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元宵感悟(专业16篇)
通过感悟,我们可以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生活的真谛和美好。感悟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拓展和拓宽?阅读以下这些感悟的文字,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抚慰和启迪,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
制作元宵感悟篇一
今年的元宵正好是开学的第一天,早上上学前我就亲身感受到了元宵节的一道风情——品尝妈妈精心制作的汤圆。因为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要真正感受她的风情须在夜晚。
晚上,一家人吃完饭后,爸爸欣然答应我一同去街上逛逛。一路上,空旷处,三五成群的市民依然兴致勃勃的放起了烟花。一颗颗烟花呼啸着直冲深邃的夜空,接着绽开一朵朵五光十色的“菊花”,其热闹程度不亚于除夕。放的人没有一点吝啬,我们则当仁不让地当起了观众,发出一声声赞叹。
自古以来元宵有观花灯的习俗,凡逢贞观、开元之类的盛世之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上熙熙攘攘,帝王们也出宫赏灯,与民同乐,一派欢乐祥和之气。虽然当时灯会的盛况已只能在影视剧中管窥,但走在今晚的街上,却分明让人感到已身处“灯海”之中了。快车道两边高耸的路灯恰似一树树白玉兰,发出皎洁夺目的光芒;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的车灯则组成了一缕缕璀璨的光带,绵亘不断;鳞次栉比的商店灯火通明,霓虹闪烁;在各色景观灯的装点下,婆娑的行道树如翡翠般碧绿,巍峨的大厦如白玉般透亮,显得分外妖娆。
街上行人如织,白发的老妇妻相互搀扶着,年轻的情侣相互依偎着,比我年幼的.男孩骑在爸爸的肩头,捧着爸爸的脑袋好不快活。为了招徕顾客,一家商厦推出了猜灯谜的传统元宵活动,可见到这些灯谜未免让人有些失望,这些谜面都没写在精美的宫灯上,只是一溜排开的红纸条。不过,这还是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正当我与爸爸凑上前去细看,旁边响起了手机的通话声:“喂——,快!给我网上查一下,‘少小离家老大回’打一字是什么?”呵呵,怪不得兑奖处的人都忙不过来了,连这猜灯谜都上了“信息快车道”。
制作元宵感悟篇二
咱们南通有句俗语叫做“上灯圆子,落灯面”,于是,我便等待着,盼望着,终于捱到到正月十四——上灯日了!吃完元宵,就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妈妈一起去城隍庙看灯会。
欢快地走在人来人往的濠东绿苑里,猛一抬头,只见一盏盏火红的孔明灯犹如一叶叶扁舟,在深蓝的天空中荡漾着;一阵阵的欢笑声回荡在绿地中,似乎赶走了早春的冷。
一进大门,“三毛乐队”便敲锣的敲锣,打鼓的.打鼓,乐呵呵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嘿!那架势还真是有模有样!
咦?那边的人怎么黑压压的一片,什么东西那么吸引人?我拉着爸爸妈妈挤进人群,嗬!原来是八仙祝寿啊!曹国舅、铁拐李、吕洞滨、何仙姑、韩湘子、张果老、汉钟离、蓝采和,个个栩栩如生,神采飞扬,仿佛专挑着元宵这个好日子,从天而降,将美好的祝福和愿望带给人间!盘旋飞舞在灯台顶端的两条金色巨龙也欢快地摆动着身姿,抑制不住地喜笑颜开着呐!
看啊!前面的花灯好有创意呢!一个大大的萝卜,老爷爷来拔,拔不动,还有老奶奶、小白兔、小猫、小狗来帮助!对啦!这可是我从小就听过的歌,从小就看过的童话——“拔萝卜”哩!虽然这些灯是假的,但透过老爷爷微微颤动的胡须、小白兔可爱前倾的长耳朵,仿佛看见了从他们脸上滑下的汗珠,仿佛听见了“嘿咻,嘿咻,嘿咻……”的助威声,好一副其乐融融的场面!
