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竹蜻蜓大全(13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教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范文精选,为教师们提供一些编写教案的思路和方法。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竹蜻蜓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竹蜻蜓飞行高度与旋翼结构的观察,初步了解“竹蜻蜓”旋翼的倾斜度以及两边对称是让竹蜻蜓高飞的必要条件。
2、学习对比观察与合作探索,并能准确地作出记录。
3、感受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多媒体课件:《有趣的竹蜻蜓》。
2、两人一套幼儿操作记录材料(红黄绿不同形状的竹蜻蜓、操作记录卡)。
3、每人一辆竹蜻蜓小车。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竹蜻蜓,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带来很多竹蜻蜓,你们想玩吗?小朋友玩的时候要想办法让竹蜻蜓飞起来。
指导要点:掌握竹蜻蜓飞起来的方法,了解竹蜻蜓简单的外形结构。
2、幼儿分组探索,了解竹蜻蜓能高飞与旋翼的对称和倾斜度有关。
指导语:这里有三种不同形状的竹蜻蜓,到底哪种竹蜻蜓飞的高?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请小朋友边实验边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介绍记录方法)指导要点:两人一组,合作探索不同形状的竹蜻蜓向上飞的状态,并记录在卡中。
3、分享探索记录结果,了解竹蜻蜓向上飞的原理。
(1)幼儿讲述探索结果。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观看课件,了解竹蜻蜓向上飞的原理。
提问:为什么旋翼对称、有倾斜度的竹蜻蜓可以向上飞起来呢?
指导要点:指导竹蜻蜓向上飞的高度与叶片的对称和倾斜度有重要关系,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着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当升力大于竹蜻蜓的重量时,竹蜻蜓便可向上飞起。
(3)看课件,了解“竹蜻蜓”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竹蜻蜓旋翼的原理制作出来的呢?
(4)幼儿玩竹蜻蜓小车,进一步体验反作用推力的原理。
指导要点:知道竹蜻蜓的转动能带动小车向前跑。
活动延伸:
1、将幼儿制作的“竹蜻蜓”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探索发现飞行的更多奥秘(如翅膀颜色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等)。
2、在美工区提供材料,鼓励幼儿在竹蜻蜓的翅膀造型、装饰上作多种尝试和改进,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反思:
1、选材契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征。活动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竹蜻蜓”入手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有效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合作探索能力。
2、创设支持幼儿探索发现的游戏情境,寓教于乐。活动巧妙利用了幼儿身边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创设了比比哪种形状的“竹蜻蜓”飞得高,使科学小实验轻松有趣,并结合层层深入的提问帮助幼儿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中观察、对比、发现不同形状的“竹蜻蜓”飞行的特性,初步感知其向上飞的科学原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竹蜻蜓篇二
幼儿在生活中中经常接触熟鸡蛋,可是他们却很少接触生鸡蛋,他们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亲自敲开生鸡蛋来看看,体验一下敲生鸡蛋的感觉,(我家孩子每次只要在我做饭时用到鸡蛋,都会抢着帮我敲鸡蛋)借此机会,可以让孩子们看看生鸡蛋和熟鸡蛋有什么不一样。
在没看到这节课之前,我真的不知道生鸡蛋和熟鸡蛋是怎样区分的,确切地说不知道有这么多方法来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
【活动目标】。
1、学会积累、记录等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2、喜欢参与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动,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实验用品:生熟鸡蛋每人一枚,盘子若干,水。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请幼儿讨论怎样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
3、请幼儿尝试怎样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并请幼儿讲一讲,是怎样区分出来的生鸡蛋和熟鸡蛋。
4、共同探索区分生、熟鸡蛋的不同方法,并记录。
刚才有的小朋友成功的区分出了生鸡蛋和熟鸡蛋,那现在咱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记得在实验的过程中作好记录。
(1)摇一摇,仔细感觉两个蛋宝宝有什么不同。说一说你们感觉到了什么?
