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光读后感(实用15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其中的内容、触动和感受进行总结和表达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和情感,进一步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和认知。读后感还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引发我们对人生、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和反思。读后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和成长资源,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读完一本书后,我们是否应该写一篇读后感呢?写读后感时,可以融入一些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以下是一些读者通过读后感表达出的对文学作品的感慨和思考,让人深有共鸣。
世界上的光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既是学习的好助手,又能让你了解世界上从古到今的事。它还能提高你作文水平,这本书就是《世界上下五千年》。
在无意中的一次我看到了这本书,好像是在新华书店里看的。那段精彩的时间,我永远无法忘记。在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闻到了书香,恨不得马上全看下来。我打开书本才看了一两页,就情不自禁的啧啧赞叹道:“真是一本好书啊!”我又开始看,忽然,这里面的“真是一本好书啊!”我又开始看,忽然,这里面的“十字军东侵”吸引住了我,里面的国家企图负隅顽抗,但是到最后一样被打败了。可怜的不是那些弱小的国家,而是被欺骗的农民们,罗马就是用这种奸诈贪婪的手法骗了农民们,让它们当上了十字军。还说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谁知,到最后几乎全军覆没了。有的农民们上有老、下有小。这样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就这样被罗马给毁了。看到这儿的时候,我快哭了。但我还是忍住了,我又换了故事看看。
然而,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就是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去创造人生的道路,让生命开花结果。不要去贪图荣华宝贵。”
下一个故事是“麦哲伦。”麦哲伦一生都忠于职守。在他一生中做的最值得的事是“环绕地球一周,让人们知道地球是圆的。”在他起航的那天,他就想到这次他不会活着回来,然而,他的猜想果真没错。在快到原点时,他的几只大船都被毁了,他自己也随着轮船沉入了阴森可怖的深渊。到了陆地时,麦哲伦的船队仅剩下了两只大船。船只和水手也廖廖无几。这件事的牺牲是多么大,但又是多么的值得。他一生的心血都没为自己和家人,而是为国家和人民。麦哲伦没有为这件事而追名逐利,而是为人民做出了无畏的牺牲。古人说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是这个道理。
从这个故事,我又得到了一个启示:“做人不要追名逐利,一定要持之以恒,勇敢的去面对另一个自己。做事也不要半途而废,要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坚持下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人类学习的源泉。
世界上的光读后感篇二
这本《世界上下五千年》是弟弟,借给我看的。我从里面知道了许多知识,知道了“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金字塔的兴建”、“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其中我最最喜欢看“耶稣的故事”。因为我们都知道耶稣的一小部分故事,但是我却想了解更多关于耶稣的故事,所以我读了“耶稣的故事”。
我读后知道了,耶稣是圣子,上帝的羊羔作为耶稣象征的羊羔,一直是基督教世界里风行的装饰图案。耶稣讲道并不以经文为唯一依据,他以直截了当、易于接受的方法证明上帝存在、上帝旨意必将实现。据说他创造了许多神迹、治好了不少疾病。耶稣为了号召以色列人在天国即将到来之时作出最后的决定,于是前往耶路撒冷城。因为他主张信仰上帝而不是皇帝,所以引起了罗马皇帝的的强烈不满。耶稣在耶城被以惩治叛逆的刑罚钉死在十字架上。根据《约翰福音》的说法,耶稣受难日为公历4月7日。书里告诉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彻底了解了耶稣的故事,他用鲜血救赎世人的罪,让我们十分敬佩。
这本《世界上下五千年》是少年儿童的知识宝库,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世界上的光读后感篇三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坐在梅子眼前的女儿,和梅子侃侃而谈,梅子连女儿的眼睫毛都看得一清二楚,却无法抓住女儿的手。
梅子在和远在加拿大上高中的女儿朵视频。
朵愁眉苦脸地说:“老娘,我爹就会水煮白菜。”
梅子说:“朵,不要对你爹抱太多的希望,你想,你离老娘几万里,你爹在你身边陪你,比花钱找保安强几百倍。想吃什么菜,你拿着手机视频,我告诉你怎么做。”
视频完,梅子的心都快碎了。
梅子和我在一个聚会上认识,老乡,又都是老娘级文青,很快,我俩物以类聚了。
朵进入高一,梅子焦虑了,高考像是头顶上的一柄长剑,它悬在那里,孩子还没有红眼,爹娘恨不能先替孩子吃一剑。
梅子和丈夫商量,把朵送到加拿大去。一个女孩子,干吗千辛万苦地参加高考,太虐了,一天24小时,恨不得18小时学习,还不知道能不能进心仪的大学。
千辛万苦终于去了加拿大,梅子和单位商量,反正后年要提前退休,先给半年的假,去加拿大陪朵读书。条件是,过了半年回国,要把全年的活给补齐了。好在是码字写稿子,一年20万字,一个都不能少。梅子千恩万谢地走了。
朵是个好孩子,国内的基础教育太强大了,朵高二出国,高中知识基本学完了,而且高还深。
一次物理课,物理老师在黑板上解答一道题,居然推不出结果。班上的孩子喝水的、吃零食的、抠耳朵的,看着呈45°角仰面苦苦思索的老师,朵忍无可忍,上去给老师点拨一二,哎呀,老师和同学把朵奉为神童!
