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汇总18篇)
教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制定的具体指导方案,它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和依据。教案应该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教师们编写教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案设计,以及教师们在编写教案中的一些技巧和心得。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学设计,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了解发生各种危险时,所应该采取的措施。
2、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
活动准备:警车(玩具)一辆,用椅子搭成的家,爸爸妈妈的头饰,坏人的头饰。
活动流程:游戏导入--------谈谈议议---------游戏巩固。
实施要点:
(一)游戏导入。
1、教师创设情景。
指导语:有一天,有个坏人突然闯进了幼儿园,要挟我们,怎么办?
2、随着幼儿的答案,请个别小朋友表演。
(二)谈谈议议。
指导语:刚刚这样子对不对?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总结:如果有陌生人在敲门,而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不能开门!
如果坏人闯进幼儿园了,我们要安静的.想想办法,不能害怕。可以打电话求救,也可以请求别人帮助我们!
(三)游戏巩固。
根据小朋友及老师总结的答案及过程,请小朋友上前表演。
活动建议:幼儿在谈到各种自我保护方法时,可能会说出各种办法,有的可能是不合理的,教师不必当场反驳,可以根据幼儿的表演,来请小朋友谈谈。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二
1、引导幼儿学会避免受伤。
2、培养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让幼儿学会避免受伤。
难点:学习简单的自救方法。
受伤的事例图片。
1、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有关烧伤、烫伤、破伤的情况。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1)教师鼓励幼儿讨论预防烧伤、烫伤、破伤的方法:小朋友有时候会不小心受伤,那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受伤呢?(教师提供时间给幼儿结伴讨论,同时深入到幼儿的讨论当中,听听幼儿们说的有关情况是怎样的。)。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巩固记住平时生活中应记住的问题:
中午老师在盛午饭的时候小朋友能不能靠近?
能不能在教室里面跑跳呢?
在平时能不能乱跑?
玩耍得很过分呢?
妈妈煮饭时能不能站在旁边呢?
能不能玩火?
能不能玩尖利的东西?
3、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自救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大人不在身边,你或者别人受伤后,你该怎样做?
(2)教师总结:如果烧伤、烫伤,可以把伤口露在外面,用冷水冲洗,然后马上请大人帮忙等。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三
1、知道火警电话"119",报警电话110,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
3、巩固认识0-9数字。
1、《自我保护》视频。
2、电话号码字卡(能认识119、110和一些相关标识的衣服以及警车、消防车)。
1、拿出10个数字字卡,让小朋友们拼出火警电话和报警电话。
2、请小朋友们指出消防车和警车。
3、请小朋友们拼出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4、选择性观看视频。
a、(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一:在外面走丢了怎么办?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走丢了应该怎么办?
b、(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二:陌生人敲门怎么办?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陌生人敲门应该怎么回答?
c、(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三:我要保护自己的身体。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别人要触摸自己的身体你该怎么回答?
d、(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四:不要随便跟别人走。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别人叫跟他走要去吗?应该怎么回答?
e、(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五:学会大声求救。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求救的时候是喊什么?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四
1、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2、能大概的.理解画面的内容。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
1、能运用保护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活动准备。
2、糖果。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律动《手指游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二、基本环节。
1、请幼儿仔细观察挂图《我会保护自己》。选择其中一个让儿说一说:
――你们看到了什么?
2、让幼儿观察挂图上其余的画面,让幼儿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教师依次完整的说出画面上发生的事情。
――让幼儿思考,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幼儿分组讨论)。
4、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办法。
三、结束环节。
1、情景表演:
(1)教师扮演陌生人敲门。让幼儿思考应该怎么做?
(2)教师扮演陌生人给幼儿吃糖,让幼儿思考该怎么办?
2、教师小结:在没有爸爸妈妈的情况下,陌生人给的东西我们不能接受,也不能和陌生人说话、更不能跟着陌生人走。在外面迷路了我们也不要着急,我们可以给爸爸妈妈大电话,如果记不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我们可以打警察叔叔的电话号码110.所以还没记住爸爸妈妈电话号码的小朋友要努力记住哦。
教学反思:
3、教师依次完整的说出画面上发生的事情。
――让幼儿思考,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幼儿分组讨论)。
4、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办法。
四、结束环节。
1、情景表演:
(1)教师扮演陌生人敲门。让幼儿思考应该怎么做?
(2)教师扮演陌生人给幼儿吃糖,让幼儿思考该怎么办?
