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热门17篇)
承载着丰富知识和文化的语文学科,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总结不仅要指出问题,还要提出具体的改进计划和行动方案。希望通过范文的阅读,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结的写作技巧。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一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三)读课文,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一)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提示课题。
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课题:
(板书:《跳水》)。
从题入手让学生设疑,展开想象,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深入课文之中,由“要我学”自然变成“我要学”。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
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于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事情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事物是在相互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结束的。
谁来谈一谈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各是什么?
(起因:水手们取乐猴子,猴子十分放肆;发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高潮:孩于走上高最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赶猴子。第三段(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第四段(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四)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生字: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4、形近字组词:
艘(五艘)撕(撕碎)航(航行)咧(咧嘴)。
搜(搜集)嘶(嘶哑)抗(抗争)冽(凛冽)。
瞄(瞄准)桅(桅杆)唬(吓唬)鸥(海鸥)。
描(描绘)脆(干脆)虎(老虎)欧(欧洲)。
5、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环游——周游缓缓——慢慢。
庄严——庄重沉痛——悲痛。
矫健——强健身躯——身体。
哭泣——抽噎慈祥——慈爱。
面庞——面容。
反义词:
焦急——耐心幸福——痛苦。
慈祥——威严醒悟——迷惑。
放肆——规矩。
(五)分组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小组的同学相互解答,质疑问难。如果有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在讲读课文时大家共同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二
教学重难点: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浪之歌)。
一、课文导入。
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组歌》教学设计4》。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二、朗读感知。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三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祷词(dao3)执拗(niu4)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馈赠(kui4)憔悴(cui4)真谛(di4)。
夫穹(qiong2)璀璨(cui3can4)镶嵌(xiang1qian4)。
翱翔(ao2)丧吁短叹(xu1)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五、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六、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七、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
3、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仿写美文。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
3、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教学难点:
仿写美文。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孔,孔子的孔,大家叫我也老师就可以了。(提前下发一张纸)请每个同学在右上角也写上你的名字。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愉快的课。
1、本单位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体裁的文章(散文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散文的形式,诗歌的语言,而诗歌的语言是特殊的语码,不仅讲究格律,充满意象(诗中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具体形象)且具有联想的功能](2’)。
二、导学达标: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小段视频,想象一下,我们同学正漫步在碧海蓝天的松软沙滩上,看到波浪一层一层的涌过来,远处传来海鸟的鸣叫,似乎还可以闻到海水淡淡的咸味,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想,请把它们写在你的纸上。给大家两分钟时间。(6’)。
2、请同学来读一读(分享一下)(2’)。
师总结:(鼓励)但是诗人纪伯伦是怎样想的呢?打开书第10课。
板书:题目,是节选,共有五首。
3、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教师补充:他活了多大年纪(48岁),英年早逝,但生命的长度并不影响生命的宽度,虽然他12岁就被迫离开了祖国,但这使他对祖国的热爱反而更加的炽热,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伏案写作,这也使得他的成就与泰戈尔比肩,成为将近代东方文学推向世界的先驱者。(2’)。
4、展示学习目标。找学生朗读(1’)。
5、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读音,展示,抄在纸上一遍。(2’)。
6、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重音,尤其是逻辑重音。(你要突出的部分)(10’)带着问题“意象是什么?”
重点朗读〈雨〉第五段:押韵,对仗,突出了诗的特点。
7、在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哪些意象?使用了什么的手法?
8、诗人透过文字的表象,实际上借浪和雨的形象表达的是对谁的热爱与奉献?
