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平移教案(汇总17篇)
教案还应包含教学反思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教案的编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些范文包括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案,内容涵盖了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选择等,供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编写出符合自己教学要求的教案。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一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方格纸、纸片、尺子、彩笔、课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好朋友,你还记得它们吗?(生:旋转、平移)你能具体说一说什么现象是平移吗?(生:)(播放生活录像:电梯向上运行、推开拖式玻璃窗、拉抽屉等场景)。看来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来做一做吧。
1、教师:出示课件。
(1)师:把纸片从a处向右平移到b的位置,移了几个方格。
学生拿出方格纸自己操作,小组交流。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结果。
教师演示课件,讲解演示正确操作过程。
(2)把纸片从a处向下平移到c的位置,移了几个格?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指名学生投影演示,
教师适当给予正确指导讲解。
2、想一想:
同学们,请你认真想一想,如果把纸片a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移了几个方格?(生:)同学们自己动手移一移,你想的和做的一样吗?教师演示课件讲解。
1、出示问题:(1)画出向左平移2格后的正方形。(2)画出向上平移3格后的三角形。
学生自己试着画一画,再交流。
2教师提出蓝灵鼠的问题:你还能画出向其他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吗?学生自己画一画,交流。
1、填空、(出示课件)师生一起边讨论边填空。
2、小动物吃食物。(出示课件)。
学生自由尝试探索解决平移的方法。
3、先判断,再涂色。(出示课件)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了几个方格后得到的.。
4、(出示课件)学生自己先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交流,展示。
同学们这节课即将结束,你们学的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同学们动脑筋想想,在生活中怎么应用平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谈话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引出本节课简单图形的平移。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小组中感知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的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经过想一想,移一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平移简单图形的方法。
通过学生画一画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鼓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
平移实物:自行车、鸭子、汽车更清晰地掌握平移的过程。
小动物吃食物,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道开放性、挑战性极强的题目,放手让学生去挑战自我。
课件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启发思考:它们是怎样移动的?它们移动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师:谁来说说这些物体是怎样移动的?移动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指名学生说一说)生:它们移动的时候,位置变了,其他什么也没有变。
师:你很注意观察,说得真准确。像刚才的这些现象,物体沿着一个直直的方向移动,移动时只有位置变了,其他的什么都没变,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看来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来做一做吧。
全班交流时,学生用实物投影演示操作过程,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把两图之间的空格距离当成平移了几格,即3个方格。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把两图之间的空格距离平移5个格,即5个方格。
师强调:只要数一数纸片的一条边或一个点向右平移了几个方格,就是这个纸片向右平移了几个方格。不能只数它们中间的格数。并课件出示(要想知道一个图形平移了多少格,只需要看这个图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边平移了多少格就可以了)。
生:移了2个方格。错误的(移了1个方格。)。
学生很容易答出:移了3个方格。师:你很聪明,表达得十分清楚。
过渡语:同学们对平移有了较深刻的了解,我们来画一画平移后的图形,你能吗?
学生画正方形时可能会把向左移两格理解为空两格。
三角形向上平移3格会向左上或右上移三格,而不是竖直方向向上平移3格。三角形向上平移3格,还可以看成一个角的顶点向上平移3格。
生:向左平移2或3格,向右平移2格。三角形向下平移3个格会不够用。
师:画的时候,要启发学生先把每个点平移后的位置找到,再连起来,就是平移后的图形。
过渡语:如果让大家看图填空,你们会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首先让学生理解箭头所指方向为平移方向。
过渡语:同学们对平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些知识个小动物帮帮忙,告诉他们怎样移动就可以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
学生会有很多不同的平移路线,还有可能会绕远路。
生:第一个图形是平移8格后的图形。
学生说出平移方向和移动几格。
同桌合作,一个同学展示自己平移后的图形,另一个同学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格数。
生:学会了怎样计算平移的格数,并且会画平移后的图形。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二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
2、圆的对称轴有()条,半圆形的对称轴有()条。
3、在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相等。
4、()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
5、正方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
6、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过来,直线两侧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_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
7、对称轴_______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
8、宋体的汉字“王”、“中”、“田”等都是轴对称图形,?请再写出三个这样的汉字:_________.
[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1~42页。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图上平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数。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数。
课件,图片。
方格纸,小房子卡片,小熊卡片,小篇子。
一、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
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这么分?
师:你们说得真好!像缆车和升降电梯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而像电扇和风车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旋转。(板书课题)。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师:今天这节课来了一个新伙伴,你们欢迎吗?你们想不想跟小熊一起去游乐场看看?
