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现状的思考(汇总16篇)
总结是对过去的思考、行动和成果的精炼和总结,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注意总结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信息和思路的跳跃和矛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热门总结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教学现状的思考篇一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可以说,小学体育教学极为重要。我国目前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但学生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现针对本地实际情况,肤浅探究如下:
一、 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不强,专业教师欠缺
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基本都是兼职教师,他们缺乏最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及相应的技能,而且这些教师都要承担语文或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这些学科是“应试”科目,要参加一年一度的验收评比,因而体育课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即使想上好体育课,因为没有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懂得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也只能勉强上阵。
2、运动场地、体育器材不能满足体育教学要求
由于收费限制,财政投入又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导致学校经费相当紧张,有的学校篮球场已成草地,篮球架有架无板,什么乒乓球桌、鞍马、铅球、接力棒之类的体育器材少之又少,完全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
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3、教学方法趋于“自由涣散”,组织教学常见“放羊”型
这种教学模式的存在还是很具普遍性的。在指导思想上,老师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放松一下,让他们玩,学生的任务是学好语文、数学。因此,对体育教学工作较不重视,想“上”就“上”,不想“上”就改“上”其它课。即使“上”,也是让学生自由活动。这种体育教学完全处于随意“放羊”的状态。在此情况下,由于无教师的指导及组织,学生只能漫无目的地活动,甚至聊天,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就是“玩”。
二、因地制宜,遴选教学内容。
1、要善于简化、整合教材
一是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渗透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如小学体育教材中蹲踞式跳远中的踏板起跳、空中技术就应简化,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如球类教材中,篮球的“三人制比赛”,足球的“三人或五人比赛”等内容,可以简化规则,从而简化活动形式。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要知道大多数的学生不是运动员,不能用训练运动员的标准来对待体育课。如国外的一些体育课,小学生经常是赤脚在不同的场地上练习跑,在严寒的冬季,穿着短衣短裤在外面跑,就是要适应生活,适应生存。这种对竞技运动项目内容的改造,已经为大家所公认。
2、从生活实际中选取教材,挖掘校本教材
现代教育观念告诉我们,学习的内容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就越是容易接受。这不仅是语文、数学学科这样,体育教学也是这样。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有着大量的体育素材可以供教学选取。例如我们经常可以在操场上看到学生在玩一些自编的游戏,女生的跳橡皮筋、跳格子、跳-楼梯,男生的奔跑追逐、骑马打仗、斗鸡等,学生有自己玩的规则,大家都能很好地遵守,甚至并不需要裁判。这一类的游戏,有的是流传下来的,有的是学生自己发明的,学生玩的是那么的高兴,他们的身心在游戏中都获得无比的愉悦,如果能引入课内,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地方、民族与民间有着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内容可供我们选择,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这些内容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现在,我们可以较多地选取适合我们需要的内容来充实教学,如滚铁环、抽陀螺等。体育活动本来就是广大民众健身自卫的重要手段,千百年来,祖祖辈辈流传下来许多饶有兴趣、行之有效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是体育课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是我们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教学时,也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联系生活,走进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去体会运动的乐趣。如在教学《立定跳远》一课时,当你直接说出这个动作的术语时,很大部分的学生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那么就可以在教学前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中一些能跳的动物,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动一动、想一想,把自己了解到的,一一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贴近了生活,还使学生兴趣盎然,便于对立定跳远方法的理解。因此我认为在不影响适当的运动量及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改变常规,不依照常规或惯例来上课。这是“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的大好空间。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学现状的思考篇二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有效研究是中学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要将素质教育要求落实到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必须要优化教学过程,从课堂教学入手,研究实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一词最早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乔伊斯和韦尔的关于教学理论的论述中,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虽然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但做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而且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典型的是课改前我国教育界倍加推崇的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授知识—巩固训练—布臵作业的“五步教学法”。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一教学模式让教师领悟和掌握了课堂讲授教学的步骤、门道和技巧,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因此得到了提升。但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最大的弊端就是“三中心”:以课本知识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教学生学会书本知识,不教学生“会学”知识,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从西方引入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尤其是最近十年,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种教学模式百花齐放、争相斗妍,比较知名的有“成功教育”教学模式、主体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双主”教学模式、“尝试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等等,其中反响最大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这些模式最大的共同点,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基础薄弱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往往很难发挥其主体作用。不管是什么好的教学模式都尚未达到人们理想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数学课教学越来越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负担加重,教学双方都苦不堪言。因此各种教学模式往往流于形式,很难达到初衷目的,甚至有些教学模式不仅扼杀了学生创新的欲望,而且抹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观当前课堂教学的现况,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大多数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经常处于“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师授生受”的状态,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辛苦,学生痛苦。如何摆脱这一现状呢?我们应该大力开展和推广以学生“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教师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实际上课堂教学的层次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其次,很多教学模式,通常都注重小组合作与展示,造成课堂时间浪费,只好向课堂两头延伸,大量挤占了学生课余生活时间。此外,很多教学模式都要求教师编写学案,大大增加了教师工作强度,客观上给新教学模式的推广造成了障碍,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待在我们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我们这里推崇的是高中数学实验式教学模式,这是建立在数学实验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不同于单纯的数学实验课,更不同于各种教学模式的实验,是把数学实验和数学教学有机的整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实验式教学模式以“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教学是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为基本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课程材料,恰当的教学工具,先进的教学技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数学实验或演示,使学生在数学实验与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分析、探索、猜想和归纳,从而亲身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是单纯的数学实验,它是数学实验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它是基于数学实验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与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与数学教育中忽视创造性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与当前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相一致。
《渔农村中学教学的现状及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学现状的思考篇三
