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专业19篇)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或者工作生活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总结出来的一种文字材料,它可以反思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写心得体会需要充分利用语言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排比、修辞等,使文章更丰富、生动。以下是一些个人独特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一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9月__日,迎来“秋分”节气,也是我国第x届农民丰收节。
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中华文明,既因农而起,也因农而兴,更因农而久远。国家史无前例地设立农民丰收节,不仅是一件重视农业、振兴农村、关爱农民的好事,也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辛劳耕作的酸甜苦辣,只有体验过才会知道。正是农民们那一双双布满茧子的手,才为我们的餐桌更添丰盛。从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农民丰收节”,成为继教师节、医师节、护士节、记者节之后我国第五个社会行业性节日,不仅是全社会对农民的一份尊重和感恩,也是对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美德的传承和弘扬。
20__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虽然疫情,以及今年夏季多地发生的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粮食流通和农耕生产带来一些困难,但总体而言,超前谋划、应时而动、精准施策让中国粮食自给与保供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中国人的饭碗仍然稳稳地端在自己的手中。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惜饭碗牢牢端在手中的这份努力,倍加珍惜农民辛勤劳作的美好成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千古佳句至今读来,意义更加深刻。从丰收节里感悟劳动的精神、勤劳的意志,体味珍惜粮食的美德、节俭的风尚,积聚助力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强大合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精神的丰收,也是对千古佳句的身体力行。
精神的力量是最宝贵的力量。无论是抗疫精神,还是劳动精神、节俭精神,都是中华民族拥抱当下、创造未来的力量源泉。丰收的路上没有懒汉,复兴的征程唯靠拼搏。农民丰收节,也在启示我们,处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瞄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唯有靠勤劳双手,才能奏响奋斗之歌、赢得丰收喜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不妨走到丰收的背后,多看一看辛劳的过程、多想一想劳作的精神,让我们从中悟得更多宝贵精神财富,并将此运用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真正地对粮食节约珍惜,坚定地用勤劳和智慧双手干好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工作,为祖国繁荣发展,早日迎来“五谷丰登,秋香万里”的高光时刻而不懈努力!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二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设立一个节日,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审议,这是不多见的,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涵人民情怀的好事。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体会: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引起各个方面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和重视,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二是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一个专属的节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这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满足了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是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可以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所以,设立这个节日,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还是从社会进步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三
6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同意自20xx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
党的十九大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可以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可以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可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在视察湖北时曾发表重要讲话,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落实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基层组织“五个振兴”任务,学习借鉴浙江好经验好作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重要表现。
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活力。“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释放出不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强烈信号,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民丰收节,让这个目标更加接近。
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以渔樵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明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是华夏儿女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农耕文明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在华夏儿女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衍生出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邻里相帮等文化精神在今天仍具有时代意义,同时更彰显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风范。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农民的节日,是一个向世人展示中国“三农”状况的窗口,要通过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等多种活动,让全社会、全民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四
每当我看到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农民用他们那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粮食,所以我想为农民设立一个“丰收节”。
这一天,农村里所有的人都来到广场展现自己的成果,人山人海,非常热闹,个个敲锣打鼓。农民们首先在空地上铺上了金黄的稻子,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他们又摆上了饱满的大豆和火红的高粱来展示。果民们也不甘示弱,拿出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水果: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一串串晶亮的葡萄,又大又甜的西瓜,香喷喷的芒果,像小灯笼一样的柿子······有的果民还把水果切开,做成水果拼盘给大家品尝,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晚上,就该孩子们玩了。他们吃着各种甜美的果子,燃放者五颜六色的烟花,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蹦着跳着,不亦乐乎。
这个节日的意义真大!是特意为农民伯伯准备的节日,能让农民伯伯感到幸福和快乐!
