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骨科围手术期护理题库(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题库篇一
除外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1、骨科病人宜睡硬板床。
2、四肢损伤病人应抬高患肢,观察远端血循环,注意患肢的颜色、温度、感觉、运动、肿胀及动脉搏动情况。
3、术前皮肤准备。任何剃毛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及细菌移生,尤其是术前一天剃毛可使细菌移生现象增加,从而使术后感染机会增多。因此,须注意尽量缩短备皮与手术的间隔时间,必要时可在术前数小时剃毛。
4、注意骨折病人的搬运方法:
(1)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搬运时,可采“平托法“,即三人同站一侧,一人
托住病人的肩部及腰部,另二人托起病人的臀部及双下肢,同时抬起病人进行搬运,也可采用”滚动法“搬运,无论采用哪种搬运方法,都勿使脊柱扭转、屈曲。
(2)颈椎病人搬运时,在采用“平托法“时,应安排专人托扶病人头部,使
与身体纵轴成一直线并略加牵引,缓慢搬运,严禁盲目搬运或活动病人头部。
(3)四肢管状骨折病人搬运时,应由专人托持患肢。
(4)石膏病人搬运时,注意保护石膏,使勿折断。
(5)牵引病人搬运时,应保持原来牵引状态。
5、石膏或夹板固定病人,应注意倾听病人主诉,如有疼痛,应找出原因进行处理,不得在未弄清疼痛原因之前就给止痛药。
6、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病人作深呼吸,酌情更换体位,注意口腔卫生,以预防肺部并发症。鼓励饮水,达到膀胱内冲洗的目的,注意会阴部及尿道口的清洁卫生,以预防泌尿系感染。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加强营养等措施以预防褥疮的发生。鼓励多食粗纤维的食物及防便秘。
7、指导病人进行床上活动及功能锻炼,以助关节恢复,同时预防肌肉萎缩。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题库篇二
专题报告
骨科围术期病人便秘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术期便秘病人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骨科行手术后便秘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便秘的原因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术后1周的便秘改善情况。结果:43例病人中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结论:由于手术方式、卧床时间、饮食及排便方式等原因,骨科围术期患者常会发生便秘,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关键词]:骨科手术;围术期;便秘;护理干预
处于围术期的骨科患者由于肢体活动不便,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明显减少,加之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等原因,常会发生便秘,据统计约
[1]50%~70%的骨科患者会出现便秘。便秘常会引起患者食欲减退、腹胀、头晕、头痛、疲乏等症状,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毒素蓄积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也会延缓术后的恢复。我院针对骨科便秘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改善便秘症状的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骨科行手术后便秘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23例,年龄为31~80岁,平均年龄为(62±2.4)岁。其中上肢骨折8例,下肢骨折24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6例,多发性骨折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有习惯性便秘者。1.2 方法
①心理干预:各种情绪刺激、疼痛反应等都会促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导致肠蠕动减弱,诱发便秘。骨科的多数患者是由于突然出现的意外导致骨折等的发生而入院,在心理上除有恐惧等情绪外,常常会由于对日后生活的担心而出现紧张、焦虑、不安,护理人员应多注重对患者的关怀,按时找患者进行沟通,科学的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也可通过一些已经康复的病例激励患者增强信心,缓解心理压力。多数患者由于担心排便后会污染整个病房或者是由害羞的心理而刻意的抑制排便,这也会增加便秘的几率,因而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其便秘发生的原因及不良后果,科学的指导患者床上排便,鼓励患者主动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当污染被服时应及时更换,保持床单的整洁,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②构建舒适隐蔽的环境:多数患者发生便秘是由于不能及时排便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使患者主动抑制排便,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就是担心排便后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因而环境问题的解决是关键,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洁、净。应争取单间治疗,若条件不允许则可以将同性安排同住。排便时注意患者的隐私,告知无关人员回避,及时拉上屏风或窗帘等,尽量为患者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及时的开窗、开排气扇,条件允许可以使用空气清新设备,尽量驱散异味,使患者心情放松的排便。家属及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不催促患者,使其自然排便。嘱患者家属在患者便后及时清洗其肛门,肛裂及痔疮患者要局部涂抹马应龙痔疮膏,脱肛患者要为其及时还纳,避免脱垂太久而至炎[2]性坏死。
③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应具备食疗常识,嘱患者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素及水分的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姜、辣椒等,避免进食牛奶、糖,少食产气的食物,防止腹胀。也可请营养师为其个性化定制适合自己的食谱,保证每天蔬菜、水果的进食量
[3]分别为400~500g和100~200g,饮水量1500~2000ml。多数患者由于存在心理负担,希望减少排便的次数,因而进食量较少,这不仅不利于身体的康复,对于便秘的预防也是不利的,胃肠蠕动的减缓更加重了便秘的发生,因而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保证水、纤维素等的摄入,也可适当饮用蜂蜜等,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④按摩干预:腹部按摩、热敷等方法可有效促进胃肠的蠕动,促进排便。护士可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腹部按摩,按摩时将手置于右下腹部,用大鱼际及掌根着力,沿着结肠的走向,由轻到重的环形推展按摩,直至产生肠蠕动,可于次日早餐后30min或排便前20min进行。⑤对于在正常饮食量下,超过排便习惯2d无排便者,及时汇报医生,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2枚塞肛。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2天以内排便一次,便质转润,排便通畅。有效:3天以上排便,便质转润,排便通畅,无效:症状未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 结果
43例病人中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 3 讨论
便秘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粪便长时间留宿在肠内,会使毒素蓄积,危害健康,因而积极探讨便秘的形成原因,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减少、改善便秘的发生对于保证骨科围术期患者的健康尤为重要。
长期卧床是导致便秘发生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卧床时间小于10d者便秘的发生率为73%,11~30d者便秘发生率为83%,31~60d者便秘
