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热门16篇)
总结是我们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行梳理的重要步骤。深入分析自己在任务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反思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必要环节。以下是大师总结的时间管理技巧,帮你合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结合搜集的资料和教学挂图,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课文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过程中,从课内外资料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激起对植树造林的强烈愿望,以及对保护环境的初步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喜欢植树的原因。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等深刻感知树与人类共生共息的关系,激起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关于毁坏山林的危害,植树造林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知道到哪个季节最适合植树吗?(生:春天)导出课题,(春天是)植树的季节。
二、新课教学。
(一)学习第二段,指导朗读。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写春天适合植树的原因,并汇报;
2、(cai春雨图,理解“一场一场”,“湿漉漉”)。
细密的春雨洒落到地上,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
春雨那么细小,怎样才会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呢?
3、(cai太阳图)“暖暖”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憋气小游戏,把握“呼吸”的感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齐读第二段。
(二)了解植树的过程。
1、范读课文第三段。多么美好的季节啊!我和少先队员们一起到郊外植树。(cai图)。
2、想和老师一起植树吗?拿出铅笔,自读该段,一边读,一边勾画表示植树动作的词。
4、理解比喻句“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5、结合图,把握植树的心情,有感情地齐读第三段。
(三)分析、理解植树的原因。
1、少先队员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植树,课文那些段落告诉我们原因(生:找到4、5自然段)。
2、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思考,为什么“我们”喜欢植树。
3、理解“再过十年、二十年,小树就能撑起高大的伞”,引读该段第二句。
4、(cai图)感受生活的美好,凸显父辈种树,后人受益的道理,激起孩子的感激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6、小组合作学习,假如爷爷、爸爸没有种树,或者从现在起我们就不植树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充分体会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7、怎样才能避免这些灾难呢?你有哪些好办法?(生汇报交流)。
9、小结:看来,孩子们都深知树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而我们现在植树,不仅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
10、引读第6自然段。“所以,一定到春雨的声音……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四)感情升华,培养植树造林的意识。
1、孩子们,明年春天,明年植树节,你们想干什么?
2、你想对自己亲手种好的小树说什么?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所有例题,以及相关习题。
现实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类似的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锯木头、走楼梯,等等。由于它们之间都存有共性:都隐藏着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因此,抽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植树问题”,作为数学模型研究,总结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是把所有类型的植树问题归纳在一起,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公式,最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所有和植树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掌握“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
难点:解决所有和植树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巩固练习法。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直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复习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2、出示复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几种类型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常见类型:
(1)、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2)、两端都不栽的植树问题;
(3)、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
(4)、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示例题:
例题: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上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你能想出几种植树方案?
2、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交流。
4、全班交流。
特点棵树间隔数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
方案1两端都栽54棵树=间隔数+1
方案2两端都不栽34棵树=间隔数-1
方案3一端栽,一端不栽44棵树=间隔数
方案4封闭图形44棵树=间隔数
5、总结学习方法:
植树问题有高招,做题之前先分类。
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
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
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树=间隔数;
封闭图形,棵树=间隔数。
三、巩固提高、发展创新。
2、两座楼房之间相距56米,每隔4米栽雪松一棵,一行能栽多少棵?
4、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200米,每隔10米栽一棵柳树,需要树苗多少棵?
以上四道题为基础巩固题,下面两道为拔高题。
5、一根木料锯成4段要12分钟,锯成10段要几分钟?