随着拥挤的人流,我还看到了“麒麟送子”、“年年有余”、“恭喜发财”……,真是惟妙惟肖、形态各异呢!
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一手牵着妈妈温暖的手,一手拉着大大的兔儿灯,乐颠颠地跑在爸爸的身后,心里满是元宵节的快乐和无比的幸福!
制作元宵感悟篇三
今天是元宵节,我和妈妈在晚上8点开始煮汤圆。煮汤圆在古时为年头佳兆,吃汤圆以象征家福。吃汤圆,是团圆幸福。
我和妈妈先拿出锅来,在锅里倒了一些水,把火打开,将盖子盖上,同时,拿出一个大碗,将里面放上糖和一些枸杞,把开水倒进去,枸杞渐渐浮上水面,糖也融化了;等锅子里的水煮开了,然后将汤圆放进去,汤圆在沸腾的水里此起彼伏,好像在跳舞;我怕汤圆会黏在一起,便拿着一个汤勺,在锅里顺时针搅拌,汤圆随着我的搅拌,在锅里排成了跳圆圈舞的队形,中间还有几位“小主角”,在沸腾的水里翻滚着,仿佛是在表演杂技呢!过了一会,水渐渐上涨,我急忙拿个小碗,装满冷水,往锅里倒,沸腾的水面马上平静了下来,等到汤圆们变得柔软了,并浮上水面,这时候,汤圆就熟了。
煮熟后,我将汤圆一个个地捞起来,放进那个装满糖水的大碗里,我们的晚饭就做好了。糖水是黄色的,汤圆是白色的,枸杞是红色的,汤圆在糖水和枸杞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白嫩。
家人吃着汤圆,幸福的笑容绽放在他们的脸上。
制作元宵感悟篇四
一阵阵诱人的香味从厨房里飘出,今天是元宵节,爷爷和奶奶正在忙碌着。
“辰,你和妈妈出来吃饭啦!”
来到饭桌前,却不见爸爸的身影,我疑惑地问:“爸爸呢?没回来吗?”
爷爷平静地说:“你爸爸还在上班,他打电话回来叫我们自己过节。”
“真糟糕!今天是星期六又是元宵节也不回来。”我不满地嘀咕道。
也怨不得我抱怨,自从爸爸大年初一回乡下乡政府上班到今天十多天了还没回过家。我嘴上在抱怨,实际上心里是在想爸爸了。
“辰,为防控“疫”情,你爸爸虽然是领导,但他现在当起了“保安”,每天进村摸排村民情况,以确保大家的`安全。可能一个月,甚至更久也不能回来。今天,他要缺席我们“元宵节”的晚餐了。”
“哦,那我要为爸爸加油,希望全乡、全县、全省、全国早日战胜‘疫’情。”
爷爷笑了。
制作元宵感悟篇五
今年寒假,发生过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每一件事情历历在目,那么让人难以忘却。
元宵节的早晨,我和妈妈早早的起了床,我们洗漱完毕,我就跟妈妈嚷着做荞面灯盏,起初妈妈说很忙,没时间做,在我的一再央求下,妈妈终于答应我做荞面灯盏了,我很高兴。
我收拾了一下厨房的卫生,妈妈开始做荞面灯盏了。只见妈妈舀了一碗荞面,倒进面盆里,等壶里的水烧开后,把水倒进去,用力的揉了一会荞面,妈妈说这叫汤面,是制做荞面灯盏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接下来,就要给面灯制作各种样子了。
妈妈揪下了一小团面,弄成上面圆,下面扁的形状,然后在这一小团面上面正中央用手指戳一个凹下去的圆坑,把食指放在圆坑里,大拇指放在面团周围,慢慢旋转面团,一会面团已经做成煤油灯的形状了。紧接着在把手放到面团最下面,拱几下,面盏的形状就已经非常好看了。如果还想让它更漂亮,那就拿起一把小剪刀,把面灯盏上部周围剪出一圈花边。我和妈妈做了二十多个灯盏,把它们小心翼翼的放进蒸笼里,蒸了二十多分钟,打开锅盖,香喷喷的面灯盏就做好出笼了。