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课堂评价学生再度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主阵地,课堂评价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近几年来,广大英语教师在课堂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困惑。
下面是我在听课的过程中感觉到的一些英语课堂评价的现状以及一些思考。
一、评价方法过于单一。
教学评价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以评价涉及范围为准,可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以评价的功能为准,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以评价使用的方法为准,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以参与评价的主体为准,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但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注意到了评价的多样性,却忽视了不同类型评价的整合。如,当学生表演完自编的对话时,教师往往只给一个宏观的评价“welldone”或“good job”。缺乏具体的、微观的评价和指导,这样对学生的进步是有影响的。
思考:评价方法既要多样又要全面。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目标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力求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在课堂评价中,评价方法既要多样又要全面。如: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可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可以用a、b、c、d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等级评定,此外,运用一些简单的描述性的语言进行定性评价。如,“yourhand- writing is better than before.” “your composition is veryinteresting. i like it. ”
二、评价方式表扬过多过滥。
“good!good!very good!” “good!good!goodjob!”课堂气氛在有节拍的表扬掌声中变得非常热烈,这在很多公开课中经常看到。由于受激励为主的思想影响,评价滥用表扬,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是清一色的表扬、赞美之词,听不到一句批评,即使学生答得很差,也给予表扬,特别是一些学生轻而易举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也给予表扬。无原则地赞美和鼓励,使学生分不清回答正确与否,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有偏差时,有些老师则采取滞后评价的办法,在课上尽量少评价,甚至不评价。这种的做法,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
思考:分层评价,多样评价,激发起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
评价要取消固定化、公式化的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可以分层进行恰当的评价。如果学生能就某个问题回答得比较完整,这时教师可以用“verygood!”、“great!”等赞美的语言;如果学生能就某个问题回答得很完整,这时教师可以用“excellent!”、“wonderful!”等赞美的语言,也可以用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宽容的微笑。分层评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只关注知识评价,忽视情感、价值观、个性品质以及学习方式的评价。
在课堂评价的设计方面,有的老师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学会了哪些技能?虽然新课程改革已推行一段时间,但已经习惯以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一方面是受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老师没有真正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向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转变。
思考:以情动人,注重评价的人文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是“三维”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实质上是辩证统一地融合在一起的,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情感与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与科学的教学评价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英语语言本身就是表达感情的工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老师都要全身心投入,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
四、为了评价而评价。
在进行一些公开课教学时,有些教师为了让课堂热闹些,过于关注评价的形式,而忽视了评价的目的。如在一些公开课上,有的老师一节课忙忙碌碌,学生表现也很活跃,整堂课看似很成功,其实老师忙着分奖品,学生忙着领奖品,不管回答的好与不好,几乎人人都能得到奖品,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学现状的思考篇四
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许多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态度不够认真。从历史学科的地位来看,学生、家长甚至老师和学校领导把历史看成是“豆芽科”和正科之间的学科。从教学改革方面看,历史学科的教改努力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科凡此种种都说明初中历史教学已经面临困境。笔者认为分析其原因,对于改变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发挥历史教学应有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造成初中教学困境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观念滞后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原因
1.1 历史无用论思想严重。许多人对历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认识肤浅,认为历史就是让人记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掌握一些历史知识,历史教学就只是教会学生一些回答历史的方法而已,他们不能理解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着的重要作用;也不理解列宁所说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的含义;更不能理解“以史为镜”的含义即历史经验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当今时代是以经济为中心的时代,是以金钱作为价值标准的时代,许多人认为,历史知识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也不能培养学生求生挣钱的技能和本领,与数、语、外等学科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许多人认为学习历史没有多大用处,这种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对历史教学的态度。
导致历史教学流于形式。
2 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落后是历史教学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2.1 从教材的内容看。过分强调政权的更替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并在表述语言上显得过于抽象,而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史、人物史内容较少。以川教版历史为例,中国从古代到现代史内容的重点是政权的更替和制度变化,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在表述制度和措施时语言过于抽象,如世袭制、分封制、土地私有、中央集权制、尊儒术兴太学、科举制、专制等,这些概念对于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有些吃力,因为不适合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和生理心理特点,同时地方教材因没有列入考试范围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历史在人们心中显得非常遥远。
2.2 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看。初中历史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很少采用合作探究的现代教学方式。从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述、讲解,很少采用直观教具演示法、图示法。有的专业素质较高、语言功底较深、态度比较认真的教师会“一讲到底”,有时会旁征博引讲一些故事,佐证一些资料,使课堂显得有些生气,学生获益较多。而有些专业素养较差、工作态度不认真的教师就是“勾”重、难点,这种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但把学生当成了装知识的容器,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合作探究的现代教学方式及现代教学方法,如:资料研习法、问题探究法、历史调查与访谈考案、历史剧等基本没有采用,因此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和厌倦。
3 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客观条件制约着历史教学的发展
3.1 从教师队伍看。据调查,初中历史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师50%左右不是学历史专业的,因此,在专业素养上有些欠缺。由于历史在众学科中地位较低,评优晋级经常处于劣势,这影响着历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进取心。
史剧的编排就需要经济和时间来支撑,而在现实学校教学中这是受到很大限制和约束的,如时间不能任意调整、安全责任的承担、资料的提供、资金的来源等,这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变。