四、全课小结。
你在这一节课里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植树,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改良土壤、提供木材、清新空气、改良土壤、提供木材、清新空气、改善环境、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林木面积还不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十五。《植树的季节》是一篇充满浓厚情趣的散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第1、2自然段简洁的描写春天来临,植树的季节到了。第二部分3、4、5自然段,是全文的主题,描写了少先队员积极进行植树的情景,以及他们喜爱植树的理性认识和崇高愿望。最后写了少先队员活动后的美好情怀。
教材安排了认字15个:漉、仿、佛、扛、捆、栽、培、齐、撑、纳、葱、翠、艳、澄、伐。写字9个:植、场、扛、培、整、齐、队、葱、翠。
课后思考题: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些什么?旨在引导学生在发散思维、展开述说的基础上运用新学过的词语表达对树木的感激之情和自己殷殷的期盼。
教学目标:
1、认字17个,会写字9个。
2、读通、读顺、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树木的热爱之情。
1、可以让学生从了解树木对人类的好处入手,从调查校园绿化环境做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爱绿、护绿的观念,激发爱护环境的情感,让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环境。
2、将“读”的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品读、赏读。
3、借助课件,激发想象,体会文章意境。
4、本文与听邓爷爷植树的故事,“语文天地”中照样子写一写的内容整合;开展诸如植树、争做绿色小卫士、或搜集资料办展报等综合实践活动。
拓展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植()场()栽()扛()。
值()杨()裁()杠()。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春雨一()树苗一()红花。
一()季节一()土地一()果子。
三、照样子,写词语。
四、观察一棵树,把它的样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资料:邓小平爷爷植树。
明天,我们一家人要随爸爸所在的单位,一起去郊区植树。翻开印有邓小平爷爷“绿化祖国,造福万代”题词的画册,爸爸给我讲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
邓小平爷爷非常关心祖国的绿化工作,在邓爷爷的倡导下,1982年国家确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这一年的3月12日,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邓爷爷带领家人来到北京西山,和大家一起挥动铁锨,栽下一棵棵翠绿的油松,又和少先队员们一起给树苗浇水。邓爷爷对家人说:“今年植树节,我们家每人至少要载3棵树,要包栽包活。”邓爷爷精神饱满,谈笑风生,干得特别带劲儿。旁边的同志劝他休息一下,他说:“不累,一个人栽3棵到5棵,我们要完成任务。”
从此,每年植树节,邓爷爷都亲自参加义务植树劳动。北京的西山、天坛、景山、亚运村,以及厦门、深圳,许多地方都洒下了邓爷爷的汗水,邓爷爷当年栽下的树苗,现在已长成了大树。
听了爸爸讲了邓爷爷植树的故事,我大声说:“我们家每人也要栽3——5棵树,包栽包活!”爸爸、妈妈拍拍我的肩膀,高兴地笑了。
静品教案:
(一)。
教学准备:课件(森林对于环保的作用)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环保状况),生观看后,师:要想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变成绿洲、空气更加清新,怎么办?(植树)板书课题植树的季节。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
例如:植树的季节为什么是春天,或什么时候是植树的季节?
人们怎样植树?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标出词语,并读给同桌听听。
3、小组合作,愉快识字。
4、教师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5、说说通过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读自悟。
2、小组汇报,交流所得。
小组1:我喜欢第三自然段,“我们栽下小树苗,浇水培土,让他们整齐地排着队,欢迎春天”我明白了小树与我一样也喜欢春天。我们的红领巾像小树开的一朵朵小红花,太美了。
师适时引导点播,引导学生用“像”说句话。然后感情朗读本小节。
小组2:我们喜欢第二节,我读明白了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大地也会呼吸。
我还明白了,下雨过后,泥土湿漉漉的是种树的好时候。
小组4:我喜欢第四自然段,我明白了小树再过十年、二十年就会长大。
师引导点拨学生明白:小树长大后就能为我们做贡献了,现在为我们做贡献的树木都是我们的前辈种下的。这就是“前人载树,后人乘凉。”然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小树长大的喜悦,与我们乘凉的“幸福”。
小组3:我们喜欢第五自然段,我明白了树对我们真的很重要,所以我们要植树,要爱护小树。然后指导朗读。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2、你会对小树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树,你会对人类说些什么?
五、指导书写,练习写句子。
1、重点指导“葱、翠”的写法。
2、练习用“总是”,并写下来。
六、实践作业:
搞与家人一起种活一棵树,或养活一棵花活动。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讲述邓爷爷植树的故事。
2、板书课题:植树的季节,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质疑……。
同学们的问题边读书边解决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教师检查字、词的认读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学生互相评价)。
4、说说说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读读,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2、学生汇报。
如:
3、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
学生品读,教师点拨。
(1)教师课件出示句子:一场一场的春雨,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太阳暖暖地照着,开始了呼吸。
师:树木的生长需要雨水的滋润和暖和的气温、阳光,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春天为什么是植树的季节。难怪小朋友开始了植树,作者把春天写得多么美丽温暖呀!
同学们想再读读吗(学生感情朗读)?
(2)出示: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师:同学们老师也很喜欢这句话,知道为什么吗?