在一阵一阵的鞭炮声中,夜幕慢慢的'降临了,终于可以开始给面灯盏加清油点火了,我显得很兴奋。我们把新棉花紧紧缠在牙签上(听妈妈说他们以前是缠绕在胡麻的秸秆上,现在城里已经不多见了),一头插进面灯盏上面的洞内,用勺子把清油顺着馋了棉花的牙签在清油中浸泡了一会,作为火源点燃了其他的面灯盏的灯心。灯芯窜着火苗,映红了每一张节日的笑脸,还能听到滋滋的声音呢。奶奶说,现在可以自己给自己端面灯盏了,如果自己的面灯盏花大,说明孩子今年的学习好,大人一切顺利,我多么希望自己的面灯盏灯花越大越好。
面灯盏吃起来甜甜的,夹杂着油的香味,仿佛这股甜在我心尖上荡漾着。这甜,是我和妈妈劳动了一上午的成果,是节日里欢乐的气氛,才会让我有如此感觉,若是在平常吃灯盏,那也觉得索然无味,毫无趣味,夜晚,星星相伴,灯盏燃起的光,也好比天上的星星,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面等盏的灯慢慢的熄灭了,喧嚣了一天的街上也恢复了平静,元宵节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可到现在过元宵节做面灯盏我还记忆犹新,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不知道我的学习是不是也像奶奶说的那样,灯花越大,学习越好,那就让我拭目以待吧!
制作元宵感悟篇六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又是一个元宵佳节,自古以来,元宵节就是人们团团圆圆、阖家欢乐的日子。对我而言,今年的元宵节,可是无比的特殊与快乐。
元宵节这天,我大清早就起了床,因为今天虽是元宵节,可还要读书呀。一想到这,我的心情就变的特别烦闷,此时此刻,天空也似乎黑压压的,路旁的小草也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走在路上,每一步都是那么沉重。
来到学校,我们就去开餐。刚进食堂,一股糯米的香味就扑鼻而来,顿时,一种莫名奇妙的温暖就涌上心头:没想到,在元宵节这天,学校竟会给我们做汤圆吃!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我的心里无比感动。看这汤圆洁白而又小巧,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一口。这时,有个同学尝了一口,可立马就大惊失色:“这汤圆怎么这么难吃?”我听了,也赶忙尝了一口。天哪,这汤圆的味道也太奇怪了,黑芝麻馅的汤圆,外皮竟然是咸的!我再吃了一个,发现结果还是如此,哎,没想到这些汤圆都这么不好吃……为了不饿肚子,我只好又吃了几个。这时,我又想到:今天第七节课还有元宵节庆祝活动,或许会很好玩。于是,我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等待第七节课的来临。
第七节课终于来了,元宵庆祝如约而至,在喜气洋洋的歌声中,我们开始猜灯谜。主持人先说出第一条:72小时。这个灯谜很简单,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被选中的.小高大声地说出了正确答案。“恭喜你,答对了”主持人一边夸赞她,一边给她发了几颗糖果。“下一题:一边红,一边绿;一边凉,一边热。”报完题,主持人一脸神秘地望着我们。这题有些难,同学们绞尽脑汁,这时,我灵光一现:“是秋天的秋!”我大喊道。接二连三的猜灯谜还在继续,元宵庆祝就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过去了。
正月十五闹元宵,今年的元宵节,我无比地快乐!