突然,我醒来了,哦!原来这是一场梦,我多么希望这场梦能变成真实啊!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五
20xx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论断。这些新思想和新论断契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为新时期我国农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农民收入明显增多,农村面貌明显改变,农业生产明显改善,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的腰包鼓了群众的笑脸多了,我国脱贫攻坚的担子也就轻了。
“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雪山冰川也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我们广大农民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农村是我们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也是我们生长繁衍的根据地。记得住乡土乡愁,才能建设好美丽乡村;留得住绿水青山,才能处理好经济同环保的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样中华大地的天会更蓝山会更绿水会更清,人民也会更加幸福。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农民富了,农村美了,农业也就强了。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而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古今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更使我们体味到了丰收的喜悦。不同地域会孕育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地域也都有自己庆祝丰收的独特方式,可是那种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却是相同的。
“平凡的丰收,不平凡的喜悦”。金秋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喜悦的季节,而农民是丰收的主体,更是丰收的关键。我们每餐食用的五谷杂粮无不出自朴实的农民之手,正如小说《平凡的世界》里面写的:“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而丰收节给农民那像土地一样平凡的日子留下了太阳一般的光辉。
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除了党和国家惠农为农的好政策以外,我们广大农民群众也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也为早日建成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乡村,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注入新力量。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六
今年9月xx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当下正值秋收季节,xx新闻推出系列报道《大地颂歌·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聚焦三湘四水新农村,谈农事、晒丰收、亮幸福,稻花香里说丰年。近年来,湖南省汉寿县通过农业专家及水产专家规划指导,充分利用易涝低湖田、水塘、湖汊,大力推广莲藕、菱角等高效“节约型”水生作物的种植,到目前,汉寿县已推广莲藕、菱角等“节约型”水生作物6万多亩。每到采莲摘菱的时节,农民们穿行于田田莲叶、参差菱萍之间,享受着丰收的愉悦,那场景真是如诗如画,美澈心脾。
“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多么诗情画意的场景,令人为之神往。这种采莲摘菱的活儿,在城里人看来,简直是太浪漫了,可在农民眼里极为普通,乃是最常见的日常,每到秋季都会下湖采摘,迎来新的丰收季节。在农民迎接丰收季节、收获劳动成果的行为里,实际上充满了对美的向往,蕴含着丰厚的文化意义,而这也正是“农民丰收节”文化价值属性。
在我国5000年的文明历史中,农耕文化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用饱含真情的色彩,书写了无数田园诗文、描摹了无数田园画,吟哦赞颂田园风景,描绘各地风土人情,其中很多精品流传千古,为世人所倾倒,从而将优美的农耕文化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精神里,一代代传承下来。我国自古就有庆五谷丰登的习俗,如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是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即便进入到信息时代,还有很多人身在大城市,享受着现代科技文明,心却留恋着故乡农村的点点滴滴,念念不忘故土的风土人情,偶尔发出感叹,希望以后能够回到家乡,房前种花,屋后种菜,春播秋收,做一个逍遥自在的农家人。这种浓郁的思乡情怀,其实也是对农耕文化的向往,土地孕育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如同血脉一样,不可割舍。
“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是为了给广大农民群体一个专有的节日,让国人认识到农民在国家经济发展不可磨灭的贡献,提升农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农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也是藉此传承与弘扬悠久传统文化,让国人体味迎接丰收的喜悦之情,体验各地农民庆丰收的娱乐活动,增进对我国古老农耕文化的认知,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自然作物生长繁衍的规律,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根基。对于广大农民而言,丰收意味着挥洒汗水后的甘甜回报,改善家庭生活品质的动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畅想,都寄托于土地的无私奉献。“农民丰收节”赋予人们美好的愿景,让大家对农民、土地有了全新的了解机会,认识到农耕文化的可贵,善待农民和农业,从而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七
国务院决定,自20__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意义不言自明: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也提醒社会各方面更加重视和关注“三农”工作,关心和爱护广大农民,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农民职业的尊重。
事实上,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如彝族的火把节、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但在国家层面上缺少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去年全国两会期间,45名人大代表提出设立丰收节的建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各级以及相关部门对今年的首届“农民丰收节”不仅高度重视,为举办好首届“农民丰收节”可谓新招频出:类似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促丰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把每个地方的特色挖掘展示出来,让全社会共同感受丰收的喜悦。