教学反思: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知道漱口可以让口腔变干净。
2.初步养成吃完东西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粘有青菜、小鱼、西瓜、糖果、蘑菇的“丁丁”挂图;。
图片3张(小水杯,小水滴);音乐伴奏。
2.学具:幼儿每人一个小水杯、水、脸盆或水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它很喜欢你们,你们想不想见见它呀?好,我们来看看它是谁。(揭示挂图)嗨!这个小朋友名字叫做丁丁,跟丁丁打个招呼吧!
二、学习漱口方法。
1.哎呀!丁丁有一个好大好大的嘴巴,它很喜欢一下子吃很多很多东西,你们来看看,他今天吃了什么呀?(青菜、小鱼、西瓜、蘑菇、糖果、)。丁丁一共吃了几样东西?请一位幼儿上来点数食物。
2.丁丁吃了5样东西,他吃了水果,又吃了蔬菜,还吃鱼,一点也不挑食。告知幼儿不挑食才是个健康的好宝宝。
3.吃完东西,丁丁说:“我想休息休息,可是,牙齿里面有这么多这么多东西,还有糖果,等会睡觉的时候会怎么样呀?(有虫牙)那怎么办呀?导入主题,漱口。漱口的时候需要什么工具?(出示图片杯子、小水滴)。
4.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漱口的过程,利用小水滴,帮助幼儿加深对漱口的顺序(左右上下中)。
5.请一位幼儿上来帮助丁丁漱口(手拿小水滴),其他幼儿嘴巴跟着一起动。
6.第一次漱口完毕后,胡萝卜、青菜、小鱼不见了。但是还有食物在丁丁的嘴巴里没有漱掉,再请一位小朋友帮丁丁漱口(手拿小水滴)。
8.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漱口的正确方法:教师演示:手拿小水杯,喝口清清水,左边咕噜咕噜,右边咕噜咕噜,上边咕噜咕噜,下边咕噜咕噜,中间咕噜咕噜,最后,把水吐在水桶里。
9.请一位幼儿示范漱口动作。
10.今天你们表现的都很棒,现在老师还带来了好吃的,要奖励给你们。(奥利奥)。
11.好吃的吃完了,现在你们的牙齿缝里也留下来很多的食物残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牙齿呢?(漱口)。
三、总结分享。
请幼儿谈谈漱完口的感觉,也可以请同伴看看牙齿有没有变干净。
四、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和丁丁都学会了怎样去漱口,以后我们吃东西了都要去漱口,要。
保持牙齿的干净,才不会有蛀牙。现在我们就把漱口的方法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吧!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六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标记,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知道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2、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及创造想象的能力。
玩具电话两部,各种标记图片若干。各种几何形的`白卡片若干,绘画工具材料。
1、认识几种主要标记。
(1)有毒、危险品标记。
师:这是什么标记?你在哪里见到过这种标记?它表示什么,提醒我们注意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最后让幼儿知道有毒、危险品标记的意思是有剧毒,危及生命,切不能乱动乱用。
(2)防触电标记。
师:这是什么标记?哪些地方挂(画)着这种标记?它表示什么?
出示一幅内容为在高压线下放风筝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分析,并说出这样做有什么危险,哪些地方不应该放风筝。
(3)防火标记。
师:这是什么标记?平时,小朋友应该怎样防火?万一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样做?
2、游戏:报火警。
玩法:教师当消防队的值班员,请一幼儿做报警者,拨玩具电话“119”,向值班人员报告火警(要求讲清楚什么地方发生火灾,请消防队赶快来救火)。值班员立即发出“全体消防队员出发”的命令,全班幼儿模仿消防车上警报器的声音,边走边作开车状。稍顷,做举水龙头射水的动作,片刻后,开车返回,表示火已扑灭。
游戏后,教师讲清火警电话不能随意乱打的道理。
3、设计标记。
师师:小朋友认识了许多标记,知道标记的作用很大。大家想一想,幼儿园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挂标记,能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七
活动计划: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接近危险物品,不做危险的事。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小朋友玩危险品受伤的事例图片。
活动过程: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总结:尖锐的利器(剪刀、小刀、针、牙签)水、火、电、气。
三、寻找危险品将幼儿分成4组,分别在教室、院子、午休室及各个角落寻找不安全物品及玩具,然后大家一一记录进行交流,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不安全的预见能力。
四、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1、鼓励幼儿讨论预防受伤的方法。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记住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的自救方法。
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在游乐器材前停留,向幼儿说明这些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正确方法。
2、请几位幼儿示范正确玩法。
活动延伸:
家园共同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及时阻止危险行为,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反思:
1、因为生活中的不安全物品和不安全隐患太多,在这节课中不能面面俱到。
2、在活动中,师幼互动有一定的不协调,教师应根据幼儿情况在调整教学。
3、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教师还有待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八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火警电话“119”,报警电话110,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
2、懂得自我保护。
二、活动准备。
1、《自我保护》视频。
2、电话号码字卡(能认识119、110和一些相关标识的衣服以及警车、消防车)。
三、活动过程。
1、拿出10个数字字卡,让小朋友们拼出火警电话和报警电话。
2、请小朋友们指出消防车和警车。
3、请小朋友们拼出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4、选择性观看视频。
a、
(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一:在外面走丢了怎么办?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走丢了应该怎么办?