制作元宵感悟篇七
拔丝元宵的特色为色泽金黄,外脆里软,香甜可口,那么,你知道如何制作拔丝元宵吗?下面就让本站小编告诉大家如何制作拔丝元宵。
1、汤圆上桌时可上一碗凉开水,一同沾着吃才不沾牙也更香脆口。
2、可依照此法制作拔丝土豆、苹果、香蕉等拔丝菜肴。
3、也可以用清水来熬糖浆,用中火熬成金黄色的黏稠糖浆就可以放材料了,我觉得比用油的更好掌握。
1、苹果、香蕉、草莓、这类水分大的水果在下油锅炸前,一定要先裹一层面粉后再裹一层(蛋清+淀粉)挂糊,否则水分多容易粘连。比如土豆、红薯、山药含淀粉多水分少就不必挂糊了。
2、炒糖色是关键:首先少油中小火。中火加热白糖,并不断搅拌,炒至糖完全融化呈现浅棕色时,并冒泡泡时,用铲子舀起糖汁往下倒,能形成一条直线就ok了,这时候一定要迅速放入炸好的原料搅拌即可出锅。
3、炒好糖汁后,倒入的原料一定要是热的,如果原料不热,容易使糖汁变凉,就做不出拔丝的效果来,天气太冷的话,最好是准备两个锅头,一个油炸主料,一个炒糖汁,快炸好的时候就可以炒糖汁了,这样效果更好。
4、炒糖汁不能用大火,以免糖汁焦化有苦味哦。
拔丝的两种做法:水炒糖&油炒糖。
1、水炒糖就是指用水来调和糖,做法。锅洗净一定要干干净净,放水,水少快多则慢,加白糖,用中小火并用勺不停搅动,至糖融化,起白泡,最后变浅棕色的时粘稠状时关火,快速将原料翻动均匀出锅即可。
2、油炒糖的做法比水炒糖的难点,但是速度比水炒糖快,这种炒法也考验厨意。掌握不好火候会容易糊容易焦苦,开始可用小火慢慢来,用勺子要不停的搅拌,炒至糖完全融化呈现浅棕色,并冒泡泡时,用铲子舀起糖汁往下倒,能形成一条直线就好了,这时候一定要迅速放入炸好的原料。
制作元宵感悟篇八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不但可以吃到热乎乎的美味的汤圆,而且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花灯。
天色刚刚擦黑,我便催促着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灯。来到大街上,哇,大街上可真热闹啊!喜气洋洋的人们摩肩接踵,处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乐气氛。快到滨河路了,远远望去,挂满了花灯的滨河路宛如一条缀满了五彩斑斓的宝石的丝带,真是漂亮极了!
花灯看完了,回家的路上爸爸对我说:“这些美丽的花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幸福和平生活的赞颂,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啊!”我思考着爸爸的话,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所有美好的愿望都变成现实,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强大,欣欣向荣!
制作元宵感悟篇九
各地的元宵都不相同,不仅仅是馅料,而且包制的方法也不一样。你知道元宵馅的做法吗?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元宵馅的做法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主料:芝麻50克、糯米粉350克。
辅料:花生20克、面粉10克、花生仁(炒)10克、核桃(鲜)10克。
调料:白糖30克、麦芽糖1汤匙。
1.准备50克黑芝麻,用清水洗净表面杂质和灰尘。
2.准备核桃仁和花生仁各10克。
3.把黑芝麻和花生仁、核桃仁放在炒锅,用铲子不停翻炒至出香味(用炒香的果仁和黑芝麻制作成的馅料口感更浓郁更香)。
4.炒好的黑芝麻和花生仁、核桃仁放在搅拌机内,搅打成粉末状(喜欢颗粒大点的可适当缩短搅拌时间)。
5.打好的果仁粉待在干净无水的碗中。
6.准备30克白糖(喜欢甜的适当多加一点)。
7.白糖放在果仁粉中。
8.用勺子把果仁粉和白糖搅拌均匀。
