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音乐课说课稿(汇总14篇)
偶尔我们需要暂停一下并思考一下我们的方向。一个完美的总结应该具备客观性、准确性和逻辑性,能够真实地反映个人的成长和收获。以下是一些清晰明了的说明书范例,可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一
《夏》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夏天”中的第1课时,是一首希腊儿童歌曲,2/4拍,一段体结构,共四个乐句,其中一、三乐句旋律完全重复,二、四乐句节奏相同,句末的四分休止节奏使歌曲更具朝气和活力,跳音唱法的运用充分表达了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生动地展现了希腊儿童在海边沙滩尽情玩耍,享受温暖夏天的情景。对于地处农村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大海、沙滩似乎有些遥远,真正去过的很少,因此,在理解和表现歌曲时需要老师创设情境,适当加以引导。休止节奏和跳音唱法对于学生已不再陌生,但要在歌曲中准确地运用还需要教师的重点指导,所以也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在“希腊之旅”的情境中,使学生了解希腊风情,运用对比法进一步巩固四分休止节奏和跳音唱法。
2.用听唱法学会以欢快、愉悦的情绪演唱歌曲《夏》,并尝试用乐器、动作表现歌曲,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歌词创编。
3.启发学生对大海、夏日生活展开想象,使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夏日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点:
用欢快、愉悦的情绪表现歌曲《夏》。
教学难点:
准确地运用休止节奏和跳音唱法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小歌片。
在教学方法上,我结合歌曲内容及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动的特点采用了情景教学法,结合听唱法、对比法、小组合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创设了“希腊之旅”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了解了希腊,开阔了视野,在感受希腊夏日之美、和希腊小朋友一起唱歌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学会了歌曲。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听唱法,让学生听录音范唱、听老师范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律动听唱,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激发了他们表现音乐的愿望。在歌曲情感的处理上,我采用了对比法进行教学,通过老师范唱引导学生进行连音和跳音,休止和非休止的对比让学生选择更能表现歌曲情绪的方法进行演唱,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运用音乐知识理解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最后根据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演唱、乐器伴奏、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并结合生活实际为歌曲创编新歌词。
(一)创设情境引情激趣。
(二)初步感知熟悉歌曲。
(三)律动参与学唱歌曲。
(四)小组合作表现歌曲。
(五)结合实际创编歌词。
(六)总结内化课后延伸。
(一)创设情境引情激趣。
首先,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让他们充分想象后尽情地用语言描述大海的美,从而激发了他们想去海边玩儿的欲望。接着问:“什么季节去最合适?为什么?”学生会立即回答:夏天,因为可以游泳、划船、打水仗、光脚在沙滩上跑等,自然的引出了夏日生活的无限乐趣,为接下来的学习作了铺垫。“夏天能做这么多有趣的事,希腊小朋友们也特别喜欢夏天、喜欢大海,还邀请我们到他们那儿旅游呢!可希腊是个怎样的地方呢?”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并简单介绍希腊的历史文化和著名景观,(如:美丽的圣托里尼岛、令人神往的爱琴海、世界闻名的雅典卫城、希腊首都雅典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奥运圣火就是从这里燃起的。)使学生在希腊之旅的情境中了解了希腊,开阔了视野,不仅充分体现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而且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熟悉歌曲。
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希腊小朋友用歌声欢迎我们;分享夏日快乐给歌曲起名字;律动体验、感受歌曲节拍速度三个步骤使学生用不同方式反复聆听歌曲范唱,学生很自然的听辨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2/4的节拍,进行曲的速度等,体现了在情感体验和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
(三)律动参与学唱歌曲。
1、熟悉旋律。
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我从歌曲情绪入手,用la以连音和跳音的不同唱法模唱旋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选择,学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跳音唱法,接着指导他们用小鸡啄米和拍皮球的感觉进行模唱,并引导观察、对比找到歌曲旋律的特点(即:1、3句完全重复,2、4句节奏相同),用水彩笔在代表四个乐句的方格内涂上合适的颜色。使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自然流畅,有机的融合在情感教学中,学生易学、乐学。
2、律动学唱。
学唱过程往往是一遍遍反复的过程,为了必免学生情绪下降,我将决策权交给了学生,请学生说出自己想用什么方式学唱歌曲,这时学生会非常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会说想拍着手唱,那好,我们就拍手唱,并请他到前边带领全班同学跟着范唱录音拍手练唱,随后踏步唱、拍肩唱等各种律动唱依次出现,学生们在不同的律动中听唱歌曲不仅兴趣高涨,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体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的原则。但在听唱过程中,四分休止节奏处容易唱长,我按休止和非休止方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对比感受,进行选择,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选择了休止唱法。“为什么?”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我没急于找学生回答,而是选择了小组讨论的方法,使他们在合作中得出休止节奏更能表现欢快、愉悦的情绪。此时再跟琴齐唱歌曲,不仅休止节奏唱准了,情绪也有了一点。
3、情感处理。