《关于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学现状的思考篇五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热潮的升温,激起了中国人民学习传统文化的激情,古文是国学中的精华,在高考中占的分量越来越大。由于古文当中的特殊的语法结构和一些虚词的用法较难理解和掌握,并且在高考当中古文又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加之在新的课程改革模式下的语文教学方式依然较为枯燥,学生难以对其产生较大兴趣,虽然大部分学生课堂上会认真做好记录和笔记,但是在面对考试的时候,依然会对这些古文的相关题目感到迷惘不知如何作答,因此如何做好古文的教学工作一直是语文教师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课堂经验和讲课实际,对古文的学习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结合历史事实,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文大多是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这些文章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其中很多历史人物都和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教师在讲授文言知识时,如果仅仅是针对具体一篇文章来讲解,枯涩地解释文章,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刺客列传》、《高祖本纪》等文章中,我们孤立的对文章字词进行解释很难调动学生主动性,但是我们如果将秦国崛起、汉朝与高祖刘邦的兴起以及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历史故事作为文章的讲解背景,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幅度提高,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求知欲望。因此,作为老师,上课前一定要对文章发生的历史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将中华文化和春秋风骨融为一体,使得文言知识如湍湍溪流,流进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二、拓展课外阅读,增强翻译能力。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内容广泛,很多古文适合高中生去读,但是由于课本篇幅有限,很多有价值的文章没有被纳入高中古文学习的范畴,学生学习的知识有限,面积较窄,涉猎较少,因此老师可以挑选一些名篇让学生去读,去理解,甚至对一些名句进行背诵,同时配合在平时学习中的古文阅读技巧,实词虚词的用法,将这些语法运用到文章赏析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尤其要侧重培养古文的翻译能力的培养。学生首先要掌握住翻译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技巧,基本原则即为“信、达、雅”,要求翻译出的现代文要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做到通顺和雅致,基本技巧方面要求学生要明白人名等专有名词不用翻译,原文中省略的代词要在翻译中进行合理的补充,其次要具有将状语后置和宾语前置等倒装句进行合理的翻译,使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三、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古文教学的没有秩序和低效率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重要问题,因此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应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在遇到困难的问题的时候,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找到解决的办法,利用多种引导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能力,让学生充分融入古文的意境之中,感悟思想感情,体味人物形象。另外,教师要特别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点时,尽量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例如在讲解文章历史背景时,要学生回答相关的历史知识,分组讲述相关历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高效率地掌握知识。
四、加强古文诵读,培养学生语感。
诵读的方式是几千年来我国古文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方式经历了千年考验,培养出了一代代的古代文豪,形成了一篇篇的千古绝唱,《滕王阁序》的千古独绝,《琵琶行》的字字珠玑,《上林赋》的美奂绝伦,都是在这种最传统的读书方式下形成的结果。因此,古文贵在读,在读的过程中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揣摩,将全篇的节奏和气势熟稔于心,这样才能下笔时如有神助,发乎其心,止乎其外。因此,诵读是古文学习的重要途径,音韵和谐章法紧凑的古文,学生经过反复诵读才能将其要旨、韵味,透彻领悟,将其思想牢牢掌握,深入骨髓。在提笔写字时,不知不觉中将其精华流露于笔端。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古文语感的培养,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阅读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五、结语。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运用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在一线教学工作中,要做到全面正确地认识古文,了解学生学习习惯,以历史为背景,以多媒体为辅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多读为手段,多背诵为技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自主为前提,以合作互动为方式,锻炼学生对古文的而整体感知能力。在古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发现新规律,持之以恒地寻找新方法,在继承古人教学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敢于突破,勇于实践,提高古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学现状的思考篇六
新课标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有些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深,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合作性学习的重要形式。运用恰当,将有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教师抛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几分钟后,教师又是一声令下,讨论声戛然而止。而真正展示讨论结果的也往往只是少数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同学则作“看客”或“听客”。这不能不令人怀疑其耗去的时间是否值得,讨论的效果到底怎样。
我们质疑这种华而不实的小组讨论,而真正有价值的小组讨论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异,合理搭配,明确分工,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切不可学生思路刚刚打开,情绪刚刚活跃,就草草收场。布置的讨论题要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讲究讨论的价值,反对难易失度、大小失当的满堂飞式的讨论。讨论并不在多,而在于精巧深。同时,对准确的、有创见的发言要及时表扬激励,对有明显偏差的观点应及时点拨纠正,既要避免不必要的争论,也要防止无原则的肯定。
缺乏课外阅读积累、缺乏自读的感悟、探究、发现,这样的语文课怎样上?把自读放在课内,时间不允许,对于较长或较难的课文更不允许。这样自读的效果必然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教师苦心经营,吃力不讨好,学生积习难返,启而不发,于是很多教师重蹈旧辙,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甚至不分讲读与自读课的区别,苦心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亦步亦趋。浅层次的问题尚可以启发解决,较难的问题就只能是老师越俎代疱了。主体作用发挥不了,就只能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喧宾夺主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教学的目的演变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自然免不了成了被填的鸭子,成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有时还美其名曰“精讲”。
在缺乏主体感悟、探究、发现的以教师越俎代疱讲授的背景下,精讲和多练就成了孪生兄弟。非多练不足以巩固夹生的知识,非多练不足以弥补因缺少自读而忽略的基础与细节的知识,不足以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大量的各种形式的篇目、单元测试题,成了老师的法宝。
阅读题本来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诊断和测试的手段,现在却演变成了提高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舍弃对文本的阅读,舍弃了学生的广泛阅读与积累感悟,阅读训练纯粹成了技术性的训练,阅读就是为了答题,答题就是阅读训练,这种训练完全剥夺了学生阅读原本的趣味与快乐,使本来充满魅力与情味的阅读变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以这种训练代替自然的阅读,以技法训练代替了作为根本的文本阅读训练,绕过阅读量的积累而沉入题海,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是违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乃至全面的语文素养的。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
吕叔湘先生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面对现状,各方人士都在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顾黄初老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特级教师张孝纯提出“大语文教育”的主张,他强调语文教育应把视线扩展到校内外的语文课外活动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语文环境。湖北宜昌正在进行“课内外衔接实验”,山东高密一中正在进行“语文实验室计划”……我和各方人士一样,也在进行思考与尝试。
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在上课时也应开发其他课程资源。对于课文,教师应首先自己去读、去悟、去探究,使要教的课文化为自己的血肉,至少要有自己的理解。挖掘不深,肯定是蜻蜓点水,无法深入;没有心得,必然导致无法灵活驾驭。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切入点。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尤其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取舍和详略的安排,不一定面面俱到,也不一定使自己的教学思路等同于文章的写作思路。要围绕目标,根据需要,顺其自然,恰到好处。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如教育家吕叔湘所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因此,教师不一定只就教材讲教材,还要注意拓展迁移。语文教学应强化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强化外联,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不忘通过和生活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对中学语文阅读与教学现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学现状的思考篇七
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许多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态度不够认真。据笔者对本校1300多名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对历史学习感兴趣并认真主动学习的人仅占10%左右;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学的人占42%左右;偶尔学习的人占35%左右;完全不学的人占13%左右。从某县中考成绩看,近十年会考的总分值是60分,每年的会考成绩都在30分左右,最低一年的成绩是25分。从历史学科的地位来看,学生、家长甚至老师和学校领导把历史看成是“豆芽科”和正科之间的学科。从教学改革方面看,历史学科的教改努力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科……凡此种种说明初中历史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学已经面临困境。笔者认为分析其原因,对于改变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发挥历史教学应有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笔者通过观察研究认为,造成初中教学困境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的滞后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原因
1.历史无用论思想严重
许多人对历史在培养人方面的作用认识肤浅,认为历史就是让人记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掌握一些历史知识,历史教学就只是教会学生一些回答历史的方法而已,他们不能理解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不理解列宁所说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的含义;更不能理解“以史为镜”的含义即历史经验在解决现实问题的作用。当今时代是以经济为中心的时代,是以金钱作为价值标准的时代,许多人认为,历史知识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也不能培养学生求生挣钱的技能和本领,并且会考成绩只占60分,与数、语、外等学科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许多人认为学习历史没有多大用处,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对历史教学的态度。