9.准备10克小麦面粉。
10.小麦面粉放在微波炉中,高火加热1分钟至面粉熟(熟的面粉有淡淡的麦香味)。
11.把熟面粉倒在甜果仁馅料中。
12.用勺子把甜果仁馅和熟面粉搅拌均匀。
13.准备麦芽糖1汤匙(没有可以用蜂蜜代替)。
14.取1/2汤匙温水、1汤匙麦芽糖放在小碗中,混合成麦芽糖浆。
15.把麦芽糖浆分次倒在调好的粉类馅料里。
16.用手把馅料和麦芽糖浆抓拌均匀,直到用手抓一把馅料可以握成团,掰开以后馅料不松散(往果仁馅料里加麦芽糖浆时一定要分次倒入,以防一次加入太多,使馅料稀释难以成形)。
17.这样黑芝麻馅料就拌好了。
1.案板上铺一块保鲜膜,拌好的馅料放在保鲜膜上,用手按压成圆饼形。
2.馅料上覆盖一层保鲜膜,用擀面杖在馅料上使劲按压(注意不要像擀面皮一样来回擀制馅料,擀制会使馅料松散,而要一下一下移动擀面杖进行压制)。
3.直到把馅料擀成厚度约1公分的薄饼形。
4.揭掉上面的保鲜膜,用刀把馅料切成粗细均等的长条。
5.在垂直于长条的角度,用刀把长条分割成大小均等的小见方块。
1.锅里放入适量冷水烧开。
2.取适量的元宵放在锅里。
3.并用铲子伸到锅底,轻轻推动元宵,并朝一个方向搅拌几下,盖好锅盖煮到水开(用铲子搅拌并推动元宵,煮制时元宵不会粘锅底)。
4.打开锅盖,往锅里淋入少量冷水,再煮水开,再淋冷水煮制(锅里的水每烧开一次,应同时点入适量的冷水,使锅内的元宵始终保持似滚非滚的状态,这样煮好的元宵皮不易破且不粘牙)。
5.直到元宵漂在水的表面,改用小火慢煮,直到元宵熟(元宵漂起来时要改小火慢煮,如果依旧用旺火煮制,元宵在锅内不断翻滚,煮出的元宵外熟里生不好吃)。
6.这样元宵就熟了,用勺子连汤带元宵捞起。
制作元宵感悟篇十
春回大地,轻舞飞扬。仿佛一夜之间,万紫千红竞相绽放。如同朱自清笔下的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无限春光,轻柔浮泛。把酒临风,暖意洋洋。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萤。时光荏苒,转瞬我们已经跟随四季的步伐,再次走进四季之首、生机盎然的春天。惠风和畅,拂面而来,新的机遇和希望也迎面扑来。或许,我们的大脑还处于冬眠休假的状态,没有完全清醒过来,但此时此刻仍然有很多人已经开始了沉着而清晰的思考,确定了新的目标,踏上了新的征程。
光阴总让人驻足在时间的坐标点上迷茫徘徊、流连忘返,不知不觉中已然浪费大把美好时光。从等待、祈盼、期待到遗憾,中间也不过差了一个拼搏和奋斗的过程。
当落英缤纷随风飘落,以放慢节拍的动作穿过空气的厚度,越过时间的长度,发出粗糙的摩擦声和尖锐的破碎声;当岁月的手缓缓穿过稠密的黑发梢头,悄然间已是雪上双鬓,甚至白发如旗。与其感慨和喟叹时光匆匆易逝,不如早一些参悟生命奋斗的意义,把握好时间和机遇。这样,无论时光的年轮如何流转,不管岁月的波涛如何无情地涤荡着我们的心海,那里一直永葆生机,永不改变的是我们对美好前程的向往和锲而不舍的坚守。
正所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成功总是属于用心人的王冠,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大好春光在眼前,我们每个人也是时候,用心着手做好一切准备,放飞心中的梦想,并不遗余力地去拼搏、去奋斗,朝着梦寐以求的方向前进,朝着心中那个更好的自己奋力前行。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们在春天,再次出发。
制作元宵感悟篇十一
吃过才知道,那些白白胖胖的东西,圆圆满满的东西,就叫元宵。而且,是元宵节时,人们必吃的。这一天,亲近的朋友之间,或者亲戚之间,如果整整一个正月都没有走动过,那么,这一天,互相走动时,不必拿别的东西,提一袋元宵就可以了。
仅仅是白面不足以成为元宵。元宵跟北方人做饺子一样,必须有馅。北方的饺子馅是什么,元宵的馅应该也差不多吧。只是南方的风俗不同,元宵的馅也有一定的差别。
