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毕业论文(模板19篇)
总结是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可以提炼出一定的规律和经验。写总结时要注意结尾,可以总结自己的体会和反思,并给出进一步的行动计划。以下是一些精心策划的市场调研报告,供大家在制定市场策略时参考和借鉴。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一
第一条为适应本省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医师队伍整体素质,根据《^v^执业医师法》和《^v^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专科医师培训是指完成院校教育之后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医师资格证书》且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在经过^v^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v^毕教委”)或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毕教委”)认可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
专科医师培训分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
第三条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本省所有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进入培训基地进行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的人员(下称住院医师)。
第四条鼓励各有关单位、社会团体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奖学金,资助优秀的住院医师完成培训。鼓励企业、保险公司、个人等以多种形式提供资金或其他条件,共同促进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本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实行五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培训方案、统一培训基地标准、统一考核办法和登记手册、统一培训合格证书。
第六条省毕教委由省卫生厅、省^v^和部分地市卫生局、高等医学院校、社团组织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代表和专家组成。省毕教委在省卫生厅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全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省毕教委办公室委托*省医师协会承办专科医师培训的事务性工作。
第七条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有关高等医学院校及医院应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设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管理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第八条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实行培训基地主任负责制。
第九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由省毕教委认可、公布;认可、公布办法由省毕教委另行制订。
第三章培训实施。
第十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应严格按照^v^制定的普通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培训标准实施培训。
第十一条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应依据省毕教委认可的培训基地种类和规模,制定招收住院医师的条件和程序,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面向社会公开招生,并自行组织做好招生工作。年度招生计划于招生前一年的12月底前报省毕教委,并在每年的8月将招生工作有关信息报送省毕教委备案。
第十二条普通专科培训招生以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为主,也可招收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亚专科培训主要招收经过普通专科培训合格后,或自本指导意见公布前已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并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要求参加亚专科培训的人员。在开始试点的3年内,亚专科培训可招收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试合格的临床医师。
临床研究生毕业人员须经培训基地进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既往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确定其应进入的培训阶段和年限。
第十三条普通专科医师培训阶段时间为3年,依据普通专科设置目录和标准,在经省毕教委认可的普通专科培训基地中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方式以参加相关科室轮转的临床医疗实践为主,第一年必须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完成普通专科培训并经统考合格者,由省毕教委颁发^v^毕教委统一印制的《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四条亚专科培训阶段时间为1~5年,依据亚专科设置目录和标准,在经^v^毕教委认可的亚专科培训基地中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方式以参加亚专科临床实践为主,培训期间应安排6~12个月时间担任总住院医师工作。完成亚专科培训并经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v^毕教委统一印制的《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第*条培训基地及所在的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培训工作档案,培训相关内容应在《专科医师培训考核登记手册》中及时、如实、详细地记录。
第*条在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基地应组织符合条件的师资队伍,对住院医师进行带教指导。在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基地应明确指导医师,采取专人指导和团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章考试考核。
第*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应全面检查核对住院医师的《培训登记手册》,对完成培训细则规定内容的人员,按照培训标准要求进行考试考核。
第十八条专科医师培训考核包括公共科目考核、日常考核、轮科考核、年度考核和阶段考核。考核的具体内容、方法、条件按照《*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进行。
第十九条专科医师培训的考试考核,依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笔试、临床技能考核等多种方式。
第二十条住院医师无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培训内容的,培训时间顺延;完成培训内容后再进行考试考核。对在考试考核中弄虚作假者,培训基地应进行相应的处理,情节严重者应取消培训资格。
第二十一条省毕教委对培训基地及其所在医疗机构组织的考核进行不定期的指导、检查。对未按照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的基地给予限期整改,对在整改阶段无明显改善的不再认可其培训基地资格。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二条专科医师培训经费实行单位支持、个人分担、政府资助、社会捐资等多渠道筹集的方法。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应保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需要的经费,要为受训医师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包括住宿等生活条件。
第二十三条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要负责保障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基本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应为带教医师提供适当的补助。
第二十四条住院医师与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和培训协议,住院医师的人事档案放入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保险和法定节假日休假等待遇。医院应为住院医师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及医师执业注册等提供必要的协助。
第六章附则。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由省毕教委负责解释。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试行)。
依据《*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试行)。
一、培训对象。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1、具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
2、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经过普通专科培训合格后,或自本方案公布前从事本专业5年以上、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要求参加亚专科培训的人员。
(三)培训基地招聘研究生进入相应阶段的培训,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至少有1年以上三级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临床科室的临床实践时间;
2、按照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要求已完成相关病例、病种的实践;
3、通过培训基地所在医院的临床能力考核,并以此作为进入相应培训阶段的依据,确定培训年限。
二、培训目标。
经过培训使住院医师达到“专科医师培养标准”所要求的普通专科医师或亚专科医师水平。
三、培训要求。
专科医师培训过程分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两个阶段。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1、政治思想:坚持以^v^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热爱临床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2、专业理论:根据普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3、临床技能:掌握本学科基本诊疗技术以及本学科主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等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重点传染病基本防治知识,能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病例。
4、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可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
5、专业外语能力:掌握一门专业外语,能初步独立阅读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和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每小时能笔译专业外文书刊2500个印刷符号。
6、人文医学: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在达到普通专科医师培训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专业理论:根据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要求,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新进展,并能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临床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掌握本专科主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技术,熟悉门、急诊专科疾病的处理、危重病人抢救,能独立处理某些疑难病症,能胜任总住院医师的工作。
3、专业外语能力:掌握一门专业外语,能比较熟悉地阅读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和文献资料。具有较好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每小时能笔译专业外文书刊3500个印刷符号。
4、教学能力: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并能承担医学生的见习、实习和进修医师或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
5、科研能力:掌握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6、人文医学: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给病人予人文关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培训年限。
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3年。亚专科培训阶段为1~5年。除法定节、假日和公休时间外,培训期间无论任何理由请假累计超过三个月者,培训期限延长一年。
五、招生办法。
各培训基地所在的医疗机构应依据省毕教委认可的培训基地种类和规模,制定招收参加培训人员的条件和程序,经主管部门同意后面向社会公开招生。每年12月底前将下一年招生计划报*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并自行组织做好招生工作。每年8月将招生工作有关信息报送省毕教委。
六、培训方法。
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采取从事临床医疗实践工作为主的培训方式。专业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集中授课为辅。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
主要采取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方式,第一年必须实施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培训基地主任负责组织具备条件的医师组成师资队伍,对住院医师进行带教和指导。
(二)亚专科培训阶段。
以参加亚专科的临床实践为主,培训期间应安排6~12个月时间担任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应明确指导医师,采取专人指导和团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七、培训内容。
(一)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公共科目学习内容和时间如下:
1、有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参考学时数12学时。
2、循证医学:参考学时数8学时。
3、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参考学时数8学时。
4、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参考学时数8学时。
5、医德医风:参考学时数8学时。
6、人文医学:参考学时数8学时。
(二)临床实践培训内容按照各普通专科、亚专科培养标准细则的要求实施。
八、考试考核。
(一)内容。
《专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内容按^v^统一要求,含工作态度、医德医风、医学法律知识、行业服务规范、相关专业理论、临床技能、病历书写、临床思维能力、专业外语、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等。
(二)考试考核方法。
依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笔试、临床技能考核等多种方式。公共科目、专业理论等主要采取笔试方式,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等主要采取面试的方式。
(三)考试考核类型。
1、公共科目考试:对专科医师培训标准总则中要求的公共科目进行考试,考试科目和组织形式由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简称省毕教委)确定。住院医师应在普通专科培训阶段的第3年参加公共科目考试。
2、日常考核:住院医师应将每天完成的培训内容如实填入《专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带教老师应定期审核后签字,作为住院医师轮转与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以及参加阶段考核的依据。
3、轮转与年度考核:住院医师在完成培养标准规定的每一科室轮转培训后和完成年度培训后,由培训基地主任组织考核小组,按照培训内容及考核项目要求进行考核,重点检查培训期间的临床业务能力、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完成培训内容的时间与数量,将考核结果及有关奖惩情况在培训登记手册中记录。
4、阶段考核:
(1)普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普通专科培训阶段结束后,由主管部门依据普通专科培养标准相关内容,组织公共课及临床实践技能考试或考核。
申请普通专科培训考核者,应提供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专科医师培训考核登记手册》。
(2)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亚专科培训阶段结束后,由省毕教委对其完成培训情况及医德医风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方可申请参加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省毕教委将审核通过的住院医师名单报^v^毕教委,^v^毕教委依据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的相关内容,组织以考查临床技能为主的考试考核。
申请参加亚专科培训阶段考核者应提供《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亚专科培训阶段登记手册和省毕教委审核证明。
(3)轮转考核、年度考核及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培训期限顺延1年。
(4)对未按要求完成培训内容或考前资格审查不合格者,取消其参加考试考核的资格,培训时间顺延;对弄虚作假者进行相应的处理,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培训资格。
九、证书发放。
参加普通专科培训,并按规定完成所有培训项目,经考试考核合格,由省毕教委颁发^v^毕教委统一印制的《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参加亚专科培训,并按规定完成所有培训项目,经考试考核合格,颁发^v^毕教委统一印制的《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名单报^v^毕教委备案。