举办好“农民丰收节”,不仅在节日,应更多做好节外功夫。首先,不应只注重仪式感。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办乡村节会成为普遍现象,这种政府搭台的方式,对于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增加村民收入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实事求是地说,有的节会太注重仪式感,“热闹”一阵子后,“骤冷”表现明显。村民的农副产品,仅仅在节会期间俏销,之后很快又陷入“销售难”。举办“农民丰收节”,应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其次,应从政策、资源、资金、环境等各个方面,为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创造良好条件,并探索乡村振兴的办法,创新“三农”工作的思路,让广大农民能够安心农村、安心农业、安心发展农村经济,真正让农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职业。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总之,让农民口袋鼓起来、让农民收入多起来,才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要义所在。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八
金秋九月,亿万农民欢天喜地,迎来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2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开幕式将在开封祥符区西姜寨乡拉开帷幕。据悉,此次开封主会场活动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着重突出生态特色、现代科技、农耕文化、创意休闲、新时代新农民新展示,充分展示现代农业新成果,美丽乡村新面貌,现代职业农民新形象。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一个属于农民但又关乎国计民生的节日。每年“秋分”,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都是收割的时候。这个节日的设立,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今年的“秋分”之际,祖国大地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袭等挑战后到处呈现出来之不易的丰收景象,令人无比欣慰。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将为绚丽的秋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收的风景最“凝重”。从大自然的节奏看,秋天似乎就万木凋零。缺乏了生机,因而有“逢秋悲寂寥”的凄凉。但是,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那道沉甸甸的风景让人深思。诗人峻青说:“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使人欣喜。”秋收的独特风景,恐怕就在这“瓜果遍地”中。正因这些都是“农民”的事情,古代的“官方”及“上层人物”自然领悟不到,只凭自我感觉得出了“寂寥”的结论,唯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丰收”才有了节日,那一道道“胜春朝”的风景,才会那般的凝重,用老舍先生的而话说,“美得并不空洞”。
“山田望稔秋收近,暑月乘凉早起宜”,秋收的憧憬最“精彩”。爱国诗人陆游行走在山道上,闻着稻花的清香,听着阵阵的蛙鸣,不由吟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从稻花的清香里就能感受到“丰收在望”,更何况秋日里的“山田望稔”!勤劳的庄稼人虽然也“暑月乘凉”,但不会睡“懒觉”,日日“早起”作好收割的准备。这样的意境,恐怕也只有农民才体会得到。在今年的每一场“战斗”中,我们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扬这种“早起”精神,带领广大群众战胜重重困难,迎来了多个层面的丰收。在这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多么“精彩”的丰收画面!
“春种遍地皆绿玉,秋收满仓尽黄金”,秋收的希望最“动人”。春华秋实,是大自然的规律,更是农民的希望。在农民心中,这个“希望”比其他的希望更“动人”,因为它涵盖了生存、发展的全部内容。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亮点是开封农业嘉年华项目,将以现代农业文化为主线,结合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等向人们展示极具地域特色的农耕文明,打造以高科技展示,农业观光旅游,研学基地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样板。解密八朝古都,担当农业大任,这就是“满仓尽黄金”崭新的时代内涵,也是乡村振兴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推动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庆丰收,迎小康”,充分展示现代农业新成果,美丽乡村新面貌,现代职业农民新形象,是本次“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看点。通过丰富多彩活动,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形成关注“三农”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才是举行节日庆祝活动的初衷。节日年年过,今年又不同。经历了无数坎坷,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用不懈的拼搏换来的节日祥和,将浓墨重彩地绘出万众同心,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的时代“新图”!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九
9月15日至16日,在康养大碧头田园综合体举行“大碧头杯”第四届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大赛和广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启动仪式及系列活动。为做好活动各项服务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推行“抢单”式志愿服务,为活动“保驾护航”。
