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行动和决策的一种回顾和总结,让我们能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文笔的优美与准确是一篇总结的亮点。希望通过这些总结范文的分享,大家能够对总结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一
一、课程名称:。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揭示课题。
(四)课堂独立练习。
六、教学困难分析及媒体设计:。
1、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规律。运用flash动画及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演示掌握规律。
2、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已基本掌握,相对于新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熟练巩固知识的目的。为此引用动画《十几减几》,将练习内容融入适当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算法。
七、课堂实施:。
(一)揭示课题。
1.找规律,填表。
出示图片。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动画: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见课本第23页。)。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四)课堂独立练习。
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方格图小球图)。
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动画:十几减几)。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二
请三位同学分别表示个位,十位,百位,选择自己小棒的根数。
请三位同学组成204。
请三位同学把减去108的过程表演出来。
使学生发现个位上只有6根小棒,怎么减8呀,怎么办呢”?意识到去借,但马上学生发现十位上是0,也没有啊”?这时学生想到让百位借给十位,十位再借给个位。在借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数的变化,说清是几减几,是怎么回事?然后在让学生把演示过程与算理说了一遍: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1,于是个位是14-8=6,十位是几减几呢?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议,学生明白了十位应是9-0=9,百位是1-1=0(不写),再用竖式算一算.
教材上在教学了204-108后就安排了试一试“1000-537=”。如果按照教材这样教学,我认为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千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但如果让学生在刚刚理解算理后马上就完成1000-537=,(这样需要三次退位且十位和百位都是0千位才能退1后才能计算的题目)势必难度有些颇大,所以我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并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教学时作了如下的处理:
针对新授的内容进行巩固。先出示403-158=(发现学生计算很正确,并且计算过程说得很清楚)再出示300-228=请学生试一试.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算理,能够熟练的解决类似的问题,为下面的研究做铺垫.这时出示教材中的题目:1000-537=(有了上面的学习,学生再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非常轻松,无非就是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1,百位也不够减向千位退1.....)。
我认为这样安排始终是围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把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细化逐层突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中差生,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氛围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2的内容。
教材简析:
十几减8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初步掌握“破十法”,在计算时能够理解运用。本课是上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也是学生学习对掌握方法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教学时,根据学生思考角度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既提倡算法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在众多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新知规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法”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铺垫。本课时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一些有规律算式的整理和分析,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探究学习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能利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独立思考,自我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在十几减8的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多种题型中,能够较熟练计算出来。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破十法”,加强“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知孕伏。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看图列算式。
8+=1515-8=()。
(二)填一填。
8+()=138+()=168+()=14()+8=11。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板书出: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三、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一)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8=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教师追问: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二)动手操作验证结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过程表征内化算理。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摆一摆:“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个,剩下2个与2合起来是4个。“平十法连减”。从12(圆片)小棒先去掉2个再去掉6个,还剩4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2-6=4。
想一想:想加算减法。要计算12-8=□,可以这样想,我知道“8+□=12,根据进位加法,8+4=12,那么4就是12-8的差,所以还剩4个”。
数一数: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圆片)摆出12根,拿走8个,还剩4个。
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四)直观演示,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4=12,所以12-8=4,如图:
2.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2个风车,分成左边10个,右边2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如上左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上右图。
四、运用新知,巩固算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10-8=13-8=16-8=。
11-8=14-8=17-8=。
12-8=15-8=18-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如果用“破十法”计算,都是先算10-8=2,十几减8,就再算2加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被减数增加几(或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样变化规律,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来说较抽象难以理解。
五、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8的比较熟练?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p23页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系统的回顾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观察和操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应用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具准备:
写算式的小卡片(数量为全班人数的一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火车游戏,口算练习。
7+85+96+8。
4+95+79+3。
二、讲授新课。
1: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个小难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老师准备的写减法算式的小纸片只够一半,怎么办啊?”
