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21篇)
报告一般要具备客观、准确、清晰、条理性等特点。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报告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报告的目标和读者群体,确保写作风格和内容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其次,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收集资料,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我们还需要合理安排报告的结构,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最后,我们还需要对报告进行严格的编辑和校对,确保语言通顺、表达精准,从而提升报告的质量和实用性。这些报告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专业的内容,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思路。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一
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1、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
1.实习目的:
(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2.仪器配备和试剂:
(1)仪器。
1、土铲:挖掘土壤剖面。
2、比色卡:比色确定土壤的ph值。
3、白瓷板(点滴板):测定土壤ph。
4、剖面刀:整理土壤的剖面、检验岩石的硬度。
5、卷尺:测定土壤发生层厚度。
6、铁锤:敲砸岩石以便于做岩石的石灰性反应和观察岩石内部性状。
(2)试剂。
1、混合指示剂:测定土壤ph值中显色。
2、稀盐酸(1:3):用于测碱性土壤的石灰性反应。
3、实习方法步骤:
(一)、泰山山脚实习地点。
(1)剖面点的选择:
根据实习目的选择剖面点,选点位置为泰山山脚的一小片棕壤土,具有代表性,避免了沟渠、村庄等人易干扰的地段。选好点后应观察如下:
土壤类型分布的地形为山地山脚;。
植被为灌木林多为农业果木山楂、核桃等;。
成土母质为残、坡积母质;。
农业利用情况为种植少量柏树和经济树木等;。
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为岩石较多,不便耕作;。
最后开始挖掘剖面。
(2)剖面挖掘与修整:
根据实习目的确定剖面深为0.8m,宽0.6m,依靠一个断坡而挖掘,达到了母质层,剖面坑的一端向阳,垂直削平作为观察面,观察者随宋老师站在断坡地面观察分析。挖掘时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两端不堆土,观察完毕后,将底土填回下层,表土填回上层,观察面上不能践踏。
(3)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
先远距离观察剖面,看清全剖面的土层组合,再靠近仔细观察,根据各个剖面的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的变化,参考环境因素,推断土壤的发育过程,具体划分出各个发生层次。用钢卷尺量出各层深度,记录母岩的层位,在记录本上勾画土体构型如图。
(4)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
记录剖面特征,对各发生层次逐层详细观察并进行一些理化性质的速测。记录颜色、质地、结构、土壤坚实度、土壤干湿度、孔隙状况、侵人体、土壤酸碱度等。
取白瓷板(点滴板),将其擦拭干净,取相应层次土层的土适量于点滴板凹槽中,滴加适当过量的混合指示剂,轻轻晃动点滴板使测定充分,倾斜点滴板使显色后的部分指示剂从凹槽中流出,观察流出指示剂的颜色,拿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壤的ph。
(6)实习实验数据内容统计与处理:
(7)总结回顾:
4、实验实习中,坚定岩石矿物,主要鉴定光泽(包括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颜色(岩石有本色、假色、他色,其中其条痕颜色为其本身的颜色)、形态(晶体、非晶体等)、力学性质(解理性质、断口、硬度等)、发光性、盐酸反应、磁性、导电性等。
5、岩石元素组成分中,钾长石和云母等钾元素含量较高。泰山上钾长石和石英分布较多。
(二)馒头山实习地点(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徐毛村)。
(1)由宋老师带领观察馒头山的各种土质类型分布和岩石的性状和形成分布;。
(2)各组同学带实习工具爬山观察记录各种岩石和土壤的形状、颜色及周围环境等,对个别土壤类型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其ph、对各种岩石进行取样测定其风化物ph和是否具有盐酸反应。
(3)观察记录内容如下:
其中,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不是严格遵守以上分布层次,由于受时间和自然风化的影响,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基本上以上层次周期性分布。
土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新发展起来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农业生产中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土壤学一般归属于农业科学中的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教学实习作为土壤学实践学习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并认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锻炼,掌握各种实习与实践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土壤学理论基础。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二
1、混合指示剂:测定土壤ph值中显色。
2、稀盐酸(1:3):用于测碱性土壤的石灰性反应。
3、实习方法步骤:
(一)、泰山山脚实习地点。
(1)剖面点的选择:
根据实习目的选择剖面点,选点位置为泰山山脚的一小片棕壤土,具有代表性,避免了沟渠、村庄等人易干扰的地段。选好点后应观察如下:
土壤类型分布的地形为山地山脚;
植被为灌木林多为农业果木山楂、核桃等;
成土母质为残、坡积母质;
农业利用情况为种植少量柏树和经济树木等;
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为岩石较多,不便耕作;
最后开始挖掘剖面。
(2)剖面挖掘与修整:
根据实习目的确定剖面深为0.8m,宽0.6m,依靠一个断坡而挖掘,达到了母质层,剖面坑的一端向阳,垂直削平作为观察面,观察者随宋老师站在断坡地面观察分析。挖掘时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两端不堆土,观察完毕后,将底土填回下层,表土填回上层,观察面上不能践踏。
(3)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
先远距离观察剖面,看清全剖面的土层组合,再靠近仔细观察,根据各个剖面的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的变化,参考环境因素,推断土壤的发育过程,具体划分出各个发生层次。用钢卷尺量出各层深度,记录母岩的层位,在记录本上勾画土体构型如图。
(4)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
记录剖面特征,对各发生层次逐层详细观察并进行一些理化性质的速测。记录颜色、质地、结构、土壤坚实度、土壤干湿度、孔隙状况、侵人体、土壤酸碱度等。
(5)土壤ph测定:。
取白瓷板(点滴板),将其擦拭干净,取相应层次土层的土适量于点滴板凹槽中,滴加适当过量的混合指示剂,轻轻晃动点滴板使测定充分,倾斜点滴板使显色后的部分指示剂从凹槽中流出,观察流出指示剂的颜色,拿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壤的ph。
(6)总结回顾:
4、实验实习中,坚定岩石矿物,主要鉴定光泽(包括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颜色(岩石有本色、假色、他色,其中其条痕颜色为其本身的颜色)、形态(晶体、非晶体等)、力学性质(解理性质、断口、硬度等)、发光性、盐酸反应、磁性、导电性等。
5、岩石元素组成分中,钾长石和云母等钾元素含量较高。泰山上钾长石和石英分布较多。
(二)馒头山实习地点(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徐毛村)。
(1)由宋老师带领观察馒头山的各种土质类型分布和岩石的性状和形成分布;
(2)各组同学带实习工具爬山观察记录各种岩石和土壤的形状、颜色及周围环境等,对个别土壤类型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其ph、对各种岩石进行取样测定其风化物ph和是否具有盐酸反应。
(3)观察记录内容如下:
其中,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不是严格遵守以上分布层次,由于受时间和自然风化的影响,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基本上以上层次周期性分布。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三
通过两天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历经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同一个地方的土壤的品质不会相差太大。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从垂直分布开看浙江的土壤,1.低丘:红壤;2.海拔(600)800-(1100)1200:黄壤;3.(1100)1200以上是棕黄壤。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我们实习的几中土壤都是浙江地区的红壤。上甘的是石灰性红壤,青山的'是红壤,后山是黄红壤。纬度越往上就越接近黄壤。
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四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土壤学是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
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熟悉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利用改良措施。
3.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特点,为水保规划和森林植物更新等提供依据。
4.了解全国土壤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土壤类型。
5.熟悉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6.掌握土壤剖面挖掘方法,掌握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学会土壤类型的识别。
7.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学会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并能提出各类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改良技术措施。
8.通过实习进一步熟悉主要成土岩石的性质和提高鉴别技能。
9.通过实习学会野外母质类型的鉴别和地形地势的观察。
10.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1.了解土壤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土壤调查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调查是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土壤调查是研究土壤科学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水保基本建设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1、 实习时间 :
2、 实习地点:
3、参加人员 : 指导老师
级别
专业组别第组
组员
第一天 实习地点:
进行实习前的总动员,老师给大家讲解实习的具体安排,各项实习操作的方法,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参加人员的分组,工具的领取及介绍工具的使用。要求预习实习相关的内容:三大岩类的识别方法、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等。最后特别强调实习期间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安全等等。
第二天2013年12月30日 实习地点:
沿途观察地质地貌及母岩母质特征等,并取采集岩石标本同时学习观察、鉴别岩石标本。观察山地红壤的形成、利用现状和改良措施;观察林场建立的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及立体养殖模式;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土壤形态特征的观察和记载方法。进行土壤原状样品的采集,分析样品的采集。
第三天2013年12月31日 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和水保园。
下午在实验室风干土壤样品并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五
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土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
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层次进行划分。
d、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土壤剖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化学分析,记载土壤剖面的观察内容和土壤基本性质。
e、土壤样品的采集:采集土壤,为以后实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3、2农业土壤。
3.2、1实习地点自然社会简介:
3、2、2土壤情况详述: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3、3棕壤。
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上述性态特征系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还有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3、4褐土。
1、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氧化钙随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
2、亚类。
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六)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沂源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六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在这几天中,我们对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在8月26日下午,我们在湖南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有关录像,在博物馆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金属矿物分布图,恐龙演变过程及其部分恐龙标本,还看到各种岩石矿物标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生物进化过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标本,获益匪浅。28日我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对采回的土样进行了综合评价。
实习记录:
第一部分:长沙县地区(20xx年7月15日)
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
观测点一:星沙镇东
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观测点二:春华
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
观测点三:茶科所
该地区发育形成的土壤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其母质沉积深厚,表土耕作层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观测到网纹层。ph4.2左右。总的说来,该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这正符合茶叶生长的需要,所以该地的茶叶享有一定的名气。
观测点四:金井花岗岩采石场
在该点我们观测了中生代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花岗岩。其结构有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长石、角闪石、石英变体。该地花岗岩物理风化强烈、风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质疏松,所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可分为a-b-bc-c层。土壤中k含量和养分多,其上上所生长的植被好。但土层易流失、崩塌,破坏后难以恢复。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七