歌唱是音乐的二度创作过程,唱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唱会歌曲上,而应用已掌握的技能,将歌曲情绪充分的表达出来。为此我创设了“与希腊小朋友赛歌”的情境,激发学生获胜的欲望,并提出“要想唱得更好还须在哪些方面改进”的问题,学生很快说出要用跳音唱、注意休止节奏。随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哪一句最能表达你快乐的心情?怎样唱?”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练唱,大部分认为是最后一句,唱时力度稍强、情绪饱满,并通过指名示范、教师示范、师生接唱、跟伴奏音乐唱等形式使学生更准确地用歌声表达欢快、愉悦的情绪。
(四)小组合作表现歌曲。
在学生能够准确地用声音表现歌曲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爱好、特长鼓励他们自由组合成演唱组、乐器伴奏组、舞蹈组分别练习并展示,用不同方式表现歌曲情绪,不仅培养了参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展示特长的机会。
(五)结合实际创编歌词。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时间,我以请希腊小朋友分享中国小朋友的快乐为激发点,启发学生说出自己有哪些快乐的夏日生活,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为创编歌词积累了素材。这时我出示小歌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两人一组为歌曲创编第三句歌词,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满自信的展示中国小朋友的歌曲《夏》,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能力。
(六)总结内化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和希腊小朋友共同度过了夏日的一天,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也是知识、技能和情感内化的过程。
由于本单元还有三首关于夏天的歌曲,于是我以“夏日之旅”的下一站去哪儿?为下节课埋下伏笔,并激发学生课下主动搜集资料,为下节课作准备。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二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认识词作者李叔同。
2、学唱学堂乐歌《送别》,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送别》。
1、了解李叔同。
2、学会并且能够背唱《送别》。
1、歌曲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
2、能够再演唱歌曲的同时,体会恋故伤别的感情。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歌谱。
1、学生聆听器乐曲《送别》,说出乐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古筝)乐曲迷漫着怎样的色彩?(抒情、忧伤)。
2、听着音乐朗诵小诗(《送别》的歌词配器乐曲《送别》),说说诗词内容与音乐表达的情感是否相一致。
3、如此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诗词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话,又会是怎样的意境呢?(《送别》影像)(歌曲深情,有种淡淡的哀愁)。
二、新歌教学:
1、学唱《送别》(出示歌谱)。
(1)初听歌曲,你可以用“lu”跟着歌曲哼唱歌曲旋律,并找出歌曲换气的地方。
(2)按正确的换气再次哼唱旋律,并要求声音连贯统一。
(3)让我们保持这个状态,并用高位置的声音,送去我们对李叔同的怀念与仰慕之情。一起高位置有表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意境。
(4)尝试自己学唱,找出你唱得最美的一句。
2、教师纠正不足,学生练唱。
3、全班齐唱,唱后师生评价:是否连贯深情。
4、用柔美的歌声演唱全曲。
5、歌曲处理,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6、学生跟琴再唱。
7、播放音乐,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唱歌曲。
8、同学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城南旧事》,就是用这首《送别》作为主题歌的,它使《城南旧事》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吧……(《城南旧事》影像)。
三、课外拓展:
1、简介“学堂乐歌”
师:从画面中人们的衣着来看,它反映的是我们中国的哪个年代,你知道吗?(清朝末年,民国初期)那个年代,把学校称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歌曲《送别》就是创作于那个年代的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作者李叔同。
2、简介作者李叔同及其作品风格。
李叔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艺术大师。他7岁就有日诵五百、过目不忘的本领,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成就非凡,颇有造诣。对于李叔同的歌曲,有学者将其大致分为三类,即: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等;抒情歌曲,如《春游》《送别》《早秋》等;哲理歌曲,如《落花》《晚钟》等。
3、师:李叔同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荡人心魄,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充满了豪言壮语与爱国激情的《祖国歌》,《祖国歌》又名夕歌,是他编写的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立志爱国的最好体现。(《祖国歌》(夕歌)影像)。
四、小结:
师:同学们,诗的意境是让人沉醉的,而谱曲后的诗更是意味深长,久久萦绕心头。你不妨也试一试,用《送别》的曲调,填上一段你喜爱的诗词,唱给大家听,或许它也会成为一首校园歌曲呵。最后让我们在《送别》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三
我觉得要想上好一堂艺术课,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深挖教材,抓住着眼点,然后拓宽思路,充分联系学生的个人成长环境,本着“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感知、认识、发展出发,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让他们都能体会到艺术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让学生欣赏、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增进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识。
2.通过在比较中欣赏,使学生感受日本音乐、舞蹈的民族特点。学唱歌曲《樱花》。
三.说教法