作者不但将它写的很美,很形象,还在巧妙地赞美少先队们植树呢。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再来读读。
我们把课文前三自然段一齐美美地读读吧。
4、学习课文4----6段。
同学们知道了为什么春天是植树的季节,知道了我们是怎样植树的。你还想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4、5、6自然段。
要求:
(1)各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
(2)在组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5、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喜欢植树,是因为(生:我们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小树就能撑起高大的伞。路旁的人就能纳凉,荒山就能变得青葱翠绿,就能见到满坡的红艳艳、黄澄澄的果子。)我们知道,(我们现在采果子、采伐木材用的树,都是爷爷和爸爸种的。)。
我们喜欢植树,是因为(生:我们懂得,当山野长满树木,大地就有了绿色的屏障,风沙就会被制服,空气就会新鲜,泥土就不会被冲走,河水就不会泛滥。)我们懂得,我们现在植树,(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更是为了我们爱护生存的环境,为了我们的美好的生活。
所以,(一听到春雨的声音,我们就想起植树,)所以,(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了语文天地中的一首诗歌:
出示诗歌,让我们一齐读一读,者来记住吧!
2、同学们,又是一年春来到,看着细细的春雨,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你会想些什么?(也可以写下来)。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四
《植树的季节》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植树”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这首散文诗描写了春天孩子们植树的情景,抒发了热爱植树、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美化家园、美化环境的情怀。這首诗歌的内容并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而是要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孩子们植树的心情。
结合最近学校倡导的“我为校园造一景”植苗造绿活动,我的导入语是:同学们,最近学校倡导“每生育一苗”,大家也都开始行动起来了。这不,你们看,咱们教室门前都开满了美丽的鲜花。同学们,当你们每天背着小书包踏着轻快的脚步来到校园,看到这么多鲜艳的花朵时,你有什么感觉呢?由于这个主题是校园最近最为热门的,学生听到我的这个问题都一反常态举起了小手争着强着回答。有的说,我觉得自己像是来到了公园里;有的说,我觉得花儿像是在对我微笑,我的.心情很开心……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顺势引入课题《植树的季节》。
课堂上我主要抓住几个重点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伊始,我画了一棵小树苗,说:“同学们,让我们以朗读为水分,让这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吧”!当读到“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树上开放了一朵朵红花”时,我发现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这句话,我就让他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朗读。并通过赛读,范读,齐读等方式使学生能带着愉快的心情以及表情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大部分都能体会到少先队员们植树时的心情。接下来,我再抓住两句重点句也是比喻句来指导朗读。“当年,爷爷奶奶在山上植树,如今大山已披上了绿色的外衣;后来,爸爸妈妈在路旁植树,如今大路已为行人撑起了遮荫的伞”。通过这两句比喻句的朗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植树,使感情得到升华,明白植树能够改变荒山的面貌,美化街道,使人们生活舒适。
由于“植树”是我们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课堂上我能够结合这个实际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整节课我发现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集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更有效率。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五
1、学习课文,了解树对人类的贡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4、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热爱树的感情。
·导入:
1、读一读:
师:这首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树是人类和动物的朋友。
师:对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人人都应该栽树,爱树。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现在是春季。
2、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师范读,在不认识的字上做上记号。
·再自己读一读,注意生字读音。
·请学生讲一讲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
·读文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条中的15个生字。
·指名读,并读出音节,组出词语。
·小组内互教互读生字,记忆生字。
·小组比赛读生字,评出优胜小组。
·读课文。
·找学生读课文。
·评价他读的怎么样。
·齐读课文。
·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认读,你能组成哪些词?
·扩词训练。例:植:植树、植物场:广场场地操场。
·用字、词说话练习,你能用这些词或说一句话吗?
例:植树: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公园去植树。
整齐: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迎接检阅。
·观察每个字容易被写错的地方。
生:(葱:不要忘记“点”)植:不要少写一横。
生:培:不要写成“陪”。
·学生试写,重点指导“整”“葱”。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生:我学会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生:要爱护树木,不乱砍树木。
生:植树能美化环境。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结合搜集的资料和教学挂图,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课文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过程中,从课内外资料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激起对植树造林的强烈愿望,以及对保护环境的初步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喜欢植树的原因。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等深刻感知树与人类共生共息的关系,激起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关于毁坏山林的危害,植树造林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知道到哪个季节最适合植树吗?(生:春天)导出课题,(春天是)植树的季节。
二、新课教学。
(一)学习第二段,指导朗读。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写春天适合植树的原因,并汇报;
2、(cai春雨图,理解“一场一场”,“湿漉漉”)。
细密的春雨洒落到地上,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
春雨那么细小,怎样才会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呢?
