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一的数学教案范文(14篇)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案例,供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
折纸一的数学教案篇一
1、引导幼儿看图折纸,中间留出一个正方形凸起并两边曲折的方法。
2、压折四角,把三角形压实折痕两边再向中心折出表带。
3、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耐心认真工作的态度。
重点;在中间留出一个正方形凸起并两边曲折的方法。
难点:把三角形压实折痕两边再向中心折出表带。
1、折好的手表作品。
2、手工彩色纸。
3、《手表》制作步骤示意图,手表一块。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折纸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好东西,猜猜是什么?仔细听:有家兄弟真奇怪,哥哥短,弟弟长,一天到晚转圈圈。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除了时钟可以看时间,还有手机、手表也能看时间。
3、今天老师带来一块手表,出示范例,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二、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发现示意图折纸的方法。
1、在折手表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折纸符号。出示折纸图谱,教师在幼儿探索发现的基础上,教幼儿认识折线,箭头,曲折线。
2、按折纸符号幼儿自己理解。
三、请小朋友尝试按照折纸步骤。
1、教师按顺序出示示意图,并用简单的语言给与提示。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完成作品。
2、让幼儿看图折纸基本的方法。
3、重点:第四步,在中间留出一个正方形凸起并两边曲折的方法。
4、难点:第五步,把三角形压实折痕两边再向中心折出表带。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示来辅助幼儿理解。
5、第一遍作品完成之后,老师给与幼儿肯定和表扬,并让幼儿看着图示再折一块手表。
6、不会折的幼儿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折的?(教师示范,幼儿观察)。
7、折好手表后,画出表面时间,装饰表带。
四、展示作品后把手表带在自己的手上。
1、把幼儿折好的手表作品展示在手表店里(黑板上),看看谁的手表折的平整、设计的好看。
2、自己喜欢哪一块手表。
3、带上自己的手表,看看时间是几点了。
折纸一的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培养学生的立体感。
重点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具准备:
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
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拿出5个小正方体,摆成下面形状。
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
画一画,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侧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把5个小正方体,摆成下面形状。
(1)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
(2)画一画,学生单独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3)展示画出的图形。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
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
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从正面、右面看较难,因为有被遮住的,要注意辅导学困生)。
3、练一练。
p78练一练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学具实际摆一摆,看一看。
4、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用5个小正方体任意摆出一个图形,然后画出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形状。独立完成后上台交流。
交流:请学生把自己摆的图形放在讲台上,让大家来判断他是否画对,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通过交流使学生掌握所摆图形与所画形状是否一致的方法。
二、小结。
我们今天观察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观察的经验?
三、作业。
折纸一的数学教案篇三
上课、复习、考试,上课、复习、考试,这也太枯燥了吧。虽然上课那么枯燥,但是我的课余生活可是五彩缤纷的,画画、跳舞、唱歌、阅读……这些都是我的课余生活。但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是折纸。
这一天,吃过中饭,我闲的无聊就叫妈妈教我折纸。妈妈先仔细地解说,我竖起耳朵认真的听着,生怕漏掉一个重要环节,然后我根据妈妈的'方法做。我先把纸铺到桌上,然后把纸对折成三角形,一步,两步,三步,最后拼成很多小小的花瓣,再把花瓣粘起来,一朵简单的玫瑰花就做好了。看着我手中这多娇艳的玫瑰,我沾沾自喜起来,忍不住一边哼歌一边手舞足蹈,妈妈看了看我的话却说:“你这里折错了。”妈妈的话像一道闪电直射我的心田,我瞬间失望了,妈妈看出了我的失望的心情,便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再折一个不就好了吗?而且这些还可做成花瓣贴在上面呢!”听了妈妈的鼓励,我不再灰心,没过多久,终于大功告成,漂亮的花折好了。
平时,只要有空余时间,我就喜欢安静地坐在窗前,用灵巧的手折出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形象。折纸不仅锻炼了手的灵活,更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躁,即使中间发生曲折也不要灰心,只要一步一步努力,就会成功,我喜欢折纸。
牛通社小记者杭州滨文小学301班。
折纸一的数学教案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要执教《折纸》,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课堂设计。
教材分析:
1、《折纸》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应用,在五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倍数与因数、分数的再认识、约分、通分。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将为本单元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及五年级下册的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
2、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2)方法与过程: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感受计算异分母加减法的必要性,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策略:
1、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顺利达到本节课预定的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讨论法。通过学生的同桌讨论,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借助展台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运用抢答、口答、投影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指导学生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2、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己能说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数学课没有新课,新课就是复习课。”在这个环节,根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我设计了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练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作好迁移。
二、创设情境。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更要学会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折纸情境,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自主探索。
新课程注重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环节,我采用了“估一估——折一折——议一议”的模式,通过自主尝试教师引导,知道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一致,要想计算,必须先通分,培养了学生的转化思想,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让学生去自主尝试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一题,通过看图填空,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练一练”第三题,通过分组竞赛,来检验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正确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诊所”通过让学生辨别易出错的算式,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解决总问题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以服务于生活。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环境保护教育。
五、拓展延伸。
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用线段图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反思评价,总结全课。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课堂总结时,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反思本次数学活动的收获,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折纸一的数学教案篇五
引导幼儿观察图示,探讨手套的折叠方法,难点部分借助动画完成折叠。锻炼小手的灵巧性,喜爱制作活动。
乐趣练习,颜料,毛笔,胶棒,星贴纸,彩纸(鹤3张,大1张)。
动画片。
用白色的蜡笔表达雪,用绿色水彩涂树的底色会更漂亮.