在当下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土壤学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
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层次进行划分。
d.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土壤剖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化学分析,记载土壤剖面的观察内容和土壤基本性质。
e.土壤样品的采集:采集土壤,为以后实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3.2农业土壤
3.2.1实习地点自然社会简介:
3.2.2土壤情况详述: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3.3棕壤
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上述性态特征系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还有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3.4褐土
1、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氧化钙随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
2、亚类
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沂源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八
1.了解测绘行业土地登记确权的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
2、熟练掌握rtk以及全站仪的操作方法。
3.掌握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方法和界址点坐标的计算。
4.熟练掌握地籍调查的程序,地籍草图的绘制,宗地图的绘制。
地籍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等级等基本信息,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资料。
单位:河北省地理信息局(测绘局)第三测绘院第五工程处。
时间:20xx年7月8日至20xx年8月8日。
地点:张家口市尚义县大青沟镇。
尚义县距张家口市116公里,距北京288公里,坐车得用1夜的时间。地理位置北纬40°44′-41°32′,东经113°49′-114°26′。县境之地,在燕山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的作用下,坝缘线横贯东西,形成坝上、坝下两个不同类型的地貌单元。北部为坝上高原区,以坝缘山地、疏缓丘陵、波状高原为主要地貌特征,该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8.9%,海拔1280-1650米;南部为坝下山区,以浅切割中山、低山丘陵、山间谷地、黄土台地为主要地貌特征,该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1.1%,海拔1050-1800米。
气候独特,蕴藏潜力巨大。尚义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雨热同季,年均降雨量在350-420毫米,多集中于6、7、8月份,无霜期一般为100-120天。
尚义县辖6个镇、8个乡:南壕堑镇、大青沟镇、八道沟镇、红土梁镇、小蒜沟镇、三工地镇、大营盘乡、大苏计乡、石井乡、炕塄乡、七甲乡、套里庄乡、甲石河乡、下马圈乡。
尚义近邻京津,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资源丰富,气候独特,适宜优质蔬菜种植和农作物营养积累。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现已探明和发现的矿藏有10大类40多个矿种,较为丰富的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非金属矿有煤、石墨、硅藻土、紫色页岩等。风力资源稳定、丰富,是华北地区风能资源最好的区域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生态旅游独具特色,境内拥有民族风情、人文历史、生态观光三种旅游类型。交通便利,通讯便捷,电力充裕,劳动力资源充足。所有这些都为开放的尚义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大青沟镇地处冀蒙交界,位于尚义县北30公里处。土地总面积187.54平方公里,现有实用耕地6.5万亩,其中水浇地2.3万亩;林地8.7万亩,草地6.2万亩。全镇辖14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境内东商、张尚、大康三条公路横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电力、通讯发达,商贸流通活跃。自古以来就是尚义及至坝上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沿革1958年成立大青沟公社,1984年改大青沟镇。1997年,面积190.7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大青沟、西彦堡、南海子、安家梁、大井、魏家村、前官地、大银堤、常富沟、汉淖卜、等14个行政村。
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工作中为确定土地权属、明析产权的实质性调查,其成果资料是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解决土地产权纠纷的重要凭据。同时,通过地籍调查还可全面掌握一个地区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分配情况,从而为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及有关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控土地供需、规范土地市场等提供信息保障。
地籍测量是为满足地籍调查中对确定宗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地籍要素的水平投影的需要而进行的测量工作,是服务于地籍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权属调查依法认定的权属界址和使用性状,实地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
我们对尚义县大青沟镇土地进行了调查,分别填写了地籍调查表。在调查过程中,老宅基地是调查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有关宅基地纠纷就源于此。老宅基地特点是多数是一院多户。在宅基地分摊上存在着很大分歧。另外,由于本地经济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许多老宅都已经倒塌。出现了大面积的空心村。这是本次调查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地籍控制测量是指在地籍测绘前期工作中,为满足地籍基础控制和测制地籍图之需,以地籍区或地籍子区为范围,以国家等级点为基础,按规范要求而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等方法,测定基本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的过程。
本次地籍控制测量主要利用导线控制,依据当地已经给出的控制点来控制主要街道的位置以及一些房角点位置。以便最后准确绘制地籍利用现状图。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测定每宗地的权属界址点位置、形状、面积等基本情况。地籍细部测量工作的内容是:
(1)土地权属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测定。
(2)绘制基本地籍图。
(3)面积量算。
宗地草图是在权属调查时实地绘制的,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界址边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内容包括:本宗地号、门牌号和土地使用者名称;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编号;相邻宗地号、门牌号和土地使用者名称;界址边长、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相关距离和条件距离;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方位所必须的或其他需要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宗地草图必须在实地边勘丈边绘制,不得涂改,不得复制,其内容有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的各种丈量记录和描述,因此宗地草图是解决土地权属纠纷、恢复宗地界址的重要凭据。
我们依据以上要求绘制宗地草图,明确了每家每户的宗地四至,界址点,界址边长度,接着填写地籍调查表。对于老宅基地的调查表内容共用情况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并且准确计算了共用面积。
野外工作完成后,我们把调查和测量的数据汇总整理,进行地籍原图(宅基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
地籍原图是通过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数据资料绘制而成的,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地籍要素:包括行政界线、街坊界线、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地籍号、用途、面积、坐标、土地使用者或所有名称及土地等级等。
(2)图廓线、坐标格网、控制点等数学要素。
(3)河流、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地物要素。
地籍原图是土地权属法律凭证的原图。在地籍原图的基础上,量算宗地面积及其他要素的面积,并蒙绘、复制宗地图,作为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
本图件的绘制,我们首先把数据展绘到一张大坐标纸上,修改无误后进行电脑扫描,然后用cad软件进行描图。最终整理出一张整洁美观的图纸,呈交给土地管理部门。
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简称确权。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确定某一范围内的土地(或称一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他项权利的内容。每宗地的土地权属要经过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核属审核、登记注册、颁发土地证书等土地登记程序,才能得到最后的确认和确定。
土地确权必须确定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应体现土地确权的精神实质,为正确界定土地权属指明方向,并在整个土地确权中始终起指导作用。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有利于生产和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政策和法律并用原则;分阶段、区别不同情况处理原则;权利设定一般法定原则。
由于一轮、二轮土地承包均是责任承包制,客观上淡化了对空间信息的管理需求。加之法律的缺位,农村资产权属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明确,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流转、征地占用等行为,使政府掌握的权属资料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误差。凡此种种原因造成了目前我国农村承包地地籍管理混乱的现状:
2)村民之间,集体与个人之间不少遗留问题关系错综复杂,造成权属信息不明确;
3)农村居民对其土地的产权没有证书依据。
为夯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地基,需要理顺农村现有产权关系。只有在厘清国家与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之间的财产权利界限的基础上,才能构建起完整的农村资产财产权益体系,盘活农村生产要素,解放农村生产力。因此,对农村土地与房产的大规模确权登记,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
根据《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和中央文件要求,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应当“是谁的就发给谁”,属于村一级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确权发证给村一级农民集体;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确权登记发证给村民小组一级农民集体;属于乡。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九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导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
实习人员:xx级全体同学。
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我们的实习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四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我们的实习内容有八个方面:
1、不同成土条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去作用于土壤,去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质。相反,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它们的综合起来的特点去制约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人为因素与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们之间虽然有密切关系,并且人为作用尚不能在许多方面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对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来说,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参与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生产的方向演变,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就会是不良的和破坏性的。例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等,都会造成土壤水蚀或风蚀。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坏了土壤,而且蚀去的泥沙还会淤塞沟渠、河道,埋没农田,造成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这是必须高度警惕的。
2、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
(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
(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3、剖面挖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
(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观察后再分层回填。
(3)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
(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
4、自然剖面的优缺点。
这次实习中我们利用了较多的自然剖面,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自然剖面的优点:垂直面往往开挖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缺点:不是因土壤调查需要开挖的垂直面,首先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5、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6、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各个地点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a、样品采集的方法,应根据研究、分析目的来确定。如果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情况,就应按照剖面层次来取样。如果是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再在同一类型的土壤地段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块,采取混合样品。如果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产田、高产园或低产田低产园,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碍物质,则在特定的田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样品。取样必须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如植株生长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沟边、土丘较低洼部位或放置过肥料的地方都应避开。
