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课教案(通用16篇)
教案有助于教师系统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应当符合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案的写作技巧,下面提供一些教案范文供参考。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一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识字写字。
朗读感悟。
1、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两课时。
一、复习导入: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本节课学习古诗《草》。
二、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草。
3、结合课后“我知道”,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如:理解诗中的“岁”是“年”的意思;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直观形象地理解“枯、荣”的意思。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导朗读,感受古诗节奏美。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3、学生练读,启发学生想象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体会感情。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小组讨论、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感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反复诵读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练习背诵。
六、指导书写“枯、荣、烧”3个生字。
重点讲解: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七、积累运用。
1、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2、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画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今天,我们和诗人杨万里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板书课题。
2、读题,理解题意。
宿:住宿、过夜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杨万里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3、导入: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呢?他用一首诗写了出来,我们一起读读吧!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个别读:要求读流利。
3、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中写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根据诗文内容回答。)。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如:“稀疏的篱笆”、“小路伸向远方”(看课件);理解“未成阴”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不能遮挡太阳(看课件);诗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体会感情。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给《宿新市徐公店》编故事。
六、阅读积累。
1、出示已学过的《村居》诵读。
2、说说《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写春天的景色。前两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色,后两句都写了儿童的活泼和快乐。)。
六、指导书写“未、追、店、徐、菜、宿”6个字。
未:上横短、下横长,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笔顺,后写“走之儿”
宿:宝盖不宜太宽。
菜:“采”是八画,不要把第三笔“点”和第六笔“竖”误连成一笔。
2、古诗两首。
《草》〈〈宿新市徐公店〉〉。
诗的内容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静)。
儿童黄蝶黄花(动)。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二
1、会认“几、夹、岸、断、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图读诗,感受春天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1、会认“几、夹、岸、断、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看图读诗,感受春天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一课时。
(指生自由发言。)。
1、师,春天的湖畔到底有怎样的景色呢?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比较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识字。
a.自由认读。
b.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
c.认读词语:燕子、双飞、几时回、桃花、夹岸、蘸水开、断桥、撑出、柳阴。
3、师:词语朋友回到古诗里了,你们还能读准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指名读,正音。)。
4、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我也想来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请你们给我鼓鼓掌,好吗?(师带动作范读)老师读得好是有小窍门的:那就是边读边想象诗中美好的画面,这样才能读得很有感情,你们也来试试吧!
5、齐读。
1、由图引入。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真想马上到湖边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你们也想去看看吗?快和诗人一起去湖边游览吧!(出示游湖画面)。
2、看图感悟。
(1)(出示湖边美景图)师:慢慢地、仔细地欣赏,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a、(当学生说到燕子)指导读古诗第一行:
师:整整一个冬天没看见可爱的小燕子了,你瞧,它们成双成对地飞回来了,跟小燕子打个招呼吧!(你好,小燕子!)你们看到小燕子可真开心啊,谁能开心的读一读这句呢?----小燕子看到大家也很高兴呢,瞧,它们一会飞得高一会飞得低,你来读-------到底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请你来读-----(指名读,男生读。)。
b、指导读第二行:
师:除了小燕子,你还看到了什么?(桃花)小燕子可真聪明,看到这么美的桃花开了就悄悄的飞回了,你能美美的读一读这句吗?----看,桃花红红的、粉粉的,多可爱啊,请你来读。------两岸到处是桃花,真多呀,你来读-----因为春雨绵绵,湖水涨得好高,你看桃花都碰到水面了,水灵灵的,请你来读-----(指名读,女生读。)。
c、两岸的桃花真多呀,树枝都被压弯了腰,再加上可爱的小燕子,春天就更美了,谁能把一二行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一二行,读出感受。)让我们看着美景一起吟诵这优美的诗句吧!
(当学生说到断桥)师:是啊,春雨连绵,湖水猛涨连桥也冲断了,游人们都过不去了,怎么办呢?谁来读读这句?------对面嫩绿的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探出了小脑袋,还有五颜六色的野花在向我们招手呢,可惜都看不成了。请你来读(指名读)------大家说怎么办呢?(生:有船啊)在哪?(柳树下)正在人们着急的时候,柳树下居然撑出了一条小舟,瞧你们多惊喜啊,读出感情-----船儿轻轻划,穿过那像帘子一样的柳条,多舒服呀,请你来读-----坐着小船,咱们又可以继续游玩了,多么愉快,请你来读------(指名读,)。
师:虽然不能从桥上过去,但是坐着小船欣赏美景也不错,谁能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呢?