折手套是有难度的,请根据孩子的年龄调整进行速度.
如果折手套比较困难,利用折星星,桃心,蜡烛会更漂亮.
和小朋友们的对话。
老师:下雪啦.
雪从天上落下来.
天上的仙女们,。
总是总是洒着。
片片白雪.
圣诞节的时候会装饰漂亮的圣诞树对吗?
都用什么东西装饰呢?
小朋友:星星...袜子...小拐杖...玩偶...小花灯...
老师:哇~那圣诞树一定会很漂亮.
挂上一闪一闪的星星,再装饰上糖果拐杖,。
还有小礼物盒子都一串串的挂到树上,那一定会是特好看的圣诞树..
折漂亮的手套挂到上边会不会更神奇呢?
折温暖的手套,还会折小朋友们想要一起过圣诞节的人的名字。.
想和谁一起过圣诞节呢?
小朋友:爸爸妈妈,朋友,叔叔....
老师:这样啊.折家人的名字试试看吧,想着朋友,把手套挂上,一定会洋溢着温暖的爱意的。
折纸一的数学教案篇六
教学目的:
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
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完成p30.1。
全班练,指名板演,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p30.2。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p30.3。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练习。完成p30.6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2、2、1.23o1.233,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独立练习:p304、5。
折纸一的数学教案篇七
活动目的:
1、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折兔子;
2、会给折好的兔子添画眼睛。
活动准备:
正方形手工纸若干张,水彩笔一盒,教师折好的各色兔子若干,多媒体课件。
一、活动过程:
二、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唱《兔子乖乖》的儿歌,导入活动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折兔子好吗?兔子长得什么样?观察生活中的兔子形象。播放多媒体课件。
三、出示教师折的兔子,和老师一起学折兔子。教师分步教折兔子。
四、给折好的兔子添画眼睛。
五、作品展示与交流。
折纸一的数学教案篇八
活动目的:
1、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折小兔;2、会给折好的小兔添画眼睛。
活动准备:
正方形手工纸若干张,水彩笔一盒,教师折好的各色小兔若干,多媒体课件。
一、活动过程:
二、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唱《小兔乖乖》的儿歌,导入活动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折小兔好吗?小兔长得什么样?观察生活中的小兔形象。播放多媒体课件。
三、出示教师折的小兔,和老师一起学折小兔。教师分步教折小兔。
四、给折好的小兔添画眼睛。
五、作品展示与交流。
折纸一的数学教案篇九
(用糖纸折纸蝴蝶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折纸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但是,每一种折纸的原型都是生活中的某一个形象,只要你肯动手、动脑就能折出漂亮的形象。
四、课外延伸。
课下,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折出一件件漂亮的折纸作品,来展示给大家看吧!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折纸一的数学教案篇十
卷纸筒,剪刀,牛皮纸,绿色卡纸,彩纸,胶棒。
操作方法。
01所需材料准备好。
02将卷纸筒剪成三份。
03将牛皮纸裁剪成长条,贴在卷纸筒上。
04在卷纸筒的两侧剪出两个口子,注意不要剪断。
05将一张a4的绿色卡纸对折裁成两瓣,然后按折扇子的方法折好,固定成树的三角形状。
06将做好的树卡在卷纸筒两侧口子上,然后在彩纸上撕一些彩纸碎片,贴在树上。
07一个简单的.圣诞树就做好了,循环此方法,做出很多很多圣诞树来布置自己的圣诞节吧。
折纸一的数学教案篇十一
1、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纸,还有各种各样的作画材料,启发幼儿在做完各种各样的小船后,再运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法来进行,让大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有创作的空间。
2、在折一折、做一做、玩一玩中,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
准备各种图片、录象带。糖纸、废旧报纸、各种颜色、形状的纸。各种绘画材料、水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船。
1、先让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录象和现实生活中的船,让他们系统浅显地观察了解小船的外部特征。
2、让幼儿说说小船的特征,还有用处。
3、激发幼儿对制作小船的兴趣。
4、先让幼儿用纸折最简单的小船。
5、评价。
1、先出示各种小船,引起幼儿的兴趣。
2、出示折纸示意图,让幼儿看折,学习用对折、三角折等方法折成小船。
3、培养幼儿折纸兴趣和初步的相互合作能力。
4、评价。
三、折纸美丽的船。
1、出示各种各样的小船,引起幼儿对制作小船的兴趣,运用折叠、涂色块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小船。
2、让幼儿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最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评价作品。
四、玩小船。
1、先让通过折一折,折出各种各样的小船,然后让幼儿把小船放在水中玩一玩,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
2、让幼儿了解小船在水中的一些沉浮现象。
3、让幼儿讲讲你折的小船在水中怎样了?
