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铅笔的教案(优秀18篇)
教案可以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教师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选择。通过研究范例教案,教师可以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画铅笔的教案篇一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有六种不同的答案。
2、能够在6种不同答案中找出相象的两组,并想办法做出记录。
3、会用比较清楚的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记录,并关注和学习同伴的记录方法。
1、放大的记录单,水彩笔。
2、幼儿用书第1、3页的操作材料。
一、分铅笔——学习7的分合。
把铅笔分给两个幼儿,试试可以分几次,要求每次分的答案不一样,进行记录。
二、师幼交流讨论"分铅笔"的结果。
师幼共同检查结果是否有重复或遗漏,确认分成两份的6中答案:如有错误进行改正。
三、尝试用标记表示两组相象的分法。
1、幼儿观察6组答案,找找哪两组相似。
3、启发幼儿大胆地说出各自的办法。
4、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记录单上最后一列空格,针对"可以给这两组相像的分合式做什么样的标记?在什么位置做标记合适"等问题,鼓励幼儿发表格子的意见和理由。
5、请一名幼儿在放大记录单的最后一列空格中,尝试用标记表示相像的两组答案。
四、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翻片子。
2、剪贴格子。
五、交流与分享。
画铅笔的教案篇二
今天刚上完加减法一《有几枝铅笔》,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认识加法的含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能根据提供的情景,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
其中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孩子来说5以内的加法已在幼儿园学过,所以本节课的重要目标应在理解加法意义上以及根据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上。但是一年级的孩子要完整的描述出情景图并提出数学问题是有些困难,但是我积极发动男女生竞争的课堂氛围,提高孩子“说”的积极性。
先是我与全班同学手拿铅笔玩问答游戏,然后请个别表达完整的孩子作示范问答游戏,再让同桌两人互相进行问答游戏,尽量做到让全班孩子都学会看情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枝铅笔?”在这样“先拿2铅笔,再拿3铅笔,一共有几枝铅笔?一共有5枝铅笔。”模拟及问答中我引出加法算式,即是用来记录这一操作过程的一种简单的方法。其中加号表示“把两部分的东西合起来”,并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数学问题,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整节课我坚持让孩子在描述完情景图之后,先提数学问题,再让其他同学列完算式再回答“一共有几…”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加法算式是用来解答加法问题的,让孩子养成正确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让孩子明确所列算式要与所问问题相对应的原则。
“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在教学本课时,我用学生每天接触的铅笔作为教具,创设两手分别拿着3枝铅笔和2枝铅笔的情境,并夸张地做把两部分合起来的动作,让学生一目了然一共有5枝铅笔。但本课的目标之一是:能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于是,在我两手合并的一刻,我也试图让学生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但学生的“问题”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有的学生的问题是:2+3=5;有的是:2枝铅笔加3枝铅笔是5枝铅笔;有的是:2枝铅笔加3枝铅笔是多少?……虽然有的同学已经将加法的意义说出来了,有的同学的问题也很接近了,但就是不能提出简练的问题。直到解决完问题,我结合本情境引导、强调算式和问题的不同后,还有些同学迷迷糊糊,但大部分都建立了算式和问题的概念。在下面的“试一试”和“练一练”中,我也能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说说图意并提出问题再列出算式解决,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只为提问题开了个头,学生在反复引导下已经逐渐抓住了提问题的雏形,我相信以后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更棒。
育贤小学魏翠芬。
一、多与小朋友进行情感交流。
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并鼓励他们多说多做,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有几枝铅笔》时,我现出示课本第22、23页的四幅图,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分别汇报,说说这样做的理由,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创设充满童趣的情景。
生动活泼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在教学《有几枝铅笔》的过程中,我创设了一个充满趣味的“变魔术”引入教学,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感受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表达的参与的积极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倾听、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目前新课程倡导的是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操作,告诉所有的小朋友该如何区交流、倾听,该如何与周围的同学一起共同学习。只有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才懂得该如何去合作,才有可能保证合作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有几枝铅笔》时,我让学生通过:1.教师摆小棒,学生说算式;2.指名学生摆,其余学生说算式;3.同桌之间练习。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画铅笔的教案篇三
