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热门20篇)
读后感是表达个人对所读内容的独立见解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读后感可以融入个人的感情因素,但要注意保持客观性和理性思考。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精彩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一
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我是在《慢煮生活》中看到的。本文用了几个小标题来表现“人间草木”。作者笔下的文字简洁明了,很普通的文字,编排起来却显得很高级。汪曾祺老先生的选材每个都源于生活,写于生活,让人感觉到很舒服。
例如描写槐花这一片段,开头“玉渊潭的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它带来了养蜂的人,也是故事的开头。而最后一段写道“玉渊潭的槐花落了。”养蜂的人也走了。这就是故事的结尾。作者开头结尾自然,又有双重含义。
我在想:为什么叫“人间草木”?作者写的,绝不仅“草木”二字吧,但为何只有草木?他写了花,也写了人。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字里行间,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张力。由小及大,无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
“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吗?人间有多少美好?说不清,也数不清。这篇文章告诉我,人间的草木皆可令人动容。一花一木一果,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让人心生向往。爬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味花,离自然近一点,眼前的美好自然会令你动容。
读《人间草木》,我明白了人间还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人间还有这么多美好:一朵小花,一根野草,都需要我们细细去寻找、品味、欣赏。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二
书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就来说说汪曾祺的《人间草木》。
我经常听老师提到汪曾祺的文章,却一直未曾读过。一次老师将这本《人间草木》借给了我,甚是惊喜。
书中写的却是些生活的小事或很平常的景物。第一大章《人间草木》写的是作者童年的花园、儿时的风景与美轮美奂的四季轮回。“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在作者笔下,小到一只是天牛,大到一朵冰心蜡梅,都是那么柔美,那么可爱。真没想到,原来作者的童年也是那么自由、快乐。这让我不禁想到写《呼兰河传》的萧红,在两个不同的作者笔下,有同样幸福的孩提时代、快乐的童年时光,更同样有着浓浓的思乡情。
《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则写了他在西南联大生活的七年。作者曾在西南联大被日军的飞机轰炸过,失去过一个母亲、一个继母。面对这一切,作者用生动、朴实的笔调写下《平淡人生》这一章,他没有用多少华丽的词藻,只是做了一个讲述者,将他波澜起伏的人生说得“平平淡淡”,这一从容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四方食事》,则收集了作者所品尝过的各地美食中的上品,读了让人不禁垂涎三尺。