朵回家和老娘说:“高一,我们高一都讲过。”朵娘说:“那我们就把语言抓紧过了。”
梅子为了省钱,租的是地下室。加拿大的天,不是一般的冷,一场雪下到大腿根是常事。这地下室等于在雪窝子里,想想都冷。地下室的暖气严重不足,梅子和朵把带去的所有的棉织品全部堆到身上,还冷,花钱用电暖,一加元乘以六,割肉一样。
朵上学去了,梅子就找了个活,洗碗。洗碗简直成了刚刚出国的人的标配。梅子趟着齐腰的雪去餐馆刷碗,结完账,给朵添置些家居用的,两只手像胡萝卜,个个指头裂着口子,梅子倒是不用减肥了,半年瘦了30斤,苗条得我都快认不出了。
梅子说:“换朵爹去了,再不回国,单位要开除我了。”
天天早上八点准点和朵视频。
朵在给朵爹做饭,朵爹吃完饭,就待着,朵爹说:“加拿大太静了,晚上静得让人睡不着觉。”
梅子愤愤地说:“你看看她爹,请假时间太长,单位把她爹辞退了,半年也不知道出去打个工,天天待着,让朵伺候他。就怕出去洗盘子刷碗,跌了博士生导师的'脸面。”
朵学习很刻苦,为了能争取到好的大学,和同学一块去做志愿者,逮着同学就用英语说话,很快,朵的语言过了,人也变得开朗许多。
梅子做了一个梦,梦见在机场,箱子被人掀翻了,一地鸡毛,正收拾着,看见老母亲在背后站着,梅子说:“妈,你怎么到机场了呢?我刚从国外回来,给你带的毛线帽子,天多冷啊,你戴上。”母亲并不说话,转身走了。
梅子着急忙慌地干活,活不干完,下个半年怎么有脸跟领导说请假的事呢?反正这个假请完,就可以提前退休了。
梅子急赤白脸地赶回家,老娘真的走了。她老人家面色红润,静静地躺在那里,胳膊柔软。梅子摸摸母亲的脸,摸摸母亲的胳膊,居然一滴泪都没有。
梅子回来,脸开始肿。梅子说:“我那么不孝,一定是上天惩罚我的,我活该——可是我的朵确实需要我啊,妈,我真是对不起你。”
“你说人有灵魂吗?”梅子问。我突然想起问这个问题的祥林嫂,梅子的痛一定和祥林嫂的痛是一样的,沉重而又绝望。
我不是鲁迅,我说:“是的,人是有灵魂的,你老娘一定是到天堂了,不然,她怎么走了那么久,还会像睡着了一样呢?”梅子点点头。
梅子烧到40℃,我陪梅子去医院,医生说,梅子的智齿需要拔掉,已经化脓了,先消炎吧。
梅子说:“能不出国,还是不要出吧。”
世界上的光读后感篇四
但只要我想,就不是问题。
我可以让思绪插上翅膀,也可以。
无须尾翼,
转瞬之间,我可以和北极熊互致问候,
更可以和企鹅们来一番亲密。
可那里我曾无数次来去。
广寒宫里我是常客,听嫦娥。
悲诉孤独与落寞;我也与她。
讲述人间的酸甜与悲喜;
小白兔热情好客,总不忘。
与我欢闹嬉戏。
哪里有火焰一样的太阳,和。
围绕它转个不停的众多星体。
那银河甚是宽广,水中放出的光芒,
曾让我神魂迷离。
可怜那两岸的牛郎和织女,
一年只有一次的会期!
触景生情,我哪顾什么天规戒律,
虽然无能力让他们聚首,
但我可以为他们把信传递。
但只要有方位,那里就是我的目的地。
无论那里是酷暑与严寒,更不论。
那里有没有生机,
我只当那里是朝圣之所,
恭恭敬敬地前往,并许诺我的诚意,
就像固守三生约定之期。
是无垠荒漠的尽头;
是浩瀚大海的.边际;
是天空的深邃、是宇宙的无极,
我苦笑,我叹息:为什么,
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皮,
薄如蝉翼,我却用尽所有的力气,
可怎么也到不了那个神秘之地?
世界上的光读后感篇五
这本书讲了一个女孩发现了一只和自己的猫一模一样的猫,一个怪异的摄影师让这个女孩发现了“另一个自己”,两个外表一样,而性格相反的女孩,他们两个互相讨厌对方的存在,又忍不住好奇去悄悄探究,这两个女孩最后交换身份,开始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
看完了这本书,我在想我如果有“世界上的另外一个我”,而我和他有交换了一段不为人知的生活,那会是怎么样的事情,我们也许都想要一个生活中的'另一个自己,而发现了真的有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时,也许你也会像小孩一样,会讨厌他,会厌烦他,可是你又忍不住好奇去摸索别人的世界,也许,你会和他发生一段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时你可能还很开心,你闯入了另一个自己的生活,觉得自己很快乐,而且你的另一个我也会快快乐乐的参与进你的生活。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要乐观的面对生活,并不要向绝望的人一样虐待自己,而要乐观的面对生活,因为,生活处处都是惊喜。
世界上的光读后感篇六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人完全像我,看他就像看另一个自己,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浅蓝色的书面上的这句话,使我不由得拿起了这本书——《世界的另一个我》。翻开书,我顿时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离奇、美妙又温暖的故事:女孩姚果粒发现家里的小猫正和窗外另一只一模一样的流浪猫对视,可没想到这古怪的事却眨眼间降临在自己身上。她遇到了她毫无血缘关系,却长得一模一样的的女孩蓝泰格。虽然长相相同,可他们的性格却截然相反:果粒随和低调,泰格骄傲高调、不可一世。这两个女孩时而互相排斥,时而又互相探究,最终成为朋友。
我们也会像果粒和泰格一样互相探究吗?然后在排斥中成长成熟,在探究中热爱生活宽待世界?“另一个我”一定会让我改正自己不曾意识到的缺点,让我挖掘自己深埋着的闪闪发光的优点,观赏到自己身边不曾留意到的风景,享受生命中被自己忽略的快乐。。她轻轻地告诉我“你可以这样的!你可以这样做得更好过得更快乐!”她让我睁开了眼睛: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命原来是这样珍贵!
