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通用23篇)
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才能在困难面前保持心态稳定。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总结范文,请大家共同欣赏。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一
摘要:创新思维一直都是评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创新思维更是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旨在根据新课程标准改革指导,以小学美术课程为载体,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一、在小学美术课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可行性。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意思是: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强大了,祖国才能以强者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纵观世界,现在的综合国力就是考察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创新水平,所以从宏观角度来说,当代的中国教育只有积极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思想,才能为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国内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与许多发达国家的孩子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培养中国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谓迫在眉睫。
美术,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根植于生活的土壤,形成于人类思维的宝库,更因为人类的创新思维而大放异彩。可见创新思维在我们的艺术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美术创作是最贴近我们真实生活的,因为它的灵感来源于我们的生活,通过我们的改造而高于生活。小学生在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而不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限制,开发学生的本性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被教师、家长所设定的固定模式中,一旦学生形成了这种创新性思维,那么一方面,学生美术学习潜力是巨大的,因为他们可以从生活中攫取无穷的灵感;另一方面,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习生活而言,学生也能够以灵活、独特的思维去对待他们。
二、如何在美术课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改变观念,释放本性。
我们都知道,人人都有创新能力,但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是小学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且它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容:创造性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对周边事物独特的看法以及对事物独特的理解。也许这些都是学生对于这个世界不切实际的奇思妙想,但是教师要明白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源头,所以最好不要对学生的这些奇思妙想做出过多的干涉。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某学生不仅将鲜花涂成了绿色,还将树叶涂成了蓝色,那么这个学生必定会受到周围同学的嘲笑,,教师还可能会命令学生将图画改成“红花绿叶”。这是因为此时的教师和同学都认为这个学生的作品违反了他们对花朵和树叶的认知,违反了生活常识,而这些常识都是学生从小被教育要遵守的,一旦违反便是犯了大错。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教学只会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一个狭小而封闭的空间内,学生的思维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活力,自然就没有创造性思维可言了。所以,现在的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并且要勇于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还要尊重不同的意见。只有在这样活跃、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创造出新的东西。
2.积极创新,注意方法。
教师能够解放学生的思想,还学生以思想自由,这只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基点。创造力与奇思妙想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创造力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是人们可以根据一定的客观努力而实现的一种新想法、新观念,而奇思妙想则可以是不切实际地空想。所以,学生产生的新想法不一定都是创新,所以,真正的创新是需要客观培养的。创造力的培养与小学阶段文化水平的培养是截然不同的,它不需要教师讲很多知识,也不需要学生做许多习题,他所需要的是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如此灵活的培养方式,教师也必须注意教学的方法,教师大都知道爱因斯坦的“科学创新原理”即“经验—直觉—概念、假设—逻辑推理—理论”,这一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对人类创造力的研究“人的直觉洞察力越高、想象力越丰富,那么人的创新能力就越高。”根据这一原理,教师正在课堂上给学生对美术的定义就不应该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定义,而是具有更广泛外延和审美体验的活动。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用直观的审美体验对一个或者多个对象做出判断,并根据这些审美判断做出足以表达自我的作品。这样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可以自由地表达,更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情体验,激发学生艺术表现的欲望。
3.着手生活,养成习惯。
上文提到,一切艺术的源头都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主动地感受生活。和其他一切的学问一样,创新能力也是需要不断积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留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脑海中或者家人、朋友所提及的思维的“闪光灯”,因为这些新奇的想法只要稍加整理就能变成学生自己的创新储备,学生就能经过自己的加工将这些想法发展成为自己的创新。
以上便是我对于如何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些意见和一些方法,然而这些方法都不尽完美,需要我们广大教育者在小学的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金彩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小学,2012(03).
[2]甄西亚.关于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实施[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2).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二
摘要:音乐属于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音乐教学从社会的发展意义上来说,对于主体教育的模式发展等,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在利益趋势上的潜能应用,通过在学生成长中的学习深造作用等,加强对学生在积极性方面的有效培养。而在小学音乐教育的执行过程中,如何应用现代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就需要从现代的创新性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执行,从根本的教育基础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上的培养。下面,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发展进行简要的探讨分析。
现在属于一个典型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进行创新的教育执行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热点词汇的执行应用,就需要从创新的教育理论上,加强对人才能力的有效培养,并通过思维模式的创新,促进对创新理念的应用推进。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上,为更好地满足在现代教育的创新能力推进,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创造能力来进行意识方面的`全面培养,并通过现实的教育可能性,加强对传统应试教育的相互对比,并以此来促进对教学教育目的上的改革。在教学中,由于青少年儿童自身的自制能力极差,从而导致了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学习上的兴趣价值观取向问题,从而导致学习上的惰性出现。因此在进行此类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的目的,就应当以挑起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为目的,并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音乐方面的引导,从而引导学生可以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从而激发其对学习的创新思维。
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音乐的审美。因此在进行此类的教学中,就应当以为学生塑造一个更优良的音乐欣赏环境作为最终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不如教师的一刻起,就能够培养出一个更具有兴趣因素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小学生艺术意识及良好情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教学中,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学习的基础,并结合相应的学习基础进行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就可以从学生学习环境来进行课堂形式上的调节。而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习环境的改变作用,就成为了影响整体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在进行教学环境的创新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音乐的美感形式,进行整体的教学模式调整,并依照相应的音乐教学需求,进行音乐形式上的画像悬挂,给学生塑造一个更具优雅的学习环境。
从近年来我国所大面积开展的音乐课程教学情况来说,进行创新教育,对于音乐教学的进程,以及创建教育的效果来说,都有着极大的促进效果,一方面激发了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作用,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心理视野。对于音乐性人才的培养作用,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在此类人才上的培养,并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创新型教育人才的全面塑造。对于学生在基础音乐理论上的培养,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进行这一类的教育推进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想意识方面的执行调节。在进行现代化的教育中,为更好地满足音乐教育的基础设施需求,并结合教学的中心应用理论,可通过现代的音乐教学认知来促进对教学活动和应用地位多个层面的权威认知,并以此来促进对地位和抵触心理情绪上的全面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修养成长,就需要结合艺术课程的基本需求,实现对教学模式方面的改良改进。在音乐的教学中,不管在那个阶段,都是对艺术创造性上的一种完美展示,通过声乐从而引导人内心灵魂的释放。而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也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培养,只有更好地确保学生在创造性思维上的夯实,才能够在当今这个依靠现代化教育的时代中,能够发光发热。而从现实的意义来说,创新思维时一个民族科技成长的灵魂,同时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所在。而艺术的在扩展人思维创新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只有在创新的能力上,加强对创新精神层面的优势改革,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全面开发。而小学音乐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也在于此。是辅助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项培养基础模式,应当在现代化教育建设中,进行推广应用。
四、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中,就应当更好地提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并通过创新的思维能力,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在身心健康成长。总的来说,音乐的创新教育,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在新课改过程中,音乐教育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提供了意识基础。在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上进行创新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改革途径。本文针对现代小学的音乐创新教育,从基础的学习任务和创新模式进行全面的探索分析,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以及教育的有效作用,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是否和谐。我们说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管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的多元目标。
2、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让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
陶行知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游戏:一是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位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二是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3、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奇松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的办法,并不仅限于用多媒体,还有许多成功方法。总之,通过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的阀门。
4、优化评价模式,让学生享受成功与自信。
学生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评价不是教学目的,而是一种教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评价的结果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教师不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或抵触情绪,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一是把评价的机会留给学生。在日常测验时,教师甚至可采用“免考”方式。教师的充分信任,必然会得到学生的回报。这种民主的评价方式更会增进师生间的信任感,并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充分地展现自己,发挥出应有水平。
二是评价标准要多元化。世界是多样化的,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唯一标准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来评价自己或同伴的学习,体现出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层次化,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四
在学完有关测量的知识后,去施工现场进行实际的操作,观察自己测量的数值与正确的测量数值有什么区别,如果测量错误,一定要总结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改正。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水平。在学校中也要建立相关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要完善一些实验室中的具体设备,还要邀请一些企业中专业素质较好的技术人员来学校中进行授课,使学生知道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哪些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为学生指导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
一、教改、科研和工程实践相结合。
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改、科研和工程实践的活动中来,不仅可以使教师丰富教学的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是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参加教师研究的一些课题操作,使学生在这种综合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梳理相关的知识结构,并学会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现在的高效教师,大部分只注重一些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日新月异的建筑业不能清楚的了解,为了在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是与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是让教师在每个寒暑假都去跟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只有这种理论和实践双向发展的教师才能够教育出应用型的土木专业的人才。
二、实行导师教学制。