值得一提的还有汪曾祺的文笔。他的文笔很“奇”,奇在他总是很细腻地描写一件事,却并不怎么写自己的感受。整篇文章几乎没用过“激动”、“高兴”这一类词,可作者的感情却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这,就是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一本触人心弦的散文集。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三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间草木》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接触到汪曾祺写的小说还是在学“端午的鸭蛋”的时候,他朴素而形象,生动而有趣的语言吸引到了我。特别是描写吃鸭蛋的时候,写到筷子一戳,红油就流出来时,我的口水也跟着流出来了。于是我开始更多的关注他。
不出所料,《人间草木》这本书依旧是他那令人舒适的风格。他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常事,却比我们多了一双更会发现美的眼睛。像“故乡的元宵”这篇文章,他会发现故乡元宵时唱的歌前面都有个“格炸炸”,会发现烧香的老妈妈鞋底的牛屎,会发现外地没有的习俗“看围屏”,他的发现,都是些很与众不同的东西,别人在欣赏烟火,他在观察烟火的声音。这里可以体现出他的敏锐。
我最喜欢听他解说家乡的那些吃的。他喜欢先表示要解说的东西有多么多么著名,又有多么多么美味,哪些人爱吃,哪些地方有卖的。让我们了解到这些东西的名气以后,再一一道来。先是它的色泽,胭脂红的等等,再是它的吃法,烤着吃焯着吃等等。他简直就是个美食家,面面俱到样样俱全,豆汁儿,豆腐,手把肉,贴秋膘,栗子······朴素的语言更能让人亲切感受到美食。我想只有享受并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知道这么多。
再来就是他所描写的季节。夏天,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很舒服,他甚至根据栀子花香味太浓,让人难受的特点,再根据文人对栀子花的`评价,把栀子花拟人化,于是我们看到栀子花怒骂文人:“我就这么香!你管得着吗?”他用了俗语,读到这里,我感觉自己跟这篇文章更亲近了。冬天,在他们家乡里是非常愉快的日子。可以进入暖烘烘,幸福的被窝,可以睡懒觉,打牌,玩雪,做“年烧饼”。我在想,这些体验,几乎都是因冬天的冷而导致的,如果冬天不冷,想必会更快乐舒适一些。可在当地人心里,冬天被赋予了特殊的韵味。
汪曾祺的文章是接地气的,我从他的文章里读到了他自己,他是一个平和,友善,宽容,乐观,真诚的人,更是一个热爱家乡,生命与生活的人。我最后想起了他的一句话:
“生活,是很好玩的。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四
读汪曾祺的文章,得慢慢读,如煮茶,皆需文火,否则,一些淡淡的甜味是品不了的。
初读汪曾祺的文章,我是感觉有点困乏的,像一位不熟识的朴素老人在炉火边和你讲故事。后来我又有些不解,没有成语,没有比喻,没有心理描写,为什么还算文学大家?再看他的文章,写景的题目多写美食,写美食的题目又多写人物,这还真是当之无愧的“散文”。
不知不觉,我读到了《冬天》,触景生情,我慢慢读完,“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有喧腾腾的暖和,有稻草香味的床帐,有一个可以睡懒觉的寒假,有冬天喝暖暖的慈菇咸菜汤,有冬天的“逍遥”游戏,有快过年的气氛……一股幸福感渐渐涌上我身,作业试卷在我身旁掠去,我只身来到了一片雪地,远处一幢土房子冒着炊烟,白雪落满屋顶,却仍有腊梅从小院中探出。“吱呀”地推开深红的木门,热气四溢,一股淡淡糯米香涌来,定睛一看,汪老正着老花镜,小心翼翼放进汤圆。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笑,我走到他身旁,也笑了。
自在的生活态度,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在他眼里都很有趣,汪曾祺老先生的作品不经意间渗出人性的美好与诗意,让人拿得起,放得下,久读成瘾。
终于明白,已是读完这篇文章的傍晚,真正的好文章,不需要多美的词语、句子,而是需要美的心、善的眼去观察,真的文字去流淌。
曾经听过朱德庸一句话“大人和小孩看待的世界是不同的,大人是用眼看,小孩是用心看,然而眼睛往往会骗人的。”返璞归真,大概可能就是这样的罢。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五
超越人生的残缺和不完美,似乎只得艺术和宗教两条路径。前者,周宁在《人间草木》第二章里多以“审美”一词加以表述。