世界上那个一定有另一个“我”!她是上帝赐予我的独一无二的礼物!她现在正在热切地注视着我,深情地呼唤着我!她渴望着我心灵的发现!
我渴望着我们的相遇!那一定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我会因此而成为世界上最幸运最幸福的女孩!
我知道我们会相遇的!生命会在最美的相遇中开出绚烂的花!
世界上的光读后感篇七
在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也许不会相信,但是这本书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女孩姚果粒在某一天放学后发现,家中小猫豆沙在窗台正在和一只一模一样的流浪猫对视。没想到这种事眨眼有降临到她的头上——一个古怪摄影师叔叔“不是双胞胎”的摄影计划,让她撞上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但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孩蓝泰格。两个“形式”相同,“内容”却相反的女孩,时而冲突,讨厌对方的存在;时而忍不住好奇,彼此悄悄探究;时而又有神秘的认同感。种种变化让她们的生活起伏不定,异想天开的置换游戏更让她们发现了内心的另一面。而他们也在这个游戏里边的成熟了许多。
我觉得就像一个科幻小说一样,但又仿佛是真实的。我想,如果我也有一个长得一模一样的自己,然后也玩一个置换游戏,如果和他住在一起,那早上醒来会不会想找镜子一样?我也想拥有像桃果粒一样的想法,开始觉得是件可怕的事,然后觉得是件冒险的事,然后觉得是件好玩的事,然后觉得是件可恨的事,最后觉得是件可爱的事。
世界上的光读后感篇八
本学期,爸爸给我买了一部好书———《世界上下五千年》,我对它爱不释手,一口气将一大厚本书读完了。其内容丰富精彩,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世界历史故事。
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中国的四大发明;从神奇的埃及金字塔到令人惊叹的阿拉斯加大峡谷;从已灭绝的恐龙,到现在珍贵的大熊猫;从神密的百慕大三角到著名的万里长城;从希腊第一届奥运会到北京2008年奥运会;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世界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发生的重大、神奇的事件或故事。既有文字说明,还配有彩色插图供人欣赏、了解。其中我最最喜欢看“耶稣的故事”。因为以前我们都知道耶稣的一小部分故事,但是我却想了解更多关于耶稣的故事,所以我读了“耶稣的故事”。
我读后知道了,耶稣是圣子,上帝的羊羔作为耶稣象征的羊羔,一直是基督教世界里风行的装饰图案。耶稣讲道并不以经文为唯一依据,他以直截了当、易于接受的方法证明上帝存在、上帝旨意必将实现。据说他创造了许多神迹、治好了不少疾病。耶稣为了号召以色列人在天国即将到来之时作出最后的决定,于是前往耶路撒冷城。因为他主张信仰上帝而不是皇帝,所以引起了罗马皇帝的的强烈不满。耶稣在耶城被以惩治叛逆的刑罚钉死在十字架上。根据《约翰福音》的说法,耶稣受难日为公历4月7日。书里告诉了我许多道理,让我彻底了解了耶稣的故事,他用鲜血救赎世人的罪,让我们十分敬佩。
《世界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使我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特别渴望将来长大后,能到世界各地旅游考查,亲眼见证那些还存在着的神奇的古老建筑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文物。这本书真是少年儿童的知识宝库,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世界上的光读后感篇九
写这本书的书评的时候战战兢兢的,因为关乎教育的问题,很沉重,这就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不敢全部赞同作者的观点,因此,别人看我书评的时候也不一定全部赞同我的观点。姑且先写我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态度吧。
这本书的作者可以说是相当细心,甚至于可以用“严谨治学”来形容,整本书的内容都有引经据典,大有出处,光是翻到最后的附录和参考文献的时候我就惊呆了。附录一和二就从217页到250页,整整33页的附录,还有251页到288页,38页内容完全就是文章10章内容的注释。起码作者的这本书完全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向所有的人传达自己的调查结果,这种态度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当谈起来教育的时候,对于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似乎总是可以给出很多建议。或者总是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各方面都不如别人家的,久而久之,孩子总是被父母拿来跟邻居家或者朋友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自卑心理或者骄傲的心理就慢慢膨胀,结果当然就很糟糕。
下面几个父母的话就是我经常能够听到的话,这就是社会的现状。
父母a:“你们家的孩子很聪明啊,你看,学习那么好的啊。”
父母c:“我们家的孩子貌似天生就不聪明呢,就不是一块学习的料,整天就知道瞎鼓捣一些军事模型呢?”(番外话,殊不知他长大以后会在哪方面更成器呢?)。
父母d:“我家孩子从小就喜欢各种手工,所以我们鼓励他自己制作各种东西,也鼓励他拆开各种电器,再自己重新组装回去。虽然他文化课成绩很一般,但是在高中时期他就凸显出来他过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相信这对于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莫大的帮助”。
类似于这样的父母对话不胜枚举。
我们知道的越多,就越能引导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或者另外一个,我自己家庭的例子。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是高中学历,母亲仅仅是初中文化。在他们的意识里面,即使想要给我和姐姐弟弟辅导功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所以教育的最终结果是姐姐大学毕业,我和弟弟都是硕士毕业,并且在高中期间一直都是周六周末帮父母干农活,没有耽误太多的学习时间,我们知道的就是自己去努力,来改变家庭的落后情况。
唯一不足,与城市孩子无法比较的就是,我们任何艺术的东西都不懂,所有关于艺术的东西都是自己在大学图书馆摄取而来。
作者是一位美国人,所以很多观点应该是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来看待的,我们有参考价值,但是不能照搬。
所以,如果你关心教育,关心孩子的未来,那请你来看这本书吧!