b、制备样品步骤:从田间采回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土壤性质的改变。用木槌压散土块,捡出杂质。混匀土壤,准确称取300克。将称好的土壤用木槌压散(勿将石砾打碎),通过3毫米孔径的土筛(不能通过的石砾,在称重后可弃去,但要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从通过3毫米筛的土壤中称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过1毫米的土筛。不能通过者,用研钵反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各种样本制备完毕后,分别将其放入大中小广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写上标签,其内容有:样本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通过筛孔大小、制备实践及制样人的姓名和专业等等。
这次实习,收获挺大的。一方面,它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友情。另一方面,它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对于一个学习农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而且还是我们应用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能够将课堂上讲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不仅使我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激发了我对这一门课程的热爱。这次实习还使我认识了几种土壤的类型并知道了它们的性质特征,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
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十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 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实习目的:
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
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导老师:
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
实习人员:
xxxx级全体同学
实习工具:
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
实习记录:
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我们的实习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四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我们的实习内容有八个方面:
1、不同成土条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去作用于土壤,去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质。相反,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它们的综合起来的特点去制约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人为因素与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们之间虽然有密切关系,并且人为作用尚不能在许多方面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对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来说,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参与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生产的方向演变,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就会是不良的和破坏性的。例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等,都会造成土壤水蚀或风蚀。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坏了土壤,而且蚀去的泥沙还会淤塞沟渠、河道,埋没农田,造成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这是必须高度警惕的。
2、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
(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
(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3、剖面挖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
(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观察后再分层回填。
(3)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
(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
4、自然剖面的优缺点
这次实习中我们利用了较多的自然剖面,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自然剖面的优点:垂直面往往开挖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缺点:不是因土壤调查需要开挖的垂直面,首先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5、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6、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各个地点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a、样品采集的方法,应根据研究、分析目的来确定。如果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情况,就应按照剖面层次来取样。如果是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再在同一类型的土壤地段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块,采取混合样品。如果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产田、高产园或低产田低产园,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碍物质,则在特定的田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样品。取样必须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如植株生长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沟边、土丘较低洼部位或放置过肥料的地方都应避开。
b、制备样品步骤:从田间采回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土壤性质的改变。用木槌压散土块,捡出杂质。混匀土壤,准确称取300克。将称好的土壤用木槌压散(勿将石砾打碎),通过3毫米孔径的土筛(不能通过的石砾,在称重后可弃去,但要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从通过3毫米筛的土壤中称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过1毫米的土筛。不能通过者,用研钵反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各种样本制备完毕后,分别将其放入大中小广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写上标签,其内容有:样本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通过筛孔大小、制备实践及制样人的姓名和专业等等。
这次实习,收获挺大的。一方面,它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友情。另一方面,它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对于一个学习农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而且还是我们应用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能够将课堂上讲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不仅使我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激发了我对这一门课程的热爱。这次实习还使我认识了几种土壤的类型并知道了它们的性质特征,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
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十一
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土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新发展起来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农业生产中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土壤学一般归属于农业科学中的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教学实习作为土壤学实践学习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并认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锻炼,掌握各种实习与实践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土壤学理论基础。
1、3—6人为一小组。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注意实习期间的安全。
1、实习目的:
(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2、仪器配备和试剂:
(1)仪器。
1、土铲:挖掘土壤剖面。
2、比色卡:比色确定土壤的ph值。
3、白瓷板(点滴板):测定土壤ph。
4、剖面刀:整理土壤的剖面、检验岩石的硬度。
5、卷尺:测定土壤发生层厚度。
6、铁锤:敲砸岩石以便于做岩石的石灰性反应和观察岩石内部性状。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十二
教学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实习,主要是针对山东省内典型土壤:棕壤、褐土、潮土等进行实地调查勘测,动手进行土壤剖面的挖掘、修理、观察并确定土壤理化性质,了解各种土壤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等,分析土壤肥力特点及改良措施;观察岩溶地貌特点、形成条件、溶洞特点及形成原因等。
要求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学会资料整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作总结和实习报告的编写方法。具体要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概况、鉴定常见的岩石、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利用及改良途径,并编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计划。
(一)分组情况。
为方便调查实习,我们班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我们是第一组。组长:蔚薇;组员:王怀超、赵伟烨、张作键、樊晶晶、张静、潘瑞娜。
(二)日程安排。
识和自救、互助能力,并签署安全教育记录。下午:各班级派代表领取实习所需要的工具。
5月13日下午:在南校区试验田进行农业耕作土壤剖面的挖掘、修理和观察。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修理方法,分析该地区土壤利用情况及改良措施。
5月14日上午:参观沂源地区特殊地貌溶洞“九天洞”,观察岩溶地貌特点,形成原因。下午:观察鲁山地区棕壤、褐土形成条件、研究其发育过程、土壤属性及理化性质,分析土壤肥力特点及利用和改良措施。
5月15日:调查黄河济南段潮土性质,判断生产能力,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含水量的判断以及性质的分析等。
三、实习内容。
(一)试验田农耕土壤剖面的挖掘和观察1、土壤剖面简介。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到母质的垂直断面。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态的土壤剖面。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若干发生层次、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发生层的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
2、田间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挖掘。
选择方法:
(1)代表性(2)典型性(3)均匀性。
挖掘:
(1)长1.5-2m,宽1-1.5m,深1.5m或到母质或到地下水。
(2)观察面向阳。
(3)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
(4)观察面上部不应堆土和站立走动。
(5)垄作田,观察面应和垄垂直。
(6)深剖面可修筑台阶。
3、土壤剖年性质记录。
(1)耕作层:厚度22cm,层次过渡形态平直,土壤疏松,呈棕色,干湿状况为润,含水量约8%-9%,有细植株根系,孔隙度大,为轻壤,无石灰反应。
(2)犁底层:厚度10cm,层次过渡形态平直,土壤紧实,结构为片状和大块状,腐殖质较少,孔隙度小且多为毛管孔隙,造成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差,干湿状况为润,属于轻壤,无石灰反应。
(3)心土层:厚度52cm,颜色为灰棕色,轻壤,腐殖质少,土壤紧实,无石灰反应,有砖头、塑料袋等侵入体,有蚯蚓等土壤生物。
(4)底土层:厚度34cm,层次过渡明显,黄棕色砂壤,屑粒状结构,土壤紧实,干湿状况为润,无石灰反应,孔隙较少。
(二)沂源地区岩溶地貌的观察。
1、沂源地区简介。
霜期189天。
2、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岩溶地貌的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三)鲁山地区褐土和棕壤的剖面观察。
1、鲁山简介。
鲁山是山东省第四座高山,地处淄博南部的群山环抱之中,位于山东省的中心,是淄、汶、弥、沂四河的发源地,主峰观云峰海拔1108.3米,为鲁中最高峰,公园面积42平方公里,是博山风景旅游区的重要景区。园区内群山耸立,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森林茂密。具有得天独厚的风景资源,是典型的山岳型风景区。鲁山属暖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年平均气温12.4℃,年均最高气温17.8℃。
2、鲁山褐土土壤剖面的观察。
褐土的表土呈褐色至棕黄色;剖面中、下部有粘粒和钙的积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十三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
实习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在这几天中,我们对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在8月26日下午,我们在湖南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有关录像,在博物馆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金属矿物分布图,恐龙演变过程及其部分恐龙标本,还看到各种岩石矿物标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生物进化过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标本,获益匪浅。28日我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对采回的土样进行了综合评价。
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
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
该地区发育形成的土壤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其母质沉积深厚,表土耕作层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观测到网纹层。ph4.2左右。总的说来,该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这正符合茶叶生长的需要,所以该地的茶叶享有一定的名气。