“抢”建志愿队伍,第一时间将服务“网格化”。坚持把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行动,作为检验党员“主题教育”学习成效的重要载体。通过自愿报名、筛选考核等方式,突击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三天内,来自全县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医院等63个单位572名党员踊跃加入。从活动现场区域、活动时间段、志愿者专业特长三个维度,划分空间、时间、人员“三维网格”,一天内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闪电式”划到网格里,设立综合协调队、助农秋收队、产品宣介队、新闻报道队、治安联防队、后勤保障队等6支志愿者服务行动分队,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众参与”的志愿服务,切实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抢”抓岗前培训,见缝插针促服务“专业化”。健全完善党员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管理、行动分队具体组织、党员个人文明服务”的管理网络。开设“夜间课堂”,实行“突击式”培训,三天内组织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专题培训4期。开展“建档式”管理,对培训合格的予以发放“上岗证”,培训不合格的纳入“再培训”名单,切实提升党员志愿奉献精神和服务技能。提出“三个一”标准,统一挂志愿牌、统一着工装、统一佩戴党徽,在活动中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强化“训后再管”,采取实地督查与定期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对志愿服务情况“点穴式”督促检查6次,整改问题2个。用好考核“重锤”,将党员干部参加志愿服务情况纳入党员年底民主评议和年终考核,推动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行动取得实效。
“抢”提工作质效,最快速度把服务“宅急送”。围绕丰收节活动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开展“十五分钟服务圈”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志愿者3分钟到达现场、服务队15分钟解决问题。综合协调队发挥“中枢神经”作用,协调事项28件,10分钟完成1800余张坐椅摆放。助农秋收队以“比赛”促“服务”,70余名党员志愿者3分钟集结完毕,呈现了一场比拼健身技艺、共享运动乐趣、传播健康理念的体育健身盛会。产品宣介队开展“直播带货”活动,3小时不间断组织农产品展销、“农业嘉年华”等活动,现场展销农特产品100余种。新闻报道队活跃在活动的各环节,用一个个镜头全方位展现活动精彩瞬间,收录中央媒体10余条;治级安联防队维护中心现场秩序、引导外围分流、疏导交通,消除各类隐患8处,开展巡逻20余次,圆满完成安保工作。后勤保障队在各入口设立“爱心驿站”,为出入人员测量体温6000余人次,免费发放防暑小药品200余份。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十
1959年,毛主席阔别故土32年后,再一次回到家乡韶山,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情景,不禁令他抚今追昔,感而赋诗,留下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雄心。如今,秋分将至,全国各地一片丰收之景,我们也即将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礼赞丰收,更要把对丰收的渴盼、憧憬和追求,融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为“丰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的丰收是乡村产业的大丰收。“硕果累累”“穰穰满家”“五谷丰登”是广大农民对丰收“量”的朴素追求,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如今,人们对丰收的追求更体现为“质”的提升。“质的提升”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和新知识等一系列科技兴农的要素源源不断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质的提升”离不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势所趋;“质的提升”离不开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创新手段“各显神通”。“物质丰收”让广大农民更有底气。
新时代的丰收是乡村建设的大丰收。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诉求,除了要“填饱肚子”,还要在“铺好路子”“建好房子”“打好底子”“固好里子”等方面铆足力气、下足功夫。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蹄疾步稳。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领域环节,乡村建设的大丰收需要我们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致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环境美”;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塑造新农村建设的“精神美”;矢志不渝以党风政风引领乡风民风,大力创建新农村建设的“风气美”。“精神丰收”让广大农民更有生气。
新时代的丰收是亿万农民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的大丰收。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七年聚焦“三农”工作,党中央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出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起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广大农民群众的“情感粮仓”不断丰富充实。特别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唤起全社会对农民群体的尊重和感激,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精神层面必将增强亿万农民振兴乡村的热情、动力和信心。“物质精神双丰收”让广大农民更有士气。
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劳作不得闲。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丰收都是汗水浇灌出来的,愿每一份辛劳都有黄金的收获,愿丰收的喜悦点亮乡村的明天!礼赞丰收,致敬农民!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十一
9月22日是全国第三个“丰收节”,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这一重要指示后,今年的“丰收节”也有了不同寻常的内涵。更多的人关注到粮食安全这一重大课题,也有更多的人意识到粮食丰收的不易。在近年来全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低调务实的群体在为此默默付出。“丰收节”本就有感恩之意,在这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不同寻常的节点,更应怀感恩之心,念感恩之情,执感恩之礼。