2.许多人存在学历史非常容易的观点
他们认为只要认识字就能学历史甚至教好历史;学历史不外乎就是死记硬背一些事件、原因、意义等,更何况当今信息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如电影、电视、电脑、课外书籍等获取历史知识,诚然通过这些渠道可以学好历史,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通过历史教学来学历史的基础作用,这种基础作用体现在历史学习方法的获取,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和历史知识的系统性等,这是通过其他渠道不能比拟和取代的,正因为有了学历史非常容易的观点,所以学生上课不认真听,不认真思考,甚至有的老师也教学生“热炒热卖”的方法,而用不着平时去花时间和精力,从而使历史教学流于形式。
二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落后是历史教学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1.从教材的内容看
初中历史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很少采用合作探究的现代教学方式。从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述、讲解,很少采用直观教具演示法、图示法。有的专业素质较高、语言功底较深、态度比较认真的教师会“一讲”到底,有时会旁征博引讲一些故事,佐证一些资料,使课堂显得有些生气,学生获益较多。而有些专业素养较差、工作态度不认真的教师就是“勾”重、难点。这种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但把学生当成了装知识的容器,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合作探究的现代教学方式及现代教学方法、如:讲故事、资料研习法、问题探究法、历史调查与访谈考案、历史剧等http://基本没采用,因此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和厌倦。
三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客观条件制约着历史教学的发展
1.从教师队伍看
据调查,初中历史教师特别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师50%左右不是学历史专业的,因此,在专业素养上有些欠缺。由于历史在学科中地位较低,评优晋级经常处于劣势,这影响着历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进取心。
《对初中教学现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学现状的思考篇八
由于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在层次上的差别,使得本科教育广受欢迎与重视。也使得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形成了适应本科教育的模式。但随着近几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国家,社会都更为重视高职高专教育。这也使得社会各界,包括一线的各学科教师开始总结反思以此促进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升华。
一、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教育理念与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的混淆
专业的职业属性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最本质的特征。高职教育是一种和本科教育并行的教育类型(而不是本科教育的一个低级层次)。本科的英语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为进一步系统深入学习打好基础,而高职高专英语教育要求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标准,重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和适合职业发展的技能。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乏对职业教育理念的最新认识,无法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使高职教育仍处于本科教育的压缩模式状态。这种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概念的混淆投射到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就导致了高职英语教育无法摆脱普通高校英语基础教学框架的束缚,几乎全部是egp课程(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教学方法陈旧,仍以语言知识为主,听说写译能力差,所学知识与将来工作岗位脱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也通过了这样那样的考试,但是极度缺乏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普遍是基础英语教学环节,并没有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合理的开设课程。而基础英语教学环节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目标无法有效的支持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目标预期,对最为重要的英语听说能力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有效教学实施。而职场英语、行业英语的设置不足,又缺乏与基础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与过渡,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在行业背景下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三)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高职英语课程过分注重显性能力的评价,应试倾向严重。对学生的评价仍以语言知识习得的多少为标准,一张试卷定优劣的考试模式仍在各高职院校广泛应用。评价体系只重视知识的量化,而忽视了知识的内化。不合理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异化为过级培训师,未能将英语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效结合;学生异化为做题机器,过级靠死记硬背,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学以致用。然而社会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提高,而学生却高分低能,不能直接上手。只有对社会需求与职业需求进行实际调查,才能制定出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有效的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
二、解决方案
目前高职高职教育倡导工学结合的改革思路,将基于工作过程的内容引入教学中来。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也可尝试基于工作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标准,通过实际调查,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体现在校学习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主要还需完成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到日常的公共英语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寻找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基于教育科学的教育学,教学论与基于职业科学的教育专业教学论相结合。将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中。充分利用实训室设备。大班授课与小班操练相结,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多媒体光盘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毋庸置疑,考核评价模式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以往的考核评价体系已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英语实际能力的促进和提升,而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已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日常评价中应将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适当融入真实性评估的元素。鼓励学生多多加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并将学生定岗实行期间的表现也加入评价范畴。在水平考试中一定要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在测试内容上则要改测试语言知识为主为测试语言能力为主。
(三)转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我国著名学者宇文森指出: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的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主动性学习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已不能使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与支持。检验教学效果的好坏标准不是看教师教了什么,而是看学生学了什么。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应成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组织过程的基本共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保证一定的阅读、翻译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听、说、写的能力、一定的英语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职业能力。
(四)逐步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高职院校在组织教学安排时要合理设置课程和学时。事实上,英语能力只有在职场环境下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使用价值。因此,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仅仅学习基础英语是不够的,也偏离了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旨。高职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可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即基础英语(略带一些职场英语)、职场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组织以工作流程为基本方式,教学方法要重视“行动导向”。同时注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和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有机衔接,与本科英语教学等适当协调,为高职学生选择不同的职业路径提供条件。
高职教育不是模具,而是平台。这个平台,时刻提醒高职院校领导、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生涯发展。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在探索“职业性、大众化、开放式”办学模式,构建“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各学科各方面的每一次改进和革新,都可能为高职高专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视频、附件等)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用户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作品务请注明出处,机构云平台、个人云空间的建设权、管理权、所有权均归实名机构和实名师生所有,与世界大学城无关。教学现状的思考篇九