在大三的下学期,就要改变那种常规的教学模式,采取一个专业教师专门指导部分学生的教学制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并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实习工作。由于教师的时间较为紧张,而且学生在理解上也有所困难,所以在讲授的时候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够看到具体的图像,避免学生因教师简单的语言表述而不理解的现象,这样使公式、图像和文字都融合到多媒体中,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有效率,对于一些不理解的知识,还可以将教师的课件拷贝下来,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学习研究,通过这种学习制度,可以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的选择自己的道路,还能较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结束语。
培养应用型的土木工程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使其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使学生在学校中能够学到与时俱进的知识,将课本上的知识熟练掌握后,再将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仅从高等教育内部微观层面探索如何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比较高,并有一定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的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新模式,但是制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条件是多元的,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和探索性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参考,还处于探索过程,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工作正在逐步深入,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齐心协力,一定会把培养高素质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五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未来深造的有力根基。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仍过于传统,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看重书本上所描述的“死”的东西,却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致使学生往往得到了知识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令一个弊端就是,教师仅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会将课堂时间安排的很满,阻碍了学生自我思维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十分的被动,同时教师不能够结合实例来传授知识,知识似乎是强加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即使学生储备了知识,却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养成。
作为日常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讲,必须要按照新课标新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着重于智育的发展,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全方面的素质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以后深造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具体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识的潜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活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自我拓展知识空间,自我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能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学能力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所获得的东西要比书本上获得的更为丰富。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研究数学智慧分析数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学习,去思考。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现我国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目标,教师要解除传统观念的限制,开辟出新的教学之路。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要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角”。教师要开辟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积极让学生展开互动,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性的引导式作答,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教师明白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按着我国新课标的标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予以解决,同时留下伏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下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提倡学生对课堂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学习倡导先进的教学理论,并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切实的掌握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制度”早已经不适合对当今学生进行很好的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综合评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个性化多方面发展,让学生认为“考试分数”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统考升学的模式让教师无法合理的对学生展开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要培养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改变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评定,即从单一的考试评定方式变成从学生日常学习中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以多样化的指标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定;也要改变单一笔试的考评形式,要实现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评形式,同时在进行学生中和评价排名时,要将考试分数作为参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思维的灵活度等多方面作为评定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多元化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既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只有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为此,我注重多方面的'结合,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汇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的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观察物体”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学校大门的内外两面进行拍照,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是一种享受。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及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要着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知识互动交流的平台。同时要积极倡导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小学数学的功能和价值。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拓展学生广阔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的感知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灵活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六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历史高达70年,教育体制已经逐渐成熟,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公共艺术教育也随之兴起。公共艺术专业教育在高职高专中具有高达30年的历史,为我国公共艺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公共艺术普及率和整体的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时代在发展,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公共艺术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属于多年积累下的弊病,也是新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困难,这些都需要加以关注,提出解决应对措施。
1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1.1专业普及率较低。
高职高专中各种专业的设置是按照社会需求而考虑的,而公共艺术课程较为宽泛,很难把握真正的核心内容,因此,很多高职高专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该专业缺乏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很多高职高专中公共艺术教育的制度不够完善,学校缺乏应有的长远规划,一些高校的教材过于陈旧,很多专业教育设备老化,这些教材和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公共教育的需要。很多高职高专将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为选修课,一些课程授课内容较为空洞,缺乏与时代接轨的新鲜课题,对学生们的吸引力不够,很多学生因此对公共艺术课程失去兴趣。
1.2师资力量建设落后。
公共艺术教师对于该专业的顺利发展至关重要,由于高校对公共艺术方面的教育重视力度不够,很多教师的晋升空间狭小,很多教师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自身的教学任务不明确。这些问题导致公共艺术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被严重打压,很多优秀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另谋出路,很多高职高专中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出现青黄不接、教学方法落后、缺乏职业道德等情况。教师是学生们职业生涯的导师,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公共艺术类学生的学业受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得不到良好的树立,对我国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1.3学生们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高专中大多数学生之前没有受过公共艺术类的专业系统性教育,缺少艺术欣赏的基础,然而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规定“每个学生至少要在学习期间,选修一门艺术限定性课程,修满后方可毕业”。很多学生仅仅是为了修满学分才接受公共艺术类课程的辅导,他们没有真正把公共艺术类教育作为今后从事的工作方向;一些专业学习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够清晰,他们从小被灌输分数至上的理论,在艺术欣赏、审美鉴赏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加上课堂教学的枯燥和空洞,真正进入该专业学习后会发现他们的基础非常薄弱,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学好该专业的课程,学生很容易对公共艺术类学习产生厌倦。
2高职高专公共艺术教育改进建议。
2.1学校加大重视力度,提供制度保障。
高职高专要将公共艺术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全局来考虑,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为我国培养全方位人才提供重要支撑,因此,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要当做一项紧要任务来抓。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制定出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并针对这一规划制定相关的文件,对学校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完善公共艺术类教育的体制,并对公共艺术专业给予一定的资金保障,下大力度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将能力优秀的教师选拔到队伍中来,给予充分的重视。学校可以与公共艺术相关的企业联合办学,一方面给予教师学生以锻炼实践的场所,一方面为企业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让优秀的学生在实习中脱颖而出。
2.2教师摆正位置,提高教学水平。
高职高专的教师担负着培养我国未来公共艺术人才的重任,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们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要摆正自身的位置,重视自身的使命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使自己的工作获得学生们的认可和钦佩,做到这些,教师的待遇和声誉迟早都会得到改善。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提升空间和平台,教师们应该利用各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并在公共艺术领域争取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为高职高专的师资水平整体提升做贡献;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的公关,让学生们尽早感受社会工作的氛围。
2.3学生们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升自己。
学生们自身的学习态度是学好任何知识的关键,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压力较大,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同时步入社会,高职高专的学生从进校那天起就应该有就业危机感。要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努力克服在公共艺术课程学习中的各种不适应,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在课余时间要增强艺术实践能力,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去感受公共艺术的魅力。教师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下激发自身的灵感和创作动力,使学生们的学习变得主动。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到艺术馆和博物馆去体验参观,也可以通过发达的网络新媒体去网络世界充实自己的见识,多途径不断充实自己的阅历,培养出不拘一格的鉴赏能力和艺术视野。
3结束语。
高职高专在我国基础教育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公共艺术专业对于高职高专的教学属于新课题,做好公关艺术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高职高专要结合公共艺术本身的特点,并借鉴一些其他领域成熟的经验,为今后院校开展公关艺术教育的教学、管理、考评作出应有的参考,使我国公共教育事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明确,这样公共艺术领域人才才能不断涌现,服务好我国的各项建设。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七
摘要: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凸显过程、放大体验是语言教学素质化的关键。本文结合外语教学中的信息输入和输出这一问题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言教学;信息输入;信息输出。
应试教育在初中教学实践中的表象就是只重视九年级,忽视七年级、八年级;只重视学生考试的分数,不重视教学过程和效果。从而忽视学生的语言素质积累。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应重视的问题。要把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有实效,使学生能在学习中不断稳固地积累语言素材呢?让我们先对外语教学的过程做一番分析。
人们运用语言的方式无外乎听、说、读、写这四种方式,其中听和读是运用语言工具来获取信息,说和写是运用语言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方式亦无外乎听、说、读、写这四种方式,通过这四种方式接触语言并试着运用语言。其中听和读是以向学习者输入信息为形式,达到输入语言材料的目的,说和写是以让学习者用所学语言输出信息为形式,达到训练和强化语言材料的目的。因此,课堂上针对一定语言材料的教学过程包含着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的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我们应该在这两个方面下工夫,首先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另外,多给学生练习和自我表达的机会。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信息的输入和效果。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流行的看法认为“说”是首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输出,忽视了知识的积累(信息的输入),造成学生在运用的时候由于获得的东西太少而力不从心。任何质变总有个量的积累过程,我们在教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而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大量的信息,然后才能运用自如。例如:牛津英语7aunit1reading部分,讲的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对于学生来说看似很容易的。可是,如果只让学生自己去介绍,而不是提前讲解、跟读,一方面发音不够准确,另一方面好多新的结构不会使用,表达起来很费力。因此,笔者先让学生合上书听,然后给出一些描写一个人外貌和内在品质的词,让学生熟悉一下,可以用表格的形式给予总结。如:表示相貌的词有:slim,tall,short,p,fat,thin,wearglasses,shorthair,longhair,roundface,squareface,bigeyes,smilingeyes…表示品质的词有:generous,politeandhelpful,kind,friendly…画出一个表格让学生熟悉一下,再跟录音读,确定单词的发音。听和读两个基本的问题解决了,再让学生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或同学就得心应手了。
