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读后感(模板15篇)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将所读书籍中的观点和理念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写读后感时,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和观点?让我们一起思考和交流。感谢以下作者分享的读后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阅读体验。
童心读后感篇一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和少年儿童朝夕相处是一种最大的快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美好生活要靠他们去创造,远大的理想要靠他们去实现。现在接受教育的孩子毕竟是孩子,因为他们还处于一切尚未定型的成长期,所以才需要关心爱护,需要教育培养,我就对如何做好教书育人谈一些体会。
一、把关心帮助孩子当作一种母爱。
教育是民生之基,尤其是对儿童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学习。只有对孩子保持一片爱心,才能呵护一颗颗童心。没有爱心,童心无以滋润;没有童心,爱心亦无所依托。少年儿童稚嫩的心灵不仅需要知识的启蒙,更需要爱心的抚慰。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在孩子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誉为家中“小皇帝”。他们的学习生活需要我们去照顾和改善。
按照学校规定全乡小学五、六年级要集中到乡中心校寄宿学习,由于许多学生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庭,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有的常常想家,甚至流泪,情绪低落,成绩滑坡。为了使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我便主动去安慰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逆境中不消极、不自卑,在困难面前不沮丧、不泄气,以乐观向上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我还时时处处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每天三顿饭是否吃饱了,冬天晚上睡觉冷不冷,夏天晚上睡觉有没有蚊子。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每天早晨始终坚持与学生一道参加体育锻炼。如果有孩子生病了就及时送往医院,病情不严重,就请医生开些常用药,如果学生没有钱便主动垫付,病情严重就与家长迅速取得联系,建议尽快到条件好的医院就诊。
随着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群众越来越多,很多父母亲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朋好友,“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问题。我班本学期有58人,其中:有39人的父亲或母亲、甚至父母亲常年在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我便主动了解学生家长的通信号码,经常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尽管如此,还是有极少数孩子不但成绩不好,还染上了恶习。如班上有一女生,连续几次拿了班上同学的东西,我便主动打电话给她父母亲,了解原因,把她请到我办公室,进行耐心说服教育,后来,班上再也没有类似现象发生。
二、把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种主要责任。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预期目的,积极推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俗话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
由于现在的孩子父母绝大多数在外务工经商,受委托的亲友只能照顾到孩子的温饱,孩子的第一学校――家庭;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都是名不副实,家庭教育的欠账太多了,我们教师应该主动给他们补上。教育孩子要以父母般的心真诚对待,教育他们从小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培养他们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从爱劳动、爱动脑、勤动手、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做起,培养他们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从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战胜每一个困难做起,培养他们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把给孩子传授知识看作是一种快乐。
在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今天,学生、家长、老师对考试分数可以说是顶礼膜拜。一以贯之用分数来衡量老师和学生,老师压力大,学生压力更大,特别是学生,纯粹是背离教育宗旨。我认为分数是衡量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但绝不是惟一标准。对教师来说,不要以分数取人,对所有孩子都一视同仁,对他们的未来抱有同样乐观的态度,因为分数固然重要,但培养身心健康、品德良好的人更为重要。我认为正在成长的孩子更多的只是存在个体上的差异,而不能单纯地以学习成绩来判定他们的优劣。无论是成绩优秀的,还是成绩一般的甚至较差的,都同样对待。俗话说,山中树木有高低,十根手指有长短。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是很正常的,有的是基础上的原因,有的是环境上的原因,有的是智力上的原因等。对待成绩差的学生从不讽刺、挖苦、歧视,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孔子说“有教无类”,少年儿童在人生道路上刚刚起步,他们未来孕育无限的可能性。有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好一些,有的孩子虽然成绩稍差一些,然而在其他方面都可能颇有才华。现代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帮助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走上属于自己的路,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尽其才,从这个意义说,教育对所有的孩子应该是平等的。如本学期五年级学生李广平、冉雪艳、赵嫒等成绩基础比较差,开始还有些厌学表现,通过耐心引导,现在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效果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
总之,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新教育观念,拓宽知识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学生的情操。牢固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意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认真履行职责,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童心读后感篇二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童心的颜色》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上小学后我认识了不少字,也爱上了阅读。今年暑假我读了好多书,其中有一本《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童心的颜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阿姨的代表作,由它改编的同名动画片也深受我们小朋友的喜爱。《童心的颜色》共选取了其中《让人高兴的倒霉事》、《糖果牙医》等 2经典故事。
童心是什么颜色的呢?读完这本书后我想了好久好久。我想它应该是红色的:旅行车成了“雷锋车”,一路捎带他人,最后还帮老大爷把十几只小猪送到养猪场;在六一节,小头用奖金“让所有小朋友都买上新玩具”;他用纸笔画地图帮人们很容易找到他们想去的地方;系黄丝带帮橄榄球小男孩“找回”爸爸……大头儿子可有爱心了。我想它也是绿色的:牙医不用大钳子而用糖果,遥控器一按厕所会自己到跑到面前,汽车和布娃娃也有自己的医院和诊室、哈哈笑医院小朋友们都不会哭,沙滩裤可以当风筝飞上天,甚至吃苹果也可以成为小偷的刑罚……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有。童心的世界也可以是黄色或者其他的颜色:闯入“闲人免进”的地下广场意外体验预展厅;偷偷地用三十双长筒丝袜当风筝线……我们淘气,我们捣蛋,因为我们只是孩子。我想,童心应该有着和彩虹一样的颜色!