估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重视估算也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变化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然而,放眼当今估算教学现状,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教师普遍反映估算教学开展起来很难,这就需要教师用心走进估算,分析原因,并积极寻找办法,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估算教学难”的成因探析
首先,是教师重视不够。估算虽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但在考试中却鲜有涉及。当下实质意义上的应试教育使得老师们拥有一种功利化的心态,与其把心思和精力花在估算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上,还不如花时间提高一下学生的笔算能力,考试的时候多出一点成绩。老师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思维和计算能力的深远影响,加之在考试中的缺位,导致教师动力不足,这是估算教学在课堂上很少“登台亮相”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使然。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计算,便反复被老师告知“计算结果是对或不对”,学生的计算结果一旦与标准答案不符,便会迎来一个大大的“红叉”,久而久之,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数学是严谨的,结果是唯一的。而估算结果没有唯一的、标准的答案,从“准确的笔算”到“答案不唯一的估算” ,让学生对“多元化答案”难以接受。同时,学生的思维特点限制了估算能力的发展。与笔算的“直截了当”所不同的是,在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把不是整数的数据进行“化整”处理,以便于口算,得出结果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如此一来,学生在估算时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要比笔算复杂得多,这与小孩子所擅长的形象思维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区别,所以学生学起来觉得困难也就在所难免了。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先算后估:受笔算结果精确唯一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的影响,学生担心自己的估算结果与标准答案相差太多而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被同学笑话,所以学生常常在估算前先通过笔算得出标准答案,然后根据准确答案取近似值得出一个估算结果,如此,学生先算后估,力求估算的“准确性”,使估算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学生不愿估:学生没有发现估算的魅力,缺乏对估算的兴趣,所以不愿去估算,这是学生在估算学习中表现很普遍的一个现象。面对一道题目,若不是题目规定,大部分学生最先想到的是精算,而不是去估算。举例来说:妈妈给了儿子50元钱去楼下超市买一些水果,包括3斤苹果和2斤葡萄,其中苹果7.5元一斤,葡萄9.8元一斤。问:妈妈给儿子的钱够不够用?此时,通过估算可以更快地得出结论,它所展现出来的魅力非精算所能及,遗憾的是有那么多的学生不愿去估算,而采用了根本用不着的精算方法。
二、解决“估算教学难”的措施初探
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的运用与估算教学的现状已经成了一对极为突出的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让学生对估算有兴趣,在生活中自觉主动地运用估算,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教学滞后的现状与教师、学生估算意识的淡薄有很大的关系。改变估算教学的现状,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估算的重要意义,它不但在生活中不可或缺,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时,要建立估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载体,学生才愿意尝试着去估算。例如,要让学生估计一下学校操场的跑道有多长,那么可以先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一步的长度,然后用“步测法”估算出结果。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下课桌的高度、教室的高度、书本的长与宽等等,估算出结果后,再和实际长度做一个对比,学生会发现两个数据相差无几,感受到估算的乐趣,激发起估算的欲望,从而主动探索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学现状的思考篇十
摘要:婴幼儿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1]。0―3岁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期,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早期教育即是针对0―3岁儿童的教育,而我国目前的早教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一组早教调查访谈,搜集了一些早教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广大的早教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早期教育0―3岁儿童亲子园。
0―3岁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儿童智力的50%包括很多行为习惯,都是在此阶段奠定下的基础。因此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把0―3岁的早期教育列入国家计划,如美国提出早期优先计划(ehs),是由政府对低收入家庭的婴儿及孕妇进行资助的一项社区计划;日本制定了以发展学前儿童心理为保教重点的乳婴教育计划方案。在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学前教育之父陈鹤琴首次在内地开展了学前教育的相关研究,建立了多所幼稚园,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但目前所有的师范类院校对学前教育的研究仅局限于3―6岁的幼儿,3岁之前的早教研究基本上属于空白。虽然近几年来,大量数据表明,人们普遍开始关注早期教育,我国的早教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慢慢浮现出来,但刚刚处于起步阶段,难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的努力。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家庭及早教机构中,笔者就此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家庭中的早教。
依据新精神分析主义者埃里克森的理论,0―1.5岁时儿童处在信任与怀疑的心理矛盾时期,这个时期需要建立安全感,此时,儿童教养者的行为决定了在此阶段心理发展的成功与否,并构成了日后儿童社会行为的原型。因此父母的早期教养对儿童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目前家庭早教的现状如下:
(一)早教不足,只养不教,忽略儿童的自我意识。
大部分的家长认为0―3岁的婴幼儿不懂“世事”,只要给他们足够的营养以及教他们一些基本的常识就能使儿童身心正常发展。在他们看来,小孩子能有什么情绪,无非是生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哭闹几下而已。殊不知,这完全忽视了儿童自我意识的存在,对其身心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阻碍着婴幼儿情感智力的正常发展[2]。
因此对育前准父母的育儿知识普及是必须的也是迫切的,孩子的胎教、孕妇的孕期健康、婴儿出生后的教养都离不开科学而系统的知识[3]。在城市,一些年轻家长因为工作忙,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抚养,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但是并不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往往耽误了儿童在“关键期”部分能力的发展。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大部分是由农民组成,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教育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家长观念和师资方面。农村的家长普遍认为儿童不需要有更多的文化,只要认识几个字,会简单的加减运算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加上农村的教学质量差,教师流动性大,农村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
(二)早教过度,急功近利,脱离自然,违背儿童的成长规律。
童”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这是家长狭隘的智力开发。
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普及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效仿北京尹家村的“串门式”早教,城市以社区为单位,农村以各居民组为单位,在社区领导和村委的共同参与下,对各个家庭的父母宣传科学早教知识,从而达到普及早教的目的。
二早教机构。
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还没有承担起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心机构的责任。在功能上还不能满足广大家长关于家庭教育培训的指导、育儿营养保健的指导、儿童测评与咨询等的需要。而随着早期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早教机构相继建立,一些困难也摆在我们面前:课程模式设置不合理、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育理念的不适应,以及家长参与度不高。以至于许多专家认为:“许多早教变成了片面灌输知识技能、急功近利、让儿童身心疲惫的训练”。我国早教机构的现状如下:
(一)费用高、监管盲区。
不少地区和部门领导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只有1.3%。
[4]左右在用于学前教育。使得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学前教育发展困难。从美国进入中。
国的金宝贝幼儿早教中心,一节课45分钟收费在150-250之间,一个星期1~2节课,按24节课一周来算,需要提前一次性付5000~6000元学费,已赶上大学的学费。同时,早教机构不受物价局收费监管,参照行业标准自行定价,目前早教机构只需到工商部门注册,不需到教育部备案,导致其无人监管。
(二)课程模式设置不合理。
现在中国早教机构运用的理论绝大部分并不是根据我国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而专门建构的,只是单纯从欧美地区引进的,例如常见的蒙台梭利模式。以皮亚杰理论为基础的high/scope模式和camii-devries模式等。虽然这些教育模式存在合理的理论基础,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直接借鉴引用并全盘照搬在我国并不能实现它们的效果,相反可能会因为文化的背景的不同而起到不好的效果。“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以我们一定要具体分析之后慎重引用。
(三)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在我国,幼儿早期教育发展得比较晚,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还不充分,导致从事这一行业的教师素质不是很高,从而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对早教中心的教师要严格进行招生筛选,在师资上具备良好的条件,同时给在职教师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及必要的保险和福利。
(四)教育理念不适应。
幼儿早期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儿童的智力,同时也包含了儿童身体素质的增强与健康保育,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容忽视,要给儿童全面的发展与教育。“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在语义表达上存在片面性。因此,许多教师常常误认为课程不需要事先规划,课程发展只需要以“幼儿”为指标,没有目标也无妨。这种想法在幼儿早教中容易犯片面主义的错误,只是单纯地教授或生活关注并不能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如果一直不注意到这些问题,幼儿的教育就会杂乱无序,甚至导致教育失败。