世界上的光读后感篇十
我的意思是,慈善教育并不能替代生活中的其他教育。因为世界是很复杂的,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很有可能遇到一些不公或不平的事情,就会倾向于消极厌世,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正如《丹佛》这篇所写的这个孩子,为了最信任的哥哥偷钱的事情,使坏把砖头砸到他头上,自己却被叔叔狠揍了一顿,从此不再相信任何人。而我们知道,信是一个人生活中算得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不管是自己的诚信与信誉,还是对这个世界和人的信任,上升到最高境界,就是对于上帝,对于真理,对于美好,对于善良是不是还有信仰,如果这个都失去,那他的世界可能就从此充满了恶魔或者说仇恨,于人于己都不算是一件好事。
《亚伯涟漪效应》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小女孩对祈祷来的脑瘫婴儿的爱,全家人由失望到希望,让人看到上帝投入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深深的用意,唯有爱是最终的目的,爱能战胜一切,甚至先天的残疾。而且会通过这样的爱的实践,真正改变一家人的生活与灵魂,如果不用上帝的爱来解释,就是不可思议的了。
这种书与经典名著的区别,名著是让你去思考,而这种书则给你行动的力量。本来很少看畅销书,但自从读《少有人走的路》后便知道,可能畅销书是让人感动且激发人们去行动的书,称为“励志”,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不是或多或少这样做过么?遇到困境中的人,拉他一把,这种书也不见得肤浅,只是喜欢的人多一些而已。我们每个父母都在焦虑孩子的教育,希望能让孩子走上成才之路,也许对他们来说,人生的第一步就是让他们学会爱人,从帮助人里获得快乐。这本书以亲身经功告诉人们,即使遇到不幸,但人们都为他人的幸福活着的时候,不幸都会有了尊严而成为一种高贵的东西,类似耶稣的受难,也只有基督的情怀才有这样的效果。小孩子从小学会付出,一辈子的路也不会差太远。当然,从有意的行善里最好培养出一种潜在的气质,让人从潜意识里都渗满善良,记得美国有一项统计,哪种职业的幸福感最强,发现居然是牧师,因为不管你有多么悲惨和不幸,一旦你开始关注他人,学会牺牲,你离幸福也就不远了,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幸福,或者说通过掠夺别人得来的幸福,也不过是幸福的假象,幸福就是这样简单,你多付出一点,就多幸福一点。
果然我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朗可以帮助许多无家可归的人,用上帝的爱去爱很多人,甚至罪人,却一直无法原谅他的酒鬼爸爸,反而是最该爱的人,他却爱得最少,因为对父亲的怨恨。所以往往看起来难的事情都完成了,但最应该最自然的事情却始终无法做到。他建立了善言善行的名声以后,才开始想学会原谅自己的父亲,用对待别人的态度一样来对待自己的父亲,这不能不让人深思和感慨。因为他父亲给他造成了他不愿意接受的影响,虽然他反抗父亲,但一样继承了他的缺点,但却被一个耶稣般的妻子挽救了。所以,爱不可爱的人,爱有罪的人,爱可怕的人,才是最难的。
世界上的光读后感篇十一
在看到书的后半部分,朗的妻子患上癌症死去,朗在表述下葬的那段,我哭了,迅速给爸妈打了电话,但是却不知道该说点啥,听到声音后总算心里舒坦了些。当时在想,这样的悲痛或许我没有办法承受,兴许我死在所有亲人之前对我是最轻松,转念又想,这样好自私啊,同样的苦痛爸妈怎么承受的起。
关于信仰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去描述,甚至都想不到一句。或许人在最无助的时候还能寄托所有希望于上天,希望能给予力量度过这一切,不管是不是真的有灵验了,反正承受的过程会相对容易点,会无限相信上天的力量,就像小时候爸爸说:别怕,有我在这里。觉得无所不能,也只爱你。不是一个人在斗争,会在身边无条件的支持你指引你。大概就是这样的过程,心里会宁静些。失眠的晚上,一遍遍的重复神圣的经句,怀着最虔诚的心理,慢慢的心痛会不见,再慢慢的睡过去。
20世纪中的美国还有黑奴存在,让我很惊讶,或许是我对美国的历史很不懂。
世界上的光读后感篇十二
读完了明就仁波切的书《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越来越多的练习,越来越成为最快乐的人。这是一些摘抄和心得。
如果详加检验自己的念头和所接收的对境,就会愈来愈觉察,日常生活的种种经验其实并不如你以往所认为的那样坚实不变。越来越多的觉察里,我看见念头来了又去,情绪起起伏伏,并非恒常坚固。起心动念,可能心绪万千。若是用觉察观照,则瞬间烟消云散。
心并非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而是一种不断开展、现露的经验。所以藏传佛教说念念相续为心。心的本质是空性的,但万物却从中升起。所谓境由心生。本然心好似虚空space。空性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有,而是一种能让任何事物显现,改变或消失的无限可能性。凡是依赖因缘条件的一切,都是空性的。读到这里,想到量子物理经常讲到的薛定谔的猫。各种可能性同时存在,只是在我们开始起心动念的时候(观察),其中的某一种发生了。