*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是指住院医师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场所,是根据^v^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进行认可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的临床科室。
培训基地设置在经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可的医疗机构中的临床科室。
第三条培训基地分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普通专科基地)和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亚专科基地)两类。培训基地类别依据^v^普通专科目录和亚专科目录设置。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四条培训基地认定条件包括:
一、培训基地所在医院的基本条件。
(一)医院资质。
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二)教学条件。
1、必须具有满足专科医师培训所需的临床师资队伍。
2、必须具有满足专科医师培训所需的科室设置,具有相应的诊疗条件和设施。
3、具有基本的教学设备和合格的教学场地。
4、图书馆藏书专业种类齐全,具有满足住院医师接受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有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
(三)组织管理。
1、成立医院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有院级领导分管专科医师培训工作,下设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
2、成立专门负责专科医师培训指导、考核、质量监督等工作的专家委员会或小组。
3、建立完善的培训基地管理、人事管理、住院医师考试考核等制度。
(四)支撑条件。
1、提供培训对象的工资和补贴,保证给予与本院同年资职工的同等待遇;
2、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3、提供必要的住宿等生活条件;
4、妥善解决人事档案和工龄;
5、积极协助培训对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并办理医师执业注册手续;
6、与培训对象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
7、保证培训结束后大多数培训对象离开基地。
二、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一)有能够满足培训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构成比例合理。每个普通专科基地指导医师与受训医师比例不低于1∶2;每个亚专科基地指导医师与受训医师比例不低于1∶1。
(二)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指导医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指导医师应有本科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指导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和教学工作能力符合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的要求。
(三)普通专科基地应设置有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要求的临床和辅助科室;亚专科基地所在的临床科室能够满足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要求,相关辅助科室设置齐全;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由符合条件的综合医疗机构中有关临床科室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符合全科医学培训标准要求。
(四)医疗条件(包括总床位数、年收治病人数、年门诊量和急诊量、配备的专业诊疗设备等)能够达到各普通专科和亚专科培训基地标准要求。科室业务范围全面,收治的疾病种类基本覆盖本学科常见疾病,开展的诊疗活动能够满足培训需求。
(五)培训基地实行基地主任负责制(应为本院人员,不得由外院专家兼职),全面负责培训工作。配备专、兼职的培训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明确。
第三章认定程序。
第五条医疗机构可组织符合本办法第二章要求的临床科室,认真填写《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申报表》,并按要求准备相应的申报材料,经主管部门同意后,于每年3月31日前向省毕教委讲认定(包括复审)的申请。
第六条认定步骤。
一、形式审查。
省毕教委办公室依据《^v^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和本办法相关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申请条件的普通专科基地,由省毕教委通知申请单位实地评审的时间;对符合申请条件的亚专科培训基地,省毕教委初审通过后,报^v^毕教委。
二、实地评审。
(一)普通专科:省毕教委组织评审团,依据普通专科分类目录和《^v^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进行实地评审,讲评审意见,由省毕教委对评审结果进行认定,并将通过的基地名单和培训规模报^v^毕教委备案。
(二)亚专科:省毕教委协助^v^委员会组织评审团,依据亚专科分类目录和《^v^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细则》,对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单位进行实地评审,核定培训规模。实地评审工作于每年8月底前完成。
三、评审结果。
评审结果分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合格基地具备培训专科医师资格。基本合格的,应在半年内整改并接受复审。不合格的2年后方可再次申请。
四、公示。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二
摘要:毕业论文是园艺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全方位检验和考核。目前园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毕业设计教学功能的发挥。本文分析了园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提高。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作为培养方案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全方位检验与考核,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的综合平台。因此,这个环节的实施可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或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奠定基础。但目前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毕业设计综合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在分析园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园艺专业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一、毕业论文中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
对当前有关理论前沿或实际生产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关注不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没有独到见解,低水平重复较多。论文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刻,缺乏一定学术价值,针对性不强。毕业论文缺少历史性回顾和综述,对本领域了解深度不够,导致盲目推理,尽管有些选题来源于生产实践,但在毕业论文未能作系统设计,也未进行针对性实验,未形成自己的观点。
1.缺乏一定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较少。有学者认为,27%的毕业论文选题来自实践,但只是单纯地堆放基本理论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狭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34%的毕业论文缺少历史性回顾和综述,对本领域了解深度不够,导致在文章中盲目推理,选题虽来源于生产实践,但未进行针对性实验,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调查显示,本科毕业论文中大量引用和编辑别人的观点,缺乏学生独立的见解:有61.3%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裁剪并融入自己的观点,有7.9%学生的毕业论文完全是通过计算机裁剪重组形成的,只有30.8%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撰写的,阐述的是自己的观点。在这些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有些观点是通过学生一定的积累所形成,也有一些是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其它69.2%的学生的毕业论文观点只能是别人研究的堆砌,或者是完全抄袭别人的观点,这些论文只是原有观点的简单重复,它们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就可想而知。
2.毕业论文撰写不规范。在以往关于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中偏重于设计选题和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而对论文的撰写过程重视不足,有一些毕业学生在论文答辩时,论文的撰写还达不到学校规定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文献查阅得不够全面;数据处理不科学;结论不能体现题目的创新性;格式不规范。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审核不严格,甚至有些指导教师对学校制定的论文撰写规范也不清楚。其二,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不够主动,科研论文写作知识匮乏,过度依赖指导教师。
二、园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园艺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毕业论文的完成具有季节性和时间长的特点,这使毕业设计的进行在时间上与就业或考研有一定的冲突。而且,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四毕业生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找工作和各类资格考试中,有的学生甚至牺牲毕业设计的时间去学习外语。在论文撰写期间一些同学要么辗转各地寻找工作,要么忙于研究生面试和复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可能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2.指导教师指导工作不够到位。学生在选择指导教师时,倾向于经验丰富、威望高的老教师,这些高水平教师的科研任务往往也比较重,如加上过重的毕业生论文指导工作,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会出现部分教师对毕业设计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的情况。而与老教师相比,青年教师虽然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但由于缺少科研和教学的经历,对毕业论文的指导质量也不高。
1.关于毕业设计选题时期。为了解决园艺专业毕业设计与就业相冲突的问题,可组织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在大二下学期就组织选题,为学生介绍指导教师及各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资料搜集及文献阅读。使学生利用学习之余做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例如,查阅资料、制定实施方案、做实验准备等,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实验。
2.关于教师的指导。毕业设计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应特别注意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选择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于教师的指导,首先是课题的选择,要有助于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功,巩固、拓宽和综合运用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同时,选题与行业发展、学生出口相结合。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塑造高水平的劳动者,而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择业,所以,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必须与行业技术、市场经济的发展相结合,能够为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创造条件。本科毕业生的出口基本上就是工作和读研两种选择,对于这两类学生,在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时最好能够因材施教:对于就业的同学尽可能选择技术性题目,对于读研的同学尽可能选择技术与理论相结合、研究型的题目。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开创精神,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还可以和实习的企业及基地合作实行企业高校双导师制。对于科研任务重的教师,可以培养研究生参与教学,以研究生带本科生,在培养了本科生的同时也锻炼了研究生。在激励青年老师参加科研和教学工作,培养其科研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可采取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形成毕业设计指导小组的方式,弥补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及老教师投入精力有限的缺陷。
3.关于毕业设计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对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鼓励科研经费充足的教师,将本科生发展为科研力量的一部分,让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工作参予到课题研究中去。
4.关于毕业论文的撰写。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应多提意见和建议,少给“答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要再关键阶段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监督。可通过开设“专业文献查阅与论文撰写实训”课程解决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差的问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专业文献查阅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技能,熟悉论文撰写的方法及基本要求。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三
[摘要]临床医学技能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临床技能学习中心是临床能力培训和临床技能训练的重要学习临床技能的场所,医科生的临床技能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对于临床技能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诊断医学是一门培养医科学生医学临床技能的基本实践学科,对医科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医科教学存在着重书面知识的考试,轻临床技考试,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操纵的倾向,这种培养出来的医科人才与社会上需求的人才有很大差距。文章探讨了学校建设技能中心的经验,分析了在新形势下开展临床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临床技能中心;建设;管理;创新。
0前言。
临床医学技能学科是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职业道德培养、临床能力、临床医生培养的关键。临床技能课教学是临床技能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技能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临床动手实践能力,培训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应用理论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实际应用知识,是医科学校完成教育计划的重要过多,也是一名医科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由之路。
1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的基本职能。
积极进行研究实践,是为了弥补临床技能训练教学中的不足。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条件不足、教学实验设备紧张的矛盾,提高高年级医科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医科生在临床实习前就能接受到扎实的临床训练,能有效提高医科生的临床技能水平。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结果证明,临床技能中心的建立目前加强临床技能教学的捷径。
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可以充分满足从医科生到住院医师甚至专科医师的考核、教学培训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结构的需求;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教学实践的“桥梁”的搭建作用,加强了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关系,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书本上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也利于学生们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把书本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中利用模拟的临床环境,可以时模拟教学情景化,生动化,利用(hps和vr)和软件可以实现模拟教学,解决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困扰,创新了教学方式,创新了考核评价体系[1]。
2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的目的。