不知是单纯评价苏曼殊还是统概艺术创造和艺术化人生,周先生在文章里提出审美在经过“失重”、“放纵”后却难免“落空”的过程窘境,并进一步指出其原因是审美是通过主体内心的充实、更新,弥补人生的残缺,这较之大部分宗教舍弃自身、抛弃身外的修行过程轻薄了许多。
真如周先生所言,那么艺术创作或者诗意化生存就只是彻头彻尾的短暂医学专用,如不能从艺术生活过渡到宗教生活,感性便成为自加的罪过。
也有道理。
宗教是决绝的,割裂因而能不再受困。与之相比,审美更像是徒劳的修补。
开始“严肃”地思考自己的生活,深感自己的感性真是万分险恶。
让我我试着很感性(很装)地描述写一下与这本书的遭遇:
我陷入北京路附近的一仄小巷子,“学而优”书店的灯箱广告有些漫不经心地亮着。只有两个店员模样的女子蜷在一楼正堂的藤椅里,不大的正堂因为灯光暗淡似乎有将她们淹没的态势。我想这正该有咖啡的香味,于是连步走上窄窄的楼梯,并对绿色的墙面致意。
二楼亮堂点,我告诉店员我要买一本叫作《人间草木》的书,周宁写的。
另一店员去找的时候,我随手翻看摆在当前的《书屋》。因为惰性,我已有一两年没买这本杂志了。
一分钟后,店员好像刚完成了一次长跑,手里正拿着《人间草木》。她有些抱歉:先生,书名是“人间竹木”吧?我一下被击倒,但我像士兵生疏了用枪的方法但笃信自己开火的能耐,很快镇静下来。说,那是仿篆书的“草”字。书脊上偷看到的“草木”二字消除了我的迟疑。于是兼收得书后的满足和获胜后的喜悦,交钱下楼。
用很熟悉的状态、装模作样地写上面几段描写的文字,过程中我很感自由。过后会怎样,真用不着想。现实还容不得你像写字一般游戏对付。
还得感性下去。因为刻意改变自己无异于又加大残缺的可能。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六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感觉近些年来,对汪曾祺的评价越来越高。笔者不由得回想起第一次读汪曾祺的时候,在很小很小的年纪,读的大概就是《葡萄月令》这一篇章,印象最深的是汪曾祺的那种饱满的笔触,充实的内心,仿佛一切都不如面前的这串葡萄重要,仿佛所有的事情都是天高云淡,弹指一挥间。
这么多年过去了,重读汪曾祺,这种感觉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浓烈。参加工作之后的那种受到大环境影响的浮躁,看起来忙忙碌碌实则无所事事的日子,荒芜的内心和精神,疲惫又麻木的肉体。所有的这些,在读到汪曾祺的时候,几乎一下子都消散了。
这次读《人间草木》,看汪曾祺讲花鸟鱼虫,看他讲天南地北。仿佛一下子人就静下来了,眼前的那点纷争都不在重要,平生之事亦不过尔尔。
人这一辈子,眼界要打开,胸怀要敞开,世事纷争固然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人人都不能避免的,但这人生也并非无趣到底。
有生之年,在众事中寻一心头好,一以贯之,余生皆可得趣于其中。
如汪曾祺,赏花,喂鸟,逗鱼。
人这一辈子,着实不容易。哪怕只是找到这一点点爱好,寄情其中,也不枉人世间走一遭了。
所以说,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像人间草木一样,想来也是极好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七
就在今天早上,读完了汪曾祺老先生所写的散文集《人间草木》。本来想写个梗概给大家看看,结果发现编后记中写的很全,写出了汪老被草木动物观察的细致,也写出了情怀。那我只好没得写啦。转念一想,我也是一个颇爱草木的人。所以也就写写我与草木的二三事吧。
花里面我养过的花的品种搬着指头就可以算出来……但是我最爱家里的吊兰。我记得那还是上小学时爷爷送给我的一盆。嗯,到现在还活着!
有啥趣事呢?就是我家那盆吊兰本来好好的,后来不行了,叶子泛黄,有的枝条软弱无力。施肥浇水……都不管用,还是老样子。后来觉得是土壤不行了,我和妈妈就开始给花做手术。结果把土拿出来,把跟搬开,发现中间好大一个蛆。原来是它,换了新土,铲除了害虫。我的花自然健健康康,活到了现在。吊兰开花,花是白色的,白中带点绿,有着黄色的蕊。一切是那么淡雅素净,一切是那么有骨气。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喜欢吊兰的原因。
我也喜欢竹子,同样也是喜欢她身上那股傲然挺立的气质,怎一个美字概括!