3、全班在优美的配乐声中齐读古诗。
4、师生一起读:让我们一起缓缓地,有节奏的,要是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读---。
1、师:学完整首古诗,相信这清新的景色和优美的诗句都让你们印象深刻,能不看书背诵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2、师:你可以看着图片吟诵,也可以闭起眼睛,想象美丽的湖边风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给同桌听听。
3、配乐,集体背诵古诗。
1、你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古诗呢?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2、从古至今,春天一直是大家非常喜爱的季节,也流传着好多赞美春天的文章和古诗,我们课后一起把它们都收集起来吧!
春游湖。
(宋)徐俯。
燕子。
桃花(蘸)。
断桥。
小舟柳阴。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三
通过三个趣味的猜成语游戏,激发学生在成语、熟语、古诗词方面积累、运用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兴趣。
2.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素养。
3.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自主培养语文读写能力的习惯。
成语积累与运用、扩展知识面。
1、课程引入:
同学们,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笑话,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老师给外国学生上国语课。老师问学生:请说出一个表示人开心的成语。ben:嬉皮笑脸。lucy:悲喜交加。jaky:含笑九泉。老师当场倒地。
所以说呀,这个语文学不好是要闹笑话的,可是怎么才能学好呢,要是死记硬背的话,那就太没意思啦。今天呀,我们来玩个词语猜猜猜大闯关的游戏,一起来搞怪一下,好不好?胜出的孩子可以得到小礼物哦。
2、游戏环节:
第一关:超级无敌估估下。
五个人一个小组,全班分成六个组,参加比赛。每个组可以想一个好玩的组名。以下的比赛也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成语,小组中一个人见得到成语的做动作,给提示(但是不能说出成语中有的字,谐音也不可以哦),另外四个人根据提示猜成语。猜到一个成语加十分。每次猜成语的时间是一分钟。做动作的学生不会那个成语的可以说“飞”,直接进入下一个成语。(时间大概是7分钟左右)。
第二关:超级无敌开口中。
老师把猜成语的条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选,第一关得分最高的组可以最先选择答哪一道。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把想到的成语写在黑板上,符合条件的成语越多得分越高,写出一个得十分。每小组的时间是三分钟。这个环节预计用20分钟。
条件:
a:带数字的成语(以下为参考答案)。
一石二鸟二龙戏珠三过家门四面楚歌五彩缤纷六根清静七上。
b动物。
鼠目寸光牛鬼蛇神虎视眈眈兔死狐悲龙飞凤舞蛇蝎心肠马到成功羊肠小道猴年马月鸡毛蒜皮。
投鼠忌器老牛舐犊放虎归山狡兔三窟画龙点睛画蛇添足万马奔腾亡羊补牢沐猴而冠闻鸡起舞。
抱头鼠窜小试牛刀龙腾虎跃乌飞兔走老态龙钟怀弓蛇影车水马龙虎入羊群尖嘴猴腮鹤立鸡群。
胆小如鼠气壮如牛藏龙卧虎守株待兔望子成龙打草惊蛇千军万马顺手牵羊杀鸡吓猴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猪突豨勇蜂拥而起鱼目混珠凤毛麟角狼吞虎咽。
猪狗不如封猪长馆雕虫小技如鱼得水珍禽异兽指鹿为马。
狼心狗肺凤头猪肚独占鳌头莺歌燕舞虎背熊腰。
偷鸡摸狗蠢笨如猪噤若寒蝉井底之蛙惊弓之鸟飞禽走兽。
c植物。
d“多”的成语。
e.四季。
春:红杏出墙柳亸莺娇春深似海百花齐放百花争艳斗色争妍。
姹紫嫣红万紫千红花红柳绿花娇柳媚柳暗花明柳莺花燕。
柳昏花螟绿草如阴绿肥红瘦桃红柳绿繁花似锦。
夏:赤日炎炎绿树成荫挥汗如雨蝉声阵阵烈日当空电闪雷鸣。
暑气逼人酷暑难耐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汗流浃背蝉不知雪。
簟纹如水火伞高张肉山脯林夏雨雨人夏日可畏。
秋: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
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丛金黄。
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
冬: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冻手冻脚寒风刺骨寒气逼人天寒地坼。
天寒地冻透骨奇寒雪窖冰天雪虐风饕。
f带“不”字成语。
按兵不动按兵不举爱博而情不专傲不可长敖不可长。
不按君臣不安其室不安于室不安于位不卑不亢。
卑卑不足道百不当一逼不得已必不得已不避斧钺。
不辟斧钺百不获一鞭不及腹兵不接刃不避艰险。
必不挠北抱不平不步人脚不避水火不辨菽麦。
不辩菽麦不辨菽粟不便水土百不失一不避汤火。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兵不污刃兵不血刃兵不雪刃败不旋踵。
百不一存百不一贷兵不由将不拔一毛兵不厌权。
百不一遇兵不厌诈卑不足道不败之地悲不自胜。
不辨真伪不白之冤不拔之志并存不悖不瞅不睬。
不偢不倸不揪不睬把持不定半痴不颠不茶不饭。
匕鬯不惊边尘不惊鞭长不及鞭长不及马腹不存不济。
不痴不聋半筹不纳不辞而别不差毫发不差毫厘。
不存芥蒂不辞劳苦不差累黍不揣冒昧不成器。
不出所料不成三瓦不差上下不成体统不啻天渊。
不耻下问不齿于人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不吃烟火食不耻最后。
不测之祸不次之迁不逞之徒不次之位不臣之心。
不测之忧不测之罪半懂不懂不得不尔半低不高。
第三关:超级无敌我最劲。
这一环节是抢答环节,依旧是小组为单位。学生根据老师给的提示回答成语或古诗词,答对的得十分,答错不扣分,别的组有一次补答机会。预计用十二分钟左右。
问答条件:
成语题:
最宝贵的时间——一刻千金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最长的时间——千秋万代。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最长的棍子——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战斗——一网打尽最彻底的变化——翻天覆地。
最彻底的劳动——斩草除根最惨的结局——一败涂地。
冲得最高的.气——气冲霄汉最大的效益——一本万利。
最繁忙的季节——多事之秋最公开的事情——尽人皆知。
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高明的医术——药到病除最高超的技术——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挥——一呼百应最好的记忆——过目成诵。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悬殊的区别——天壤之别最反常的气候——晴天霹雳。
背出一首写动物的诗歌。
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背出一句有植物的诗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背出一句写月亮的诗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背出一句写春天的诗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背出一句有数字的诗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背出一句有颜色的诗歌。
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歇后语题: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生姜——老的辣。
游戏完结,得分前三名的组员都有小礼品,其他组的有糖果。
教师总结:
各位同学,今天这节课开心不?有没有觉得原来语文也可以很好玩的?希望大家以后也可以开开心心学语文,快快乐乐用语文,语文是很有趣的。我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回家之后,把今天上课的时候特别好玩的东西跟爸爸妈妈分享,好不好?谢谢各位同学,下课。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四
