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篇一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使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读题列式,并说一说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4个13是多少? 18个20是多少?
小结: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复习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引入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一)出示例1
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二)讨论:
1、用加法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列式?
2、13.5x5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你觉得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4、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什么联系?
(三)教师提问:小数乘整数该怎样计算呢?
教师提示:
1、能不能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2、能不能用前面复习中得到的规律来解决呢?
(四)演示动画:小数乘整数—例1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把675缩小10倍呢?
(五)请学生看书学习今天的内容第1页,觉得重要的地方画下来。
(一)今天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请同学概括一下。
(二)提问: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为什么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依据是什么?
(三)你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一)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
0.9x463x68.4x15
(二)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14个9.76的和是多少?
5个2.05的和是多少?
4.95的7倍是多少?
(三)根据填结果。
() ()
() ()
()x()
(一)计算
0.86x72.14x620.375x12
1.8x3950.45x1081.056x25
(二)小明看见远处打闪以后,经过4秒听到雷声。已知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闪的地方离小明有多远?(从打闪起到看见闪光的时间略去不算)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1。花布每米13.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用加法计算:13.5+13.5+13.5+13.5+13.5
用乘法计算:13.5x5=67.5(元)
答:5米要用67.5元。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篇二
1、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和小数的方法。
2、会将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和分数。
3、在经历把百分数改成分数和小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和规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第7页两个监测人员的对话情景:“我们监测了34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其中有35%的城市达到了二级标准”。
教师:观察情景图,说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
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还有百分之几的城市空气质量没有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的问题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0×35%。
教师:说说这样列式的想法。
学生:……
教师:该怎样计算340×35%呢?学生独立思考340×35%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交流汇报。在交流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发现要计算340×35%,可把35%写成分数或小数后进行计算,即把35%改写成35100或0.35。
学生尝试计算,并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340×35%=340×0.35=119(个)=119(个)
教师:我们通过把35%改写成分数或小数的形式解决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的问题。如何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呢?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板书揭示课题: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自主探索,总结方法
出示第7页例1。
学生自主尝试把17%,40%化成分数学生汇报改写过程并板演:17%=1710040%=40100=25教师:当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后,不是最简分数的应化简成最简分数。
教学把46%,128%化成小数学生尝试把46%和128%化成小数。(学生可能会有下面的一些改写形式)46%=46100=46÷100=0.46,128%=128/100=128÷100=1.28。你能将0.5%化成小数吗?
同桌交流后汇报。
教师:观察比较上面的改写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
小组讨论
交流归纳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把17%,40%改写成分数,把46%,128%,0.5%改写成小数的过程,同学们能不能试着说说,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呢?
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归纳总结得出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看教科书第8页两个同学的对话框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注意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简成最简分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百分号,同时把百分号前的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9页,课堂活动第2题教师:说说怎样才能准确地在格子里涂色呢?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2、完成教科书第10页第2题和第5题第1小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结束全课
教师: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篇三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课件、玩具汽车等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四)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
板书: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发现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复习观察物体
(1)课件出示小汽车的图,同时将实物汽车摆放好。
①自主观察,组内说说。
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汽车,组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
②交流汇报,发现问题。
a.指定一组内的学生说说看到小汽车的样子。
b.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小组内交流。
c.汇报交流,引导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③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小汽车的图样,指定学生进行连线,说说:你是怎样判断?
(2)及时练习
①练一练。(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
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b.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样判断的?
②说一说。
a.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正方体)
b.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圆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球体)
③猜一猜。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
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
b.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并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加以巩固、提高,从而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
2.复习搭配问题
(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上衣和两件不同裤子
①学生根据图样,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③汇报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时要有序。
(2)及时练习
①排列问题
课件出示:从8、2、4、1四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组两位数时一定有序地摆数。
②组合问题
课件出示:每两人握一次手,6个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握手时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时每两人间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虑顺序问题。
(3)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上面的组数问题和握手问题在解决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穿衣服、组数、握手”等活动中掌握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比较中发现两类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搭配问题的认识与与理解,渗透搭配问题的思想方法。
1.练一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3题。
(1)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组一组
课件出示:从5、9、0三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组数的方法。
(2)汇报交流,重点说明:和0组数时,0不能摆在十位。
3.送一送
课件出示:元旦时,小明、小刚、小阳三人互相赠送一张贺卡,他们一共赠送多少张贺卡?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4.比一比
课件出示:六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小朋友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5.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4题。
(1)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让想法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了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篇四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基础课
教法:多级分析综合法
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难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转化课
教法:尝试自学法
目标:1、在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及算理。
2、能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式题。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及概括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数。
难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数。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三课时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转化课
教法:尝试自学法
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难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四课时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五课时
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型:迁移课
教法:引导模仿法
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灵活确定算法、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
难点: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六课时
课题: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课型:迁移课
教法:引导模仿法
目标: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2、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简算方法。
难点:简算方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七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1、进一步更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八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1、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一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内容:
这一教材分为三小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目标: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 理解整数加法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4、 使学生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关键: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课时安排: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4、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九册全册备课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包括的内容有:分数加、尊、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想:
在前册已有的基础上重点教学分数四则运算,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最简单的立体图形,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 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6、 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篇五
1. 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1. 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
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
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设计意图:在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位置关系中,体会左、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己身体上的实例,直观感知左和右,为进一步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奠定基础。]
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1题)。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充分感知左和右。]
2. 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多媒体出示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朋友们上课坐得多整齐啊!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左和右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如果有的学生说小明坐在左边,则启发:这样说不够完整,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坐在谁的左边吗?