以人文为主线,以个性为主导。在艺术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以人文精神为主线,以知识技能为隐线,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艺术、了解艺术。艺术教育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空间,不要以统一的规格、统一的要求去约束他们,要为他们创造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四.说评价标准
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让他们掌握艺术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艺术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都会歌、会画、会舞、会听、会看,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走进日本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概况。
2.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图片。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跟日本有关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日本的地理位置及概况。(学生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
3.师:知道了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概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去了解它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
4.出示图片课件:日本的富士山、樱花、和服、木屐、建筑、日本料理、茶道、插花、浮士绘、卡通人物等。
(结合图片以及师生课前收集的跟日本有关的实物、资料等,让学生自己介绍,教师适当补充,培养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轻歌曼舞
1.师:日本是一个善于汲取各国文化的民族,他们的文化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外来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文化艺术。下面就让我们感受日本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2.我国的民族乐器,在现在的日本也能看到它往日的身影:古筝、三弦(三味线)、箫(尺八)(展示图片)
教师展示事物尺八乐器,并用尺八演奏日本童谣《红蜻蜓》
4.播放音乐课件:印尼歌曲《划船曲》、日本
歌曲《四季歌》、美国歌曲《雪绒花》。(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和听辨能力)
5.欣赏歌舞伎表演片断
(1)、提问:在日本有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说出这是什么艺术形式呢?(a)它有四百多年的历史;(b)它和我国的京剧并称为“东方艺术的姐妹花”,(c)表演者基本都是男性。
(2)、观看歌舞伎表演的片断,说出表演的风格特点。
(3)、禅的精神
(三)、学唱《樱花》
1、日本人喜欢樱花的原因
2、欣赏樱花的图片
3、观看合唱版的《樱花》
4、唱谱并思考这首歌曲的旋律是以级进为主还是以跳进为主?(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
5、找出歌曲中出现了哪几个音?并找出乐曲中完全相同的小节
6、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速度又应该是怎样的呢?提醒学生:因为歌曲旋律抒情流畅,所以要运用连贯的气息来演唱。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异彩纷呈
1.谈话:以上我们了解了日本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尤其是他们的歌舞和插花艺术、手工制作,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一下你对日本文化艺术的感受。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跳舞的组合在一起,编排舞蹈进行表演;喜欢唱歌的组合在一起,进行歌唱表演;喜欢插花的组合在一起,进行插花比赛;喜欢手工制作的,进行手工制作。
3.学生互相观赏、评价,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演唱奖、最佳创艺奖、最佳制作奖等。
(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
(五)、小结
在我准备这节课时,有的老师劝我放弃这节课,因为我身边的同事就有拒买日货,我身边的学生就有拒唱日本歌曲的现象,但反过来想,这也正是我要讲这节课的原因:
(一)在日本是有人不彻底反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蹂躏中国的那段历史,但这并不代表大多数日本人民,例如,在杭州日本女子足球队来华比赛时,面对很多观众喝倒彩的嘘嘘声中,比赛结束时日本女子足球队还是打出了“谢谢china”的横幅;在前不久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看到日本救援队,面队他们从废墟中挖出遗体肃然敬礼的姿态,无不让我们动容。(展示图片)
(二)从这节课我们了解到日本是一个善于汲取各国文化的民族,他们的文化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外来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文化艺术,单就这点来说难道不需要向他们学习吗?(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四
【课时】1课时(40分钟)。
【学生数】46人左右。
【授课类型】声乐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的演唱歌曲,明确音乐要素在歌曲中发挥的作用,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歌唱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主动聆听、表达音乐的积极性,树立学生自信心。
1、用良好的发声状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课前播放歌曲《送别》,学生在《送别》的旋律中走进课堂。
一、导入——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在上一节课粗略学习《送别》旋律之后,分组交流课后作业。
1、歌曲的作者。
2、关于学堂乐歌。
3、歌曲的创作背景。
4、歌曲曾出现在哪些影视作品中,表达的怎样的情绪?
学生搜集的相关信息将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共享,以便学生课后继续了解掌握。
二、新授——良好的发声状态与细腻的歌曲处理。
1、气息与发声练习。
(1)呼吸练习。
(2)3?2?︱1?—。
o?—?—?—。
(3)音阶练习,注意气息和咬字。
(4)复习歌曲旋律,划分乐句。
2、音乐要素与歌曲处理。
(2)分四个小组,每组一个乐句,分析如何利用音乐要素更好的表现歌曲?并分组展示。
(3)集体有感情的演唱。
三、歌唱情感的激发。
(1)聆听歌曲,观看《城南旧事》视频。
(2)展示同学们上交的反应歌曲情绪的图片,并进行交流。
(3)用同学们的图片制作成伴奏视频,集体演唱。
四、课后拓展。