减轻医科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资源不足的压力。
临床教学资源不足,主要因为:一是病例数量的减少和临床实习人数的相对增加;二是各种穿刺等隐秘部位的体格检查、危重病人的处理和有创性操作等实践的难以重复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可以对各种医学的模拟教学进行逼真的应用和重复实践再现真是的教学场景。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感到统一、逼真的体验。使用模拟器械和模拟人进行教学可以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的压力。
探讨医学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推进的方向。
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医科学生的临床能力,创新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医学教学模式不断推进的方向,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要开设以更多的临床模拟设备、集示教、讲授、考核、操作练习等各种功能的医学技能培训中心。模拟逼真的临床场景,培养医科学生掌握临床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引入先进考核方式和教学模式。
在国外,多数医学院校都建立了临床技能中心,医科生在进入医院之前,通过标准化病人(sp)、医用标准化模拟人(msm)、模拟病房等形式对医科生进行综合训练,采用客观、准确的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方法对医科生进行培训考核,从而使医科生得到公正的评价和较好的培训。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引进msm、sp、osce、pbl教学法等先进的核方式和教学模式,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是医学院与国际教学接轨的一种尝试。
建立临床技能中心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建立临床技能中心,整合软硬资源,尝试更多学科的融合的实验项目,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创新实验室的使用,使实验室归属于教研室,改变过去实验室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使现有软硬资源得到更全面实施、充分利用,培育出“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创新性管理思维。
3临床技能中心的建o和应用。
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实现医科学生临床操作水平。
在当前的医学教学过程中,医科生不应该从患者身上进行反复的技能训练,特别是针对很多隐秘的和创伤性的操作。所以,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立,使用各种模拟器械和高端模拟人进行教学是值得尝试的有效方法。
临床技能中心的建设培养了更符合临床实际需要的人才。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四
本科体检前,教育系统要五年的医学学士培训,一些机构要培养四年制的体检。教育部国家教育部于2013从本科医学检验专业进入一流的医疗技术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培养五年制本科院校保持“五年计划”的毕业论文是培养计划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1]。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3],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文做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束语。
加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是检验技术人员,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和医学检验工作的特点是应用医学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潜力的检验人才。毕业论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我们相信本文能检验学生理论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一种好方法;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科学素养调查的毕业生增加;毕业论文实习培训过程中访问的学生,毕业后的效益,了解科学研究和写作的基本知识的基本程序,能快速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我们认为,在五至四的毕业论文的背景下,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在我校发挥重要作用,已被列入四年的毕业论文所需的体检培训方案的关键。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五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
因此,毕业论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时间安排。
2、一般在毕业前一学期,社会调查完成之后进行。
三、选题原则。
1、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法学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法律专业的特点;。
3、鼓励学生对当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四、写作要求。
1、论文应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述清楚、文笔流畅,符合规范的格式;。
2、论文应达到一定的字数。
本科:8000字以上。
专科:6000字以上。
3、论文应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的、有学生自己观点和见解的学术性论文。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要虚心学习,尊重导师,严谨为学,诚实为人。收集资料、占有材料均要实事求是,摘录要符合作者原意,不能断章取义,资料要注明出处。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应培养严谨的学术作风。
4、学员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论文写作应有计划地进行,论文内容应包括:
(1)前言含简要说明选题的意义,主要创新观点、见解、对策和结论;。
(2)论证分析部分这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思路清楚、逻辑严密、文字通顺、结论科学。全文应论点层次分明,要分章节或大小标题,标题要简洁醒目;论文不能只是材料的堆积,要言之有物,运用材料说明问题,论据充分、材料丰富且运用得当;论文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3)对策建议创新见解要在这里总结、表述清楚。
(4)结束语。
(5)参考资料目录(包括:专著、著作、学术论文等)。
五、写作计划。
论文应制定写作计划,包括:论文大纲,大小标题,基本论点和论点句;进度计划(社会调查计划,资料调研计划,时间进度表)。
学员撰写论文可以参照以下程序:
1、准备阶段:
(2)了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及要求。
2、选题阶段:
(1)收集、阅读、分析资料和文献;。
(2)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命题和构思论文。
3、读书报告阶段:
(2)写出3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最后与论文一并交指导教师)。
4、撰写论文初稿阶段:
学生在读书报告基础上,撰写提纲并进行写作论文初稿。
5、论文修改完善阶段: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论文做进一步的充实、修改与完善。
6、论文提交阶段:
(1)根据导师最后提出的定稿意见做最后的完善;。
(2)检查论文的格式和文字等细节;。
(3)按照论文的统一格式排版并将最终的论文定稿打印、装订;。
(4)提交的论文为一式三份;。
(5)提交论文定稿的电子版给导师。
7、论文评审与答辩阶段:
(1)由相关部门组成毕业论文评审、答辩小组组织毕业论文评审、答辩。
(2)答辩在江苏大学或符合条件的校外教学站进行;。
六、指导教师。
2、指导教师只能指导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不得跨专业指导;。
3、一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名,指导每个学生不得少于10个学时;。
4、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全过程。一般应包括指导学生选题、收集资料、撰写提纲、撰写初纲、提出修改意见,直至定稿和写出评语。
七、论文格式。
1.论文要求一律用a4白纸打印。
2.封面:论文一律用统一封面,论文封面格式另行规定。
3.任务书:内容包括论文要求、主要内容、进度安排等。任务书由学校统一印制。
5.正文:论文统一用a4纸,计算机打印。正文标题用二号黑体字,行文用小四号宋体字。论文正文打印格式及尺寸要求:版芯尺寸为15cm×23cm,统一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6.脚注:论文中引用资料时要加以脚注。法学专业论文脚注统一使用小五号宋体字,脚注按:著者姓名、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次序标注。
7.参考文献:论文正文后须附参考文献,著明论文所依据的文献资料情况,文献著录格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专(译)著: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论文集:作者.文章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互联网资料:作者.文章标题,完整网址,年代。
8.鸣谢:本页内,学生可以表达对论文指导教师和在论文写在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其他人的感谢。
9.装订:毕业论文按如下顺序排列和装订:
(1)封面;。
(2)目录;。
(3)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页;。
(4)论文正文;。
(5)参考文献页;。
(6)鸣谢页;。
(7)封底。
读书报告另行装订。
八、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1、优: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充分,资料丰富,层次清楚,文笔流畅;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创建性发挥和见解;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正确无误。
2、良: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充分,资料丰富,层次清楚,文笔流畅;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正确无误。
3、中:能较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比较充分,资料比较丰富,层次清楚,文笔通顺;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及格:基本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尚可,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论据能说明问题,资料符合规定,层次基本清楚;答辩时口头表达基本清晰,回答问题没有明显错误。
5、不及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论文不及格:
(1)未完成预定的论文写作内容;。
(2)抄袭他人的论文或文章;。
(3)没有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4)论文分析有明显错误;。
(5)论文结构不合理;。
(6)质量较差;。
(7)字数少于规定要求;。
(8)打印装订不合格;。
(9)答辩时不能阐明论文内容,又不能回答提问;。
(10)其他。
成绩评定方法与原则是:
1、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建议成绩;。
2、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论文与答辩情况给予成绩;。
3、最终成绩由江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负责审定。
九、附则。
1、本大纲由江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解释;。
2、本大纲未尽事宜,由江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另行规定。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六
[摘要]根据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内容及特点,强调电子设计竞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针对电子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提出了加强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增加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利用eda仿真技术等具体措施,为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子竞赛;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挑战杯、创新杯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项目规模已逐步加强,在高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1]。
一、电子设计竞赛的内容与特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两年举办一届[2],几乎在校的三四年级学生都有机会参加一次竞赛。竞赛的内容主要就是通过模拟、数字电路专业课的学习与实验,参考有关资料设计与我们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应用电路。学生经过对电路的设计、仿真、安装、测试,进行一次创新训练,从而展示自己的作品,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及部分优秀奖。电子设计竞赛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不但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还涉及到一些专业选修课的内容。[3]这样就鼓励了学生学习选修课的积极性,比如传感器技术、电子测量、电子工艺、eda仿真实验等专业的选修课[4]。设计手段可采用传统的实际动手方法,也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设计方法,如eda辅助设计,可大大促进参赛学生理论知识的升华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5]。
二、电子设计竞赛中的典型实例。
1.用电子技术开发中学物理实验。
基于普通中学物理器材的笨重、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可靠性差、实验效果不明显,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一缺陷,我们指导学生以led发光器件为核心,将其低功耗、低成本、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的发光二极管应用于中学物理实验中。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改进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6]。
如图1中的上图是一个欧姆定理原理实验图,下图是一个多功能信号测试原理图,图2是测试欧姆定理的显示效果图。如果将上图电路的输出接入下图直流输入端m1、m3端,改变电源电压的大小或者滑动变阻器的大小时,通过led2一组两只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暗,可以观察到电流、电压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实验演示验证了欧姆定律i=v/r的关系。
图2的测试电路不但可以测试欧姆定理,还可以测试中学物理实验所有信号的电路,比如进行电磁感应现象测试,交直流电信号的测试,音乐电平信号的测试;变压器原理的测试等等。
2.单双向可控硅导通特性的模拟演示实验装置。
图3是单双向可控硅导通性能演示实验装置原理设计图,图4是单双向可控硅导通性能演示实验效果图,每个图的左半部分由电源、可调电阻及电容组成一个充电回路,右半部分的可调电阻、电容、双向二极管、可控硅组成一个触发电路及可控硅导通回路[7]。导通后的显示效果是用555多谐振荡器和cd4017十进制计数器联用,555用作时钟脉冲发生器送到cd4017的cp端,使cd4017计数器的十个输出端随输入时钟的加入,依次出现高电平,故led0——led9依次点亮,则形成“单双向可控硅导通”模拟显示电路。它演示的动态效果非常生动地揭示了可控硅触发导通的特性,很具有创新性及说服力。
这种新颖独特的演示教具一方面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电路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其内部特性,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另外,这种教具还可以很好地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验演示,便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的讲解。
制作这种教具的方法是:选择一大小合适的盒子,将控制电路图按比例大小安排在盒内,使整个所需电路图都能附在盒内,然后在需要安装元件的地方钻孔安装元件,把焊接好的流水灯电路板安放在盒内,再把输出的每只发光二极管按照点亮的顺序用引线安排在单双向可控硅电路的导通回路,内部安装好后,盖上盒盖,在发光二极管相对应的盒面位置画上可控硅的导通原理示意图,安装好控制开关及电源就可以演示。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实例,充分说明了电子竞赛不单单是一次竞赛活动,而是和我们学习的专业知识紧密相关。它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量度尺,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必要措施[9],能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竞赛促进了教师的实验教学,反之,实验教学又加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10]。学生们可以借助eda技术,首先进行电路的仿真,然后进行设计、安装、测试,虚实结合,环环紧扣,通过自主创新,可以创作出各种电路,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9]王喜鸿,王良成,周密.论以科学竞赛促进理工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j].实验科学,2011(4):1-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七