4、评价。
折纸。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折纸的技能(边、角对齐、压平)。
2、学习单张纸的简单折叠技能和简单的变化方法。
3、培养幼儿对这纸的兴趣。
活动准备:折叠用纸若干、变形金刚一只。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变形金刚,作几次变化。
2、出示正方形的纸一张,教幼儿将这张纸变成一件有趣的玩具。
(1)将正方形的纸对折成长方形。
(2)将对折后的长方形想旁边对折成小正方形(方法同上)。
(3)将对折后的正方形拉开,在其两边向中间各对折一次,形成两扇门。
(4)将小门的上端啦出两个三角形(难点,重点演示)。
(5)将三角形的下端往上折一下,即成一架钢琴(在讲解、演示的同时出示折纸的图示,要求幼儿边听老师讲解、边看图示)。
3、师:我是变形金刚,我会把钢琴变成另外一件玩具(教师将钢琴变成畚箕。教幼儿将钢琴变成畚箕(教幼儿将钢琴的上部用手一捏,即成畚箕)。
4、将畚箕变一变。
教师说:我在来变一变。变成一顶济公帽教幼儿将畚箕变成济公帽。教师用顺口溜的形式进行:放下一个鼻子,把它翻个身子,关上两扇窗子,叠好两床被子,拉开来就是一顶帽子。
5、结束:幼儿带上济公帽,听听音乐、唱唱、走走、玩玩。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看图折纸,中间留出一个正方形凸起并两边曲折的方法。
2、压折四角,把三角形压实折痕两边再向中心折出表带。
3、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耐心认真工作的态度。重点;在中间留出一个正方形凸起并两边曲折的方法。
难点:把三角形压实折痕两边再向中心折出表带。
活动准备:
1、折好的手表作品。
2、手工彩色纸。
3、《手表》制作步骤示意图,手表一块。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折纸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猜猜是什么?仔细听:有家兄弟真奇怪,哥哥短,弟弟长,一天到晚转圈圈。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压折四角,把三角形压实折痕两边再向中心折出表带。
3、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耐心认真工作的态度。重点;在中间留出一个正方形凸起并两边曲折的方法。
难点:把三角形压实折痕两边再向中心折出表带。
活动准备:
1、折好的手表作品。
2、手工彩色纸。
3、《手表》制作步骤示意图,手表一块。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折纸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猜猜是什么?仔细听:有家兄弟真奇怪,哥哥短,弟弟长,一天到晚转圈圈。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除了时钟可以看时间,还有手机、手表也能看时间。
3、今天老师带来一块手表,出示范例,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二、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发现示意图折纸的方法。
1、在折手表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折纸符号。出示折纸图谱,教师在幼儿探索发现的基础上,教幼儿认识折线,箭头,曲折线。
2、按折纸符号幼儿自己理解。
三、请小朋友尝试按照折纸步骤。
1、教师按顺序出示示意图,并用简单的语言给与提示。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完成作品。
2、让幼儿看图折纸基本的方法。
3、重点:第四步,在中间留出一个正方形凸起并两边曲折的方法。
4、难点:第五步,把三角形压实折痕两边再向中心折出表带。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示来辅助幼儿理解。
5、第一遍作品完成之后,老师给与幼儿肯定和表扬,并让幼儿看着图示再折一块手表。
6、不会折的幼儿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折的?(教师示范,幼儿观察)7、折好手表后,画出表面时间,装饰表带。
四、展示作品后把手表带在自己的手上。
1、把幼儿折好的手表作品展示在手表店里(黑板上),看看谁的手表折的平整、设计的好看。
2、自己喜欢哪一块手表。
3、折好手表后,画出表面时间,装饰表带。
四、展示作品后把手表带在自己的手上。
1、把幼儿折好的手表作品展示在手表店里(黑板上),看看谁的手表折的平整、设计的好看。
2、自己喜欢哪一块手表。
3、带上自己的手表,看看时间是几点了。
优秀教学设计中班美术活动:折纸“漂亮的小鱼”
活动目标:
1.导幼儿学习看折纸步骤图,用中心对折的方法折出小鱼。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步骤图中折纸的方法,感受轻松的学习折纸的乐趣。3.加强对幼儿同情心教育,使幼儿学会主动的帮助别人。活动准备:
准备轻音乐的磁带、背景图、图解、幼儿用的彩纸若干、范例。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教师出示范例小鱼)。
2.“小朋友,看她是谁?”“对!小鱼。这条小鱼它叫小鱼贝贝,生活在无边的大海里。(教师将范例贴到背景图上)。