3、(cai太阳图)“暖暖”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憋气小游戏,把握“呼吸”的感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齐读第二段。
(二)了解植树的过程。
1、范读课文第三段。多么美好的季节啊!我和少先队员们一起到郊外植树。(cai图)。
2、想和老师一起植树吗?拿出铅笔,自读该段,一边读,一边勾画表示植树动作的词。
4、理解比喻句“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5、结合图,把握植树的心情,有感情地齐读第三段。
(三)分析、理解植树的原因。
1、少先队员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植树,课文那些段落告诉我们原因(生:找到4、5自然段)。
2、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思考,为什么“我们”喜欢植树。
3、理解“再过十年、二十年,小树就能撑起高大的伞”,引读该段第二句。
4、(cai图)感受生活的美好,凸显父辈种树,后人受益的道理,激起孩子的感激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6、小组合作学习,假如爷爷、爸爸没有种树,或者从现在起我们就不植树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充分体会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7、怎样才能避免这些灾难呢?你有哪些好办法?(生汇报交流)。
9、小结:看来,孩子们都深知树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而我们现在植树,不仅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
10、引读第6自然段。“所以,一定到春雨的声音……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四)感情升华,培养植树造林的意识。
1、孩子们,明年春天,明年植树节,你们想干什么?
2、你想对自己亲手种好的小树说什么?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七
4、引出课题:对了,植树的季节到了。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植树季节》。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
1)画出生字词待教。(2)讲一讲读懂了什么?、3教师简笔画一棵小树,教师动情地描述:今天我们有来种下一靠小树,希望大家能用心地学习,为小树提供知识养料,让小树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三、品读课文。
1、教师提问导读:春天是植树季节,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春天的美好?请大家找一找,再认真地读一读。
(1)指名反馈,读课文第2自然段。
(2)说说,从第2自然段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3)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体会:春天里,春雨滋润着大地,阳光温暖着大地,是一个最适合万物生长的美好季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2、教师小结、导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让我们赶快趁着这大好春光去植树吧!
(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2)文中对“我们”进行了哪些动作描写?请用笔画出来。
(3)指名反馈。
(4)教师小结:文中只用了四个动作词就写出了“我们”种树的。
过程能够,这四个动作词用得太准确了,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中的第一、二两句话。
(6)教师导言:植树虽然辛苦,但“我们”的心中却充满快乐,当风吹动“我们”的红领巾,仿佛是树上开放了红红的花朵。
(7)学生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出种树的快乐。
(8)理解文中的比喻句,将“红领巾”比作“一朵朵红花”,表达了“我们”对小树苗的祝福与期待,有写出了“我们”愉快的心情。
3、教师设疑导读:“我们”为什么要种树呢?大家能否从第4自然段中寻找到答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
在郊外植树,这里将是一片青葱翠绿。
(3)教师小结:文中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植树可以绿化山林,可以为人们遮阴乘凉,可以。
美化环境,看来,植树的意义真大呀!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读出对树木的喜爱、对未来的憧憬。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说说植树造林还有哪些好处。
2、教师小结:植树有这么多的好处,难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
“我们“都积极地参加植树造林。在这里,教师要送给大家三句名言警句,请读一读,记一记。
(1)十年树木方成材。
(2)毁树容易种树难。
(3)前人种树,后人乘凉。3、学生回到文中,练习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参天大树。
六、布置作业。
1、亲手栽种一棵小树。
2、设计提醒人们保护树木的广告语。3、选用课时作用优化设计。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树对人类的贡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4、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热爱树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1、读一读:
师:这首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树是人类和动物的朋友。
师:对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人人都应该栽树,爱树。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现在是春季。
2、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师范读,在不认识的字上做上记号。
·再自己读一读,注意生字读音。
·请学生讲一讲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
·读文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条中的15个生字。
·指名读,并读出音节,组出词语。
·小组内互教互读生字,记忆生字。
·小组比赛读生字,评出优胜小组。
·读课文。
·找学生读课文。
·评价他读的怎么样。
·齐读课文。
·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认读,你能组成哪些词?
·扩词训练。例:植:植树、植物场:广场场地操场。
·用字、词说话练习,你能用这些词或说一句话吗?