近几十年来,经济和科学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医学的社会化、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学角度去观察和处理医学问题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由多元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学角度综合观察和处理医学问题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并予以评价,进而采取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或伤害,促进身心健康、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预防医学面向社会、面向人群,在新的医学模式里,它的作用越来越大。而预防医学自身也要发展、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其中,预防医学专业必修课《社会医学》的教学改革就是很重要的一环。社会医学是从预防医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是在适应疾病谱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预防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医学侧重于社会预防,重点研究社会环境、卫生服务、行为生活方式等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制定综合性的社会预防策略和措施[1]。社会医学就是完整体现医学模式从生物型向生物心理社会型的转变的一座桥梁。目前,《社会医学》这门课程是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年学习。本课程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李鲁主编教材,全部为理论课教学,共32学时,理论课由教师按教材和大纲进行课堂讲授。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医学教学的改革就变得迫在眉捷。
1.教学内容较旧。本课程教材已改编了4版,总体上来说,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均有所变化,增加了一些新的章节,扩充了一些新的知识。但是,教材的编写出版周期往往较长,每次改编的教材对新的专业发展动向仍不能及时反映,一些新的知识在教材中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式”授课为主,学生听课时要做的就是记笔记,考试也主要是考记录的重点内容,这只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作一种考查。由于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被动的途径获得的,印象不深,考试结束后大部分很快又忘记了。虽然有一些内容也采取讨论式教学,但由于学时上的限制尤显不足。这种纯灌输的教学方式不能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其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他们提出问题、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也欠缺。
当今社会更注重能力、素质教育,一个人有良好素质和各方面能力比单纯掌握某方面知识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学生的培养应从知识型教育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型教育转变[2]。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校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即建立社会医学社区现场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社会医学教学方法,经过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社区现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就是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区的日常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掌握初级卫生保健和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了解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基本对策,使学生能建立社会大卫生观念。
1.具体方法。社区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是:根据社区机构的工作安排,辅助参与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的建立。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学生每2~3人组成1个小组,设组长1人,以辖区所有居民为主要对象,以面对面访谈方式为主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内容主要是个人基本信息、生活方式、现存主要健康问题、既往病史、主要用药情况等;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腰围、臀围、身高、体重测量,血压测量,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等,以及血糖及血、尿常规的检测,并在调查中进一步对居民感兴趣的保健问题进行适时的解答。要求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和带教老师沟通,并将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带回课堂一起和老师、同学们讨论。参与社区教学的老师平均2~3天即召开学生讨论会,把同学们在实践调查中遇到的问题汇总起来进行讨论,各组同学互相交流各自情况,帮助大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使调查可以顺利完成。
社区现场实践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在现场,边学边干,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加深了学生对社会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社区实践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素质[3]。
2.教学效果。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社区现场实践完成后,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成绩分析以及社区实践基地评价等,对社会医学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成绩明显提高。通过与学生交流及现场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较支持这种教学方式改革,认为这样不仅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是给了他们积极思考、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使他们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牢固。成绩考核也显示,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实行教改前的学生,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
(2)着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掌握独立开展群防群治的基本技能。社区现场实践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知识上收获比较大,也比较扎实。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均有所提高。
3.不足与期待。现阶段,我校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如师资的问题:规范地建立社区教学基地需要一定的师资力量,我校就是由于师资的原因迟迟未能很好地开展教学基地建设;经费问题:学生参与社区实践缺乏资金的支持,只能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试行,而大批学习社会医学课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未能获益;当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协调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何构建适合我校的社会医学教学模式更值得我们探索。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八
摘要:从对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对特定组织的亲合影响、药物对检验程序与方法的干扰等3个方面分析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说明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机理主要为对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对特定组织的亲合影响和干扰检验程序与方法。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率与精确性,相关人员要忠实履行职责,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为主线,提高科研能力,实现药品检测工作新跨越。
关键词:药物;医学检验;影响分析。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仅导致对检验结果的错误解释、误诊,而且使病人承受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因此,应引起临床检验工作者和医师的重视。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主要分为分析干扰(体外影响)和生物学影响(体内影响)两大类。了解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究。
1.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机理。
对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按照药物药理作用,药物首先是对检验生理病理过程产生影响。比如咖啡、可待因、、平痛新和消炎痛等药物能使胆总管开口处的括约肌痉挛,从而导致血、尿中的淀粉酶含量明显升高。这在用药后3-4小时影响最大,24小时后消失。大量服用维生素c者,使尿中葡萄糖、胆红素、隐血、亚硝酸盐呈假阴性。酚噻嗪等药物可使尿胆原呈假阳性,服用奎宁可致尿呈碱性,使尿蛋白呈假阳性。维生素a、d,蛋白同化激素、速尿等可使胆固醇检验值升高;而甲状腺素卡那霉素则可使胆固醇检验值降低。
对特定组织的亲合影响:某些药物对特定组织有特殊亲合力,可引起相应组织的损害,如抗凝药肝素能促进组织脂蛋白酶的释放,引起血液甘油三酯显著下降。治疗震颤的药物左旋多巴可使测定尿中酮体的显色异常,掩盖原来的反应,难以判断结果。青霉素及红霉素弱酸性药物经肾排泄时可竞争尿酸分泌部位,而使血液尿酸浓度增高。双氢克尿噻、速尿、利尿酸等药由于对肾脏有保钠排钾作用,可使血液中的钾离子含量明显降低,故对钾、钠电解质化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干扰检验程序与方法:药物对检验程序与方法的干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药物产生的药理学效应,比如半胱氨酸可干扰硝基盐试验,导致血中酮体的假阳性。酚酞可干扰酚磺酞排泄试验,使尿液变成品红,同时使酚磺酞排泄变快。吡嗉酰胺可与硝基氰化物作用使尿变为红棕色而影响尿酮测定。青霉素类可使红细胞非特异性结合igg和白蛋白。另一类是药物或其代谢物对检测方法直接产生干扰。服苯琥珀后尿呈桔红色;服氨苯蝶呤后使尿呈蓝绿色,如维生素可使尿液变成黄色。口服酚酞药物后,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且主要由尿排出,如果尿液呈碱性时,尿液变红色。呋喃妥因可使尿液呈棕色。呋喃唑酮可使尿液呈橙棕色。利福平口服后在肝脏分解成乙酚基代谢物,呈橙红色,可使尿液以及粪便、痰液、泪液、汗液呈橙红色。
2.合理预防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措施。
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不断创新研制,新特药不断应用于临床,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也必将更加广泛而且复杂。为了合理预防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我们提出了一些措施。?药品检验工作与信息查询相结合,充分利用全国各地公布的假劣药品信息资源,对药品质量不稳定、质量公告频次较多的企业和品种进行跟踪检验;药品检验工作与快检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快检技术的初筛作用,对发现质量可疑随即检验;药品检验工作与临床用药相结合,确定重点单位、重点品种,做到检验工作有的'放矢。
抓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检测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要开展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能力实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检验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大实验室建设,加大设备投入,尽快提高检验能力和水平,适应药品检验工作的需要。组织开展应急检验工作。药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紧急从技术上找出内在原因,或者确定用药质量,是药检机构经常面临的检验任务。一方面加强应急检验的组织管理,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有效地处置好突发事件。另一方面应加强应急演练,为应急药品检验开通紧急绿色通道,全力以赴做好应急药品技术监督的保障工作。发现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合的可疑结果,根据病人的用药情况,共同分析有无药物影响的可能性,尽力将干扰降到最低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最多方面的,往往导致实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严重不符。为减少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干扰,检验工作者应该熟悉可做检验项目详细的操作程序,对有药物干扰的实验方法,应该用特异性好的方法或作实验方法的改进。
3.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率与精确性,相关人员要忠实履行职责,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为主线,提高科研能力,实现药品检测工作新跨越。
参考文献:
[4]代苏忠.临床用药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92.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九
一、问题:
1.1学习压力大本科采用3年在校学习加1年临床实习的学制,学科专业设置基本沿用苏联模式,特别强调学科的完整性,教学内容强调多而全,学科间交叉重复很常见,但学科间又相互独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各课程间几乎没有交流,过多的重复教育又占用大量学习时间[2]。学生往往还要利用周末、晚上上课,导致明显出现为应付考试出现“功利化”学习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2师资培养难一方面学科发展快,知识更新迅速导致教学人员要花很大精力投身科研和培训;一方面本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又要求教学人员必须“接地气”,经常下临床实践;再有本专业交叉学科多,新的交叉学科例如代谢组学、信息学等学科也需要教学人员涉及[3]。
1.3理论教学手段虽尝试创新但效果一般我系先后开展了“cbl教学法”、“pbl教学法”、“病例式教学法”、“双语教学”等教学改革,但总体效果有限,研究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经历了多年被动式教学后,到了大四上专业课时已经有“积重难返”的感觉,大部分学生几乎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说明教学改革要系统化,长期化。
1.4试验教学和实践脱节这也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常见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教学人员对于学科的侧重点与临床实践有一定偏差[4],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不可能达到临床的配置水平;而安排学生进入临床见习难度大,因为临床工作人员精力有限且还涉及生物安全等一些列问题。目前医学检验专业特别强调质量管理和生物安全,这些内容的实践在常规实验室基本不能教授。
二、几点措施:
2.1调整教学安排:主要是加强各学科交叉整合,尝试降低人体解剖、组胚、病理、生理等等课程课时,而加入专业基础课课程间的集中交叉授课环节,新的课程安排里面总课时降低了20%。让学生减负,着重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同时必须强调终生学习的概念[5]。这一点美国高校都格外注重,使我国一直以来做得不好的'。
2.2双师化建设实行系科合一:即医学检验系和附属医院检验科实行一套班子,以相互交换的方式,3年内实现“双师化”,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衔接;还有我们与金域检验等第三方独立检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尝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期利用他们在信息化、实验室质量管理、新技术方面的优势,弥补本系教师的不足,提升教学效果。
2.3引入新的教学理论:在不断摸索中发现美国认知心理学家cunningham的理论很有意义[6],即“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之中,而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这一认知心理学理论重视人类的内在认知本性,包括好奇心、认知需要、成就动机等。预计在实际教学中利用这一规律,将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提高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提高学校效果。
2.4实践教学:通过研究发现美国高校是通过建立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建设虚拟临床实验室教学系统(1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lis)等方式[7],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国内也有尝试,且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将在这方面密切关注。同时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开放式实验、综合性试验等尝试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对于医学检验技术这一实践性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将会持续重视。
当前的环境下,单靠医学检验系内部资源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已经很难做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将成为趋势[8],同时我们将持续关注和学习美国等先进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堃,易斌.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9(1):9-11.