小结: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同桌互相说后汇报。
[设计意图:两个人的左右关系要明确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学生一开始学习的时候不习惯这样的表达。教师利用教材上学生上课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描述两个人的左右关系,初步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联系教室里的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2题)。
让每个学生自由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或竖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所处的位置。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而不能只说谁在左边或右边。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由两个人的左右关系过渡到三个人的左右关系,是学生认识的难点,教师适时组织讨论,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自觉采用完整的表达。]
3. 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可以用前、后的关系进行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说说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所处的位置,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巩固对左、右的认识,体会前、后的位置关系。]
1.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星期天,小熊买了好多好吃的来招待好朋友(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谁来说说小熊都买了什么?
提问:每个小朋友可以选一样,但是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让大家来猜一猜好吗?
[设计意图:给单调的练习赋予一定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主动观察、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使学生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2.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把小尺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要求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自由摆放学具的活动,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
3. 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第5题可让学生先看图说,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说。
提问: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谁来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揭示课题:认位置)
谈话:课后,请小朋友们用你们那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中去仔细观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并且说一说,好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和掌握的知识,鼓励学生用已经学到的本领去探索周围更广阔的世界,培养数学的眼光。]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篇六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29页实践活动调查利率,计算利息。
1、结合百分数的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储蓄知识,认识储蓄的重要意义。
1、分小组调查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
2、了解银行的各种储蓄方式及服务特色。
3、结合自已所调查的,总结收获、提出质疑。
4、每小组准备一个计算器。
一、通过预习,交流收获
1、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
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调查,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收获?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2、出示整存整取,国债年利率。(结合学生回答出示)
二、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1、出示例题:
小东的爸爸有5000元人民币,请大家帮他算一算购买三年期国债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的收益哪个大?相差多少元?
(1) 估算
师:先请同学们猜一猜,买哪一种收益大呢?为什么?
(2) 论证
师:请同学们动笔算一算,究竟是哪种收益大?
(3)交流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种收益大?大多少?
整存整取 50002.54%380%=302.4(元)
国债 50002.54%3=2348(元)
348-302.4=45.6(元)
(4)讨论
师:相对来说,国债的利益比较大,请同学们说说国债和整存整取各自有什么优点?
2、出示情境题
王刚的爸爸说:我在国外辛辛苦苦地挣到了20000元,现在这笔钱该用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们四人一组帮五刚的爸爸设计一个方案。
(1) 小组合作,讨论方案
(2) 小组交流,共同探讨
师:小组内选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帮王刚的爸爸设计了什么方案?
(3) 选择方案,说明理由
师:如果你作为王刚的爸爸,你会选择哪个方案?为什么?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议一议
(1) 联系实际,说出想法
师:如果作为你自已有1000元,根据你及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呢?你是怎么想的呢?
(2) 小结:我们实际存钱时,不一定看收益,哪一种适合就选哪种,即标准不同,选择也不同。
2、问一问
(1) 联系实际,提出质疑。
师:在生活中,存钱取钱时,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你家遇到过什么特殊情况?或者,你有什么新问题?