例:植树: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公园去植树。
整齐: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迎接检阅。
·观察每个字容易被写错的地方。
生:(葱:不要忘记“点”)植:不要少写一横。
生:培:不要写成“陪”
·学生试写,重点指导“整”“葱”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生:我学会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生:要爱护树木,不乱砍树木。
生:植树能美化环境。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九
1、在摸一摸、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在亲身体验、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件。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肢体体验:同学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蕴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张开、用左手摸摸右手,数一数,五个手指有几个空格?(4个空格),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也就是说,大小拇指在一只手的两端: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弯弯你的大拇指看: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把大、小拇指一齐弯弯看:3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那么,将5个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楼梯、锯木头、敲钟…都有间隔。)。
2、引入课题:师:树可以美化环境,清新空气,我们要多植树。在一条直线上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做间隔数,每个间隔的长度叫间距,也叫株距。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数学里统称植树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在一条不封闭的直路上的“植树问题”。(揭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1、找出两端都种树的规律。
植树问题情景1,师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请同学们默读题目,谁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的条件、问题、关键词和单位?要求一共需多少棵树苗?先要知道两端都栽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
师:现在我们用研究出的两端都栽树,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的规律来解决例1中的问题,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100÷5=20(个间隔)20+1=21(棵)。利用两端都栽树,棵数=间隔数+1”这个规律解决了两端都植树的问题。
走进生活:
(一)目标检测:
1、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的16棵树之间有()个间隔。2、从第1棵树到最后1棵树之间有30个间隔,一共有()棵树。
(二)闯关题。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4、小明从1楼到3楼需走36级台阶,小明从1楼到6楼需走多少级台阶?
5.15个军人站成一列,每两个军人间距离为1米,这列队伍有多长?
实地考察。
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十
1、认识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知道植树的好处,体验植树的快乐,感受自己象小树一样成长。
1、认识15个生字。
2、感悟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出示图片:画面上画了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我们去植树。
3、齐读课题,教师重点指导“植”的读音。
1、自由读文,找一找哪些读音自己读不准。
2、听老师范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认的字,并画出词语,再读一读。
4、出示词语卡片进行认读,再出示会认字的卡片进行认读。说说你记住了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5、再读课文,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1、读一读第一段,你了解到什么?
(1)我们是怎样种树的?
(2)边看图边读,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们想到哪儿去种树?快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从马路、小山、河岸的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2)教师引读,听了这些感谢的话你们会怎么说?
(3)表演读。
(4)练习背诵。
3、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你又了解了什么?
(1)小树给我们带来哪些快乐?
(2)你们和小树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快带着快乐读读课文吧。
(4)试着背一背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十一
大自然也需要生存。
怎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呢?
--摘自北京科普之窗网站。
造林不少,为何生态仍在恶化。
--摘自北京科普之窗网站。
树木还是良好的消音器。
一棵枣树一年可结枣100公斤左右;
一棵核桃树一年可结果5000多枚;
一棵桐油树每年结籽量可榨食用油15公斤。
――选自廊坊林业网。
植树能改变天气。
森林可以防止水灾。
――选自扎赉特兴农网。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进行环保教育。同时引导学生珍惜光阴,明白一年之季在于春。
2、认识生字,学写生字。
3、熟读《植树的季节》、《杨树之歌》、《一片数叶》,背诵《咏柳》,自读《记住》。读好不同语气的句子,加强朗读训练。
4、收集资料,开展办展板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5、学习听故事、组词、写句子、写话等语文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练习。
教学重点:
1、学写生字,结构匀称、书写正确。
2、继续进行各种口语交际--听故事,讨论,说话。
3、学习写话。
教学难点:
写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8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植树的季节》。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图片(植树造林)。
2、说说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人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题,板书。你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二、学习课文。
(一)观察图画: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反馈:
1)抽读生字:漉仿佛扛等(指名读,集体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指名几人读,师带读、小老师范读。
3)全班齐读全文。
(三)理解课文:
1、课文一共有几段?
2、每一段主要讲什么?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
2)说说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你是从哪得知的?
3)找找课文中具体写的哪些条件适应树木的生长。
4、学习第三段。
1)课件出示: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2)反复读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
5、学习第四段。
自由读这一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要植树?
6、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什么?分组讨论,再请代表总结发言。
三、指导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音乐导入情境。你能把这首诗很美地读出来吗?
