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热门16篇)
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教材资源和教学环境的配套利用。教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通过学习这些教案范文,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艺术性。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1、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2、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3、引出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温暖的春天来了,小鸟也出来了。大家看(课件)。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温暖舒适的巢穴,小鸟高兴地似乎在唧唧喳喳的叫着。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还要给小鸟做一个温暖舒适的巢,为小鸟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老师就为小鸟做了几个小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鸟巢。
(一)长方形。
1、探索长方形的边特征。
(1)你知道这个鸟巢都是用那些图形的纸卡做出来的吗?(长方形的、正方形的)。
(2)是吗?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老师把这个鸟巢每一面的纸卡拆下来,你们好好观察观察。(把鸟巢拆开,把每一个面都贴在黑板上)。
(3)好,先看这个面,他是什么图形的?(长方形的)。
(8)看来,这个特征应该是真的。那么还有用折的方法吗?【我们组使用折一折的方法】【你们组是怎样做的】【我们是先把他们俩对折,他们俩一样长,再把它们俩对折,也是一样长】【嗯,如果像这样,叫这两条边完全重合,那说明这两条边是相等的,而这两条边呢,也是完全重合,就是相等】。
(9)和他们组发现的是一样的特征的举手!看来经过好几个组的验证,这个特征是真的。
(11)刚才我们找到了几组相等的边?【2组】。
(13)真聪明!所以说,长方形边的特征就是【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1)我们来给这四条边起个名字。来,看这组对边和这组对边,哪一组比较长?
(2)对,这一组较长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板书:长这一组较短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板书:宽。
(3)长方形有几条长?板书:【2条】。几条宽?板书:【2条】。
3、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1)你能指出黑板的长吗?你能指出黑板的宽吗?
(2)你能找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吗?宽呢?
(3)看来不是横着的这个边就是长。重点要看谁更长!
4、探索长方形角的特征。
(1)长方形有几个角呢?那么长方形的这四个角又会有什么特征呢?【都是直角】。
(2)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着像】。
(4)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吗?谁来演示你们组的的测量过程!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二
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1.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等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
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片、计数器。
学具:小计数器。
课时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一百是几位数?你还知道向这样的三位数吗?请你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说一说。除了三位数,你还知道几位数?请你举几个例子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数。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拨一拨。
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学会数数、读数和写数。
(1)读、写三位数。
完成拨一拨(1)。
(2)学习四位数及末位有零的数的读写。
完成拨一拨(2)。
(3)你拨我写。在同桌之间进行。
2想一想读书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学中做。
1.完成试一试(1)。
2.完成试一试(2)。
3.完成试一试(3)。
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1。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一练3。
(4)完成练一练4。
板书设计。
拨一拨。
29830238004100。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三
“拨一拨”是“生活中的大数”这单元的第二课时。教学时,我首先从数位入手,让学生通过在计数器上动手拨珠的实践活动,知道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并懂得读、写万以内的数。其次,我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要使学生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就要求教师有效的引导,如做第二道题时,我让学生与第一道题比较: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在我有目的'地指导下,学生知道第1题是一个一个地数,第2题是一百一百地数。在总结读数和写数时应注意什么,他们通过前面的拨珠活动,总结出读数时应注意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写数时,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零,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
本课是北师大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拨一拨”。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把认数的范围从百以内扩展到万以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能熟练准确地认、读、写百以内的数。经课前了解,得知了学生在平时也积累了生活实际中有关大数的例子,有小部分学生甚至都已经知道了关于"千"和"万"的记数单位,有的还会读万以内的大数,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通过本节课学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四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第二单元比一比。
2、汇报交流: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比的方法。
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五
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1、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等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
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片、计数器。
学具:小计数器。
课时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一百是几位数?你还知道向这样的三位数吗?请你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说一说。除了三位数,你还知道几位数?请你举几个例子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数。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拨一拨。
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学会数数、读数和写数。
(1)读、写三位数。
完成拨一拨(1)。
(2)学习四位数及末位有零的数的读写。
(3)你拨我写。在同桌之间进行。
2想一想读书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学中做。
1、完成试一试(1)。
2、完成试一试(2)。
3、完成试一试(3)。
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1。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一练3。
(4)完成练一练4。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进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解决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学生估算的策略。
4、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和探索规律。
教学资源:
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闯关夺星。
1、第一关:列式计算。
(1)红星小学有男同学538人,女同学467人,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多少人?
这两道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核对时,让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2、第二关:对比训练。
出示复习中第7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对比:每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讨论:计算加减法时各应注意什么?
(4)给全部做对及讨论交流时说对的同学加一颗智慧星。
3、第三关:想数学问题。
(1)让学生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他们之间有哪些联系?
(2)学生独立解答。
(3)全班分析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呢?让学生自己评价可能还是不可能获得智慧星。
4、第四关:估算训练。
出示复习中第9题,情境放大图。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先估计剧场的座位够不够坐?
(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人的估算方法。
(4)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5)计算验证结果。指名板演。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求到什么?