(2)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对于这样的特殊情况,你知道怎么办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总结本课
师: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本次活动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出发,关注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大众数学思想。
为了体现活动的实用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调查利率,计算利息这个主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篇七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教学目标
师:想一想你都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b=b×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c+a×b=(a+b)×c或a×c-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减法不变性质 :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a-b-c=a-(b+c)
7.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a÷b=(a×c)÷(b×c)=(a÷c)÷(b÷c) (c≠0)(b≠0)
8.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数,即:a-(b-c)=a-b+c
9.某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等于某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差:a-b+c=a-(b-c)
这些定律和性质,大都可以推广,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加。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乘。
乘法分配律:推广到几个数的和或差乘以(或除以)一个数。
请同学们再记一下公式。
公式记熟了,遇到简算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关键。(板书:方法是关键)
一般来说,连加算式中,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连乘算式中;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津;在除法算式中,应用商不变性质;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中,应用减法的性质。
1.判断下面简算各题是否正确。
(1)99×4.4 (2)45÷2.5
=(100+1)×4.4 =(45×4)×(2.5×4)
=100×4.4+1×4.4 =180×10
=440+4.4 =1800
=444.4
(3)25×(0.4×9)
=25×0.4+25×9
=10+225
=235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3÷2.5 (2)3.2×12.5×25
(3)(44×4)×25 (4)999×9
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相互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篇八
1.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通过操作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1.教师:,桃子,光盘
2.学生:小棒
一、复习
1、(1)师: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老师想来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在做挑战任务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下热身运动。
10+1= 10+5= 10+8= 10+4=
10+3= 10+7= 10+6= 10+2=
2、智慧比拼
看来十加几的算式难不倒小朋友,那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智慧比拼。
你能马上算出每幅图中三个数的和吗?看谁能答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复习十加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9加几,在计算9加几时,更能想出凑十法。】
二、新课讲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猴妈妈发现小猴最近表现很好,它买了小猴最喜欢的水果奖励给小猴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水果吗?(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见桃子可高兴了。(出示)
(1)师:仔细观察图,桌子上的桃子是怎么摆的?
指名回答。
师: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师:你真棒,你提的问题与猴妈妈一样,猴妈妈说,如果小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吃桃子。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你们能不能帮它。该怎么算呢?
(师:要求一共有几个,就是把9和4合起来,该怎么列式?)
生:9+4=13
师:很好,你也把得数算出来了,那我们现在来验证他算的对不对?
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验证?教师巡视。
讨论:你们打算如何验证9+4=13这个得数是否正确?
生1:我是数数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生2:我是这样想的:10+4=14,所以9+4=13。这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假设全部放满,就是10+4=14,现在缺一个,所以用14减去1得13。)
生3:我是从盒子外面拿一个到盒子里,就成10个,加上外面的三个,正好是13个。
师:拿一个?怎么拿?请你到前面来演示着说一说。
生:先拿一个放进盒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师:这个方法很新颖!这位同学刚刚从外边4个中拿走了几个?(1个)他把这一个放哪里了(给9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凑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师:你们的方法还真多!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 数数。(可能是你对数的方法比较熟)
生:拿进去一个,凑成十的方法。算起来很简便。(你真会思考)
师:说了这么多解决的方法,谁能用数学
算式来表示?
生:9+4=13
师板书:9+4=13
(多提几个人说说凑十法的过程,然后全班一起说)
(1)谈话:小猴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妈妈又买了些花奖励给小猴和你们呢(出示“试一试”)。
师: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吗?该怎么列式?(9指哪边的花?7呢?)
生:9+7
师:你会计算吗?先圈出10朵,再计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思考过程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师:要把7分成几和几?7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题都有什么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个数,得数也都是十几。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9加几,计算时都是把第
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然后拿9和1凑成10,10加几等于十几。
师:你想试试其他的9加几算式吗?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再放一块就是10块了,你能看图说说小猴的算法吗?
小猴为什么搬1块到左边?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能根据这些,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学生做,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全班齐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像这样摆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在书上把它圈一圈。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学生做,集体订正
(3)圈出10根后,右边剩下几,得数就等于十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9+1+1= 9+1+4= 9+1+8=
9+2= 9+5= 9+9=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想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连加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蚂蚁搬家的游戏”,出示。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你能按顺序说出9加几的算式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一个数,得数都是十几,并且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数少1。
四、挑战自我
出示题目:
9+()<15 9+()<17
想一想:1、( )里能填哪些数?
2、( )里最大能填几?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篇九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且十位计算有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有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情境导入
西游记里的三个师兄弟遇到麻烦了,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二、探索新知
1、利用分橘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3、重点解决有48个橘子,平均分给3个师兄弟,每人分多少个? □ ○ □ = □ ( )
4、学生独立计算483。
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1) 10个 10个 10个 18个(10个 8个)
每个人可以分1篮还剩18个(1篮8个),一人可再分6个,共16个。
(2) 30 3 = 10 18 3 = 6 10 + 6 = 16
(3)竖式计算(再次对比加减乘竖式)
①竖式的书写格式不同
②计算顺序不同(从高位开始)
③数位对齐
7、讨论:为什么除法要从高位算起?