虽然不是看动画片,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的影子始终在脑子里转,耐心、细心的小头爸爸能陪小头儿子玩所有的游戏,勤劳、能干的围裙妈妈能给小头儿子做各种美食。对于小头儿子的淘气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都能给予理解,我想这是小头儿子一家能够始终快乐的理由。我知道爸爸妈妈上班都很忙,很辛苦,我们要学会做做家务帮爸爸妈妈分担些。我们有时也会孤独,我们需要爸爸妈妈更多的陪伴、更多的爱。《童心的颜色》让我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家庭的温暖,也让我学会了感恩。
童心读后感篇三
比发射火箭还复杂的事儿是什么?很多有孩子的父母会不会有点预感,没错,就是“养孩子”。这不是夸张,这是《清单革命》一书的作者阿图·葛文德说的:养孩子是个极端复杂问题,是比把火箭送上天还复杂。
虽然这里没有一份“清单”可以一劳永逸,但是,对于极端复杂问题,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不能仅靠一个人努力,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的“巨人”让我们选择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说他的著作《儿童教育心理学》。
对这本书来说,最关键的关键词就是“整体人格”。阿德勒所侧重的并不是行为本身,而是行为背后的整体人格。在他看来,与其分析一片树叶的颜色纹理,不如了解整个树木。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
由此,书中通过分析包括口吃、说谎、打架、孤僻、懒惰、尿床、暴躁等行为,发现行为背后的根源,解读孩子的人格特征。书中举例,“孩子上学忘记带书本,是因为他知道他忘记了什么,他的母亲都会为他操心。这可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这个孩子总体人格系统的一部分。”
对于懒惰,他说:“懒惰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孩子的一道屏障,也成了阻碍他们面对困难逃避困难的借口。”
阿德勒探索的是一条从观察行为到认识孩子的整体人格,进而改善优化,培养孩子自信、独立、勇敢、坚韧、合作的完整人格,从而让行为问题迎刃而解的有效路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阿德勒所有理论的重要前提是,阿德勒相信“与生俱来的能力并不能决定一切”,“孩子的智力水平并不是天生的、一成不变的”。正如人本主义所坚信的那样:人是可以自我成长和发现,也就是可以自我实现的。
在此基础上,阿德勒认为,父母和老师是儿童优化性格、自我实现的推手。他说“如果我们能以温柔、关心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令我们意想不到的能力与才智。”
他指出“那些相信孩子的性格特征是与生俱来的人,就不应该从事教育孩子的工作”,而且“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有半点的灰心丧气。”
应该说,看过这本《儿童教育心理学》,最大的收获是给包括家长在内教育者带来了信心:相信自己——可以不再抱怨甚至焦虑孩子的种种问题,相信孩子——有成就自己的内在潜力。
童心读后感篇四
我读了很多课外书,其中最有趣的一本课外书的名字叫《爱心爆米花》。
这本书讲述的故事是:大个子老鼠很爱吃爆米花,鼠妈妈每天为大个子老鼠准备十颗爆米花。一天,大个子老鼠一边吃爆米花一边看图画书,忽然他发现爆米花少了两颗。他通过侦查,发现是一只小鸟偷了他的爆米花。大个子老鼠就请小个子猫帮他把偷爆米花的贼抓住。小个子猫爬到树上准备抓小鸟时,发现原来偷爆米花的小鸟是一只鸟妈妈,正在用偷来的爆米花喂五只饥饿的鸟宝宝,大个子老鼠让小个子猫放弃了抓偷爆米花的小鸟。
第二天,大个子老鼠将妈妈给准备的爆米花放在碗里,并在纸条上留言:这是大个子老鼠送给鸟宝宝的爱心爆米花,请随意享用,千万别客气!