后来去了南方,见的花更多了,长在高高的大树上的,或者长在盆里面的,或长在地面上的,或者依偎在大树旁边的,颜色有紫的黄的红的白的……但是我更加觉得花应该种植在人比较少的地方,因为那样,少了喧嚣,多了几分安静,该赏花的人还是会去赏的。
汪老给《草花集》写了个序,还特别解释了一下草花不是花草,草花专指那些不名贵,但是容易种的花品种。随便把她丢在那个旮旯里,只要给一撮土就得。
最后啦,改编汪老的一句话做个结尾。
有的写,就写几个字;没得写,就空着,断断续续,长长短短。什么时候意犹未尽,就收场。当然我与小动物的那些故事也可以写成个《人间动物》但这名字些许就没那么雅致啦!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八
他说:“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死人。”小时,上学前,放学后,就爱在乱草丛中钻,有时会不小心,沾惹上那些臭兮兮的臭芝麻,粘在衣服上怎么也挥扫不去,有时竟就带着那身臭气进学堂,好在那时有几个孩子没这样被臭芝麻沾惹过呢,倒也没觉得与众不同。
他说捉天牛,他们也以为天牛头上的触须有一节就有一岁。想其小时,捉到天牛,用绳子系在触须上,我们也是数它的触须有几节就认为它是几岁,如果刚好是十节的话,那是很高兴的事情,我们会很隆重的给它过生日,用很多的青草叶嫩树叶来做生日礼物。天牛是童年时期的好伙伴呢。
他说:“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我有何尝不是呢,清晨在有鸟鸣做背景音乐的梦里醒来,听着熟悉的啄木鸟清脆的“笃笃”声,喜鹊的叽叽喳喳声,其它鸟儿婉转的歌唱声,一天就从此明快起来。尤其是早春时节,当几天连绵的冷雨后,一清早能听见窗外婉转清脆的鸟鸣,就知道窗外肯定是一个阳光的明媚,心情一扫几天的阴霾,仿佛所有的好心情都是鸟鸣所赐,听着就是那般的喜悦。
他说:“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的开张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似乎就是我小时逗弄含羞草的一幅白描,舅公家在阳台上养的一盆含羞草,每次去时,就会粘住不走,一遍又一遍用手指轻触柔嫩的叶,看她含羞的低头,不胜的'娇羞,竟怔怔。
他说昆明人家喜欢在门头上摆放一盆仙人掌以辟邪。我想起了我家门头上那一盆长得极肥大的仙人掌,倒垂着披挂下来,肥绿的掌叶,猝然开出极灿烂极艳丽的黄花,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那一片明黄,给游子一种熨贴的温暖。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来之不易。细一想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都指着人的那张嘴,这些也全都出现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九
汪曾祺写了一本。
散文。
集,名称是人间草木。大家读了之后,有何感悟?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人间草木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汪曾祺先生也是什么都能写,而且写的有趣。卸去了华丽辞藻的文章读起来让人颇为心安和舒服。从回忆家乡的一花一草一木,到各种各样的小吃,再到在联大的生活、相识的老友、亲人……几乎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在汪曾祺先生笔下却别有魅力。其中有篇《葡萄月令》,五页的文章,把葡萄从一月到十二月详详细细地描写了下来,但读着一点也不使人厌烦。这便是魅力,或者说是魔力。
零零碎碎的小事太平凡了。散文是拿这些小事入文,能抓住人心的就是好文章。即使是他人的经历,《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读起来仍旧是温暖的。有人对散文不感兴趣,认为它无聊,没有跌宕的情节,像一杯白水。其实生活就是白水,只是喝的人心境不同罢了。
汪曾祺先生的生活,一定是担得起这八个字的--。
温和从容,岁月静好。
今天,我来到了胡天宁家。听金老师说,中国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名叫汪曾祺。说着,还拿出了这位作家的一本书--《人间草木》。
这本书有着淡黄色的封面,封面上画着一丛竹子和一块竹石,看上去与我以前看过的儿童故事书完全两样。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看到一篇文章--《夏天》。果然,与我以前读过的儿童文学完全不同。
这本书中的文字简洁、深奥。比如:“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就概括了作者一个早上干的事,就像。
对联。
一样,或者是五言诗中的两句。
说它深奥,比如:“此吾乡所未有。”这句话,听金老师解释了我才知道,意思是“这是我们家乡所没有的。”
其实,简洁和深奥是相辅相成的,简洁了就会深奥,而深奥的文字都会很简洁。
慢慢地,我开始读出一点意思了……。
我最喜欢蹲在草地上看小虫子吃东西,跳来跳去,听它们唱歌。
有了这些虫子,夏天就变得更有趣了。我想如果汪曾祺也看到了这些虫子,一定会写一篇更精彩的文章。
汪曾祺笔下的夏天是有情有趣的,而我生活中的夏天也正是如此有意思。