[5]发生率为92.3%,大于60d者便秘发生率为100%。长期卧床导致肠黏膜应激性减弱、张力减退,从而引发便秘。因此在临床上护理人员应针对这一原因对不能活动的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护理,通过外力作用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心理及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患者便秘发生的主要原因,焦虑、烦躁等情绪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肠蠕动减弱,长期的抑制排便也会诱发便秘,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更容易使患者排解心理障碍,通过构建一个相对隐蔽、干洁的环境也会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不用考虑在床上排便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顺利排便,养成按时、自主排便的习惯,这些都有助于缓解便秘的症状。合理的饮食是预防及缓解便秘的主要措施,长期卧床患者的消化能力较差,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过少的饮食摄入使胃肠不能得到有效的刺激,胃肠的蠕动就会变得更慢,使便秘进一步加重;高营养的摄入也会加重肠道的负担,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吸收,积滞于肠道,随着水分的逐渐被吸收,粪质变的坚硬、干燥,更不利于排出。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及家属每天保证水、纤维素等的摄入,也可食用蜂蜜、香蕉等食物,一方面促进胃肠蠕动,另一方面使肠道润滑,有利于粪便的排出。对于各种护理措施无效的患者也可给予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促进排便。[4]本次研究中通过合理个性化的护理干预,93.0%的患者便秘改善明显。因此,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是减少骨科围术期病人便秘的有效方式。[参考文献]
[1] 贺彬.舒适护理在骨科便秘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92-493.[2] 宫岩.关于骨科卧床患者便秘护理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78-179.[3] 李红晶,孙佳琦.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与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2,55(15):3354.[4] 王芳.综合护理干预对解除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5(9):4832.[5] 李秀华.综合护理干预对解除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34):3196-3197.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题库篇三
骨科围手术期身心护理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基本涉及到整个运动系统。手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在手术前对病人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手术后给予妥善的护理,可增加手术中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使功能得到更理想的恢复。手术前护理
一、评估全身情况
术前对病人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判断病人对将行手术的耐受程度,以指导术前的准备和护理。术前评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骨科创伤、疾病本身的危害和影响病人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后者包括
1、心血管功能,2、肺功能,3、营养和代谢状态,4、肾功能,6、内分泌功能,7、血液系统,8、免疫状态等。
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耐受力良好,指病人全身情况较好,骨科创伤或疾病对全身影响较小,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或其功能呈代偿状态。第二类耐受力不强,指病人全身情况欠佳,骨科创伤或疾病对全身已经造成明显影响,或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功能濒于失代偿或已有失代偿表现。
二、心理护理
配合医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就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术后恢复过程、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等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病人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使病人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和科普宣传应是鼓励性质的。对那些无法根治的姑息性手术,其真实的预后情况只能向家属说清楚,以免病人对以后的治疗护理和未来的生活失去信心。
三、术前准备
(一)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
如心、肾、肝功能,凝血机制及血糖、血细胞沉降率等项目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脊柱侧弯及经胸腔手术者,术前应检查肺功能,糖尿病病人术前要求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二)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输血或白蛋白,以增强体力通常认为,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是评定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而最佳指标为上臂肌腹处的周径。
1、预防感染:保持口腔清洁,习惯吸烟的病人在术前应劝其戒烟,避免其对呼吸道的刺激,减少分泌物,对痰多黏稠者可行雾化吸入,或注射祛痰剂,对慢性咳嗽病人,可用祛痰止咳药。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和咳嗽运动。用鼻深吸气后,收缩腹肌,然后微微张嘴缓慢将气体呼出;先深吸气,然后微微张嘴呼气的同时连咳2声,之后正常呼吸1次,再深呼吸咳嗽。如此反复数次,做好呼吸、咳嗽运动,可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除,避免坠积肺炎发生。
2、下列情况应在术前使用抗生素治疗。
(1)有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
(2)严重污染的创伤,估计清创时间较长或难以彻底清创者。(3)估计手术时间较长,全身情况差的大手术者。
(4)骨关节结核病人术前需注射2周或更长时间的抗结核药物。
(三)肠道准备
告诉病人术前8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术前晚8点可用甘油灌肠剂灌肠,即可避免病人麻醉后括约肌松弛而污染手术台,又避免术后腹胀及排便的痛苦。
(四)术前训练
骨科手术是为了再建运动系统功能,为使手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该在术前对择期手术的病人进行指导和训练。
1、床上排便习惯。骨科手术病人由于治疗需要,需长时间卧床,故易发生便秘,加上不习惯在床上排便,严重者可造成机械性肠梗阻。因此,要求术前3天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排便训练,以便术后习惯在床上排便,并嘱咐病人卧床期间需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使食物进入胃内放射性性引起肠蠕动增加,产生排便感。
2、床上排尿练习。手术后躺在床上排尿的姿势非常不习惯,不放松,总有怕尿床的感觉造成排尿困难。因此,术前1周应练习床上排尿,指导患者用手掌轻轻压迫膀胱部,增加腹压,以利排尿,反复多次练习。老年男性病人,如有前列腺肥大病史,可以导尿。
3、肌肉、关节的功能训练。术前指导病人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目的是为了恢复肢体的固有功能。
(五)皮肤准备
备皮的目的是在不损伤皮肤完整性的前提下减少皮肤细菌数量,降低手术后感染率。
(六)其他准备