验证幼儿发现:晃动的'是生鸡蛋、不晃动的是熟鸡蛋。咱们给熟鸡蛋贴一个小标记,贴一个蓝色的小方形。
(2)转一转,两个蛋宝宝要进行转圈比赛,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猜猜转得快的是生蛋还是熟蛋,从而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验证幼儿的发现:转得慢的是生鸡蛋、转得快的是熟鸡蛋。
5、教师小结,再次尝试。
刚才咱们成功的区分出了生鸡蛋和熟鸡蛋,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办法,咱们一起来试试,放在水里,这两个鸡蛋会有什么不同?熟鸡蛋会飘起来,生鸡蛋会沉下去。
6、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实验咱们找出了生鸡蛋和熟鸡蛋,并在熟鸡蛋上做了标记,贴上了蓝色的小圆形,那么,咱们找的对不对呢?一起来验证一下。请小朋友敲一下带蓝色标记的鸡蛋,试试自己找的对不对。
7、活动结束,一起来分享熟鸡蛋。
【教学反思】1、精心的准备。在上课之前,精心的备课,把孩子有可能提到的问题或者自己想到得问题,上网搜索精确的解答。
2、充分做好了课前的准备工作。
(1)为每位幼儿都准备了生鸡蛋和熟鸡蛋,考虑到幼儿会发生多种状况的,并多准备了些鸡蛋。
(2)孩子做实验用的其他材料:小碗、透明塑料桶。
3、授课过程。
(1)请幼儿尝试怎样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有的孩子不小心打碎了鸡蛋,于是,我有点着急,其实,孩子的年龄这么小,这是随时都会发生的正常事情。
(2)共同探索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在探索之前讲了规则意识,鼓励幼儿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比较生蛋和熟蛋的异同点。虽然表扬了善于发现的幼儿,但孩子探索发现的积极性不是想象的那么高,而没有更好的更深入的探索发现。
(3)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4)在一日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应该更多地在一日生活中随机生成。
要敏锐地觉察到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究兴趣和关注的事物,生成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或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随机教育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竹蜻蜓篇三
设计意图:
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而幼儿科技小制作就是集知识与技能、奥秘与创造、动手与动脑为一体的幼儿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它材料收集简便、能揭示蕴藏的科学现象与原理、深入浅出,倍受幼儿青睐。设计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体验动手制作、体验玩中探索的快乐,并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感知,提高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促进幼儿手脑协调及心智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探索对称图形的制作及竹蜻蜓飞行中的奥秘。
2.看懂图示,尝试用对折、画剪、粘贴等方法制作竹蜻蜓。
3.养成活动后收拾整理材料工具的习惯,体验成功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1.蝴蝶图片一张。
2.工具材料准备:剪刀、吸管、透明胶、人手一张画报纸(稍厚)、记号笔。
3.制作流程图七幅。
4.五角星(鼓励制作成功的幼儿用)。
活动过程:
(二)制作左右对称图形。
1.讨论制作左右对称图形的方法提问:你们会做左右对称的图形吗?应该怎么做呢?(幼儿讨论回答)。
2.幼儿尝试用画报纸制作左右对称图形。
3.出示图示,总结方法:纸儿长长边对边,中线起始图案画,沿着轮廓剪一剪,再给图形穿新衣!
(三)制作“竹蜻蜓”
1.出示范例“竹蜻蜓”提问:制作竹蜻蜓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
2.幼儿看图示并理解提问:谁看懂了?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谁来帮助他?
3.幼儿看图示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四)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玩玩竹蜻蜓,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提问:你的竹蜻蜓能成功飞行吗?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为成功飞行及发现奥秘的幼儿贴五角星,表示鼓励)。
2.老师小结: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竹蜻蜓在我国已经流传了多年的历史,据说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就是人们受到竹蜻蜓的启发后才制造出来的。看来这小小的玩具中还藏着大道理呢!