胡春洞教授说:在人类学习或习得语言的实践中,吸收总是领先于表达,也可以说输入总是领先于输出。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本族语和外语学习都是如此。在通常所说的“四会”中,听和读属于吸收性的、输入性的;说和写属于表达性的、输出性的。因此,中学英语教学的路子应该体现“听读领先,说写跟上”的规律,在处理“四会”关系上吸取自然教学途径的合理内核。
听力和阅读的具体训练可以包括结合特定语境的听的训练、针对课文的有声阅读训练(即边听课文录音、边看文字、边理解词句意义)、阅读训练等等。语言输入之后还需进行巩固。巩固所学语言材料的`方式包括模仿、朗读和背诵。语言材料的输入和巩固过程是一个反复刺激、不断加深印象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按照上述思路,创造出多层次、多形式、高密度、高效率。
二、引导学生正确输出所掌握的信息。
语言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信息输出。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英语教学中语言的运用主要包括说和写两大块。老的教学方式不强调说。会做习题,能考高分就可以了,我们称它“哑巴英语”。庆幸的是现在的英语教师大多都认识了说的重要性,抓住了学习语言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在基础打牢的前提下,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另一方面创造说英语的环境。好多学生包括成年人不愿意表达自己,尤其在众人面前,这在英语学习中是一大忌讳。只有去掉面纱、张开嘴巴,大胆地说出来才是提高口语表达的第一部步。教师的任务就是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来。笔者今年教七年级,在说方面就作好了准备。每次学完hobo和eddie的对话,笔者都让学生上台表演,每堂课开始前,先让学生表演事先准备好的对话;在教reading的过程中,笔者总会让学生当堂课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所学的内容。开始时颠三倒四,吞吞吐吐,后来就自然流畅了。任何一种进步都要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经历过后的收获是难以比拟的愉悦。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麻烦,有时学生不配合,有时自己怕麻烦甚至想放弃,现在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自如的对话,才觉得付出后的收获是多么让人开心。
创造交流的环境对于口语的提高也很重要。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需要成熟的环境。幼儿在刚刚学话时,放在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地方的语言,不要大人强迫督促,他会在不断的模仿中掌握如何去说。可见,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语言不是被动的,是在长时间的接触中自然而然的学会的。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说的环境。
笔者在环境的创造方面以生活化为主,在入学初,让学生见面尽量用简单的口语交流,例如:hi,goodmorning!nicetomeetyou!howareyou?what’syourname?seeyou,bye,goodevening/night/afternoon,mayicomein?openthedoorplease,caniborrowyourpen?ibegyourpardon?等。而这些口语恰恰是七年级教材中的句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笔者在课堂上也鼓励学生尽量用简单的口语提问和回答。另外,还排出英语口语兴趣小组,每周三、五的下午自由交流。在自习课上,笔者还把自己录的对话放给学生听,让他们回答。也经常进行男女生口语比赛,效果很好,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进步很明显。
写是语言输出的另一种方式,也是学生较头疼的部分。在考试中,最后一题的作文,得分普遍很低,有的同学甚至空着不写。其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是很难。前面已经提到知识的输入,在基础打牢的前提下,只要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并多练习写就可以了,而且每个单元的maintask部分就是教学生如何写作的。每次考试都是与其相似的内容。笔者每次先帮学生理清思路,再把要用的知识点交代清楚。请同学根据所给的材料先列出提纲,然后把要用的内容填充进去,一篇作文就基本完成了,再做一些细节上的修改就可以了。所以,每次写作文时,笔者总是让学生先列个提纲,写出要点,然后再动笔写,效果会好得多。
三、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狠抓语言材料的输入和巩固,其意义是巨大的。首先,语言材料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载体,因此对语言材料的认识、记忆和复习,是认识和记忆上述所有知识、技能的前提和保证;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强化听和读的训练,有利于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而“语感是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核心,教学的成败最终要落实到语感的强弱。”强调语言材料的输入和巩固,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狠抓语言材料的输入和巩固”这项主张,说成通俗的语言就是要求学生多听课文录音、多念书,把教材上的课文听够、念够、念透。另外也要加强对输出材料的训练。只有加强对输入材料的训练才能真正实现输入材料的价值,做到学以致用,达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两手抓,把英语教学抓到点子上、抓到实处。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八
现代的学生总是希望能够带着轻松的心情参加体育运动。可是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如跳高,他们胆怯、懦弱、畏缩。这一不健康的心理阻碍着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冲击。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将愉快教学的思想贯彻到体育课堂当中,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为目的,优化课堂、启发思维,陶冶情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快乐的活动中追求发展,在成功的体验中建立自信,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培养自信,就是培养成功。每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的肯定和赞誉。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呢?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
一、消除恐惧,增强自信。
教学中要让学生乐意、主动地学习,必须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其实内心非常渴望成为大胆、勇敢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提高他们的自信。如:学生在进行跨越式跳高时,看似危险的动作,难免产生恐惧的心理,以至不敢迈出第一步。特别是女生,跑到跳高的横杆前,就突然停下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消除这种恐惧的心理。有一天,我看到不少的女同学,很有兴趣地跳橡皮筋,橡皮筋伸缩自如。根据这特点,我自做了一套教具,用大的胶管套住小的实心胶管,实用易做。我给它起名为“伸缩棒”。于是,根据新教材水平二学生的特点。进行校本研究,大胆创新,围绕着“伸缩棒”组织教材。首先,伸长“伸缩棒”斜放在地。让学生在原地练习起跳与过杆的动作。如图,接着平举伸缩棒。让学生跳起来练习过杆动作,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然后,两人一组,一人举棒,一人跑两步起跳过杆。如图。要求举杆的同学不要举得太高(60cm左右为宜),不要求谁跳得高,而是循序渐进地利用手中的“伸缩棒”玩得开心,玩出自信。
二、让微笑与掌声延续自信的激情。
“我能行”是我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努力才能行”不仅强调永不放弃的精神,也表明了一种自信,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要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意识品质。学习技能是载体、是手段,是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他们的自信。如跨越式跳高的启蒙,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起跳与过杆动作之后。根据以上伸缩棒的特点,我把两根伸缩棒连在一起。如图,两个同学充当跳高架,几个同学轮流跳。要求拿棒的同学不能随便升降高度(70cm左右),我用语言不断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因为只有认识自己,展示自我,才能获得成功。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潮,信心十足,巧妙地消除了恐惧心理。在微笑与掌声中,延续了自信的激情。
勇于竞争,坚定自信。
只有竞争,才有进步。我曾问学生;“你喜欢跟跳的高的同学还是跟跳的矮的同学一组?”很多同学都说要跟跳的高的同学一组,“为什么”我追问道,“因为和跳得高的同学一起练习,自己也会有信心跳得更高。”我给学生以热烈的掌声和鼓励:是的,要大胆地与人竞争,但牢记要公平竞争,要用健康的心态去竞争,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才能,使自己健康成长。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我设abc三个高度。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级别。鼓励他们要向更高更强的竞争环境锻炼自己,增强信心。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竞赛,大家都要勇于竞争,失败不要紧,重要的是在失败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知识,为下次更激烈的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坚信我们必胜的信念。
四、巧妙评价,让自信飞扬。
我经常告诉学生:体育活动人人参与,只要你认识自己、正视自己,善于表现自己。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快乐。因为自信心是随学生的自我评价产生和变化的。而学生的自我评价常常取决于已有的经验、自我感觉和他人评价。在跨越式跳高的练习中。我不仅是要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在评价时,先让学生相互评价,说出自己的感受。有一位女同学在过杆的时候,改变不了跳橡皮筋游戏脚跟往后勾的习惯。通过了评价,她终于认识到了脚要往前踢起的做法。虽然在前伸时的动作还不够规范,但我和同学们给予她充分的肯定与掌声,由于得到了全班同学的鼓励,她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激昂的自信在心中飞扬。
经通过不懈的努力,淳淳善诱的启迪。我们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地增强。在各项比赛中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别是跳高,冯锦琪,方厚容,邝积进在镇历届田径运动会中名列前茅。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我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在走属于自己的体育教学之路:让学生在游戏中爱上体育,在活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坚定自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坚信我们的体育课一定能做到:让健康先行,和娱乐同在,与休闲共舞!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九
当学生进入导向阶段时,主要由学校、班级委员会与家长负责对其进行方向指导。具体做法是,首先,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家长根据孩子意愿向学校提出申请,内容是让孩子进入以下三类学校的一年级:普通或技术高一、职业高一、两年制的专业技能合格证书第一年。其次,学校根据家长申请,综合学生在校表现、兴趣等给出意见;最后,校方与家长协商,双方意见一致,班级委员会就安排学生进入所选学校,而在中心阶段进行过职业培训的学生,则安排到职业高一或两年制的专业技能合格证方向学校;当家长对校方意见有疑义时,可向申诉委员会(信息与职业指导中心主任、其它学校的校长与教师、家长等)上诉。
二、法国初中方向指导班的机构设置。
1、国家机构。
方向指导的`国家机构是“国家教育与职业信息局”。其负责具体指导事务,将“信息与方向指导中心”收集的信息做整理,出版成就业指导手册,并以电视为媒介播放就业节目。具体做法是“:了解教育手段和职业活动,建立公众信息资料库;进行相关方法和方式上的研究,扩充资料库;进行调查,提高大众对职业活动的理解;协助制定针对教学和职业信息指导人员的培训政策并参与对其的培训”。
2、地方机构。
法国的方向指导的地方机构是“信息与方向指导中心”,其主要职责是:
(2)对本学区的中学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全国劳动与职业方向研究所”以内外两种形式组织招考,招聘指导人员(顾问兼心理辅导师、主任等),其中“外部考试面向35岁以下非国家公职人员,至少受过两年高等教育;内部考试面向40岁以下的公务员,至少受过完整高等教育。”其次,分配相应指导人员给各指导中心;最后,指定每位顾问与本学区的一所或多所中学建立联系。
3、学校机构。
学校机构为“民主班级委员会”,有学者指出,其是由校长或校长助理主持、由本班级授课教师﹑两名学生代表和两名家长代表、教育和导向顾问或需要了解学生情况的校医组成。每学年至少开三次民主会议,具体程序是:会议前,学生先就职业选择提出意见,然后教师算出其学习的平均成绩,再综合两方面给出意见;会议时,先由此阶段的负责教师公布学生成绩,给出意见;然后家长与教师协商,这种协商一直可持续至第二学期末。
三、法国初中方向指导班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法国“方向指导班”的建立为我国初中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和升学类型提供了借鉴,至少表现为以下两大方面:
1、建立专门方向指导机构,培养专业方向指导顾问。
当前,我国每所中学都设有教务处、政教处、后勤处等不同部门,其设置不可谓不细,但却缺少专门的方向指导机构。因此,建立专门的方向指导机构势在必行。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设置初中方向指导机构。法国初中方向指导机构组织严密,建立了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的三级指导体系。这无疑给我国教育管理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今后改革可以较大力度鼓励地方建立专门初中方向指导机构。在国家,学校和社会三者间架起就业信息桥梁。
(2)在高校设置方向指导专业。专门方向指导机构的运行,需有专业方向指导顾问做前提,才能保证指导意见的专业性。这就需在高校设置相应专业,培养专职人才;如有意从事方向指导职业之人员(不包括高校专业学生),需到高校相应院系进行专门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考试得到相应的资格证书,才具有成为指导人员之资格。
2、加强学校、教师、家长三方的联系。
法国初中方向指导班,每一阶段的指导意见都要求教师在与家长相沟通,在充分了解学生之兴趣后,才综合评价给出指导意见。反观我国初中教育教师,学校和家长三者间鲜少民主交流。因此,加强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联系尤为重要,其具体做法是:
(1)建立“教学整顿”家长参与制度。在每所中学建立“教学整顿”家长参与制,为每个年级掉队或基础薄弱的学生顺利进入下一年级的学习提供帮助。法国升留家长参与制,固能提升每阶段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我国人口幅度大,现阶段基础教育的目标首要保证入学率,升留级制度显然与之不符。但在中学建立“教学整顿”家长参与制不仅可行而且对解决每个年级“学困生”问题是有助的。
(2)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我国现阶段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成绩来决定,这种评价造成了家长、教师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尤为不足,学校通知家长学生成绩,这难免存在选择盲目性,所以现阶段,中学应建立过程性评价,使指导顾问,家长,学校间共同合作,及时了解学生信息,给出让孩子朝着正规方向发展的指导意见,减少初中生选择方向的盲目性。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十
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实现课堂高效。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设计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的导语。
(一)巧设疑问、悬念导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因此,在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引起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欲望,实现学习高效。如教学《论语》时我就设置了这样的导语: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孔子和《论语》为什么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去寻找答案。
(二)游戏活动,氛围导趣。
课前开展五分钟“热身”活动。刚上课,学生思维没有转换过来,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每节课上课铃响的前3分钟和后2分钟,共5分钟时间,为学生的热身时间,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设计、组织活动或表演。譬如成语接龙、比划猜成语、我爱记歌词、美文朗读、即兴演讲、诗歌背诵、戏剧表演、猜谜语等活动。然后在活动最后设有奖惩的环节,促使学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学生经过这样的热身,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课堂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景,体验导趣。