b、
(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二:陌生人敲门怎么办?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陌生人敲门应该怎么回答?
c、
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三:我要保护自己的身体。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别人要触摸自己的`身体你该怎么回答?
d、
(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四:不要随便跟别人走。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别人叫跟他走要去吗?应该怎么回答?
e、
(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五:学会大声求救。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求救的时候是喊什么?
活动反思:
通过谈话活动,孩子们知道了火警电话、报警电话,和爸爸妈妈的电话,部分孩子还能用数字拼出爸爸或妈妈的电话号码。通过观看视频和讨论活动,孩子们也了解了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但也还有个别孩子还是不能记住爸爸或妈妈的电话号码,课后应注意让家长配合这方面的教育。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九
1、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防盗的设施与方法。
2、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求知欲、创造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本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等多角度确立,内容涉及社会、健康、科学、美术等多个领域,力求"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1、幼儿收集的各种防盗设施、方法的图片资料。
2、画有"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片。
1、利用生活经验引出课题。
讨论:你们家有没有被偷掉过东西,是怎么一会事?
(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孩子参与踊跃,描述绘声绘色,兴趣充分激发)。
2、了解各种防盗方法。
(1)幼儿介绍自己了解的防盗方法。
(通过实物投影仪,幼儿把准备的图片资料在电视屏幕上展示,并介绍给大家)。
(2)幼儿布置展板,教师鼓励幼儿观看并相互介绍。
(3)鼓励幼儿把知道的更多的防盗方法介绍给大家。
(1)"有了这么多的防盗方法是不是一定安全了,为什么?"。
(2)"原来,小偷是会想尽坏主意偷东西,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3)"如果我们真得发现小偷该怎么办?"。
当我上完这节课。我知道我出现了一些问题。我所设置的目标都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对于大班的孩子在语言发展方面要比中班的孩子要好一些,让他们观察挂图并说出图中发生什么事的时候,孩子能连贯的`讲述出来。在目标三。能用一些保护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孩子们几乎都能做到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要,不能吃、不能和陌生人说话等等。我在结束环节用了一个现炒现卖的方法,把刚学的知识有效的运用到课程当中,这样也加深了还子的记忆。老师们给我不足的评价是“在提问方面不是很好“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提问。这个建议很好。如果在我上这节课时我一定会注意提问的有效性。以后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了。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忙走丢的朋友想出最适合的办法;
2、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关心他人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帮忙走失的朋友想出寻求帮忙的最适合的办法。
难点: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
材料创设:走丢录象3段,事先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师:我们班有三个小朋友走丢了,迷路了,让我们一齐去帮忙她们。
播放马路走丢的情景(十字路口)l。
提问:xx小朋友在哪?他怎样了?接下来怎样办呢?我们一齐帮忙他。
指导:
1、引导幼儿帮忙朋友,激发关心他人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结:在马路的人行道上原地等是最安全的方法,还能够请警察叔叔帮忙。(协管也行)。
l播放小区走丢的情景。
小结:能够在原地等,也能够找小区里的门卫伯伯,让他们打电话给爸爸妈妈或家里人,让大人来领你。
播放超市走丢的情景(大卖场)。
请走失幼儿讲讲当时的情景,请其他幼儿发表看法。想想可行的办法。
小结:在超市里能够原地等也能够找营业员和工作人员,透过广播小喇叭让爸爸妈妈明白你在那里,然之后领你。(继续看录像,xx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走丢了以后,爸爸妈妈会很着急,我们都不想把自己弄丢,那么我们平时和家里人一齐出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十一
1、知道火警电话”119″,报警电话110,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
3、巩固认识0—9数字。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2、电话号码字卡(能认识119、110和一些相关标识的衣服以及警车、消防车)。
1、拿出10个数字字卡,让小朋友们拼出火警电话和报警电话。
2、请小朋友们指出消防车和警车。
3、请小朋友们拼出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4、选择性观看视频。
a、(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一:在外面走丢了怎么办?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走丢了应该怎么办?
b、(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二:陌生人敲门怎么办?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陌生人敲门应该怎么回答?
c、(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三:我要保护自己的身体。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别人要触摸自己的身体你该怎么回答?
d、(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四:不要随便跟别人走。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别人叫跟他走要去吗?应该怎么回答?
e、(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五:学会大声求救。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求救的'时候是喊什么?