9、讲授:这种写作手法就是借物抒怀。
举例:多媒体,小组讨论发言请同学来举例,还有那些“借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的句子。
三、达测:以“--------之歌”仿写一篇美文,展示图片。
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景每一物都有它独到的美。老师准备了几张图片,供我们同学参考,有岁寒三友‘松、竹、梅’,亭亭玉立的荷花,朴实无华的玉米,积极向日的葵花,屹立千万年而今却不断哭泣的冰川。”
给同学五分钟时间写作,运用拟人化手法,借物抒情。收集上交作品,朗读,品评。
四、布置作业:未完成作文的作为作业。
板书中学语文在线。
纪伯伦(1883--1931)48岁。
他的成就与泰戈尔比肩,是近代东方文学推向世界的先驱者。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五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生命生命》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本篇课文是作家杏林子所写的,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事,传递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作者的生命体验和感悟。这三个事件,反映了作者三种感慨:飞蛾求生体现了求生的欲望;砖缝中顽强生长的瓜苗,体现了生命的顽强;静听心跳,说明生命应该被认真对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倡导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方式。四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在阅读方面,能够对文章的三件事有比较好的概括。且对于问题的看法能有自己的观点,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本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将此作为我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环节中努力突破难点。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并且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味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问答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选择本文作者杏林子的一句话来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以蜕变成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然后介绍杏林子的经历: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行动不便,饱受煎熬,但是仍成为一位优秀的女作家。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让同学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前后桌讨论、借助工具书解决。
其次,让同学思考概括本文一共讲了哪几件事?即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来分别概括: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首先是“飞蛾求生”:让同学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飞蛾的,引导学生找到“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接下来提问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飞蛾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明确句子中“挣扎,极力鼓动,生命的力量,跃动,强烈,鲜明”几个词。接下来我采用换词语的方式让同学来体会:作者说“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这里老师想把“跃动”这个词换成“跳动”,行不行?明确这里换成跳动不好。
因为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更能体现飞蛾求生的欲望。那么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一直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飞蛾,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是作者,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个比你弱小的多的生命在你手中挣扎,你会想到什么呢?找到原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其次是“瓜苗生长”:先让学生读这一部分,想想看香瓜子是怎样不屈地生长的?找到文中的几个词语“冲破,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进而体会作者的心情,找出文中相关的词语:作者是惊讶的,从“竟然”这个词就可以看出来。在这个故事中,同样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在面对这样一截只生存了几天的顽强的瓜苗时,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最后是“静听心跳”: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一部分,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并让同学联系一下生活,想想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在这里,我将给学生拓展作者的一些背景资料:杏林子曾经因为难以忍受病痛选择自杀,但是被医生救活了。启发同学想一想应该怎样做呢?明确本文的情感主题: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如文章中所说:“一切全由我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这也正是作家杏林子自己所做的:杏林子真的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好好使用”,她一生之中,写下了四十多部作品,使她成为了世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此外,她还将自己一生的稿费捐献出来,成了残障基金会,帮助了数以万计的残疾人。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设计为:
学生再次集体朗诵本文,联系生活和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名人的事例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感悟;
最后,我的作业设计为:搜集一些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六
教材分析:人教版第三册第23课《假如》,教材所处的第六单元,学习主题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从写作特点上看,《假如》一诗,短小精悍,每小节句式基本一样,每一个小节都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开头,采用渐进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最后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大量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美好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感悟。
故事引入。1、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神笔马良》。
检查自学情况。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生字情况。
1、大家对生字掌握的真好,下面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
2、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同学们,假如小诗人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你找到答案了吗?学生回答。
5、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了?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七
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二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五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是运用于无形。
文中的空间感依然是宽广浩大的,天上地下,雷电云雨,山河湖海,无所不至,但由于拟人手段的广泛运用,使文中的世界成为一个“人之境”。不过,直到第七节“窗户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现,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
原来,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存在,有了他们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他们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
也是因为人的存在,雨才获得了一种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平日常常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一个深邃的精神的世界。
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纪伯伦散文诗中的世界总处在运动之中,叹息、泪水和微笑只是人类世界运动过程的诸面,而自然,乃是人类世界的一面运动着的镜子。
三、问题探究,学习《雨之歌》。
1.指名配乐朗读《雨之歌》,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
——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2、思考“雨”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它具有怎样的作用?用文中的词语加以概括明确。
——雨在文中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歌颂了无私的爱与奉献精神。
她的作用是滋润万物、装点千山万和、镶嵌绿叶大堤、使花草昂头挺腰绽开笑脸、解除田野难耐的饥渴,还可以启迪敏感的心扉。
3、作者运用于怎样的手法描写雨的形成、雨的降落、雨的终止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雨的形成说成是“从湖中升起的”“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雨的降落是由于雷声为他“鸣锣开道”“是田野的微笑”;雨的终止是由于“彩虹挂青天”。
(开放题,自由理解)。
5、为什么“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根据第三段文意回答。
——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
6、用一句话概括1-4段的内容。
——雨水滋润了大地。
7、解释第六段中“吻”和“拥抱”在文中的意思。
——指雨水浇灌花草、树木。
8、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9、文中有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说说蕴含着怎样的道理?——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可。如“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等。
10、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循环,在人类世界中,什么意味着循环?为什么?——在人类世界中,爱情意味着一个循环,她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
四、对比拓展。
1、读了课文,你看到了怎样的一片海浪和雨呢?