做好交叉配血,根据手术的需要备足够数量的全血,还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病人临时发热,女病人月经来潮,除急症手术外均应推迟手术日期。病人各种化验结果和检查报告要看清楚,并准备好带往手术室的各种用品和药品、x线片等。
四、手术前一日的护理
(一)术前一日测4次体温,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如发现病人发热、咳嗽、女病人月经来潮时应推迟手术日期。
(二)督促检查病人做好个人卫生、理发、洗澡、剪指甲、更换干净内衣等。
(三)根据医嘱做好输血前配血准备,并完成药物过敏试验,将试验结果记录在病历。
(四)对准备实施全麻手术的病人,术前日晚应做肥皂水清洁灌肠,以防麻醉后因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在术中排便造成污染。清洁灌肠还可以减轻防止术后腹胀,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五)术前日晚根据医嘱应用镇静剂,如肌注安定、苯巴比妥,减轻病人的紧张感,保障睡眠与休息,使病人手术日有充沛的体力。
五、手术日晨间护理
(一)手术日早晨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二)病人手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开始禁饮,防止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如需插胃肠减压管,需在术前2小时完成,并固定牢固。
(三)取下病人非固定性义齿,以免术中脱落或咽下。病人随身携带的珍贵物品如现金、存单、首饰、手表等在术前由病人委托家属保存。如无家属在场,应由护士长负责,有责任护士逐一清点登记,并交护士长或值班护士保存,以免丢失。
(四)手术部位的开放性伤口应换药一次,并清除伤口周围的胶布痕迹,按照医嘱肌注术前针,如安定、阿托品。
(五)接病人去手术前嘱病人排尿,或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并妥善固定。
(六)将必要的物品、病历、x线等随病人一起送手术室。手术后护理
一、环境和搬运
(一)病室环境和要求 大手术或全麻术后的病人,最好安排在有专人护理的监护室,直至清醒或病情稳定。若无术后监护室,应选择安静、舒适、便于照顾和抢救的病室,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为50%—60%。根据麻醉及手术种类准备床单位,以硬板床为主。需行石膏固定者,备好沙袋、棉垫、软枕、肢体架等,需要做牵引的病人应备好牵引架,牵引带,重量锤和钩等专科器材,必要时室还应准备急救物品及急救药品等。
(二)搬运
病人手术结束后用平车推回病室,搬运上病床时,最好是3人动作一致地进行搬运,尽量减少振动,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对于脊柱手术者,在搬运时需保持脊柱水平位,绝不能弯曲或扭转,注意保护伤口,避免压迫手术部位而引起疼痛。若有引流管、输液管,要防止滑脱,避免牵引脱出。
二、麻醉清醒前的护理
麻醉未清醒的病人,有误吸、窒息等意外危险发生的可能。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若有呕吐情况,应及时给予清理。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等现象,应及时查明原因立即处理。如有舌后坠现象,立即将下颌部向上托起,或用拉舌钳将舌头拉出,若发现气管内阻塞,应及时用吸痰管清除痰液并与医生联系。
(二)注意保暖和避免意外损伤
当病人躁动不安时,应适当加以约束或加床档保护,防止骨折移位,牵引滑脱、敷料被拉扯或坠床等情况发生,术后应加强保暖,可加被、提高室温。
(三)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及神志的观察
全身麻醉未清醒前,脊椎等大手术的病人,应给予床边心电监护,每20—30分钟记录一次,然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为每4小时测量一次。输液的病人应每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术后病人体温升高不超过38°,是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称为外科热。若体温持续不退,或3-5天后出现高热现象,应检查伤口有无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2、患肢的观察与护理
(1)观察要点
观察患者血液循环是骨科术后最基本的护理,上肢术后可触及桡动脉,下肢术后可触摸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还应观察皮肤的颜色,测量患者皮肤的温度及毛细血管反应。
(2)疼痛的处理
若术后患肢出现进行性、持续性疼痛,疼痛呈搏动性加剧,表面皮肤红肿,局部温度升高、肿胀,说明组织内压已相当高,应考虑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及时报告医生,并尽快找出原因,观察夹板或石膏等包扎是否过紧,是否为感染性水肿及手术引起的血管损伤,必要时剪开包扎的敷料或石膏管型等固定器材,仔细检查患肢,避免因持续性血运障碍而导致肢体坏死。绝不可轻率地以为是术后疼痛而打止痛针,敷衍了事。
(3)抬高术肢
术后1周内患肢可因手术创伤及外固定的原因,出现逐渐肿胀的现象,抬高患肢可减轻肿胀。方法是用软枕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其远端高于近端,以膝部为例,膝部应高于心脏水平,以踝关节最高,而髋部最低,如果只将膝部抬高至高位而远近两端都在低位,则肢体远端的静脉血液不能畅通回流。
(4)伤口情况
术后观察伤口敷料或石膏上的血迹是否扩大,若渗血不多,可用棉垫、绷带带加压包扎使出血不止,经止血、输血、输液后,血压及脉率仍不稳定,则需急症手术探查止血。
截肢病人需在床旁准备止血带,以备动脉缝线脱落时急用,有大出血时,先用手紧压出血部位,抬高肢体,同时呼唤人员帮助扎止血带,立即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止血,绝不可只顾找人帮助,而使患肢流血不止,造成休克死亡。观察伤口有无感染。若创口疼痛不断加重,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上升,切口部位肿胀、压痛、局部跳痛,则提示疼痛消失,不再有脓液为止。
切口疼痛的处理。手术当日晚间疼痛最剧烈,病人伤口痛而不敢翻身活动、深呼吸和咳嗽,如此易发生肺部感染。所以术后2日内,尤其第一天给予适量的镇痛药很有必要,但镇痛药不宜过多使用,间隔时间在6小时以上。
3、排尿
术后6小时未排尿者,可在下腹部放置热水袋或按摩、听流水声等,如无效,则应导尿,必要时保留尿管,直到病人有自行排尿能力为止。
4、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增加抵抗力
骨科术后的病人,在麻醉清醒后6小时即可进食,应加强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摄取,选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但要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对于体弱或失血较多的病人,亦需适当补液或输血,但应避免长期静脉滴注,因为这样会限制病人全身或肢体的活动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三、功能锻炼
(一)功能锻炼的原则
功能锻炼时骨科术后重要的康复手段。其目的是恢复局部功能和全身健康。但由于骨科术后的康复期较长,有些疾病甚至需长时间卧床治疗,从而影响了局部和全身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正确及时的功能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原则如下:上肢以恢复手的灵活性为主,可指导病人做手的握、抓、捻等锻炼;下肢的功能锻炼应注重负重和行走,可加强脚趾和股四头肌的练习等。
1、主动原则 ①根据手术大小,限制期限及疼痛的耐受力,指导病人进行主动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②有外固定者,也应做静态收缩;而未被固定的关节或健肢可做全范围关节活动,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到正常活动度,尽量不借助物理治疗和按摩。③大手术后和危重病人等不能自己活动者,护士应协助其进行被动活动。
2、循序渐进原则 随着全身和局部情况的好转,锻炼的次数、时间、范围可逐渐增加或延长,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使其掌握正确锻炼的原则和方法,以不疲劳为主,使功能锻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功能锻炼的三个阶段
1、初期 术后1—2周,由于病人虚弱,手术部位疼痛明显,应以休息为主,患肢可做适量的等长运动,健肢应做正常运动,防止术后并发症,以争取早日恢复功能,对于全髋置换、脊柱手术等大手术病人,术后医护人员应指导和协助病人翻身及患肢活动。对于上肢术后的患者,应鼓励其尽早离床下地活动,并指导做耸肩、握拳等动作,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等。
2、中期
