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模板24篇)
教案需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教学环节的衔接。制定教案时应该注重教学评价和反思的内容。请大家参考下面的教案样本,了解教案的基本结构和编写要点。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一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2、能按要求把所给出的图形补成以某直线为轴的轴对称图形,能依据图形的轴对称关系设计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本节课重点是掌握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要画出点a关于l的轴对称点的画法,在此基础上掌握有关轴对称图形画图的操作技能,并能利用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来设计轴对称图形,掌握有关画图的技能及设计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讨论。
教学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以及轴对称的相关的性质:
二、提出问题:
二、探索练习:
1.提出问题:
如图:给出了一个图案的一半,其中的虚线是这个图案的对称轴。
你能画出这个图案的另一半吗?
吸引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解决难点的想法。
2.分析问题:
问题转化成:已知对称轴和一个点a,要画出点a关于l的对应点,可采用如下方法:`。
在学生掌握已知一个点画对应点的基础上,解决上述给出的问题,使学生有一条较明确的思路。
三、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1.如图,直线l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试画出与线段ab关于直线l的线段。
3.如图,已知直线mn,画出以mn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如何画出它的对应点,以及如何补全图形,并利用轴对称的性质知道如何设计轴对称图形。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二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
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
生2:左右一样。上下?
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1)课题导入。
(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
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
学生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画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及学生间和谐的合作关系。
【教学重点】。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
动手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具: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大家猜猜是什么?(出示黑色袋子,国旗、红领巾等带角的物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38页的主题图。
(观看“美丽的校园”图片。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学生讨论,寻找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提问:找一找这幅图中那里有角?(边说边标出角)。
2、找找教室中的角。
小组活动:说说你都找到哪些角?比比哪个小组找的最多。
三、小组互动、合作探究。
1、小组派代表把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指角)。
2、展示生活中物体的角。
3、建立角的概念。
(1)如果去掉物体的颜色及表面特征,只剩下角。想一想角会是什么样子呢?同桌间再用手比划比划。
(2)教师板书展示学生找到的角。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找出共同点)。
它们由什么组成?(尖尖;线)。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创造角。
学生创造角后,上讲台展示。(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5、教师出示活动角,启发学生感知角的大小。
怎样才使角变大,想一想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
6、自读课本角的画法,自己画角。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上台画角,也可展示台展示其他学生画的角,师生评价。
四、学习检测、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2、课件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五
观察激情:
教师出示实物标本:美丽的蝴蝶、黄绿色的蜻蜓、红艳艳的枫叶及京剧脸谱等图形。这些昆虫标本、树叶及图形好看吗?学生被这些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图案吸引住了,异口同声地说:“很美,很漂亮”。“他们有什么特征?”生:“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特征的东西吗?”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如飞机、剪刀、花瓶、黑板、镜子等)把这些图形贴或画在黑板上,接着说:“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研究这类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通过你们自己动手、动脑学会一种新本领,并运用你学到的新本领设计出许多更多、更美的东西和图案,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丰富,美丽。”
操作明理:
剪剪、折折、发现特征。
(1)指导学生把图画纸对折,如左图画出小树图。用剪刀沿图案剪下来,打开观察。
(2)自己在用一张彩色指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己想画图形的一半,在剪下来打开(有的是一朵花、有的是一片树叶或各种装饰图案等)教师问:“这些图形虽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能找出来吗?”(两半图形完全相同,大小一样)。
(3)请学生把打开的两半、再沿折痕对折,你又发现了什么?(两半完全重合)。
(4)教师把印有下列图案的工作纸、分别发给每个小组,要求照刚才的方法对折观察,讨论这些图形也有什么特征。
师生共同概括出: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过来,在直线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这种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强化新知。
(2)教师出示下列图形,引导学生思考:
(把图形对折,如果两边能完全重合,便是轴对称图形,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引导发现,拓开思路。
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那些东西是对称图形?你能找出蜻蜓、树叶、蝴蝶、北京脸谱的对称轴吗?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运用提高、发展思维。
(1)比一比谁用树叶拼成的轴对称图形最多、变化多。
(2)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是轴对称图形的请画出对称轴?