大个子老鼠虽然特别爱吃爆米花,但是他发现鸟妈妈偷爆米花是为了喂鸟宝宝,于是他就把爆米花送给鸟宝宝随意享用,大个子老鼠送给鸟宝宝的是一份爱心。我们要向大个子老鼠学习,用爱心和实际行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童心读后感篇五
前一阵子,妈妈和我一起从草丛里捉了好几只蜗牛,让我有机会认真观察了蜗牛这种虽不起眼、但很有趣的小动物。
蜗牛虽然名字里有一个牛字,但它和我们平常所见的“牛”差别可大了。因为它不是哺乳类动物,而是软体动物。
蜗牛的长相可奇怪了:整个躯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在蜗牛的头部,一前一后长着两对像天线一样的触角,前面的小,后面的大,大触角的上端有两个黑黑的小圆点,这就是它的眼睛。蜗牛没有鼻子,在蜗牛背上小房子的入口处有两个小洞洞,一个是呼吸用的“鼻子”,一个是排便用的。蜗牛的背上还有一个螺旋形的壳,就好像是背着一座小房子,妈妈说:“蜗牛房子的花纹大多是向右旋转的。”我仔细瞧瞧捉来的几只蜗牛,它们背上小房子花纹还真的都是向右旋转的。蜗牛没有骨头,全身几乎都是肌肉。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之一,它嘴里牙齿的像搓菜板一样,一排排细细小小的,我很想看看它的牙齿,可惜拿了放大镜也看不清楚。妈妈说,需要专业的工具才行。
蜗牛的行动方式也真的很奇怪:蜗牛没有腿,它整天背着它的房子,伸出柔软的身躯,用扁平的像吸盘一样的足,缓缓地向前蠕动,它在爬行的时候,身后都会留有透明的粘液,等到干了的时候,就会在地面上留下一条透明的带子。蜗牛是个贪睡能吃的家伙。它不喜欢太阳,它会躲在荫凉的地方休息、睡觉,而且晚上是蜗牛最喜欢的时间了。我家的几只蜗牛都是在晚上,妈妈从草丛底下、或是叶子背面捉来的'。树叶、野菜都是蜗牛喜爱的食物,不过它最喜欢我摘的新鲜的细芽嫩叶了。蜗牛还是个胆小的家伙。它一边慢慢地散步,一边东触触西碰碰,一遇到会动的东西,它就赶紧把身体缩回小房子里。
妈妈常批评我的速度比蜗牛还慢,那蜗牛到底爬得有多慢呢?我就和妈妈一起用四只蜗牛做起了实验。我把它们放到白纸上,用三片草叶子在它们前面诱惑,蜗牛们受到美食的诱惑,都努力向前爬。其中三只蜗牛有点偷懒,爬爬停停,只有一只蜗牛最勤奋了,一直在爬。我把这只蜗牛的爬行路线用红笔划出来,用尺子一量,它居然一口气爬了21分钟、65厘米,平均每分钟3厘米多。
我还请妈妈上网帮我查了很多蜗牛的资料,比如蜗牛的壳破了,它也不会死掉的,它的壳有再生能力,破了的壳过一个月会慢慢恢复成原来的样子。蜗牛背上的小房子也有很多形状的,有的是宝塔形、有的是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
蜗牛虽小,但通过观察蜗牛,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观察。
哈哈,这学期的科学课真是一门有趣的课。
童心读后感篇六
李贽所谓的“童心”在我的理解中类似于思想史中孟子所说的“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庄子所说的“真我”(今者吾丧我),禅宗所说的“平常心”(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文学史中陆游所说的“诗家三昧”(诗家三昧忽现前)。从思想上讲,童心是一种返照虚静的内心灵明、返璞归真的境界;从文学创作上讲,童心是一种忘却小我、摒除我见、精神与天地交的境界。
陈鼓应先生在《庄子今注今译》的序言中说:“但是,像历代儒家那样转移到政治层面,所谓「移孝作忠」,塑造圣王式的人身崇拜,就必然导致儒术与专制政体相互温存的局面。而宋明儒家所虚构的道统意识,使权威体制、独断主义更加牢固,在这个层面上,我永远无法接受。”儒家思想发展到宋明理学时虽然为其补全了形而上的成分,但是到底不是儒学发展之初固有的从内自产生的内容,而是借鉴了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因此发展到后面不免会产生僵化而将形而上的存在固定化,并且将之和形而下的东西挂钩,试图用形而上的存在来规定形而下的东西。然而儒家形而上的东西又是在形而下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这种沟通形而上和形而下,即天和人的思想,是从西汉董仲舒正式提出“天人感应”“天赋人数”开始的。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给予了中国哲学、美学和文学以特定而强大的生命力,尤其表现在中国圆融、和谐的审美观念和统一、委婉的审美形式中。但是天人合一也的确使得中国人习惯将天事和人事联系起来,于是产生了天理规定人事的现象。在这个模式中,人是作为同天进行交流的一方,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因此人的主体地位总要让渡一部分给天。天的完满和人的不完满要求人在其中必须要向天学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人的主体性。
李贽生活的时代,宋明理学的发展已经到了禁锢的阶段,有些积重难返的味道。人事必须要符合天理,人的主体性几乎丧失殆尽,然而文学作品总是要求人要在作品创作中占据极大的主体地位,不能被一些额外的因素束缚。如果被太多的外在因素束缚,就不大可能能创作出太优秀的作品。正是为了抛却外在无关因素的干扰,让自己进入一种迷狂的、艺术思想迸发的境界,许多文学家,尤其是诗人选择一些特定手段,如李白的嗜酒,还有一些近代诗人选择吸毒。李贽讲的童心,在我的理解中就是不要让太多的外在因素干扰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充分让自己的艺术思想得到展现。所以老子强调“涤除玄鉴”,宗炳强调“澄怀观道”。要使内心清明、空灵,如果有太多的束缚,就创作不出文学作品来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哲学家、文学家论证消除外在因素干扰、类似于童心的观点。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庄子说“今者吾丧我”。也有许多诗人至老还保留着一颗童心,绝少外在因素的干扰,如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的“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陆游的“不知弄笔东窗下,正和渊明乞食诗”都是这样。