讲课前,教师依据要讲的内容,先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多变的动作,或借助幻灯打出图像,收录机播放音乐等方式,设计富有真实性(生活真实)、典型性、情感性(在背景音乐中想象)、学科性、问题性的教学情境,造成浓厚的情景氛围,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中,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背影》一文,课的开始,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有关父母的感人画面的幻灯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父亲》来创设情境,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父亲为自己劳累的画面,把学生领入一个个感人的现实情境。这样,学生受到感染,引发出了感恩之心、珍惜之情,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总之,用巧设导语来激趣的方法不胜枚举,除以上激趣方法外,还可用时事新闻、歌曲、图画、实验、标题、温故、多媒体、名人史话、诗文名句、神话故事等内容来激趣。不过,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运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情、教学条件等来定,选择一种或综合几种进行。
二、目标介绍,预习反馈。
(一)精设目标,导向激趣。
目标是指行为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是一种强烈的刺激。目标的制定要语言简洁又具体可行,要体现着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要求,要符合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和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并针对学生的预习中产生的疑问和教师预设的重难点情况随机确定。老师在每节课授课前都明确地告诉学生当堂课的目标,并将其写在黑板的“学习目标”边角处,然后等到一节课即将结束时再反过来检查是否达到这个目标。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使努力学、专心听的学生都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二)预习反馈,导学激趣。
针对导学案完成情况采用学生抢答或老师直接出示答案两种方式进行预习反馈,借助反馈出的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和导学案问题来导引学生学习,如果被评优秀而产生成就感,学生自然更加积极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如果不是,那学生在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后,就会主动的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寻求解决,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设疑导思,以思引趣。
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有思维才有兴趣。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更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设置科学精妙的有层次性的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由疑生趣,驱动大脑兴奋,自然而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此处设置的疑问主要是学生自主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可以是自己发现的疑问,可以是教师预设探究点,也可以是同学的疑问等。为了设疑,教师可采用迁移法、悬念法、故事法、游戏法等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无论如何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研究学情,又要联系实际生活,解读课标及教材要求,预设出能使人人都有收获的具有层次性、经典性的问题,然后引发学生探讨,学生互相质疑补充,教师启发引导,从而达成课堂高效。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十一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幸福,是人的向往和追求。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十二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将创新教育引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是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有利于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形成,更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有利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更是重视学生潜能开发与个人需求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创新教育,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知识的开发过程中来,会让学生逐渐意识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成为音乐知识的追求者。
对于音乐学科来讲,审美是学科的特色,审美教育是学科教学的特殊部分。要促进创新教育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落实,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利用有效的方法对教师进行美化,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美化教师环境,让小学生从进入音乐教师的那一刻起就找到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美感。用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小学生全情投入,有利于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动手与动脑,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爱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首先,从教师的桌椅摆放来讲,传统的桌椅摆放为横排竖列式,这样的桌椅摆放方法过于规矩,会给小学生带去学习压力。鉴于音乐学习内容具有艺术性,教师可以利用艺术性的手段摆放桌椅。将桌椅摆成圆形、半圆形或者小组方块型,有利于教室美感的提升,也能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更加轻松。其次,做好教室的墙面装饰。教师可以在墙上挂一些山水画与音乐家的生活图像,让小学生在进入教室之时,有一种走入音乐殿堂的感觉。通过音乐教学环境的创新,促进教学氛围改变,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
到底谁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中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谁高谁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难题。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在课堂教学中有绝对的决定权。小学音乐课堂中必须要体现教师的中心地位,保障教师的权威。但要落实创新教育,就要认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主体观点。肯定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犯了错误,小学生发现却不敢说,小学生有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敢向教师表达。这只会让课堂教学变得越发死板,不利于教学进步。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感受与学习需求,在课堂中为学生服务。选择小学生喜爱的方式实施教学,重视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才能促进教学创新。比如,引导小学生学习“狮子舞绣球”这首歌时,教师不能为了教学方便让小学生反复跟自己学唱。教师鼓励小学生离开座位,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歌曲的旋律做出狮子舞绣球的`动作,给小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小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逐渐爱上音乐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实施音乐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
三、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促进创新教育。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具备创新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讲一点知识,自己必须要掌握十点,甚至百点知识。教师要重视个人音乐专业能力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升,从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落实创新教育,需要教师从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从学校来讲,学校要重视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举办创新教学大赛,给教师动力去思考新的教学想法,并积极去实施。从教师个人来讲,教师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去学习新知识。比如,引导学生学习“藏猫猫”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将游戏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向往是不能抑制的,将游戏活动作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吸引点,有利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将创新教育模式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能够让音乐学习满足小学生的精神需求,促进小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音乐课堂活动。重视民族进步与国家发展的灵魂,将创新元素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是构建高效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十三
在基础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对法制建设是非常有利的。通过利用启蒙教育硬件、软件,以渗透教育、体验教育为载体,使小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治常识,逐步培养他们法制意识,对提高全民法治素养也将是功不可没的。
【】。
小学生;法治启蒙;重要性;有效策略。
“加强法治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媒体报道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件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例,让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深切的意识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得有效开展法治启蒙教育,让法律知识从白纸黑字走进孩子的心海,让正确的法治观念为孩子健康成长导航。
1.法治启蒙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2.法治启蒙是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需要法治启蒙有助于小学生健康人格、良好习惯的形成。人,生如白纸,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要从小培养的。(1)法治启蒙教育能树立学生的尊重意识,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人们只有生活在自由又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才会幸福,因此每个公民的自由和人格尊严都要受到法律的保护。由于小学儿童年龄特征的影响,孩子们的自信比较容易在环境强有力的刺激下得到激活、建立、强化。遵守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正直、诚恳、热情、勤劳等维护健康、珍爱生命的公共秩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善于从独特的视角出发,正确的识人和择友,与同学团结友爱,彼此沟通思想,以达到相互了解和信任。(2)法治启蒙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抗挫能力著名社会学理论家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榜样人物的行为,相应地会去模仿他们而学得一些社会行为。所以能够作为孩子模仿学习的重要对象的法制教育内容形式能调动孩子的主体参与意识,促使他内心深处责任感和抗挫能力的形成。
怎样教育学生从小建立起法律、规则、诚信、契约和依法办事等意识,有效的开展法治启蒙教育?1.持之以恒的重视法治启蒙教育的硬件、软件建设编写法制教材,设置法制课程,培训专门师资是法治启蒙教育得以正常开展的三大前提。做到教学有大纲,学习有教材,任课有老师,课时有保证,教师本身具备了比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比较全面的法制知识,才能在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中自觉地进行法制启蒙教育。2.小学法治启蒙要因势利导,以渗透教育为主要渠道(1)渗透到规则意识中去大部分规则、制度是基于国家的法律和人们的道德认识而建立的,既体现着法律的精神和要求,同时又符合生活的实际,是行为得以开展的必需秩序。如学校规则:《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孩子们自觉发现社会生活是有规则的。学生初步学会了公共生活的规则,慢慢了解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法律常识,从而使他们学会遵纪守法从遵守规则开始的意识和习惯。(2)渗透到学科中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当充分挖掘学科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法制知识,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法制启蒙。例如语文教材中很多亲情的描写无不都在暗示着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学生在充分体会亲情的同时,教育学生理解报答亲情,长大后更好的赡养父母……选择好教育的切入口,引发学生学法、用法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本身的同时,对法律知识有所了解,法治意识得到加强,这就是学科渗透的艺术。3.用体验内化方式进行法治启蒙教育实践育人,唯有体验才最真实。播放法治教育电视片、电影;1开展交通法规咨询;成立法治学习兴趣小组,开展法治演讲比赛、辩论赛,举办法治作文竞赛;“小交警上岗”......让学生扮演一个角色,体会一种职责,了解一点知识,养成一种品质。一次次体验中的知识积累,一次次体验中的意识形成,使小学生在学法的同时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并维护法律的权威。法治启蒙教育以教育为本,预防为主,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法、懂法、守法;让学生知道学法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帮助别人,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罪。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蓝天下,孩子正从一群羽翼未丰的雏鸟逐渐转换成一群准备腾飞的雄鹰。
[2]曾祖锦.《成功:教育》,2011(9):201-202.[3]赵建华.关于小学班主任法制渗透教育的初探,2016(12):00080-00080.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十四
体育游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娱乐运动,在小学阶段在体育课程中融入体育游戏可以更好的增强学生体制,提升学生体育课的兴趣。在课程中要充分利用到体育游戏的有利影响,衔接好体育游戏同授课内容的关系,进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体育游戏小学体育融合作用。
体育游戏在体育课热身环节中使用,要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体育活动对身体各项机能和器官得到热身的准备。在之前体育课程热身关键大多是单一口令性的队列练习和队列变换,经常性的活动使得学生被动性的接受感到毫无兴趣和无聊,整个课堂的气氛感到气氛呆板和沉闷。而降体育游戏引入其中,可以让学生在充满生机、活泼、朝气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兴奋度和注意力。体育游戏在动作技能的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体育技能练习中正确的应用体育游戏,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技能强化过程,促进学生动力定型的形成。动作技能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从这一环节中完成的。在体育游戏引入课堂之前,教学方式大多是教师示范,学生自行练习,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学生经常会失去兴趣,导致教学内容不能及时的完成。在体育游戏引入之后,学生不知不觉的在游戏中学会了新的技能,起到了良好的双边互动作用。
1.采用互动式体育游戏教学。学校就是个小社会,社会交往活动与社会性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对于青少年来说,特别是年龄比较小的儿童来说更是要从小培育他们的社会性。体育游戏就是一个他们社会交往的一个的起点。体育游戏就是一个让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小学生一方面要不断表达自身的意愿和主张,另一方面要结合他人的意愿、主张和态度进行回应,体育游戏可以结合这两种交往关系,让小学生不断的适应这两种关系,这种交往就会不断的出现在竞争和合作的游戏中,通过小学互动式游戏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不断成长。
2.采用音乐式体育游戏教学。在体育游戏中还可以将音乐融入进去,利用儿童喜欢节奏明快的特点,让小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享受快乐。另外音乐也可以用营造出一种恬静平和的情景,这样可以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中进行活动,进而更好的发挥游戏在课堂中的作用。
3.采用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教学。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生理和心理机能还不是很成熟,所以教师在根据教材的内容要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逐步兴奋,起到良好的热身作用,让小学生顺利的过渡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部分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游戏,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比较积极愉快的心理,克服单一、枯燥的心理,让他们自觉的投入到练习中去。例如在两手运两球的接力比较重,两手的运球接力就比单手运球要有趣和精彩。另外还可以有度的采用一些惊险的游戏内容,例如利用过独木桥和跳跃障碍等形式加大游戏的趣味性和惊险性。
2.游戏安全性选择。在游戏选择方面,我们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要对游戏的各个环节保证学生运动的安全性,例如在“反应追拍”游戏中不准推撞或者重拍对方,拍动的路线也要提前予以规定,以免发生意外的伤害,另外也要看场地是否安全,每个对组之间左右距离是否合适,前后间隔是否恰当,还要考虑到周边环境对游戏开展的影响等因素。