我们每天看到的种种,并不是原本的“实物”,而是大脑建构出来的影像。这个影像受到极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期待,先前的经验等等。我们接收到的任何资讯的意义,主要是取决于我们是在何种情境下看待它。你之所以会赋予事物恒常性或者独立存在性,是由于你在那样的情境中看待它。我们看到老鼠,觉得丑陋厌恶;看到小兔子,觉得可爱;尽管它们都是啮齿动物。我们看到的星光,很多是travel了几亿年几十亿年到了地球。在我们看到它们之前,它们可能就已经不存在了。我们依旧相信它们是永恒的。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不能吃木瓜沙拉,因为那背后的故事。
在我心里,爸爸妈妈就该一直是强健的,一直可以在背后默默照顾我的。现在每次电话,我都没办法接受那个如此苍老的他们。
我们的心将种种感官经验投射到我们认定是“外在世界”的认识屏幕背景上,同时,也将念头、情绪和感官知觉等投射到我们认为是“内在世界”或者“我”的屏幕上。所见之物和能见之心是没有分别的。想要在清醒时刻超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区别,就相当于认出“所经历的一切”和“经历一切的心”并不是分离的。一再观看不可观之心,将可如实观见真实义。
这和王阳明所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此时时刻,坐在电脑前,台灯温暖的灯光里,有那么一瞬,我觉察着,感受到了没有分别的世界。那是自我的边界消融的世界。
只要单纯的看着每一个通过自心的念头、情绪和感官知觉,那个有限的自我幻象就会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比较平静、宽广、安详的觉知。
跟我们的感官交朋友,利用感官接收的资讯作为安住自心的方法。眼根修习颜色和形状,耳根修习声音。摆脱随之而来的各种情绪和语意影响。把注意力安住在对境上,就是觉知。当你把心安住在某个对境时,你将之视作与己不同的或有所区别的东西。但是,当你放下对镜,只是安住自心于赤裸的觉性时,这种分别就消融了。
许多因素会影响“你是谁”的相对经验,却并不能改变“你是谁”的绝对实相。
时间要短,次数要多。随时随地,以禅修面对所有情绪。有意识的把注意力放到周围的事物上,放在身体的感受上。将正式禅修的体验,读后感应用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层面。因为只有在面对日常生活的种种挑战时,才能真正测出我们内在的平静、洞察力与慈悲的进展。只要持之以恒的禅修,心的平静和稳定性就会逐渐展开。就会体验到纯然的快乐,舒适和轻安。会体验到清明,超越念想——自心完全开阔宽广的体验。
禅修的真正重点是,无论“有”或“没有”升起任何状态,都要安住在纯然的觉性里。禅修不是抑制你的念头,而是将心安住于自然状态中的一种过程,并且在念头,情绪和感官知觉显现时,完全开放的接受它们,觉察它们。每一个念头,每一个干扰,就像是感官对境一样,都是禅修的助缘。
禅修是一种不带评论的觉知过程。禅修跟日常生活中思考、情绪和感受历程的唯一差异,就在于你是否运用了单纯、赤裸的觉知。
通过觉知会发现,念头之间是间隙。如果持续的练习,这些间隙会不断拉长,而如实地安住自心的体验也会变得越来越直接。雪窦禅师说:“至道无难,言端语端。”言之端,语之端,就是念头的间隙。
体验并非开悟,开悟,是完全证悟自己的佛性。在喜乐、清明或者超越念想的体验升起的时候就结束禅修,其实是学习放下执着的大好时机。刚刚练习觉察的时候,很欣喜于那种宁静和轻安。于是就每每禅修的时候,期望得到同样的感觉。若是得不到,就以为哪里出了问题。这就是对体验的执着啊。
有教导说,要带着慈悲心练习觉察。一开始并不十分理解。后来发现,当自己偶尔有了一些清晰的觉察,但ego,那种强大的自我依然坚硬的时候,往往对人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不自觉的betterthan。
“愿”菩提心,是渴望帮助一切众生认出自己的佛性,得到开悟。“行”菩提心是跨出脚步,专注在达成“愿”菩提心的发愿。修行慈悲心,这个自他的二元分别就会渐渐消融。吸气时,想象一切有情众生的烦恼与苦难从鼻孔吸入。呼气时,想象所有的快乐和利益从身上倾泻而出,让所有众生受益。
慈悲与爱有什么不同呢?爱更接近与欲望相关的心理性,情绪性或者生理性反应,是一种自他二元的概念,诸如我爱你,我爱他等等。而慈悲是一种开放心,是oneness。
当你开始感到完全孤寂时,你就是开始在帮助自己,让自己回家。
世界上的光读后感篇十三
一个头发招苍蝇,脾气粗暴的黑人流浪汉,丹佛。一个靠着白手起家,做艺术品买卖的百万富翁,朗先生。两条看似永远无法相交的平行线,却在他们即将对这世界完成人类的评价时,相交了,并且改变了一座城市。
没有梦想的童年,没有希望的童年,只配做奴隶的人生,却自认生活很安定。就像法官无耐地看着犯罪者逍遥法外,而好人却懦弱地沉默。不知道丹佛是怎么长大的,不知道当他看到白人开着跑车从他旁边驶过,墨镜的反光闪过他的心里的那一刻,他是什么感觉。
他一生中最好的礼物是辆崭新的自行车,不是二手的,不是别人丢弃的,让他明白生日这个词语是有意义的。
他只有两个亲人,一个朋友,一个还算善良的农场主。
可世界就是这么可笑,一夜之间,一场大火烧光了他仅有的一切。
他开始流浪,放纵,他的人生就像游戏里的人物的血槽,一个重击,打光了他的一管生命,只是还没被ko.