[8]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medicine,,11(2):150,152.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十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高层建筑成为都市建筑的潮流,然而高层建筑施工对施工技术却有更高的要求。一旦某个技术环节出现了差错,那么不但会威胁到居民的安全,还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殊为不利。为此,就需要加强高层建筑关键施工技术的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本文阐述了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要求,以期对高层建筑施工有所帮助。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关键技术。
现代都市中,高层建筑是主要建筑结构,是未来城市建筑发展的趋势。城市的科学技术可以从高层建筑施工上看出来,高层建筑施工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当今的城市中,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而能够技术对建筑施工质量影响甚大,为此,加强对高层建筑关键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较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施工有自己的特点,具体如下:
1.1建筑地基深。
稳定性对高层建筑至关重要,地基深度有一个硬性的要求,那就是要在建筑整体高度1/12以上。打桩时候所需桩基,也需要在整体高度的1/15以上,至于那些不包括桩基的长度,也要在地下室空间的高度。正因如此,一般的地基都有5米深,如果建筑属于超高层,地基的深度则需要超过20米。总的来说,地基施工十分复杂,如果施工地带是软土的话就更加复杂,故而施工时间以及成本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1.2技术要求高。
钢筋混凝土、钢材结构材料是高层建筑比较常见,故而高层建筑多会用到相关的施工技术。现浇是钢筋混凝土的主要方式,为此在实际的浇筑之前需要了解诸多施工技术,其中不但包括工业化模板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结构安装技术,还包括钢筋连接技术、建筑制品技术。此外,装饰、防水、设备等也是需要重要的内容。
1.3施工周期长。
多层建筑一般需要10个月的施工时间,高层建筑却是多层建筑两倍多的时间,要缩减高层建筑施工时间,除了减少结构施工,就是在装修时间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的高层建筑,需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正确的模板选择对现浇型混凝土高层建筑十分关键,利用好的话可以有效地减少时间以及成本。
1.4施工量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高层建筑的面积不断增加,这就带来了巨大的施工量,日益多样化的项目,而要完成这些项目就需要更多的部门和工种。在高层建筑施工之前,就需要积极的筹备,协调好各方的关系,这无疑加大了施工、管理的难度,唯有更加精确的`管理,才能减少高层建筑施工量大、层数多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有了清晰地认识,因此在实际的高层建筑能够中,我们需要对一些关键施工技术予以分析与研究,具体包括如下几种:
2.1混凝土施工技术。
周期长、工程量大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典型特点,受到气候及工作条件的影响,混凝土的发散程度会产生变化而影响强度,这样就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要确保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强度,就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混凝土浇筑,在施工浇筑的时候要采用分层分段施工方法,如此一来就能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连续性,施工缝不需要预留。在分层浇筑环节,需要把握的就是下层混凝土初凝时间,一旦初凝就浇筑上层混凝土,这样就能形成等级相同、连续的混凝土强度。其二,加强配比工作,计量工具要尽量精准,确保原材料的重量可以被准确称量,依据设计人员的配合比准确控制混凝土的级别,在搅拌的过程中,要注意拌合技术的应用。其三,振捣,必要的振捣工序是浇筑必不可少的。泵送混凝土装置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较为常用,在作业面上铺设混凝土的时候,施工人员应该一面进行作业面修正,一面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方式应该坚持两个要点,一个是从上而下,另一个是快插慢拔,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遗漏的出现。
2.2高层泵送技术。
将双渗技术应用到高泵程混凝土输送中优势明显,不但可以确保混凝土配合比涉及要求,还能保证混凝土的泵送高度。这里所说的双渗,一个是掺粉煤灰,另一个是掺化学外加剂。泵送到顶的技术可以确保泵送预设浇筑高度的实现,确保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施工质量。
2.3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从建筑功能角度来看,高层建筑上部要用小空间轴线布置,而下部正好与其相反,需要大空间轴线布置,这和结构力学正好契合。然而在实际布置的时候,由于高层下部楼层受到很大的压力,而上部的压力却不是那么大。故而下面不但需要很大的刚度、密集的柱网,还需要大量的柱墙,而到了上部墙和柱都慢慢的减少,轴线的间距也越来越大。要使建筑功能要求得到满足,就需要以常规相反的方式布置结构,上面布置小空间,而下面则布置大空间。以剪力墙布置在上部,以框架柱布置在下部,要实现这种效果,就需要设置转换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在当前的工程中还是比较常见的。随着转换层上移,应以桶装结构予以置换。
2.4深基坑技术。
为了避免建筑物倾斜、沉降等情况的发生,就需要使基坑具备更强的荷载能力,故而在基坑施工中对施工技术就有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不但包括土方开挖、混凝土浇筑,还包括基坑支护等。正是因为高层建筑要求深基坑,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需要采取适合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施工技术。
这就需要注意如下几点:其一,大型高层建筑往往在繁华地段,大量的管线密集分布在地基周边;其二,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难以得到很好地保证;其三,施工手段要安全,确保基坑工程符合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
2.5模板施工技术。
模版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方式,一种是整体爬模法,另一种是整体滑模法。其一,整体爬模法。一般来说筒体结构都采用整体爬模法。
具体来说,先用千斤顶将大模板顶升到位,确保其达到高层后对其进行校正,确保无误后完成混凝土浇筑环节;待楼层面与模板下口等高,水平结构施工就可以顺利进行。其二,整体滑模法。整体滑模法广泛应用于高层住宅施工中,这样对主体结构的整体性有很大的好处。此外,通过这种方式,附着、运转、管网敷设等工作将会减小,加设工具、模板装置费用也将减少,施工作业面得以扩大,施工的速度大大加快。
如今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都市建筑中高层建筑逐渐成为主流,高层建筑不但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人口紧张问题,还能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为此,加强对高层建筑关键施工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以期对高层建筑施工有所帮助。
[1]刘凡.浅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3(23).
[2]赵江波.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分析与研究[j].城市建筑,2013(02).
[3]梁胜佳.高层建筑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7.)。
[4]郭宝仓.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
[5]蒋学勤.也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0(24).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十一
本文针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专业英语口语教材、口语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对话能力,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对大学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而增大,同时也对人们的口头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国内高校英语教学主要把重点放在读、写、译等方面,而“说”这个技能往往被忽视。导致学生不能把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交往中,出现所谓的“哑巴英语”现象。本文试就口语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试图寻求相关对策以提高教学效果。
1.口语教材。
目前关于英语专业口语教材有很多种,各个高校所采用的教材版本也不尽相同。不过大部分的教材设置都是根据学生年级的高低而编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每个单元都会有固定的话题(topic),然后随之列举出一些相关的表达方式,编制一些典型的对话供学生参考练习。有些教材还在课文之后引用些名言名句、英文诗歌或者英文歌曲等内容供学生欣赏。这些内容的确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但是在课堂之外,这些内容就与学生束之高阁,学生不能用所学的语言真实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这些教材与目前社会和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想法关联性不大,以至于学生的思想被禁锢在某个特定的不熟悉的环境中,无法进行思想表达,更谈不上用英语进行阐述。学生对课文所提供的练习也只是在自己的思维空间进行生硬的英汉转换。然而在目前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学生更需要的并不只是如何问路,怎样去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而是如何真实地、自如地表达自我,如何对目前所处的社会条件、生存环境和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描述和评价,从而达到在各种应用领域中自由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目的。因此,英语专业口语教材的选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2.口语教师。
在中国的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下,高校英语教师的上课模式仍然是单向的灌输过程,教师至始至终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尤其在口语课堂上很少有参与的机会或者达不到练习口语的目的。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少数口语基础好的学生,没有耐心来训练和帮助多数口语较差的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成就感。结果,整堂课下来效果甚微,学生感觉枯燥、无聊、学不到东西从而选择逃课或者其他方式来反抗等,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这里面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者,英语口语教学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和引导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能力至关重要,如果教师本身发音不过关,方法老套死板,没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地影响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
3.学生方面。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不太容易解放自己,害羞、拘禁、怕出错等方面的心里障碍是需要我们倍加关注的,班里有相当多的学生性格内向,平时少言寡语,与别人很少沟通,在课堂上更不敢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表现出焦虑、紧张等情绪,再受到一次小挫折后就更加封闭起来,不再在课堂上发言,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这对他们的口语能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者,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这几十分钟练习口语,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普遍使用母语交流,因此练习口语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只想在课堂上迅速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是不可能的。
1.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材。
该教材应该能够以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为前提,将英语基础课和口语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语言的内容、形式、功能进行有效地融合。从简单的英语基本交流技巧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社会情景训练。而且课堂上的口语练习也不一定拘泥于教材的安排设置,教师可以自由灵活安排,结合本地区学生的特点和情况设计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真实话题来讨论。
2.创造良好的口语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
课堂的教学方式应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教师不再是口语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真正的中心人物。教师应该为口语课堂创造一个自然宽松的交际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师生、生生之间可以自由交谈,教师应该持鼓励、友好、宽容的态度,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消除紧张感和焦虑感,使其积极开口说话。此外,教师还要循循善诱,要有耐心和信心,对教材的形式和安排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进行角色扮演对话、发表小的演讲、即席提问、模拟情景场合等,这些练习要从易到难,充满趣味。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应该是分阶段性的,就是准备阶段、流利阶段和后续阶段。在准备阶段,学生就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进行预习和记忆;在流利阶段,教师在教室集中训练学生语言的流利性;最后阶段学生可以用的其他感兴趣的材料进行训练,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3.丰富教学手段与内容,加强文化教学的`导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口语教学的手段也随之丰富起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科技手段,在多媒体课堂上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比如让学生观看适合的英语节目,并从中自觉地学习地道的语言;教师也可以剪辑电影或录像,然后进行消音处理,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猜测和进行配音等活动,这些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精心选择英语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或话题,提供大量相关资料让学生学习讨论,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大语言的输入。与此同时,语言的文化的载体,文化学习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学习语言就是为了解和交流文化做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英美文化的素材和资料,设计各种不同国外真实的情景,使学生能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分析、比较、提高文化的意识,培养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教学导入文化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尽量减除由于本国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表达不确切,从而导致交流失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也要注意语言意义的得体性和可接受性。
4.加强课外口语实践训练。
要多鼓励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实际,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口语训练是很有成效的。口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校内的各种英语实践活动,比如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抓住一切机会练习口语。
总之,口语教学是高校英语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作为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不断探索和尝试,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作为一项任务长期坚持下去,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0.8.
[3]冯涟漪,吴蕾.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外语界,2005,(2).