元宵的馅可以有荤有素。可以有芝麻花生之类,香喷喷的,从里到外溢了出来;可以是鸡蛋炒点葱姜蒜之类,隔老远就能闻得到;还有南方人最喜欢吃的腊味里的腊肉,如果嫌太油腻,那就加一些包心菜,大白菜之类,不仅发出油光,而且还很香很诱人。
“这东西不怎么好看,但好闻。”记得第一次吃元宵时,就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只是,第一次吃任何东西都是看颜值的。因为东西不怎么漂亮,不像机器做的,圆溜溜的,看上去有些粗糙,所以不是很喜欢,引诱力也不是很大。有几个小孩子还扭身走进,闹起了情绪。
可是,我不能。因为我已经是大孩子了,而且又在老师家里。老师带我们几个去他家,是特意为我们补上元宵这一课的。
想象中并不好吃的东西,真正吃到嘴里却软软的,像老师那颗心一样柔软,没有任何僵硬的地方,好像天生就充满着仁慈与爱意。
尽管,那甜味有点腻腻的,但至少我不忍拒绝。
制作元宵感悟篇十二
感受那传承下来的独特的古典意境.个人偏爱苏辛的词,但是最爱稼轩的那首《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把元宵佳节盛况浓墨重彩渲染,但到精彩处笔锋陡转,戛然而止,留给后人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特别是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久吟不衰,难怪王国维《人间词话》称此句是人生治学最高境界。在元宵诗词旋律中,易安的那首《永遇乐》意境极佳,难以忘怀,“落日溶金,暮云合璧。人有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铺翠冠儿,燃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通首词沉郁深沉,形式在新旧之间,婉约派词宗的易安居士,想来在火树银花绚烂后,曾晶莹的岁月空留一地的繁华!同样是元宵佳节,不同的心境叙述出迥异的情感,而“上元”小诗:“上元设供蜡高烧,厨房去看煮元宵。”恬淡的文字不故作高深。游人如织、灯月交辉,亦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又如:“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诗词里的元宵节,让传统的风俗宛然如见,别有一番情趣。
元宵节也留下了许多情趣盎然的灯联。其中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王安石妙联为媒,“王安石赴京赶考,路过某地,见一大户人家悬走马灯,征对招亲,上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成为千古佳话,当然也是"囍"的由来.记得另一副对联也堪称绝对,上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下联对“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现今读来仍觉得趣味无穷。
历史悠久的元宵节,还有许多不能一一枚举的典故事,但不得不说关于元宵的灯谜,此处列举一二条有趣的.灯谜,最早的一条灯谜的谜面是: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打一词谜底:绝妙好辞。另一条谜面:不着一字。打一中草药名。谜底:白芷纸.别有一番情趣,灯谜是我国独创的文字艺术,灯谜源远流长,从“隐语”演化而来,因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流传过程中深受欢迎。想起读《红楼梦》宝琴的灯谜,至今猜不出谜底。
制作元宵感悟篇十三
这张带有纽扣的蝴蝶贺卡是不是很有创意呢?大家跟着我来学习一下吧!很简单的哦!
白色硬纸片对折。
粘贴花朵形状的小纸片,如图所示。
在纸片中间粘贴纽扣。
用双面胶粘贴小蝴蝶。
在蝴蝶上面粘贴小纽扣,就完成啦,是不是很漂亮呢?小朋友你学会了吗?