2、课件出示课文,指名几人读,集体评议、比赛读,配乐读。
四、课外作业:收集植树方面的图片、文章,出一期板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
2、小组朗读。
3、全班齐读。
二、学习生字。
(一)课件出示生字:植场扛培齐队荒葱翠。
(二)学生自由读生字。
(三)抽读生字,教师正音。
(四)集体读、小组读、男女声比赛读。
(五)指导书写。
1、学写上下结构的字“齐荒葱翠”(出示课件)。
1)观察生字。
2)师范写。
3)学生书空练习。
4)上本子练写写一个。
2、讨论“场”的笔顺。
1)学生小组讨论。
2)老师示范书写。
3)学生书空练习。
4)上练习本各书写一个。
3、学习左右结构的字“植场扛培队”
1)集体分析字形:左窄右宽。
2)学生书空练习。
3)上练习本各书写一个。
4、课堂练习(每字写一行,师巡视)。
第三课时。
《杨树之歌》。
一、导入:出示课件,你知道这是什么树叶吗?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再次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分小组检查生字读音,全班订正。
4.小声读课文,要读得正确。
5.指名三人分别读课文段落,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6.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不要求学生说得很全面。)。
三、再读课文,讨论:
1.大叶杨会唱些什么?想象,你能试着唱一唱吗?
2.你喜欢大叶杨吗?为什么?
四、朗读、背诵。
1.配乐朗读全文。(激发学生的情趣,读出感情来。)。
1)自由练读。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
2.指导背诵。
3.四人一组汇报朗读情况,评选合作最佳组。
第四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课文里的词语。
(二)朗诵课文。
1、指名几人读。
2、全班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抽读生字卡片:杨之亮伴陪爽掌感谢。
2、让学生在已有的识字基础上自由选择识字。
3、指导写字。利用已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字形,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有些字的写法:如“爽谢”。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外练习: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生字。
第五课时。
《一片树叶》。
一、导入:出示课题,齐读。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字典认识生字。
2.再次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互查生字读音,全班订正。
4.自由读课文,要读得正确。
5.指名读课文段落,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三、理解课文,讨论:
1.文中写了哪些小动物?
2.他们是怎样做的?
四、表演课文内容。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表演哪个小动物呢?仔细地读一读,想想,该怎么来表演呢?
1、学生自由读。
2、谁愿意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呢?
3、师生相机评议(你们觉得他表演得好吗?)(好,哪里好?不好,哪里不够好呢?
4、学生表演。
五、指导朗读。
1、自由练读。读出小动物的不同神态。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
3、指名几人读,集体评议。
4、全班齐读课文。
第六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课文里的词语。
(二)朗诵课文。
1、指名几人读。
2、全班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抽读生字卡片:哟漂欣赏味滋接伙呆。
2、让学生在已有的识字基础上自由选择识字。
3、指导写字。利用已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字形,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有些字的写法:如“滋”。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第七课时。
一、学写字。
1、课件出示:木林森。
2、仔细观察生字字形。
3、读一读冬冬的话。
4、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照样子写一写。
1、看例子:我们和老师一起去种树。
我和小树是好朋友。
2、出示:我们和一起去()。
我和()是()。
3、想一想,该怎样填。
先指名说得好的同学先说,再让差一点的同学跟着说。鼓励说不同内容的句子。
三、组词,看谁组得多:
植树()树()树。
树叶树()树()。
先自由练说,再每组选一名选手上台说。集体评议。
四、自读《记住》。
1.自由读全诗,做到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请三位同学读这首诗,其余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3.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我们再自己读一读,争取做到读正确。
4.我们轻声把这首诗一起读一读,好吗?
5、理解朗读全诗,体会诗的美和趣。
我们要记住什么?该用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呢?
6、试着把诗歌背下来。
第八课时。
一、听故事。
1、简介邓小平。
2、听录音故事。
3、邓爷爷为什么八十多岁的高龄还要亲自植树呢?