3.学生游戏主体性选择。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习者有一个良好的机能是教学得以顺利展开的关键性因素,利用体育游戏可以在技术教学中改善教学氛围,使单调的技术练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活泼,例如在高年级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会加大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的进程,让学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在田径教学中的弯道练习中,我们可以用圆弧跑的游戏形式,提高和巩固弯道跑技术,中长跑一项比较发展学生心肺功能的运动,但是如果一味的一圈圈按照跑道来跑,学生会感觉到恐惧和厌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是给予长跑一定的意义,让学生在快乐气氛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
[1]刘海军.浅析小学体育游戏教学[j].学周刊.2013(35).
[2]刘保华.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12(15).
[3]徐梓林.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的多视角分析与创编建议[j].科技信息.2011(24).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十五
在小学科学创新教育中,教学媒体的选用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的。如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件简单电器的使用原理和了解一件简单电器的构成与组装是具有差异的教学目的,前者可以使用投影与板书来完成教学,而后者则需要使用到这件简单的电器;二是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并且小学科学创新教育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具有紧密关系,所以小学科学创新教育应当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当尽量选择能够呈现直观形象的媒介来开展教学活动;三是教学对象。年龄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教学媒体的选用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差异。年纪较低的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抽象和概括能力,所以适合选用录像以及幻灯片等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具有生动形象特点的媒体,而高年级的学生在媒体选择方位方面则会宽泛很多,这主要是由高年级学生抽象与概括能力的提升所决定的。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在小学科学创新教育中被广泛运用,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中教师需要做到进行的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突出教学的`重点等问题,避免过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而影响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的提高,同时避免在小学科学创新教育课堂中加入过多内容而影响学生的有效接受。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对教学过程做出调控。要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首先教师应当重视提问过程中的引导,即在新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与新的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点作为问题来提问,让学生通过回忆旧的知识并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引申来发现问题答案;其次教师所提问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针对性,避免提问内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此,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位依据来选择问题,同时要围绕提出的问题做到精心组织措辞、合理选择表达方式,同时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出考虑,确保提问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三)提高课堂管理有效性。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严格的课堂规则。课堂规则是确保课堂秩序的基础,教师需要制定适用于学生的有效规则,在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几率问题进行有限预判并声明规则,这种预判需要基于教师教学经验与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基础之上。同时教师要重视对良好的行为进行鼓励以对这种轻微进行强化,对于课堂违纪行为,教师可以使用手势、突然停顿、眼神暗示等方法来及时制止。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存在行为问题的学生等同于品性败坏,而应当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纠正和引导;二是做好课堂时间管理。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与科学创新教育内容的无限性之间存在一定矛盾,而要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必须对教学时间作出严格把控。这要求教师能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将教学的难点放置在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间段即上课之后五分钟到二十分钟,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并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十六
网络时代的到来相应的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网络时代不仅带来了教学思路、内容、形式等的转变,同时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丰富了教学资源。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大量教学资源,以大量的例证、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的,教师在课堂中会将善恶美丑以确定的形式告诉学生,学生只是记住、懂得,却并不是经过自身理解得成的,而网络资源的引用,能够很好的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德育的意义。
2、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与网络时代相对应的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为课堂教学增色许多。对于小学德育课而言,丰富的课堂表现形式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增强课堂表现力。以往德育课程多数以说教为主,内容的表达受制于教师的语言,尤其对于感性认识为主、想象力丰富的小学生而言,无疑增大了理解难度,降低了教学的吸引力。网络时代的到来恰好解决了这样的弊端。
3、为师生交流及学校与家长的交流提供了平台。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人们交流的平台得到了增加,如qq、微信等社交平台的运用,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将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随时联系到一起,方便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学习建议以及一些通知等与家长、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同时教师也能获得学生在课下的一些表现、生活中的成长烦恼等,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另外,通过微博、博客、贴吧论坛等内容,教师可以将课堂中未用到的资料、比较好的能够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的小故事、电影资源等进行分享,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4、为学生提供一个反馈与展示的平台。德育课程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课程,德育课程的效果并不体现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或者最终的考试成绩,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对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中。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德育网站、班级群等方式,促使学生自己将对德育的理解展现出来,理论与实践结合,获得课堂教学的直观反馈。
(二)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
尽管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有益之处,并为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但在教学中,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加之小学生认知特点等都对小学德育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的虚拟性、开发性等特点,即使对是非有自己判断的成年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候,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更是严重的挑战。在网络时代,学生可以轻松地接触到各种资源,对于事件的评论也是多样观点并存,其中也不乏极端的观点,这些信息的存在,对于尚无理性判断能力、对新鲜事物兴趣高的小学生而言是极大的挑战。
2、对于网络的过度依赖。
在小学阶段,无论在教学中依赖多媒体技术,还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交流,都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就是网络是生活或者说学习中的必需,家长与教师的引导稍有不慎,可能会形成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加之原本当前网络对生活的深刻影响,很可能会造成学生日后生活中过度依赖网络,而在生活能力、思维模式等方面受到限制,对于未来生活产生影响,尤其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德育课。
3、增加教师教学难度。
在以往教学中,德育课程都是由教师讲解给学生的,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但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除了教师讲解外的内容,形成与课堂不同甚至相背离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既要能将知识讲解给学生,又要及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判断力与思考方式。如德育教学中会涉及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但网络上大量的“碰瓷”、“扶不扶”的讨论,会使学生产生一定困惑,“如果在生活中我们扶了老爷爷奶奶会不会被诬陷”,加之部分家长出于对学生的保护,会告知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少管闲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有一名学生在课堂提出,就会使学生产生兴趣,需要教师解答,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一定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
二对于网络时代如何推进小学德育教育的思考。
(一)转变教学思路。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转变教学思路是教学的`必然。在转变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学生进入校园学习后,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承担者,教育的变化需要教师首先转变,打破传统教学思路,将网络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其次,是家长的转变,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密不可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家长密切联系。
(二)形成课上课下的联动。
课上与课下的联动,是指将德育课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学校可以组织进行一定的活动,如简单的情境表演、与家长的互动等,也可以带学生走进社会到敬老院、社区、博物馆等地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德育网站的建立,指导学生通过网站的建设表达自己对道德的理解。
(三)在德育教育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作为一个虚拟世界已经正式走入人类的生活,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网络世界中的判断力,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对网络的开发利用的增加,网络道德本身就已经成为基本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网络道德内容的增加,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判断力,对网络信息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四)为学生建立发言的空间。
在网络时代,信息多源化,道德教育已经不再是囿于课堂能够完成的内容了。也正因如此,在教学中“堵不如疏”,尽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并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有些观点是切实存在的。教师可以建立个人博客空间、网络论坛等,针对一些内容或者新闻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的平台,在了解学生的想法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
三、结语。
概括来说,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小学德育教育带来的挑战来于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以及网络信息的冲击。需要教师进行认真的总结与转变,抓住网络发展带来的机遇,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十七
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而且也要联合家长和社会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小学生独立思辨能力缺乏,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在面向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抓住这些特点加以展开。
小学生道德教育德育工作我们都知道,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国民的安居乐业。因此,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真正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当前,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我国国民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所以,为了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多元的德育环境,我们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方法和思路,将德育工作切实有效开展。
当前德育教育的环境已经与以往不同,所以,面向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也要以新的思路加以展开。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导致学校德育工作无效化的结果。所以,德育工作的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形势发展的需要,创新是一种必然,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一种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学校德育工作也要根据新的变化,综合各方资源,形成道德教育合力,抓住重要的道德教育契机,真正有效落实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身处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有着太多偏离主流道德价值观念的言行充斥在身边,由于小学生容易模仿,所以,这就容易使得小学生在道德修养的道路上走偏。这种情况需要引起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纠正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偏差。从创新的角度来看,一定要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自主性,避免传统的简单灌输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社会现象,懂得分辨哪些是好行为,哪些是坏行为,哪些值得学习,哪些要坚决远离。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道德观念的正确性,才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我们也可以从网络中进行德育工作,这实际上拓宽了进行德育工作的渠道,由于网络把更多的人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有很多创新的空间,大家可以从这个思路进行更多工作的创新。
二、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入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个人素质养成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好的习惯实际上就包含着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的教育,从行为入手,效果更好,这恰好符合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是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一条经典而有效的途径。小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就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从这些新的行为习惯开始,一点点的塑造自己的性格品质。小学生的礼貌用语和行为、学习中的品质养成、预习、听讲、做作业等事务中都体现着一个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将这些规则规范真正内化成小学生的一部分,让他们的超我形成,从而达到自律的程度。