在该点我们观测了中生代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花岗岩。其结构有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长石、角闪石、石英变体。该地花岗岩物理风化强烈、风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质疏松,所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可分为a-b-bc-c层。土壤中k含量和养分多,其上上所生长的植被好。但土层易流失、崩塌,破坏后难以恢复。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系(p2t2)岩性特征,中泥盆纪跳马涧组(d2t)岩性特征,p2t2与d2t之间的不整合接触。
基本特点:该点位于长平盆地的边缘。其中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距今约11亿年,由砂质和硅质板页岩构成,具明显的劈理,硬度大,呈灰黄色。上层由它发育而成的土壤称板岩红壤。中泥盆纪跳马涧组岩石是紫红色砂砾岩、页岩,距今约3亿年,岩石板状构造明显,疏松,上层发育而成的土壤为紫色土。p2t2与d2t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二:醴陵至攸县106国道1729公里海拔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q2与e地层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距今约100万年;下层为白垩纪发育而来的砂页岩(粉砂泥岩),距今约1000~7000万年;中间夹杂一层薄的砂砾层。上下层之间呈水平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三:茶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下午。
观测内容:d与e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为由泥盆纪发育而来的砂质板岩,属于中度变质千枚岩,距今约3亿年。上下层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四(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一):炎陵县城至宁岗319国道旁海拔270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n26°41.652’e113°58.030’。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点的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土壤层深厚,通体为红色,松散,剖面层次分异明显。土层中夹有多量石英砂和砾石,质地粗糙,漏水漏肥。该地区为低山丘陵,光热资源丰富,植被密集。主要松树、杉树,还有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萁。红壤在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
观测点五(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二):宁岗至井冈山319国道旁海拔790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n26°38.865’e114°04.574’。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红壤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其成土的热量条件较红壤低,而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红壤高,因此,其成土的富铝化较红壤弱。粘土矿物以高龄石为主。其淋溶作用较红壤强。由于其土壤条件和水热条件较好,植被主要有松、杉、竹等用材林和经济林。
观测点六(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三):黄洋界西北坡319国道旁海拔1248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n26°37.453’e114°07.029’。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温湿的气候条件下,于同纬度的红壤比较,其热量较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大,雾日多,光照较少,干湿交替不明显,因此其成土过程表现为轻度富铝化作用。在同一山地垂直带中,从红壤到黄壤,游离铁含量和铁的游离度逐渐减少,铁的活化度逐渐增大;粘粒含量逐渐减少,粉砂粒的含量逐渐增大;这说明黄壤的富铝化相对较弱。土体常年保持湿润状态,游离氧化铁水化,多以针铁矿,褐铁矿存在为主,使土体多呈黄色,尤以淀积层最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由于淋溶作用强烈,交换性盐基含量低,土壤酸性强。
观测点七(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四):黄洋界东南坡319国道傍海拔925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下午。
经纬度:n26°34.941’e114°07.362’。
观测内容:山地板页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该点为泥质页岩黄壤,具o-ac―c层,缺b层,土层薄,中间夹杂岩石碎片,岩砾多,富铝化强。由其形成的水稻田称黄泥田。该地区雾日多,湿度大,土体中游离氧化铁水化,使剖面呈现黄色或蜡黄色。
观测点八(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五):大院农场至江西坳小路旁海拔1455m处。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上午。
经纬度:n26°24.347’e114°01.476’。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暗黄棕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土种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坡积物发育而成,土体较厚,在40―100mm不等,地表由较厚得有机质层(ao)。该土种质地较轻,养分含量丰富,土体湿润,适合中亚热带各种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木生长,是水源林的主要基地。
观测点九(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六):江西坳山顶海拔1890m处。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下午。
经纬度:n26°24.886’e114°05.117’。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灌丛草甸土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坡残积物。
基本特点:山地灌丛草甸土是在亚热带山顶草本植被条件下形成发育得土壤,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相对湿度高,风大,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而为灌木,草本植物所代替,则形成山地灌丛草甸土,有嵩草、杂类草草甸。土层虽然多根系,但草根盘结紧密度较小,地表有薄层凋落物,腐殖质层较厚。母岩碎片较多。其成土过程中矿物风化作用弱,脱硅富铝化作用不太明显。
观测点十(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七):鹿原镇公路旁海拔245m处。
时间:20xx年8月25日上午。
经纬度:n26°22.970’e113°39.44’。
观测内容:泥盆系石灰岩及其发育得土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石灰岩。
基本特点:石灰岩红壤土层深厚,富铝化作用明显,土色棕红或黄棕色,粘粒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全剖面ph值4.0~5.5。土壤酸、瘦、粘、板、旱、肥力较低,土壤缺磷,作物生长较差,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甚至形成侵蚀红壤。
观测点十一(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八):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9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n26°33.097’e113°37.229’。
观测内容:板页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岩。
基本特点:改土壤质地粘细,自然肥力较高,土壤容易耕作,保水保肥,通透性好,是发展柑桔、板栗等特产的理想土壤。该区植被生长良好。
观测点十二(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九):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10.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n26°53.530’e113°22.514’。
观测内容:板页岩紫色土剖面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紫色土是紫色砂页岩上弱度发育起来的岩成立,母岩易受风化,土壤侵蚀强烈,土作更替频繁,常具有一较厚的半风化母岩碎屑层。紫色土不仅土色与母岩颜色相似,理化性状也受母岩影响。紫色土上宜种性广。紫色土的结构强度低,易受冲刷。粘粒的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均较高,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较弱。
观测点十三: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观测内容: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的观测。
观测结果:在该点所观测的岩层产状为141°19°。即倾向为141°,倾角为19°,走向为51°。
我们的实习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下面是对实习记录的归类和分析。
1、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特征和主要成土母岩、母质特性。
1.1万洋山区域:炎陵县在大地构造上隶属华南褶皱系的酃汝加里东褶皱带部分。其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砂岩、炭质板岩和硅质岩等组成。在早古生代晚期志留纪时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较大规模的花岗岩活动联翩而来,于是形成了万洋山花岗岩体。万洋山花岗岩体亦叫宁冈花岗岩体,雄居罗霄山脉中段,是地跨湘赣两省的巨大盐基体,在我省大部分在茶陵、炎陵境内。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岩相多系粗中或中粒似斑状结构。万洋山似肇基和承继与早期花岗岩侵入体所形成的古陆态势,历经沧桑演进,至中生代基本成型,新生代以来的地貌回春期,隧成今日地势高峻磅礴,岭谷交错起伏的特有形态组合。
1.2井冈山地区:井冈山属隆起的山地丘陵区,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西高东低,蜓蜿曲折,层峦迭嶂。其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山岭由前泥盆系地层和花岗岩组成。前泥盆系地层其岩性多为砂泥质岩石(片岩、千枚岩、板岩)和砂质岩石(石英岩、石英泥质砂岩等)组成,变质程度深浅不一。泥盆系地层是砂岩。页岩、石灰岩互层,由于变质软硬不一,受流水侵蚀,形成深壑的峡谷壑嶂谷。在河流两侧有由泥、沙、砾等组成的现代冲积物。在黄洋界一带,坡陡缓悬殊,山坡不对称现象极为明显,发育为典型的单斜地形。
1.3湘东地区:湘东地区位于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缘,属于湘东侵蚀构造山丘区。其最大的地貌特征是由一系列呈nne-ssw走向的山岭壑谷地相间平行斜列而成。这些山地主要是由花岗岩及古生代以前的变质岩系列如麻岩、片岩、千枚岩等组成。在山地之间发育者与山地方向一致的断陷谷地。这些盆地自北向南由桃汨盆地、长平盆地、株渌盆地、醴攸盆地、茶永盆地。这些盆地分布着白垩纪―第三纪形成的由铁质、钙质壑泥质胶结而成的陆相碎屑沉积岩类。盆地边缘多砾岩、砂砾岩,中心多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
2、实习地区土壤分布规律。
2.1山地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在总结所观测的炎陵县城至黄洋界海拔为270mm、790mm、1248mm的三个剖面点和大院农场海拔为1455mm、赵公亭往上海拔为1890mm两个剖面点时,可以看出随着海拔的增高,该地区土壤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暗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在海拔为200mm-500mm的红壤区,植被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荒山草地;在海拔500mm-800mm的黄红壤区,植被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毛竹林和油茶林;在800mm-1300mm的黄壤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毛竹、针阔叶混交林;海拔又1300mm-1800mm的暗黄棕壤区,植被为灌丛及常绿阔叶林、毛竹、阔叶混交林;在海拔1800mm以上的灌丛草甸土区域植被以山地灌丛草甸为主。各区域土壤性状在土壤剖面记载表中有记载。
3.2水平地带性分布。
红壤是实习地区一种重要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它是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红壤分布面积较广,从长沙、湘潭、株洲知道醴陵、攸县、茶陵、炎陵等地都有分布。在生物、气候、地形的影响下可形成红壤、黄红壤等亚类。红壤亚类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以下的丘陵岗地和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区。实习地区的红壤亚类多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分化物、石灰岩分化物、砂岩分化物、板页岩分化物,由此可分为第四纪红土红壤(校区)、花岗岩红壤(炎陵县城郊,长沙县金井镇)、石灰岩红壤(炎陵县鹿原镇)、板岩岩红壤(长沙县春华镇、大鱼和炎陵县鹿原镇)。实习地区丘岗地植被大都被马尾松、杉木、油茶等人工林覆盖,林下还有铁芒萁、刺芒映山红等植物。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等。
3、剖面挖掘和剖面形态描述及其样品采集方法和技能:
3.1土壤剖面挖掘。
我们在有代表性的观察地点都挖掘了剖面来进行观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则和方法。
在野外调查研究土壤一般利用自然断面进行挖掘。然后对土壤剖面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变化情况。因此,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再者,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1mm左右、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尾部”呈台阶状。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对于自然断面,需要向内挖进至少10mm,以防止外界环境对剖面产生影响。
3.2剖面形态观测和描述。
土壤剖面描述是土壤调查野外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剖面特征是土壤分类的制图单元划分的基础,因此,土壤剖面的描述。记载都必须按标准进行。
剖面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空隙度、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酸碱度、石灰反应以及亚铁反应等等。
3.3土壤标本采集。
为了在实验室对土壤进行评比,我们在野外观测土壤剖面时需要采集土壤样品。取样应在剖面层次分好后,按剖面层次由下往上进行取样。并且采样时要在各土层的典型段上切取,将保持土壤结构体原状的土块分格转入纸盒或塑料盒中。盒上应注明剖面号码、剖面地点、土壤名称、各层深度以及取样的深度。
短短的六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这几门课程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十四
201x年xx月xx日我土管专业在四川省邛崃市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土壤学实习。
本次实习途径三个站,分别观测了四川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土壤:黄壤、紫色土和水稻土。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却还是很多。
我以下的土壤学实习报告就将分别以这三个实习站点为基础,总结、探讨实习当天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也将以理论背景介绍、技术分析、图表对比、拓展延伸等多板块多形式来全面总结土壤学实习中的有关知识,达到老师所要求的理论+技术的目标,对土壤形成和性质与环境条件的一致性有一个新高度的认识。