[4]岑建君.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建筑行业的兴起与迅速发展,建筑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渐渐突出,而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成为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施工资料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现今建筑工程对资料管理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在资料管理方面的对策,来探讨资料员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建筑施工;施工资料;资料员。
建筑工程的施工资料在整个建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工程的施工和验收的主要依据,而在建筑工程中,资料员就显得尤为重要。资料员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资料档案管理、计划、统计管理,以及内业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技术人员。下文通过分析当今对于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类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进而探讨建筑工程的施工资料在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1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建筑行业标准、技术的日益提升,建筑企业管理模式渐渐地和国际标准接轨,施工资料作为建筑企业管理体系文件的一部分,必须跟上企业发展速度,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真实化、信息化管理。
1.2工程质量的真实记录。
施工资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包含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基础资料、质量保证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等,是整个施工过程的一手材料。
1.3工程建设后续管理的载体。
工程交付使用一定时期后,由于工程施工、环境、业主使用等原因,工程可能出现一些质量缺陷,施工资料成为工程交付使用后维修、管理、改建和扩建的客观依据,是唯一的工程施工时的现场依据。建筑施工资料能为施工单位在其他工程建设施工时提供管线布局、隐蔽工程等的参考数据,起到范例作用。
1.4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建筑施工资料是由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是工程承包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观反映、记录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它与完成工程主体有同样的重要性,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是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
2.1资料编制的规范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不够。
施工资料编制不规范:随意涂改,修改时没有进行划改或者划改人未签名;文字、图标、印章不清晰;当资料为复印件时,没有在复印件上加盖印章;部分资料结论不明确;竣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签字不严肃等。施工资料制作和实际工程进度不匹配,资料编制落后,甚至出现工程结束后“闭关修炼”施工资料。施工资料不完整,部分资料未编制或者漏编,部分资料外借后未及时归还,部分资料保存不妥,检查记录表填写不完整等。“闭门造资料”,一些建筑施工资料找不到任何缺点,现场实测实检、工程项目试验数据堪称完美,与现实规律不符。
2.2资料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不到人。
施工单位出现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而做资料,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往往只抓工程实体质量,忽视施工资料的管理,没有形成专门的施工资料管理规程和奖罚制度,缺乏监督机制。或者有制度但无执行力度,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成为墙上摆设。部分施工单位没有专职资料员。施工技术人员缺乏及时将现场资料归档的责任意识。资料员没有养成及时收集资料的习惯,甚至出现部分资料员不催不做,催催做做的现象。监理工程师没有做好周查月查的.工作。环环脱节,导致施工资料管理责任不到人。
2.3资料管理竖、横向不交圈。
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必须管理与技术并重,执行与实践交叉的跨工种的综合性工作。项目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质检人员、试验人员、材料人员等都各自负责其中某一部分资料的编制与管理,缺一不可,但是经常出现互相间缺少交流,导致施工技术资料中各工种间的技术资料交圈不吻合。
2.4资料利用率不够。
工程施工过程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查阅施工资料的习惯,而是凭经验,凭记忆查找问题。工程交付使用后出现质量缺陷,没有及时到城建档案馆查询工程技术资料,而是找原参与建设施工人员了解情况,凭记忆推断。没有发挥施工资料的查询和依据作用。
2.5信息化管理较弱。
中小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较弱,还拘泥于传统的纸质化管理,资料管理人员在施工资料的分类、归类、整理上完全凭借工程经验或者照搬别的工程资料管理目录,检索依靠人工检索,工作效率较低,工作成果离标准化尚有距离。
3.1健全组织机构,重视资料管理岗位。
成立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成的施工资料管理和监督机构,定期检查施工资料管理工作,每个分部工程完成后进行大查,并及时归档。选派懂业务、精管理、有责任心的优秀人员担任专职资料管理员工作,统一负责对工程项目施工资料的整编工作,专门划出资料存档的场所,确保施工资料保存的安全性。
3.2完善资料管理规章。
建立施工资料管理制度,细化施工资料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资料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包含:资料管理流程、岗位设置、书写规范、依据规范、资料内容、移交实检,归档职责、存档办法等。
3.3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资料员及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培养一支有理论、懂技术、会管理、业务精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队伍,使各资料编制相关人员更新观点、提高认识、由被动变主动,认真理解和落实国家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规程,提高施工资料管理水平。
3.4量化施工资料日常管理,纳入年终考核。
施工资料的整编和归存重在同步:施工资料收集与施工过程同步,施工资料验收与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同步,规范日常管理,保证双同步。各资料编制相关人员的资料管理工作纳如年终考核。
3.5建立激励机制。
资料员薪资结构打破常规,采取低底薪,高奖励制度。以资料的规范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为权重内容,细化考核内容,重奖重罚。相关技术人员考核加入资料编制与管理内容,加强各工种之问的沟通,实现工种资料问交圈吻合。
3.6强化信息化管理。
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广泛应用,建筑工程施工资料也逐渐开始管理的信息化。通过开发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软件,根据软件数据库来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整理、分类及检索,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高效与规范程度。
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完善自身体系,从而达到快速有效发展的目的。建筑工程施工资料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状况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的发展趋势,就此,建筑工程中资料员的技术工作具有一定的决定性。在建筑工程中,加强对资料员的培养训练,同时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制度,协调资料管理与其他工程项目管理的合作,从而提高建筑行业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2]基本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法规规范选编[g].浙江省档案干部培训中心,浙江省档案事务所.
[4]李兵,金芳.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j].科技致富向导,2014,26:313.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十三
1、汇报本人选定毕业论文题目情况,经指导教师协调后确定论文题目;。
3、根据本人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任务书要求,撰写“毕业论文项目调研提纲”;。
对以下内容展开调研。
1、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变化情况,历史沿革、现状及发展趋势;。
2、沙钢股份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
3、沙钢股份公司经营成果与财务分析;。
4、沙钢股份公司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定价权;。
5、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变化对沙钢股份公司的影响;。
对以下内容展开调研。
1、沙钢股份公司主营产品与竞争优势;。
2、沙钢股份公司外部环境与竞争对手分析;。
3、沙钢股份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的地位;。
4、沙钢股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5、沙钢股份公司应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变化的对策和措施等。
1、学习“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的相关内容:
2、学习“财务管理学”的相关内容:
3、复习“管理学”相关知识:
4、学习“08级工商管理课程设计资料”:
5、归类整理搜集的资料,并根据调研所搜集的资料完成项目调研报告。
1、分析、整理调研资料,
2、对归类整理的数据、资料进行认真阅读、研究、分析,
3、进一步了解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变化对沙钢股份公司的影响。
依据毕业论文任务书、项目调研报告、毕业论文计划进程表,撰写开题报告。准备开题报告答辩。
1、进一步查阅文献,搜集、补充、完善资料;。
3、确定论文框架,完成详细论文写作提纲。
对前几周的论文进展情况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完成中期检查报告。总结前期工作中的不足,补充疏漏的部分,为论文初稿做好准备工作。
按开题报告的论文结构要求,按写作提纲的内容、层次、逻辑安排,对论文框架进行展开,撰写论文初稿。
进一步分析、整理,补充、完善资料,对论文初稿进行充实,细化论文内容。
进一步完善论文内容,完成论文初稿。
在导师评阅毕业论文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论文。
规范论文格式,丰富内容。根据导师的意见和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论文。
完成论文终稿。
提交打印版、电子版毕业论文、过程文件和课题项目调研报告,交指导教师和评阅人审查、评阅。
准备及参加毕业答辩。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十四
预防医学作为医学的三大分支学科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公共卫生学科,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有别于其他类别的医学,它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的是人群的健康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促进人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发生的一系列的可行性方案。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的各种传染病、突发性死亡率都在不断的增长,预防医学显得越发的重要,因此,除了加强对预防专业的医学生的教育之外,还要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的教育,确保他们在将来的岗位中能够学以致用,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发光发热。
1.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专业教学与实践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发出“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通知,90年代教育部又在“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专门设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所以各大高校就开始了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生进行了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研究,并将其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对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开设了预防医学的课程,但是,由于此课程面对的是非预防专业的学生,所以,对从教教师是一种考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现状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不可以将其与专业的医学生进行同等的教学,需要把握一个度。但是,由于这不是医学生所学的本专业,许多学生认为学习这门知识也不能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就不是很明显。
2.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措施。
2.1选用教材是要严格。
对于非预防专业的学生的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预防观念、群体观念环境观念有所认知,进而是他们形成良好的预防观念与思维。因此,这就对教科书具有一定的要求,所选的教材的内容必须是在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接收范围之内的,还需得到国家卫生与教育部门认可才可以。不得随意选用网络上的没有认证商标的教科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非预防专业医学生的教学质量。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对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教学是新开始的教学课程,所以,该学科的教学的各个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没有完整的、固定的教师团队,大多数都是从预防专业里借调过来的教师,或者是从校外聘请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也就是说,非预防专业的教师的流动性很大,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加强非预防专业教育的师资团队的建设很重要。因为,具有结构合理、水平高超、相对固定的师资团队是提高非预防专业的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
同时,还要做好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的监督工作。一方面,要让参与教学的教师进行集体的备课、试讲与教案的编写,这样可以让教师就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共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从教师的试讲中寻找出教师在讲课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的改正,确保非预防专业医学生的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要求校领导或者是教科研的人员进行听课,监督教师在课堂上对非预防专业学生的教学,并给予适当的评价与指导。还要求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丰富非预防专业教学领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完善教学模式的创新。
2.3增强学生的对预防专业的重视。
要知道,对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进行预防专业的教学使为了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为他们着想。但是,许多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因此,就要提高非预防专业的医学生的预防专业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这门学科对他们的重要性,只有这样,非预防专业的学生才可以认真的学习这门课程,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地提高非预防专业医学生预防专业的教学质量[3]。
2.4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
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让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把所学到的专业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相应的社区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医学预防专业对他们将来的从医道路上的重要性,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以此为未来的工作中做好铺垫。
总之,要通过对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教育,让这些医学生建立起疾病的预防理念,增强学生的群体健康意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完善的稳定的师资团队,采用科学的、适当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与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才可以不断地提高我国医学团队的整体素质,才能做好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工作。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十五
预防医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也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预防医学是使用宏观或微观的技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基础,通过结合环境卫生学、临床医学的研究结果来对影响健康的环境或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一门学科。预防医学在预防各种疾病,保证人体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预防医学的对象包括了群体和个体,关注健康及无疾病征兆的人群,其主要目的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及时制定阻碍疾病传播途径的方案,减少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2传染病及非传染性慢性病的蔓延。