在本次活动中,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的接受能力,所以在活动中采用了综合性、趣味性、直观性较强的视频,图片,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各种感官,让他们更直观的了解危险及求救方法。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安全知识。在幼儿进行思考过程中,我始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幼儿角度进行思考,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及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得到满足。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十二
不要过度用嗓,讲话的声音要保持正常,即使在嘈杂的区域也不要高声讲话,特别是大喊大叫,更不要尖叫;也不要故意的轻声说话,这对于保护嗓音来说也是不利的;说话速度不能过快,连续说话时间不能过长,若感觉嗓子发干或者说话嘶哑,那就停止讲话,不要过高或过低,低声讲话。
另外在生活中还要适量喝水,一天保证喝6杯水,保持体内水的平衡可以充分地滋润声带,避免饮用酒精和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最后饮食要注意,尽量吃清淡的食物,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物,特别是不要吃(如辣椒、大蒜头、生姜等)辛辣食物,这些食物影响你的嗓子。除此以外,也不要吃诸如油炸类等坚硬、干燥的食物,以免对嗓子造成机械性损伤。并且保持充足睡眠不留恋酒吧、夜店等室内空气浑浊的社交场所,杜绝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咽喉疾病的发生。
饮食上的保健。对用嗓职业的人来说,应特别注意从饮食中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如缺乏维生素a,鼻咽喉部易发干、发炎。维生素c如缺乏,易导致鼻粘膜出血和声带无力。b族维生素能维持耳鼻喉的正常功能。多选用有利于保护嗓子的食物:对嗓子有益的食物有苹果、梨、桔子、香蕉、青萝卜、西红柿、黄瓜、小白菜、大白菜、油菜、芹菜、菠菜、蜂蜜、豆腐、豆浆、鸡蛋等,这些清淡食品有益于润喉、清嗓和开音,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为维持健康有益。
另外少吃过冷过热食物:食物过热易引起咽喉粘膜充血,影响发音和共鸣。过冷的食物可使咽喉部肌肉产生不正常的收缩和血管痉挛,使静脉血回流障碍,引致粘膜损伤,影响喉肌和声带的正常功能。不要过度饮酒及食用过于辛辣的东西,因为酒精和大蒜、辣椒、花椒等食物,对口腔、喉咙和食道黏膜刺激最大,易使这些部位充血、肿胀,并使嗓音失调。
最后生活习惯要多注意,人的声带很娇嫩,不要在上呼吸道感染时过度用声,也不要在月经期或变声期过度用嗓子,在此期间,发音器官处于充血状态,无节制地说唱喊叫,会使声带“雪上加霜”。坚决戒掉烟瘾。因为点燃的烟草雾气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容易降低呼吸道和发音器官黏膜的防御能力。生活要有规律,睡眠要保证充足,睡眠不足会使体内血液偏向酸性,致使肌肉疲劳,尤其是喉部小肌肉非常敏感,往往造成声带嘶哑。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十三
1、知道掉牙、换牙是这个年龄段特有的现象,初步了解换牙期间牙齿的保护。
2、体会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懂得要保护牙齿。
3、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1、提前调查班上幼儿的掉牙和换牙的情况;
2、乳牙图片、恒牙图片;
3、镜子。
【活动过程】。
一、用故事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乐乐的牙齿怎么了?好好的牙齿怎么会掉下来呢?谁来说说换牙是怎么回事?