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一代必有一代之文章,如果厚前代之诗词而薄今日之戏文,实在是很不智的事。其实李贽之前,杜甫早就论述过这个问题,他针对当时人重汉魏,轻时人的风气,倡导“历代各清规”,并且批判了那些不懂得“当时体”的人轻薄批判“初唐四杰”的现象。任何的文学都是发展的,因此在审视文学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将文学史看成是活的文学史,是变化的文学史。
中国人素来喜欢厚古薄今,似乎古代的就是好的,而且是愈古愈好,近来的东西就不如古代的,所以有许多人托古改制,亦有许多人托古作伪。这一点可能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流思想鲁文化的保守有一定关系。然而向心力再强大的思想中,必然生发出离心力。李贽的思想可以看作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发展的离心力的一种表现。他批判六经,认为六经“大半非圣人之言”。其实这种看法早在魏晋就有人提出类似的观点。魏初荀粲提出“六籍乃圣人之糠秕”,“六籍”就是六经,他的依据主要是《论语》中子贡的一句话:“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第五》)可见这种思想并非李贽原创,更早就有人提出。魏晋玄学想出来弥补“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的办法是引进《老子》《庄子》,而李贽想出的办法是恢复童心。恢复童心就不能被外界无益的因素干扰,然人存于世,又怎么可能不被外界影响。李贽提出的办法是人生来就有童心,后来一点点被外界磨灭,这是需要你主动护持童心,再去研习,研习日久,则童心又会回复。这显然是受到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的影响,同样与庄子的“心斋”“坐忘”“以明”“虚室生白”、禅宗的“坐禅”“入定”殊途同归。
综上,我认为“童心说”对于宋明理学已经僵化的儒家思想的状况是一种冲击,是新时代下儒家思想内部爆发的一次思想革命,是对儒家思想的一次新的解读,也是对文学思想的一次解放和创新。尤其是其中指出的创作应该秉持一颗童心的观点更应该为我们所重视。
童心读后感篇七
我自爱我的选择—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但是胜任这份工作,对于我,却是一个痛苦的磨合过程。在和工作和孩子们磨合的阶段中,也发现了自己很多方面与工作的不适应,比如语言方面,书写习惯方面,是他们逼着我去成长,学习也势在必行。实话说,学习的心无时不有,但是却一直没有行动,总觉得找不到时间,其实我知道这是一种借口。前一段时间杨主任来来给我指导了一节课,并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建议我学一学中师类的教材。这个是很有必要,之前虽然也看了一些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籍,但是针对性不强,面对工作,很多时候还是无从下手。从读什么开始呢?想来想去,最后选定了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边玉芳编著的《儿童心理学》。
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经历,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意识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状况,掌握儿童的心理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有多么重要。工作过程中对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积极性一直很苦恼,便重点学习了《儿童注意与记忆的发展》这一部分。
在课堂上,小学生的注意力是很难掌握的。所以我先了解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即:无意注意已经有很好的发展,有意注意还在逐步形成中,每次注意能稳定的时间比较短。具体来说就是:一、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二、在教学影响下,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重大的作用。三、注意稳定的时间长短和年龄有关,一般5——7岁的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为15分钟,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为20分钟,10——12岁的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为25分钟,12岁以后的人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为30分钟。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该分别好好研究如何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这两个方面来提高学习质量,发展儿童智力。首先,如何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
1、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学习兴趣;
3、应该利用儿童的情绪态度;
4、要积极防止可以分散儿童注意的因素。
另外,大力培养儿童的有意注意是必要的:
1、发展儿童对学习的自觉的责任感,在发展儿童有意注意上具有重大意义;
2、把有意注意发展为“有意后注意”,是保持和巩固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小孩子的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有限,当他们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过了的时候就必须要运用直观性强的,有图案的有趣味语言的教材,或者是其他方法来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这两种注意必须有节奏地交替进行。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来学习困难的课业或者讲解教材的主要部分,在学生紧张的努力学习之后再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完成轻松的环节,这以后还会成功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但是,如果过分偏向哪种注意力就会给教学效果打折扣。如果过分亲睐无意注意,一味地为学生的兴趣,为课堂的热闹,为活动而活动,为满足学生成就感而过分降低学习难度,那么学生的能力肯定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也可能会阻碍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的发展。反之,如果过分强调学生有意注意,在教学模式上严谨再严谨,教学程度上难上加难,那么高强的压力会给学生带来逆反的情绪,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掌握好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使用的“度”的问题。
