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优质19篇)
工作中的每个项目都应该总结,帮助我们评估自己的表现并改善工作效率。怎样写一篇内容充实、有深度的学习总结?以下是一些工作总结的原则和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
能力点:
1、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德育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会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43-23=89-62=59-5=92-71=。
学生发言,选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让学解决。
二、自主探究:
1、学生列式。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学情预测:
(1)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2)先拿出1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
(3)先拿出2捆,再从2捆中拿出2根。
(4)先拿1捆拆开与2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8?
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
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
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3、比较56-22与56-28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5、试练:67-39=35-8=81-56=50-24=。
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
三、拓展运用:
1、你自己出两道今天学的这样的题。自己解决,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
2、做练习三第7题。
3、数学门诊:
47806490。
-28-51-23-17。
29393187。
4、蚂蚁传递信息。
38-18-8()+35()-25。
()+40()-26=()。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二
这节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为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能从整体上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安排的内容有:第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对这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第二,引导学生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横着、竖着、斜着等不同角度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形象直观的课件,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1、知识目标: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进行整理,发现其规律,熟练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运算的规律性,感受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的多样性,愿意积极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和探究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教学难点:正确有序地表述规律。
(一)以生活情景入手,揭示课题。
1、学生注意力练习(听、看、想)1分钟。
1.找规律,填表。出示课件。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课件: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c.斜着看又有什么规律呢?、(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斜着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结规律形成记忆。
(一个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三)谈话激趣,引出练习。
1、谈话过度,以西游记的人物喜好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练习和情绪放松。
2、以学生最喜爱的孙悟空为引子,引出今天的分层次练习,争当小孙悟空。
(四)小结本课学生表现,提出优点和不足,让学生自我纠正。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初步学会千以内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新课。
1.口算时要求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3.请学生观察算式,说说都是什么算式?导入课题。
二、新授。
(1)出示幻灯片。
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并提问:还剩多少本?要怎样列式?
(2)教授如何用计数器计算。
335里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123呢?(出示计数器图,借助计算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列竖式计算。
请学生们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并板演。(讲解笔算过程。提问应该从哪一位开始减起?)。
2.教学减法验算的方法。
(1)说明:虽然已经计算出结果了,但我们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再把这题验算一遍。
提问:你认为这题应该怎样验算?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验算。
(2)说明:在验算减法时,我们一般把得到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53页的“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可以怎样验算减法?
五、布置练习。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四
教材简析: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减法的意义,并直观地理解算理形成算法,掌握计算技能。由于十几减9的算式,部分学生有一些基础,尽管在计算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技能,根据学生原始计算方法,会出现算法多样,而不同算法的体现会给初学的学生带来困扰,不知哪种方法是最适合自己的。教材在本课的编排中着重呈现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两种计算方法。根据一年级认知特点,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等活动,直观帮助学生思考并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经过语言描述,注出算式过程图,经历数学符号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实现对算理的理解。同时在练习设计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题目的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给学生留下较大自主选择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十几减九的多种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探究意识,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破十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主题图:这是游园会的场景,说一说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观察图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顺序,结合具体的每项活动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有序观察主题图中每个活动中得数学信息。重点选取“小丑卖气球”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成说出来。
教师板书(课件出示):小丑有15个气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引入课题并板书。
二、经历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究十几减九的算理。
(一)列出算式,自主尝试计算。
教师:要求“气球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列式,教师板书:15-9=。