今年暑假,闲来无事读了汪曾祺先生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7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
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
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十
笔尖流转,勾勒着华夏的符号。娓娓而来,人间的一草一木传出芳香。
读《人间草木》,我才知道自己,曾经错过了那么多。
人间草木,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之中!汪曾祺笔下的芋头、豆芽、铁蒺藜、紫薇、秋花、冬树……无一不是隐秘在不为人所注意的小角落里。正是这样细小的生命,分织交绘我们这样美丽的世界。作为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作家,拥有一双发现这些细小美好的眼睛,正是体现了汪曾祺细腻的心。
世间风物,平中显奇,谈中有味,既有浓郁的人文关怀,又弥漫着最独特的气质。短短一篇《螃蟹》,揭露了“凶恶和滑稽往往相似”的真理;一片《刀螂》,呼吁孩子们从电玩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怀抱……我们自阳光从天际中露出便投入另一片光芒下——屏幕的光。手机屏幕的光,电视屏幕的光,电脑屏幕的光已将孩子们的视野与心团团围住,封锁。这样的孩子们又如何知道遛鸟的学问,逗虫的乐趣呢?在互联网世界不断壮大的同时,现实世界正在以残忍的速度不断缩小。
行者无疆。四周山色临窗透,一夜溪声入梦清。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又春。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却又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由此可见,出门远行,价比千金。国子监、胡同、泰山、天山……这些孕育着一方文化的地方,其魅力并非文字可承载。汪曾祺就像一个拿着大口袋的寻宝人,来到一个大宝窟,只能带走其中一二藏在自己的字里行间。宅在屋子里的作家如同没有阳光雨水滋润的种子,即便深埋于沃土之下,也无法生根发芽,更别提枝繁叶茂了。艺术永远是源于生活,不懂得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人,也无法写出动人的文字。
北平是汪曾祺先生人生的过客,但是他对这里的了解比我这个常住人士要多得多。关键就是他懂生活,懂发现。街边小草,枝头小鸟,也是锦绣山河中的一滴墨。关注这些一草一木,我们在能更好的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中。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十一
他说:“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悖难闻死人。”小时,上学前,放学后,就爱在乱草丛中钻,有时会不小心,沾惹上那些臭兮兮的臭芝麻,粘在衣服上怎么也挥扫不去,有时竟就带着那身臭气进学堂,好在那时有几个孩子没这样被臭芝麻沾惹过呢,倒也没觉得与众不同。
他说捉天牛,他们也以为天牛头上的触须有一节就有一岁。想其小时,捉到天牛,用绳子系在触须上,我们也是数它的触须有几节就认为它是几岁,如果刚好是十节的话,那是很高兴的事情,我们会很隆重的给它过生日,用很多的青草叶嫩树叶来做生日礼物。天牛是童年时期的好伙伴呢。
他说:“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我有何尝不是呢,清晨在有鸟鸣做背景音乐的梦里醒来,听着熟悉的啄木鸟清脆的“笃笃”声,喜鹊的叽叽喳喳声,其它鸟儿婉转的歌唱声,一天就从此明快起来。尤其是早春时节,当几天连绵的冷雨后,一清早能听见窗外婉转清脆的鸟鸣,就知道窗外肯定是一个阳光的明媚,心情一扫几天的阴霾,仿佛所有的好心情都是鸟鸣所赐,听着就是那般的.喜悦。
他说:“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的开张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似乎就是我小时逗弄含羞草的一幅白描,舅公家在阳台上养的一盆含羞草,每次去时,就会粘住不走,一遍又一遍用手指轻触柔嫩的叶,看她含羞的低头,不胜的娇羞,竟怔怔。
他说昆明人家喜欢在门头上摆放一盆仙人掌以辟邪。我想起了我家门头上那一盆长得极肥大的仙人掌,倒垂着披挂下来,肥绿的掌叶,猝然开出极灿烂极艳丽的黄花,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那一片明黄,给游子一种熨贴的温暖。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来之不易。细一想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都指着人的那张嘴,这些也全都出现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十二