掩卷沉思,小孩儿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其实早就发现,但是直到学习完《儿童心理学》这一节之后,才真正的恍然大悟。凡事贵在坚持,我相信学习也一样,每天提高一点点,看到的世界便会不一样。学习进步的阶梯。
童心读后感篇八
在儿童医务工作方面,一个儿科的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掌握医学知识,而且也要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特别是在对于儿童精神病上的治疗,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显得重要。
在儿童文艺工作方面,儿童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要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这样学习儿童心理学是必要的,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符合儿童的口味。
在儿童社会工作方面,如儿童广播工作者、儿童玩具制作者等等,他们如果掌握和体会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就可以更好地开展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在儿童成长教育方面,父母单单是有着一种良好的教育愿望是不够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必须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在儿童医务工作方面,一个儿科的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掌握医学知识,而且也要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特别是在对于儿童精神病上的治疗,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显得重要。
在儿童文艺工作方面,儿童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要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这样学习儿童心理学是必要的,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符合儿童的口味。
在儿童社会工作方面,如儿童广播工作者、儿童玩具制作者等等,他们如果掌握和体会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就可以更好地开展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童心读后感篇九
这本书是基于格式塔心理学而作,里面的案例都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有很强的可靠性,它主要是讲视觉艺术,不单纯是讲儿童心理学的,但里面关于儿童视觉思维这些章节的描写分析和大量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实验,都是儿童心理学中儿童视觉思维不可少的。其中包括不同年龄层的儿童会以怎么样不同的方法看待透视问题,用什么方法通过图形描绘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等等。如果有要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千万不要错过里面的精彩内容。
《儿童心理学》是皮亚杰和英海尔德合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本书中,作者从“发生认识论”出发,系统地考察和研究了儿童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把这一过程分为感知――运动、运算和前青年期三大连续的阶段。对每一阶段中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作者都做了认真的分析,并有大量详实的感性实验材料进行论证,同时,也在自己的观点的阐述中指出了传统观念的偏颇。由于本书存在着许多比较抽象、艰涩的名词,因此给阅读本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全书的观点非常鲜明,文字也相当简练。本书分六章,包括二十四节,共十万多字。于1966年用法文出版,1969年被译成英文。1980年由吴福元译成中文,商务印书馆出版。
1、多动。
儿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
2、焦虑。
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3、恐怖和失眠。
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4、攻击。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5、恶劣的人际关系。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瓦龙关于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独具特色,这些方法是:
1、观察法。
