我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这带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的思考。长期以来,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校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系统指导,只有个别教师比较注重,而大量的学生处在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虽然多数教师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具有指导学生阅读的良好愿望,但由于工作量大,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想办法去解决。
吕叔湘先生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这个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要改变我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对全体学生的课外阅读探索是一条必经之路。当然,这其中教师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调查问卷中:有53%的教师在“你觉得班里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吗?”一栏中选择了“一般”。究其原因,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主动意识,很少有人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另外,学生的课外书短缺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平时都没有合适的书籍去阅读,又何谈从中找到乐趣,从而热爱读书呢。学校虽然设有图书室,但由于意识不到位,管理不力等原因,图书丢失了大部分,剩下的当作了摆设或尘封起来,孩子们只能望书兴叹了。
教师要解放自己的头脑,提高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少些枯燥无味的讲授,少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多些时间给学生阅读,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我们有责任尽可能多地丰富孩子们的课外书,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渠道筹集,比如,设立班级图书角,向学校建议定期开放图书室等。再次,给学生以阅读的自由,给他们时间上的保证。两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每天挤出时间来,天天读,才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这就要求所有的任课教师共同支持,尽量减少作业量,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去自由阅读。此外,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还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阅读累了,就在本子上或画一朵小花,或描一只小虫,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只有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从而稳定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之,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它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家长共同关注,齐心协力。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一起成长,让人人成功起步,应当成为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追求。
阅读与实践学习篇十八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经说过:“学外语没有什么秘诀,就是给予足够的时间,坚持下去。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查字典。”给英语学习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作为一种衡量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题型和手段,大学生一定要准确把握其解题技巧,通过阅读能力的提升,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英语学习者语言综合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手段和目的,是英语学习者其他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英语学习者通过英语阅读培养了阅读能力,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去发展其他各种语言能力,如写、听、说、译的能力。随着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知识的不断增加,英语学习者的阅读量也会不断增加,最终达到运用获得的信息进行交流的目的。就短期目标而言,良好的阅读技能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就长期目标而言,较强的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及时获取所需资料及信息,甚至有利于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该始终注重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当前大学生英语阅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我们特地组织了这次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现场测试和统计报表三种形式。以下就是我们调查的一些数据。
在学期初的第一堂课上,在没有任何引导的情况下,老师让我们班34名学生按照我们原有的速度和习惯进行阅读,通过仔细观察,结果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存在以下问题。
(1)有3~4名同学用直尺比着逐行阅读。
(2)有5~6名同学拿笔指着逐字阅读。
(3)有4~5名同学边阅读嘴唇在不自觉地动。
(4)有些同学在不停地回读。
(5)有4~5名同学遇到生词直接去查电子词典。
(6)只有1~2名同学在课本上边读边做一些标记。
(7)有很多同学读过之后,对每个词的意思都基本了解,但对全句意思并不是很清楚。
经过分析并且与老师探讨,我们把这些问题归为三类:。
关于阅读习惯方面的问题(问题1、2、3)。
阅读技巧方面的问题(问题4、5)。
阅读理解方面的问题(问题6、7)。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呢?
首先,我们从阅读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词汇量不足是影响阅读水平的主要原因,英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中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时虽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但多数学生词汇量不足,还没有达到熟练运用词汇的程度。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停止连贯的阅读活动,将注意力放在对某个单词的猜测上,导致整个阅读速度的减慢,从而影响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语法知识虽然已在中学阶段系统地学习过,大学阶段主要是对语法的灵活运用,但是不少学生对语法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在阅读中遇到长句或难句时,理不清句子中各层次间的语法关系,以至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2、知识面和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语言知识固然是进行阅读的基础,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对读者形成文化干扰,造成阅读短路(指没有获得有意义的阅读)。学生不了解文中涉及的背景知识,只好从字面上理解。英语文章中不仅涉及大量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政治、经济、名胜等各种背景知识,还涉及到科学技术的专业知识,如果阅读时不具备这些知识,必然会影响到对句子段落的理解,并出现误解。
3、语感差。要提高阅读能力,最终得依靠泛读,大量的泛读可以增强语感。语感在阅读理解中非常重要,良好的语感会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就会读得快、读得多,反过来再次增强语感,这样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会很快提高阅读能力,就会自如地应对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如果阅读量小,就会语感差,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4、缺乏大量阅读。只靠课堂学习,没有课外大量泛读的配合,提高阅读能力亦是一句空话。课堂阅读教学不能代替阅读本身。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实现。但遗憾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泛读,总以专业课繁忙为由不愿多花时间读或根本就不读,错误地认为只要背会精读课本上单词,会做练习就足够了。其结果是课外阅读量越少,对语言的基本形式,诸如语汇、语法和句型就越陌生,读得也越慢,理解也越差。