(二)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组织学生全班汇报。
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以下几种方法):
1、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圆片)小棒摆出15根,然后一根一根的拿走,拿走9根,还剩6根。
2、想加算减法。我知道“6+9=15,15-9=6。”
3、“平十法连减”。从15(圆片)小棒先去掉5个再去掉4个,还剩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9分成5和4,15-5-4=6。
4、多减再补。把15个(圆片)小棒先去掉10个还剩5个,多去掉1个,再补上1个。教师列出算式15-10+1=6。
5、“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10去掉9个,剩下1个与1合起来是6个。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四)教师和学生共同操作,课件直观演示,重点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摆出15个圆片,分成左边10个,右边5个。插入图片。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9个,还剩1个,如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图:
(五)即时练习(课件出示)。
1、圈一圈,算一算。
12-9=。
请学生汇报结果,说出操作过程。教师相应写出算式的分解格式,让学生直观看出个步骤表示的意思。
2、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出示算式:14-9=,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写出结果。
3、直接计算。
教师出示算式:16-9=11-9=。
学生可以在脑中利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六)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1、整理算式,发现特点,引入课题。
2、回顾算法的多样,比较方法,结合自身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
三、多样练习应用算法。(课件出示)。
(一)圈一圈,算一算。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二)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13—9=15—9=17—9=。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选择的计算方法。全班汇报,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追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式题的分析、整理和归纳能力。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特点来分析,只要孩子说的有道理,教师予以肯定。
(四)看图列算式。(课件出示)。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今天你学会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熟练?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p23页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系统的回顾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观察和操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应用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具准备:
写算式的小卡片(数量为全班人数的一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火车游戏,口算练习。
7+85+96+8。
4+95+79+3。
二、讲授新课。
1: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个小难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老师准备的写减法算式的小纸片只够一半,怎么办啊?”
有的同学大方的说自己不要了。(这显然不是老师的本意。)。
“可是,老师又希望大家都来做这个练习,怎么办呢?”(师面露难色)。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同位共用一份。
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分发给每一个小组(两人一组),(他们带着一种帮老师解决了大难题的快感跳入了老师设下的圈。)。
“要把表上的算式一道不拉的写在这些卡片上,你们打算怎么写呢?”(步步引导)。
同位不由自主的商讨起来,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生1:“我写11减几的,他写12减几的,我写13减……他写……”
师:“你写被减数是单数的,他写被减数是双数的,注意不错。”
生2:“我写减9的减8的减7的,剩下的他写”
师:“你写减数是单数的,他写减数是双数的,也合理。”
(老师为他们进行简单的归纳,以提示同位都较差的小组)。
生3:“我写横着前三行,他写……”
生4:“我写竖着……”
生……。
学生各个踊跃的汇报自己的打算,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方案。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说同学们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2、分工合作自主探索。
学生开始分工完成表格里的算式。
陆陆续续的完成了,同位中有一个没完成的,我都没检查,这样必须照顾到对方才算完成。在前几个组单个同学被老师拒绝后,后面的组自发的帮起反应或速度较慢的同学。
(慢慢的小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首先完成的就在自己小组的下面化上对号(哪组最多哪组就是最后的获胜者,全班按照座次分成三个小组,这样利于增强学生由两人一小组到几人一大组的集体荣誉感)。
等同学们写完,黑板上的对号也渐渐的拉开了距离,激起了同学们的斗志。
3、面向全体分层要求。
师:“刚才同学们分组完成的很快,那么我看看谁发现了表上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规律性。
学生根据刚才两人分工完成的算式找出其中的规律。
“那么同学们打算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出来呢?”
生1:“我找卡片他排。”
生2:“我摆11减几的,他摆12减几的……”
学生有了刚才的分工经验,很快的用到了此处。
学生们在我的一声令下,开始了紧张又认真的排列。
(师进行巡视指导,对于反应较慢的小组作提示性指导。)。
学生很快的完成了,黑板上的对号又有了新的变化,学生也有了新的想法,期待着老师提出新的要求,以改变对号的多少,(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位互相拿卡片提问,一问一答再互换,直到每人都算完一遍表里的算式,为下一步的排列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小组合作操作记录。
师:“下面再按得数一样的有规律的排列一遍”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学生进行新的排列。
教师加强巡视,主动参与小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课堂小结。
找没有同位可合作的同学谈体会,得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最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进行有导向性的小节,宣布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反思:
本节是节复习练习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种体验。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习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习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提问几次,正是达到了复习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习,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习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六
请三位同学分别表示个位,十位,百位,选择自己小棒的根数。
请三位同学组成204。
请三位同学把减去108的过程表演出来。
使学生发现个位上只有6根小棒,怎么减8呀,怎么办呢”?意识到去借,但马上学生发现十位上是0,也没有啊”?这时学生想到让百位借给十位,十位再借给个位。在借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数的变化,说清是几减几,是怎么回事?然后在让学生把演示过程与算理说了一遍: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1,于是个位是14-8=6,十位是几减几呢?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议,学生明白了十位应是9-0=9,百位是1-1=0(不写),再用竖式算一算.