为第三乐句添加一个声部,由小组长带领,课后分组练习。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五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节奏特点。在交流与表演中,学习用简单明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确定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简单明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我的总设计思路是激趣导入法,引导学生通过模仿练习赛来分段欣赏、感受乐曲,通过表演、游戏等艺术活动欣赏、感受全曲,整堂课充分调动学生去自主参与、自主探索、掌握新知,重在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与表现能力。具体操作如下:
(一)激趣导入: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新理念,所以我一开始的过渡语设计如下:很高兴又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所以呀我今天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个礼物是老师的一个外国朋友送的,我还来不及打开呢,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分享?然后请一位学生来点击课件打开礼物(即一套精美的玩具兵)。
(二)节奏练习: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艺术教学要重视活动性、实践性的新理念。因此我在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思考玩具兵行走的神、形,并让学生尝试着表现一下,体会行进的步伐。
1、请个别学生模仿着走一走。然后选择一段乐曲(a或b)配合着操练一下。
2、请两小组比一比,哪组走得最神气?要求配合着乐曲进行。
3、再请个别学生模仿骑兵行军的神、形。然后选择一段乐曲(a或b)配合着操练一下。
4、也请两小组比一比,哪组模仿得最像?也要求配合着乐曲进行。
5、指导学生分析二段音乐,比较适合配哪一种玩具兵行走?为什么?然后配合着乐段演一演。
(三)欣赏练习:首先,向学生介绍乐曲:过渡语:你知道这位外国友人为什么送我们这份礼物?原来是让我们来分享他的一个甜美的梦。这个外国友人是德国的作曲家:莱昂·耶塞尔,这套精美的玩具是他小时候的钟爱。有一天他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梦,是这样的:晚上,主人睡觉了,玩具兵们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爬了出来。他们先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游行,后来又打闹嬉耍。正当天刚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的逃回玩具箱子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呵!原来刚才是一场美丽的梦。根据这个梦这位作曲家就写了一首有名的乐曲《玩具兵进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乐曲。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乐曲:这首乐曲与以往的乐曲有个不同的特点,那就是作曲家创作了引子与尾声。我们先来分别听一听。接着,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乐曲《玩具兵进行曲》一遍,听到自己喜欢的乐段可以站起来演一演。
(四)实践创作: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艺术教学要重视实践性,鼓励音乐创造的新理念。因此,我在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游戏《超级变变变》首先多媒体展示四个玩具兵,让小组选择点击一个变成另一种学生喜欢的玩具,然后小组讨论设计表演动作。(四个主题:动物玩具兵、瓜果玩具兵、水族玩具兵、卡通玩具兵)然后组织学生上台展示表演,自选音乐伴奏(乐曲主题音乐a、b段)。
(五)拓展感受:指导学生感受《解放军进行曲》领略我国解放军的雄姿。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进行曲的风格。最后课堂小结,组织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玩具兵走出音乐室。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六
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以下活动。
1、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并初步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
2、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
3、教唱歌曲《颠倒歌》,并能跟唱整首歌曲。
《颠倒歌》这首歌曲旋律有个性,歌曲形象、生动,歌词幽默、风趣,词曲结合得比较好,唱起来上口,它十分真实地描述诙谐逗乐的动物场面。幼儿对这些描述既新奇又熟悉,所以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幼儿在唱歌时感到十分愉快,有利于形成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
《颠倒歌》音域为6度(1=d)最高音b,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比较合适幼儿唱,速度为中速,节拍为2/4拍,节奏平稳,幼儿易于掌握。
《颠倒歌》的重点在于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因为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难点在于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要求唱歌时有表情,这种情意的产生应出自幼儿的内心,表现在幼儿的歌声中。这就要求幼儿不仅要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自内心的表现出来。这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
教歌曲的方法不能公式化,方法要为目标服务,因此根据歌曲的特点及幼儿的具体情况,运用了游戏法和直观法,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幼儿音乐感受力,音乐想象力,音乐记忆力。