接着是阅读习惯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阅读中视线跟随指头或笔头的移动而移动,或者头脑中一直读出并听到每个词的发音,回视前文,重复阅读。这种方式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生词或对一段文字意义不明确时,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部分。这样会分散注意力,不利于读者抓住文章的要旨或主题,减少读者的阅读兴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该习惯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训练。
其次是从阅读技巧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阅读总是有目的,不是为了消遣就是为了获取信息,或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以应付考试,获得好分数。不同的阅读目的决定了不同的阅读方法。确定了阅读的目的,方能有的放矢,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社会学家把它概括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为了获取某一具体的信息的话,就应该以略读着手,先确定段落中心思想,而后在相应的段落里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不是盲目地从头到尾找寻信息。如果你想找一本你以为值得一读的好书,就应先浏览全书,再确定是否要加以细读。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就应先了解作品作者的风格特点,再细细品味,赏析。好的作品能引发人去思索遐想。能产生共鸣的效果,人生的感悟。能引人入胜,开卷有益。
最后是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在目前多数情况下,阅读理解教学以完成课本上的内容为满足,阅读材料单一。有限的课时,机械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等主客观因素,造成了学生的阅读训练量不够,阅读面不广。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缺乏创新,部分教师还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讲解阅读材料中的生词,分析材料中的长、难句的结构,要求学生回答材料后面提供的问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课和做笔记,进行英语阅读理解训练的机会较少或根本没有,而被动阅读显然是无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知道了原因,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以下就是我们提供的几条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对策。
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凡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的活动,都容易提高人的积极性。兴趣作为个体进行成就事业活动的基础,可以激发个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内部动机,充分发挥潜能的作用,使其感知力敏锐,创造性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提高事业成功的效率。学生只有自己对英语阅读感兴趣,才能学好英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与否,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这是因为,它能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我们都知道阅读的体裁主要有四种: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描写文。
1、记叙文。
记叙文就是叙述一件事情或者是一系列事件,从广义上包括小说、故事、传记、新闻报道、历史等。既然是记人叙事就要交代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英语阅读理解考试中所选的叙事文章一般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交代人物事件的。
2、议论文。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议论文的目的就是阐明观点,许多议论文的阅读理解题旨在提问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或态度,所以寻找、判断议论文的论点是阅读此类文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就是开头罗列一些事实或现象,然后加以论证,在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演绎法就是先提出论题,然后在文章中用足够的论据分析论证这一论题,最后总结验证论题的正确性。也就是说,归纳型的文章作者的观点通常出现在结尾处,而演绎型的文章论点则直接出现在开头。想要把握议论文的总体结构并判断其论证方法和逻辑走向,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略读。通过略读首先抓住文章的论点,然后找到每一段落的主题句。这不仅有利于判断作者的观点,也为解题时查读寻找细节做好了准备。
3、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说明文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和议论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后者主要阐述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观点,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阅读说明文首先还是通过略读弄清文章说明的事物以及文章的脉络,然后通过查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及细节。
4、描写文。
描写文用生动而形象化的语言把人物、事件及环境具体刻画出来,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景色描写,场景描写等。有时候,描写文和记叙文会互相补充,使文章丰富多彩。描写可以分为两方面,客观描写与主观描写。客观描写就是将描写的对象如实的描绘,不带有感情成分。主观描写则侧重感情色彩,通常会把一种情绪或意境传神地表达出来,因此此类描写文的主观性极强,描写文的解题规律基本上是先通过略读确定描写对象,再分析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对描写对象进行描述的。如果是夹叙夹议或者描写叙事的文章,则需要确定时间或空间的参照点,根据时间的时间先后,地点推移和因果关系等方面来进一步地分析。
如果从理解考题的设计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主旨大意型。
理解主旨要义,主要测试考生对短文整体理解概括的能力。一般文章,尤其是说明文和议论文,往往有主题句表明中心思路,文章中的所有事实、例证或发展都是以主题句为核心的,因此能否正确判断主题句是抓住一段文章中心的关键,主旨大意型题目一般是第一或最后一个题。标志词有:mainlyabout、mainlydiscuss、besttitle、digest等。这类题目要注意首段和各段第一句话,将其含义连接成一个整体。小心“首段陷阱”,不要一看开头就选择答案。使用快速作文法解题,做题前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如果是我写这个题目,我会怎么写?”,以达到正确答题的目的。
2、观点态度型。
任何文章的表情达意都是贯穿着作者的思想、态度、观点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有的直截了当,有的隐含在字里行间,只有仔细阅读才能从某个词、某句话、某个段落和某几个段落找到已提到过的或者是暗示的意思。有的需要通读全文,在领会文章的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才能对作者的观点做出正确的判断。态度观点题主要考察考生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的能力。其标志词有:attitude、purpose等。观点态度题强调的是存在于文章的客观事实,因此在阅读时,作者的意图即使没有用明显的词语或短句加以表现,也会在文章的遣词造句上露出“破绽”。在回答这类题目时,可以有的放矢地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反映作者观点、态度、语气内容的章节。要准确理解四个选项词语的含义:归纳起来,常见的态度词有:opposition反对,suspicion怀疑的,approval支持,indifference冷漠(一般不选),optimistic乐观的,subjective主观的,objective客观的,pessimistic悲观的,biased有偏见的,impartial偏心的,sensitive敏感的。
3、推理判断型。
推理题答案不能直接在文章中找到,要根据上下文中出现过的暗示、隐喻,经过思考推敲、归纳分析推理才能确定。一般包括数字推理、知识推断和逻辑推理,它主要考察我们理清上下逻辑关系的能力,可以算是各类题型中最难的一种。推理题常常考查考生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等,逻辑词常用的有:suggest、conclude等。做好这类题目要看是否通过题干返回原文(或根据选项返回),依据原文的意思进行“三错一对”的判断,注意推理时的“最接近答案”原则。
当然,阅读理解还有很多种类型,比如:事实细节型、语义分析型、句子理解型等,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