三、积极整合多方面资源,共同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着道德教育的工作。而且如果这三方面不能达成一致,就会相互牵制,抵消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学校的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教育者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学校方面要经常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与家长沟通,如果发现有的学生思想和行为中有着较多的不良表现,就要考虑是不是家庭道德环境本身出现了问题,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家访。但是由于家长已经是成人,各方面思想工作并不容易做通,因此,教师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生的身上,帮助学生认清正确与错误,改变不良习惯。
在学校周边环境中,有社区等可以利用的道德教育资源,学校方面可以联合这些政府、社会组织等联合组织一些道德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其中。互联网中也有很多充满正能量的资源,要给小学生介绍这些资源,让小学生多查阅这方面的信息,避免消极负面的信息刺激,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做一个讲文明,热爱祖国和社会的健康公民。
总之,在小学生德育工作中,我们要看清形势,在目前价值观多元的大环境下,努力创新,有条不紊的搞好小学生德育工作。在工作中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侧重行为的塑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及时识别小学生身上所表现出的言行方面的偏差,用有效的方法加以纠正,帮助小学生学会识别社会中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用正确的思维和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成长为一名健康、活泼对社会有益的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君.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
[2]王芹.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鲁东大学,.
[3]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陈宗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十八
在小学美术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孩子们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并将丰富的想象力转化成为对艺术的审美创造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儿童对色彩有着强烈的感觉,如果教师加大对学生形体组合的认知,色彩规律的认知或者是视觉方面的认知训练的话,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创造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是一切知识产生和演变的根源所在,想象力是成就这个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具有特色的个体,他们的潜力是我们无法设想得到的,因而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深入挖掘,只要帮助孩子们寻找到那双想象的翅膀,他们就能够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小学美术课堂是帮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重要平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美术课堂这一个梦想绽放的舞台,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完好的情景,帮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将其演变成为审美创造力。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1欣赏成功的艺术作品,发掘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力。
在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学生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在《古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这一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社会的发展形态和背景让学生体会到广大劳动人民对美的不同理解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艺术瑰宝是广大劳动人民艺术的结晶,假如没有这些丰富的想象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如此宏伟壮观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再比如,讲到我国的万里长城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长城的设计者,会怎样进行改良和设计,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或者其他美术方式表示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智慧;另外一个方面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1。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构思作品。
为了进一步将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力演变成为审美创造力,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力训练。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做好课前的组织设计工作,在备课的时候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找良好的创造素材,可以下载图片或者是优秀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放映,通过对大量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进一步发掘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为不同的小组,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提出作品的创作要求,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的讨论,尽情地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和看法,并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代表发言,选出精彩奇妙,富有创造力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在学生创作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杜绝超抄袭现象的发生。如此反复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2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在实践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就小学美术的创新教育理念实践方案展开探讨。首先,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具体的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成功的艺术作品,发掘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力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构思作品两个方面展开。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和同仁的关注。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十九
现代教育强调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教育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在现代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及观念已经不适应教学发展。要以小学教育为例,通过分析研究“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及其重要意义,针对小学教育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切实将“以人为本”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小学教育中,力争推进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发展。
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的逐步发展,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总结,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中的管理工作。管理贯穿教育的始终,能够为教育提供保障,促进教育发展。所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现代教育者普遍关注管理工作,并给予高度认可。从传统管理模式来看,它存在一定的缺陷性,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都相对落后,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很好的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对教育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小学教育进行具体分析。
(一)实施“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概念。
“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强调将学生、教师作为教学管理重点,要在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上大力发展人,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以往学生的地位,将学生作为管理者来进行自我管理,成为管理的主体。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就要充分发掘主体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的学科能力,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发展,对于音体美都不作为教学重点。“以人为本”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窘境,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二)“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社会的发展需要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意识及其主动创造性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状况。只有拥有创造性的思维,较高的素质,才能促使社会的发展程度变高。同时,才能使个人价值和地位变高。
教育作为一个时代发展的标志性产物,它有着培育高素质人才以及创新性人才的责任。在教育过程中,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将传统教育模式进行革故鼎新,不断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最终实现现代教育的目的。小学作为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它对学生发展有着塑造作用,教育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该阶段的教育发展,为学生后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还有很多地区实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理论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只知道问题的答案,却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校采用应试教育模式,开展各项活动也只是为了让学生取得一个好成绩,教育太过呆板化。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利用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管理,显然是不能取得良好管理效果,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也非常不利。
(二)忽视教师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校长作为一个领导者,并不是其一人进行管理。教师的身份不仅是教育工作者,也是教育管理者。在现实教学管理中,常出现校长一个负责制现象。通常校长和其他领导制定安排管理方针政策,教师只负责具体实施。在制定过程中没有教师参与,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这种不民主的管理权无法使教师发挥其能动性,无法将真实的教学情况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参与到讨论中,所制定的方针策略也就不具有针对性,不仅无法发挥其作用,还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一)更新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教学观。
传统教学观念坚持一个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才是学生学习的施令发号者。教学管理作为一个比较大的管理工程,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将权利逐渐移至学生手中,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在新时期,教育管理者要从自身进行反省,更新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教学观。要充分了解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到换位思考。
例如,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不定期的开展主题活动,向师生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要引进他校优秀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实现共同进步。另外,管理者还要积极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的建议,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
另外,还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制定一些重大决策时,决策者要实行多方参与制度,决策大会要有学生代表和教师群体,悉心听取其意见和建议,,让教师可以有尊严地进行工作。
(二)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健康发展。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要成为教学的主体,小学教师要明确学生和教师二者的地位的相同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管理者在进行教学时要采用民主化决策,在教育方式上要合理运用情感教育,用感性来引导小学生学习成长,同时还要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还要尊重和爱护学生,对于他们在生活或者学习中所面临的难题要给与合适的处理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困难。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通过和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缩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对于犯错的学生,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给与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充满自信,使他们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要确保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融入“以人为本”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学生成长,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现“以人为本”小学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外在因素,和谐的教学也是每个学校都在追求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管理也反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所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
例如,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一特点,管理者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校园文化活动,或者是利用软件技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道德情操。通过文化建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从而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管理者要注意采取合适的方法,选择有价值的主题,使其能够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步。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是科学理念,对现代教育教学的意义非同小可。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清楚认识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在小学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还能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率先示范何为“为人师表”,起到一个带头作用,一举两得。对于小学管理者而言,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能够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
[1]张磊.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研究[j].中华少年,2016,(25):54.