游戏法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老师通过设置疑问,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片,把幼儿带入一个诙谐有趣的场景中;视听的结合,有助于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老师的整体教学法及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进一步学唱整首歌曲,而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及感受力,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风趣,同时也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贴绒教具:狮子、老鼠、大象、蚂蚁、小鸟、小鱼、公鸡、母鸡。老师出示了颠倒的图片,使幼儿马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图片直观形象,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音乐活动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导语、引起兴趣(复习律动)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幼儿去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从而发展各种能力,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始部分主要是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老师导语:“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有好多动物都来参加森林大会,看,第一个跑来参加的是小马。”幼儿听音乐做骑马动作进教室。老师:“谁第二个来了?”幼儿学做小猴子动作。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1、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
二、舞蹈教学。
1、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3、教师分乐句教学。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八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2、听赏乐曲。
教学难点:。
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二、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
四、唱谱。
1、熟悉d大调。
2、视唱全谱。
3、解决难点。
五、填词演唱。
六、感情处理。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
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
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
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九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声音传递情感和思想。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音乐一直陪伴着我,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参加音乐送别活动并亲身体验其中的过程,我对音乐送别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音乐送别是一种通过音乐表达离别情感的方式。在音乐送别活动中,我们选定了一首旋律悠扬的曲子,每个人都沉浸在音乐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当音乐响起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和表达离别的情感,有的人会泪流满面,有的人会微笑着与旋律共舞。从这一点上来看,音乐送别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情感宣泄方式,让我们可以毫无顾虑地倾诉内心的悲伤和思念。
音乐送别并不仅仅是一种表达离别情感的方式,更是一种将欢愉和悲伤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音乐送别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离别的悲伤,还可以感受到那份与亲友共度的珍贵时光带来的欢乐和温馨。这种将欢愉与悲伤相融合的体验,使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次相聚。音乐送别告诉我,虽然离别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仍可以用音乐这种美好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思念,让离别过程更加温暖和有意义。
我从音乐送别中得到了很多启发。首先,音乐送别教会我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前,我总是压抑自己的情感,害怕表达出来会给人添麻烦或烦恼别人。然而,音乐送别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真心的,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去表达自己,自己的情感被认可和接受。这让我明白,只有真正表达情感,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关心和爱。
其次,音乐送别也教会我欣赏音乐的美妙之处。在音乐送别活动中,我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音乐的力量。每一个音符抚慰着内心的伤痛,每一个旋律都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安慰。我深深地体会到,音乐是一种能够超越语言和国界的力量,它能够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让我们忘却痛苦,去追寻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第五段:结语。
音乐送别是一种表达离别情感的独特方式,它能够让我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倾诉内心的悲伤与思念。音乐送别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欣赏音乐的美妙之处,并且启发了我对音乐及其表达方式的深刻思考。我相信,音乐送别不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交流。通过音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共同面对离别和成长带来的种种情感。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十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索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众所周知.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才能促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学生主体参与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本,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今天我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基础版第二版第一单元声乐选曲《送别》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1、说内容:
《银屏之歌》即电影、电视剧里的歌曲。本单元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影视歌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结合所熟悉的电影及电视剧自主分析其中影视音乐的作用。这节课就是通过学习电影《城南旧事》里的插曲《送别》来了解影视歌曲的。