3.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
师:你们看小熊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咱们一起跟小熊做个游戏愿意吗?游戏之前让咱们一起先来看看游戏建议吧!
(课件演示游戏建议)。
(学生进行活动)。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小熊做的是什么运动?
二、探究体验。
1.学生动手移一移,说一说。(学生拿出方格纸和小房子卡片)。
师:请你将小房子卡片从原来的位置向上平移3格。(学生动手移一移)。
你是怎么移的?两个同学一块儿说说。
请你把小房子向右平移4格。
互相出题移一移,说一说。
出示课件:你们看看老师是怎样移的?向哪儿平移几格?
师:你们真棒!通过动手动脑,学会了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了。
2.演示课件:快看,小火车带着小熊和小朋友来了!
运动过程中提问:小火车做的是什么运动?
(运动停止后,呈现两人都说自己经过的路长)。
学生讨论:到底谁经过的路长呢?
师小结:小熊和小朋友无论站在车的什么位置,经过的路都一样长。
三、巩固练习。
1.做小篇子,实物投影订正。
2.小篇子:几号小鱼能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请你把它涂成红色。
3.欣赏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
四、布置作业。
到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下节课向大家汇报。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使学生在识别平移或旋转前后的图形,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变化图形的过程中,增强对图形及其运动变化的兴趣,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正确判断平移或旋转前后相关的图形。
教具准备:白板设计。
学具准备:做转盘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孩子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儿吗?去过吗?去看看游乐园都有哪些好玩的。(出示图片:旋转木马、摩天轮、海盗船、蹦蹦床、托马斯火车、高空缆车。)。
追问:它们都是怎么运动的?能用手势比划比划吗?
生:旋转木马、摩天轮和海盗船分一类,蹦蹦床、托马斯火车和缆车分一类。
师:有不同意见的没?
师追问: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分类吗?
小结:像火车、蹦蹦床、缆车这样沿直线上下或左右运动,我们把它叫做平移。(板书:平移,沿直线运动)。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平移现象呢?
生:举例。
师:那么像旋转木马、摩天轮、海盗船这样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或轴做转圈的运动,我们叫它旋转。(板书:旋转,围绕一个点或轴运动)。
师:孩子们又见过哪些旋转现象了呢?
生:再举例。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指导学生一起做转盘。
听老师指令,在做好的转盘上操作: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b,接着把指针继续旋转到指向c、指向d。
师:孩子们真棒!还想玩的孩子下课继续,现在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转盘放到抽屉里。
师:我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几幅图,你能判断出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出示:81页想想做做第1题的图)。
指名学生回答。
过度:我们班的孩子太厉害了,我得增加点难度了,看看谁的眼力还是那么的好使。
(出示82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说,再上台动手操作。
(利用白板的优势,让学生近距离参与学习)。
过度:孩子们,游乐场里还有走迷宫,想不想去走走?
(设置障碍,通过平移找到出口)。
要求:根据方向标说出你是怎么走的,最后你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请学生上台边说边操作。
(改变进口和出口让学生再练习)。
小结:孩子们,实际上我们走迷宫也是在平移,对吗?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你敢大胆猜想一下,我们的楼房是否也能平移?请看一则新闻。(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视频)。
师:看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同度过了美好的40分钟,你有收获吗?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得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得含义,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会根据轴对称图形得特点,找出相应得对称轴。
3、让学生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广泛运用这一道理。
4、培养学生得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轴对称图形得特点,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会找出轴对称图形得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纸。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一张、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景欣赏: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得图片,请大家欣赏,在欣赏得同时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1.屏幕出现图片。
(1)自然景观图片。
师:这景色美吗?
