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声音教案(精选19篇)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的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符合课堂实际需要。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总结的教案案例,对于我们编写教案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小班声音教案篇一
1、感知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初步懂得保护自己小耳朵的一些方法。
幼儿自带的玩具、录制噪声、多媒体制作
感知声音
分辨不同的声音
(一)听音游戏,感知声音
1、多媒体演示:
猜猜这是谁发出的声音?用什么听到的?
2、你们的小耳朵真灵。
3、过渡:
再用你的小耳朵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二)操作练习,分辨声音
1、幼儿按自己意愿选择玩具,摆弄玩具,分辨声音。
2、交流讨论:
(1)你玩的是什么玩具?
(2)试一试:你是用什办法让玩具发出声音来的?
(3)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3、仔细分辨:这两个罐子是一样的啊,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
4、小结:
原来啊,里面放的东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哦。
(三)经验交流,保护耳朵
1、播放噪音:什么声音啊?快来快来,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
2、你们为什么都捂住自己的小耳朵?(幼儿讲述)
3、小结:
保护自己的小耳朵,所以平时我们小朋友之间要轻轻的说话。
4、除了轻声说话,我们小朋友还有什么好办法,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小耳朵?(平时妈妈是怎样保护我们的小耳朵的?联系幼儿生活经验)
5、小结:
我们小朋友和妈妈都有那么多的好办法,以后要好好保护好耳朵,让我们的小耳朵变得灵灵的,能听得更清楚。
小班声音教案篇二
瓶子的声音(中班)。
一、课程目标。
1、能借助各种材料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2、提高幼儿辨别声音的能力,强化幼儿的听力。
3、通过发现什么方法能使瓶子发声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4、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二、课程准备。
1、塑料瓶10个、5个瓶子(分别装有以下材料)放着待用。
2、黄豆、石头、沙子、纸团若干,分别装入4个杯子里。
三、课程过程。
(一)声音是可以制造的。
1、教师拿出空瓶子: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幼儿:瓶子。
教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瓶子发出声音呢?幼儿:说出想法。
(二)分组制造声音。
1、介绍材料:
教师:这些材料都有什么?幼儿:黄豆、、、教师:你们认为这些材料哪些可以让瓶子发出声音,哪些不可以呢?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看法。那大家等会就认真做实验,看看自己的猜测对不对。
2、介绍活动方法。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三)交流分享经验。
1、请幼儿放好材料做好。
教师:做完了吗?你们是怎样制造声音的?你觉得制造出来的声音怎么样?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的创造。你觉得像什么呢?(沙沙的,像下雨的声音;咚咚的,像敲门的声音等。)(表扬和指出错误)。
2、教师出示演示材料:老师这里有4个瓶子,里面也装了我们刚玩过的那些东西。不过老师不记得装了什么?我们一起给这4个瓶子找朋友把。教师:第一个瓶子,仔细听。声音像什么?嗯,现在大家摇摇自己手里的瓶子,听听,你手里的瓶子是它的朋友吗?好。请是1号瓶子朋友的坐在这里。依次为其他3个瓶子找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打开盖子,看看你们手里的是不是好朋友。小朋友们,都做对了。大家的耳朵很灵敏哦。都听的很认真,仔细。
1、在引出课题的环节,想把瓶子看作是不能发声的小朋友,让幼儿有同情心,并引入话题。但是一直贯穿这个故事可能有些复杂了。既然是科学课,就直接引出课题,并用直接示范法让幼儿学习装物品的方法,从而保证后面的操作环节顺利进行。
2、在使幼儿操作材料时,添加了用纸记录已经用过的材料,不仅可以直观的知道自己用了哪些材料,并培养幼儿慢慢培养分类和计数的能力。而且在后面的多个石头和一个石头发出不同的声音,更明显的进行比较。
3、在最后留给幼儿的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做装棉花的实验。让幼儿自己去探索什么东西装在瓶子里是不能发出声音的。留给幼儿一些疑问。不懂的问了父母,或许还会用其他的东西实践什么装在瓶子里是没有声音的,从而扩宽幼儿的科学知识。
小班声音教案篇三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大鼓和小鼓图片。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绿豆若干。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四)、活动延伸出示两个瓶子,提出: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
小班声音教案篇四
2、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各种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子(大小)、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豆豆、米粒、纸片。
一、声音的秘密。
1、出示:瓶子、豆子。
2、听听瓶子有没有声音?再听听豆子有没有声音?
3、想办法使他们发出声音?