2、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的浪的雨)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并说一说你的理解。
——1、2题很简单,并答案并不一定。
3、那么你能说说“海浪”和“雨”到底具有怎样的形象?
——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
五、品读,感悟诗中美点。
1、导入:看来纪伯伦的这份礼物真的是蕴涵深意,饱含真情,如果你再深入品味,相信你会看到更多亮点,发现更多美点。接下来就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一篇来细细品读,可以自选角度,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进行,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预期交流成果: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作者想象紧贴着海浪的物理特性来写:海浪经过阳光的蒸发会变成水蒸气,脱离“海岸”,在文章里,“海岸”代表着祖国,“爱情”实际上是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而“空气”则是作者远离祖国的各种原因。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方法引导:(运用联想法)海浪在不停地翻滚,所以作者说“生性执拗,急躁”,而海岸却纹丝不动,所以说“坚忍而有耐心”。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排比的作用很多时候是增强语言气势,但不能一概而论;有的时候,它可以形成舒缓的抒情,比方此处连续运用了“曾有多少次,当……”的句式,形成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读来娓娓动听,如浅唱低吟。
分析拟人手法:浪的行为已经赋予了人的情态,但同时又具有浪的物理特性,如围绕坐在礁石上的美人鱼跳舞,与礁石同席对饮,流利的语言增强了文章辞色韵律上的美感。
在此渗透穿插作者写作的背景(荧屏出示):
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让他深深地依恋,也赋予他艺术的灵感,然而他的祖国却一直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12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不得不背井离乡,不远万里随母亲去了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5岁时,他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18岁时,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驱逐出境,他再次被迫离开祖国,返回美国。在这期间,他的母亲、长兄和小妹相继亡故,饱尝痛失亲人之苦。应该说,祖国并没有给予他太多温情,在自己的国土上,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不得不长期旅居异国,身老他乡。
引导领会:礁石的“纹丝不动”、“面无笑容”象征什么?
明确:纪伯伦在国内的时候,遭到了当局者的排挤和驱逐,被迫离开他热爱的祖国。但与故土的别离并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之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作者对祖国的爱一直是那么炽热。在《浪之歌》里,作者曲折地表达了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热爱和苦苦的恋情。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分析比喻的形神兼备。自然特征:把雨比作珍珠,两者均晶莹剔透;雨化作清晨的朝露,点缀在花草之上。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分析拟人的运用:山河的欢乐缘自何处,花草的绽放因何如此?是缘于与对万物生灵的滋润。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这句话学生可能不易理解,教师点拨:文章是经由母语作为中介的译作,“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一句在语意上比较含混,但基本不影响全篇的理解。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生活就是这样,它从愤怒的雷电脚下开始,然后在安谧的死亡的怀抱里结束。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这个语句的理解,老师可播放雨水的循环的flash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
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作如下小结: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
第一,形象之美。
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入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第二,意蕴之美。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情义。在《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界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
第三、表现之美。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排比、对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六、拓展阅读。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七、小结。
语言特点:
1、用第一人称便于抒情。
2、用拟人手法赋予“浪”“雨”人的灵性,想象新奇。
3、成语、双声叠韵词、文言词的使用,有文采。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2、模仿本文写法,可以“之歌”为题写一首散文诗。
九、板书。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八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
1.诵读法。纪伯伦的散文诗语言清丽流畅,富含哲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性体会两首诗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领会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自读·点拨法。文章属自读篇目,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并通过点拨提示,扩展学生的阅读体会,培养创造性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点拨研习,理解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比较延伸,体会纪伯伦天籁自鸣散文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哲理诗作为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含蓄隽永的哲理性警句,往往会使身处纷繁世界中迷惘和困惑的人憬悟、奋起。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但他的散文诗的内蕴常常多于一般的哲理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浪之歌》和《雨之歌》就是他《组歌》中的两首,让我们静心于灵气而个性的波和雨的絮语中,去感悟一个深邃、美妙的.别样洞天。(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纪伯伦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投影)。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教师提示:纪伯伦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课文节选的两首诗在翻译时都着意安排了相当明显的韵脚,同时,又有很多的换韵和交韵以使得诗在声音层面上不显得单调,很好地体现了纪伯伦极有个性的语言艺术。