一、分铅笔——学习7的分合。
把铅笔分给两个幼儿,试试可以分几次,要求每次分的答案不一样,进行记录。
二、师幼交流讨论"分铅笔"的结果。
师幼共同检查结果是否有重复或遗漏,确认分成两份的6中答案:如有错误进行改正。
三、尝试用标记表示两组相象的分法。
1、幼儿观察6组答案,找找哪两组相似。
3、启发幼儿大胆地说出各自的办法。
4、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记录单上最后一列空格,针对"可以给这两组相像的分合式做什么样的标记?在什么位置做标记合适"等问题,鼓励幼儿发表格子的意见和理由。
5、请一名幼儿在放大记录单的最后一列空格中,尝试用标记表示相像的两组答案。
四、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翻片子。
2、剪贴格子。
3、分蜡笔。
五、交流与分享。
画铅笔的教案篇四
义务课程标准教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22~23页。
学习加法,教材分为三次活动进行。
第一次活动是通过对情景图的观察,初次体会加法的含义。
第二次活动是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学生初次接触加法,要正确理解加法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加以引导,让学生感知学习知识的必要性,从而产生学习加法的动机和兴趣。
教师准备相关情景图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小圆片、三角形、小棒。
1、初步感知加法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景活动和具体操作过程中,体会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3、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新教室来上课,你们紧不紧张呀!
生:紧张!
师:这节课就是同学们喜欢的……。
生:数学课!
生1:有两只大熊猫,又来了一只大熊猫。
生2:树上有一只鸟在唱歌,又飞来了一只鸟。
师:观察得真仔细。它们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生1:小红的左手拿了3支铅笔,右手拿了2支铅笔,合在一起一共有5支铅笔。
师:同学们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2:小红的右手拿了2支铅笔,左手拿了3支铅笔,合在一起共有5支铅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和3)。
生:5支铅笔。
师:这样把2支铅笔和3支铅笔合起来,要计算一共有多少支铅笔,我们就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师:把2支铅笔和3支铅笔合起来,我们就用加法符号“+”来表示。(教师范读加法算式,学生自己读。)。
师:同学们请你们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2+3=5的算式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生1:有2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有5只蝴蝶。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二、实际操作,动手动脑。
(1)出示桃子图,让学生看懂图意后,边摆边说过程:先出示1个桃子,再出示3个桃子,然后合在一起。
(2)用小圆片摆1+3=4的过程。
同桌交流,小组互动,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孩子给予鼓励帮助。
生1:1+3=4。
生2:3+1=4。
(3)分别出示桃子图二和图三。
让孩子们分别用三角形和小棒摆出图二和图本的情景,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
三、启发想象,练习表达。
师:同学们,通过动手摆卡片,已经对加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图片,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来摆加法算式的吧!(学生们观看课件,说出加法算式)。
生1:停车场上有三辆车,又开来一辆车,一共有四辆车。用加法算式表示:3+1=4。
生2:树上有两只鸟,又飞来了一只鸟,树上一共有三只鸟。用加法算式表示:2+1=3。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小明的家,小明请大家支他家做客,不过小明说他喜欢聪明的小朋友,必须说出一道加法算式才可以去他家玩,谁想来试一试呀!(观看第23页第四小题,说一说,算一算)。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观察的很仔细,说的很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在你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加法算式,快认真仔细观察,回家后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吧!
画铅笔的教案篇五
一、欣赏铅笔,感受铅笔花纹的多样性。
1.打招呼入座,3个幼儿一组。
出示铅笔:老师手上有什么?(铅笔)。
平时用铅笔干什么?(写字、画画等)。
(2)每人一支铅笔,说说你的铅笔上有什么图案?幼儿说,教师出示图片。
(3)出示老师制作的铅笔图示。
二、小小设计师。
这些铅笔都是别人设计的,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来设计铅笔。
1.观察提供的材料,该如何制作?(按图示剪下圆锥形粘成帽子,然后进行装饰;卡纸两边剪下两个圆,模特手臂从里面伸出来;设计师开始在模特身上画画)。
2.讨论:谁愿意做设计师?谁来做模特?提醒幼儿:一个好的设计师如果没有一个模特来穿,再好的设计也没用。
3.幼儿三人一组,分工合作。
提出要求:毛笔蘸一种颜色后不能蘸别的颜色,如果要换颜色,毛笔洗干净后再蘸别的颜色。
三、铅笔秀(音乐:快乐崇拜)。
一组一组出场展示走秀,让幼儿说说设计的图案。
一起感谢给你们掌声的观众,铅笔展示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光临!