一般是术后2周以后,即从手术切口愈合到拆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时期,在此阶段,骨、关节、肌腱等组织的疾病或手术创伤在愈合中,根据病情,在继续加强初期锻炼的同时,可加用简单的器械或支架铺助功能锻炼,如蹬车、手拉滑车、手握小铁球等。按时做徒手操或器械操,也可配合热疗、推拿、针刺等疗法。
四、骨科特殊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科疾病不像以前那样单纯。由于个体差异,常并存多种疾病,因此不能只考虑局部病变的治疗而盲目进行手术,应充分估计病人的整体情况,对合并的疾病需要进行治疗和护理,使其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一)合并高血压的护理特点
应综合脑电图、眼底、血清胆固醇及胸部x线片有无主动脉钙化等多项检查。来估计动脉硬化的程度,对于服用降压药物的病人,要注意其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可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对于血压不稳定的病人,容易在麻醉前出现高血压,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在术前应密切监测血压,根据病情合理使用药物,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保持血压稳定。有脑梗死和出血病史的病人,手术危险性较大,术中、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适当使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
(二)合并心脏疾病的护理特点 手术前进行心电图及心功能检查,如果病人有明显的心功能不全的现象,原则上应推迟手术,可采用洋地黄制剂、利尿药及给予其他治疗措施,待心功能状态较好时,在考虑手术。同时,应限制水、盐的摄入,输液时也应控制滴速,术后还要继续加强心功能的监测。
(三)合并肺功能不全的护理特点 有慢性支气管扩张者及老年病人等,几乎都有气道分泌物潴留及换气障碍,所以在手术前必须充分估计、掌握病人肺功能障碍的程度。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痰多且黏稠者,每日雾化吸入1-2次,也可使用祛痰药物。必要时术前可做痰培养,供术后选用抗生素参考。术前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必要时试用呼吸机做间歇性正压呼吸练习;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及祛痰药物;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状况,给氧气吸入,预防发绀和呼吸困难。
(四)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特点
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术前应严密检测血糖情况,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轻度糖尿病的病人可用饮食疗法,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对于重度糖尿病的病人,还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每日用手指采血进行电子血糖测定,每日测量6次,即早、中、晚饭前及饭后2小时各1次,以检测病人血糖值,根据血糖的高低,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待血糖保持稳定后即可施行手术治疗,术后病人也应继续观察,并保持血糖稳定。骨科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一、压疮
压疮是机体组织由于遭受外部压力而出现的局部急性缺血性损害。
(一)、压疮发生的个体因素
1、患者个体因素
年老、认知功能减退、瘫痪、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是发生压疮的主要个体因素。此外,入院时局部已存在不可逆损伤,24—48小时就可以发生压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病质患者,因软组织耗损、失去营养及循环不良,也易发生压疮。
2、压疮发生的外在因素
压疮的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或压疮,目前将压疮发生的原因归纳为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首要因素是压力施加于骨的突出部位,当小动脉灌注压在45—50mmhg,并持续足够的时间后,便会引起组织损伤。
(二)、压疮的预防
压疮的预防并不单纯是护理人员的工作,而是应被全体医护人员共同重视的一项工作,特别对于全身衰竭、极度消瘦或全身水肿等病人,在做好日常压疮预防护理外,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才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对于意识清醒的高危病人,必须尽早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压疮预防的健康教育,发挥病人积极性,共同参与压疮的预防。
1、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积极评估患者皮肤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要求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做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压疮评分法,分值越少,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
2、冷敷预防 发生受压皮肤出现硬结,在减压的同时给予冰袋冷敷,在冷敷过程中要专人护理,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硬结大小,保护好皮肤,防止磨损,硬结消退后应及时停止冷敷。
3、减少骨突部位受压时间,避免按摩,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应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并记录,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
4、药物预防选用碘伏、凡士林外涂局部受压处皮肤。
5、营养支持疗法
供给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根据需要给予白蛋白、血浆、全血、氨基酸输入,并注意维生素c和铁剂的补充。
6、采用各种医疗器械预防压疮
可采用能减轻组织压力或使软组织交替承受压力的器械,减轻压力的器械以气垫最好,其次为水垫。在没有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传统的勤翻身,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也能有效的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便秘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仅给住院病人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同时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在骨科病房,便秘发生率是非常高的。便秘是指个体正常的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于干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排便时困难。
(一)、原因分析
1、心理因素
骨科病人多属于意外伤,毫无思想准备,往往存在焦虑、紧张、抑郁的心理,这些消极因素可引起并加重植物神经紊乱,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内分泌功能,引起胃肠道动力性疾病和功能紊乱。同时,消极的情绪可影响食欲,使病人食欲减少,而少量食物残渣对直肠壁产生的压力过小,不足以引起排便反射,从而引起便秘。
2、饮食不当
长期进食进食精细食物,食物中含植物纤维太少;植物纤维在胃肠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可增加结肠、直肠内容物的量,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食物中植物纤维缺乏时引起肠蠕动迟缓,发生便秘;其次,饮水不足也是便秘发生的原因。手术日需禁饮、禁食,而前日晚上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及脂类食物,导致术后早期肠蠕动受到抑制,食物残渣蓄积而发生便秘。
3、骨科疾病的影响
4、麻醉及镇痛泵的作用
5、疼痛的影响
6、年龄因素 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由于肠道功能易发生变化,消化液分泌减少和胃肠道蠕动减慢等原因,极易发生便秘。