2实习区概况介绍。
邛崃,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西南,总面积1384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117.3毫米,年均气温16.3℃,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3实习站点。
3.1第一站:黄壤。
3.1.1黄壤知识背景。
黄壤是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发育的富含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等省,为南方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黄壤的形成包含富铝化作用和氧化铁的水化作用两个过程。由于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强烈,在成土过程中难移动的铁、铝在土壤中相对增多,土壤终年处于相对湿度大的环境中,土体中大量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
其主要特征是:酸性,土层经常保持湿润,心土层含有大量针铁矿而呈黄色。
黄壤区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是玉米和薯类;有水源的地方,也种植水稻。黄壤地区是茶、桑的理想产地。
3.1.2实习中。
在邛崃土地坡上,我们观测了此地的黄壤,由于地形较高,外来物质堆积在紫色土层,经过很长的时间,不断黄化、酸化,所以沿途种植的有茶叶。其来源有冰积物和洪积物之说,在公路旁的土坡观察到有三角形,肾形和猴子脸型的卵石,可以作为冰积物来源的佐证。候院士将其命名为老冲积黄壤,有别于蒙顶山发育的砂性黄壤和近代冲积物。
观测黄壤时,我们学到一个重要的土壤学野外技术,即怎样选点挖土壤剖面?划分土壤发生层?测定每个土层基本的理化特征。
选点:注意光线来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剖面向光。深度一般南方挖至1米,北方挖至2米,可能时挖至母质层。
土壤发生层划分:作为一个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一般由上至下有四层,分别为枯枝落叶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而耕作土壤由于有人为因素的作用,我们一般由上至下划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1颜色(内在性质的外在表现,用土壤比色划分观测土壤发生层时,要关注以下几点:
(由上至下,0到n,n到m…)。
我们小组所选点位剖面有以下结果(见表)。
3.1.3第一站小贴士:
1土壤酸碱性的形成。
其实自然条件下的土壤酸碱性主要受土壤盐基状况所支配,而土壤的盐基状况又取决于淋溶过程和复盐基过程的相对强度。所以土壤酸碱性实际上是由母质、生物、气候和人为作用等多种因子控制的。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为盐基饱和土,并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钙。而南方地区的大部分土壤盐基饱和度一般只有20%~30%。相应的,我国土壤的ph也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华北地区碱性土ph可达10.5,而华南地区的强酸性土壤可低至3.6~3.8。
2黄壤黄化原因。
铁、锰、有机质是土壤的三大着色剂,土壤的颜色多与这三种物质有关。在氧气和水的作用下,铁可形成水合氧化铁,如褐铁矿,针铁矿。水和氧化铁少就偏红,多就偏黄。在邛崃地区,降雨较为充沛,铁可以大量形成结晶水,水和氧化铁较多,从而黄化。
3新生体常识。
在挖土壤剖面的时候我们看到有黑色的小块状物,老师告诉我们是铁锰结核,是土壤生长发育而来的粘粒。
这种物质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其具有一定的外形和界限。新生体可以按它们的外观分类,也可按它们的化学组成来分类。按外观分,有盐霜,盐斑,结核等;按照化学组成分,新生体可由易溶性盐类组成,如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钙等,还有由晶质或非晶质的化合物组成,如含水氧化铁的化合物,氧化亚铁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二氧化硅和有机物等。
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例如,盐结皮和盐霜,表示土壤中有可溶性盐类的存在。锈斑和铁结核是近代或过去,在水影响下产生于干湿交替的特征。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十五
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土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新发展起来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农业生产中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土壤学一般归属于农业科学中的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教学实习作为土壤学实践学习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并认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锻炼,掌握各种实习与实践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土壤学理论基础。
二、实习要求。
1、3—6人为一小组。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注意实习期间的安全。
三、实习过程。
1.实习目的:
(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2.仪器配备和试剂:
(1)仪器。
1、土铲:挖掘土壤剖面。
2、比色卡:比色确定土壤的ph值。
3、白瓷板(点滴板):测定土壤ph。
4、剖面刀:整理土壤的剖面、检验岩石的硬度。
5、卷尺:测定土壤发生层厚度。
6、铁锤:敲砸岩石以便于做岩石的石灰性反应和观察岩石内部性状。
(2)。
1、混合指示剂:测定土壤ph值中显色。
2、稀盐酸(1:3):用于测碱性土壤的石灰性反应。
3、实习方法步骤:
(一)、泰山山脚实习地点。
(1)剖面点的选择:
根据实习目的选择剖面点,选点位置为泰山山脚的一小片棕壤土,具有代表性,避免了沟渠、村庄等人易干扰的地段。选好点后应观察如下:
土壤类为棕壤;。
土壤类型分布的地形为山地山脚;。
植被为灌木林多为农业果木山楂、核桃等;。
成土母质为残、坡积母质;。
农业利用情况为种植少量柏树和经济树木等;。
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为岩石较多,不便耕作;。
最后开始挖掘剖面。
(2)剖面挖掘与修整:
根据实习目的确定剖面深为0.8m,宽0.6m,依靠一个断坡而挖掘,达到了母质层,剖面坑的一端向阳,垂直削平作为观察面,观察者随宋老师站在断坡地面观察分析。挖掘时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两端不堆土,观察完毕后,将底土填回下层,表土填回上层,观察面上不能践踏。
(3)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
先远距离观察剖面,看清全剖面的土层组合,再靠近仔细观察,根据各个剖面的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的变化,参考环境因素,推断土壤的发育过程,具体划分出各个发生层次。用钢卷尺量出各层深度,记录母岩的层位,在记录本上勾画土体构型如图。
(4)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
记录剖面特征,对各发生层次逐层详细观察并进行一些理化性质的速测。记录颜色、质地、结构、土壤坚实度、土壤干湿度、孔隙状况、侵人体、土壤酸碱度等。
(5)土壤ph测定:。
取白瓷板(点滴板),将其擦拭干净,取相应层次土层的土适量于点滴板凹槽中,滴加适当过量的混合指示剂,轻轻晃动点滴板使测定充分,倾斜点滴板使显色后的部分指示剂从凹槽中流出,观察流出指示剂的颜色,拿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壤的ph。
(6)实习实验数据内容统计与处理:
土壤层次。
土层深度/cm。
土壤ph。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石砾含量。
结构特点。
有机质。
新生体。
腐殖质。
-
棕色。
-
-
-
较高。
无
淋溶层(a)。
5.2。
浅棕色。
酸性壤质。
无
团粒。
一般。
无
淀积层(b)。
6.0。
浅橙黄。
近中性壤质。
无
粒状。
较少。
无
母质层(c)。
5.3。
橙黄。
弱酸沙壤质。
细小量少。
粒状。
无
母岩层(r)。
55以下。
(因为实习时间紧张、观察粗略及笔记较慢等使表格里部分内容缺失。)。
(7)总结回顾:
4、实验实习中,坚定岩石矿物,主要鉴定光泽(包括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颜色(岩石有本色、假色、他色,其中其条痕颜色为其本身的颜色)、形态(晶体、非晶体等)、力学性质(解理性质、断口、硬度等)、发光性、盐酸反应、磁性、导电性等。
5、岩石元素组成分中,钾长石和云母等钾元素含量较高。泰山上钾长石和石英分布较多。
(二)馒头山实习地点(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徐毛村)。
(1)由宋老师带领观察馒头山的各种土质类型分布和岩石的性状和形成分布;。
(2)各组同学带实习工具爬山观察记录各种岩石和土壤的形状、颜色及周围环境等,对个别土壤类型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其ph、对各种岩石进行取样测定其风化物ph和是否具有盐酸反应。
(3)观察记录内容如下:
其中,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不是严格遵守以上分布层次,由于受时间和自然风化的影响,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基本上以上层次周期性分布。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十六
土壤学实习教学作为土壤学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科研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壤学。
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言。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我们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土壤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学科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项包括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等多门课程实习内容的综合性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我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将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消法、巩固已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我们农业资源于环境专业于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开展了土壤学学科野外实习。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7月15日和8月22日—26日。
指导老师:资源环境学院张杨珠教授,周卫军,王翠红,廖超林,黄运湘,尹力初。
小组成员:刘国云(组长)、陈浩、杜虎、周水亮、谢嵩、谭艳玲、龙毅飞。
实习工具:铁锹、大小锄头、剖面刀、ph指示剂、hcl试剂、白瓷板、皮尺、比色卡、土色卡、样品盒、望远镜、地质罗盘仪、海拔仪、gps仪。
实习内容:我们的行程为五天(8月22日—26日)。行程路线:8月22日行程为学校-昭山(107国道)-株洲城区-醴陵-攸县(106国道)-茶陵-炎陵县城(宾馆);8月23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宁岗、黄洋界到达井冈山;8月24日由炎陵县城出发经大院农场到达万洋山最高峰;8月25日由炎陵县城出发至鹿原镇;8月26日由炎陵县城回至学校。在这几天中,我们对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进行了调查,挖掘了多个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在8月26日下午,我们在湖南地质博物馆观看了有关录像,在博物馆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金属矿物分布图,恐龙演变过程及其部分恐龙标本,还看到各种岩石矿物标和震旦纪至第四纪生物进化过程的中由代表性的标本,获益匪浅。28日我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对采回的土样进行了综合评价。
实习记录:
第一部分:长沙县地区(20xx年7月15日)。
路线:学校—星沙镇东—春华—大鱼—高桥—金井。
观测点一:星沙镇东。
在该点我们观测到了紫色页岩上发育而成的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紫色页岩为第三纪新生代紫色页岩,岩层理清晰,呈细—粗—细分布,很明显是由流水搬运时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岩层下部石砾磨圆度不高,可看出搬运的距离不远,但中间磨圆度较好。从剖面上可看出下层岩石颜色变化大,这是沉积过程不同而造成的。胶结物部分有石灰反应。上层第四纪红土红壤受流水侵蚀形成了明显的冲沟、袭沟。该土壤以粘粒为主,质地粘重,可分为a-ab-b-c层。植被有大量的蕨类(酸性土壤代表植物)、油茶等。
观测点二:春华。
在该地区我们观测了板岩性状及其它所发育的土壤。该点板岩由距今3亿5000万年古生代页岩变质而来的。质地稍软,由于岩层之间的积压造成层理倾斜,岩层间通气透水性好。岩层上发育的土壤肥沃,养分含量多,植被好。土层内含有红、褐色胶膜。可分为a-ab-c层。a为淋溶层,颜色暗,根系多;ab层土层致密为土壤母质混合层;c为母质层。
观测点三:茶科所。
该地区发育形成的土壤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其母质沉积深厚,表土耕作层亦深厚,在土壤剖面上可观测到网纹层。ph4.2左右。总的说来,该土壤具酸、瘦、板、粘、旱的特性。这正符合茶叶生长的需要,所以该地的茶叶享有一定的名气。
观测点四:金井花岗岩采石场。
在该点我们观测了中生代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花岗岩。其结构有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长石、角闪石、石英变体。该地花岗岩物理风化强烈、风化物含大量石英砂,母质疏松,所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可分为a-b-bc-c层。土壤中k含量和养分多,其上上所生长的植被好。但土层易流失、崩塌,破坏后难以恢复。
第二部分:长沙——井冈山(20xx年8月22日-26日)。
观测点一:湘潭昭山107国道旁海拔4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系(p2t2)岩性特征,中泥盆纪跳马涧组(d2t)岩性特征,p2t2与d2t之间的不整合接触。
基本特点:该点位于长平盆地的边缘。其中中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距今约11亿年,由砂质和硅质板页岩构成,具明显的劈理,硬度大,呈灰黄色。上层由它发育而成的土壤称板岩红壤。中泥盆纪跳马涧组岩石是紫红色砂砾岩、页岩,距今约3亿年,岩石板状构造明显,疏松,上层发育而成的土壤为紫色土。p2t2与d2t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二:醴陵至攸县106国道1729公里海拔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上午。
观测内容:q2与e地层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距今约100万年;下层为白垩纪发育而来的砂页岩(粉砂泥岩),距今约1000~7000万年;中间夹杂一层薄的砂砾层。上下层之间呈水平的假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三:茶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80m处.
时间:20xx年8月22日下午。
观测内容:d与e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基本特点:该地层上层为第四纪红土红壤下层为由泥盆纪发育而来的砂质板岩,属于中度变质千枚岩,距今约3亿年。上下层之间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观测点四(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一):炎陵县城至宁岗319国道旁海拔270m处。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n26°41.652’e113°58.030’。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基本特点:该点的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土壤层深厚,通体为红色,松散,剖面层次分异明显。土层中夹有多量石英砂和砾石,质地粗糙,漏水漏肥。该地区为低山丘陵,光热资源丰富,植被密集。主要松树、杉树,还有酸性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萁。红壤在较好的林被下自然肥力高。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n26°38.865’e114°04.574’。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红壤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其成土的热量条件较红壤低,而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红壤高,因此,其成土的富铝化较红壤弱。粘土矿物以高龄石为主。其淋溶作用较红壤强。由于其土壤条件和水热条件较好,植被主要有松、杉、竹等用材林和经济林。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上午。