画铅笔的教案篇六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答案。
2.感受和体验8的组成中所分的两个部分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1.教具:教学观图1种的贴绒数字1-8级分合号若干套,放大的记录单子(如附图所示)。
2.学具:按小组准备,幼儿用书第1页小铅笔卡每人8张,放大的记录单,笔。1份双色画片8个,记录单,笔、剪刀等。幼儿用倏地9页的格子纸头。
1.分铅笔:请幼儿每次讲8块铅笔分成两分。并用熟悉作记录,要求每一次分的答案都不一样。分一次记一次,最后找出想象的两组,并在后面的空格里做出标记,想想怎么分才能分的又快又对。
2.剪贴格子:
请一名幼儿介绍活动规则,启发幼儿按序进行分合,最后找出想象的两组,并在后面的空格里做出标记。
3.翻片片:
请幼儿将8个片片拍成一派,然后翻动前面一部分片片的变化颜色,说说两种颜色的片片各有几个,用数字记录下来。要求每次翻出的另一种颜色的片片数目都不能相同,最后找出想象的两组,并在后面的'空格里做出标记。
1.展示个别幼儿的分合纪录,引导幼儿检查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或遗漏,分得合计得是否一样,知道8分成有7种不同的答案。
2.请幼儿根据记录单上给想象的两组作出的标记,说说分成两分的7个答案中分别有那两组分合式是想象的。
1.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记录单上的那几组分合式可以省略?为什么?
2.启发幼儿思考并说出理由。
1.请幼儿选择张自己做的记录单,尝试省略盖章记录单上几组相关的分合式。
2.展示个别幼儿重新调整后的记录单,请幼儿猜测,说说该张记录单上那几组分合式省略了。
提供纽扣、换班、记录单等材料,继续让幼儿进行分合活动,并用标记表示想象的两组分合式。
画铅笔的教案篇七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应发展的能力。
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动手操作,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点。
3、应培养的情感。
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激发求知欲望、学习的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1、课标解读。
本学段课标指出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内容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未强调用数的组成作为计算依据的情况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的重点是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难点是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3、学情认识。
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加法,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所以在“有几枝铅笔”这一生活情境的支持下,学生能顺利建立“2+3=5”简单的数学模型。在家庭生活的背景情境中,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建立的数学模型,说出这个家庭中两样物体合并的现象。
4、经验介绍。
数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为主线展开。通过身边熟悉的例子引出新知,在学生摆桃子的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列出不同算式,说一说、算一算中使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课堂中一静一动,学生学起来比较快乐,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但这节课我觉得还应注意的地方是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让学生多动口。
1、课前准备:
教师:(1)、摆桃子的课件;
(2)、各种奖品,如:红星、桃子、苹果;
(3)、书本上的图片(除主题图外)。
2、教时安排:1课时。
3、教学流程:
序号教学流程学生活动教学辅导一、二、三、四、五、魔术:猜数奖励1、在活动中体验加法的含义(1)、师:你猜、我猜、大家猜,这是几?请你用你的手指表示(2)、师:演示铅笔合并过程:“5”是怎么来的?(板书:2+3=5)(3)、指导认识加号并板书。(6)、师:我们就把这种带有加号的算式叫做加法算式。像刚才,把铅笔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1、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都不错,老师啊,要奖给每位小朋友5个桃子,坐好了,请小组长进行发奖。师:小朋友拿到这5个桃子之后,你准备怎样使用啊?2、师:演示摆桃子1+3=(),问:这样可以用哪个加法算式表示?3、用你们的桃子摆一摆,能摆出多少个加法算式?[要求学生摆一次把结果记一次]4、学生汇报,教师用课件演示结果,让学生再看一次。1、看图说图意,列算式出示:书本第22、23页的四幅图。师:小组合作,每人做一题,并把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小朋友听。师:谁能来汇报一下?2、奖苹果师:请谁上来领奖品,猜猜是什么?(发一个苹果)师:请答对的学生上来领奖品。(发3个苹果)。
画铅笔的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义务课程标准教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22~23页。
【教材简析】学习加法,教材分为三次活动进行。
第一次活动是通过对情景图的观察,初次体会加法的含义。
第二次活动是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学情简析】。
学生初次接触加法,要正确理解加法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加以引导,让学生感知学习知识的必要性,从而产生学习加法的动机和兴趣。
【相关资源】教师准备相关情景图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小圆片、三角形、小棒。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加法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景活动和具体操作过程中,体会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3、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qing引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新教室来上课,你们紧不紧张呀!