活动延伸:
将制作的“竹蜻蜓”投放在科学操作区,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它飞行的更多奥秘,并相互交流探讨,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的.兴趣。
活动建议:
平时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一些看图示制作的材料供幼儿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看图示制作的本领,为此活动打下基础;建议没有制作经验的幼儿可以分两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练习剪对称图形制作竹蜻蜓的翅膀及装饰不同花纹,第二次活动进行吸管及翅膀的粘合和探索飞行的奥秘。
活动点评:
生态课堂的理念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幼儿的发展不仅要全面化、个性化,更应是可持续、终身的发展。此活动始终以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观察、讨论、图示、制作、探索等方法与手段,让幼儿在动手操作、做做玩玩中自主获得相关的经验与技能,幼儿学得有趣,教师指导方法得体,充分体现了师幼角色的和谐生态关系:即课堂的主人是孩子而不是老师,把课堂更多的时空让位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地走到台前,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竹蜻蜓篇四
设计意图:
一天早上,昊昊像一只小鸟快乐地飞进活动室,跟着这个小顽皮一起飞进来的还有一只红色的“竹蜻蜓”。班上所有的孩子立刻被这个新奇的小玩意吸引住了,孩子们围着竹蜻蜓好奇地讨论着:“为什么它会飞起来呢?”孩子们兴致盎然地说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我马上捉住了孩子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孩子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的特点,设计了本次“有趣的竹蜻蜓”活动,预设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旨在通过科学的探索,引导幼儿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探索、表达交流、提升经验四个环节,在做做玩玩中获得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竹蜻蜓飞行高度与旋翼结构的观察,初步了解“竹蜻蜓”旋翼的倾斜度以及两边对称是让竹蜻蜓高飞的必要条件。
2、学习对比观察与合作探索,并能准确地作出记录。
3、感受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ppt多媒体课件:《有趣的竹蜻蜓》。
2、两人一套幼儿操作记录材料(红黄绿不同形状的竹蜻蜓、操作记录卡)。
3、每人一辆竹蜻蜓小车。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竹蜻蜓,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带来很多竹蜻蜓,你们想玩吗?小朋友玩的时候要想办法让竹蜻蜓飞起来。
指导要点:掌握竹蜻蜓飞起来的方法,了解竹蜻蜓简单的外形结构。
2、幼儿分组探索,了解竹蜻蜓能高飞与旋翼的对称和倾斜度有关。
指导语:这里有三种不同形状的竹蜻蜓,到底哪种竹蜻蜓飞的高?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请小朋友边实验边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介绍记录方法)指导要点:两人一组,合作探索不同形状的竹蜻蜓向上飞的状态,并记录在卡中。
3、分享探索记录结果,了解竹蜻蜓向上飞的原理。
(1)幼儿讲述探索结果。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观看课件,了解竹蜻蜓向上飞的原理。
提问:为什么旋翼对称、有倾斜度的竹蜻蜓可以向上飞起来呢?
指导要点:指导竹蜻蜓向上飞的高度与叶片的对称和倾斜度有重要关系,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着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倾角大升力就大,倾角小升力也小。当升力大于竹蜻蜓的重量时,竹蜻蜓便可向上飞起。
(3)看课件,了解“竹蜻蜓”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竹蜻蜓旋翼的原理制作出来的呢?
(4)幼儿玩竹蜻蜓小车,进一步体验反作用推力的原理。
指导要点:知道竹蜻蜓的转动能带动小车向前跑。
活动延伸。
1、将幼儿制作的“竹蜻蜓”投放在科学区,鼓励幼儿课间继续探索发现飞行的更多奥秘(如翅膀颜色在飞行过程中的变化等)。
2、在美工区提供材料,鼓励幼儿在竹蜻蜓的翅膀造型、装饰上作多种尝试和改进,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反思。
1、选材契合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征。活动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竹蜻蜓”入手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有效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合作探索能力。
2、创设支持幼儿探索发现的游戏情境,寓教于乐。活动巧妙利用了幼儿身边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创设了比比哪种形状的“竹蜻蜓”飞得高,使科学小实验轻松有趣,并结合层层深入的.提问帮助幼儿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中观察、对比、发现不同形状的“竹蜻蜓”飞行的特性,初步感知其向上飞的科学原理。
3、注意在科学活动中整合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尤其重视分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学习分工,互相合作探索、互相交流。让幼儿在获取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合作探索的能力与耐心倾听的能力。
附:幼儿探索记录表竹蜻蜓飞行记录表。
附:生活应用的相关资料直升飞机的螺旋桨转动,拨动空气产生升力。当直升飞机的螺旋桨越转越快,产生的升力也越来越大,当升力大于直升飞机的重量时直升飞机就起飞了。
气垫船又称腾空船,船后面有两个升力风扇,当这两个升力风扇高速转动的时产生升力在传下形成一层空气垫,让船可以腾空行驶。
潜水艇的螺旋桨转动推动水流,产生反作用力使潜艇前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竹蜻蜓篇五
设计意图:
在一次游戏中,一个男孩拼命想让一个头重脚轻的罐子站立起来,结果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交流的时候全班孩子帮他想办法,最后他们在罐子里灌入水,让罐子成功地站稳了。这件事给了我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灵感,并促使我进一步思考。思考之一是,在这个探索活动中幼儿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即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有哪些,这些核心概念应既能使幼儿理解科学的价值,又能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做好准备。思考之二是,如何找到让幼儿感知科学概念的媒介。经过反复实验,我把一个长牙膏盒和一个短牙膏盒组合起来制作了l形小玩具,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悟,感知重心的作用及力的平衡。
活动目标:
1.尝试在l形盒子底部加入一定数量的沙袋,通过变换沙袋的位置,改变盒子的重心,观察盒子的静止稳定性。
2.通过实验学习合理预测及取材。
活动准备:
用废旧牙膏盒制作的两个末端分别标有红点、黑点的l形盒子(中空的、内有沙袋的各若干),袋装细沙若干,可供幼儿站立操作的桌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盒子,导入活动。
师(出示l形盒子):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生活中有很多废旧的东西可以再使用,今天我们就来和这个由牙膏盒变的l形盒子一起做游戏。
二、第一次探索:让空盒子站起来。
师:你们觉得这个l形盒子能站起来吗?