瓦龙认为,儿童心理学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观察法,并且正是依靠这个方法才取得成就的。观察法是反映客观的方法,但是也极易混入主观因素。为了全面而确切描写,观察时就要有所选择,同时也要使用“参考体系”,即那些能加以说明并和原有的知识经验体系相配合的现象。另外,他还要求观察者掌握一个重要的原则:方法要结合观点。只有正确的观点,才能保证正确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2、实验法。
瓦龙认为,对3岁前的儿童不能使用实验法,因为实验法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观察法。为了便于观察而改变儿童生活的自然条件,会使儿童的心理发生不自然的变化,这样做毫无疑问是得不出正确的结果的。他认为在有的实验中,可以不改变对象而只改变观察的工具,这就是把观察法和自然法结合起来,即自然实验法。
3、临床法。
瓦龙指出,临床法在处理病态心理的儿童时,可以根据结果来倒推原因;研究病态儿童的某种典型行为。就可能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或机能的发展速度。临床法有助于诊断发展不正常的儿童,预料他们能够适应哪些生活,并且在对正常发展的儿童的生活及教育指导上,具有重要意义。
4、测验的统计法。
瓦龙认为数量上的统计虽然有局限性,但可以运用。在统计任何一个心理特征的数量时,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必须仔细观察。如果是进行智力测验,测验的目的是为了要把儿童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利用统计法来补救测验法的不足,进行一些核对和校正。在瓦龙看来,测验和统计法对分析个别心理特征或许可以作出某些贡献,但对于综合地表现一个人的心理整体,则是无能为力的。
应当指出,瓦龙的研究方法,其特色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统帅其方法的观点,即在运用研究方法时,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现实的不断形成的及其变化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客观现实的本质。因此,瓦龙坚决反对在研究儿童时与其周围环境相脱离,也反对a・比纳制定“发展的阶梯”,只从智力和单纯数量方面去研究儿童的做法。
童心读后感篇十
心理学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
学习护理心理学之时,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会厌烦电话里父亲母亲隔山隔水的唠叨,会因为同学之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会觉得似乎受委屈的总是自己却很少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而在学习护理心理学之后,才学着多多关注他人。也许那些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当我们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后,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
每个人处在不同的年龄,心态,处事,行为活动也必然有所不同。而处在大学阶段的我们,心态的自我调整尤显重要。诚然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有人性格乐观,积极向上;而有人沉默寡言,消极忧伤。因此学习心理学则必不可少。
因为每个人都是感性动物,所以在面对一些重大灾难时一般都会产生不良消极情绪。特别是遇到连续挫折时,比如考试不理想,同学关系不好,又生病了迟迟不愈……我们会抑郁,焦虑,忧伤,难过。因此要学会关心他人和自己。特别是未来,我们会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他们因为生病产生消极心态,而读懂病人的心,给予最真挚、最热情的帮助,给病人以心灵的寄托更显重要。有同情心,有爱心,让病人充满信心,将有益于疾病的治疗,有益患者着恢复健康。
心理学对个人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每个人都会遇到心理方面的困难,自身的学习,会让面对的困难不再显得无计可施。自我调节,心理暗示,找人倾诉均是排解心理障碍的方法。用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难过或是不快的事情,给自己以勇气,给生活增添一份阳光。
童心读后感篇十一
冬季的骄阳如同犯了错的小孩,总是现身得迟而缓。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和迷雾,映在我的脸上时,本想在难得的静谧中多睡一会的我,只得睁开惺忪的双眼。清醒之后,凝视着这熟悉却又陌生的光,在极短的时间内坐到了桌前,将功课一一排开,今天的任务不轻,我轻呼一口浊气,坐在冰冷的椅子上,准备开写。作业是永远也写不完的,时光却是在奋笔疾书间偷偷地溜走了——就像童心。
疲倦的我想出去走走。
漫步于林阴道,望着稍显僵硬的松树,丝毫没有感受到“松枝一何劲”的壮骨,怕是那万丈豪情,已在时光荏苒中,被岁月消磨殆尽。路的尽头,有几个不畏严寒的小孩在林间穿插,游戏着梦幻般的童年。玩累了,几个孩子围成一团,其中一个胖胖的女孩大声问道:“12加3等于几?”孩子们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看他们拨弄手指,一脸严肃的样子,我亦陷入沉思,我曾经做过的这些动作是在何时被抛弃?“15。”一个戴帽子的男孩卯足了劲地喊出,稚气萦绕的小脸为这肃杀的寒冬绘上了几分久违的春意。在其他孩子羡慕的眼神中,在那空灵无邪的眼眸下,是一颗还未被时光打磨的童心。
小学是接受启蒙教育的时段,也是童心接触世界的.初期,它多活泼啊。和主人一起思考最简单的运算,一起欢喜一起愁,等待主人飞快地写完作业,等待和其他的心一起继续未完成的游戏。世界似乎与以前一样,它也懒得去想。只是渐渐的,主人的作业变得越来越多,游戏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它像是失去了往日的自由。每当它想提醒坐在桌前埋头深思的主人“你已经很久没有笑了,咱们很久没有玩了”看到的却是它不懂的数学符号。欲言又止的滋味不好受,这颗涉世未深的童心,第一次变得忧郁。不过好在每逢周末,它还是可以去见见昔日的玩伴的,一起说悄悄话、一起捉迷藏,这多好。于是,它学会皱着眉毛等待周末的降临。