生:紧张!
师:这节课就是同学们喜欢的……。
生:数学课!
生1:有两只大熊猫,又来了一只大熊猫。
生2:树上有一只鸟在唱歌,又飞来了一只鸟。
师:观察得真仔细。它们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生1:小红的左手拿了3支铅笔,右手拿了2支铅笔,合在一起一共有5支铅笔。
师:同学们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支铅笔。
师:这样把2支铅笔和3支铅笔合起来,要计算一共有多少支铅笔,我们就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师:把2支铅笔和3支铅笔合起来,我们就用加法符号“+”来表示。(教师范读加法算式,学生自己读。)。
师:同学们请你们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2+3=5的算式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生1:有2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有5只蝴蝶。用加法算式表示:2+3=5。
二、实际操作,动手动脑。
(1)出示桃子图,让学生看懂图意后,边摆边说过程:先出示1个桃子,再出示3个桃子,然后合在一起。
(2)用小圆片摆1+3=4的过程。
同桌交流,小组互动,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孩子给予鼓励帮助。
生1:1+3=4。
生2:3+1=4。
(3)分别出示桃子图二和图三。
让孩子们分别用三角形和小棒摆出图二和图本的情景,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
三、启发想象,练习表达。
师:同学们,通过动手摆卡片,已经对加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图片,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来摆加法算式的吧!(学生们观看课件,说出加法算式)。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小明的家,小明请大家支他家做客,不过小明说他喜欢聪明的小朋友,必须说出一道加法算式才可以去他家玩,谁想来试一试呀!(观看第23页第四小题,说一说,算一算)。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观察的很仔细,说的很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在你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加法算式,快认真仔细观察,回家后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吧!
画铅笔的教案篇九
2、让幼儿知道铅笔伤人的危害性,在使用铅笔时应注意安全。
1、幼儿用书及教学挂图。
2、铅笔、图画纸。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小朋友,导入活动。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作业时因为和别的小朋友聊天,注意力转移,手足舞蹈,一不小心铅笔尖就戳到别人的手了。
2、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在情境中引发幼儿的思考。
(1)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中的这个小朋友在交给老师作业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铅笔没收好,扎伤了别人)。
(2)引导幼儿大胆说出来:把作业交给老师的时候,怎样才能避免扎伤别的小朋友?(可以先将铅笔收起来,放到文具盒里就不会伤人了)。
3、教师发给幼儿图画、铅笔,完成图中的作业(判断图中幼儿行为的'对错)。完成作业后交给老师。
通过交作业的行为,引导幼儿在每次完成作业以后都要将铅笔收进文具盒,一免尖锐的铅笔尖上到他人。
4、引导幼儿知道鼻尖伤人的危害性。
(1)笔尖过于尖锐,扎到肌肤上很危险,容易被感染。
画铅笔的教案篇十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独立思考,同时又能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探究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会正确计算。
重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重点突破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并掌握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破十法”的计算方法,并会应用到计算中。难点突破通过摆小棒,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掌握“破十法”的算理。
教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练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口算卡片、15根小棒、课件。学生小棒……过程引入大家好,你们买过文具吗?(买过)
小动物们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想知道他们是怎样买文具的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看。(板书课题:买铅笔)
2、创设情境,学生质疑。
(生:还有15支)
学生自由回答:我想买5支铅笔,还剩10支;
我想买1支铅笔,还剩14支;我想买10支铅笔,还剩5支;
我想把15支铅笔都买了,那就一支也没有了。