7、排便习惯及环境的改变。
8、药物因素 临床上应用的某些药物常有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副作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便秘。另外,还应关注病人的口服药中有些药物也可导致便秘发生。
(二)护理对策
对于便秘病人,首先应评估病人,了解便秘的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头昏、腹胀、乏力等不适,以便能根据便秘的轻重缓急给予对症处理。包括:现有便秘情况,既往排便规律,有无便秘史,患者的饮食结构询问病史,了解症状,病人有关便秘知识的认知程度等,根据内容的评估,护理措施如下。
1、饮食指导 便秘往往同时存在术后进食时间晚,水果、蔬菜、主食及饮水量等因素中多个因素不足。术后应告诉病人尽快恢复饮食,对于骨科手术病人,因未涉及腹部不引起或少引起全身反应者,麻醉清醒后,无恶心、呕吐即可进食;病人饮食中每日水果与蔬菜不少于250g,保证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保证每日主食量,避免以鸡肉、猪肉等动物性食物作为主食。一日三餐主食,粗细粮合理搭配,多吃含纤维素的食品如:大米、小麦、玉米、青菜等。多吃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粗粮、酵母、豆类等以增加肠道的紧张力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发生,对于术后病人,建议术后第一餐以流质为主,如鸡汁、排骨汤,量约400ml,每日晨起饭前先喝1杯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ml,术后3天内少食甜食,对于有便秘倾向病人,可早晚服适量蜂蜜水300—500ml,必要时可口服润肠药,但润肠药不能长期使用,否则可引起药物依赖性,造成顽固性便秘。另外,进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饭菜新鲜可口,进食不能太快,忌食辛辣食物。
2、按摩热敷
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双手重叠置于右下腹,沿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陷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产生肠蠕动,每天1次,每次10—15分钟,于每日早餐后30分钟进行,或排便前20分钟进行。
3、心理护理
护士的语言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有直接影响,向病人解释发生便秘原因及预防措施,消除其思想顾虑,并及时给予疼痛的评估及处理,指导病人卧床排便,养成床上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对于新入院的病人应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等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与人员,放松心情,对污染被单及时更换,同时多作相应的健康教育。
4、把握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要有规律:如早睡早起、不熬夜,戒酒,心情愉快,避免紧张。为病人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安静、卫生、减少人员流动,向病室其他人员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理解,排便时要求探视者及异性陪护暂时回避,用屏风遮挡。鼓励病人活动。
5、药物治疗
(1)开塞露
2支保留灌肠加腹部自我按摩。(2)缓泻药物
潘泻叶泡茶饮。
(3)灌肠 对于便秘超过5天者可用灌肠方法排出大便。
三、肺部感染
(一)原因分析
肺部感染也称下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多发疾病。据有关报道,老年肺部感染在老年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且为主要死亡原因。临床证明,这是与其生理、病理、临床等一系列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在骨科老年卧床病人预防肺部感染护理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护理十分主要。
(二)护理对策
1、提高预防骨科老年卧床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控力度,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正确采取空气及操作物品培养标本,加强紫外线空气消毒的使用管理及强度监测。督促护理人员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 给病人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说明预防肺部感染的目的、意义、对疾病的影响,使病人心中有数,增强病人的信心,使其提高自身防御能力。根据病情,因人而异,如下肢骨折、骨牵引的病人可采用半卧位或者坐位,手术后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拄拐室外散步。
3、树立整体观念 由于老年人自身免疫低下爱,除加强基础病的治疗外,还需加强支持治疗、合理饮食,以保证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4、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应从病人进入病房开始,主管护士首先应主动、热情、亲切、自然地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介绍同室病友,帮助病人建立病友关系,并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从而使他们感到受重视,解除心理负担。同时应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另外护理人员应多与病员家属联系,鼓励家属多探视,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和安慰。
5、加强病房的科学管理 保持病房的科学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注意病人保暖的前提下每日早、晚两次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温20—22度、湿度60%—70%,每日早晚用消毒液拖地2次。
6、预防感冒
病人在卧床期应注意保暖,保持内衣及被单的干燥,特别是冬天和行下肢牵引的病人,尤其应避免着凉而诱发呼吸道感染。
7、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2次/天,防止口腔黏膜干燥,提高黏膜吞噬、排除、消灭细菌的能力。
8、保持呼吸道通畅
(1)湿化呼吸道:应该做到早雾化、早助咳,即病人肺部听诊有痰鸣音时就应进行雾化。(2)勤翻身:在湿化痰液的前提下,应每1—2小时给病人翻身一次,可以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使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大的气道排出,保证支气管的排痰通畅。翻身时应缓慢进行,期间配合拍背咳痰,使病人逐步翻身至所需的体位。(4)间断拍背。(4)鼓励咳嗽及咳痰。
9、做好基础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饮食、睡眠等变化。对已使用抗生素者,应注意是否有二重感染的可能,合理应用抗生素,使其有效控制感染,以降低医院感染率。骨科病人出院指导
骨损伤的修复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愈合阶段,临床上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在疾病未痊愈或病情稍平稳后即出院回家休养,出院后的护理及功能恢复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出院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出院指导原则
1、根据病人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指导。选择指导时机和指导方式,在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时收到的效果最好。指导方式分讲解和示范。
2、根据病人处于不同的康复阶段进行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出院计划的制订,训练家属掌握一般性护理手段,如翻身、穿衣、协助大小便、功能锻炼方法及效果观察并协助病人完成计划。对病人应禁止的行为采用书面指导形式,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能盘腿或跷二郎腿,不能坐矮板凳,以免人工关节脱位。
二、出院指导的内容