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中学以后,童心倦了,因睡眠不足而倦,因解题、背书而倦。人生中的第一次排名从这里开始,它始终无法理解,昔日的玩伴为何只因一张没有温度的表格就疏远了自己。为了能与他们在一起,为了少挨父母的一次骂,为了能让老师对自己笑一次,它把一切闲余贡献给了作业,当它达到了目标之后,那曾经坚如磐石的身体变得如同一滩烂泥,毛孔中灌满了寂寞。时间的藤蔓织成现实的牢笼,一颗跃跃欲试的心就此被缚,一段年华从此平庸。再后来,它知道了高考这个词,还知道有无数人为在这场考试中得到一个好成绩,甘愿将他们的心葬下深渊。童心害怕极了,整日在担惊受怕中度过,日益憔悴。一年之后,它发现镜子中的自己是如此陌生,从自己身上无法找到一丝从前的特征,希望破灭,它哭了,哭得凄凉而绝望。人生无再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冷清的冬晨,我凝望这些孩子嬉戏的时候,死水无波的眼眸中还能荡起一丝温暖的涟漪,当初的那些疑问早就了然于胸。
童心读后感篇十二
我喜欢孩子,喜欢小孩子的可爱纯真的笑脸,也许是缘系于此,1988年,我走进了幼儿教育这片绿土地,一晃20xx年过去了.在这20xx年的工作中,我真切的感受到我们的工作不是什么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体味了许多常人难以体会的甘苦。20xx年的时光在平凡和平静中悄然逝去,没有留下什么骄人的成绩,没有做出什么惊人的壮举,但直到今天,我依然还坚守在这里。我不敢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我更不敢说为之付出了多少,但正是这平凡和朴实中,我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诠释这一个普通幼儿教师存在的价值。
说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样一些词儿: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但我觉得新时期的幼儿教师还应具备活泼开朗性格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以及融入集体的团队精神。
当老师最大的幸福是给你机会去创造学生,拥有了这份幸福的权利,面对孩子们,心中便有了一份沉甸甸的心愿:我要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的方法,通过各种有趣的途径,使他们健康成长、愉快学习。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需要你付出太多的耐心、细心、时间与热情,往往在你苦口婆心的教育了半天,他们在短短几分钟的“风平浪静”后,又闹了个“天翻地覆”,心中便增添了许多烦躁和无奈,有时真的不想再管他们,但每每看到孩子们那纯真的脸蛋,所有的烦恼便烟消云散了。幼儿园的工作繁琐、压力大,但我都坦然地去面对,可以说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孩子。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声声至真至纯的“老师好”使我感受到了孩子们莫大的依恋与信任,我时时刻刻注意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公平公正的去爱每一个孩子,我愿我的爱奉献在我这片挚爱的土地上,我愿我的爱能感化每一个我教过的孩子.
童心读后感篇十三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9。
《幼儿的感觉与意志》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作者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中的每一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研究,最后把这些观察和研究记录整理成书。
2.宝宝也是哲学家: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
出版:浙江人民20xx-9。
这本书与汗牛充栋的“育儿宝典”最大的不同,就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视角,从一种崭新的角度去欣赏童年的丰富性与重要性。
3.儿童与情绪。
作者:哈里斯harris。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10。
《儿童与情绪:心理认知的发展》主要讲述了,如果要去爱、帮助、说服和反对他人,我们必须要知晓他们的所想和所需,人类的互动依靠的是“一种心灵理论”。这一理论的重要部分就是理解情绪,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我们为何欢乐或不安,就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
作者:邱莉。
出版:北京师范20xx-9。
《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儿童发展》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对高素质师资的诉求,旨在提升新师资培养质量,培养未来的人民教育家,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儿童发展》在内容方面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童心读后感篇十四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心说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们走在“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的教育改革年代,操练着琴棋书画,摆弄着dv电脑,表演着谈唱说跳,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只为一个目标——为浇灌一代新苗茁壮成长而努力不懈!是的,教育需要勇于表现,敢于突破的你;教育渴望推陈出新,富有创新的我;教育呼唤多才多艺,锋芒显露的他;教育还召唤胸襟博大,有情有爱的她……带着一份激情,拖着疲惫的身躯,我静静地拜读了李贽《童心说》。