郎先生和他的夫人,就在这时候出现在了他眼前,说要和他做朋友,帮助他。
这就像是你头上长出了一朵花,一切对丹佛而言是有多奇怪和抗拒,他只想等待结束的那一天。
郎先生坐在驾驶座上像自由女神像,丹佛在副驾驶座上像狮身人面像。有一段对话一直让人记忆犹新:
“我听说白人去钓鱼的时候,会捉和放。”
捉与放?郎先生严肃的点点头,好奇又紧张。
“我真的觉得有问题,”丹佛继续说,“我就是不懂,因为黑人去钓鱼的时候,能钓到东西会让我们感到骄傲,我们带回去给想看的人看。然后把抓到的鱼吃掉……可白人抓到以后就放到水里,真的很有问题。”
我沉默了一分钟。丹佛偏过头,“所以,郎先生,如果你钓来一个朋友是为了捉与放,那我没兴趣当你朋友。”
看完这段话的人,不知道有何感受?
我前几年暑假去普陀山,也叫观音山,因为相传那是观音圣地。
上山的路又远又不好走,路上却有很多人,一步一叩向前进,嘴里还念念有词,眼神凄苦,在祈祷着。样子有些滑稽,走过的大人们都很严肃,静静地从他们身边走过,而天真无邪的孩子却咯咯地笑他们。
我想有些人沉默,是因为他们做了捉与放,明白他们的苦,有些人笑,是因为他们捉了就不会轻易放手。
丹佛在郎先生夫妇感染下,成为了一个融入这世界的人。并且帮助了和他一样,对生活放纵的人,改变了这座城市。
但是当一切都奇迹般地顺利进行,阳光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温暖的时候,郎先生妻子患癌去世了。
我无法去诠释其中有什么不对,又有什么悲伤。也许每个人都有他的使命,完成了使命,上帝会招他回去。所以,请倾尽力量,珍惜这一段人生的所有人和事。
世界上的光读后感篇十四
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也许世界上还有一个你,你却不知,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读后感,欢迎阅读!
这是一个苦难大于幸福的真实故事,但悲伤过后带给我的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直戳心底的感动,它是镶在黑暗里的珍珠,闪闪发亮。《世界上的另一个你》,告诉我们“朋友”两个字的含义——做朋友是沉重的承诺!
故事发生在美国,但其实哪里都一样,人性相通。你将被里面的信念、坚持、真诚、无条件的大爱所感动。这世界如此残酷,谢谢你陪我一起穿越黑暗。我为本书由衷地潸然泪下。
黛博拉——这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她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灵魂人物。我想她应该是第一个出现在我的读后感里的人物,因为我花了太多的泪在她身上。她像天使般美丽,但似乎好远好远。
她在联合福音帮游民做的那些善事,比如:“美容院之夜”、“电影之夜”、“生日之夜”,让他们当中很多人看到了希望,打开了心扉,生产了好感和信任。她更是朗·霍尔的爱妻,她还是丹佛·摩尔的引路人。没有黛博拉,主人公百万富翁——朗·霍尔和黑人游民——丹佛·摩尔不可能建立那么深刻的友谊。在那个种族歧视的世界里,她把这两个有着天与地距离的人拧成了一股强大的绳,彼此坚固。她像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来感召原本善良的人们,燃起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希望之火。后来她的使命完成,上帝把她带去了一叫个天堂的地方——用了最惨忍的方式。我将在下文关于朗·霍尔的部分再次说到这个让我至今不能从脑子里删除的女人。
本书叙述方式很有特色,以双作者叙述,由他们的童年到老年直至故事收尾。当看到第19回的时候,我被小激动了一把——两人终于以真诚的方式第一次正式开口说话,危险易怒的丹佛终于主动试着与朗交谈,我想那出自于他们原本就美丽的心。之前他们各自从小到大的经历到了p96页就像两条不同方向的小溪终于汇入同一条大河一样。然而,这个时候的黛博拉,死神已悄悄向她招手。而丹佛似乎已接到了上帝打来的电话——你需要和你的朋友做好准备。
丹佛·摩尔,他们这类人自打出生似乎就是为了给主子采棉花,没有应该和不应该,容个身即是活着。卑贱、贫穷、无知、不幸的他是怎样的掉到时间的裂缝而被牢牢卡住!
其实,哪怕是贫穷和卑微。但上帝不断带走了他挚爱的亲人,他过着畜生一般的生活,逐渐由善良变成恐怖。所有造成他不幸的`原因,只因为他是黑人!——他因为好心帮白人小姐修车差点被人打死;他因为是黑人,惨遭毒手,大妈妈的房子因此被人纵火并且亲眼看到她被活活烧死;他的詹姆斯叔叔得病去世;以及他的华华莫明其妙地死亡……他的遭遇和那些痛苦的往事,已经几乎没有人可以与他有亲近的可能。他看似令人生畏的外表下实质是一个很怕受伤的可怜人,他只能用他自己的待人之道来驾驭自己的生活。长久下来,他不敢轻意释放本性,开拓出另一种生活,只有保持狮子的孤傲才能活的更长久。
丹佛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活在这样一个种族歧视的社会下。幸运的是,黛博拉和朗·霍尔站在了他生命的转折点上,真诚地向他招手。丹佛·摩尔终于得救了!