小结:我们生下来以后慢慢长出来的牙齿叫乳牙,乳牙比较小,也不够坚硬,当我们慢慢长到五六岁的时候,乳牙就会脱落,开始长出新牙,新长出的牙叫恒牙。恒牙比较大而且很坚硬,比乳牙多,对人的身体很重要。乳牙脱掉长出恒牙,就叫换牙。恒牙掉了就不会再长出新牙,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牙齿。
二、自由讨论: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掉牙、换牙时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有很多已经掉了牙,并且长出新牙齿了,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牙齿要掉还没掉下来时的感受。
小结:掉牙、换牙期间,我们会感觉有些不太舒服,牙齿松动、要掉没掉的时候,我们会担心掉牙的时候会流血、会疼痛;可是掉了牙,吃东西又不方便;长新牙的时候又总是觉得很痒痒……,但是,掉牙、换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我们不必过于紧张、担心。要相信自己能很快走过换牙的不适应期。换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它标志着我们长大了。这时我们要学会保护、爱惜新长出的`恒牙。
三、经验交流:结合自身经验,掌握换牙的卫生知识。
1、互相观察换牙情况,消除换牙带来的恐惧心理。
2、了解换牙时的卫生。
小结:我们在换牙时不用着害怕,活动的牙齿只要我们不用手去摇晃、不用舌头去舔刚长出的新牙,新牙就会整齐又漂亮。牙齿活动时也要及时告知爸爸妈妈,加以观察,有时牙齿可能特别懒惰,很长时间不长出来,有时又会特别调皮,没等到它的兄弟姐妹离开,就积极钻出来看看,导致它的位置出错,这时就要请医生帮忙。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十四
1、知道火警电话"119",报警电话110,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
2、懂得自我保护。
3、巩固认识0-9数字。
4、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1、《自我保护》视频。
2、电话号码字卡(能认识119、110和一些相关标识的衣服以及警车、消防车)。
1、拿出10个数字字卡,来;自.大;考吧;幼.师网;让小朋友们拼出火警电话和报警电话。
2、请小朋友们指出消防车和警车。
3、请小朋友们拼出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4、选择性观看视频。
a、(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一:在外面走丢了怎么办?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走丢了应该怎么办?
b、(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二:陌生人敲门怎么办?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陌生人敲门应该怎么回答?
c、(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三:我要保护自己的身体。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别人要触摸自己的身体你该怎么回答?
d、(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四:不要随便跟别人走。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别人叫跟他走要去吗?应该怎么回答?
e、(一)组织幼儿观看视频五:学会大声求救。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1、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2、求救的时候是喊什么?
通过谈话活动,孩子们知道了火警电话、报警电话,和爸爸妈妈的电话,部分孩子还能用数字拼出爸爸或妈妈的电话号码。[教案来自:教案网.]通过观看视频和讨论活动,孩子们也了解了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但也还有个别孩子还是不能记住爸爸或妈妈的电话号码,课后应注意让家长配合这方面的教育。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十五
3、培养生活实践能力。
重点:确立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难点:知道遇到危险时的正确方法。
观看课件。
1、(一)在外遇到陌生人怎么办?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遇到陌生人怎么办?
2、(一)如何识别坏人?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年龄大的爷爷奶奶和阿姨会不会是坏人?
3、(一)遇到坏人怎么办?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求救的时候喊什么?
4、(一)不要随便跟别人走。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当自己出去玩时候应该做些什么?
5、(一)陌生人敲门怎么办?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陌生人敲门应该怎么回答?
4、(一)家中来了小偷怎么办。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别人叫跟他走应该怎么回答?
6、(一)独自在家时要注意什么?
(二)提问,启发幼儿讨论。
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陌生人打电话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8、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不但知道如何避开危险,还知道了如何保护自己。
幼儿回到家中,向爸爸妈妈讲述自我保护的方式方法。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十六
1、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能说出并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增强自身预防疾病的意识。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观看教学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怎么了?(幼儿观察并描述)。
2、活动展开:讨论什么是传染病,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按顺序观察图片,教师提问。
教师小结:传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能通过呼吸、身体接触等方式传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动物得病,就有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叫做传染病。
(2)师:传染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
(3)师:你知道哪些病是传染病吗?昨天老师给你们发了一张调查表,让你们去调查有哪些传染病?它们是怎样传播的?都有哪些症状?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调查表,谁愿意上前来说说你的调查。
(4)除了你们做了调查,戎老师也做了调查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调查到的第一个传染病:手足口病第二个:水痘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两个传染病都是在我们小朋友之间很容易传染的。
还有哪些传染病在春季会传染上的呢?(红眼睛、皮疹、腮腺炎)。
3、活动展开:讨论预防传染疾病的方法。
幼儿讨论、讲述。
(2)教师:看看老师这有一些小朋友,他们是怎样预防传染病的呢?(洗手、多吃水果、充足睡眠、打预防针、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朝别人打喷嚏)。
(3)教师小结: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教师: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勤洗手可以消除病菌;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免疫力;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打喷嚏时要用手或手帕遮起来,避免对着他人打喷嚏;在传染病的多发季节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情况严重时需要戴口罩。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十七
1、萌发对各种帽子的探索兴趣。
2、提高观察比较能力。
3、认识几种不同种类的帽子,初步知道各种帽子的用途。(重难点)。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5、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毛绒玩具小鸡一个,大纸箱一个,各种帽子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游戏导入,引起兴趣。
(出示玩具小鸡):小朋友,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百宝箱,猜一猜里面装着什么?