感恩“种田人”,为“丰收”描摹底色。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国是人口大国,14亿人的吃饭问题需要解决,这是举世公认的难题,但在亿万农民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下,我们不仅解决了“口粮”问题,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幕后贡献者。中国农民历来有一些鲜明的个性:勤劳、坚韧、善良……这是区别于其他地区农民的显著特征。长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换来了五谷丰登,换来了仓禀实、天下安。尽管农业机械化在全面推进,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民仍是最辛苦的职业,也是最值得敬佩的职业。“丰收节”是农民的节日,应让农民成为主角,接受八方感恩与崇敬。
感恩“农技人”,为“丰收”提高成色。205月,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众望所归成为“国家推广大使”。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仅有6000余亿斤,40余年后的今天,这一数字已达13200亿斤,实现翻一番。这背后不仅有亿万农民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广大农技工作者的智慧和贡献。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广大“田秀才”“土专家”,扎根田间、无私忘我,为延续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依托这支庞大而又富于战斗力的农技人员队伍,全国农业亩均产出不断攀升、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在作物育种、田间管理、机械生产、智慧农业等领域,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急速缩小,为粮食连年丰收增添了科技和智力支撑。
感恩“助农人”,为“丰收”增添亮色。疫情期间,许多农产品面临销售难题,然而“直播带货”为这一问题带来转机。我们看到,“县长带货”“镇长带货”从一个陌生名词,短短几个月内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现象。不仅是直播带货,从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投入到支农、助农的大军中去,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后,振兴乡村、做强农业、富裕农民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过去,农业生产为工业化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在,反哺农业的号角已经吹响。除了行政力量,很多企业、团体、个人也纷纷涌向富农、强农的一线,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增添了无尽力量,也让“丰收”更有底气、更有自信。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丰收节不仅应成为展示农村改革发展巨大成就的窗口,更应承担引导社会各界关注“三农”、支持“三农”、感恩“三农”的重任,让丰收节收获更多的“丰收”。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十二
恰是一年丰收节,丹桂飘香,蟹肥菊黄,地里的粮食散发着稻香,金灿灿的玉米让我怀念起老家的秋收。
谚语有云,“秋分白云多,处处好田禾”,秋分是一个金黄如画的季节,也是农人们最期盼的时节,一年的辛勤在此刻迎来丰收,黄澄澄的水稻、沉甸甸的玉米,每逢秋收时节,对老家的怀念就越发浓郁。“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简单的歌词,几句话,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月光、有云朵、有晚风、有歌声,还有谷堆的秋收画面。儿时的我,最喜听这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在蒲扇的习习凉意间,渐入梦乡。
西南的秋收,到了这个季节,最主要的作物就是玉米和水稻了。玉米是先于水稻成熟的,我的秋收故事就要先从玉米讲起。老家的玉米种的特别多,这山连着那山到处都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地里生长的作物都特别有感情,每一寸土地,每一颗种子,都见证他们的成长。儿时坐在课堂里摇头晃脑背诵的“锄禾日当日,汗滴禾下锄”,现在读起来才更明白勤劳的深意。每逢秋收时节,村里的孩子但凡有些劳力的,都会帮着家里做些农活儿。我们把玉米掰回家晒干,剥玉米粒就是此时全家最重要的工作了。
这么些年过去了,很多秋收的记忆都随着机械化变得模糊,唯独那时和一大家子人坐在客厅里剥玉米粒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农村的客厅每逢到了这个时候,就会堆满从地里刚收回的粮食,一家人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就会围坐在堂屋里剥起玉米粒来。剥粒是个技术活,每年几千斤的收成是喜人的,但真要把玉米籽从玉米芯上剥下来,还是需要些功夫和时日的。全家坐在玉米堆里,先用改刀将玉米棒子戳起一道口子,再把黄胶鞋放在长凳腿上,用鞋跟的纹路摩擦咬在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来。那时的我们,对大人们“刷刷刷”没几下就剥掉一根玉米棒的能力很是羡慕,自己却总不得要领,学着剥却手掌总磨起水泡。直到后来,我们也在熟能生巧间学会了这个技能,麻溜地剥起玉米粒来,有时我们就会免不了和家里的孩子一起竞赛谁剥的玉米粒速度快,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脸都憋红了,但儿时的我却从来没能超过大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待玉米粒晒干入仓,水稻也就成熟了,便到了农人们最忙碌的时节了。从农村到城市的我们,离别了家乡,告别了故土,以为会渐渐淡忘那些在水田里耕作的记忆,却总是在不经意间被某个秋收的画面牵绊,梦回当年。西南的农村对水稻的感情是最深的,老家的一山一水全寄托在这片丰收的水稻田里。儿时那头跟了我们很多年的老黄牛早已不在了,可当初它耕作过的水田还依旧如故,农人们在这片水田里耕作、育苗,播种、收割,每个季节的轮换都倾尽了他们的勤劳和善良,秋收成了一家人的团圆。
月亮悄悄升起,农人们渐渐睡去,秋虫唱起了歌声,在稻香四溢的季节里,我们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靠着儿时的记忆,怀念起秋收的美好。白日里,我们拖着桶,挥舞着镰刀,在水田里热闹非凡。母亲负责在前面割稻穗,镰刀下的稻香是丰收的味道,父亲就在后面“打水稻”,举起一捆水稻,一下又一下地摔打着割下来的稻谷。这时最考验父辈们的力道和技巧的了,一摔二搭三用力,稍不注意就可能将水稻上的水稻洒在田里,手掌磨起水泡。那时的我们汗如雨下,在“砰砰,砰砰,砰砰”的秋收声中开始一天的劳作。
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我在老家的秋收记忆里看到了丰收的喜悦,只是如今的农村早已告别了传统式的耕作,收割机在稻田里轰隆作响,奏响着新时代的华美乐章。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十三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砂石路,到直通家门口的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柏油路,从“无船不起步”到如今的“枢纽海安”,道路交通的发展见证了江苏海安发展的翻天覆地,作为城市脉络的道路更是见证了不断繁华起来的如画海安。
在江苏海安市海安街道平桥村有一条承接乡村和城区的主道路,那就是横穿平桥村的隆安路,隆安路的“前生”是海王公路末端,是海安西南区域广大群众进入城区的必经之路。今天我从隆安路的风景变化,跟大家分享平桥村逐步蜕变成新时代海安城区最美乡村的故事。