3.她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么大的海洋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小于生活孤单、寂寞等)。
4.是呀,小鱼生活在海洋没有朋友陪它玩,很孤单,他想叫小朋友来帮助它。小朋友愿意帮助它吗?”那你想怎样来帮助它?”(提问幼儿导入活动)。
二、出示步骤图,引导幼儿探索折纸的方法。
提问:1.“小朋友刚才想的办法太好了,小鱼听了非常高兴,那谁能告诉老师折小鱼一共需要几步?”(教师出示图解)。
2.谁来告诉大家着小鱼用的是什么形状的纸?第一步应该怎样折?谁想来试一试教教小朋友?”(教师提问幼儿,引导幼儿说出“沿中心线对折”,并提醒试折的幼儿沿折痕用力压平)依次探索尝试其余三步的折法。(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看第三步用相同的方法向后反折的方法)3.小鱼折好后还需要做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怎样装饰小鱼)。
三、幼儿折纸,教师巡视指导。1.以小鱼的口吻提出折纸的要求。
“在折之前小鱼贝贝还要给小朋友提三点要求:(1)要沿折痕将纸压平,折得平整漂亮。(2)小鱼很需要朋友,他希望我们能快点折。(3)小朋友在折小鱼的时候,想一句要跟小鱼说的悄悄话。小鱼贝贝提向小朋友一定要记得这三点要求,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帮小鱼贝贝找朋友吧!”
3.教师放轻音乐组织幼儿进行折纸(对活动中出现困难的幼儿教师重点要指导幼儿看图解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组织评价。
1.帮助幼儿将折好的小鱼粘在背景图上。2.引导幼儿进行评价。
从作品的平整程度、添画鱼的眼睛、鱼鳍、鱼鳞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以参加舞会的形式结束活动。
“刚才小朋友帮小鱼找了那么多得好朋友又说了那么多安慰小鱼的话,小鱼现在可开心了,有了这么需朋友它再也不孤单寂寞了。他还说要谢谢小朋友,还夸我们小朋友是有爱心、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为了要谢谢小朋友,它还邀请小朋友去参加他们的节日舞会呢,现在我们一起学小鱼游的动作去参加小鱼的节日舞会吧!”(教师组织幼儿一起模仿小鱼游的动作离开活动室)。
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纸的造型艺术特点,掌握折纸狐狸造型构思与制作。
2、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及审美能力。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形体特征,仔细观察狐狸的造型。
师:这个折纸作品像什么?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作品是只狐狸呢?
二、交流探究:
1、传看纸造型作品。
2、小组讨论总结折纸狐狸造型的艺术特点和它的制作方法。
特点:以纸为材料,运用折叠、曲卷基本技术、将面形材料制作成完全立体的造型。
三、动手操作折纸。
1、教师将折纸的步骤图展示,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尝试根据步骤图自行尝试折狐狸。
2、教师将狐狸折纸的难点讲解一下,个别指导。
3、教师按图示范,学生跟练。
四、巩固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哪一组的小朋友折的又快又好(提醒边角要对齐,压平;还要注意头和身体的比例)。
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点评。
折纸。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手指的灵活性,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用三角形的纸折叠,添画制作小狗的头部。
活动准备:
正方形的纸若干。
贴有折叠狗头组合成的范例。
油画棒,白纸。
老师范例小狗一只。
浆糊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二教师讲解小狗的制作方法。
幼:变成一个大的三角形。
2、把三角形的两个对称的小尖角向下斜折成狗耳朵;。
3、将另一个角向下反折;用蜡笔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
4、将狗头用胶水贴在画纸合适的位置;。
5、添画自己喜欢的背景,如小房子、小花、小草、太阳、小鸟等。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小朋友想不想折呀,那我们来制作一只小狗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折叠狗头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添画。
2、给不会折的幼儿提供帮助。
四、评价、展示幼儿作品。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试着评价。
1、你觉得谁的小狗头做的好,谁的小狗添画的好?为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谁的小狗头没有做好呢?也说说自己的理由?