1、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的依赖心理,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康复计划,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2、功能锻炼 指导功能锻炼是骨科疾病治疗的重要内容,恢复满意的肢体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症,就必须坚持不懈完成锻炼计划和内容。采用讲解和演示的形式让病人及家属达到掌握的程度,给予病人量化指标,并嘱家属一起监护和督促,让病人完成。对长期卧床超过2周者,起床后出现眩晕现象明显增加,应注意防止意外发生。
3、饮食和排泄指导
伤口和切口的愈合、骨折的修复与机体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供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纤维素及钙的食物,增强病人的抵抗力,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利于伤口组织生长修复,促进愈合及全身康复。长期卧床或活动量的减少,均可使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忽视便意,亦可造成大便干结,便秘给病人的进食、睡眠、康复均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多饮水及规律的排便很重要。
4、对铺助工具的安全使用进行指导
如拐杖、轮椅应定期检查其完整性是否损坏,保证使用安全。
5、对截瘫病人及其家属的指导
由于截瘫病人长期卧床,自理能力缺陷,主要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注意预防压疮、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
6、出院后复查的重要性
根据病情和骨折固定时间、治疗时间和功能锻炼方式方法等确定来院复查时间,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固定物的解除与否,离院后如出现任何不适均应及时来院复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题库篇四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
1.及时解除疼痛
创伤性疼痛: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减轻疼痛。炎症性疼痛: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恶性肿瘤性疼痛:行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神经性疼痛: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牵引或按摩,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水肿,解除神经压迫。
2.对症护理
(1)药物镇痛。非阿片制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等。阿片制剂:吗啡、度冷丁、芬太尼等。采用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有效地缓解疼痛。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肌注等。药物治疗新技术:椎管内注射镇痛药,硬膜外麻醉。
(2)技术性镇痛法。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针刺疗法:中医针灸。神经外科手术止痛:植入给药泵,神经切除术,神经刺激术。
3.心理干预
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操作熟练,取得病人信任,同情病人,尊重病人。
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氛围。病房安静、清洁,最好住单人房间,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病区内的嘈杂音,因为失眠会加重病人的疼痛。看喜爱的电视节目,听轻音乐,转移病人注意力。引导病人过愉快充实丰富的生活,帮助病人制定康复计划。骨折病人病程长,有的还伴有终身的特征,把锻炼原理告诉患者,提高其进行功能锻炼的自觉性。教育和沟通患者的亲朋好友,使其较多地体恤患者处境,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骨科围手术期护理题库篇五
浅谈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
http:// 2008-11-22 12:31:10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网友评论 0 条
2009年卫生资格考试辅导 医师、药师、护士、护师网上辅导!2009年全国自学考试网上辅导 2009年职称英语、四六级、雅思、小语种网上辅导!2009年卫生资格考试
【摘要】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它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如何有效地止痛,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对做好骨科病人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词】 骨科;疼痛;护理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1]。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害警告,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2]。它受心理状态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如何有效地止痛,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对做好骨科病人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07年1~12月间住院病人100例,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10~86岁。护理体会
2.1 及时解除疼痛 创伤性疼痛: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减轻疼痛。炎症性疼痛: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恶性肿瘤性疼痛:行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神经性疼痛: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牵引或按摩,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水肿,解除神经压迫。2.2 对症护理
2.2.1 药物镇痛 非阿片制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等。阿片制剂:吗啡、度冷丁、芬太尼等。采用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有效地缓解疼痛。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肌注等。药物治疗新技术:椎管内注射镇痛药,硬膜外麻醉。
2.2.2 技术性镇痛法 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针刺疗法:中医针灸。神经外科手术止痛:植入给药泵、神经切除术、神经刺激术。
2.3 心理干预 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操作熟练,取得病人信任,同情病人,尊重病人。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氛围。病房安静、清洁,最好住单人房间,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病区的嘈杂音,因为失眠会加重病人的疼痛。看喜爱看的电视节目,听轻音乐,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引导病人过愉快、充实、丰富的生活,帮助病人制订康复计划。骨折病人病程长,有的还伴有 终身的特征,把锻炼原理告诉患者,提高其进行功能锻炼的自觉性。教育和沟通患者的亲朋好友,使其较多地体恤患者的处境,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体,提高生活质量。
褥疮巧护理
http:// 2008-11-22 12:29:14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网友评论 0 条
2009年卫生资格考试辅导 医师、药师、护士、护师网上辅导!2009年全国自学考试网上辅导 2009年职称英语、四六级、雅思、小语种网上辅导!2009年卫生资格考试