第一景:农业大村的生活之景。
海安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政策,在科学种田精神指导下,粮食产量提高,不仅解决了温饱,家家户户还有了余粮。在隆安路还称作海王公路的时候,路两侧是广袤的农田,它见证了一簇簇麦穗、稻谷从绿油油到黄澄澄的丰收,见证了一片片桑田从嫩芽满枝到桑葚挂树的忙碌。横穿海王路的三条河道两侧,从零零星星的瓦房到鳞次栉比的二层小楼,渐次扩展开来,白墙黛瓦、落地大窗、地板方砖。田头是挥洒汗水的劳碌身影,河道两侧袅袅炊烟,可口的饭菜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三俩孩童放学归来时的嬉笑声在田间回荡,一幅乡村生活的幸福画卷慢慢铺展开来。
第二景:城郊农村的发展之景。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海安作出了城市向西向南发展的战略规划,轰轰烈烈的西南新城大开发、大建设擘画开来。平桥村迎来了大开发、大发展的黄金,平桥人处难不为难、吃苦不言苦,先后拆除1500多户。隆安路这时候还被称作镇南路,道路的两侧分布着的各类建筑工地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它见证了村组变小区,村民变居民,道路两侧的风景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各大安置小区拔地而起,人们迎来了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昔日的城郊小村,也开始增添了城市气息。放眼过去是错落有致的新房,郁郁葱葱的树木,五彩缤纷的花圃。人们住在漂亮、结实的房子里,笑容挂在人们的脸上,笑声充满着整个屋子,年长者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不远处的新村委会大楼旁,孩子们正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一幅城郊农村的发展美景生动地映入眼帘。
第三景:新农村的蜕变美景。
随着城市繁荣度的不断提升,各类商业资源、公共资源不断在平桥“安家落户”,原先略显单薄的平桥逐渐丰满圆润起来。隆安路两侧原先稀疏的风景树已是郁郁葱葱的一片翠绿,周边各大商业小区拔地而起,彰显了城市发展的新高度。科创中心、文创中心、职教中心、体育中心、卫生中心、商业中心等六大中心相继建成,平桥村正焕发着“创新发展、强村富民、和谐美丽”的无限生机与活力。在平桥村摘下了国字号的荣誉称号“全国文明村”,通过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齐抓共管,形成了“处处有风景,家家有欢笑”的新型农村幸福格局。
隆安路见证了平桥村的变迁,也见证了大美海安的华丽转变,平桥村只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千千万万如这般的城市和农村经历了蜕变,正沐浴着阳光和雨露沿着时代的轨迹一步步向前迈进。
回首过去,由贫到富,由弱到强,无不凝结着中华儿女的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实现!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十四
20_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论断。这些新思想和新论断契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为新时期我国农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于农民收入明显增多,农村面貌明显改变,农业生产明显改善,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的腰包鼓了群众的笑脸多了,我国脱贫攻坚的担子也就轻了。
“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雪山冰川也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我们广大农民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农村是我们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栖息地,也是我们生长繁衍的根据地。记得住乡土乡愁,才能建设好美丽乡村;留得住绿水青山,才能处理好经济同环保的关系;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样中华大地的天会更蓝山会更绿水会更清,人民也会更加幸福。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农民富了,农村美了,农业也就强了。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而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古今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更使我们体味到了丰收的喜悦。不同地域会孕育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地域也都有自己庆祝丰收的独特方式,可是那种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却是相同的。
“平凡的丰收,不平凡的喜悦”。金秋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喜悦的季节,而农民是丰收的主体,更是丰收的关键。我们每餐食用的五谷杂粮无不出自朴实的农民之手,正如小说《平凡的世界》里面写的:“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而丰收节给农民那像土地一样平凡的日子留下了太阳一般的光辉。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十五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2021年9月23日,是中国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涵人民情怀的好事,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展现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凝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农业问题是“国之大者”。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历史一再证明,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求解乡村振兴之路的根本,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是关系全局的“国之大者”。我们必须看到,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始终把农民的主体地位放在心上,让农民有奔头、有希望。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一个百年大党的初心和使命。要让农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有获得感,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有幸福感。党员干部对“三农”工作要找准坐标、找准方位、找准靶心,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三农”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定信心、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全力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