引导幼儿学会评价同伴的作品。
活动延伸:
下课后请制作好的小朋友教教不会制作的小朋友。
区域活动时在手工区制作小狗头。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纸蛋糕盘和纸等辅助材料制作小企鹅。
2、通过看图折纸和讨论的方法,掌握企鹅的基本着法。
3、产生关爱企鹅的情感。
活动重点:掌握企鹅的基本折法。
活动难点:看懂步骤图。
活动准备:企鹅的折叠步骤图、手工纸、记号笔、教师范例。
活动过程:
1、小朋友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观看动画片《可爱的小企鹅》。
师:就是企鹅!企鹅属于鸟类,它有着一对翅膀,可是却不会飞,但它有例外一种本领,你们猜猜看是什么?(游泳)师:“企鹅有2只脚,它也可以像我们小朋友一样站着,但是它太胖了,所以走路时一摇一摆的(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企鹅走路)。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3册第23页,观察制作材料和步骤图。
(1)了解企鹅的基本制作过程和方法。将纸盘上方两边向里对折,在折痕一半处剪开,向上折,形成小企鹅的一对翅膀;给小企鹅的两个翅膀涂上颜色;用彩色卡纸做出小企鹅的嘴巴、脚、粘贴在纸盘上,并画上眼睛。
(2)共同欣赏教师的作品有4只不同表情小企鹅。(3)对幼儿不懂的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演示。
3、幼儿制作。
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指导并给与适当的帮助,鼓励幼儿独立完成作品。
4、教师总结欣赏作品。
(1)、相互欣赏作品,让小朋友把做好的小企鹅贴到胸前学企鹅走路。
(2)、蛋糕盘还可以做成什么?互相讨论,回家与家里人尝试制作别的动物或东西。
延伸活动。
1、企鹅一直呆在南极可无聊了,它想出去旅行。小朋友们想带它去哪里?
2、让幼儿画出想带小企鹅去的地方,小企鹅出发旅行咯!
【活动设计背景】。
春天到了,新学期开始了,小朋友们入园了。为了让小朋友们亲切的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我们把教室重新布置了一番,为了让小朋友们也参与进来,一起迎接美丽的春天,特准备了这节艺术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橡皮泥制作简单的桃花;
2、通过小组合作大方法制作桃花,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群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橡皮泥制作桃花,正确使用各种辅助工具。难点:难点桃花的制作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道开了,小朋友们,你最喜欢什么花?(幼儿自由讨论)老师带来了老师最喜欢的花,大家来看看是什么花?(教师出示橡皮泥做好的花,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发展阶段(桃花朵朵开)。
1、教师请小朋友们欣赏歌曲《桃花朵朵开》,观看桃花图片。
2、教师演示制作桃花的过程。
三、实践阶段。
1、小朋友们自由分组制作,一人做花瓣,一人做花杆,一人做叶子,教师巡回指导。
2、小朋友们自由创作,制作不同形态的桃花。
3、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表扬。
四、作品评价。
1、小组自评:每位幼儿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小组推选最优秀的作品。
2、班级评选:教师积极肯定幼儿的长处,指出不足之处,相互学习。
五、拓展延伸鼓励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制作不同材质的桃花。
【教学反思】。
1、教学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来源与生活实际,虽然没有实物,但是课件的制作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3、环境的创设合理,把幼儿带到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中,为教学营造了来那个好的氛围;不足:示范做桃花的过程有点快,解释的语言不够形象生动,导致幼儿在自己制作时,步奏有点混乱。
活动设计背景。
该园地处城乡结合之处,刚入园时,孩子们很喜欢玩泥巴,因此我就设计了该课题。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学习用橡皮泥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注意在玩耍时的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
1、教育幼儿知道橡皮泥不能吃,只能玩。
2、用橡皮泥捏出很多不同样的物体。
活动准备。
各色橡皮泥每个孩子一份。
活动过程:
(一)、用橡皮泥做出不同的东西,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看,李老师今天请来了很多小动物,来陪小朋友玩耍,小朋友愿意和它们玩吗?(教师边讲边把橡皮泥捏成小动物的形状,如:小猪,蛇,毛毛虫等)。
2.小朋友们知道小动物们是怎么变来的吗?(引导幼儿说出橡皮泥的名称)。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其中的快乐。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神奇的橡皮泥,变一变魔术呢?