教材上在教学了204-108后就安排了试一试“1000-537=”。如果按照教材这样教学,我认为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千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但如果让学生在刚刚理解算理后马上就完成1000-537=,(这样需要三次退位且十位和百位都是0千位才能退1后才能计算的题目)势必难度有些颇大,所以我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并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教学时作了如下的处理:
针对新授的内容进行巩固。先出示403-158=(发现学生计算很正确,并且计算过程说得很清楚)再出示300-228=请学生试一试.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算理,能够熟练的解决类似的问题,为下面的研究做铺垫.这时出示教材中的题目:1000-537=(有了上面的学习,学生再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非常轻松,无非就是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1,百位也不够减向千位退1.....)。
我认为这样安排始终是围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把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细化逐层突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中差生,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氛围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2的内容。
教材简析:
十几减8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初步掌握“破十法”,在计算时能够理解运用。本课是上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也是学生学习对掌握方法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教学时,根据学生思考角度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既提倡算法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在众多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新知规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学习减法,用“想加算减法”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铺垫。本课时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一些有规律算式的整理和分析,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探究学习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能利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独立思考,自我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在十几减8的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多种题型中,能够较熟练计算出来。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破十法”,加强“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知孕伏。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看图列算式。
8+=1515-8=()。
(二)填一填。
8+()=138+()=168+()=14()+8=11。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板书出: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三、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一)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8=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教师追问: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二)动手操作验证结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过程表征内化算理。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摆一摆:“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个,剩下2个与2合起来是4个。“平十法连减”。从12(圆片)小棒先去掉2个再去掉6个,还剩4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2-6=4。
想一想:想加算减法。要计算12-8=□,可以这样想,我知道“8+□=12,根据进位加法,8+4=12,那么4就是12-8的差,所以还剩4个”。
数一数: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圆片)摆出12根,拿走8个,还剩4个。
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四)直观演示,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4=12,所以12-8=4,如图:
2.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2个风车,分成左边10个,右边2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如上左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上右图。
四、运用新知,巩固算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10-8=13-8=16-8=。
11-8=14-8=17-8=。
12-8=15-8=18-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如果用“破十法”计算,都是先算10-8=2,十几减8,就再算2加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被减数增加几(或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样变化规律,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来说较抽象难以理解。
五、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8的比较熟练?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八
隔位退位减是学生在计算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计算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确实有一定难度,特别是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针对这一难点在进行教学204-108时作了如下设计:让学生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04,并说说它的组成,然后去减108,从个位减起。学生在计算时发现个位上只有6根小棒,怎么减8呀,怎么办呢”?意识到去借,但马上学生发现十位上是0,也没有啊”?这时学生想到让百位借给十位,十位再借给个位。在借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数的变化,说清是几减几,是怎么回事?然后在让学生把演示过程与算理说了一遍: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1,于是个位是14-8=6,十位是几减几呢?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议,学生明白了十位应是9-0=9,百位是1-1=0(不写),再用竖式算一算。教材上在教学了204-108后就安排了试一试“1000-537=”。如果按照教材这样教学,我认为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千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但如果让学生在刚刚理解算理后马上就完成1000-537=,(这样需要三次退位且十位和百位都是0千位才能退1后才能计算的题目)势必难度有些颇大,所以我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并结合我班学生特点,教学时作了如下的处理:针对新授的内容进行巩固。先出示403-158=(发现学生计算很正确,并且计算过程说得很清楚)再出示300-228=请学生试一试.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算理,能够熟练的解决类似的问题,为下面的研究做铺垫.这时出示教材中的题目:1000-537=(有了上面的学习,学生再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非常轻松,无非就是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1,百位也不够减向千位退1……)我认为这样安排始终是围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把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细化逐层突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了中差生,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氛围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九