4、理解“绿化祖国造福后代”。听了故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二、读一读,背一背《咏柳》。
1、自由认读课文。
2、你读会了多少,读给大家听。
3、小组读,全班齐读。
4、师简述诗意。
5、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6、画一画你脑中柳树的模样。
7、评一评,谁画的最符合诗中所描述的柳树的形象。
三、课件展示柳树及各种树木的图片,说说你喜欢哪种树,熟悉哪种树,并说说它的样子。分组自由练说,再汇报说,最后把说的写下来。
要求:开头低两格,语句通顺,标点符号基本正确,无错别字。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十三
学习目标:
1、看图写话,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按一定顺序进行说话,并写一写。
3、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并会使用正确的格式。教学重点:能按自己看到的顺序来进行写并用正确的格式。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课:利用猜一猜的形式进行,根据我的动作那孩子们说出:看、听、想、说、写。
今天我们写话练习这些是缺一不可的。我们要用眼仔细看。用你聪慧的耳朵来听,用你聪明的大脑来想问题。用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来说一说。再用你勤劳的小手来写一写吧!这几步你们能做到吗?能啊?老师可要测试一下啦!
师说:那么我们行动起来吧!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到的、想到的。一起写下来吧!写过后让大家也欣赏一下你的写作内容。行不行?生说:行师说:开始吧孩子们一边写,我一边指导。特别强调开头要空两格的写作要求。并要求大家学用正确的标点符号。
师说:读一读自己的文章吧,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用不同的语言来表扬孩子们内容,主要是提高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尽管有的孩子写的没有一定的次序,但是,表扬孩子还是有必要的。师说:看图很简单,但是他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们发现了吗?生说:先看、再听、再想、其次,再说,最后,再写、师说: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回家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吧!最后老师还有告诉大家,以后要保护小树苗,小树苗能为大地增添一份绿色,也能为小鸟建造一个美丽的家。我们要积极的植树,争做绿化小朋友,使我们的家到处都充满了绿色,到处都是春天。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十四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07页例2及相关内容。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通过画线段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建立并理解“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课件。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谁能说一说是用怎样的数学模型解决这类问题的?(棵数=间隔数+1)能快速地完成下一题吗?(课件出示题目)。
指名回答:60÷3+1=21(棵)答:一共要栽21棵树。
再来看看这一题(课件出示例2)认真思考,这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例2是在例1的基础上教学的,对已学知识的复习是为了找准知识迁移的“原点”,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你的发现吗?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指名汇报)。
预设1:准备题是一边,例2是小路两旁。(追问: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就是有两条线段。(怎么计算?)只要先算出一边的树木数量,再“×2”就可以了。
预设2:准备题是两端都栽,例2是两端不栽。(追问:你能通过示意图说说为什么吗?)因为小路的两端都是场馆。
教师:这个题目该如何解决呢?你想到了什么方法?(可以先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请你在草稿本上试一试。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题意,引导“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环节的设计还重点突出了对“先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再将规律应用于问题的解决”这一数学方法的迁移。
指名回答,过程预设:
1.先画一个简单的线段图看看,以20m长的线段为例,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1”,需要栽5棵树。
2.同样长的线段,在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下只需要栽3棵树,也就是说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教师追问:可以用怎样的数学模型表示?)棵数=间隔数-1。
60÷3-1=19(棵)19×2=38(棵)。
答:一共要栽38棵树。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2”?(因为小路两旁都要栽树)。
教师小结: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题目的解决过程。通过与例1中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相比较,采用同样的方法得出了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即棵数=间隔数-1。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经历了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对数学思想的渗透也在知识的'迁移和转化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在教学实际中,可结合“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对这一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吗?”这一问题,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出规律。
教师:利用这一数学模型,还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1.一条走廊长32m,每隔4m摆放一盆植物(两端不放)。一共要放多少盆植物?
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32÷4-1=7(盆)。
答:一共要放7盆植物。
教师:如果改为两端都放,该怎么算?
32÷4+1=9(盆)。
教师:这两种不同的摆法相差几盆?(2盆)为什么?(两端都放时,盆数=间隔数+1;两端都不放时,盆数=间隔数-1。)。
教师:这个问题和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有关联吗?属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一种情况?可以先用画图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练习,分析讲评:
10÷5-1=4(次)8×4=32(分钟)。
答:锯完一共要花32分钟。
【设计意图】第1题在完成后进行了比较练习,加深了学生对两种不同数学模型之间关系的认识;第2题虽然不是植树的情境,但规律是相同的,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即可抓住题目的本质,同时扩展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视野。
教师:这题与已经学过的植树问题有什么不同?(一端栽一端不栽)先猜一猜,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预设1: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1;两端不栽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1。这种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应该是棵数=间隔数。
预设2: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得出的,一共要栽7棵。
预设3:直接用35÷5=7(棵)。(教师追问:35÷5算的是什么?)间隔数。(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其实是以什么作为依据的?)在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
教师:比较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以已学知识为基础,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这种情况的规律,在最后的比较环节也强调说出自己的理解。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的知识、思维活动的经验才能更加鲜活和深刻,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小结: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判断出属于哪一种情况,再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课外作业:先判断以下各题属于哪种情况,再列式解答。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十五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了解多少说多少)。
2.老师出示图片,介绍邓小平爷爷。
1.听老师范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什么事?