制作元宵感悟篇十四
正月十五的晚上,妈妈带我去看焰火晚会,在去俱乐部广场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把我和妈妈淹没了。大路两边高高地挂起一串串的红灯笼,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我看得正入迷,忽然一道雪亮的瀑布从天而降,原来是广场上空倒挂的烟花被点燃了,接着地上的火树也开出了五彩夺目的花。半空中是“银河落九天”,地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真好比人间仙境一样!忽然不远处又传来“咚”的一声巨响,一个礼花腾空而起,在空中绽放开一大朵五颜六色的花,哇,真是太美了!礼花弹一个接一个地飞上天,又在天空中变幻成各种形状:有的是杨柳垂下万丝绦,有的是蝴蝶振翅翩翩舞,更奇妙的是有的礼花弹在空中变出了一串串红灯笼,然后随风飘飘悠悠飞向远方。
礼花在空中绽放,地上是欢乐的海洋,又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我望着天空中又大又圆的月亮,想起我的爸爸却远在千里之外的大西北,为公司去开发新的市场。我知道还有许多的叔叔阿姨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能与家人团圆。我默默地祈祷:希望这些礼花能给爸爸捎去我的祝福,给那些叔叔阿姨带去亲人们的美好祝愿!
制作元宵感悟篇十五
元宵节当然是要闹元宵,而闹元宵最重要的可就数着传统民俗——吃汤圆了。在元宵节除了吃大家还有什么感悟呢?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元宵节的感悟,希望大家喜欢!
“去年元宵节,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宵节,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在元宵节又一次来到我面前时,我突然莫名的记起了这几句诗来。是谁写的,记不清了,也懒得上网去搜。
元宵节之于我,其实就是一个极平常的日子。所以能够记起来,也是源于我单身时百无聊奈,练习书法,写这一首诗写得最出色的缘故。那时有人向我索要,我楞就没有舍得送出去,而是简单装裱后挂在了自己老家的卧室内。今年回去过春节时发现,那幅书作已经破旧得很,但字里行间还透着年轻的豪放和无羁,心下漫过一些青年时光的回忆。
影视里的元宵节总还记得一些。比如说《大明宫词》里的元宵盛会,太平公主偶遇张易之,爱情之火顿时熊熊燃起,一场交割着爱恨情仇的宫廷浪漫华光四射。再比如说,《水浒传》里宋江徜徉清风寨元宵灯会,被知寨刘高之妻(原以卖肉为生的青楼女子)指认陷害,百口莫辩,啷当上枷,虚情恶毒的美女蛇形象万人吐弃,戏子无情遂成经天箴言。
生活中,真的要说元宵节不寻常,从针眼里面找,也未必就与自己没有一点关系。比如说结婚以后的每一个元宵节,早晨都能吃到妻子精心制作的汤圆,白得透着亮,夹一个蘸糖,甜味一直传到心窝子深处。再比如说,与我相当投缘的人,元宵节前很亲密的陪我说话,一边却在暗度陈仓,知道了就有些反胃,好像吃了苍蝇一般,要把自己从胃里给吐出来。
元宵节里写元宵,也是文人的通病。原本我并不打算写什么,但似乎不写几句,又枉了我文人雅士的名号。于是乎,欣欣然提笔,怏怏然掩卷,为无病呻吟而汗颜,为信手涂鸦而羞惭,为人性之万恶而嗟叹......
当春节的脚步渐渐远去,当如钩的月牙逐渐饱满,农历正月十五迎来了新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来了,这是大地回春的一个夜晚,人们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合家团聚,出门赏月,燃灯放焰,猜迷嬉戏,并且共吃元宵,以示庆祝。但无论是哪种庆祝,都表达了人们“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意愿。
我特别想念小时候过元宵节情景。元宵节吃汤圆,还没到晚上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吃汤圆的时候,早上一起床,我就嚷嚷着“要吃汤圆,要吃汤圆!”。母亲听了特意为我做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圆,那滋味实在太美妙了!想起昨天晚上一家一起做汤圆,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母亲负责和好米粉,搓成长长的细条,然后用刀子将细条切成小小方块。全家聚集在一起,每个人将切成的小小米粉方块放在手中心,把它搓成一个一个的小圆团,做出了好多圆圆的汤圆。汤圆是不包馅的,母亲一边搓一边唠叨着:“做人要实实在在,汤圆也要实在的,实心的汤圆实在,自己做更实在。”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节日几乎都和吃联系在一起,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有句俗语“嘴馋媳妇盼节到”,真是穷则思吃。各家各户在节日到来前,总是要准备上各种丰盛的菜肴,到了过节这一天,全家聚集在一起饱食一顿就是最快乐幸福的事了。而外国的狂欢节、圣诞节等,活动丰富多彩得多,大家都是涌上街头狂欢。真是中国人过节少不了吃,要吃就只能都在自己家里过,讲究个团圆吧!