1.指名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提问:学习古诗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叶绍翁,宋代诗人。
题目大意:游园而没有见到要访的人。
第一句:大概是园主人爱惜苍苔,怕木鞋踩踏青青的苔藓。
第二句:轻轻地扣那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第三句:满园春色关不住。
第四句:一枝红杏伸出墙头来。
侧面描写春景的艳丽及对春景的喜爱之情。
诗人:唐代诗人李白。
第一句:老朋友(孟浩然)辞别黄鹤楼。
第二句:在这花红柳绿,春光烂漫的三月乘船而去,去了杨州。
第三句:孤零零的船儿渐渐远去,最后连帆影也在蓝天中消失了。
第四句: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依旧不停地流向天边。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深厚感情。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五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二册的第七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元日》。
这一课是一首七言绝句,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这为本节课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我打算设计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一是使学生能够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
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语文学科课程教学的理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七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
朗读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
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
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诵。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找有没有诗中介绍的情景,然后通过朗读古诗,了解诗情画意,最后达到读古诗,写古诗。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八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隐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俺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俺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俺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俺还”.)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俺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协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同学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俺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俺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俺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置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同学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同学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俺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俺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身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俺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同学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同学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难过、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俺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俺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同学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俺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俺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括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俺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同学练写.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学生自主学习)。
2.。
交流反馈。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
(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学习《舟过安仁》。
(1)理解字词。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练习设计: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3.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十
1.能读懂三首古诗,并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展开联想,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能正确书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多媒体课件。
3课时。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光的古诗。
参考篇目:《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十一
1.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本组教材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专题展开,《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达了牧童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2.学情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这样的调查:
1.你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么?