粮食安全是“全球性课题”。《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55个国家和地区的至少1.55亿人因无法摄入足够的食物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近些年来,全球因新冠疫情、国际性冲突战乱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粮食产量受到重大打击,引发粮食不安全问题进一步严重。9月10日,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中国济南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世界各国应该加快行动,为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在应对粮食安全挑战方面为各国树立了好榜样并主动分享粮食减损经验和技术,为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水平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全国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2021年,中国粮食紧紧把握“良田、良种、良机、良技”四个关键点,保证了粮食的丰产丰收、连创新高,通过农民丰收节集中向世界展示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我们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不懈奋斗,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十六
每当我看到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农民用他们那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粮食,所以我想为农民设立一个“丰收节”。
这一天,农村里所有的人都来到广场展现自己的成果,人山人海,非常热闹,个个敲锣打鼓。农民们首先在空地上铺上了金黄的稻子,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他们又摆上了饱满的大豆和火红的高粱来展示。果民们也不甘示弱,拿出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水果: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一串串晶亮的葡萄,又大又甜的西瓜,香喷喷的芒果,像小灯笼一样的柿子······有的果民还把水果切开,做成水果拼盘给大家品尝,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晚上,就该孩子们玩了。他们吃着各种甜美的果子,燃放者五颜六色的烟花,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蹦着跳着,不亦乐乎。
这个节日的意义真大!是特意为农民伯伯准备的节日,能让农民伯伯感到幸福和快乐!
突然,我醒来了,哦!原来这是一场梦,我多么希望这场梦能变成真实啊!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十七
丰收之时,更思勤俭。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并指出,全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的丰收有着非凡的意义。尤其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形势之下,中华大地却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中国人民又迎来了丰收的时节。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在今年春天,面对肆虐的疫情,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全力以赴把“失去的时间”夺了回来;在今年夏天,又与洪涝、伏旱、台风等自然灾害作斗争,齐心协力把灾情影响降到最低。这丰收来之不易,背后彰显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疫精神和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特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美好生活需要用辛勤劳动来创造。中国人民自古就懂得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努力奋斗,要收获就要辛勤付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越到丰收之际,越要读懂丰收背后的“勤劳密码”。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最是农时不能误,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全力保春耕,有力有序抓复工复产,用勇气和汗水浇灌出秋收的希望;最是粮田不可废,防汛抗洪期间,我们齐力固堤坝,众志成城护一方安澜,用决心和毅力确保了粮食的安全。一勤天下无难事。时代越是向前发展,艰苦奋斗的作风越不能丢,勤劳勇敢的品质不能丢,我们要涵养勤劳、勤奋的“精气神”,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去迎接一次又一次的“丰收”。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当前一些地方,“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引人深思。丰收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肆意浪费、糟蹋粮食,而是要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警醒和自觉。勤俭看似小事,其实攸关个人和国家命运,我们要汲取历史上的苦痛教训,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节约”的风气。要进一步倡导“光盘行动”,大力整治浪费之风,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危机意识,始终守护好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自古“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是行动,也是美德。迎来丰收,更应思考勤俭、倡导勤俭、发扬勤俭,用“勤”创造出美好生活,用“俭”守护住美好生活。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十八
再过几日,秋分将至,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也随之到来。在丰收节之前,身为选调新人的我将自己的工作收获进行盘点总结,念过往为更好地走向未来。
一是绷紧心弦,管住神弦,夯实政治之基,把准思想之舵。