(课本68页的做一做)。
(4)比一比,谁在方格纸上设计的轴对称图形最美,(选佳作贴在黑板上,及时反馈、欣赏)。
课堂。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准确地找出它的对称轴,这就是我们今天学到的新本领。轴对称图形真的很美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各方面的设计中。希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我们的环境装扮得更美丽。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六
对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轴对称的知识。整节课,设计了五个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对称、感悟对称、理解对称、并且在欣赏的活动中体验对称美。
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动手剪剪,在剪一剪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点,对对称、对称图形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第二个活动,设计的是让学生找一找,在各种图形事物中找一找那些是对称图形,那些不是对称图形?在找的同时,感悟到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对称,到处都有对称的事物。
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对称轴,进一步理解对称及对称图形的特点,接着,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和五角星,让学生找对称轴,由于可找很多条对称轴,让学生感悟到同一个物体有不同的对称轴,感觉到对称的奥妙.
第四个活动,在学生了解了对称及对称图形后,让学生跟着图片一起欣赏各种对称物体、图形。把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对称及对称图形在课堂上进行抽象、概括后,又回到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数学,同时,进行了美的熏陶。
第五个活动,是对学生学习的课外延伸,让学生设计一个对称图形,打扮我们的教室,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七
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72--93)。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安排如下表。2.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具体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结果编出乘法口诀。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逐步提高要求:7的乘法口诀由实物图引导学生操作,得出连加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8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熟悉的军乐队列队图,通过引导观察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9的乘法口诀以赛龙舟的示意图,通过观察与推想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总体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
2.解决问题的编排也是逐步加深的。7的乘法口诀之后,设计了3个例题:先用摆图形的实例,说明“什么是一个数的几倍”;再用摆物与推想,说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该怎样计算;最后用现实情景,结合线段图,教学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8的口诀之后,只在练习中以情境的方式,说明条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9的乘法口诀之后,在情境图中,由学生自己组织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
【教学目标】。
知识点目标: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能力点目标: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目标: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难点: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习2~6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7~9的乘法口诀。应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自觉吸收自己喜欢的思路,学习口诀、记忆口诀。
2.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结果后,一定要记熟连加的结果,再写乘法算式,编口诀。这样,记忆口诀的负担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诵”上,使难度适当分散。再是记忆口诀要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和比较拗口的口诀上。在训练时,应注意变换方式,以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在解决问题时,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另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书中的线段图是为学生思考问题做帮手的,不宜要求太高。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削弱每个人“再创造”的机会。要采取适当措施,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时数】。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八
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对称性质;课本第100~101页,完成相应的“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会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知道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教具、学具:剪刀、复写纸、白纸。
教学过程: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九
(一)情景引入(听小故事)。
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飞机、鱼、龟)。
(讨论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喜欢的对称图形)。
c、学生展示自已剪的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轴。
认识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对称轴(师画虚线)。
(四)巩固练习。
1、欣赏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
2、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
3、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十
【教学内容】:课本p9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3张数字卡片,5、7、9,用它们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
二、学习新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出示例题。
如果用着3张数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两张求它们的和,得数有多少种可能呢?
2、解决问题。
请学生尝试解决后全班交流。
1)用填表的方法。
2)用连线的方法。
3)随便写。
3、思考。
只有3种结果,为什么摆两位数却有6种结果呢?
摆两位数跟卡片的位置有关,加法算式的结果和卡片的位置无关。
4、观察。
上面的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随便写,容易漏掉或重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十一
1、将“剪刀、飞机、扇子”等对称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形还是不是对称的。
2、师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图形)。
2、寻找验证方法:师引导学生寻找验证对称图形的方法。(板书:对折)。
3、小组合作验证:用对折的方法,验证以上平面图形。要求学生对折后认真观察:将对称图形对折后有什么发现?理解“重合、部分重合、完全重合”。
师小结:这些对称的图形通过对折能够完全重合。
师:打开折过的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对称轴”。这些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十二
崔老师的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对比中感悟。
课一开篇出示一个带着不对称眼睛的叔叔,这看似滑稽的图片中已经隐含了对比:两块大小不同镜片的对比,学生的感受是:不美观,很滑稽。接着又出示了天安门、奖杯、飞机等图片,学生的感受:很美观,很漂亮。将不对称的眼睛和一些对称的图片先后出示,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在对比中初次感受到了:对称美。将蝴蝶、枫叶、桑叶、钥匙等混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的不同,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接着在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五边形等轴对称图形中加入一个反例: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再一次在对比验证中提高辨别能力,对知识加以深化,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对新学知识加以巩固。
二、在操作中理解。