(五)家长参与度不高。
很多家长只是一味地把儿童送到早教机构,把孩子完全交给早教机构,其他的一概不予理会。这种做法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
早期教育,其目标是实现儿童群体的理想发展。它将游戏活动作为主要的教育手段,教育活动遵循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以此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实现幼儿学习、家长培训的指导思想,形成教师、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是“亲子教育”的最大特点,目的是通过亲子间的互动游戏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家长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早教机构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研究出一套真正适合自己,适合婴幼儿发展的运作模式。目前,我国政府尚未制定包括3岁前婴幼儿在内的一体化的国家教育规划。发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应该是我国政府继控制人口数量之后,着力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的奠基工程。在全国范围内适当地增加公办亲子园的比例,以保证亲子园的质量;各早教机构也应该加大对课程研究的投入,在注重婴幼儿智力开发的同时,也要关注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在社会范围内开展正规化的专业培训工作,保障0-3岁早教指导人员的高素质;加强亲子园与家长的沟通与协作,动员与交流,充分发挥家长在孩子早期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确亲子园内部的管理职能,做到职权明晰,责任到人,为亲子教育的有序开发奠定坚实基础。亲子园要以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发展为目标,合理规范收费标准,使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早期教育。
三结语。
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受到政府、社会以及广大家长的全力支持。另外,单亲家庭、残障儿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早教问题也需要我们的关注。目前我国对于残障儿童的专门特殊教育机构十分缺少,没有足够的能力接收这些儿童。正常的幼教机构也只能接受正常幼儿入学;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政府应该开办一些适合他们的早教中心,对这些儿童的早教更需要我们全社会的支持。
教学现状的思考篇十一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小学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此字斟句酌。我觉得,这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小学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据上海一所小学实验这种“互动批改”的作文教学改革表明,在调查的学生中普遍认为“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
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现今,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视范文为珍品,而自己下水作文则很少,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作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结语:
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教学现状的思考篇十二
农村财务管理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村务公开、规范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对四川省遂宁市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现状调查,对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遂宁市从2001年开始推行农村财务“村账镇管”模式,通过采取建立机构、健全制度、集中办公、统一流程、规范核算、加强监督、强化审计等措施,农村财务“村帐镇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市农经站统计,在全市105个乡镇、2076个村中,实行农村财务“村帐镇管”的有91个乡镇、涉及1757个村,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有399个村,全市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日趋规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全市各乡镇都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财务管理领导小组,在机构改革中普遍保留了村账镇管办公机构和办公场所以及必要的办公设施,落实了专门人员负责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该市蓬溪县从1998年开始试点“村帐镇管”方式,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县农业局农经机构负责业务指导、乡镇政府村账代理机构负责日常工作、村代理会计负责具体业务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全县31个乡镇整体实现村级资金、帐务“双代管”,村级财务统一由乡镇代理,既降低了财务管理成本,又规范了财务管理。
(七)财务队伍不稳定。乡镇机构改革后,包括农村财务管理在内的农经工作行政管理职能划归乡镇政府后,农经人员流动性大,一些乡镇没有落实农经工作岗位,个别地方出现无人管理、无人做账的问题,甚至出现“包包账”、“断头帐”的现象。据统计,该市105个乡镇共有在编农经人员267人,其中有39人不在岗,目前仅有228人在岗,同时还要兼做综合统计、乡镇其他工作。由于农经专业人员缺乏,管理人员五花八门,有的是指定乡镇其他人员临时兼任,有的是抽派大学生村官临时负责,加之,近些年,各级都没有安排专项经费对人员进行培训,农村财会人员普遍存在业务素质差,责任心不强的情况,不能对农村财务实行有农村财务管理是集体资产管理、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管理等工作的基础,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历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群众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监督管理体系,夯实管理基础,充分体现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强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妥善解决村级财务代理机构、人员、经费等具体问题。各级财政应将村帐镇管工作经费及其代理会计人员工资报酬列入财政预算,将财政转移支付村级办公费总额的30%,安排用于村级财务管理,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二)完善村账镇管制度,全面推行委托代理制。实践证明,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是新形势下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办法,有利于促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村级腐败行为,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村账镇管办法,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乡镇要建立健全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机构,设置会计、出纳、审核岗位,并按管辖村组数量和业务量情况配齐代理会计。村组集体资金和帐务在确保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委托乡镇代理机构代理。乡镇代理机构要在银行开设村级集体资金帐户,分村建立会计帐簿,分别核算财务收支,银行帐户实行双方印鉴管理,互相监督、共同负责。
(三)加强集体资金管理,切实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村集体收取的各项资金必须全部存入乡镇代理机构统一开设的村级资金专户,严禁坐支、挪用和私设小金库、帐外帐。农村信用社应为乡镇代理机构开设“农村集体资金专户”提供方便,各级财政和有关部门在拨付村级资金过程中,应通过乡镇集体资金专户进行结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和理由平调、挪用或代扣、代缴农村集体资金,或将其作为预算外资金纳入乡镇财政。同时,要严格控制村级费用支出,严禁新增债务发生。(四)加强财务公开,健全监督机制。村级应建立健全由村支书任组长,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5-7名村民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村级财务应坚持按月结帐,按季度公布和报表的制度,各乡镇代理机构要在每月10日前结出当月的帐目,并在每季度次月的10日前将各村会计报表分发到村,经村主任、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审核后,按《村级财务收支公布表》内容在村务公开栏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村级财务收支公布表》等公开资料乡镇、村应存档备查。各级农经机构要切实加大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力度,完善审计程序,重点围绕村级财务收支、土地征用补偿、村级重大项目建设的审计和村干部经济责任、信访问题专项审计等,扎实推进农村集体财务“三年一轮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查处。
《现状与对策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学现状的思考篇十三
十指有长短粗细之分,人的天资也各有不同。不管你是否承认,它就摆在那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点滴累积着各自不同的人生。
教书十余载,送走无数学生,每届都会遇到这样一些孩子:他们记忆力不好,新知忘得快,旧知记不牢;他们接受能力不好,即使老师深入浅出,唠叨千百遍,他们也一脸懵懂;他们自制能力不好,无法约束自己的头手腰脚固定在桌椅上,非得老师一遍遍软硬兼施,才能熬完一节课。
读一二年级的他们,写字认字实在是件费力的事儿。识字过目就忘是常态,张冠李戴、指鹿为马并非他们所愿,只感叹“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写字短横少竖不自知,写啥像啥,写啥又不像啥,甚而完全无从下笔。往中高年级走,理解课文就是最头疼的事儿。写作手法搅成一锅粥,情感表达愣没体会出来,啃烂笔头揉碎试卷作不出个答。至于写作文,那可是为难他们,也难为老师,满纸红色似滴滴血泪。 于是乎,顺理成章地,他们的学业成绩总是玩尾巴,多则及格线下徘徊,少则手指脚趾够数。你正为他们的学习焦虑不安时,他们却一脸乐天安命,下课照样活蹦乱跳,上课照样自得其乐。
对于这一群体,教育界曾多次修改过对他们的称呼,从“差生”,到“后进生”“学困生”,再到“潜能生”,就像把60分以下叫做“待合格”一样,换汤不换药的中国式称呼光鲜其表,能给他们一定的心理慰藉,实质却没变。
我常想,判定一个孩子是否为所谓“学困生”“潜能生”的标准是什么?恐怕只有一个——学习成绩。这个标准却不是掌握在老师们手中,而是全社会共同铸就的一把架在孩子、家长、老师头上的大标尺。孩子的前程靠它丈量,老师的水平靠它丈量,家庭的幸福指数靠它丈量。这一尺子下来,无数人为之折腰。 曾经有个女孩就在此群体之列,数学成绩屈指可数,其父找老师找校长找领导,层层问责:怎么没教好我的孩子?老师只有一句话:“我尽力了。”你懂的`。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不知道他是在什么特定的条件和情境下说出来的,也不知道他说谓的“好”究竟指什么好、好到什么程度,我只知道若要我把所有孩子教成一个样,就像要求车床里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次品一样,我承认我做不到。我若能做到,个个考研读博成大家,社会上很多人就失业了。
调侃至此,心有凄凄。亲爱的孩子啊,若没有那
把架在我们头上的大尺子,我们的生活会不会两个样?你不必为那苦学不会的知识纠缠,我不必为你挂满红灯的试卷烦恼。我愿用牵着蜗牛散步的速度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我会告诉你别人学习二年级的知识,你就学一年级的,咱慢慢来;我会告诉你多读书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它会让你明白自己的不足进而寻求突破;我会告诉你跳舞、画画、做手工都是不错的选择,它会让你将来找到谋生的手段;我会告诉你快乐就好,不管你成绩如何,你照样会长大;我还会告诉你,讲礼貌的你让我多么喜欢!