本课是学习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利用20以内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意,选择相对应的信息解决问题,能根据情境中数量关系分辨出多余条件,排除多余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干扰。利用实际操作、分析理解,突出画图策略,解决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根据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以学生已知经验为起点,激起兴趣激发思考,促进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展开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注重学生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体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价值。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乐趣。
教具:主题图、课件、图片。
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问题。
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课件出示)复习题。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个别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解答正确吗?指名回答。
师生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入课题并板书。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一)理解图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9人,
3、我们队踢进了4个,
4、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尝试列式,引发矛盾冲突。
教师:你觉得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根据自己想法列出算式,教师板书。可能会出现:
教师:哪种算式是正确的?
(三)分析题意,筛选信息。
师生合作,利用多种方式,逐一分析算式。
1、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相关条件读一读。初步判断哪个条件与问题没有关系。
2、摆一摆。利用信息条,进行重组。
(1)16-9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2)16-4这个算式表示“有16人来踢球。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
引导学生发现: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与踢进的球没有关系。
师生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处,是多余条件。
3、圈一圈。把多余条件圈起来,将有用的条件和问题完整读一读。
(四)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图策略,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到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设计画图表示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呈现不同的画图策略,可能会有:
如果有错误的画图,可根据生成资源进行分析讲解。
教师:根据图,用什么方法解决?
2、列式计算,建构意义。
分析图中表示各部分的表示的意思,明确数量关系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
用加法验证,7+9=16(人),
语言表述:没来的7人加上现在来的9人,一共有16人。
在表述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利用加法的检验的意识来分析,都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分析信息时,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是不是所有的条件都与解决的问题有关?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分析清楚哪些条件与文图有关,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列出算式;最好要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学以致用,升华认识。
(一)教材第20页“做一做”。
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二)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2题。
此两题与例题类似,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自己解答。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解决问题的数量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会分析解决的?
教学问题诊断:
画图中如果发现错误的图意,教师该如何处理?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把与问题有关的条件表示出来,可能有学生不是很清楚该用什么方式,迟迟不能下笔;还有的学生会直接画出左边有9人,右边有7人,一共有16人,没有问题体现……,如果仅仅是抓住这样资源进行分析讲解,也许会有部分学生能明白进行修改(在老师辅导下修改),但是花费的时间影响后面环节正常教授,影响既定的目标。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
《5以内的减法》节课要完成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学会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1.真实的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我在课堂导入时,演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先请2个女生到讲台上来,再请1个男生到讲台上来,问: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学生说出用加法进行计算后还列出了算式。接着再演示3个同学站在一起,先请1个男生下去,问:现在讲台上还剩下几个同学?用什么方法计算?从而引出“减法”。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易懂、有趣,并且为学好新知识铺好路。
2.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说中学,做中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本课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思考“纸鹤”一图,说一说图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了解减法的含义。通过用情景引导学生说出了3-1=2,然后让学生根据算式说图意,找一找3、1、2在图中分别表示哪一部分,这一环节的教学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含义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从图中发现信息,获取数学知识,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说一说生活中要用减法来解决的问题,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我吃了1个,还剩几个?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加明确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整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在整节课上还存在着不足:
1、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对减法算理的理解,每出示一个情境,都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先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原来有(),走了(),还剩()”,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哪部分减?减去哪部分?总结要从原来的一共当中去掉飞走的,跑掉的部分,不能用剩下的去减。虽然有一定的好转,但仍然有不少学生不会看图,仍然用剩下的减去去掉的,需要多加锻炼,养成说图意列算式的好习惯。
2、在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大部分学生,而忽视了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对这部分学生及时给予帮助、指导,保护他们求知的欲望与学习热情。
3、在教学中,孩子算理说的多,但是脱离图怎样计算减法练的较少,在下节课的教学中要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抢答、开火车、小组比赛、男女擂台赛等游戏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口算速度。而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多练。另外,要与家长配合,每天让家长给孩子练习一定数量的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口算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一
《5以内的减法》这一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而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还是先让学生从基本出发,从认识减法的意义出发,让孩子自己通过理解来说出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减法来计算?在教学过程中,在黑板上画出“树上原来5只小鸟,后来飞走了两只”和“树上有5个大苹果,给风吹下了一个”等等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们看图来说一说他们看到的,进一步让他们去理解,“飞走了、掉下来了、开走了”等等要用减法来计算,渗透减法的意义。当孩子们把减法的意义理解了,计算起来就会明白多了。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口算训练,特别是低年级阶段,“20以内的加减法”是必须要熟练过关的,而“5以内的加减法”就是其中的基石,这基石越稳对下面的学习就越轻松。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发现口算方法不是难点,而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是重点。因此,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上。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各种竞赛等手段来进行,在教学中,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抢答、开火车、小组比赛、男女擂台赛等游戏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了口算速度。而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多练。另外,要与家长配合,每天让家长给孩子练习一定数量的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口算题。