孩子的指尖上跳跃的是智慧与创造。崔老师的这节课一最大的优点就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主要有三大环节: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不对称图形;动手折一折,让学生自己发现对称轴,体会“完全重合”的含义;动手做一做,让学生创造轴对称图形,创造美。尤其是最后一个创造轴对称图形的环节,崔老师给学生准备了许多学具,有动手画的,有用纸片折的,有用牛筋在钉子板上围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素材来创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另外,宽松的学习环境,充足的时间也给学生的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里要给崔老师提个建议:学生的创造成果应当进行展示。这不仅是对创造者本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也是给其他学生互相学习的机会。在展示的'时候若能再加上老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的。
三、在趣味中启智。
猜字游戏——找国旗,交通标志中的对称轴——找出开启展厅的钥匙——动画演示制作对称图形,这一系列活动都类似与智力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学生乐在其中,在“玩”的过程中学生智慧的大门也正被崔老师悄悄的打开。寓教于乐,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值得学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十三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观察、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2、(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十四
1、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十五
教材简析:
《轴对称图形》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放在圆的后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对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中轴对称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过简单平面图形,对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且初步了解研究平面图形的方式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的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以及鼓励学生在具体、直观操作中发现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体会对称美。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在操作中理解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观察下面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指出:像前三个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轴对称图形。
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知和感受。
思考:现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一下这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b、教师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完全重合重点强调)。
c、让学生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图形举例说明)。
d、教师结合图形说明对称轴的概念。
2、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来汇报,同时电脑演示)。
3、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平面图形,现在你动手折一折、看一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各有几条,请你画出来。(汇报从杂乱----有规律)。
4、完成做一做1。(口答,屏幕演示)。
5、完成做一做2。(口答,屏幕演示)。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知道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我们还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各有几条对称轴。
6、质疑。
巩固练习:
1、数书p1021(口答)(屏幕)。
2、数书p1024(口答)(屏幕)。
3、画出每组图形的对称轴。
4、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5、欣赏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
6、判断: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十六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十七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
生:这些图形......
(3)将一只蝴蝶对折,(左右两边重合)打开,在对折,再打开。
师:将一只蝴蝶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两边的图案重叠)。
师演示蜻蜓,树叶(进一步感知两边图案重叠)。
(4)师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a、教师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并对折,然后提问:“教师在干什么”?(对折)。
b、教师在对折后的长方形的纸上画出所剪对称图形一半的形状,然后提问:“你能看出老师画的.是什么吗?”
d、请学生说一说,这课小树有什么特征(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它是对称图形啊)。
3、识对对称轴。
师:书上也取了一个名字,叫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2)画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2、68页做一做。
师:请判断,再画对称轴,做完后校对(实物投影)叉子为什么是对称的?能对折么?(对折只是其中一种简单的方法)。
3、练习十五第2题。
a、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折一折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b、再折一折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c、最后折一折圆有几条对称轴。
4、运用结论:讨论以下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数目。
5、推理。
四、总结。
谁愿意告诉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欣赏。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十八
详细介绍:
一、教学内容:p68。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各色彩纸。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听小故事)。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飞机、鱼、龟)。
(讨论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喜欢的'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轴。
认识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对称轴(师画虚线)。
(四)巩固练习。
1、欣赏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
2、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
3、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十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9页例1及相关内容。
1、认识对称现象,初步理解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美感。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多媒体、实物图片等。
1、说说在游乐场喜欢玩的项目,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从蝴蝶形状的风筝引出“对称”。
(一)观察图形,认识对称。
1、观察几幅对称图形,引导学生感悟对称。
2、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猜一猜:出示几幅轴对称图形,猜一猜它们是怎么来的。
(1)师示范剪一件上衣的过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3)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
3、认识对称轴。
(1)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2)画一画:师示范画出对称轴,然后学生自己画,再交流。
(1)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2)议一议:讨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3)举一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2、猜一猜: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出它是什么图形。
3、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二十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及练习十四的第1、2、4、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空白纸,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4)归纳整理:一是把除数相同的算式归类。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归类(对于其他的方式也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完成后找学生起来回答他是怎样做的。
做第65页中第5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给下面这些算式排排队吗?
7÷721÷345÷972÷936÷4。
()()()()()。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二十一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含义。
3、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
树叶图、青蜓图、天平图,任意不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1)这些图形,形状有什么特点?