孩子,我是如此地爱你,可爱你,不容易。
教学现状的思考篇十四
近年来,我区中小学教师通过学习实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开展师德行风建设,师德水平显著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等师德规范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涌现了一大批赵加启式的教师职业道德楷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具备这些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在我区占绝大多数,他们既是我区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又是我区教师队伍的主流主体。
然而,常言道:“太阳底下也难免会有阴影”。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各种腐朽思潮的汹涌侵袭以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一些抵御不住诱惑的教师也没有能够做到“独善其身”。有悖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园丁”形象的现象在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也累见不鲜。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把教师这一职业形容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安贫乐道、廉洁从教”、“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期某些人“金钱至上“的一些负面影响,我区部分教师把自己这一神圣的职业操守抛到了九霄云外。因此,有些教师舍本求末,把教学的功夫放到了校外。白天在学校教书敷衍塞责、马虎了事。到了业余,却热衷于家庭辅导。动员自己教的学生晚上或者周末假日集中补课。有的甚至家长没有让孩子补课的意愿,还要暗示动员。说你家孩子学习怎样怎样,如果不补课学习就赶不上。等等诸如此类近似于要挟的话。为此,家长反映很强烈。也遭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强烈不满和鄙视。这种情况,前几年在我区城关一些中小学表现比较典型。区教育局纪委、人事监察科为此还专门进行了查处。
不求上进,工作上得过且过。一些教师不是把教书看成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事业,而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单纯的谋生职业。因而表现在教学工作中,马虎应付,不去认真钻研教学业务,不去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更不愿意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上课缺乏激情,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照本宣科,泛泛而谈。有的青年教师不重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三笔字”写得实在令人难以恭维,课堂教学语言常常是东拉西扯,语无伦次。教学时一味依赖从网络上下载的课件,备课教案则照抄照搬教参和《教案范例》。有些年青教师、虽然岁数不大,却老气横秋,缺乏开拓和进取精神。
这种情况,在我区西部山区一些教育比较薄弱的学校表现尤为明显。部分教师由于在偏远落后山区学校任教多年,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家有五斗量,不当孩子王”,他们认为自己反正这辈子没有什么出息。再加上这些学校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比较差,后30%较多,因而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力气。索性在工作上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还有部分老教师倚老卖老,思想僵化、工作上固步自封。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不愿意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更不愿意学习借鉴他人的先进教学方法。有的五十岁不到便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革命意志衰退。不再坚守教学第一线。不再担任主科教学,只是做些教学辅助性工作、或者转行搞后勤。有的甚至干脆在学校吃闲饭,等待退休。
有的教师偏爱优生,片面的认为学习好的同学便“一好百好”。评优评先只看学生学习成绩,不问思想道德表现。在平时上课只关注优生,提问发言只点优生的名,后进学生则机会很少。对待后进学生的缺点错误缺乏耐心信心、更缺乏爱心。不是满腔热情的帮助教育,而是冷漠冷淡、疾言厉色。有的教师遇到后进生违反课堂纪律或者顶撞时,一时冲动甚至口无遮拦,出现“人渣”、“猪”,这样的语言暴-力。殊不知,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以及强烈的逆反抵触心理,毫无教育效果,同时无形中也降低了了自己的教师身份、损伤了教师职业的圣洁声誉。
“传道授业解惑”,在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教师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更是一再强调: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就是要“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社会舆-论与错误导向下,不少教师开始背离了这一基本职责。一些人只重智育不重德育。主观认为,学生成绩好便是好学生,成绩差便是坏学生。有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中,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花费几乎是“惜时如金”,问之甚少。当学生犯了错或出了问题时,不是从育人的角度去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和改正。而是简单粗暴,呵斥责备了事。
《师德的现状及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学现状的思考篇十五
作为一名大学生,有责任、义务去观察中国社会现状,并从中国社会现状中得出一些思考。
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对大学的教育制度感触更多,也更有发言权。中国学生生活在一个应试教育时代,在初级教育时期完全是为了考试,在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我自己不排斥应试教育,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我首先得感谢应试教育,毕竟这是个相对公平的体制。毫无疑问,大学也就成了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最重要的时期。但是,在我读大学的这一年半中,我越发的感觉到,学校整体环境之腐败,对学生误导之深让自己深恶痛绝。拿一个典型的例子——学生会。在大学,你随便问一个大学生他对于学生会的态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肯定会极为不满意,在他们心中学生会很“黑”。我觉得学生会是一个孕育腐败、滋生腐败的组织。学生在里面学会了拉关系、请客吃饭、骄横跋涉、甚至是贪污。教育频道一档招聘节目中的一个公司招聘人员如是评价学生会干部:我所招聘的学生会干部100%失败,没有一个成功例子。难道学校着力培养的干部就是这么一个结果吗?我对学校的党员选择体制和培养体制感到极为不理解。我们班一共四个党员,一个整天玩游戏、翘课;一个从大一开始一直挂科;一个虽然成绩很好,但我对她的品质持怀疑态度,她曾在班委选举时私底下和同学如是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时代的人就得自私,她自己父亲是高级工程师却还申请国家组学金。党员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要是大学所培养的党员都是这样,我们党的未来可想而知。中国共产党要求的“三个代表”在这样的成员下怎能体现?党课期间同学大都睡觉,很少认真听课,党校考试更是水的不言而喻。党如果没有前仆后继的坚实继任者,党光明的未来,国家光明的未来何来之有???中国的社会情况不会是特例,一个情况的背后肯定有若干共性!