生:美。
师:大自然得景色很美,而且还很有特点,聪明得设计师和能工巧匠利用大自然得特点设计和建造了一些美丽得建筑。
(2)轴对称建筑图片。
师:你看到得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有,有得左右一样,有得上下一样。两边一样…。
师:我们得生活中经常也可以看到具有这种特点得物体和图形。
(3)生活中得轴对称图片。
师:剪纸是我国得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它最能体现这种特点。
(4)剪纸图片。
2、对图形进行概括:
师:你们所看到得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生:有得左右一样,有得上下一样。两边一样,有一种对称美。
师:上面这些图形给我们一种对称美,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轴对称这种特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到底什么样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得问题。
二.动手操作发现新知:
1、师:我们来做个实验,先看大屏幕老师怎么做。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你手中得长方形纸和剪刀,向老师这样也剪出一个简单得图形。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剪纸,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我这个图形得两边一样,中间还有一条折痕,
师:那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生:轴对称图形。
师:能用你得话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3、揭示特征。
师:老师给大家再演示一下。
演示课件,概括轴对称图形得概念。
4、举例: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生:举例,师点评。
师:同学们对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在来研究一下我们学过得一些图形,看他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合作研讨探究(轴对称图形得探索与提高)(四人小组)。
1、把下面得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一看那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他们得对称轴。
2、结论:课件演示。
通过刚才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师:通过合作研究,我们知道了这些图形中有得是轴对称图形,有得不是;有得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得有两条,三条,四条,还有得有无数条对称轴。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六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课件。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4.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巩固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七
《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打好基础。教材先通过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将这几样物品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四、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折一折、议一议、说一说、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图片(注意不同角度的对称),引导学生观察归纳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将这些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最后通过课件演示这些图形的对折,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的左边和右边或上面和下面,它们的形状、大小怎样?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发现图形的左边和右边或上面和下面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折一折。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天安门、飞机和奖杯三个图形,动手对折,引导观察发现。
2、说一说。
操作后引导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表述,抓住时机,引导理解“对折”、“重合”、“折痕”等关键词,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区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的区别,适时帮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知道对称轴。
3、辨一辨。
结合“试一试”,让学生从学过的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中识别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判断,操作验证,说理由,对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展开讨论,辨析,结合直角三角形和菱形,让学生明确要针对“这个三角形”或“这个平行四边形”进行辨别,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初步思想。
4、做一做。(创造轴对称图形)。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通过制作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能完全重合。学生制作的方法是多样的,画、剪、围、拼……都可以,制作方法虽然不同,原理都是相同的,都在制作对称轴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一边制作一边体会,相互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为什么说做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达到制作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均匀,层次分明,我设计以下几组练习题。
1、基础练习:“找一找”。“想想做做”第1、2、5、6题。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拓展练习“画一画”“猜一猜,连一连”。“想想做做”第3、4题。
(四)、全课小结。
课的最后,让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
(五)欣赏图片,情感体验。
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对称。
设计理念: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五、说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对折。
折痕--对称轴。
设计理念: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能够做到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创造使用教材。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采取“折一折,拼一拼,分一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一、新授新颖,注意学生动手操作。
在新授部分,通过出示天安门图形、飞机图形、奖杯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去发现对称轴,让学生去自己做一个轴对称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且找出关键词:对折和完全重合。让学生记忆深刻。
二、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我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下,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为学生乐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本节课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学生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值得探讨的问题:
1.《轴对称图形》一课,就教材特点来说,很容易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但本节课有点欠缺,就是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对折后完全重合)强调的不够。
2.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有点零乱,应做适当的调整。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章节名称图形的运动(二)课时。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内容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教学策略。
轴对称。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
出示轴对称图片。
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复习旧知。
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三、学习新知。
1、出示例1。
(1)这幅图对称吗?
(2)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3)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4)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5)点c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6)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2、出示例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3)小结: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课堂练习:p84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九
利用课件创设活动的游乐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同时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之后,又让学生玩一玩含有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玩具,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学生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了概念。
课的导入是动态出示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小火车、观缆车、摩天轮、大风车、滑梯、转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我又启发学生寻找生活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师旋转;开抽屉是平移;拉拉锁是平移;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是旋转;钟表上的针在旋转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教学中,我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设计了两只小鸟的比较,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了点的移动。通过两个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启发到船上所有的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十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新课伊始,利用学生熟悉的喜羊羊、美羊羊来复习旧知,学生的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形象、直观的课件,新课的引入、生活中平移现象的举例及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都使用了多媒体手段,化静态知识为动态呈现,巧妙实现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在教学怎样才能把三角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图和格子纸,先动手移一移,再小组讨论设计出平移方案时,这里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给了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自由操作,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经过了反复的练习,学生用语言表达完整了很多。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节课教学目标,学生应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做平移运动。四年级时,要学会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沿竖直和水平方向两次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格数。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只有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行了准确的把握,才会使自己的教学策略易于学生接受、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注意调控数学活动的时间。这样,才能使你的教学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怎样才能把三角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这一环节,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题的完成。