如果这样去落实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肯定可以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教材内容:
二、单元分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一次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例题2连续退位减,例题3连续被减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决问题。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五、单元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六、教学时间:9课时。
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例题1、2,练习八1、2、3)。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3,练习八4、5、6)。
3、练习课(练习八7、8、9、10)。
4、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
6、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
7、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8、整理和复习(一)(p471、2,练习十1、2、3、5)。
9、整理和复习(二)(p473,练习十4、5、6、7)。
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例题1、2,练习八1、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24+4335+47。
52+2032+5953+28。
2、笔算。
430+260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122()。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31()。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71+903()74。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1、123+361456+533。
2、367+626426+382516+703。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271+122271+31271+903。
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例题3,练习八4、5、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45+298()。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45+2191874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98+4141574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八第3-8题.
2、笔算并验算。
348+564457+293881+139。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三
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较好,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讨论,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仔细观察习惯,以及学会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进行小组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有少数同学计算时,不能很好的进行退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学生的独立练习,找出了存在的问题,订正了错误,并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是以后教学中应注意重点培养的问题。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四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今后学习万以外多位数加减法以及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培养学生数感的良好载体,其中的估算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另外,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是学生所要学习的必需数学,因此,学生务必切实的掌握好。
二知识结构。
三单元总体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四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p91-p93例1例2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三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p96-p97例3例4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四课时:估算p98例5以及相应的练习。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p99-p101练习二十。
第六课时:整理和复习p102-p103练习二十一。
第七课时:有多重p104-p105实践活动。
五课时目标。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1.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通过交流、比较口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倾听能力。
3.通过对主题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数学跟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用处。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较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借助习题的素材,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到数学的整洁美。
3.通过情景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环保意识。
估算。
1.通过情景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估算。
2.通过对各种估算方法的比较,培养学生合理地运用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练习。
1.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笔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较迅速的进行相关的笔算和估算。
2.借助习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姿势教育。
3.结合习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整理和复习。
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应的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相关的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估算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多重。
1.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进一步增强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感受物体的轻重。
2.通过对学生体重的记录,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六要点和建议。
p91主题图。
要点: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学生能正确解读信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建议:1.留足时间让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
2.经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形成乘船的策略。教师板书学生的乘船策略。
p92情景图。
要点:口算方法的交流、比较、选择。
建议1.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任何解决图上的两个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讲述自己的口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比较口算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p93情景图。
要点:减法口算方法的交流、比较、选择;口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思考:2(3)班剩下的同学和2(4)班合起来,一只船能乘下吗?