对于不同的算法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估算与计算的情况评价自己能获几颗智慧星。
5、第五关:探索题(复习中第10题)。
212323434545。
()()()()。
(1)让学生计算出前三个竖式的结果。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这些算式的规律。
(3)填写出第四个算式。
(4)让学生照样子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凡是能填正确的都给一颗智慧星。
三、收获提炼。
把你今天的收获说给智慧姐姐听一听,你得到了几颗智慧星?(评出智慧博士)。
教学板书:
复习解决实际问题。
5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调查生活中的睡眠时间,让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同时对学生进行“充足睡眠”的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调查过程中遇到的“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每人1份统计表、统计图。
2每人1份记录单。
3教师准备“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学生围绕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讲究卫生与预防疾病等多方面展开交流、讨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睡眠时间”的问题。
二正确计算睡眠时间。
1讨论:你每天睡眠几小时?是怎样算出来的?
2交流:
(1)以某某同学晚上9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午休1小时为例。
从晚上9时到12时是3时,从晚上12时到早上6时是6时。3+6+1=10(时)。
(2)以某某同学晚上8:30开始睡觉,早上5:30起床,午休30分为例。
从晚上8:30到12:00是3十30分,从晚上12:00到早上5:30分是5时30分。3时30分+5时30分+30分=9时30分。
……。
3计算。
请学生按正确的方法重新计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写下来。
三收集数据,数据。
1数学“分段时间记录法”。
(1)时间段的规定可以是这样的:11时以上,含11时;10―11时,含10时,不含11时;9―10时,含9时,不含10时。以此类推。
(2)可以自主选择句路方法,即在相应时段内记上你喜欢的符号。
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调查,收集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记录好。小组长把结果填入本组的“睡眠时间记录单”。
3全班汇总。
教师出示“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随着各小组的汇报,依次记录出相应时间段的人数,然后共同计算汇总出各时间段的总人数。
四呈现数据。
1填写统计表。
每位同学把统计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并提示学生注意把班级和填表时间写完整,然后集体展示交流。
2绘制统计图。
(1)出示空白统计图,看清每格表示几人。
(2)学生自主选择涂色或阴影的形式绘图。
(3)集体展示、交流。
五分析数据。
1观察统计表和条件图,你发现了什么?
例如,可能会有以下发现。
(1)睡眠10―11时的人数最多。
(2)睡眠8时以下的人数最少。
(3)大部分同学每天睡眠时间是10时左右,全班共36人,有28人集中在10―11时和9―10时这两个阶段。
2小组展开讨论:你还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想法大胆提出来小组内交流交流?
六。
板书设计。
小调查。
收集数据。
数据。
每天睡眠保证10小时。
呈现数据。
分析数据。
反思: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八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计算加减法。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小黑板、投影。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一、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九
1、结合观察、操作活动,能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了解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
3、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中,激发对图形研究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教学准备】。
三角板、直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小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玩过七巧板吗?七巧板可以拼出很多美丽有趣的图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老师还有七巧板拼出了两个图形,你们认识它们吗?(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从学生喜欢的七巧板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探索环境,在身边找长方形和正方形体现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提出疑问。
你以前见过他们吗?那你能找到藏在我们教室里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吗?
2、探究长方形的特点。
1从你的信封里拿出长方形。仔细观察,猜一猜: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呢?
(设计“猜一猜”一是培养学生的“经验直观”,二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对图形研究的好奇心。)。
2利用学具验证猜测,完成学习卡:
长方形的对边,四个角都是角。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折:横着对着,上下两边重合,上下两边相等。
竖着对着,左右两边重合,左右两边相等。
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四个角都重合,四个角相等。
量:量每条边的长度,发现相对的边相等;利用三角板的直角比,发现四个角都是直角。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就是长方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是第一次探索长方形的特征,所以给出具体探究的内容,引导学生研究长方形的边和角是什么样的。)。
3、探究正方形的特点。
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研究长方形边、角的特征的方法去探究一下正方形的特征吗?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
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长方形特征的探究方法,学生会模仿着去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所以这部分我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再总结特点。为了避免以偏概全,所以我给每个学生提供的正方形不一样大,为了得到一个共同的特征)。
4、认一认。
长方形中相对的两条边相等,较长的一条边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长”,较短的叫“宽”。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我们都叫“边”。
三、巩固练习:
1、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在方格纸中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完成课本p68练一练第3题。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处理中,我先是让学生用小棒摆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对照摆的图形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从实物直观抽象到图形直观,加深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将学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运用,完成练习第3题。)。
四、拓展练习。
数一数,填一填。
1、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2、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是没有实物图形的情况下,为了培养学生的图形直观,所以运用了课件演示)。
五、小结。
你觉得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习了哪些研究图形的方法?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条边四个角。
对边相等都是直角。
四条边四个角。
都相等都是直角。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十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2、知识目标:通过演示和对简易天平的实际操作,观察,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从等式出发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是不是方程。
3、能力目标:通过简单的天平实验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结合教学内容,培养概括、推理的能力。
建立方程的概念。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十一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p45~46练习七第6~11题。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十二
1、通过比一比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红色长方形、黄色长方形、蓝色长方形各一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学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笔。
一、启发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张儿童画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装饰一下,都需要什么?(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配上一块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适呢?还能用长短来表述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课件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表面的大小。
4、(课件演示)观察这几个图形,它们的面又在哪里?让学生体会封闭图形才有面的大小。
5、课件出示: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
6、感知面积的含义。
刚才我们比较了什么?所比较大小的部分有一个名字叫面积。
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完善面积的含义)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面积的定义。
(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学生齐读两遍定义。
7、下面这四个图形中谁的面积?