教师先示范(棒棒糖):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喜欢的颜色,搓成圆形,然后放在桌上轻轻的压一下,再拿一种颜色出来,搓成长条行,也放在桌上轻轻的压一下,最后把长条放在圆形的下面,我们的棒棒糖就出来了。现在,我们小朋友也来玩一玩,看谁搓的最好。给幼儿讲解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应注意的事项:
(1)教育幼儿别把橡皮泥放进鼻子、耳朵、嘴巴里面去,及严重后果。
(2)教育幼儿自己玩自己的,不能去抢别人的。
(3)注意卫生:橡皮泥上有很多细菌,所以小朋友们在玩耍完以后,一定要洗手。
3.给小朋友分发橡皮泥,每人一份。
4.教师指引幼儿捏出不一样的东西,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三)、作品欣赏,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
(四)、教师总结,并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1、进入课堂的时候应该用实物展示,激发让孩子想用橡皮泥自己做。
2、要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做一样作品展示出来。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彩泥的性能,并逐步学会团圆、搓长、压扁、粘合等简单的技能。
2、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每人一块垫板、一团橡皮泥,事先准备好的魔法口袋及成品橡皮泥。如糖葫芦、蛇、饼干、刺猬、等彩泥成品。
活动过程:
1、魔法口袋变变变教师以神秘的魔术师登场,以神秘、夸张的口吻,夸张的动作依次变出糖葫芦、蛇、饼干、刺猬、等彩泥成品,让幼儿观察、讨论。
2、认识彩泥教师提问:这么好看的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自主讨论)幼儿每人一块彩泥,进行观察、触摸、讨论。(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尽量让幼儿发现彩泥的特性)请个别幼儿发表意见。确定幼儿的讨论结果,告诉幼儿这种软软的,会变的像面一样的东西就是橡皮泥,也叫彩泥。
3、彩泥变变变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橡皮泥。
(1)团圆:彩泥变汤圆。
(2)压扁:汤圆变大饼,比一比谁的饼大。
(3)搓长:汤圆变筷子,比一比谁的筷子长。
(4)让幼儿自己来变一变,说一说变成了什么。
4、彩泥回家今天,橡皮彩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了,真开心呀。彩泥宝宝累了,我们送它回家吧。
教师引导幼儿检查自己的地面、桌面是否清洁,让幼儿将橡皮泥放进小罐,并放在固定的地方。
活动反思:
1.活动导入有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对彩泥的兴趣。
2.在引导孩子认识彩泥的时候,没有向孩子阐释清楚彩泥的性质。
3.在活动中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变彩泥,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活动中,幼儿玩彩泥时,比较专注,捏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捏彩泥的基本技能,获得了发展。活动结束时,幼儿很不舍的送橡皮泥回家。
圆圆的皮球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橡皮泥团圆的技能。
2、初步尝试分橡皮泥,知道橡皮泥越多,搓的球越大。
3、结合说说“我的皮球象××”的游戏,体验泥工活动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活动准备:
1、实物皮球一个。
2、各种颜色的橡皮泥若干、人手一个泥工板。活动过程:
一、观察、认识讨论球的外形特征。
1.出示皮球,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颜色的?2.请幼儿摸一摸,感知球的表面很光滑。
3.教师总结:这个白颜色的皮球是圆圆的、摸上去滑滑的。
二、教师示范用团圆的方法做皮球。
1.教师:圆圆的皮球真好玩,这里有许多彩色橡皮泥,我们用它来做圆圆的皮球好吗?教师示范用红色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圆圆的红皮球。2.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才能变出一个大皮球?小结:泥越多,搓的皮球越大。
四、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1.引导幼儿先分泥,再搓球,鼓励大家用橡皮泥做一个彩色的大皮球。
2.提醒幼儿将不用的和搓好的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帮助。
五、展览作品,并请幼儿说一说“我的皮球像什么”。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谁的皮球搓得最圆?请你说说你的皮球像什么?