二、声音的产生。
第一次尝试操作验证:
1、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2、怎样制造声音。(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纸片)。
三、声音的不同。
出示:不同材料的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子(大小)、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让幼儿听辨。(这个声音像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
辨析探究声音的特点:
1、撕纸(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
2、塑料带、瓶、豆、盒子、米粒、纸片(有的声音是“砰砰的”“扑扑的”;有的说这声音“沙沙沙”“叮当叮当”象下雨,象打雷)。
孩子们通过“动脑想、动手做、用眼看、用耳听”了解到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兴趣和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同时也教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整节活动孩子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
活动中没能关注每个孩子,以至使孩子注意不集中。
小班声音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倾听各种有趣的声音,尝试去分辨声音。
2、使幼儿熟悉身边的各种声音,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声音的特征。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小狗、公鸡、小猫等动物图片。
2、收集生活中的常见的声音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教师拿出小狗图片:“小朋友,你认识这个小动物吗?”
“你知道小狗是怎么叫的吗?你能模仿一下小狗的叫声吗?”
“你在哪里听到过小狗的叫声,请你来说一说。”
教师依次拿出公鸡、小猫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播放一个自行车打铃声音,请幼儿仔细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对于猜对的的孩子予以肯定。
2、教师再播放鸟叫,蛙鸣还有枪声等等的声音,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些声音是非常有趣的,老师也把这些有趣的声音录下来了,请你们仔细的听一听。”
小百科: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小班声音教案篇六
小班教案《声音制造者》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声音制造者》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
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
3.纸杯、玻璃纸、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4.小旗、金箍棒、扇子、蒲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利用谈话引入主题。
师:“孩子们,我是小小魔术师,今天我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
(二)基本部分。
1.制造声音。
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豆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师:“现在我要变魔术了,注意看好了。”
教师小结:声音原来是制造出来的,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看你们谁能制造出声音来。
2.分组制造声音。
(1)教师介绍四个部分的材料,鼓励幼儿去每个部分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
(2)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进行指导。
如“瓶罐区”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器皿装豆子,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纸区”引导幼儿听一听挥动纸、搓搓纸发出的声音。
“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尝试对着不同的材料的杯子说话,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1)你们是怎么制造声音的?制造出来的声音像什么?
(2)声音表演会。
要求幼儿用手里的东西来制造表演出这些声音。
下雨天场景(模仿下雨、打雷)摇晃豆盒像下雨声。
打电话(用嘴对着被口说话)。
着火了(揉搓塑料纸)。
刮风(摇动旗子)。
4.了解噪音的危害,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教育,教育幼儿要保护嗓子和耳朵。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自己制造出很多声音,但是,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声音大一点?什么时候该让声音轻一点吗?奥,对了,小朋友们睡觉时或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时,我们要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回答问题时,要高声回答。孩子们,在我们的周围有的声音优美动听,如优美的歌声、动听的琴声、小鸟叫声、小河流水声。而有的声音像汽车喇叭声、小朋友大吵大闹的声音、电钻钻洞的声音,这些声音非常的刺耳,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叫噪音。我们如果听到很响的声音时,要马上按住耳朵并张大嘴巴,平时也不要大吵大闹,要保护好嗓子和耳朵。
(三)结束部分。
在音乐《小鸟飞》的伴奏下,带领幼儿到室外去寻找能发出声音的物体。
小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小班声音教案篇七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小班声音教案篇八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大鼓和小鼓图片。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绿豆若干。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四)、活动延伸出示两个瓶子,提出: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声音教案篇九
1、在弹弹、敲敲、玩玩中感受民族乐器好听的声音。
2、初步了解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和简单的弹奏方法。
活动准备。
古筝、扬琴、二胡、琵琶等民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儿有很多乐器,它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你们想听吗?
2、请幼儿自由弹弹、敲敲感受民乐所发出的声音。
二、说说喜欢听那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1、幼儿分别介绍自己刚才玩的乐器情况。
2、请学过民乐的幼儿介绍乐器的名称并演示简单的弹奏方法,感受那种弹法声音最好听。
重点:介绍扬琴的弹奏方法,并演奏乐曲。
三、游戏:小小乐器手。
1、教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乐器,现在请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小小乐器手。
2、方法:老师指出一乐器,幼儿说出名称并说说怎样让它发出好听的声音。并一起模仿演奏的动作。
3、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我是小小二胡手,拉呀拉呀拉,拉出好听的声音。
4、分别请幼儿创编其它乐器的儿歌及动作。
三、再次体验摆弄民乐的乐趣。
1、请学过民乐的朋友做小老师。(挂标示)。
2、幼儿运用学会的简单动作再次摆弄乐器并可以向小老师请教。
3、进一步感受弹奏民乐的乐趣。
小班声音教案篇十
活动要求:
1、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
2、在听听玩玩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
核桃、红豆、米、录音机、《快乐歌》音乐、标记牌。
活动过程:
一、听听摇摇。
1、找找;那些罐子是有声音的。
2、罐子为什么会有声音?