(个别幼儿操作示范。)。
师(小结):你们真棒,发现l形盒子长的部分横躺在桌上,盒子站起来了;短的部分横躺在桌上,盒子站起来了;长的部分、短的部分放置成人字形,盒子也站起来了。
师:现在盒子上的红点和黑点有点不服气了,它们也想朝下,让盒子站起来。你们有办法吗?如果让红点或黑点朝下,还能让盒子站立起来吗?(幼儿猜想后进行尝试。)。
三、讨论:为什么红点、黑点朝下时盒子站不起来。
师:你们的盒子站起来了吗?红点、黑点朝下时都不能吗?
师:你们看清楚它们是怎么倒下的吗?朝哪个方向倒的?为什么?(教师演示并尝试朝几个方向放置l形盒子,验证幼儿的猜想。)。
师(小结):当红点朝下时,长的部分用它自身的重量把短的部分拉倒,不让短的部分站着。当黑点朝下时,短的部分也用它自身的重量把长的部分拉倒,不让长的部分站着。
四、第二次探索:让红点、黑点朝下的盒子站起来。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盒子,你们看我来试一试(演示红点、黑点朝下都不会倒的不倒盒)。
师:咦,当红点、黑点朝下时,这个盒子上长的部分和短的部分怎么都不会倒下呢?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师:告诉你们吧。是我在盒子里面装了沙袋。不过是不是有了沙袋的帮忙,盒子的长的部分和短的部分就一定能站立起来呢?现在给你们每人一个有沙袋的盒子,你们去试试看,是不是会和我这个盒子一样。
(每个幼儿操作一个有沙袋的盒子,通过变换沙袋的位置,使盒子静止,保持稳定。)。
师:咦,原来倒下的长的部分和短的部分为什么都能站立起来了呢?
师:是沙袋在里面的关系吗?沙袋有什么作用呢?