汪曾祺的书零零碎碎地读过一些,总觉得应当是散落在人间的月亮碎片,皎洁纯净,发着光令人心旷神怡。再读《人间草木》,便在其间看到了散落的光辉和烟火人间。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史铁生在他的《我与地坛》里说过。汪曾祺回忆起江阴的那个有着浓厚果香的'水果店,我想那个鲜活地立在江南小镇上的水果店,可能站在了一条胡同口,门口或许挂了一块破旧了的旗,就单单写了一个“果”字,或许有一个木制的牌子,上书“百香阁”,做工就精良了不少,文字也比单单一个“果”字文雅细致了许多。但是时令水果的店,没有几十年历史也是撑不起木制匾的,转念一想,有着如此深厚的果香,那应当有着许久历史,果香深深地浸到了做墙的木头板子里,果香和木头香气一起蕴孕。店门口是齐膝的门槛,不小心就要栽个跟头,一排排的果架上摆放着用篮子装着的时令水果,也许有十几种,也许只有几种。门口的台阶趴着一只狗,眼睛是亮的,和水果店里的葡萄一样,亮晶晶、水灵灵。买了一篮水果,店里卖水果的姑娘急忙赠了一小把枇杷叶,这姑娘,可能是戴望舒在雨巷里遇到过的,撑着油纸伞,慢慢悠悠走过,也可能是村上春树在晴朗天气里遇到的百分百女孩。店门外是黄昏的炊烟,胡同里洗洗涮涮的声音,散落一地的人家烟火气。
汪曾祺说:“我后来到过很多地方,走进过很多水果店,都没有这家水果店的浓厚的果香。”大约气味与彼时的心境都是相关的,果香浓郁的那段日子,他说,“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
汪曾祺的文字从来都是人间草木清香里慢慢走出来的,平淡如饮白水,越来越只依赖平淡的必需的生命点缀。就像夏天的一场雨,雨后清晨,暖暖的小小的水汽块儿触碰着肌肤,周围荡漾着花香与植物生气。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十三
《人间草木》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种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写植物,但更深层的,无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写山丹丹部分,他通过老堡户之口讲出:山丹丹每长一年,便多开一朵花,这多么像人,一年多添一岁!还有这种植物皮实,容易养活。人要活得随遇而安些,不能太娇生惯养了。这部分结尾处,引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舞台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户这样的农民才懂!
第二部分写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宝,春天的时候,枸杞头可以当野菜。夏末秋初,开花,可以观赏。随后,便结出果实,可以吃。这么看,有发现乐趣的眼睛,人生才丰富许多啊!
最后部分写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关于槐花的,却只有开头与结尾两句。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养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讲了花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女人的关系,以及女人与家中晚辈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给予与受赠的感觉,很暧昧的,读原文才能体会很深。
人间草木啊人间草木,人间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摆在那里的。去发现它们吧,然后活得通透些,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这便是人间草木的含义吧!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十四
《人间草木》有一个很神奇的地方,那就是这本书的序言,竟然是汪曾祺老先生的儿子汪朗作的序。不同于其他人比较官方、公派的序,这部序言,满满是儿子对老子之间的尊重和爱戴,犹如茶前饭后的唠叨,只言片语中流露着对老先生浓浓的思念。
可怜天下父母心,把儿女时时都放心上的,永远是父母。这几日回到家都比较晚,父亲总是留好一碗温热的稀饭,既能充饥,又能降燥热去火气。喝的是白稀饭,更是无声的父爱。
自己当了父亲后,才更能体会父爱的'伟大。女儿开学那天,遇到了让人揪心的小插曲,小孩与她奶奶上地铁时,因为人多走散了,女儿上了车,她奶奶没有上车。小姑娘很聪明,在下一站下车找到了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给我来电话。我的心在那一瞬间高度紧张,但理性又让我感动,感动她的成长和冷静。当我赶到那个地铁站,牵着她的小手时,一切又是那么的踏实。
父亲可能是少言的,可能不那么细心,但却是最深沉的。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十五
人们总说着“人间不值得”之类的话语。当忙于征程,以为脚下阻隔着不可跨越的篱笆。殊不知,那不过是一排嫩草,不时提醒你:记得低头看看,这个世界也能很美好。
汪老的笔触就如他的名字般,柔情又不失风趣的美。他所描述的,不过是北京生活中的琐碎——槐花开啦,用处极多;栀子花开得粗粗大大——“我就要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吗?尽显幽默。他走遍老桥,踏满青水,养蜂人和捡枸杞的老夫妇都是他画卷中的主人公。