2、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影《城南旧事》荣获1983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影片选用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有很大影响的学堂乐歌(也就是《送别》)作为主题音乐。贯穿全片,表达了主人公小英子忧伤、惆怅的内心情感世界。
为此,《送别》这首歌曲的主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歌颂了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了作品思想内涵。
3、说学习目标。
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能背唱歌曲《送别》。并能通过多种形式表现歌曲,理解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德育目标: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
4、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歌曲《送别》,理解主题音乐的内涵。
难点:音乐与其他艺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
学生对《城南旧事》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对作品主旨未必理解到位。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配以电视剧照和视频,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
2、体验法:
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我还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音乐的美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3、启发探究法。
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潜能。主要从听、说、唱、演四个要素入手,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和表现欲,让学生能达到会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展示音乐的效果。
附: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别是什么电影的什么歌曲?
2、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银屏之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银屏之歌——《送别》。
(这样的导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而且点明了这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1.播放第一张幻灯片:学习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
a、什么是学堂乐歌?(教师播放第三章幻灯片)。
2、教师对学生讲解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李叔同。
播放第六、七、八、九章幻灯片,让学生知道李叔同的出生年月、家庭背景、以及他从事艺术的经历。
3、欣赏课件播放音画,回答问题:
a、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和特点?(忧伤、惆怅的内心情感世界)。
b、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声音轻柔含蓄)。
(目的:让学生通过聆听来熟悉音乐的旋律和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通过视频来感觉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自己能从课本上找出《送别》这首歌的作者,出处,地位。或根据学生已有的课外知识说出歌曲的相关信息。)。
4、出示简谱,播放第十三章幻灯片。
教师给学生讲解乐理知识。如:c调、4/4拍、附点音符、半音7和4唱法等。
5、教师范唱和教唱简谱一至二遍。
6学生跟音乐唱一至二遍。(播放第一张幻灯片)。
7、老师伴奏,学生哼唱。
(再一次熟悉歌曲,通过哼唱让学生更能感受歌曲的意境,使中上游学生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很想大声音唱出来,跃跃欲试的想表现自己,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
5、老师伴奏,学生大声齐唱。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把最完美的声音表现了出来,老师也掌握了学生的自学程度,并能发现其中的错误之处)。
6、纠错:
(齐唱后,个别小节可能有唱错的地方,如:第三句和第六句的结束音分别是2和1,容易错;最后一句的附点四分音符,唱不足一拍半。半音7唱不准。)纠正:先启发学生找出错误之处,学的好的同学范唱,其它同学学唱,这样生教生,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补充了差异,张扬了个性。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实在纠正不好的,老师来精讲点拨。
(三)巩固补救。
a、男女分唱。
b、小组分唱。
c、男女轮唱。
(本环节主要是针对中下游学生,这些同学个别地方还唱的不熟,通过以上措施使会唱的能带着感情背唱,不熟的能达到会唱、熟练的效果。)。
(四)拓展知识。
1、新编歌词,唱给你的好友听。
(本环节是激发学生想象能力的关键。用多彩的形式来展示音乐,创造音乐,使音乐充满了活力,让音乐与其它艺术紧紧的融合为一体。展现出音乐的魅力。)。
(五)小结:
我们这节课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这样让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掌握程度有个正确的分析)。
整节课,老师只教唱一两遍,学生就能圆满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示了才华,水到渠成地就达成了学习目标。
不足之处,请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五月的夜晚》,这是一篇歌曲教学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希望我能将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一 、 说教材