p96情景图。
要点:正确的解读信息;如何进位;竖式的书写。
建议:1.学生可先口算,再独立尝试竖式计算。
p97情景图。
要点:如何退位;竖式的书写(对齐、工整、分开)。
3.教师讲解验算的方法。
p98情景图。
要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形成合理的策略。
建议:1.可安排猜一猜等导入活动。
2.学生明确问题后,先让学生自己估算,再集体交流、讨论估算方法。
3.比较不同的方法形成认识:估算时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
p102整理和复习。
要点:抓住重点进行复习;强调合理的估算策略。
建议1.安排看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2.结合学生的回答,形成该单元的知识框架。
3.让学生举例子,且计算。
p104有多重。
要点:感受质量单位,渗透统计意识。
建议1.课前让学生收集、记录有关物体的质量数据。
2.教学时教师讲解、演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3.分小组活动,讲清活动规则。如顺序,记录等。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五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
1.对口令。
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
2.拍手对口令。
3.举牌对口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例题。
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总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
布置作业。
1.学生准备纸鹤,学具,数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都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对口令活动,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语言描述,并用纸鹤演示:湖里的3只鹤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习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习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习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六
4-1=3读作:4减1等于3。
减号。
5-3=2方法1:数数1、2、3。
方法2:依次减1,5、4、3。
方法3:数的组成5。
八、【教学反思】。
本课我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合理使用教材,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依据新课标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巧用迁移和比较的方法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观察,自主探究,展示点评,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巧用迁移,发挥主动性,积极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探究新知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能力的成功的喜悦。
3、练习设计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应用拓展。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大胆放手探究,让其独立理解减法含义,并掌握5以内减法的方法。同时,我对教材中的习题作适当的调整和组合,由浅入深地安排,鼓励学生展示解题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练习中,逐渐地领会对减法的含义,很自然地过渡,突破难点。分层训练的练习形式多样,有坡度地反馈、培养思维能力。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拓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的程度和能力不断地提高。
4、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营造求知空间,激活互动潜能,全面发展。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交流、分享成功的喜悦。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说”和“做”,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充分地发表意见。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在过程中体验,反馈交流,概括归纳,分析总结方法。通过数学活动,学生不断提升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充分展示了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5、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寻找闪光点,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成功体验。
我在评价上注重豉励性、情感性、全面性和多样性,用语言、手势外来评价,尤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认知策略、自我监控、反思与批判性思维、探究与创新能力等评价。通过自评、师评、互评等方式,提高课堂师生互动,人境互动,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指导、激励,让其在学习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七
“5以内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教材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学时我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哪种算法。
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八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春”活动,引导幼儿自主表现春天美丽的事物。
2、激发幼儿大胆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3、通过幼儿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活动重点:
能大胆想象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活动难点: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幼儿已经学会剪“春”字。
2、工具:剪刀、固体胶、手工纸(每人数量不同)方形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2、今天春姑娘又要请你们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时候,“春风”遇到了谁?
二、幼儿剪“春”
要求:
1、在剪之前先数数春姑娘给你带来了几张纸?
2、每个“春”字都要不一样。
3、将剪好的“春”字贴在铅画纸上。
(在幼儿剪几张纸后老师示意停下。老师给的纸不一定剪完)。
三、比较“春”字。
1、请幼儿介绍一下,你的几个“春”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总结幼儿变化的地方,及时肯定幼儿的大胆想象。
四、找题目:
师概括:当剩下的东西比原来的总数少了时,我们就用减法来表示。
2、请幼儿根据自己剪“春”字的用纸情况找相应的题目表示,并在等号后写上答案。
3、提问:你为什么选这道题?(师生共同总结题目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五、延伸:
引导幼儿向同伴、客人老师介绍自己剪的“春”字和相应的减法题。
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九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