(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每人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谁能不借助学具很快比较出哪张彩纸的面积,哪张彩纸的面积最小。(学生活动)说说用的什么方法。
2、指名汇报。
3、那么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红色和蓝色)
意见不统一,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张彩纸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可以借助你们的学具,动手试试。(四人小组活动)
4、小组汇报,交流反馈比较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5、学生看书,说说书上还介绍了哪些方法?
6、你认为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三)解决问题。
1、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练习十八第1题)
2、判断方格纸中哪个图形的面积?
3、判断下面哪个图案的面积大?
三、小结。
四、图案设计大赛。(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十三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3.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课件
生:应该知道小明的房间有多大?
生:从屏幕上看小明的房间是长方形的,那小明应该量一量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师屏幕显示:小明的新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4m和3m。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算算他的房间有多大吗?
生:34=12(平方米)(师板书)
师:买多少地砖?怎样铺呢?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明一起来讨论铺地砖的问题。(板书课题)
(一)提出问题
师:小明一家来到装饰城,小明逛了一圈,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地砖,小明经过认真的挑选,再三权衡,最后剩下两种地砖(课件出示两种地砖)
师:现在小明无法取舍,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拿拿主意吗?
生讨论后汇报出:先分别算算用两种地砖铺满整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钱?选择便宜的一种。
(二)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明选便宜的地砖铺卧室
生分组讨论
1.所需40厘米40厘米地砖的数量及所需钱数
2.所需30厘米30厘米地砖的数量及所需钱数
3.比较选哪种便宜
生汇报交流
方法一
43=12(平方米)=120000(平方厘米)
4040=1600(平方厘米)
1200001600=75(块)
875=600(元)
方法二
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
10.16=6.25块
43=12(平方米)
6.2512=75(块)
875=600(元)
方法三
解:设至少需要边长为40厘米的地砖x块。
4040x=4310000
x=75
875=600(元)
(用同样的方法求出至少需要边长为30厘米的地砖的数量以及钱数)
问题三:用哪一种地砖铺地面便宜些?便宜多少元?
生会很快答出用边长为30厘米的地砖便宜,便宜了70元。
三、巩固新知,练习反馈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生汇报后,课件验证)
(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再汇报)
师:孩子们,这节课,你们积极动脑,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老师还相信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一定会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十四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一情景引入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
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4.游戏
(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巩固新知
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
(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会了吗?这些就是数学中的简单推理知识,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碰到这些问题,阿凡提希望我们今后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推理判断,找出解决的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培养学生能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许多学生碰到问题大部分懂得怎样解决,但要他们有条理表达是较困难的。这教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过程较多关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喜爱的伙伴它是伴着儿童成长。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在这教时中,我采用与教学内容有些相关的故事来引入新课,从故事中不仅初步感知推理知识,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对机智人物的喜爱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设计把例题改变成让学生参与演示,小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把一节比较单调的推理知识变成生机勃勃,许多学生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个别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运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进行推理表达。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练习“说”的能力,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十五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平面图形平均分成若 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1、涂色部分为什么可以用1/3表示?
2、你知道这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3、分母3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
4、你知道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吗?
请大家每人拿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2、请一位涂1/4的学生到前面展示。
问:你涂了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这一份为什么可以用1/4表示?(强调: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占其中的1份)
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纸,
问: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4?用哪个分数表示?(学生尝试回答)
为什么可以用3/4表示?
讲述: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个1/4,可以用3/4表示。(板书:3/4 3个1/4)
请多位同学说,同桌互说。
那3/4怎么写呢?自己写在草稿本上,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
分母4表示什么?分子3表示什么?
展示不同的3/4,说说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涂了4份中的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用分数表示。
6、教师选择部分学生作品展示、比较。
展示不同的3/4,说说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
问:这几位同学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呢?
1、学习“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说说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先由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再和同桌说说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然后填在书上。
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2
学生自己在书上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你涂了几份?你是怎样想的?(5/6是5个1/6,所以要涂5份!)
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想出的办法好。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不同方法的学生展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我们可以借助直观来比较他们的大小,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折一折,比一比。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吗?(比的标准要相同)
那3/5可以怎样表示?2/5呢?
1、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做题,在书上填写,全班共同订正。
小学数学拨一拨教案篇十六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直角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