师(小结):有了沙袋的帮忙,长的部分和短的部分就有力气抵抗了。当红点朝下时,短的部分和沙袋一起抵抗住长的部分的力量,它就站起来了。当黑点朝下时,长的部分也和沙袋一起抵抗住短的部分的力量,它也就站起来了。
师(用透明的盒子和幼儿一起进行验证):沙子落在盒子的底部,有红点(黑点)的部分重量重起来了,就不会倒下了。
五、制作不倒盒。
师: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来做一个不倒盒?请把刚才给你们的空盒子拿出来,我再给你们每桌一些沙袋,这些沙袋里的沙子是一样多的。我们试试让沙袋来帮忙,让盒子站起来。要求是:沙袋不能打开,只能一袋一地加。
(幼儿把沙装入盒子进行实验。)。
师:你的实验完成了吗?请xxx演示一下。
师:原来长的部分自身的重量比短的部分重,长的部分的力气也就比短的部分大了,所以它用两个沙袋来帮忙就能站住了;短的部分的重量轻,所以要请更多的沙袋来帮忙才能站住。
延伸活动:
师:如果不请沙袋来帮忙,你们有办法在红点、黑点朝下时,请长的部分和短的部分站起来吗?我们下次再来研究吧。
点评:
该活动教具设计巧妙、新颖。教师在活动中运用小玩具让幼儿玩玩、学学、做做,这样的做法体现了“做中学”的新理念:运用一个模型指向大概念。而这个大概念为幼儿将来的学习搭建了最初的脚手架。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清晰的环节、简练的语言帮助幼儿逐层梳理操作经验,把核心概念演绎得清楚、到位,使重点、难点非常突出,有利于幼儿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
教学反思:
1、纵观整个活动,感觉过程轻松、自然、和谐,幼儿在动手操作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获得了有关分类、语言、科学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2、透过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我们得到这样的启迪:
(1)简单、操作性强的材料,有利于幼儿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的探索和创造。
(2)只有当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与想法来使用材料时,他们才能全身心投入活动之中,才能充分体现活动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竹蜻蜓篇六
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1、谜语导入: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2、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3、进入集体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4、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5、教师小结。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6、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7、附儿歌: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
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
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
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
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在学习中操作,在操作中又学到了和巩固了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竹蜻蜓篇七
2、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为孩子准备许多的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秘密,并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玩具。从中获取有益的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玩具城”:用乒乓球、蛋壳、废旧皮球制作各种玩具摆放在活动室的四周(其中部分会倒,部分不会倒)。
2、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小石头。
3、录音机,歌曲“不倒翁”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导入: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配班老师扮“蓝猫”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蓝猫,欢迎你们到神秘的玩具城来,这里的玩具藏着许多的秘密,等着你们去边玩边发现,看谁发现得最多。”
一、自由探索。
1、交代任务: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
发现了什么?(发现倒和不倒)。
2、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摸一摸底部,发现底部都是半球体,有的玩具会倒有的不会倒。
小结:小朋友在“玩具城”里玩的很认真,还能动脑筋,发现了“玩具城”里的玩具都是半球体的,再比一比中,小朋友们发现了玩具有的会倒,有的不会倒。
二、尝试操作制作不倒玩具。
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1、教师放歌曲《不倒翁》,进一步引发幼儿去发现“不倒翁”的秘密,不倒翁里装有东西。
2、幼儿操作:将会倒下的玩具也装进东西。
(1)提示: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纸团、塑料球、玻璃球、沙子、豆子、橡皮泥、小石头等东西,你们可以自由的把每一种东西分别装进玩具里试一试,看玩具能不能站起来。
(2)组织幼儿讨论:
你们在玩具里装进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放进纸团玩具倒了而放进沙子等物玩具能站住?(沙子等比纸团重)。
(站住的玩具又倒了)装进什么不倒?(橡皮泥)为什么?
三、演示对比实验。
引导幼儿边观察边分析原因,摇动装有玻璃球的玩具里重的东西也随着滚到旁边,旁边重,玩具就倒向重的一边。把橡皮泥固定在底部中间,它不会滚来滚去,那玩具的重心就稳了,不倒翁就作成了。
四、完成制作,玩一玩,体验乐趣成就感。
1、在“不倒翁”的音乐中,让幼儿制作不倒翁。
2、没有完成的小朋友继续制作不倒翁玩具,做好不倒玩具的小朋友拿着玩具到玩具城里去玩一玩吧。
五、结束。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竹蜻蜓篇八
1.认识洋葱头的外形特征。
2.初步了解洋葱头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1.番茄、黄瓜、生菜、苋菜、茄子、洋葱头食物若。
课件。
3.挖洋葱的视频一段。
一、开始活动1.师:今天天气真好,孩子们,跟着我一起去买菜吧!
(播放音乐,师和孩子一起去买菜。)2.师:哇!这里有这么多蔬菜,请你挑一个你最喜欢的蔬菜。
3.师:谁来和大家介绍一下你买的是什么蔬菜?为什么买这个蔬菜呢?(幼儿回答)。
二、认识洋葱头的外形特征1.观看挖洋葱的一段视频。
2.师:瞧,这就是我们挖来的洋葱,它是什么样子的?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原来洋葱是由根、茎、叶、花四个部分组成的。
3.巩固认识洋葱的各部分。
4.师:你知道我们应该吃洋葱的哪一部分吗?(茎)“对了,我们吃的就是洋葱的茎,一般我们都叫它洋葱头。”
5.请你看一看、捏一捏、闻一闻,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洋葱头是扁圆形的,外面包着一层紫红色的皮,捏起来硬硬的,闻起来有一种奇怪的味道。
6.剥一剥洋葱头,它有什么变化?切开来它又是什么样的.?