3.小小棒棒糖活动目标:
1、能两手较协调地揉搓橡皮泥。
2、学会在球体上安装小棒。
3、欣赏自己与同伴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材料:棒棒糖、橡皮泥、吸管。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兴趣。
“看,老师的口袋鼓鼓的,猜猜里面会是什么呢?”揭秘:(棒棒糖)。
二、观察棒棒糖的外形。
问:老师手里的棒棒糖是什么样子的?小结:上面一颗糖果是圆圆的,下面的棒棒是长长的,老师还给它编了一个顺口溜:方的糖,圆的糖,安根小尾巴变成棒棒糖。
三、制作棒棒糖。
四、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要求:
五、小小棒棒糖展览会;老师请几个小朋友的作品拿上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看看会变魔术的橡皮泥。
做苹果活动目标:
1.巩固红、黄、绿颜色的匹配,学习团球,表现苹果的特征。2.喜欢参加泥工活动,体验帮助小动物的乐趣。
二、准备:
1、红、黄、绿橡皮泥若干。
2、小动物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2.小结:苹果是圆圆的,红红的,摸上去有点光滑。
二、学习用团球的方法表现苹果的特征。
1.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三位小客人——小黄猫、小红猫、小绿猫,他们都想来吃苹果,可是树上的苹果没有了,怎么办?我们就用橡皮泥做一些圆圆的苹果,送给他们,好吗?”
2.老师边讲边示范,先取一支橡皮泥,放在手心,用力团呀团,揉呀揉,看一下,圆圆的、滑滑的,那就可以了,最后插上一个苹果柄。啊!一个大苹果做好了,真香呀!
三、幼儿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使用橡皮泥制作苹果,引导幼儿将苹果做的大大的,圆圆的。
四、结束活动。
小客人的肚子都吃的饱饱的,来,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唱唱歌,跳跳舞吧!
好吃的香蕉。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搓、捏等方法制作水果——香蕉。
2、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香蕉的特征。
3、喜欢泥工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
1、泥工板、橡皮泥。
2、情景布置“水果店”,张贴各种水果图片,实物香蕉若干。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水果店。
二、观察香蕉的外形特征,讨论制作方法。
1.师:香蕉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什么颜色的?(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说)2.欣赏实物香蕉,师:看,老师这里有一只香蕉,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长的像什么?3.小结:香蕉是弯弯的、粗粗的,有的是黄黄的,有的是绿绿的,有的是黑黑的。
三、教师以儿歌的方式示范制作香蕉。
1.教师边念儿歌边做香蕉:小泥团,手中拿,团一团,变圆球,搓一搓,变小棒,弯一弯,变小桥,捏个柄,变香蕉。
2.教师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练习,最后教师通过儿歌的方式将幼儿的制作方法进行小结。
四、幼儿尝试制作香蕉。
1.幼儿尝试制作香蕉,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并适时进行指导。
2.幼儿交流制作的过程,请制作成功的幼儿介绍制作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制作的方法。师:你们做成功了吗?谁来介绍一下。
五、展示作品:送到水果店。
师:我们的香蕉做好了,让我们一起把香蕉送到水果店吧。
折纸一的数学教案篇十二
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1.各种瓶盖铺成一条“小路”;各种形状的瓶盖(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星形……)。
3.实物投影仪、音乐;。
4.水粉颜料、黑色卡纸。
1.以森林旅行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小路”,初步感知瓶盖的特征。
(1)教师和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入森林。
师:小朋友,这儿有一条奇怪的小路,它是用什么铺成的?这些瓶盖有什么不同?