请同学们边诵读边找出诗中的韵脚,体会两首诗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感。
学生朗读体会,教师以《浪之歌》为例点拨:《浪之歌》第一节:“人”“近”(邻韵)、“分”;换韵为“里”“体”;第二节:换韵为“晨”“盟”“中”“吟”“吻”(与第一节同,大多为邻韵);第三节:换韵为“拗”“躁”;又换韵为“心”(与前两节相同,邻韵);第四节:换韵为“他”“下”等。
学生自主找出《雨之歌》的韵脚。
3.教师配乐感情范读,学生体会文意,并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归结:
生1:这两首诗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作者艺术地描绘了极有灵气和个性的“浪”和“雨”的形象,寄寓了深邃的生活哲理。
生2:诗人借“浪”和“雨”的物象,抒发的是博大的“爱”的情志。
生3:诗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为形象地传情达意,显示了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4.学生通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疑难问题有:
教师点拨:
(1)确实如此。这也正是散文诗不同于抒情散文的地方。这里用“然而”或“但是”来替换“纵使”,在语意上更明白一些,语法上也较合规范。不过,“纵使”,至少在汉语里,有鲜明的强调意味,用在这里,使文意为之一紧,因而在效果上不仅获得了某种转折的味道,而且使这段话在语意层次上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气势。和诗的结尾连在一起,凸显出诗人一种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形象。
(2)文章是经由母语作为中介的译作,“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一句在语意上比较含混,但基本不影响全篇的理解。苏玲把此处译为“生活就是这样,它从愤怒的雷电脚下开始,然后在安谧的死亡的怀抱里结束”,(《世界散文诗精选》)就相对比较明晰。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
(2)《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学生精彩交流,教师引导:
(1)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这种有节奏的周期性的涨落运动就是潮汐,法国文学称之为“大海的呼吸”。潮汐现象的特点是每昼夜有两次高潮,而不是一次,“昼涨称潮,夜涨称汐”。科学地讲,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运动。
诗中的海浪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面对她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异常感激的,他亲吻她,还容忍她的“任性”。
(2)诗中的前四节,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而且,这个女性化的形象在诗中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诗的末尾说“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海浪对爱情的态度,曲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情爱。
(3)在《雨之歌》的绝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
诗中灵活地多方面运用了拟人手法,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相应加以拟人化,另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所以,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中的语意递进伸展,引领心灵去触及那些平日里遥远的记忆、梦想。
2.请同学们延伸阅读纪伯伦的《花之歌》,试品析诗中花的形象的丰富感性内容。
3.多媒体展示影音资料,师生大声诵读全文。
五、课堂练习;品读《雨的随想》,回答问题。
六、课堂小结;诗人敏感而多情地体察平常的生活,激荡出心灵的鸣唱,展现了海浪和雨水的诗意形象。恰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我们用心去观察和体验时,会发现寻常事物中有着太多的意蕴,以我手写我心,这就是作品,尽管稚嫩,却是个性自我的心灵之声。那时,生活也会因你的思考而更精彩、更充实。
七、布置作业。
1.请模仿课文的写法,构思一首关于春天的散文诗。
2.阅读叶圣陶的《诗的材料》,完成题目。
活动与探究。
1.请学生课外阅读纪伯伦的散文诗,如《完美》《昨天、今天和明天》《更浩瀚的海洋》《笑与泪》等,深入体会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同时大致了解散文诗的特征。
2.以下是纪伯伦散文诗《沙与沫》的节选。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句作为哲理阐发的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谈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1)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人们不能达到黎明。
(2)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
(3)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4)当你背向太阳的时候,你只看见自己的影子。
(5)愿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九
一、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难点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去动物世界和微生物界游览了一番。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花的世界看看。)。
教师播放课件:欣赏一些美丽的花。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课文录音,划出生字、词。
2、几生读,评议,随机指导生字的朗读。
3、读生字卡片。
三、再读课文,初步释疑。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看课件认花。
四、交流,学习第一自然段(重点讲解)。
课件随机显示不同的句式,讲评。
五、感情朗读第一段,师生合作朗读本段。
六、填空,了解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的开放。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睡莲。
万寿菊烟草花。
午时花夜来香。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七、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十
在分管教学副校长陈勇军带领下,教导处协同文理科教研组长,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检查。本次检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检查内容完整、全面。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本月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有:备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及记录、教学后记、班级日志等。
一、优点:
1、备课力求完美。这次检查发现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课(1)少部分教师做到统观全册。均有超前备课。(2)书写较以前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实,个别教师教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抄袭教案的现象逐步减少。(3)备课从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能注重学法的指导。(4)集体备课基本能做到二次备课,备教材、备学生。
2、教师撰写的教学后记比前一段时间有所提高,少部分教师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解剖。
3、及时批改作业,对巩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本次检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作业设置适量、适度,均能及时批改作业。有等级有激励的语言。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能及时更改。多数学生书写比较认真,格式比较规范。教师批改记录比较细致,能够反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
4、教师主动听课、评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并把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来。基本上能体现出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何。
5、单元检测能及时跟踪课本考察学生,认真总结、仔细分析、及时反馈、班与班之间相互比较。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的备课过于简单,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教案中实用的语言欠缺,教学后记的质量不高。个别教师的书写应注意。
2、少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后学生的错题没有及时订正,有的没有及时批改。学生的书写还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个别教师批阅学生作文的评语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从所有作业批语看,鼓励性语言仍有待于探索。
三、建议。
1、批改作业不要用一个大钩,应该给每一道小题目都要打上一个钩。这样能体现老师的精批细改。并且批阅后最好写上时间,最后所写批语要规范、清楚、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对作业的评价最好不用分数。
2、对于作业封面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整洁、不允许涂涂划划。
3、年青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有待再加强。如:备课、上课再规范,反思真有价值等。
各位教师,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更是教师份内的本职工作。通过本次教学常规的检查,一方面找出我们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们衷心地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学习和交流,促进我们教学常规工作的进一步落实,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十一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请同学们翻开书,集体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3)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体会使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钟点。
重难点:
1、解课文内容,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会课文使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钟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鲜花吗?是啊,鲜花装扮了我们的世界,你们都知道哪些花呢?(生自由说)这些花儿不但美丽,它们还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花钟》。
板书:花钟。
二、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所要达到的目的。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19个词语。
3、合语境理解词语,体会使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钟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认识并理解词语。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圈画批注,养成好习惯。)。
2、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师补充。
3、检查生字。
8个需要认读的和14个需要书写的。生自己归纳总结识记这些字的规律,师适时指导。
4、花开的时间与什么有关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课文,师引导。
5、作者为什么会写得如此仔细有这么多发现呢?
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因为作者通过了细心的认真的观察,所以能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以后也要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再读课文,探究发现。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语句。
生读第一自然段后,再读划出的表现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句子重点读一读。
2、生上台表演花开的情景。
学生兴致很高,表演得非常投入。
3、大家知道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观察自己感兴趣的花,写出自己的感受。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出“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什么花?
2、媒体出示图片,配上轻音乐,师简说。
3、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4、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5、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可大家知道吗,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花钟齐读)。
1、让我们一起去课文里看看这个花钟吧。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淡雅艳丽娇嫩。
舒展花瓣含笑一现欣然怒放绽开笑脸。
(1)开火车读。
(2)一起读。
3、把他们放入课文中,同桌两人也来读读课文,读完后再说说你从课文里都知道了些什么。
4、(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三、入境入情、感悟花开。
1、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知道了那么多知识。那课文花钟上到底都有哪些花,他们都在什么时候开放呢?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然后用横线轻轻地划出时间,用波浪线划出花儿的名字。
2、交流,什么时候什么花开放了?
3、生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
5、作者词语用得真准确啊!那么小作者又用怎样的语言来写花儿开放的呢?再去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1)先来说牵牛花开得怎么样了?
老师把这句子改成牵牛花开了,你觉得好吗?