经纬度:n26°37.453’e114°07.029’。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黄壤形成于中亚热带温湿的气候条件下,于同纬度的红壤比较,其热量较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较大,雾日多,光照较少,干湿交替不明显,因此其成土过程表现为轻度富铝化作用。在同一山地垂直带中,从红壤到黄壤,游离铁含量和铁的游离度逐渐减少,铁的活化度逐渐增大;粘粒含量逐渐减少,粉砂粒的含量逐渐增大;这说明黄壤的富铝化相对较弱。土体常年保持湿润状态,游离氧化铁水化,多以针铁矿,褐铁矿存在为主,使土体多呈黄色,尤以淀积层最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由于淋溶作用强烈,交换性盐基含量低,土壤酸性强。
时间:20xx年8月23日下午。
经纬度:n26°34.941’e114°07.362’。
观测内容:山地板页岩黄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该点为泥质页岩黄壤,具o-ac—c层,缺b层,土层薄,中间夹杂岩石碎片,岩砾多,富铝化强。由其形成的水稻田称黄泥田。该地区雾日多,湿度大,土体中游离氧化铁水化,使剖面呈现黄色或蜡黄色。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上午。
经纬度:n26°24.347’e114°01.476’。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暗黄棕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
基本特点:该土种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坡积物发育而成,土体较厚,在40—100mm不等,地表由较厚得有机质层(ao)。该土种质地较轻,养分含量丰富,土体湿润,适合中亚热带各种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木生长,是水源林的主要基地。
时间:20xx年8月24日下午。
经纬度:n26°24.886’e114°05.117’。
观测内容:山地花岗岩灌丛草甸土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花岗岩坡残积物。
基本特点:山地灌丛草甸土是在亚热带山顶草本植被条件下形成发育得土壤,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气温相对较低,相对湿度高,风大,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而为灌木,草本植物所代替,则形成山地灌丛草甸土,有嵩草、杂类草草甸。土层虽然多根系,但草根盘结紧密度较小,地表有薄层凋落物,腐殖质层较厚。母岩碎片较多。其成土过程中矿物风化作用弱,脱硅富铝化作用不太明显。
时间:20xx年8月25日上午。
经纬度:n26°22.970’e113°39.44’。
观测内容:泥盆系石灰岩及其发育得土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石灰岩。
基本特点:石灰岩红壤土层深厚,富铝化作用明显,土色棕红或黄棕色,粘粒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全剖面ph值4.0~5.5。土壤酸、瘦、粘、板、旱、肥力较低,土壤缺磷,作物生长较差,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水土流失严重地段,甚至形成侵蚀红壤。
观测点十一(附土壤剖面记载表八):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93m处。
经纬度:n26°33.097’e113°37.229’。
观测内容:板页岩红壤剖面性状观测。
成土母质:板岩。
基本特点:改土壤质地粘细,自然肥力较高,土壤容易耕作,保水保肥,通透性好,是发展柑桔、板栗等特产的理想土壤。该区植被生长良好。
观测点十二(附土壤剖面记载表九):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海拔110.3m处。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经纬度:n26°53.530’e113°22.514’。
观测内容:板页岩紫色土剖面观测。
成土母质:板页岩。
基本特点:紫色土是紫色砂页岩上弱度发育起来的岩成立,母岩易受风化,土壤侵蚀强烈,土作更替频繁,常具有一较厚的半风化母岩碎屑层。紫色土不仅土色与母岩颜色相似,理化性状也受母岩影响。紫色土上宜种性广。紫色土的结构强度低,易受冲刷。粘粒的硅铝率和硅铝铁率均较高,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较弱。
观测点十三:炎陵至攸县106国道旁。
时间:20xx年8月26日上午。
观测内容: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的观测。
观测结果:在该点所观测的岩层产状为141°19°。即倾向为141°,倾角为19°,走向为51°。
二、实习内容与分析。
我们的实习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下面是对实习记录的归类和分析。
1、实习地区主要地质地貌特征和主要成土母岩、母质特性。
1.1万洋山区域:炎陵县在大地构造上隶属华南褶皱系的酃汝加里东褶皱带部分。其岩性主要为浅变质砂岩、炭质板岩和硅质岩等组成。在早古生代晚期志留纪时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较大规模的花岗岩活动联翩而来,于是形成了万洋山花岗岩体。万洋山花岗岩体亦叫宁冈花岗岩体,雄居罗霄山脉中段,是地跨湘赣两省的巨大盐基体,在我省大部分在茶陵、炎陵境内。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岩相多系粗中或中粒似斑状结构。万洋山似肇基和承继与早期花岗岩侵入体所形成的古陆态势,历经沧桑演进,至中生代基本成型,新生代以来的地貌回春期,隧成今日地势高峻磅礴,岭谷交错起伏的特有形态组合。
1.2井冈山地区:井冈山属隆起的山地丘陵区,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西高东低,蜓蜿曲折,层峦迭嶂。其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山岭由前泥盆系地层和花岗岩组成。前泥盆系地层其岩性多为砂泥质岩石(片岩、千枚岩、板岩)和砂质岩石(石英岩、石英泥质砂岩等)组成,变质程度深浅不一。泥盆系地层是砂岩。页岩、石灰岩互层,由于变质软硬不一,受流水侵蚀,形成深壑的峡谷壑嶂谷。在河流两侧有由泥、沙、砾等组成的现代冲积物。在黄洋界一带,坡陡缓悬殊,山坡不对称现象极为明显,发育为典型的单斜地形。
1.3湘东地区:湘东地区位于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缘,属于湘东侵蚀构造山丘区。其最大的地貌特征是由一系列呈nne-ssw走向的山岭壑谷地相间平行斜列而成。这些山地主要是由花岗岩及古生代以前的变质岩系列如麻岩、片岩、千枚岩等组成。在山地之间发育者与山地方向一致的断陷谷地。这些盆地自北向南由桃汨盆地、长平盆地、株渌盆地、醴攸盆地、茶永盆地。这些盆地分布着白垩纪—第三纪形成的由铁质、钙质壑泥质胶结而成的陆相碎屑沉积岩类。盆地边缘多砾岩、砂砾岩,中心多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和泥岩。
2、实习地区土壤分布规律。
2.1山地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在总结所观测的炎陵县城至黄洋界海拔为270mm、790mm、1248mm的三个剖面点和大院农场海拔为1455mm、赵公亭往上海拔为1890mm两个剖面点时,可以看出随着海拔的增高,该地区土壤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暗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在海拔为200mm-500mm的红壤区,植被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荒山草地;在海拔500mm-800mm的黄红壤区,植被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毛竹林和油茶林;在800mm-1300mm的黄壤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毛竹、针阔叶混交林;海拔又1300mm-1800mm的暗黄棕壤区,植被为灌丛及常绿阔叶林、毛竹、阔叶混交林;在海拔1800mm以上的灌丛草甸土区域植被以山地灌丛草甸为主。各区域土壤性状在土壤剖面记载表中有记载。
3.2水平地带性分布。
红壤是实习地区一种重要的水平地带性土壤,它是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富铝化特征的土壤。红壤分布面积较广,从长沙、湘潭、株洲知道醴陵、攸县、茶陵、炎陵等地都有分布。在生物、气候、地形的影响下可形成红壤、黄红壤等亚类。红壤亚类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以下的丘陵岗地和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区。实习地区的红壤亚类多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分化物、石灰岩分化物、砂岩分化物、板页岩分化物,由此可分为第四纪红土红壤(校区)、花岗岩红壤(炎陵县城郊,长沙县金井镇)、石灰岩红壤(炎陵县鹿原镇)、板岩岩红壤(长沙县春华镇、大鱼和炎陵县鹿原镇)。实习地区丘岗地植被大都被马尾松、杉木、油茶等人工林覆盖,林下还有铁芒萁、刺芒映山红等植物。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等。
3、剖面挖掘和剖面形态描述及其样品采集方法和技能:
3.1土壤剖面挖掘。
我们在有代表性的观察地点都挖掘了剖面来进行观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则和方法。
在野外调查研究土壤一般利用自然断面进行挖掘。然后对土壤剖面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变化情况。因此,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再者,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1mm左右、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尾部”呈台阶状。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对于自然断面,需要向内挖进至少10mm,以防止外界环境对剖面产生影响。
3.2剖面形态观测和描述。
土壤剖面描述是土壤调查野外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剖面特征是土壤分类的制图单元划分的基础,因此,土壤剖面的描述。记载都必须按标准进行。
剖面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空隙度、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酸碱度、石灰反应以及亚铁反应等等。
3.3土壤标本采集。
为了在实验室对土壤进行评比,我们在野外观测土壤剖面时需要采集土壤样品。取样应在剖面层次分好后,按剖面层次由下往上进行取样。并且采样时要在各土层的典型段上切取,将保持土壤结构体原状的土块分格转入纸盒或塑料盒中。盒上应注明剖面号码、剖面地点、土壤名称、各层深度以及取样的深度。
三、个人总结与建议。
短短的六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地质地貌学、土壤学和土壤地理学这几门课程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湖南地区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这次实习我们主要对林地土壤剖面进行了观察,对于耕地土壤没有进行全面的观测。林地和耕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础,作为我们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两者有必要都有所了解,这样才会满足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希望老师能在以后的实习教学中补充这一点,使我们专业的师弟师妹受益。
一、实习意义。
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土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新发展起来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利用和改良,农业生产中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土壤学一般归属于农业科学中的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是农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教学实习作为土壤学实践学习的重要内容,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并认真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锻炼,掌握各种实习与实践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土壤学理论基础。
二、实习要求。
1、3—6人为一小组。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
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注意实习期间的安全。
三、实习过程。
1.
实习目的。
(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2.仪器配备和试剂:
(1)仪器。
1、土铲:挖掘土壤剖面。
2、比色卡:比色确定土壤的ph值。
3、白瓷板(点滴板):测定土壤ph。
4、剖面刀:整理土壤的剖面、检验岩石的硬度。
5、卷尺:测定土壤发生层厚度。
6、铁锤:敲砸岩石以便于做岩石的石灰性反应和观察岩石内部性状。
(2)。
1、混合指示剂:测定土壤ph值中显色。
2、稀盐酸(1:3):用于测碱性土壤的石灰性反应。
3、实习方法步骤:
(一)、泰山山脚实习地点。
(1)剖面点的选择:
根据实习目的选择剖面点,选点位置为泰山山脚的一小片棕壤土,具有代表性,避免了沟渠、村庄等人易干扰的地段。选好点后应观察如下:
土壤类为棕壤;。
土壤类型分布的地形为山地山脚;。
植被为灌木林多为农业果木山楂、核桃等;。
成土母质为残、坡积母质;。
农业利用情况为种植少量柏树和经济树木等;。
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为岩石较多,不便耕作;。
最后开始挖掘剖面。
(2)剖面挖掘与修整:
根据实习目的确定剖面深为0.8m,宽0.6m,依靠一个断坡而挖掘,达到了母质层,剖面坑的一端向阳,垂直削平作为观察面,观察者随宋老师站在断坡地面观察分析。挖掘时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两端不堆土,观察完毕后,将底土填回下层,表土填回上层,观察面上不能践踏。
(3)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
先远距离观察剖面,看清全剖面的土层组合,再靠近仔细观察,根据各个剖面的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的变化,参考环境因素,推断土壤的发育过程,具体划分出各个发生层次。用钢卷尺量出各层深度,记录母岩的层位,在记录本上勾画土体构型如图。
(4)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
记录剖面特征,对各发生层次逐层详细观察并进行一些理化性质的速测。记录颜色、质地、结构、土壤坚实度、土壤干湿度、孔隙状况、侵人体、土壤酸碱度等。
(5)土壤ph测定:。
取白瓷板(点滴板),将其擦拭干净,取相应层次土层的土适量于点滴板凹槽中,滴加适当过量的混合指示剂,轻轻晃动点滴板使测定充分,倾斜点滴板使显色后的部分指示剂从凹槽中流出,观察流出指示剂的颜色,拿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壤的ph。
(6)实习实验数据内容统计与处理:
土壤层次。
土层深度/cm。
土壤ph。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石砾含量。
结构特点。
有机质。
新生体。
腐殖质。
-
棕色。
-
-
-
较高。
无
淋溶层(a)。
5.2。
浅棕色。
酸性壤质。
无
团粒。
一般。
无
淀积层(b)。
6.0。
浅橙黄。
近中性壤质。
无
粒状。
较少。
无
母质层(c)。
5.3。
橙黄。
弱酸沙壤质。
细小量少。
粒状。
无
母岩层(r)。
55以下。
(因为实习时间紧张、观察粗略及笔记较慢等使表格里部分内容缺失。)。
(7)总结回顾:
4、实验实习中,坚定岩石矿物,主要鉴定光泽(包括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颜色(岩石有本色、假色、他色,其中其条痕颜色为其本身的颜色)、形态(晶体、非晶体等)、力学性质(解理性质、断口、硬度等)、发光性、盐酸反应、磁性、导电性等。
5、岩石元素组成分中,钾长石和云母等钾元素含量较高。泰山上钾长石和石英分布较多。
(二)馒头山实习地点(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徐毛村)。
(1)由宋老师带领观察馒头山的各种土质类型分布和岩石的性状和形成分布;。
(2)各组同学带实习工具爬山观察记录各种岩石和土壤的形状、颜色及周围环境等,对个别土壤类型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其ph、对各种岩石进行取样测定其风化物ph和是否具有盐酸反应。
(3)观察记录内容如下:
其中,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不是严格遵守以上分布层次,由于受时间和自然风化的影响,各土壤和岩石层的分布基本上以上层次周期性分布。