(2)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十一
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感知平移现象,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并结合课件的效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的特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
我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教学目标。第一层次是使学生感知平移现象,通过创设情景,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感知中初步认识平移,而且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观察几个运动现象并进行辨析,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不是,为什么,使学生加深对平移现象的认识。
第二层次是探究平移的特点,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和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创造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活动中去。然后再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倾听中把自己的思路同别人的方法进行比较,理解和接纳别人的观点。在对平移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平移的两大特点。
第三层次是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提高与升华,灵活运用平移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了两大特点:
第一点在于让学生经历自主观察——探究——归纳——应用的整个过程。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刻地认识问题。
第二点在于充分体现了课堂的互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强的参与意识,我把握住这一特点,利用参与游戏和实物投影仪让他们自己上台操作,方便而又快捷实现了教学目标,又充分增强小组学生全面互动的学习频率,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的能力。
同时,通过这节课,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作到关注每一个学生,没有给予学生及时的积极的鼓励,亲和力还不够,需要多和学生沟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另外,讲课时语言不够优美,缺乏艺术性,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磨练。
通过这次讲课的准备和参与,使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进一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十二
1、感受图形的平移现象,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获得对平移的初步认识。
展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旗的标志图案,它是由五个半径相同的圆组成的,象征着五大洲的体育健儿,为发展奥林匹克精神而团结起来,携手拼搏。同学们知道它是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吗?请跟我一起学习本节课,你将会得到答案。这是一个学生都熟悉的图形,因此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2、学生交流并概括出平移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给出平移的现象的实例后,引导学生探索平移的`定义,平移的决定因素,及发现经过平移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板书定义。我是采用我在板书的时候,学生一起读我的板书的内容,读到我写完为止。这样,我的板书结束后,学生基本就可以会背了,或者再给学生一点时间读,然后在进行抽背。这样就可以避免个别学生在老师板书的时候,他做小动作或没事可做,又可以把本节课所学的概念在这一节课中掌握住。
3、训练,反馈,应用,提高。
练习的设计往往都是在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之后才进行的,主要的目的除了让出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巩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学生结合练习对前面的认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不仅能使课堂安排得环环相扣,使每一个学生时刻都有事做,大脑处于连续的、有起伏的思考之中,做到每一个环节中不浪费时间,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恰到好处,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起到温故知新、分层讲解、突出重点的作用。
1.个别学生举不出生活中平移的实例。
2.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太长,做练习的时间有些仓促。针对第一个问题,我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心人。针对第二个问题,我将适当缩短讨论的时间,增加练习题。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十三
2、孩子们人手一套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实物图片
3、装有圆形、三角形和方形的食物罐子一个
1、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去图形宝宝家做客,开心吗?
2、那我们乘着小火车出发吧——(带孩子们在儿歌声中入场就座)
图形宝宝家有几个宝宝,一个叫圆形宝宝,长的像个皮球,一个叫方形宝宝,长的像块手帕,他们都躲起来了,想跟我们玩躲猫猫游戏呢,我们一个一个地把他们找出来吧。
1、认识圆形宝宝:
(1)图形宝宝躲在哪儿呢?
2、认识方形宝宝:
(1)那方形宝宝躲在哪儿呢?
3、认识三角形宝宝:
(1)圆形宝宝和方形宝宝都出来了,还有一个宝宝躲在哪呢?哦,在这里呢。(从背面取出三角形图片)
(2)咦,这个宝宝长得真奇怪,你们认识他吗?看看他的头上长了什么?下面两边呢?他有几个尖尖角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是三角形宝宝,因为长了三个尖尖角,所以大家叫他三角形,三角形宝宝想跟你们握手,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可要一边握手一边对他说:三角形宝宝,你好,会吗?(让孩子们在握手和问好中再次感知三角形尖尖角的特征,巩固对三角形名称的记忆)
1、圆形、方形、三角形,小宝宝们真可爱,老师准备了礼物送给他们呢。(出示三张实物图片)看是什么呀?图形宝宝喜欢跟自己长的一样的礼物,那我的礼物该送给谁呢?谁来帮帮我?(依次在提问中请个别孩子进行对应的粘贴,给孩子们一个操作的示范)
3、那我们一起来送礼物吧,看清楚了,别送错哟。
4、我们都把礼物送掉了,那送对了吗?组织孩子们进行校对,再次在冲突中进行分类的巩固。
1、收到了这么多的礼物,图形宝宝们很高兴,瞧,(出示礼品盒)他们也给我们准备了礼物呢。
这是棒棒糖,它是(圆圆的——)
这是饼干他是(方方的—),
这是三角形的——(巧克力)
你喜欢吃什么呢?(简单交流)
走喽,回去吃好吃东西喽——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十四
《图形的平移》教后反思:学生在已有的平移图形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了平移一个图形时要抓住一些关键的点,通过数的`方式先平移点,然后把平移的点连接。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马上学会了新知。与此同时,利用学生已学的八个方位的知识,我让学生联系说说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并说说为什么不直接移,需要分两步来完成,加深学生头脑中的移动印象。我认为在操作练习中,要注重教会学生数格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孩子们仔细作业的好习惯。
《图形的旋转》这一课,今天我们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这一课,利用课件,把旋转的过程充分展示,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就需要孩子的空间想象了,三角形的旋转还好,但是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补充练习》的第3题,把旋转后的梯形画下来,极大多数同学都是错的。同意汤小“一根木头”的话,相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后,学生会理解的。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十五
本节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平移到指定位置并能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进行平移。在教学时,我也是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平移知识和经验,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画一画等具体实践操作活动,进行平移,然后和例题的结果进行对照。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进行平移的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找对应点,数清方格数,画出平移方向的箭头等。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效果还可以。
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完成得也不错,但也有几个学生在判断平移的距离时有些问题,我在评讲学生的练习时又着重补充强调了:先看清平移的方向,标出对应点,数清平移的方格数等等,有点效果。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已有的对平移的认识和经验,通过自主尝试和交流,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2、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和沟通,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有新的收获。
3、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并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尝试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教学资源:
实物投影仪,方格纸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就要来继续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尝试活动。
1、出示主题图。
2、问:这里的小亭子从左上方到又下方,是图形的平移还是旋转呢?(生答平移)平移了多少?(生答)。
那么,你能够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
3、先在小组里讨论可以怎样平移,再尝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来。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交流:你是怎样平移的?