[2]吉满仓.提高教师关注度形成教师献策力[j].中华少年,2016,(25):65.
[3]金胜娟.论小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24.
[4]李心红.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新课程,2015,(11):288.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二十
针对以上小学音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创新型教育在音乐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根据,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改革,使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达到飞跃式的进步。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音乐老师采用的教学理念思想和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创新型的小学音乐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音乐乐理知识外,提升音乐艺术的审美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有着积极作用。小学生好奇心较重,特别善于模仿事物,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应用到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将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转化为带动学生学习氛围的示范表演,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得到激发。例如,老师在讲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可以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在生动地范唱这首歌曲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歌曲表达的生机勃勃的意境。另外,学生还可以在理解歌曲意境的基础上发挥联想能力,自主拓展想象空间,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密切师生关系。
目前的教学模式早已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音乐教学问题上,素质教育模式成了教学界的主流方向。所谓的素质教学要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以记忆书本知识和应付考试测验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观念深入贯彻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创新精神,强化他们动手创造的能力。要彻底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实践中,老师必须增强教学主动性,多与学生进行课内课外互动。例如,教学《拉钩钩》这首歌时,老师首先鼓励大家根据歌曲的对应节奏,组织全班学生演示拉钩的游戏活动,并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同时培养学生听觉、肢体动作、口头表达等多方位的`能力。老师在设计音乐活动类游戏时,应该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参与空间,引导他们展开对音乐艺术审美的讨论,培养创新型思维,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以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突出自己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处于被动从属的位置。
3.结合高级的科学教学手段,让小学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小学音乐课堂上已经不再局限于音乐书本教材、录音机、电子琴等相对陈旧的教学设备。在电子图书馆资源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渠道发展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步走进小学音乐课堂,这些以高科技为主的教学资源设备无疑会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授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其中,将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就是教育创新模式。教师结合图片、音乐音频和视频、电影等多种多媒体手段,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刻板方法,避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遭到禁锢。另外,老师如何正确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虽然多媒体教学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普及,但是音乐课堂上老师只是单纯地播放歌曲给学生们欣赏,这会逐渐背离音乐艺术欣赏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无从谈起。
二、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改革已经势在必行,音乐老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审美能力,这样才能为日后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二十一
学习无止境,赏识无极限。希望老师和父母走出"打是疼,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鞭子下面有人才"的误区,真正关爱自己的学生、孩子,让赏识教育在当代教育中先生其无穷的魅力: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人类本质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严加斌性格开朗、活泼,也比较好动。说话口齿不清,但很可爱。在上课时,总爱把手伸进抽屉里做小动作。刚开始时,我看到他在做小动作时轻轻地叫一下他的名字后,他就坐端正了。过了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后来,上课时见他做小动作时,就说:"严佳斌,上课不好好听课,那就不是乖孩子了。"他总说:"姚老师,我是乖孩子。"我说:"乖孩子上课要用心听讲的。"他坐坐端正,一会儿又开始做小动作了。几天下来总不见起色。我想,是不是我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我说:"这几天我发现严佳斌这孩子上课很用心听讲了,作业也做得很棒了。他真的是个乖孩子。"听了我对他的表扬,于是他坐得很端正了。几天下来尽管有时还要做一下小动作,但比以前少多了。
第一组课文上完后,进行了检测,语文试题他答得很好。尤其是阅读文章中的一道题他答得最好。文章题目是《石头和小溪》,说的是,一块石头横在小溪中间,不让溪水流过,劝溪水知难而退,而溪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最后,把石头上的棱角磨平了。一道作业题的要求是: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这是一道开放题,很多学生在回答时抓不住要点。严佳斌是这样回答的:在困难面前要不害怕,不退缩,要勇往直前。我在他的答题上面写上"真棒!"两个大字。在讲评试题时,我大加赞赏了一番。看着他脸上荡漾的笑脸和那骄傲的眼神似乎在告诉我,他是乖孩子。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我发现他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能力特别强,在一次次的表扬中,超过了班上最优秀的学生。一年多过去了,表现在这孩子身上的语文功底越来越优于别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常常会妙语连珠,令人刮目相看。
从严佳斌学生身上留给我一个启发:教育的失败往往是教育者不是从自身去找原因,而一味地去责怪学生。这样的教育哪有不失败的?当教育遇到阻碍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教育有没有出什么问题。教师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切忌居高临下地看孩子的表现。一节课40分钟,总要求学生很端正地坐着,这样一节连一节,不要说孩子就是大人也是难以承受的。因此,我们不要太苛求学生,看到学生的一点过错就满心的不舒服,而加以指责。教育的成功就要从教育者自身去找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要学会接纳孩子的过错,允许孩子在波动中前进。我们要相信,学生没有错。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
赏识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但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和惩罚,只不过主张批评要适度、适时,惩罚也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为前提。而且,批评和惩罚应该是明确针对孩子所犯过失,当孩子因为智力问题学习不好时,就不应该用惩罚的方法。事实上,惩罚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家长如能对孩子提出有理有据的批评,孩子会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从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我看到一名男生拿起砖头要砸同学,便立即上前制止,并责令男生到我的办公室。等他来到办公室,那名男生已经到了。他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早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来。老师接着又说:"据我了解,你要打的同学在这之前欺负了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随即掏出第三块糖奖励他。这时男生哭了:"老师,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拿砖头砸他啊。"老师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经知错,再奖励你一次。我的糖送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上面的实例有赏识也有批评,我的具体做法都是因势利导,恰到好处。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却是终身的,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却是终身的,这个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事能够认真、仔细,克服浮躁的心理,同时也就逐渐形成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的道德面貌。这两则实例使我更加坚定,是可以用赞美来批评教育学生的。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看了此言不虚。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地方,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自尊心较强,他们往往要求要独立自主,二不喜欢别人的管教。父母要放在和子女平等的位置上,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去了解他们,然后要多关心孩子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赏识,让孩子树立自信。
豆豆性格有些内向,常被小朋友冷落。因此她不太喜欢出门,闲下来时就给家里的小狗洗澡、梳理皮毛,把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说给它听。豆豆的父母担心孩子将来不能与人和谐相处,但转念一想,光着急也没有用,还不如引导孩子把说给小狗听的故事记录下来。豆豆妈妈把孩子记下的故事投到儿童杂志,竟然有几篇发表了,让豆豆感到了成功与快乐。不少小朋友也开始要求豆豆讲故事给他们听,时间长了,豆豆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当豆豆的妈妈和我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很佩服豆豆的妈妈。
此外,家长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制定一个有个性的教育方案,并且坚持做好亲子沟通,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孩子人格的一部分,简单的斥责和生硬的要求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把他推向不健全人格的深渊。要宽容地对待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从而发掘深藏的潜能。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二十二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传统的观念改革变化很大,受到我国小学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大力影响,随着新课改在小学阶段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协调发展、德、意、行全面发展的思想,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模块。教师把小学德育融入学科课堂一同教学的观点正在被很多家长和教育者所接受。很多学校已经在原有的课堂模式中进行了德育教育与全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变革。结合小学各学科当前的教育实际来看,外界的不正确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容易形成不良的思想习惯,这些不良思想和行为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了学科教学的进程。同时教育教学工作和德育教育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整合,不应该完全孤立起来进行。因而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非常有必要。
小学;教育教学;德育教育;思想观念。
在当今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在力求体现新课改的思想,小学德育教育也不例外,结合新课改在德、意、行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小学教学实际,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其突出的地位主要有:
(一)德育是国家精神的体现,民族之魂不可忽视。
在中华大家庭中德育是深厚的国家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一步就是稳抓德育,而道德教育就应该从小学起步开始。中华文化是丰富的,中国人是智慧的,德育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精魂的体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正是培养小孩子的基础所在。小学阶段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抓住最佳时间的德育教育能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多的优势条件。所谓万丈高楼皆从基础而来,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能为中华民族精魂的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二)德育教育能取得显著效果。
纯洁一词能最好的将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思概括出来,说明小学生的内心能容纳很多的思想,但也因为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都是在启蒙时期,非常容易受到外来的不良观念的影响,所以德育教育需要在学生心智不完全,意志不坚定时期重点进行道德观念等的教育,以便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和稳定。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念等未成行,不能放任其在社会的各种环境中不断沉沦,需要及时在学校加强意志、品德等教育,使之能明辨是非,立德做人,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小学阶段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德育教育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人生观念等有显著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能激发学生潜力,培育国家栋梁。