2.自由拼读,勾出生字词。
3.分小组自学生字。
4.自学汇报:
(1)“我会读”:读生字卡片。自愿读;开火车读。
提示:看清声母读:植、岁、站、栽。
看清韵母读:龄、行。
(2)“我会记”:指名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3)“我会写”:指名先在田字格中写字,再对照课本中的'字,发现规律,描红、临写。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讨论方式: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评价总结。
1.观察校园、花园里有哪些植物,每种植物有什么特点。选一种最喜欢的植物画一画。
2.照课后说的那样做:“植树节快到了,我们也去植树吧!”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篇十六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常是指沿着必须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平均分成若干个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以及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本节课就是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发现现实生活中它们的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规律解决植树中的相关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中三种状况:两端都要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植树问题”中三种状况:两端都要种,两端都不种,只种一端的解题方法。
教具学具:
绳子、挂图、泡沫、小树、题卡
教学过程:
1.小游戏:
点名学生动手操作,给绳子打3个结并观察:给绳子打3个结,会把绳子分成几个间隔?(有三种状况:4个、3个、2个)(解释“间隔”的意思)
透过刚才的游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强调结数和间隔数的三种关系)点评:透过游戏激趣,引出“间隔”、“间隔数”的概念教学,由于有绳子打结作铺垫,抽象概念得到了具体化,同时间接渗透了间隔与间隔数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探究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导入新课:这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点评:所选例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同时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引入例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简单愉快的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数学。
2.分组动手操作(分八小组,每组6人),在泡沫上“植树”,
要求:(1)计算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2)思考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点评: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透过仔细观察、交流讨论,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体验以及情感的体验过程,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汇报结果:
(1)两端都种:50÷5+1=11(棵)结论:棵数=间隔数+1
(2)只种一端:50÷5=10(棵)结论: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种:50÷5-1=9(棵)结论:棵数=间隔数-1
4、总结(学生汇报教师书写):
(1)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2)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种:棵数=间隔数-1
点评:孔子说:“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在操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充分交流,加深对植树问题三种状况的理解。结论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1、做一做:
2、数学竞技场:分组竞赛,每组派代表选题,解答对得相应的分值,解答错则机会让给其他表现好的小组,总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1)挂灯笼(20分):要在长90米的教学楼上每隔5米挂一个灯笼,需要准备多少个灯笼?(两端都不挂)
(2)插彩旗(20分):校园要在长12米的国旗台前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两端都插)
(6)街道上(50分):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每隔50米安装一盏路灯,一共需要几盏灯?(两端都安装)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资料?你还有什么疑问?(植树问题的三种状况)
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种:棵数=间隔数-1
例题:寰岛小学决定美化校园,要在长50米的塑胶跑道的
一侧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两端都种:50÷5+1=11(棵)
只种一端:50÷5=10(棵)
两端都不种:50÷5-1=9(棵)
(1)挂灯笼:要在长90米的教学楼上每隔5米挂一个灯笼,需要准备多少个灯笼?(两端都不挂)
(2)插彩旗:校园要在长12米的国旗台前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两端都插)
(6)街道上: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每隔50米安装一盏路灯,一共需要几盏灯?(两端都安装)
教学后记:
本节课旨在透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最终掌握植树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总的来说,本节课学生参与面广,用心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效率也高,较好地展示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优势,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本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设计不同的植树方案,有利于学生发挥小组交流合作的优势,学生在相互的表达和倾听中促使思路的清晰化,促进知识结构的构成,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本节课的教学我既注重教学过程,也注重教学效果。在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体现了分参次教学。同时我还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树相关问题,有效实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目的。由于练习的解答采取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竞技场的练习题学生大约能够做5道题,其余的题可留到第二课时再完成。)
本节课,我透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模拟植树)------交流讨论(植树方案)------得出结论(三种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结论(解决生活中植树的相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做了适时的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