首先是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江苏少儿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五月的夜晚》。它是一首匈牙利民歌,音调纯朴简洁、旋律起伏委婉,颇具特点,歌曲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培养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2、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五月的夜晚》,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当中。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用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4.本课的难点是:掌握歌曲节奏(切分节奏、小附点等)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 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 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神秘、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欣赏图片并伴随音乐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二) 学唱歌曲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2、介绍作者,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信息李斯特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
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3、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指导学生听辨出歌曲中(切分节奏、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天真活泼)的情绪。
4、学生交流,初步熟悉歌曲
5、跟钢琴演唱2-3遍,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琴演唱。要求:(1)速度不宜过快,学生用中速跟琴演唱(2)声音自然统一气息通畅,避免让学生用喊叫的声音演唱,注意保护嗓音。
6、难点的解决:(1)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小切分节奏型的把握。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用手击拍以及画强弱箭头图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和小切分节奏音型。
(三) 歌曲处理
歌曲处理的方面我首先请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试着将已经学过的切分节奏、连音线标注在合适的地方,尝一尝说说感觉如何。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
然后,采用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 创编活动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表演组,一个是合唱组一个是舞蹈组,每个组推荐一名组长。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 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拓展和积累课外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五月的夜晚》的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最后师生在《五月的夜晚》的愉快声中的结束本课。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藏族的风俗民情,并学会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这首歌曲;
2、参与歌词创编,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
3、积极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参与歌表演,在唱唱跳跳中体验藏族儿童载歌载舞的快乐。
教学重点:
1、了解、体验和感受藏族风俗民情;
2、参与创编歌词的活动,并能积极参与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的表演。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强弱部分的处理。
2、感受藏族的风俗民情。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碰铃、沙锤、串铃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
(1)《我的朋友就是你》(进教室)。
(2)《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动作、器乐)。
二、新授内容:
1、导入:
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开心,这么幸福的笑容,徐老师突然想到另外一个地方,也有一群幸福的小孩,听,他们现在正高兴地歌唱呢!
听(播放课件《多么快乐呀,多么幸福》(师舞蹈)。
2、介绍西藏。
师:小朋友们能够听出,这群快乐的小孩,是来自什么地方的吗?生:……。
师:真棒。藏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一员,藏族人民热情好客,对外来的朋友都会献上哈达表示欢迎。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服饰色彩鲜艳,饰品多样,非常漂亮。藏族有非常出名的珠穆朗玛峰,海拔很高,大约有8848千米,据说那里是隔天很近的地方。藏族人民居住在海拔很高的高原上。那里的人们勇敢坚强,也非常朴实。藏族人民信仰佛教,修建了很多寺庙。在平日的活动中,藏族人民善于赛马,所以他们非常的快乐。
师:今天,徐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藏族的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学唱。
(1)听(切换alt+tab)。
(2)读歌词{师:你们能跟着徐老师把歌词读一读吗?}。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中出现了一个很特别的词?
生:……。
师:对了,“查拉羊卓拉”是表示很高兴、很快乐、很幸福的意思。
(3)节奏练习。
师:现在徐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我来做一个拍手跺脚的练习,你们来模仿我。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十三
1: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有感情的正确表达歌曲。
2: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和处理,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感受力。
3: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学堂乐歌,影视歌曲、以及作曲家背景。
有感情正确演唱歌曲,唱出内在的情感。
用轻柔的声音演唱作品。
示范法、欣赏法、讨论法。
一:课前准备。
a:师生问好。
b:国歌演唱。
c:音准发声练习(doremi………….)。
(u母音练习)。
二:导入新课。
1;欣赏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师:歌曲的名字?音乐属于哪种音乐。(儿童音乐、校园音乐、民族音乐)。
生:校园音乐。
用你的理解回答什么是校园音乐?