我的家乡在云阳县——国家级贫困县,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会满街的名车——奔驰、宝马、奥迪……。我在回家的车上对司机这么感慨:我才上大学一年半,家乡的变化真是大啊,到处都是名车。司机不满的说:都是些领导的,一个二个都贪的漏油,还不遵守交通规则,马路都被他们给占满了。不论其说的车都属于领导这句话的正确性,但这确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对地方政府的态度,如果这是个悲哀,悲哀的过于让人心寒。如果车不是领导的,反映了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财富分配极度不均,社会财富被极少数人获得,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共同富裕,难道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吗?另一个层面,少数人敛财的过程必然涉及政府腐败。如果名车是政府领导的,国家级贫困县和名车能够画上一个等号吗?在就我家所在的双土镇看一下腐败问题,可以这么形容腐败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由上而下无人不贪。首先说说镇政府,政府领导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际,用自家亲戚的名义获得开发建筑的权利,收受开发商红包,大肆敛财,一个镇长都能有好车洋房。一个普普通通的管土地开放批准的官员居然能在县城买三、四十来万的套房。我一个同学父亲是南溪镇的副镇长,其在县城有一套双层套房,在重庆市区有三室一厅的套房。其父亲在该镇有转厂、煤窑,有学校食堂承包权……这两个例子分别代表着镇府最底层和高层官员的腐败情况。再看看我们村情况,某个村支部书记把低保户名额给了自己的母亲,但是据我所知,他本人拥有一个砖厂和其他生意,家里有车有房;我家所在白杨村,一个人为了能当上村支部书记,选举前夕大肆请客吃饭,可知这个位置可能给他带来的收入;举个发生在我家身上的例子,我家年均收入8万左右,但是却能动用关系得到贫困家庭和低保户的证明,要知道,很多农村的农民到镇街上买东西连一碗四、五元的面都舍不得吃啊(我家开的面馆)!!!中国七亿农民,国家给农民的补贴,被各级官员一层一层剥削,最后落在农民手上的真的是很少很少,落在真正急需的农民手上的就更少了。在我家吃面条的农民经常这么感叹:国家的政策确实不错,不过这些政策却便宜了这些当官的,大头钱都落在了他们腰包,我们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勒!一个国家就好比一棵树,县级别及其下面的就好比这棵树的跟,要是根坏了,这棵树还能正常生长吗?腐败在中国真的是到了不得不下大力气来治理的地步了,腐败不除党、国危在旦夕啊!!!
《社会现状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学现状的思考篇十六
近日发生的一起导游伤人事件,再一次引起了公众对于旅游-行业无序竞争的关注。4月1日下午4时许,吉林市雾凇旅行社导游徐敏超带着该旅行社一行40人的“夕阳红”旅行团在丽江古城四方街游览。因与昆明某旅行社的随团陪同导游彭某发生争执,彭某弃团离去,徐敏超情绪激动,继而挥刀连伤20人。伤者包括15名外地游客,5名为当地人,其中2人伤势严重,生命垂危。
同时,一位从业12年、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导游,因为出版自揭行业内幕的书而被-迫离开了自己喜欢的旅游-行业。这本《叫我如何不宰你》的书中写道:“如今的旅游市场,充满了欺骗。整个骗局的大部分工作,是由导游来完成的。但设下骗局的,恰恰是旅行社、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旅游者本身。但是,由于导游工作的特殊性,整个行业的黑锅,几乎由导游一个人来背负着。”
近年来,由于在旅游市场上频繁出现的“欺诈事件”,游客一提导游便联想到了“黑”。而在这背后,是旅行社之间的无序竞争和导游职责的缺位与导游-行业长期面临的生存困境。 “我是导游,我没有底薪,可是我要吃饭,怎么办?”北京某旅行社的一位导游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直言,“我们缺少必要的生活保障,唯有从游客身上想办法。” 游客为何一提导游就想到“黑”?导游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 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北京等地,对导游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入了解。
游客抱怨:导游为何演变成了“导购”
“香港5日游,团费2200元,便宜吧?可是去了就上当了。最令人气愤的就是带我们去购物,到处是陷阱。现在的导游,应该改名叫‘导购’,太黑了。”4月10日下午,记者在北京西单时代广场一楼的咖啡厅,见到了一脸郁闷的王小姐,王小姐是北京一家外企的部门主管,前一天刚从香港旅游归来。她告诉记者,在香港的5天时间里,她所在的旅游团,在导游的哄骗下,一共进了10家购物店。“平均一天去两家,这叫什么旅游呀?分明是宰人。”王小姐气愤地说。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一份由国家旅游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公布的《2017年度全国旅游投诉情况通报》(下称《通报》)显示:2017年全国各级旅游质监所共接到39006人次、11570件旅游投诉,投诉人次占旅游总人次的千分之0.025;正式受理投诉10465件,比2017年增加3443件,同比增长49.03%。该《通报》指出,“景点强制消费屡见不鲜,假冒伪劣藏身购物点”;“行程安排不尽合理,景点游玩走马观花”;“出境游中凸显‘零接待费’、‘负接待费’,暗藏消费陷阱”等问题是投诉增加的主要原因,究其根源,主要是经营者守法意识和履约意识薄弱、旅游-行业发展不成熟,行业恶性竞争、消费者理性消费的意识不强等。
“近50%的投诉增长率的确令人忧虑,就我们地区来看,在所有投诉中,与导游有关的,或者更确切地说,与强硬要求游客购物、违反旅游合同等有关的投诉大约占了7成。”3月23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云南西双版纳采访时,当地旅游部门的负责人表示,“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体现在购物这一环节上,强制购物,产品价高质差,是最让游客反感的问题之一。”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字,截至2017年9月,国内拥有导游资格证的人数达47.27万人。而在现有的导游队伍中,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低学历的状况。其中,30岁以下的占80%,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80%。而且初级导游占97%,高级导游和专家型导游人数少得可怜。
导游自曝:“‘回佣’‘人头费’和‘停车费’是行业惯例”
“广州199元泰国五日游,要知道,199元人民币,连起码的泰国签证费(泰币1000铢,相当于港币200元)都不够,更不用说一路上吃喝住行了,谈何利润?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会明白,这是一个陷阱。”4月 8日, 记者连线正在大连带团做全陪的导游小曲。 据小曲介绍,上海2380元泰新马十日游、北京1880元香港四日游、重庆800元张家界双飞四日游、江苏660元海南岛六日游、四川500元泰国六日游。“这些报价能有利润吗?扪心自问,机票任你打折,车还得坐吧?饭还得吃吧?觉还得睡吧?可是很多游客对旅游市场所提供的产品的价值失去了理性的判断,这是一种悲哀”
在交谈中,小曲向记者透露了“零团费”,甚至“负团费”的内幕:“这么便宜的团费,肯定连成本都抵不上,奥秘就在购物这一环节上,目前,东南亚不少地区的地接旅行社(负责地方接待的旅行社)都采取零团费(免收旅游服务费),甚至‘倒贴钱’的方式,来接待大陆的旅游团体,说明白点儿,就是大陆带出来一个旅游团,负责地接的旅行社可以不收任何费用,免费接待。要是赶上商务团、会议型团队或老板团、太太团等‘富贵团’,地陪旅行社甚至会按人数付给全陪旅行社人头费,来‘买’团。”
《导游现状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