二、听听猜猜。
1、有的罐子里放了核桃、红豆、米。
听听,你罐子里的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为自己的罐子找相同声音的朋友:
a、一孩子上来摇,相同的声音和它在一起。
b、老师摇,和老师相同的声音,在一起。
c、剩下的听听,是一样的声音吗?
三、听听玩玩。
1、看比标记牌,轮流摇自己的罐子。
2、有节奏地摇。
3、听清唱《快乐歌》摇。
4、听音乐摇。
四、延伸:听听想想,罐子里有核桃,怎么没有声音呢?
小班声音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对大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兴趣。2.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3.愿意与同伴用问答的形式熟悉儿歌。活动准备:
1.春天郊游的音乐。
2.打雷、下雨、刮风、笑脸的图片各一张,相关录音各一段。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们,冬天过去了,暖暖的春天来了,草儿绿了,花儿开了,这么美的风景李老师都想带你们去玩了,咱们就出发玩去喽(欢快的音乐)。
2.播放打雷的声音。
打雷了,快要下雨了,小朋友们赶快躲起来了。雨停了,我们继续玩吧。(欢快的音乐)。
4.播放刮风的声音。
好大的风啊(老师引导小朋友做风吹状)。
5.不打雷了,不下雨了,风也不刮了,小朋友们可以继续玩了,你们听,我都听到小朋友的笑声了。
6.玩了这么久了,我都有些累了,我们一起坐到小板凳上休息一下。
二、活动过程1.出示教具。
2.现在老师问,你们答,看看老师能不能考住我们聪明的小一班宝宝。
3.分组问答。
4.邀请客人老师进行游戏。
三、结束部分。
好了,休息了这么长时间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继续春游去吧(欢快音乐)带孩子们离开教室。
小班声音教案篇十二
1.通过探索,感知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激发探索声音的兴趣,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内装硬币、纸团、黄豆、沙的旺仔牛奶罐若干,各种容器若干(玻璃瓶、口香糖罐、奶茶杯、八宝粥瓶)、黄豆若干。
一、感知相同容器、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
1.请幼儿分别玩一玩、摇一摇桌上的罐子。 听一听、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2.引导幼儿猜一猜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1)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打开罐子封口检验。
3.小结:同样的瓶罐,装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二、探索比较不同的容器,相同的材料发出的声音
1.出示各种容器,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2.同伴自由比较、交流
3.集体感知、讨论
4.小结:不同的瓶罐,装同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样容器、同样材料、数量不同发出的声音
1.教师演示,幼儿比较
2.幼儿尝试探索,自由比较、交流。
3.小结:同样的瓶罐,装同样的东西,装的数量不一样,声音也不一样。
四、用自制响罐为歌曲伴奏
小班声音教案篇十三
2、动物杯一组5只(分别装有5种材料:沙子,米粒,棉花,红豆,弹珠或黄豆、玻璃弹珠、回型针、小吸管、软布)
幼儿选择透明罐子,看看内部装什么,再摇一摇,听声音,感受不同物品在罐子里发出的声音。
1、摇一摇动物杯,通过听听、猜猜、比比,猜出里面是什么材料的声音?
2、通过摇摇透明杯来验证动物杯内的材料声音是否正确。
在杯子里装入同种类型,不同数量的材料(如玻璃珠),通过摇一摇,听一听,对比透明杯的声音后判断哪个杯子里玻璃珠多,哪个杯子里少。
1、观察幼儿是否愿意探索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
2、观察幼儿是否能通过声音的对比,找到相同的声音来验证杯内的材料。
1、瓶中物品所发出的声音需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2、可以先让幼儿了解盒内装的物品,感受它们的声音,再猜。
小班声音教案篇十四
1、感受用常见物品制造声音的乐趣。
2、发现通过碰撞、敲击、摇动物品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3、敢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在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
4、学习使用“摇”、“敲”、“碰”等动词。
故事《熊宝宝的宝盒》,勺子、木珠、塑料盒、瓶子、豆子、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熊宝宝的宝盒》,引发幼儿好奇与探索的愿望。
2、提问:“你们喜欢熊宝宝的宝盒吗?为什么”;“熊宝宝的宝盒都有什么?为什么会发出声音?”;“你们想不想也有这样一个宝盒呢?”