【摘要】 目的 通过了解褥疮发生的原因及诱因,易发人群,总结褥疮的防治方法,减少褥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阅读大量相关资料,联系临床实践,吸取先进经验。结果 褥疮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及所患疾病,局部皮肤清洁及创口处理,医疗环境舒适程度,护理质量有极大关系,尤其是护理质量。结论 褥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未病先防,已病防止恶化,忌单一护理局部褥疮,忌单一护理方法。
【关键词】 褥疮; 预防; 护理
褥疮,又称“席疮”,俗名“席印疮”。这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或局部摩擦,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坏死、溃烂。常发生在长期卧床病人的骨突部位,如臂部、髂部、骶尾部、耳廓、枕骨结节、肩胛部及足跟等处。日常巧护理方法如下。1 褥疮预防
1.1 尽量避免身体局部长期受压 应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体位,一般每2~3h翻身1次,最长不超过4h,必要时每小时翻身1次。帮助翻身时不要拖、拉、推,以免损伤皮肤。在易受压部位,骨骼突出处可垫水垫、气圈、海绵垫或软枕等[1]。
1.2 定期检查、按摩受压部位 每日早晚用温水擦浴或按摩1次。若发现受压部位皮肤发红,翻身后用红花酒精(红花15g,75%酒精 500ml浸泡1周)倾倒于手掌中少许,用手掌的大鱼际部位向心性进行按摩局部皮肤10~15min。也可以仅用70%酒精或白酒、痱子粉按摩。对酒精过敏者,用热毛巾敷后涂润滑剂按摩[2]。
1.3 病人衣服、铺位 应保持柔软平整、无皱折,床单应清洁、干燥、无渣屑。如是大、小便失禁的病人,特别要注意皮肤的保护和床单的干燥,尽量减轻局部皮肤的刺激,不要使用脱瓷的便器,以防擦伤或擦破皮肤。定时用温水擦身或用热水进行局部按摩,大小便后应及时冲洗并擦干,可涂油或用痱子粉等吸潮并减少摩擦,夏天需慎用[3]。
1.4 增加病人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不能进食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外营养。2 褥疮护理
初发期,局部皮肤由于受压而出现红、肿现象,此时可用45%酒精倒于手心做局部按摩10min,身上出现水泡时,未破的小水泡用滑石粉包扎,以减少摩擦,防止破裂,使其自行吸收, 第二期,红肿不退,使受压皮肤变为紫色,并有水疱形成和表皮破损,这时可用棉签蘸1%龙胆紫涂擦患处表面,使局部干燥,并注意避免继续受压;大水泡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然后涂以0.02 %呋喃西林溶液[4]。若水泡已破,可涂2%红汞或用新鲜鸡蛋内膜平整紧贴于创面,并用消毒纱布覆盖。如鸡蛋内膜下有气泡,应以消毒棉球轻轻挤压,使之排出,再用消毒纱布盖上,1~2 天更换1次,直到创面愈合为止。鸡蛋内膜有防止水分及热量散失、避免细菌感染、利于上皮生长的作用。第三期,表皮水泡破损而引起局部感染并呈现袋层坏死症状,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擦干创面和周围的皮肤。在家中可用60 瓦白炽灯泡的台灯照射长褥疮的部位,白炽灯发出的红外线对褥疮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照射距离约30cm, 烘烤时灯泡距离创面不能过近,避免受伤,也不宜过远,减低烘烤效果照射,距离以促进创面干燥愈合为标准。每日1~2 次,每次10~15min。照射时应随时观察局部情况,以防止烫伤。长期不愈合创面,可在创面上敷一层白砂糖,然后垫上消毒纱布,用整块胶布封闭创面,每隔3~7 天更换敷料1次。借助糖的高渗作用,杀灭细菌,并可使创面消肿,能改善局部循环, 增加局部营养,促进创面愈合。第四期,坏死期。坏死期时的创面呈黑色,并伴有恶臭,甚者可深达骨质或关节面,应尽量在医生指导下护理。
外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
http:// 2008-11-22 12:38:52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网友评论 0 条
2009年卫生资格考试辅导 医师、药师、护士、护师网上辅导!2009年全国自学考试网上辅导 2009年职称英语、四六级、雅思、小语种网上辅导!2009年卫生资格考试
【摘要】 分析外科护士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认为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措施,预防感染及针对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的防护,同时加强心理调节,提高适应能力,可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护外科护士和患者的安全,真正达到职业安全防护。【关键词】 外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防护
医院是病人聚集的地方,也是各种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场所。外科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接触病人开放性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1]。随着艾滋病在全球的蔓延,性病、乙肝发病率的增多,此外各种消毒液的应用,危害护理人员健康的因素也逐渐增多。由于外科工作忙,护理任务繁重,护士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导致身心疲劳。因此,外科护士应提高自身的防护能力和自身防护意识。1 常见危害
1.1 机械性损伤的因素 被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刺伤是最常发生的[2],各种锐利器械如刀、剪、玻璃药瓶割伤。特别是已污染的器械或传染病人用过的器械上面粘附有大量的致病菌,会通过破损的皮肤而被传染。由于外科应急性多、实施抢救多,护士难免忙中出乱,使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发生率较高,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其他途径。
1.2 化学性的因素 常用的各种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液等,是用于空气、物品及地面等的常用挥发性消毒剂,效果可靠,但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由于外科各种设备如吸痰器、呼吸机、监护仪都要经常进行擦拭消毒,故外科护士接触化学消毒剂的机会较多。另外,抗肿瘤药物的危害也威胁着外科护士的身体健康。许多肿瘤病人术中使用5-氟尿嘧啶、顺铂等化疗药冲洗创面或腹腔灌注及介入治疗等,其中顺铂的排泄,大部分清除于第一个24h之内,当护士为病人处置尿液或接触病人伤口时均有被污染的危险。
1.3 物理因素 外科病房有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这些设备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据测各类报警噪音在53~73db,呼吸机在65db,而医院环境噪音应<45db。噪音不仅对听觉系统有明显损害,还会使人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工作容易出差错。另外,紫外线照射时,由于辐射光化学反应,臭氧吸收过多会导致中毒。
1.4 生物因素 目前,血液传播疾病对医护人员造成的威胁已被重视。外科护士每天频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溅落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外科护士面临着巨大的职业暴露危险。同时由于针刺伤及安瓿割伤导致手皮肤伤口,皮肤伤口不仅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危险,而且还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途径。
1.5 心理因素 外科工作节奏快、护理任务重、突发事件多、实施抢救多,“三班制”扰乱了护士身体生物钟节律。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生活无规律给护士造成压力,易产生紧张压抑的情绪,对身体、生活及工作都极为不利。2 防护措施
2.1 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外科根据本科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培训,狠抓护理人员防护知识和技能训练,大力提倡安全操作,遵守规范化操作,牢固树立自我防护要求。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沉着镇静、有条不紊进行护理操作。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疗时,必须有他人协助,以防针头刺伤。如遇有职业性损伤,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针对出现的问题,合理调配人员。