朗·霍尔,简直是一个爆发户。出生中低阶层的他不甘平平,由投资银行世界猎险从事画作买卖生意,他惊险地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桶金。他日渐富有,在财富的催化下,他变得自私、与妻子疏离。
他的妻子黛博拉是一个乐于慈善的美丽天使,她用爱最终把丈夫带进了阳光下。朗在妻子的感召下,前往庇护所服务流浪汉。在那里,他被令人作呕的画面深深震撼,他试着接触危险人物——丹佛·摩尔,之后他视他为心灵导师,他总能给朗全新的思维角度。在那个看似潮湿、阴暗、恶心的世界里,朗·霍尔一次次被受到洗礼。在与丹佛·摩尔的交往中,他终于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那是一个怎样的沉重的承诺——不是像白人钓鱼一样的捉与放。是那么的真诚。
朗·霍尔人生中最悲痛的时刻莫过于面对妻子的死亡,他后悔没有用足全力去爱她。我睁睁地看着朗被撕裂成碎片的模样,一次次为他和黛博拉流泪。故事说到第28回,第128页的时候,我是泪流满面地把全书在当天临睡前全部看完的,许多个段落让人看到钻心。
一个美丽善良、充满智慧的女人,用勇敢挽救了已站在边缘的婚姻,直面另一个女人,这样一个“星期二太太”,她对游民不求回报的大爱,拯救了令人生畏、穷凶极恶的丹佛……我想不出为什么上帝对她如此残忍和无情。如果非要加上一个原因,可能上帝觉得派她到人间的使命已经完成,她需要到天堂继续当她的天使。那么,我请问:为什么要以这种如此摧残身心的方式结束她的生命,就不能好好走吗?非得痛苦让生命更丰富完整?看到这儿,我不敢想象我将是如何面对未来的生离死别。所以说,活着的时候,要好好珍惜和善待每一个人,不然没了,就一定会后悔,那比没有过更惨忍。
再回到朗·霍尔,故事的最后,很高兴看到他能在人生的大苦难面前勇敢地走出伤痛,我想这是友谊的力量。他发现与丹佛的这段情谊比他想象的来得更重要,使他对生活继续保持乐观积极。在黛博拉走了之后,我喜欢他和二个孩子立马投入到度假中的方式来减轻心身的痛苦,这是黛博拉希望看到的情景。
这本《生命中的另一个你》在朗·霍尔亲赴丹佛·摩尔出生的地方后最终诞生与世人见面。当我看到这两个家伙在丹佛儿时曾经住过的破屋里捡到一封尘封以久的信的片段后,我和他们都笑了,那时他们都已近花甲。信这样写道——“我眯着眼睛在昏暗的光线下念出:“摩尔先生你好,依照本拘捕令,你将以153元的金额被逮捕。”这段情节,让我很回味。
他们的故事真的很感人,让我看到了朋友应该是这样的——不厌恶你的卑贱,不贪图你的财富,指引你走向光明,永远相信你,向上帝保佑你。
夫妻应该是这样的——用爱化解婚姻中的危机,思想上的共同进步,一起去做有意义的事,永不放弃对方,快乐地活着就是对对方最深刻的爱。
对待别人应该是这样的——爱、真诚、信任、友善、理解、关怀、尽可能提供帮助。
这些关系的共性如同丹佛所说——不能像白人钓鱼一样轻与放。
至今为止,从没有一本书看到让我如此沉重。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追问活着的意义,更好地面对生命里的每一次得到和失去。不辜负、不浪费。
我眼睁睁地看着故事里的那些人的不幸和孤独感在我面前歇斯底里,面对苦难大于幸福的体验无不为之震撼。我想,当大苦难来临的那刻,也许我们只能做的就是,等待并且让它慢慢过去,连痛苦都只能让步。
“种族歧视”是窥视人类的一面镜子,但上帝也许还有点仁慈,他创造了在某一刻让两个身份悬殊的人相遇并成为了朋友。说到底,这种缘分都要归功于人们内心深处期盼友善、渴望美好的本真。
我想再提一下丹佛说的那些至理名言,因为我很喜欢……
“如果你钓来一个朋友是为了捉与放,那我没兴趣当你朋友。”
“当你走到绝路,再也没办法做什么,这时上帝就接手。”
“人们以为自己掌控一切,其实才没有。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该过去的也一定会过去。”
“我学到接受生命原来的样子。这是为了让我们张开眼睛,知道还有比自己更崇高的力量。”
“但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不同,跟我一样的不同。我们大家都是普通人,走在上帝为我们铺好路上。”
“事实是,无论我们是富是穷,或是介于中间,这个世界都不是我们最后的安息之地。所以就某方面来看,我们大家都是流浪的人——就只是一步步走回家。”
真的非常受用。
一个不是小说胜似小说的真实故事,感谢本书的核心人物——黛博拉——那个上帝派来的美丽天使。我非常喜欢这个人物。
这是一个苦难大于幸福的真实故事,但悲伤过后带给我的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一种直戳心底的感动,它是镶在黑暗里的珍珠,闪闪发亮。《世界上的另一个你》,告诉我们“朋友”两个字的含义——做朋友是沉重的承诺!