抑制传染病的传播一直是预防医学的一大难题,即便近几年医学技术对病毒及药理的研究有了极大的进步依然无法遏制传染病的传播。目前预防医学致力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对一些病原体和细菌的科研力度加大,希望对遏制流行性的传染病的传播有帮助。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都属于非传染性慢性病,由于城市化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差,因慢性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居高不下。因此,需要加大预防医学在此类疾病上的研究,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
1.3心理问题及精神问题日益严重。
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问题渐渐成为一种疾病,侵害人们的思想和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不断变大及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而自杀的人数逐渐增多。据调查,目前大多数现代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日益严重。
预防医学的研究需要完备的信息量作为研究基础,但目前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仅仅依靠上级的指令,采集时不注重信息的时效性,整理时缺乏科学统一的整理方法,在信息的完整方面及信息的统计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预防医学的组织机构也有待完善、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没有明确的部门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对数据处理的能力较低,使得信息收集和管理工作滞后。
2预防医学与社区服务的联系。
2.1社区服务是预防医学的实践。
预防医学注重研究环境、人群、健康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如何改善环境,如何控制疾病发展、如何保证人们的健康,而社区服务则主要研究如何采取措施有效的防范疾病,社区服务是将预防医学的研究结果进行实践的一种方式。社区服务致力于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细节,将预防医学的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给人们提供了解预防疾病知识一个新的捷径。
2.2预防医学是社区服务中的重要环节。
广义来说,社区卫生服务涵盖了许多的医学知识,预防医学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普及医学知识在社区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预防医学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环节,它将加大人们对预防医学的了解程度,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2.3社区服务与预防医学相互促进。
预防医学与社区服务在发展中互相结合、互相促进,预防医学需要社区服务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社区服务需要预防医学对其发展指引方向。社区服务可促进预防医学在实践应用中的研究,提高预防医学的研究水平,预防医学可促进社区服务的医疗卫生建设,提高社区服务的预防疾病的水平。只有预防医学与社区服务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医疗卫生的效力,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3预防医学在社区中的应用。
3.1加大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的监督力度。
在社区中加大预防医学的普及,将有效提高居民对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的重视程度。预防医学的知识中阐述,疾病的蔓延与环境卫生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健康的环境和不卫生的食品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载体,加快了疾病的蔓延。因此,在社区中普及预防医学知识,将提高管理部门对环境的关注,社区居民也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及购买健康安全的食物,减少了疾病对人体的侵害。
3.2加大对疾病预防的力度。
近几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和一些流行性的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城市化的加快,社区环境差、社区的居民人数多且集中,这些都导致社区成为疾病的主要高发地区。预防医学致力于预防疾病的发生,社区加强对预防医学的宣传和提高对疾病的监控,在疾病未出现时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将有效的抑制疾病在社区中的产生及蔓延。
3.3保证居民的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生存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预防医学在辅助人们的心理及精神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提前对人们加以心理辅导,才能提高人们的抗压能力,帮助人们以合理的方式方法缓解心理压力。在社区中应加强预防医学知识的应用,及时了解居民的心理、精神状态,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居民及时进行引导,疏解心理压力,使得居民保持健康向上的状态,有助于社区的管理和居民之间的和谐相处,避免疾病的发生。
4预防医学在社区服务及社会中的重要性。
4.1提高社区对疾病的防范能力。
加强社区服务中预防医学的宣传将有效的提高居民对疾病的防范意识。许多流行性疾病的蔓延大多在于人们平时不注重对身体的保养,在疾病到来时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因此,社区应加强对预防医学的重视,定期对居民身体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控,加大居民自身的防范意识。
4.2预防医学关系到民族的身体素质。
国家传染病的发病率、人民的身体健康、寿命的长短都直接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发展,民族的健康素质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好坏。目前世界上已具有多种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预防疾病对民族产生的效果要远远胜于治疗疾病。因此,应加大对预防医学的研究力度,提高预防医学对疾病的防御水平,全面提高民族的身体健康素质。
5结论。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在社区服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两者互相结合,具有促进居民身体健康的作用。预防医学对居民的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卫生等进行了要求,在社区中普及预防医学知识将有效的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人们预防疾病的意识,提高社区对流行性疾病及突发疾病的处理能力,减少疾病对居民的侵害。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十六
《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在这里,共同性与合理性实际上被视为宪法秩序的本质。唯其如此,宪法方可具有包容性,成为国家的整体框架;唯其如此,宪法方可具有正当性,成为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唯其如此,宪法方可具有操作性,成为全民的行动纲领。
而要夯实宪法作为基本共识和根本规范的实质内容,就不得不进一步开展价值观讨论,达成基本共识,从而形成新的法律意识形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顶层设计背景下,“问题”的研究仍然很重要,但“主义”的探讨也无从回避。因为解决“问题”的技术化操作无法形成价值体系上的基本共识。没有这种共识,顶层设计就无法做,宪法实施也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
为此,有必要提倡一种“共和主义”精神。它可以与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和而不同”的原则相对接,可以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的理性设计和可继承的共同性相对接,可以与历史唯物论相对接,同时也能凸显程序本位的现代法治原理。这种共和主义必须包括市场法理、指令法理、共同法理这样三种最基本的价值元素。
实际上,在全球性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法治秩序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正当化根据,本来就包含两个不同的维度:一是从零开始的理性设计,也就是社会契约型的国家观;另一是尊崇事实、利益以及传统的继承原理,也就是历史传承型的国家观。因此,现代化的价值体系并非通常理解得那样单纯,而是内部存在张力。以此来反观中国现代化过程,价值体系也并非像苏维埃诠释者所断言的那样一元绝对化。
在社会主义体制下,要实现法律意识形态向这种三元共和主义的解释性转换,首先要认真解读历史唯物论。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生产力(劳动、土地、货币)的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主要指由谁、怎样支配生产手段和劳动力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而生产关系的变化又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1]虽然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但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基础、社会的物质条件决定上层建筑的存在方式。[2]当今的中国,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基础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市场已经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国家体制和法律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必须随之进行调整,这正是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要求。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法律秩序的价值体系必须进行重构,主要是加强“市场法理”这个价值元素的比重和核心地位,并相应调整所谓“指令法理”、“共同法理”与“市场法理”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要通过反腐举措遏制官僚机构的畸形膨胀,进而让权利哲学和公共哲学来制约政府权力的运行,并把这种理念和举措制度化、程序化,纳入法治的轨道。一般认为,历史唯物论特别强调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具有单维进化史观和决定论的特征,在这样的分析框架里,个人的主体性和选择自由似乎缺乏生存空间。但是,仔细研读经典文本可以发现,这样的认识其实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例如恩格斯的以下这段著名论述,就可以从中找到若干个推陈出新的切入点:“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外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服从客观规律的历史进程中包含着许多特殊的个人意志,并且这些个人意志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这些个人各有自己的生活条件和语境,通过博弈形成合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社会结构的塑造。然而,每一个人的意志却不能单独决定事态的演变,结果总是取决于许多个人意志的博弈和综合作用。因此,社会发展很难完全按照预定的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复杂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永远存在偶然性和意外性,但又会按照自然的机制不断地有序化演进。
由无数个合力作用的平行四边形构成的这种动态场域,与自我调整的市场其实是相通的、相洽的,也属于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范畴。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历史唯物论与市场经济背景下关于合理选择的理论框架之间的距离,并不像人们通常想象得那么大,而是很容易采纳实践理性的逻辑来考虑个人意志的计算、利害关系的计算、交涉成本的计算,等等。
实际上,西方有些学者已经试图把理性的个人选择以及公共选择概念与历史唯物论结合起来,采取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和数理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重新认识和诠释。
例如霍布斯提出的如何避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这样一种秩序问题,从马克思的观点来看,实际上就是关于资源和利润如何分配才能减少或者防止纠纷的问题;在法学层面上看,就是如何对权益进行制度化分配的权利论问题。对于欧美现代的合理选择理论而言,在权利分配方面最重要的是交换与共识,因而制度设计上的基本原理是假定个人是均质的',并且通过法治使得每个人互相尊重权利,这样就可以平等地获得效用。但是,这样的模式过于单纯化了,似乎这样一来就可以获得实质上的平等,结果并非如此。
对于历史唯物论而言,在权利分配方面最重要的是不平等和支配,于是必然引起非合作型的博弈乃至阶级斗争。从这个角度来解读《共产党宣言》中宣示的社会革命理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会对历史唯物论产生一种崭新的认识,并且可以合乎逻辑地推演出关于统治理性的根本问题:要么让那种非合作型的博弈导致无休止的阶级斗争,要么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让不同的利益诉求充分表达并进行有效的协调。在笔者看来,马克思主义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权利论,或者说为权利而斗争的学说。当然,斗争的方式可以不同:有合法的、和平的,也有非法、反法的甚至暴力的;有个人的,也有群体的。通过这样的思考线路,历史唯物论其实也可以通往自由而平等的法治秩序,以及关于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制度设计。更重要的是,这里潜藏着一种新的制度观:制度不仅仅是博弈的规则,实际上主要体现为博弈的均衡状态,并且有可能出现多样性的均衡状态。
对于法律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关系的处理,历史唯物论有两个命题很值得重视。一个命题是马克思提出的。他指出,“无论政治的立法或民事的立法,都不过是宣布和登记经济关系的需要而已”[6].他还认为,“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7].马克思的观点与维辛斯基提出的“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那样简单化、政治化的公式有着明显的不同,而更强调客观化的共同性。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思想奠基人安东尼·拉布里奥拉诠释得非常好:“国家是一个现实的有效能的机构,它保障社会制度和它的基础亦即物质生产的稳定性。
这种保障的实质是采取各种方法来保持各阶级的均衡。”[8]由此可见,在市场已经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今天,法制建设必须从自由竞争机制的需要出发,寻求社会各种利益群体的最大公约数或者共同信念。同时,还必须注重社会的公共性,培育民间自组织机制。这些正是历史唯物论的题中应有之意。这个命题也提醒我们,尽管个人意志、自由、权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题词,但制度改革并非从“应当是怎么样的人”这个观念论前提出发,而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也就是说,个人的主体性和自由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利益格局以及文化语境中来把握。尽管可以把公民从他们被镶嵌在传统秩序和关系网络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他们的行为方式仍然会带有历史的惯性。从这样的“现实的人”出发来推动社会制度的变迁,就可以扬弃社会契约型国家观与历史传承型国家观之间的矛盾,使得法律秩序能够摆脱个人与政府对立的内在矛盾。
历史唯物论的另一个重要法学命题是恩格斯提出来的,涉及良法与恶法的区别,涉及国家制度的反思理性,以及不同政策和意见之间的自由比赛。他是这样表述的:“如果说民法准则只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那么这种准则就可以依情况的不同而把这些条件有时表现得好,有时表现得坏。”
这意味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并非自动产生的,也并非固定不变的:法律的表现形式是可以比较的、可以选择的、可以改进的,从而为主观能动性和技术合理性留下了足够的回旋余地,也为制度改革提供了支点和杠杆。恩格斯晚年非常强调法律制度对经济以及财富分配的反作用[10],为自由主义市场容易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贫富悬殊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历史唯物论的思考线索。把社会主义者以及左翼思想家所关注的平等和公正纳入法治的制度设计蓝图,同时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也构成了加强规范秩序正统化机制的一个重要的契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拒绝那种绝对化的法律实证主义立场,让各种制度不断经历批判理性的洗礼和正当性根据的检验,不断趋向公平正义以及民主理念。
我们还须特别留意,与第二个命题相关但又不同的是,在历史唯物论的视野里,法律始终被理解为社会关系的中介物,应该保持中立性,发挥沟通媒介的作用,这与斯大林时代的“阶级司法观”也大相径庭。马克思早就主张法律体系在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发展的整体机制中,应当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法律是社会各种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的中介物,无论何种社会关系的实现都需要有法律上的表现形式。法律之所以能够发挥这种作用取决于其抽象性,正是由于这种性质,法对于它所包含的被媒介的关系保持“中立”,不改变这类关系的性质。
在这里,我们隐约看到“法治中国”的图景:个人被抽象地勾画为受到客观条件制约的主体,并具有关于背景的基本共识。个人可以表达自己的意志,也可以提出要求,但这些都需要与其他个人的意志和要求进行相互协调。为此,有必要像尤根·哈贝马斯的批判社会理论以及法的实践哲学所描述的那样,设定一种在公正程序之中进行对话和商谈的理想状况,至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独立人格的相互承认;
(2)排除强制、确保自由和平等、提供充分的参加机会;
(3)在信息充分公开和具有基本共识的基础上确定议论的主题。
与此相应,国家和法律体系则被理解为某种现实可行的社会机制,或多或少地对个人的诉求做出回应,而这种回应都必须也有可能保持客观性和中立性。总之,个人的自由和解放主要通过理性对话的方式得到实现,自由度、解放感以及回应的效果则主要取决于机制的反思理性。这正是推动历史唯物论的法学进行重构的关键所在。
以历史唯物论为线索来分析和解释法律意识形态,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法学实际上包含非常丰富的价值内涵和理论创新的契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仅可以与指令法理相联系[12],而且还可以与市场法理、共同法理相结合。这就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一种能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多元化和复杂化事态的公共哲学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通过更具有包容力的共和主义来凝聚关于体制转型和法治秩序构建的基本共识这样的政治需求拓展了话语空间。
新时代的法律意识形态,必须反映国家、市场以及社群这三种不同维度。以这种三元结构为特征的共和主义内部既然包括了不同价值的并存、交错、互动、组合,因而势必容许复数的记述体系和正确解答之间的竞合,这就意味着人们交往和商谈的行为,以及相应的沟通程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只有按照程序公正原则构建的对话环境,才能真正使人们保持共和主义精神,不断自由地探讨使原理以及道德判断正当化的适当理由;才能在多层多样的语境中丰富对话内容,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推陈出新,并就公平正义达成共同的立场和态度,进而实现社会价值体系的整合。
[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6.