“你为什么选择选调生”,面试时的这一灵魂叩问言犹在耳。如果说疫情之前更多的是受黄文秀、廖俊波等榜样的精神鼓舞,被其优秀事迹感动,那么疫情之后就是亲身经历,有所参与,深悟“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要义。“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这句贴在九楼电梯口的标语,时刻提醒我勿忘诺言,始终如一,定要扣好“第一颗纽扣”。通过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参加每周夜学、组工学堂,打卡学习强国,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市区重要工作部署,掸去心灵尘埃,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参与整理机关半年度台账、内部风险防控清单,把自己、职责、工作摆进理论学习,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参观市监狱,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反面案例,坚定守底线、禁止踩红线的决心。
二是摆正心态,务实正派,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想象中的组织工作与真正接手的组织工作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摆正心态,找准定位。虽立志做大事,但日常做的多是小事、简单事,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小事不上心,对简单事不留心。从一字一标点的规范使用,到台签、材料的合理摆放,从文件的有序存档到信息的准确输入,都能培养严谨端正的工作品质,做好这些小事,积累锤炼做大事的能力。不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和姿态融入工作之中,擦亮自己的“小窗口”的同时为组织发展出谋划策。由于组织工作较为特殊,在工作中,要有保密意识,做到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慎独慎微慎初,在无人监督之时更应自觉自律,敬畏法纪。此外,要少喊口号多付行动,既要拿得起笔杆子,也要走得了泥路子,多在基层走走看看唠唠,如在近期参与卫生文明创建活动过程中,与社区群众交流时发现了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与社区积极沟通,努力解决群众困难。既要提高调研走访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又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以及在聚光灯下工作的能力,经得起组织、群众的检验。
三是敏而好学,总结创新,“变被动为主动,化平凡为非凡”。
在我到办公室的第一天,领导就问我,在学校学了什么,有没有把该学的东西学到心里去。为了有说出“我能行”的底气,决心多思考多积累。写不好网评就找来核心刊物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怕忘了新方法就笔纸不离手,边总结边记忆;坚持任务做完常总结,一周结束要总结。在办公室经常接触的是平时一直做、司空见惯的工作,比如校对每天的微信推文、帮助各科室打印材料、每月都要完成的网评任务。推文校对多了就总结出了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校对过程中便有了重点,遇到一些拿不准的细节,请教多了也就搞得定了;从一个打印小白到逐渐熟悉排版要求,处理机器故障,打印特殊格式的文件,感受到“一切皆学问,处处需留心”;网评写多了,思路更清晰了,但是审美疲劳的苗头也有了,为了避免“安贫乐道”,我给自己定了新要求:少模仿忌抄袭,不做文字的搬运工,做真情实感的抒发者,做善思有心的发声人。在没有下乡之前,除了多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还可以多向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同志学习,与先进一流找差距,拓宽自身眼界,立志变跟跑为领跑。
四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永葆满腔热血,开启奋斗新征程。
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我经历过自以为写得不错的文章得不到编辑的认可的失落;经历过一时摸不透工作思路但需快马加鞭赶工的困顿;也经历过因为工作细致被领导肯定赞扬的喜悦。喜悦幸福值得追求,失落困顿在所难免。经历这些以后,我更能理解“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的深意。在前进奋斗的路上,要有“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勇气,坚信“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面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不自怨自艾,怨声载道,无所作为,保持工作韧劲、昂扬姿态,开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篇十九
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管仲就以这句话道出了粮食对于安邦固本的重要性。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们也创造了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以上人口的奇迹,这与我国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息息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三农”问题连续多年被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税被取消、种地还有补贴,中国农民越来越幸福。而这次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进一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对农村的高度关注、对农民的高度关爱。
眼下正是秋收时节,放眼华夏大地,稻麦金黄、瓜果飘香,一派丰收的喜庆繁忙景象,格外迷人,这样的收获场景无疑是喜悦而幸福的,它不仅撑起了乡村的希望、撑鼓了农民的腰包,也撑起了14亿的口粮,丰富了国民的餐桌,更撑起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希望。而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对8亿中国农民兄弟来说无疑是一种重大肯定和鼓舞,对于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享受大地丰收果实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感谢那些勤劳朴实的农民兄弟,感谢他们不辞劳苦、任劳任怨,为国家提供粮食安全保障。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短板,城乡发展失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凋敝、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低下、农村青壮年劳力外流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这是各级党政部门在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党政部门的积极努力下,中国的乡村一定会越来越美、越来越有活力,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人向往的人间乐土,中国的农民有一天也会成为人人艳羡的职业。祝贺中国农民丰收节,祝福中国乡村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