探新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
袋鼠妈妈想考考小兔,同学们,你们猜袋鼠妈妈会用什么数学问题来考小兔?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袋鼠妈妈可能会问的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那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啊?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
师:怎样帮助小兔呢?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铅笔,在桌上摆出15根(5根散的,10根整捆的),试着从15根小棒中拿走9根小棒,看看还剩下几根?然后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动脑想一想,15—9怎么计算?学生尝试思考、操作。
n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情境资源,让学生观察图中买铅笔的情境,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还剩几支铅笔?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情境入手提出数学问题,又能激发学生解决自己所发现问题的欲望。
2、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与算法。引导学生把各自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到前面边演示边汇报。
学生汇报预测:生a:一根一根地减,从15根中减去9根后,数了数,还剩6根;
生b:把15分成10和5,10—9=1,1+5=6,所以还剩6根;
生c:把9分成5和4,15—5=10,10—4=6,还剩6根;
生d:因为9再添上6就是15了,也就是9+6=15,所以15—9=6。
结合学生发言小结:第一种方法是“数数法”,第二种方法是“破十法”,第三种方法是“平十法”,第四种方法是“想加法算减法”。
师总结: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比减数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退位减法”。
以“15—9”为突破口,研究十几减9的基本思路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所用的方法。这样,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又有和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在交流汇报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巩固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要计算的问题后,独立进行计算。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师把苹果树贴到黑板上,苹果上写有数字。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活动。(1)第一层次的活动要求;看卡片,想得数,根据得数到前面摘苹果。(2)第二层次的活动要求:卡片没有了,可树上还有很多苹果,自己想退位减法的算式,得数只要和苹果上的数字相同,苹果就是你的了。
n通过独立计算和集体活动,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买铅笔”的问题,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小兔计算得出15—9=6,这些算法都能计算十几减9,希望大家在平时学习中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反思n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时,通过创设买铅笔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究十几减9算法的多样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在探究十几减9算式的规律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把自己真正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规律。在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了发展,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但是,纵观整节课,然存在以下问题: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没有落实到课堂中去。
画铅笔的教案篇十一
绘画习作课。
1.认知目标:了解铅笔淡彩画的含义、形式与特点。
2.情感目标:感受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美,培养我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3.技能目标:掌握铅笔淡彩画基本表现技法。
学习重点: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幅铅笔淡彩画作品装饰自己的居室。
学习难点: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色。
讲解、欣赏、讨论、示范、练习。
多媒体课件、范画、水彩颜料等工具。
(一)引导阶段。