“童心说”是李贽文艺思想的核心,“童心说”的进步性在于道出了一切作品发端于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受这条客观规律,富有幻想的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色彩与不平和的情调,带有资本主义的萌芽的新特质,具有个性解放的鲜明特点,具有强烈的唯物主义色彩,它把人的思想从道学束缚下解放出来,开启了一代新思潮和文学的新风尚,无论在理论上或创作上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向。
李贽在《童心说》里反复强调着童心,“是童心者,绝假存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无论古今,“童心”都是人最美好最真实的情感,凡事率性而为,展现着人“质本洁”的一面。可惜一直保有童心的人终究太少,世人总爱躲在虚伪的面具后熙熙攘攘,点缀着无根的繁华。有趣的是,李贽并没有直接鞭挞程朱理学,而先由文章说起,又文及人,最后切中要害:既然“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既然要不拘一格做文章,既然六经、《语》、《孟》非圣人之童心而发,那么那些假道学还有什么存在和学习的理由呢?嬉笑怒骂并不强烈,却让人在痛快中体味到作者童心之余豁然开朗,不禁然会心一笑。这篇《童心说》正是李贽童心所发的“古今至文”虽然经历了似水流年的轮回,依旧是“如花美眷”。我不清楚李贽写《童心说》是在入狱前还是入狱后。
总之,我相信一个坚定的民主者不会因为狱中的摧残而消磨盛气。虽然卫道士猖獗、假道学横行,真正的拥有童心的智者其理想却会永放光辉。世界总会在绝境中给我们一份惊喜。正如卫道士眼皮底下出现了《牡丹亭》、《水浒传》这类“诲淫诲盗”的书,物欲横流中也会有一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呼唤。怀着奇文共赏的心情读着《童心说》,深深感动于李贽的至诚,就像曾经感动于钱钟书、白先勇的“童心未泯”。于是,我也以童心来抒发对这篇《童心说》的感受。愿我这支拙笔能延续那种冷硬背后的姹紫嫣红,纵使和似水流年的轮回相距甚远,当凝眸往昔时,也不负自己的.那一份赤诚与童心。幽梦遇屈子,“清”“醒”谁共遣?中华民族是个历尽苦难的民族,可是,被异族蹂躏,尚可宽慰;可悲的是被自己的文化折磨而停滞不前。“万能”的统治者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对民众进行思想控制。大多方法居然还很奏效,连最为苛刻的程朱理学竟纵跨南宋明清三代直到今天影响依然残存。我不得不惊叹数百年前中国民众的承受力了,同时也越来越敬佩李贽们无与伦比的勇气。
民主者们透过八股文和文字狱编织的幽暗帷幕,制造了隐隐约约的光亮,尽管不知这微弱的光能和黑幕抗争多久,但只要这光亮持续着,必然会给后继者们以信心和进取的源泉。如今的现实可能要令李贽们失望了,中国貌似走向了民主主义道路,历史渊源却已植根太深,进步的每一步都伴随着鲜血斑斑。那份四百年前呼唤的“童心”在今天“犹抱琵琶半遮面”,虚假的面具似乎比一份赤子情怀更符合流俗的需要。写文章无病呻吟者如过江之鲫,社会交往中两面三刀者更是不在少数。“童心”已被物质深埋(尽管我不愿承认),“皆醉”、“皆浊”人多势众,“独醒”、“独清”孤掌难鸣。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教师。儿童的天真、率性是最宝贵的。童心没有伪善,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孩子的笑最天真、最自然和最灿烂。孩子的天真是人生不可能再得的财富,是至真至美的人性花朵,也是人类未来的最纯、最净的温床。童心是童年生活最真实的镜子,天真无邪,纯洁无瑕,未受污染。只有童心,敞开胸怀接受;只有童心,才能满怀兴趣探索;只有童心,才能袒露内心世界;只有童心,才能毫无掩饰的外露。育人的关键是育心。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自身要保持年轻的心境。父母要像回到童年时代一样,努力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长,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父母应尽可能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按照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并适当地加以引导,真正做到“把童年还给孩子”。
童心读后感篇十五
我读了《感动童心》的100个人物故事。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生犹如过眼去烟。有人却把这短暂的生命之歌谱写得灿若星辰,他们用行动体现了生命的意义,用深情抒发了生命的美好……我们之所以被感动,是他们的人格、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追求……。听过乌鸦反哺的故事,因小乌鸦的心存感恩,而觉得这个外表丑陋的小生灵竟焕发出无与伦比的光彩。
听过《聊斋志异》的故事,为狐仙们心存感恩,而觉得这些小动物竟显得如此美丽多情。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因为心存感恩,原本普普通通的故事,竟然变得美丽动人。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只要心存感恩,一粒干瘪的种子也能萌芽,最终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森林;只要心存感恩,一条涓涓细流也能壮大,最终汇集成一片蔚蓝的大海;只要心存感恩,即使坚如冰山的民也能融化,最终荡漾成一丝吹绿柳梢的春风。
无论你生活在逆境或是顺境,只要你心中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感恩吧!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爱,只是缺少感悟爱的心灵。爱的模样万千变化;爱的方式精彩纷呈;爱的滋味苦辣酸甜……或轰轰烈烈荡气回肠,或平平淡淡清新如茶,或轻柔绵延如歌悠扬,或沉默无语深邃如海……放逐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总有一种爱会涌入你的心底,叩响你宁静的心扉,总有一种感动将润湿你的双眸,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藏……“努力”是成为“天才”的资本,“拼搏”是“天才”的动力,“智慧”是“天才”的基础。
没有后天的努力,没有忘我的拼搏,没有时代的智慧,就算是一个天才,也只是一座未开采的金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