记得他在开篇即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是啊,万物皆有温度。在日常生活中,每每于夹缝中寻见花草,无论开得壮烈于否,总会惊叹一番美丽——其实也是在为生命的坚强喝彩。
也曾询问过大人,为什么那么执着于侍弄花草,便是杂草小虫也一根根拣走。不明所以,因为不谙世事。大人们往往予我几句敷衍。而在汪老的作品里似乎找到了答案。月亮做的梨花、玫瑰香味葡萄、雪白的.花生仁……即使身临纸外阅读时窗外的阳光四溢,纸页翻动间嘴边的微微弧度,又不时被汪老的幽默张开双唇。不经意间,也置身于夹杂烟火气的花室中。
念念不忘的是湖边捡枸杞的老夫妇。不为配药,不因泡酒,只是为了消磨时光。穿着朴素,近水而行,仿佛时光停驻,世界只剩下你我的安稳。年至古稀,童心未泯,两人相依相伴的踏实温暖了我的心。爱就是如此简单而直白,轰轰烈烈奔波追逐的年纪已逝,你和人间一样值得。
写学戏的郭庆春时京味儿浓厚。卖西瓜时瓜被军用卡车撞烂的场景,也折射出北京那时的政治面貌并不光明。他用“晚饭后的回忆”对郭庆春的一生进行描述,细腻又深刻,将郭庆春学戏的刻苦,买瓜的细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让我感慨郭庆春与招弟两小无猜的纯真和殊途末路的无奈。
“我门外的花开啦。来跟他们说说话吧。”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十六
人世间,一草一木皆有情。春华秋实,万物生长,秋收冬藏,哪怕只是落叶的飘零,都带有极浓厚的感情在里面,不得不令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然而这些感情都是一些经历过许多的人感悟出来的并赋予在人间万物身上的,所以说,草木之情即人之情。
诗人张九龄说:“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汪曾祺先生应该是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人。所以一切草木在他的笔下才如此具有人情味和灵性,这是其他的散文所没有的美。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这本散文集中分别写了花草景致、各地风物、故乡美食、游记采风、难忘岁月、故人师长、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我对文中关于葡萄的描写印象极为深刻,汪老用他的经历和细腻的感悟写出了葡萄的前世今生,那一株株葡萄在他的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我仿佛听到了那葡萄饮水的声音,甘泉在藤蔓里流动输送的声音,如此的美好和沁人心脾。一串串葡萄饱满诱人,水灵灵的惹人怜爱。
每当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我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位老者与你同坐在一个洒满冬日阳光的小花园里,时而指着那棵腊梅和你说起他从前的趣事,时而打趣地告诉你说,“煤块里竟然也能长出芋头”。
汪曾祺先生对于这些“人间草木”只是一种单纯的喜爱,一种寄托了自己的情思却不愿将之据为己有的喜爱。也许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一棵草木就是一件往事、一段深情。
在散文的后半部分,汪老回忆了他的生活经历,在《随遇而安》中,他将自己当右派的经历看为三生有幸,这是何等的洒脱,令人艳羡。汪老的文字总是平实质朴的,却又饱含了他的人生智慧。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十七
感叹自己的无知,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真是很惭愧!汪曾祺(193月5日—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终于买到了他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十八
书中所辑录的篇目,最早的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但大部分是汪曾祺写于后半生的作品。写作风格也由最初的华丽蜕变到后期的朴实,写作技巧也是逐渐臻于至境。全书共分“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等七辑。既聚焦各色花草景致,又书写故乡和各地美食,恬淡至性的笔墨里,泛着汪洋的文化气息。此外,还有游走性的笔记,真实记录着徜徉山水间的心情,流露出探访各地人文风情时的点滴欣喜。
对于师从沈从文的文学大家,西南联大的那段求学生涯,一直是汪曾祺笔下常常提及的话题,此番在《人间草木》里,汪曾祺用写实的手法,述说着寒窗苦读的艰辛,深情讲述着与恩师间的坦诚交往。或许是这种真挚的师生情触动了汪曾祺的心弦,让他由此又联想到了自己的生身父母,在本书中,他完全抛弃了游山玩水时的闲适和散淡,专门在“平淡人生”这辑中,用大量深情并茂的文字,写下了对父母的回想和怀念,彰显出汪曾祺重情重义的孝子情怀。毋庸赘言,作为现代文坛独树一帜的文学大师,汪曾祺对于文学创作自有一番独到的见解,这些心得体会也悉数收录在本书中,他既谈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之道,也与读者分享多年从文的经验之谈,字里行间尽显汪曾祺对中国文化的敬仰和自信。