1.对比两幅绘画作品,如果分别装饰居室会产生怎样的不同效果?感受铅笔画与着色后的铅笔淡彩画的不同艺术效果。假设让你选择其一用来装点你的居室,你该怎么选?我赞成选铅笔淡彩画的同学的选择,因为他们所选的铅笔淡彩画具备素描的明暗关系和色彩的冷暖。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1.点题:用铅笔画大体明暗,用水彩颜料薄施色彩。2.教师诱导引出定义(板书):铅笔淡彩画是用铅笔造型与水彩渲染结合的一种绘画,也是素描向水彩过渡的`一个画种。简要介绍素描、淡彩画的含义。(素描: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以单色线条来表现事物。它不重视彩色,而是着重结构。水彩画:绘画的一种,以水调和颜料所作之画。易产生透明感及轻快、湿润的艺术效果。)3.欣赏作品让学生分析淡彩画的特点。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淡彩画的特点。既有传统素描的素朴典雅、又有水彩画的活泼滋润的效果。铅笔淡彩画有水彩画的性能,但又不同于铅笔画和水彩画。从画法上看,它的素描稿用线明确简练,侧重暗部刻画,可省略中间调子及亮部,颜料明暗效果对比强烈:着色宜用水彩颜料平涂,薄而透明。因此,淡彩画的特点是既有素描体积的塑造,又有水彩画轻快、活泼的艺术表现,是介于素描与水彩之间的边缘画种,常作为由素描向水彩画过渡的一种学习方法。
4.淡彩画的种类和作用(板书)。
学生回答:铅笔素描和钢笔素描、炭笔素描。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淡彩画也可以根据采用工具的不同也可以分为铅笔淡彩、钢笔淡彩、炭笔淡彩。其中铅笔的细腻、钢笔的洒脱、炭笔的粗犷。
5.淡彩画的作画步骤。
(1)、起稿(构图、轮廓):用铅笔准确地画出物体的比例、形体、结构。
(2)、表现大体明暗调子:重点表现物体的暗部,省去中间调子,线条不要过密,尽量不用橡皮擦。
(3)、着色:调准色彩,不要太浓,趁湿画完。(色彩厚薄要把握好分寸,以不掩盖所画的铅笔线为宜,基本平涂,尽量避免反复涂抹,一旦泛起铅粉,画面就会灰暗而失去润泽轻快的特色)。
(三)学生作业:。
要求学生按教师要求的步骤和方法临摹图片的范画,也可二至三名学生合作完成一幅,教师先讲解示范一副铅笔淡彩画的绘画步骤。
作画注意事项:
(1).构图饱满,形体暗部处理是否得当。
(2).设色方法要卧笔平涂,避免笔尖描画。
(四)作业讲评。
1.学生互评,将学生的作品摆放在前边,让学生讨论欣赏,并且指出优缺点。
2.教师点评,教师肯定造型准确,色彩较好的作品,并加以鼓励。
(五)课后拓展。
通过铅笔淡彩画的练习,强化了学生以色彩造型意识。铅笔淡彩画不仅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也是色彩画的辅助练习,在建筑设计、构图等方面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同学课余时间用淡彩画法描绘身边的静物,可以是水果、蔬菜、瓶花、书桌一角等。
(六)、课堂小结:。
铅笔淡彩画以其素雅、清新的艺术风格深受大众所喜爱。对于有一定铅笔造型能力的初中生来讲,进行绘画创作更是易于掌握。用你手中的画笔创作一幅铅笔淡彩画装点美好的生活!
画铅笔的教案篇十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做好了一名口语交际的引导者,便能激发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练习2的口语交际是《借铅笔》,在日常生活,这类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但是,现在是在口语交际课上,既要使学生有礼貌地倾听,又要在与对方的交谈中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注意谈吐举止的得体,进而文明地与人交流。
生:小猴太没有礼貌了。
师:如果你是小猴,你会怎样向小熊猫借铅笔呢?熊猫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小猴应该这样说:“小熊猫,我的铅笔忘了带了,请你借我一支,好吗?”
师:你说的真好,很有礼貌。谁还会这样说?
生:小猴说:“小熊猫,你能借我一支铅笔吗?我写好字后就还给你。”
生:小熊猫说:“好的!”小熊猫会拿一支铅笔借给小猴。
师:小猴写好字后,他又是怎样还铅笔的呢?小熊猫又会怎么说?
生:小猴会说:“谢谢你,小熊猫!铅笔还给你。”
生:小猴会说:“谢谢小熊猫借给我铅笔,现在我已经写好了,还给你。”
师:小猴真有礼貌,小熊猫又会怎么说?
生:小熊猫会说:“不用谢!”
生:小熊猫说:“不用谢。我们不是好朋友吗?这是我应该做的。”
师:是啊,借的东西用好了要及时归还,还要有礼貌,态度要诚恳。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同时,也应该不失时机地做好一名口语交际的引导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画铅笔的教案篇十三
一、开始部分:
猜谜语,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老师带来一件文具,小朋友们猜猜看,是什么呢?”
——身穿花衣裳,个仔细又长,写字又画画,全靠他帮忙。(谜底:铅笔。)。
二、基本部分:
1、带领幼儿讨论,交流如何安全使用铅笔。
教师出示铅笔:“铅笔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使用铅笔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铅笔细又长,可以帮助我们写字,画画。使用铅笔时应注意安全。不能拿着铅笔与同伴打闹,不用铅笔时要把铅笔放入笔筒。
2、引导幼儿讲一讲铅笔使用不当带来的危害,鼓励幼儿发现同伴的不安全行为。
师:“如果你发现有小朋友把铅笔含在嘴里,拿铅笔当玩具,用铅笔掏耳朵,捅鼻孔等你应该怎么做?(提醒他或告诉老师)”
3、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图片中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图片中的小朋友做的对吗?如果不对,哪里做错了?该怎么改正呢?”