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这一句把牵牛花的颜色、开花时候的样子、声音都写了出来,一起读。
(2)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做做绽开笑脸的动作,一起读。
(3)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从梦中醒来,怪不得叫睡莲呢!一起读。
(4)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给怒找个朋友,“怒气冲冲,愤怒”以前这些怒都表示生气的,那这里的怒还会是生气的吗?怒放是怎样的开放啊?你也在脑子里画画,万寿菊欣然怒放是怎样的?看着这些欣然怒放的菊花,一起读。
(5)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傍晚六点,天色渐渐朦胧,这个时候的天色就是暮色了。指名读,女同学一起读。
(6)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现在你们就是一朵朵的月光花了,月光花们,我们一起舒展一下自己的花瓣吧。
(7)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要想看到昙花开放可不容易。你要一不留神呀,就错过了。看图片,看着那么美的昙花一下子闭合了,有什么想说的?昙花开花的时间是那么地短暂,但它仍然把最美好的那一刻展现给了大家。有一个成语就叫“昙花一现”。
6、小结:同样写开花,每种语言都不一样,这么美的花,这么生动的文章,快把他们存在大脑仓库里,积累下来。
(1)互动,交流背诵。
(2)师生配合背诵。
四、仿写延伸,发展语言。
学着小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午时花,夜来香也开出更美的姿态!
1、出示: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
2、交流,语言训练。
3、仿写:快把刚才那么美的语言写下来,拿出你们的作业纸。
摘录好词:把你最喜欢的好词积累下来。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十四
《花钟》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花钟》这篇课文是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原因,最后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奇妙做法。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课文思路清晰,语言精美。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些基本理念,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落实词语理解、朗读训练、写法感悟和迁移运用,让学生在潜心品味语言,感悟语言魅力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语句;。
4、初步培养孩子留心周围现象,细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感悟到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课前准备:
观察一下家中、校园内的各种花;到网上搜集有关会报时的花的资料(课文中描写的花除外)。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呢?(板书:花)。
预设:生1:我喜欢康乃馨,因为它是母亲之花;。
生2:我喜欢百合,我要送给爸爸妈妈祝他们百年好合;。
生3:我喜欢牡丹,因为它是我们的国花,代表富贵,愿我们祖国越来越富强。)。
2、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花的世界,去领略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学生欣赏花卉视频,伴随着《春之声》圆舞曲)。
3、师:“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描绘看到的景象吗?”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挑选好的词语分类写在黑板上)。
师点评:真好!这些词语中,有的描写了花的姿态(板书;花姿),有的描写了花的色彩(板书:花色),还有的描写了花的芳香(板书:花香)。说明我们小朋友平时爱看书,会积累,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4、师:这么多的花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啊!你们知道吗?花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可以组成花的“时钟”。(板书: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13课――花钟。学生齐读课题。
5、师:瞧,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组花钟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老师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地著名的花钟)。
二、初读感知,了解花钟:
1、师:这些花钟,不仅美观,还能报时。那是因为人们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了。那么,课文中的花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用“――”划出课文中直接介绍花钟的句子。
2、学生交流。
3、大屏幕出示课文第三节,请同学们轻声读这段文字,等会老师要请大家当一名植物学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来介绍花钟。
(随机点评:他抓住了“不同时间开放的花”,这很重要;他抓住了“陆续”、“大致”这两个比较关键的词语,很好。)。
4、师:花钟里种着哪些会报时的鲜花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节,用波浪线划出花名。
(课件出示书上介绍的鲜花图片),我们一齐来跟这些花打声招呼吧!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师:这些美丽的鲜花,组成了神奇的花钟,课文中又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的?老师先让小朋友欣赏一下。
(1)课件出示第一组:
争奇斗艳欣然怒放含笑一现芬芳迷人。
师:这几个词语,我们该怎么读好它们呢?请小朋友选你最喜欢的一个读给大家听。
预设:生1:争奇斗艳,看,有“争”有“斗”,花在比美呢!我们要读出花儿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景象。(师:说得真好,花儿在竞相比美呢!我们一起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地来读读这个词语。请一二两组读。再请三四两组读。)。
生2:欣然怒放,花儿很高兴地一下子盛开了,我们要开心、快乐地读。(放鲜花怒放的视频。师:鲜花欣然怒放的情景,请男孩子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
生3:含笑一现,我用欣赏的语气读这个词。(师:好一朵害羞的昙花!是啊,昙花开花的时间非常短暂,我们可要抓紧时间欣赏哦!请女孩子们读。)。
生4:芬芳迷人,真香,真另人神往啊!(师:听着你的朗读,老师仿佛也置身于芬芳迷人的花海中了,让我们都陶醉在这片花海中吧!请同学们齐读。)。
(2)课件出示第二组: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舒展开自己的花瓣从梦中醒来。
在暮色中苏醒。
师:这一组短语都在写什么?(写花儿开放)老师请小朋友选自己最喜爱的一个,边读边用动作演示一下花儿开放时的情景。
预设:生1: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学生作吹喇叭状)。师:花还会吹喇叭。真有意思!一起高兴地来吹吹小喇叭!生齐读。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十五
一、教学内容:
13、花钟。
二、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二)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三)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难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三、教学目标预设。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四、教学重、难点的定位。
重点: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难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是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课堂练习的内容。
1、看拼音写字、写词。
2、我会填。
3、你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观察过什么?有什么发现?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出示挂图)。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13、花钟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那就让我们先在课文找找答案吧。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1、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出示文中带生字词语认读。并让学生找出带有该词的句子读一读。
3、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4、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归类其书写特点。
左窄右宽:艳湿娇强播修。
左右相等:醒致。
5、引导书写:播(注意右上部分)。
三、识字写字。