在我国十八大会议上提出关于教育的改革,力求在现代化建设中落实教育改革,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发展创新,抓住机遇。小学生是人生起步的阶段,是基础阶段,其发展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国家潜力的代表性群体,是祖国花朵。他们的德育发展好坏决定了祖国未来的希望能否实现。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意志的接班者,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只有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得学生在未来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体。小学生在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德行和意志品格走向社会,面向未来时才能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事事用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去处理,从而在冷静中学会创造,在处事中掌握技巧。小学生在身心方面的白纸属性急需用高效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终生重视德行与品质的提高。
(四)社会生存必备良好的德行。
在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的浪潮的背景下,社会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人才的素质和德行成为各大企业等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用人单位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学历等不再是学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在综合型人才要求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学会做事,学会在社会各种事项中用先进的道德观念去面对,这样才能在多变的社会中生存下来。
小学学生在生活等很多方面都与外界有密切的联系,加上他们的模仿天性,对接触了的各种思想进行模拟和学习。其中好的思想观念对其德育发展和学习生涯有很大的帮助,而坏的一面则会使得小学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的让人失望。而在常规教育教学中因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独立的机械进行德育教育效果是非常低效的,单纯的常规教育教学很难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可,此外在小学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学课堂没有参杂德育教育就很难全面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就不能保障在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项活动顺利实施。而且小学的教育教学中部分德育教育是被抵制或者忽视的,因为学生没有其独立的见解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容易学到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德行等出现问题。而有的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时态度不够和蔼,生硬灌输或者强制限制学生,采用的方式方法很不恰当,小学学生很难在不完善的思维能力下掌握各种教师讲述的做人的大道理。在小学常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的智慧是无限的,但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很多教师没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也没有紧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也存在忽视学生的情况,这就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也不可能把学生当成课堂上的重要人物,这就无法保证学生能在交流学习、小组合作等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一)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统一性分析。
小学常规教育教学包含了众多内容且有很多关于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利用德育教育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当常规教育教学能和德育教育统一进行时效果往往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德育教育虽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用单独的科目给学生进行品德及思想观念教育,但是其真正落实还需要继续加强。学科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管理需要用到很多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比如学生在课上容易出现乱动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在课前做好思想教育活动,告诉学生上课下座位是扰乱课堂的行为不应该做,这就是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一种体现。有些小学为了尽可能让学生学成知识应对考试,把原本的德育课堂用来进行数学等应考科目的教学,这种将德育教育忽视的行为使得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思想习惯。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想要打造以学生为主的德育教育和应考知识统一的课堂,需要客观分析了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心理,认真观测学生在日常学习等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发挥他们表现好的一面,然后根据各科目实际教学的一些技巧引导其改正自己的不足,逐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发表自己的思想看法,敢于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与教师和同学展开交流沟通,做出行为表率。随着新课改的快速推进,很多地区的教学教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融合语言、趣味的插画、故事、寓言等鲜活的材料的教材,这些材料的利用也能促进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很多教材上的阅读材料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观念,学科教育教学中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些插画、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学习其中先进的一面就能培养起学生融入学习、发展政治思想的习惯,也就是在落实德育教育。比如在《春天在哪里》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围绕学生开展情境探究活动。首先,在合作思想的前提下进行德育教育以便更好的让学生形成分组。教师通过合作思想的教育可以把学生小组快速凝聚起来,然后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春初的植被萌芽、春后的植物枝繁叶茂的现象,引导学生外出锻炼的同时学会观察,树立事物变化发展的思想观念。这样就把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统一进行,学科教学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能很好的促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用师生情感做德育教育的纽带。
小学德育教育一般需要紧紧围绕学生品德锻炼和情感知识教育展开,借用教师经验等的引导促进整个教育行为。但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师生合作学习成为了潮流之一,这能让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中建立亲切的情感纽带,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德育教育中锻炼自己意志和品德。当教师的权威现象一去不复返,当师生间的情感合作成为常见现象,那么学生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很好的引导,也就实现了德育教育。教师融入学生的学习或者锻炼过程中成为思想引导、辅助者,就能帮助学生在学习、锻炼过程中掌握先进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和品德。小学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思想问题是教师需要重点进行德育教育的地方,只有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观念及行为问题,才能使得教师与学生展开合作,提升其品质和德行。
(三)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德育督导系统。
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系统,而是应该从他们的家庭开始,然后学校系统和家庭督导相结合才能最大化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家长召开家长会,把学校德育的内容和家长进行沟通和协调,针对学生品德缺陷,综合家长意见,制定详细的督导系统,确定德育教育的方向和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系统中学会从小事树立德行,从生活锻炼德行的思想观念。比如:学生和家长都教导孩子要尊敬老人,他们才会在公共场所为一些老人服务。总之,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保证,也是小学学生在未来的生存根本之一。小学教学中结合德育教育时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身心的纯洁状态,辅以教师才智,创设鲜活的教材、生活经验构成的德育环境,把师生联系起来,把家校联系起来,用良好情感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督导体系建立。尽管学生受到外界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导致德育教育工作推进困难,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可以用一些灵活的技巧和方法去克服。
[1]过敏慧.林晓.“品德”视角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2(08).
[2]周永霞.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德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2010(26).
[3]冯丽.对小学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08(06).
论文浅谈小学激趣教育参考篇二十三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抓好小学教育首先要认识它的地位,充分认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关键性和特殊性。
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特殊,又非常关键。如今,我国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共同构成基础教育,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不可替代。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如今,国家在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的同时,总是优先考虑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小学教育非常关注,不断进行课改,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从而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
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口素质形成的奠基工程,是一个人人生发展和日常生存必须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学校教育,也是其他阶段教育的基石。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够逐渐、逐级普及和提高。现如今,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就如同一项宏伟的建筑工程,基础不牢,整个建筑仍是一个存在安全隐患、不稳固的建筑,甚至可能是一座危险的建筑。小学教育地位如此重要,国家、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长期关注这一奠基工程。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起点的问题,没有起点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变化,但是不同事物的起点其价值是不同的。小学教育阶段起的是奠基作用,却不只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尤其在思想道德方面,在思维品质、个性品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和各种行为习惯方面加以培养,即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个人接受了良好的小学教育,培植起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这就具备了人生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反之,养成了不良的品德和习惯,将贻害终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个性品质的养成应该放在第一位,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应该放在第二位。人文方面的素养,如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道德观念、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科学地获取新知的方法、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精神、合理规范的自我意识、社会意识、法制意识、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等有待于培养。这些习惯和品质的培养关系到儿童一生的发展,而且这些习惯和品质的养成和培养在儿童阶段是最佳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所以说,这个时期是儿童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这也就赋予了小学教育培育儿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的教育地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国家兴。清王朝时期,很多仁人之士就认识到了人的愚昧、国家的落后、制度的腐*等,都是因为无知的表现。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开办学堂,力主变法,希望能改变社会和国家的现状,但却遭到封建势力的镇压。历史的脚步总是要向前迈进的,现如今,人们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国家的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视,经费大量的投入,用于改善各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特别倾向于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教育问题也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有识人数的广泛支持和关注。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教育经费严重紧缺、教学设施陈旧、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留守儿童问题、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等,这些都是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小学教育是一种开端性的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包括个人发展都必须认真对待、认真抓好的教育过程。因此,我们在认识小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时,应该深刻认识小学教育的开端价值,把握好这个特殊的教育时机,充分发挥小学教育的功能作用,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