1、观察材料,提问幼儿材料的名称。
“老师也有宝盒,看看一看里面都有什么东西?”
2、引导幼儿探究“用他们怎样制造出好听的声音?”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用两件物品怎样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的?”“试一试其他东西看看能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1、教师请小朋友演示他们的发现。
“你们真能干,制造出了那么多好听的'声音,哪个小朋友表现一下,你是怎样制造出好听的声音的?”
2、引导幼儿归纳:用敲一敲、摇一摇的方法,可以制造出好听的声音。
小班声音教案篇十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对象。刚巧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在无锡公开了一个小班科学:《罐子的声音》此活动特别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就根据我们班幼儿的特点将应老师的这节课略有改变。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3、让幼儿感受声音给人带来的快乐。
装有大枣、大豆、大米的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1、老师出示一个空易拉罐,摇一摇,问:“有声音吗?”“怎么会没声音呢?”
“是这样吗?”(老师打开易拉罐让幼儿见证)
2、老师给罐子里放进一个大枣,摇一摇:“现在呢?”“为什么?”(有声音所以有东西)
1、你想要一个有声音的罐子吗?(看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一个宝宝只拿一个。可是管子的口是封住的,不可以打开看哦。)
2、师:哇!罐子的声音正好听,来听听你们的罐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幼儿1:一样的。幼儿2:不一样的。)师:哦!有一样的有不一样的。孩子们让我们的罐子休息一会儿吧,让它一直发声音会很累的。
3、师:哇,这个宝宝把他的罐子保护的最好,请拿着你喜欢的罐子到我跟前来,你的罐子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来摇一摇让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宝宝瑶瑶你的罐子,听一听你的罐子发出的声音和他的一样吗?一样的拿着你的罐子和他站到一起啊。再来听听这几个罐子发出的声音真的一样吗?(要求幼儿一个一个的摇) 哇!他们几个真实好朋友,好朋友的罐子放在一起,好朋友也要坐到一起。老师也有一个罐子,(一边摇一边问)谁的罐子和老师的是好朋友?是好朋友的赶快站到我跟前。我们听听它们几个真是好朋友吗?(要求幼儿一个一个的摇)它们几个真是好朋友,把罐子放在一起,你们几个也坐到一起。我们再来听听剩下的他们几个是好朋友吗?(如果有错的,请问它的朋友在哪里?)
4、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请你猜猜哪个罐子里是核枣宝宝? (米、豆)感知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声音。
《红绿灯》游戏:
1、幼儿了解游戏规则:看标记牌,轮流摇自己的罐子。
2、教师清唱《幸福拍手歌》,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标记牌依次摇罐子演奏。
3、听音乐看标记牌摇罐子演奏。
今天我还请来了一个乐队,乐队的声音很好听,也很快。要求小朋友眼睛要亮。耳朵也要亮。全体起立准备演出。
在我选定本节活动为我要参加县优质课时,就对本节课进行了再三的斟酌和琢磨。根据我班幼儿的特点将应彩云老师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过程加以改变,使我在教学活动中得心应手。在活动当中因为我班孩子好动活泼迎来了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这也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孩子从小表现自己是他们的天性,我很好地抓住了孩子的这一特点,所以在整个实施的过程当中都非常听从我的一举一动,让每一个环节能够顺利的度过。然而,一节课总有一些不太理想的地方,这节课唯有美中不足的是我的五音不全,在玩红绿灯游戏时选用了《幸福拍手歌》,让幼儿跟着歌词做游戏可我在唱时有时音高有时音底把握不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取长补短,克服自己的短处发扬自己的长处。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做的更好!