三、结束部分:
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如何安全的使用铅笔。
以安全使用小铅笔为命题,让幼儿用铅笔在画纸上自由绘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全使用铅笔。
画铅笔的教案篇十四
分铅笔》是让幼儿"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能在6种不同答案中找出相像的两组,并想办法做出标记"。在上一次幼儿学习6的组成时,已做过"找出相像的两组作上标记",因此,幼儿结合7的分合,很快地就完成了作标记的任务,但有部分幼儿给三组相像的数做的都是同一个标记,经过引导幼儿马上明白并进行了修改。在第二环节分铅笔并记录时,我强调了"用什么方法,可以记得又快又准",并让幼儿完成后进行交流。我的`本意是希望幼儿能从相像的二组数字中受到启发,能从一组分合数字中推导出另一组,这样的话,7的分合共有6种分法,只要分三次,就能得出6种结果了。从幼儿交流的情况来看,所有幼儿都运用了数字变大变小的规律进行有序记录的方式,说明幼儿已很好地掌握了数字渐变的规律,这和前几次活动一直在强调"有序"记录,发现记录中的秘密分不开的。在幼儿交流结束后,我展示了一组运用交换数字的方式进行快速记录的方法,给下次活动留下了伏笔。
画铅笔的教案篇十五
1.感受铅笔花纹的多样性,初步学习用各种线条、图案装饰铅笔外壳,提高自我表现的愿望。
2.能与同伴协调合作,友好交流,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画铅笔的教案篇十六
此次活动只进行了15分钟,完全脱离大班幼儿的课程时间,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让孩子有充分探索的机会,教学活动内容偏简单。新《纲要》中提到,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教师应该给孩子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去操作,让幼儿自己去探究结果,而不是教师带领下的获知。
1.增加难度。
作为大班的孩子,我觉得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将铅丝绕成实验需要的样子,因为铅丝弯的程度不同,平衡点也就不同,这就增加了探索的难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在第二次探索中,教师可以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尝试,寻找平衡点;或者记录表格,让幼儿进行记录、比较,为什么铅丝的一边夹了一个夹子,另一边却要夹两个夹子才能保持平衡。
2.与生活经验相联系。
科学活动的最终导向是为生活服务,因此,在科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通常会进行延伸,与生活活动相联系。在此次活动中,平衡的原理其实和走钢丝、天平秤的原理是一样的,教师可以考虑回归于生活,让幼儿通过视屏了解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3.科学活动要进行。
科学活动是非常严谨的,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科学概念,因此在每个环节后,建议教师都要进行简单的,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画铅笔的教案篇十七
很快大班的`幼儿要毕业了,马上要成为一个光荣的小学生,近期我们在开展“我要上小学”这个主题时,发现很多小朋友在使用橡皮时,总是会将自己的本子擦破;在用卷笔刀卷铅笔时总是会将铅笔卷断,针对这些问题我萌生了给大家介绍铅笔盒里的朋友这个想法。
画铅笔的教案篇十八
此活动共有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抛出问题,激发兴趣,以如何让铅笔站在手指上很好地调动了幼儿探索的欲望。第二环节第一次尝试:借助铅丝,使铅笔站立。在此环节中,教师了事先准备好的绕了圆圈的铅丝,幼儿只需要将铅丝套进铅笔,然后上下滑动就可以了。在此环节中,教师比较急躁,没有让幼儿探索将铅丝套在铅笔的不同位置,而是在发现有一个孩子成功后,马上请他进行展示,请其余幼儿进行学习,因此,多数孩子都是在没有经过探索后就得到了结论。第三环节第二次尝试:利用辅助材料,使铅丝平衡。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了夹子,而且在有个别孩子保持平衡后就请上来说明了理由,再一次剥夺了孩子自由探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