(2)再找出一些生活中实例图形。
3、通过汇报,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明确到:
树叶图、青蜓图、天平图,图形左右部分一样,并且说明:这些图形给人以美感,如果想象一个图形不对称,使人觉得不舒服。
4、(课件演示:对称图形下载)。
将树叶图对折、青蜓图对折,天平图对折,使学生观察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5、同桌同学合作实验。
6、教师明确: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7、投影出示,做一做和练习二十六1题,引导学生判断。
(1)教师出示投影。
(2)学生讨论、交流。
8、分组实验,组内每人画一种图形。
(1)出示101页上图。
(2)每人在方格纸上画一种图形,并剪下来。
(3)比较,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4)教师指导。
(5)使学生明确: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6)启发学生,每一种图形,可以画几条对称轴。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汇报:正方形可以画4条对称轴。
长方形可以画2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各有一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7)引导学生回忆判断,学过的平面图形,哪些是轮对称图形,哪些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哪些不止一条,可以出示图形。
三、课堂练习。
2、把一张纸对折后,剪下一个图形,把剪下的图形展开,所得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同桌或组内操作。
引导学生在书上填画。
四、课后作业。
运用学过的知识,用纸剪去一个对称图形,可以怎样剪?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二十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出示飞机图、蝴蝶图、奖杯图。
提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轴对称图形)指着蝴蝶图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指名到讲桌上折纸并回答)把蝴蝶图贴在黑板上,提问:谁能指出这幅图的对称轴?(学生指出后,教师用点段相间的线画出对称轴,并板书:对称轴)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重点研究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把课题补书完整)。
二、教学例题。
1、谈话:首先我们研究长方形的对称轴。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并画出它的对称轴。学生折纸画图,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折法。
3、谈话:这样看来,我们已经找到了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它还有另外的对称轴吗?用纸折折看。通过操作我们发现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4、出示黑板上画好的长方形,谈话: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现在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能对折吗?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吗?在小组内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如果有学生提到用和黑板上的长方形同样大的纸对折找到对称轴后再在黑板上描画,指出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用折纸的办法,还能不能直接在黑板上画长方形的对称轴?如果学生提到先量出长方形对边的中点再连线,画出对称轴,对这种想法予以表扬,并提问:你能说一说是怎样想到先找对边中点的吗?如果学生想不到取对边中点连线的办法,拿出长方形纸,谈话:想一想我们在把长方形纸这样对折的时候,长方形的这条边(例如指一条长边)被折痕分成了几段?这两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折痕与这条边相交的这个点是这条边的什么?同样地我们能找到折痕与这条边的对边的交点吗?找到了这两个点能不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指名到黑板上量长方形的边,取中点。学生说怎样画对称轴,教师画,画成如右形状,并指出: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
三、教学“试一试”。
谈话:下面我们研究正方形的对称轴。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书上画出正方形的各条对称轴。尽量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小组内研究。先展示只画出两条对称轴的图形,提问:这两条对称轴画得对不对?还有其他对称轴吗?再展示画出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指着两条对角线所在的对称轴,提问:这两条线也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吗?让没画出这两条对称轴的学生折纸看一看这两条线是不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并让他们补画出这两条对称轴。
提问: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四、教学“想想做做”。
1、做第1题。
(1)指名读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2)让学生各自按题目要求操作。
(3)提问: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各画了几条对称轴?(可补充说明: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它有2条对称轴)。
2、做第2题。
(1)让学生自己读题。
(2)提问:题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第几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3)看一看每个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在书上画出来。(4)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从左往右三个图的对称轴分别有3、4、5条)。
3、做第3题。
(1)让学生读题后自己在书上作图。
(2)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3)提问:谁能以左图为例说一下作图的步骤?(先找出三个对应的顶点再连线)。
4、做第4题。
(2)让学生各自画每个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几条画几条。
(3)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4)提问:每个图形各画了几条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与边数相等)。
5、做第5题。让学生自己制作,然后在小组内观赏评议,每组找出最佳作品,在班内展览。
五、全课总结。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二十三
1、游戏“猜一猜”:课件依次出示“剪刀、扫帚、飞机、梳子”的一部分,分男、女生猜。
2、认识对称物体。
(1)师质疑:为什么女生猜得又快又准呢?
(2)小结: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物体。(板书:对称)。
二年级数学教案镜像对称篇二十四
教学内容:课本p68例2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图片、纸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生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
2、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关于对称的表象,便于形成概念。
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1、引导观察图形。
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刻意纠正。)。
3、教学“对称”
小朋友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教师揭示课题。
4、组织活动--剪一剪。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5、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然后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7、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8、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轴。
学生找、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学生从大量的对称图形中寻找其共同点,以把握对称的本质特点。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拓展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8的做一做。
2、拓展性学习。(补充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