有的同学大方的说自己不要了。(这显然不是老师的本意。)。
“可是,老师又希望大家都来做这个练习,怎么办呢?”(师面露难色)。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同位共用一份。
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分发给每一个小组(两人一组),(他们带着一种帮老师解决了大难题的快感跳入了老师设下的圈。)。
“要把表上的算式一道不拉的写在这些卡片上,你们打算怎么写呢?”(步步引导)。
同位不由自主的商讨起来,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生1:“我写11减几的,他写12减几的,我写13减……他写……”
师:“你写被减数是单数的,他写被减数是双数的,注意不错。”
生2:“我写减9的减8的减7的,剩下的他写”
师:“你写减数是单数的,他写减数是双数的,也合理。”
(老师为他们进行简单的归纳,以提示同位都较差的小组)。
生3:“我写横着前三行,他写……”
生4:“我写竖着……”
生……。
学生各个踊跃的汇报自己的打算,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说同学们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2、分工合作自主探索。
学生开始分工完成表格里的算式。
陆陆续续的完成了,同位中有一个没完成的,我都没检查,这样必须照顾到对方才算完成。在前几个组单个同学被老师拒绝后,后面的组自发的帮起反应或速度较慢的同学。
(慢慢的小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首先完成的就在自己小组的下面化上对号(哪组最多哪组就是最后的获胜者,全班按照座次分成三个小组,这样利于增强学生由两人一小组到几人一大组的集体荣誉感)。
等同学们写完,黑板上的对号也渐渐的拉开了距离,激起了同学们的斗志。
3、面向全体分层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分组完成的很快,那么我看看谁发现了表上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规律性。
学生根据刚才两人分工完成的算式找出其中的规律。
“那么同学们打算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出来呢?”
生1:“我找卡片他排。”
生2:“我摆11减几的,他摆12减几的……”
学生有了刚才的分工经验,很快的用到了此处。
学生们在我的一声令下,开始了紧张又认真的排列。
(师进行巡视指导,对于反应较慢的小组作提示性指导。)。
学生很快的完成了,黑板上的对号又有了新的变化,学生也有了新的想法,期待着老师提出新的要求,以改变对号的多少,(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位互相拿卡片提问,一问一答再互换,直到每人都算完一遍表里的算式,为下一步的排列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小组合作操作记录。
师:“下面再按得数一样的有规律的排列一遍”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学生进行新的排列。
教师加强巡视,主动参与小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课堂小结。
找没有同位可合作的同学谈体会,得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最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进行有导向性的小节,宣布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反思:
本节是节复习练习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种体验。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习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习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提问几次,正是达到了复习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习,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习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五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与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位学生尝试在本上出2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计算方法。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适当给于肯定。
三、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根据学生对“做一做”题组的理解,加强学生用“想加算减法”的练习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师增加类似题组,让学生快速抢答。小组间相互出题,轮流抢答,掌握减法计算如何简捷。
四、数学游戏,应用理解。
(一)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游戏:送信(课件出示)。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计算,根据得数把算式放在相应答案的集合圈里。
(二)分类整理,渗透思想。
(三)算式重组,思维提升。
课件出示教材17页的“思考题”。
2、引导学生对集合圈里的算式进行观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可能会出现集合圈里已有算式进行的重组:
可能还有学生自己想到如类似“12—4=14—6”这样的算式,请学生判断这个算式出现2个4是否符合要求,应如何修改。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六
学习目标:
1.通过系统地回顾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建构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认知结构,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初步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
2.在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能够准确地表达,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整理的能力。
3.通过数学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通过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体会“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的教育价值。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体会“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的教育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理解算理,掌握基本方法,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将36道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进行整理后形成20以内退位减法表;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明确奖励,激发学生竞争的意识。
教师出示自制奖励卡,分设为合作奖、守纪奖、倾听奖、发言奖、思考奖,6个同学分成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得奖卡,看看哪组得的奖卡最多。
二、复习梳理,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
1.出示一道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一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题,学生汇报两道题的计算方法并区分其不同的算法,体会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算法。
3.回顾、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单元前4个例题及小标题,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得出:十几减9,十几减8、7、6,十几减5、4、3、2。
4.学生回忆计算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并梳理计算过程。
5.同桌互相说出学具袋中口算题卡的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
6.练习:按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标准分类,看看自己手中练习题是属于哪一类。
学生把自己的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一)合作整理退位减法表。
师:同学们,这些就是20以内所有的退位减法,这样摆在上面你们看着有什么感觉?
生:摆的太乱了。
师:怎样才能让它不乱呢?
生:我们可以摆整齐些。
师:也就是我们要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怎样整理,使它更有条理呢?
我们来玩一个整理算式的小游戏。先来看看游戏要求。谁来给大家读读?
要求:(1)6名同学为一组,组长将算式卡片分给组内同学,大家共同合作。
(3)边活动边交流:你们是怎样整理的?