方法一: 方法二:
先向下平移4格, 先向右平移6格,
再向右平移6格。 再向下平移4格。
学生可能还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鼓励。
5、指导具体的画法:
(1)先确定几个关键的点。
(2)将这几个关键的点分别按要求平移到指定的位置,再连成图形。
(3)注意:图形的位置平移后,各对应点的连线应该保持平行。
6、巩固平移的方法。揭示课题:图形的平移。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先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弄清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再描述每幅图平移的过程。
还可以怎样平移?要进一步启发学生说出符合要求的不同的平移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交流操作的过程与方法。
3、“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照样子自己画一画,再交流发现了什么?
(2)试着画出距离不同的的另一组平行线。
(3)引导学生用这样平移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并鼓励学生试一试。
四、总结质疑。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一下你或你们小组本节课的表现。
图形的平移教案篇十七
这一课的内容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线段,用笑脸图在方格纸上平移,并在方格纸上贴出笑脸最初位置和最终位置。
课始交流预习作业时,学生完成情况很好,也能根据预习作业知道把图形平移要弄清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例题的学习也在此基础上很顺利的完成。存在问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学生不会搞错方向和距离,但现成的样图让学生填空是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个再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学生反而要混淆开始图和结果图,原因是学生没在意图中标注的便平移方向。
教师从开始的预习作业环节开始就未想到题目的变式教学,让学生开始就只关注了图形变化结果,没有细化平移的过程及变式。还有就是学生对无多少斜线条的图形作图掌握还行,但对于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平移后的图形的作图错误相对多些。原因是教师在讲解简单图形画法时强调了作图技巧,可能因为图形的简单影响了学生,导致学生忽视了作图技巧的有用性。在练习中该适当补充学生作图会出错的再进行讲解,真正让他们知道技巧的重要,反而能刺激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四年级下册的图形平移又叫二次平移。这个说法是相对于学生在三年级所学的平移所定的。以前的平移就是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一次。现在是连续平移两次。
一、预习作业。虽然书本上的内容很少,但是操作性的东西却很多的。操作是最花时间的。所以昨天晚上我布置了作业,是想想做做的1、2题。估摸了一下,第一题学生能够做,第二题吗?反正要花时间,就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一下吧。有了第一题打的底应该会好很多。今天把书本收上来一看,确实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那么,这堂课就是针对学生的问题来进行讲解。
二、学生的问题。1、是没有掌握好平移的方法。我们平移一个图形是点和线段的结合,通常抓住一个点,从该点出发,数出各条线段相应的格子数,进行相应的平移,这样省时省力。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些观察不细的学生而言,容易数错线段的格子,观察也不够到位,在平移图形时就会发生图形的变形。在三年级是我要求他们多找几个点再逐点进行平移。现在学生平移过后的图形又开始变形了。所以,今天在课上我格外地讲图形平移的技巧,如点对点呀,线对线呀。哎,真是老生常谈,谈多了也不一定有效。2、是图形的连续平移,而不是分别平移。有些学生是根本没有弄懂自己要做什么,就开始拼命地做。如把平行四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应该是平移5格后,根据一次平移后的图形再向上平移4格。班上有两个学生就把原图分别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3、是细节不够注意,譬如平移的方向箭头,格子数错,图形从哪个地方开始移呀。总之形形色色。因为课堂上有了针对性,再加上中午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磨作业,所以,作业情况尚可,最起码没有三年级刚接触平移时的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