三、拓展应用
1、先估算再计算。
382
524
723
2、用竖式计算。
81 3
90 6
98 7
84 6
96 4
56 4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篇十
课本第33页
1、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建立除法的逻辑推算。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2、方法与过程:经历自主探究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计算的方法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计算思维的灵活性。会用逻辑推理“因为??所以??”,能进行观察对比,提高对比能力。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与应用过程中,发展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掌握并能熟练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整十数被一位数除、整百数被一位数除的计算方法。除法算式的不同读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好不好?请大家仔细听好。狐狸装了一筐苹果,今天它要卖苹果。狐狸说:我的苹果可甜了,而且还很便宜呢?2 个苹果只要12元哟?小熊看见了想买苹果,它说苹果价钱太贵了,狐狸就说:那好我再便宜一些吧,20个苹果只要120元钱,小熊高兴地说很便宜了,小猴看见了却说小熊上当受骗了。
师:同学们,你们说为什么小猴说小熊受骗了?
师:请前后四个同学讨论讨论,说说为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3、师:哪组同学能说说你们小组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2个苹果只要12元。”
“20个苹果只要120元。”
4、师:其他小组能否根据他们小组找到的信息,列出算式吗?
生:(1)12÷2=6(元)
(2)120÷20=
5、师:在计算120÷20,该怎样计算呢?
6、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板书: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师:先请你们小组一起讨论计算方法,并试着算一算。
(核对答案)
方法一:因为12÷2=6,120里面有12个十,20里面有2个十,所以,12个十除以2个十的商是6。
师:请和这位同学做法相同的同学举手。
师:560÷70这道题,谁来说一说“因为、所以”?
生:略
师:还有同学有其他的做法吗?
方法二:因为
20=120,所以120÷20=6。
师:这位同学想到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出示题目卡片200÷20、490÷70、300÷50、240÷30)
师:像这组同学这样计算,你们会吗?能不能说出思考过程?
200÷20=? 因为__×20=200 所以200÷20=
490÷70=? 因为__×70=490 所以490÷70=
300÷50=? 因为__×50=300 所以300÷50=
240÷30=? 因为__×30=240 所以240÷30=
师(小结):结合刚才两组同学的做法,在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时,同学们可以根据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根据12÷2=6,求出120÷20=6;在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老师和这两位同学的做法都不一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板书:120÷20=6 被除数、除数同时划去一个0)
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略
师:好,现在老师就来教你们一个方法:被除数、除数同时划去相同个数的0,划0的个数根据除数。
师:再看刚才那4道题,谁来说说该怎么划0?
生:略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这个算式?120÷20
(板书:3种读法)
生:120÷20 读作:120除以20
师:这个算式还有其他读法吗?
生:还可以读作:20除120
或:120被20除
师:这位同学非常好,已经在上课之前就做了预习,老师要表扬他。
(出示题目卡片:630÷7 400÷80)
师:请同桌两位同学小声地说一说这两题可以有哪几种读法?
生:略
师:(出示题目卡片)
选择:算式24÷3,下列读法错误的是( )
a、24除以3 b、24被3除 c、3除24 d、3被24除
师:请同学们手势准备、出
(检查手势答案,是否有同学错)
师:同学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除法算式的几种读法。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课本第33页,看例题;看完的同学完成练一练的1计算 师:做得快的同学,第一:请你仔细检查
第二:请你任选2题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核对答案)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看没有举手的同学,问他错在哪)
师:挑选200÷2、400÷8这两题,请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师:小巧和小丁丁和学会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后,来到超市里买鸡蛋,发现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在超市里帮忙分鸡蛋,将210个鸡蛋平均装入3只塑料桶。那么没只塑料桶要装多少个鸡蛋呢?
师:同学们能否列出算式,并试着算算结果。
生:210÷3=70(个)
师:如果要平均装入30只塑料桶呢?又该怎么列示呢?
生:210÷30=7(个)
师: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210÷3和210÷30的异同,并说说做法
生:略
师:210÷3 我们可以先算21÷3=7,再添一个0
而210÷30 我们可以先各划去一个0,再用21÷3=7
师:(出示题目卡片)请一组同学来开火车
180÷2= 160÷40=
270÷30= 400÷8=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以及“除法算式的不同读法”,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540÷9= 5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