(二)分享整理过程及找到的规律。
1.小组同学展示整理成果,互相补充交流,从不同角度描述整理完成的算式的规律。
2.全班同学根据示范小组的汇报再次完整地交流自己小组整理的规律。
3.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先前记录学生活动及学习过程的照片。
展示的内容包括:
(1)学生最初试探的、无序的摆法。
(2)学生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不断调整的过程。
(4)学生逐渐调整呈现出有序整理的结果。
(三)不公平的比赛发现规律。
1.两组同学比赛,计算36道20以内退位减法,比比哪组算得更快。
一组完成没有规律的题,一组完成有规律的题。
2.比赛后,通过对比,学生发现比赛不公平,获胜组36道题的差是按规律排列的。
3.学生分享横看、竖看、斜看差的规律。
4.教师与学生再次进行游戏,擦掉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的几个差,学生迅速按照差的规律填出正确答案。
5.学生分享在游戏中感受到了通过有序整理产生的规律,并加快了运算速度。
四、借助奖励,探究问题的解决。
1.教师引入本单元第二部分内容,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比一比哪组奖励卡最多?统计班级获得各种奖卡的张数。
3.根据奖卡情况提出数学问题。(结合本单元的题型:有多余条件的问题和比多少的问题。)。
五、分享收获,交流各自学习的成果。
学生交流本节复习课上的收获,感受到有序整理的重要。
师总结:同学们,有序整理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条理,有效的复习能够提高我们学习的质量。所以,每个单元学习完之后都要进行整理和复习。
教学反思:
教材在“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分为十几减9、十几减8、7、6和十几减5、4、3、2三个部分,共4个例题。这样的编排,既与20以内进位加法的编排保持一致,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知过程,使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认识、理解和训练,又关注了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
20以内退位减法与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须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对20以内退位减法能从整体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为以后学习作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内容在全单元起到画龙点睛作用。通过对这节课的深度剖析,我认为复习课不应该只单单地复习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而更应该与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形成联系网,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我在本节课初先对比两道计算题(一道是20以内不退位减法,一道是20以内退位减法),在算法上的不同进行了区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当被减数的个位够减减数时就无须退位,当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减数时就应“破十”也就须要退位。通过这两种题型的比较,使学生更加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也为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打好基础。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从题目上看也能够感受到本节课不应该是单纯的重复学习知识,而更应该注重的是对知识的整理和提升及整理复习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版)》提出:“数学教育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和深度挖掘,我认为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形成,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加了解其中的规律,还可以使学生在探究中能够进行有序思考。“一堂好课不是在于教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怎么学。”所以我创造机会让所有的孩子参与到游戏的过程中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自己整理36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上,学生起初看到凌乱摆放的卡片想到的是横竖对齐,注重了形式上的整理,而在学生摆齐的过程中渐渐地发现了算式上的被减数和减数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于是学生开始按照发现的顺序进行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大家还是会不断地出现问题并通过观察解决问题,学生在不断的摸索中调整,最终形成了按照一定顺序整理出来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我将这个学习过程变成了动态地、主动地找规律,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不断的互动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紧接着,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不公平”的计算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发现当被减数和减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时,差也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从而感受到有序整理的必要和价值。这个游戏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按序整理和寻找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学生在游戏和比赛的过程中培养了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最后,我又将利用学生得奖卡的情况作为问题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很容易的事情。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七
隔位退位减是学生在计算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计算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确实有一定难度,特别是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针对这一难点在进行教学204-108时作了如下设计:让学生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04,并说说它的组成,然后去减108,从个位减起。学生在计算时发现个位上只有6根小棒,怎么减8呀,怎么办呢”?意识到去借,但马上学生发现十位上是0,也没有啊”?这时学生想到让百位借给十位,十位再借给个位。在借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数的变化,说清是几减几,是怎么回事?然后在让学生把演示过程与算理说了一遍: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1,于是个位是14-8=6,十位是几减几呢?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议,学生明白了十位应是9-0=9,百位是1-1=0(不写),再用竖式算一算。教材上在教学了204-108后就安排了试一试“1000-537=”。如果按照教材这样教学,我认为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千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但如果让学生在刚刚理解算理后马上就完成1000-537=,(这样需要三次退位且十位和百位都是0千位才能退1后才能计算的题目)势必难度有些颇大,所以我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并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教学时作了如下的处理:针对新授的内容进行巩固。先出示403-158=(发现学生计算很正确,并且计算过程说得很清楚)再出示300-228=请学生试一试.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算理,能够熟练的解决类似的问题,为下面的研究做铺垫.这时出示教材中的题目:1000-537=(有了上面的学习,学生再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非常轻松,无非就是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1,百位也不够减向千位退1……)我认为这样安排始终是围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把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细化逐层突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中差生,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氛围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八
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较好,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讨论,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仔细观察习惯,以及学会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进行小组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有少数同学计算时,不能很好的进行退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学生的独立练习,找出了存在的问题,订正了错误,并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是以后教学中应注意重点培养的问题。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九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春”活动,引导幼儿自主表现春天美丽的事物。
2、激发幼儿大胆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3、通过幼儿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活动重点:
能大胆想象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活动难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幼儿已经学会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体胶、手工纸(每人数量不同)方形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2、今天春姑娘又要请你们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时候,“春风”遇到了谁?