汪曾祺是一位真性情的作家,行文落笔简洁自如,往往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人间风情万种,在空灵幽静的意境里常让人浮想联翩。其洗尽铅华的文字亦如他灵动脱俗的'书画,真实映照着他洒脱不羁的人生。所以,品读汪曾祺的文字,尤其是他的散文,根本看不出他轻车熟路驾驭文字时的刻意做作,他的功力总是在悠闲轻适中,不着痕迹地流露出来。那些平淡的字句好似泉眼里冒出的股股清泉,清澈明亮,汩汩流淌中还常常泛着生活的甜香,轻啜一口,总是那么回味绵长。这种出神入化拿捏文字的至高境界,在他谈及家乡和各地美食的篇章里,几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写昆明野生菌一章里,写菌的品种不仅繁多,而且制作花样还层出不穷,从他不急不缓的表述中,已然闻到了这些野珍的草木芳香,一种急于品味人间美食的征服感,早已被他情趣盎然的文字俘虏殆尽。
在《人间草木》里,汪曾祺由风情也触及到了人生。但他绝不是浅白直露地来一通说教,而是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悄然隐喻到笔下的一花一草一人一事里。先生一生经历坎坷,曾遭受过非人的待遇,但他鲜有愤世嫉俗的冷嘲热讽,更没有躲到一隅做生活的旁观者。他就像一个充满了童趣的告白者,流连于世间缤纷的草木间,闻着悠悠花香,品着四方美食,赏着九洲盛景,在触景生情中,还不忘当年一路走来的诸多不易……虽然生活对他有过不公,命运也对他有过苛刻,但他依然心怀感激地拿起笔,摊开洁白的稿纸,尽情讴歌着人间的美好和祥和。读这样的书,我们感觉不到生活的压抑,也没有心机上的负累,在他活色生香的文字里游走,内心的欣悦感禁不住油然而生。
古人说得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汪曾祺以《人间草木》为题,足见他对大自然的草木有着很深的感情。而草木又是与山和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汪曾祺其人也好,其文也罢,完全称得上是智仁相间的大师。故而,读懂了他笔下的草木,也就读懂了他那颗包容万物的智者仁心。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十九
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七个部分。
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
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
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
人间草木读后感参考篇二十
《人间草木》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种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写植物,但更深层的,无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写山丹丹部分,他通过老堡户之口讲出:山丹丹每长一年,便多开一朵花,这多么像人,一年多添一岁!还有这种植物皮实,容易养活。人要活得随遇而安些,不能太娇生惯养了。这部分结尾处,引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舞台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户这样的农民才懂!
第二部分写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宝,春天的时候,枸杞头可以当野菜。夏末秋初,开花,可以观赏。随后,便结出果实,可以吃。这么看,有发现乐趣的眼睛,人生才丰富许多啊!
最后部分写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关于槐花的,却只有开头与结尾两句。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养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讲了花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女人的关系,以及女人与家中晚辈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给予与受赠的感觉,很暧昧的,读原文才能体会很深。
人间草木啊人间草木,人间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摆在那里的。去发现它们吧,然后活得通透些,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这便是人间草木的含义吧!
若用一种食物,用来形容汪先生这篇文章的语言,我想到茶,而且是龙井茶,淡而回甘啊!不信?您读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