2.你认为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吗?
3.你会背这首诗么?
4.你能大概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
5.你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吗?
调查中我发现:80%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9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70%的学生会背这首诗,能大概说出这首诗意思的占30%,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只有极少数。
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所以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体现“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具体教学过程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欣赏音乐,走进《牧童》。
这样,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品读古诗,读出味道。
诗词的美妙在于诵读。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分这样三个层次进行:
1.读正确。
首先,我让学生初读整首诗,重点认读:“铺”、“蓑”、“卧”并指导写法。
2.读出节奏。
初读后,我告诉学生诗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读出内涵。
(1)读出诗中所蕴含的画面。
学生可能会说:我读出了诗中所蕴含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草地、牧童、蓑衣、月光等,接着我引导学生想象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学生可能会说:
()的草()的笛声()的牧童()地躺着()的草场()的月光。
()的晚风()的月夜。
如此,学生从单个词语入手,经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使诗中的景、人、物变得鲜明生动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连词成句,说出整首诗的意思,体现了学习的梯级,为下面的古诗理解降低了难度。
(2)读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十二
1.学习《望岳》这首诗,朗读、背诵这首诗词。
2.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重点:(1)朗读、背诵这首诗词。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说你对杜甫的了解。
1、作家作品简介。
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形象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2、分组学习,学生合作探究。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有什么值得探究的问题?
3、全班进行交流,学生评析诗句。
4、背诵指导。
四、意境的赏析。
分组写赏析短文,堂上交流。
五、作业。
1、默写这首诗。
2、完成掌握语文的有关练习。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十三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十四
教学要求:
1、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3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3)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4)三四句吊古: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同学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十五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2.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相关事迹(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发起过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主要作品有《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一水间(jin)数(sh)重(chng)山照我还(hun)。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京口:今江苏镇江。
间:隔开。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绿:这里用作动词,吹绿的意思。
还:回到家乡。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想想: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画出古诗中表示地点的名词,大胆猜一猜。
(1)京口瓜洲钟山,结合注释思考这三个地点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样的。师生合作简笔画板书。
(2)王安石出生于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大,在钟山,他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所以此地又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1)王安石的故乡是(钟山)。
(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数重山)。
(3)数重山是什么意思(几座山)表示路途近还是远(近)。
2.学习后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哪句是写景哪个字又突出地描写了景物特点绿是什么意思(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吹绿)。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引导: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到、过、入、满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3)明月何时照我还把什么感情抒写发挥到了极致(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看到明月,诗人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明月作为古代诗人表达思乡之情常用的意象,不管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是常念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抑或是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识在他乡,都表达了诗人们亘古不变的共同情怀,那就是思乡。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有关明月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写景。
抒情。
教学反思。
我想让学生从绿这个字中感受江南满眼新绿,一派生机的景色。我也感觉学生对于作者多次换字的典故熟悉万分,没必要再进行换字练习。然而我的想法错了,学生的体会不深刻,只有进行换字练习,他们才能体会作者用字的巧妙之处。
小学古诗课教案篇十六
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课件。
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1.板书课题。
2.题解:(出示课件16)。
“泊”:停泊。
板书:枫桥夜泊。
二、初解诗意,读出韵味。(出示课件17)。
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指导:“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出示课件19)。
(2)学生默读、圈画。
(3)停。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
板书:乌啼。
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
板书:江枫、渔火。
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出示课件21)。
(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
(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对(出示课件24)。
学生回答。
(2)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生带着“愁”来读。(出示课件25)。
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板书:愁。
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1.钟声响起,述说情怀(出示课件26)。
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
五、总结拓展,人文关照。
推荐《不朽的失眠》给大家阅读。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枫桥夜泊。
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江枫、渔火---半夜钟。
对
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