一、实习目的意义。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3.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xx年11月9日—10日。
指导老师:资源与环境学院陈宝成。
我们的行程为两天,路线是: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资环实验基地—沂源“九天洞”—鲁山风景区。
对两处都要用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一般不要以路边的断面做观察剖面,也不要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肥堆、沟边、陷井边、路旁等)设置观察剖面或采集土样、水田不能设置在田角和田基旁。
b.剖面挖掘与修整: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其规格是:长2米,宽1米,深1.5米。首先将表层3-5cm土壤及杂草、碎石去除,要求观察面要面向太阳。一端应成垂直壁,另一端应成阶梯形,便于人下去观察记载。用米尺测定深度,根据你所采集的深度分布做好标记,然后从下向上取。利用自然剖面时要铲去垂直面上被风化的表土,露出新土。注意挖掘起来的土块应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开放在剖面的两旁,以便观察完毕后填土,先放底土后放表土。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ph和石灰反应等。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层次进行划分。
d.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土壤剖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化学分析,记载土壤剖面的观察内容和土壤基本性质。
e.土壤样品的采集:采集土壤,为以后实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3.2农业土壤。
3.2.1实习地点自然社会简介:
3.2.2土壤情况详述: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鲁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棕壤、褐土两种土类,其中棕壤包括棕壤性土和林地棕壤,是保护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面积达172hm,,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7.8%;褐土俗称黄土,包括褐土性土、林地褐土,面积为2898h耐,占保护区面积的22.2%。
3.3棕壤。
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棕壤的一般性质是:(1)在森林植被下,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9%,向下急剧降低;(2)表层呈微酸性反应,向下过渡到酸性反应;(3)盐基饱和度较高,表层在80%以上,下部各层稍低;(4)剖面中部粘粒含量较上下各层均高;(5)硅铝率在2.5~3.4之间,平均值为3.03,略高于黄棕壤,但显著低于褐土。
上述性态特征系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还有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3.4褐土。
1、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氧化钙随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
2、亚类。
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褐土所分布的暖温带半干润季风区,具有较好的光热条件,一般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由于主体深厚,土壤质地适中,广泛适种小麦(绝大部分为冬麦)、玉米、甘薯。花生、棉花、烟草、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问题是降水量偏小和降水量过于集中,在这种条件下的土壤利用及改良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水土保持,发展水利灌溉;(2)开展旱作农业的土壤耕作措施;(3)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4)因土种植,发展土壤潜力优势;(5)适当发展畜牧业与林果业。
(六)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沂源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十七
201x年xx月xx日我土管专业在四川省邛崃市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土壤学实习。
本次实习途径三个站,分别观测了四川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土壤:黄壤、紫色土和水稻土。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却还是很多。
我以下的土壤学实习报告就将分别以这三个实习站点为基础,总结、探讨实习当天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也将以理论背景介绍、技术分析、图表对比、拓展延伸等多板块多形式来全面总结土壤学实习中的有关知识,达到老师所要求的理论+技术的目标,对土壤形成和性质与环境条件的一致性有一个新高度的认识。
2实习区概况介绍。
邛崃,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西南,总面积1384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降水量1117.3毫米,年均气温16.3℃,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3实习站点。
3.1第一站:黄壤。
3.1.1黄壤知识背景。
黄壤是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发育的富含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等省,为南方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黄壤的形成包含富铝化作用和氧化铁的水化作用两个过程。由于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强烈,在成土过程中难移动的铁、铝在土壤中相对增多,土壤终年处于相对湿度大的环境中,土体中大量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
其主要特征是:酸性,土层经常保持湿润,心土层含有大量针铁矿而呈黄色。
黄壤区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是玉米和薯类;有水源的地方,也种植水稻。黄壤地区是茶、桑的理想产地。
3.1.2实习中。
在邛崃土地坡上,我们观测了此地的黄壤,由于地形较高,外来物质堆积在紫色土层,经过很长的时间,不断黄化、酸化,所以沿途种植的有茶叶。其来源有冰积物和洪积物之说,在公路旁的土坡观察到有三角形,肾形和猴子脸型的卵石,可以作为冰积物来源的佐证。候院士将其命名为老冲积黄壤,有别于蒙顶山发育的砂性黄壤和近代冲积物。
观测黄壤时,我们学到一个重要的土壤学野外技术,即怎样选点挖土壤剖面?划分土壤发生层?测定每个土层基本的理化特征。
选点:注意光线来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剖面向光。深度一般南方挖至1米,北方挖至2米,可能时挖至母质层。
土壤发生层划分:作为一个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一般由上至下有四层,分别为枯枝落叶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而耕作土壤由于有人为因素的作用,我们一般由上至下划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1颜色(内在性质的外在表现,用土壤比色划分观测土壤发生层时,要关注以下几点:
(由上至下,0到n,n到m…)。
我们小组所选点位剖面有以下结果(见表)。
3.1.3第一站小贴士:
1土壤酸碱性的形成。
其实自然条件下的土壤酸碱性主要受土壤盐基状况所支配,而土壤的盐基状况又取决于淋溶过程和复盐基过程的相对强度。所以土壤酸碱性实际上是由母质、生物、气候和人为作用等多种因子控制的。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为盐基饱和土,并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钙。而南方地区的大部分土壤盐基饱和度一般只有20%~30%。相应的,我国土壤的ph也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华北地区碱性土ph可达10.5,而华南地区的强酸性土壤可低至3.6~3.8。
2黄壤黄化原因。
铁、锰、有机质是土壤的三大着色剂,土壤的颜色多与这三种物质有关。在氧气和水的作用下,铁可形成水合氧化铁,如褐铁矿,针铁矿。水和氧化铁少就偏红,多就偏黄。在邛崃地区,降雨较为充沛,铁可以大量形成结晶水,水和氧化铁较多,从而黄化。
3新生体常识。
在挖土壤剖面的时候我们看到有黑色的小块状物,老师告诉我们是铁锰结核,是土壤生长发育而来的粘粒。
这种物质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其具有一定的外形和界限。新生体可以按它们的外观分类,也可按它们的化学组成来分类。按外观分,有盐霜,盐斑,结核等;按照化学组成分,新生体可由易溶性盐类组成,如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钙等,还有由晶质或非晶质的化合物组成,如含水氧化铁的化合物,氧化亚铁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二氧化硅和有机物等。
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例如,盐结皮和盐霜,表示土壤中有可溶性盐类的存在。锈斑和铁结核是近代或过去,在水影响下产生于干湿交替的特征。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十八
实习目的:
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实习,我稍全面系统地学习、查询了泰山地区土壤的分布、类型、形成条件、剖面特点及改良利用措施,使我基本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对主要土壤类型的性状特征及改良利用情况有一个稍全面的认识,为解决今后专业学习中所可能遇到的土壤学问题打下基础。
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十九
3.2.2土壤情况详述: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鲁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棕壤、褐土两种土类,其中棕壤包括棕壤性土和林地棕壤,是保护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面积达172hm,,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7.8%;褐土俗称黄土,包括褐土性土、林地褐土,面积为2898h耐,占保护区面积的22.2%。
3.3棕壤。
也称棕色森林士;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褐土地带的垂直带上亦有分布。棕壤地区气候条件的特点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10℃以上的积温为3400~4500℃,季节性冻层深可达50~100厘米,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干燥度在0.5~1.o之间。这里的原生森林早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针叶林和阔叶混交林。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片麻岩及砂页岩的残积坡积物,或厚层洪积物。棕壤地区由于夏季气温高、雨量多,不但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得易溶盐分和游离碳酸钙都被淋失,粘粒也沿剖面向下移动,并发生淀积。由于落叶阔林凋落物的灰分含量高,从而阻止了土壤灰化作用的发展,但白浆化作用却常有发生,在丘陵和山地都可见到。
棕壤的一般性质是:(1)在森林植被下,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9%,向下急剧降低;(2)表层呈微酸性反应,向下过渡到酸性反应;(3)盐基饱和度较高,表层在80%以上,下部各层稍低;(4)剖面中部粘粒含量较上下各层均高;(5)硅铝率在2.5~3.4之间,平均值为3.03,略高于黄棕壤,但显著低于褐土。
上述性态特征系指在森林植被下的普通棕壤而言,除普通棕壤外,还有酸性棕壤、白浆化棕壤、潮棕壤和粗骨棕壤。
从土壤利用情况来着,棕壤是重要的森林土壤,也是重要农业土壤,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潮棕壤分布于山前洪积平原,用于农业,大都旱涝保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普通棕壤分布于山麓和丘陵缓坡,也多用于农业,其中一部分水土流失较重,水肥条件较差,需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灌溉,并加强培肥。白浆化棕壤有的分布于剥蚀堆积丘陵,多用于农业,肥力甚低,需要改良;有的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酸性棕壤分布于山地,多用于林业,有的还是荒山,需要种树造林。粗骨棕壤分布于低丘陵的,多用于种植花生和柞岚(养柞蚕用);分布于高丘陵和山地的,多为荒山疏林,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3.4褐土。
1、褐土的形成过程。
(1)、干旱的残落物腐殖质积累过程: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残落物在其腐解与腐殖质积聚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2)、碳酸钙的淋溶与淀积:在半干润条件下,原生矿物的风化首先开始大量的脱钙阶段,其氧化钙随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由土壤剖面的表层渗到下层,以至于形成地下水流。
(3)、残积粘化,也称之为残积风化或地中海风化,即粘粒的形成是由主体内的矿物进行原地的土内风化而成,很少产生粘粒的机械移动,因而粘粒没有光学向性。
(4)、淋移粘化:即在一定降水和生物气候条件下,粘土矿物继续脱钙,形成另外一种颗粒最细的新生粘土矿物――如蒙脱石等,并开始于雨季期间随重力水在主体结构间向下悬移,在一定深度形成粘粒淀积层,这种粘粘往往有光学向性,一般土体水分的干湿交替有利于粘粒下移。
在褐土的粘化过程中一般以残积粘化为主,而夹有一定的淋移粘化,它们在不同的亚类中,其比重并不一样。一般石灰性褐土以前者为主,淋溶褐土以后者为主。
2、亚类。
由于褐土为半淋溶土纲,根据土体所反映的淋溶程度及粘化特征相结合等而划分为淋溶褐土、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等。其它则根据其主导成土过程及附加成土过程所表现的土壤剖面特征而划分出楼土、潮褐土、燥褐土与褐土性土等。
3、褐土的利用与改良。
褐土所分布的暖温带半干润季风区,具有较好的光热条件,一般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由于主体深厚,土壤质地适中,广泛适种小麦(绝大部分为冬麦)、玉米、甘薯。花生、棉花、烟草、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问题是降水量偏小和降水量过于集中,在这种条件下的土壤利用及改良问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水土保持,发展水利灌溉;(2)开展旱作农业的土壤耕作措施;(3)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4)因土种植,发展土壤潜力优势;(5)适当发展畜牧业与林果业。
(六)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沂源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二十
(权刘军编写)。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实习时间:。
实习小组:。
指导教师:。
西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学教研组。
第一部分土壤剖面特性描述与记载。
土壤剖面描述与记载表。
土壤类型。
发生学名称:系统分类名称:。
观测地点。
观测时间。
土地类型。
1.旱地。
2.水田。
农业利用方式。
成土因素。
成土母质。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地形地势。
地下水。
土壤年龄。
1.年平均温度。
2.年降水量。
3.其它。
1.自然植被。
2.农作物。
1.海拔高度。
2.地形。
3.其它。
1.水位米。
2.水质。
成土过程。
主要过程。
次要成土过程。
侵蚀程度。
污染情况。
灌排情况。
土壤剖面特征描述。
土体构型简图。
(用铅笔描绘)。
土层。
湿
度
颜
色
质
地
结构类型。
紧实度。
ph。
新生体。
侵入体。
石灰反应。
根系量。
障碍因素。
其
他
名
称
代
号
深度。
cm。
类
型
形
态
数
量
类
型
数
量
至
农业生产综合评定。
调查人。
一.实习区域内所观察土壤类型详述。
1.土类名称:(发生学名称和系统分类学名称,俗名)。
2.成土因素:。
3.成土过程分析(主要的和次要的成土过程,证据都要说明)。
4.土壤剖面特征:(画剖面草图,逐层论述其基本特征,参阅《陕西土壤》中有关土壤性质分析资料)。
5.农业利用方面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二.综合论述陕西关中地区土壤区域分布规律(从北向南)(画地形草图)。
三.利用暑假完成你的家乡或假期你所在地方的土壤类型调查,并按照上述项目完成专题报告(作为实习考核题).