老师总结。
2:学堂乐歌的介绍。
3:曲作者的介绍。
三:新课学习。
回答音乐要素:力度?速度?节拍?
2:请同学们观察乐谱找出哪些字应该在强拍上演唱。
3:朗读歌词(有感情朗读,读出重音)。
4:歌唱旋律(老师带领唱乐谱)。
5:u母音哼唱旋律(深情、与老师钢琴伴奏配合)。
6:复听歌曲: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歌曲的感受。
7:老师钢琴伴奏完整演唱。
四:扩展——影视音乐。
影视音乐的介绍:选自电影《城南旧事》中的插曲。
影视音乐:存在于影视中的音乐叫影视音乐。
欣赏四大名著电视连续剧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敢问路在何方》《枉凝眉》。
作业: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音乐,填上自己创作的歌词或诗词,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五:小结。
《送别》是一个特别经典的音乐,它代表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开端,从学堂乐歌时期我国才有了自己的流行现代音乐,我们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现代音乐所产生的的影响,希望同学们把这首歌曲唱给你身边的人。
1、课前导入稍微过长,学唱部分可以长一点。
2、给学生留的的作业没有按时完成,平时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
3、小结和德育升华可以在多一点。
4、互动可以在多一点。
送别音乐课说课稿篇十四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众所周知,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才能促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学生主体参与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本,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今天我以《送别》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该歌曲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曲家李叔同,作于1915年。歌曲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一段式的歌曲c大调,中速深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感情.
(一)教学目的: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育期,思想日趋成熟。根据其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能力目标:学会用恰当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和正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珍惜情感。
(二)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我将采用情景质疑的方法创造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
(三)教学难点:
中的附点节奏和音准。
基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根据我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采用了欣赏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发现法和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方面,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采取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等进行自主学习。
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为本堂课准备了如下教具:多媒体、音响设备、钢琴。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堂课设计了导入;进入主题,展开学习;主题延伸、扩大视野;创造情景,升华情感;结束五个环节。其中“进入主题,展开学习”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下面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导入。
首先我采用歌曲导入法:以校园民谣《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为切入点导入“五四“时期的学堂乐歌,由学堂乐歌自然过渡到本堂课主题——《送别》。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
(二)进入主题,展开学习。
1.介绍词曲作者。
在这一环节里我会采用欣赏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在介绍《送别》创作的历史背景,介绍词曲作者及作品风格的同时播放背景音乐《送别》,比较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走进作者,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思想。
2.歌曲学习。
首先让学生哼唱并熟悉c大调音阶,对歌曲调式有初步感知与认识。
然后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自主感受音乐,哼唱旋律,用模唱法锻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能力,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这首歌曲的难点句是:
我会在钢琴上反复弹奏,让学生多次演唱,掌握音准。并与523|47|1---|对比。正确掌握好附点四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最后,以个人和小组方式检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诵歌词,对歌曲的处理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演示,对处理得恰当的小组给予合适的表扬,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主题延伸、扩大视野。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艺术“家族”的主要成员,是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无论在文化领域、艺术领域还是教育领域,音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这里,通过分析理解《送别》在电影《城南旧事》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和电影里小英子的眼神一起,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约、哀婉之美。
(四)创设情景,升华情感。
起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一环节里,我让学生思考并抢答关于友人、亲人离别时的诗歌,古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在此创造情景,升华情感,将常人之间的离别之情延伸开来,是为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尊重父母长辈,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养成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
(五)结束。
在师生共鸣达到高潮处,我和学生声情并茂地吟咏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汉代《毛诗序》对音乐记载:“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语言穷尽的时候歌声情不自禁响起,全体师生在情景交融中再次有感情地演唱《送别》这首歌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