今天是元宵节了,当圆圆的月亮升起的时候,我们和父母围坐在饭桌前吃着热腾腾的汤圆,看着中央一台的元宵节晚会,看着得奖的节目,时而欢笑,时而怀念。我觉得过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的“出年”了,虽然春节过了,但我们还是觉得是在过春节,每天都一样.
今年我们的心愿:只盼望我们一家人的身体健康,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赚多一点钱,我学业有成,我们期待着。
明天是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也谓之上元节。过完元宵节,意味着春节的正式结束。有一种说法是,“正月xx大似年”,可见在不少人看来,正月十五比春节还要重要和隆重。
欢度元宵节,是向传统习俗致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一个个习俗在这天复活。其实,与其说复活,不如说生动。因为这些习俗从未死去,而是历久弥新,穿过时光的长河而愈发富有生命力。在我们的童年记忆里,过元宵节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未来仍会这样,这正是习俗所勃发的生命力,以及所彰显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重温习俗,而是传承习俗,让习俗永远赓续。
欢度元宵节,也是向传统文化致敬。每一种习俗之所以不被历史的尘土所湮灭,之所以植入在民众心中,就在于它们流淌着传统文化的基因。比如一想到元宵节,我们就自然想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想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百年来,这些描写元宵节的古代。
诗词。
长盛不衰它有习俗的脉络有文化的滋味也有审美的趣味这正体现了文化的力量。
欢度元宵节,更是表达一种良好祝愿。元宵,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圆月历来有美满之喻。无论吃元宵还是吃汤圆,都寄寓了一种祝愿。诚所谓:吃汤圆(汤圆和元宵)、庆团圆。同时,还表达了一种相思。比如,清人丘逢甲写道:“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月圆之际更容易思乡,更容易盼团圆,而元宵节就成了这种载体。
此外,需要理清的是,近年来常有人担忧洋节来势迅猛,压迫了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也正逐渐式微。这经不起推敲,实属杞人忧天,确无必要将洋节与传统节日对立起来。
传统节日真会衰落吗?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心中,仍把传统节日当作重要的主餐,洋节只是甜点而已。比如春节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也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每到年关,乡愁就是一张薄薄的车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传统节日不会消失,只要我们保留敬意。
今天,更有文化传承意识的我们,有责任过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传统节日。让包括元宵节在内的每个传统节日,都葆有文化气质,都深入人心。祝每个家庭都团团圆圆,都开开心心。
制作元宵感悟篇十六
又是一年中国的传统元宵佳节。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元宵节的欢乐,了解元宵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机关幼儿园于2月_日开展了“元宵乐”活动。活动分别以“说元宵节”、“制作元宵”、“品尝元宵”、三个环节开展。
活动开始,老师们以图文并茂的生动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元宵节有关的知识,让孩子们了解了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民俗等。“说”完元宵就到了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做”元宵。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和面、揣面、搓元宵,并亲自动手制做大小不一的元宵。汤圆在孩子们期待的心情中煮熟了,当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品尝着自己做的美味元宵时,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尽管元宵有大有小,有圆有方,但孩子们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大家都感受到了节日带来的快乐。
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在实践中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激发了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也让我们的孩子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着的浓郁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