小结:洋葱头剥开来颜色变淡了,气味浓了,摸起来很光滑,切开来里面是白的,洋葱头是一层一层的。
三、初步了解洋葱头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不挑食师:你吃过洋葱头吗?
(带幼儿欣赏用洋葱头做成菜的图片,简单介绍洋葱头的吃法)总结:洋葱头虽然有着特殊的味道,但是它的营养可丰富了,它可以帮我们身体里的细菌都给杀死,还可以帮我们把吃进去的东西很快地消化吸收掉,它最大的本领是可以帮助我们小朋友预防感冒呢!
师:还有这样一些蔬菜,他们和洋葱头一样有着特殊的气味或味道,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这些有着特殊气味或味道的蔬菜,它们都有着丰富的营养,所以我们要不怕异味,愿意吃这些蔬菜。
四、结束活动小朋友带着你们剥好的洋葱头和这些蔬菜,我们一起去送给食堂里的爷爷,让他烧给我们吃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竹蜻蜓篇九
活动目标:
1、学习“涡旋线条”,能用涡旋线条装饰瓢虫背上的黑点,并且能用其他线条装饰瓢虫。
2、通过观察知道瓢虫的基本外形特征,并能将其特征添画出来。
3、了解瓢虫的种类,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活动准备:
1、瓢虫课件。
2、幼儿人手一只记号笔和一张纸。
3、白板,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课件展示,激发幼儿兴趣。
1、以谜语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谜语,请小朋友猜猜是哪位小动物。身体半球形,背上7颗星,蚜虫怕见它,棉花最欢迎。
2、引导幼儿猜测是哪种小动物。(七星瓢虫)。
提问:那除了七星瓢虫是昆虫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是昆虫吗?
3、幼儿自由讨论回答。(蝴蝶,蚊子,苍蝇,蜻蜓等)。
4、师:那请你们看看这些小动物,他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三对足,两对翅,一对触角)。
二、复习线条,引导幼儿学画“涡旋线条”。
2、用徒手画的形式复习之前学过的线条。
师:我们以前学过什么线条呀?哪位小朋友来告诉我们,并且用手在空中画一下?
3、请几位幼儿讲述之前学过的线条进行巩固。
4、出示“涡旋线条”,引导幼儿观察涡旋线条的外形特征。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线条,请你们看一看,这些线条像什么呀?
5、引导幼儿通过线条来联想到蜗牛壳。
6、师:这个线条原来像蜗牛呀,我们来画一画这个线条好吗?请幼儿拿出手指与教师一起徒手画涡旋线条。
7、请个别幼儿上台在投影仪上画一画涡旋线条。你们知道这种线条叫什么吗?它叫涡旋线条,一起跟我说一遍,涡旋线条。
三、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1、师:请你们看一看,我把涡旋线条装饰在了瓢虫的哪里。
2、引导幼儿知道用涡旋线条装饰瓢虫身上的黑点,几星瓢虫就画几个黑点。
4、引导幼儿了解到昆虫的外形特征,并能将其特征添画出来。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教师进行简单的评价。
1、请个别幼儿讲述装饰瓢虫用了哪些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些线条。
2、请全体幼儿找错误,找出有没有哪位小朋友对昆虫特征添画错误。
五、活动延伸,结束活动。
1、带领幼儿再次总结昆虫的外形特征。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竹蜻蜓篇十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绘画形式表达表现。
2、乐意大胆添画背景,使画面更加丰富。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1、瓢虫图片。
2、纸、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感受瓢虫的外形特征。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猜看是什么?
谜面:圆圆的身体像面包,头上一对小触角,身上还有七颗星,会飞会爬真灵巧。(是七星瓢虫)。
2、帮助幼儿梳理谜面。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可以从七星瓢虫的`形状和花纹猜出来。
二、瓢虫作品欣赏——初步了解七星瓢虫的特点。
1、七星瓢虫长得怎么样的?