幼a:这些瓶盖的形状不一样,有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星形……。
幼b:瓶盖的大小也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
幼c:还有它们的颜色也是各种各样的。
(2)教师小结:这些瓶盖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圆、有的方、有的大、有的小,而且它们都有正面、反面和侧面。
(评析:幼儿置身于游戏情景中,主动积极地观察、了解瓶盖的特征,既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又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教师奖数字便故事《奇妙的森林旅行》,并以覆盖的形式展示示范画的创作过程。
(1)以故事形式激发幼儿探索瓶盖作画的兴趣。
教师:有一位小姑娘也到森林去旅行,可是走着走着迷了路,这时一位小仙女从小路上捡起瓶盖一挥,眼前出现了一片美妙的景象。
(2)播放音乐,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出示三幅创作过程图,引导幼儿感受瓶盖组合想象画的美妙。
图一:绿绿的草地上,飘着朵朵白云。(椭圆形瓶盖滚成的绿色草地,不规则瓶盖组合成朵朵白云)。
图二:草地上开满了美丽的鲜花。(圆形瓶盖印成鲜花)。
图三:花儿飞到小姑娘身上,她成了世界上最漂亮的小姑娘。(各种瓶盖组合成小姑娘)。
(评析:此环节利用神秘的故事情节,配以投影仪逐一展示利用瓶盖作画的过程,其中蕴含了色彩搭配、画面布局等美术因素,为幼儿自由创作留有更大空间。)。
3.引导幼儿在轻松的音乐伴奏下,体验瓶盖作画的乐趣。
(1)幼儿在小路边的卡纸上初步尝试把瓶盖组合成一幅想象画。
师:小朋友,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用哪些瓶盖创造组合出一幅什么样的美丽图画?想好了就选择你需要的瓶盖。
(评析:在幼儿对瓶盖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探索,充分感收非美术材料作画带来的愉悦,使幼儿真正掌握瓶盖这一特殊的作画工具。)。
(2)幼儿自由选择,协调运用材料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从画面的色彩、布局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交流作画过程。
幼a:我用椭圆形评盖的正面印出了树叶,用各种形状的瓶盖蘸上各种颜色变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
幼b:我用圆形瓶盖的侧面蘸上蓝色,滚成了蓝天和大海,又用星形瓶盖的正面印出星星和海星。
幼c:我都是用的椭圆形瓶盖,在它的正面蘸上黄色印了一幢房子,还用它的反面印出了许多小花。
(评析:幼儿的画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着他们内心的独特想法、看法,我们不强调幼儿作品形象的具体性和逼真性,而是通过他们愉快的作画过程表达自己创造性的观点,发展思维,发展语言体验快乐,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5.延伸活动:在美工区中为幼儿提供各类形状的钮扣、积木等,继续引导幼儿组合成自由想象的图案。
折纸一的数学教案篇十三
1、学生认识折纸时几种线的意思,了解谷折,山折的方法。
3、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难点一:通过欣赏音乐,学生进入情境,激起折纸的兴趣。
难点二:学生通过观察,尝试学习每一步的折法。
难点三:学生通过观察同学的操作和视频,学习折纸的方法。
难点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
难点五:学生认识折纸时几种线的意思,了解谷折,山折的方法。
导学过程:
1、观看动画片《小纸船》。
2、巡视学生课堂常规。
3、讲评:表扬遵守课堂常规的学生。
教师提问:
1、看了这个动画片,你想到了什么?
2、你想不想亲手折一只小纸船?
学生回答问题。
1、讲评:表扬遵守课堂常规的学生。
1、出示折纸图示。
教师讲解:
这些线经常出现在折纸图解上,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教师讲解。
2、出示图片。
教师:谁知道这个符号在折纸里表示什么呢?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这个符号的意思是翻转,让另一面朝上。
1、出示纸船图解:
教师:这只小船折法一共分12步,请你们参照老师发给你们的图,用绿色的纸试折一下,只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不能离开座位。时间是8分钟。开始。
小组试折、讨论。
小组汇报:
第1、2步哪位同学来演示一下?
教师讲解。
第3、4步哪位同学来演示一下?
教师讲解。
第5、6、7步哪位同学来演示一下?
教师讲解。
…………。
第10、11。
步哪位同学来演示一下?
教师讲解,在我们共同的探索下,我们终于折出了这只小纸船。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折的过程。
出示a4折纸图。
教师:这张纸一面告诉了我们折小船的方法,另外一面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学生回答:画画,把小船贴上去,写下祝福的话,写上自己的名字,送给想送的人。
小组活动,绘制卡片。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我们的卡片都已经做好了,谁愿意到台前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呢?哪位同学表现好,就会得到一张老师送出的小卡的。
学生展示汇报,师生根据学生表现发放礼仪卡。
教师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1、完成一个纸船。
2、完成一个贺卡的制作。
1、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完成一个纸船。
2、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折的规范。
3、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完成一个纸船贺卡的制作。
折纸一的数学教案篇十四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动手操作,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
2.活动要求。
3.动手操作。
学生开始进行折纸、涂色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反馈。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折的,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5.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整理。)。
师:这节课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分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
师:现在,请大家选择一道自己喜欢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汇报各自的探索过程。)。
2.交流讨论。
学生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最后,从中找出两种学生认可的方法:
师:比较上面两种方法,你最喜欢用那种解法?
生:第2种。
师:谁来说一说这种方法的道理?
3.联系折纸,理解算理。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同学们都认为先通分后相加是正确的,但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尝试应用,巩固提高。
1.试着解决减法问题。
1/2-1/4=?
(评析: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的理解,在交流与反馈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明确方法。)。
2.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3/4+5/8与9/10-1/6,再次为学生提供尝试机会。
(学生练习后全班反馈交流,并规范书写格式。)。
(四)总结评价,回顾反思。
师:你现在知道异分母加减法怎样计算吗?
(五)作业布置。
根据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布置适当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