附件:实习土壤系统分类名称(供参考)。
v土:土垫旱耕人为土(earth-cumuli-orthicanthrosols)。
黑垆土:堆垫干润均腐土(cumuli-usticisohumosols)。
潮土:淡色潮湿雏形土(ochri-aquiccambosols)。
淋溶褐土:简育干润淋溶土(hapli-usticargosols)。
土体构型简图:用铅笔描画各层次主要特征。
土壤层次:。
名称:指发生学层次名称。
代号按照我国土壤层次代号系统命名。
深度:记各层次起和至的深度单位:厘米。
湿度:记观测时各层次土壤湿度分为干,润,湿润,潮湿,湿。
颜色:按照图示描述。
质地:用搓试法判断。
结构类型:类型和大小。
坚实度:极松,松,散,紧,极紧。
石灰反应:无,弱,中,强,极强。
根系量:没有,少量,中量,大量。
10.母质:主要指明类型。
11.障碍因素:对土壤利用和改良有限制的因素分析,说明障碍因素类型和严重性.
注意:以上描述均以土壤层次为基本单元,从上向下逐层描述.
土壤形态观察与分析。
一.土壤颜色。
褐铁矿2fe2o33h2o黄棕色褐色fe2o3nh2o。
黄针铁矿fe2o32h2o全黄,棕黄色。
针铁矿fe2o3h2o黄棕,棕黑色。
红褐铁矿2fe2o3h2o红至棕红色。
赤铁矿fe2o3红色,樱桃红。
fe3(po4)23h2o蓝色浅天蓝绿色(深,浅,黑蓝色)。
mno2软锰矿黑色,深灰,铁灰.
fe3o4(fe2o3feo)磁铁矿铁黑色。
feco3菱铁矿兰深色。
表1.土壤颜色的来源和存在的土层。
代号。
名称。
成分。
存在的土层。
相近的颜色。
1
黑
腐殖质,碳。
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潜育土的a层碱土ab层。
灰黑,暗灰。
2
灰
1+3。
灰色森林土,白浆土的表层。
浅灰色,淡灰色。
3
白
高岭土sio2,caco3,caso4。
白浆层,灰化层,脱碱层,钙积层。
灰白。
4
黄
含水氧化铁。
黄壤,黄土性物质和许多土壤的b层。
浅黄。
5
红
氧化铁(fe2o3)。
红壤b层。
橙红,红棕。
6
栗
1+5。
栗土及褐色土各层。
褐色。
7
棕
1+4+5。
棕壤的b层。
黄棕。
8
灰棕。
2+7。
灰色森林土,棕壤及栗土冲积土表层。
棕灰。
9
暗棕。
1+7。
棕壤,黑钙土及生草灰化土表层。
棕黑。
10。
青灰。
fe+++3。
沼泽土,草甸土,水稻土潜育层。
灰绿灰色。
鉴别土壤颜色要分主,次色.如灰褐色表示褐色为主,灰色为次.并注明占优势的颜色和斑杂的颜色.土壤湿时色深,干时色浅;土壤质地粗时色浅,细时色深;有结构的色深,粉碎后色浅;光线强弱反应的色也不一致,在观察时要注意这些问题,尽力做到标准统一.
二.土壤结构。
注意结构的大小,形状,光泽,坚韧力,结持力,结构内外的颜色等.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见表2.小于0.5毫米的微结构在野外条件下可以视为无结构.
表2.常见土壤结构性状表。
类别。
结构特征。
农业性状。
备注。
粒状。
近圆形,表面较圆滑。
良好。
耕层和黑土层。
团块状。
较大,近圆形表面粗糙。
良好。
耕层和黑土层。
核状。
棱角明显,近方向表面,有光泽。
坚实,扎不下根。
淀积层。
片状。
水平分布如片。
通透性差。
白浆层,脱硅层。
鳞片状。
成片,但不呈水平。
不良。
犁底层。
块状。
近方形土块。
易跑墒,难出苗。
耕层结构破坏积碱化层。
柱状。
直立如柱,棱角不明显。
极不良。
碱土。
棱柱状。
直立如柱,棱角明显。
三.新生体。
新生体的形状有:粉末,微屑,斑点,小片,薄膜,薄层,假菌丝,脉络,管状,条状,花纹,舌状等.新生体的成分主要有易溶盐类,碳酸盐,铁锰质化合物,硅酸盐,石膏,腐殖质,来源于生物体的.新生体有蚯蚓和虫蛹的粪便.蚂蚁曳出的土块,被土填实的动物穴,根洞等.
要记载新生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成分,软硬,多少,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及起至深度,并分析其原因.
四.土壤湿度。
对鉴别土壤颜色和结构有影响,分4级记载。
湿用手挤压土壤出水。
潮挤压土壤成面团状,但不出水。
润土壤不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有凉爽的感觉。
干土壤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无湿润的感觉。
五.土壤坚实度即土壤抵抗压碎的程度.
分5级,和土壤的湿度有关。
很坚实用锤打才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
坚实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
紧实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2~3厘米。
稍紧实用不大的力即可把刀插入土中几厘米。
稍松轻轻一压,土即散开。
六.土壤质地。
在田间用手测试法确定,再根据室内分析检查对照.田间鉴别方法参照表3.
表3.搓片法鉴别土壤质地。
质地名称。
质地特征。
干试。
砂土。
不能成片。
不成土块。
砂壤土。
勉强可成薄而极短的片状。
轻压即碎。
轻壤土。
可成不超过1厘米的短片。
相当于火柴棒力压断。
中壤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但无反光。
较难压碎。
重壤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平整,有弱的反光。
很难压碎。
粘土。
可成较长的薄片,有强的反光。
七.植物根:。
根的多少分为4级。
(1)很多土层内根密集成网状,交织得很紧。
(2)多根很多,但不成根的交织。
(3)少土层内只有较少的根。
(4)极少土层内有个别的留根。
根的粗细分4级。
(1)极粗根的直径大于10毫米。
(2)粗根的直径3~10毫米。
(3)细根的直径0.6~3毫米。
(4)极细根的直径小于0.6毫米。
记载时注意分辨根的性质(禾本科,肉质,纤维,根茎),根的形状(自由生长的,扭曲的),死根和活根,老根和幼根,根的强弱等.
八.层次过渡情况。
分为级明显,明显和逐渐过渡3种。
层次过渡的形状有水平,整齐,弯曲,舌状,西契状,浪状等。
九.在含碳酸盐的土壤上,用1%的盐酸估测碳酸盐的含量,见表4。
表4.碳酸盐反应(石灰反应)。
碳酸盐含量(%)。
可听到。
可见到。
级别。
0.1。
无
无
无
0.5。
模糊极弱的声音。
无
极弱。
1.0。
声音弱而不很清楚。
刚刚见到极弱的起泡反映。
弱
2.0。
明显地听到声音。
弱气泡反应。
中
5.0。
容易听到音响。
易见到气泡反应,泡沫高大3毫米。
强
10.0。
容易听到音响。
泡沫高大7毫米。
极强。
要记载泡沫反应的强弱反应的强弱,起止深度,在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等.注意不要将滴过盐酸的土壤取作样品.
以上观察内容记载在田间记录本上或记在表上(见表5).
怎样识别土壤肥瘦。
一,看土壤颜色.肥土土色较深,瘦土土色较淡.
二,看土层深浅.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21厘米;瘦土较浅.
三,看土壤适耕性.肥土土质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质粘犁,耕作费力.
四,看土壤淀浆性.肥土不易淀浆;瘦土极易淀浆,板结.
五,看土壤裂纹.肥土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土壤裂纹少而大.
六,看土壤保水能力.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不易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
七,看田水水质.水滑腻,粘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气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气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
八,看夜潮现象有夜潮,干了又湿,不易晒干晒硬的为肥土;无夜潮现象,土质板结硬化的为瘦土.
九,看保肥供肥能力供肥力强,供肥足而长久,或潜在的肥力大的土壤均属肥土,保肥供肥力弱的均为瘦土.
十,看指示植物.生长红头酱,鹅毛草,荠菜,黄梅菜,和蟋蟀草等的土壤为肥土;生长年毛草,鸭舌草,野荸荠,三棱草,青葫苔,茅草,野兰花,野胡葱和老鸦蒜等土壤为瘦土.
十一,看指示动物.有田螺,泥鳅,蚯蚓,大蚂蝗等的为肥土;有小蚂蝗,大蚂蚁等的为瘦土.
附件:。
组号。
组名。
组长。
组员。
1
v土组。
于雄胜。
胡海燕,田莲桂,管芜萌,柳瑞旗,陈凯,。
2
黑垆土组。
吴健。
赵悠然,宋小雁,李富中,陈东风,孟祥登。
3
黄土组。
张洋。
赵淳,陈秦,李超,龙海,杨立峰。
4
潮土组。
高井刚。
杨丽慧,王媛,汪羽宁,张育林,毛文雄。
5
淋溶褐土组。
张宏。
尤楠,魏样,梁艳茹,李志江,高洪武。
6
蒙金土组。
樊琳。
王芳,牛赵群,徐荣险,程正良,南雄雄。
7
钙化过程组。
乔小琳。
孙然,徐洪敏,陈晓燕,张鹏,许成川。
8
粘化过程组。
段敏。
吴妍,段春梅,杨学伦,李平立,符孟虎,牛玉德。
9
氧化还原组。
胡顺利。
付成蕾,孙盼盼,秦宝军,王毅栋,黄先兵。
10。
锈纹锈斑组。
孙文义。
贾文燕,毛文娟,杨瑜琪,李亚芳,石生伟,莫成军。
表5.土壤剖面记载表。
剖面编号。
地点。
土壤名称。
地形。
地下水位。
成土母质。
侵蚀情况。
排灌情况。
农用地状况。
石灰反应深度和特点。
施肥情况。
剖面示意图。
层次。
深度(cm)。
颜色。
湿度。
质地。
结构。
松紧度。
新生体。
植物根系。
层次过渡。
土壤农业生产性状综合评定:。
调查人:年月日。
土壤颜色三角图式。
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篇二十一
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这次实习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具体的说,主要是为了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
实习时间。
20xx、12、20至20xx、12、26。
实习地点。
学校和下蜀林场。
实习的内容及安排:
第一阶段:老师讲解实习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及调查区资料阅读。
第二阶段:地形图、罗盘仪的使用训练;土壤路线调查;标准地土壤调查。
第三阶段:室内资料整理,写小结。
每班5—6人为一组,分组实习。
每组3—4个土壤剖面,进行剖面观察记载。
每组配置的工具如下:
铁锹、十字镐、手锄、罗盘仪、背包、ph指示剂、速测盒、布袋、剖面记载表、小刀、皮尺、文件夹,gps、海拔仪。
实xx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