小结:七星瓢虫有一个圆圆的身体,头上有一对触角,背上有7个圆圆的斑点,还有六条腿。
2、那瓢虫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
小结:瓢虫专门吃蚜虫保护庄稼,所以是益虫。
三、幼儿学画——用绘画形式表现瓢虫的外形特征。
1、七星瓢虫一家要去旅行,我们先来画画瓢虫爸爸,自己来画画家里的妈妈和孩子。
七星瓢虫是什么样的?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绘画七星瓢虫。
添画:他们到哪里去旅行(草堆里、花园里、大树上)。
3、幼儿集体绘画。
要求:把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画出来。
观察要点:能否星瓢虫的外形特征画出来。
是否能添画背景。
4、分享交流。
小结:七星瓢虫的一家可真可爱,你们都画对了它们的背上有7个小圆点,头上的一对触角,六条腿是对称的,画好左边画右边。
四、活动延伸——知道哪些虫是害虫。
你们还知道哪些虫是益虫呢?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竹蜻蜓篇十一
1、认识洋葱头的外形特征。
2、初步了解洋葱头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1、莴苣、黄瓜、丝瓜、青菜、辣椒、萝卜、胡萝卜、番茄、洋葱头食物若2、ppt课件3、洋葱实物活动过程:
1、今天天气真好,孩子们,跟着我一起去买菜吧!
2、哇!这里有这么多蔬菜,请你挑一个你最喜欢的蔬菜。
3、谁来和大家介绍一下你买的是什么蔬菜?为什么买这个蔬菜呢?
1、观看挖洋葱的一段视频。
小朋友带着你们剥好的洋葱头和这些蔬菜,我们一起去送给厨房的阿姨,让她烧给我们大家吃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竹蜻蜓篇十二
一、设计意图:
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平衡的科学道理。怎样让孩子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运用了呢?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许多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翁。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不倒翁的秘密,制作不倒翁的玩具。
2、激发探究,体验物体平衡现象的兴趣。
3、提高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玩具城”。
2、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
四、活动过程:
1、导入主题。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人主题。
2、让幼儿自由探索。
(1)师: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倒和不倒。
(2)教师让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让幼儿从中发现玩具有的不会倒,有的会倒,而且这些玩具的底部都是半球体的。
4、尝试制作不倒玩具。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5、演示对比实验。引导幼儿发现:不倒翁里面装有不同轻重的物体,重的东西滚到哪边玩具就倒向重的那一边。把橡皮泥放在玩具的中间,玩具就不倒了,不倒翁就做成了。
6、幼儿完成制作,自由的玩一玩,体验乐趣和成就感。
五、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有着强烈的探索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始终动手操作着、思考着、比较着、交流着自己的制作经验。并在自己一次次的实验中发现了不倒翁的秘密及制作不倒翁的发法,通过自己的制作经验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可爱的竹蜻蜓篇十三
活动目标:
1、了解、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探索兴趣。
2、学习根据自己了解的原因,动手制作不倒翁。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2、每人一份沙子,纸团、鸡蛋壳(半个)、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展示各种各样的不倒翁玩具,鼓励幼儿游戏。
1、展示各种各样的不倒翁玩具,鼓励幼儿游戏。
(1)教师:桌上有许多玩具,请你玩一玩,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幼儿自由玩不倒翁玩具。
(3)教师: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吗?请你用动作学一学。这些。
不会倒的玩具接触桌面的部分都是一样的吗?
2、幼儿观察不倒翁玩具,找到它们不倒的原因。
(1)教师:请你再次观察一下不倒翁,找找它为什么能摇摇摆摆却不倒的。
原因。
(2)幼儿再次游戏,独立寻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3)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你找到原因了吗?
(教师小结:原来不倒翁很轻,下面比较重,接触左面的底部是半圆形。
的,而且里面的东西是固定的。
3、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不倒翁玩具。
教师:这里有沙子、橡皮泥、纸团等材料,请你将橡皮泥捏成片状粘到鸡。
蛋壳底部,看看谁都能做出不倒翁,再请你改用在鸡蛋壳中装沙子、纸团能否做出不倒翁。
4、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
1、教师:你们制作出不倒翁了吗?你是怎样制作的?
为什么只有用橡皮泥才能制作出不倒翁呢?将纸团放进乒乓球或鸡蛋壳中。
会怎样?为什么呢?将沙子放进乒乓球或鸡蛋中又会怎样呢?为什么呢?
3、幼儿自己制作不倒翁,体验成就感。