故事发生在美国,但其实哪里都一样,人性相通。你将被里面的信念、坚持、真诚、无条件的大爱所感动。这世界如此残酷,谢谢你陪我一起穿越黑暗。我为本书由衷地潸然泪下。
黛博拉——这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她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灵魂人物。我想她应该是第一个出现在我的读后感里的人物,因为我花了太多的泪在她身上。她像天使般美丽,但似乎好远好远。
她在联合福音帮游民做的那些善事,比如:“美容院之夜”、“电影之夜”、“生日之夜”,让他们当中很多人看到了希望,打开了心扉,生产了好感和信任。她更是朗·霍尔的爱妻,她还是丹佛·摩尔的引路人。没有黛博拉,主人公百万富翁——朗·霍尔和黑人游民——丹佛·摩尔不可能建立那么深刻的友谊。在那个种族歧视的世界里,她把这两个有着天与地距离的人拧成了一股强大的绳,彼此坚固。她像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来感召原本善良的人们,燃起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希望之火。后来她的使命完成,上帝把她带去了一叫个天堂的地方——用了最惨忍的方式。我将在下文关于朗·霍尔的部分再次说到这个让我至今不能从脑子里删除的女人。
本书叙述方式很有特色,以双作者叙述,由他们的童年到老年直至故事收尾。当看到第19回的时候,我被小激动了一把——两人终于以真诚的方式第一次正式开口说话,危险易怒的丹佛终于主动试着与朗交谈,我想那出自于他们原本就美丽的心。之前他们各自从小到大的经历到了p96页就像两条不同方向的小溪终于汇入同一条大河一样。然而,这个时候的黛博拉,死神已悄悄向她招手。而丹佛似乎已接到了上帝打来的电话——你需要和你的朋友做好准备。
丹佛·摩尔,他们这类人自打出生似乎就是为了给主子采棉花,没有应该和不应该,容个身即是活着。卑贱、贫穷、无知、不幸的他是怎样的掉到时间的裂缝而被牢牢卡住!
其实,哪怕是贫穷和卑微。但上帝不断带走了他挚爱的亲人,他过着畜生一般的生活,逐渐由善良变成恐怖。所有造成他不幸的原因,只因为他是黑人!——他因为好心帮白人小姐修车差点被人打死;他因为是黑人,惨遭毒手,大妈妈的房子因此被人纵火并且亲眼看到她被活活烧死;他的詹姆斯叔叔得病去世;以及他的华华莫明其妙地死亡……他的遭遇和那些痛苦的往事,已经几乎没有人可以与他有亲近的可能。他看似令人生畏的外表下实质是一个很怕受伤的可怜人,他只能用他自己的待人之道来驾驭自己的生活。长久下来,他不敢轻意释放本性,开拓出另一种生活,只有保持狮子的孤傲才能活的更长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段真挚的情感。富豪朗和流浪汉丹佛之间的一切吸引了我,看了第一页就停不下来,最后我用一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二十万的书。
为了表达对妻子黛比的爱,朗在每个星期二和妻子一起去福利院为游民服务。黛比用微笑、用真诚,逐渐化解游民的敌意,换来游民的尊重。而朗也由原来的“被迫”转为自愿,在与游民的接触交流中,朗不仅发现了游民的另一面也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面。比如他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尚有爱心的成功人士:一个富豪每周雷打不动地为流浪汉服务,不图名,不图利, 难道不高尚吗?可是看似充满敌意,不懂感恩的“黑鬼”丹佛却似三年如一日,照顾另一个瘫痪在床的,85岁的“老黑鬼”,他的床单总有尿的痕迹,他的房间充满恶臭,而且“老黑鬼”总是骂骂咧咧,永远不会有说一句感谢的话。而这“老黑鬼”和丹佛非亲非故,丹佛做这一切,别人也并不知道。直到朗和丹佛真正了解彼此,他们成了朋友,永远的朋友。
比起黛比、比起朗、比起丹佛、比起贝蒂……我便觉得自己的渺小。
我父亲某些方面像极了丹佛,自私、狭隘、不懂感恩;常年酗酒、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没有责任感。跟他相处了几十年,我痛很他、讨厌他,恨不得早日拜托他。可是为了尽我作为他唯一的孩子的责任,在他年老时我不得不叫他和我住在一起。我也曾和黛比一样,希望父亲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帮他戒酒,周末带他去公园,带他去医院检查身体,告诉他保重自己的身体,别辜负美好的晚年生活。可是父亲却屡教不改,时不时和我闹别扭。为此我和父亲吵过、骂过、哭过、甚至几次找过心理咨询师。后来我便渐渐放弃,任其自生自灭。
可是黛比她们却从不放弃,甚至想出更多的花样去沟通去融入,甚至是素不相识的流浪汉。
感谢孩子,是她推荐的这本书。让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也让我相信,坚持就有奇迹。我会见证父亲发生奇迹的那一天。
世界上的光读后感篇十五
“一息尚存要读书”,好的书籍是最为重要的珍宝。我认为,读书能增长知识,能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还能提高修养与品味。在暑假期间,我每天都阅读书目。
今天,我阅读了《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这本书。书中的故事实在不可思议呀!在这个世界上竟然还会有另外一个“我”,而另外一个“我”却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且和自己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脾气、心灵、家境、人缘、爱好……无一相同,而这两位女孩都觉得这是一件可爱、奇怪、神秘的事情。在一次置换游戏当中,这两位镜子般相像的小姑娘都看到了对方不同的世界,在这奇妙的世界里探索着。也让嗜巧克利如命的妈妈别丹心和时尚女魔头妈妈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与那打不开的心结。
当我读到“那么,爸爸爸爸,就让我霸占一会吧,神奇的温和的树皮爸爸”这句话时,心头一热,眼泪在眼眶不停的打转,这是一个小女孩对父爱的渴望,对父爱的憧憬,哪怕只拥有一小会的爸爸,这让我们更加看到了,果粒的内心世界。可我看到别丹心说只要有爱有梦想,就不会太糟糕时,我真正感受到她那颗有梦想有目标就成功的童话般的心,也觉得她不会太糟糕。
这本书带我们进入美好的童话世界,使我在童话世界尽情的遨游,让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我爱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