小班声音教案篇十六
1、欣赏好听的音乐。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声音的感受。
1、准备录音机;各式音乐,如轻快的、悲伤的、雄壮的`等等。
2、准备制作面具所需的材料,如硬纸板、水彩颜料、笔等。
1、欣赏音乐。
教师分别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和一段悲伤的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
2、交流感受。
启发幼儿讨论听到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如听到轻快的音乐,心里感到很舒服、开心;听到悲伤的音乐,心里感到很难受、不舒服。
3、设计面具。
a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制作不同表情的面具,如高兴的、生气的、开心的、悲伤的等。
b鼓励幼儿展开想象,大胆设计,尝试用不同颜色和图形表现出不同表情的面具。
4、听音戴面具。
播放各种声音,如轻快的、悲伤的音乐,悦耳的鸟鸣声,吵闹的讲话声等,让幼儿根据不同的声音选择戴上适合的表情面具。
1、建议幼儿向家长或周围的人调查了解“哪里可以听到好听的音乐”,记录后提供给全体小朋友。
2、引导幼儿在美工区中利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各种不同的声音。
小班声音教案篇十七
1、体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1、饮料瓶、铁罐、纸盒、玻璃瓶、木珠、皱纸团、米、豆子若干。
2、四张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猫、小鸡、小鸭的家。
3、录音机和磁带。
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引出硬币放在饮料瓶里会发出声音。
二、幼儿自由探索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1、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
教师先示范在小狗和小鸡家是怎样做客的,其中渗透常规教育,提醒幼儿要有礼貌,要把玩好的东西整理好。
2、引导幼儿总结探索的结果:
(1)不一样的东西放在瓶子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2)一样的东西放在不一样的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三、请幼儿自由选择一个瓶子,边听音乐边摇动瓶子高兴的出活动室。
小班声音教案篇十八
1、引导幼儿知道耳朵具有辨别声音的作用。
2、引导幼儿感受不同事物的不同声音,能用耳朵感知生活的美好。
3、引导幼儿感知耳朵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教学视频、资料、相关图片。
2、发生玩具若干。
3、不透明的箱子一个。
4、故事《聪聪的耳朵》。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学一体机,进入芝麻开门环节,让幼儿聆听。
(1)你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声吗?
(2)请你告诉我是用哪一种器官听到的?
2、教师出示发生玩具,请幼儿仔细听每种玩具发出的声音。
(1)玩具发出声音了吗?是什么样的声音?
(2)哪位小朋友能够模仿出它们发出的声音呢?
3、教师将玩具放入不透明的箱子里,请幼儿通过辨别声音说出玩具的名字。
说说你是用什么来辨别玩具发出的声音的?
4、教师请幼儿思考和回忆生活中能发出声音的物品。
我们的小耳朵真厉害,请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够发出声音。
5、教师带领幼儿探索环节,请幼儿认真仔细地聆听。
(1)请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能模仿出来吗?
(2)原来我们守卫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你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
6、请幼儿欣赏故事《聪聪的耳朵》,初步感知耳朵的重要性,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1)耳朵可以帮助我们听到这么多好听的声音,可是有个叫聪聪的小朋友居然不想要自己的耳朵了,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是为什么吧!
(2)聪聪的耳朵为什么不见了?
(3)聪聪没了耳朵以后会发生了什么事情?
(4)经过这些事情后,聪聪怎样了?
(5)耳朵的作用这么大,怎样保护好我们的小耳朵呢?
不随便挖耳朵,不拿细小和尖利的东西放大耳朵里。声音太大时,一定要捂住耳朵走开或者是张大嘴巴等等。
四、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途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
五、活动总结。
活动中教师也可以添加一些小游戏,小小传话机或者打电话等等,将幼儿分组,说悄悄话传话或者打电话,请幼儿依次传话和模仿打电话,看看那一叙的幼儿又快又准确、模仿的最像等等。本游戏可增加趣味性,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小耳朵的神奇作用。
小班声音教案篇十九
1、导入:
新年就要到了!我们要演节目,想请小朋友来制作乐器。
2、展开:
——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你们看我都准备了什么?(快速展示一遍)。
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呢?(幼儿回答,教师示范)。
要求:
a、每次只能放一种东西。
b、注意安全。
c、仔细听听放不同的东西声音是否一样。
——请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盒子,试试什么东西放进去声音最好听?
你放了什么东西?
你们两个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探索比较不同的声音:
a、用同样的两个纸盒分别装豆和沙,比较:
总结:同样的盒子,装的.东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b、用塑料瓶和纸盒同时装黄豆,比较:
总结:不同的盒子,装同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c、用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装同样多的回形针,比较:
总结:同样的盒子,大小不一样,装同样的东西,声音不一样。
d、用同样的纸盒,分别装一勺沙、装满沙,比较:
总结:同样的盒子,装同样的东西,装得多少不同,声音也不同。
e、同样的容器和材料,用力摇和轻轻摇,声音也不同。力气不大也不小的时候,声音最好听(请两个幼儿上来摇,大家比较不同)——请幼儿用自制乐器为儿歌《哈巴狗》伴奏:
请你选一种你认为最好听的材料放进去,准备好乐器:
a、按节奏伴奏。
b、互换乐器,伴奏。
3、延伸:
我们下次创造出更好听的声音好吗?
1、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2、通过探索,感知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