2.2 预防感染 严格洗手是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也是护理人员加强自身防护的重要方面。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上下班之前、脱隔离衣之后等要用肥皂认真洗手。在护理病人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当预料到手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物时,要戴口罩和手套进行,护士手上有伤口时要戴手套。管理者要按规章制度督促护士认真执行,使每一位护士养成操作时戴口罩、手套的习惯。
2.3 化学因素的防护 应用挥发性消毒剂时,明确消毒剂的注意事项,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换气。浸泡物品时,为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消毒液,应戴手套进行。护士接触化疗药物时,要按操作流程进行,做好自我防护,在清除化疗病人的排泄物时戴口罩、手套,操作完毕及时用肥皂水彻底洗手。2.4 物理因素的防护 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做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开关门轻、护理操作轻”,维持病房秩序,保持病房安静。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熟悉仪器的使用流程,加强病房巡视,减少报警发生,以降低噪音。同时在使用紫外线时,护士应避开,不要来回走动拿物品,防止紫外线损伤。2.5 加强心理调节,提高适应能力 外科护士面对各种职业损伤,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护士应主动学习有关心理知识,掌握有关的心理调节方法,努力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管理者对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的科室应合理安排人力,减轻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减少因工作忙乱引起的损伤,积极采取措施,适当调节护士的工作强度,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护理人员抗御职业紧张的能力。通过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护外科护士和患者的安全,真正达到职业安全防护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http:// 2008-05-27 09:00:03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网友评论 0 条
2009年卫生资格考试辅导 医师、药师、护士、护师网上辅导!2009年全国自学考试网上辅导 2009年职称英语、四六级、雅思、小语种网上辅导!2009年卫生资格考试
【摘要】 股骨颈骨折是创伤骨科中常见的疾病,以老年人多见。该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长,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对护理要求高,难度大,2005年7月~2007年10月我科收治2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均达到临床愈合。【关键词】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使我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进入老年化社会,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因年龄大,病程长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是患者早日康复和度过危险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因此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护理工作尤重要,笔者在骨科工作期间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对患者身体状况的综合评估 老年人身体状况差异很大,有的患者身体较好,有的身体很差,有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老年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情绪,要针对患者的不同表现做好心理护理,骨折后患者因疼痛,生活不能自理,担心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人世,又怕拖累家人,此时患者心里非常痛苦,应耐心地安慰患者,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现在完全康复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事例,来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老年人的子女们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渡过难关。3 并发症的防治
3.1 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患者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要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轻微活动上身,拍背,及时咳出痰液,增加肺活量。天凉时特别要注意保暖,以防着凉,保持房间空气新鲜,地面湿式清扫,防止尘土飞扬。
3.2 褥疮的预防 患者股骨颈骨折后因手术治疗等创伤后身体衰弱不能自主活动,患者很容易发生褥疮,应加强护理,仔细观察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减少骨突处的受压,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对皮肤受压处进行热敷与按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3.3 预防脑栓塞等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同时注意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 每日给患者进行温水擦浴2~3次,通过温水擦浴,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皮肤抵抗力,擦洗同时配合按摩。健侧肢体抬高、屈伸、蹬腿活动,双上肢进行内收、外展、向上伸展的活动。经过热敷、按摩、肢体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同时预防坠积性肺炎、褥疮、肢体功能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注意下肢血液循环的观察,认真观察肢体水肿程度、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及感觉的情况,双下肢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反映,及时处理。3.4 泌尿道感染的防治 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泌尿系的感染,应做好会阴部的清洗工作,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
3.5 便秘的防治 患者骨折后卧床,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加上患者病后食欲减退,饮食量减少,很容易造成便秘,排便困难,此时应嘱患者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易消化的食物。
康复指导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康复的疾病,术后康复大多在家中进行,因此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相关医学知识,为患者制定功能锻炼的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结 老年人股骨颈骨是一个致命性的损伤,常常因股骨颈骨折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造成死亡,因此,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要针对患者身体状况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