[2]圣地亚哥·卡里略,钟琦译。“欧洲共产主义”与国家。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2、1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78.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十七
1.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类论文。这类根据实验研究以及现场调查的资料所写成的论文。这类文稿,一般都包括:施加因素、受试对象以及效果反应三个方面,其写作格式可按:文题、作者(作者所在单位)、提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外文提要、(致谢)、完成论文日期。
如当研究内容的方法与结果分项目多,而方法与结果又不易分开时,可将方法与结果两项合并来写;如结果与讨论两项内容都不多,可将结果与讨论合并来写。
2.临床病例分析类的论文。这类大都是积累统计的论文,是对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作出全面或侧重某方面作分析。病例分析论文的特点,主要在于“分析”,因此,作者要写好这部分,就必须具有较详尽的`资料,以及经过统计学处理的各种数据才行。这类论文,由于很少有施加因素或者完全无施加因素,材料与方法可省略,如有可并入资料来源中,其基本格式可按:文题、前言、资料来源、资料分析、讨论、参考文献来写。如资料来源不多也可按:文题、前言、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或手术等)、结果(预后及随访等)、讨论来写。
3.临床病理讨论的论文。这类文稿是通过1例或数例在诊断、治疗、死因上有探讨必要的病例,在充分掌握其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情况后让大家广泛探讨,最后以确诊的手段(尸解报告、病理切片或其它确诊手段如ct等)来确定。目的是启迪读者的思维逻辑和丰富其临床经验.这类文稿目前尚无固定的格式,基本格式按: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分类,文题病历摘要临床讨论病理报告及讨论来写。有时附参考文献以作为讨论的考证。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十八
优:
1、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2、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毕业论文,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
3、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
4、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5、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良:
1、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要求,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的,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较大。选题具有教学实践指导意义。
2、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能较为全面收集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技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
3、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能够从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总结三个方面较为完整的论述了针对《交互设计》课程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研究,并提出个人观点。
4、文题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其时效性较强;未发现抄袭现象。
中:
1、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
2、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
3、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安排一般,主要观点集中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个人见解。
4、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
5、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及格:
1、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难度较小,工作量不大。论文选题一般。
2、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
3、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
4、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篇十九
摘要:
目的:探讨对透析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意义。方法: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营养、体重、高血压、内瘘及生活习惯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健康宣教。结果:患者由于自我管理不当发生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较往年下降了50%。讨论:加强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健康宣教有助于调动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消除焦虑抑郁的心理,掌握透析治疗的各项注意事项,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回归社会。
关键词:血液透析自我管理健康宣教。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因为患者情绪激动、疲劳引起的脑血管意外,因透析后忘记放松止血带引起的内瘘闭塞,因不注意控制饮食、体重增加过多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等意外事件时有发生。【1】因此加强的患者健康指导与自我管理在透析治疗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自xxxx9年1月-xxxx0年3月,我们对8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自我管理的健康指导,有效地控制了因自我护理不当所引发的意外事件的发生,其经验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88例患者,男47例,女41例,年龄18-77岁。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2例,专科21例,高中29例,初中19例,小学7例。采取以口头讲述为主要形式的健康宣教。
2.结果:
本组79例患者能独立主动参与到自我管理中(占89.77%),9例患者需要家人协助完成自我管理(占1.02%)。意外事件发生率较往年下降了50%。
3.护理措施:
3.1加强营养的支持。
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消化道症状或低蛋白饮食常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加上血液透析时营养丢失,因此合理的调整饮食,加强营养的摄入是极其必要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饮食,经常调换口味,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摄取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热量的主要来源是适量的糖类,适量补充植物脂肪。【2】蛋白质尽量选择优质的动物蛋白,如鸡蛋,瘦肉,牛奶,鱼等;烹饪以植物油为主,避免进食无磷的鱼,动物内脏等。同时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钠盐的摄入应根据患者的尿量,一般为2—3g/d。每日体重增长量为前一天的尿量加上500ml。此外,还应注意钾和磷的摄入,尿量较多者无需严格限钾;无尿患者宜低钾饮食,高钾食品如香蕉、橘子、海带、紫菜、炒根茎类植物,干果,豆类等。磷主要来源于食物,高磷食物包括牛奶、奶酪、各类奶制品、冰淇淋、麦片、豆制品、巧克力和葡萄干,蛋黄、动物内脏(如脑、肝、肾),骨髓、坚果(如花生、杏仁、南瓜子)等,应避免多食。在烹调鱼和瘦肉时,可用水煮一下捞出,再进行热炒,可降低鱼、肉的含磷量。
3.2避免体重增长过多。
避免体重增长过多是透析患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患者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体重增长过多不但使患者在透析治疗中易出现低血压,肌肉抽搐等急性并发症,还极易导致患者发生心衰,脑出血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在这方面,我们采取:1)向患者讲解体重增长过多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使患者认识到严格控制体重可以提高透析质量,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2)告知患者按照规定限制钠的摄入,做到低盐或无盐饮食。3)指导患者按照规定限制水的摄入,教会一些减少饮水量的小窍门:a以汤服药b用有刻度的小杯饮水,解渴即止c可将饮品做成冰块含化后吐出4)计算液体摄入是应将食物中的水分计算在内,绝对不能忽略粥,蔬菜,水果中水分对体重的影响。5)告知患者自备体重称,随时测量体重增加的情况。
3.3加强干体重的自我管理。
干体重的准确评估是保证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要教会患者正确评估管理自己的干体重:1)学会正确测量体重的方法,避免由于体重测量的误差而影响透析治疗,干扰干体重的评估。2)每次透析治疗时尽量穿着同样衣物,如增减衣物时,应测量衣物重量,通知医生,调整干体重。3)注意自身的饮食情况,定期向医生汇报,以利于医生对干体重的评估。4)告知患者按时透析,避免体重增长过多,保证透析的充分性。5)告知患者透析时尽量禁食,避免引起低血压,影响透析效果。6)指导患者如出现低血压,肌肉抽搐,高血压,水肿,呼吸困难,夜间睡眠不能平卧等不适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调整干体重。
3.4重视动静脉内瘘的.保护。
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的感染、狭窄、闭塞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效果,要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要做到以下几点:1)向患者讲解动静脉内瘘的建立方法,在透析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内瘘对其生命的重要性,增强患者保护内瘘的意识。2)告知患者内瘘术后2周即可进行早期锻炼,教会患者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方法:每日用内瘘侧手臂捏橡皮健身球或握拳3-4次,每次持续15分钟;或用止血带压住内瘘侧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局部肿胀者可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手臂。3)告知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至少1个月,最好在术后3-4个月后再使用。4)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内瘘肢体静脉处有无震颤或用耳朵能否听到杂音,有震颤或杂音表示内瘘通畅,如消失或瘘管处有疼痛则应马上通知医生进行处理。5)告知患者注意保护内瘘肢体,避免受压,内瘘肢体的衣袖不能过紧,不戴手表,不跨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睡觉时避免侧卧于内瘘手臂侧;不能在内瘘肢体测血压,静脉注射,采血或输液。6)告知患者保持内瘘肢体手臂清洁,透析穿刺前用肥皂和清水洗净前臂,防止感染。7)避免内瘘肢体手臂侧外伤,最好带护腕,以免引起大出血。但护腕松紧应适度,不能过紧压迫内瘘导致闭塞。8)透析结束后压迫止血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30分钟,按压力量要适中,以不渗血及扪及压迫点的近心端有血流通过为宜。9)透析结束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到水,并用无菌敷料遮盖4小时以上,防止感染。如穿刺处发生血肿,可压迫止血;并用冰袋冷敷,24小时后可用热敷,并凃喜疗妥消肿。内瘘处如有硬结,可每日用喜疗妥涂擦按摩,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透析治疗前将药物洗净。
3.5鼓励适当的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透析患者存在的几种代谢异常,改善糖的利用,降低血浆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也可以减少忧虑情绪和精神压力。患者可因人而异,选择一些强度不大的运动方式,如慢走、散步、骑车、游泳、跳舞等,但要坚持。上班族患者要鼓励其投身于工作中,无工作者应提倡经常下地活动,做家务,并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鼓励回归社会。
3.6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为透析患者,我们指导他们要做到:保持乐观的情绪,勿紧张、焦虑、生气;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作息时间有规律;节制烟酒,吸烟特别对透析患者有害;杜绝暴饮暴食,做到遵从医嘱,规律进食;适当地锻炼及参加有益的活动,增强体质、减慢骨质疏忪、防止心脏病及动脉硬化等;清楚地了解自己,每日测量体重、血压、摄入水量,了解血液检查后的结果,加强自我管理。
3.7高血压的防控与指导:
由于透析患者肾脏功能的减退,肾素-血管紧张素调节功能失调,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这就大大增加了患者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因此指导患者有效的控制血压是及其重要的。我们指导的内容如下:1)告知患者加强干体重的自我管理,认真评估干体重的变化,保证充分透析。2)告知患者按规定限制水和钠的摄入,避免体重增加过多。3)指导患者降低脂肪和高胆固醇类食品的摄入,防止动脉硬化,戒烟,进行适当的活动。4)建议患者自备血压计,每日定时测量血压,3-5次/天,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降压药每次吃药前测量血压一次,避免低血压。,如血压不正常或波动明显,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降压药用量。5)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
4.讨论:
血液透析治疗是一种患者主动参与和配合的治疗方式,患者的自我管理做的越好,透析越充分,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生命持续的越长。因此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与指导是护士的首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也可采用口头讲诉,文字宣传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消除焦虑抑郁的心理,掌握透析治疗的各项注意事项,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回归社会,这是我们透析工作者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xxxx2:6.
[2]赵法及,蔡东联.实用营养师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