二、幼儿剪“春”
要求:
1、在剪之前先数数春姑娘给你带来了几张纸?
2、每个“春”字都要不一样。
3、将剪好的“春”字贴在铅画纸上。
(在幼儿剪几张纸后老师示意停下。老师给的纸不一定剪完)。
三、比较“春”字。
1、请幼儿介绍一下,你的几个“春”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总结幼儿变化的地方,及时肯定幼儿的大胆想象。
四、找题目:
师概括:当剩下的东西比原来的总数少了时,我们就用减法来表示。
2、请幼儿根据自己剪“春”字的用纸情况找相应的题目表示,并在等号后写上答案。
3、提问:你为什么选这道题?(师生共同总结题目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五、延伸:
引导幼儿向同伴、客人老师介绍自己剪的“春”字和相应的减法题。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
我在教学5以内的减法一课时,注意遵循这样的一个教学思路,即由演示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完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能够正确口算5以内减法;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5以内减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减法的含义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识点的安排由低到高,由点到面,步步深入,力使学生很容易就学会解决减法问题的学习方法。从总体来看,自始至终都是情景中教学,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关注了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如:细心观察画面,口头逻辑表达等,更明显的是重视学生发展,为图题想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现新课程历练中的养成教育。发展观念,下面我就这一节棵进行较为具体的反思。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一
“5以内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教材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学时我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哪种算法。
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今后学习万以外多位数加减法以及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培养学生数感的良好载体,其中的估算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另外,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是学生所要学习的必需数学,因此,学生务必切实的掌握好。
二知识结构。
三单元总体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p91-p93例1例2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三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p96-p97例3例4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四课时:估算p98例5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p99-p101练习二十。
第六课时:整理和复习p102-p103练习二十一。
第七课时:有多重p104-p105实践活动。
五课时目标。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1.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通过交流、比较口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倾听能力。
3.通过对主题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数学跟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用处。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较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借助习题的素材,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到数学的整洁美。
3.通过情景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环保意识。
估算。
1.通过情景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估算。
2.通过对各种估算方法的比较,培养学生合理地运用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练习。
1.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笔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较迅速的进行相关的笔算和估算。
2.借助习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姿势教育。
3.结合习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整理和复习。
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应的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相关的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估算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多重。
1.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进一步增强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感受物体的轻重。
2.通过对学生体重的记录,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六要点和建议。
p91主题图。
要点: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学生能正确解读信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建议:1.留足时间让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
2.经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形成乘船的策略。教师板书学生的乘船策略。
p92情景图。
要点:口算方法的交流、比较、选择。
建议1.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任何解决图上的两个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讲述自己的口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比较口算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p93情景图。
要点:减法口算方法的交流、比较、选择;口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思考:2(3)班剩下的同学和2(4)班合起来,一只船能乘下吗?
p96情景图。
要点:正确的解读信息;如何进位;竖式的书写。
建议:1.学生可先口算,再独立尝试竖式计算。
p97情景图。
要点:如何退位;竖式的书写(对齐、工整、分开)。
3.教师讲解验算的方法。
p98情景图。
要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形成合理的策略。
建议:1.可安排猜一猜等导入活动。
2.学生明确问题后,先让学生自己估算,再集体交流、讨论估算方法。
3.比较不同的方法形成认识:估算时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
p102整理和复习。
要点:抓住重点进行复习;强调合理的估算策略。
建议1.安排看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2.结合学生的回答,形成该单元的知识框架。
3.让学生举例子,且计算。
p104有多重。
要点:感受质量单位,渗透统计意识。
建议1.课前让学生收集、记录有关物体的质量数据。
2.教学时教师讲解、演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3.分小组活动,讲清活动规则。如顺序,记录等。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三
一、教材内容:
二、单元分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一次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例题2连续退位减,例题3连续被减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决问题。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五、单元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六、教学时间:9课时。
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例题1、2,练习八1、2、3)。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3,练习八4、5、6)。
3、练习课(练习八7、8、9、10)。
4、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
6、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
7、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8、整理和复习(一)(p471、2,练习十1、2、3、5)。
9、整理和复习(二)(p473,练习十4、5、6、7)。
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例题1、2,练习八1、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24+4335+47。
52+2032+5953+28。
2、笔算。
430+260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122()。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31()。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71+903()74。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1、123+361456+533。
2、367+626426+382516+703。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271+122271+31271+903。
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例题3,练习八4、5、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45+298()。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45+2191874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98+4141574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八第3-8题.
2、笔算并验算。
348+564457+29388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