1、齐读本课的词语。
2、指导生字中比较易写错的字,和难写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看拼音写词语。
2、出示本课生词,分类读一读,用其中的几个词说一句话。
二、整体感知:
动漫读文,学生思考: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品读感悟交流体验。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是什么现象呢?(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老师复述: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开了……开了。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些美丽的花,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说些什么?我们把刚才说的连起来就是:
(出示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
请同学们仔细看,你发现老师把这些花开的情景形容的好不好?(学生总结老师形容的不好,原因是“开了”一词用得太多,过于单调、干巴,一点也不美。)。
3、读读说说:同样是写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书上是怎么写的?请再读一读第一段中的相关句子,并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反复读,和同桌说说你想像花开时的情景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学生自读,互读,感悟。理解课文是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文章生动形象。
5、(出示第一段重点句子)朗读展示,展开想像,交流体会。
6、我会填,再体会体会。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草睡莲。
万寿菊烟草花。
我知道了用不同的句子写的情景,会使句子更。
更。
7、想想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些花几点开放的?为什么其他人没有发现?对你有什么启示?(作者是经过仔细认真而且长期的观察才知道这些花的开放时间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以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为主)。
1、不同的鲜花为什么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这个问题课文中回答了没有?(课文中立即回答了这个问题。这种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句式叫做设问句。)。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3、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4、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很大关系呢?
(以昙花为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明白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吻合”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能举例说明有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昆虫的活动相吻合?(牵牛花)。
5、集体交流,老师相机点拨并板书: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2、出示句子:“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这句话对吗?
文中用语言怎么叙述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齐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3、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词语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反映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
板书词语:大概左右往往有……的危险。
4、体会朗读第三段。
四、再读全文,总结拓展。
1、感情朗读全文,找出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2、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设计花钟的人是谁吗?(瑞典人林奈)。
他为什么能设计出如此有趣的花钟?
3、激发情感:林奈之所以能设计出这么有趣的花钟,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如果我们也有一双像林奈一样善于发现的眼睛,相信你一定会发现许多奥秘。从今天起,就让我们多写一些观察日记吧!
4、你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观察过什么?有什么发现?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体会使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钟点。
重难点:
1、解课文内容,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会课文使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钟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鲜花吗?是啊,鲜花装扮了我们的世界,你们都知道哪些花呢?(生自由说)这些花儿不但美丽,它们还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花钟》。
板书:花钟。
二、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所要达到的目的。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19个词语。
3、合语境理解词语,体会使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钟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认识并理解词语。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圈画批注,养成好习惯。)。
2、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师补充。
3、检查生字。
8个需要认读的和14个需要书写的。生自己归纳总结识记这些字的规律,师适时指导。
4、花开的时间与什么有关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课文,师引导。
5、作者为什么会写得如此仔细有这么多发现呢?
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因为作者通过了细心的认真的观察,所以能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以后也要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再读课文,探究发现。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语句。
生读第一自然段后,再读划出的表现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句子重点读一读。
花开的不同说法: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
欣然怒放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含笑一现。
2、生上台表演花开的情景。
学生兴致很高,表演得非常投入。
3、大家知道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观察自己感兴趣的花,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花儿开放的样子不同。
花钟原因?
花儿开放的时间不同。
语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生命生命篇十七
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过程:
一、交流激趣,存疑导入。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板书:花)。
2、问:你知道些什么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熟读课文,初步释疑。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三、探究课文,感情朗读。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3、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4、交流自己的收获。
5、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四、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五、课堂练习。
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找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四、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花钟。
湿度。
温度花钟光照。
昆虫活动。
教学反思:该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巧妙。课文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