1、游戏“摸箱子”,请幼儿摸一摸箱子里面有什么。
2、教师展示箱子的各种帽子,并出示ppt,请幼儿观察。
3、幼儿交流帽子的名称,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帽子。
二、展开。
1、通过观察感知,让幼儿发现帽子的不同之处。
小鸡:我发现这些帽子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小朋友你们快来找找吧!
(1)材料不同:毛线、布、塑料等。
(2)颜色不同:红、蓝、黄等。
(3)形状不同:圆的、方的`等。
2、知道各种帽子的名称及用途。
小鸡:小朋友,你知道这些帽子都是谁戴的吗?它们有什么用途?
(1)鼓励幼儿简单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帽子的名称及用途。
(2)帮助幼儿认识一些他们不太接触的帽子(如厨师帽、建筑帽等),知道它们的特征及用途。
教师小结:每种帽子都有一定的用途:有的可以保暖;有的可以遮太阳;有的可以为人们带来安全;有的可以代表它们的职业。每一种帽子都有它的本领。
3、游戏:连连看。
小鸡:我们一起做一个连连看的游戏吧!请小朋友根据帽子找出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比比看谁能都找到。
观看《幼儿用书》(“熊猫”第五页),让幼儿了解从帽子上可以分辨出人们所从事的不同职业。(建筑工人、厨师、护士、警察)。
三、自然结束。
活动评价:对活动中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幼儿进行表扬。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保护身体小班安全教案篇十八
耳朵,是动物接收声波及维持身体平衡与识别位置的器官,为动物提供听觉。耳可以是整个听觉系统的统称,亦可以仅指露出在身体外的部分。今天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幼儿园小班健康安全教案:保护耳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懂得保护自己的耳朵,并学会正确的自护方法。
2.知道3月3日是爱耳日,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多媒体、乐器活动过程:
摸摸小耳朵,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儿看不见。
1.介绍耳朵的作用:小朋友你们知道耳朵是用来干吗的吗?(幼儿回答)先请幼儿用耳朵去听音乐,然后请幼儿用双手捂住耳朵,感受一下能否听到声音。
2.幼儿讲感受,知道耳朵的作用很大,可以听出不同的声音。
3.播放各种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辨。
4.请幼儿闭上眼睛,请一位小朋友们熟悉的老师说一句话,让幼儿猜测,再次体会耳朵能听见声音。
5.教师小结:耳朵的作用很大,可以听见不同的声音。
1.那耳多对我们重不重要啊?
(1)防药物中毒。药虽然能治病,但有些药有很强的负作用,吃的'量过大或不适当,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因此,小朋友吃药一定要按照医生规定的数量和时间服用,千万别多吃乱吃。耳疼或不舒服应马上去医院检查。即使没毛病,每年也应去体检一两次。
(2)防噪声。过大的声音,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要注意远离噪声。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可用手把耳堵住,并张大嘴巴。儿童最好不用耳机听收音机。
(3)防进水。游泳或洗澡、洗脸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水进入耳内。如感觉耳里进水,应立即侧耳单脚跳,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球棍轻轻放进去,把水吸出来。
(4)防揪打。耳朵不能揪也不能打。揪耳朵,打嘴巴都对耳有害。
(5)不挖耳。有些小朋友爱用耳勺或发卡、别针等物掏耳,这是不好的习惯,应避免。更不能往耳里塞放豆子、小球等其他物品。
(6)不戴耳环。有些小女孩喜欢扎耳朵眼,佩戴耳环、耳坠等装饰物,这对耳朵也是有害的。耳朵皮肉很稚嫩,上边挂个金属物,玩时容易将耳朵拉扯坏。
(7)了解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增强保护耳朵的意识。
师: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我们发现班上有个别小朋友喜欢将纸塞到耳朵里。今天,小朋友们要懂得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能将东西塞进耳朵,说话要轻声,不大声说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